连锁企业资金管理论文范文

2024-02-04

连锁企业资金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伴随着社会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现代理念的推广落实,连锁经营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时代新宠,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方式。对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中,不仅要求理念新颖、技术超前,还要求有相关的人才能够在专业性方面予以适配,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相互之间的发展是契合的。不过在新时期,由于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加之很多配套设施没有完善,所以导致人才培养体系存在问题,在企业技术、管理经验、专业技能等方面缺乏经验,也使得人才培养体系和企业经营管理之间存在着格格不入的现象,这极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对于其规模的扩充起到严重的制约作用。因此,需要实际的从业者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情况,给予相关的建议解决问题。笔者试图在本文中结合企业管理理念,在充分考虑社会发展情况的前提下,辅助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将新理念融入其中,解决传统模式下存在的问题,使得人才培养效率能够得到真正的提升,给实际业务的推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人才培养;连锁企业;经营管理

一、引言

連锁经营管理业务是现代社会特别是在商业环境和市场经济下创新的企业管理理念,也是与先进技术结合所构建起的重要经营模式。在连锁经营管理中,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组成部分、每一项资源管理,都要有与之适配的人才,特别是在经营模式、营销模式、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更是如此。所以,必须要将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和企业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做出适配处理,保证连锁经营管理模式能够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帮助。

在此过程中,人才培养体系既要重视培养理论知识,又要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还需要着力提高人才的个人素质和全能属性,使得他们能够为社会发展带来帮助。不过,在传统模式下,由于理念不够新颖,加之各方面的制约,都导致了培养人才存在很多的问题,在具体落实和看法上,也存在着偏激,导致了效率相对低下,需要结合着新时期的发展来做出相应改革。

二、理念融合的必要性研究

1.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计民生的进步,各类新技术、新理论、新观念逐渐在企业管理中盛行开来,这使得其业务变得越来越多样,既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使得人才需求门槛提升到了新层次,对于经营管理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要适配社会所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标准;在推动市场发展方面,只有符合了社会的新要求,才可以起到推进作用。所以,连锁经营本身必须满足多元的管理模式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兼顾多方面的内容,和市场直接联系,和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契合。所以,理念融合可以看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无论是在培养理念还是培养措施,大部分都和企业战略方向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理念融合中,需要重视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只有真正帮助企业推动各项业务、扩大经营规模、缓解资源压力,才可以促进企业的进步。忽略市场发展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错误的,也是与时代脱节的。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在体系的构建以及科目的开设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只有做好相互之间的满足,才可以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所以,理念融合也可以看作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所在。

三、当前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现状探究

1.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调

连锁经营企业在实际的业务推进过程中,会存在着很多的项目,分散在各个环节,特别是资源的使用,都是需要和各行各业各类人士打交道的。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上,多元性可以看作是首要要求。不过,在各地区的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过于单调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整体业务的发展,特别是缺乏多元角度的培养模式,是多栖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当前连锁经营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是主要的模式,校企合作模式的设计初衷是相对比较好的,不过由于在整体落实过程中存在过于单调的问题,以至于人才的理论知识面相对比较狭窄,没有多元性的思维,所以对市场上的需求,特别是经营需求没有办法满足。因此没有带来实际的效用,导致校方和企业合作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矛盾,企业也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开展活动。

再次,结合我国统计部门的相关数字显示,在我国连锁经营企业中,有80%的员工都是来自于退伍军人、下岗人员和农业务工人员,而真正由高职院校走入到连锁经营企业中的竟不到20%。由此可以看出人才培养模式效率之低下,以及需要改革的紧迫性。

2.培养方向和需求结合不紧

由于在人才培养方面,高职院校存在着明显的观念和技术落后倾向,以致于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实际的需求不太一致,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发生。目前在笔者走访的大多数高职院校中,很多都开设了相关的专业,也设计了培养的计划,开设了讲解课程和实训,不过由于受到因素影响,比如师资力量不足、生源相对比较平庸、授课模式存在和实践脱节等问题,导致落实的效率十分不理想。很多都仅仅限于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讲解,和专业的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此外,在专业的定位方面缺乏清晰的规划,大部分都是为了办学而办学、在摸索中办学,因此,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体系的定位模糊、不完善,都会导致结培养效率的低下,也会使得培养出的人才没有办法满足社会企业需求,在合作中没有帮助业务,所以久而久之企业也不愿意投入更多,不乐意参与到合作项目。

部分地区的校方管理者急于求成、广泛涉猎,在人才培养中将整体的面设计得过于广泛、贪多求快,这就导致预期设计的效果和实际的效果之间存在很大的出入,无论是在理念落实,还是在具体的技术应用,都存在着不成熟的现象,急于求成也会导致问题发生。

3.观念方法需要随时代革新

对于高职院校发展而言,理念的先进性将会直接决定着业务的效率,特别是与连锁经营管理相关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只有充分掌握时代的发展,在信息技术辅助下,来革新相关的模式,才可以使得受教育者个人所接受的教育是真正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不过,在很多地区的高职院校课程设计过程中,和时代存在着脱节的现象,无论是在课本的选用、还是在教学模式的安排上,都是沿用传统的模式,有的还直接照搬照抄其他地区,这不仅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违背了时代需求。

四、引入新理念探索实践研究

1.工学融合企业管理理念引入

工學融合企业管理理念是新时期在理论与实践教学推广模式下所产生的新理念,也是在国务院大力推广职业教育发展规定下所构建起的新理念。在这项理念的引领下,所构建起的新模式,对于传统问题的解决有着很好的帮助。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和社会之间存在着融合关系,在专业与领域、课程与岗位、连锁经营与发展导向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可以不断地对整体的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规划、教学目标做出适度的调整。

此外,在企业和地区高职专业的互动中,还可以由政府牵头,帮助他们选择满足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个性定制,辅助理念融合上升到新高度。管理理念的融合也会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地完善,在不断地积累下,可打造出地方专属的、符合实际需求的、更具方向性的地方特色。此外,将这类模式与连锁企业的实践相融合,也可以给关键问题定性,比如,在酒店管理专业、超市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就可以派学生来到地方企业实习。在大数据的帮助之下去研究学生情况,就他们的个人需求和实际表现,随时地调整理论知识的讲解,有专业老师带队负责解决问题,帮助企业满足需求,在人才后备库中做好储备。这对于整体人才培养的效果改善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

2.产教融合企业管理理念引入

产教融合理念的引入和工学融合企业管理理念相似,产教融合企业管理理念同样也是新时期在新技术和新时代理念引领下所出现的,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效率的措施。产教融合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模式,也是完善地区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做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将培养方向与产业链发展的方向相融合,在多元设计理念的辅助下,丰富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体系设计中与地方产业战略结合,和业务方需要做出充分紧密的融合,特别是在课程设计方面和教学内容方面要做出融合。

在落实中要根据连锁经营企业管理的理念,设计相关的教学大纲,在企业和产业链发展的充分研判下,设计出和地区实体产业、行业和领域发展趋势相关的模式,对教学设计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实践,进而保证连锁企业经营管理和地区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上,也需要根据要求来做出改革,提升理论知识讲解能力的同时,要加大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使得实践和理论知识掌握能够得到相互辅助作用。以理论来引导实践,以实践来反馈理论。此外,在产业基地的建设过程中,也不能光打口号,应当由地区政府带领,社会各界参与和学校配合,打造出符合人才培养体系要求的实训基地,使得产业链的发展能够真正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相契合。此外,还需在专业配套评价体系的辅助之下,做出定期评价,不断地改善模式,解决相关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校企合作企业管理理念引入

除了上文所提到的两类模式之外,还应当做好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推进是工学融合理念的落实,也是产教融合理念的落地。在实际业务推进中,首先,社会舆论和国家政策应当予以大力的支持。校企合作需要得到学校、社会、学生个人方的大力支持,所以在社会舆论和国家政策方面,应当予以大力的推广,无论是地区政府还是社会相关企业以及学校本身,在实际的招生、培养、工作等各个环节,都加大宣传力度,使得各个主体方都能够认识到这项业务推广的重要性,进而乐意自主参与其中。

其次,应当不断探索改善传统合作方式。学校和企业应当达成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长久合作机制,对于校企合作的真正落实很有帮助。对于学生只有在充分保障自身利益的基础之上,才乐意于参加到活动中来,所以打造长久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际过程中,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业务,给企业带来实在的效益,不仅使企业受益,学校也可以获得正向收益,进而给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实际的帮助。

再次,企业充分尊重学校的运转规律,建立起富有弹性的合作机制。学校也应当多去尝试新的模式,和外在的表现方式,建立起积极的、符合社会发展的体系。在传统校企合作过程中,有可能会因为企业的不当要求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毕业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新时代应当结合校企合作新理念的落实,来构建弹性机制,使得各方都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转。除此之外,学校也应当结合探索来找到符合自己实际需求的企业,开展相关的合作,而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只有把自己的学生的个人需求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在合作中予以满足落实,才可以使得价值得到发挥。

4.实际案例研究——以G地区发展为例

结合上文笔者的实际研究来看,在G地区连锁经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人才培养理念的革新,整体上的发展获得了极速的提升。该地区和其他地区相似,在连锁经营管理的人才需求量上十分旺盛,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在很多企业、特别是在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连锁零售、连锁餐饮、连锁住宿业等方面,有大量的人才缺口,所以地方政府结合着管理人才的培养,在高职院校设计了专门的方向和计划,进而辅助引导高职院校向改革方向转换,做出人才培养体系的革新。在此基础之上,高职院校打造了一整套符合地区经济发展和自身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体系,解决了专业人才缺口的同时,给地区的经济发展新模式贡献的力量。

在实际的推广过程中,该地区首先探索了现代学徒制,改善了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在该地区的高职院校得到了试点和全面的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实际的推进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作为双主体,签订三方合同,共同担负起人才培养的任务。这就使得企业的需求得到真正地落实,学校方面也可以降低一定的压力。此外在教师安排上,也采取双带头人制度,由学校派专业老师讲解理论知识,由企业派实践人员来提升实践能力,在这样的辅助之下,学生的个人素质成长极快,也能够在企业和社会要求的轨道上进步。其次,在工学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创新了教学体系,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重视实践教学,结合着各类活动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业务的推进过程中,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这就是该地区获得实际发展的原因所在,也是其他地区需要向其学习所在。

五、结语

新时代随着社会进步和各地区连锁企业的发展,在经营管理中人才培养理念同样需要革新,进而使其契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引入新理念和新模式,需要充分考虑地域实际的情况,在政策的引领之下做好改革,使得整体的效率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易飚,胡清.企业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刍探——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例[J].科技与创新,2020(16):29-30+32.

[2]刘赢.“产教融合”视域下为适应晋江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职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7):177-179.

[3]祝红.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4):20-22.

[4]郑秀田.企业导师制模式在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探析[J].电子商务,2020(08):77-78.

[5]乔立志.浅谈技工院校焊接专业人才培养如何适应现代焊接企业的需要[J].科技视界,2020(23):105-106.

作者简介:官圆媛(1990.06- ),女,汉族,重庆北碚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连锁企业资金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连锁零售是日常社会生活中极为常见的,连锁零售企业也是社会经济组织中极为重要的商业组织形式。对连锁零售企业而言,存货管理是经营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关系到店面营运和成本控制各方面。本文以药店连锁企业为例,分析存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财务角度着手,提出一些建议措施,以提高连锁零售存货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关键词:存货管理;连锁零售;药品企业

随着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商业模式的进步,连锁零售企业的存货管理方法也在不断进步,不断有新的管理理论和方式出现,比如ERP、JIT等系统,但是目前连锁零售业存货管理状况并不好。存货是企业的重要流动资产,是零售企业主要的经营内容,决定零售企业流动资金的关键因素,连锁零售企业存货管理不善对企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一、连锁零售企业存货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采购与存货管理脱节。存货管理始于物资采购环节,在这一环节将决定存货在内容上和时间的结构。但是很多连锁企业的存货管理在采购、存储、发出各环节联系不够紧密,采购环节的负责人对于存货流转速度、存货存量等了解不够清楚,容易导致存货过量采购积压或者库存不足短缺。

(二)对外部反应不够及时。无论是普通商品连锁零售,还是食品药品连锁零售企业,外部突发情况对企业销售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企业持有存货及计划持有的存货爆发突发性新闻,是对企业整体运营管理的一种挑战,也是对于企业存货采购及管理的考验。近年来,国家药监局对于含麻黄碱类药物控制日趋严苛,普通患者大多通过医院药房购买,在药店购买的现象减少,药店此类药物销量大幅降低,因此,药类连锁企业应及时停止采购,尽快消耗现有库存。

(三)存货保管漏洞较多。存货保管环节,即仓储是指存货完成采购入库到完成销售离库期间对于存货的保存管理。这一环节是目前问题最为严重的一个环节,管理不善导致的存货质量损坏,存货遗失等问题。在连锁药店中,一些低值常用药物经常性遗失,或者高价药物的丢失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易损坏医疗器具器械的损坏也十分严重。

(四)存货核算不规范。通过实际考察连锁零售企业存货核算,其存货核算大多存在对存货核算和管理规范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核算部门缺乏规范限制,或者规范执行力度不够,核算混乱。尤其是各连锁店之间存货数据格式差异较大,核算误差和核算方法缺少统一规范,误差综合到整个连锁企业呈现倍数放大,整体账目信息混乱。

二、连锁零售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存货管理内控体系不健全。企业内部缺少有效的存货进、销、存核算制度和科学的核算工具与手段。尽管各连锁零售企业设有内控机构,并且配备了一定专职人员,但是其内控职能已经严重弱化,主要职能集中在基础的记、算、报,新兴的工具软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存货的财务管理软件与商品进销存系统数据链脱节,没有及时发现采购过程和存货保管中的不合理行为,甚至是相关岗位缺少分离制衡导致的舞弊行为。因而,企业内部各部门间责任推诿,使得存货管理内控流于形式。

在医药连锁零售企业中,前端柜面销售数据的海量计算与存货财务管理软件的最佳库存量没有实现融合使用,致使一方面存在过剩存货占用资金,另一方反复多次采购,增加成本。

(二)采购预算执行不到位。连锁零售企业的采购计划是按照企业整体预算生成的,但是在實际操作中存在控制失效和考核不力等因素,出现频繁采购,脱离计划批次批量采购,甚至无计划采购,导致产品积压,存货结构不合理。通过企业调度中心,产品被配送到各个连锁店,表面上分散了集中库的压力,但是实质上库存并没有减少。医药连锁零售企业的药品采购完全通过企业整体预算计划采购实现。采购预算的执行力度,对于整个企业内众多连锁药店关系重大,尤其是一些应急性药物和医疗器具器械,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保质期限较短,高库存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亏损。

三、连锁零售企业强化存货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以销定购,发挥中心库调节作用。采购计划以预算为基础,由商品管理部门直接控制具体订单的生成。商品管理部门根据各连锁店上报汇总的月度销售明细报表,结合具体商品属类和企业历史数据,定义滞销产品,安排促销方案,同时停止此商品采购订单,进行单品停购标记。如此一来,可以有效控制对已经滞销商品的再次采购,否则将大大增加滞销品的促销压力。除了滞销商品停购外,销售表现一般的产品,应当控制采购量,严格按照存销比例进货。

商品管理部门需要及时准确了解一线连锁店各具差异化的销售结构,并制定生成对应的采购订单,这就必须利用到中心库。首先要各连锁店如实反馈店面存货结构和各单品销售状况,再核对中心库的存储情况,制定适合当前销售的订单。同时需要验收核实采购实物与订单的一致性,尤其对于保质期或者有效期的把控。

(二)建立有效的ERP管理系统。大多连锁零售企业都在使用ERP系统,但是实际效果并不让人满意。企业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和经营产品的特性,对ERP各模块进行优化选取,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有效的存货管理系统,以达到实时动态掌握存货信息,提高存货管理效率。连锁零售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分单品设定存货上下限值,设定系统可自行生成采购订单,实现流程理论上的智能补仓,包含一线连锁门店的子库和连锁企业本部的中心库,然后结合库存量制定采购计划。

目前在一些医药类连锁企业存货管理中使用的ABC法与EOQ法结合的办法是一个比较有效的适合其行业销售特征的管理手段。首先对企业药品用ABC法分类,找出对销售额贡献最大的品类。A类的种类最少,大约为在售单品的20%,但是完成了80%左右的销售业绩。B类占品类的15%,销售额的15%。其余的则归为C类,为销售额贡献最小的商品。然后再针对A类商品利用EOQ法量化控制各品类结构。

(三)强化存货财务控制。前面提到过连锁零售企业的采购大多是集中或者是区域性统一完成,因此最佳采购量的确定就显得很重要。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采购方式,批次批量采购占用资金数额巨大,供应商的支付款方式也是一个重要控制点。

把以销定购进行数字化具体化,单品的最低库存量应该为该商品平均日销售量乘以其流转周期。流转周期天数应该包含订单采购天数、中心库入库天数、连锁门店配送天数和安全浮动天数。其中,安全浮动天数的确定需要财务部门综合此部分额外采购量资金占用成本与缺货可能损失比较分析。供应商应该按照货款支付方式分类,一类供应商为商品销售后付款,二类为货到付款,三类为款到发货。很明显,一类供应商对连锁零售企业资金占用最少,三类供应商占用企业资金最多,此分类也就显示了其对应采购的财务成本比较关系。

结束语:存货管理是连锁零售企业的基础工作,内容繁杂,环节较多,需要从各个环节入手,结合企业自身业务实际,综合利用财务及零售管理系统,降低存货占用成本,减少存货经营风险,提高企业整体和各连锁门店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春宝.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存货管理探析[J].管理观察.2015,(10).

[2]刘泽华.连锁超市存货管理问题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6).

连锁企业资金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互联网 +”的大背景下,电商冲击下的连锁零售企业正在进入密集创新与快速扩张的新阶段。电子商务是以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等作为交易手段进行实现的。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传统行业的转型与升级,还能够拉动我国经济的消费水平的提升。随着电子商务的冲击,不少连锁零售企业开始陷入了困境,需要在“井喷式”增长的基础上,分析连锁零售业实体店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在电商的冲击下,适应新的发展环境,提升数据分析能力与应用能力。并在潜移默化的进程中,创新多元化的连锁零售模式,集思广益,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性发展。

[关键词] 电商冲击下;连锁零售;对应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01. 068

1 电子商务的竞争优势与发展状况

1.1 电子商务的竞争优势

新常态的背景下,电子商务是以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为交易手段,实现商务性活动。电子商务主要是在开放式的网络环境当中,将网上购物,网络交易,电子支付等作为有效手段进行构建的。换句话说,电子商务不仅包含了买卖双方,还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电子商务平台,商品、物流运输活动等基本要素。电商冲击下的连锁零售企业与传统条件下的连锁零售企业相比较,展现了经营成本低,市场范围较为广泛、商品种类较为丰富的特征[1]。实现了本质意义上的广告宣传,电子支付,交易管理等多项功能的实施。从经营的角度进行分析,传统零售存在着房租、人工、水电成本较高的特征。那么电子商务却节省了传统连锁零售企业理念下的中间环节。从销售的角度进行分析,电子商务不仅覆盖率较高,而且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需求,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准确地了解了客户的消费心理需求,并针对自身的经营方式进行调整。不仅如此,电子商务企业还可以拥有实体店无可比相比的客户信息量。例如:沃尔玛连锁零售企业所提供给的商品也只不过十几万种,但是电子商务却突破了传统连锁零售企业的各种因素闲置,为客户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空间,为消费者提供了多元化与多样化的需求模式。

1.2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

电子商务是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三金工程”。进入21世纪之后,电子商务就进入了高速的发展阶段。例如: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内成长起来的。随着电子商务的膨胀和时间的推移,电子信息、电子技术、电子交易等服务企业,不断呈现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例如: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电商巨头,都已经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智能化分析,并进一步针对性地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有了手机购物,支付宝钱包,微信钱包等网络技术的开发[2]。

2 电商冲击下连锁零售实体企业发展需要优化的地方

2.1 连锁零售业实体企业销售规模不断下滑

连锁零售业的出现,无形当中,实现了新的销售模式与规模的创新。例如:连锁性超市、连锁性专卖店、连锁性购物中心等都属于连锁性零售行业的范畴。随着电子商务“爆炸式”的增长,在潜移默化中就为连锁零售业实体企业降低了销售额,还有不少连锁零售业实体企业纷纷加入了“关店潮”。例如:2012年底的时候家乐福就关闭了六家店面。还有很多实例,数不胜数,这些都充分展现了实体连锁零售行业的发展困境已经出现。这个时候就需要实现有效的转型,来改变连锁零售业实体企业销售规模不断下滑的局面[3]。

2.2 连锁零售业实体企业经营模式需要优化

新常态的背景下,传统理念下连锁零售业实体企业所推行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求。那么,在电商冲击下的连锁零售业实体企业经营模式就开始略显落后,竞争形式也展现了单一的境界。还有部分连锁零售业实体企业经营模式是“重销售,轻服务”。甚至还有的把“关注 + 了解 + 购买”作为销售理念,进行销售活动[4]。这样不仅不能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而且长时间状态下的不主动与消费者进行交流,就难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此种情况下,若长久下去,就会严重影响连锁零售业实体企业经营模式的有效延伸。

2.3 连锁零售业实体企业的产业链遭到冲击

连锁零售业实体企业的产业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展现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个時候,就需要针对实际情况,构建合作共同体。但是在传统的理念上,连锁性零售业实体企业仅仅就担负了销售商品的主要任务,而且这样就显得销售渠道过于单一。因此,这个时候,不少企业就开始加入了零售业的电商范畴,还有不少代理商,直接在天猫与淘宝平台上展开销售业务,这样不仅压缩了实体零售企业利润空间,而且也提升了实体零售企业的竞争力。

3 电商冲击下的连锁零售企业应对策略探讨

3.1 积极发展线上业务

新常态的背景下,电商冲击下的连锁零售企业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势,不断地创新经营理念与销售模式。不仅如此,还需要在电商的冲击下,优化自身结构,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从目前的形势上看,不仅需要巩固原有的销售基础,还需要在创新模式上,不断扩大经营与销售的范围。例如:大润发的飞牛网,也就是B2C 电子商务网站已经在很多地区开始实行并加快商品配送[5]。例如:苏宁电器也在电商冲击下,展现了“苏宁云商”的进步理念,构建了苏宁店商加上苏宁电商加上零售服务商的销售模式。这些连锁零售企业的发展,不仅实现了商业模式的有效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网络销售的有效整合,并在现实的生活体制上,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以实体零售为主导的线上线下有效融合,构建“百货店 + 线上”模式,“超市 + 线上”模式,“购物中心 + 线上”模式,“专业店 + 线上”模式等[6]。

3.2 优化商业经营模式

从本质上看,电商冲击下的连锁零售企业只有在尊重消费者的基础上,不断洞察消费者的心理与消费方向,这样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从目前的形势上看,连锁零售企业要学会转变经营理念,并在消费者诉求的基础上,展现一场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因此,连锁零售企业就应该在大数据的分析下,探究客户的商品消费、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等主要内容。例如:连锁零售企业在大数据构建的过程中,可以使用 B I进行数据挖掘,接着再配合POS进行数据关联性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构建对应的销售方式与销售策略[7]。换句话说,电商冲击下的连锁零售企业应该以“现货供应”“体验式营销”等主要内容作为出发点,树立对应的品牌效应,增强消费者的服务理念。

3.3 加盟现有电商企业

新常态的背景下,电商冲击下的连锁零售企业不仅需要创新商业模式,还需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营销方式,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双重拓展。不仅如此,电商冲击下的连锁零售企业还可以与天猫、淘宝、美团等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合作。积极构建电商企业配送中心,降低开发业务成本,增长新的利润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性能力,在与时俱进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平衡点。

3.4 优化经营管理环节

新常态的背景下,电商冲击下的连锁零售企业在管理模式上也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创新体制。接着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实现各个环节的经营管理模式,展现无缝接的体感模式。例如:电商冲击下的连锁零售企业在支付模式上可以进行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等主要内容。这样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可以利用微信,构建属于自身微信公众号,推进商品的品牌性构建,提高忠诚度。

3.5 贴近百姓生活,发展便利店

新常态的背景下,电商冲击下的连锁零售企业,在进入寒冬之后,就可以提供贴近百姓生活的便利店。例如:上海联合会就在差别化竞争的过程中,发展便利店,贴近消费者的消费形态,并在此作用下,调整商品的结构,增加服务价值。从目前的形势上看,不少地区已经在便利店有效诞生的前后,实现了有效的延伸与拓展。与此同时,还有不少连锁零售企业开始从服务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更多的车位,提供更加安全与优化的考量。

4 电商冲击下的连锁零售企业应实例分析

其中,百联和阿里巴巴合作的案例中,百联包含连锁超市、购物商场等多种零售模式。从目前的形势上看,拥有近6 000 家经营网点,并在2015年的时候,探究实体店铺 O2O 的升级与改造[8]。在2016年的时候,发布“i 百联”全渠道电商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业务的共同打造,满足了即时性的零售服务和体验。重构“人、货、场”等传统商业要素,并更好地为消费者和商户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整合资源以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创新零售盈利模式,优化价值链网络体系,最终创新更多的企业价值。

5 总 结

“互联网 +”的社会经济发展潮流中,电商活动的主要应用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这个时候,不仅需要加强对传统零售业的市场适应性,还需要在此基础上,通过经营策略塑造稳定品牌价值,加强连锁零售企业的产品与服务质量控制,积极创新经营模式和销售模式,并在潜移默化的竞争中,不断与时俱进,促进连锁零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何源.連锁零售行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搭建[J].山西农经,2018(6):100-101.

[2]赵趁.供应链视角下连锁零售企业经营发展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7(4):41-42.

[3]李华方,杨凡.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连锁零售店面竞争力研究[J].时代经贸旬刊,2016,4(12):16.

[4]王暖.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管理优化与控制模式分析[J].全国:理论研究,2016(15):29-30.

[5]叶俊,谭玉林.连锁零售公司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J]. 财会通讯. 2016(35):167.

[6]周慧.专业IT连锁零售做大的理由[J].中国市场,2015(39):60-61.

[7]鲍跃忠.中小连锁零售如何管好你的企业 企业管理的九大系统[J].时代经贸,2017(2):22-27.

[8]陆娴.连锁零售行业基层员工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5):166.

连锁企业资金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本文从正确地认识我国发展零售连锁店存在的諸如资金短缺、规模小 、管理混乱、物流配送落后等问题入手,借鉴国外零售连锁企业发展的经验,充分地发挥我们的本土优势、后发优势,提出中国的零售连锁企业未来发展的策略。说明它必将走向辉煌的明天,获得更加空前的发展。

[关键字] 我国连锁店 资金短缺 配送落后 对策

90年代初,随着我国零售业的对外开放,国际巨型连锁商业集团开始挺进国内零售业。美国的沃尔玛、西尔斯、凯玛特,法国的家乐福,荷兰的万客隆等纷纷在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设店布局,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庞大的经营规模、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现代的管理手段,对国内连锁商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资料显示,每一个外资洋超市可挤垮与其毗邻的10家当地超市。位于上海东部的“易初莲花”(泰国)开业不久就将拥有一个总部、7个连锁店的“广客隆超市集团”挤垮倒闭。

相比之下,国内连锁企业尽管数量多,布点广泛,但规模都偏小,平均分店拥有仅10家左右,年销售额最大的上海华联超市集团只有38亿元人民币,只及沃尔玛的千分之一。销售额小的只有四五千万元。在企业经营方式、管理手段、经营经验、扩张规模上国内企业也很落后。

由此可见,我国连锁企业如果不奋起直追,扬长避短,很可能要被“洋超市”全面打败。中国的零售企业只有做大做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胜。

一、 什么是连锁商店

连锁商店是连锁经营的具体组织形式。它是指采取同一经营策略,采用统一商号,在经营管理上受总店指挥和控制的若干中小零售商店,它的各个零售点规模不大(与总店比起来),但通过联合,统一行动,以经营方式灵活多变,价格低廉,服务周到等优势,增强了它的竞争力。连锁商店由若干个商店共同组成一个连锁店群,以实力雄厚的大型商店为龙头,中小型商店作为构成要素。连锁店群是个紧密型的联合体,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经营活动方向一致。连锁商店的经营对象可以是一类商品或多类商品,也可以是经营某种商品为主,附带兼营连带商品。连锁商店的地域分布十分广泛,有遍布几个地区的连锁店群,也有遍布全国的连锁商店网。

连锁商店在许多发达国家已有百年左右的历史,实际证明是一种有效合理的经营方式。

二、我国连锁商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较为雄厚的资本金、企业规模较小、连锁形式单一

我国各地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连锁商业企业,从管理方式上看几乎都是正规连锁(也称直营连锁),并以总店直接投资建立直营店形式扩大连锁规模。正规连锁固然有其优势,即总店对分店拥有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统一调动资金、统一经营策略、统一采购、统一促销、统一人事管理,但其最大的缺点是需要庞大雄厚的资金作后盾。以支付建立分店所需的庞大资金,如购地费、建设费或房租等。连锁运营需要较为雄厚的资本金的支持。但国内连锁零售普遍资金偏紧,造成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偏高,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商业风险。我国连锁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一般有三种渠道:国家的财政拨款、银行贷款、配套资金及占用供应商的货款。从目前的情况特别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家的财政拨款越来越少;银行贷款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占用供应商的货款更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一旦连锁企业与供应商出现矛盾,必然阻碍连锁企业的发展。这样连锁商业自有资金严重短缺,难以从市场化倾向日浓的商业银行获得足够的贷款,故而企业规模扩张十分缓慢,市场占有率难以上升。目前,连锁企业拥有的分店数量平均仅10家左右,少的2家~3家,远远达不到国际公认的平均拥有14家分店才能盈利的最低标准。论实力,我国连锁企业根本不是洋巨头的对手。1996年,沃尔玛进入深圳时,在业内曾流传它放出风声:“要在一两年内将深圳的零售业扫荡干净。”洋巨头更是挟各种先进的经营方式而来,他们实力雄厚,竞争力非常强。如沃尔玛去年的营业额为2178亿美元,差不多是我国零售业的“老大”上海联华的150倍。

不仅企业整体的销售额有限,而且单店的销售规模也有限。联华超市的单店平均销售额才1000万元多一点,多数属于小型便利店性质。这样的规模就单店而言并不具有竞争优势。沃尔玛在中国虽然才刚刚起步,但单店的销售额都在1.5亿元左右。 因此必须重视发展特许连锁、自由连锁等形式,加快扩大连锁规模。

2.规范性差,管理手段落后

连锁零售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将自己的模式完全复制,而是一种资源整合,这种资源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资源,这种整合是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整合,从而加速企业的物资流通,保障信息畅通,使企业充满活力。而我国连锁企业的共性就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主要表现在只注重规模建设,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连锁经营的命脉,即在内部经营管理体制上没有正在地贯彻和实施连锁经营的管理,没有做到在体制和管理上的提高和挖潜。结果使国内一些连锁企业在形式上虽然也是“轰轰烈烈”,但却不能长久或缺乏竞争力。深入分析是由于它们并没有真正地解决对连锁经营的认识。由于存在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战略规划、运作机制、连锁体系设计和资金运作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规范是连锁经营的核心,离开了规范化经营管理,连锁经营很难健康发展。我国许多连锁企业只是做到了统一店面及标识,而经营管理仍就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貌连神不连”,“形似神不似”。有的连最基本的统一配送也做不到,这一点在国有连锁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企业员工素质低,服务方式落后,管理手段过时僵化。企业销售额的增加主要是靠延长营业时间和扩大服务内容来实现。因此,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是连锁商业企业的当务之急。

3.配送中心短缺,难以享受统一、大量送货所带来的价格折扣转

与沃尔玛它们比较起来,更大的差距还在销售额的背后,无论是采购技术、物流配送技术,还是信息技术,都不在一个档次。沃尔玛有80000多品种,为满足全球4000多家连锁店的配送需要,沃尔玛每年的运输总量超过780000万箱,总行程达65000万公里。何以使它能完成如些规模庞大而复杂的商品采购、库存、物流等管理工作?就是因为它拥有了世界最先进的商用卫星系统和计算机系统——支撑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的物流、信息流的畅通运行。80年代沃尔玛建立起自己的商用卫星系统,堪称世界上最大的民用数据库,甚至比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数据库还要大。就是在这强大的技术支持下,沃尔玛已形成了“四个一”,即;“天上一颗星”——通过卫星传输市场信息;“地上一张网”——有一个便于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的采购供销网络;“送货一条龙”——通过与供应商建立的计算机化连接,供货商自己就可以对沃尔玛的货架进行补货;“管理一棵树”——利用计算机网络把顾客、分店或山姆会员店和供货商像一棵大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配送中心在连锁经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只有通过配送中心的有效运作,才能将统一采购,货物集中管理和各分店的需求有效连接起来,才能发挥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作用,而在中国700家连锁公司中,有规模、有效益的配送中心寥寥无几。开了120家连锁网点的上海华联超市公司拥有4800多平方米的配送中心,已经算是鹤立鸡群了,配送中心正是中国连锁商业最短缺因素。相当一批“连锁店”完全是各自进货,享受不到大批量进货从厂家得到的价格折扣,因而经营的商品不具有价格优势,经营效益很不乐观。

三、 对策

1.加强对连锁商业的政策扶持

在激烈的竞争中,我国许多企业不得不缩小经营规模,有的企业甚至倒闭。但与此同时,深圳万佳、珠海新七星、百佳超市等连锁企业却大获成功。大量事实说明,单店的规模已不再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中国连锁企业要尽快步入获取规模效应最大化的快车道,必须加速扩大连锁企业规模,走集约型发展之路,必须打破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格局,构筑开放竞争的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运行体系。为此各级政府对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应大力鼓励,在资金方面与银行协商给予基准利率专项贷款或部分贴息贷款;政府财税在一定时期内减免或返还税收,以增强连锁企业的起步能力和还贷能力。在给予必要信贷支持的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制订相应的法规政策,为连锁经营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2.实施规范化管理,采取现代化管理手段

连锁商业的规范化管理主要是指统一店面、统一标记、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广告促销、统一核算、统一人事管理、统一服务规范“八个统一”。外资零售连锁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在于其有巨大经营规模,而且在于它们所运用的一整套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使其能够真正地降低成本,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因此,国内零售连锁超市企业要在项目组织、商品、采购、价格、促销以及物流和信息、企业运营等方面积极向国外先进公司学习,建立和发展现代化的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不断地积累经验,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体系。总店要制订具体制度,确保八个统一规范能在所有分店充分贯彻执行。分店的运行要在总店直接严格的监控下进行。在企业管理手段方面,企业要积极采取销售时点管理系统、条形码管理系统、库存自动化管理系统、自动记帐系统,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建立自己的網络信息系统,使总店有关部门实施对所有分店的即时动态管理。

3.加强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监理

要对市场需求作出最迅速反应,及时进货、及时配送,降低库存,扩大商品流转速度,提高销量,实现规模效益。必须做到:(1)有条件的连锁企业可以自建配送中心,在建店初期,可先将原有的设施和装备进行改造,为连锁店进行配送活动,待企业走上轨道后,再注入资金,建成规范化配送中心。(2)改造批发企业发展配送中心。对于部分批发企业,可在原有仓储运输设施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再增加一些先进的配送设施,拓宽业务范围,满足多种要求,从单一的储运向全方位、多功能,集物流、商流、信息流为一体的配送中心转变,以适应连锁企业规模化经营的要求。

4.采取多条途径发展连锁业,组建多种形式连锁店,获取规模收益从我国国情出发,采取多条途径发展连锁业,扩大规模经营。具体而言,有以下几条措施:(1)通过原有城市的副食品公司、百货公司、粮油公司,经过改组、改造,联合发展连锁业。这种方式能较好地适应原有产权关系,避开新设网点中的许多困难。(2)以股份制形式进行连锁经营。其优点明显,首先可明确企业产权;其次由于发行股票能够在短期内筹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获得良好收益。(3)引进外资发展连锁经营,这种方式多以中外合资经营为主。这种合资合作连锁经营的店铺可以充分利用国外企业的雄厚资金、先进经验和技术设备,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4)是发挥本土优势,用不同的业态模式灵活地占领市场。大型综合超市和大型仓储式超市是目前外资进入我国零售业的两种基本的业态模式,而在国外比较盛行的便利店、折扣店、专业商品连锁店等其他模式目前介入较少。另外应利用本土优势大力发展特许连锁和自由连锁,这一点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因为,顾客具有不同消费需求和与之相适应的购买行为,由此决定需要多种灵活的业态模式来适应市场。因此,发展灵活多样的流通业态模式,并在这些零售领域实实在在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是加强我国零售业的竞争实力的又一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苏同华:《连锁店经营管理》,329页,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6

[2]李克宁:西方国家流通业发展趋势[J].北京:世界经济,1998(1)

[3]苏同华:连锁店经营管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3.29

[4]刘大可:《对连锁商业引进外资的思考》.载《商业经济研究》,1998(1)

[5]王利平:《发展连锁店的理论与实务》.178页,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

[6]李克宁:《西方国家流通业发展趋势》.载《世界经济》,1998(1)

[7]李亚夫:《发展与挑战:中国面对零售业革命》,载《销售与市场》,1998(1)

连锁企业资金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 连锁经营这种经营方式自诞生之日起,其发展就呈现繁荣发展的局面。在辩证看待连锁拥有的诸如价格、品牌等方面的营销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连锁经营也具有的一定的营销缺陷。本文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分析了连锁经营中所存在的灵活性降低、营销风险增加、营销管理控制问题增多、营销管理有效性降低等四个方面的劣势,以期对连锁经营的发展有所启迪。

[关键词] 连锁经营营销优势营销缺陷启迪

连锁经营最早产生于1859年的美国,已有100多年历史,20世纪60年代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广泛发展,逐步普及,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和应用电子技术发展后,连锁经营在欧美等国家进入空前繁荣阶段。这反映了连锁经营所拥有的在诸如价格、品牌、渠道等方面极大的营销优势,但同时连锁经营也存在着诸如灵活性降低、营销风险加大等的缺陷。因此,在研究和应用中了解这些缺陷,有利我们主动规避这些缺陷。

一、营销活动灵活性降低

随着连锁经营企业规模增大,企业营销活动面对现实的灵活性会降低,就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1)市场会变,人们的生活、消费习惯也会发生改变,而大型连锁经营的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往往需要有较长的时间,有一个较长调整期,会丧失一些营销机会。(2)营销功能的专门化,也会使营销组织在一定程度脱离直接生产和面对消费者的机会,尤其是上层营销人员,因而易造成营销策划脱离市场的弊端,甚至产生官僚主义的习气和引起组织活动的僵硬、滋生形式主义。(3)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需要重新规定发展方向和进行营销战略规划,庞大的企业和众多职业经理的惯性思维会阻碍企业家的进取意识,造成变革摩擦力,丧失连锁经营改革创新和继续发展的动力。(4)连锁企业在经营中强调提供统一产品和标准化的服务,过分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使各连锁门店不能随意改变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在一些小的市场范围内可能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需求,导致的产品和服务适应性缺失。(5)实际经营中受到总部严格约束,可能导致各连锁门店销售活动的自主灵活性缺乏。

二、营销风险增加

连锁经营在一定程度化解营销风险同时,在一些方面却可能增加营销风险,就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1)总部决策失误,会为各分店造成巨大损失。集中统一的营销管理是连锁经营的营销优势,可以使专家管理才能放大,但同时也增加了营销风险,总部的决策会在众多的连锁分店执行,一旦决策失误也会使得“专家失误”放大,为整个企业带来巨大损失。(2)个别门店营销失误,会对整个连锁带来不利影响。连锁经营中存在“多米诺骨牌”效应,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个别门店服务水平降低会影响整个连锁企业的声誉,当个别门店出现营销失误事件时,对整个企业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例如,1999年发生在比利时的二恶英污染事件时,法国、荷兰、卢森堡、比利时四国全面禁止可口可乐产品,连“雪碧”和“芬达”也不能幸免,一时间全世界的消费者都人心惶惶,生产商惊慌失措,利益遭受重大损失。(3)营销投资的成本加大,导致营销投资回收风险加大。连锁经营企业在营销中,往往会投入巨大的人力、资金,其营销投资是否能回收存在一定风险,这种投资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三、营销管理的控制问题增多

营销管理中的控制问题增多,可从两方面来看:

首先,内部控制问题的增多。连锁经营的企业存在诸多的分店,各分店在经营中存在的各自利益可能与总部利益冲突,在经营中可能存在“违纪”行为,加大了总部营销管理中的控制难度,尤其对于特许经营的加盟店这种冲突更为明显。譬如:各分店为节省成本,不按要求维修或更新形象;各分店没有按连锁公司要求进行经营,将公司的统一标识或名字用于不被允许的事情或地方;不按期缴纳费用等。这些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会加大控制成本和增大交易成本,还可能导致合作关系破裂,进一步引起管理成本和交易费用的上升。

其次,企業外部控制问题增多。譬如,随着加盟分店的增多,其管理技术、生产工艺等商业秘密被广泛使用,导致管理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被侵害的风险较大,同时也带来了保护手续繁琐,增大了营销成本。其中,品牌等管理知识产权被“免费”使用的可能性大为增加,在一个大范围的市场内,连锁总部可能不能有效监控这些知识产权被侵犯。同时,连锁加盟店的增加,其知识产权和营销技术的推广,可能制造未来的竞争对手,当一些加盟店在退出之后,对本企业的核心经营、管理方式、内容有着足够的了解,易于成为未来难以对付的竞争对手。

四、营销管理有效性降低

随着连锁单店数量的增加,企业管理组织体系中纵向的组织层次和横向的管理幅度会增加,根据现代管理理论,这都会造成营销管理中的有效性降低。纵向管理层次增多,一方面影响信息在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传递速度,拉大了领导层与实施层的行政距离,给上下层级之间的沟通带来不便,不仅造成程序复杂、手续繁多、公文履行、官僚主义丛生的问题,也带来信息的失真失落率增大。实践表明,管理层次每多出一级,信息的失真失落率就会增加一倍;另一方面,也使高层营销管理人员远离一线员工,降低彼此的适应性,使得上层管理人员发出指令的难度增加,不易准确指挥控制基层。横向管理幅度的增多同样也会造成管理效率的降低,每一个管理者或管理部门有效管理的对象为3~5个,其有效性会随着管理对象增多而减少。因此,任何主管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量总是有限的,随着管理幅度的加大,必然会造成指导的监督不力,使组织陷入失控的状态;而管理幅度过小,又会造成主管人员配备增多,管理效率低下。所以,保持合理、有效的管理幅度是连锁经营营销管理所必须要求的。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梅清豪译:营销管理.第12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王吉方:连锁经营管理教程[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美)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迈克尔·波特陈小锐译: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

[5]熊联勇:连锁经营的营销优势及在我国的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2006(6)

[6]刘培松:我国连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J].财贸经济,2003(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连锁企业资金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以连锁超市运营实务课程为例,通过对连锁超市运营工作过程进行探索,融入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模拟企业现实工作环境、工作岗位和业务流程,以及完整的连锁超市经营活动,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在课程实践设计方面,贯彻以过程为导向的设计思路,以超市运营过程为载体,设计教学,体现课程的实践性。

关键词 工作过程 实践教学 过程导向

Practice Teachi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Based on Work

Process of Supermarket Chain Operation Course

XIE Hui

(Shandong Business Institute, Yantai, Shandong 264005)

Key words working process; practice teaching; process oriented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推进,基于工作过程方法的课程改革已经从理论探索阶段进入到实际推广阶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成为高职教改的确定性任务。高职高专学生在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而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这也是连锁超市运营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基于工作过程的连锁超市运营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开发的基本思路

(1)连锁超市运营实务课程作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首先应围绕连锁超市等零售相关行业、企业,了解岗位群以及岗位群对职业能力及专业知识的要求。(2)在此基础上明确课程教学要达到的能力目标及相应的知识目标,以实现连锁超市运营实务课程职业能力目标为着眼点,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项目和任务。(3)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项目,强化学生单项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让学生在模拟的仿真实践环境下,熟悉连锁超市基本运营流程。(4)根据实践教学项目,以必须够用为原则,设置需要学习的相关支撑专业知识。

2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开发基本步骤

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思路,连锁超市运营实务实践教学课程开发应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连锁超市职业调研→连锁超市职业资格研究→提炼连锁超市岗位群→明确能力目标及能力培养等级→行动领域典型性工作任务( 一般5~8 个/ 岗位群) →课程实践教学设计。

2.1 对连锁超市进行职业调研、职业资格研究,提炼连锁超市岗位群

在职业调研阶段,分别设计面向连锁企业管理层面和连锁企业在岗职工层面的调查报告,以胶东半岛地区大中型连锁超市为主要调查对象,针对连锁超市所需要的岗位技能、管理技能、道德素养设计调研内容,开展广泛的市场调研工作。同时,邀请行业专家组建零售行业指导委员会,对连锁超市岗位职业资格、岗位群进行探讨。

通过调研及专家提炼,我们得出结论:随着胶东半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连锁超市为首的零售行业急需大批职业素养好,动手能力强的技能性人才。主要的岗位群有连锁总部岗位群、连锁分店岗位群、配送中心岗位群。连锁总部岗位群主要涉及营销策划岗、管理岗、微机操作岗、商品采购岗等;连锁分店主要涉及基础运营岗位,如收银岗、理货岗、客服岗、防损岗等;配送中心主要涉及仓储岗、配送岗等。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有门店运营管理能力、商品销售作业能力、仓储配送管理能力、连锁企业综合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连锁超市运营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岗位基本技能模块、岗位能力拓展模块。将课程知识融于项目实践教学。

2.2 明确能力目标及能力等级

根据以上的调研结果,我们按照学生在连锁超市从基层员工成长为超市店长的职业发展规划,由简单到复杂设计学习情境,将课程知识融于项目实践教学,明确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下面以连锁门店运营基本工作过程为例,提炼出课程针对连锁门店岗位群应设计培养具备的能力要求及能力等级划分。

表1 能力模块

2.3 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

依托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内模拟超市、校外实训基地以及行业专家组建的零售行业指导委员会,在岗位群分析及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出了连锁超市运营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17个典型工作任务。(1)连锁超市选址调查;(2)连锁超市经营调研;(3)连锁超市商品盘点;(4)连锁超市理货工作;(5)连锁超市收银任务;(6)连锁超市商品结构确定及调整;(7)完善连锁超市卖场布局;(8)连锁超市陈列技术;(9)连锁超市商品验收流程;(10)连锁超市商品采购;(11)连锁超市营销策划与推广;(12)超市现场商品销售,(13)连锁超市生鲜管理技术;(14)连锁超市配送路线选择;(15)连锁超市仓管员工作流程;(16)连锁超市人员配置与管理;(17)连锁超市管理信息系统操作。

2.4 课程实践教学设计

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上,突出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设置课程教学的大学期、小学期,增强教学培养的弹性。连锁超市运营实务课程将传统20周的教学学时进行大、小学期划分,1~12周设置为课程教学的大学期,主要借助校内连锁模拟超市及一体化教室,对学生进行岗位基本技能模块的培养,设置工作情景,通过典型性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在连锁超市工作的基本运营技能。13~17周设置为课程教学的小学期,主要借助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由连锁超市运营专家、工作能手与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共同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拓展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18~20周设置为综合实训小学期,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技能考评,给出技能考评成绩。同时,针对连锁超市目前经营的现状、出现的问题、改革的思路等新鲜的内容,要求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完成对某一运营问题的市场调研,并进行分析、总结,撰写报告,提升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核心层面完善连锁超市运营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

3 结语

本文主要以连锁超市运营实务课程中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发为例,探讨了岗位群的提炼、能力培养目标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提取及课程实践教学设计等问题。希望借以构筑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课程内容体系。真正做到从重学科体系、重课堂教学、重思维训练转到重职业能力、重技能训练、重岗位操作上来。这种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课程开发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对任教科目融会贯通。还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既能理论,又能实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素质教师。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李学锋.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实践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

[3] 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万哓玲,李瑞海等.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M].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324-326.

上一篇:人才培养财务会计论文范文下一篇:知识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