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畜牧经济论文范文

2024-03-19

林下畜牧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1 橡胶种植对自然的影响

天然橡胶的取材主要来源于橡胶树, 是具有形变可逆的聚合物, 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明显形变, 一旦脱离外力作用, 又会立刻恢复原状, 在工业生产中需求明显。橡胶业在你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橡胶产品广泛运用于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橡胶制品设计交通、医疗、电子和建筑各个行业, 因此橡胶的种植量也在逐年扩大, 但是橡胶种植由于其特性, 也会给环境带来一定影响。

我国橡胶树的种植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等地, 由于橡胶树原产于亚马逊森林, 对于生长地区的光热、水土要求较高, 主要需要种植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橡胶树对于土层的厚度和土壤的肥沃度要求较高。因此, 在我国云南地区种植, 需要砍伐热带森林, 为橡胶树种植腾出地方, 对于生态的稳定和水土的保护不力。雨林砍伐后, 原本栖息的鸟类和虫类失去生存保护, 破坏的生物多样性。此外, 由于橡胶林高大密集, 对于土地、空间的需求量大, 最周边林木、花草的水养分吸收干扰较大, 造成生态平和生态多样性的破坏, 浪费土地资源。橡胶树的种子和叶子还有一些毒性, 被人和动物误食以后会产生头晕、恶心、呕吐、腹痛等中毒迹象。橡胶的工业价值突出, 但在种植生产工程中也会有一定风险产生, 针对这些需要采取积极有效方法政治。其中, 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复合型生态生产模式, 应用于橡胶树种植对于土地资源节约、实现生态和谐共享方面的作用明显, 值得提倡和推广[2]。

2 橡胶林下经济的发展方式

2.1 种植经济

橡胶树属于林木种植业, 实行林下经济就是指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的基础上, 在橡胶林木下种植其他作物, 可增加作物种植品种, 发展生态多样性, 增加农民收入。橡胶林高大、密集, 土地占地面积大, 单一种植橡胶林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种植形式单一, 不利于增收和创收。通过林下经济可以利用橡胶树的树阴优势, 在橡胶林下种植食用菌类、浆果类和药材类等, 扩大林木种植的方向。有的林木喜阴喜热, 对于光照要求不高, 这样的特点正好可以整合到橡胶林下种植体系之中。常见的适宜种植的药材有砂仁、益智和巴戟等;使用菌类的种植有平菇、灵芝、毛木耳, 以及其他药用菌等, 这些作物习惯生长在温暖、阴暗、潮湿地区;其他可以种植的还有花卉, 以及花生、番薯、橡胶和绿豆等矮灌木林类。发展橡胶林下种植经济, 丰富了种植品类, 完善农业种植系统, 高效统一浇灌、除害和开垦等一些类农业工作, 增加就业、扩大生产。橡胶林下可种植的品种很多, 可以根据作物的喜热属性, 划分种植区域, 实现高大灌木、中低灌目、低矮灌木丛分层种植, 充分利用好每一寸土地。

2.2 养殖经济

实现橡胶树林下种植经济不应该只是局限于林木、植被种植, 种植业发展的同时, 也可以促进养殖业的发展。橡胶林单一种植可以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有限的, 要充分利用好橡胶树密闭、庞大的枝叶遮盖下的土地资源可以集中发展养殖业。在橡胶林下饲养家禽, 常见的有鸡、鸭、鹅等, 家禽在天然林木下饲养, 肉质好、口感佳, 是真正绿色的有机农产品。橡胶林中饲养家禽产生的粪便也可以作为养料及时输送到林木根部。橡胶林下经济实现家禽养殖一方面维护了生态的多样性, 充分利用率土地资源、光热资源, 家禽产生的粪便供给橡胶树养分, 橡胶林为家禽提供了广阔、安全的活动场所;另一方面, 发展林木种植业和家禽饲养业, 实现了生态经济双向发展, 使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直接完成了养殖工作, 节约了工作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增加了经济收入。同时, 绿色生态也是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主题。在橡胶林中发展家禽养殖, 可以节省家禽养殖空间, 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3]。

2.3 成本节约方面

橡胶林种植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病虫害的预防, 但在林下经济发展中同时种植其他产品, 虫害预防工作就可一步到位, 不用分别实施保护、除害工作, 节约了人力、物力, 节约了生产成本。橡胶林有一定的生长、收获周期, 在其生长期间, 需要做许多养护工作, 但却没有收益。发展林下经济, 在橡胶林下实现多层次种植, 可以同时进行开垦、浇灌、除病虫害等工作, 但可以根据其他农作物的不同生长、采摘周期获得阶段性收获, 实现成本的节省和收益的增加。种植业的收获是一方面, 养殖业的收获是另一方面。家禽在林中饲养, 吃虫、捉虫, 排除的粪便还可以直接输送给橡树作为养料, 省去了农民施肥、捉虫的环节。同时, 这种环境中养殖产出的家禽健康、绿色、风味极佳, 市场价值高。发展橡胶种植林下经济是实现了生态系统的循环再利用, 节约了农民农业种植、养殖的时间和精力, 有效节约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土地资源是有限的, 但是在有限的土地空间上发展不同农业增加收入,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土地经济效益[4]。

3 结语

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复合型农业种植、养殖系统, 符合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要求。但由于这种种植方式推广力度不够, 农民觉悟不高, 其主要成效还不能完全显现。针对这种情况, 需要政府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扶持力度, 全面培养专业化人才指导生产。橡胶产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但既要满足橡胶种植、生产和产出的要求, 又要促进生态发展多样性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就需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有效结合农业种植和农业养殖特点, 完善整个农业生态系统, 促进生态平和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 同时提升当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橡胶制品可以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工业生产中对于天然橡胶的需求量较大。但是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 大面积的种植橡胶树也会导致生态失衡, 不利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一种高效、科学的植被农作物种植模式大大提高了林木的生产效率, 也节约了土地资源。文章主要研究发展橡胶林下经济的作用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方法。

关键词:橡胶,林下经济,土地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邓静飞, 汪秀华.海南天然橡胶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J].中国热带农业, 2013 (5) :28-31.

[2] 张佳琦, Sun Joseph Chang, Alison Wee, 薛达元.西双版纳曼旦村人工橡胶林“退胶还林”经济补偿标准研究[J].资源科学, 2015 (12) :2461-2470.

[3] 李鹏, 封志明.地缘经济背景下的老挝橡胶林地扩张监测及其影响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 :286-294.

林下畜牧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1 林下经济的概念和特点

林下经济是利用林地资源,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使林地即是生态保护带,又是综合经济带,变林业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使林地的长、中、短期效益有机结合,极大地增加林地附加值。林下经济系统是按照生态工程学的原理,完善整个林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系统的转化率,以促进林、种、畜、牧的协调发展,从而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1]。

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式的经济模式,以科学技术作为支撑,以林业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林业资源和自然条件,提升经济效益,保障林场的可持续发展。它主要具备三个特点:一是立体性,经济发展一般是综合利用土地,上层是植物枝叶,中层是开发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地面则是养殖鸡、鸭一类的家畜;二是复杂性,林下经济是把林、农、牧等物种放在一起养殖,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三是管理的范围广,林下经济涉及林、农、畜等多个领域,技术需要各不相同,所以单位管理服务的水平必须有一定水准。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和单纯养殖农业、林业相比,更具有综合优势,它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了生态环境的循环利用和多样化发展。

2 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都进行了创新和改革,所以在林场中,科学合理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林下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就目前现有的技术和生产发展能力而言,林下经济发展的模式主要有四种类型,分别是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加工和森林旅游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1 林下种植

林下种植是广西地区最普遍的一种林下经济模式,主要是种植棉花一类的经济作物、牧草、药材和食用菌类等[2]。以牧草的种植为例,它一般适合生长在密度较高的林地,因为牧草的生长不易受林木生长的影响,不用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管理,待牧草成熟后可以直接收割,进而喂养牲畜,实用价值很可观。

2.2 林下养殖

林下养殖是南方的一种特别典型的林下经济模式,全面综合地利用了林业资源,具有立体性和生态性的特点。目前,广西等南方地区,主要是养殖鸡、鸭等家禽类,或是牛、猪等家畜类。对于家禽而言,一方面,它粪便能成为林木的配料,为林木提供氧气和营养;另一方面,在宽广的林地里,家禽可以更方便地觅食,又可以防止疫病的发生,有利于家畜、林业共同生存和发展。

2.3 林下产品加工

林下产品加工是南方地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主要是针对食品和工艺品的加工改造。它加工生产的绿色食品,纯天然、无污染,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同时为农村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增加了经济来源。

2.4 森林旅游模式

近几年,我国的旅游行业飞速发展,很多省份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吸引了很多游客观览,再结合农家乐,招来更多游客,从而提高经济收入,为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提供保障。

3 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林下经济作为新时代兴起的产业,虽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林业、农业经济的收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林业经济的生产规模过小。当前的林业经济基本是各个区域独立发展的,没有进行集中式、规范化的管理,缺乏一定的组织性,导致操作不合理,工作效率低,经济效益增长速度慢。

第二,技术应用不够专业,制约了效果。例如,在林下种植模式下,培育食用菌时,需要配对适宜的水温和肥料,才能让有机物循环利用,培育出最好的食用菌,为消费者食用;倘若技术不达标,就不可能制造出达标的产品[3]。

第三,科学研究工作不够深入。针对林下经济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实验操作的表面,没有对实验过程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分析。林下经济的品种组合、养殖需要都需要有科学依据,而不是依靠农民盲目的重组,所以只有获得了准确的数据,才能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最好的服务。

第四,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虽然国家出台了法律政策保护我国的林业经济,还为林下经济经营者提供资金支持和贷款服务,但林下经济产区大多处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设备落后、缺乏带动企业,不利于林下经济做大做强,规范化地发展。

4 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的对策

林下经济是农村生态发展的重要项目,挖掘潜力很大。因此,林下经济需要结合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国家对林下经济产业的期望,笔者对林下经济产业提出几点对策,让它更好、更快地发展。

4.1 合理规划林下经济

在林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特色,采取合适、合理、科学的经济模式,为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为了确保林下经济发展的质量,应注重对农民的鼓励和支持,在生产过程中实行集中化的管理,打造独特的产品品牌,提高经济市场的竞争力,为林下经济发展地区争取和创造条件。

4.2 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

国家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不能过于单一、停留于表面,而需要综合考虑每个地区的情况,把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让林下经济的相关单位和经营者享受到帮助,推动林下经济健康、顺利发展。

4.3 培养管理人才,强化服务

每一个企业和单位都需要管理人员进行有序的管理,林下经济也不例外,只有成立了专业的领导组织,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引进新品种,争取财政部门和相关部门的支持,解决最基本的设备、资金和技术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林业经济有序发展。

4.4 加大科研力度,构建交流平台

各地区的政府不仅仅给予产业经济上的支持,还需要构建单位之间、经营者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平台,加强经验的交流,探索研究林下经济的新模式,指导实际的生产过程,促进林下经济的科学化发展。

5 结语

林下经济模式是我国主要发展的项目,有利于我国林业、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而且这种循环式的经济发展,间接提升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扩大了农村的发展道路,全面推进林业的现代化建设。因此,要使我国林业经济更好地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就必须加强对林业经济的分析,保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我国的生态建设作出贡献。

摘要:林下经济是对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经营和管理,以获得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更是拓宽林业领域的必由之路。基于此,在概述林下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详细分析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和问题,并提供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林下经济,经济模式,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京湘,于汝元,胡涌.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概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8,10(1):104-108.

[2] 韦英丽.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中国林业产业,2016(6):194.

林下畜牧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1 林下经济模式

1.1 林下种植

1.1.1 林下粮食种植

桂南地区的林下粮食种植以小杂粮为主, 包括花生、豌豆和绿豆等。在自然生态环境下种植这些作物, 产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特别是目前的粮食市场上小杂粮需求量增加, 可以创造很高的经济效益。在林下种植小杂粮, 可以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林下土质也会得到改善。

1.1.2 林下蔬菜种植

在林下种植蔬菜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具有很强的健康意识, 对野生蔬菜给予了认可。以消费市场为导向种植野生蔬菜, 不仅迎合了市场需求, 还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增长[1]。在对蔬菜进行选种时, 要做到因地制宜, 根据林间的光照情况选择适合的菜种, 如西兰花、蕨菜等都可以利用林下的空间种植。

1.1.3 林下药材种植

桂南地区的药材种植多会选择阴凉的地方。例如, 苦丁茶、木棉花、二面针、草珊瑚、牛大力等都可以在林下种植, 不仅便于管理, 而且这些药材在当地的市场价格较高, 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收入。

1.1.4 林下经济作物种植

桂南地区所选择的林下经济作物要以浅根系作物为主, 以避免这些作物与林木争肥而影响林木生长。林下经济作物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水土流失。

1.1.5 林下牧草种植

如果树林的遮蔽度比较高, 可以在林下种植牧草。林木的生长不会对牧草造成影响, 且牧草长大就可以用于喂养牲畜。对于牧草并不需要花费精力管理, 因此, 成本较低, 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1.1.6 林下食用菌种植

林下种植食用菌种是最好的林下种植模式。食用菌喜欢在阴凉的地方生长, 而且对潮湿度要求比较高。林下空间比较阴凉, 不仅湿度高, 而且有充足的氧气, 对食用菌的生长非常有利。

1.2 林下养殖

林下养殖具有生态性, 其特点是将林下的立体空间充分利用起来, 资源产出增加, 可以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桂南地区的林下养殖包括禽类养殖和畜牧类养殖。

禽类养殖, 就是在将林下空间利用起来养殖一些家禽类。林下属于相对独立的生态空间, 林间的各种草和虫类都可以成为鸡、鸭、鹅的食物。禽类的粪便是主要的肥料, 可以改善林下土质。禽类在林下活动, 不仅可以使养分充足, 而且通风良好, 有助于禽类健康成长, 对各种疫病起到了抑制作用。林下禽类养殖起到了生物循环效应, 对家禽和林木的生长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畜牧类养殖, 就是在林地养殖家畜。林地有树阴空间, 温湿度都是以家畜的生长、繁育, 空地成为家畜运动的场地[2]。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家畜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所生产的肉食品为无污染的有机食品, 具有安全保障。家畜的粪便成为林地的肥料, 起到了改善土质的作用, 可促进林木更好地生长。

1.3 林下产品加工

桂南地区的林下产品加工包括食品加工和工艺品加工。

林下食品加工以林下种植和养殖的各种绿色食品为主材料, 包括菌类食品、有机蔬菜、禽、蛋和肉等。这些食品都是自然生态环境的产物, 无污染、纯绿色, 不存在安全隐患。林下工艺品加工, 是将林木加工成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工艺品, 工艺简单, 生产成本低, 为当地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收入渠道。

1.4 森林旅游

中国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桂南地区可以将自身的林业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发展森林旅游业, 以自然生态保护为目的发展旅游经济, 做到生态发展、文化发展与休闲于一体。例如, 启动农家乐旅游项目, 游客到这里体验农家生活, 近距离接触自然生态环境, 不仅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收入, 而且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质量。

2 林下产业发展对策

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桂南地区的林地多分布在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滞后性, 导致林下产业化生产的基础设施落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除了各种生产设备之外, 道路交通、电力、水利及信息通信网络等都要跟进[3]。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 要在资金投入上适当倾斜, 由于财政能力有限, 可以鼓励当地企业出资、种植户参与, 以完善基础设施, 促进林下产业更好地发展。

2.2 建立示范基地

桂南地区发展林下经济, 将示范基地建立起来是非常必要的。示范基地中, 各种基础设施更为齐备, 科学的林区布局、合理的种植方法, 有助于提高林下产品质量。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 还对当地的水土流失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2.3 扶持地方企业

桂南地区林下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林木种植者, 地方企业是重要的产业支柱, 地方政府发挥着连接两者的桥梁作用。地方政府要扩大林下经济规模, 就要对社会信誉度较高的地方知名企业予以扶持, 通过扩大企业规模, 使林下经济获得良好的效益。以这些企业带动当地的林业经济发展, 增加林业种植者的经济收入。

2.4 树立品牌及大力宣传

桂南地区林下经济要长期稳定地发展, 就要树立产业品牌, 做好宣传工作, 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和知名企业与林业种植户积极合作, 发展林下种植和养殖地方特产, 诸如蔬菜、食用菌等, 还可以生产工艺品等, 并通过宣传扩大销路[4]。林业部门可以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 如广播、电视、网络平台等, 都可以作为宣传载体。随着产业品牌被的树立, 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种植户的收入也会不断提高。

2.5 保持产品生态特色及营销渠道的扩展

桂南地区的林下经济产品为健康食品, 在绿色的生态环境下种植和养殖, 而且发展了有机生产, 以产品的生态特色打开销路成为主要的营销渠道。在林下生产时, 要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执行, 对产品的质量强化监督, 以提高林下产品的消费者认可度。

3 结语

桂南地区以沿海经济发展为主, 在近年来经济模式发生了转变, 更为重视林下经济模式, 为当地的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为了促进桂南地区林下经济更好地发展, 探讨林下经济模式并从地区发展实际出发制定产业发展对策, 对当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摘要:桂南地区的林业资源丰富。近年来, 通过在开发林下种植、养殖, 使林地资源充分利用。林下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其巨大的经济潜力显性, 当地农民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针对桂南地区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对策进行探究。

关键词:桂南地区,林场经济,经济模式,产业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 彭斌, 刘俊昌.基于DEA模型的广西林下经济发展效率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2014, 23 (10) :30-31.

[2] 范远江, 袁淑清.民族地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解析—以三峡库区石柱县为[J].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1, 9 (1) :18-19.

[3] 耿凯, 冯林霞, 杨燕红.国有黄冕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绿色科技, 2014 (11) :63-65.

林下畜牧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1 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性

1.1 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实现“富民兴街”新跨越的重要途径

发展林下经济,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在现有条件下,农民增收的渠道仍较有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发挥我地山林资源优势,变山为宝,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促使农村农、林、牧各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有效带动加工、运输、物流、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在农村蓬勃兴起,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加快实现“富民兴街”新跨越。

1.2 发展林下经济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森林景观利用、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为主要模式的林下经济,挖掘了林下土地资源利用潜力,发挥了林荫空间和水热条件等自然优势,是资源环境代价小、能耗低、污染少、效益高的生态产业,既符合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客观要求,又顺应当前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的时代潮流。

1.3 发展林下经济是重庆市五大功能区、秀山融合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通过,将全市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域,秀山作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区的东南门户,提出了十大融合发展战略,其中“农旅”“林旅”融合战略正是结合林业及林下产业与生态旅游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战略布署,“农旅”“林旅”战略的实施必然为林业及林下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政策保障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 乌杨街道林下产业发展现状

乌杨街道林地资源丰富,近郊区位优势明显,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街道发展林下种植面积110 hm2,养殖规模1.6万只(头),产值达1140余万元。

目前乌杨街道林下产业主要发展模式有:

(1)林下养殖模式。主要有林禽、林畜,林禽有土鸡、旱鸭;林畜有羊、牛。目前林下土鸡养殖规模1.5万羽,分布在长滩、兴隆、贵图、大田坝、河港、新春、太阳等村,养殖户2177户,专业合作社5家,年产值75万元;旱鸭200只,养殖户31户,年产值2万元。林畜有羊500只,养殖户79户,年产值60万元;牛250头,养殖户241户,年产值420余万元;豪猪120头,大户1家,年产值12万元。

(2)林果种植模式。充分利用林地资源进行间套作发展水果,主要种植杨梅15.7 hm2,大户1家,年产值250万元;弥猴桃11.5 hm2,种植户37户,年产值120余万元;李子2.8 hm2,种植户34户,年产值30余万元。

(3)林药种植模式。主要有白术13.3 hm2,种植户48户,年产值150万元;金银花20 hm2,种植户87户,年产值160万元。

(4)林粮种植模式。花生20 hm2,大豆0.67 hm2,豌豆10 hm2,种植户343户,年产值130万元。

(5)生态旅游模式。在建茶花谷生态园,占地20 hm2。初步接待观光人数达1200人次,实现观光收入20余万元。

3 乌杨街道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

3.1 群众观念比较落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低,林农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发展林下经济需要较高的前期投入,很多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林下经济投入大、见效慢,不如普通的种养,一些正在发展的林农受资金和技术的限制,规模和效益差,示范带头作用不明显,加之政府和社会对发展林下经济的宣传力度不足,以致很多农户都缺乏参与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3.2 基础条件相对滞后

由于林区道路狭窄且远,路况差,交通运输成本高。林区基础设施落后,水源、沟渠、上山便道等基础条件差,生产管理成本高。政府对林区基础建设投入少,限制了林下经济的发展。

3.3 发展模式少、规模小,发展不平衡

目前,街道发展林下经济只有林下养鸡有一定的规模,但仍存在品种纯度不够,品质参差不齐等现象,规模和投入有待提高;林果、林旅刚启步,正处于探索阶段;林粮、林药、林菌等模式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优势;林下种养殖业缺少示范大户,缺少龙头企业,无法形成有效的辐射带动能力。部分村(社区)对林下经济认可度较高,林下经济发展相对较好,一部分村(社区)对林下经济认识不足,不够重视,宣传、规划、帮扶方面的力度不够,在林下经济发展上相对滞后。

3.4 资金、技术不足

虽然林下经济发展前景可观,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一些农户缺乏资金、经济实力弱,银行放款额度小,筹资困难。政府在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扶持和引导的力度不够,缺乏资金投入和龙头企业带动,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技术也是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群众缺少相关的技术,接受专业技术培训少,发展信心不足。

3.5 市场组织化程度低

由于缺乏专业的行业协会,养殖和种植户的市场信息不灵通,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受市场影响的因素大,没有话语权。近年来虽然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较快,但总量不够大、管理不够规范,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群众性生产较松散,形不成抱拳效应。

4 乌杨街道林下经济发展建议

4.1 加强宣传与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宣传单、村务公开栏等,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通过计算收入对比、邀请专家开展技术讲座、科普宣传、参观考察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4.2 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应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资立项,加大投入,实现通水、通路、通电,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4.3 合理规划,突出重点,科学培训

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以林下养殖土鸡、种植白术、花生、毛豆为重点,同时推进林菌、林粮种植,积极探索“林旅”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县农委、职教中心资源,请专家开展多种形式培训,不断提高林农种植、养殖技术水平。

4.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解决林下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

采取多渠道融资,为林下经济保驾护航。(1)向上争取专项政策资金;(2)利用林权置押换取银行贷款;(3)吸引社会投资以独资、合资等方式发展林下经济;(4)群众自筹。

4.5 培育龙头,壮大基地发展

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培育产业龙头,带动相应产业发展。政府在做好引导与规划的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配套服务:(1)在政策上予以倾斜;(2)及时解决企业、农户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3)抓好产品质量监管,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5 结语

发展林下经济是当前农村促农增收的重要途径,既可保护绿水青山,又挖掘了金山银山。乌杨街道应抢抓重庆市委对渝东南的区势定位这一历史机遇,结合秀山县委县政府的“农旅”“林旅”融合式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城郊林区优势,争取早日取得林下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摘要:重庆市秀山县乌杨街道林地资源丰富,近郊区位优势明显,林下经济发展开始起步,2015年全街道发展林下种植面积110 hm2,养殖规模1.6万只(头),产值达1140余万元。发展模式主要有:林下养殖模式,林果种植模式,林药种植模式,林粮种植模式,生态旅游模式。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宣传与引导,营造良好氛围;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合理规划,突出重点,科学培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解决林下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培育龙头,壮大基地发展”等对策建议。认为乌杨街道应抢抓重庆市委对渝东南的区势定位这一历史机遇,结合秀山县委县政府的“农旅”“林旅”融合式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城郊林区优势,争取早日取得林下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林下畜牧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我国基层畜牧业发展持续加快,各种类型的畜牧产品不断增多,对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畜牧产品需求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层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全面体现出来,但是由于基层环境的复杂性、特殊性,畜牧业在发展上也面临着各种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培育更高质量的畜牧业发展模式就成为了关键所在。本篇文章主要是对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关解决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畜牧业;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模式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在今后“十四五”5年时间中,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于畜牧产品的消费量会持续增加,畜牧业实际创造的经济效益会持续提升,畜牧业在落后地区GDP占比增大,在地方经济结构中的影响力会更加凸显出来,在畜牧业中就业的人数也会不断增多,畜牧业对国计民生的影响会更加凸显[1]。但是,由于畜牧业在养殖发展中需要考虑疫病防控等,都增加了畜牧业发展建设的复杂性,如何更好的满足市场层面的需求,怎样发展现代化的畜牧产业,都是全社会共同思考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激发我国整体层面的发展进步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更是为基层畜牧业发展夯实了根基,国家在畜牧业中的投入将持续增多,都将为我国畜牧业从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创造了条件,探索更好适应我国基层畜牧业发展的模式就显得更加紧迫。

1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基本现状

1.1畜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基层畜牧业发展持续加快,地方投入到畜牧业发展中的财政经费显著增加,有力推动了基层畜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升级完善,各地逐步建立起了多个现代化的大型畜牧养殖基地,对于整合现有的养殖资源力量,更好的服务于畜牧业现代化发展要求都起到了重要作用[2]。同时,借助基层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畜牧业实际供应到市场环境中的产品不断增多,畜牧产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非常好的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化、高质量的畜牧产品健康消费需求,我国畜牧业实际产值在今后会直线提高,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促进作用也会更加凸显出来。同时,在我国一些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畜牧业实际解决的就业人口数非常多,不仅显著提供了人民群众的家庭收入,而且还有力推动了社会再就业问题的解决,对于维系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发挥了深刻影响。

1.2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2.1基层畜牧业疫病防控意识不强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畜禽流通频繁的影响,再加上基层畜厩建设规划不合理,管理混乱,环境并不是特别理想等,导致基层畜牧业在发展中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疫病传播问题,以往曾经出现过非洲猪瘟、口蹄疫、禽流感等疫病,一旦出现这些类型的疫病,会对养殖主体带来非常大的损失,不利于我国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同时,在传统的养殖思想下,我国各地不少养殖主体对疫病防控意识主动性不强,接受性亦不高,认为疫病防治只需要做好基础性工作就可以了,缺少在疫病防治上的前瞻性、规范化、主动性,这些都不利于疫病防控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一旦出现疫病传播的情况,就会导致大面积传染的情况[3]。

1.2.2基层畜牧业发展的产业化不够

在我国传统的畜牧业发展中,很多地方都是以家庭散养为主,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实际建立了专门的现代化养殖企业的地方并不是特别多,这些情况导致养殖资源、人才技术资源在分布上過于分散,难以普及高水平的养殖技术推广及分享养殖经验,都不利于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进步。同时政府出台各种政策,解决养殖企业的后顾之忧,才能在现代养殖业发展中建立起多个龙头养殖企业来,这样才能对整体的工作有更好的带动促进,但是很多地方建立的养殖企业规模并不是特别大,实际的养殖产品也以初级产品为主,没有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做好深加工,这些不仅没有提高畜牧业的产值,而且还影响了畜牧业在市场层面的竞争力。在现代市场环境下,畜牧业要想在市场层面具有足够的竞争力、影响力,就需要建立起多元化的深加工体系,这样才能确保畜牧业更好的发展起来,在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同时对于走上国际市场也有着重要影响。

1.2.3基层畜牧业专业技术服务力量不够

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产业,怎样的发展环境,最终的工作落实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来支撑,对于畜牧业而言更是如此,通过扎实做好畜牧业专业技术服务工作,不仅能够提高我国基层畜牧业发展的质量水平,更好的推动各项工作的深化落实,而且还能够让畜牧业在发展上更加专业到位。虽然我国近些年对于基层畜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但是在专业技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上力度还是明显不够,以基层畜牧兽医为例,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再加上畜牧兽医工作易感染动物疫病的特殊性,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和到基层去工作,现有的基层畜牧兽医人员队伍年龄普遍偏大,45岁以上的占比超过了70%,呈现人才断代,非专业人才在岗工作。具有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比不到60%,基层中心工作繁重,工作经费不足等导致基层兽医工作开展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自然影响了动物防疫、养殖技术指导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4]。对于基层畜牧业发展而言,需要专门技术人员走到基层养殖一线去,对养殖主体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向他们详细讲解养殖方法和疫病防控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合力做好基层畜牧业生产建设工作,但是当前的宣传服务形式比较单一,畜牧兽医技术较为滞后,很多工作的开展都流于形式,这些对基层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影响。

1.2.4基础畜牧业养殖结构多元化不够

在我国现有的基层养殖中,实际养殖的畜禽类型比较单一,这些不仅影响了我国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而且还影响了我国畜禽产品的市场化,畜禽产品的进口不利于提高我国畜牧业的实际影响力,也降低了畜牧业的实际服务范围[5]。同时,对外畜禽良种的引进力度不够和对地方优良品种的保护不足,畜禽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力度也较低,这些都对我国畜禽结构的完善优化带来了影响,不利于地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基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探究

2.1提高对基层疫病防控的重要性认识

在现代基层畜牧业发展中,要牢固树立疫病防控意识,基层政府要积极行动起来,规划指导好养殖主体的畜厩建设,对各种类型的畜禽疫病进行宣传介绍,提高养殖主体的疫病防控主动性、自觉性。同时,根据疫病防控需要,政府把疫病防控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组织兽医等人员做好畜禽的疫苗接种工作和加强产地检疫、市场检疫检验工作,从源头上提高畜禽的抗疫病能力,这对于维护我国畜牧业的整体安全都有着重要作用。

2.2加快基层畜牧业的产业化步伐

各级各部门应当加大对基层畜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政策支持,把畜牧业的发展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畜牧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注重培育高水平的畜牧生产企业,加快龙头企业的发展建设,从而实现各种养殖资源的整合,这对于从传统散养到现代规模化、产业化养殖都有着重要作用。在畜牧业发展上,要注重引进国外先进的健康养殖技术、生产工艺及理念,逐步缩短我国与国际先进畜牧养殖的差距,这样才能对畜禽产品进行深加工,才能确保不断推出更具有质量水平的健康畜禽产品来[6]。

2.3多层面提高专业技术服务水平

考虑到基层畜牧养殖的复杂性,要加快培育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注重引进年轻兽医等技术人才充实到基层一线,推动疫病防控等工作更好的落到实处去,注重抓好现有技术人员队伍的充电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基层养殖的实际情况。同时,要充分用好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等平台,对基层养殖主体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引导,提高他们畜牧养殖的现代化意识,从而确保养殖工作更好的开展起来。

2.4扎实做好畜禽良种繁育工作

基层一线工作人员需要坚持将“引、育、繁”相结合,积极配合畜牧业企业、政府的具体工作,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积极引进各种畜禽的优良品种;要合理应用政府、企业投入的相关资金,重点发展猪、牛、羊、家禽等种畜禽场,并建设配套一级、二级培育养殖场;要积极引进优良品种,使用成熟、科學的繁育技术保证良种的培育质量;要配合政府及各类基层管理部门对地区优良畜禽资源进行保护,为地方畜禽资源保护繁育养殖场提供相关服务工作和政策支持,完善养殖场基地的管理机制,保证其为本地区畜牧业发展提供更好地帮助;要为养殖户提供帮助,及时调整本地区畜牧业的品种结构,根据动植物的种植、养殖特性合理规划家庭、农场畜牧业发展方式,将种植业与养殖业进行有效结合,在绿色环保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种植、养殖的结构,确定养殖牲畜、禽类的公母比例,保证母畜的比例,实现自给自足,减少畜禽流通带来疫病传播的风险,保证本地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篇文章主要是对当前基层畜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实际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新时期如何提高基层畜牧业发展建设水平进行了不同层面探索,这对于加快现代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步都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冉龙香.畜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3).44-44.

[2]高迎军.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业,积极助力乡村振兴[J].农家致富顾问.2021,(2).230-230.

[3]李占滨,叶芹芬,李光芬.畜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8).67-67.

[4]窦世平.现代草食畜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及对策[J].中国牛业科学,2019,(4).78-78.

[5]冉龙香.畜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3).44-44.

[6]欧志国,张海琴.对眉山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思考[J].四川畜牧兽医,2019,(9).21-22.

作者简介:刘宁(1974.3-),男,汉族,籍贯:云南省昭通市,大学本科,畜牧站站长,高级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通讯作者:胡有纯(1973.9-),汉族,籍贯:云南省昭通市,本科,高级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

林下畜牧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是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现代畜牧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全面提升畜牧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畜牧科技服务能力,就必须以推广重大关键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抓手,以专业技术体系为支撑,多项措施并举,实现农民增收,牧业增产的目的。

1 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为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在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要在政策上予以大力扶持。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成立畜牧科技推广行动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指导组,精选业务技术水平高、有实践经验、切实能带动老百姓发家致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到专家组。要因地制宜制订《畜牧科技推广实施方案》,切实把畜牧科技走进千村万户作为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工作和措施摆上议程,指定专人负责,根据实际,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并在经费和时间上保障科技服务措施落实到位。

2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要著力加强市、镇、村三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把那些有较高业务技术水平,热爱畜牧兽医事业的青年人才吸纳到队伍中来,鼓励科技人员参加畜牧兽医专业函授学习和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通过选拔、培训、考核、发证、持证上岗等措施,激发他们学知识、用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要购买或订阅大量业务书刊或建立图书室,为科技人员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练就扎实的理论功底创造有利条件。

3 大力推广畜禽标准化养殖

要搞好调查研究,摸清畜牧养殖现状。把一家一户分散饲养集中起来,以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组织形式,向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方向推进。这样有利于实现规范化生产和程序化管理,有效实行畜禽生产投入品监控,生产出质量安全可靠的产品,增强畜禽产品市场竞争力。要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措施,组织专家团队选择一批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场(户)进行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要求,指导养殖场(户)进行畜禽养殖标准化的改造和提升,将这些养殖场(户)建成全市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为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树立学习榜样,扩大标准化规模养殖辐射带动面。

4 加强科技培训,让畜牧科技走进千村万户

要搞好全市养殖者的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的科学饲养水平。要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培训、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围绕适合本地畜牧生产的产业,如特养业、生猪、肉牛、奶山羊、肉羊、珍禽等。总结先进典型,组织传帮带学,以场带户、以户带片、以片带村,达到每个饲养户都有一名科技明白人的目的。要组织大批畜牧技术人员,将专业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组成结对帮扶对象,在品种改良、疫病防治、防污治污、信息服务及经营管理、法律宣传等方面,向农民手把手地传授技术、实地指导,并对结对帮扶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建档,让畜牧科技渗透到农业生产,融入农民生活。

5 科技引路,搞好技术支撑

要针对农民养畜禽怕病、怕死的心理,以科技引路,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一方面要建立科研体系。要按照“立足于生产、服务于生产”的原则,选择那些对本地区养殖有重大影响力的科研课题,大搞科研攻关,有效地解决生产实践中的一些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另一方面要建立疫情监测网,定期、不定期对规模养殖场进行疫情监测和抗体水平监测,依据监测结果作出科学评估,指导畜牧业生产。

6 强化宣传发动,搞好信息技术服务

要充分利用农村有线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现代传媒手段,广泛开展畜牧养殖技术宣传与咨询服务,就养殖户关心的热点技术问题进行宣传。举办专家电视讲座,点对点地解答生产技术问题。开展科技下乡、赶科技大集活动,组织养殖户学习畜牧业生产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养殖户技术与政策水平。要注重搞好信息网络建设,收集了解对畜牧生产有帮助的行业信息,及时向农民反馈,指导农民生产,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架起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

上一篇:公共财政预算论文范文下一篇:财政国库改革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