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检修范文

2023-11-29

线路检修范文第1篇

【摘 要】作为电力输送的终端,低压配电线路有着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这与配电线路运行之间有着直接关联。此外,由于配电线路存在着走径复杂的问题,极易受到地理环境或是气候因素的影响,在面向用户端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供用电差异,这就使得低压线路的稳定运行很难得到保障。配电设备故障的产生给线路维护和检修都造成了一定困境,这就更加突出低压配电线路指导教学的必要性。本文针对低压配电线路故障排除及其线路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低压配电线路;故障原因;线路设计;指导教学

当前电气化事业及电网改革实施背景之下,对于电压线路设计和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与电力用户之间的最后联系环节,在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因此实现配电网的统一规划管理显得尤为必要,完善低压配电线路指导教学对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低压配电线路故障的常见原因

线路设备老化是造成低压配电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若是其中的固有隐患没有被及时排除,那么极易在季节交替时发生线路跳闸问题。现实配电线路交跨距离不够或是线路档距过大等问题都极易造成短路故障问题。与此同时,引起低压线路故障的原因还包括数障及防雷措施不足等,由于配电线路区域一般较为空旷,在发生雷击时若是没有避雷线则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线路雷击故障问题,由于配电绝缘子处于长期运行当中,若是绝缘子存在质量问题则势必将导致线路接地以及相间短路故障等问题。在低压配电线路指导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两方面来指导教学:其一,若是已改造线路没有安装分段开关或是存在开关数量不足问题则在发生线路故障问题时则会引起严重的跳闸问题;其二,若是外线维护人员本身缺乏必要的岗位责任意识,在发生线路瞬时故障时没有积极对外线故障进行原因排查,使得线路故障隐患始终存在,这也会影响到配电网的正常运行。

二、低压配电线路故障的教学指导

第一,运行管理方面。低压配电线路的运行管理方面,外线人员需要从基本规程出发,做好设备的定期巡视工作,针对存在的设备缺陷完善设备检修环节,从事故隐患控制方面减低低压配电线路的故障发生率。

第二,线路改造方面。作为电力系统与电力用户相互联系的纽带,低压配电网的运行环境较为特殊,因此故障发生的原因也来自各个方面,配电线路故障排除有着显著的长期性特征。线路改造是解决配电线路故障的根本所在,针对跳闸较为严重的线路应当及时完善线路改造工作,保障设备运行的稳定和安全。

第三,强化线路的抗外力作用。外力破坏对于线路的损害也是极其严重的,盗割高低压线路、推土造田、人为破坏绝缘子这些问题使得配电线路安全很难从根本上得到保障。通常我们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将警告标识牌或是宣传语置于线路杆塔位置,针对配电线路的外力破坏或是盗窃问题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遏制;其二,做好《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电力法》的宣传与普及工作,在电力线路沿线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更好地实现对电力设施的保护;其三,发现配电线路沿线存有违章建筑应当及时予以劝阻,签发必要的《违章建筑故障隐患通知书》,做好责任划分工作;其四,从保电舆论氛围营造方面强化供电保护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来辅助电力设施法规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各项教育与宣传工作的展开对于提高群众电力设施保护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此外,还需要就电力破坏的危害性进行必要的知识普及,鼓励群众义务性的做好配电线网管理与维护工作,并对群众线网保护实施予以正确的指导。最后,关于低压配电线路管理还应当做好与城建部门之间的联系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的各项施工与规划,及时排查配电线路事故隐患。

三、低压配电线路设计方面应当注意的问题

在低压配电线路设计教学指导过程中还应就防范措施展开讨论,避免线路故障的扩大化。在低压配电线路断线管理过程中需要本着科学设计与合理规划的原则,从供电线路材料选择方面来保证施工质量,重视对配电线路的监管与控制,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低压配电线路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

第一,低压线路设计应当避免与10kV线路在同一杆上进行架设,这是由于规程要求中的低压线路和高压线路本身存在着档距的差异;

第二, 在配电室低压设备和高压设备之间必须设有必要的安全遮拦;

第三, 具体架设过程应当合理避开有线电视线路及通讯线路的干扰,选择上述线路的相反一侧;

第四,由于进户线的材质一般是硬芯绝缘管,因此穿墙过程需要配之以塑料管或是防护瓷管,将穿墙绝缘管弯头朝下,做到内高外低,地面与滴水弯之间的点距应当在两米之外。此外,接户线与套户线和马路之间的距离也有严格的规定。

综上所述,在低压配电线路指导教学过程中应当从国家规定标准出发,切实保障低压配电线路设计的安全性与合理性,这对于电力系统而言至关重要。从低压配电线路的经济性及可靠性角度分析,在线路设计方面除了需要综合分析各种线路故障问题之外,还应当全面分析和调查低压配电线路的实际运行状况,完善线路设计具体方案的选择,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丽梅.低压配电线路节能探讨[J].化工设计,2006,(2):27-28.

[2]邹玮平.低压配电线路的断线原因、危害及防范措施[J].农村电工,2010,(11):21-22.

[3]蒋建平.浅谈低压配电线路检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5):72-74.

【作者简介】

刘光辉,男,汉族,1961.9.4,本科,海拉尔区第一职业学校,中教一级,研究方向:电力教学。

(作者单位:海拉尔区第一职业学校)

线路检修范文第2篇

1 引发配电线网故障的常见原因

1.1 设备老化引发线路故障

由于种种原因, 在10k V变电站的配电线网中普遍存在设备老化的问题, 不同程度地引发电路运行故障。严重影响局部或供电半径范围内的正常用电。

1.2 自然因素引发线路故障

配网电路在运行过程中, 自然因素引发的线路故障也较为常见, 比如:雷击、大风等。

1.3 外力损坏或施工质量不高引发线路故障

在常见的线路故障中, 车辆撞毁路边线杆引发的故障停电是比较多的。有的线路故障多发段, 还是架线施工时, 导线线距不标准, 间距过小, 遇大风天气, 线路因夏天热胀软化容易粘连, 造成短路。

1.4 控制管理原因引发线路故障

在对配电线网故障分析的调查中, 我们发现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不够, 敬业精神有限, 日常线路巡查没有尽到责任心等也是引发配电线网故障的原因之一。

2 10k 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检测

2.1 自然环境对线路影响的检测与线路运行对环境污染的监测

然环境对配电线路的影响监测, 主要是指恶劣天气对线路绝缘性能、雷击阻坑等性能的在线监测。线路运行对环境污染的监测主要是指线路运行过程中对无线电的干扰或对环境的污染情况的监测。

2.2 各类金具的机械强度和锈蚀情况的检测

配电线网传输电能的导线及各类金具, 随着长期运行机械性能会逐渐老化, 因此, 必须定期进行导线、金具剩余机械强度及其运行状态检测;时刻掌握导线磨损和接头的锈蚀情况, 及时了解导线振动、杆塔固定不牢引发的的位移等故障隐患信息。

2.3 玻璃和复合绝缘子状态检测

玻璃以及绝缘子是配电线网用量较多的电器, 在运行状态检测中主要是污秽监测则和雷击检测, 有利于线路遭遇雷击出现故障位置的快速确定, 并能区分雷电对导线的损害情况, 以便迅速组织检修。

3 配电线网的日常运行维护和故障检修

当前, 配电电网运行越来越复杂, 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在工作中的应用, 变压器、电线、开关设备的有效操控、检修和维护技术进一步专业化, 因此, 加强日常运行维护和故障检修, 才能确保电网设备安全高效的运行。

3.1 迅速准确地定位

对于在日常巡查中没有发现隐患的配电线路突发故障, 工作人员通过了解的信息和经验准确判断故障原因, 从而迅速找到故障位置。为了更进一步掌握故障的详细信息, 可用故障录波器监测的形图对故障做更加详尽的分析研究, 充分掌握故障对线路运行的影响状况。然后, 遵循先干路, 后支路的检修顺序, 分段断电检修。检修完毕试送电, 逐级排除故障。对于无法查出的故障路段, 分段监测主干和分支线路, 对没有故障信息的试送电, 直至查出线路故障位置, 以便加以维修。另外, 除了仪器检测外, 在日常巡查中, 注重收集沿线用户反映的隐患信息, 将其作为重点维护对象, 有利于预防突发事故。

3.2 及早排查隐患

在日常线路运行监测维护时, 故障排查始终是工作重点, 对可能出现事故的隐患, 要立即更换、维修, 及时排除;突发故障就实施分段检查, 先干路后之路, 逐一排查故障疑点, 确定故障位置后迅速组织人员维修。排查的主要技术节点就是掌握接地的方式。

3.3 提高检测技术水平, 确保故障诊断高效

根据线路设备日常维护记录掌握的潜在故障隐患, 划分检测重点, 在人员巡查和仪器监测中增加工作密度, 不断提高检测技术水平, 从而确保故障诊断高效。隐患险于故障, 检修优于停电, 责任重于泰山, 只有及时排除隐患, 迅速检修故障, 才能确保配电线路安全顺利运行。

3.4 完善电网运行监测系统

随着供电线路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管理技术的应用, 配电线路运行的状态检测更急需现代化手段操作执行, 使隐患故障监测的排查, 迅速高效准确, 因此, 10k V变电站要引进互联网技术, 利用高新技术软件建立线路监测系统, 24小时实施在线监控。电路一旦出现故障, 信息迅速传入系统监控中心, 工作人员迅速掌握事发路段和故障原因, 能够及时排除, 确保供电顺利运行。

4 结语

随着工业的发展, 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污染的空气严重损害了人体健康, 影响植物生长, 破坏生态平衡, 为了使天更蓝, 人们正积极行动起来, 提倡低碳生活, 使用洁净能源, 因此, 电能在人们生产生活的应用日益广泛, 城市、农村的电能应用从单一的照明, 进入到工业、农业、商贸、服务各个领域以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 只有及时高效地隐患排查和故障检修, 才能确保配电线路安全顺利的运行。

摘要:10kV变电站的配电线路安全顺利地运行, 有利于人们生产、生活的用电保障, 因此, 搞好供电线路的日常维护, 及时排查隐患、维修故障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本文系统分析了配电线路易发故障的原因,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技术措施, 对实际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性。

关键词:配电线路,运行,维护与检修

参考文献

[1] 卓剑光.探讨10KV以下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及检修[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9:17.

[2] 邓雁.基于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及检修的分析[J].通讯世界, 2014, 18:131-132.

[3] 韦志高.10kV以下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及检修[J].技术与市场, 2012, 12:55+57.

线路检修范文第3篇

一、传统的设备检修方式

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 传统的检修方式由于其局限性, 已经很难胜任现今设备检修的要求, 我们必须使用更先进的手段进行设备检修。传统的设备检修方式有:故障检修和计划检修[1]。故障检修是在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才进行检修工作, 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使得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2,3]。计划检修则预先规定好检修的时间周期去检修的内容, 对设备的定期检修, 会导致没有发生故障的设备不得不进行周期性的停运, 降低设备的利用率。

二、大数据和机器学习

(一) 大数据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这些不断产生的数据在规模和复杂上逐渐超越了现有的处理能力, 便形成了大数据。

大数据具有4V特点:Volume (大量) 、Velocity (高速) 、Variety (多样) 、Value (价值) 。数据中包含了规律, 蕴含着价值。大数据技的本质在于:我们可以从大数据中挖掘和发现所需要的规律、模式和知识, 而无须直接面对所研究的物理现象[4]。传统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使用从大量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而大数据解决问题的方式直接使用数据去解决问题。

2007年, 图灵奖得主JimGray提出了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相比传统的实验科学范式、理论科学范式和计算科学范式, 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范式使得我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二) 机器学习

大数据的核心在于抽取信息、获得知识, 而机器学习是从数据中抽取信息、获得知识的关键技术。对大数据而言, 机器学习时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对机器学习而言, 越多的数据会越可能提升模型的精确性。

机器学习是一种通过利用数据, 训练模型, 然后使用模型预测的一种方法[5]。其大致过程如下: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计算机中存储的历史数据进行处理, 这个处理过程通常被称为“训练”;处理结果可以用来对新数据进行预测, 这个处理结果通常被称为“模型”;对新数据进行预测的过程, 通常被称为“预测”。因此, “训练”和“预测”是机器学习的两个关键过程。

通常, 按照历史数据有无标签, 可以将机器学习方法分为监督学习方法和非监督学习方法。常见的监督学习算法包含:线性回归, 逻辑回归, 神经网络, SVM。常见的无监督学习算法包含:聚类算法, 降维算法。

三、基于电力调度检修数据的设备检修方法

(一) 数据来源

首先, 采集的电力调度检修数据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1) 设备数据。关于设备的描述信息, 一般包含制造厂家、电压等级、型号、版本、类别等数据。电网公司已经实现了设备数据的统一规范化管理。设备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文本和数值。

(2) 运行数据。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 一般包含设备异常数据、电网故障数据、运行巡视数据, 设备实测参数, 继电保护整定定值等各类运行相关文件。运行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文本、数值等。

(二) 聚类分析

将上述采集到的电力调度检修数据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聚类。实际上, 聚类的过程就是对电力调度检修数据进行预处理的过程。在聚类过程中, 由聚类所生成的簇是一组数据对象的集合, 这些对象与同一个簇中的对象彼此相似, 与其他簇中的对象相异。通过聚类分析能够有效地对电力调度检修数据进行分类。通常, 在聚类分析过程中可以采用K-mean算法。

(三) 标注数据

根据设备操作类型, 对上述聚类结果进行标注。设备检修操作类型可以是设备的状态评级, 比如, 正常状态、可靠性下降状态、缺陷状态以及危机状态;也可以是检修内容, 比如设备的名称;还可以是检修频次。

(四) 分类分析

对上述带标记的电力调度检修数据进行分类分析, 形成设备检修模型。具体而言, 可以通过设备的状态评级, 形成设备的检修模型;也可以通过设备的检修内容, 形成设备的检修模型, 还可以设备检修频次, 形成设备的检修模型。

通常, 在分类分析过程中可以采用神经网络或Softmax回归。

四、结论

针对传统设备检修方式存在的不足, 本文将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设备检修中, 通过电力调度检修数据的聚类分析和分类分析, 形成设备的检修模型, 为设备检修提供预测依据, 确保电力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

摘要:分析了电力设备检修内容及设备故障类型数据的特点, 先采用聚类分析对电力调度检修数据进行聚类, 再根据设备检修操作类型对聚类结果进行标记, 最后使用分类分析对带标记的电力调度检修数据进行训练形成设备检修模型, 通过设备检修模型形成为设备检修提供预测依据, 确保电力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

关键词:电力调度检修数据,聚类,分类,设备检修

参考文献

[1] 陈维荣, 宋永华, 孙锦鑫等.电力系统设备状态监测的概念及现状[J].电网技术, 2000, 24 (11) :12-17.

[2] 韩晓霞, 李莉, 麻海燕等.关于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的研究[J].青海电力, 2006, 25 (1) :13-16.

[3] 李慧敏, 任敏哲, 安永成.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探讨[J].陕西电力, 2006, 34 (1) :37-38.

[4] 杨志敏, 吴斌, 舒然等.基于大数据处理技术的电力通信网检修工作分析方法[J].电信科学, 2015, 31 (11) :162-169.

线路检修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气设备;状态检修;

对供电设备检修的研究和探索,自从电的诞生之日起就没间断过。从事故维修、定期维修发展到状态检修,这是历史的必然。而且,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状态检修就是通过在线的和离线的监测手段,收集电气设备的运行的工况信息,通过系统分析诊断,判断设备的健康状态,确定设备的检修对策,进行大修、小修或暂缓检修,可在设备检修周期到来之前根据设备状况提前进行检修,也可以根据设备的状况,延长检修周期,真正做到“应修必修”。实行“到期必须”的检修原则。实施状态检修的目的是提高供电设备检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能发现问题于萌芽状态,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合理降低设备运行维护费用。

一、现状分析

1、目前,国家对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没有明确的规定、要求,也没有具体的规程和标准,原因是各地区的电气设备有很大差别,状态检修是按照各地区自身设备的特点和运行状况,运行时间和在线检测设备及工作经验而定。相关设备状态检测手段还不成熟,从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的角度出发,具体的实施力度也不是很大。要实现设备的状态检修,就必须要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在线监测,并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才能确定设备的运行情况,从而确定是否检修。

2、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力设备的可靠性。随着电网容量的增大和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提高,维修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维修费用占电力成本的比例也不断提高。如何采取合理的维修策略和正确决定维修计划,以保证在不降低可靠性的前提下节省维修费用,便成为电力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3、由于电气设备各部件之间使用寿命存在个体差异,即使是同一类设备,由于运行环境和外界的影响不相同,其使用寿命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按照某一固定的检修周期对电气设备进行计划检修,势必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有的设备使用寿命过期了还来不及修理,只好在设备出现了突发性的故障或事故后进行事后检修和抢修,既对电网造成了波动危害,又使检修工作处于仓促应付的局面,而有的设备还没有达到使用寿命周期就提前进行了检修,既降低了电气设备的可用率,又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

4、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推广使用,特别是真空、六氟化硫介质断路器的推广采用、新型电力变压器的投产等,急需采用新的电气设备检修模式。传统的检修模式已明显满足不了现代电力生产的需要。周期检修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不足:浪费检修资源。因为按周期检修,强调“到期必修”,并不是按设备的实际状况检修,周期一到就要进行检查、试验、检修,造成检修人员、材料等浪费,设备可用率降低;设备健康状态不可控,由于坚持周期检修,在设备下一个检修周期到来之前,设备健康水平处于不确定状态,由于未到周期,不及时开展检修,使设备健康状况日益下降,缩短使用寿命。纠正性检修存在的不足是:不

1能实现预防为主的要求,不能实现设备状态的“在控”;故障后果一般比较严重,造成电力系统和用电客户巨大损失。

二、实施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措施

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是融现代监测技术、现代诊断技术等一体的新兴技术,是一种科学、合理、经济的检修模式。其特点是检修时机和工期是预知的,检修项目是明确的。那么,如何开展状态检修?笔者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1、开展状态检修首先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即不能“一刀切”、“一阵风”,也不宜不分主次、各种设备“一起上”。始终要着眼于如何才有利于提高本单位的运行可靠性、如何才能获得更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而且尽可能有较长期的规划,以便逐步推进。更需要在认真汲取各兄弟单位经验的基础上,注意积累及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电气设备是电网的细胞、是电力系统的基本单元,一旦失效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2、目前,状态检修一直被相当多数设备管理者认为是不成熟、有偷工之嫌的检修模式,因而也未得到真正的认可和推行。所以,状态检修要从源头抓起,必须重视从规划、设计、设备选型、主设备监造和运输、安装、调试、验收、投运以及运行、修试等全过程管理,尤其要保证设备的初始状态良好。如:对刀闸进行检修。几乎每一次倒母线操作,都会出现一些刀闸卡死、万向节断裂、触指脱落等故障。除了制造厂的材质差、材料单薄、防锈能力不强、结构不合理等设计因素以外,刀闸多年得不到应有的修理和必要的维护,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但进一步原因,一是母线确实难以停电,二是电力部门对刀闸可靠性重视不够,没有像对待开关那样去对待刀闸的检修、维护。要解决刀闸问题,一是厂家要对刀闸不惜本钱,加强刀闸材料、结构、布置设计的研究。二是供电部门对刀闸要进行维护,并按一定的周期进行检修。

3、设备状态监测是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如红外线测温、油色谱分析等,能发现电力设备中潜伏性故障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为系统提供实时的、准确无误的设备状态信息,为诊断设备状态提供分析依据。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所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是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系统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应综合分析,决定对设备进行哪些状态监测,以保证设备状态信息的全面性,同时,应采取合适的监测装置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以保证设备状态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

4、选择状态监测点和监测设备。电气设备是一个复杂的设备系统,其基本特征是尺寸大、重量重,以油为工作介质,既有机械设备,又有电气设备,还有油系统,发生故障的形式多种多样,其基本表现形式是振动、有关温度以及噪音等异常,故障后果一般表现为稳定性破坏。而状态检修的核心是设备的状态分析和故障诊断。状态分析和故障诊断则需要大量的设备运行、维修和监测数据,因此,应根据电气设备的不同特点,考虑监测点和监测设备的选择。

5、加强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管理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管理,因为它不直观地反映产品的投入产出效益,是以一种服务后置效应而体现的。因此,电气状态检修管理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笔者认为电气状态检修管理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检修计划的编制要适应电力市场的变化。二是电气设备检修的安全问题。三是加强检修成本核算。同时,应遵循如下原则:加快开展状态检修的步伐,落实状态检修;没有大的运行缺陷的设备,不危及运行安全的设备,尽量不要盲目安排停电检修;不要纯粹为达标、创一流,而将设备停电检修处理。设备状态检修管理作为供电系统的基础管理部分,直接影响到供电的安

全和质量。努力加强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一步提高检修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是电力行业适应新形势做出的必然选择,也是创一流供电企业的客观要求。

6、设备状态检修是一种先进的检修管理模式,能有效地克服定期检修造成设备过修或失修的问题,从“到期必修”过渡到“应修必修”。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提高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建设一流供电企业的重要内容,是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具体体现。设备状态检修要根据不同设备重要性,可控性和可维修性,科学合理地选择不同检修方式,形成一套融故障检修、定期检修、状态检修和改进性检修为一体的,优化的综合检修方式,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供电成本。实施设备状态检修是对现行检修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且处于探索阶段,实施设备状态检修及要有长期目标,总体规划,有要扎实稳妥、分步实施,实际实施过程中应先行试点,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

三、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的发展方向

状态检修是这些年来经常讨论的管理课题,对电力行业多数人来说即不陌生,也不很熟悉的话题。是电力行业该认真审视的一个实现课题。开展电气设备状态检修就是保证电力系统可靠运行、减少设备事故的有效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可靠、优质的供电不仅是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而且直接影响现代工业产品的质量。为此,研究采用新技术,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已是十分紧迫的任务。在有限资源和环保严格的制约下发展经济、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话题,在电力行业中,如何使电力行业向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目标。除了进行电力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在电力系统各个环节引入竞争,从而迫使电力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来达到这个目标外,还应实施以下几方面的技术:

1、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电网的输电能力。

2、开展状态检修,降低维护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通过技术和服务创新,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为电力用户提供增值服务,提高社会效益,从而增加售电量。

4、提高能源利用率、供电可靠性,减轻输配电网络的压力,从而降低供电的成本。

5、利用检测技术、手段、设备的研制开发,广泛采用高可靠性、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监测设备。

6、用监测诊断向监测、诊断、管理、调度系统化,集成化发展,直接服务于设备状态检修。

笔者认为状态检修势在必行。开展状态检修首先要确定所开展的设备对象。对主设备实行状态检修,减少停电时间,减少设备维护成本,此项工作不能急于求成,需要逐步开展。应采取先试点运行,积累经验,逐步实现新型变压器、断路器等设备的状态检修,条件成熟后稳步推广,并逐步向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延伸,使检修工作逐步由“到期必修”转向“应修必修”。这将是供电企业状态检修的发展方向。

供电企业对开展状态维修的认识已经大有提高。不少企业已认识到开展状态维修不是赶时髦,而是如何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以及时、灵敏地掌握设备的实际情况,从而决定何时该更换或维修、又何时该检修等;这不但有利于实现减人增效,而且十分有利于提高运行可靠性。设备状态检修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

条件的变化,状态诊断工作和劣化倾向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对状态检修必须会有不足和有待改进、完善的环节。因此,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进行总结、评估,不断修正和改进,使之不断优化。

随着企业深化改革和技术进步的发展,随着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要,随着提高设备可靠性水平和供电优质服务质量的要求,设备状态检修是供电设备检修的必由之路。(编辑:卢则艳)

一般情况下,电力系统的电气设备都是按照规定的检修期进行检修(或维护、调试、试验)的,其周期为固定的一年或几年。

状态检修的概念就是在设备的运行状况在一定时期内有可靠的保证措施(其他监测手段:如在线监测设备的发热,运行参数,运行中测试绝缘油及气体分析数据)及依据(历次的检修、调试、试验情况良好)的情况下,适当延长或缩短(如果数据不良也可能缩短)检修周期,根据设备的运行工况和绝缘状态进行检修的一种做法。

也有一些生产厂家的产品出厂后,按设备的使用寿命运行,规定不允许检修,这一般限于少数的国外的进口设备和一些合资企业产品。

线路检修范文第5篇

------甘州电力改革发展10年回顾

甘州区电力局成立于1994年,1998年12由张掖供电公司代管。主要担负着甘州区农村18个乡镇、243个行政村、1991个村民小组、 32.4万人以及石岗墩开发区、国营张掖农场的供电任务,供电营业区 4240平方公里。

1998年以来,甘州区电力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加内需的文件精神,在甘州区农村全面开展“加强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加快农电体制改革、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以下称两改一同价)”工作,积极参与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甘肃省加快乡(镇)电管站改革实行电网一体化的管理办法》的要求,在张掖供电公司和甘州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实施 “两改一同价”工程,经过该局全体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历时10年,全面完成了省发改委批复的甘州区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项目,工程项目的实施受到了甘州区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和用电客户的一致好评,工程项目的建成投运为甘州区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电网建设发展迅速。经过1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实施“两改一同价”工程以来,甘州电网基础设施的 1

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与1998年实施“两改一同价”前相比,全区新增35千伏变电站6座,主变11台,容量37900千伏安,变电站总数达到12座,总容量86650千伏安;新增35千伏线路8条,长度85.2千米,形成35千伏线路12条总长度达158.6千米;新增10千伏线路512.4千米,形成10千伏线路48条总长度达1847.07千米;新增0.4千伏线路106.9千米,0.4千伏线路总长度1621.86千米;新增配电变压器396台,配电变压器总数达至3499台,总容量183094千伏安。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竣工投运,有

解决了过去甘州农网中效地改善了甘州电网的网架结构,

普遍存在的网架薄弱、损耗大、电价高、事故隐患多的问题,达到了10千伏线路供电半径平均小于10千米,0.4千伏线路供电半径平均小于0.5千米的技术要求。2008年甘州区电力局根据国务院拉动内需的政策要求,认真组织筛选农村电网建设改造项目,共确定申报项目24项,总金额约1.6亿元,为做好拉动内需工程打好基础。

二、供电能力大大提高。电网建设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甘州区农村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为全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生产条件的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保障,对促进甘州区新农村建设、推动甘州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与1998年实施农电“两改一同价”前相比,全区农村新增

各类用电客户2万多户,用电客户总数达 10.1万多户,增长25.6%;供电区内各类用电设备17486台(件),总容量达 206838千瓦。2008年甘州区农村售电量达到1.67亿千瓦时,比1998年的1.07亿千瓦时增加0.6亿千瓦时,增长56%;户均年用电量增加326.5千瓦时,达到1620千瓦时,增长25.2%;人均年用电量增加220千瓦时,达到 515千瓦时,增长74.6%。通过农村电网改造,甘州区农村电网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明显改善,综合线损率由农改前的23%下降到2008年的9.6%,低压线损率为5.3%,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分别达到99.5%和96%以上,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优质、安全、可靠、经济的电能。全区乡、村、社通电率达到100%。

三、用电价格更加规范。1998年“两改一同价”工程实施以来,甘州区电力局严格执行国家电价政策和有关规定,取缔了一切电价外加收、代收及其它附加收费,切实减轻了农民用电负担,经省市区物价部门和减负办检查,无加重农民负担行为,企业连续几年被市区物价部门评为“执行电力价格诚信”单位。从2000年开始,甘州区电力局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用三年时间逐步实行城乡电网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价格的总体目标,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同网同价”工作。2003年元月,甘州区城乡居民照明用电实现了同网同价,2006年7月,甘州区城乡商业、非居民照明用电实现了同网同价,2008年7月份甘

州区城乡非普工业用电实现了同网同价。实行同网同价以后,解决了城乡居民用电差别,有力地促进了电费回收上缴工作,确保了供电企业的正常运转。

四、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按照国务院国发[1999] 2号文件精神和《甘肃省加快乡(镇)电管站改革实行电网一体化的管理办法》要求,结合全区实际情况,及时编制上报了《张掖市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和城乡用电同价实施方案》。1999年撤消了乡(镇)电管站,成立了由甘州区电力局统一管理的22个供电营业所,全面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通过考试考核,择优招聘录用农村电工,农村电工全部经过培训考核持证上岗。营业管理上建立规范的电力营销制度,积极推行微机开票和电费储蓄等电费管理办法,推行电费公示制,让客户用上了明白电、放心电。在财务管理上实行统收统支,各项费用严格执行计划审核、一支笔审批和统一报销制度。建立健全优质服务承诺、精神文明和思想政治、营销管理、线损管理、安全管理等制度,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共建立各项管理制度212种、工作标准138种、管理标准88种。通过体制改革,规范了农村供用电秩序,消灭了“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和“乱收费、乱加价、乱摊派”的现象,基本实现了网改工程的规划效果,增强了农民的用电消费意识,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了职工敬业爱岗意识,提高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特别是供电营业所的管理水平与乡镇电管

站时期的管理水平相比变化较大。全区18个乡镇设立的19个供电营业所全部达到省电力公司农村供电所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服务窗口标准。甘州区电力局,2004年被省电力公司命名为“安全文明生达标单位”,2007年被省电力公司命名为“一流县供电企业”。

五、优质服务迈上新台阶。1998年以来,甘州区电力局坚持把“让政府放心、百姓满意”作为工作标准,把人民群众最关心、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供电服务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 “供电服务十项承诺”、“三公调度十项措施”和 “员工服务行为十个不准”等优质服务措施,严格规范电网调度信息披露、电价标准、电能质量、抢修服务、接电报装等企业经营和服务行为,建立和完善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加强电压质量管理及电力营销管理企业标准。通过电视和新闻媒体等形式向社会公布优质服务承诺、事故抢修和举报、投诉电话。积极开展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活动,不断强化供电服务规范化工作,优化服务程序,完善服务标准,规范工作人员服务行为,逐步建立健全了上下联动、社会监督、制度约束、群众评价的服务机制。落实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加强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源头治理工作。投资150多万元建成了内部局域网,开发应用供电营销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客户缴费实现了微机开票,缩短了客户等待时间,方便了客户。开通了95598客户服务专线电话,配备专职人员及时接听和受理客

户投诉及用电咨询,保证了客户用电要求,杜绝了违规、违纪和安全问题的发生。落实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措施,农村用电实行了“五统

上一篇:海外并购下一篇:检修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