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核心能力论文范文

2023-12-08

内科护理核心能力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疾病的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方法分别从急救原则和护理要点对呼吸肌麻痹的监测与护理、颅内压增高、脑疝患者的急救与监测护理、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急救与监测护理进行分析。结论做好神经内科疾病的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措施,可使患者转危为安,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残障率,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救治和好转率。

【关键词】神经内科疾病;重症监护;护理方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353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监测与急救是挽救患者生命、减少残障甚至死亡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由于神经科重症监护的飞速发展,促使监护护理体系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已达到快速、有效、及时的救治水平。作为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者、护理实施者、护理参与者,均应具备高水平的监测技能、娴熟的急救技能、预见性的管理技能,方可使患者转危为安,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残障率,提高患者的救治与好转率。下文是笔者对神经内科疾病的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方法分析:

1呼吸肌麻痹的监测与护理

1.1救治原则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及时遵医嘱给予各种抢救药物的治疗。出现机械通气的指标时,立即、迅速给予有效的呼吸机支持,保证呼吸系统的安全。

1.2护理要点

1.2.1维持呼吸功能,保持气道通畅。

1.2.2保持气道湿化,在使用呼吸机时,定时气道冲洗,或应用人工鼻。

1.2.3保证气管插管或气切套管内的痰液吸净,吸痰前后给予纯氧吸入,吸痰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呼吸机参数调节应使患者舒适、安全为宜。

1.3注意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保证其舒适

1.3.1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干燥,防止患者出现压疮等并发症,因此应做到患者的皮肤、颜面、口腔、会阴、头发以及手脚的清洁干净。尿潴留者可给予导尿、间断放尿。

1.3.2预防肺部感染,给予胸肺部护理,定时翻身、叩背、振动排痰,应用排痰机时应根据患者的心率情况给予循序渐进的方法,以不引起患者病情变化为宜。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肺部感染、肺不张。

2颅内压增高、脑疝患者的急救与监测护理

2.1急救原则快速脱水降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冬眠、低温、镇静、脑室引流,必要时手术治疗。

2.2护理要点

2.2.1生命支持护理各种原因造成的脑损伤都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水肿在发病24-96小时出现,3-6天达高峰,此时是护理监测的重点。

2.2.2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通知医生,做好抢救物品、药品的准备,如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等。若脑疝形成较快,呼吸可突然停止,常见于枕骨大孔疝的患者。早期瞳孔缩小或忽大忽小变化不定,最终可出现脑疝。

2.2.3颅内高压患者,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积极给予手术治疗(血肿穿刺、脑室引流、去骨瓣减压术,并同时监测动态颅内压变化,避免颅高压脑疝的发生。

2.3基础护理,保持患者舒适

2.3.1营养支持的护理如患者意识清醒、吞咽正常,可给予易消化、易吞咽、高蛋白、高营养的软食。一旦出现吞咽障碍、意识障碍加重应给予鼻饲饮食,液体量一般为1500-2000ml,以免加重脑水肿,并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2.3.2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定时进行伤口的换药,并保持管道的通畅,做好湿化护理。应用呼吸机者,应定时更换呼吸机管路。

3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急救与监测护理

3.1救治原则控制抽搐,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脑水肿,改善脑代谢,促进脑功能恢复。

3.2护理要点

3.2.1选药方法可依据癫痫发作和癫痫发作类型给予药物的选择。

3.2.2严格控制用药的速度,掌握用药后SE的停止时间,以便观察用药效果,给予医生正确提示;明确抗SE药物的有效时间、半衰期及血药浓度,预测患者有可能再次发作的时间,提前给予安全保护,以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3.4安全措施的护理

3.4.1患者安全措施每日对患者皮肤、环境的设置、用具的使用、保护措施的实施进行评估。

3.4.2针对SE患者,立即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放置在单人房間,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与舒适,避免灯光、声音对患者的刺激。

3.5护士操作安全措施

3.5.1密切观察癫痫发作的类型、间隔时间、频率,做好护理记录,并及时通知医生。

3.5.2遵医嘱准时、准量、准确地为患者更换泵入抗癫痫药物。更换药物时,剂量要准确,抽吸技术应娴熟,更换速度要及时,防止血药浓度的突然降低,诱发SE的发作。

3.6并发症脑水肿、缺氧、高热、胃内残留过多的护理

3.6.1当患者出现脑水肿、脑疝前驱症状时,应加强脑保护,降低脑氧代谢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保证脑氧供应,给予降温-亚低温治疗的护理,减轻脑水肿的发生。避免噪音、强光刺激,减少癫痫发作,降低脑损伤,并维持患者意识的最佳状态。

3.6.2营养支持注意加强营养的供给,因患者在持续给予营养的过程中,一旦出现SE发作时,可能会影响到胃肠道的吸收,导致胃内残留物过多,易出现反流、呕吐、误吸等并发症。因此当患者出现持续发作时,注意检测胃内残留的情况。同时应监测各种与营养有关的指标,如血钾、血钠、白蛋白、脂蛋白、血糖、蛋白比值,并准确记录出入量。

参考文献

[1]王丽霞.脑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照顾压力与照顾能力研究.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2]冯海丽,杨蒂.新时期急诊特殊危重患者的处理对策及急救护理[A].外科急危重症监护专科知识培训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孙静.32例女性习惯性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A].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论文专刊[C].2010年.

内科护理核心能力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科学有效护理;对比分析

呼吸系统疾病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此类疾病病情复杂且变数较大,病人症状突显且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在呼吸内科中,重症患者更是不少见,此类患者常常伴有呼吸困难症状,患者随时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1]。那么,为了探究对呼吸内科中重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设置了本次的研究内容,现将有效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其中,并将相关研究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均选自武汉市中心医院南京路院区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收治到的重症患者共计66例,分组情况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纳入病例数为33例。两组均为重症患者,年龄在20-75岁之间,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对比性良好。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

1.2.1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并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包括呼吸节律、呼吸深度、呼吸频率与各项生命体征等情况,哮喘重症患者疾病症状多发生在凌晨,因此,护理人员要提前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明确疾病的诱发因素,夜晚至后半夜时间段要增加巡视的频率,仔细观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1.2.2氧疗护理

由于疾病因素的影响,患者容易出现严重的缺氧症状与发绀症状,那么这个时候,护士就要及时对患者实施氧疗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面罩给氧或者鼻导管吸氧。需要注意的是在给氧的时候要控制好氧气的流量,护理人员每隔约半小时即进行一次巡视检查,确保氧疗安全。

1.2.3饮食护理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会长时间处于低氧状态甚至是缺氧状态,所以患者的消化功能会显著降低,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情况,所以饮食护理这一环节要加强。如果患者的情况良好可以正常进食,那么就要给患者吃容易消化,富含丰富营养的食物。但是如果患者不能自主进食,那么就要应用静脉补充的方式为患者补充身体所必需的营养[2]。

1.2.4机械通气护理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并及时清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在操作的时候要注意手法轻柔,并稳准,不要损伤患者的呼吸道粘膜。护理人员要定时帮助患者翻身,空掌轻拍患者的背部,从上到下,帮助患者顺利排痰,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对于进行净化、湿化气道的操作,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并密切留意患者的呼吸规律与呼吸机是否保持高度的一致,合理设置呼吸机参数,以防不良事件发生。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容易并发高碳酸血症,主要原因为二氧化碳气体大量蓄积,进行机械通气护理的时候,SaO2与PaO2要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前者要>95.00%,后者要>8.5kPa。如果二氧化碳不能去除干净,那么就需要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x2檢验,组间差距以卡方检验,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总有效率

见表1。

2.2对比护理满意度

见表2。

3讨论

呼吸内科中的重症患者通常病情是较为严重的,病情变数较大,所以,护理工作要不断加强、不断完善,以此提升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命。本次研究对患者实施科学且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做好一切准备,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提升患者的食欲且提高患者的身体抵抗力[3],这对于理想治疗效果的达成也是有促进作用的,此外还制定了全面的氧疗护理措施与机械通气护理,确保患者呼吸畅通。

总之,将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用于呼吸内科的重症患者的护理中,效果佳。

参考文献:

[1]黄蕊.探究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5,000(021):149-151.

[2]于萍,王晶,刘宇,等.探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017):231.

[3]李意云.探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000(046):231-231.

内科护理核心能力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医院组织编制原则是配置临床护理人员的依据,护理人员的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鉴于目前党中央极其重视民生问题,本文主要就基层医院临床护理人员配置的现状出发,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基层医院 临床护理人员 配置 问题建议

1基层临床护理人员的配置与护理质量的相关性

(1)现有护理人员配置不能发挥护理质量的实际水平即所需的护士数均超出了实际上班人数,工作量超出了护士的实际完成能力,配置不足,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这仅仅只是恶性循环的开始,对于基本工作的自顾不暇将直接导致护理水平的下降。护理工作仍以完成治疗任务为主,生活护理难以保证。(2)护理人员数量与护理质量呈正相关 研究表明,超负荷的工作量与护士健康、护理质量以及病人的负性结果呈正相关。护理人员编制不合理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护理工作细节和质量难以保证,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护理人员出现紧张、疲劳等潜在不安全因素。(3)间接护理和非护理性工作加重护理人员不足间接护理工作占用了大量的护理人力资源,其中最主要的是护理记录、医嘱处理与查对、各种交接班等。一些非护理性工作,例如:物价审核、催费、物品维修等任务仍由护士完成,占用护士的间接护理时间,加剧了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

2基層医院临床护理人员配置存在的问题

(1)护理人员配置不足

1.目前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在基层的医疗机构中,实际上班人数与护理工作量计算所需护士人数相差甚远。故护理人员的现状是经常加班、拖班,护理工作不能高质量的完成,往往局限于对病人的治疗、注射等实际性的工作上,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不能落实,不但易造成各科劳动强度不均衡,而且也会造成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2.妇产科与儿科的特殊性;据相关调查显示,护理人力资源缺失最严重是妇产科,其次是儿科,再次是神经内科。基层医院的妇产科往往是集妇科与产科于一体,同一批护理人员需承担两个不同性质的、不同区域的工作。(2)护理人力资源结构配置不合理1.护理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众所周知,护理人员在临床发挥作用最佳的年龄段为中年,以25~40岁为最佳 ,其最佳结构应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或“纺锤型”。相关调查发现, 46岁及以上的护理人员占总数的27.36%, 25岁以下占31.84%,而36~45岁只占7.46%,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基层医疗机构情况更甚,护理人员年龄结构没有形成梯队,中年临床护理骨干缺乏,尤其可选拔的中年护理管理干部有限,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临床护理工作和护理管理水平。2.护理人员职称结构不合理;在多项针对基层医院临床护理人员的配置研究上看,其结果与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高、中、初级的1:3:1的比例差距甚远。甚至连我国卫生部颁布的1:3:5:7的正高、副高、中、初级比例都达不到。3.护理人员学历结构不合理;近20年我国护理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明显的进步,现已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多层次的护理教育体系,并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护理在职教育及护理继续教育,虽然拥有了相对完善的护理教育体系,但目前我国基层护理人员的学历结构仍以中专教育为主,大学教育所占的比例都偏小。

(3)护理人员本身的实际技能不足1.CPR技能掌握情况;基层护理人员CPR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不佳。75.56%的护理人员认为会CPR操作,但能独立规范完成CPR操作的仅为5.88%。调查显示,CPR技能操作相关理论知识中除“判断意识”、“判断心跳的方法”、“心脏按压的部位”和“人工呼吸方法”的正确率较高,其他各项的正确率偏低,特别是“人工呼吸的频率”、“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的比例”和“心肺复苏有效的指征”三项的正确率较低。2. 急救技能的培训及需求情况;在基层进行的急救技能培训中,接受培训的护理人员中有73.33%的人“从没有参加过急救技能培训”,仅有26.67%的护理人员在医院实习时参加过急救。有93.33%的护理人员表示“非常需要”或“需要”急救技能的培训和掌握心肺复苏的方法,仅有6.67%的护理人员表示“不需要”急救技能培训和掌握心肺复苏方法。

3对基层医院临床护理人员配置的建议

(1)用立法来明确规定患者与护士的最低比例;护理人员短缺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立法规定患者与护士比例是保障临床护理质量的措施之一。按照护理的实际工作量配置护理人员的方法有多种,按工作量配置护理人员对大多数科室是合理的。以此同时,在按照实际工作量进行护理人员配置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全面考虑。(2)均衡人力配置;护理人员配置的核心问题是保持人员配置的合理性:①数量上配置的合理性。②专业结构配置的合理性,根据本区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结构调整,既缓解人才急需的矛盾,又避免人力积压、浪费现象的发生。 ③学历层次配置的合理性,尽量达到各医院、各科室合理的学历结构组合。④素质能力配置的合理性,要求人才配置与岗位职责相一致。(3)建立激励与补偿机制;在调查中发现84.9%护士认为应提高护士待遇,合同护士对这方面的问题反映更加普遍;基层医院为了缩减支出,用聘用合同护士补充临床一线护士的不足,重效益,轻培训。不仅存在于基层医疗机构,这个问题更是近年来整个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加之护士待遇低,容易造成人员流动性大和人才的流失问题。(4)从实际出发,注重细节;针对基层医院病人周转率快,护士身占多职,环境布局相对局限,常见病、多发病多等特点,除全局合理调配人员外,还应积极采取以下措施:①由于病历、护理记录的电脑化,可以明显起到简化记录时间、间接缩短护理时间的效果,所以实行病例信息化管理十分必要。②实现护理专业人员的专职化。即药剂科、供应室、物资供应的后勤等部门实行药品、消毒物品、后勤物资由各辅助科室统一送至临床科室,减少护士外勤时间。招用办公人员担任医嘱转录工作,把护士的时间还给病人。③盘活人力资源。比如说:弹性排班 ,护士整天休息改在较空闲的下午,半天休息;产房人员选配年轻、精力充沛的护士进修助产专业;新生儿室护士应具备反应灵活、按受力强、适应护理工作量大、变化大的特点。④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促进其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的提高。

结束语

总之,随着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建设及护理人力资源内容研究的深入,各级部门对基层医院护理人员配置的重要性已有较深的认识。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管理者还应立足长远,统筹规划,以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为本,以改善护理学历、职称结构和提高福利待遇为手段,提升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全面促进基层卫生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继终,杨国利,刘长美,黄文碧,龚小青,胡敏.护理人员配置与护理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8,(11).

内科护理核心能力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开展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时,不仅需要保证学生对该科目涉及的知识点有所掌握,还应在其中引入一系列现代化教学模式,比如翻转教学模式,降低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难度,确保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高职内科护理学中涉及的知识点。本文首先介绍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现状,之后阐述翻转教学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确保高职学生能够按照教师指导学习相应知识点。

关键词:翻转教学;高职内科护理学;应用

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各项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我国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得以扩展。为此,就应针对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现状展开有效分析,深入剖析翻转教学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处理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不合理的地方。而且在翻转教学的支持下,还能缩小学生与教室之间的思维差距,确保学生能够按照教师指导学习内科护理学知识,以为推进该科目教学顺利开展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1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现状

在我国医疗行业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内科护理学受到广大医学专业学生一致青睐。为此,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开展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在提高学生对相应知识掌握力度的同时,确保我国医疗行业与教育行业处于共同发展的状态。但是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各个高职院校在开展内科护理学教学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不仅影响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学习水平,严重时还会导致高职内科护理学综合教学质量下降。从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现状的角度出发,相应教学过程中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高职内科护理学中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复杂,学生在学习各项知识点时经常出现问题,这就导致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低下,对于高职院校医疗专业综合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学生学习高职内科护理学知识的兴趣不足,影响学生综合学习水平,难以满足我国医疗行业和教育行业协同发展要求。第二,在开展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时,教师往往将自身放在主导地位上,想尽办法的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这就导致小学生丧失自主思考能力,仅仅按照教师指导学习内科护理知识点。如果一直坚持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内科护理知识的兴趣,还会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变差,这对于学生后期临床工作和我國医疗行业发展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

2翻转教学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翻转教学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师生角色转变

在开展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时,必须保证学生能够处于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内科护理知识,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综合学习水平和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而在翻转教学的支持下,能够实现师生角色转变的目标,不断提高学生在相应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据此改善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不合理的地方。而且在翻转教学模式的支持下,能够保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收集一系列标准合理的教学素材,规划合理有效的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案,使得高职学生全身心的融入相应教学氛围当中,据此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内科护理知识的积极性。不仅如此,通过翻转教学模式,还能保证学生对教师现有教学思维等方面有所掌握,尽可能的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差距,确保学生与教师在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学习各项知识点。强化教师教学思维和学生学习思维,充分彰显翻转教学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比如在学习《呼吸衰竭临床表现》相关知识点时,可以通过翻转教学转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定位,使得学生和教师对对方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计划等方面有所掌握,必要时还可以将“呼吸衰竭临床表现”知识点以常规方法表现出来,积极改善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缺陷,以满足学生综合学习要求。

2.2强化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趣味性

对于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来说,其中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复杂。如果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必然影响高职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加大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可能。为改善这一现状,就必须在翻转教学的支持下提升学生学习相应知识的兴趣,使得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几率降到最低。加上翻转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借助一系列多媒体设备学习内科护理专业各项知识点,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兴趣投入到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研究当中,深入剖析各项医疗知识的现实意义和临床医学价值,这对于高职学生后期发展和临床实践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学习《慢性心衰》相关知识点时,由于该堂课涉及的医疗知识错综复杂,学生在学习各项知识时很有可能会出现思维混乱和跟不上教室节奏的问题。而在翻转教学的支持下开展相关知识点教学,则能够保证学生和教师在相互配合的条件下创设合理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彰显翻转教学优势。

2.3赋予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现代化内涵

在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条件下,应用翻转教学模式开展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势在必行。通过该种教学模式,可以在转变原有教学缺陷的同时,赋予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一定现代化内涵,缩小相应教学与我国教育行业发展要求之间的差距,继而落实该专业教学顺利开展的目标。一般来说,教师可以联合学生现有学习状况和教材上涉及的知识点制作教学微视频,并要求学生能够在微视频的支持下学习各项知识点。不断降低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难度,优化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程序。比如在学习《结核菌素试验》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翻转教学模式制作一系列与“结核菌素试验”相关的微视频。逐步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在微视频的支持下学习各项医疗知识。强化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现代化内涵,提高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以为促使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了解到当前我国各个高职院校在开展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不仅影响相应科目教学效果,严重时还会导致我国医疗行业发展之后,难以处理患者自身各项疾病。基于此,就应加强翻转教学模式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力度,有效处理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缺陷,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各项医疗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确保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能够满足我国医疗行业综合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璐,胡苏珍,曹小萍,袁爱娣,罗艺.基于微课\"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7,16(4):377-379.

[2] 郭建梅.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8,(11):80-81.

[3] 潘纯钰.翻转课堂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0):111-112.

[4] 杨茜,刘红,杨晓玲,简丽萍.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0):175,177.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但琼(1978年4月—),女,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医疗与护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急救。

内科护理核心能力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科学有效护理;对比分析

呼吸系统疾病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此类疾病病情复杂且变数较大,病人症状突显且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在呼吸内科中,重症患者更是不少见,此类患者常常伴有呼吸困难症状,患者随时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1]。那么,为了探究对呼吸内科中重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设置了本次的研究内容,现将有效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其中,并将相关研究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均选自武汉市中心医院南京路院区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收治到的重症患者共计66例,分组情况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纳入病例数为33例。两组均为重症患者,年龄在20-75岁之间,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对比性良好。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

1.2.1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并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包括呼吸节律、呼吸深度、呼吸频率与各项生命体征等情况,哮喘重症患者疾病症状多发生在凌晨,因此,护理人员要提前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明确疾病的诱发因素,夜晚至后半夜时间段要增加巡视的频率,仔细观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1.2.2氧疗护理

由于疾病因素的影响,患者容易出现严重的缺氧症状与发绀症状,那么这个时候,护士就要及时对患者实施氧疗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面罩给氧或者鼻导管吸氧。需要注意的是在给氧的时候要控制好氧气的流量,护理人员每隔约半小时即进行一次巡视检查,确保氧疗安全。

1.2.3饮食护理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会长时间处于低氧状态甚至是缺氧状态,所以患者的消化功能会显著降低,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情况,所以饮食护理这一环节要加强。如果患者的情况良好可以正常进食,那么就要给患者吃容易消化,富含丰富营养的食物。但是如果患者不能自主进食,那么就要应用静脉补充的方式为患者补充身体所必需的营养[2]。

1.2.4机械通气护理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并及时清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在操作的时候要注意手法轻柔,并稳准,不要损伤患者的呼吸道粘膜。护理人员要定时帮助患者翻身,空掌轻拍患者的背部,从上到下,帮助患者顺利排痰,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对于进行净化、湿化气道的操作,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并密切留意患者的呼吸规律与呼吸机是否保持高度的一致,合理设置呼吸机参数,以防不良事件发生。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容易并发高碳酸血症,主要原因为二氧化碳气体大量蓄积,进行机械通气护理的时候,SaO2与PaO2要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前者要>95.00%,后者要>8.5kPa。如果二氧化碳不能去除干净,那么就需要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x2檢验,组间差距以卡方检验,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总有效率

见表1。

2.2对比护理满意度

见表2。

3讨论

呼吸内科中的重症患者通常病情是较为严重的,病情变数较大,所以,护理工作要不断加强、不断完善,以此提升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命。本次研究对患者实施科学且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做好一切准备,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提升患者的食欲且提高患者的身体抵抗力[3],这对于理想治疗效果的达成也是有促进作用的,此外还制定了全面的氧疗护理措施与机械通气护理,确保患者呼吸畅通。

总之,将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用于呼吸内科的重症患者的护理中,效果佳。

参考文献:

[1]黄蕊.探究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5,000(021):149-151.

[2]于萍,王晶,刘宇,等.探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017):231.

[3]李意云.探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000(046):231-231.

内科护理核心能力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评价精细护理在肿瘤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 6年3月-2 017年8月收治的92例肿瘤科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比。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肿瘤内科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组间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急救品管理、护理技能评分结果对比,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肿瘤内科护理管理中精细护理的运用可以整体上提高患者护理情况、护理人员综合技术能力,具有实施价值。

【关键词】精细护理肿瘤内科护理管理护理质量综合能力

肿瘤科收治患者以化疗治疗为主,化疗虽然延长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是化疗导致患者明显的治疗痛苦以及心理痛苦,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做好肿瘤科患者护理工作是提高化疗效果的关键。既往护理中,并未考虑化疗患者的心理护理需求,仅侧重疾病护理,导致护理效果不足。精细护理是新型护理模式,目的是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综合资源调配的基础上优化患者的心理、生理以及环境护理等【1】。基于此,本文就我院肿瘤科收治的92例患者为例,进行精细护理实施效果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均为确诊肿瘤科收治住院患者,病例选自2016年3月-2017年8月,总计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完成肿瘤科患者分组,例数相同,患者以及家属知情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验组:46例,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50-72岁,均值(60.60±4.30)岁;肿瘤类型:肺癌患者13例,肝癌患者10例,胃癌患者6例,结直肠癌患者7例乳腺癌、宫颈癌患者各5例。对照组:46例,男性27例,女性l9例;年龄52-73岁,均值(62.30±4.50)岁;肿瘤类型:肺癌患者12例,肝癌患者9例,胃癌、结直肠癌患者各6例,乳腺癌患者5例,宫颈癌患者8例。实验组、对照组肿瘤内科收治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即基础护理、用药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对症护理等。

实验组:精细护理。(1)护理培训。组织专科护理人员参与精细化护理培训,强化肿瘤内科疾病、护理知识指导,增加查房次数,保障患者安全性。另外,进行护理人员突发情况模拟演练,考察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并纠正护理工作流程不足,强化细节管理。(2)完善组织结构。护理工作中实现工作人员之间的有效协调、配合,确保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协调以及配合,实现人员的有效分工和责任落实。同时,选择护士长作为精细护理小组组长,进行护理人员统—分工、调配,细化护理步骤。(3)强化健康教育。基于肿瘤内科疾病的差异性,患者对疾病认知的不足,治疗期间负性身体、心理状态明显,影响治疗配合度。通过进行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改善患眷心理负性状态。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符合患者的个体需求,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加深患者疾病认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仓犍。(4)心理护理。针对患者负性情绪状态以及患者心理考虑问题,护理人员进行耐心疏导,鼓励患者主诉并有效回答,以以往成功治疗经验进行分享,强调负性情绪对疾病预后的不利影响,鼓励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面对治疗。(5)化疗准备护理。化疗工作开始之前,护理人员整理患者病例报告,并综合了解患者化疗前药物过敏史、药物外渗史、静脉炎等情况,综合患者个体隋况制定护理方案。同时,患者化疗期间增加巡查次数,并做好输液管理以及相关记录工作。另外,化疗期间穿刺要求稳、准、快,禁止24h内重复穿刺同一静脉的情况。(6)化疗后护理。患者化疗后多有药物不良反应表现,造成患者身体痛苦的同时,影响患者治疗信心的建立。护理人员需要针对化疗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讲解、护理干预,说明化疗的重要性,询问患者感受并耐心回答患者问题,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质量。另外,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避免不良环境因素造成的刺激。

1.3观察指标

护理后3个月,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肿瘤内科患者多项实验指标评分对比,包括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急救品管理、护理技能评分,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情况越佳。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包完成肿瘤内科实验对象实验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学计算。各项指标评分结果均以x±s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证明实验组、对照组肿瘤内科患者相同指标结果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肿瘤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急救品管理、护理技能评分调查结果见表l。经统计学软件计算,实验组各项指标评分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肿瘤内科收治患者治疗上明显有别于—般科室,患者治疗期间有身体、心理双重负担,影响治疗配合度和治疗预后。精细护理以创新的护理理念、方法,实现了复杂护理程序的规范化、完善化、精细化,通过疏导患者心理隋绪、完善护理细节,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风险,提高了患者疾病认知【2】。

此次实验对比了常规护理、精细护理的两组肿瘤内科患者,进行了护理后组间肿瘤内科患者护理质量相关指标结果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肿瘤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急救品管理、护理技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次实验与蒋丽雅研究结果有明显一致性,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综上所述,精细护理模式在肿瘤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是提高护理质量、患者安全的关键,同时改善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促进治疗预后,具有实施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莹,于洋,赵辉等.精细护理模式在肿瘤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B,2016,(4):245

【2】马立英.精细护理模式在肿瘤内科护理管理中的應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8):93-93,94.

【3】蒋丽雅.精细护理模式在肿瘤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7,23(5):165-166

上一篇:护理安全隐患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高校热点高校热点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