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热点高校热点论文范文

2023-12-08

高校热点高校热点论文范文第1篇

一、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一) 完善教育工作的内容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要想将这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如果仅仅是依靠理论, 是很难实现的。传统化的教育中, 教师往往会通过灌输式的模式,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这样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但是最后起到的效果还是非常低的。而社会热点问题的应用, 可以让教师从一些实际的现象出发, 潜移默化的将一些知识传授给学生, 让他们更容易去接受思政教育, 也能为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

(二) 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价值观

每一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而且不同的学生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也是不同的, 这实际上也是价值观的一种体现。思政教师可以积极的和学生一起交流、沟通, 主动去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个人爱好和思维方式等, 如果发现学生对于这个世界存在着消极的态度, 教师就应该加以引导, 避免对他们日后的发展造成任何不好的影响。

(三)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将社会热点问题同思政教育工作相互衔接,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尤其是在对热点问题进行评价的时候, 也是学生是非观形成的一个阶段, 所以对于一些具有负面性质的新闻, 学生也能加以约束与控制, 避免发生一些类似的问题。对于那些积极的, 而且具有社会意义的热点问题, 学生就会以此为榜样, 将这些精神无形中渗透到自己的人生理念中, 更容易让学生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在教学上也会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二、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途径

(一) 融入课堂教学中

关于一些社会性质的热点问题, 如爱国、道德、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都可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在提出以后, 教师就可以同学生之间构建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 并且明确学生在其中的主体地位, 这样让学生拥有一个更加自由的学习氛围, 可以发表自己对于这件事的看法。然后在不断探讨中, 教师也能及时的更新一些教学信息, 确保这些信息可以传递出去,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 在2018年发生的“DG辱华事件”, 事件发生的原因是DG的一则广告中模特用非常奇怪的姿势使用筷子吃披萨, 具有歧视华人含义, 当网友在INS说起这件事的时候, 设计师还在辩解, 恼羞成怒以后公然的辱华。在事件爆发以后, 短时间内就登顶微博热搜, 娱乐圈的众多明显也纷纷表示不会再去参加DG在上海举办的活动。在爱国这件事情上, DG似乎低估了中国人民的民意, 在这类社会问题面前, 舆论民情中也包含了潜在的爱国情怀, 在这种情怀中, 往往会将一些抽象的爱国主义, 转变成为具体化的社会力量。又或者是在一些道德方面的问题, 辱校园霸陵、农村留守儿童自杀等, 这些会涉及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 同我国现阶段的发展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 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去解决掉这些问题。

(二) 融入实践中

在思政教育教学中应用社会热点问题, 如果仅仅是利用一些理论性的知识, 这是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此, 教师就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 将两者相互结合,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思想政治的教学水平, 还能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就以养老为例, 现阶段, 虽然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有了一定的完善, 但是要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 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而且从整体的发展角度来看, 我国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 也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基于此, 高校就可以组织“关爱老人”的活动, 深入到敬老院中, 从一些非常细节的地方开始做起, 让学生去倾听老人的心声, 充分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

还有就是在环境方面, 在2018年, 安全和环保已经成为化工行业的一项重点问题, 频繁出台的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 让各个企业都开始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基于此, 高校就可以组织“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的活动, 让学生深入到社会中, 去调查我们身边的一些环境问题。这样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 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得到一个质的提升, 而且也能让学生体会到环保对于社会的重要性。让每一人都能意识到, 保护环境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结语

社会热点问题具有时代性与普遍性的特点, 而且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这类问题的关注, 不仅可以开阔自身的视野, 认识到更多的事物, 而且对他们日后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 教师也要选择合适的方式, 将两者衔接在一起, 充分利用社会热点问题的价值,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 高校的教育教学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社会热点问题是现阶段大众生活的一种真实反映, 而且这些问题中也包含了国家政策、生活和道德等多个层面的事情。高校思政教学中, 将这些社会热点问题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实践中, 才能真正的体现出它的应用价值。本文探讨了一些社会性质的热点问题在思政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以期为高校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热点问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方.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考试周刊, 2017 (4) :141-141.

[2] 白璐.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17 (42) :390-391.

高校热点高校热点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后危机时期:农村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

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主题和方向。在后危机时期的重大机遇期,如何认识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并采取相关政策措施,努力实现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实现农村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成为农村经济金融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后危机时期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一)扩大民间投资是后危机时期保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后危机时期要确保经济增长,必须继续实行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领域的措施。应从前一阶段注重基础设施投资转向更加注重扩大产业投资,夯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注重以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要进一步充分发挥中央投资引导带动作用,支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政府鼓励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广泛参与各种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只有充分调动民间资本投资,经济才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南于受制于多方面原因,目前农村民间投资和市场机制明显不足,经济回稳的基础仍不牢固,出现了“政府热、企业冷;公共投资热,民间投资冷”的现象。具体原因包括:市场准入存在障碍,民间投资领域受限;金融体系不健全,投融资渠道不畅;创业活动不足,民间投资缺乏载体;缺乏有效的财税扶持,民间投资激励不足;市场需求不足,民间投资缺乏动力:投资服务体系不完善,投资环境不优。

(二)加快城镇化的进程是后危机时期支撑内需的强大力量

城镇化发展,尤其是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县城的城镇化战略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所在。2008年末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45%,与发达国家和地区80%以上的城镇化率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我国推进城镇化的空间依然巨大,城镇化发展的潜力依然可观。将扩大内需与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内需持续扩大的良性互动。城镇化可以引发消费需求,培育高消费群体;城镇化可以刺激投资需求,扩大民间投资:城镇化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转型,推进经济的服务化,壮大中产阶级消费群体;城镇化有利于实现安居乐业市民梦,培育创业者和新型农民。

(三)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后危机时期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中小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经济、促进增长、增加就业、扩大出口、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就业方面解决了我国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当前我国就业状况仍不乐观。创业是就业之源,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需要鼓励创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积极发展中小企业,有利于扩大就业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有利于激活民间投资,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进而构建我国内需主导、消费支撑型经济发展模式。

随着整个经济形势的好转,在金融危机中深受重创的我同中小企业,逐渐迎来了恢复性发展。但是,对于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而言,其发展中的诸多深层问题仍旧没有解决,门槛高、融资难、负担重、创新能力弱等四大问题依旧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顽疾。

(四)支持农业与农村调整经济结构是后危机时期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农业构成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当前,我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危机中凸现出农村产业的自生能力不足、农村经济外部依赖性、农民增收难、农业结构失衡等问题亟待解决。

二、后危机时期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一)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变异影响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米,农村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产品由原来的统购统销逐渐转变成自南贸易,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统一的农产品交易市场。然而统一的、自由的农村市场所面对的金融供给,却是一个行政分割和局部垄断的金融市场体系。尽管农村金融机构进入门槛有所降低,但是仍然南国家高度控制,竞争机制难以形成,存贷款利率行政管制,资金价格严重扭曲,经营业务“画地为牢”,形成金融主体多方割据;信用社垄断经营,金融服务功能难以发挥,严重影响农村市场和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对接。

在这种政府主导型模式之下,农村金融市场是从农村经济体外部依靠政府的力量人为地强制植入到农村经济体内,是一种他组织成长模式。该模式很少包含农村金融主体和经济主体的内在贡献因素,它往往是基于对外部金融模式的移植。在政府金融因素的刺激或迫使下,虽然农村经济体系内层还缺乏金融市场成长因素的必要积累,电只能强行启动,以表示对政府外部金融刺激的一种有意识的回应,表现为有量无质、效率低下的量性增长。

(二)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下影响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金融改革强调的是市场化的道路,农村金融供给的利益调节机制必然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面对比较效益处于不利地位的农村产业,金融部门优先把资金配置在第二、第三产业成为必然。在这种情况下,金融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名为“支农”的机构或资金,往往倾向于离开农村,而农村信贷资金强烈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农村金融供给的利益调节机制与农村比较效益的错位带来了明显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成为在农村金融体系发展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伴随农村经济比较效益低下的是信息不对称、抵押物缺乏、特质性成本与风险、非生产性借贷为主这四个农村金融市场的基本问题。所以,如果要让金融机构自然选择,它们会纷纷离农而去:而如果政府强令金融机构支农,农村金融机构又别无选择的话,则因无法克服上述四大问题带来的成本和风险问题,会累积损失,最终变成“问题金融机构”。

(三)市场需求不可持续影响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化解经济危机,一般认为以农村市场为突破口,国家出台了汽车下乡补贴、农机具下乡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一系列措施,企图通过资金支持、政策引导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这一政策效应虽然明显显现,但对于启动庞大的农村市场确是杯水车薪。属于低收入阶层的农村居民其边际消费倾向应该大于城镇居民,然而由于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农村家庭的高储蓄倾向,因此启动潜力巨大的农村消费市

场要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前提。在农村市场的消费基础不巩固甚至还十分脆弱的情况下,很难想象会给农村金融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作为支持城市和工业发展而利益受损的农村和农民,应该得到必要的相对利益补偿,即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目前看来,实现这一过程主要有两种可行的途径:一是通过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增加农村收入、提高农业补贴,或者通过政策性金融弥补市场失灵;二是推进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吸引资金回流农村,通过资本输血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前一种途径属于一次性外部补偿,后一种途径则内生于制度变迁产生的市场扩容,能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金融支持。因此,必须尽快调整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价值取向,出台可行的替代性调整方案与政策,在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中对农村市场给予更多的补偿和资助。

三、后危机时期实现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一)政府部门要积极制定启动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

加快垄断行业改革,降低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门槛,拓宽民间投资领域,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保障不同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兴产业,防止政府投资对民间资本的挤出效应:要通过扩大内需特别是刺激消费带动民间投资,加大对中小民企的政府采购,积极开拓民间投资的国内市场需求:鼓励和引导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构建民间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平台,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有效缓解中小民企融资难问题;要积极鼓励创业活动,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创业培训指导和各类创业孵化器建设,以创业活跃民间投资;要加大初创企业和微型企业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力度,构建扶持民间投资的财税支持体系,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要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建立专业化的投资服务机构,优化投资环境,依托各类开发区建设各种民营经济集聚区。

(二)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当前的城镇化进程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把放开中小城市户籍与农民工市民化作为当前城镇化和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促进区域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与大中小城镇体系合理化。当前应该积极地放开中等城市户籍,小城市更是完全可以放开,县城则要“敞开城门”;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服务,加快城镇安居工程建设,实现农民工的“创业梦”和“安居梦”,让进城农民工安居乐业。政府要把中小城市和县城作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重要载体,积极鼓励农民工返乡就地创业,改变农民工长期“候鸟”型流动方式:加大政府对城镇化的财政投入,探讨土地融资的新模式,解决农民工创业融资问题:创新城镇化建设筹资机制,放宽民间投资准入,构建政府和民间共同在城镇化方面投资的新格局,用好政府发动型和民间发动型的两种城镇化机制;积极应对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实现进城农民工与市民的平权,加快城镇新老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帮助农民工实现“城市梦”;加强城镇化的科学规划,在继续推动东部城市圈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在中西部地区依托县城发展壮大一批中小城市,实现城镇化的均衡发展。

(三)发挥金融、财政政策优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1 金融服务方面多措并举,畅通企业融资渠道。一是在金融政策上扶持中小银行,给其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持,鼓励其给中小企业贷款:同时再把民间资本扶持起来,让民间资本和中小银行承担起为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的一个平台。二是进一步创新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方式,引导国家保险机构、社会保险机构为中小企业经营者和融资机构提供信贷保险,助力分担担保风险:三是发挥资本市场在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2 财政政策要“少取多予”,让企业轻装上阵。针对中小企业的需要,实施诸如放宽费用列支标准、设备投资抵免、亏损抵免、再投资退税等措施,允许个人独资和合伙中小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间进行选择等多种税收优惠形式。要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费用和治理滥收费,尤其是各行业协会或者中介机构巧立名目的摊派和“搭车收费”,直接减轻企业税外收费。

(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1 坚定不移地支持稳定粮棉油及其他农产品价格,是后危机时期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重大政治任务。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三农"32作,出台了一系列扶农惠农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业支持力度,连续多年实现粮食丰收,为我同价格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支持稳定农产品价格、稳定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供给,是后危机时期稳定物价、管理通胀预期的首要措施,也是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己任的农村金融在后危机时期面临的首要政治任务。

2 以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后危机时期巩固农业基础,拉动内需的重点。积极配合支持中央和省重点投资计划,配合省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列入发展规划、政府主导、社会关注、具有显著民生效应的非经营性建设项目。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路网、电网、水网、信息网和农村能源与环境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包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改造、农业生产基地开发与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持县域城镇建设,包括城镇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和环境设施、便民商业设施、农民集中住房改造工程等。城镇建设不仅是城市化的桥梁,更是近期启动农村消费的突破口。针对农民对住房消费热情高的特点和存在的巨大潜力,要把城镇建设作为解决农村就业和撬开农村消费市场的切入点,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结合点,促进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步伐。要切实加强非经营性中长期贷款项目风险管理。要高度重视因金融危机导致政府财政收人减少,对农村金融非经营性贷款安全的威胁,采取措施,防患未然。

3 以支持农业产业化作为后危机时期带动农村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代表着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新时期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和农民增收的有效渠道,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由之路。后危机时期要针对农业产业化外向度高,受金融危机影响重的现状,把工作重点放在客户维护上,既帮助客户实现恢复性增长,又有效规避贷款风险。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积极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带动农业产业进步升级。优先支持开户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及创品牌、创名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要通过支持龙头、加工企业实现恢复性增长,促进农业产业化稳健发展。

(五)创新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1 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为适应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需要,各级政府要鼓励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发展规划,增加在县域地区的网点设置。对新设立的机构网点应缴纳的税收予以适当减免,对开办初期经营亏损的,财政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充分肯定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性,加大对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

2 激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积极性。由中央财政和各地省级财政共同出资建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降低金融机构支农风险,使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得到回报。合理运用财政杠杆,通过财政补贴、担保或税收减免等措施吸引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信贷投入,激励县域资金主要用于当地经济发展,对县域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较多的给予一定比例奖励。积极发展以各级政府按照一定比例}B资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探索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机制。

3 逐步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建立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多种主体经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保险制度。政府应增强财政税收支持,在农业保险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农业经济发展状况,通过保费补贴措施,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满足农业多元化发展需求。创立农业再保险体系,对农业巨灾风险造成的损失进行有效的分摊和转移,提高保险经营者的积极性。通过农业保险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合理分散信贷风险,调动金融机构增加涉农信贷投入的积极性。

4 努力满足农村中小企业有效需求。涉农机构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发针对中小企业的可持续金融服务方式,尽快建立和完善包括利率风险定价机制、独立核算机制、贷款高效审批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专业化人员培训机制、违约信息通报机制在内的“六项机制”。按照简便、高效的原则。提高贷款审批效率,推进小企业贷款工作开展。

高校热点高校热点论文范文第3篇

房产新政的出台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打压已初见端倪,但也由此引发了一些法律上的纠纷和思考。

叶金荣上海市荣业律师事务所主任

违约,还是情势变更

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拉开了房产史上最严厉的宏观调控序幕。相关政策出台的目的,在于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但不可避免地会让部分已经签约的商品房及二手房买主,因为难以支付高比例的首付款而出现被迫“违约”,这种未必真正构成合同法上的“违约”状态,被社会公众形象地称之为“政策性违约”。

在北京市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案例。2010年3月,甲通过中介公司介绍,与房主乙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约定首付20%,余款通过申请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向乙一次性付清。合同签订后,甲向乙交纳了20万元购房定金。其后,甲在准备申请银行贷款时,获悉根据新的国家政策,自己需要支付的首付比例已从20%上调到30%,首付数额提高了30万元,以甲现在的经济状况,无法支付多出的部分首付款。

甲认为贷款首付比例提高是自己无法预见的,由此导致合同无法履行,自己没有过错,因此,乙应该将定金退还;而乙认为由于甲自身资金的原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应当适用定金罚则,定金不予返还。后甲诉至法院,请求解除双方买卖合同并要求乙退还购房定金20万元。

在该类纠纷中,房屋购买人和出卖人对于因政策变化导致合同履行遇到障碍的事实一般并无争议。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购房人认为因政策原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构成情事变更,买方有权解除合同,购房人无须承担责任,其已交纳的定金等款项卖房人应当予以返还。而卖房人则认为,虽然因政策原因导致合同履行遇到障碍,但并非无法履行,双方应当根据政策相应调整合同条款,合同应当继续履行。如果购房人提出解除合同,即构成违约行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定金无须退还。

关于情事变更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六条中有明确规定:“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

实践中,法院在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审理案件时,是相当谨慎的。2009年4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对适用情势变更的审核程序明确:“确需在个案中适用情势变更的,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审核。必要时应报请最高人民法院审核。”

最高人民法院2009年7月20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纠纷案审判指导意见》第七条规定:“对于买受人请求解除商品房合同纠纷案件,要严格依法审查,对不符合解除条件的不能解除;要引导当事人理性面对市场经营风险,共同维护诚信的市场交易秩序。

从理论上说,房产新政属于当事人订约时所不能预见的情况,但是房产新政带给房屋买卖合同的影响并没有达到可以适用情势变更的程度。并不足以导致房屋买卖合同的履行显失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不符合《合同法解释二》中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

笔者建议,购房者在房产新政实施后,如果继续履行购房合同确有重大困难的,还是要从合同条款本身约定下手,先看看合同是否有条款规定了这种情况下的合同解除权,以免起诉后得不到法院的支持,遭受更大的损失。■

环建芬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

当今房价过热,地价难辞其咎

新国十条的重点在于控制房屋的贷款,以此间接控制房地产市场的炒作,从而发挥政府在稳定房价和保障住房方面的职责,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安康。不少人对国十条的出台抱有极高的期望,认为房价将因此而获得控制,低房价的时代即将到来。因此,发生了大量房屋买卖违约的事件。但是也有些不少人对此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我国房屋地价占房价总价的15%至30%,地价才是决定房价的核心因素。要彻底解决该问题,关键在于降低地价。

对此,笔者认为,房产商冒着极大的风险投资于房地产市场,唯一目的就是获得超额的盈利。如果地价高的话,其在出售房屋时,必然会将风险转嫁于房屋之上,抬高房价。

那么为何我们不能或无法控制地价呢?首先,从1994年起,土地出让金就归地方政府所有,不用再上缴中央财政。伴随着房地产的蓬勃发展,土地出让金便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向土地要收成,向土地要效益”一时成为土地部门的工作重心。地价的提高,是短时间内体现地方政绩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如此一来,就很难期望有关控制地价政策的出台。

其次,现今很多土地出让都采取竞拍这种方式,这也是近来“地王”频频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众所周知,通过竞拍,即使非常低廉的物品也有可能被炒得非常高,更何况是土地这种稀缺资源呢。僧多粥少的局面让地价上涨顺理成章。我们必须认识到,整个房地产产业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房价回归应当是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都回归,而不能仅仅是房产商单方面进行降价。

最后,从整体上说,我国的商品房还是处于一种卖方市场,现有商品房总量不足迫使市民只能砸锅卖铁,向高房价屈服。如果我国能够大力开发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那么市民在购房时就会有更多的选择,当商品房卖方市场逐渐变为买方市场,房价就自然会回归理性。

综上,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应当不断改革土地出让制度,引导地方政府以合理价格出让土地,改变“价高者得”的单一拍卖方式,促进地价理性回归。同时中央政府也应考虑适当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方式方法,减弱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过度依赖,尽快使地方政府从依赖土地的状况中解脱出来。除此之外,国家也应当考虑社会的弱势群体,加大廉租房、经适房的建设,使人人能够安居乐业。房地产市场是我国众多产业中的一环,但是要搞活经济,单单靠这一环是远远不够的。地方政府必须合理分配资源,全面发展地方各级产业,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地方经济的长远稳健发展。■

胡坚秉同济大学副教授

住房保有税,离我们有多远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大中城市,尤其是东南沿海城市,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给这些城市带来了较大的住房压力。基于我国“人多地少,人多房少” 的基本国情,从而在客观上导致了我国整体房价的不断上涨。此外,越来越多的投机者纷纷囤积大量房源待价而沽,造成住房需求非正常的快速增长,形成虚假的供不应求的局面,进一步推动了住房价格飙升。

针对不断攀升的房价,有的人主张,政府应当运用强有力的税收调控手段来控制房价,并且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目前,世界各国对不动产的征税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对不动产的转让行为征税,以流转额为计税依据;另一种是对不动产的保有征税,以不动产的评估值为计税依据;还有一种是对不动产转让时的收益征税,以所得额或收益额为计税依据。例如美国的一些州,政府规定百姓在购买第一套自住房时可以免征不动产保有税,当购买第二套住房时,就要对其征税,再购入第三、四套住房时,财产保有税就会有一个较大的增加。 加拿大不动产财产税税率是三年内不动产平均值的0.5%。也就是说,一套三年均值40万元的房子,一年的财产税为2000元。如果逾期缴纳不动产税,就会被罚款和增收利息,连续三年欠缴,政府有权将不动产拍卖。

最近有消息称,重庆拟对高价商品房征收“特别房产消费税”,随后,有媒体称,上海也拟开征住房保有税。那么针对现今高房价,政府到底应该征收何种税?征收者似乎对此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条规定:“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八)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条列举的十项内容,必须由国家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这叫“立法保留”。这十项内容只能由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法律保留的方式来行使,其他机关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九条规定:“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九条在这里规定了相对保留事项,但有关税收的基本制度也即新税种的出台即使尚未制定法律的,也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授权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除国务院以外的任何机关和地方政府都无权制定新税种。

所以,到底应该征收什么税?以及如何开征都应属于“立法保留”事项。地方政府随意决定税种、任意征税的行为,显然不是一种依法行政的行为。

高校热点高校热点论文范文第4篇

承载着13亿人民的重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二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

世所罕见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正遭逢前所未有的考验,这注定今年的全国两会必将镌刻出非比寻常的历史印迹。

回顾2008年,这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的表现世界赞叹。在这一年里,中国全面夺取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重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物价总水平涨幅得到控制;财政收入6.13万亿元,增长19.5%;粮食连续五年增产,总产量10570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展望2009年,这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改革發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无疑是今年“两会”最核心的主题。那么,延伸开来,哪些议题将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呢?《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两会”现场进行了采访、调查。

——扩大内需,力争“保八”。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由“防过热、防通胀”,迅速调整为扩内需、保增长。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8%,创下9年来同期最低季度增长速度。而今年要实现8%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任务相当艰巨。但中国保增长的目标不能动摇。只有实现保增长目标,才能消化和缓解就业、社保等诸多社会矛盾。

——就业安置,任务艰巨。2000万失业农民工,600万新增大学毕业生,此外还有城镇新增失业者以及非应届待岗大学生。事实上,国内的城镇失业率在进一步攀升。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国家正全力主导经济增长模式向内需型转变,但无法保障稳定的就业也就无以促进内需的有效增长。对于我们而言,保增长、促就业已变得日益迫切。

——医疗改革,稳步推进。3年各级政府将投入8500亿,中央财政投入3318亿元,医改新方案将在“两会”之后公布。一系列措施,给广大百姓透露出了积极的信号,“看病难、看病贵”终将成为历史。对于深化医疗改革而言,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努力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仍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社会保障,加速前行。在历经十多年反复酝酿之后,涉及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险种的社会保险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半个多月收到意见超过7万件。一时间,“老有所养”谁来养?这个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保障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公民老有所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消除百姓后顾之忧,提升信心、增强消费,促进中国经济保持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此时,稳步推进各项保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食品安全,立法护航。从未被置于如此之高的关注度。从三聚氰胺“结石宝宝”到《食品安全法》跨越两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历时三年、经历四审的艰难通过。中国的食品安全到底怎么了?各行各业如何进一步加强全方位质量和安全管理;如何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以及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等等问题依然摆在大家面前。

——收入分配, 以民为先。这是一直困扰我国多年的体制痼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的收入悬殊,分配不公,是中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大羁绊。近期国家正采取多项举措,缩小收入差距的“数字鸿沟”:建立职工收入正常增长机制,提高个税起征点,退休人员养老金持续增长,让更多人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些措施将大大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性。

——农民增收,多方促进。农民收入已连续5年持续高增长,去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1元,比上年增加621元,创年度增长额历史新高。但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农民收入预期有下降趋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及时提出稳粮、增收等农村改革发展主题。国家提前下拨今年的粮食、农资等专项补贴,并提高了小麦、水稻的最低收购价,增加主要农产品储备,加强农产品产销衔接,适当调节进出口,等等措施都将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重要作用。

——企业融资,加大支持。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影响最大的是有“就业机器”之称的中小企业。在我国有70%以上的劳动力在中小企业就业。为了维护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确保劳动力有业可就,如何通过财政、金融的支持来扶植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当下经济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国家金融部门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国的企业就一定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经济就会出现新局面。

——教育改革,体制创新。教育,不但关切百姓民生,更关系中国未来公民社会的成长。迈入2009年的门槛,我国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工作公开征求意见,内容涉及教育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截至2月底第一轮征求意见结束,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各种渠道发表意见、建议超过200万条。从这,我们除了看到高层的清晰判断和大力推动外,也看到政府引入更广泛社会意见的决心。

——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金融危机让我们看到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在给我国经济带来高速增长的同时,留下了严重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也使我国的经济处于脆弱的状态,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数年来,国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严审污染项目、加大环保投入等举措,中国环境破坏呈现放缓,但切不可因保增长、保就业之当前需要而重蹈覆辙。

综上2009年社会经济十大热点,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努力着。我们谨以此,聚信心、迎挑战、化危机、促发展,让2009年成为中国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年。

扩大内需 力争“保八”

扩大内需,注定将成为贯穿2009全年乃至更长时期内的中国经济热点词汇。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由“防过热、防通胀”,迅速调整为扩内需、保增长。今年的GDP增长目标已确定为8%,但去年第四季度中国GDP同比仅增长6.8%,在全球性的经济萧条环境下,完成“保八”目标,必须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国内需求的支持。

早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肆虐之时,扩大内需就被国家列为经济工作重点之一。200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之策是扩大内需。然而,在随后的几年中,国内消费在国民经济中始终没有发挥主导作用。究其原因,一是中国的外贸并未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二是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直接投资以及房地产业的迅速兴起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而当今,外部需求急剧萎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的房地产业也面临着空前的尴尬。尽管从政策效果看,通过政府投资来刺激经济往往见效较快,而以增加收入、减税等促进消费的方式来拉动内需存在时滞性长的弱点。但是,在当前的结构调整压力下,仅仅依靠投资来带动,并不能有效解决此次经济迅速回落中所暴露出来的对于投资的过度依赖、以及产能过剩等问题。如此,确实有效的刺激国民消费已显得尤为重要。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今年2月23日下午进行的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今年要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以拉动经济增长。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3月5日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扩大消费的比重,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众和农民的补贴。”由此可见,让国民消费作在扩内需、保增长中发挥更主要的作用,已在决策层达成共识。

2009年,如何通过扩大内需,进而保证能在经挤平稳较快增长中度过这个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我们拭目以待。

徐光春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委书记:

撬动农村消费市场

扩大内需尤其要大力开发农村消费。目前城乡消费差距较大,河南情况也是如此。河南2100万农民一年外出务工带回来的资金是1600多亿,如果说这1600多亿都投入消费,拉动经济效果将非常明显。要扩大农村消费,一是农村消费观念要改变;二是消费环境也需要改变;三是消费政策也需要进行调整。目前国家采取“超市下乡”和“家电下乡”的办法非常有效。

河南是国家实施“家电下乡”的三个试点省之一,河南的经验非常成功。不仅拉动了消费,而且又带动了企业的生产,其中河南的新飞冰箱厂的冰箱70%都下乡,这些年的销路很好,就是得益于“家电下乡”的政策。所以在河南试点的基础上,我们征求农民的意见,要进一步拉动消费、撬动农村消费市场。根据我们的调查,农民要求:第一,“家电下乡”的品种要进一步增加;二,“家电下乡”的品位要提高;三,希望“家电下乡”补贴能够进一步增多。农民还提出希望电脑也能够下乡。实际上,这些年来农业经济、劳务经济的发展,使农民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要适应这种变化,满足农民的消费需求,才能真正地撬动农村非常大的消费市场,才能更好地拉动内需。

陈绍基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主席:

扩大内需不是“掏腰包”

扩大内需,不能简单看作是促成老百姓把手中的钱拿出来消费的“掏腰包”行为,而是要建立一整套社会制度,促进社会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为此,必须把社会建设作为根本着力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只有老百姓解除了养老、医疗、教育等后顾之忧,才敢花钱。二是着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还未能有效转变为居民收入,造成了“繁荣而不富裕”的局面。必须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补贴,实施新的减税计划,真正让利于民、藏富于民。三是着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逐步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化公共服务体制,以真正激活农村市场。四是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把實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作为重点来抓。

蔡奇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市长:

发放消费券扩大消费

杭州市今年推出了消费券,主要是面向困难群众和中小学生,困难群众每人200块,中小学生每人100块,总共发放2.2亿元,主要是为了拉动本地的消费,同时也是为了改善民生。我们感到消费券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是拉动本地消费的一种尝试,毫无疑问对刺激消费、改善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消费券肯定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我们还需要不断改进。下一步我们还准备再发6亿,主要面向外地旅游消费券,还有面向本地企业职工、大学生和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券,目的就是让外地游客能够到杭州旅游。让我们大学生、城镇人员、农民工能够参与培训,以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就业。

李东生

全国人大代表 、TCL集团董事长:

“家电下乡”仍待完善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和要求,并结合企业自身在家电下乡工作实践,针对生产、采购、流通、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特别提出以下建议,以完善整个家电下乡工作,推动全国家电下乡这项惠民工程的顺利实施:进一步扩大政策受益人群,扩展政策受益范围 ;及时落实“家电下乡”补贴,简化政策受益流程;加强“家电下乡”政策的引导宣传,提高网点和经销商的积极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视农村家电市场的环保节能工作;加强对定点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督管理,重视先进制造企业在“家电下乡”中的示范作用。

张近东

全国政协委员、苏宁电器董事长 :

建议重启“五一黄金周”

节假日消费是一种特别的消费方式,由于我国处于经济发展中期,消费心理仍不成熟,人们习惯以节假日消费为主,包括商品购物、旅游、休闲、交友、团聚、服务等,恢复“五一黄金周”,可以提高全国资源集聚效应,扩大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发展。

2008年之前人们担忧的黄金周产生的运输紧张、服务能力跟不上的问题,现在已经能够解决。从我国目前的交通能力和服务能力看,完全可以满足黄金周需要。此外,全国商业服务设施明显改善,各地增加了各种休闲娱乐设施,开设了新的服务类别,人们可以选择多种服务休闲方式,避免单一的旅游消费方式,可以分散客源,避免过度集中消费现象。这些都为缓解交通服务压力、恢复“五一黄金周”提供了基础条件。

赵林中

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应降低、取消购车税费

汽车消费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市场,为了让汽车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建议国家实质性改变限制轿车消费的政策,降低、取消和合并一些税费,创造一个宽松的汽车消费环境。

据统计,在中国,一辆汽车的车价实际上只占消费者购车费用的60%左右,消费者购买汽车需要负担的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和关税以及各地不同的各项费用竟占到了40%以上。在美国,有不少州不收汽车购置税,最多的州也只收6%,欧洲只收增值税,其中德国是15%,意大利是20%,英国是17.5%,法国是20.6%,而我国达到了40%,居世界最高水平。虽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今年发布通知,从2008年9月1日起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但目前消费者购车还要承担1%至40%的消费税,还要交纳购置附加费(为车价的10%)、验车费、车辆牌照费和车船使用税等等。

就业安置 任务艰巨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近年来一向平稳的就业形势空前严峻。 一方面,企业的用工需求下滑,现有的岗位流失严重,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另一方面,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总量矛盾仍长期存在,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据统计,除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外,今年全国有高校毕业生610万人,加上去年未就业的100万人,合计有710万大学生需要就业,再加上失业返乡的2000万农民工和滞留城市难以就业的农民工,三路就业大军形成“叠加”效应,使就业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本身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进一步加深,这可能会对就业造成更大的冲击。

就业压力前所未有,政策密度和力度同样前所未有。

从去年11月开始,为稳定就业局势,促进就业增长,我国政府打出政策“组合拳”, 从巨额投资刺激计划,到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从限制裁员人数、鼓励企业有所担当,到出台政策措施扶持大学生、农民工等就业群体,积极化解不利因素。

3月5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资金,提出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的目标,体现了越在困难时刻越要重视民生的理念。在促进就业方面,报告中举措涵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灾区劳动力等各个群体,提供周到服务,并对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等,进行政策扶持,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经营用地等方面提供便利和优惠。

如何破除结构矛盾,向第三产业充分挖潜?如何帮助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如何破解就业难题?

徐光春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委书记:

河南有信心做好农民工安置就业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农民工外出务工最多的省份。2008年河南外出农民工达到2100多万,有950万回乡。经过认真研究,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实解决返乡农民工继续工作的问题。第一,加强与输入地各有关部门和企业的联系,寻找更多的就业岗位。第二,加大省内企业招收农民工的就业力度,要求省内企业能不停产的不停产,能不裁员的不裁员,千方百计使企业运转起来。第三,积极创造条件让广大农民工在河南当地能够创业。第四,加强培训。政府免费为回乡的农民工培训,使其掌握一门技能,为进城务工创造基本条件,而且能够做到就业岗位比较稳定,工资收入得到提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950万名回乡的农民工中,将近700~800万名左右能够继续有工作岗位。剩下100多万,我们正在继续做工作,相信能够解决他们的就业困难。

骆玉林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副省长:

青海面临的主要是大学生就业问题

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首先因为岗位少,需要就业的人员多;其次是大学生自身的需求比较高,一些苦累脏的艰苦岗位不愿意干,希望找一些轻松的白领工作。针对大学生就业难,我们一方面千方百计给他们提供扩大就业的门路,另一方面加大省内省外用工单位之间的对接,想办法让大学生多就业。此外,还采取了减免税收、提供小额贷款等相应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自谋出路,同时对大学生的社保、医疗体系进一步的完善,保证大学生的生活。

陈小恩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厅长:

培训农民工不要与用工需求脱节

面对就业压力,对农民工的培训,政府是重视的,是花本钱的。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培训和用工需求脱节的现象。目前培训的主体要么是社会的中介机构,要么是政府有关部门的培训机构,要么就是发一些培训券,而且这种培训经常是些基础性的内容,比如怎样与人交往,在城里怎样过马路,或者机械修理等,并不适合大多数有用工需求的企业。这种培训的机会为什么不给企业?他们才知道自己缺什么不缺什么,由企业来决定培训哪些需要的人,才更合适。

张庆伟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德州市政协副主席:

把失业率作为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解决就业问题,首先要把失业率作为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在现有国情下,只要主政的各级政府官员真正优先考虑老百姓的就业问题,就一定能对就业问题产生极大的推动力。其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力扶植中小企业,提高就业弹性,扩大就业容量;降低创建微小型企业的门槛,让更多的失业青年自己创业。第三,培养人才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市场的变化引导人才流动,减少结构性失业。

张育彪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南岭村党支部书记:

在全国推行“劳务工培训券制度”

为了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的就业工作,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吉林等省市的成功做法,由中央统一向返乡农民工发放“劳务工就业培训券”,具体如下:一、由中央财政全额出资,对全国的失业返乡以及新增农民工进行一次职业技能培训。二、由中央统一印制并直接向农民工派发“培训券”。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都承担此项工作职责,就近培训。三、劳动保障部门结合当地实际,确定培训专业;农民工可以自由选择专业和培训机构。四、这项制度可从2009年春季开始大规模实施,并逐步将培训范围扩大到全国所有农民工。

乔正孝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大学党委书记:

学校自己生产的产品要适应社会

要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学校自己生产的产品要适应社会,走向社会,这个对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不仅对高校的技术问题提出要求,对高校的人才模式、高校的课程设置、对高校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要想发展得更好,如果人才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国家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也就解决了。

易敏利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

发展中小城镇是解决农民工就业的关键

中小城镇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也比较均匀。推动中小城镇发展可有效地分解就业难题,为返乡而又不愿意务农的农民工提供就近择业的机会,还可以避免地区差别、城乡差别的进一步扩大。首先,在4万亿拉动内需的资金中设立专项,用以推动内地,特别是返乡农民工比较集中地区的中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增加中小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为大学生和农民工到中小城镇就业和生活解除社会保障方面的担忧。第三,在中小城镇率先进行制度创新。对于西部内陆省份来说,这点更为重要。只有在这些地方针对农民工进行户籍管理、医疗卫生保障等改革创新,才可能提高中小城镇居住的吸引力,使其真正成为城市化进程的依托。

高万能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民族学院党委书记:

大学生必须转变择业观念

高校要帮助大学生转变择业的观念,过去大学毕业生总是要到大中城市,到国家机关找铁饭碗、吃皇粮,认为这样才是就业。但现在要把这个观念转变过来。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先有工作就是就业。此外,要加大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高校要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在四年内对他们的就业进行系统的教育,给予像专业课程一样的重视,不是几次讲座就完事。

盧凌

全国人大代表、阜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立法杜绝就业中的经验歧视和性别歧视

通过立法和制定规章,消除就业市场的经验歧视行为和性别歧视行为。同时,应当规范劳动用工市场,加大奖惩力度,规定不同行业企业中无工作经验大学生雇员与有工作经验雇员比例的底线,招聘男女大学生的比例底线。对于雇佣较多大学生雇员的企业,政府应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如大学生员工专项补贴、税收优惠等,以平衡企业的收支预算。

常德传

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集团总裁:

支持大学生和农民工自主创业

在当前企业普遍不景气、降薪裁员的形势下,急需出台特殊政策,鼓励大学生和失业农民工自主创业,开辟新的就业途径,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有关部门要制定出台支持自主创业的特殊政策,比如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其次,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大力营造鼓励自主创业的氛围。第三,加强免费的创业培训。第四,创造相对宽松的创业环境。政府相关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体系,改进服务态度,切实帮助创业人员选好选准创业项目,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好的配套服务。

张近东

全国政协委员、苏宁电器董事长:

在大学实行“见习制”

我国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偏多,实践能力不足,实践活动基本处于自发分散的状态。不少高校为提高“教育就业率”,采取各种手段为大学生找工作,不少大学生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普遍不满意,离职率偏高。应该把“社会实践”作为一项重要课程,列入大学阶段关键性教育任务,制定“社会实践”的标准、制度、流程,建立“社会实践”档案。可以考虑在大三、大四期间实行“见习制”,学生抽出6个月的时间到社会实习,企业提供见习条件,进行岗前培训,见习管理,同时建议政府进行适当的财政补贴,每名大学生财政补贴1000-2000元给见习企业。

张思民

全国人大代表、海王集团董事长:

保就业最好先保中小企业

建议把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解决当前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第一,各级政府部门应明确树立“保企业就是保就业、保民生”的观念,而且必须要保中小企业、保民营企业。必要时,建议将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列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第二,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应适度向中小企业倾斜。已经公布的刺激内需计划中,大部分资金仍然是投向基础设施和建设周期长的大项目。第三,下大决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第四,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第五,财政补贴中小企业就业。中小企业每招收1名农民工,政府即给予企业一定金额的补贴,主要用来作为员工的工资使用。

医疗改革 稳步推进

被认为“回归公益方向”的新医改方案于2008年10月14日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方案涉及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药品供应以及医疗保障等多方面内容,勾勒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新框架。该方案的目标之一是用3年时间建立涵盖城乡居民、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基本医保制度,“人人”和“基本”成为其中两个关键词。

经过广泛征求公众意见,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后3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3年各级政府拟投入8500亿,为医改提供坚实的保障。

13亿人看病就医蓝图如何描绘?新医改方案能否真正从制度上解决百姓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如何切实惠及城乡百姓?医疗行业相关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今年两会中引起了代表委员的热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医改,政策措施可谓是步骤清晰,推进稳妥。报告提出,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从今年开始,重点抓好五项工作: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医改是一项世界性难题,牵涉到方方面面。五项重点工作为医改明确了“抓手”,使得医改具有可操作性。对于这项关系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社会各界都充满了期待。

刘华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锦州市卫生局局长:

尽快解决基层卫生人才资源匮乏问题

医疗卫生改革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尽快解决基层卫生人才资源匮乏问题,否则必然会造成国家投入的浪费,党中央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会成为一句空话。

以锦州为例,76个乡镇卫生院现有卫生技术人员962人,本科仅占3.5%,即使现有的本科学历也都是后续本科毕业。全市1962个村卫生室,村医2548人,其中无专业学历和无技术职称分别为1418人和1378人。几乎所有的医学院校毕业生没人愿意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因为确实存在着工资待遇低,没有保险,业务学习知识更新的条件难以保证等问题。不仅个人眼前利益受损,又有养老问题的后顾之忧等。特别是基层卫生机构和大医院相比,业务发展空间有限。现在的城乡医院同类别的医生收入差距一般都在5-10倍。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举步维艰,无力营造综合留人环境。

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建议,一、实施全卫生行业统一的人事、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二、参考国外的做法,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性手段,实行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制度。三、实施农村衛生人才培养工程。四、发挥大医院优势,按照区域规划和医疗特色领办、协办乡镇卫生院,组建市、县、乡医疗集团。五、发挥老医生、老专家的作用。六、通过税收的杠杆,鼓励企业、社团等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财产赠予、购买设备或出资设立人才基金等形式,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广开筹资渠道。

胡志斌

全国政协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联主席:

残疾人需要特惠的保障政策

由于残疾人对医疗卫生的终生依赖,他享受低保也好,享受医保也好,都有个特殊的需求。比如正常人享受低保一个月500块就够了,但是残疾人不够,一个听力障碍的人,他带的助听器一个星期就要换一次电池,每块要3-5块钱,他用低保买电池的话,就吃不饱肚子了。所以国家在制定社会保障特殊政策上,应该给残疾人特殊的政策。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新疆已经在新兴的农牧区实行了合作医疗,残疾人参保的比例比健全人都高,而且在报销目录中,已经把残疾人的特殊需求比如助听器、假肢等纳入。我觉得,在城市基本医疗保险中,也应该让残疾人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目前金融危机给我们国家经济带来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影响将会更大,最后对残疾人的影响也会更大,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对残疾人的补助,政府能制定一些特惠的政策,就会逐步消除残疾人和社会水平逐步拉大的距离。

王鸣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

医药分家会让公立医院生存更加艰难

据我了解,部分公立医院从政府拿到的钱可能只占医院总收入的10%左右,这或许只够退休人员几个月的工资。现在不少医院不仅不盈利,而且还处于亏损状态,如果再把药品收入“抽”走,医院的生存更难维持。如果真要在大医院实行医药分开的话,就应该由政府全额拨款。在此之前,首先应对医疗机构进行分层,将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等划分开来,公立医院完全由政府拨款,盈利性医院自负盈亏。

谢子龙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老百姓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

保持省级监管机构现有行政级别不变

从地方监管机构的职责任务看,省级机构的行政级别不宜降低。在国家层面,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改由卫生部管理,有利于统筹协调监管法制和政策。但是,省级监管机构不是法规政策的制定者,主要是执行国家法规政策,承担了大量的执法监管任务,在重大药品安全事件处置中处于关键位置。如果降低其规格建制,就是行政地位的弱化,必定削弱食品药品监管,极不利于其职能的充分、有效发挥。从地方监管工作的客观实际看,省级机构的独立地位不能改变。在现行体制下,卫生部门实际上是国有医院的“婆婆”,是其他医院的“靠山”。如果将省级监管机构降格降级,成为同级卫生部门的下级单位,显然是“集运动员与裁判员于一身”的做法,对占药品消费总量80%的医疗机构的药品监管就会形同虚设、无从谈起,患者的用药安全完全从体制上失去保障。加之,省级卫生部门承担着本地卫生事业发展的艰巨任务,诸多问题急需解决,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执法。

尤全喜

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市老年医院院长:

中医药管理体制不能再“高位截瘫”

目前中医药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时代对中医药工作提出的要求。以黑龙江省为例,虽然有一个省中医管理局,但是连局长在内,仅有10人,分为计财、医政、科教三个处。到地市一级,有半数以上没有设立专门的中医管理机构,即使有设立的,也不过是一两个人而已。到县级几乎连专人都没有。所以有人将目前的中医药管理体制形容为高位截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政策,到省里能够积极执行,到地市要大打折扣,到县区一级几乎就剩不下什么了。这话虽然说得有些偏激,但事要有人管,活要有人干,这种浅显的道理不言自明。因此建议国家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中医药管理体制,使得中医药工作事事有人管,级级有人抓,将国家扶持中医药的政策真正能够贯彻到基层,贯彻到实处。

社会保障 加速前行

2008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公布《社会保险法(草案)》,并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草案甫一出台便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截至2009年2月15日公开征求意见结束,各界群众共提出意见7万余件。

民众对这一历经十几年的反复酝酿终于成型的法案的空前关注,本身就说明了社会保障在国民心目中的分量。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社会互助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发展养老、健康等保险,在基本社会保障基础上,能有效提升人们的保障程度和水平,不但可以增强人们的安全感,保证社会和谐,更可显著改善人们的支出预期,从而把更多的预防性储蓄投入到即期消费中,从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除了社会保险,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在加速完善之中。近年来,国家加快了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步伐。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增加国民的二次分配所得,其对于保增长、扩内需所能发挥的功用更显凸出,推进社保体系完善的时机颇佳。温家宝总理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今年要通过推进制度建设、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障待遇等三方面着手,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社会保险法》极为有望在年内出台,更为施惠于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呼之欲出。我们有理由期待,保障之下的社会将更为和谐,国民信心亦会更加稳固。

张海迪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联主席:

残疾人保障应在普惠基础上给予特惠

我希望我们的政府在新的一年里能够继续加大对于残疾人事业的投入。这一投入投多少都不算多,因为我们毕竟有8370万残疾人,加上他们的家庭成员,有近三亿人口的生活受到影响,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我们要建立一个好的保障体系,使我们的残疾人能够到老都有社会保障、各种特殊的社会保险。另外还要建立社会服务体系,比如说建立很多的托养院,托养机构。

要使8000多万的残疾人过上好的生活,这项工作是艰巨的,我希望关注残疾人、残疾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使残疾的孩子消除自卑的心理。

残疾人是需要特惠的特殊人群,需要特殊对待。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拉动内需,残疾人也将享受到部分优惠措施。但由于残疾人是特殊弱势群体,因此建议政府财政在普惠的基础上给予特惠,额外加大对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利用拉动内需的机遇,加大对残疾人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残疾人特殊学校与托养机构。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提高对残疾人辅助器具与医疗康复的补助,加大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力度,使残疾人也能够与健全人一样正常生活。

刘玉芬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春蕾实业集团董事长:

应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我来自农村,在农村呆的比较多。我调研了三个省的十几个农村,村民基本都没有参加养老保险。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较大比例的国家,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深入推进,一个农村家庭养一个孩子和四个老人很普遍。如果计划生育政策动摇了家庭养老的基础,又不能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就会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而现在农村人是有了钱给孩子盖房子娶媳妇,等到老了,孩子们孝顺就管,不孝顺就没有人管。另外,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也因为青壮年外出打工增多而受到很大挑战。

农民并非不愿意加入保险,是没有这笔投入来源。而当地政府想拿也拿不起。如何做到农民群体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我建议出台政策,积极开展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合理确定缴费基数比例,让个人少拿点。

对农村人口的养老,我认为中央和地方财政要增加投入,补贴要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且要加快以政府投入为核心机制的新型农保制度建设步伐。经济发展水平好的地区必须加大试点范围,经济发展一般的地区也要确定1—2个经济发展较快且农保工作基础扎实的县开展新型农保试点。

在农村人口养老制度制定上,也要优先保障特殊群体,对60岁或70岁以上没有社会养老保障待遇的老年人由政府直接发放福利养老金。

陈小恩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被误读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是整个社会养老保险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社会上对这个改革普遍存在三大误读:误读一是浙江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已经启动;误读二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将降低;误读三是推行改革是为了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目前,社会上流传一种说法,事业单位养老金将与企业看齐。事实上,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将单独建立,只是“会采用企业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为了保持事业单位养老金待遇,另将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更重要的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将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搞好平稳过渡和衔接”的原则进行。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敏感、关系个人切身利益,且是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任务非常艰巨,政策性很强,要慎之又慎,积极稳妥地进行。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之中,改革尚未启动。

张明园

全國政协委员、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

加强失智老人护理机构建设

我们国家的老龄化很快,至2008年,全国有一亿65岁以上的老人。在社会老龄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与年龄相关的健康问题,例如,全世界65岁的老人5%以上是失智老人,75岁以上是10%,85岁以上就是25%。

失智老人很难居家过日子,也很难在社区里面养老,到一般的养老机构去会干扰其他老人的生活,一般的养老机构也不会护理这些失智老人。上海的智残老人大约有10万人左右,其中40%难以单靠家庭应付,还有10%须送入专门机构,但目前上海的智残老人护理机构只能满足20%的需要。

全世界对于这类失智老人有两类护理的机构。一类机构叫做老年护理医院,是以护理为主的医院,按照医疗机构来管理,不需要配备那么多的医生,主要靠的是护士和护理员;第二类是叫做老年护理院,是一个特殊的养老机构。按照调查结果,5%的失智老人是属于有重度精神的症状,他需要呆在老年护理院。如果按照这样的推算,目前全国500万的失智老人中间的25万需要住在老年护理医院,有75万需要住在老年护理院,总体来说要有100万张特殊老年护理的床位。

我个人认为,加强老人护理机构的建设符合我们国家的整体方向,也是关注民生的一个重大措施,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因为有100万张床就要有很多的护理员。今后老年护理机构的需求会越来越高,我们也可以鼓励民营资本来建这个护理机构,并按照提供基本服务的方式予以补贴。以日本为例,中老年机构护理的钱,低于基本养老金剩下的部分国家补,私人办也是这样,缺的部分由国家来补。当然,有些需要那种高级一点的特殊服务就另算,

为了推进智残老人护理机构的建设,我建议借鉴国外由个人、养老、医保和政府共同承担智残老人入住专业机构费用的方法,建立合适的机制,保证这部分特殊群体可以安享晚年。

食品安全 立法护航

长期以来屡被提及的食品安全问题,近两年被置于从未有过的关注度,三聚氰胺“结石宝宝”让整个民族感受到了切肤之痛。

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次食品安全事故都会带来一些积极的转变,但无需讳言,更不能掩饰,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并且,我们绝不能将食品安全的进步依附在一个个痛彻心扉的事故之上。

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给中国食品安全带来了机遇,但问题奶粉、病虫柑橘、有毒鸡蛋等事件接连发生,让人们吃得忐忑不安。如果说这些只是个别的、突发的事件,那么,大量使用激素类农药、抗生素,导致蔬菜、禽、畜、水产品受到污染,就不仅关系到当代人,甚至会威胁几代人的健康。

“谁能保障我们餐桌的安全?”公众的疑问直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四大“软肋”:

——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多层面,缺乏统一協调,责任不清,很容易出现监管和执法的空隙。

——食品的标准不完善、不统一、不科学,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多种标准时有重叠和冲突。

——没有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没有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渠道。当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消费者往往不能及时听到权威的解答。

——缺乏有效的机制规范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重质量、重安全,对违法企业和行为处罚力度不够。

“千呼万唤”之中,《食品安全法》五年磨一剑,将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届时《食品卫生法》将退出历史舞台。

有识之士指出,由“卫生”到“安全”,仅仅两个字的改变,却折射出我国食品安全从立法观念到监管模式的全方位巨大转变。“民以食为天”——曾经,人们追求的是“有的吃、饿不着”,如今,人们追求的则是“吃得健康、吃得安全”。

承载厚望的《食品安全法》能成为百姓餐桌的“防弹衣”吗?“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

3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将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健全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要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我们期待,有了法律严格执行之力,有了国家对国民生命权、健康权的珍视之心,人们可以慢慢放松因为食品安全危机而紧绷起的那根神经。

辜胜阻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

食品安全不能“选择性执法”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体系中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安全监管中存在比较严重的协调机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的多头分段监管格局,造成食品安全管理难以有效地形成合力,难以形成有效监管。就纵向来看上级对下级的指挥监控不力,导致有禁不止;横向上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出现有利可图的事情多家监管,而有责无利的则互相推诿,有的部门在部门利益竞争的驱使下,进行“选择性执法”,部门之间缺乏明确完善的协调合作机制。

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食品安全,加拿大在其卫生、农业、渔业海洋等部门基础上组建食品监督署,欧盟也专门成立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为了加强各个食品安全职能部门的协作,我国迫切需要成立一个超部委的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整合各方资源,对涉及食品行业的全国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订、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等工作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目前行政监管机构多头各自为政的格局。

宗庆后

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

食品安全没有媒体炒作的这么差

我认为中国的食品安全没有媒体炒作的这么差,之所以受到高度关注,一方面是消费者对健康的认知度高了,对产品的要求也高了;另一方面是现在工业发达以后,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都加大了食品安全管理的难度。这些年我们国家做了很大的努力,在设备安全上做了很多的投资,也很有成效。关键是在具体监管中要认真,严格控制只有符合食品安全生产条件的工厂才能生产食品。因为在食品安全方面,大企业做起来更有保证,大企业是要长期生存下去的,会更谨慎、更认真;而一些小企业,也许打一枪就走了,捞一票;更有可能是打一枪就倒掉了,这样的企业确实很危险,应该坚决不允许它生产。

张国权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三友集团董事长:

生猪定点屠宰市场亟待整顿

以广东地区为例,每年消费生猪约5000万头,2008年进点屠宰不到4000万头,约有1000多万头私宰肉流入市场。未经检验检疫的私宰肉流入市场将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同时,由于生猪私宰严重,进点率不高,加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数量较多,屠宰量不足;另外,屠宰费还要征收17%的增值税,企业不堪负重。

我建议,由国务院牵头联合各部门建立各级生猪定点屠宰执法队伍;把生猪屠宰管理工作纳入对各级政府的年度考核当中,对肉食品安全形成领导问责制。同时,还应把生猪定点屠宰作为准公益事业项目来对待,加强监督与管理,统一减免税费,还利于民,彻底有效降低私宰肉谋利空间,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收入分配 以民为先

中国的改革开放,发端于收入分配的变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再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变过程。

近几年来,收入分配已成为历年“两会”上的热点问题。而人们关注的视线,往往集中于“高管高薪”、“垄断高薪”、区域收入差异等现象。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最为受人瞩目,贫富分化的社会问题日渐敏感。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国家、企业、居民收入比重问题也引发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据数据显示,从1998年至2007年,国家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17.5%上升到24.2%,居民收入所占比重从68.1%下降至57%。

显然,不管是收入分配不公还是居民收入比重偏低,都非常不利于扩大内需:在一个“倒金字塔”形的社会中,少数有钱人所带动的消费远低于“橄榄形”社会里中产阶级所带动的消费;而国民收入分配向国家倾斜,居民收入相对不足,也会导致消费率的下降。

对于收入分配问题中存在的矛盾,决策层早有重视:对于收入分配公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的目标任务;党中央在关于“十一五”的建议中提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对于增大居民收入比重,央行在今年2月底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要“优化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分配”;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我们相信,进一步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不但对有效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大有裨益,更能帮助广大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在危机中提振信心,树立信念,进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前进发展。

蔡继明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

让更多农民进城才能缩小城乡差距

缩小城乡差距最重要的途径是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把农村大量的剩余勞动力不仅转移到非农业部门,更重要是要让他们转移到大城市;不仅要让他们进厂,还要让他们进城,更要让他们落户,变成真正的城市居民,这样才能够一方面使进城的农民享受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提高他们的福利。另外一方面,要使留在农村的居民,能够耕种越来越多的土地,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从而也相应的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只有在这个过程达到一定水平时,比如是城市化水平达到75%,我们才有资格说基本实现现代化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才能够大幅度的缩小。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我们要加快土地制度的改革,要让农民真正地获得土地的权利,从而使他们能够凭借着土地获得财产性收入,分享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快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从而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使城市化进程不断地加快。

李汝求

全国人大代表、惠州市市长:

建立完善的惠民体系

在我们惠州的惠民体系中,农村和城镇的医疗保险目前已经百分之百覆盖;今年,我们在整体收入较好的农村进行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农村养老保险已经开始推行。虽然在整个广东省,惠州的财力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的执政理念是尽可能用最大的努力把民生工程做到最好。除了做民生工程,这几年,我们还对公共设施进行统筹发展,设立更多的公共产品,使城里人能享受到的公共设施,农村人也尽量享受到。

林铭森

全国政协委员、福万(香港)有限公司总裁:

尽快制定《公务员财产申报法》

为了遏制官员腐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申报个人收入财产甚至家庭财产的规定和法律条文,但《公务员法》没有对财产申报作出规定,而现有的关于财产申报的制度法律地位不明确,政策性文件缺乏法律的权威性,也谈不上人民的监督,而且财产申报主体范围过窄,需申报的财产范围太小,财产申报类型单一,无法显示其真实的财产增量。而且目前财产申报的受理机构缺乏监管权威、违规拒报或者不如实申报的责任过轻等,也影响了已有制度的效果。

基于现代国家公开、透明的执政理念,任何掌握权力的公务员,都必须部分地放弃其作为普通公民所应享受的某些权利,承担公职人员所必须履行的道德义务。公务员财产公开申报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要求,公务员的财产隐私权不能抵御公众的知情权。

农民增收 多方促进

农民收入已连续5年持续高增长。2008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1元,比上年增加621元,创年度增长额历史新高。但这4761元中,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比如进城务工所得或者在乡镇企业工作所得的比重将近40%;而新增的621元中,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大概占到将近70%,种植业收入在总的纯收入中的比重在逐步下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民不再靠土地吃饭。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四季度开始出现农民工回流。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截至2008年底,我国1.3亿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大约有2000万由于无法找到工作而大规模返乡。专家表示,2009年,进城务工者整体的平均工资将被压低;而返乡农民工因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所限,除继续务农外,选择不多。

但农业收入的增加主要靠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和价格的提高。据国家统计局监测,生猪价格从2008年二季度起大幅度下滑,春节期间虽有小幅回升,但下行趋势并未改变;种植业中,除小麦受干旱影响价格没有下降之外,水稻、玉米价格仍整体下行。

耕地在逐渐减少,农产品的单产增幅有限,价格涨幅下降,种植业的收入状况,从增长来看,并不是太好。

面临农产品价格下行与就业形势严峻双重压力,2009年农民增收形势不容乐观。如何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事关扩大内需全局。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确保今年农业农村经济较快平稳地增长,确保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如何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成为两会期间关注、讨论的热点。

王一新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农垦总局局长:

让农民有长期从事农业的动力

近年来,我们国家一直很重视“三农”问题,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但怎样才能让农民有长期从事农业的动力?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解决。第一,比较彻底的系统解决中国农民的福利系统问题。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农民保障体系的建立。第二,国家对农产品实行的最低保护价收购,应该法定化,而不是每年根据某一农产品过剩,临时出台一些措施。有这个保证以后,农民才会进行一个长线的投资。第三,要通过一些立法或者办法,要求从事农业的加工贸易企业或者一些农村企业,跟上游的种植企业或农户进行接轨,要让农民不仅仅从事种植,还要分享流通加工领域的增值好处,只有把这个上下游捆在一起,农业才是长久的。

陈绍军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农业厅厅长:

加大农业保险力度最为重要

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的兼业收入估计会适当地少一些。现在,我们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比如:组织一些产业协会、合作社,开展科学的、有计划的、有市场方向的、订单的蔬菜种植业。经过几年的磨合,福建蔬菜种植的自我调节、自我发展态势已慢慢显现。

我们建议政府对农民的支持要加大,基础设施要跟上,投入增长比例与其他领域相比要逐年增加,在农业生产上进行更多的扶持,比如种粮补贴,养殖业补贴等。实际上,如果国家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扶持的话,则很多补贴可以不要。农业保险做得好,农民一定很高兴。农业是个很弱势的产业,经不起灾害,农民一年破产了,几十年都缓不过来,所以,保险是最最重要的。

张俊滨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农委主任: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在金融危机和经济形势困难的情况下,保持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是重要的。大多数的农民收入依然是来自农业,农业收入能提高,则农民受益最直接。在天津,第一条途径是发展现代农业,一户农民搞一个大棚,一年至少收入在1万或者更多;第二条途径是发展非农产业,从农村的二三产业吸收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农民的社会保障、工资补贴和农资补贴也是增加农民的收入,以及农民通过从事农村的基础设施修路修桥搞水利、绿化建设也能增加农民的净收入,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增加农民的租金收入和补金收入。

企业融资 加大支持

经济总量占全社会经济总量60%,解决了70%左右的城镇就业人口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力军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的中小企业,其融资难问题却长期存在。

除中小企业自身的风险大、信用水平低的特质外,融资难的主要原因还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惧贷、惜贷”;政府有关部门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直接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有限,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科技创新基金难以惠及众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政府对担保事业投入少,对担保机构缺乏监管,一些担保公司经营不规范等。

在去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下,国内4000多万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企业普遍不景气加上金融危机,使得原本就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瓶颈的融资变得愈发艰难,成为中国经济在危急中复苏的重点和难点。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从中央到地方,一场针对中小企业的“救赎”开始上演,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强。为了增强中小企业的信贷实力,一些地方政府在借鉴发达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组织推动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为了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近期国家也启动了包括推出创业板、推动《放贷人条例》等久拖未决的政策法规制定进程。

2008年12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将“完善中小企业板市场各项制度,适时推出创业板,逐步完善有机联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由央行起草的《放贷人条例》草案已经提交国务院法制办,民间借贷有望通过国家立法形式获得规范。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也提出,将在今年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抓紧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健全融资担保体系,简化贷款程序,增加贷款规模。中央财政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从39亿元增加到96亿元。

此外,还有“两会”代表、委员提议,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可建立多层次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政策性担保机构,培育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转危为机,前景可待。

傅军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新华联集团总裁:

国家应组建中小企业银行

我建议国家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融资难”的问题:

国家财政可拿出一定资金,专门组建中小企业银行,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要长期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还要在全国所有市、县设立村镇银行,为中小企业和“三农”提供资金,搞活社会闲散资金。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除了国有大银行“嫌贫爱富”外,也与我国缺乏一整套分层次的金融供应体系不无关系。为此,国家应创新中小企业金融产品,从一些有条件、有基础的地方开始试点推广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再派生出一个新的民间贷款力量,作为现有信贷制度的重要补充。加快推出创业板,鼓励中小企业用红筹的形式到海外筹集资金。为扩大融资渠道,国家要激活证券市场,加快推动建立创业板市场,鼓励各类创业投资基金增加对中小企业投资,逐步完善有机联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通过多种形式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

王林祥

全国人大代表、鄂尔多斯集团董事长:

必要的时候再降低利率

中央政府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利用一切可运用的手段,全力以赴保证中小企业度过难关,因为中国的中小企业差不多解决中国70%的就业问题,如果就业发生问题,国家就要发生问题。在中小企业的税收方面最好在一段时间内减免,宁可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也要救活这些企业;在贷款扶持方面要有明确的措施。更重要的是应降低银行贷款利率。日本早已差不多是零利率了,英国也将利息降到了很低的水平,而我们银行利率还很高,所以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将再降低利率。否则,企业会像蜡烛一样慢慢就熄灭了。我们的宏观调控要有预见性,等到企业不行了再去救就已经晚了。

郭为

全国政协委员、神州数码董事长:

应建立产业银行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IT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建议以产融结合为出发点,建立基于行業的、由政府支持的商业化运营法人主体——产业银行,打通社会资金流通渠道 。产业银行作为独立的运营主体,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机融合的产物。它通过科学的管理标准与管理机制,建立起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与商业运营模式。只要赋予产业银行充分的金融职能,放宽产业银行对外融资渠道,让其充分发挥行业内特有的把控能力,产业银行就一定能焕发出特有的生机和活力,为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和谐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产业银行的建立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政府有责任与产业银行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如成立 “中小企业基金”,与产业银行共同承担可能产生的呆坏账损失。按目前核心企业的坏账率水平估算,产业银行的坏账损失应该在万分之一左右,如产生一万倍的杠杆效应,政府投入的资金所能发挥的社会效应将无法估量。

宗庆后

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

应允许银行增加呆坏账准备金

中小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时刻处在优胜劣汰的竞争市场当中,因此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难免出现坏账。在缺乏坏账准备金和贷款担保的情况下,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会使得银行坏账增多而受到责任追究,也会增加外界对银行向中小企业收受贿赂的猜疑。相比之下,银行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放贷一旦产生坏账,银行的责任几乎不会受到追究,因此金融机构为避免承担风险而把大量的贷款发放给了政府和国有企业。这种融资领域的“歧视性对待”看似规避了风险,实际上不仅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了困难,也给经济正常运行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和隐患。为解决中小企业扩大融资渠道问题,建议如下:

政府完善担保制度,为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政府允许银行增加呆、坏账准备金,抵御银行为中小企业放贷的风险。

政府制定相应对策,鼓励民间投资,积极发挥民间游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马蔚华

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

融资难不能只怨银行

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很多企业都十分关注。大家更多的是在抱怨银行,但这有银行的问题,也有其他方面的问题。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经济下行时,中小企业的风险很大,而银行也有自身的商业原则。社会各界应该给予银行支持中小企业一些信心,我们呼吁中小企业能在税收上得到优惠,在社会上建立中小企业的担保机制及风险基金。中小企业融资出现问题,不能光叫银行一家来承担,社会、政府都要来承担,只有这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才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

张思民

全国人大代表、海王集团董事长 :

政府应出面担保中小企业

在当前形势下,需要采取一些简捷明快的措施,以政府为主导,金融机构积极配合,阶段性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特建议:

政府出面为中小企业进行担保,有了政府的担保,银行就敢于放心的贷款给中小企业;

金融机构在总量和增量指标上,单列中小企业信贷指标,促使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单独安排信贷规模,重点满足符合产业和环保政策,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流动资金需要;对暂时无法按时偿还贷款的成长性较好、讲信用的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适当放宽还贷时间;

政府直接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为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率的资金,政府以参股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帮助。

教育改革 体制创新

全国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启动制定,中央新增投资44亿元用于教育……过去一年,中国教育大事不断,新举措频出。

进入2009年,我国又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工作公开征求意见,内容涉及教育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这项问计于民的行动,引发了国人关注教育改革的空前热情。截至2月底第一轮征求意见结束,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各种渠道发表意见、建议超过200万条。

是否取消文理分科,中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农村教育发展和农民工子女教育等诸多问题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争论的焦点。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在700多万大学生面临严峻就业压力的现状之下,教育改革不再是一个独立事件,人们愈发认真地审视当前教育制度的得失,更加急切地希望能够通过改革来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两会”期间,来自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新的思考参加全国“两会”,或提交议案、提案,或畅谈意见和建议,表达着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关切与希望。

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素。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今年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报告从重点抓好五个方面部署今年教育工作,突出体现了教育优先原则。落实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等一系列措施,回应人民关切,让人看到未来。

朱永新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副主席:

教育改革应当公平优先

当前教育改革应当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以教育的公平为主导。首先要在受教育过程中体现公平,要让所有的人得到相同的教育机会,所有人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为此应当遵循四个原则:优先考虑中西部教育;优先考虑农村教育;优先考虑薄弱环节的教育;优先考虑困难群体。其次要保证结果公平,让所有人得到发展机会,这要求劳动、就业和分配制度相配套,有良好的就业导向。同时还要解决好政府缺位和政府越位两个问题。学前教育中就存在政府缺位的情况。目前,学前教育是独立教育阶段中唯一一个没有专门法律的教育阶段,应当强化学前教育的政府职能,加大政府的投入。另外,还要防止政府管得太多的情况,现在教育有行政化趋向,比如大学审批,大学教育评估等,都是必要的,但过多的审批评估,在某种意义上反而限制了大学的发展。

乔正孝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大学党委书记:

教育要解决“八个字”——质量、管理、改革和特色

高等教育目前的发展状况很好,我们青海大学已经进入了211工程,在这样的情况下,高等教育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八个字:质量、管理、改革和特色。第一、教育质量。最核心的问题不是智育,而是德育。第二、管理。管理上去了,教育也就上去了,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提高了。管理的核心是改革。改革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有好的竞争机制;二是向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倾斜;三是改革原来在计划经济框架下形成的高等教育。而一个大学要办出特色,也需要改革。

现在西部高等教育缺少的有两部分:国家的实验平台和人才。有实验平台我们才有好的项目可做,才可以吸引人才,增大团队,进行创新。

高万能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民族学院党委书记:

政府应增加财政投入尽快解决高校债务问题

据2007年全国政协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高校贷款总额为2500亿元。高校贷款与企业贷款的性质不一样,高校贷款是为了培养人才。绝大多数高校贷款的使用是良性的,基本上是用于征地、建校舍等改善办学条件,固定资产都在,而且不断增值。如果让高校独自承担偿还因扩招所贷的款项是不公平的。

现在,高校靠常规的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正常运转都难以维持。偿还贷款本息只能靠贷款,大多采取借新债还旧债的办法来缓解债务危机,但银行也不愿意继续贷款给高校。如果这个问题不及时解决,中国高校将面临着很大的危机。为了化解这一危机,保持高校的稳定和发展,我认为,有关部门应参照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的办法来解决高校债务。国家有关部门对全国公办高校的贷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总体评估,提出方案,比如发行高等教育债券,将部分短期贷款转化为长期贷款或由政府贴息等,尽快予以解决。

环境保护 任重道远

这次金融风暴自大洋彼岸传来,给我国的制造业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同时也使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缺陷暴露无遗。改革开放初期,在“总不能不发展”的理念下,一个个污染企业、污染项目得以畅行无阻,蓬勃“发展”。然而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首先倒下的就是这种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越来越显现出其被时代淘汰前的颓势。

四年前,中国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三年前,“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8个约束性的指标中,就有4个与资源环境直接相关;两年前,建设生态文明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去年,国家环保总局升级为环境保护部,更多地参与国家的综合决策。政府保护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决心由此可见。

近年来,国家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等举措,环境破坏趋势放缓,同时我们也发现,运用价格杠杆促进环境保护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已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在全国实施。新方案更好地体现了“多用路多用油多负担”的公平原则,鼓励社会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2008年,北京、上海、天津、湖南等省市陆续建立节能减排交易所、排污权交易所等交易平台,在利用市场化机制推动环境改善方面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区域限批、流域限批、重点行业限批制度,以及银行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限制贷款,多方推进,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2009年,中国资源价格改革如何推进,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体系建设如何推进,今年的节能减排目标能否实现,都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金融危机当前,要防止有关部门在盯住保增长目标的同时对企业节能监管手软。否则将可能会使原先应该淘汰的产业死灰复燃,影响“十一五”节能减排总目标的最终实现。

只有真正在价值取向上转向“以人为本”,把普遍地提升人民的生存质量当作政府的首要任务,当作政治家、官员、企业家的最大功绩,与每一个人的生存质量相关的环境问题的解决才是可望的。

黄细花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在全国基层人民法院設立环保法庭

调研分析,造成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但环保行政执法不力是主要原因。从我国环保行政执法的现状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客观上不足,也是致命的薄弱环节:第一,现有的法律、法规对环境违法者只能采取罚款、限期整顿、补交排污费等处罚方式,难以触及违法者的“致命要害”;第二,行政执法效率与当前环境严峻形势极不相适应,一宗环境违法案件处理往往要1-2年的时间才能办结;第三,环保行政工作的及时性特点需要法律化的行政权威,才能实现迅速、快捷、有力地制止环境违法行为的工作目标。因此我认为,设立环境保护审判法庭是当前环境形势下,加强环境保护的有力手段,是震慑环境违法行为的有力司法保障措施。应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的地区,设立环境保护法院,专门通过司法审判机构来处理环境保护方面的案件。

刘和平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萍乡市委书记:

加大力度支持矿渣再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

萍乡是我国最老的工矿城市之一。自1898年汉冶萍公司设立,开始对煤炭资源进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建国以来,萍乡又是江南煤炭生产主要基地。但萍乡经过长期的煤炭开采,产生了大量的煤矸石,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此外,萍乡还储藏有丰富的劣质煤资源。从煤矸石和劣质煤特性分析,作为低热值燃料,将煤矸石和劣质煤用于发电,再以粉煤灰为原料生产旋窑水泥,是实现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最有效途径。萍乡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不少的探索,但目前在立项报批、资金扶持、投资导向、政策优惠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制度性障碍,制约了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我们建议有关机构对全国各工业地区闲置矿渣情况进行专项调研,拿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意见供国务院研究实施。

余爱国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潭市市长:

建立长株潭城市群生态补偿机制

长株潭三市生态环境保护高度关联,湘江是三市的共同水源,三市结合部是大片的绿心区域,具有跨流域、跨行政区域两个鲜明的特点。在湘江干流水环境治理中,处在三市中游的湘潭任务最重;在三市绿心区域中,湘潭所占部分的面积最大,整个绿心地区,包括其中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等都被划为限制开发区。建立长株潭城市群生态补偿机制是预防和解决区域间环境问题的必要条件,是统筹区际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建议,明确利益各方的责任,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由省、市两级财政出资,形成长株潭试验区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平衡各方利益,促进城市群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李书福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

尽快出台甲醇车国家标准

CNG、LPG、LNG以及乙醇燃料等都已经在传统发动机上得以实现,从而部分程度缓解了对石油的需求。在这些替代燃料中,甲醇也作为其中之一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关注。甲醇汽车与汽油车相比,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排放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针对中国市场环境和使用环境而言,应该说目前是国内甲醇燃料汽车发展的最好时期。如果将甲醇燃料替代石油在汽车市场上得以大量应用,一方面能够缓解我国对石油的依赖,解决国家的能源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促进甲醇的生产和使用,对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全面创建节约型社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完成甲醇汽车的国家标准的制订工作,或者借鉴新能源车辆准入管理办法制订甲醇车的准入管理办法,通过划区域试点运行等措施推动这一节能环保产品尽快得以应用。

张思民

全国人大代表、海王集团董事长:

不合理的资源价格机制有待改善

造成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资源价格机制不合理,资源价格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和供求状况。目前,我国的资源无价、原料低价、产品高价问题突出,许多资源靠行政审批划拨。如有的地方以无偿提供土地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还有许多资源无偿开采,其产品以极低的价格出售,而下游产品价格却与国际市场接轨,比原材料价格高出许多倍。这就造成资源开采和使用过程中的肆意挥霍现象。此外,目前我国实行的资源定价机制也造成了国内与国际不同资源比价关系严重不对称,人为地割裂了成本传导机制,会导致资源的低效和过度利用,不利于节能减排和结构升级。因此我认为,非常有必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建立起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以及污染损失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

賴坤洪

全国人大代表、清远市进田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全球金融危机下加大扶持再生金属产业

再生金属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有色金属工业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建设。2002年至今8年来我国再生金属产业共节能15425万吨标准煤、节水88亿吨、减少固废排放54亿吨、减少SO2排放242万吨。但我国再生金属产业仍处于成长发展阶段,抵御风险和承受市场波动的能力都还比较弱。特别是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再生金属产业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需求减少,大部分生产企业停产,废料进口企业为了减少损失,只能停止进货,在部分地方甚至出现了多起毁约事件。建议国家继续加大对再生金属领域示范项目的循环经济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对再生金属技术装备研发支持力度,建立较完善的回收体系,进一步促进国内再生资源流通。

高校热点高校热点论文范文第5篇

1 2007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在几个月内很快波及世界,酿成一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国也受到明显的影响。这充分说明

(

)

A 美国对世界各国经济起支配作用

B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c 经济区域集团化对世界的影响增大

D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2 2008年9月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各国股市遭受重创,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全球化的再思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受到的损失最大

B、发展中国家处于完全不利地位,面临最大的经济风险

c、发展中国家应该尽可能减少对发达国家的金融依赖程度

D、为了维护本国金融安全,不要对发达国家开放金融市场

3 近期一本财经图书《货币战争》名列畅销书榜首,但其中部分观点倍受争议。该书作者把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归结为国际银行家为获取暴利而阴谋制造的结果。对此,你认为这场危机爆发的原因应该是

(

)

①股票投机活动猖獗,金融市场极不稳定②政府干预社会财富分配,导致财政不堪重负③联邦政府权力过大,在经济活动中没有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④超越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消费模式,加剧了生产和需求的矛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热点2】新中国60华诞:1949年是中国命运的拐点,这一年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纪念新中国60华诞,是纪念我们的先烈,也是昭示后人,1949年是历史长河中的瞬间,却是最重要的瞬间。我们不能忘记。回答4~6题。

4 右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

A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 日军占领南京,血腥大屠杀的历史见证

c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南京光复,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D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5 2007年,新华社在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 日出东方 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 进京赶考

B 日出东方 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c 力挽狂澜 进京赶考 日出东方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D 力挽狂澜 日出东方 进京赶考 星火燎原 灯塔指引

6 朱德同志称井冈山是“天下第一山”,这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

(

)

A 创建了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B 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

c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D 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热点3】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正是这30年,中国人才真正告别了传统,迈入了现代社会,它是中国历史转折的里程碑。回答7—10题。

7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表现在

(

)

①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8 30年前从小岗村发轫的中国农村改革,让中国农民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温饱甚至是小康。30年后,中国新一轮的农村改革,再次蓄势待发,中国农村即将翻开新的更加美好的一页。对下列两幅图片的相关信息解读有误的是

(

)

A 有利于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

B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c 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果

D 农民得到了实惠,但不利于工业化建设

9 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改革开放30周年10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 ① “北京奥运”、“炒股” ② “雄起”。其中①和②兩条是对其余8条产生决定性影响和准确的概括,它们应该是

(

)

A 西部开发 解放思想

B 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

c 对外开放 大国崛起

D 人世 市场经济

10 右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你认为最有可能属于

(

)

A 过渡时期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热点4】民族团结:今年是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50周年。1959年3月28日,对历史来说,不过是短暂的一天;对西藏而言,却是一个新旧社会的分水岭。从这一天开始,雪域高原上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民主改革,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从此土崩瓦解,百万农奴和奴隶翻身解放,挺直腰杆成为自己和国家的主人。回答11~12题。

11 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西藏自治区。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有

(

)

①开创了我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②实现了藏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③促进了藏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④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⑧④

D ①②④

12 2008年3月14日,少数不法分子在西藏拉萨制造了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大量的事实清楚地表明,拉萨打砸抢烧暴力事件是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和煽动的。我们和达赖集团的矛盾,本质上属于(

)

A 民族问题

B 宗教问题

C 人权问题

D 维护祖国统一和分裂祖国的问题

【热点5】海峡两岸关系:1949年后,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处于军事对峙状态,造成两岸人员往来和通邮、通航、通商全部中断,两岸同胞相隔咫尺海天。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三通”,经过30年的努力,直接“三通”终于梦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掀开了中华民族历史浓

墨重彩的一页。

13 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台北会谈达成的协议,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于2008年12月15日全面启动,宣告两岸“三通”时代的来临。首倡两岸“三通”的《告台湾同胞书》发表的时间和机构是

(

)

A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

B 1981年國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c 1982年外交部

D 1984年中共中央台湾事务办公室

【热点6】大国关系:中美关系三十年的发展总体上保持着健康、积极的发展势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更应携起手来,共度时艰,共担国际责任,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萨科奇以法国总统和欧盟轮值主席的双重身份会见达赖这一长期从事分裂祖国活动的政治流亡者,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对中法双边关系造成了严重损害。回答14-i5题。

14 2008年9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纽约就中美关系发表演讲时说:“我们坚信,无论谁入主白宫,中美关系都要向前发展,历史的潮流不会逆转。”这是因为是

(

)

A 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和益,也顺应时代潮流

B 中美之间的矛盾已经彻底解决

c 中美之间虽有分歧,但无根本利益冲突

D 中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正在逐渐消失

15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却遭到了劈灭性的破坏,“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右匿昭示国人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战争劫难,这场战等浩劫指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热点7】2009年周年大事:五四运动90周年;七届二中全会、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60周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1929N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80周年;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建立等。

16 1919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在上海《新闻报》上发表题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的漫画(下图)。对该漫画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寓意民众团结的重要性

B 反映了画家对卖国贼的痛恨

c 褒扬了爱国学生的先锋队作用

D 反映了五四运动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D这场由美国金融动荡带来的全球性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害。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地区经济之间难以完全脱色,全球经济将不得不面对“环球同此凉热”的现实。

由“华尔街金藏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

2 c在世界经济和金融形势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各国应合力共渡难关,任何旨在促进个别或少数经济体增长的保护主义措施都将有害于全球经济的振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将持续多久,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各国的共同努力。

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何趋利避害,使得全球经济健康发展,很值得关注。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如何从全球性角度合作应对这场危机”的能力。

3 B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危机。它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也使生产和销售的矛盾不断尖锐化 直接导致危机的爆发。

反思历史,可以从中汲取防范和处理危机的智慧。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多少有点类似。面对经济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使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和,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

4 D本题以历史事实的要素(国民政府的覆灭)为考点,要求在理解图文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识记。其有效信息主要包含在题干的文字说明中,图示作证明作用。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大庆之年,本题主要是引导考生关注重大历史事件。

5 A解题的关键在于将关键词对应重大的历史事件。

日出东方:标志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一支用先进思想武装的新生政治力量,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决定力量。

星火燎原:标志是“第一个红色根据地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对全国农村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启发和鼓舞作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力挽狂澜:标志是“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经过14年的艰苦努力,付出了无数鲜血与生命的代价,终于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路线,自己选择自己的领导人。遵义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灯塔指引:标志是“中共七大”。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使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达到了高度统一,是党走向成熟的标志。

进京赶考:中国革命胜利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主席在离开西柏坡进京时。将这一行程比作“进京赶考”。

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整体感知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微观把握。

6 D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井冈山道路的理解,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7 A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现化化内涵的理解。现代化一般主要指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一个现代化社会,不仅是经济高度发达,其政治、文化也应该是高度发达的,同时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8 D“三农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所谓的“三农问题”,其实就是农民问题,而中国的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问题。本题主要是引导考生关注民生问题。

9 B 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本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的把握,并借助时代的流行语感受30年来的沧桑巨变。

10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除了公有制经济,还存在大量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本题要求准确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间接考查了对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这个概念的准确理解。

11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新中国共成立了五个自治区,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本题考查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建立和发展的理解。1965年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西藏人民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实现了西藏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深刻地改变了西藏的贫穷落后面貌。

12 D以达赖为首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的西藏地方政权早已被西藏人民自己建立的民主政权所代替,西藏的命运和前途再也不可能由达赖喇嘛和迭赖集团来决定,而只能由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来决定。这是西藏不容否定和动摇的客观政治现实。

本题主要是考查对“西藏打砸抢烧事件”本质的认识。众所周知,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认为西藏有独立的根据,也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承认达赖的所谓“流亡政府”。

13 A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海峡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

本题主要是引导考生关注海峡两岸ll三通”的启动,两岸“三通”的实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凡是符合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凡是有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情,不管面临多少困难,遇到多少阻力,花费多少时间,终究都会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得到实现。

14 A中美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和矛盾分歧决定了两国关系仍将处于竞争与合作的曲折发展进程中。

中美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本题主要是引导考生要从长远、全局的角度来看待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

15 B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惨遭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从文化角度看,圆明园的毁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空前惨剧;从历史的进程看,这一落后挨打的惨祸震惊了有识的中国人。

2009年是中法建交45周年,回顾这45年走过的进程,中法关系总体上是好的,本题重在引导考生关注目前处于风雨飘摇中的中法关系。

16 c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构图简单,寓意明显:广大人民集中力量,一起朝着三个卖国贼吹气,人民的“气力”集中在一起,把三个卖国贼吹得人仰马翻、四脚朝天,画家对卖国贼的痛恨、对人民团结力量的赞叹跃然于画上。

本题主要是考查对五四精神的理解,提高考生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意识。

世界上第一部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

《唐本草》亦称《唐新修本草》,有时简称《新修本草》,是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编修成功的,由唐朝政府颁行,这是国家颁定药典的创始。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而外国最早的药典——牛伦药典是1546年由牛伦堡政府刊行的,比《唐本草》晚九个世纪,所以《唐本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新修本草》原指三部分文献,即《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据多数文献记载以上三部分共五十四卷:《本草》二十卷,《本草目錄》一卷、《药图》二十五卷、《药图目录》一卷、《图经》七卷。《本草》部分是讲药物的性味、产地、采制、作用和主治等内容,《药图》是描绘药物的形态,《图经》是《药图》的说明文。《图经》和《药图》早已失传,无可考见。仅有《本草》这一部分,宋朝以后虽也不再流传,如今只有残卷本,但其内容绝大部分保留在后世本草中,仍为人们所重视,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新修本草》实际就单纯指《本草》这一部分内容而言。

高校热点高校热点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社会热点;思想政治理论课;途径

社会热点问题表现在短短时间内就能够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会对人们的生活以及思想观念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如今的大学生文化水平都较高,对社会的各种热点问题也很敏感,再加上手机的普及使他们更加方便获取热点信息,大学生是热点反映最积极地群体。因此,将社会热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把大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在一起,是当前思政课教学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1 社会热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目前,我国已经是信息时代,通讯工具发达,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他们对热点新闻很感兴趣,紧跟时代的步伐,他们往往希望能够通过热点问题来提高自身意识,提升自己的价值。但是由于他们都还在学校,接触社会较少,理论知识多,却缺乏实际的经验,对现在社会上的热点新闻都缺乏分辨的能力。也由于现在网络上的新闻繁多、鱼目混杂,使得他们更加做不出正确的判断,因此严重的阻碍了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高校要做出正确的思想政治引导,要适时的引入社会的各种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念去看待问题,要提升各类热点问题的鉴别能力,对如今的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很大的帮助。

1.2 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统一性

目前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与实际的案例相结合,就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最终造成学生知行不一,实践与理论课程无法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上的各种热点问题相结合,进行生动的教学,这不仅仅能够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统一性,还且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当代的大学生都能关心国家大事,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

1.3 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遵循两个目标,“要遵循生活,遵循实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要循循善诱,创建新的教学模式。要将社会上的各种热点问题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不但丰富了教学材料,还为帮助了老师教学,使以前枯燥乏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可以很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及时的掌握了学生的思想情况,提高了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2 社会热点问题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原则

2.1 时代性

在选取社会热点时,必须要具有时代性。社会热点就必须是新鲜的、与时俱进的。十年前的社会热点,今天就已是过时的"旧闻",选取近年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比较合适。比如马加爵案件在讲授如何和同学处理人际关系时比较典型,可是对于90后大学生来说年代较为久远,相对比复旦大学投毒案的林森浩作为社会热点比马加爵更合适,更具有时代性。

2.2 政治性

思政课的主要目的是要体现国家意志,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而社会热点有正面也有负面,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一定要有良好的党政素养,对社会上的各类热点问题要有自己的鉴别能力,如今社会复杂多变,只有在提升自己素养,才能为学生作出正确的导向。

2.3 契合性

社会热点数量巨大,但是未必与思政课内容相契合,必须要选取与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契合的社会热点,必须要服从和服务于教学需要,选择一些可以从多个角度和维度进行思考和探讨的社会热点问题。任课教师要抓准社会热点问题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要适当的分析出社会热点问题的本质,学生才会觉得教材是真实的,更愿意去学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社会热点问题的途径

3.1 课前导入时事热点,激发学习兴趣

目前,在的思想教育政治课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顾名思义是理论性极强的一门学科,由于在教学上缺乏创新,大学生普遍学习的兴趣低。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加以创新,能够给学生构建一个平台,学生就会对时事政治更加感兴趣,要使得学生能够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去分析热点问题,老师在适时的对他们的观点给予评价和指正,就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其好处是非常多的,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真正帮助到学生,可以很好的解决学生对各种热点问题的困惑与认识。例如:老师在课堂教学前,插入课前“时事播报”的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自由安排,自由结成学习小组,学生在每次上课之前都对“时事播报”的内容进行评价,也可以由台下的同学补充,积极带动大家的情绪,最后再由老师总结评价。此种教学方式可以起到很好效果,能够将社会中各种热点问题与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知识有效的结合起来,不但加深了学生的记忆,还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时政性与时效性。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老师有力的把关,选择何适宜的教学材料。

3.2 合理的分析时事案例,构建课堂教学新形态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体现出老师的主导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學过程中要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可进行模拟教学,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多发言,此种方法可以增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可以请同学上台自主分析,老师可以在台下给予指正和评价。为了能够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第一、老师要组织学生选出合适的题目,老师给出选题范围,由学生选择,组别之间选题尽量不能够重复;第二、老师在组织学生收集材料上,一定要告知学生,必须要结合当今社会的人点问题去收集;第三、整个过程都必要由学生亲自参与,学生需亲自制作PPT以及撰写主题报告,老师在对其内容进行指导,给出修改意见。

3.3 参与社会实践,延伸课堂教学

社会实践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渠道,社会实践不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当今大学生教育的主要方式。如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多种多样的。这其中包括了工作研究、公益活动、学习参观、志愿服务等等。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参与社会实践。例如:在社会主义理论与毛主席思想体系概论中“社会实践”,这一环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完成所有实践过程,学生可以自由分组,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出开题报告。其主题应紧绕社会问题去分析,如公共安全、节能环保、民生问题、助学等等,调查的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对各类文化问题、社会问题要深入的分析,这样就能够将社会生的各类热点问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4 结语

高校的老师要能体会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真谛,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要用正确的观点去看待社会上各种热点问题,高校老师不但要有树立起大局的意识还要有长远的眼光。要将社会上的各类热点问题巧妙地运用在教学中,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76.

[2] 林兴龙.社会热点问题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途径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9).

上一篇:内科护理核心能力论文范文下一篇:化学学案导学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