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改革范文

2023-09-21

高校教学改革范文第1篇

——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考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技术14-1 小组成员:常新欢

14038420109

史俭志

14038420105

张聪聪

14038420147

唐康殷

14038420146

刘源

14038420121

2016.5.8

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设置方案实施过程中, 实践性教学改革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 教学效果很差, 教学方式落后, 已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 /瓶颈0, 必须对其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 着力构建实践性教学的新体系; 创新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模式; 打造实践性教学的评估体系。形成具有较强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运行机制, 来搞好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的意义,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实践教学意义,存在的问题,改革措施,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亲身实践和体验能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提高认识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适应现代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社会新的变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深入社会现实之中,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直面各种社会信息,直面学生的各种疑虑,才能够在解释规律中传道、在强化教育中授业、在理论联系实际中解惑,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学生分析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模式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授课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实践教学使学生变成积极的实施者和参与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增强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要。总之,实践教学应当成为这类课程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困难

虽然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但现实中,教师的授课大多仍然沿用原有一本课本、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照本宣科、老调重弹,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感,加剧了学生对公共政治理论课的厌学心理。“三进”工作,只能进教材、进课堂,而难以进学生头脑。实践教学存在着很多困难,主要有:第一是实践资金缺乏,学生要走出校门,通过参观调研,进行社会实践就需要有相应的资金,但一般学校没有这项资金,各种经费相对短缺,问题就更为突出。第二是教学资源短缺,社会实践资源有限,学生众多,不管是社区,企事业单位,还是专门的实践基地,如果常年不断地接待实践,其自身的正常运作和发展必然受到影响。第三是教学组织困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每位教师要面对几百甚至上千的学生,组织起来相当困难。

对于这些困难的存在,是教学与管理观念上存在着局限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现代大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虽然得到权威部门和教育人士的认可,但是由于现实教育中的功利化倾向,使得教师和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程,而不重视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导致该类课程被边缘化,整体地位低,实践教学被轻视乃至忽视。现行教学管理制度和理念本身也不太适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资源短缺这个长期的问题难以得到全面地改观。由于缺乏观念上真正重视与实践上的实际作为,因而导致了实践教学制度与资源建设步伐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基本需要。

三、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增强教学实效性

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仅仅是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缺乏直观的实践指导。因此,许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内容空洞、抽象、牵强,脱离社会发展实际,说教式教育难以使其信服,从心理上排斥、反感、拒绝认同,这些都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信度大打折扣,也是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的重要原因。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要把课堂内的教学与课堂外的教育培养起来;要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教学风格”。实际上,高校思想政治课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生动的实践性,如果能够把理论付诸于实践,使大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自己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印证理论、诠释理论,会

更有说服力。也就是说应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而应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内容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课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第二类是日常思想行为规范课程。这两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因此,其实践教学环节应各有侧重。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道德、法律类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结合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状况和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状况调查”、“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校园文明状况透视”、“法律知识宣传”“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等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中促进大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对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课程,在理论教学中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知识,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的同时,通过专题调查、红色基地学习、新农村考察等实践活动,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清楚地认识国家发展大局,准确地把握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

这种打破以往单纯理论教学模式,引入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互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深化课堂教学,搭建他律和自律沟通的实践桥梁,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四、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自己参加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应该局限于书本内容,毕竟书本内容有限,课堂讲授的时间也有限,而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层次不相同,接受能力也不相同。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深入到学生中去,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课外活动,建立第二课堂,让学生自己积极地参加

实践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行演讲比赛、辩论赛开设“读书讲坛”、邀请校内外著名教授、专家和学者为学生作学术报告,使学生及时掌握思想政治理论领域的最新研究成

果,了解国际国内出现的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并鼓励学生积极思索,通过提问、探讨等方式,深化对思想政治某一领域具体问题的认识,引发广大学生深入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兴趣。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走出课堂后自觉运用理论知识去关注周围的人与社会,为他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二课堂”的开辟,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改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状况,提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升华提供了途径。

思考与总结

实践性教学改革,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 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思政课理论教学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传授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学术性, 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则注重知识传授的应用性、经验性和综合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进行实践设计, 调查研究, 收集与整理资料等, 还要在社会中与各种人打交道, 处理好各种关系, 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创新能力、交际与组织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是单凭思政课理论教学所难以达到的效果。实践性教学改革, 也提高了思政课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实践性教学在客观上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在于传授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如何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也就是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如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增强探索未知、创造新知的意识。实践教学改革会实现学生与老师的双丰收,为教学添加一道彩光!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等编;

高校教学改革范文第2篇

1.1 课程性质比较结论分析

我国相关标准规定中, 对于大学体育课程的定义为“大学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 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以及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对于高中体育课程的定义如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 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对比二者的课程性质, 可以发现虽然二者都是必修课程, 但前者的要求要明显高于后者, 高中体育课程学习可以视为大学体育学习的铺垫和基础, 大学体育课程重点突出了学生体育素养教育方面的要求。

1.2 课程目标比较结论分析

从课程目标的角度分析, 高中体育课程和大学体育课程均在传统的课程目标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突破, 二者以体育课程基本特点和三维健康观为基础, 结合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分别围绕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以及社会适应五点要求, 进行了课程目标的构建。“健康第一”是高中体育课程和大学体育课程课程目标构建的基本思想, 二者均侧重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1.3 课程设置比较结论分析

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分析, 我国相关标准规定中, 对于高中体育课程的内容和课时有着较为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进行。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以田径运动、球类云顶及民间体育活动为主。高中课程总学时198学时, 总学分11学分, 每一学分对应18学时, 其中田径和健康教育分别占据1学分, 是学校必须完成的学分;对比高中体育课程, 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更加灵活和多样。根据我国相关标准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必须在一、二年级中开设体育课程, 四学期体育课程总学时为144学时, 且体育课程为必修项目, 是学生毕业及获得学位的基本和必要条件。普通高校三年级 (含研究生) 以上设置体育选修课。

2 基于课程比较的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策略分析

2.1 加强终身体育教学

通过课程性质比较可以得出, 大学体育课程应以高中体育课程为基础进行构建和开展。传统教学模式下, 大学体育教学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 控制着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 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教学知识和技能, 相应忽略对学生主观学习需求的重视和关注, 尤其在大一、大二阶段, 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和发挥, 相应限制了学生个性和健康发展。因此, 大学体育课程需重点发展终身体育教学, 由简单的“教与学”扩展至学生思维和素养教育层面, 重点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2 与学生专业相挂钩

目前, 高校体育课程多以公共必修课和体育选修课程的形式存在, 侧重于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地体育意识, 增强学生的体育素养, 对于学生的专业成长和专业相关体育发展需求, 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因此, 大学体育课程应在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教学基础上, 促进体育教学与学生专业发展相融合, 以进一步提高大学体育课程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以医学、地质等专业为例, 受行业特殊性影响, 以上专业在学生招聘及就业阶段, 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着较高的标准要求, 大学体育课程应增加对此类要求的关注, 并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 给予学生专业化的教学指导,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结束语

本文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以及课程设置三方面入手, 就高中体育课程和高校体育课程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课程对比分析结论, 高校体育课程应从终身教育和专业化教育两方面入手, 提高体育教学的专业性和实效性, 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学生教学主体地位越发突出, 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关注, 相应促进了学校体育学科教育的快速发展。本文就普通高校和普通高中的体育课程进行了比较, 并根据比较结果, 对高校体育教学进一步的深化改革策略, 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具体内容如下。

关键词:普通高校,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参考文献

高校教学改革范文第3篇

1高校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育理念陈旧,轻视实验教学

在当前的高校教学中,实验课通常被认为是理论课的从属和补充。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无论是学校主管部门、教师还是学生都对实验课缺乏足够的重视,生物实验课程亦是如此。 直接导致生物实验课程缺乏独立系统的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老旧,远远跟不上学科的发展;用于生物实验课程的经费短缺,实验室条件简陋,仪器设备陈旧或配备不足,致使一些生物学实验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 实验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等。 综合以上,都使得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1.2 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落后

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是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优化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 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是实验室建设和维护的中坚力量,更是实验教学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高校长期轻视实验教学,对实验技术人员的重视不够,实验技术人员总体待遇偏低,进修深造的机会受限,职称评定的政策导向不利于实验技术人员等,这些因素均影响了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导致实验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整体职称和学历偏低,甚至出现断层现象。

1.3 侧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则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践创新能力。 而当下,生物实验教学基本上套用一个固定模式:课前实验教师先将所有试剂都配置好,上课时先花大量时间来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等,随后现场演示实验步骤,学生则“依葫芦画瓢”重复老师的实验过程,课后学生将实验结果附在实验报告中,整个实验就算完成。 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不用思考,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其结果就是学生仅仅对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简单的验证,而没有对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1.4 实验课程设置陈旧,与实际生产脱节

生物实验课程内容普遍设置陈旧,更新缓慢,实验参考书多为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老旧版本, 实验项目也多为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相对较少,与实际科研和生产严重脱节。 此外,随着生物科学的飞速发展,一些基础生物学科之间出现越来越多的交叉和融合,呈综合性发展态势,而当下各实验课程之间则缺乏良好的衔接和过渡, 存在一些实验手段重复和内容重叠的现象, 造成实验内容的无序以及相关教学资源的浪费。

1.5 实验课程考核制度不完善

实验课程的考核评定方式较为单一, 测评分主要来自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报告以及平时考勤等,而这些考核多侧重于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并不能真实反应学生的操作技能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对策

2.1更新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高校生物实验教学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源自学校主管部门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要改革生物实验教学,首先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切实加大对生物实验教学的投入,整合资源、统筹规划,设立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但以学院管理为主、集实验教学、科研和实践创新功能为一体的生物实验中心,改善实验室的环境和仪器设备的配置,建立健全实验中心的规章制度和质量保障体系, 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领导,规范实验教学管理。

2.2 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要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发展的措施和政策。 学校应从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适当向实验技术人员倾斜, 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允许和鼓励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在职学习或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实验教学的需要;其次,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准入门槛和岗位资格标准,择优录用一些理论基础扎实、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研究生,切实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活力;最后, 可以将一些实战经验丰富的科研一线人员补充到实验教学师资队伍中,充分发挥其专业上的优势,进一步优化实验师资结构。

2.3 注重实验教学中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生物实验教学应以培养实践创新性人才为目标, 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为此我们应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 “主动探索”。 实验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轮流完成实验所需试剂的配置。 上课时,实验教师仅需提出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 具体实验过程则由学生分组独立完成, 教师更多的起着监督和纠错的作用。 课后,学生不仅需要提交实验结果,还需提交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此外,实验课程中应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循序渐进地增设一些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 此类实验需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多种技术方法,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及综合素养。

2.4 注重与实际生产应用相结合

实践教学是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实验教学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或学院应加强与对口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共同建立学生实践或实习基地,直接参与企业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还应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创新或创业计划项目,项目由专业老师指导,学生自主选题,独立设计和组织实施实验过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并最终完成实验报告撰写,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

2.5 完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

考核标准和考核标准往往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导向作用,所以一个好的考核方式是提高实验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改变以往单一的考核方式,加入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并将实践实习成果以及创新创业项目成绩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全面考查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以及实践创新能力

摘要:生物实验教学是高校生物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及笔者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对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

高校教学改革范文第4篇

1.1 教学内容方面

从企业财税人员日常工作链条来看:平时开具销售发票, 购买和缴销发票;审核外来发票, 填制记账凭证;月末从会计账簿、凭证中提取信息, 正确计提应纳税额;月初, 填写纳税申报表, 在规定的时间做好纳税申报和及时解缴税款。这是一个完整的工作链条, 但是目前我们课堂教学的重点仍然放在几个关键税种的计算与缴纳, 对税务会计科目如何入账、税收征管法等程序法的内容、税收风险管理和税收违法责任等内容在教学中涉及较少, 税法课程教学体系与实务工作内容存在脱节。

1.2 教学方法方面

目前的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阶段。课堂上, 老师主要围绕书本知识要点进行讲解, 师生间缺乏沟通互动, 对于关键知识点, 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 作为老师无法得到及时反馈。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多停留在抽象的理论层面, 仍以记忆相关知识要点为主, 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较差, 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1.3 教学手段方面

目前主要教学手段仍然是PPT加板书的形式, 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较少, 学生感觉学生枯燥, 学习积极性不高。此外, 我们仍然以文字描述的方式向学生展示项目资料, 而往往忽视了, 实务工作都是与各种票、表格和合同打交道。学生在理论上会算, 但面对具体项目发票、合同资料时, 不知道如何判断, 如何读取有效的财务信息, 这将无法胜任税务岗位工作。

2 对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2.1 教学内容改革

首先, 以企业实际工作环节和场景为背景安排教学内容, 把税务会计、税费计缴与申报、税务风险控制和税收筹划等内容有机融合,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本人认为, 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 应更侧重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尤其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提高学生对税法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在目前国家给企业大减负的背景之下, 税收筹划带来的合理节税对企业而言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课程教学中, 可以适当穿插税收筹划相关知识, 让学生理解税收筹划的意义和手段, 体会如何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 让企业税收利益最大化。不同的财税处理手段, 带来不同的税收成本。比如企业促销—“买二送一”还是直接“折扣销售”, 看似相同的营销策略, 却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税收成本;比如年终一次性奖金的计算, 如何在临界点进行筹划, 让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税收利益。

在教学环节安排上, 改变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状, 尝试安排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实践能力。在课程改革中, 模拟企业真实生产经营环境, 向学生提供各种票据、表格和合同, 改变纸上谈兵的理论计算, 回归企业财税工作现实状况,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务工作的无缝对接。

2.2 教学方法改革

(1) 加强案例教学,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案例教学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 选择生动的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 对学生进行引导, 激发学生强烈地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极大地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选择企业真实案例, 引导学生多维度思考, 理解税收筹划的意义。通过丰富的案例教学, 让学生们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 促使学生进一步将理论知识向工作实务运用转换, 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思考,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

(2) 以学生为中心,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是教学和学生之间双向的沟通交流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单纯课堂讲授模式, 积极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引导学生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比如小组讨论式、研究式、税收知识竞赛等教学方法, 努力营造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的氛围,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 推行项目教学法。税法课程的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 根据企业实际办税业务的工作项目和场景, 设计教学项目。比如围绕如何发票这个工作环节, 我们可以设计发票开具和缴销;到异地经营发票如何开具;本单位发票遗失怎么处理;客户发票遗失怎么处理;虚开发票的表现形式;发票管理不当可能会带来的法律等等。通过项目教学法, 实现理论和实践技能相结合, 课程与工作相结合, 教室与实训室相结合,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税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毕业时实现“零距离”上岗。

2.3 教学手段改革

我们已进入信息化时代,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可以通过“蓝墨云”教学管理软件, 形成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课前, 通过信息化媒介, 向学生发送教学视频或阅读资料,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课中, 对相关教学重点难点, 及时发布练习题目, 或者发起小组讨论等形式,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 清晰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课后, 发布练习题目, 督促学生复习, 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摘要:在国家“金税三期”大数据背景下, 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税收管理更加智能和精准, 在推动纳税人规范税收行为, 合法纳税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我们企业领导也更加重视税收风险, 对财税人员岗位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税法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 如何提高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 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财税工作者, 这对我们税法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目前税法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 对税法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思路。

高校教学改革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 教学目标 浅谈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

1 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界定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体育教师组织和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指南,也是评价体育教学质量标准的依据。体育教学目标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成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必须明确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并且用清晰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编制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阐明教学目标已经成为体育教学实践和研究的普遍要求,也是体育教学设计的一个核心的环节。体育教学目标是指体育教学活动活动的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定的教学结果和标准。科学设计目标本身已成为当前体育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2 体育教学的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包括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三个递进的层次,是体育教学目标制定的基础(图1)。

图1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

体育教学目标具有两个特征:第一,详细说明目标的内容,即说明做什么和如何做(知识、方法等)。第二,用特定的术语描述教学后学生应能做以前所不能做的事情,即教学后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详细规格。

依据学校体育的总目标,体育教学目标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方面的目标;(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方面的目标;(3)培养良好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目标。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和学校体育的总目标,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促进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确立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这是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体育教学目标的确立要遵循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学校体育目标体现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体育方针和有关政策的基本精神和国家、社会对学校体育的要求,是确立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根据学校体育的总目标,制定了各个年级的教学目标和各项教材的教学目标,从而形成了体育教学目标体系,它是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指令性依据。

体育教学目标确立应突出其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体能的本质功能。同时,也应全面考虑在体育教学的本质功能的规定与影响下,体育教学目标所反映的体育教学的多种功能的可能性依据。

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体育教学只有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为依据,同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学习、生活、锻炼的具体条件来制定体育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才是科学的、可行的。学生的身心特征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性,由于这种阶段性和个体差异,也就决定了学生在各个阶段的不同需要。因此,应根据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的身心特征和不同需要来确定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体育教学目标必须根据学生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提出相应的目标。这是确立体育教学目标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科学性依据。

教学环境,也有人把它包括在教学手段之中,这里指的是影响教学过程的外部条件,如物质条件(优良的环境、图书设备、场地、器材、教具等)、社会条件(学校的管理水平、班级组织状况、教师的素质、家长的文化素养等)和心理条件(指教师的心理状况),影响教学的因素很多,这里讲的是最基本的要素。因此,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时,必须结合教师和学生及学校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资源或自己开发的器材资源的具体情况,才能确保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4 确立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体育教学目标是一个结构严密、层次分明、排列有序的系统,不论制定总目标、大目标、中目标还是小目标,都应从整体出发,注意目标系统纵向与横向的有机联系,特别要研究各层次目标的纵向衔接。

体育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尽可能量化。教学目标必须明确规定教学后所要达到的结果,必须用可观察的、可测量的、具体化的量化指标加以描述。这样有利于加强体育教学工作的计划性,为体育教学实施,特别是检查与评估工作奠定基础。

体育教学目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体育教学目标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而诸多因素都在不断变化。因此,保持体育教学目标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而体育教学目标的发展、变化是绝对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时,要保持一定的弹性,以便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或调整。

5 确立体育教学目标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体育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是指教学目标要符合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体育教学目标的科学体系有五个方面:首先,要体现体育学科的特点;其次,要全面,即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身体素质和健康素质诸多领域的目标;第三,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突出重点和难点;第四,要具体、可操作;第五,难度适中,所设计的目标应该是大多数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的。

(2)灵活性原则。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尽管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但由于不同学生体育基础和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目标又必须有一定的灵活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将教材按难度设立不同等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根据实际水平达到相应的等级。

(3)整体性原则。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指的是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在编制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把握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课程目标,从整体出发,充分反映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课程目标的总体要求,并注意处理好一般和具体的关系。

(4)可测评性原则。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用比较科学、准确的逻辑语言来描述的,这种描述一般比较抽象,比较难确定评价标准。这就要求在实际操作中,所制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不能用笼统、模糊的语言来描述,必须有一定的量化指标,并可以通过一定的内容和方式比较客观地进行评价和检测。

(5)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原则。长期目标应同短期目标相结合。所设定的目标不应该直接指向终极目标,相反,长期目标应该分解成短期的子目标,当子目标被实现后,就自然加大了实现长期目标的可能性。研究的成果表明,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具有其合理性,因为短期目标能够给学生以期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长期目标给学生以遥远感,长期使用长期目标会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述体育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要求、原则,是制定体育教学目标之前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它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具有方向性指导,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效果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59.

高校教学改革范文第6篇

摘要:歌唱是一种由感觉上升为运动的现象,它要求歌唱者必需掌握一定的身体机能,并且达到歌唱所特有的平衡状态,其演唱技术很难掌握,而且要用文字将艺术感觉阐释清楚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目前国内教授声乐的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歌唱本身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给声乐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很多学习者由于没有正确的理解而导致形成了错误的发声习惯。那么,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我们能否建立对主要参与发声的肌肉群的了解,探讨一些能够促进这个肌肉群运动的肢体动作,从而达到辅助歌唱发声的目的。笔者在借鉴学习、了解瑜伽和中华传统武术的过程当中得到了灵感,创编了歌唱助音操,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也证明该教学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希望对声乐教育者、声乐学习者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歌唱助音操

歌唱是一种由感觉上升为运动的现象,它要求歌唱者必需掌握一定的身体机能,并且达到歌唱所特有的平衡状态。曾有国内声乐教育专家评价歌唱艺术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其演唱技术很难掌握,而且要用文字将艺术感觉阐释清楚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声乐专业术语,启发学生加强对声音产生过程的认识,不断探索适合时代发展的声乐教学方法,分析歌唱机能状态和艺术表现力的关系,将歌手成长的经历讲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丰富成长经历对歌唱艺术发展的影响。

而目前国内教授声乐的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可谓是百花齊放,从讲解发声原理到启发式教学,从单纯的模仿到咽音机能训练,歌唱本身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给声乐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很多学习者由于没有正确的理解而导致形成了错误的发声习惯。

笔者从事教学工作近十年以来,一直在思考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如何创新,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更加直观,更加通俗易懂。在进修学习中,笔者发现有歌唱家、教育家利用肢体动作辅助歌唱教学,比如中国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尔让学生弯腰找到歌唱的正确呼吸方法;海军政治部文工团独唱演员甘露露指导学生边走边唱找到歌唱气息流动的感觉。笔者从中得到启发,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我们能否建立对主要参与发声的肌肉群的了解,探讨一些能够促进这个肌肉群运动的肢体动作,从而达到辅助歌唱发声的目的。笔者在借鉴学习、了解瑜伽和中华传统武术的过程当中得到了灵感,创编了歌唱助音操,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也证明该教学方法是切实可行的。现将歌唱助音操的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一、射箭练习

训练中左脚在前、右脚在后,需注意人体重心放置在右脚上,左手做手持弓箭的动作,右手往后腰做拉弓箭的动作,用意念把气息吸在双手的水平线上,保证气息不上浮。随着拉弓动作强度的增大,背阔肌、腹外斜肌、腹横肌、下后锯肌、竖脊肌等肌肉也将参与其中,气息牢牢地放置在后腰支点上,逐步加大吸气状态。这一动作有助于歌唱者特别是初学者稳定歌唱呼吸。

二、弓步练习

训练中吸气时腰部挺直,左脚前跨步且弯曲呈九十度角,右脚伸直。发声时,需要提高发声的强度,将发声的时间尽量延长,这就必然需要更多的呼吸肌肉群参与到当中来,更好地控制气息。因此,训练中继续保持腰部直立,在原有弓步的基础上将左脚继续往下、往前压腿,从而促使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积极地参与到歌唱呼吸中,达到吸气和呼气之间的平衡。

三、打羽毛球练习

训练准备时,身体直立,两脚一前一后,保持自然吸气状态。训练发声时人体转体向后脚的方向,促使同侧腹内斜肌和对侧斜肌的下固定收缩,而这些重要的、有力的呼气肌的参与,使得气息流动自如,声音明亮、圆润。

四、弯腰练习

训练中一直保持弯腰状态来歌唱,弯腰使腹肌、腰大肌下固定紧张收缩,有效地促进歌唱者迅速地找到深呼吸的状态,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原来形成的错误发声的习惯,如耸肩呼吸、气息僵硬等等。

五、踩脚跟练习

训练时人仰卧在床上,双脚向空中做模拟脚踩单车的动作,让脚跟伸展到极限,盆带肌的肌力发挥到极致。可以配合踩脚跟的动作进行发声练习,有利于保持歌唱时腹部压力的平衡。

六、抬钢琴练习

训练时人面向钢琴站立,双脚呈八字步站立,与肩同开,双手放在钢琴台板下面,并且向上做托举动作,可配合该动作进行发声练习,此时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同时收缩,从而提高腹腔内的压力。

七、投篮练习

训练时双手模拟投篮的动作,上举前抛,让斜方肌和背阔肌充分舒展,利用肌肉一瞬间的运动爆发力,激发歌唱呼吸的动力,使得气息富有弹性。这一练习特别适合训练演唱跳音乐句的气息。

八、扩胸练习

训练时双手平举与胸部同高,并且做扩胸运动。这一助音操有效的避免了肩胛大肌夹紧的现象,确保了胸腔共鸣最大限度的发挥。训练时可以配合扩胸这一运动过程发声。

九、双手分离练习

训练时双手分离,一手尽量上举,一手放低,通过形体动作加强歌唱者反向思维能力,练习者在上举的一手一边想象声音的位置放置在最高点,另外在放低的手的一边想象气息尽量往低处送。

十、手握木棍练习

训练时双手手握木棍,将木棍尽量往地上压,这一动作可以让歌唱者感受到腰部强大的呼吸的力量,有利于加强横膈膜的支撑力。

十一、双人拉手练习

训练时两个人相互拉着手,向相反方向跨步拉动身体,使得腰部向一侧倾斜,这一动作带动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积极收缩,促使气息迅速流动,吹动声带。

十二、互推人练习

训练时一个人双手推向墙,另一个人站在前面一个人的后面,双手推向前面人的后背,这一动作既能让练习者在协作练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而且能锻炼背肌的张力。

十三、背人练习

训练时两个人背对背站立,相互之间用手臂挽在一起。两人轮流背对方,并且利用下腰的动作体会肋间内肌、腹外斜肌、腹横肌的扩展状态。由于该练习属于负重练习,能够迅速地增强肌肉的控制力,效果明显。

十四、抱腿练习

训练时双腿屈膝高抬,尽量让膝盖接近胸部,双手抱拳抱在膝关节的下面,并带动腿部以最快的速度高抬,且确保身体保持一定的平衡。这一动作能够较好地激发下腹肌肉的收缩能力,从而带动歌唱呼吸,让气息赋予弹性。

十五、仰卧踢腿练习

训练时躺在床上,双手向后支撑在床上,将上身托举,与此同时,将腿托举向上并模拟踩单车的动作,跟随踩的每一个动作的速度发出富有弹性的跳音,这一练习锻炼的是盆底肌肉、腹部肌肉的力量,从而解决呼吸浅、不灵活的问题。

综上所述,歌唱助音操是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对高校传统声乐教学方法的补充,目前,笔者编排的歌唱助音操的常用练习主要是以上十五种,歌唱助音操的设计可能还不够完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探索与发现更多的有利于歌唱发声的助音操。

在常年的声乐教学中,笔者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的这种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尝试,让学生充分体验其训练方法,一次次的教学实验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是切實可行的,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学生反映效果较为突出,特别是对于先天歌唱机能差的同学效果更为明显。比如,呼吸控制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能够唱出饱满、有力的声音了;歌唱共鸣差的学生演唱音量明显增大了;发声有漏气习惯的学生声带也能关闭了,而这些问题在以前起码要一年的时间才可能达到。

当然,歌唱助音操这一教学方法的创新仍然具有不足的地方。一方面,歌唱助音操属于新兴的教学方法,还处于最初研发的阶段,理论的论证还不够完善,另外也缺乏专业的推广平台,因此歌唱助音操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和认可。第二个方面就是歌唱助音操的研发团队成员仅仅只有五个人,没有足够的精力撰写统一的、系统的操作教材,更没有相关文字对歌唱助音操进行详细的解说,没有形成相关的教学体系,更多的是依赖教师的教学经验,全凭教师的口传心授来教学,这不免有些遗憾。第三个方面就是学生在歌唱助音操训练的过程中对体能要求比较高,训练强度比较大,训练的过程比较辛苦,这种练习要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才能突飞猛进,因此,遇到不能吃苦的学生可能会半途而废。第四个方面就是歌唱助音操更多是针对歌唱呼吸肌群的训练,对于歌唱共鸣、歌唱咬字吐字的训练涉及不多,对歌唱训练触及的方面还不够全面。

笔者认为研发歌唱助音操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有利于开拓声乐教学新思路,在研发过程中深感自豪。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和工作中,能够进一步拓展和丰富歌唱助音操的相关训练内容,综合训练歌唱气息、歌唱姿势、歌唱高位置、歌唱机能、歌唱咬字吐字等,总结、归纳、出版适合高校声乐教学发展的具有创新性的、独具特色的歌唱助音操训练教材,并且希望在湖南省高校交流平台上去更多地探讨、验证这套声乐教学方法,使其得以更多、更好的推广。

上一篇:保险培训感悟范文下一篇:经济纠纷的诉讼时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