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资源整合范文

2023-09-10

高校档案资源整合范文第1篇

实践教学基地可使用的资源包括财务资源 (资金是财务资源的一部分) 、设备资源、设施资源、环境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方法资源、信息资源、分供方和合作者、自然资源的可获得性等。高校的实验、实训资源是高校教学资源的核心。本文就如何更好地整合和利用这些资源做一些讨论, 重点探讨组织资源对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的相关性及指导性。

1 搭建实验、实训资源整合的平台

目前部分高校实验室与设备的建设和管理落后于教育改革和学科建设。一是实验室配置分散、功能单一, 重复建设、使用率低, 仪器设备陈旧。在这种情况下, 无法从根本上满足综合性、自主设计性和生产性实践课程开发的需求, 也不利于多学科知识的互相借鉴和不同实验技术的综合与融合。二是高校的实验、实训设施和科研设备资产日趋庞大, 建设与购置资金来源多样化, 旧有的管理模式已远不能适应大规模的资产管理和多元化资金运作。三是对实验、实训资源建设缺乏合理规划, 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分割, 造成实践教学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资源配置不合理, 改造资金无法统筹使用, 实验实训技术水平难以提升的局面, 迟滞着教学改革的步伐。

通常高校的实验室、实训基地大多都是依托二级教学部门所设专业的需要而建立的, 且不同教学部门的实验、实训资源实施分属管理, 各自的资源很少能互相利用, 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重复建设的现象。有的设备由于使用的专业较少或使用人数较少, 导致一些实践教学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有的设备因使用专业较多或使用人数较多而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要。有些只能通过减少学生的实训操作时间来组织教学, 严重影响教学计划的执行, 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必须从提高实践教学设备利用率的目标出发, 综合分析学校实践教学基地的人员配备、组织机构、管理体制、设备配置以及管理水平等因素, 从整体上规划、整合和管理, 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综合使用效率。通过组建实验中心或实训中心, 将专业相近、实训设施比较接近或有重叠建设的资源, 或不同专业相互交叉使用的实践教学资源, 同置于一个公用共享平台上进行管理。

通过这一平台, 可以从宏观上更科学地规划、建设各实训基地的规模, 更合理地配置设施设备的数量, 微观上可以更充分地利用设备资源及人力资源, 课程的安排可以从更广泛的全局统筹兼顾。组建这样的实验中心或实训中心是优化组织资源的主要手段, 也是对其它资源 (如设备资源及人力资源) 的整合和优化的前提。

整合和构建公用实践教学平台也不能简单将所有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全部组合起来, 有些专业性强的实践教学基地, 仍应归属教学单位管理。建立实验中心或实训中心整合实验室资源的最优目标是利用好实践教学资源, 而不是简单的行政组合, 离开这个目标成立实验中心或实训中心则意义已经不大。

2 设备资源的整合, 减少重复建设, 增加资源的利用率

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应在对各实验、实训室的功能、实验实训项目、设备及人员配置情况等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进行合理的功能布局, 以利更充分利用资源, 提高使用效率, 从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科学地统筹,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这里试举一例说明:某数控班有30人, 数控实训室有数控机床15台, 普通车床实训室有普通车床15台, 要求每个同学上机时间分别为15天。按照以前的安排, 可以分别安排该班普通车床实习一个月和数控机床实习一个月, 以满足每人上机15天的要求, 这样该班的总实验时间为两个月。如果以实验中心统筹安排, 可以同时安排该班在普车实验室及数控实验室实操, 这样只用一个月, 就能满足上机15天的要求。提高了学习效率, 也就提高了实训资源的利用率。如用第一种安排方法, 要求一个月内完成教学任务, 则需要增加15台数控机床及15台普通机床, 这样就需要占用更多资源。

以上虽然是一个特例, 但资源整合确实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目前许多高校虽然建立了实验中心或实训中心, 但如何更有效地整合利用好资源, 很值得我们不断探索。

对于一些临时需用或使用机会较少的仪器设备, 实验中心和资产管理部门可以统一管理, 采取租赁办法予以盘活, 提高其使用率, 这也是实行有偿占用的一种措施。学校可以统一购进几台临时需用或使用机时少的设备在校内专管共用, 也可以在校际之间开展租赁业务, 实行资源共享。此外, 资产管理部门还可与校外的设备租赁公司加强联系, 为这些闲置设备提供更多的租赁机会。

3 人力资源的整合

由于目前高校事业编制的调整跟不上办学规模的增长, 导致学校事业编制总体紧张, 专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数量总体不足。另一方面, 大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都基本上固定编制在相应的教学部门里。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的集中性和阶段性特点, 使实践教学任务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匀, 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教学任务出现时紧时松的现象。

在实验中心或实训中心这个平台的基础上, 统筹和整合实践教学的人力资源, 对实践教学任务进行统筹安排, 调整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忙闲程度, 使不同专业特长的实践教学指导人员能得到互补和协调。

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和应用性本科院校, 实践教学的比例大都占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时数的50%左右, 这意味着实践教学工作量与理论教学工作量已平分秋色, 如何从总量上保证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人数比例和提高理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已日益上升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在实验中心或实训中心的大框架下, 组织专兼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实践教学团队。具体可行的办法, 一是建立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双专业制度。通过校内培训和校外进修结合, 让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具备双专业或多专业教学技能, 或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 积累实际工作经历,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二是制定相关激励政策, 鼓励理论教学教师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大力提倡理论课教师参与专业实践教学。三是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 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 就可增大专业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储备, 相当于不增加人员编制而扩充了一大批专业教师。在实验中心或实训中心的框架下, 根据实践教学环节的工作任务大小, 合理协调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工作, 同时配合比较合理的分配制度, 更能激发起教师的积极性。

引入竞争机制也是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人才激励是以鼓励劳动和创新创造为导向激励队伍成长的途径。一是要突出体现激励功能将教职工的劳动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相联系;二是要更新管理方式, 将高校收入分配的总体水平与学校完成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及考核情况相联系;三是要完善多种收入分配形式, 采用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激励高层次的优秀人才, 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真正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在人事激励的建设中引入竞争机制, 形成激励、竞争、择优的环境, 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结合国家最近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绩效分配制度改革, 建立以岗位绩效为重点的分配机制, 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深化内部分配改革时, 要逐步引入市场机制, 在实验中心或实训中心的平台上, 根据按岗定酬、按业绩定酬及按任务定酬的原则, 打破分配上存在的平均主义, 注重业绩、注重贡献, 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 形成保证实践教学队伍发展的良性竞争与激励机制, 为全面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4 更有利于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 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 厂校合作, 不断改善实训, 实习基地条件。高校有很多的设备资源与人才资源可以服务社会, 而社会上也有很多信息资源及能工巧匠服务于办学。如何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形成校企合作互通有无, 知识、技能互补的良好循环机制, 主动权是在学校一方的。

相比于各个独立的实验、实训室层面而言, 以实验中心或实训中心为基础, 参与校企合作, 更兼具实力与灵活性, 对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性模式具有更多更灵活的选择。实验中心或实训中心可以根据比较综合的设备资源及人力资源进行灵活的统筹安排, 根据办学目标与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实质性的合作, 而这点正是单个实验、实训室所难以做到的;也可根据合作项目的特点制定灵活的合作对策以及内部的分配机制, 逐步探索出符合本校本部门发展的思路。同时也可解决学校部分实验、实训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不高,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长时间闲置的问题, 通过在公共实验实训平台基础上进行的校企合作的员工培训、项目开发、社会服务等途径, 可有效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尽可能减少设备的闲置和浪费, 实现设备资源的最大限度共享。

在校企合作中还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 包括市场需求信息、实用技术信息等等。职业能力最重要的还在于获取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技术性能的创新能力。只有双方都注意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 并以此来确定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目标, 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这样的结合才有积极意义和实用价值。

同时, 还应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企业聚集着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市场需求, 新工艺、新技术, 正是通过他们聪明的大脑、灵巧的双手才转化为新产品。学校能不能全心全意地依靠他们, 企业能不能全心全意地让他们为学生传帮带, 这是学生能不能切实提高职业能力的关键, 也是衡量校企合作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

总之, 高校的实验实训资源, 包括设备资源及人力资源是各高校的一笔大财富, 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整合、运用好这些资源, 关系到能否提高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值得探讨。笔者认为, 高校实验实训资源的整合应通过构建类似学校实验或实训中心的实践教学平台, 对学校实践教学资源进行统筹和协调, 对人力资源、设备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 这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优化学校教学资源配置, 强化学校的服务能力, 推进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

摘要:主要论述如何构建校级实践教学平台, 整合学校实践教学资源——包括设备资源及人力资源。通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提升校企合作水平,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实践教学服务。

关键词:教学资源,整合,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 白志学.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8) :10~11.

[2] 杨帅.提高贵重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措施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 (7) .

[3] 刘宝臣, 迟国东, 黄英娣.地方政府在实验室资源配置中的协调作用分析[J].实验室科学, 2006 (3) .

[4] 董贾寿, 张文桂.实验室管理学[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5] 朱昌平, 黄波, 沈金荣.现代电子创新实验中心的建设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3) .

[6] 曹江培.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人事制度建设的影响[E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guanliqita/090317/11243113-2.html.

高校档案资源整合范文第2篇

1 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及管理现状

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 不仅仅是将档案永久地保存在档案馆, 简单地将档案由分散集中起来, 进行有序的管理, 而是指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在“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的指导思想下, 围绕着特定的主题,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对分散的档案信息进行资源集中, 以集中记录、反映某一实践领域或对象的基本情况, 最终达到档案信息资源配置优化, 使其形成结构合理的档案信息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我国各地的档案馆也逐渐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 向公众开放, 走出自我封闭状态, 并利用网络技术把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与群众服务相结合起来, 构筑档案信息与为民服务的新平台, 使档案工作不再局限于为政府、领导部门服务的单一功能。普通的人民群众已经逐渐成为档案信息服务的主体对象。随着档案信息服务的对开开放和人民群众依法维权意识的逐步提高, 普通群众利用档案凭证作为维护自身权益的依据也越来越广泛被人们使用。与此同时, 由于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对档案资政服务、档案信息利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不再仅仅局限于对文件形式的档案的利用方面, 而是要求档案信息的媒介的多样化, 形成档案信息库, 更多的把重点放到了档案信息历史资料以及档案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上。

但是, 由于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缺陷和制约, 形成了档案管理的各自为政、部门分割和条块独立的档案管理局面, 档案信息管理比较混乱, 造成政府部门的档案 (主要是文件形式的档案) 保存在综合档案馆, 教育系统档案、房地产档案、城市建设档案则各成系统, 各自保管在相应的部门。同属于党和国家的档案, 因为各自为政而互不往来, 造成了档案信息难以被整合, 大大降低了其利用效能, 造成档案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在档案信息管理的过程中由于过多地强调了“条”的从属关系, 致使许多相关管理部门从“块”的管理中分离出来, 直接从属于上级政府部门领导。这些做法虽然对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只能有一定的作用, 但也使一些重要的档案归口“条”的管理以后, 档案为本地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服务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 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途径

整合档案信息资源, 并不是对档案信息的归属权及其产生经济效益作一个简单的调整, 而是将档案在行政区域的档案管理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下, 将涉及该行政区域经济、政治、科学、军事、文化、技术和宗教等档案信息, 除国家规定的保密档案以外, 利用网络技术对所有的档案进行统一规划管理, 实现档案信息的信息化、网络化与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

2.1 以多种管理方式并举为措施, 整合档案信息资源

整合档案信息资源, 要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队档案信息进行管理。针对我国档案管理方式和档案实体管理的现状, 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并举的方法, 有效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2.2 以便于社会利用为原则, 整合档案信息资源

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 确保档案的完整性与安全, 以便于档案的利用。作为档案管理行政管理部门, 档案局要承担起对所辖行政区域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责任, 以便于社会利用和为人民服务为原则, 整合档案信息资源, 满足为资政服务和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需要。

2.3 以信息共享为目的, 促进档案信息资源整合

提高档案信息的综合利用价值是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最终目的。为社会发展、科学管理和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以信息共享为目的, 可以促使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 可以有效解决档案信息分散、隔离的缺陷, 促进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 也使各自独立与分割的档案资源通过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社会服务功能, 并在信息共享中实现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 也可进一步提高相关部门和人员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促进档案信息资源整合。

2.4 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基础, 实现档案信息整合

档案数据信息和档案实体的移交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随着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加快, 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使得其在速度还是经济效益上都显示出它的便捷、高效。因此, 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按照现行的档案管理体制, 由于在同一行政区域内的档案管理部门分属于不同管理部门的管理, 因此存在因为管辖范围的不同而导致档案信息资源难以整合的问题, 严重制约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选择。

(1) 加强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档案信息的共享是建立在一个互惠、互利、互通的共享平台基础上的。因此, 建设一个以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为主体的共享平台和建设一个向大众开放的档案信息共享的平台是档案信息共享的前提, 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信息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加快档案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 不仅有利于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 也有利于档案资源的整合。

(2) 要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进程。以文件形式保存的档案虽然具有易于保存、安全性高等特点, 但其在速度、效率方面却很低, 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的使用效率。因此,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要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的步伐, 在“利用优先、抢救优先”原则的指导下, 逐步使各类档案实现全文数字化, 方便对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和进行整合。

3 结语

对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在我国正处于摸索阶段, 在实践过程中还面临很多的困难。因此, 我们不仅要学习国外成功的经验, 同时也要从我国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 制定适合我国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措施。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思想, 用先进的档案管理思想来指导实践, 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档案管理模式, 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我国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

摘要:本文从网络时代档案管理的基本特征入手, 分析了我国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以及档案信息管理的现状, 进而阐述了整合档案信息资源的途径。

关键词:档案信息,管理,整合

参考文献

[1] 倪红.信息化在档案资源整合中的作用[J].北京档案, 2004 (5) .

[2] 倪丽娟.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信息化[J].中国档案, 2005 (12) .

高校档案资源整合范文第3篇

一、整合高校教师、学生思政教育主体资源

(一) 正确处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高校思政教育的前提是正确认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教育者和受教育之间良性关系的建立是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 促进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实现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 整合师生教育主体资源

高校思政教育主体中教育工作者通过不同的分工和不同的职位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承担这不同的责任和义务。思政课专业教师主要负责日常学生思政课的辅导和教育, 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思想认识等等的养成与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外聘教师、专家学者等等不同角色的特点、特色、行为、作风等都将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些教育工作者可以将较为先进的实践信息内容在校园进行传播。

(三) 提升教育者综合素质水平

教育工作者不同角色、职位的资源整合外, 还需要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水平。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水平包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教育技巧、道德素质、创新能力、网络资源运用能力、科技技术运用能力等等。教育者综合能力素质水平的提升是进行高校思政教育的基础。

(四) 整合学生思政教育主体资源

思政教育效果的体现是学生的接受效果, 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 思政教育要求学生能够在思政教育活动过程中在思想、意识、观念、行为等多个方面形成正确的认识, 并最终形成自我教育,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以及时代环境的变化, 要求思政教育不仅要有理性的内容, 更需要情感的关怀和精神的引导。这就要求思政教育需要对学生资源进行整合, 了解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细节, 例如学生日常关注的问题、困惑的问题、成长的烦恼、心理的障碍等等。真正的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 通过对学生思想状态、精神状态了解, 融入学生的生活、娱乐、学习中, 教育者对学生情况进行切身的感受, 进行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思政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能够走出困境, 直面未来。

二、整合高校显性、隐性思政教育资源

(一) 高校显性思政教育的问题

高校显性思政教育资源的代表是课堂思政教学, 但是思政课堂教学的缺陷是理论性强、具有较强的理性、实践性不足, 这样的思政教育课堂教学状态很难让学生主动接受思政教育内容, 还会使思政课堂教育更加枯燥和空洞。因此高校思政显性教育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很难起到想要的效果。

(二) 高校显性思政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显性思政教育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教师能力不足, 课程实践有限, 难以进行教育延伸。

(2) 教育内容资源的整合不足, 内容有重复, 课堂知识内容不够丰富。

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

(1)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水平, 将思政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由思政教育为原点向日常生活实践中开拓延伸。

(2) 教师需加强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用更加专业的知识和能力, 备好课讲好课, 使思政教育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幽默风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进而积极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三) 高校隐性思政教育的特点和必要性

高校隐性思政教育具有不确定性、隐蔽性、自由性等。当前时代背景下, 互联网高速发展, 多媒体技术应用广泛, 信息爆炸状态的社会环境使仍处于不成熟状态的大学生容易受到多元化信息内容的冲击。因此, 高校大学生更需要学会如何对信息内容进行正确的辨别, 学会如何理性看待社会事件,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而实现大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 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隐性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隐性教育的特点使其能够使用较为隐蔽的教育形式和方式对学生思想行为进行影响和引导, 隐性思政教育对学生思想的熏陶、行为的规范、习惯的养成、情感的培养、思想政治觉悟的激发都有着较好的效果。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中隐性教育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

(四) 高校隐性思政教育效果的实现

高校隐性思政教育的开展需要不断的创新, 运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实现思政教育的效果。例如通过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使学生能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思考、发散思维等能力。还可以通过对热门事件进行全方位讨论, 与学生积极进行互动交流, 解答学生的疑惑和问题, 全面揭示事件所反映的实际社会问题, 以及如何看待、如何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如何应对所造成的影响, 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等等。很多热门事件都可以开诚布公的探讨和学习, 只有正面对待相关问题, 才能够做到正确引导学生的目的。提升教育的宽度, 提高学生看待问题的高度。

通过以上论述整合高校显性、隐性思政教育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两种教育方式需结合记性, 优势互补, 不断创新, 更好的服务于高校思政教育。

三、整合高校校内、校外思政教育实践资源

(一) 高校校内思政教育实践资源整合

高校思政教育不仅仅要在理论知识方面进行突破, 更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注重校内校外的教育实践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对校内外的实践活动要积极的进行开发利用。校内思政教育实践资源主要包括党团活动、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班级工作活动等等。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思政教育与校内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例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等等, 通过活动与思政教育的结合, 提升思政教育的影响和效果。

大学生社团活动一直以来都受到学生的青睐, 也是最为活跃的活动形式, 因此在校内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社团活动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和途径。结合社团文化活动进行思政教育内容的开展, 能够营造更加和谐的校院氛围, 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实现思政教育的效果和目的, 同时能够兼顾教育质量。

(二) 高校校外思政教育实践资源整合

校外实践可以通过假期期间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思政教育的开展, 但是在实际校外思政教育实践过程中, 很多学生却在不完成实践活动的情况下, 网上随便摘抄报告结果应付差事。基于此, 校外思政教育实践资源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 首先要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符合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内容, 在校外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的制定过程中, 要注重不同个体与区域之间的差别, 分别制定不同的活动内容, 体现校外思政教育活动的个性化和人性化。其次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能力, 如调查问卷的使用方法、调查报告的撰写与规范等等。高校校外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合理化发展能够促进思政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四、结束语

教育主体师生资源、显性隐性教育资源、校内校外思政教育实践资源等, 都是高校思政教育资源中重要的组成, 需要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将三者进行有机的结合, 才能构建更加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在实际思政教育过程中,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应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素养, 加强两者的良性交流。师生都需要融入高校思政显性和隐性教育中, 成为教育活动的一分子, 积极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 使知识与活动之间能够建构更加科学合理的桥梁,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全面提升。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倍受关注, 是当前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高校思政教育资源进行多元整合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资源的多元整合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师生主体人员参与的广泛性和开放性, 通过系统化理论支持对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 实现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效果的提升。文章对高校思政教育资源内容整合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资源,整合研究

参考文献

[1] 孙莉.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特征及思政教育工作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 2015 (16) 27-28.

[2] 曹一帆.基于新媒体资源整合态势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改进策略[J].新闻传播, 2015 (21) :97.

高校档案资源整合范文第4篇

一、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 当前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不再以纸质文档为记录载体而使用计算机作为主要工具, 不再是依靠人力纸笔输入而改为键盘输入, 档案管理也不再需要大量的空间存放档案而可以使用计算机、移动硬盘等存储设备, 现代办公室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和管理迈入了一个新台阶。当前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相比于传统的模式来说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 档案整理便捷高效。对于档案管理来说, 档案的分类和整理非常重要, 这决定了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档案的分析和归类。而在计算机时代, 这些简单重复劳动可以全部依靠计算机和软件来实现。

只需要使用正确的档案管理软件进行管理, 并在初期投入部分人力进行原始档案的输入, 计算机可以正确识别并明确分类已有的档案信息, 并能够以同样的格式规范以后的档案信息录入。相比于传统档案管理之中需要在整个档案管理期间进行持续的信息录入和重复性质的档案整理, 计算机可以代替人力进行大量的重复劳动, 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二) 档案使用利用方便。传统的档案信息的使用必须前往档案室和资料室, 翻阅存储的大量的纸质文件, 这种档案查阅的工作非常繁重, 极大地影响了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而在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和计算机录入之后, 查阅资料只需要使用计算机联入专门的电子档案库中进行查阅, 查阅资料和使用档案不再受限于路程远近, 而可以实现全国通用或是全球通用, 方便了使用者也提升了档案信息的使用效率。

同时, 在将档案信息电子化之后, 档案信息的查阅和查找不再依靠必须的纸质文件进行依次翻阅, 而是可以使用包括搜索和查找等计算机功能进行文档的准确查阅。使用关键词查找或是目录查找等功能, 在使用档案信息的过程之中可以在浩如烟海的档案之中准确查找到所需篇章、段落乃至字句和数字, 这些便捷的工具极大地减少了利用档案信息的过程之中查找资料的工作量, 方便了使用者的同时也使档案信息的价值通过更多的使用得以发挥, 保证档案信息不会成为档案室里的死信息, 而是可以对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

二、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要求

在信息化时代的新浪潮之中, 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和广泛使用带来了多种多样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也使已有的一些问题得以暴露, 这些都是信息化时代所不可避免的。但是为了迎接这些挑战、减少缺陷和弊端, 一些措施和方法应该得到使用。在办公室档案信息资源的电子化过程之中, 以下措施可以有助于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存和完整保存。

(一) 在电子化之后仍然保存纸质档案原件。档案资源的电子化虽然从长远看是非常高效的步骤, 但前期投入非常巨大。面临着巨大的工作量, 在输入的过程之中档案管理人员难免会有所疏漏, 造成档案资料的缺失和错漏。虽然可以通过重复的检查减少人工所带来的失误, 但若无档案资料原件的保存, 很多疏漏会难以发现最终酿成大错。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之中, 使用者一旦发现档案信息的可疑之处也可向档案管理人员提出查阅原始档案的申请, 与纸质文件对照确认正误。

(二) 使用安全的计算机程序并向受信赖的用户开放。在当前时代, 计算机安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热点和难点, 在保存和使用档案信息的过程之中也应该将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提升到首要地位。在使用计算机进行档案信息的管理之中, 档案管理人员可以依据档案的保密等级使用相应的措施。对于绝密的档案, 只能使用非联网的计算机进行录入和保存, 使用时也必须亲临档案室进行资料的查阅。对于其他的档案资料, 虽然不需要如此严格的保密程序, 在录入的过程之中也应该使用值得信赖的计算机和安全性能高的计算机软件, 对于使用档案者的身份也应该进行基本的审核, 确保档案信息不流失。

三、结语

在当今信息化浪潮的大背景之下, 信息化和电子化成为席卷全球的必然趋势, 在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之中也不例外。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之中应该尤为注意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双刃剑的利弊所在, 保证档案信息高效利用的同时也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摘要:在信息化的时代大背景之下, 办公自动化和档案信息的信息化保存已经成为当前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探讨现今档案信息管理要求的基础上, 本文试图分析现代办公室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信息化的新思路。

关键词:档案信息,信息资源,信息化

参考文献

[1] 刘淑英.充分发挥办公室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33) .

[2] 裴友泉, 马仁杰, 程潜龙.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法律诉求[J].中国档案, 2007 (11) .

高校档案资源整合范文第5篇

一、高校档案资源的内涵解读

高校档案资源主要指得是高等教育机构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产生和积累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和参考价值、并且经过立卷归档集中进行储存和管理的各种形式的文件材料, 是学校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教学科研以及日常管理的真实体现, 也是学校长期发展的重要的客观依据。高校档案资源不仅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 而且具有文化教育功能, 对高等教育事业以及学校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形势下高校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档案管理部门根据现实需求, 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对档案自身所属的内涵进行科学研究, 探索并总结档案反映的内在相关科学规律, 并且对相关档案内容进行总结, 进而为学校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

二、开发和利用高校档案资源的重要意义

(一) 有利于发挥高校档案的自身功能。在社会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和高校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情况下, 作为高校日常管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必须主动打破传统管理理念, 紧跟社会发展潮流, 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对高校档案资源进行深度地开发和利用, 从而更好地发挥其自身应有的促进作用。

(二) 有利于提高学校决策科学化水平。高校档案馆 (室) 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和积累了大量的关于学校建设发展、科学研究、教育改革以及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档案资料, 尤其是一些经过系统科学整理而形成的重要资料和数据, 更是可以作为高校制定科学决策和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和借鉴。因此, 相关高校的档案管理机构必须从学校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 从满足学校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需要出发, 加强高校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从而有利于提高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三) 有利于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说, 高校档案工作作为高校工作的一项基本建设, 其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高校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而且, 一所高校的档案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自身的科学管理水平和未来发展潜力。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客观真实地记录了学校发展的整个过程, 而在现实中, 高校改革发展中必须以科学决策和管理为前提, 而这必然要求有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档案管理作为支撑。因此, 切实抓好和加强高校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可以为学校决策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从而有利于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时期高校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对策

(一) 提高对高校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认识。伴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 高校日常工作对档案信息的依靠和利用需求不断提高, 这都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档案管理观念, 提高对高校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认识。首先, 高校师生必须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开发和利用高校档案资源对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 树立起现代档案管理观念, 并将其真正作为高校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和战略发展资源。其次, 应该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奖惩激励措施。高校应将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学校主管领导的工作目标之中, 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并且定期对其进行考核, 从而充分调动高校档案工作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 建立建全高校档案开发利用管理机制。档案作为学校的重要财富, 只有建立建全高校档案开发利用管理机制, 才可以确保高校档案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首先, 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管理原则, 对那些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原始档案资源应该由专门单位对其进行集中收集和统一管理。其次, 应建立建全相关规章制度。

应该说, 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是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证, 因此新形势下要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开发利用工作就应该构建一套科学合理且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档案规章管理制度, 并且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克服随意性, 坚持按相关规章制度办事, 才可以将服务落实到实处。最后, 必须将高校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主动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去, 从而使其免受因工作人员调整而受到的影响。

(三) 重视并加强高校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开发和利用, 需要一大批掌握先进档案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的优秀人才, 因此, 重视并加强高校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是开展高校档案开发和利用工作的重要保证。首先, 必须加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档案业务知识培训, 有效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 并使之高效地服务于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其次, 相关单位应制定合理的人才政策, 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 使越来越多的档案人才补充到高校档案管理队伍中来, 从而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才队伍整体水平。最后, 应重视并加强高校档案管理队伍的稳定工作, 改革用人机制, 完善竞争机制, 给每一位档案人员以平等竞争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公平环境。

(四) 加强不同机构横向交流和纵向协作。面对名种新变化和新要求, 高校档案管理单位必须及时更新观念, 应加强不同机构横向交流和纵向协作。一方面, 加强同学校内部不同机构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充分发挥高校档案资源在对于学校教学科研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 由于每一个高校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都有自身的特色和亮点, 各个高校档案部门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 相互吸取工作经验从而取长补短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不断提高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共同实现高校档案资源为学校发展服务的目标。

(五) 应做好高校档案资源的宣传和服务。新形势下开发和利用高校档案资源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为高校师生和相关社会人员服务, 因此做好高校档案资源的宣传和服务是高校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高校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的话, 即使档案资源开发水平再高, 也难以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作用, 这也是高校档案工作者所不愿看到的情况。一方面, 高校档案馆 (室) 必须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优化档案服务条件, 提高档案公共服务的水平, 从而扩大高校档案馆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 应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活动。可以通过举办系列档案展览、陈列、讲座, 向高校师生宣传档案工作, 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档案、重视档案工作, 进而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校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高校档案资源,重要意义,开发,利用,对策

参考文献

[1] 黄秀梅.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3 (09) :205-206.

[2] 马峰涛.浅谈高校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09) :251.

[3] 王耀萍.高校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服务教学科研之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09) :2-3.

[4] 王成东.浅谈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6 (04) :140-141.

上一篇:高校审计下一篇:高校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