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经济思考论文范文

2023-12-08

利率市场化经济思考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进而带动了我国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与革新。在我国金融行业不断发展与革新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机制正在进行不断的转型,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上,商业银行的传统利率定价机制已经不能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于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机制进行转型也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下,针对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机制转型进行探讨。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改革;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转型

现如今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而促进了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从2012年开始,我国银行就多次进行降息,从而不断扩大利率浮动的空间,这代表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改革过程中,赋予了商业银行一定的自主定价权,但是这也会为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利率风险,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上,加强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的转型也就变得至关重要。

一、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现状的分析

1.贷款风险定价能力较弱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能力也正在稳定的提高,但是就目前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管理来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矛盾,从而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机制与国际银行的利率定价机制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首先便是贷款风险定价能力较弱。随着货币政策的不断调整,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正在不断的变化,从而影响着风险定价能力。自从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的利率下调的趋势正在不断的加快,国家对于贷款投放的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同时由于货币政策相对比较宽松,进而导致贷款利率水平保持低位平稳的运行。从2009年12月开始,商业银行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25%,比年初下降0.31個百分点,下浮利率占比为33.19%,比年初上升7.63个百分点。由于贷款项目的投放较多,进而导致贷款利率水平降低,贷款利率下浮较大,进而便出现了国内商业银行贷款数目大、贷款时间长等问题。同时由于受到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便会出现盲目追求低风险贷款来确保收益稳定,这便导致了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定价能力较弱。

同时对于一些小型商业银行来说,其贷款风险定价能力相对来说较弱,因此提高风险定价能力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背景下,小型商业银行所受到的冲击最大,就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来看,地方性、区域性银行的定价能力有待加强。其主要是因为一些小型商业银行内部的定价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在制度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仍相对落后。由于小型商业银行的规模相比国际银行以及国内大型商业银行来说较小,并且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对于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的要求也就相对较高。同时对于小型商业银行的定价管理技术来说,管理技术落后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同时一些小型商业银行无法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利率定价管理系统,对于贷款定价的设定以人民银行为基础,进而参考利率浮动的情况。对一些企业客户以及一些个人客户执行统一的利率,因此便无法看出其中的差异。

2.存款利率定价能力较弱

存款利率定价能力较弱也是现阶段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的普通存款利率定价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便没有做到更加精细化以及科学化。在2014年11月之前,我国银行已经进行了两次利率政策的调整,虽然商业银行虽然经过这两次的政策调整,并且对于人民币的存款利率形成分层报价的格局,但是大多数银行对于存款利率的定价主要参考人民银行基准利率。多数小型商业银行对各期限存款利率全部一浮到顶,普遍存在着抢市场以及扩规模的现象。同时没有充分认清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一旦人民银行将利率浮动上限扩大甚至取消,那么便会严重影响着小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定价能力,进而阻碍了商业银行的长远化发展。

3.存贷款利率定价的基础性工作落实不到位

现阶段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机制来说,存款、贷款的利率定价基础工作落实不到位也严重的影响了利率定价机制的管理工作,因此对于利率定价机制的转型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现如今国内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机制的基础工作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于利率定价流程管理来说,定价授权疏于细化,各个银行并没有根据地区的不同、以及管理人员的定价以及议价的不同,进行逐一授权,进而导致利率定价流程管理相对较弱。其次对于利率定价政策来说,相对比较粗糙,还有待细化。再次对于定价联动机制来说,业务之间的定价联动机制的设立不够完善,进而导致传统产品和创新产品之间、资产负债产品之间的联动性较弱。同时还由于利率定价的协调机制与处理机制相对来说较弱,因此在面对经济市场变化时,不能及时的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方案,进而需要不断加强面对市场变化以及政策调整的能力。

二、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转型的政策与方法

1.完善利率定价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定价流程

现阶段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趋势逐渐加快,对于商业银行的冲击力度正在不断增大,其中商业银行内部的利率定价机制作为其发展的基础,正在不断的引起银行的高度重视,传统的利率定价机制已经不能更好的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发展需求,因此对于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的转型便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完善利率定价管理体系是商业银行利率定价转型的重要一步。现阶段对于利率定价来说,完善产品定价授权体系便是基础,其中可以由商业银行的总行制定利率定价的价格,并且针对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资产负债的实际情况对资金来源的利用水平以及利用期限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制定出一个较为科学且符合银行的基准利率。同时也要对定价权限适当的进行下放,由各地区分行综合各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同行竞争的状况进行汇总,从而确定利率浮动的权限。还要不断分析不同客户的目标利润水平以及资信差别等,从而在总行授权幅度的范围内制定出合理地利率价格。通过科学的定价流程,从而不断完善利率定价管理体系。

2.加强利率定价基础支持系统的建设力度

加强利率定价基础支持系统的建设力度也是促进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转型的重要步骤。在此过程中,首先要加强资金转移定价系统的建设,进而为存款与贷款之间的利率差别进行分割,从而为资金定价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其次也要加强对信息管理系统以及风险管理系统的开发力度,从而对信用风险以及市场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把控。同时也要建立健全计算机业务操作系统,通过一个完整的操作平台以及统一的业务流程,进而不断加强风险管理以及相关的信息采集。

3.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维护市场秩序

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机制转型对于市场秩序的要求也是十分严格的,因此为了确保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机制能够有效的转型,那么完善相应的监管协调机制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其中首先便要加强对银行利率定价能力的监督与引导,对一些忽略成本、人为操纵定价以及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加强管制力度。其次还要建立非现场利率监测的制度,对商业银行的利率水平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分析,让每一位银行管理人员都能够自觉的成为利率定价机制的基础成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与指导商业银行提高利率定价的能力。最后还要充分有效的发挥出利率定价机制的自律协调的作用,从而降低银行之间的无序竞争。

三、结语

现阶段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速度不断加快,传统的利率定价机制已经不能更好的适应银行的发展与创新,因此对于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的转型也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此过程中,要以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利率定价机制的转型,从而不断提升商业银行存贷利率定价的能力,进而促进商业银行的长远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睿,胡冰,王月.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研究[J].西南金融,2016(03):33-38.

[2]王冬梅.利率市场化改革下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J].金融经济,2013(22):39-41.

[3]张建波,文竹.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商业银行定价能力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2(10):1-13.

[4]吴水龙,周涛.国有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效应分析及实施策略[J].金融论坛,2003(05):10-16.

利率市场化经济思考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利率风险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的问题日益突出。现如今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面临着巨大的利率风险挑战。在利率市场化这一过程中,会逐步加大利率波动幅度和频率,利率风险将成为影响商业银行市场发展的一大障碍。而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体制还不够成熟,结构比较单一,各种有效应对风险的机制还没有建立。因此,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商业银行需要在利率风险管理中进行深刻探索,寻求先进的管理对策,促使我国商业银行健康稳定发展。

一、利率市场化与利率风险管理的含义

1.利率市场化的含义概述

利率市场化是指政府减少对利率的直接行政手段的控制、干预,而是给予一定的自由波动幅度,让市场及主体不断自我平衡、自我定位,在市场供求机制的促使下形成。这一机制的形成将有利于我国各个机构的相互配合、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合理管制,并能够提升金融机构的整体水平,使我国的商业银行更好地向前发展。

2.利率风险管理的含义概述

利率风险管理是指,在市场利率变动不确定的情况下会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波动,避免不了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也就是实际收益会远远低于预期所想的收益。这时商业银行为了控制风险,维持其收入的稳定,不使资产负债而要采取的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模式。利率风险问题在银行的管理中一定会常常遇到,是银行管理的核心部分,重点是研究利率变动的影响。利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合理性将会对银行经营收益的提高,银行在市场上发展前景、价值的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影响的现状分析

1.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促进了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管理创新,业务市场规模的扩大。商业银行的利率水平在原先是由人民银行统一管制的,不能随意改变。这种利率管制体系违背了时代的潮流,阻碍了市场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抑制其向前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密切关注对利率风险的管理控制问题,而金融机构产品的创新就能够很好地规避风险。促进了商业银行能够行使经营自主权,提高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商业银行利率严格管制时期,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自身实力都很受限制,各方面的风险成本不能够承担,银行经营管理的成本就很难反映出来。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完善,营造了一个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利率市场化是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过渡最后完善的一个过程。它使各个机构之间公平的展开竞争,相互促进发展。优化了商业银行客户结构。市场管制不再受限开放后,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关注市场随时变化的动态情况,调整完善内部结构制定相应可实施的战略部署,根据自身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优化银行的客户结构。

2.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挑战

对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及管理难度加剧。市场情况是变幻莫测的,利率完全自主化实行后,利率波动频繁又难以预测,利率风险问题是必不可少的。对商业银行的人才竞争、价格竞争加剧。银行通过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来吸引更多的贷款者,这种方式会使存贷利差的减小从而导致银行收益的减少,利率丧失调节功能。为了谋取更大的竞争空间,竞争方式改变不再简单局限于对客户资源份额占有,银行减小风险控制来获得利益。那么银行的道德信用风险则会加大,信誉降低,影响其整体实力。银行经营管理层的利率风险管理意识落后,利差收入占比过大导致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手段落后,金融市场不发达导致利率风险量化能力薄弱,息差减少、利润降低、存款分流现象加剧,资产质量下降等一系列的问题。以及各种风险的频发收益曲线风险、期权风险、基准利率风险、重新定价风险。这些挑战对商业银行的发展都有着阻碍作用。

三、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要完善内外部结构,有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

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特点和所要发展的目标进行内部结构的治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动情况进行资产及负债规模的调整。调整资产期限结构、负债期限结构,存款贷款都是商业银行重要的资产,只有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相应的变动调整才能不被风险所吞噬。机制的完善,制定合理可行的风险管理制度,对外部市场情况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2.要加强对专业人员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培养

利率风险管理工作需要有专业人士的操作,而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程度还不够高、不成熟,风险管理专业的人员又少之又少。所以为了使我国的商业银行更好地运营就需要培养专门的人才,制定全面系统的培训计划,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指导,督促人员对该专业的了解学习并考核,只有专业人员的素质、综合能力提升了,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风险的管理才有好的基础保障。

3.要完善差异化定价体系,加快推动业务转型

定价体系的完善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工作人员要以市场为导向制定良好的战略政策,在对资金、管理、风险成本都有了很好地考虑下进行。完善授权约束机制、对贷款利率下浮政策谨慎使用、提升定价能力。业务转型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所以要对大客户进行全面的金融服务,增加客户对银行的信赖忠诚度、粘合度,推动集合理财业务的发展,减少利息波动收益的影响,只有如此,商业银行的收益才会确保稳定,当风险来临时,有完善可行的体系、对策来应对。

我国在新政策的正确引领下,不断进行深化体制改革,这也伴随着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进行。在这一进程中,利率风险问题层出不穷而我国抵抗风险能力还不够。因此,结合本研究对我国这一现状的分析和利率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我们得出在银行风险管理中,要注重对利率风险的防范,完善内外部环境,实行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使银行风险来临时能及时应对。在利率市场化中,只有风险有效防范了,我国的商业银行市场才能更好地发展,提高社会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左玉宝.我国利率市场化与上市商业银行再融资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谭慧敏.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

[3]杨建东.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经济,2013(08).

利率市场化经济思考论文范文第3篇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发展是突破性的,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我国金融市场目前依旧存在对外开放较晚,股市与金融市场的相互联系和联动较弱的现象,这就导致了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和滞后严重的问题,市场上使用较多的各类投资模型,如“3因素模型”“CAPM模型”和“BlackLitterman模型”等,在市场上的应用效果不够好,在预测和判断各种金融类股票的市场价值和表现上没有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随着市场化进程中不断推进,金融市场中银行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促使商业银行进行了结构上的重组,其在市场上的份额也进行了重新分割。在国际市场上也出现过部分国家在施行了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大面积倒闭的情况。由此可见,金融自由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巨大的市场效益的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还会受到国际经济大环境的高度影响,难以做到独善其身。

二、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转型的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银行放贷

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运行中经常使用的调控方法之一就是基准利率调控,我国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对基准利率进行过部分调整,在2009年、2010年、2011年对基准利率未进行调整,一直到2012年进入恢复期才调整了2次,整个局面呈现出了缓慢恢复的趋势。可以发现,我国利率并没有做到完成的市场化,它无法及时的表现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及国际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的经济市场带来的冲击情况,这就导致了我国在货币政策调整上出现了滞后现象,调整力度有限。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可以直接影响到银行增加或减少向外发放贷款的规模,从而调整市场的货币流动性和流动目的,这种情况在国有银行中尤为明显,这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目前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管还是比较严格,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一旦利率走向市场化以后,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会根据自身的发展和盈利情况考虑贷款规模,而货币政策的情况势必会被一定程度的忽视,因此,有关的部门如果想要继续的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可以通过市场业务的公开,规定银行的存款储备金,再次贷款及回购的利率高低等方法来做具体的操作。

(二)利率市场化刺激银行类间接融资竞争局面形成

我国金融市场目前正在按照入世承诺的标准稳步的开展和推进中,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金融银行存款和贷款的上下限方面依旧受到了限制。观察我国目前的市场背景,存在指导性不强,债券市场长期压制等问题,导致了社会融资慢慢趋向于操作较为容易的间接方式。近期的国际货币基金会的相关报告中提出了,因为利率市场化推进的缓慢,金融银行在开展放贷行为时更趋向于大型企业及国家控股企业,对于中小型企业设置的标准和门槛过高,从而避开中小型企业的放贷行为。在实际情况中,双方存在较大的自由空间,因为直接融资方式,双方是可以进行需求协商的,这也是直接融资的最大优势,投资人和债券购买人的收益高,筹资者和发行人的成本较低。为了改善社会融资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失调的问题,我国在2004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紧接着,中国人民银行也在2012年确定了要成立信用类的债券协调机制,通过以上的办法,政府部门、市场以及各个行业都开始推进公司信用类的债券市场向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在2018年社会融资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调整,7月央行调整了存款类金融机构的项目,将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其中,9月又对地方进行了调整,这直接反应出了相关政策对于社会融资规模产生的巨大影响和变化,如此高强度的增长现象更是引起了部分专家的呼吁,担心出现另一次经济危机。

利率市场化推进还可以使需要资金的借款方和筹资者利用金融市场客观科学的筹资方式进行筹资行为,各种规模的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运营和信用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方法和模式。中小型企业在传统融资手段下,经常会受到银行方面放贷手续的限制,繁琐的审核手续以及各类政策性条款的限制增加了中小型企业的贷款成本,有些中小企业为了降低贷款成本会避开银行去寻找不规范的民间借贷公司,从而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资金风险,影响企业正常发展。但在利率市场化以后,这类情况都被有效的避免,中小型企业开始向债券市场进军,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实现融资,借贷相关资金。银行为了面对融资竞争压力,缓解市场化带来的融资环境疲软,开始向中小型企业投去了橄榄枝,出台相应的政策吸引中小型企业贷款。这种良性竞争的出现使社会融资区域稳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渠道慢慢均衡起来,最大限度的缓解金融危机给市场带来的冲击,促进了具有良好风险控制力的货币融资市场的形成。

(三)利率市场化促进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发展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保护银行信用的有效制度,市场内的存款类金融机构为所存的钱买保险,国家层面有专门的负责机构去管理这笔保险费用,建立相关的保险基金,一方面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一方面维护银行的信用。存款保险制度是1933年美国首先推出的,我国并没有施行这个保险制度,但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我国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条件,相信在未来的时间,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也会提上日程。

保险存款制度对于银行来说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是通过保险制度的保障,银行的保险基金会受到更多人的青睐,不利的一面是如果出现大规模的保险基金提取情况,央行会限制每家银行的储备金,这会对银行的资金流动带来影响。因此,对于保险存款制度还是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需要金融机构在市场大环境下慢慢调整。

三、结论

对于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而言,利率市场化有双向的影响作用,这就需要相关的金融机构在市场的各个环节中进行科学有效的协调,不能一蹴而就。纵观全球的经济状况,存在了很多不确定性和无限的可能性,目前存在的欧洲债务危机也许会进一步的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复苏,而美国这边,相关的财务政策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加上美国经济对于全球经济巨大的影响力,一旦出现问题势必会给全球经济带来风险,再加上很多发达国家经济体不断实施着新的宽松货币政策,为全球经济增加了很多不确定的风险问题,这一系列风险因素对我国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中国作为目前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增长迅速,如何在危机重重的全球经济条件下解决开放利率管制及实现利率市场化等问题是现在我国金融市场内各方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认真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发展过程中给我国金融市场所带来的各种影响。目前阶段来看,我国利率并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相关的管制措施依旧存在,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市场能力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金融机构。一旦取消管制,金融机构之间的利率竞争会更加的激烈,而面对压力,中小型金融机构可能会采取高于金融市场的平均存款利率和低于市場平均贷款利率等方式吸引人们,这样会导致中小金融机构的成本不断升高,收益缩小,风险增大。因此,中小金融机构可以适当的学习其他做的好的金融机构的做法,按照利率市场化的方式抱团发展,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通过互补的方式一同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

目前随着全能型银行渐渐出现,银行的经营问题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2007年在经济危机中破产和面临破产的大部分都是混合经营模式的金融机构。2011年英国也提出了要在近期完成混合经营模式银行的拆分。德国的金融专家魏尔克也说混合型银行经营就是拿人民的钱去做赌博,很多专家认为商业银行如果继续朝着全能型方向去发展,所带来的风险是巨大的,因此需要商业银行保持本分,做好自己的存款和贷款工作。

(作者单位: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利率市场化经济思考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推进汇率并轨过程当中,可从民间外汇市场的高汇率着手。为实现对民间外汇市场过程中得到启迪的有效规范,需要借助单一汇率。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引入禁酒以及毒品的思想,这是经济自由主义倡导者费里德曼的思想,将其作为理论支撑,可实现对民间金融以及利率市场的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交互影响机制,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客观分析与明确。在实际探寻其利率较高的原因时,可将民间金融利率作为主要依据,进而实现对利率市场的进一步改革。在这一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民间金融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发展民间金融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探究。

关键词:民间金融;利率市场化;经济自由主义

市场利率化改革最早于14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国债最早发行时间为1996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最开始由央行放开,最终实现市场化利率的国战发行。最后于2013年实现借贷利率市场化。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直至2014年才开始逐步开放,这是存款利率市场化逐步形成的一个阶段,时间较为漫长。这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成就。同时通过实质性性的进展,实现市场化利率的真正转化。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市场化利率进行不断深化与探究,判断其在何种环境下形成,尤其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途径的进一步明确。

一、民间外汇市场的存在对推进汇率并轨

外汇“黑市”于汇率并轨之前存在,受到强制性结售汇的影响,获得的外汇呈现出一种强制售给国家的状态,同时购买外汇也会受到较为严格的管制,这是导致较为严重的失衡问题,出现在供需结构当中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明确汇率与官方牌价之间存在不可差异的悬殊。导致民间外汇交易活跃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为直接的就是利益机制的驱动,进而引发一系列倒卖外汇的问题。易隐蔽是其明显特征,所以买方在获得有效外币真伪鉴定过程当中面临一定阻碍。国家于1994年之后真正实行单一汇率,这对民间外汇交易风险的降低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进而促使其安全性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交易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不断灵活的交易场所以及流动性较强的特点,都可集中体现出交易方式所发生的变化。规范化是民间外汇交易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与方向,在科学使用汇率的同时,其规范化得到不断提升。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在推动汇率并轨方面,民间外汇市场所起到的作用不可替代,同时也可借助单一汇率的变化实現对外汇市场规范化的有效引导。也就是说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时可借助多种有效途径,但是现阶段最为普遍的就是针对非正规金融支撑的民间金融进行有效发展。这主要是因为民间金融在发展过程当中,可实现对市场化利率的有效决定。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可通过民间金融的利率得到真实反映。我国最先实行利率改革的是温州,其民间金融呈现出一种相当活跃的状态。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单一市场化利率的目标,我们必须借助不断深化与改革的方式,实现对二者的有效并轨。

二、发展民间金融推进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基础

在实际对民间金融利率市场化进行探究之前,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其理论渊源。费里德曼最早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有关于禁酒以及毒品问题。在当时社会虽然已经利用多种方法来进行禁酒运动,但是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组织禁酒,当时美国社会在对待毒品的政策方面也有一定缺失。通过对费里德曼理论进行研究后可以发现,不合法性以及高风险性是民间金融的明显特征,尤其是其存在一种“非法”的特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影响,出借者需要索要相当高的利率。资金需求者会因为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而通过民间金融的方式来获取高利贷。这不仅会对金融秩序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出现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中主要包括界者违约,贷者寻求黑势力作为后盾等。为实现对非法金融高额利润的彻底消除,必须借助实际实现统一的市场利率化。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民间金融利率作为主要依据,这也是直接反应资金供求关系的重要前提。

三、发展民间金融与推进利率市场化的相互影响机制

在民间外汇市场的影响之下,汇率并轨得到进一步推进,同时单一的汇率对民间外汇市场规范也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说,民间金融与利率市场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利率市场化会涉及到相当多的内容,其中主要包括利率风险结构、期限结构以及数量结构,上述内容是由交易双方来进行决定,带有一定的自由性。民间市场利率在变化过程当中很少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国家政策调节以及人为干预等都不会直接破坏到民间金融市场利率,正规金融利率也不会对其造成直接影响。最为直接的就是市场供求,与民间金融市场之间存在的关系不可分割。在实际对利率进行定价时,需要将充分的竞争作为主要依据,这是直观反应金融资源需求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实现对市场竞争利率与社会平均利润率之间的有效平衡,所以说,借助民间金融的发展对市场化改革由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实现对民间金融的有效规制,我们也必须发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作用。借款区域、借款时间以及资信状况等,都是借款人在借款过程当中所必须受到考核的内容。市场化利率可将其作为依据,实现对民间金融利率的有效调节,逐步打消其利率高的优势。缓慢的将民间金融实现与正规金融之间的转化,尤其是危害经济与社会的黑色金融会被逐渐取缔。充分融合的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对统一金融市场的培育有积极影响。所以说相互影响、作用以及促进可以充分说明民间金融与推进市场利率化之间的有效联系,二者缺一不可。

四、民间金融利率的构成和影响因素

在明确民间金融利率过高原因的基础上,可实现对民间金融利率与市场利率之间的最大限度贴近。与此同时,制订科学合理的措施,消除上述因素是真正通过民间金融来满足利率市场化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从民间几率的构成着手,实现对上述影响因素的客观总结。资本市场在整体上处于一种完全竞争的状态。资本的共集以及需求是决定资本价格利率的重要前提。二者之间的自由竞争对市场利率均衡有积极意义,我们将其记为R1。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相当高,这也是导致金融抑制以及信贷配给不便存在的主要原因,最终导致一种较为不平衡的现象出现,市场均衡率远远高于正规金融机构利率。在决定银行存款利率以及国债利率时,中央银行所起到的作用大有决定性。这也是我们将其称之为无风险收益率的主要原因,记为R0。通过对现阶段的民间金融利率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其普遍较高,甚至存在一种畸高的特征。每个经济学流派在分析这种差距时所给出的原因都不同。从信息学派角度来说,因为不完全的信息导致信贷市场竞争存在不完全性,所以筹建双方在市场上不能实现对完全信息的获取。在分析这种差距时,我们可从分类量化的角度进行。

会有不可避免的分割问题存在于正规金融市场与民间金融市场之间。尤其受到关联交易以及不完全借款信息的影响。放款人的垄断地位会得到不断加强,进而实现对更高垄断利润的获取,这也是导致民间金融市场利率长期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提高对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视程度,这是导致差额利率出现的重要前提,在政府各项政策的影响之下,资金需求者从正规金融获取贷款的目标会受到诸多阻碍,尤其是在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下,会进一步加大正规金融获取贷款的难度。所以在不断增加的金融市场资金需求影响下,利率会随之升高。综上所述,民间金融的市场利率(RF)可以表示为:RF=R0+Rc+RM+RA,那么完全竞争的均衡市场利率砌应是:R0

五、发展民间金融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应对方略

(一)培育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使市场机制得到正常发挥

违约是导致风险贴水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为对其进行有效改善,我们可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首先是针对个人诚信记录制度进行不断的建立与健全,这对诚信社会的构建也有积极意义。在拉近无风险收益率与市场利率之间关系时,高效的市场机制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科学使用,在降低系统性风险时,我们不能忽视良好经济宏观环境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实现对RC43最大限度降低。

(二)以法律规制民间金融市场,为利率市场化提供制度保证

我们可通过不断建立健全立法的方式,实现对民间金融的有效保护,这也是保障民间资本产权不会受到侵犯的重要途径。在制度变换的影响之下,资产被没收的风险会有所增加,因此,科学应用健全的立法,对减少風险Rc42的减少有积极意义。

六、结语

竞争性利率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直接的就是市场供求,这可充分说明市场供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向民间金融注资时,必须结合实际选择正规的金融。银行斥资的部分存款,在出贷过程当中必须严格选择民间信贷机构,信誉良好是其必须满足的条件,这对资金供给成本的降低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信息较为完全是民间信贷结构不断发展过程当中所形成的独特优势,所以在发放贷款时,可在合理的信用半径内进行,这是进一步解决民间资本利息率较高问题的基础与前提。资本稀缺性的问题也可得到较为有效的改善。

参考文献:

[1]赵艳.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的制度探析——基于农村金融发展的视角[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32(2):10-13.

[2]林贵,陈婷.影响民间借贷利率波动的因素探析——以温州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2014(6):261-263.

[3]张胜荣.民间借贷利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及对策建议——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6,27(1):56-60.

[4]甘罗佳,贺颖.我国利率市场化研究—基于温州金融改革[J].金色年华:下,2013(1):94-95.

[5]周民源.我国台湾地区民营银行的发展路径及对内地的启示[J].金融监管研究,2014(1):24-38.

利率市场化经济思考论文范文第5篇

[内容摘要]随着存款利率上浮空间的不断扩大,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与大额存单的推出,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已接近尾声。本文基于2008—2013年38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对不同类型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最高,外资银行的存贷利差最低;存款利率市场化会降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破产概率。同时也会加剧城市商业银行的破产风险,而对外资银行的风险水平并不存在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存款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存贷利差;银行破产风险

一、引言

1996年,央行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这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式开始,而近3年来利率市场化进程正被快速推进。2013年7月,央行宣布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取消贷款利率下限。2014年12月,央行发布《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2015年3月,存款利率浮动空间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2倍扩大至1.3倍;同年5月,存款利率上限由1.3倍提高到1.5倍。2015年5月,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存款保险赔付上限为50万元,银行破产已成为可能。2015年6月,央行宣布实施《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并规定个人投资者认购起点金额为30万元。此次推出大额存单标志着我国存款利率完全市场化只剩下最后的“一纸之隔”,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已接近尾声,预计在2015年下半年或2016年年初将取消存款利率上限。

从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来看,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可以通过储蓄效应、收入效应和渠道效应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与深化金融市场功能,进而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将加剧银行间的竞争,加大利率波动幅度,减少银行的净利息收入,这导致银行将面临更高的信用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根据盛松成等、肖欣荣等、左峥等、彭星等、李仲林等学者的研究,存款利率一旦全面放开,必定会加剧商业银行在存款和贷款方面的竞争,从而导致存贷款利差的收窄,并且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正式实施银行具有破产的可能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等在银行规模、区域经营、金融产品、客户群体以及经营策略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存款利率完全市场化的前夕,研究利率市场化对不同类型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自由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学者通常将利率市场化与银行风险行为的关系纳入“金融自由化-银行风险行为”框架下进行研究,以充分体现利率市场化是金融自由化过程的关键部分。Ranciere等认为,金融自由化可以提高金融体系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但也会提高银行风险水平。Daniel等通过构建动态模型发现,即使是对于完善的金融体系而言,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银行都会经历由初期快速、低风险增长到风险逐渐升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出现是由于受到国内外银行竞争程度、资本的边际产品以及净资产增长的影响。Angkinand认为,金融自由化程度与银行风险呈现倒U型关系并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监管的力度。Beck等认为,金融自由化对银行风险水平有显著的影响并且两者的关系还受到资本监管、法律制度的影响。Elena和Francisco认为,金融自由化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对银行风险水平产生影响,其中市场竞争是一条重要的渠道。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快速推进,国内学者也迅速展开研究利率市场化与银行风险水平之间的关系。张宗益等认为,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贷款利率上限的取消并不直接影响银行的信贷风险调整行为,不过却可能造成其阶段性经营风险的提高。唐兴国和刘艺哲认为,贷款利率上限的取消成为银行深化贷款竞争的开端,而贷款利率上限的放开对金融稳定没有直接的影响。左峥等运用2001—2012年14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除了有可能降低银行资本化水平之外并不会提高银行风险水平,相反有利于缓解银行收入的波动性、降低银行破产概率。彭星等以城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并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研究了利率市场化与银行风险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可以缓解银行收入的波动性,但同时也会加大银行的破产概率。李仲林认为,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会导致银行总体风险水平呈下降趋势,大型商业银行下降最为明显,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却呈上升趋势。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不同样本银行进行研究,但得出的利率市场化与银行风险水平关系的结论却不尽相同。本文基于我国四大类型银行,研究了利率市场化对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等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差异,这有利于为不同类型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提供决策参考。

三、理论分析与模型设计

(一)存款利率市场化

国际经验显示,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及拉美国家等在利率市场化后均发生了存贷款利差收窄的现象。目前,随着存款利率上浮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3倍上升到1.5倍与大额存单的推出,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接近尾声。基于盛松成等、肖欣荣等、左峥等、彭星等、李仲林等学者的研究,在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在存款市场和贷款市场上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变动的弹性会进一步增强,存款利率逐渐上升的同时也会压低贷款利率,从而导致存贷款利差收窄。从2013年7月实行贷款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的存贷利差呈现下降趋势。一方面,存贷利差的收窄会降低银行的盈利水平并加剧银行收入的波动性,这不利于银行资本化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面对存贷利差的收窄银行会加快金融创新,促使收入来源呈多样化,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本文选择存贷利差(IGAP)作为关键解释变量分析其对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进而反映存款利率市场化对不同类型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IGAP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NII表示净利息收入,AEA表示平均生息资产。计算得到的IGAP为实际存贷利差,对其取自然对数以对序列进行平滑。

(二)银行风险水平测度

本文主要以银行破产概率来衡量银行风险水平,为了衡量银行破产概率,选用Z-Score,即基于ROA的ZROA。Z-Score反映银行破产概率的高低。通常,Z-Score的值越高意味着银行风险水平越低,银行破产的概率越低;反之,则表示银行破产的概率越高。ZROA定义如下:

其中,ROA是平均总资产收益率,EQTA是所有者权益比率,SDROA是基于3年滚动窗口的ROA的标准差。采用3年滚动窗口对SDROA进行计算,增大下文Z-Score计算中分母的变动幅度,以避免Z-Score取值完全由其分子所决定的问题。由于ZROA高度有偏,故取其对数对序列进行平滑。

(三)理论模型的设计

本文重点研究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同时从个体银行特征、宏观经济运行两方面选取控制变量来考量银行风险水平。

在选择代表个体银行特征的解释变量上,基于盛松成等、肖欣荣等、左峥等、彭星等、李仲林等学者的研究,本文选取了存贷比(LDR)、贷款增长率(LOANG)、成本收入比(CIR)三个指标。一是存贷比。由于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它会提高存贷比以获得更多的贷款利息收入,然而,存贷比过高将会引发流动性资金减少,导致银行出现支付危机,银行承担的风险水平将会提高。二是贷款增长率。当贷款增长率上升,一方面可以增加贷款利息收入,维持银行收入的可持续来源;另一方面贷款违约的概率也会加大,导致不良贷款资产的积累,银行将承担更高的风险水平。三是成本收入比。成本收入比表示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其值越低表明银行为获得一定收入而花费的成本相对较低,即盈利能力越强,可以提高银行资本化水平,增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选择代表宏观经济运行的解释变量上,本文选择经济增长率(GDPG)作为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的代理变量。银行具有的内生周期性使得其对价值和风险的认知、风险承担意愿等会随着经济波动而变化。在经济繁荣期,银行对借款企业的偿债能力过分乐观,从而降低信贷标准和放松信贷政策。与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相比,银行更可能做出错误的信贷决策,故选择经济增长率(GDPG)来刻画银行风险行为的这种周期性特征,并对其取自然对数以对序列进行平滑。

结合前文对研究变量的描述,建立以下模型并从存贷利差收窄的视角考察存款利率市场化对不同类型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四、实证分析

(一)样本与数据

本文选取2008—2013年5家大型国有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15家城市商业银行(大连银行、德阳银行、东莞银行、富滇银行、贵阳银行、海峡银行、吉林银行、江苏银行、柳州银行、南昌银行、南京银行、宁夏银行、青岛银行、厦门银行、温州银行)、10家外资银行(大华银行、富邦银行、恒生银行、‘花旗银行、华侨银行、摩根大通银行、南洋银行、瑞穗银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渣打银行)等共计38家银行的数据。数据来源为2013年Bankscope数据库、2008—2013年统计年鉴。各变量的定义与描述性统计见表1。

需要说明的是,部分外资银行2006年的数据缺失,故在计算2008年SDROA时只使用2年的数据。

(二)存贷利差的变化趋势

由下图可知,2008—2013年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在出现较大波动幅度后逐渐平稳;城市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大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而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存贷利差又大于外资银行。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企业收益下降、资金周转困难、融资需求迅速增大。面对巨大的融资需求,银行以自身垄断优势对贷款进行高额定价以获得更多的利息收入,因此在2008年呈现出较大的存贷利差。2008年很多盈利较弱的中小企业逐渐倒闭,再加上国内消费能力和出口水平的下滑,企业的生产能力与融资需求逐渐降低,而银行在贷款市场上的竞争逐渐增强,对企业进行贷款的利率也随之下降并在2009年出现较低的存贷利差。随着2008年11月4万亿元投资的推出,我国经济保持良好的增长并且收入水平也逐渐上升,进而消费能力、企业生产能力逐渐增强,融资需求也开始上升。银行通过发挥自身在贷款市场上定价的优势以较高的利率向个人和企业发放贷款,从2010年开始银行的存贷利差逐渐上升。2012年6月和7月,存款利率上浮空间扩大至1.1倍、贷款下限扩大至0.7倍,再加上2013年7月贷款利率管制的全面放开,导致银行存贷利差出现下降的趋势。

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经营规模较大,在全国各个城市都有很多网点并且主要服务于一些大中型企业和优质客户,其收回贷款的风险较低,贷款定价也比较合理。城市商业银行立足于本地且经营规模一般不大,其网点主要分布在银行所在省份,服务对象主要是本地的中小微企业和居民。由于中小微企业融资比较困难,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门槛较高、贷款手续更加复杂,再加上中小微企业容易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凭借自身优势在贷款市场上对中小微企业和居民进行高额定价,从而获得较高的存贷利差。外资银行经营规模不大,其网点比较分散且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也不存在明确的定位。在存款市场和贷款市场上外资银行均不存在优势,其客户群体也比较薄弱,主要集中于少数高端客户,因而对贷款的自主定价能力较弱,存款利率偏高而贷款利率偏低。综上,城市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最高,外资银行的存贷利差最低。

(三)实证结果分析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文采用固定效应对四个模型进行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对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InZROA与InIGA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存贷利差越小,国有银行和股份制的破产概率越低;对于城市商业银行,InZROA与InIGA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存贷利差越小,城市商业银行的破产概率越大;对于外资银行,InZROA与InIGAP的关系并不显著,即存贷利差对外资银行的破产概率并不存在显著的影响。由此可以表明,存款利率市场化一旦全面放开,存款利率会逐渐上升,贷款利率会呈下降趋势,进而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将逐渐收窄,这会加剧城市商业银行的破产风险,同时,降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破产概率。此外,存款利率市场化对外资银行的影响有限,既不会显著加大外资银行的破产风险,也不会显著降低外资银行的破产概率。

从银行规模来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资产规模雄厚,营业网点遍布全国各个城市。一方面,银行规模越大意味着地位越高,这有利于强化股东和地方政府对银行的资源投入,优势资源和政府支持的获得使得银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银行规模越大,知名度也越高,对客户的吸引能力也越强,这有利于提高银行的市场份额。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相对较小,营业网点也主要分布在银行所在省份,再加上存款保险制度的正式实施,客户会担忧银行的破产风险。银行规模越小,其破产概率越大,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在存款市场和贷款市场上的竞争力会相对较弱。在存款利率市场化后,存款市场和贷款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凭借其雄厚的资产实力和遍布全国各地的网点,在存款市场和贷款市场上不断发挥自主定价的优势吸收各类优质客户,进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客户群体渐趋稳定,这有利于提高抵御风险能力,降低银行的破产概率。相对而言,由于城市商业银行立足于本地,其在存款市场和贷款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较弱。在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后,城市商业银行为了吸收存款会最大化地提高存款利率,同时贷款利率的定价又比较有限,这会使得收入主要来源于存贷利差的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迅速减弱,银行资本化水平降低,从而加大了银行的破产概率。虽然外资银行资产规模不大,但其网点分布在全国各个省份城市,客户群体也主要以高端客户群体为主,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实行不会导致存款和贷款规模的迅速下跌,再加上外资银行的存贷利差一直处于较低状态,故存款利率市场化对外资银行的影响并不大。

从金融创新的角度来看,相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拥有更多高学历的人才,在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方面的创新更具有优势。一方面,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可通过创新金融工具快速开发新的市场、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增强盈利能力并保持在银行业中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促使中间业务多样化,满足客户和投资者的多层次需求,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以达到拓宽收入来源渠道的效果,从而改变收入主要取决于存贷利差的现象。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实行,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通过金融创新不断拓宽收入来源渠道,这有利于规避和分散风险,提高承担风险的能力。存贷款利差的收窄在收入方面不会给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带来较大的波动性。城市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相对滞后,难以改变收入来源渠道单一的现象,客户群体也不够稳定,容易出现存款规模和贷款规模增速下降的趋势,再加上收入过于依赖存贷利差,一旦实行存款利率市场化,城市商业银行的收入将出现较大的波动,这很有可能会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破产概率。

从客户群体来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客户主要集中于中大型企业和优质客户;城市商业银行的客户主要集中于中小微企业和当地居民;外资银行的客户主要是少数高端客户群体。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客户遍布全国,在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后,由于面临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大中型企业和优质客户,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不会盲目地以较高的存款利率和较低的贷款利率去争夺客户资源,而是凭借自身优势对存款和贷款进行合理定价,这有利于维持稳定的客户资源,减弱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并缓和信用风险。在存款利率市场化后,城市商业银行将对存款和贷款实行自主定价,由于面临的客户群体是中小微企业和当地居民,为了与其他银行争夺客户资源将形成激烈的价格竞争,导致存款利率的上升和贷款利率的下降。存贷利差的收窄将造成城市商业银行,债务成本上升和盈利能力下降的困境,这会引发流动性风险问题。同时,存款利率市场化也会加大城市商业银行利率管理风险,信息不对称使城市商业银行无法有效地区分风险爱好者与风险回避者,而只能从整体上将资金需求者全部视为高风险的经济个体从而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再加上中小微企业信用状况相对较差,贷款的违约概率将增大,从而引发破产风险。外资银行的客户群体主要是高端客户,高端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较高,同时也享有较好的金融服务。存款利率市场化对外资银行的影响并不大,外资银行不必为了争夺客户资源而大幅提高存款利率和降低贷款利率,因此存款利率市场化对外资银行的破产风险不存在显著的影响。

五、结论与启示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贷款利率的全面放开,存款利率上浮空间的不断扩大,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以及大额存单的推出,这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推进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预计在2015年下半年或2016年初我国将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实行势必会加剧银行在存款市场和贷款市场上的竞争,在压低贷款利率的同时也会提高存款利率,最终导致存贷利差收窄。为有效防范存款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和金融动荡,我们应准确预估存款利率市场化对不同类型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城市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最高,外资银行的存贷利差最低;第二,存款利率市场化会降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破产概率,同时也会加剧城市商业银行的破产风险,而对外资银行的风险水平并不存在显著的影响。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可得出以下政策启示:第一,城市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最高,表明城市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取决于存贷利差。在存款利率市场化后,存贷利差会逐渐收窄,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城市商业银行,单一的收入来源给城市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必须加快金融创新,提高自主定价能力,丰富客户群体,逐步实现收入来源多样化,缓解收入波动性,从而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第二,虽然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收入方面更加多元化,但存贷利差的收窄还是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应继续加快金融创新,提高自主定价能力,并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向证券行业迈步,尽早获得券商牌照。第三,存款利率市场化必定会加大银行系统性风险,为了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各个银行要贯彻落实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允许银行业进行优胜劣汰,这有利于银行采取更果断的改革措施,包括允许银行破产、倒闭,这样形成一个保护网来缓解造成系统性的风险的可能性。此外,金融市场急需合理的退出机制来规范金融机构的破产流程,进而保证自身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单丽莎

利率市场化经济思考论文范文第6篇

一、利率市场化概述

利率市场化,是指市场的供求情况,会决定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中资的利率水平。主要内容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通俗来说,就是把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再根据自己的资金实际状况,根据自己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对利率的水平进行自主调节,最终形成一定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但是这种体系和机制要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要由市场供求决定。利率市场化的发展,也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二、货币政策由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变的具体分析

(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变

在传统的利率发展中,主要是实行利率管制,虽然在某一时期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利率管制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其一,家庭性的财产收入被损害,收入的分配格局遭到破坏,严重降低了居民的存款利率,致使家庭的利息收入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投资存款热情。其二,对消费产生了一定的限制,致使总需求结构失衡。虽然利率管制的实施,使基准贷款利率比市场利率要低,有效地刺激了投资。但是,居民的财产性收入降低,消费水平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致使消费水平下降。其三,为了摆脱利率管制的消极影响,金融脱媒出现, 造成了过高的金融风险。非常不利于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对金融行业的管控。

基于上述情况的出现,利率管制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促进利率市场化发展,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得到发展,但是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中,往往会伴随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转变。我国的数量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正在发生改变,其效力越来越不明显,逐渐向价格型转变。首先,货币供应量的可预测程度明显降低,银行理财等金融新型产品不断出现,并且受到社会的认可与高度关注。这些新的金融产品流动性较好,属于一种准货币形式的资产,货币供应量的测算口径也因此做出调整。但是这些金融新产品的发展还不是很规范,市场监管还不够严格,不能准确测定其具体的发展规模,这就使货币供应量的测算出现就困难。其次,融资渠道拓宽,社会融资中贷款的比重下降,数量型中介目标也就随之减小。最后,数量型中介目标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联系减弱,价格型转变趋势不断增强。

(二)适当加快货币政策由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变的速度

首先,在社会融资过程中,直接融资的比例明显上升,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在区域完善,为价格货币政策的发展拓宽了渠道[3]。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直接融资的水平不断提高,其中,企业债券和股票的融资份额较大,是直接融资比例上升的关键。在目前来看,虽然我国的经济市场中还是缺陷较多,处于落后状态,但是金融改革的不断发展,已经进一步完善了市场经济发展体系,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贷款基准利率市场化发展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其次,微观主体对利率市场比较敏感,能够更快地对利率市场化的变化做出反应,强化了价格型货币政策的作用。对于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投资平台来说,一般对利率市场化的敏感程度较低,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二者对利率市场化的敏感程度也在不斷上升。再加上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已经趋于平缓,而利率市场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二者之间的差距减小,这对于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投资平台来说,对利率市场化的敏感性会进一步增强。这对于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最后,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增加。显著地促进了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发展。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央行对人民币汇率政策进行改革,增强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固定汇率逐渐被放弃,有效率的提高了价格型货币政策的自主调控能力。

(三)关注货币政策由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变的各种问题

其一,进一步提高银行之间的竞争性,这也是促进利率市场化发展,发挥介个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金融法制建设,控制民营银行发展规范,降低金融风险等具体办法,提高银行的竞争程度,还要进一步优化国有银行的发展,提高国有银行之间的竞争性。其二,促进基准利率市场化发展,正确处理同业拆借利率和过国债回购利率,发挥出价格货币政策的实际作用。其三,提高货币政策的时效性,根据利率市场的变化与发展,对货币政策进行管理与适当调整,尽量减小货币政策的代价,提高其转型的速度,更好地实现价格货币政策的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货币政策由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变,是利率市场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相关部门与人员要加大对货币政策由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变的研究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加快就转型速度,发挥出价格货币政策的真正作用。(作者单位为黄冈广播电视大学)

上一篇:节能减排的电子信息论文范文下一篇:体验式教学法律基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