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法律基础论文范文

2023-12-08

体验式教学法律基础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为实例,从三个方面,即课前输入准备、课中任务实施以及课后语言输出入手,探讨体验式外语教学模式与高级英语教学的结合及其在高级英语课堂中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体验式外语教学模式;高级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孙靖丽,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英语后现代文学。

【基金项目】该论文为甘肃政法学院2014年教改项目,项目编号:GZJG2014-B08。

20世纪上半叶,由约翰·杜威(John Dewey)为代表的一批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提出体验学习思想,他们认为学习的发生是基于人们的直接经验及人们的行为和反思。所谓体验英语学习就是学习者通过模拟真实情况的学习环境中,获得亲身语言体验与感受,并通过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和分享学习体验,进行反思、总结,最终再回到学习活动中去。体验英语教学理念以建构主义为基础,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其已经具备的较强的认知能力,实现对第二语言的认知。可以说,体验学习把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任务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

大卫·库伯(David kolb)在总结了约翰·杜威(John.Dewey)、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和让·皮亚杰(Jean Piaget)经验学习模式的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经验学习圈理论,即四个学习阶段构成的循环结构:1.具体的经验,即遇到新的经历或情况,或重新解释已有的经验;2.对新经验的反思性观察,即强调经验和理解之間的不同;3.抽象概念化,即通过反思产生一个新的想法,或对现有抽象概念进行修改;4.主动实验,即学习者将自己的想法应用到周围的世界,看看会发生什么。这四个学习阶段经常被描绘成一个循环过程:对具体经验进行反思,形成抽象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提炼出新理论,再将新理论放入实践进行测试,产生新的体验,建构知识,如此循环往复。第二语言认知理论关注的焦点是学习者个体,把大脑视为信息的加工者,而不把它当作是装有语言信息的容器,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自己建构知识。不难看出,体验式英语教学理念在诸多方面符合二语学习认知理论的要求。

一、《高级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长期以来,专业外语教学立足纯语言单科教学,存在为掌握语言而学习语言,目标功能单一,教学内容脱离生活真实性,实践创新能力欠缺等弊端,以至于许多学生即便通过了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但外语运用能力却非常有限。以人文学院2014级英语本科班高级英语课教学为例,升入三年级后他们普遍学习热情很高,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压抑了他们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埋头记,这样,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变成了消极被动的接受者;另外,市面上买到的各种参考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依赖性,从而丧失了主动思考的能力,一味生搬硬套,语言的实用性和灵活性没有得到体现。这种教与学都违背了语言学习的原则,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技能也没有得到全面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逐渐下降。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二语习得者来说,课堂是学习二语的主要场所,是他们参与各种交际活动、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地方,因此,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高级英语课堂可以借鉴经验学习圈理论,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建立高级英语教学理论模式,使高级英语教学法系统化、科学化,让这一重要的核心课程的教学对学生有吸引力、令学生有更大的收获。

二、高级英语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

传统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一般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新课的导入,课文分析,总结及课后练习。笔者将以高级英语第一册第三单元“My Friend, Albert Einstein”教学过程为例,从三个方面,即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及课后总结入手,探讨体验式外语教学模式在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1.课前准备及导入——激活学生已有体验,创设学习情境。以笔者的学校为例,英语专业的课堂中环境中,学生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数量非常有限,主要是教材中出现的内容,这对于有效地学习外语显然不够。因此,教师必须要在课内外为学生创造接触大量可理解输入的机会,如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把与所授内容相关的、有助于激活学生现有经验的材料精心设计在在教学过程中呈现给学生。大量的、多样化的输入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接触语言的机会,激活学生已有的体验,达到让学生在联想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的目的。在“My Friend, Albert Einstein”这一课的授课过程中,笔者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以激活学生的现有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体验新的知识。授课前,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2-3人),搜集爱因斯坦的家人、朋友、同事、媒体等对他的评价,并将这些评价汇总提炼。在课堂导入环节,每个小组可派一名代表介绍本组的汇总结果,通过发言交流,既可以激活学生相关的知识体验,如对爱因斯坦已有的了解,又可以让学生从不同小组交流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学生在聆听、激活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得到极大地提高。

2.课堂教学——设计课堂任务,调动学生发现、反思自己已有体验与所学新知识之间的不同。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作为二语学习者,学生严重缺乏交际的环境,在笔者的学校更是如此,课堂学习几乎是学生二语言习得的最有效途径,课堂为他们提供了学习二语的环境和机会,是他们参与各种交际活动、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地方,因此,教师的课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既要注重思想性又要重视趣味性及相关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参加语言交际活动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新知识的乐趣。同样以“My Friend, Albert Einstein”为例,根据几年来的授课经验,在第一个发言讨论环节,学生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爱因斯坦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及他的贡献方面,因此笔者在课堂组织过程中,先反馈、总结学生的小组讨论,然后通过一个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Einstein as a man?”引入本篇课文的重点,即作为普通人的爱因斯坦有怎样的特点。讲授新课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阶段,在这一环节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设置学习和运用新知识的教学场景。笔者在此环节采用任务教学法,将课文中谈到的爱因斯坦性格中的simplicity,modesty,concentration,love of natural simplicity,academic courage,youthful innocence等以PPT形式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找出对应的段落,明晰文章的架构。学生通过对新的体验的反思性学习,了解到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个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学生不仅学习并运用了语言,还体验、思考了所学的新内容,语言学习变为创造和使用语言的体验过程,这也正是体验式学习理论所提倡的“通过经验转换来创建新的知识”。但是,由于一个班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同样的任务,小部分学生完成起来相对较为吃力,不能很好地体验所学。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创建宽松、友好、融洽的氛围,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性,以降低部分学生的情感焦虑,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的语言习得得以有效地进行。

3.课后总结——通过新的体验建构知识,巩固所学。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语言输入一直被认为是二语习得最重要的因素,输出则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從认知理论的角度看,语言输出对学习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推动学习者对语言进行深加工。语言学习者通过控制输出,关注输出,可以更积极、更有效地学习。因此,课后总结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加工、内化体验的重要渠道,也是检验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新课学习结束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感知、体验新的知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获得参与体验、认同体验的喜悦。例如,在学习完“My Friend, Albert Einstein”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前的认知与课中所学,通过记者访谈模式,对爱因斯坦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做出口头评价,或者,可以让学生以“Einstein in My Eyes”为题,以书面形式反思所学,总结所学,拓宽课堂内容的广度与深度的同时,也检测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高级英语的教学既要重视行为实践层次上的“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思维意识层次上“语言作为认知工具”的作用,也要重视心理意向层次上语言学习“愉身悦心、激情荡志”的作用及人格品性层面上语言学习“开阔心胸、培养心灵”的作用。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体验式外语教学模式运用在高级英语课堂中,既对学生学习语言有益,使他们有更多产出语言的机会,进行意义与内容的协商,协同构建语篇, 同时也可以扩充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综合英语能力。但是由于学生英语程度的差异,教学过程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开发教材,坚持课堂活动与任务的形式多样化原则,要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设计难度不同、形式各异的课堂任务,激发学生对二语学习持续的兴趣与热情。

参考文献:

[1]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2002.

[2]Kolb,David.The Theory of Experimental Learning and ESL[J].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1997(8).

[3]郭佳,包兰宇,王晓娟.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探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4]孔庆炎,胡壮麟,桂诗春.关注《大学体验英语》 [J].中国大学教育,2008(8).

[5]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6]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体验式教学法律基础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体验式阅读教学是指教师通过相关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真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体验式阅读教学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激趣促学,陶冶心灵,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扎实落地,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其中,体验式阅读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体验式阅读教学是指教师通过相关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真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体验式阅读教学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激趣促学,陶冶心灵,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体验是阅读教学的立足点

阅读体验就是对文本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体验。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情感体验。形成情感的共鸣,使阅读意义得以升华。我们说体验是阅读教学的立足点,基于阅读体验能够呼唤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情境,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特别是在小学语文阅读中,从小学生的语文能力、知识水平、生活体验等方面的特点来考虑,将体验作为阅读的立足点,才能使阅读更有效,才能使学生更准确地解读文本所蕴含的作者思想感情。

(二)体验式阅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小学生正处在阅读能力培养的初期,他们具有容易对新奇的事物产生兴趣,思维活跃、精力充沛等特点。他们参与体验式阅读,会留下更深刻的感受。因此,我們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教育规律,精心设计体验式阅读教学方案,让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形成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同时,教师还应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法,让学生一起交流讨论,更深入、细致、全面地把握课文的特点,学习其在遣词造句、写作技法、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精彩之处,并尝试创造性地应用,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法,从而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联系学生实际,应用体验阅读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融入生活体验,是新课改理念的导向,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我们的阅读教学只有拉近与生活的距离,才能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体验文章中所传递的思想情感。基于此,我们要开展体验式阅读教学,就要结合小学生生活体验、知识水平、思维特点等,创造机会让他们去观察、去体验,获取更佳阅读效果。

比如,在执教《带刺的朋友》一课时,我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作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在奇妙的大自然中生活着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现在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四位可爱的动物朋友(出示照片:松鼠、野兔、小乌龟、猫),请同学们用学过的句式“谁能干什么”,来说说这四位动物朋友都有什么本领吗?(指名交流)。接下来我又说到,除了这四位小朋友,我今天还给大家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小朋友,大家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它的名字、它的长相有什么特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看看小刺猬有什么本领吧……

我列举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小动物,起到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作用,顺利推动了教学活动的进行。将学生的生活体验融入阅读教学,对教与学都有很大的帮助,在给学生创造了阅读体验的同时,也提升了阅读的有效性。

(二)创设阅读情境,加深情感体验

在体验式阅读中,创设恰当情境至关重要。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知模式、心理特点等,创设恰当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很快融入课文的世界,与其中的人物展开深层次的心灵对话,加深情感体验,产生深刻的思考,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基于体验式的阅读情境创设,还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差异性,使每一个学生置身在这样的情境中,都能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比如,在《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阅读情境:首先,我让学生们一起来看一看我手里的一颗杨梅,让学生了解杨梅的形状、色泽等。同时,以激趣的方式提问学生,看到这么诱人的杨梅,你们有什么想法呢?这一问点燃了学生们思想的火花,他们纷纷举手抢先发言:“想吃一颗!”“我想捏一捏”“想知道是在树上长的,还是长在地上。”“想知道有几种颜色”……

学习气氛的活跃,为学生在阅读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奠定了基础。学生们在通过阅读深入体验了作者对杨梅的热爱之情后,为了更深层引领学生体验。我又创设了表现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排练表演作者吃杨梅的情景,从学生们惟妙惟肖的表演中可以看出,他们的体验准确、细致。创设学生亲身体验的阅读情境,可以实现激发兴趣、吸引参与、提升效率的教学目的,也是凸显了体验式阅读教学的优势。

(三)通过师生互动,加深对话体验

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实质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学生与课文之间,教师、学生与课文作者之间展开的对话。为了让学生对所学习的课文内容形成更深的理解和体验。要强化师生对话的效果,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基于此,教师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的阅读需求作出的适度点拨,无疑会给学生醍醐灌顶之感。教师在和学生对话时,首先要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给与学生表达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毫无顾虑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支持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其次,教师还要精心设问,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体验的积极性,实现深化情感体验的教学目标。

比如,在执教《落花生》时,我就这篇课文的题目与学生展开了这样的对话:师:“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想法呢?”

生:“我认为课文的作者是一个爱吃花生的人吧。”

师:“哦,这是一种想法,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可能是作者想学习落花生那种蓬勃向上的精神吧?”

师:“嗯,这也是一种想法,还有没有别的想法呢?”

生:“可能作者和落花生有什么不解之缘吧。”

师:“不错,不解之缘这个词用得很恰当”……

最后,我对这一段落的对话作了这样的总结:“今天,我们关于作者名字的对话中,留下了很多疑问,作者的名字叫许地山,是他的父母给他起的名字,那么,作者为什么给自己取这个名字的,我们读完《落花生》这篇课文就有答案了,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吧。”

这样的师生对话,巧妙设疑,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阅读、去体验,使阅读与体验自然而然地融合了起来。

(四)拓展体验思维,培养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体验能力的同时,还要锻炼学生思维拓展能力,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对此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让学生自主领会阅读内容的内涵,使学生的阅读理解更加多元化,让学生的体验思维得到发展,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比如,在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这样拓展学生的体验思维:同学们,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描述,去体会小女孩在面对寒冷、饥饿、痛苦时,她在想什么呢?你有什么感悟?如果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你会对小女孩说什么呢?把想说的话写出来,大家一起交流好吗?正如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一个学生心中也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让智慧的火花汇集成一道强光,体验式阅读课堂教学才能绽放出独有的精彩。

三、结束语

总之,在体验式阅读的教学中,我们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与经验,如何不断提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语文综合能力,还需要我们不改初心,付出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江苏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何庄小学江苏南通226500)

体验式教学法律基础论文范文第3篇

一、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专题式教学对充分发挥教师导学作用提出了挑战

高校公共课教师所任课程的限制, 除非再任选修课, 否则主讲课程不容易发生变化, 这门主课任课教师一讲就几乎要讲整个职业生涯, 授课专业不变, 教法也容易受限, 很容易让教师产生教学方法的定势和教学惰性, 也易产生教学倦怠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虽然相较于其他专业课教学内容的调整会多些, 经常因教材的变化教学内容也跟着调整, 但是在基础教学理论不变的情况下, 授课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框架下调整, 并没有发生太多的教学方式的改变。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式方法不变, 学生听着不感兴趣, 甚至于很容易听课疲倦, 产生与其听老师“读书”, 还不如自己看书, 这样的课听不听都无所谓的想法, 以致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 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考试时临阵磨枪的背书, 致于能不能按照教材去思考、去规范自己的言行就是两回事了。由此, 师者对知识的讲授和学者对知识的输入也就很容易产生“两层皮”问题了。采用专题式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 有效的改善了任课教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惰性。是对任课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 也是对任课教师发挥导学作用的挑战。墨守成规于过去的教学方法之中的导学显然是不可行了。这就需要任课教师积极探究专题式教学法的运用经验, 向专题式教学方法运用的好的学校和教师学习, 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精心导学和教学, 积极摸索和积累这方面的教学经验, 能够和善于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问题式教学的到学能力, 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生动起来、更富有对大学生敦品修德的作用。

二、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专题式教学教师导学的作法

(一) 专题连问题, 从“供给侧”的角度布道

专题式教学方法是依据教材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利用。教材是任课教师授课的必然依据, 也是必须的依据, 在问题式教学方法下, 教师在依据教材和遵守教学计划的前提下, 教学方式不再是对教材的按图索骥, 而是对教材内容进行提炼, 按照若干专题进行整合, 以专题的形式授课和达成教学目的。这里就涉及到教师如何整合专题的进行导学的问题。采用专题连问, 从“供给侧”的角度布道的作法可取。专题连问题的导学切中了专题式教学的应有之义。譬如华中科技大学的经验, “思政课教师们探索出‘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模式’, 即梳理教材体系, 归纳教学专题, 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深入调查研究, 提炼学生的理论和现实困惑;实现学生关注点和教学专题的耦合, 由理论和现实问题导入思政课专题, 做到从‘供给侧’角度传道”[1]专题无疑是所要讲授的理论专题, 问题则来自于学生, 任课教师必须就专题教学内容在授课前对学生进行问题调查, 把了解到的学生中的问题进行条理化梳理, 将问题代入所要说明的理论和观点, 这样的教学形式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 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预期的导学效果。

(二) 专题连讨论, 从“需求侧”的角度答疑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坚持以学生为本是教师必须遵循的教育理念。针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来说, 坚持以学生为本, 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 就是要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 要让学生不仅在做课堂教学中的“听众”, 也要做课堂教学中的“说客”将学生的听课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间的讨论包括辩论纳入其中。这样, 教师就需要将专题教学设入近能够引发学生广泛讨论和辩论的焦点问题, 要安排给予学生针对所学理论结合社会现实或自身问题与自身感受进行讨论和辩论的时间, 在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引导员、辩论员和裁判员。譬如对厦门大学思政课任课教师以专题课形式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导学, “教室里, 学生们争辩不断, 任课教师苗瑞丹却不急于给出结论。讨论、辩论甚至是争论, 渐渐成了厦大思政课的一种学术常态。教材中的理论在老师的“演绎”下, 转化成一个个现实问题, 以辩论、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很多学生都觉得这样的思政课上得很过瘾。”[2]学生是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的需求者, 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必须内化给学生, 要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真的能够理解和内化, 能够信服和知道应该怎样去做, 讨论和辩论的形式是最能够加深印象和加深理解程度的形式, 学生会在理论观点的碰撞中获取更能够入脑入心的学习效果。

(三) 专题连实践, 再从“需求侧”的角度解惑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理论联系实践的作法很多, 在专题式教学中, 教师课以导学的形式将来自于实践的实例结合进来, 亦可组织和带领学生深入到社会实践中, 耳濡目染、身体力行的实践是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桥梁, 知行合一的意义和效果就会从中显现出来。无疑, 任课教师专题连实践导学的组织者, 选择怎样的实际例证, 带领学生深入到怎样的实践环境之中, 通过实践要让学生感受体会收益到什么, 都需要任课教师精心得当的策划。仍以厦大的经验为政, 在专题教学“设立实践教学调研基地10多个, 实践教学站点达160多个, 累计有2.7万多名学生组成了2400多个小组参与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活动。他们的调研足迹横跨全国31个省份160多个县 (市、区) , 形成了2377份调查报告, 其中数十份以咨政报告的形式被省部级批示、采纳。同时, 学院还结合自身科研发展主线特别是中国农村发展道路研究重点培育了十多个长期研究的课题。”[3]大学生们缺乏社会阅历,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和法律规范的学习特别需要联系实际安, 尽管任课教师可以将实际案例结合到课堂教学中, 但毕竟是听到的, 而能够深入到社会实践之中, 则是将听到的、看到的、做到的锻炼机会都赋予给了他们, 无疑, 这样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的知行合一说来是更能够发生教育效果的。

摘要: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体现在学生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的基础上, 既要使得大学生们能够系统的、规范的、准确的掌握理性知识, 更要能够使之以理论指导实践, 落实到理论内化、认同信守、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践行中。因此,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尤其需要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法, 专题式教学方法就是这门课程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中很有实效的一种, 本文基于这种方法所进行的思考是基于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与促进学生的内化认同效果基础上的。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专题式教学,教师导学作用,学生内化认同

参考文献

[1] 华中科技大.思政课“有趣有料”或学生点赞[Z].中国教育报, 2017-01-14

体验式教学法律基础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参与性、场景性和教学目标的知识内在化、能力化的要求与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特点具有内在耦合性。蚌埠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纲要课教学改革中通过引入多种体验式教学方式方法,不仅显著提高了学生对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学习兴趣,建立起了学生真切的历史感和正确的历史观,而且形成了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可以继续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创新体验空间、完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体验式教学体系。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纲要”课    教学改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要载体,但是以往枯燥呆板的课堂灌输式教学不仅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蚌埠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于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特点与现状,积极引入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和教学的场景化,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展现本次参与式教学改革实践,有利于总结纲要课教学改革经验,进一步优化和创新体验式教学模式。

一、体验式教学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具有内在耦合性

体验式教学来源于对体验式学习理论的深化发展,综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在实践教学中基于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课程的教学特点,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和途径创设真实或者虚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参与动力,使学生在情景化的场域中理解教学内容,体验知识的流动性和鲜活性,进而内化为逻辑意识和能力素质,构建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因此,体验式教学是对以往课堂灌输式教学的创新和超越,积极推进体验式教学在各学科中的应用既是应对现代社会中学生独立性增强的现实需要,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不是对历史进行专业的理论研究,而是力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当代大学生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历程和内在规律,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苦难曲折和艰苦奋斗,学习和发扬近现代历史中凝结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主义的情怀与传统,进而增强学生自觉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就是说它不是要求大学生死记硬背每一个知识点和每段历史过程,而是要求学生真正理解历史的演进规律、理解中国的道路选择,理解中国之所以发展到现在的原因和过程。因此,如果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情境和空间中感受到历史的细节和脉络,将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景和空间可以说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还可以是真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结合,总之要肉眼可见,双耳可听,甚至可以触摸。这种空间可以是学生自己建构的,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建构的,更可以是实地经历的。可以说近现代史纲要课内在地需要学生的自主参与,进而建构学生的历史主体性,内在地需要学生在情景化的时空里理解历史,进而建构学生的历史坐标感和历史真切感,进而把历史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历史感和历史观的建立,理解历史演进的逻辑和规律,传承历史凝结的精神与气质。因此,体验式教学和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在方法和目標的要求上都具有内在耦合性,以体验式教学指导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改革无疑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二、体验式教学在中国近现代纲要课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为了增强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效果,创新教学模式,蚌埠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引入体验式教学,把体验式教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纲要课教学实践,通过游戏教学、主体辩论教学、技能比赛教学、主题研学等多种方式的体验式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是体验式教学的重要形式,古语有言“寓教于乐”,游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游戏中成为学习主体,在快乐的游戏场景中体验历史的乐趣,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氛围。

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的意义和限度,该课程老师设计了一个情景剧,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情景剧的内容是几位学生分别扮演颁布告示的小官员和基层民众,通过他们的对话展现《天朝田亩制度》的具体内容,以及官方的宣传意图和民众对该制度的理解,在对话的矛盾冲突中进一步展现该制度的优点和缺点,以及最终不能实施的原因。情景剧的展演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学生既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了解到《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又通过“民众”的讨论认识到《天朝田亩制度》为何最终没有实施的复杂原因和背景,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举一反三,理解和认识到农民战争的积极意义和内在局限。

(二)主题辩论教学。

各种辩论赛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和比赛形式,主题辩论教学就是以辩论赛的形式把近现代史中的重大主题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辩论中深入理解各方观点,通过逻辑和策略的斗争最终达成共识,主题辩论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鸦片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产生的影响,课程老师设计了一场主题辩论赛,以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正反双方唇枪舌剑的论辩中,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图景愈发完整并逐渐深入,充分展现了双方对史料的收集和观点的打磨。场上的同学慷慨激昂,场下的同学直呼过瘾,最后老师点评认为,鸦片战争虽然在客观上惊醒了封建统治者,也传播了一些现代因素,但同学们一定要清楚发起鸦片战争的外国侵略者在主观上不是带着善意开启中国近代化大门的,而是进行殖民和掠夺,它带给我们的民族屈辱远多过它带来的意外刺激作用。同时我们讨论这场侵略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估量利弊的大小,更是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定律,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产生与发展。

(三)技能比赛教学。

比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和竞争兴趣的主要手段,比赛通过建构荣誉机制和实施激励手段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比中见高下,在赛中增友谊。通过选取特定的历史主题让学生通过某项技能进行展示和讲解是体验式教学的重要创新,技能比赛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展示实践技能的基础上理解相关的历史主题,实现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共同提升。

为了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成就,课程老师设计了《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PPT制作大赛活动。经过两周激烈的初赛,最终八个教学班级共26件优秀作品进入总决赛。参赛作品制作精美、风格鲜明、内容丰富,评委老师优中选优评出了一二三等奖。本次技能比赛教学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提高PPT制作技术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我军光荣传统的了解和奉献精神的钦佩,激发学生爱党拥军的热情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参赛学生通过对人民解放军历史的梳理以特殊的形式重温红色记忆,继承红色情怀,认识到人民军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建立不可磨灭的功勋,同时通过对人民解放军发展历程的总结展现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挫折和成就。

(四)主题研学。

研学作为一种场景性的教学方式,既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育理念的当代实践,又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新型的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历史课本中的场景,在真实场景中具体感受历史的细节、感悟历史的脉动,进而增强对历史的代入感和真切感。可以说进行主题研学使学生在玩中学和做中学,是激发学生历史兴趣,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产生真情实感和真切理解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源头和巨大成就,课程老师设计了“探访农村改革源头”的主题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到“改革开放第一村”凤阳小岗村进行实地研学考察。在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翔实的照片、真实的物件和真切的影像资料在讲解员的生动讲述中再现“大包干”的产生过程和具体场景,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农村改革前农民生活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大包干酝酿过程的惊心动魄和责任担当,切实感受到书本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践中是如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又是如何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的。那印有18个鲜红指印的契约档案凝结了小岗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沈浩同志纪念馆里的故事和奉献则展现了共产党员对“大包干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一系列感动人心的故事使学生了解到改革开放的艰辛和坚持,感受到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中的付出与奉献,感受到党改革的初心和雄心,感受到亿万群众在改革开放中的首创精神。这次主题研学活动通过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改革开放第一村的实情实景,学生完整观察了一个具体村庄的改革开放史,也以小见大使学生了解到整个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和光辉业绩,进而理解改革开放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体验式教学在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效应

以上几种体验式教学方法的采用初步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教学模式,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越来越居于中心地位;改变了以单纯的历史知识学习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多样化学习中明显增强综合能力;改变以教师单向度传授知识的局面,多元主体的互动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因此,体验式教学对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具有显著的功能优化和提升作用,主要表现出以下显著效应:

(一)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医学生大部分是理科背景的学生,历史知识相对匮乏,而且对以讲授为主的历史课兴趣不浓厚,因而在未采用体验式教学时大部分学生都是消极应对,课堂氛围沉闷,在考试前突击背诵成为学生应付该课程的主要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采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中的细节和情境、历史的大势和脉络。各种形式的体验式教学不仅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而且活跃课堂氛围,寓教于乐,在多种学习形式中感受历史的乐趣、传承历史的精神。通过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体验式教学实践,有效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改善被动学习的氛围,使近现代史纲要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和积极参与的课程。

(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目标不同于其他专业课,考试成绩的好坏在本质上并不能反映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中国道路选择的必然性,建立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感,学习近现代历史中凝结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创业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明确个人奋斗和社会发展方向的内在统一性。因此,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求学生真正把历史知识和逻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以历史细节和历史精神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情感上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产生共鸣。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场景化的历史再现中,加深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在触摸历史真实中触动灵魂,在打磨历史剧情中打动心灵。可以说体验式教学在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应用,不仅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帮助学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能制作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有效加强师生互动,构建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仅有的互动可能就是提问——回答这一单调的互动形式。互动性是现代教学的重要原则,既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的有效方式,又是促进师生深度交流的重要方式,只有通过互动交流,才能真正促进教学相长。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师生在多个环节和层次上可以互动,在主题的选定上可以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协商讨论,在活动设计阶段可以针对活动细节进行交流和推敲,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对活动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纠偏,在活动结束后可以针对问题进行解答或者向学生提出问题,对活动主题进行提升和总结。良好的互动性既可使学生在按照老师指定方向搜集整理相关历史资料时深入反思历史事件,从而达到共情性的理解,又可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进行下一次的互动。在频繁的互动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感不断提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老师的成就感也在学生的回应中不断提升,同时不断活跃思维,开拓新的知识边界。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动态发展的教学过程,期间可以发生多层次的师生互动,多元化的体验式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加强师生互动,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四、结语

在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引入体验式教学的全新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多样化的体验式教学形式的应用,改变了以往教学模式的被动灌输状态,显著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可以产生多层次的良好互动,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协同性,使各种体验式教学成为教学相长的双赢过程。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通过合力建构历史的情景空间或者亲自去真实的历史空间,真正加强学生对厚重历史感的把握,加深学生对正确历史观的理解,进而形成完善的三观体系。

当然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来说,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目前探索和實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有待完善之处。下一步还需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创新体验空间、完善评价体系进而完善体验式教学体系,真正使更多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体验历史的魅力,使老师在体验式教学中不断增强课程创新能力和教学引导能力,推进近现代史纲要课成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刘书艳.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4).

[2]王坤.项目制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激励机制设计探讨——以创业管理类课程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7(12).

[3]冯超.内化于心转化于行——活动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德育中的实践与反思[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7).

[4]张青云,方相林.论体验教学的认识及其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0).

[5]张鹏程.当前体验教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四大问题[J].上海教育研究,2013(3).

[6]曹景文,任倩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施体验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4(2).

体验式教学法律基础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现在初中课堂大多还是传统课堂模式,所谓传统课堂模式就是以教师为主体,课本为辅助,教师将课本内容加以简单地讲解,或运用多年一成不变的活动让学生展开活动,这样枯燥的课堂模式难免让学生感觉没有兴趣。而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加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与理解基于此,本文以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情境、制定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课程项目以及个体差异教学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三个角度浅析了初中体育课中开展体验式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学;体育与健康课;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有利于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另外,在实施体验式教学时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观察,针对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课堂的设计。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进入到了叛逆期,教师为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在授课中也要注意课程展开的形式以及说话的方式,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有积极影响。因此,体验式教学对教师有一定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提升教学观念,给学生创建一个愉快的体验式课堂。

1.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情境

所谓创设教学情境,指的是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目标行活动设计,或者借助辅助教学设备来进行教学,比如说多媒体,卡牌游戏,角色扮演等等的活动,进行创设教学情境。针对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可以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计作为教学辅助,教师要创建有趣的课堂模式,创设教学情境[1]。

例如,教师在开展“跳远”的教学时,就要创建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进行趣味学习。教学目的:通过课堂要使学生了解跳远项目的特点、场地及规则要求,并初步建立起正确的跳远技术概念。还有是学生初步掌握跳远起跳技术,着重体会用力顺序和路线,强调上下肢的协调配合,通过素质练习,要促使学生发展柔韧性、协调性以及力量素质。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体育委员要整队、报告人数等,教师要课堂中,运用体验式教学进行授课,首先要让学生做徒手操,包括扩胸运动、体侧运动、腹背运动等等。最后要让学生进行柔韧练习,有人练习时,教师可以边给学生讲跳远项目的特点及竞赛规则边让学生自主进行柔韧训练。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展开教学,随后让学生自主进行训练,创建这样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

2.制定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课程项目

教师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时,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在涉及课堂活动时,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并且促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受到愉快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地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使学生能够沉浸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这样可以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2]。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制定与学生为主题的体育课程项目,因为每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都不同,教师若安排一种体育項目进行教学,总会有学生不感兴趣,从而对于课堂活动就会敷衍,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填一个调查问卷,看一看学生对哪些体育项目感兴趣,这样通过分组的形式,给学生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提高课堂的效率。目前来说,我国很多大学的体育课程就以这样的形式展开,学生以报课的形式报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这样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会感到轻松,并且,学生也会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这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3.个体差异教学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根据相关文献得知,每一个学生说出的生活环境不同,其身体素质以及性格特点也都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观察每一个学生的特征,并且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类,以此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以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进行综合发展,满足学生不同的成长需求。

例如,教师在开展长跑的体育活动时,就可以以个性化的授课模式展开教学,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教学目的:要使学生了解中长跑的一般知识,初步掌握中长跑的途中跑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另外,教师要运用个性化的课堂模式,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训练方向。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给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跑步训练计划,比如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可以进行慢跑400米,身体素质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开展800米的跑步训练。在训练前也要进行徒手体操运动。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准自身的训练目标,提高体育素养。

综上所述,体现了验式教学在现代学习的必要性。教师必须要彻底告别传统式教育,利用新型的体验式教学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授课。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更好的感悟体验。还可以让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这门学科产生浓烈的兴趣,从而提高体育与健康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蒋虹.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应用[J].智力,2021(27):145-146.

[2]毛大程.基于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应用分析[J].家长,2021(02):14-15.

体验式教学法律基础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本文从外语教学理论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实的维度出发,论证了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综合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提出了两种教学模式综合应用的构想及基本原则,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环境;自主学习模式;课堂教学模式;课程配置

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扩大招生,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很大压力:大学英语师资和其他教学资源严重短缺,学生英语水平和英语素质的差距不断拉大,大学英语教学很难组织和实施,教学质量面临严重滑坡的危险。为克服这些困难,2001年教育部开始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2004年1月,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标志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课程要求》建议“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新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合理继承现有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课程要求》,2004:6)。显然,《课程要求》鼓励采用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全新教学模式,提倡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融合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其核心目的是克服大学英语师资短缺的困难,适应学生英语水平多元化的现实,保证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本文阐述了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综合应用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类型,提出了综合应用模式下的课程整合构想。

1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综合应用的理论依据

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习理论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所持的立场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认为世界是由客观事物及其特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的,人类对客观事物及对这些事物之间关系的共同认识构成知识,教学的目的就是以最有效的方式向学习者传授、迁移这些知识。

行为主义采用刺激——反应模式,主张编序教学,把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组合,形成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项目。行为主义也强调精熟学习(mastery learning), 保证学习者在真正掌握某个项目后方可进入下一个项目学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优势在于教学目标明确,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易于形成自动化和机械化的操作,便于教师控制和组织

作者简介:顾世民,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外语教育与教学。收稿日期:2006-12-17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5)

教学。其缺点在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旦外部刺激与学生知识结构、心理需求不一致,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相对于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而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更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强调教学既要重视外部刺激和外在反应,又要重视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的作用,教学就是要通过安排适当的外部刺激来影响和促进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变化。认知主义教学理论的优势在于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和学生的认知心理,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选择上更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统一教学目标的要求下,学生可以达到基本统一的知识结构,便于管理和评价,而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挥。其缺点在于统一的教学目标难于满足学生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统一的教学模式未必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风格。

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都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迁移,强调“教”,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中心地位,教学方法上关注教师“如何教”,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主张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内容。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以及由其衍生出来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Ken Beatty, 2003:85-89),这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过程存在个性化差异,学习结果是不可预知的,因此教学要促进学习,而不是控制学习。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营造支持性学习环境,在真实情境中,借助社会交往与周围环境的交互,解决实际问题,习得技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主张由学生自我控制学习进程,自我建构学习目标,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建构主义语言教学观认为,学生要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通过合作学习和意义协商逐渐习得目标语,重视适切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下,在特定历史环境中,自主学习应运而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主张对教学目标做统一要求,因而,学习评价、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较为困难,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探索,发现简单的陈述性知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策略,要求教师和教育机构营造支持性学习环境,这恰好是我国开展自主学习所面临的困难。

纵观教育理论发展史,教学理论的发展不意味着一种教学理论简单替代、简单否定其他教学理论,而是在特定客观条件下为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吸收原有教学理论合理内核的前提下实现的创新,新教学理论是在扬弃的基础上对原有教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但是,不能简单地说新教学理论就比原有的教学理论先进,不同的教学理论,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教学环境下能够更有效地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而不是所有的问题。一种教学理论适合某个国家、某一时期的情况,未必适合另一个国家、另一个时期的情况,不同教学理论之间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关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同的教学理论具有相互融合的内在诉求,由这些教学理论衍生出的教学模式就有了融合的可能和必要。

2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实需要

目前,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全面推行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的时机尚未成熟,新教学模式难于满足现实需要,主要原因如下:

(1)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还不够完善,即使具备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师,绝大多数也只局限于使用现成课件,缺乏结合具体教学需要自制课件的能力(杨翠萍,刘鸣放,2006:57-62);教师缺乏对自主学习的正确认识,常常把自主学习和自学等同起来,缺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策略的培养,忽略了自身在自主学习模式中的角色和作用,致使学生放任自流,扰乱了正常教学秩序,影响了教学效果。

(2) 学生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现在,大学生每周上网的时间并不少,但多用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或其他娱乐性目的,缺少熟练运用搜索引擎从网络中获取信息的动力和能力;大学前的教育大多是在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下进行的,师生间缺少互动,学生之间也没有任何形式的协作,因而,中国学生缺少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自主学习所需要的意义协商也就丧失了基础(蔡基刚,2001;董卫,付黎旭,2004:2-7)。由于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的训练和培养,绝大多数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所必需的独立学习风格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他们不能独立管理自己的学习任务,无法有效监测自身的学习过程,不能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

(3) 建构主义语言教学观认为,学习者要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通过合作学习和意义协商逐渐习得目标语,而英语在我国纯属外语,缺少第二语言习得所需的社会语言环境,所以,这样的语言情境只能由自主学习中心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营造。就目前而言,有三个瓶颈制约这个目标的实现:首先是硬件条件的限制,全国345所本科院校中大约70.6%的学校仍然停留在使用大屏幕投影授课的阶段,仅有22.8%的学校能够提供人手一机进行自主学习,而远程教室和校园网学习只占6.6%(蔡基刚,武士兴, 2003:4);其次,受软件技术的制约,目前,计算机的人工智能化程度尚无法达到真正的人机互动,不能完全模拟真实的交际情境,加之受行为主义理论影响,人机互动训练中,机械操练成分多,对听说等交际技能的提高作用有限。更为重要的是,即便建立了自主学习中心,参与合作学习的都是以英语为外语的学习者,这样就很难建立起支持性的英语交流环境,这是我国推行自主学习的最大障碍。

(4) 许多专家、学者对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效果并不好,甚至比“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还差,同时也发现不同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往往能取得喜人的教学效果(陈坚林,2005:3-8;冯奇,万华,2003:32-39;赵亮,2003:52-56;陈冬纯,2006:32-37)。

综上所述,目前,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推广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的条件尚不成熟,凭借新教学模式很难解决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无法马上承负起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赋予的历史重任,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注定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保留吸收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良部分,充分发挥新旧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结合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确保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在稳定的基础上得到逐步提高。 这不仅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实的要求,也是我国外语教育史上曾有的失误留给我们的警示(详见胡文仲文,2001:245-251),不同教学模式的有效整合也是《课程要求》所提倡的。更重要的是,无论是教学理论,还是专家学者所做的多种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都无一例外地证明: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成效十分显著。

3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综合应用的实施构想

3.1 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两种教学模式综合应用的基本原则

《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课程要求》,2004:1)。这里所说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就是指语言交际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 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亦称形式能力(formal competence),指关于某种语言的词汇、语法、音系和语义知识;② 社会语言学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亦称社会文化能力(socio-cultural competence),指具有关于语言和它的非语言环境的关系的知识,知道如何使用不同的言语行为,如道歉、请求、致歉和邀请,并对其做出反应,知道对不同的说话者在不同情境下采用什么称谓形式等;③ 话语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知道如何开始谈话,如何结束谈话;④ 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关于交际策略的知识,可弥补其它三方面的不足。我国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重视的只是语法能力,忽视了其他三方面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英语教学很难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为保证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作了原则性要求:“各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课程要求》,2004: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自主学习模式注重个性化学习,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特别有利于社会文化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则侧重语言知识本身,重视语言形式能力的培养,可见,自主学习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两种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也有助于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既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以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为主体,还是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主体应该本着“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原则,根据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具体教学情况灵活匹配、动态调整。

3.2 两种教学模式综合应用的基本结构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主要凭借以下四个环节保障其实施:自主学习环境的营造、传统课堂教学、网络课堂教学和形成性教学评估。

3.2.1 自主学习环境的营造—— 自主学习中心的建立

自主学习中心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学习材料,是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其重要性不断加强,自主学习中心是有效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物质保障,以现代教育技术和设备为支撑的自主学习中心甚至成了自主学习的代名词(Phil Benson,2005:10)。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已建立设备较为先进的校园局域网,并通过接口与Internet相连,这不仅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而且为大学英语教学交互、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提供了强大支持。这些功能的有效发挥还要依托于功能完备的网络教学平台,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广东蓝鸽、北京东方正龙的大学英语教学平台都是很好的选择。——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结构合理、目标明确的课程内容是组织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目前,网络课程主要有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大学英语全新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新视野大学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新体验大学英语》和清华大学《新时代交互英语》配套的网络版教材。各高校应该鼓励大学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尤其是课件制作能力,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参考教育教学资源库,借鉴网络精品课,设计开发符合本校教学需要的网络课程。

—— 课程资源的建设

课程资源是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教师备课、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的扩展资源。以“学生为中心”的E-learning资源具有易获取、易更新、易管理、可重复再用、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的特点。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对这些资源进行修改、拆分和重组,教师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在线备课,能够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为了营造更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开发课程资源必须兼顾“教师教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也就是说,在储备教师备课资源的同时,要着力加强支持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的课程资源建设。

——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除了加强建设以网络和多媒体为依托的自主学习中心等硬件设施外,还需要加强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软环境建设,即加强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提高教师指导自主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水平。社会心理学家Zimmerman认为,学习者是否具有明确的学习动机、能否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能否控制学习时间和学习结果、能否选择学习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决定某种学习方式是否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标准(转引庞维果:2000:13),如果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没有有效的学习策略、不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再好的师资、再先进的自主学习中心、再丰富的教学资源都将失去意义,也就无所谓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包括对师生进行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提高他们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水平。

——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中的课程配置

自主学习模式下的课程配置既要认真考虑学生自主学习所能达到的程度,又要充分发挥网络和多媒体在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方面所具有的优势。行为主义理论指导下制作的课件适合于反复的机械性训练,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可利用这一特点针对以语法、词汇、语音和语义训练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综合英语类课程进行学习,为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夯实基础;协作学习是自主学习中心的重要特点,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制作的课件强调语言教学的交互,这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听力、口语、翻译等语言交际技能提供了有利条件;音像材料是自主学习中心重要的课程资源,特别是以视频方式制作的课件适合于语言文化类课程的学习,其效果是单纯讲解授课方式无法比拟的,语言文化类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是导致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和交际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表明:中国外语学习者在使用外语交际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多出自目标语文化的缺失(胡文仲,1994:28)。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际交往的逐渐加强,没有跨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很难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在培养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同时,要重视加强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2.2 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课堂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原则和教学重点

传统课堂教学应该坚持小班授课的原则,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重点加强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是提升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核心,也是决定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单靠自主学习是难以实现的,必须结合教学实际,将传统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模式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良性互动的教学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语言知识向语言技能的转化,才能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 网络课堂教学的教学原则和课程配置

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大班授课,适合于综合英语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课程的讲授和辅导,特别适合于这类课程内容重点与难点的集中讲授。网络课堂实际是“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教学模式的延伸,必然忽略了学生在基础、接受信息方式、接受程度等方面存在的个性化差异,所以,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一定要辅之以必要的答疑辅导课程,答疑辅导课程可以在线进行,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传统课堂上进行。—— 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课堂教学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其一,要认真贯彻“分级教学,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扩招后,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英语素质差异很大,用一个教材、一个起点、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来组织教学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因为专业性质不同、学生学习需求不同、对事业和人生规划也千差万别,即便是对同一层次的学生也不宜于用同样的标准作统一要求。正视教学实际,尊重个性化差异是对“以学生为中心”原则的最好诠释,也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最好体现。

其二,注意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目前,学界对于计算机网络和大学英语课程的整合方式持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计算机和网络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手段,即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另一种观点主张把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进行全面整合,利用超越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创设理想的外语教学环境,使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根本上改变现有教学结构(陈坚林,2006:9)。无论哪一种整合方式,要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高,都必须正确评估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水平,准确把握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切入点和整合方式,任何贬损或夸大其作用的做法都不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

3.2.3 形成性教学评估

形成性教学评估是指在语言教学项目发展过程中或在一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所作的检测和评价。形成性评估可以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评估,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估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形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监督和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估,教师可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调整授课内容和进度、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

形成性评估应该针对不同评估内容和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学生在各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获取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水平为依据,灵活使用评价方式,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促进英语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4 结束语

自主学习是解决我国目前因扩招造成大学英语师资和其他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个性化人才的重要手段。《课程要求》非常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提高作为衡量大学英语教学和改革是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自主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已刻不容缓,但因我国教育缺少自主学习的传统,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尚不具备全面推进自主学习模式的条件,所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会存在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的局面,无论是外语教学理论,还是我国外语教学实践都证明这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但如何整合各种教学模式,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就成了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外语教学理论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实的维度出发,论证了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综合应用的必要性,结合《课程要求》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提出了两种教学模式综合应用的构想及基本原则,希望抛砖引玉,引起学界同仁更多的关注和争鸣。

参考文献

[1] Ben Beatty.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M]. Cambridge: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3.

[2] Phil Benson.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 Cambridge: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ZK)]

[4] 陈坚林.关于“中心”的辨析——兼谈“基于计算机和课堂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中的“学生中心论”[J].外语电化教学,2005,(5).

[5] 陈坚林.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有机整合[C].“网络语境下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学术研讨会,2006.

[6] 胡文仲.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得与失[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

[7] 杨翠萍,刘鸣放.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及其培养[J].外语界,2006,(4).

[8] 董 卫,付黎旭.对建构主义指导下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课堂的调查[J].外语界,2004,(2).

[9] 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二)[A].《2l世纪大学英语》教学论文集[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0] 蔡基刚,武士兴.引进多媒体网络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J].外语界,2003,(6).

[11] 冯 奇,万 华.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实验报告[J].外语界,2003,(4).

[12] 陈冬纯.试论自主学习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定位[J].外语界,2006,(3).

[13] 赵 亮.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外语教学,2003,(3).

[14] 庞维国.九十年代以来国外自主学习研究的若干进展[J].心理学动态,2000,(4).

[15] 胡文仲.交际与文化[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Networked Autonomy Model and Classroom-teaching Model in ELTGU Shi-min(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0, China)

Key words: Networked Teaching Environment; Autonomy Models;Classroom-Teaching Models; Curriculums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利率市场化经济思考论文范文下一篇: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