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在食品中的应用范文

2023-09-18

分析化学在食品中的应用范文第1篇

每个民族都有独属于自己的艺术组成, 回族的特色就是伊斯兰, 这种艺术形式很具有表现力, 善于运用艳丽的色彩。经典的伊斯兰元素也被叫做阿拉伯艺术, 多用花儿、树叶、果实等元素, 融合人物、动物等抽象图线来构造出一种错综复杂的图画。这种装饰被用在建筑和物品上。

1、回族装饰元素的图案特征

在回族的建筑、服饰中, 经常会用到各类线条组成的美丽花纹。花纹是构成回族特色的最重要的一环, 在回族艺术中, 各种花纹、图纹多种多样, 形形色色, 包含有几何花纹、植物花纹、艺术花纹等。三、四、五角形和其他演变出来的花纹是回族艺术中常见的花纹。几何纹样同一个图案的无限循环, 使得整块布看起来纹样整体复杂而不单调;从文化的角度来说, 图案的循环, 寄托了回族人民对生命生生不息的向往。还可以看到其大量使用了艳丽的颜色对比, 繁复的层级变化和通过变换花纹排布, 最终使其成为了一种反复多变、内容丰富的艺术品, 使人着迷。在图案设计上, 我们可以看到, 设计了大量星星图案。这是因为, 在回族以月亮来计算日期, 斋月的开始和结束都由月亮决定的。伊斯兰教赋予了星星和月亮不同的文化韵味, 从而在艺术作品中得到呈现。

2、回族装饰元素的色彩特征

在回族的花纹设计中, 色彩大多给人以端庄、明快、整齐的印象, 常常采用蓝色、绿色, 很少见到有回族艺术作品中有大红大紫。对于绿色, 回族有着独特的情怀。从我们身边来说, 所有的清真用品、清真寺、清真餐厅, 其装修色调统一都是绿色;从服饰到家庭用品, 绿色也永远是主色调。回族人喜欢白色、绿色和黑色, “他们认为, 白色是人的初始色彩, 绿色是自然赋予人们的最好的颜色。绿色常常让人联想到生命, 生机勃勃、幸福祥和, 因此回族文化中常用石绿、豆绿、蓝绿等颜色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3、回族装饰元素的文字特征

作为文化融合民族, 回族历史上用过很多语言, 包括汉语、蒙语、阿拉伯语等。随着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 回族人民与其他各族群众的交流越来越多, 在文化、文字、教育等方面互相影响, 从而使得回族的语言、文字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科学家挖掘发现, 在现在正在使用的回族文字里, 出现最多的是阿拉伯语, 文字有多种写法, 具体的有库法体、纳斯赫体、苏勒斯体、波斯体、迪瓦尼体和加利迪瓦尼体、卢格阿体。文字的写法和组合极其多样, 每一个单字, 每一个词组, 每一个句子都有其独特的位置和写法, 字与字之间的结合, 位置和整体构成, 配合上书写时每个笔画的位置、粗细程度, 都是很有讲究的, 而其中也体现出了很多的和汉语文字书法类似的地方。而且回族文字的书写方式也不是毛笔, 都是使用硬笔, 例如:木板, 竹条笔, 麻杆笔, 草茎笔, 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每一笔的长短, 曲直控制的非常到位, 运笔上也是自然得体, 而且每一笔都有一个上提下勾的形式, 这在回族的字体中经常见到。在整幅作品中每一笔的轻重缓急都配合的很到位, 排列方式也是整齐划一, 充分体现了回族文化的特点。

二、回族装饰元素在食品包装上的应用研究

回族文化作为我国众多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其民族文化元素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清真产品、服饰、建筑设计等领域。当前, 清真已经成为回族的一个代表记号, 清真食品, 原本是回族人民自己的饮食风格, 但因为其独特的特点随着文化传播广为人知, 已经成为了一种标志, 而这些特点都能直观的体现在产品包装上。通过对回族文化和包装的研究, 梳理包装设计性的概念, 从而建立即可行性大又精美实用的理论平台。

1、回族装饰元素在食品包装现状分析

当前, 回族食品生产厂家很多, 造就的清真品牌也很多, 在包装方式上来说, 很多都拥有着回族特点, 例如使用回民文字、图样、色泽等。这样做不但是标志出了产品的特殊性, 也用这种方式增加了更多的回族购买者, 达到目的。例如, 在清真食品“禹大姐”安徽特产的包装设计中, 就融入了很多的回族元素。首先是整体颜色, 突出以绿色为主, 体现了回族对绿色的喜好;二是在包装边框设计上, 突出花纹循环设计;三是底纹以花纹为主, 且枝繁叶茂, 展示了典型的回族文化特点;四是拱形清真寺的图案;五是男女广告人物的服饰, 男子的衣褂、圆顶小白帽、女子的绿色头饰等, 都是回族传统服饰。以上方面不断突出和展示回族文化,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让人第一眼就能认出其是清真食品。再比如, 在“清真牛肉干”的包装设计中, 回族元素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首先在映入眼帘的主图上, 清真寺房顶的特有拱形构造加上回族经文的配合使消费者立刻识别出是回族的产品, 二是标志设计上再次运用到清真寺房顶的特有拱形构造, 体现了回族的文化, 三是边框设计上回族装饰性花纹进行压边, 在整体上进行了装饰, 四是主图附近将回族经文做了发光式效果, 将回族的文化充分融入其中。

2、回族装饰元素在食品包装创新应用

回族装饰元素极具特色, 而在包装设计中主要是提取到了回族元素中的纹理样式和回族的色彩特点, 并融合现代的包装风格, 既能体现民俗, 也能适应时代。包装设计应该具有精准的市场定位, 材料、功能、结构、色彩、应该与市场需求和经济相结合。

首先是要保证包装的大方时尚, 当然这并不是说包装就单单写上名称就可以了, 而是要将独特的回族文化体现在包装之中, 从古老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结合当前世界发展, 以市场为导向, 走出国门, 打造出拥有独特回族文明的包装设计。

其次是要把相关元素简约化, 不能死板的照搬伊斯兰教风格, 那样的话除了伊斯兰教穆斯林, 其他人并不会感到触动, 只会感觉不适应, 在实际设计中, 要充分理解、概括伊斯兰文明特色, 从中获得特殊的组成部分, 并加以抽象、组合, 使人更易产生认同感, 在色彩的搭配上, 也不能固执的只用黑白绿色, 而是要在不破坏伊斯兰风格的前提下, 加以调和。回族人民最喜欢的颜色是白黑绿色, 有时也掺杂蓝红黄色, 基于以上特点, 在对清真食品进行包装设计时, 也要加以考虑, 如此才能符合民族特色。而颜色是一个设计最吸引人的地方, 是设计最重要的地方, 颜色并不是为了填充包装而设计的, 其最重要的作用是紧抓消费者的心理, 向其传达设计者想要传达到的信息。食品包装一般采取扁平化设计, 包装扁平化设计同样需要以设计对象的内容和特征作为色彩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突出色彩的内涵, 以单色调为主, 尤以纯色和二次色使用最为广泛, 在本文中还需要强调一点, 扁平化设计的独特之处在于不对色彩进行淡化处理。

三、结论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旅游, 从而旅游逐步变成人们现代的经济活动和休闲方式。随着旅游市场的逐渐火爆, 又催生出了地方特色产业, 并使这一市场不断增加。于是包装成了消费者衡量商品的标准。特色产品包装设计作为典型的文化视觉表现形式, 它与民族历史文化元素有千丝万缕联系。

回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也有其大大小小的分居地, 最大的宁夏回族自治区, 小的大厂回族自治区等等, 在这些自治区中处处都在体现着回族的文化, 人们的衣食住行把回族文化表现阿淋漓尽致。旅游者来此除了参观体验回族的特色文化以外, 在临走时还会购买特产, 纪念品等等, 因此该产品的包装就占有很大的形象分, 既要符合包装的设计规格, 同时还要把回族的特色文化宣传到位, 最后还要融入时代感, 让消费者更进一步了解到现代的回族文化。

摘要:作为我国众多民族中的一员, 回族拥有自己独特的信仰——伊斯兰教。古尔邦节的文化也是独树一帜, 有自己的特色。回族文化的影响不单单在伊斯兰教信仰者心中起到作用, 它的传达方式也日趋多样化。因此回族食品的包装设计, 也要与时俱进的。从产品包装的外部设计到回族文化的融入, 都要体现出时尚、个性。从普通的包装设计到融入回族的特色文化后的创新, 使产品的包装形式、色彩、材料进一步得到了创新, 同时也把回族的文化进行了宣传。

分析化学在食品中的应用范文第2篇

1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的原理

在传统光学显微镜基础上,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用激光作为光源, 采用共扼聚焦原理和装置, 并利用计算机对所观察的对象进行数字图像处理观察、分析和输出。其特点是可以对样品进行断层扫描和成像, 进行无损伤观察和分析样品的三维空间结构[3]。

在普通宽视野光学显微镜中, 整个标本全部都被水银弧光灯或氙灯的光线照明, 图像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同时, 来自焦点以外的其他区域的荧光对结构的干扰较大, 尤其是标本的厚度在2um以上时, 其影响更为明显。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脱离了传统光学显微镜的场光源和局部平面成像模式, 采用激光束作光源, 激光束经照明针孔, 经由分光镜反射至物镜, 并聚焦于样品上, 对标本焦平面上每一点进行扫描。组织样品中如果有可被激发的荧光物质, 受到激发后发出的荧光经原来入射光路直接反向回到分光镜, 通过探测针孔时先聚焦, 聚焦后的光被光电倍增管 (PMT) 探测收集, 并将信号输送到计算机, 处理后在计算机显示器上显示图像。在这个光路中, 只有在焦平面的光才能穿过探测针孔, 焦平面以外区域射来的光线在探测小孔平面是离焦的, 不能通过小孔。因此, 非观察点的背景呈黑色, 反差增加, 成像清晰。由于照明针孔与探测针孔相对于物镜焦平面是共轭的, 焦平面上的点同时聚焦于照明针孔与探测针孔, 焦平面以外的点不会在探测针孔处成像, 即共聚焦。以激光作光源并对样品进行扫描, 在此过程中两次聚焦, 故称为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图1) 。

2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在食品中的应用

食品科学家在产品开发, 质量控制和基础研究方面面临众多困难, LCSM使许多重要现象的研究成为可能, 如组分的可混性, 物理聚集和絮凝, 相分离以及添加剂和加工条件等对结构的影响等。该技术目前在国外的食品领域研究中已有大量文献报道, 但在国内研究中较少。

2.1 研究食品原料或成分的微观结构

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进行食品原料或成分的结构研究, 对食品结构进行二维和三维的分层扫描, 从而获得食品微观结构的形态及二维和三维量化指标等。通过LCSM扫描观察小麦、马铃薯、玉米等各种谷物淀粉颗粒, 可以得到不同产地或不同加工工艺的谷物淀粉的微观结构, 从而研究各种淀粉的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利用LCSM研究果蔬的细胞结构, 通过构造三维图片观察果蔬细胞的层次结构, 进而研究果蔬贮藏过程中的性质及变化。

2.2 研究食品的乳化性能及稳定性

食品的乳化性能决定了许多食品的结构、口感和稳定性, 因此了解食品体系中不同乳化剂的作用十分重要。LCSM打破了传统的观察界面上的两相分布的方法, 由于LSCM可以同时观察多个荧光通道, 利用不同的染色剂分别对几种乳化剂染色, 通过改变酯类的浓度就可动态地观察乳化剂的取代过程, 采用三维重建还能观察到乳状液的空间分布。

2.3 研究食品的凝胶结构

利用LCSM研究食品蛋白凝胶体系中的蛋白聚集物凝胶的形成, 分析其凝胶网络三维结构的差异, 得出凝胶的微观结构特性, 进一步分析食品的口感及功能特性差异。LCSM在研究各种凝胶的微观结构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尤其在各种动物蛋白凝胶体系中, LCSM能够获得具有高清晰微观结构的图片, 因此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肉制品蛋白或蛋白混合凝胶的结构及形成机理研究中。

2.4 研究食品加工过程的结构变化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可用于动态地观察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的结构状态的变化及流变学特性等。利用LCSM可以检测到面筋蛋白结构的变化过程, 并能观察面团醒发过程中特定添加剂在面团中的位置。此外, LCSM还被用于研究流态食品冻结过程中蛋白质的结构变化。

3 展望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作为新兴的仪器分析技术, 不但在生物医学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食品领域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LCSM不仅为食品科学家研究传统的食品组织结构提供了方便, 而且使食品研究进入到微观体系结构研究的新领域。食品科学家们利用LCSM的无损伤光学切片、三维重建、动态追踪等特点能观察到食品化学微观的不均一性, 食品微生物的活性, 组织的生物构造及酶的活性。随着LCSM技术的不断完善, 它在食品领域中的作用也会越来越突出。

摘要:该文介绍了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的特点及原理, 重点对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发展和应用概况进行了综述。该技术在研究食品的微观组织结构及变化有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食品,微观结构

参考文献

[1] White J.G.et al.Confocal microscopycomes of age[J].Nature (London) , 1987, 328:183~184.

[2] Brakenhoff G.T.et al.Three dimen-sional imaging in fluorescence by 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y[J].Micros, 1989, 153 (2) :151~159.

分析化学在食品中的应用范文第3篇

在21世纪生物工程时代,食品分子生物学已发展成一门重要交叉学科,该课程用分子生物学理论研究食品科学的一门跨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用分子生物学理论的崭新视角研究食品科学、食品分析与食品安全等,向学生提供内涵广泛食品科学与前沿新颖分子生物学有机结合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技术[3]。为了更好更全面将本课程前沿知介绍地学生,本文将对新兴的网络技术Wiki技术在食品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并探索具体实施方法及措施。

1 Wiki简便易用便于网上进行专业知识交流

Wiki的开源系统便于非网络专业师生的使用,使用者只需通过简单浏览器界面对Wiki页面的内容进行编辑,简便性操作降低了在食品分子生物学课程推广的难度。

Wiki使用者不需要知道HTML,仍然能编辑出具有html特征网页。食品分子生物学师生可以将相关专业知识挂在Wiki编辑的html特征网页上,学生通过网页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等学习活动。

2 Wiki网站的信息交流平等性

Wiki网站中没有著作权概念,资讯与知识不是单向地由权威发布者(老师)向接受者(学生)自上而下发放,中心与周边的角色随时逆转,知识在互动、协商、争辩中完善升华。Wiki像一个实践社区,使用者可以将所发现问题张贴出来进行讨论,从中获得一种群体性的应用性知识。

食品分子生物学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课件、问题、学生需要提前准备内容发布在网上供学生预习,特别是对开放性问题,这些知识交流不涉及著作权。例如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教师先发布题目,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对开放式问题的理解反馈到网页上进行交流,以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得以深化,并真实反映预习到回顾反馈的思维过程。

3 Wiki建立在协作共创基础上的开放性

Wiki的交互性、开放性和共享性,是基于共同创作的网站平台,社群的每个人都可以创建、修改、删除网站页面数据,对共同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例如PC R技术在食品病原菌检测中应用一题,每个学生分别准备相应素材并在这个平台上发表意见,社群成员共同创作弥补了思维盲点并形成较全面深刻的理解。

Wiki社群成员来自不同层次、不同学校、不同工作背景,使得协作共创成果更全面更深刻,知识丰富性影响新一代教育方式。如维基百科的英文百科已有320万个条目,维基百科的前15名语言版本条目总数占全球各种语言总条目数71%[4]。总编辑次数突破8.6亿次。维基百科平等协作理念让更多的人可以自由地参与整个资源知识系统的建设、管理,对建设一个完善教学协作模式起到推动作用,提高教育质量[5]。

4 Wiki满足食品分子生物学对知识更新的需求

维基网站上知识更新快,满足食品分子生物学知识不断更新的要求,为学习者提供最新最全面的信息。用户可利用Wiki网站进行相关资料查找,系统也会推荐一些相关知识点,使知识点融会贯通。

以知识仓库为特征的Wiki动态资源库提供相互学习环境。对于学生,Wiki是学习和管理知识的工具;对于教师,Wiki是更新知识、实施网络备课的新型平台。Wiki平台建立了师生和生生间知识互动通道,教师的有效组织引导使Wiki显现强大生命力。

5 Wiki有助于构建新型平等式师生关系并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Wiki系统是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社群成员积极参与、共同创作、实行分工合作。每个成员(甚至任何访问者)都可以发表自己意见,或者对共同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访问者及社群成员均可共享系统内页面的变动。社群成员都是平等的,有着相同责任和权利。学生一方面可以很方便地发布自己观点、解决办法和作品;另一方面可以学习小组内其他同学发布的内容,并对这些内容进行修改、评价,在评与写的过程中进行深入协作和交流。

Wiki技术中资讯不是单向地由权威发布者(老师)向接受者(学生)自上而下发放,而是完全多向交流。Wiki可以促进师生交流,改变教师与学生交流仅限于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把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评语等写入Wiki;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想法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Wiki的历史恢复功能让教师在权限上不加控制,学生不受限制地参与进来,达到真正平等师生互动状态。学生的作业、读书笔记也可放入Wiki,教师可以在Wiki上评阅、更正和附上评语[6],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研究学习能力。

6 结语

Wiki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经济生活,维基技术在很多场合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Wiki的自由、开放、合作、平等、共创、共享的特点和精髓使高校教师可以把Wiki发展成为专业课程教学互动乃至科研成果展示平台。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和优秀Wiki教育站点出现,教育教学领域Wiki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好。

摘要:本文在食品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引入Wiki技术,探讨了采用新型网络技术的新型双语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专业外语水平及应用能力,为使学生成长为网络时代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这种新型高效而富于活力的策略教学法为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提供了有效保证。

关键词:Wiki技术,食品分子生物学,整合教学

参考文献

[1] Ward Cunningham.The Wiki way: quick collaboration on the Web[M], Year of Publication:2001 ISBN 0-201- 71499-X.

[2] 王润华,余小燕,杜明华.Wiki及其教育教学应用探讨[J].教育技术导刊,2005, (5):4-6.

[3] 雍克岚.食品分子生物学基础[M].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 王小梅.传播学视角看Wiki的教育应用[J].软件导刊,2008,9(3):38-40.

[5] WANG Xiao-mei.Education of Wiki by view ofcommunication[J].Software Guide(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8, 9(3):38-40.

分析化学在食品中的应用范文第4篇

1 气相色谱法仪器分析技术

气相色谱法, 简称为GC, 主要指利用相关物质的沸点、极性与吸附性能的差异, 达到混合物的分离目的。长期以来, 我国技术部门使用气相色谱法的方法是:通过气相色谱图像与石油产品馏程分布的关联性, 将石油馏分、原油与石油产品蒸发性能完全展示出来, 是评价石油产品相关方面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其中石油原油的蒸发特性一般采用的是ASTM-D5236及ASTM-D2892实沸点的蒸馏法, 不但油品分析花费的时间长, 样品的使用量大, 且完成一个样品需要花费2个星期以上。但使用气相色谱法仪器分析技术, 能够在蒸馏法的基础上快速得出馏程分布的数据, 完成样品的全过程只需要几个小时, 不但有效缩短了时间, 而且快速提高了油品分析的工作效率。针对石油产品的差异, ASTM还制定了不同类型的标准方法, 如ASTM-D2887方法主要针对的是538oC始沸点的宽馏分石油产品, ASTM-D3710方法主要针对的是260oC始沸点的汽油馏分产品, 而ASTM-D5307方法可以利用适当的溶剂应用在原油中[1]。

2 高效液相色谱法仪器分析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法, 简称HPLC, 其能够适用的沸点范围带有广泛性, 针对石油原油及石油产品这一类沸点范围广, 并且组成部分相对复杂的物质, 带有非常好的分离效果。目前高效液相色谱法被广泛运用在油品分析中, 如部分科学家运用HPCL仪器分析技术来分析石油烃类与柴油构成设备与分离的条件, 主要用来阐述多环芳烃的测试条件;部分科学家运用HPLC来定量测试柴油与煤油中含有的芳香烃类化合物, 能够有效弥补GC中只能检测汽油相关成分的缺陷;部分科学家运用HPLC来结合紫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以此来检测重油中的芳香烃类化合物, 并利用芳香烃类化合物紫外线的图谱, 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一些科学家运用HPLC和示差折光的检测器来测试中间馏的分烃族组成因素, 利用液相色谱分离的烃类化合物为标准性的物质, 取代先前的单一化合物, 根据标准样品来比较不同的方法。通过这样的仪器分析技术, 能够有效利用各组分的响应分析来对油品分析进行定量性地测试与评定, 提高数据的精确度与准确度, 并且花费的分析时间较短, 分析单一样品的时间小于1个小时[2]。

3 近红外光谱法仪器分析技术

近红外光谱法, 简称为NIR, 作为一种简单性与快速性的分析方法, 与石油样品的近红外谱图紧密相关, 也与油品中的不部分物理化学性质密切相联。现阶段我国社会中, 近红外光谱技术主要应用在原油与石油产品的性质分析中。如韩国SK公司主要利用不同的石油产品在近红外区域谱图上的差异, 能够快速又简单地鉴定石油产品的性质, 并且准确率极高, 这样为直接分析石油产品提供了简单便捷的手段。又如新加坡相关研究家通过分析原油的NIR近红外谱图, 构建了14个偏最小性二乘法的校正模具, 结合实际沸点的蒸馏曲线, 使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8以上[3]。

4 质谱法仪器分析技术

质谱法, 简称MS, 主要是一种对样品离子荷比测试与评定进行定量评价的仪器分析技术。长期以来, 质谱法主要应用在汽油、柴油、煤油与润滑油等类型的组成分析中, 目前已经有12个以上的质谱法被纳入了ASTM的相关标准方法中, 且国际上对于质谱法应用在石油馏分的分析方面有较多的研究。如研究学家利用质谱法, 来研究石油馏分中重芳烃分子量的分布情况;研究学家结合飞行时间的质谱法与其他分析方法, 对减压渣油氢化的脱硫前后结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学家利用质谱法来有效测试出渣油饱和烃中的组成烃类。

5 结语

综上所述, 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促使了仪器分析技术不断走向了改革与创新, 使其具有分析速度加快、样品使用量降低、准确性高级重复度好的特性, 在原有及石油产品的分析与评价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针对仪器分析技术中的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近红外光谱法及质谱法作出了分析, 提出了仪器分析技术能够提高油品分析工作的效率及水平。

摘要: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 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促使了人类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日益扩大, 推动了石油行业的发展与石油产品种类的创造。根据对石油产品进行分析, 并对其理化性质及组成部分进行分析, 可以充分展现石油产品的表征性。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技术部门对石油产品的分析主要采用的是传统性的分析方法, 不但花费时间较长, 而且不利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与精确性。仪器分析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分析技术, 现已逐渐使用于石油产品的分析中, 本文就仪器分析技术如何应用在油品分析中, 作出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仪器分析技术,油品分析,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 刘多强, 关绍春, 孙建章, 韩松霖.中红外光谱和近红外光谱在油品分析中的技术比较[J].石油化工应用, 2010, 06:1-3.

[2] 宗营, 张晓玉, 徐龙亭, 魏贤勇.近红外光谱在油品快速分析中的应用[J].化工时刊, 2010, 07:45-48.

分析化学在食品中的应用范文第5篇

1 形成性评价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1 教育评价及分类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 对教育工作及有关因素中的状态与绩效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伴随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教育评价在教育理论界与实践领域广泛重视, 教育评价、教育理论、教育发展一起成为当代教育研究的三大领域。

教育评价的定义, 历史上存在四大类观点[1,2,3,4]。第一类是将教育评价等同教育测量。即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E.L.Thorndike) 提出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 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第二类是以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为基点进行界定。即美国学者泰勒 (R.W.Tyler) 认为: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和教学大纲在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第三类是从评价的非价值性出发进行界定。即美国斯塔弗尔比姆 (D.L.Stufflebeam) 认为, 评价不应单纯的以教学目标不中心, 应以决策为代表的社会为中心, 评价应为决策服务, 为决策收集、组织和报告信息, 它是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第四类是从评价的价值性出发进行界定。即美国评价标准联合委员会认为:教育评价是对某些对象的价值和优缺点的系统调查。

教育评价的特征表现出:价值理念的发展性、主体的多元性、范围的扩展性、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方法和技术的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教育评价的分类方法较多, 以评价实施的时期和目的为标准的分类有布卢姆主张的:“形成性评价 (formative evaluation) ”、“总结性评价 (summative evaluation) ”、“诊断性评价 (diagnostic evaluation) ”。

1.2 形成性评价[5,6,7,8,9,10]

(1) 目的: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 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一般地说, 形成性评价不以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程度为目的, 不重视对被评对象进行分级鉴定。

(2) 基本步骤:

(1) 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2) 编制两种形成性测试题, 即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测试方法检测。 (3) 单元教学结束时进行形成性测试。 (4) 分析测试结果, 为学生提供帮助和矫正。 (5) 第一次测试后两三天对第一次测试未达标的学生再进行一次测试, 促进达标。

(3) 特点:

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性教学的结果和学生进展的情况、存在问题, 以便及时反馈, 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电脑一般是绝对评价, 着重判断前期教学工作的达标情况。在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学习后的测试均为形成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得比较频繁。它与总结性评价之间的差别, 正如斯泰克 (B.Stake) 所说:“当厨师品尝汤时, 那是形成性评价, 当客人品尝汤时, 那就是总结性评价”。

1.3 形成性评价的运用案例

1.3.1 确立优质的课堂教学目标

确立优质的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协高速与统一。基础性目标是按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 进行有序的教学, 完成知识、技能教学。发展性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素质和以情感为重点的良好社会素质。课堂教学目标就是把知识、技能教学与情感、能力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1.3.2 提高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一定教学目标, 对教什么 (教学内容) 和怎么教 (教学组织形式、模式选择、媒体选用等) 进行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 学习目标:

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学习方式:

包括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实践性学习、自主性学习。

(3) 习情报况:

直观情景、问题情景、活动情景。

(4) 策略方法:

观察、实验、调查、研究、分析、综合。

(5) 教与学作用:

学生是主体作用, 表现在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师角色是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

提高课堂教学设计它的意义在于以下几方面。

第一, 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因为它着眼于激发、促进、辅导学生学习, 努力实现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课程改革的理念, 力求每个学生都有同样的机会发挥和发展自已的才能, 保证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 有利于实施个性化教学。

因为它不仅强调要从社会需要、教学内容、教师及教学。

资源等出发,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析, 综合考虑采用何种教学策略、教学环境, 并通过科学评价进行反馈, 根据每个或每类学生的实际, 采用强化措施, 使教学对不同学生产生不同的效果, 促使学生按各自的特点有效发展, 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以学生为本, 实施个性化教学, 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第三, 有利于教学过程最优化。

因为它有利于教学过程各个环节都保持最佳状态。

提高课堂教学设计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1) 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目标的实现。

主要关注学生参与的程度。因为它是一堂好课的标准, 它是课程目标实现的决定性因素, 也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必经之路。

案例一:某工班转到环保男生学习分析化学态度是一睡、二动、三问。即上课睡觉, 针对这种情况, 经验是关注情感态度, 引导价值观, 结果再上课时开始动脑筋, 不断提问题, 最后考试名列前茅, 中级分析工考证顺利通过, 顺利实现教育目标。父母高兴得亲自来校校访。

(2) 注意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特别要重视课外、校外、隐性资源的利用。

案例二:例如讲配位滴定法应用时, 利用广州市芳村西朗污水处理公司成立的新闻引题, 增加趣味性。广州西朗污水处理厂是广东省重点市政设施基础建设项目西朗污水处理系统工程项目。该项目是中国第一家以公私合作模式交付的污水处理项目, 也是国内首次采取BOT (建设-运营-转让) 方式运作的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 它将主要收集处理荔湾区芳村全部污水及海珠区部分污水, 以改善珠江广州河段的水质。保护广州市西村水厂、石门水厂、小洲水厂和石溪水厂取水点的水质, 优化投资环境, 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佐证应用的实效性。注重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提高课堂教学设计不可忽视的问题。

案例三:例如, 利用黑色5.12震恸中国教育资源, 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热情。5.12四川汶川发生30年未遇之国难。川西震动, 九州同震、同悲。曾经的学校成为残垣断壁, 曾经的城区成为人间炼狱, 孩子被压在废墟中, 亲人在一瞬间永远地离去, 无不惨不忍睹。今日能活下来的, 皆是兄弟姐妹, 只有相互温暖、相互扶持, 才能走过这段艰难的路。在灾难面前, 让悲伤者不再流泪, 让受伤者不再流血, 让死去者得以长生, 让所有人能继续前行, 死者长已矣, 生者更需努力。呼吁学生珍惜生命, 热爱学习。学校组织爱心捐助, 号召班级开《珍惜生命, 热爱学习》主题班会, 课堂教学插播录相, 感动着每一个在场的人。这个特殊的课堂, 教学效果也不同寻常, 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

案例四:例如, 在讲定量分析氮含量测定中, 利用媒体和身边的事例加深知识的认识,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引用广州市某省重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唐诗新吟:一只黄鹂鸣翠柳, 一盒三鹿上西天……联系媒体曝光的中国不良商家三鹿集团在婴儿奶粉里掺杂三聚氰胺的事件, 设计学生的认知观,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3) 注意师生的交流。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师生的平等交流, 它包括信息的交流, 还包括情感的交流。关注学生的每一天。

案例五:在指导全国化学检验工大赛中, 面对30强、12强、6强乃至3强, 注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 选手们拼搏、有韧性;互动、有和谐性;思考、有创新性。连续二届全国化学检验工大赛中, 一次获团体“一等奖”, 一次获团体“二等奖”。个人也有“一等奖”。

(4) 注意教学活动的开放性。

应该容许出差错、出分岐、出错误, 容许超标 (课程标准) 、超本 (教材) 、超时 (固定的教学时间) , 对具有生成因素的“三超”应该鼓励。

案例六:例如, 2007年底至2008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在广东佛山开展污染源调查工作, 本校承担协助完成政治任务。在校的环保、分析专业的学生主要参加调查。任务结束后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次科技调查交流活动,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有的学生体会到学到了学校学不到的东西;有的学生感觉学本专业是聪明的选择, 在实际中能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发现自已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还很有限;有的学生认为很若;有的学生看出了企业的漏洞和弊端;有的学生有成功的喜悦, 同时还得到了劳动的报酬, 高兴得走路一不小心把牙齿磕掉了。一件毛衣、一件雪袄、一双双温暖地握手足已让同学们在50年不遇的雪灾中体会到国家、集体和人间的关爱与温暖。开放性的教学活动对常规的教学是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

1.3.3 体现“促进学生发展”理念

有人说:没有学不好的学生,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应该如何去看待这个问题呢?要提高教学质量也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理念。这一理念首先是体现教学目标上, 优其体现发展性目标上。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 鼓励学生探究, 高效实现目标。再次, 要体现“以学评教”思想。“以学评教”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改革课堂教学。以学生学习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 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11]。具体应从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四种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对学生而言, 情绪着重体现情感现象的过程和状态, 情感着重体现情感现象的内容方面, 与社会需在相联系[12]。要注重情感发展目标的构建。情感目标的的实现要靠情感交往过程。科学的交往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识和能力, 开放学生的视野和胸怀, 从而目标达成变为现实。

案例七:班级学习经验交流会。会上大多情绪饱满, 准备充分, 积极发言, 思维广泛, 互相交流, 互相促动, 交流主题目标明确, 学习经验交流会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个别学生的问题。情绪状态好, 交往状态差, 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为空白。

可见, 没有情绪状态、交往状态, 就不能激活课堂;只有情绪状态、交往状态容易形成“泡沫现象”、“表面繁荣”, 只有四大状态协调统一, 才能对课堂教学效果作出准确的评价。才能真正体现“促进学生发展”理念。才能全面贯彻、落实、协调科学的发展观。显然“没有学不好的学生,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说法, 只是单方面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要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不可忽视学生的四种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1.3.4 建立评价方案

对学生建立评价方案, 以利于形成性评价的反馈。评价方案合计100分, 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课堂 (10分) :其中考勤2分、纪律2分、回答问题3分、课堂练习3分。

(2) 作业 (10分) :其中次数3分、等级4分、质量2分、字面1分。

(3) 实验 (20分) :其中报告5分、实验规范及进程5分、合作精神3分、安全、环保、文明5分、劳动2分。

(4) 考试 (40分) :其中小测验10分、期中10分、期末20分。

(5) 学习习惯 (3分) :其中任务完成程度0.5分、积极、主动性0.5分、学习效果1分、学习方法1分。

(6) 辅导 (2分) :其中主动发现问题1分、主动解决问题1分。

(7) 创新 (10分) :其中模型制作2分、小论文1分、小设计1分、小竞赛1分、校级及以上科技、竞赛活动5分。

(8) 心理品质 (5分) :其中学习内驱动力2分、有进步现象1分、挫折感1分、荣誉感1分。

3 结语

综上所述,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本文研究了形成性评价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一些案例揭示了形成性评价方面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策略, 以求对教学在新的教育环璄下有所启发。本方法已在多个学科教学中使用, 效果良好。应用结果据分析化学教学应用抽样分析:1个56人的班级, 在中级分析工考证中, 理论通过率100%, 实操通过率98.2%。

摘要:教育评价在国际上也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拉尔夫·泰勒提出这一概念, 它与教育理论、教育发展一起成为当代教育研究的三大领域。教育评价在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才起步。目前, 职业技术教育界也在研究, 处于蓬勃发展的势头。它的成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人才培养的动力机制。本文研究了形成性评价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了形成性评价方面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策略。

关键词:泰勒原理,布卢姆形成性评价,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性目标,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壮海.教育学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260~279.

[2] 蒋乃平.课程模式是职教课程论学科建设的重要标志[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 2001 (6) .

[3] 王洁.拉尔夫·泰勒经典课程范式解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 (5) .

[4]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Evalu-ations of Educational Programs[J].Projects and Materials, 1981.

[5] 程书肖.教育评价方法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94~115.

[6] 孔祥田, 李兴保.现代教育技术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6:349~357.

[7] 金一鸣.教育原理 (第2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409~128.

[8] 高振环, 何文茜.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294~297.

[9] 邬美娜.教育技术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4:353~365.

[10] 孔祥发.论布卢姆教学评价理论借鉴[EB/OL].http://www.jucuo.com, 2007.

[11] 吴华钿, 林天卫.教育学教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09~221.

分析化学在食品中的应用范文第6篇

分析化学实验中的质量控制能及时发现和纠正系统误差, 对于积累实验资料, 评价实验结果有很大帮助。分析化学实验的结果准确与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以操作人员技术素质、水平、客观环境、试剂纯度、精神状态、仪器状态、分析方法等影响尤甚。质量控制是提高分析化学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最有效的方法。因此, 对分析化学实验室而言,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就必须对实验质量进行控制。

2 质量控制措施方法

2.1 实验前的质量保证

在进行实验之前, 应该保证最佳的实验操作条件, 最佳的技术水平, 最佳的仪器设备, 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如查阅与实验内容相关的标准分析方法, 无国家标准方法而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实验的, 要明确该方法是否已通过验证鉴定, 其可能的误差是否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预先做好标准试剂的配制, 标准曲线绘制和标准试剂的标定工作。检查仪器设备运转情况, 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校准等。

2.2 实验中的质量管理

实验室操作是实验质量控制的重点, 在确保室外所采样品的代表性及可靠性之后, 实验室控制措施主要包括空白实验、平行样分析、加标回收实验、标准参考物等。

2.2.1 空白实验

样品的仪器分析过程中, 最容易出现沾污, 这对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和方法的检测下限都有很大影响。空白实验可以降低或者消除这些误差。空白实验是在不加样品的情况下, 用测定样品相同的方法、步骤进行定量分析, 把所得结果作为空白值, 从样品的分析结果中扣除。因此, 控制空白实验, 降低空白值对于提高实验精密度、准确度和方法的检测下限有很大帮助。

空白实验是分析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减小实验误差。以溴酸钾法测定锑为例, 由于溴的易挥发性, 可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空白实验, 将溴酸钾 (含有溴化钾) 加入另一试剂瓶中, 待测溶液用去离子水代替, 以甲基橙为指示剂, 其它条件保持不变。这样可以减少由于溴的挥发损失等因素而引起的误差。

2.2.2 平行样分析

平行试验就是同一批号取两个以上相同的样品, 以完全一致的条件 (包括温度、湿度、仪器、试剂, 以及试验人) 进行试验, 看其结果的一致性, 两样品间的误差是有国标或其他标准要求的。对同一指标进行分析时, 应采集两个以上的平行样品, 以便判定分析结果的精密度、重现性和检测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从而达到提高准确度的目的。

2.2.3 加标回收实验

加标回收实验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实验方法, 也是重要的质控手段。化学分析中, 为了提高监测分析质量, 常用以标准物质做回收率测定的办法来评价分析方法和测量系统的准确度。加标实验中, 回收率是判定分析结果准确度的量化指标。加标实验及回收率的计算并不复杂, 加标方式可根据不同项目、不同分析方法和不同的需要灵活掌握, 回收率的计算也各不相同。

2.3 实验后的质量管理

通过对实验过程质量控制的管理, 可以分析出问题的来源。对于由检验人员自己造成的失误, 应该加强对检验人员专业技术的知识培训, 并加以重视;如仪器设备、实验室工作的环境条件等有限, 则应改善实验室的工作环境条件, 配置相应的现代化实验仪器和设备, 确保实验质量。

3 质量控制步骤

3.1 试样的采集

试样是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一部分为样品进行分析;因此式样的控制是对分析结果进行质量控制的第一步。式样要求有代表性, 能代表全部样品的基本特征。保证测试结果的质量或测试意义的基础是从总体中选择多点随机取样, 这样才能使受检样品的化学组成尽量与总体的平均值相接近。如果实际中存在固体、气体、液体同时存在的情况, 取样一定要照顾到总体性的要求。考虑到环保要求, 制样用的器皿和工具一定要清洗干净, 分析样品的客观条件 (温度、时间、试验方法等) 要合适。制成待测溶液时一定要确保全部融入溶液, 不能存在沉淀现象。

3.2 管理组建立质量控制图

管理组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和管理样品来建立质量控制图, 因此质量控制图又称管理图。质量控制图是评价和控制分析结果的一种统计学工具, 他将测的的数据标识在图表上, 反映实验过程的质量情况, 是记录和控制所获得的精密度、准确度数据的最好方法之一。质量控制图主要分为平均值与极差控制图等。

平均值控制图:将每次测量的平均值Xi画在控制图上, 当平均值发生变化超过了规定的限度, 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极差控制图:一组观测值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称为极差R, 将每次检测得到的极差值Ri画在控制图上, 可以控制测试过程的变动性。如:图1, 两人单独对同一批铜精矿样品中铜进行检测时, 以每个样品两个人结果的差对时间作图, 当差值超过了规定时, 应分析原因, 采取纠正措施。

3.3 分析组用控制图检验

管理者建立好相应的质量控制图之后, 将自己已知的样品发给分析组。分析人员用样品进行测定, 共测定三次并同时进行空白实验, 然后通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决定数据的取舍 (主要用Q检验法) 。假如标准差满足实验要求则可以继续实验, 否则停止实验, 检查问题。分析人员在实验最后处理所得有效数据, 得出结论。

4 质量控制图在分析化学实验室中的应用

从前面分析可以知道,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可以用来发现某些异常的现象, 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从而实时的控制测试过程, 使之保持在规定的要求内。休哈特于1924年提出控制图, 并发展了80多年, 在实践中也不断地产生了许多种新的方法, 过程质量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质量管理中。这几年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也给质量控制图的改进带来很多应用, 这就大大讲话了统计学处理和计算的复杂性, 并形成了很多智能化的过程控制软件和质量控制软件。主要的质量控制图绘制方法主要有Excel、Minidata及Minitab, 将其应用于分析化学实验中, 能取得良好效果。质量控制图的建立及应用流程见:图2。

5 结语

综合全文我们可以知道, 在分析化学中务必使包括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在内的所有误差减少到预期的水平。运用实验室质量控制, 我们可以保证实验室数据的质量和统计正确性, 并可以了解实验室工作中所发生的一切变化, 以及这些变化的趋势, 及时发现异常现象。有了及时的提醒, 人们可以第一时间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对实验室工作的不断改进和获得数据和信息的可靠性有很大帮助。

质量控制对显著提高实验的精密度、准确度, 使实验人员规范实验操作, 端正实验态度, 提高实验能力和计算机水平均有很大帮助。因此, 我们在分析化学实验过程中务必运用质量控制图, 这是分析化学实验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

摘要:文章首先通过阐述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提出其在试验中应用的必要性, 其次, 列举了主要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 并总结了一般的步骤。最后文章以质量控制图为例, 详细说明了质量控制的具体内涵。文章通过文献综述, 理论推导, 得出一些质量控制方法与措施方面的结论, 以期对分析化学实验的质量控制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质量控制,分析化学,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捷.论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A].2008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08.

[2] 周兴旺.分析化学设计性实验教学质量控制与效果评价[A].第十三届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分析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8.

[3] 高志, 何锡文, 李一峻.分析化学取样理论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 2000, 28 (4) .

[4] 张云梅.质量控制在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应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25 (5) .

[5] 房春生.环境样品采集与分析全程质量控制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2002.

[6] 李红.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J].广东化工, 2010, 37 (2) .

[7] 郭祥群.分析化学教学体系重构之思考[J].大学化学, 2008, 23 (5) .

上一篇:三好学生个人总结范文下一篇:传统文化意蕴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