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论文范文

2024-03-17

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1 我国森林病虫害现状分析

林木虽然生命力比较顽强, 但其应对病虫害的能力较低。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因素:为了保护森林资源, 我国开始大面积种植人工林, 但缺失对人工林培育的合理指导, 导致人工林培育方面存在较多弊病, 很容易发生病虫害;在不可控制的森林环境中, 容易出现较多新物种, 长期使用杀虫剂也会使病菌产生耐药性, 进一步侵害林木健康生长;在众多的病虫害中, 有相当一部分害虫具有较强繁衍能力, 无法斩草除根。鉴于林木自身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 目前, 我国经常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 被破坏的森林资源逐渐恢复[1]。但病虫害仍是威胁森林资源的重要影响因素, 积极探究森林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

2 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有效运用

2.1 科学营造混交林

科学营造混交林, 对于土地难以利用、生长环境恶劣的地区, 可通过营造混交林等方式提高森林抗病虫害能力。科学营造混交林, 一方面能有效预防森林火灾, 另一方面能够节约资源。在培育人工林方面, 应积极营造混交林优化森林环境。混交林凋落物会进一步形成腐殖质层, 这部分物质养分高、易于分解, 能为林木健康生长提供丰富养分[2]。另外, 混交林生物种类繁多, 部分昆虫对树木侵害小, 但其补充宿主能有效对抗某些生物天地, 优化森林环境, 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病虫害的作用。

2.2 设置隔离带

部分害虫的迁徙能力、扩散能力非常强, 若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极有可能带来毁灭性灾难。单一食性的幼虫其迁移能力比较弱, 因此, 可通过设置隔离带等措施, 阻止幼虫迁移, 减少其食物来源, 进而保护森林资源。另外, 在森林中存在鸟类、捕食性昆虫、寄生蜂等有益生物, 这部分有益昆虫在抑制虫害繁殖、发生中有重要作用。因此, 应积极保护这类生物, 及时采取措施, 抑制虫害传播。

2.3 提升树木免疫力

不同树种的抗病能力不同, 即便是同一品种的树种也会存在差异性抗病虫害能力。在具体营林工作中, 应加强选育、抚育工作, 全面提高树种抗病虫害能力。在选择树种方面, 应尽可能选择乡土树种, 实现乔灌混交、针阔混交等多种造林方式混交种植, 在改善环境的同时, 保护生物多样性, 提高林木免疫力[3]。选种、播种是造林工作的起始点, 而结合当地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科学选种, 则是树木茁壮成长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 选好种子后, 要科学保存种子, 对种子进行一系列处理, 最后方能进入播种环节。进入秋季后, 应施磷肥, 不能施氮肥、不能灌水, 确保苗木根部正常生长。进入冬季后, 要做好防寒工作, 预防苗木受冻害。一般情况下, 可采用暖棚、风障、盖草和土埋等保暖措施。苗期与幼苗期的苗木无需大量水分, 对水分要求不多, 不能过量灌溉;而生长期的苗木对于水分的需求则较大, 应及时灌溉, 保障树木生长所需水分。

2.4 优化树木生长环境

林业生产不能“照搬照抄”, 必须结合自身气候条件、地理位置, 因地制宜进行植树造林。因此, 在林业生产之前, 必须做好全面的调查、研究工作, 结合不同地区林业生产力, 设计科学的造林方案, 争取赢得经济与生态双收的效果。结合林业生产方案确定林业布局、树种及林种, 更好地提高造林成活率。修地整理工作是改善树木生长环境的重要方式, 通过休整土地, 清除杂草、灌木丛, 翻垦土地, 施肥浇水, 改善土壤生物性能, 全面改善树木生长环境。此外, 树木生长受到地理条件、气候因素的双重影响, 因此, 必须选择科学的植树方法, 全面提高造林成活率[4]。

幼林抚育工作是提高树木成活率、降低病虫害的关键环节。从整体上来说, 幼林抚育包括以下环节:修剪幼林不良枝干;对分布不均的幼林进行去劣存优管理;清除灌木、杂草、藤类植物;合理规划树木密度;施肥、翻垦等工作, 改善土壤环境、增加通透性, 促进树木快速生长。5月中旬前后, 要对幼林进行除草、松土等管理工作, 从而使幼林可获得足够水分与阳光;7月与月应分别进行1次抚育管理, 进行“三铲三趟”, 幼林抚育工作需持续3 a。杂草是幼林的劲敌, 清除杂灌杂草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 部分杂草还能产生病虫害, 所以, 幼林抚育中必须及时清除杂草。一般来说, 主要是采用人工除草, 但这种方式工作效率较低。最近几年, 机械化除草方式得到广泛推广,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幼林抗逆性比较差, 必须做好冬季防寒管理工作, 以防幼林受到冻害。

适当修剪, 对于枯枝和已经遭受虫害的枝条应及时修剪, 及时砍掉病株, 降低病虫害对树木的整体影响。同时, 去除枯枝也能提高森林成活率[5]。

2.5 创新防治观念

新形势下, 森林病虫害防治必须坚持创新策略、积极转变思想, 积极推广健康森林理念, 进一步实现“除治”向“预防”方向转变。在具体防治对策上, 应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全面提高治理效果。通过喷洒农药或人工摘除越冬蛹、虫卵等方式进行, 并采用涂干、喷洒石硫合剂等方式, 预防发生腐烂病。防治病虫害应朝着生态防治方向靠近, 减少药物使用, 通过生态防治措施保护林业生态环境[6]。在防治病虫害组织管理方面, 应由传统一般防治转向工程治理, 并积极采用生物防治策略, 提高病虫害防治的生态性与科学性。

3 结语

从我国森林病虫害现状入手, 从科学营造混交林、设置隔离带、提升树木免疫力、优化树木生长环境、创新防治观念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对策, 以期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摘要:林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竞争性资源, 森林苗木的茁壮健康生长对促进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积极探究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有效运用, 降低病虫害危害, 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营林技术,森林,病虫害防治

参考文献

[1] 花旭, 姜艳, 王镇江.浅谈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及营林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 2016 (2) .

[2] 吕军美.基于林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及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思考[J].生物技术世界, 2015 (3) .

[3] 廖水龙, 何信江.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 2014 (21) .

[4] 叶建厂.浅析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中的营林工作[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8) .

[5] 曾远明.营林技术对抑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控制探析[J].绿色科技, 2014 (4) .

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示范区概况

秀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武陵山区腹地, 常年水稻种植面积2.0万hm2。水稻病虫害总体发生较重, 虫害重于病害, 尤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纹枯病发生普遍, 为害严重。示范地位于秀山县清溪场镇溪沙南村, 在秀山县水稻高产示范区内。示范地地理坐标为N 28°26′16″、S 108°59′43″, 海拔417.3 m, 示范片区处于秀山县惠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水稻成片种植区域, 地势平坦, 光照好, 土壤为水稻土, 肥力中等偏上。种植方式上采用统一育苗, 机插机收, 播种期在3月底, 8月底至9月上中旬收割。种植品种为深两优5814, 由秀山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统一提供。

1.2 防治药剂及器械

(1) 减量增产助剂为“激健”, 主要成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酸甲酯、玉米胚芽油、油茶籽油、大豆油等。“激健”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与农药混用, 增加农药的渗透力和传导率, 减少农药有效成分在体表、体壁停留量, 增加从体表进入体壁、从体壁进入体内的量, 增加进入靶标的量;在植物体内提高农药向上传导, 缩短作物中残留农药的半衰期, 进一步降低残留。“激健”由四川蜀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重庆植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2) 40%毒死蜱乳油, 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秀山县植保植检站提供。

(3) 25%噻嗪·异丙威可湿性粉剂, 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秀山县植保植检站提供。

(4) 36%氰虫·毒死蜱悬浮剂,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秀山县植保植检站提供。

(5) 75%拿敌稳 (50%戊唑醇+25%肟菌酯) 水分散粒剂, 德国拜耳公司生产, 秀山县植保植检站提供。

(6) 背负式喷雾喷粉机, 临沂三禾永佳动力有限公司生产, 秀山县植保植检站提供。

1.3 示范设置

减量用药控害增效示范片区设在清溪场镇沙南村, 由种植大户种植。示范区共设立5个处理: (1) 减量用药20%加“激健”助剂15 m L, 施药面积3.33 hm2; (2) 减量用药30%加“激健”助剂15m L, 施药3.33 hm2; (3) 减量用药40%加“激健”助剂15 m L, 施药3.33hm2; (4) 常规用药, 施药3.33 hm2; (5) CK, 空白对照667 m2。大区示范, 不设重复。

1.4 施药时间及方法

示范区施药分2次进行。第一次施药时间2016年6月11日, 施药当天阴天, 防治、调查对象为稻飞虱, 药剂配方及667 m2用量为:40%毒死蜱乳油100g+25%噻嗪·异丙威可湿性粉剂50g+“激健”助剂15 m L。第二次施药时间2016年7月11日, 施药当天天气晴好, 防治、调查对象为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 药剂配方及667 m2用量为:36%氰虫·毒死蜱悬浮剂120 m L+25%噻嗪·异丙威可湿性粉剂50 g+75%拿敌稳 (肟菌·戊唑醇) 水分散粒剂15 g+“激健”助剂15 m L。施药方式为机动喷雾器喷雾, 当天完成4个处理全部施药。

1.5 调查方法

1.5.1 稻飞虱

共调查2次:药后7 d, 即6月18日调查1次;药后14 d, 即6月25日再调查1次。每个处理调查3块田, 每块田采用平行跳跃法调查20丛, 拍打稻丛, 统计落入统计盘内的稻飞虱数量, 计算虫口减退率。

计算公式:

虫口减退率 (%) = (施药前虫口数-施药后虫口数) /施药前虫口数×100

防治效果 (%) = (施药后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 (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100

1.5.2 稻纵卷叶螟

共调查2次:药后7 d, 即7月18日调查1次;药后14 d, 即7月25日再调查1次。每个处理调查3块田, 每块田采用5点棋盘式取样, 每点调查5丛的卷叶数、稻叶数, 并剥查存活幼虫虫口数, 计算百丛虫量、卷叶率。

计算公式:

卷叶率 (%) =调查卷叶数/调查总叶数×100

保叶效果 (%) = (对照区卷叶率-处理区卷叶率) /对照区卷叶率×100

杀虫效果 (%) = (对照百叶虫量-处理百叶虫量) /对照百叶虫量×100

1.5.3 水稻纹枯病

8月24日, 水稻乳熟期调查1次。每个处理调查3块田, 每块田直线取样100丛, 计算丛 (株) 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采用的水稻纹枯病分级标准为:0级, 全株无病;1级, 基部叶片叶鞘发病;2级, 第三叶片 (自顶叶算起, 下同) 以下各叶鞘或叶片发病;3级, 第二叶片以下各叶鞘或叶片发病;4级, 顶叶叶鞘或顶叶发病;5级, 全株发病枯死。

计算公式:

病丛 (株) 率 (%) =病丛 (株) 数/调查丛 (株) 数×100

病情指数=Σ (各级发病株树×各级代表值) / (调查总株数×最高级代表值) ×100

防治效果 (%) = (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 /对照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稻飞虱防效

药后7 d:每667 m2使用“激健”15 m L, 减量用药20%、减量用药30%、减量用药40%、常规防治防效分别为89.92%、86.89%、86.09%、80.18%, 以减量用药20%防效最好, 其次是减量用药30%、减量用药40%。每667 m2使用“激健”15 m L, 减量用药40%、减量用药30%、减量用药20%防效比常规防治高6.71%~9.74%, 减量用药加“激健”的防治效果明显 (表1) 。

药后14 d:每667 m2使用“激健”15 m L, 减量用药20%、减量用药30%、减量用药40%、常规防治区防效分别为94.86%、93.97%、92.49%、88.32%, 以减量用药20%防效最好, 其次是减量用药30%、减量用药40%。每667 m2使用“激健”15 m L, 减量用药40%、减量用药30%、减量用药20%防效比常规防治高4.17%~6.54%, 减量用药加“激健”的防治效果较明显, 但3个减量用药处理间差异不大 (表2) 。

2.2 对稻纵卷叶螟防效

药后7 d:每667 m2使用“激健”15 m L, 减量用药20%、减量用药30%、减量用药40%、常规防治区防效分别为72.47%、53.99%、32.96%、69.21%, 以减量用药20%杀虫效果最好, 其次是常规防治, 减量用药30%、减量用药40%两处理杀虫效果较差。保叶效果以减量用药20%为最好, 减量用药30%、减量用药40%、常规防治保叶效果都较差 (表3) 。

药后14 d:每667 m2使用“激健”15 m L, 减量用药20%、减量用药30%、减量用药40%、常规防治区防效分别为83.34%、58.11%、33.34%、87.40%, 以常规防治杀虫效果最好, 其次是减量用药20%, 减量用药30%、减量用药40%两处理杀虫效果较差。保叶效果以减量用药20%处理为最好 (93.90%) , 其次是常规防治、减量用药30%、减量用药40% (表4) 。

2.3 对纹枯病防效

成熟期调查纹枯病的防效, 每667 m2使用“激健”15 m L, 减量用药20%、减量用药30%、减量用药40%、常规防治区防效分别为78.7%、78.5%、71.1%、78.5%。减量用药20%、减量用药30%、常规防治3个处理防效相近, 差异不明显, 减量用药40%处理防效比另外3个处理略低 (表5) 。

3 小结

为了农产品的安全生产, 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农药减量控害是农作物病虫防治的现实需要,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激健”是一种配方特殊、作用机理独特的减量增效助剂, 已在全国各地进行试验示范。秀山县针对本县水稻生产现状, 从当地实际出发, 开展了水稻病虫害防治减量用药探索。

从示范结果看, 在稻飞虱的防治上, 减量用药20%加“激健”、减量用药30%加“激健”、减量用药40%加“激健”3个处理防治效果都比较好, 都超出常规防治, 建议在稻飞虱的防治上推广使用减量用药20%加“激健”、减量用药30%加“激健”、减量用药40%加“激健”。在稻飞虱发生较重的年份, 建议推广使用减量用药20%加“激健”、减量用药30%加“激健”。

在稻纵卷叶螟的防治上, 只有减量用药20%加“激健”与常规防治的杀虫效果和保叶效果相当, 建议在稻纵卷叶螟的防治上推广使用减量用药20%加“激健”。

在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上, 减量用药20%加“激健”、减量用药30%加“激健”与常规防治防效相当, 建议在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上推广使用减量用药20%加“激健”、减量用药30%加“激健”。

由于气候条件、实验田块、人为调查数据等因素的差异, 为了得到稳定的试验结果, 建议继续进行多点、多年试验及大区示范, 为大面积推广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摘要:2016年, 按照重庆市植保植检站统一安排, 结合秀山实际, 秀山县植保植检站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开展农药减量控害百亩示范工程。结果表明:每667 m2使用“激健”15 m L, 稻飞虱的防治减量用药40%, 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减量用药20%,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减量用药30%与常规化学防治的效果相当。

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森林病虫害事关我国的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新疆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事关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本文从分析新疆森林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原因入手,着重阐述森林健康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疆森林病虫害防止和实现森林健康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水稻;新疆;森林病虫害;森林健康

0 导言

我国长期以来森林病虫害严重,病虫害种类日益增多。新疆也是森林病虫害十分严重的地区之一,一些危险性病虫害危害面积不断扩大,防治工作处于被动局面,使森林损失惨重,经济损失严重。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有客观因素,如气候异常、国际交往频繁等,但更多的是主观原因,包括指导思想、防治策略、管理机制、法制观念等。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也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才能取得成效。

1 森林健康是发挥生态效应的保证

我们提倡森林健康,其实质就是要使森林具有较好的自我调解并保持其系统稳定性能力,从而使其最大、最充分地持续发挥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关于森林健康的概念美国专家提出了这样的理论:“一个理想的健康森林应该是在这样的森林中,就是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如病虫害、空气污染、营林措施、木材采伐等)对森林的影响不会威胁到现有或将来森林资源经营的目标。”这里所说的森林资源管理目标应是森林的多种功能,包括商业用途、森林游憩、野生动物保护、木材资源、放牧、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等,在健康的森林中并不一定没有病虫害、枯立木、濒死木,而是它们一般均在一个低水平上,有病虫害不成灾,它们对维护健康森林中的食物链和生物多样性、保持森林结构的稳定性是有益的。

2 我国及新疆的森林健康状况

我国的森保专家和学者早已意识到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在进行实践探索之后多次向有关部门呼吁森林健康。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森林保健及森林健康的思想,但已意识到树木及林分的抗病性、种源、生态环境、营林措施、苗木及造林质量、抚育管理等与病虫害的发生关系非常密切,并立项研究,探索通过各种营林措施、改善生态环境等手段控制病虫害的途径,并已取得了显著成果。早在 “六五”及 “七五”期间松毛虫课题组就已证实“封山育林”措施可有效的控制松毛虫;“七五”期间杨树天牛、溃疡病防治中“以营林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防治效果;“八五”及“九五”期间采用抗性树种、调整林分结构、种植诱饵树、悬挂诱芯、施用缓释胶囊等措施能有效的控制杨树天牛的危害。利用生态学原理进行的“生态防治”在许多科研项目中已广为应用,并逐渐被一些生产单位接受和应用。20世纪末我国的森保专家根据林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学及经济学原理提出了“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的防治策略,并很快得到了人们的认同,这一策略是根据我国几十年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经验教训,从理论上分析,并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来的,它与森林健康的目标是一致的。

新疆林业科学工作者的许多想法和实践活动都属于森林保健的范围,因此森林健康的观念很容易被接受。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仍无明确的森林健康思想,仅仅是森林健康思想的雏形、萌芽或初期阶段,不完整,且一般都是针对某一病虫害的。更重要的是目前还未形成森林病虫害控制的指导方针,还未形成法规,更没有制定森林健康计划,成为政府行为,目前只有个别地区刚开始规划,提出本地区的森林健康计划,而更多的地区仍按老办法对付病虫害。

3 注重森林病虫害防治,保护森林健康

第一,转变观念,改变防治策略。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向更高层次的“森林健康”思想转变,走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的道路。通过森林保健措施保持和提高林木和林分整体的健康水平,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的自控能力。森林健康是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手段,又是森林病虫害管理的目标。营造和管理一个健康的森林是全体林业工作者的共同任务,因此,森林病虫害的管理也是全体林业工作者的任务,要把病虫害管理的意识和措施贯穿到林业生产的全过程,因此每一个林业工作者必须有高度的森林健康意识,使森林保健成为自觉的行为,将以消灭、控制森林病虫害为目标的森林保护,走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的轨道上来。

第二,针对森林类型和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森林保健措施。新疆地域辽阔,森林类型复杂,各地的树种、林种、起源、经营强度等均不相同,森林的健康状况参差不齐,影响森林健康的威胁因子也是多种多样,有的已有多年的危害历史,分布广泛,有的是刚刚发现,目前仅限于局部发生。因此,必须首先进行区划,分析影响森林健康的原因,找出主要威胁因子,然后制定相应的保健措旒,以便达到保持森林健康(健康的森林),恢复森林健康 (已遭破坏的森林),建立和发展健康的森林。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森林健康思想。森林健康思想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病虫害的系统工程、工程管理等也必须以森林保健为基础,以森林健康为目标,只有健康的森林才能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四,调整森林病虫害防治站的职能。目前从国家林业局到省、地、县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森防站)只从事病虫害的监测、检疫和防治工作。根据森林健康计划的要求,森林健康的监测、评估和监督将是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建议将现有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改建为 “森林健康保护站”(森保站),除从事森林病虫害的监测、检疫和防治外,还负责森林健康的监测、评估分析,参与森林健康计划的制定,监督健康计划的实施,定期向主管部们报告辖区内森林的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真正成为森林健康的卫士。

第五,根据森林健康的原则修订有关法规。比如:《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要加大执法力度,奖罚分明。一是造林设计要为森林健康打基础,包括树种选择要合理,适地适树,混交林,林分结构合理,科学管理;二是重大绿化造林工程实行专家论证、严格审批和施工招标制;三是施工实行监理制,从设计、苗木到造林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监督;四是加强抚育管理,实行分片管理,目标责任制 。

同时,还要组织有关单位研究森林健康的理论和实践,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森林特点的理论、管理体系、评估标准、监测方法及保健措施。

4 结语

森林病虫害与森林健康是林业发展的重中之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只有做好森林的病虫害防治才能促进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应平.森林健康理论与病虫害可持续控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1,5-9.

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生态防治技术

1 林业病虫害生态防治概述

生态防治技术主要是指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或其代谢产物作为控制病虫害蔓延的防治措施[1]。由于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林业病虫害逐渐增加,加大了林区的受灾面积,同时也增加了控制难度,所以针对林业病虫害,要采取相应的生态防治措施,通过对生物科技以及林业科技的应用,建立完善的防治体系,以提高防治效果。通过生态防治,可避免危害的进一步扩大,并通过这种措施来确保林木健康生长,提高林木质量,进而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物的多样性。生态防治技术对于防治林木病虫害意义重大,已成为最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之一。对当下病虫害发生面积大与趋势日益严重的现象,只有实施生态防治,才可取得长效持久的效果,同时可对自然环境起到有效保护作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手段较为落后

检测技术存在滞后性与不准确性,缺乏对新型害虫的检测技术与应对措施,同时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过程中,主要实施高浓度的农业喷洒防治措施,因此林业病虫害防治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严重影响和污染了环境。

2.2 林业病虫害种类繁多,受灾面积较大

近些年来,北方林业病虫害发生情况较重,给林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害虫种类随着环境改变及基因突变的因素影响也越来越多,且使林区受灾面积增大,更加难以控制与防御。

2.3 林业质量检测与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由于许多林区的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模式,大都处于懈怠、人浮于事状态,没有做到尽职尽责,这也是导致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之一。

3 林业病虫害及生态防治技术探究

3.1 积极研发与推广新型防治技术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下我国北方病虫害防治技术还很落后,基于此,就需要鼓励企业、个人或各大高校对此问题进行探究与研发,同时要对防治林业病虫害的有效技术给予一定的财政扶持。

3.2 实施有效的生物防治

对林业病虫害天敌的引入是一项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林业病虫害有许多的天敌,而很多昆虫与鸟兽,一般都有补食害虫的习惯,因此可按照林木种植的具体情况及主要病虫害问题来引入相关的林业病虫害天敌,且利用天敌昆虫防治病虫害,可避免使用化学药剂对天敌昆虫造成杀伤作用。同时要在造林过程中营造混交林,以保持天敌昆虫种群数量相对平衡。所以在建立林业病虫害生态防治体系时,要引入病虫害天敌,可达到控制病虫害的密度,且保护林业资源的目的。

3.3 加强与深化微生物技术的应用

在林业病虫害中,微生物技术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这是由于有些病毒与真菌可有效感染林业病虫害,大幅度地降低病虫存活率,致使防治效果显著。如各类僵菌、霉菌等,可改变有些病虫害的习性,从而使病虫害生存率降低。还有就是球杆菌、芽孢杆菌等细菌,可寄存于病虫害身体中,对病虫害的繁殖起到抑制作用,使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得到较好的效果[2]。

3.4 加强林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做好任何事物,都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有利于事业的成功。因此强化林区管理人员工作素质的提升,以及对林区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与林区保护的相关工作进行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可使相关管理人员了解与掌握害虫的习性与形态特征,才能及时发现灾情及上报,有利于病虫害的及时防控。

4 小结

总之,对林业病虫害进行生态防治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基于此,不仅要建立完善的林业病虫害生态防治体系,也要不断强化从业人员生态环保的自我意识,并做好各项检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 徐振耀.浅谈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原因与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215.

[ 2 ] 潘明哲. 林业病虫害生态防治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6(16):42-43.

(收稿日期:2018-03-23)

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示范区概况

示范区位于秀山县清溪场镇溪西村、茫洞村,为常年性“稻-油”轮作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海拔370 m左右,土壤为水稻土,肥力中等偏上。示范区油菜2015年9月中旬播种,90%以上为育苗移栽,2016年5月上旬收割。品种为‘油研57’‘川油36’,全部由秀山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统一提供(高产示范区)。

1.2 防治药剂及器械

(1)减量增产助剂为“激健”,由四川蜀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重庆植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激健”主要成分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酸甲酯、玉米胚芽油、油茶籽油、大豆油等。“激健”的作用机理是与农药混用,增加农药的渗透力和传导率,减少农药有效成分在体表、体壁停留量,增加从体表进入体壁、从体壁进入体内的量,增加进入靶标的量;使植物体内农药向上传导提高,缩短作物中残留农药的半衰期,进一步降低残留。

(2)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山东邹平农药有限公司生产,秀山县植保植检站提供。

(3)多旋翼遥控无人机(简称无人机,下同),重庆金泰航空工业有限公司生产,重庆寰泰航空植保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并负责操控。

1.3 示范设置

2016年,油菜减量控害示范区设在秀山县清溪场镇油菜病虫害统防统治示范区,示范区防治药剂配方及667 m2标准用量为: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100 m L+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 g+糖醇硼水剂95 m L。使用减量控害助剂为“激健”,用量15 m L/667 m2。示范区共设立5个处理:(1)减量用药20%加助剂,施药6.67 hm2;(2)减量用药40%加助剂,施药6.67 hm2;(3)等量用药加助剂,施药6.67 hm2;(4)常规用药,200 hm2;(5)空白对照,1334 m2。大区示范,不设重复。蚜虫及施硼效果不在本次示范分析范围,未做调查。

1.4 施药时间及方法

2016年2月29日,示范(1)(2)(3)处理区施药完成。3月3日,完成大面积示范(处理(4))施药200 hm2。施药方式全部为无人机喷洒,统一由重庆寰泰航空植保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操控完成。

1.5 调查方法

按照油菜菌核病调查规范,按照病情发生轻重,每个处理调查6块田,每块田五点取样,每个点调查100株,前期调查叶发病病株率,以病株率平均值计算防治效果;后期调查茎发病病株率,按照菌核病3级分级标准,计算病情指数,以病情指数平均值计算防治效果。

油菜菌核病严重度分级标准为:1级,1/3以下分枝数发病,或主茎病斑不超过3 cm;2级,1/3~2/3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1/3以下及主茎病斑超过3 cm;3级,2/3以上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2/3以下及主茎中、下部病斑3 cm以上。

1.6 防治效果计算

(叶发病)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株率-处理区病株率)/对照区病株率×100

(茎发病)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情及防治效果

2016年3月29日,叶发病始盛期调查防治效果,减量用药20%加激健处理,防效64.9%,减量用药40%加激健处理,防效75.8%,等量用药加激健处理,防效55.8%,常规防治区防效45.0%。总体上可见,减量用药处理防效较高(表1)。

2016年4月11日,叶发病盛期调查,减量用药20%加激健处理,防效为54.9%,减量用药40%加激健处理,防效为60.0%,等量用药加激健处理,防效为45.7%,常规防治区防效为46.3%。总体上,也表现为减量用药处理防效较高。减量用药处理病情还表现出茎发病偏迟、发病程度偏轻的特点。等量用药与常规防治处理差异不大(表2)。

2016年5月4日,油菜成熟期,油菜菌核病病情稳定后调查,减量用药20%加激健处理,防效84.0%,减量用药40%加激健处理,防效82.5%,等量用药加激健处理,防效83.8%,常规防治区防效72.5%。加激健的各个处理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明显,但与常规防治处理相比,均高10个百分点以上,效果十分明显(表3),即使用肉眼也可见处理间的明显差异。

施药后7 d、15 d及30 d观察,药剂对油菜生长无任何不良影响。

2.2 经济效益分析

(1)药剂成本。激健价格4.00元/667 m2;常规防治处理,50%甲基硫菌灵悬浮液100 m L,成本7.00元/667 m2。减量20%处理,667 m2成本5.60元,加4.00元激健,合计9.60元,比常规防治增加2.60元。减量40%处理,667 m2成本4.20元,加4.00元激健,合计8.20元,比常规防治增加1.20元;常规防治药剂成本7.00元/667 m2。

(2)产量指标。2016年5月4—5日测产,减量用药20%加激健、减量用药40%加激健、等量用药加激健、常规防治、对照处理,667 m2折合产量分别为124.4,118.0,120.5,110.2,82.6 kg。

(3)经济效益。将折合产量的90%作为油菜实产,施药成本计为15.00元/667 m2,以当地油菜籽市场价为6.40元/kg计算,减量用药20%加激健、减量用药40%加激健、等量用药加激健处理均比对照及常规防治处理经济效益有明显增加(表4)。

3 结论与讨论

(1)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是农作物病虫防治的现实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激健”是一种配方特殊、作用机理独特的减量增效助剂,已在全国各地进行多项试验示范。秀山县针对当地油菜生产现状,从本地实际出发,在全市首次开展油菜菌核病防治减量用药探索,取得积极成效。从2016年示范结果看,减量用药20%、40%处理均可大面积推广。

(2)2016年油菜减量用药示范,仅调查分析菌核病,实际上配方施药中,各种农药均相应减少,多病虫多因素处理,还需要进一步开展试验示范。建议下年度在油菜主产乡镇开展区域示范,探讨不同海拔、不同管理水平、不同品种、不同土壤等条件下,减量助剂“激健”不同的减量梯度的防治效果。

(3)2016年3月10—11日,本地出现罕见大雪天气,油菜出现倒伏现象,对产量影响较大,经济效益表现不十分明显。推测如在正常年份,油菜增产效果会更加显著。

摘要:2016年,秀山县开展油菜菌核病防治减量用药控害增效示范。选用的助剂为“激健”。结果表明,农药减量20%加助剂、农药减量40%加助剂、不减量加助剂、常规防治处理,防治效果分别为84.0%、82.5%、83.8%、72.5%;加助剂处理防治效果比常规防治增加10个百分点以上,效果十分明显。

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借鉴Hartman模型构建茶园价值评价模型,并对福建省安溪县茶园生态经济价值进行实证分析。动态分析茶龄、毛茶价格、劳动力价格、贴现率、病虫受害率等因素对茶园生态经济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茶龄的增加,茶园的生态经济价值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毛茶价格与茶园生态经济价值呈正相关;劳动力价格与茶园生态经济价值呈线性负相关;贴现率越高,茶园生态经济价值越低,并缩短茶园经济有效寿命;随着病虫受害率的上升,茶园生态经济价值(综合收益最大净现值)不断下降,当病虫受害率从0增加到25%时,茶园综合收益最大净现值从 43 979.27元/hm2 下降到15 649.32元/hm2,下降率近65%。以期为推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经济;茶树病虫害;因素分析;价值评估;茶产业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该系统在提供农业产品等经济价值的同时,还具有调节生物因子和环境等非生物因子之间互作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茶园自然调控、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等生态、社会价值。由于生态环境遭到人类的破坏引发全球的环境危机,人们开始关注并意识到农业生态系统巨大的潜在价值,对其价值的衡量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生态系统价值研究主要涉及森林、草原、湿地等不同生态系统类型,而对茶园生态系统价值的研究较少见。茶园生态系统较其他农业生态系统(如农田、果园等)更复杂,生物多样性更丰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强[1]。茶园生态环境直接影响茶叶品质,当今世界各产茶国已将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提高茶叶质量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和根本性的农业措施[2]。对茶园生态系统价值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茶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茶园生态系统的价值可以分为2个部分:一部分是农产品增加带来的经济效益,另一部分是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遵循传统的经济学规律,易于测算;而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不存在市场或市场不完全,没有现成可借鉴的市场价格作为评价的基础,所以难以量化。但是仅对单项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则无法全面反映出茶园生态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影响。目前,对生态系统价值的衡量主要有实际市场评估技术(市场价值法和费用支出法)、替代市场评估技术(置换成本法、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生产成本法等)、假设市场评估技术(条件价值法)、空 间-能值分析技术(生态足迹法和能值分析法)等4种评价技术[3]。因此,根据茶园相关资料的获取情况,本研究采用替代市场评估技术对茶园生态经济价值进行实证分析。动态分析病虫受害率、茶龄、劳动力价格、贴现率、毛茶价格等因素对茶园生态经济价值的影响,以期为政府和茶叶种植者提供决策参考。

1研究方法

1.1研究区域概况

福建省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厦、漳、泉闽南金三角西北部,隶属泉州市,位于24°50′~25°26′N、117°36′~118°17′E,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为6~20 ℃,年降水量约为1 800 mm,土壤多呈酸性,适宜茶树生长,茶园面积约900万hm2,年产茶叶约6万t,占中国乌龙茶总量的33.3%,是中国最大的乌龙茶产区,以茶业闻名全国,号称中国茶都,主要产茶区有西坪、虎邱、感德、大坪、龙涓、祥华、桃舟等乡(镇)。

1.2研究方法

1.2.1茶园生态经济价值评估模型

茶园生态系统价值包括茶叶的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生态与社会价值。其中间接经济价值来源于茶园的碳汇价值、营养物质贮存价值、涵养水源价值、固持土壤价值、保持土壤肥力价值等生态价值以及茶农身心健康等社会价值。汪旭明等认为,茶园的经济价值和碳汇价值占茶园生态系统价值的96%以上[4],故本研究茶园生态经济价值主要核算经济价值和碳汇价值,参照Hartman模型得出茶园生态经济价值(茶园综合收益净现值)评价模型表达式[5]:

NPV=NPVt+Vc(1)

式中:NPVt、Vc分别表示茶园经济价值、碳汇价值。

1.2.2茶园经济价值估算

茶园生态系统最大的经济服务功能是生产茶叶以及其他作物。茶园经济效益主要以核算茶园的经济价值为主,其经济效益的价值模型如下:

经济效益NPVi=∑nt=1Pt×Qt-Ct(1+r)t=(1-β)Pt×Qt×e-rt-Ct1-e-rt。(2)

式中:Pt表示t年毛茶价格;t表示茶龄;Qt表示茶龄为t年时1 hm2毛茶的年产量;β表示病虫受害率;Ct表示t年茶园种植管理发生的总成本费用,包括化肥、农药成本,除草、采摘、施肥等人工成本,茶园管护费用以及化肥农药等其他相关成本支出;r表示贴现率,取国家规定的营林基准收益率8%。根据张敏等通过分析茶园毛茶产量与茶龄的关系,发现茶园毛茶产量的年变化呈显著的一元二次相关关系[6]。其中Qt模型为:

Qt=-0.702 9t2+29.21t-17.635(R2=0.848 9,P<0.001)。(3)

1.2.3茶园碳汇价值估算

参照张敏等通过茶树群落生物量计算出茶树群落碳储量,核算茶园的碳汇价值Vc,计算公式如下:

Vc=Ba×1.5×0.5×68;(4)

Ba=-14.95+56.3×(1-e-0.27t)。(5)

式中:Ba表示茶园地上部生物量,t/hm2,该增长模型具有普适性;1.5取自茶园地下部與地上部生物量比的平均值,该值被认为是茶树生长良好的指标[7];0.5表示国际上通用的植物碳转换系数[6],通过茶树总生物量转换成碳储量值;68是国际碳交易价格,元/t,按照中国CDM项目减排量国际市场平均价格[8]。

1.2.4茶园投入成本分析

笔者所在课题组于2015年1月开始对福建省安溪县龙涓、西坪、感德、祥华、龙门、虎邱、桃舟等各大产茶区进行实地调研,并着重选取龙涓乡、虎邱镇、桃舟乡作为试验基地进行定点观测。调查发现,总成本为34 170元/hm2,人工成本年平均支出为24 360元/hm2(每工日的劳动力价格w=70元),茶园管理费用为1 650元/hm2,化肥农药费用为 8 160元/hm2(表1)。

成本C=w×E+Cm+Cd。(6)

式中:E表示劳动工日数;Cm表示茶园管理费;Cd表示化肥农药费用。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茶龄的茶园综合收益净现值分析

由图1可知,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茶园综合收益净现值会随着茶龄不同而变化。本研究模拟计算了茶树茶龄从4年增加到34年,在不考虑茶树病虫受害率的情况下,茶园的净现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茶龄的增加,茶园的净现值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茶龄为8年时,毛茶价格为10元/kg,茶园的最大净现值达到43 979.27元/hm2。当茶龄为21年时,茶园综合收益净现值出现负数(-618.55元/hm2),说明茶园经济有限寿命期为20年。茶园综合收益净现值受茶叶产量的影响。由图2可知,随着茶龄的增加,茶叶的产量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茶龄为21年时,茶产量达到最高值。

[FK(W+50mm][TPZRR1.tif]

2.2茶园综合收益净现值对毛茶价格的敏感性分析

分析不同茶龄的茶园净现值发现,茶园净现值与毛茶价格直接相关。通过模拟计算茶园单位面积下茶园经济净现值、碳汇价值和综合收益净现值可知,当毛茶价格从10元/kg增加到50元/kg时,茶园经济净现值不断升高,尤其是从10元/kg 增加到20元/kg,总净现值增长3倍多,增长率最大。随着毛茶价格的提高,其最大总净现值所对应的茶龄越小。当毛茶价格为10元/kg时,茶龄8年实现最大综合收益净现值;当毛茶价格为50元/kg时,茶龄4年就实现最大综合收益净现值(表2)。

2.3茶园综合收益净现值对贴现率的敏感性分析

贴现率往往用来表示货币时间价值,其值越大表明货币时间价值越高。本研究通过贴现率折现每年的经济收益来衡量茶园综合收益净现值。由图3可知,当贴现率从8%上升到11%时,8年茶龄的茶园综合收益净现值由43 979元/hm2下降到16 134元/hm2,下降了63.31%。另外,茶园综合收益净现值出现负值的时间从21年缩短到14年茶龄,即茶园经济有限寿命期从20年缩短到14年。

2.4茶园综合收益净现值对劳动力价格的敏感性分析

由表1可知,劳动力成本直接影响到茶园投入的人工成本,最终会影响茶园综合收益净现值。本研究将模拟劳动力价格从70元/d上升到140元/d,观察8年茶龄的茶园综合收益净现值的变化情况(图4)。从图4可知,茶园综合收益净现值与劳动力价格成线性负相关。当劳动力价格为 70元/d,实现综合收益最大净现值约为43 979元/hm2;但是当劳动力价格≥130元/d时,茶园综合收益净现值出现负值,茶园经营入不敷出。

2.5病虫受害率对茶园有效生长期的敏感性分析

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据估计每年由于病虫害造成的茶叶产量损失为15%~20%[1,9-16]。如果对茶树病虫害防治不当,会导致茶叶农药残留超标、土壤污染,加剧病虫害发生程度,最终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因此,本研究将病虫害因素考虑到茶园综合收益净现值模型中,并模拟计算病虫害导致病虫受害率从0~25%对茶园综合收益净现值的影响,劳动力价格w=70元/d。当茶园没有发生损失或病虫受害率为5%时,茶园的有效经济寿命期为20年;当病虫受害率为10%~25%时,病虫受害率每增加5%,茶园的有效经济寿命期缩短1年。当病虫受害率为25%时,茶园综合收益净现值最大值时茶龄为9年;其他不同病虫受害率水平下,茶园综合收益净现值最大值时茶龄均为8年。随着病虫受害率的上升,茶园综合收益最大净现值不断下降。当病虫受害率从0增加到25%时,茶园综合收益最大净现值从43 979.27元/hm2下降到15 649.32元/hm2,下降率约为64%(表3)。

3讨论与结论

随着茶龄的增加,茶叶产量先上升后下降(图2)。茶树从在幼年期(3~4年)结实率较低,进入成年期(5~25年)后,茶树不断生长发育,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都处于高峰期,当茶龄为21年时,茶产量达到最高值,为285.8 kg/hm2。因此,图2的结果符合茶树正常的生育规律。同样随着茶龄的增加,茶园综合收益净现值也是先上升后下降(图1)。在茶龄为8年时,茶园综合收益净现值最大。茶园综合收益净现值除了受茶产量影响外,还受到毛茶价格的影响,当毛茶价格从10元/kg上升到50元/kg时,实现综合收益最大净现值的茶龄由8年縮短到4年;综合收益最大净现值增加了12倍(表2),其中碳汇价值约降低了36%。这也间接验证了在2002年铁观音市场行情较好时,安溪县推行新丛(树龄3~4年)的现象,体现了“理性经济人”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特征。另个,由于茶农在推行矮化种植的过程中,人为破坏茶园土壤环境条件,影响到幼龄茶叶的生长发育,导致茶园的碳汇价值较小。

由于长期资产的现值随着市场利率的上升而下降,茶园综合收益净现值随着贴现率(市场利率)的上升而下降,茶农的实际经济收益严重缩水,迫使部分茶农退出茶叶生产经营。这是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导致茶叶种植比较利益下降时,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茶农作出的理性选择。表明农户经济行为具有较大的弹性,经济利益较小的变化,引发农户经济行为强烈变动。正是经济利益诱导农户在农业产业和非农产业中重新进行选择,进而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茶园综合收益净现值与劳动力价格呈线性负相关,劳动力价格上升导致综合收益净现值下降。目前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主要受2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茶叶生产季节性导致对劳动力需要具有间歇性特征,一是工业化进程增加了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加速导致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使农业劳动力价格逐年上升。当劳动力价格≥130元/d时,茶园综合收益净现值出现负值(图4),主要是由不断上涨的劳动力价格和劳动力稳定需求量引起的。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较高(70%以上)(表1),劳动力价格稍微变化会对茶园综合收益净现值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由于劳动力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当劳动力价格上涨时,农业经营者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难以下降。因此,寻找劳动力的替代生产要素、加快进行农业生产要素调整,是缓解目前茶产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病虫害造成茶产量损失,不仅会缩短茶园有效经济寿命期,还会降低茶园的综合收益净现值(表3)。根据公式经济净现值和碳汇价值的核算公式可知,病虫害率主要通过影响茶产量来降低经济净现值。由于碳汇价值通过茶树群落生物量核算,因此本研究没有考虑病虫害对碳汇价值的影响。但是病虫害发生不仅影响到茶产量,还应考虑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病虫害防控不当也会导致茶叶农药残留超标、土壤污染,加剧病虫害发生严重性等外部性问题。因此,关于病虫防控的外部性问题也应该进行核算评估,加强茶树病虫科学防控。

构成茶园综合价值的评估指标还有很多,如减少茶树病虫害,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优化茶园的微域环境,提供就业机会等。[JP+1]鉴于本研究的条件限制,今后的研究可考虑增加这些评估指标,并对茶树综合价值评价模式进行更多实证分析,其成果能够有效帮助茶叶生产者、茶叶经济管理者、政府有关部门科学决策,在茶叶经济领域正确建立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的有机依存关系,并推动实现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济才. 茶树病虫防治学[M]. 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周艳,骆云中. 茶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J]. 茶业通报,2007,29(4):162-164.

[3]秦艳芳,周可法,孙莉.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方法研究[J]. 新疆地质,2008,26(1):100-106.

[4]汪旭明,曾冬萍,张礼宏,等. 福州鼓山茶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14,10(3):156-163.

[5]Hartman R.The harvesting decision when a standing forest has value[J]. Economic Inquiry,1976,14(1):52-58.

[6]张敏,陈永根,于翠平,等. 在茶园生产周期过程中茶树群落生物量和碳储量动态估算[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3,39(6):687-694.

[7]楊亚军. 中国茶树栽培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8]魏琦,刘亚卓. 清洁发展机制下我国碳市场价格研究[J]. 生态经济,2015,31(6):65-69.

[9]谢联辉,林奇英,徐学荣. 植病经济与病害生态治理[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4):39-42.

[10]胡海波,葛铁钧,姚围坤. 论茶树合理密植[J]. 茶叶,1979(3):12-18.

[11]靳芳,鲁邵伟,余新晓,等.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8):1531-1536.

[12]江福英,吴志丹,尤志明. 福建省茶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 茶叶科学与技术,2010(2):25-27.

[13]李荣林. 中国茶园生态系统资源价值的估算[J]. 茶叶,2008,34(3):175-177.

[14]钱时霖,冯禹潮,杜觉民. 2-1丰产茶园第一个生产周期总结[J]. 茶叶,1986(1):13-16.

[15]吴丽丽,李谷成,周晓时. 中国粮食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研究——基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6(2):140-148,160.

[16]谢高地,李士美,肖玉,等. 碳汇价值的形成和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1-10.

上一篇:WTO争端解决机制论文范文下一篇:电视连续剧变化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