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压范文

2023-09-19

中心静脉压范文第1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0例均为我院胸外科住院病人, 其中男74例, 女36例。年龄25~79岁, 平均年龄 (58.43±10.65) 岁, 贲门癌23例, 食管癌28例, 肺癌43例, 膈疝4例, 其他12例。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102例,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6例, 股静脉穿刺置管2例。中心静脉置管、冲管、封管的操作方法同常规。

1.2 导管堵塞判断标准

接输液器重力作用下输液并开至最大流量, 数1min滴数。通畅:液体滴速>60滴/min;部分堵塞:液体滴速21~60滴/min;完全堵塞:抽取无回血和 (或) 液体滴速≤20滴/min。

2 结果

110例次中导管通畅87例次, 占79.09%;部分堵塞18例次, 占16.36%;完全堵塞5例次, 占4.55%。其中完全堵塞1例经冲管及溶栓未使其再通, 拔管;1例完全堵塞发生于接近治疗结束时, 患者拒绝导管再通, 拔管。其余导管均至治疗结束正常拔管。

3 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

3.1 导管材料

导管材料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按由高到低的次序为聚苯乙烯、聚乙烯、聚氨基甲酸乙酯及硅胶。聚乙烯导管表面不规则, 有利于血小板黏附形成袖套。硅胶管生物相容性很高, 损伤血管内皮程度小, 所以硅胶管发生血栓性堵塞的几率小, 但由于脂肪乳容易附着在硅胶上, 所以硅胶管在长期输注高营养液时容易发生非血栓性堵塞[2]。

3.2 插管部位和导管留置时间

不同部位中心静脉置管堵塞发生率高低与所选静脉的粗细、血流速度、导管在静脉内长度和导管留置时间等有关。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插管患者的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发生率最高, 锁骨下静脉置管发生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最低。导管留置时间与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成正比, 导管留置时间超过1个月后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升高, 发生率在12.6%~30%之间。对于血液高凝患者、长期卧床患者或胸腔压力变化较大患者 (如咳嗽、屏气) 长时间留置导管时血栓形成机率更高。

3.3 护理和操作

(1) 导管打折、受压扭曲或液体输空致使血液反流后凝固, 造成导管堵塞。 (2) 肝素使用不足或封管不正确, 造成血液回流凝血后堵塞导管。 (3) 经导管采血未彻底冲洗管道, 血液中的纤维蛋白等成分黏附在导管壁, 造成堵管[3]。

3.4 输注特殊及高浓度药物, 致导管内壁沉积物形成

(1) 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 如环磷酰胺、阿霉素、甲氨喋呤等均为粉状或颗粒状, 并有附壁现象, 化疗后如不彻底冲管及高刺激性药物损伤导管导致药物的沉淀而引起堵管[4~5]。 (2) 输注静脉营养液、蛋白或血液制品后, 由于血细胞、蛋白以及一些大分子物质黏附于导管壁, 慢慢堵塞导管。 (3) 持续微量泵慢速输液、多种药物在同一深静脉导管通道使用, 导致药物相互反应, 产生小微粒, 从而导致堵管。

4 护理对策

4.1 选择合适的置管部位及导管

对病人进行评估, 根据病人情况及各种途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优缺点, 选择合适的置管部位及导管。需长期留管的患者, 优先选用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途径, 尽量避免股静脉置管。选择生物相容性高的材料做成的导管, 如硅化弹性导管、肝素涂层导管等。导管留置时间不宜过长, 达到治疗目的后及时拔管。

4.2 加强观察、合理使用导管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中心静脉导管的注意事项及重要性, 并加强巡视, 防止导管打折、受压, 保持导管通畅。输液时患者取卧位或半卧位, 保持输液瓶始终在患者的站立高度以上, 保持输液过程点滴的连续性, 避免导管回血。中心静脉导管不宜做抽血、输血、临时给药等用途, 防止堵塞。

4.3 规范冲管和封管

在每天输液前先用10~20m 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 再接治疗药物, 输液结束后再用10~20m 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而后用25~100U/m L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每12小时封管1次) 。正压封管可防止血液反流入导管, 即采用边推注边退出针头的方法使封管液充满整个管腔。建议使用正压接头, 如可来福接头, 可减少血液反流。

4.4 避免药物性堵管

输注前注意药物配伍禁忌;输注特殊、高黏度、大分子药物、血液制品前后及时进行冲管;合理安排输入液体的顺序, 先输乳剂后输非乳剂, 或用三通管将脂肪乳剂与葡萄糖、氨基酸同时输注尽量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 以减少药物微小颗粒的输入;连续输液不封管时, 每隔24h用等渗盐水冲管1次, 若使用大静脉营养袋每4小时冲管1次[6]。

4.5 导管堵塞的处理

导管堵塞后禁忌用力推注和冲管, 先排除导管有无扭曲、打折、受压等因素。若仍堵塞, 先用肝素钠盐水反复抽吸冲洗, 直至通畅。如果凝血时间过长或超过4h以上时, 可用5000U/m L的尿激酶 (尿激酶10万U配20m L生理盐水) 反复外抽, 使注射器自动弹回, 封闭30min后再抽。若是脂肪乳剂或营养液引起的堵塞, 可选择70%的酒精[7]或0.5mo L/L氢氧化钠。若经上述方法处理无效, 说明导管堵塞较严重, 则应拔出导管。

摘要: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110例患者中心静脉导管重力作用下输液计数每分钟滴数, 判断导管堵塞程度并进行处理。结果 导管通畅87例次, 占79.09%;部分堵塞18例, 占16.36%;完全堵塞5例, 占4.55%, 2例堵塞未至治疗结束非正常拔管。结论 留置时间、护理和操作、输注特殊及高浓度药物等为导管堵塞的主要原因。恰当的护理操作可有效预防导管堵塞的发生。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原因,护理

参考文献

[1] 林月双.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及处理对策[J].微创医学, 2009, 4 (5) :555~557.

[2] 王晓燕, 佘燕朝, 公庆华, 等.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原因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7, 21 (6) 中旬版:1519~1521.

[3] 倪元红.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预防和处理[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9, 16 (1) :61~62.

[4] 韩修英, 陈秀芳, 孙凤英, 等.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的堵塞原因与对策[J].天津护理, 2005, 13 (2) :74.

[5] 马新娟.深静脉置管在白血病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 2008, 22 (7) 中旬版:1789~1791.

[6] 胡君娥, 吕厉丽, 陈道菊, 等.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6) :554~555.

中心静脉压范文第2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西安北车医院24例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 男性14例, 女性10例, 平均年龄 (56±13) 岁, 其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8例 (消化道肿瘤17例, 脑胶质瘤1例, 膀胱癌1例, 乳腺癌1例) ;急性心梗致心源性休克1例, 上消化道大出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2例,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1例,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并发颅脑损伤2例。

1.2 材料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 型号7Fr (深圳益心达医学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

2 操作步骤

2.1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1) 穿刺部位:对于可平卧、可配合操作的患者首选右颈内静脉。颈内静脉置管15例。

(2) 体位:患者去枕平卧, 保持头后仰和转向左侧, 充分暴露右侧颈部, 术者站于患者头端。

(3) 穿刺要点:以右侧胸锁乳突肌内缘颈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环状软骨平面) 外侧0.5cm。

作为穿刺点, 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 用5m L空针做试探性穿刺, 针与皮肤面呈30~40°角, 针尖对准同侧乳头, 指向骶尾外侧, 边进针边抽吸, 有落空感并回抽有血, 表示针已进入颈内静脉。再用穿刺针沿原穿刺点进针, 穿刺方向同前, 确认穿刺针已进入静脉, 从穿刺针侧孔导入导引钢丝15cm, 固定导引钢丝, 拔出穿刺针, 用扩张导管扩张皮下组织及血管入口, 置入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长度13cm。用肝素盐水 (比例为1m L生理盐水加2mg普通肝素) 2m L封延长管外端, 缝线2针固定导管侧翼。安尔碘消毒置管处, 无菌透明贴固定。

2.2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1) 穿刺部位:对于不能平卧、不能配合操作的患者则选择右股静脉穿刺, 股静脉置管9例。

(2) 体位选择:患者取仰卧位, 膝关节微屈, 髋关节伸直并稍外展外旋。

(3) 穿刺要点:穿刺点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3cm, 股动脉搏动内侧0.5cm处。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 以左手固定好股动脉, 用5m L空针做试探性穿刺, 针与皮肤呈30~40°刺入, 穿刺针朝向心脏方向。边进针边抽吸, 有落空感并回抽有血, 表示穿刺针进入股静脉。再用穿刺针沿原穿刺点进针, 确认穿刺针进入静脉。然后按颈内静脉置管方法向股静脉内置入导管, 置入长度为20cm, 其余同颈内静脉置管术。

2.3 操作注意事项

(1) 坚持无菌操作。

(2) 如在操作中不慎误入临近动脉, 立即拔出穿刺针, 局部按压20min后, 确认未继续渗血再操作。

3 导管护理

(1) 观察置管处有无肿胀、渗血, 保护导管避免拔出。每天于输液前用安尔碘消毒置管处, 并用百多邦软膏涂抹置管处以预防感染, 并更换无菌透明贴。

(2) 输液完毕用肝素盐水2m L正压封管。

(3) 留置导管时间不超过1个月。如需继续使用导管, 需更换导管。如局部发生感染, 则更换置管部位。

4 结果

24例患者均成功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 术后输液通畅。1例患者于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后置管处出现小血肿, 血肿发生率为4.1%, 经压迫30min血肿消失。2例股静脉置管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5天和第28天出现置管处皮肤轻微感染, 感染率为8.3%。1例患者经加强局部抗感染处理 (增加消毒及涂抹百多邦软膏次数至每日2次, 皮肤感染消失, 未影响导管使用。另1例患者经前述处理无效, 局部感染加重, 但未出现全身感染症状, 予拔除导管。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导管平均留置时间 (20±9) d。

5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及医疗政策的推进, 基层医院危重症、晚期恶性肿瘤及老年患者逐年增多, 而他们大多外周血管条件较差, 外周静脉输液困难, 若不能及时建立静脉通路, 会延误治疗。我院近1年来开展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用于患者输液效果显著。在操作中如何避免并发症是关键。我院24例患者血肿发生率为4.1%, 与Goldfarb及Oliver等的报道相似。作者体会, 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中先用5m L注射器做试探性穿刺, 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降低局部出血及血肿的发生率。同时还应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必要时可在血管超声引导下穿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后期, 以感染和菌血症、败血症的发生率最高, 本组病例感染发生率为8.3%, 低于以往报道, 与术后采取有效的预防感染措施有关。每天于输液前安尔碘消毒置管处, 并用百多邦软膏涂抹置管处以预防感染, 经证实可以有效的预防感染, 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 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基层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挽救患者生命非常重要。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技术成熟、操作简单易行、组织损伤小、使用安全。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多为危重症、老年患者, 放置中心静脉导管, 可以保证输液通畅, 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值得在基层医院应用。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输液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及术后护理, 为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提供一个途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西安北车医院24例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 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穿刺部位选择、穿刺要点、术后护理方法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 24例患者均成功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 术后输液通畅; (2) 1例患者发生血肿, 发生率为4.1%, 2例患者发生置管处皮肤轻微感染, 发生率为8.3%。未发生其他并发症。 (3) 导管平均留置时间 (20±9) d。结论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安全可靠, 是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路的一个途径, 可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关键词:输液,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

参考文献

[1] Daily PO, Grip RB, Ahumway NE.Percutaneous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nnulation[J].Arch Surg, 1970, 101:534.

[2] Goldfarb G, Lebrec D.Percutaneous cannulation of the internal jugu-lar vein in the patients with coagulopathies:An experience based on1, 000attempts[J].Anaesthesiology, 1982:565.

[3] Oliver WC, Nuttall GA, Beynen FM, et al.The incidence of artery puncture with central venous cannulation using a modified tech-nique for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arterial cannulation[J].J Cardiothorac Vesc Anesth, 1997, 77:851.

[4] Darouiche RO, Raad II, Heard SO, et al.A comparison of two anti-microbial impregna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J].N Engl J Med, 1999, 340:1.

[5] 韩蔚, 何瑾玢, 彭根英, 等.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9 (9) :781~783.

[6] 吴择芳.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预防和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1997, 7 (2) :68.

中心静脉压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于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9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 其中男性50例, 女性40例, 年龄27~71岁, 平均年龄 (47.2±9.1) 岁。随机分成2组, 其中实验组48例, 对照组42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加强引流治疗期间营养支持, 预防和护理引流后并发症等。实验组行整体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2.1 术前准备

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注:护理后患者的四项评分均优于护理前 (*P<0.05) ;实验组患者的四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

(1) 完善的术前准备:护士应于术前完善各项检查, 告知患者应保持操作过程中适当的体位, 避免剧烈咳嗽和大声说话, 要及时在确需咳嗽时示意, 以便及时将穿刺针退出胸膜腔。 (2) 人性化的心理护理:护士应详细说明置管引流的必要性, 置入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介绍成功病例和操作医师, 消除患者紧张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操作。此外, 护士还应着重介绍本引流方法的优点, 减少患者因担心日常生活和美观受影响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1.2.2 置管中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若患者出现异常出汗或面色苍白等胸膜反应时, 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1.2.3 术后护理

(1) 皮肤及引流管的护理:护士于置管后应标记置管深度, 注意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有无异常, 是否干燥, 并定期消毒, 同时观察引流管置入的深度, 不可将其带出。患者应经常变换体位, 取半卧位或平卧位以利于引流胸液, 避免胸膜粘连, 但应注意保护好引流管。注意每日更换引流袋,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保持引流管通畅, 做到勤观察、勤检查、勤挤捏。 (2) 定期严密观察患者:护士应定期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志有无异常, 了解胸痛是否改善, 嘱患者及时反映自己的不适, 若出现如疑为感染或复张性肺水肿等不适, 应立即报告医生, 及时处理。

1.3 评价标准

随访2~3个月, 采用患者定期复查的方法, 对比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抑郁状态量表 (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分变化[2]。其中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 (显效+有效+无效) 。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评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测试,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比较, 检验水准定为P<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随访期间2组间相比,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8%, 高于对照组的80.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情况, 见表1。

2.2 心理评分

2组内相比, 护理后患者的S-AI, T-AI, SDS和SAS四项评分均优于护理前 (P<0.05) ;2组间相比, 实验组患者的四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 , 具体情况, 见表2。

3 讨论

与传统的反复胸穿抽水治疗相比, 运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具有侵入性操作次数少, 创伤小, 胸膜反应、气胸发生几率减少, 胸水引流彻底, 利于胸腔内给药等优点[3]。因而曹卫洁等人认为[4], 再配合上完善的整体护理更能明显的减少患者痛苦, 避免术后感染和引流不畅等不良反应。本研究中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8%, 高于对照组的80.9% (P<0.05) , (1) 这说明常规护理在一定上也能起到积极的干预作用。 (2) 我们认为通过完善的术前准备, 人性化的心理护理, 置管中护理, 术后皮肤及引流管的护理, 定期严密观察患者等一系列措施, 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为近一步诊疗打下基础。此外, 据席秀娥等研究发现[5], 心理状态的好坏与治疗的有效率关系密切, 良好的心态对疾病的治愈起着积极作用。因此, 加强肺结核病患者的心理干预对于临床治疗疗效的提高显得十分重要[6]。本研究中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 , 我们认为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提高其满意度, 从而促进患者更快、更好的接受治疗。

总而言之, 运用综合护理对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常见问题实施干预, 可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改善心理变化, 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结核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9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 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 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48例, 行整体护理干预。随访2~3个月, 对比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抑郁状态量表 (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分变化。结果 2组间相比, 实验组患者的两项心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 , 且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8%, 高于对照组的80.9% (P<0.05) 。结论 运用整体护理对结核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实施干预, 可显著改善其负性心理, 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中心静脉导管,整体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 张彩红, 丁飚, 马俊, 等.胸腔置管引流护理新进展[J].护理研究, 2007, 21 (12B) :3210.

[2] Diel R, Loddenkempor R, Meywald-Walter K, et al.Comparafiveper formance of tuberculin skin test, QuantiFERON-TB-Gold in tube assay, and T-Spot.TB test in contact investigafions for tuberculosi[J].Chest, 2009, 135 (4) :1010-1018.

[3] Connell TG, Ritz N, Paxton G A, et a1.A three-way eomparison of tuberculin skin testing, QuantiFERON-TB Gold and T-SPOT.TB in children[J].PLoS One, 2008, 3 (7) :2624.

[4] 曹卫洁.临床心理护理服务的前瞻性[J].中国医院管理, 2008 (11) :22~23.

[5] 席秀娥, 尚好珍, 张会强, 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结核性心包积液30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 2007, 29 (2) :931.

中心静脉压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87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胸腔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和胸腔内注射药物, 其中男性60例, 女性27例。年龄最小8岁, 最大79岁。通过B超、胸水化验及临床治疗效果证实均为结核性胸腔积液, 87例患者均得到彻底治愈, 无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对临床应用及护理进行总结, 了解此种技术的优点, 以便临床推广应用。

1.2 操作方法

1.2.1 操作前准备

(1) 患者准备: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置管的目的、过程以及置管比反复穿刺的优越性。但亦要告知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 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与同意, 消除患者心理负担, 并且签字。取得患者同意配合。同时要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评估, 了解患者对置管的耐受性。 (2) 用物准备:均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包, 另备皮肤消毒液, 消毒棉棒。带靠背椅子。 (3) 药物准备:局部麻醉药2%利多卡因, 其他按照医嘱准备。以防术中有特殊不适反应。备好常见抢救药物。

1.2.2 胸腔置管步骤

(1) 备齐用物, 检查包内用物是否齐全, 取得患者合作, 消除患者心理负担。 (2) 正确选择穿刺置管位置:一般采取坐位, 反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 双手抱头, 多选用胸腔积液一侧腋中线第七八肋间为穿刺点[1]。如为包裹性积液选积液最深处。 (3) 麻醉与试穿刺:局部应用碘伏常规皮肤消毒, 术者按无菌操作戴手套, 铺导管包内无菌洞巾, 在穿刺点部位用2%利多卡因逐层麻醉至壁层胸膜, 再边进针边回抽, 待有液体抽出即为进入胸腔积液处, 试穿成功后固定此穿刺点。 (4) 穿刺与置管:按照试穿刺的位置将穿刺针逐层穿刺至胸腔成功后, 左手固定穿刺针, 右手插入导行钢丝, 拔出穿刺针, 扩张器扩张针眼, 在导行钢丝的引导下插入双腔静脉导管10cm, 取出导行钢丝, 缝合固定导管, 穿刺部位覆盖无菌纱布。导管外端均有帽封闭, 抽液时可旋转拔除进行抽液。

2 主要注意事项及术后护理

2.1 注意事项

2.1.1 严格无菌操作, 预防感染穿刺部位严格消毒, 避免选择感染部位, 如果疑有导管源性感染应做导管头分泌物细菌培养。如果培养结果阳性再根据敏感性选择局部或全身用药。

2.1.2 熟练掌握穿刺手法技巧, 力求一次穿刺成功, 避免同一部位反复多次穿刺而增加患者痛苦或形成血肿或易造成感染。

2.1.3 严格掌握置管适应证本技术适用于胸腔积液较多患者, 估计需要反复多次抽液者, 并且患者能积极配合。对有精神症状考虑无法对导管留置护理者不宜应用。

2.1.4 预防并发症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要认识到此为难度较高的技术, 以免引起气胸、血胸、血肿和感染。术后护理亦及为重要。

2.2 术后护理

(1) 加强监护, 严格交接班, 每天评估患者全身及穿刺部位情况, 以利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感染或置管是否有脱落。

(2) 穿刺部位每天换药, 换药皮肤消毒范围应包括穿刺点及外面的导管和缝合针眼, 无菌纱布覆盖, 胶布固定。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 尽量避免大汗, 禁止淋浴。每次换药要了解导管是否有滑脱、折曲。

(3) 每次抽液要消毒导管外端, 抽液量每次不宜超过1000mL, 少则200~300mL, 间隔时间根据B检查胸水多少而定, 但至少要间隔3 d以上[2]。每次抽液后胸腔注入异烟肼0.2mg, 氟美松2mg[3]。

(4) 消除患者顾虑, 鼓励患者加强营养, 积极配合。避免置管由于外力而脱落。

3 讨论

采取胸腔置中心静脉导管可以保留较长时间, 减少反复穿刺操作的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且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多次穿刺而已造成的血胸、气胸等并发症。要比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注药有较多优点。通过临床实践和资料表明, 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腔置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简便、有效、重要的临床技术, 适用广泛。减少了反复穿刺的不良影响。此种置管应注意导管的质量要可靠, 绝不能有破损, 所以置管前要细心检查, 以免不必要的意外并发症发生。本院所用中心静脉导管发现2例不合格, 1例为导管有破损, 另外1例为外端帽封闭不严, 均及时发现进行调换。避免了不必要的意外。

特别注意管道置入胸腔长度, 一般5cm左右, 置入过长容易弯曲而引流不畅, 置入过短易滑脱和引流不出。由于置管为侵入性操作, 为防止发生导管感染, 应严格掌握置管适应证, 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选用腋中线七八肋间为穿刺点利于护理, 患者在平卧时不挤压导管, 导管不易脱落, 不会因为挤压而造成患者疼痛不适。此穿刺点优于其他部位。

穿刺置管成功后, 导管的维持主要依靠精心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优质的护理能有效延长置管的时间。操作者应进行严格的培训, 穿刺成功顺利与否取决于操作者的经验与熟练程度。谨慎选择适应证和置管部位。不可忽视术后任何一段时间护理, 优质护理能够延长导管留置时间[4]。有时候留管时间很长, 患者可以带管离院, 所以患者和家属的参与也非常重要, 护士要及时提供导管护理知识。

通过87例老年结核性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临床应用, 护理体会如下: (1) 心理护理, 帮助患者了解此种技术对病情恢复和治疗的好处, 使患者理解置管需要一段时间的保留, 消除其心理负担, 以免患者自行拔管。 (2) 管道的护理, 每天消毒换药, 防止感染, 同时要注意勿折管扭管, 每天消毒患者房间, 本组未出现因导管感染而引起的并发症。结合抗结核治疗, 均得到彻底治愈。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及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方法 对87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引流量、引流速度、胸腔内注射药物以及拔管等护理, 总结此种方法的优越性。结果 87例患者均得到彻底治愈, 患者无其他并发症的出现。结论 对于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 避免了因抽液而多次穿刺, 避免因多次穿刺创伤造成胸膜粘连,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同时也有利于胸腔给药和胸水情况的观察, 并有利于多次胸水化验而确定诊断, 且操作简单, 适于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结核性,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参考文献

[1] 陈文彬, 潘祥林.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585~587.

[2] 王德龙.结核病防治[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 10:473~474.

[3] 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109.

中心静脉压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1例患者中, 男9例, 女12例, 年龄40~78岁。60岁以上老年病人15例。合并有胆石症的5例, 合并有糖尿病的9例, 高血压病的12例, 冠心病的6例,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8例。均有寒战、高热、肝区疼痛等症状。血象高, 超声、CT检查均提示肝脓肿, 为单个脓腔, 直径在5~11cm之间。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肝穿刺抽出黄白色脓液, 排除阿米巴性肝脓肿。

1.2 方法

以超声探查肝脓肿在肝内的具体位置, 确定脓腔大小, 与肝脏表面及体表的最短距离, 确保脓腔与体表之间无肠管、肺、胸腔等重要组织器官, 且距离最短, 确定穿刺点。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在超声引导下, 以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管内的穿刺针行脓腔穿刺。穿刺成功后抽出的第一管脓液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置入导丝, 拔穿刺针, 在导丝引导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管, 抽出脓液后固定导管于体表。以生理盐水冲洗脓腔至冲洗液清为止, 并注入庆大霉素, 导管连接输液器或输血器至引流瓶。未进行负压引流。脓腔注药在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出来之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注入有效抗生素。冲洗、注药每日一次, 直至脓液消失, 超声探查脓腔基本消失直径<2cm之后拔管。治疗期间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并给予全身支持疗法, 对有关合并症给予积极治疗。

2 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管。在置管成功1~2d后体温降至正常, 肝区疼痛逐渐消失, 血象降至正常。所有患者均在2~4周内脓腔逐渐缩小消失痊愈出院。无肠管损伤、出血、气胸、胸腹腔感染等并发症。

3 讨论

细菌性肝脓肿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对脓肿较大的仅用全身支持治疗和抗生素治疗往往难以得到满意的疗效, 常需手术切开引流, 或经皮肝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治疗。经皮肝穿刺抽脓比手术切开引流创伤明显减小, 但穿刺往往需要进行多次方可治愈。在脓腔缩小时, 有时穿刺存在一定困难, 给患者增加了一定痛苦。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 安全可靠、并发症低、治愈率高[1]往往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即可治愈, 减少了患者切开引流或多次穿刺的痛苦, 尤其适用于单个较大的细菌性肝脓肿[2], 目前已成为治疗肝脓肿的首选方法[3]。但基层医院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及引流管往往比较困难。有报道用中心静脉导管行穿刺引流的[4~5], 而我们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管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单个细菌性肝脓肿, 创伤小, 疗效好。因引流管未端有侧孔, 引流脓液不易堵塞效果良好。加上每日冲洗脓腔, 进一步确保了管腔的通畅。根据药敏试验除全身应用抗生素之外, 脓腔冲洗之后注入有效抗生素可使其局部达到非常高的药物浓度, 对感染的控制非常有利。我们的经验用经皮肝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管治疗单个细菌性肝脓肿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 且取材十分方便。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管治疗单个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对21例单个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行经皮肝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管进行脓液引流、脓腔冲洗注药、全身抗感染药物治疗及全身支持疗法。结果 21例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脓腔逐渐缩小消失, 全部治愈。结论 经皮肝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管治疗单个细菌性肝脓肿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 且取材十分方便。

关键词:单个细菌性肝脓肿,经皮肝穿刺,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管

参考文献

[1] 金秋龙, 黄敏, 邓学东, 等.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并发症分析与防治[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08, 5 (3) :180~182.

[2] 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39.

[3] Bazan portocarrero s, Pinto sanchez J, Godoy martinez D, et al.Percutaneus drainage of hepatic pyogenic abscess:managementefficacy[J].Rev Gsatroenterol Peru, 2003, 23 (1) :17~21.

[4] 李秀兰, 鲁朝学, 姜志民.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6) :153~154.

上一篇:公司部门负责人述职报告范文下一篇:小学庆六一活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