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中心管理制度

2022-12-30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制度的使用越来越多。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或从事某一工作的人员起到约束作用,这是他们行动的标准和依据。那么你真的知道如何制定制度吗?以下是小编收藏的《财务共享中心管理制度》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财务共享中心管理制度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优点

与普通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不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势在于其规模效应下的成本降低、财务管理水平及效率提高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升。具体表现为: 第一,运作成本降低

这可进行量化计算与比较,如分析一个“共享服务中心”人员每月平均处理凭证数、单位凭证的处理费用等。这方面的效益主要通过减少人员数目和减少中间管理层级来实现。如果“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在一个新的地点,通常成本的降低效果更显著,原因是:通常选择的新地点,当地的薪资水平会较低;通过在“共享服务中心”建立新型的组织结构和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能显著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并形成不断进取的文化。

第二,财务管理水平与效率提高

比如,对所有子公司采用相同的标准作业流程,废除冗余的步骤和流程“;共享财务服务中心”拥有相关子公司的所有财务数据,数据汇总、分析不再费时费力,更容易做到跨地域、跨部门整合数据;某一方面的专业人员相对集中,公司较易提供相关培训,培训费用也大为节省,招聘资深专业人员也变得可以承受“;共享服务中心”人员的总体专业技能较高,提供的服务更专业。此外“,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也使得IT系统(硬件和软件)的标准化和更新变得更迅速、更易用、更省钱。

第三,支持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

公司在新的地区建立子公司或收购其它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马上为这些新建的子公司提供服务。同时,公司管理人员更集中精力在公司的核心业务,而将其它的辅助功能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完成,从而使更多财务人员从会计核算中解脱出来,能够为公司业务部门的经营管理和高层领导的战略决策提供高质量的财务决策支持,促进核心业务发展。

“共享服务中心”将企业管理人员从繁杂的非核心业务工作中解放出来。 第四,向外界提供商业化服务

有些公司开始利用“共享服务中心”(一般为独立的子公司)向其它公司提供有偿服务。例如,壳牌石油(Shell)建立的“壳牌石油国际服务公司”(Shell ServicesInternational)每年约8~9%的收入来自向外界提供服务。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缺点

1、财务人员脱离业务,可能沦为辅助岗位。财务人员不再与公司的销售人员直接接触,面对的仅仅是一堆冰冷的数字,这些数字往往无法确切表达公司目前所面临的各项财务状况,财务分析师也无法将销售业绩的感性情况表达出来;

2、急速增加的差旅费。一般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企业往往面临高额的差旅费,而最初创立财务共享中心的美国及欧洲公司拥有大量廉价航空公司,一二百美元的航空机票相对于数千美元的人工成本来说是非常便宜的,所以往往选择财务共享中心模式;

3、臃肿的总部机关造成机关作风。设置财务共享中心的企业往往仅仅“共享”而不“服务”。例如将各分支机构原本的财务人员编制抽调为总部机关的编制,而不是相应的增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编制。同时,由于大量人员集中在机关,造成服务意识淡漠,机关作风严重;

4、人工成本不降反升。一方面中国存在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极大的事实。而一般大中型企业总部均设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同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也设在这些城市。这些发达城市人工成本极高,员工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达到降低50%人员的目标却因为这些区域人工成本200%于西部城市反而增加了人工成本。另一方面中国目前人工成本相对于其他成本来说仍然很低,财务共享中心的一台普通影印机往往够原财务人员一年的薪水;

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成本的极大提高。为了满足财务共享中心的需要,必须指派专人负责设计财务共享中心的信息管理模式及提升信息系统管理功能,这些花费都非常巨大,甚至给企业造成严重的负担,更有甚者因为盲目推崇昂贵的国外大型信息系统而导致破产的企业;

6、巨大的税务风险及税务机会成本。一方面财务人员不再直接接触子公司及分支机构所在地税务局,对税务风险的敏感性极大的降低。同时,为了满足税务人员的约谈、询问、审计等工作而疲于奔命。另一方面由于税务人员与公司财务人员的沟通不畅,导致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申请的困难程度不断加大,使得企业失去大量税收优惠机会成本。

7、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员工有可能沦为弱势群体,人员流动率大幅度提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员工是否沦为弱势群体取决于集团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位。在一些企业中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被定为与与原财务部同一级别机构,则不会沦为弱势群体;而在另一部分企业被定位为原财务部下属机构,则很可能沦为弱势群体,造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员工离职率较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往往是求职者的“离职陷阱”,应聘者进入该中心即意味着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离职。

第二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发展及员工队伍建设探索

企业管理 □林志刚 (中国电信四川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都610012)

四川电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SSC)是中国电信集团首批试点单位,通过2009 一年的运行和总结,达到了阶段性预期目标,成绩得到了集团肯定。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面对未来企业战略发展要求和SSC 自身能力水平提升的压力,需要牢牢把握的三大核心是:对底层系统支撑的优化和提升;对中间层业务流程的标准和规范;对上层人力资源的协调和发展。而在系统和流程基本运转正常的情况下,尤以人力资源的协调发展最为关键。特别在当前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深化“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时期,如何统筹人力资源管理、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以迅速形成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这其中既包括中心人力资源向外部(财务队伍整体建设和财务向业务融合)吐故纳新,又包括中心内部人才的孵化两个层面,本文重点就中心内部人才孵化层面,结合四川电信正在实施的“四位一体”试点进行探讨。

一、中心人力资源现状特点

中心是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队伍,员工人数众多,其中正式员工编制 93 名,已到位86 名,外包人员21 名。

中心人才结构如图1 所示。

根据公司对共享中心管理加操作的双重职能定位,人力资源总体上可分为核算和非核算两大类型,又兼具同质化和多样化的特征。同质化特征表现为四个“多数”:

1、多数是年轻员工:中心员工平均年龄28 岁,78%以上员工年龄集中在35 岁以下(图 2),是省公司最年轻的部门,这个年龄段也处于择业取向影响动态因素较多的阶段。

2、多数是女性员工:女员工占到近 80%,其中 %处于未婚状态,今后将面临恋爱、婚姻、生育等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处理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中心整体工作是否得以正常运行。

3、多数从事财务基础工作:中心员工目前有 58%从事会计核算工作,17%从事会计复核工作,从事支撑类岗位人员占16%,业务经理及以上的管理人员占比9%,呈现较为典型的扁平化金字塔人才结构。 图1 四川电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才结构示意图

4、多数有职业发展诉求:中心员工 100%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高达83%(图3),60%以上员工是中共党员,并且大多是第一次就业或第一次正规就业,有着较强的职业发展愿望和诉求。 图2 中心员工队伍年龄构成 图3 中心员工队伍专业构成

中心人力资源队伍的“多样化”特征表现在:一方面人员来源面较广,包括省公司本部、多个本地网(成都、泸州、乐山、南充、长传、号百)、联通、卫通、国内多所大专院校(图 4),甚至还有“海归”人员,会带来多种生活习惯、人文风俗、价值取向等的融合碰撞;另一方面员工的专业背景和能力潜质上也具有差异化特点,员工涵盖包括会计、财务管理、金融、经济、税务、计算机、统计等多个专业,老、中、青年员工在知识背景、专业素养、学习能力、服务意识等诸多方面呈现出较大个体差异性。 图4 中心人力资源队伍来源广泛

二、中心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思路 鉴于中心员工人员多、同质化、多样化的特点,管理难度较之以前10 多20 人的部门呈几何级数增加,迫切需要在整体上进行谋篇布局、统筹规划,运用“四位一体”先进理念,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分步演进并作好实施推进。

中心在总体战略思路和工作目标上的考虑是:通过优秀员工的选拔输出机制、整体队伍的稳定轮岗机制、末位员工的淘汰更新机制三种常态化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树立“不唯学历高而唯能力强”、“不唯经历多而唯潜力大”、“不唯个人英雄而唯团队合作”的人才评价标准。打造一支多元化的优秀员工队伍,将中心人力资源管理向最优化推进,逐步形成共享中心的核心竞争力。

在具体战术执行和重点举措上的考虑是:深化内部“管理+专业”的矩阵式运营模式,通过中心四支核心队伍(图5)的打造,形成适人适岗、人尽其才、共同成长、百花齐放的队伍格局。

一是打造职业化的管理人才队伍:特点是精干、职业。打造职业的管理人员队伍就是实施中心内部的“干部队伍能力建设”。职业管理者必须以职业化的工作技能、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职业化的工作态度、职业化的工作道德等职业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凡事要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二是打造专业化的技能人才队伍:特点是专业、发展。按照“四位一体”岗位体系要求,中心将对专业人员技能水平、综合素质差异分类进行测评认证,相应在支撑类、核算类职位序列设臵初入级、标准级、专家级、资深级等四个岗位技能等级,突出专业化与发展层级的结合,宁缺勿滥,建设一批专家精英队伍。

三是打造梯队化的后备人才队伍:特点是潜质、动态。后备人才队伍不仅是中心管理者和专家的后备军,同时也是中心人员职业发展的重要通道之一。我们将从人才规划、选拔标准、发展通道、后续评估等多个维度建立科学的体系,让苗子能够脱颖而出,让潜质转化成为能力,让专注成就奇迹。

四是打造多样化的综合人才队伍:特点是特长、活力。在“集中、统

一、规范、高效、服务”部门整体价值观的引领下,充分发挥员工个体特质,个人特长优势,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让员工的价值全方位得到锻炼和展现。组建党小组、工会宣传组、文艺组、体育组、内训师等多个特定角色队伍。

图5 通过打造四支核心队伍,逐步形成共享中心的核心竞争力

三、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举措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团队要形成优秀的人力资源合力,必须重点解决好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团队工作氛围及融洽度;二是规则制度的公平性;三是对员工本身的关注度;四是对优良行为及绩效的激励度;五是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六是避免工作内容的重复性。因此,我们正在和准备开展多种尝试:

1、以部门为整体,以团队为单位,身体力行“聆听、沟通、共享、成就”的文化理念 针对中心的工作特点,要提升团队氛围,就必须要树立流程化的工作态度,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每个人感受到,个人的工作虽然相对独立,但在整个团队中是热情的,友好的,有价值的。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每逢公司组织的各项大型活动都积极参与并力争一流成绩,每年评选明星员工和感动人物,每季进行支部和工会小组活动,每月举办快乐读书堂,每周定期召开员工晨会。通过这些活动,新员工能短时间内很好的融入团队,各个小的团队之间也增加了沟通和互助,好的团队氛围自然而然的带动着员工对工作充满激情和活力。

2、建立公开、公平、透明的考核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 各项规章,考评,晋升等制度是否统

一、规范、公平、公开,直接决定着员工对团队的认同度和满意度,在中心这样人员众多的团队中,建立公平的制度更是至关重要。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员工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比遇到较低的待遇时,会表现出更加严重的不满情绪,工作绩效随之明显下降。为此,中心率先在集团内建立了以岗位工作量和质量为核心的全程绩效评定模型,业绩是以客观量化的数据为依据,绩效也不再是流程作业链条上一个个孤离的岛屿。在人才选拔上,中心在员工职业晋升通道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将建立岗位 “助理”工作制度,给青年员工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识人、选人、用人。

3、关注每一个员工并及时给予激励 管理人数众多的团队,与员工面对面沟通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中心是一个年轻的团队,尤其对于80、90 后的年轻人,最渴望得到的就是被认同感。管理者如果能做到及时的去关注每一个人的优点和进步,并及时对本人进行肯定,不但有利于发扬优质工作行为,产生示范效应,更能激发员工热情,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中心规定每月10 号是“员工心灵沟通”日,管理者有责任与员工进行面对面沟通,帮助员工成长,并提出书面建议反馈;每月15 日召开的中心月度运营分析会都会从一线员工中抽选人员参加,让每一个人都有获得公司战略方向、经营策略和业绩状况的机会,参与到中心整体运营建设中来;根据中心积分规则,凡是参与公司创新、部门重点项目、特定角色的员工都能及时获得积分激励并在当月发放兑现。

4、让管理人员用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员工 中心的管理团队,是所有员工关注的对象;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敬业程度,将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行为。“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中心规范的现场管理和出勤管理,不是主要依赖检查、打卡等外部约束,而是倡导管理人员用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员工,以身作则、身口相传。同时,对管理人员的监督和考核也更严格。

5、尽可能的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减少工作单一性 中心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每天都会面对大量重复的、机械的、“枯燥的”工作内容,必然会导致员工的疲劳感增加成就感下降,久而久之,工作激情减退,工作质量下降。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根本上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第一,丰富本岗位工作内容,中心正在实施核算类岗位业务融合,如以前只能接触到日常成本核算的员工,将有机会学习掌握营销成本、人工成本、工程资产、收入税金等多种业务,全方位提升能力;第二,丰富相关岗位工作内容,如在核算工作以外,承担支撑类岗位“助理”角色,学习流程管理、报表管理、资金管理等更加广阔的领域知识,还可以承担项目助理角色,协助部门开展重大项目攻关;第三,丰富专业以外工作内容,引导员工借助部门和公司提供的舞台,施展自己的特长本领,中心不仅主动的进行挖掘培养,并且将源源不断向公司推荐如主持人、内训师、体育尖子等特长人才。

四、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尝试 在公司整体人力资源政策之下,我们针对共享服务中心的人员和运营特点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典型的措施有矩阵式运营模式、岗位“助理”机制和“蜂鸟”计划等。

1、“管理+专业”矩阵式运营模式 四川电信对财务共享服务的定位是“管理+操作”的双职能模式,要求是“集中、统

一、规划、高效、服务”,在运转机制上要形成“财务+会计”两只轮子协同支撑企业经营发展的格局,在实务操作上要对全省会计核算和政策支撑具有牵头指导的职能。

与这种职能定位相配套,中心创新性的提出了“管理+专业”的矩阵式运营模式(图6),其核心是变传统职能式管理为流程式管理,横向以会计核算、资金结算、会计报告、质量管理、运营支撑的管理单元为主线,纵向以流程管理、系统需求、质量管理、报表管理、政策支撑等业务单元为主线,形成管理与业务相融合的运转机制,更加突显会计的管理和支撑职能。

这一模式是不仅与中心的定位和特点相吻合,更是与未来人才建设和员工职业发展相适应。这种模式的运转成型和真正发挥作用需要一个过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三个要素:一是成员对流程化管理理念有清晰的认知和较高接受度;二是专业线条的牵头人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较好的项目管理能力;三是管理团队给予高度的支持和帮助。我们目前正在通过实践不断优化和调整,最终实现“管理人才从实践中产生,业务专家从一线中培养”这一良性人力资源发展目标。 图6 “管理+专业”的矩阵式运营模式

2、岗位“助理”内部选拔机制 共享中心未来的人才结构将会逐步调整优化:一方面随着IT 支撑的加强、流程效率的提升和人员技能的进步,基础型的核算人员将会逐步减少;另一方面随着企业转型的逐步深入,全业务经营对财务基础能力的要求将更加严格,对业务财务和支撑型财务人员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因此,在中心业务实现稳定运转的情况下,需要及时设计和引入内部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机制,以满足未来人才结构优化的需要。 根据这一目标要求,中心于2010 年1 月在业财管理岗位率先启动“助理”内部选拔机制,面向中心会计核算岗位员工选拔助理人员,并设定了三项基本条件:(1)现有会计核算岗位业务熟练;(2)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愿望,对工作富有激情;(3)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助理人员的岗位仍然是会计核算,每月至少有不少于50%的时间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其余时间协助所助理岗位人员进行相关支撑工作。助理人员工作业绩由其核算工作和所担任助理工作评价两部分构成,试用期二个月,试用期结束后根据其工作表现决定是否继续担任助理工作。 在试点的基础上中心将逐步“助理工作机制”到其他支撑类岗位,通过这种机制迅速发现和培养人才,让梯队化的后备人才队伍目标落到实处。

3、“蜂鸟”计划 真正的专家和人才要源于一线,也要走向一线。在知识更替日新月异和分工走向越来越精细化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既具备管理经验又精通业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财务领域有句行话叫:“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扎实的财务基础管理水平是推动管理能力提升的关键,但惯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由下至上,由后向前,处于一定位臵和高度的管理人员往往与基础业务脱节严重,所具备的专业技能也可能完全已经被知识更新所淘汰,这对于企业整体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极为不利。

有鉴于此,中心在内部提出了“蜂鸟计划”,蜂鸟不仅是世界上最小的鸟,也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向后飞行的鸟。我们要求内部的管理支撑人员必须深入到业务一线去工作学习,作流程管理的必须了解各个流程关键控制点的实际操作,作系统支撑的必须理解业务需求的前因后果,作质量管理的必须抓往问题和风险产生的根源,并逐步把这种工作方式固化为中心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学会向后飞行,才能在广阔天空自由驰骋。

四川电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立不过短短一年时间,但我们坚信,通过以上战略思路和具体举措的落实,通过全体员工的积极开拓、务实创新、不断探索,“以员工发展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理念将在中心真正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中心员工必将实现自身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共同成长。

第三篇:财务共享对财务管理的利弊影响论文

摘要:财务共享作为网络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以优化组织架构、规范系统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强化决策支持、创造企业价值为目的,以市场视角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的新兴财务核算管理模式,已逐步受到众多大型跨国企业集团的青睐,但又不能一概而论。本文结合财务核算与管理实际,对其进行了利弊分析。关键词:财务共享;利弊分析;应对措施

为进一步适应经济形势新常态,满足作为跨国企业集团财务核算与管理需要,从强化经营管理、堵塞管理漏洞、降低运营风险、提升公司价值等多角度出发,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积极建设和利用大数据平台,实施财务共享平台建设,并积极筹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现结合财务核算与管理实际,就实施财务共享的利与弊进行分析:

1利

1.1可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财务共享之所以能够得到大多数跨国企业集团的青睐,究其原因,可最大限度降低跨国公司运营成本将是其最大的优势。具体表现在:

1.1.1降低人工成本

传统的财务部门仍用超过80%的资源进行简单的交易记录和活动控制,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可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实现人力资源效用的最大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资源、业务集中之前,虽然员工的工作量很有可能不饱和,但是仍必须为每个单位或地区设置相同的岗位、人员。而将资源、业务集中到共享服务中心处理后,不必再单独为每个地区、单位设置岗位、人员,一个人员就可以处理几个单位或地区相同岗位的业务,从而实现业务量不变的前提下业务人员的减少或者是业务量增加而人员不变。其次,实施共享服务后,业务操作得以精细化、标准化,甚至有的操作被极大简化,因此,某些岗位对人员的学历、技能等要求会有所降低,低层次的人员就可以胜任。

1.1.2降低管理成本

财务共享服务通过对业务流程、规则进行标准化、流程化管理,消除了多余的协调以及重复的、非增值的作业,在规模经济效应下,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间接地降低了管理成本。

1.1.3降低监督成本

财务共享服务,实质上是对各业务单位的日常经营行为进行集中监督,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以往分散核算时的监督成本。据著名咨询公司博思艾伦公司的调查显示,实施共享服务后,可在成本上获得更多的节约,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发展阶段成本降低幅度也各不相同:在启动期,最为直接的成本降低是通过集中整合的方式,利用规模经济减少多余的管理成本,该阶段可实现10%~20%的成本降低;在成长期,通过流程改进和流程再造寻找最佳实践,实现标准化的服务,此阶段可实现成本15%~50%的减少;在成熟期,通过长时间的运作,成本管理更为精细化,技术不断创新,累计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共享服务中心走向成熟,最终达到“学习曲线”的后端。

1.2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共享服务中心以其专业化的服务,高质量、高效率地面向客户提供财务及信息技术等支持服务。通过集中规模把复杂的工作变得更简单、更标准、更精细,工作质量和效率将进一步提高。首先,共享服务的实施,对原分散在各个单位独自处理的业务进行整合规范,对经办人的要求统一,财务处理的口径和尺度一致,最终实现了业务的高度标准化。而业务的高度标准化为流程再造和持续优化提供了基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雇佣基础的员工从事标准化的业务,同时聘请专业人士成为流程专家,持续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其次,支持共享服务实施的相关信息系统的上线是共享服务实施的必要前提。如在财务共享实施中,解决异地票据传递问题的影像系统、员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助完成网上报销的网络报销系统、公司快速支付的银企互联系统等都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务处理的高效要求提供工具支持。另外,通过建立员工绩效考核、服务管理、质量管理等运营管理手段,可保障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持续提升。如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对业务人员推行绩效考核,以月度内记账凭证的完成数量及质量作为其领取薪酬的唯一标准,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形成业务人员"抢"着做的良好氛围。最后,通过建立内部服务支撑体系,使得共享中心能够及时响应前段要求,不断提升客户的服务满意度。

1.3可提高经营决策水平

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战略决策支持要求财务提供支持的呼声越来越大。一方面,实施共享服务后,通过基础业务的规模化、制度化、流程化处理,使财务人员的精力能够从大量重复的基础核算业务中释放出来,进而投入到公司的经营及战略决策支持中去。公司财务部门的职能从后台处理、事后记录到多层次战略支持职能的转变,从价值守护到价值创造的转变,可以为公司提供强大的分析和决策服务,以及丰富的决策信息,促进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二是公司管理会计通过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融合,在决策时,充分利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的历史数据来支撑,从而可以构建一个决策支持系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成为公司的财务数据中心,推动公司有效利用管理会计,提升公司价值创造能力。

1.4可加速公司标准化进程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前,各业务单位的资源是分散的,业务操作方式、操作流程、财务管理制度、信息支持系统都是不同的。而共享服务中心将原来分散在不同业务单位进行的活动、资源进行整合,为公司业务流程的标准化以及各种管理数据的统一与综合提供了平台,也为公司管控的统一奠定了基础。(1)共享服务实施之前需要对原分散在各组织自行处理的业务先行标准化,包括业务流程的统

一、管理制度的统

一、数据口径的统一等。这一统一过程加速了公司管理制度与信息数据的标准化。(2)在流程整合、统一的过程中,同步明确出每个岗位的操作细则,确保业务最终在任何人员的手上操作时都是标准的动作。操作的标准化提升了工作的效率。(3)财务共享服务在流程管理、业务标准化等方面的管理经验可以为公司其他领域提供借鉴,也可为其他共享中心标准化管理提供参考,从而营造标准化的企业环境,加速公司的标准化进程。

1.5可有效规避经营风险

一是对业务流程整合设计时,在考虑简捷高效的同时,更加侧重风险控制的需要,所有业务流程均需满足内部控制的要求;二是实施财务服务共享,强化了对业务单位的财务监督。1.6可实现外部增收创效公司可利用“共享服务中心”向其他外部公司提供有偿服务,通过市场价格参与服务外包竞争,也使财务服务能力成为公司增收创效新的增长点。

2弊

2.1因远程服务可能导致沟通不畅

财务共享采用的是远程集中服务,因此与业务单位的沟通至关重要。财务工作是业务单位重要的业务,涉及到采购、计划、生产、销售、发运等各方面,沟通业务多,沟通范围广,远程沟通显然不如面对面沟通效率高。由于各公司或部门分处不同地区,财务信息由各部门传递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可能会因系统不稳定,造成数据缺失或丢失的现象。

2.2因权责不清可能导致效率低下

以前由业务单位自行操作的业务,现在改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和业务单位共同承担,在该种模式下,两者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因权责不清而产生矛盾,进而导致系统效率低下。

2.3可能导致其他信息化资源闲置

财务共享服务系统是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其将以财务核算为中心,涵盖采购、计划、合同、风险、销售、发运等多项业务。该系统的实施与运行后,绝大部分业务审批及结算均将在系统内实现,若该系统无法与其他现有信息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则可能导致现已存在的合同审批、计划管理、资产管理等信息系统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2.4可能会加大财务运行风险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一方面,受各种因素影响,业务流程设计可能不够严密、合理,存有漏洞,产生系统运行风险;另一方面,实施财务共享后,实质上是加大了对各业务单位的财务监督,各业务单位的经营管理行为完全被公司控制和监督。为回避这种监督,个别单位可能会铤而走险,通过“账外账”或其他手段处理相关费用,进而产生经营风险。

2.5不利于财务人员的综合发展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财务集中打破了传统的分散式财务管理结构,将财务人员明确划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类,实现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财务会计隶属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严格按标准流程和操作标准进行最基础的重复劳动;管理会计隶属于业务单位,以财务共享服务系统提供的财务数据为基础,为单位经营决策提供相关信息。从形式上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各自按照业务权限行使职能,但从长远来看,财务会计只会“记账”,管理会计只能“分析”,直接导致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脱离,不利于财务人员的综合、平衡发展。

3应对措施

3.1合理界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与职责范围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适用于具有同质性的、高度重复、可标准化的业务,其业务区域具有明显的特征。相对而言,融资、投资、税务筹划等业务类型,就很难显现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优势,因此,需明确划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另外,还需明确界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各业务单位的职责权限,以避免因权责不清导致的工作效率低下。

3.2充分借助科技力量确保系统安全与资源合理配置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海量数据汇集于共享服务系统,且财务数据直接体现公司经营运行成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及数据的保密性至关重要;另外,共享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应考虑兼容性与开发性,最大限度实现与现有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融合与对接,充分利用好现有信息系统,以减少资源闲置与浪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上述目标的实现,需借力于IT界精英的力量。

3.3优化流程设计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及应用扩容性

流程设计质量直接影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效率,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否成功运营的重要因素。一是流程设计的合理性。如果流程设计不合理,可能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带来极大的阻力,导致流程冗余,成本消耗加大,甚至无法实现系统配合等;二是流程设计的扩容性。随着公司规模的逐步扩大,新兴业务也将随之而来,应增强流程的扩容能力,以满足系统处理新兴业务的需要,避免因系统不完善导致新兴业务处理不及时,进而影响公司利益。

3.4统筹协调因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产生的矛盾与问题

(1)合理安排因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而释放出的财务人员。在业务量不增加的前提下,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财务核算人员将得到极大释放,需重点考虑该部分人员的转型问题,如若安排不当,易带来整个组织的负面情绪。(2)强化系统外相关业务的管理力度,最大限度堵塞管理漏洞,从源头杜绝账外资金的形成,规避财务与经营风险。(3)建立财务从业人员内部轮岗机制,实现个人综合发展与公司战略需求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陈虎,孙彦丛主编.财务共享服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陈虎,陈东升主编.财务共享服务案例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第四篇:财务共享资产科工作总结201809

共享中心个人总结

值共享建设运营一周年之际,亦是我在共享中心工作一周年之际,回顾一年的工作经历与体悟,写几点个人工作总结与感受到的问题:

秉承公司培养新人的传统,负责协助培训2018年度新入职员工。根据培训计划,先后进行了“备用金、差旅费与固定资产管理实务”、“税务账务处理实务”两个主题的培训。坚持培训、自我学习以及业务审核相结合的模式,培训后及时布置相关作业任务,让新同事在培训后再次通过自主学习,加深对业务以及相关管理规定与法律条款的理解与运用,最后根据每个新人月底提交的作业做针对性修改与再讲解培训,逐步提高新人的业务水平。

在日常工作中自己也不断加强对业务知识与最新法律法规的学习更新,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利用南沙区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便利收集最新的资料文刊,从深度和广度上对自己的知识进行了拓展;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注重对时政的了解,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自己工作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促进。

加人共享之初的工作计划是:学习,共享是一个新兴事物,本着学习的心态来学习共享的建设和管理运营,在草创阶段的几个月里,针对业务的统一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了创建共享的必要性,项目的业务不规范之处十分普遍千奇百怪,不合规不合法之处亦层出不穷,共享的标准化建设显得十分的必要;同时在推进标准化过程中也发现我们对共享标准化建设的准备亦有不足。共享建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标准化的确立,而我们在标准化模块的准备与项目调研时间上有些仓促,共享中心只能一边运营一边标准化,造成了运营的不流畅,重复梳理标准化方面出现了反复。这也是共享建设的一个教训吧:标准化的梳理应该具有提前量与前瞻性,为业务运营提前做好框架,而非用遇见的个体问题案例来重新修补标准化的平台,问题导向的建设机制容易造成共享运营的低效率,具有前瞻性的标准化更能保证建设初期运营的顺畅程度。

目前共享运营过程中出现了现场业务层面依赖财务的惯性思维,甚至出现了项目财务依赖共享人员来审核的问题,共享对现场的监管难度进一步加大。在共享的建设过程中项目层与共享中心各司其职,层层把控各自的内控规范要求,共享才能实现提供更加高质量的运营信息和实现精细化管理,而目前任何一个共享环节出现了“放飞机走过场”的行为都将导致整个流程出现失控的可能,我想这也是共享与项目层在职责分配上要不断的去强调的事情。比如针对跨年度发票长期不报销产生的税务风险问题来讲,就反映了项目上对于业务处理的及时性没有要求,缺失相应的管理;同时这种现象本身也是共享建设要去解决的问题,共享运营年度报告应该针对此类问题做出一定的要求,同进项税一样设定认定时间限制,并在后期逐步压缩延迟时间。

强化共享人员的流动式培训,让共享人员了解公司项目、了解业务,弥补共享仅仅只在远程线上管控的缺陷。每年一度的年度培训(新人为主附带现有员工)由各个处的财务部来轮流进行,而非仅仅依靠总部财务部,在对共享人员培训的同时也可以让各个处提出他们对共享人员工作的要求,如此直接的培训更有益于共享中心与其服务的公司项目群体,既能培训统一的标准化亦能交流个别的公司差异,让共享后台人员的业务支撑能力向子公司项目进一步延申,强化共享服务人员对现场业务的支撑能力,增强共享业务前后各个环节的沟通配合能力。

目前项目反应比较大的是业务的快速处理需求,共享运营一周年后效率问题成为了目前比较突出的矛盾,成为影响共享在使用者心目中形象的突出问题。把业务流程在共享的处置时间压缩到更短的20分钟甚至10分钟以内是我们共享中心目前需要努力的方向,节约项目管理成本而非共享中心的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才是共享中心建设最终的目标。

随着最新的个人所得税的执行,共享以及公司在个人所得税问题上实际遇到的问题最多最乱,针对个税的培训及规范文件的出台十分的必要。项目上零星发放的各种津贴、绩效奖、需代扣代缴的酬劳名目繁多,涉及需要协调的发起部门多、发放对象类别杂,项目财务前期介入较少,无法提前合规筹划,合并纳税问题突出,造成共享中心针对涉及个税问题的线上管控无法有效完成。针对跨部门发起的各种奖励报酬的个税如何合并扣税以及代扣代缴问题,共享中心应该联合督促税务中心出具管理文件以企规范个税扣缴。

实行项目不记名打分制度:针对共享中心每个组的年终考核可以设定邮箱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打分考核,由各个子公司财务部随机抽选一定数量的项目进行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直接由相关项目发送至共享中心的管理负责人邮箱,作为对各个组进行年终考核打分的一个依据,可以附带项目对各个组的建议和看法,作为与项目交流的一种方式。

在共享工作一年除工作之余,其余时间皆用来复习考证,毕竟共享不可能永远点单。对以往工作的总结回顾,只为在以后新项目的工作中少走一些弯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路漫漫修其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2018年10月7日

王明君

第五篇:共享服务中心漫谈

共享服务是近年来传入中国的新概念。共享服务的定义是:一种将一部分现有的经营职能(Business function)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式的业务单元的合作战略,这个业务单元就像在公开市场展开竞争的企业一样,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目的是提高效率、创造价值、节约成本以及提高对母公司内部客户的服务质量。共享服务模式的本质是对公司人力、资本、时间以及其他资源的优化。该业务单元就叫共享服务中心,又可称为服务共享中心,英文书写有两种形式,一是Shared Services Center,缩写为SSC;二是Centre for Shared Services ,缩写为CSS。它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把许多可以共享的业务都归纳为服务,建立一个提供服务的中心,让尽量多的业务部门分享这些服务,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它又是一种新的组织架构,把一个组织的非核心业务从原来的组织体系中分离出来,转交给一个服务部门统一运作,即将分散的成本中心转化为利润驱动并逐步扩大的专业化事业部,而原来的组织本身只专注于核心业务或最有竞争力、附加值高的业务。进而使组织扁平化(Downsizing)或瘦身;它又是一种管理变革,因为不是简单的集中、集成和集约,而是企业发展战略、业务战略、组织战略、人才战略、技术战略、经营战略综合变革的产物;它又是一种信息技术(IT)应用的具体模式。信息系统的运维是这样,业务系统的运作也是这样。共享中心建设依托IT来支撑,提供业务共享服务也依托IT来支撑。因此,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已经是当前业务变革和信息技术应用的热点和发展潮流。SSC的概念如图1所示。

对于不同的服务对应不同的服务中心,例如信息技术服务共享中心(IT Shared Service Center ,ITSSC)、会计服务共享中心(Shared Accounting Service Center)、数据服务共享中心(shared services data center)等。

共享服务中心通常先被跨国公司或巨型地域公司所采用,它把公司内各业务群或业务部门中共有的一些功能分离出来,由共享服务中心集中处理。比较典型的应用案例包括财务与会计、人力资源、文档、法律事务等共享服务。共享服务中心不同于服务集中化,也不完全等同于常说的“外包”。多数情况下,可以被认为是"内包"。所谓"内包(insourcing)",就是指共享服务中心仍作为公司的一个业务部门,但是单独核算。当为公司其它业务部门提供服务时,就如同两个独立公司进行关联交易。 1.共享服务中心的形成

共享服务中心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90年代开始推广,21世纪初加快了推广步伐。福特公司是世界公认的第一个设立SSC的企业。20世纪80年代初,它在欧洲第一个设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到目前为止,世界《财富》500强中的86%和欧洲的一半企业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SSC。 国际上关于共享服务中心的学术研究和交流也很活跃。有Bryan Bergeron的《共享服务精要》一类专著出版,有各种国际会议召开。在亚洲,尽管起步较晚,但是其思想正在快速被接收和逐步实现。20世纪末,共享服务中心由国外咨询或业务外包公司传入中国,并有一些应用尝试,但还未达广为人知和广泛应用的程度。近几年,“共享服务”国际峰会连续在上海成功举办,推动了SSC思想和技术在中国的传播。

从管理角度看,服务共享中心的基础或孪生姐妹是业务外包。业务外包(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BPO)也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经济型的经营管理策略、理念和方式。它将一些传统的由公司内部人员负责的非核心业务较长时间地委托转包给外部的、专业的、高效的、固定的服务提供商,而公司自己则专注于核心业务、开发核心技术、生产核心产品,形成核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有所为而必有所不为,有所不为而更有所为。近十几年,业务外包在国际上蔚然成风,在国内也很快被接受。公司内部无法胜任的业务自然采取外包。另外,凡是可以削减成本、改善服务、提高响应速度、有利于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尽管自己可以做、但是做不好,或者可以做但无增值的,都可以外包。就信息技术领域而言,也开始流行外包模式。这一外部组织也可视为一个外部的共享服务中心。

业务流程外包是将内部流程,通常还包括相关人员和固定资产移交给第三方供应商。第三方供应商可提供最佳实践和基础设施,以提高效率,有时还可减少流动资金需求。共享服务中心(SSCs)将部分内部职能合并到一个独立的利润中心,而该中心必须与那些外部提供商展开竞争,根据市场价格和服务水平为本公司的各个事业部提供服务。

通用电气在内的一些公司通过出售其全球共享服务事业部的股权,将其转化为独立的业务流程外包服务提供商,内部和外部的界限因此变得更加模糊。这两种模式的主要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需要就业务展开竞争,并作为利润中心运营。

就技术角度看,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业务服务共享奠定了基础。共享服务中心首先要与原来分散的业务操作相连接,与原来的业务数据相集成,把共同的业务流程、信息、规则处理实现集约化管理、运作和共享。

归纳起来,建设服务共享中心的目的是:

· 从理念上将业务处理变成服务,把服务变成商品,以服务为中心。为公司内部服务,最终为客户服务。

· 在财务、人事、采购、后勤等定型且非核心业务领域提供服务。

· 减低业务处理成本和人工成本。

· 提高业务处理质量和信息报告质量,实现业务处理的自动化。 · 提高业务处理流程标准化程度。

· 提高信息集成度和共享度。

共享服务中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流程标准化、重组和整合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2.共享服务中心的应用

共享服务中心应用网络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SSC业务网络结构

虽然中国当前在共享服务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包括亚洲的印度,但是一些外国公司,尤其在银行业和制造业领域,已开始在中国建立区域性或全球化海外共享服务中心。在正在考虑外包流程的公司看来,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一流的服务提供商。譬如凯捷(Cap Gemini)、GE金融国际服务集团(GECIS ,GE的前印度共享服务中心,现为全球业务流程外包提供商(BPO))、IBM、电子资讯系统公司(EDS)、ACS公司以及埃森哲等,正逐步发展壮大、积累经验,不仅为国内子公司服务,而且为日本、美国以及欧洲的客户服务。 目前国内应用还是以国外跨国公司为主。例如2003年,埃森哲亚太共享服务中心(APSSC)在上海成立。它是埃森哲全球五大内部共享服务中心之一。是一个多功能中心,为在10个亚太国家19个工作地点的14,000多名埃森哲员工提供支持服务。此外,作为全球服务中心之一,也为亚太区外的埃森哲公司服务。这些部门包括: 商务运营 、 客户服务管理 、 设施与服务、 财务 、 人力资源 、 知识管理 、 市场营销 、综合业务 、 调研 、 技术支持服务 、 翻译等。

1999年摩托罗拉公司在天津成立“亚洲财务结算中心”,先后成功接管了美国、加拿大和英、德、法等欧洲国家的应付账款业务和摩托罗拉全球60%的公司间业务,不久前正式更名为摩托罗拉全球会计服务中心。目前,摩托罗拉全球会计服务中心已经承担起公司90%的全球应付账款业务,80%以上公司间往来业务,80%以上旅行和费用报销业务,70%以上固定资产业务。到2007年底,该中心将接管摩托罗拉在美国的固定资产业务,在欧洲30多个国家的应付账款业务,在欧洲15个国家的旅行报销业务和在欧洲21个国家的公司间往来业务。员工队伍也将发展到270多名。

在建立共享服务中心过程中,各跨国公司采用不同模式。部分公司的全球企业服务集团进入中国。作为一个大型的德国化学制品、制药集团,拜耳集团建立了一个信息技术共享服务事业部——拜耳商业服务公司,在全球范围、尤其是在印度进行运营,并推动共享服务中心在上海的建立和扩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化工集团巴斯夫选择了建立全新的共享服务中心。巴斯夫目前仅在欧洲就拥有100多个运营部门,大多数都拥有自己的人力资源、会计和其他支持性职能部门。2005年3月,巴斯夫宣布将欧洲的人力资源、财务和会计职能集中到柏林的共享服务中心。巴斯夫将在其他地区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其中有一个为中国提供服务。世界上最大、业务最具多样性的产业集团之一西门子也意识到有必要提高其截然不同的各个子公司的共同流程的效率,该集团已建立起一个单独的事业部——西门子商业服务公司(Siemens Business services, SBS)。建立共享服务中心的公司,包括HP、GE、福特等,已经从这种运作模式中获得了显著效益,例如成本就降低了40%。国外SSC和业务外包主要应用领域分类如图3所示。

图3 国外SSC和业务外包业务应用领域分类

除了公司内部自行建设SSC外,还催生了一批共享服务供应商(Shared Service Provider ,SSP),帮助客户制定共享服务战略,进行共享服务设计,建设共享服务中心,提供业务共享服务。例如CDP(C - Customer 客户,D-Diligence 勤勉 ,P-Professionalism 专业)是专业提供整体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的公司,包括为客户提供人力资源业务共享服务(Shared Services)、人力资源业务流程外包 (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服务以及技术支持服务(Technology Service)。CDP专注于为跨国企业和本土绩优企业提供例如管理/薪酬/福利管理等一流的整体人力资源解决方案。CDP使用世界一流的人力资源系统平台如 SAP HR、Oracle HRMS以及 PeopleSoft HR 系统,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最优组合”系统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在人力资源成本方面节省30%到50%。

国内一些大的集团公司,还很少有直接冠以SSC的举措,但是中国石化,海尔等在实施ERP的推动下,其财务模式变革可以说是准共享财务服务中心。 总结国外SSC实施成功的经验包括:

· 以BPR 为前提。 · 实现集团公司所有通用业务处理流程的标准化。

· 集团业务管理的集约化。

· 建设支持业务系统集约化管理的系统架构和基础设施。

· 明确SSC的目标和功能。

· 集团领导亲自参与。 实施效果统计如图4所示。

说明:A—成本降低,B—改善服务,C—减少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D—提高效率,E—减少职员人数,F—实现规模经济,G—控制能力,H—内部专业技能不能利用,I—文化冲突,J—依赖性,K—初始启动成本大,L—风险。理想值为5。

日本的SSC应用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据2003年数据反映,日本1500个被调查企业中有15%正在实施或准备实施SSC。据2005年ABean Research调查的销售额在2000亿日元以上(47%在8000亿以上)、员工数在3000人以上(50%在12000人以上)、60%包含50个以上子公司,共600个上市企业的数据反映,SSC在日本有了长足发展。其相关结果如图

5、

6、

7、

8、

9、

10、

11、12所示。

图5 SSC准备和已经实施情况

图6 被调查企业分类

图8 被调查企业实施SSC的目的

图10被调查企业实施SSC的业务领域

图11 被调查企业实施SSC的效果

图12 被调查企业SSC的人员消减统计

共享服务中心的实施方法论有多种,现举几例。有的推荐为7步流程。如图13所示。

图13—1 实施SSC的阶段划分

图13--2实施SSC的阶段划分

为了获得成功,特别要注意四点。现状分析——了解组织流程,为转型设计愿景;组织重构——打破现有结构,打造专注于核心能力的新结构;标杆管理——为流程再造和规范提供最佳实践范本;商业案例——分析共享服务的优势和劣势。 3.服务共享中心的发展趋势

通过日本的一项调查,未来企业关注SSC发展的目标如图14所示,仍然是成本消减、扩展服务、加强业务标准化、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竞争力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财务管理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