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公园城市更新设计范文

2024-04-02

主题公园城市更新设计范文第1篇

城市中的历史遗迹、空间格局、建筑风貌等传承着城市文化,体现着城市地域特色,因此,在城市中新建或改建城市公园,要严格保护历史遗迹,尽量保持城市原有肌理和格局,妥善保留和发扬具有传统地域风貌的建筑。这并非是要求城市发展一成不变,随着历史的推进,社会经济生活环境的改变,城市及城市公园必将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有据可依的、有史可查的,而非切断历史的盲目建设。

(二)城市公园设计要秉承兼容并蓄的理念

多样性是城市的活力之源,地域性和多样性并不矛盾,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宽松的氛围和对艺术、文化的包容,使得许多城市公园呈现出多元文化并处的格局。当前,我国的城市公园设计应以地域性为本,在沿袭自身文化惯性的同时,吸收外部乃至外国文化中的有益元素,兼容并蓄,以此改变“千园一面”的局面。

(三)城市公园设计要秉承因地制宜的理念

城市公园设计除了要延续城市文脉、兼容并蓄之外,还要因地制宜,根据城市自身发展及使用者的需要,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废弃地,因地制宜地在工业遗址上恢复生态环境,重塑衰败工业区形象,一方面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

(四)城市公园设计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

城市公园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居民和旅游者,因此,以人为本,是城市公园建设的出发点和根本原则。舒展的草坪,斑驳的森林合理的道路尺度,舒适的服务设施,都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的建设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时代、社会和文化因素以及生活习惯,加强绿色空间的亲和性、开放性与可达性,提高开放空间利用程度,提升交往空间的人本品质,从而营造和谐的城市公园空间。

(五)城市公园设计要秉承凝练精神的理念

主题公园城市更新设计范文第2篇

城市湿地生态公园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园类型,兴起于国际社会对全球生态危机高度关注的背景之下,是城市公园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一)城市概况

苏州地处江苏省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或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靠上海,南界浙江,西濒太湖,北临长江,中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378平方公里。

全市总人口600万,其中市区人口200余万。

辖8区5市:平江、沧浪、金阊、吴中、虎丘、相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以及吴江、昆山、太仓、常熟和张家港五个县级市。

公元前514年,吴大夫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为吴王建造阖闾大城。四周城墙开有八座陆门,以象天之八风,八座水门,以法地之八卦。古城遗址至今依稀可寻。城内府衙、兵营、库房、作坊、市场、民居、和娱乐地布置井然。古城面积约为14平方公里,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整体呈长方形双棋盘式。街道两旁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苏州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的历史可上溯到七千年前。苏州现有69座古典园林,其中网师园、拙政园、留园和环秀山庄最著名。苏州园林藏而不露,为退避尘嚣的场所。它们揉合了道、释、孔三教的思想,以山石、水流、花木、和建筑等基本要素再造了大自然的缩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苏州园林艺术充分代表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其造诣之高,世无伦比。

(二)气候条件 苏州地处温带,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苏州市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设计原则

湿地公园在系统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

城市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环境中的作用,使之成为城市形象的构成元素及生态涵养地。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本项目规划将遵循如下原则:

1、保护优先原则

城市的湿地是自然和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而不可再生的遗产,湿地公园的价值首先是其“存在价值”,只有在尊重城市自然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被破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湿地的多种功能。因此,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连贯性、环境的完整性和资源的稳定性,是本湿地公园规划的基本出发点。

2、合理利用原则

坚持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合理利用自然景观资源和游憩资源,适当开展休闲旅游及科普研究活动,发挥湿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综合协调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涉及到生态学、地理学、经济学、环境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并包涵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的协调关系,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社会复合系统”。这就要求多学科的相互协作和合理配置,将各种发展需求统筹考虑,促使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更科学,更合理,更生态。

4、文脉传承原则

湿地公园,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城市的文脉。当一座城市、一个地区重视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整合,就能深刻地体现历史演绎中沉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并通过其独有的景观、气质和特色,铸就成社会文明一脉相承、渐进延续的精神根基。

5、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其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是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人类不能通过强制的手段企图改变生态演替,只能在设计和营建过程中加以引导,以保持整个系统的自然性和持续性。

2、湿地

公园湿地规划最重要环节之一就在于实现水的自然循环。公园湿地规划必须在科学

的分析与评价方法基础上,利用成熟的经验、材料和技术,发现场地自身所具有的自然演进能力。首先,要改善湿地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使地表水与地下水能够相互补充。其次,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作为湿地水源的河流的活力。

公园湿地规划还应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周边地区的排水及引水系统进行调整,确保湿地水资源的合理与高效利用。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适当开挖新的水系并采取可渗透的水底处理方式,以利于整个园区地下水位的平衡。土壤作为景观规划的要素之一,在土层剖面上是由不同材料叠加而成的。不同的土壤类型产生了不同的地表痕迹和景观类型。

然而公园湿地规划的另一最重要环节,就是采取适当的方式形成地表水对地下水的有利补充,使湿地周围的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土壤的孔隙度和含水量增加,从而形成多样性的土壤类型。

通过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充,改变湿地周围的土坡结构,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和含水量,形成多样性的土壤类型;最后,在竖向设计时,根据地形高差,在有坡降区域的地带,设置生态过滤系统,将污水和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同时加速水的蒸腾和下渗,保障水系统的循环。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核心是介质-微生物-植物系统。人工湿地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废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可以很快地被截留,进而被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可溶性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整个水系内部的循环系统,污染物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反应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

确定湿地水体功能系统的完整与可持续,能够促使整个湿地公园系统的可持续,从而促使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湿地公园自身水系的健康循环势必会带动周边湖泊及水道整体。生态系统的协调、畅通,并对苏州的水质保护与治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在公园湿地的水体保护中,我们应当合理的利用雨水,使雨水在公园中能够充分的被吸收,如何加大公园内对雨水的吸收就应当在公园的铺装上下功夫,应当减少公园中的硬质铺装的面积,但并不是说我们要从本质上去减少硬质铺装量,而是我们要对以往时硬质铺装的做法进行改进,不要做成那种不透气的硬质铺装,要在硬质铺装的材料和做工上加以改进做成环保生态型。使自然雨水能够渗透到地低下对土壤进行改善,增强地下水的储藏量。有利于当地生态气候的需要。

(一)城市湿地公园建造的可行性

人工湿地系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其自身是可再生的资源,具有高效、安全、可控性强的特征,它能够形成内部良好的循环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不论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还是国内外众多实例的证明,城市湿地公园的建造是可行的。

但是应该指出,城市湿地公园应建立在对规划区域现有水文、地理、土壤、动植物资源详尽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保护、营造适合湿地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这是营造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良好基础。所以,对于不同的城市湿地公园我们要采取不同的营造、管理方式,确定合理的环境容量,依据保护原则、设计原则来进行合理的营建。

(二)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前景

主题公园城市更新设计范文第3篇

城市中的历史遗迹、空间格局、建筑风貌等传承着城市文化,体现着城市地域特色,因此,在城市中新建或改建城市公园,要严格保护历史遗迹,尽量保持城市原有肌理和格局,妥善保留和发扬具有传统地域风貌的建筑。这并非是要求城市发展一成不变,随着历史的推进,社会经济生活环境的改变,城市及城市公园必将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有据可依的、有史可查的,而非切断历史的盲目建设。

(二)城市公园设计要秉承兼容并蓄的理念

多样性是城市的活力之源,地域性和多样性并不矛盾,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宽松的氛围和对艺术、文化的包容,使得许多城市公园呈现出多元文化并处的格局。当前,我国的城市公园设计应以地域性为本,在沿袭自身文化惯性的同时,吸收外部乃至外国文化中的有益元素,兼容并蓄,以此改变“千园一面”的局面。

(三)城市公园设计要秉承因地制宜的理念

城市公园设计除了要延续城市文脉、兼容并蓄之外,还要因地制宜,根据城市自身发展及使用者的需要,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废弃地,因地制宜地在工业遗址上恢复生态环境,重塑衰败工业区形象,一方面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

(四)城市公园设计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

城市公园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居民和旅游者,因此,以人为本,是城市公园建设的出发点和根本原则。舒展的草坪,斑驳的森林合理的道路尺度,舒适的服务设施,都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的建设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时代、社会和文化因素以及生活习惯,加强绿色空间的亲和性、开放性与可达性,提高开放空间利用程度,提升交往空间的人本品质,从而营造和谐的城市公园空间。

(五)城市公园设计要秉承凝练精神的理念

主题公园城市更新设计范文第4篇

1.占建筑物总面积2/3以上且占总人数2/3以上业主同意→

2.业主签署改造意愿书及委托书→

3.受托单位申报纳入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制定计划) →

4.批准纳入城市更新年度计划 →

5.土地及房屋确权登记 →

6.开发商与业主签订拆迁补偿协议 →

7.申报改造主体 →

8.核发改造实施主体(批准文件) →

9.存入与政府银行共管的风险押金 →

10.编制更新单元规划草案 →

11.核发更新单元规划批复 →

12.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并完成旧建筑物拆除 →

13.注销房地产证 →

14.建设用地报批(备案) →

15.申请建设用地方案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

16.制作宗地图 →

17.缴纳地价 →签订土地使用合同 →

18.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

19.核发施工许可证 →

20.开工建设 →

21.核发竣工验收证明 →

22.回迁户入伙 →

主题公园城市更新设计范文第5篇

1、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设计体系研究从整体和宏观的角度解析公园植物景观的空间构成与结构原则,从结构、空间等层面系统研究了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过程;从更宏观的层面认识和理解公园植物景观的构成,从而摆脱以公园植物为审美主体的传统思维模式,将公园植物景观的研究推进到由公园植物所形成的植物空间上,使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由装饰性的栽植和其他公园要素的配角转变为公园空间设计的主体,从而构建包括空间结构、空间意象在内的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设计体系。

2、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设计方法研究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总结、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主要是以作者本人手绘分析图和实地考察的图片作为感性认识的基础材料,从更高层面认识和审视公园植物景观的结构提供了可能,改变了对于公园植物景观设计认识的视角。公园植物景观的空间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根据公园植物材料的特殊性,论述了公园植物空间实体性要素的基本特征和构景、构成手法。从空间形态的限定要素、类型、构成方式等方面阐述了公园植物空间的特征,提出了植物空间结构的方式和空间意象的主体。将植物景观空间构景与空间构成相结合,探讨了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设计的方法。

3、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优化设计研究从植物景观所形成的空间入手,研究公园植物空间的建构,分析植物景观空间的构景、构成方法,为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奠定基础;借助现代空间理论以及点一线-面的处理手段,将空间结构和空间意象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在外部环境和人的视觉感知作用下对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进行了优化设计;分别从空间结构和空间意象角度研究植物景观设计。其中,空间结构层面中阐述了公园植物景观空间的关系,空间营造的手法和空间结构组合的设计方法;空间意象层面分别从区域、界面、路线、节点和细部五个层次进行了研究。4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设计实例分析以北京的紫竹院公园、双秀公园、植物园、玉渊潭公园为调研基地,并以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为工程实践项目对本文所提出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同时结合“合于适用”评估方法,开展了城市公园植物景观在完整性条件下的设计研究,提出优化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较完整的设计方案,从而确保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经济、高效、合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作 者:黄倩

学科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授予学位: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导师姓名:宋晓龙

学位:2007

研究方向:

语 种 :

分类号:chiTU986.

2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关键词:空间结构空间意象

机标分类号: TU986.2

城市 公园植物景观 景观空间设计 空间意象 空间结构 景观设

计 设计方法 物空间 优化设计 设计研究 空间构成 总体规划 机标关键词: 设计实例分析 设计体系 国家森林公园 要素 北京 八达岭 植物

材料 意象层面

基金项目:

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和生态建设--《黑

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22期

城市公园是指向公众提供浏览、休憩、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为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园是一座城市的窗口,它们的景观面貌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的水平。从公园绿地的设计理念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对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做了探讨。

【作者单位】:哈尔滨欧亚之窗公园 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关键词】:城市公园;设计理念;生态建设

【分类号】:TU986.

2【DOI】:CNKI:SUN:HLKX.0.2007-22-159

【正文快照】:

城市公园是指向公众提供浏览、休憩、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为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园包括综合性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儿童乐园、居住区游园等,城市公园是一座城市的窗口,城市公园的景观面貌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的水平。1以人为本,文化建园公园的设计理念不是简单的“园和林的混合物”,而是以植物造景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境地。庭园造景是包括植物造景、山水建筑、园林小品等在内的结合体,都要按照科学和艺术的原则、采用我国传统造园的手法来组织和构建,使之成为自然和美的景观。公园造景的…

前景

城市公园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常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城市公园是城市文明和繁荣的象征,一个功能齐全而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公园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进步水平和对人的需求的满足程度。

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很多情况下甚至会以城市公园数

量的多少来作为该城市生态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现代公园的产生

“随着工业化大生产导致的人口剧增和环境恶化,在十九世纪末,西方城市已开始通过建造城市公园等城市绿色景观系统来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早在奥斯曼进行巴黎改建的时候,在大刀阔斧改建巴黎城区的同时,也开辟了供市民使用的绿色空间;纽约的中央公园也是在此背景下建造的。通过建造城市公园来构筑城市绿色景观系统最成功的例子是1880年,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Olmsted)设计的波士顿公园体系,该公园体系突破了美国城市方格网格局的限制,以河流、泥滩、荒草地所限定的自然空间为定界依据,将数个公园连成一体,在波士顿中心地区形成了优美、环境宜人的公园体系,被人称为波士顿的“蓝宝石项链”。

二、城市公园的功能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具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休闲游憩、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美化城市景观和防灾等方面的功能。

三、城市公园的层次及类型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起着改善和调节城市小气候的作用。针对城市公园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不包括组团绿地)、专类公园(包括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等)、带状公园、街旁绿地。一般来讲,综合性公园面积不宜小于10ha,儿童公园面积宜大于2ha,植物园面积宜大于40ha,专类植物园、盆景园面积宜大于2ha,居住区公园面积宜在5-10ha之间,居住区小游园面积宜大于0.5ha。不同层次的公园用地规模、服务半径、设置内容有很大的差异。

注:Ⅰ——园路及铺装场地;Ⅱ——管理建筑;Ⅲ——游览、休憩、服务、公用建筑;Ⅳ——绿化园地。

四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

( 一)收集整理资料

1、边际素材

甲方对设计项目的理解,要求的园林设计标准及投资额度,还有可能与此相关的历史状况 从总体角度理解项目,必须弄清公园与城市绿地总体规划的关系,最好有最近的城市总体规划图和城市绿地规划图。另外,必须注意总规及绿规中是否对将要着手操作的的项目有特殊要求。

与周围市政的交通联系,车流、人流集散方向。这对确定公园出入口有决定性的作用。 基地周边关系,周围环境的特点,未来发展情况,有无名胜古迹,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状况等。还有相关的周围城市景观,包括建筑形式、体量、色彩等。另外就是周围居民的类型与社会结构。

该地段的能源情况、排污、排水设施条件,周围是否有污染源,如有则必须在公园设计中采取防护隔离措施。

当地植物情况。了解和掌握地区内原有的植物种类、生态、群落组成,还有树木的年资、观赏特点等。

数据性技术资料,包括规划用地的水文、地质、地形、气象等方面的资料。

一般情况下建造公园所用的材料需要考虑其来源,当地的施工情况也会影响公园的最终结果。

2、中心素材

首先必备的是基地地形图。

现状植被分布图

地下管线图

3、现场素材

如场所的围合性、视觉效果、视线走廊等,重点要形成对基地环境的感知。还要注意可利用、可借景的景物和不利或影响景观的物体,在规划过程中分别加以适当处理。现场踏勘可以纠正边际素材及中心素材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另外,设计者到现场,可以根据周围环境条件,进入艺术构思阶段。

4、素材整理

整理工作应当达到这样的效果:设计者开始设计时尽量少翻看原始资料,大部分素材应该能够在设计者头脑中形成定性的印象。

(二) 总体设计

1、定位

2、立意

3、构思

4、布局

5、总体设计图及文件

技术图纸……

表现图

总体设计说明书

总体匡算

(三)详细设计

1、出入口

2、文化娱乐区

3、观赏游览区

4、休息区

5、儿童活动区

6、公园管理区

7、详细设计图纸及文件

分区平面图基地剖面图

种植设计图竖向设计图

建筑设计图详图

管线图设计概预算

(四)专业服务

在公园设计中,许多因素是无法仅依靠图纸或文字来表达或控制的。设计师必须将现场指导作为整个设计的组成部分。

五、城市公园设计方法

外围法则

1、行为多样性造就环境的多样性

增加共有空间数量;扩大室外空间的宽容性(室外空间的多用途、多目的使用,室外空间层

次化)

2、尊重个人空间

3、尊重地域性空间

4、公共空间中的私密性

5、“人看人,其乐无穷”

6、液态人流与边界效应

7、允许抄近路

8、满足自我表现

9、设置安全点

10、破坏性活动的抑制与诱导

11、经典形式美的法则:主从与重点、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

12、经典空间设计法则:围合与渗透、序列

浅谈人的行为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Elementary Discussion on Human Behavior and Urban Park Landscape Design

公园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和人们最贴近、从中受益的公众范围最广,而且是发挥效益最大的绿地类型.通过对影响公园环境因素之一的使用者及其行为活动的调查,总结出人的行为活动类型及特点,并挖掘出其背后隐藏的规律.此外,在从人的行为角度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及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切实可行的改善公园环境的设计方法,从而有效地指导设计实践.

作 者:

张灵博 陈珊珊 宋力 ZHANG Ling-bo CHEN Shan-shan SONG Li

作者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110161

刊 名:

黑龙江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分类号:

TU986

关键词:

城市公园 使用者 人的行为 景观设计

机标分类号:

TU9 TU2

机标关键词:

行为活动 城市公园 景观设计 Landscape Design Urban Park 公园环境 城市园林绿地 类型及特点 设计实践 设计方法 绿地类型 环境因素 公园绿地 使用者 总结 效益 问题 挖掘 角度 基础

特茹河和特兰考河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

摘要:

主题公园城市更新设计范文第6篇

为贯彻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的决定》(深发[2007]1号)的要求,全面构建和谐友好的生态环境文化基地,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步伐,现将深圳市主题生态公园设计方案规划如下:

设计背景:

近年来,中央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实现“三个转变”等一系列新的发展思想、新的发展战略。今年1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城市的决定》,全面阐释了我市新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和纲领,突出了环保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位置,决心以生态学理念为指导的城市发展模式打造“生态之城”、“创新之城”。要实现深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打造“生态之城”需要建立起和谐友好的生态文化体系。

环境文化教育基地是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公园作为市民公众聚集、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易于管理、便于宣传,是新时期进行环境文化教育的新阵地,是一个可以深入挖掘、充分运用的环境宣传大阵地。建设主题生态公园,有利于促进环境宣传教育,推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能很好 1

地将循环利用、环境文化宣传教育与公众休闲娱乐结合起来,主题鲜明地向市民传达环境保护、生态文化信息,引导市民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参与环境保护,投身生态市建设。

设计可行性:

首先,深圳特区建立27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势头基本得到遏制。特别近几年来,我市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推进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循环利用、生态文明等各种理念已蔚然成风,各项环境整治工作,循环经济产业模式已初步取得成效,循环经济的产业链的各种技术也比较成熟,建设这样一个主题生态公园,可以集中展示我市环境保护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其次,大沙河公园作为由垃圾填埋场改造的公园,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将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的各种理念、技术、工艺和大众休闲、娱乐结合起来,能直观地给观众强烈的视角冲击。必然带来良好的宣传效果。

再次,我市循环利用的各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变废为宝,节能、滴灌等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广泛运用,建设一个彰现环保、生态理念的生态公园可以

克服技术上的难题。

设计思路:

1、整个公园围绕生态、环保这个主题。体现与普通市民大众公园完全不同的主题设计理念,在公园内不涉及体育、娱乐、音乐等其他形式的主题。如:通过制作大型雕塑、手工艺品使观众一目了然感受到这是各生态公园。

2、公园在建造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循环经济的技术、工艺,全面采用环保材料,凸现环保理念。如:用垃圾改造成雕塑和其他艺术品,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利用中水对绿化带进行滴灌,公园的各种公共设施全采用环保材料制作。

3、在公园内建设一条绿色星光大道,通过图片、文字、各种工艺品的形式向市民展示我市在环境保护中所取得的成绩,让市民了解环保科普知识、循环经济知识、生态文明理念,通过介绍我市不断涌现的许多先进环保人士的动人事迹,号召更多的市民参与到环境保护、生态市建设上来。

上一篇:招商银行案例分析报告范文下一篇: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