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德育教育论文范文

2024-02-04

体育教学德育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因此,作为学校教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程,在努力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同时,理应担负起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思想意识、情感意志和道德品质等方面发展的重任。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所指出的“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智能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舟寓丰富道德之舍也。”即身体健康是前提,德育是关键。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当整合体育课堂教学,强化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一、整合体育课堂教学、强化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符合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与规律。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中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与建设的生力军,培养合格的中学毕业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这也符合党和国家所要求的未来学校教育要“有助于培养能够适应新世纪科技革命需要和善于应对国际竞争的新型人才”这一宗旨。因此,我们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体育课堂所特有的优势并加以整合,展开多种形式的教育,或利用“师表”对学生潜移默化,或利用群体活动以情动人、以形感人、以理服人、以境育人,在具体的实践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和是非观、审美观。

二、整合体育课堂教学、强化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有利于体现体育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导地位。

体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不断提高为革命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因此,要整合体育课堂教学,在完成体育学科本身教学任务的同时,充分结合体育课的特色,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德育教育,强化并注重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促使学生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与祖国的建设远大目标统一起来,帮助学生形成长远的、持久的学习动机,以指引学生的学习方面,激励他们去努力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有利于凸显体育教师的主导地位,因为教师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主体。

三、整合体育课堂教学、强化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也是新形势下教育环境所必需的。

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物质文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精神文明却并未与时俱进。作为学校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及体育老师,理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进行德育教育的重任。我们体育教师可充分利用体育课程的特点强化德育教育。例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奥运战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大提高了我们国家的声望和民族自信心,我们据此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运动员们努力拼搏、为国奉献,我们据此可进行人生理想教育。总之,整合体育课堂教学、强化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既是形势所需,也是切实可行的。

四、整合体育课堂教学、强化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具体实施。

1、构建合作训练小组,强化学生团结协作的品德意识教育。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条重要理念。一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仅是出现在文化课堂教学中,其实我们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同样可以组织实施,这无论是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完成还是强化德育教育,都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具体实施办法是:依据班级人数,6至8人组成一个合作训练小组。首先由全班学生共同推选组长若干名,再由组长依次挑选本班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为公平合理见,各组长每次只能挑选一人,挑选顺序为S形,挑完为止)。这样组成的合作训练小组,基本上体现了学生自主平等的原则,对小组以后的管理、训练任务的完成,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我们知道,体育教学是以“练”为主的。目前,排球的垫已作为无锡市体育中考项目,在体育课上,教师除了讲解基本技术原理和练习方法以外,采用最多的是练习方法。此时,教师在分组完成后,就可向各小组提出具体要求并组织竞赛活动,看哪个小组对垫排球的技巧掌握得又快又好。对成绩突出的小组,教师除口头表扬外,还可适当予以物质奖励,以提高学生练习垫排球的积极性。

2、结合课堂常规,强化组织纪律教育。

大部分同学只是把体育课当成是活动课,不能像上语文、数学等课时及时到、认真听、严格练。对此,我们体育教师就要严格执行课堂常规,特别是要加强出勤管理。我在担任初一年级的体育课时,就明确向学生宣布:一是要准时到操场作好上课的准备;二是如果要请假,必须写书面请假条并得到班主任老师和任课教师同意后才可不参加具体课堂活动,但必须在场边观摩。此举,一方面保证了体育训练的普及率,有助于提高全体同学的体育技能和身体健康水平;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了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保证了体育课堂教学顺利、有序的展开;更重要的是,能配合学校其他途径的教育,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3、注重田径运动的训练强度,强化勇于拼搏精神的培养。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现代的中学生要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就必须具备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而这恰恰又是目前中学生所最欠缺的。例如在800米达标测验中,有些同学由于缺乏拼劲,最后往往以几秒之差而达不到标准;而他们如果能够拼一下,是完全能够达标的。田径项目的训练既苦又累,且枯燥无味,更使同学们感到心里发怵。对此,我主要采取了如下几项措施,注重提高田径运动(特别是中跑)的训练强度,以此来强化对学生勇于拼搏精神的培养。首先是向广大家长宣传,800米跑等项目已作为我们无锡市的体育中考项目之一,要想在中考时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在平时加强训练,以期得到广大家长的大力支持。第二是明确向学生告知,中长跑训练既是考试的要求,也是强身健体的最佳途径之一;同时也把往届学生中因中跑不及格而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的教训告诉他们,使全体同学明白提高训练强度的必要性。第三是向同学们详细讲解跑的技术、呼吸方法、体力分配等要领,尽最大努力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第四是充分利用所构建的合作训练小组,并进行必要的调整,让800米跑成绩较好的同学带2至4名较差的同学共同训练,让那些同学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第五是通过科学手段,在掌握学生身体条件的前提下,明确具体的训练指标,如果达不到,给予必要的处罚,如加跑等。通过以上措施,训练强度有了明显增加,学生的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训练过程中,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拼搏的精神得到了培养,为他们进入高一级学校刻苦学习乃至踏上社会应付艰苦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当然,在体育教学中强化德育教育并非只有以上所说,其他如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等都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寻找到合适的途径及契合点,我只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对此进行了一些尝试,因为体育课是将智慧、体质、技巧、意志和道德品质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既有健康体魄又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我们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作为一名一线的体育教学、教育工作者,我愿为之付出自己的全部。

体育教学德育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关键词 小学体育 德育 渗透

一、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种都接受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的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而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同的。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时机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体育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时机是很多的。教师言行中的教育时机,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能从教师形象中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良好习惯。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更不能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同学锻炼的机会。例如,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身体素质较差,自尊心较强。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各项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同学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進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前备课。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课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必然是杂乱无章,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必然差。其中,课前场地的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布置场地、器材和使用、送还器材。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现代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活泼愉快、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的优良作风。因此,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师不仅承担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学生早操、课间操、体育竞赛和课余训练等工作,这些课外体育工作更拓宽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领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全面捕捉德育渗透的时机,加强德育渗透。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师德规范。

总之,德育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要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身体练习来实现。要与体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寓德育教育于教学活动中,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利用教学中鲜明的动态性与群体性,有的放矢,重在“感化”,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做到管教管导,持之以恒,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体育教学德育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当代初中生的教育体制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德育观、是非观、义利观,让学生知荣辱方能明得失,明得失方能知进退,做新时代的接班人。在初中生阶段性的培养中,提倡“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从小就加强学生的品格建设,坚持“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五好”:学习好、思想好、工作好、纪律好、作风好的青少年培养观念,促使初中生健康成长。

1 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的中的应用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也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指导性意义。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此阶段应该更加助于学生的培养,因为稍微的疏忽大意或是教学方式上的偏颇,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让其产生错误的认知,都会直接或是间接的导致学生误入歧途,严重制约学生将来的发展。因此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德育的培养,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直接的了解和为正确的德育观,通过体育活动的开展,学生也会减少对课程中德育渗透的排斥,更加便于培养学生建立乐观积极的思想观念及生活态度。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受逆反心理的影响会更为抵触所谓的“德育教育”,因为青春期的学生更容易受情绪所左右,也更加容易冲动,初中生的这种状态其实与德育教育的思想观念是相悖的,因此教师只有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关系,才能更好的实现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

只有加强初中生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学生综合性全面发展的目标。新课程改革要求在保证学生享受优良素质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既强健了体魄,又使学生的道德品行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体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从中体会到体育运动带来的愉悦感,还使思想在体育运动中得到净化和洗涤,变得更加纯粹,心地干净纯良才是初中生应該坚守的品性,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育思想意识,最大化的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带动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让运动成为习惯,在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让运动成为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终身受益。

2 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分析

2.1 关爱学生成长,发扬教师的榜样力量

初中生是未来发展的希望,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关爱学生的发展。让初中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下成长,有助于其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教师作为学生成长旅途中的重要参与者和指导者,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并会产生深远影响。教师的“好与坏”,学生都会终生“受益”。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是学生的全世界,带领学生去领略世间的无穷变换,通过课程的学习,扩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初中体育教学融入德育教学的前提条件就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情感作为基础,获得学生的信任,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的过程,教师应该增加对学生的关注度,加深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依托。在学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是会产生向教师求助的意识,教师阅历更加丰富,建议也更具参考价值,可以给予学生更好的生活和学习启示,指引学生向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前进,体育教师通过各样的体育活动,像短跑接力、篮球、跳大绳等等,让学生从体育活动中懂得生活的道理,化解困惑学生的疑难问题。体育教师还可以发挥自身的榜样力量,端正教学态度,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和工作,以自己的行为感染学生,引导其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

2.2 落实鼓励机制,树立学生自信心、自豪感

鼓励奖励机制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该是成效最为显著的措施。初中生是尚未长大的孩童,随着知识和理论的积累,让其快速成长成人。但实际上还是孩子,会期待被表扬,被奖励,还会十分在意教师的认可。在体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奖励的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在体育活动中设置趣味性环节,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加深投入度。为了提升体育教学的授课效果,可以设置名次,以小组或是个人的形式参加,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像篮球、足球、两人三足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之情,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拼搏进取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2.3 完善评价系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反省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完善教学评价系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明确的认识,在教师的评价和教导的过程中是渗透德育教育的最佳时间,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在保护学生自尊心和不打击体育热情的基础上,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并通过教学评价指引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精髓,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结论

总之,德育教育已经渗透到初中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第二中学)

体育教学德育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德智体相辅相成、全面发展,是教育之真谛。学校体育与德育和智育密不可分,而我们往往注重体育强身健体的基本功能,忽视了体育的德育和智育功能,这就造成我们对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缺乏全面而准确的定位,不能形成体育与德育和智育之间的整合与统一,致使体育长期生存在德育和智育的夹缝之中。从体育的视角认识德育和智育,发挥体育的德育和智育功能,注重体育与德育和智育的整合与统一,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是学校体育发展的正确选择。

关键词:体育 德育 智育 功能

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教育方针,然而,当下我国的学校教育却存在严重的德智体发展不平衡。德智体是辩证统一的,体育是具有多种教育功能的综合性教育方式,除了强身健体的基本功能,体育还发挥着德育和智育的功能。我们往往只注重体育强身健体的功能,而忽视了体育的其他教育功能,这就不利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实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发挥体育的德育和智育功能,注重体育与德育和智育的整合与统一,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一、重视体育,发挥体育的综合教育功能

人类对体育之重视历史悠久。始于公元前八世纪的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折射出古代人类体育的成熟与辉煌;中国古代“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教育,“射、御”之艺已是当时正规的体育课程。有识之士历来重视体育。启蒙思想家严复甚至认为,一个民族即使民智不开,而拥有优良体质,仍能抵御列强侵略以保种报国。著名教育家、南开之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初创之际即明确提出,教育一事,旨在造成完全人格,德、智、体三育并进而不可偏废。毛泽东青年时代尤重体育,他认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他积极倡导国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救国救民从体育始。

体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历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现代教育尤其如此。与其他教育方式相比,体育有其突出的特点。第一,强身健体是体育的本质功能, 体育主要是通过“做”和“行”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育任务,它不是停留在口头说教和思想意识的层面,而是注重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与及时反馈;第二,竞争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体育具有竞争性;第三,体育既有个体性,又有集体性,集体性与个体性相统一;第四,体育在学校教育中是开设时间最长、覆盖面最广的课程;第五,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色,发挥着多方面的教育功能;第六,体育关乎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为学生的学校生活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而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的养成,又对学生将来的生活和事业影响最经常、最持久。

二、体育的德育功能

重视并发挥体育强身健体的基本功能,不等于忽视体育的其他功能,首先是德育功能。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学生才能全面发展。就形式而言,德育并非单一的思想政治课或道德教化;就内容而言,德育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教育、心理和健康教育、意志品质的养成教育,以及美育和劳动教育等等。“学校体育从内容、形式和方法方面,对学生提供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条件和可能性”,德育时时可做、处处可为,渗透在其他课程和教育方式之中。德育不能放弃体育这块阵地,体育亦必须发挥德育之功能。体育的德育功能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指通过体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体育作为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功能。体育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人、一单位的事情,而且是事关民族精神和国家地位、形象的大事,是民族团结、兴旺发达的需要,也是不同国家、民族建立联系和发展友谊的重要桥梁。学生时代是学生形成其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和人生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应把体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框架之中,通过多种形式,多管齐下,促进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的政治态度,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集体的责任心和自豪感。例如,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体育发展史、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历史等,让学生了解体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懂得勿忘国耻、强身健体、为国争光;通过让学生观看和了解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世锦赛等各类赛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体育课、课间操、广播操、学校运动会、越野赛、体育知识竞赛等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让体育爱好者组织起来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热心体育、关心国事的习惯……这些活动,可以突破时间、地点、课程的限制,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易于让学生参与和接受,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第二,道德教育功能。主要指通过体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珍视友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体育不是单纯的运动和竞技,其中蕴含着复杂的道德因素。“风格”有时候比“水平”更重要,更有穿越时空的魅力。当我们向体育比赛中的欺诈说“不”的时候,我们维护的是一份诚信;当我们向比赛中扶起摔倒的对手而宁愿自己落后的选手致以敬意的时候,我们坚守的是信仰和尊重;当我们向奥运冠军啧啧称赞的时候,我们盛赞的不仅仅是金牌的辉煌,还有他们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道德之光……

第三,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养成功能。体育是锤炼学生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有效形式。持之以恒、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不怕困难、力争上游的拼搏精神,比学赶超、不甘人后的竞争意识,可以在体育中得到锻炼和培养;成功与失败、荣辱与得失、顺利与挫折、欢乐与痛苦、优势与劣势、群体与个体、平等与差别、公正与偏袒、合理与不合理、持之以恒与浮夸松懈等等,学生生活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体育中得到体验或调整。这些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方面的锻炼和培养,由于学生的亲身实践和切身感受而收效更为明显。

第四,规则意识和公平竞争意识的养成。体育显著的规则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各项体育运动和体育竞赛都有严格的运动和竞赛规则,它们是运动和竞赛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运动或竞赛必须在规则的范导下进行,违背了这些规则,就违背了体育比赛的公平公正原则,就必须接受扣分、亮黄牌、禁赛直至道德和法律的制裁。体育的规则性和竞争性特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这些都是体育的德育功能的体现。

第五,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功能。广义的德育,应该包括美育和劳动教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鉴别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健康、运动蕴涵着美,健、力、美不可分离,体育中渗透着美育的因素。体育中的动作、形体、力量、节奏、队形、服饰之美,赏心悦目,能强烈地感染和吸引学生;健、力、美的和谐统一,能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应积极挖掘体育中的美育因素,彰显体育的美育功能。劳动教育也是体育应有的教育维度。体能的训练,体质的增强,是学生参与劳动的基础;耐力的提高,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与从事劳动的要求相一致。反过来说,适当的义务劳动,对学生也有体育训练的意义。因此,体育与劳动教育也不可截然分开。

最后,体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积千累万,不如培养好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明确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体育是培养学生习惯的重要途径,要通过体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比如体育课的穿着、言行,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持之以恒的健身习惯等等。尤其要通过体育让学生认识到体育对于人的一生身心和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三、体育的智育功能

体育的智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科学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强身健体,为智力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毛泽东曾深刻指出,身体乃“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这一概括非常精当。试问,没有健康的身体,何来健全的精神和理智?体育所造就的“四肢发达”,为大脑的发展和健康打下了基础,从而为造就“头脑复杂”、促进智力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了条件。科学研究和体育实践表明,体育能极大地促进智力的发展。

其次,体育也需要智力的参与和支持。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不仅仅有体能和技术的要求,还必须有相当的智力参与和支持。例如,体育需要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心理学,以及力学、数学、医学等多学科的参与,需要体育科学和体育产业的支撑,体育训练需要科学的方法,体育比赛需要排兵布阵、运筹帷幄等等,方方面面须臾离不开智力。某种程度上讲,体育拼的不仅仅是体能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智慧和谋略。至于偏重于益智类的体育活动,如围棋和国际象棋,其智力水平的要求就更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需要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懂得科学的运动方法和技巧,这既是智力的参与,同时也是智力的开发和知识的拓展。

再次,体育本身具有智育的维度,体育本身不排斥智育。体育是一门科学,体育科学的发展需要多学科的支持和参与,需要专业体育人才参与其中,也可以造就一大批人才,是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同时,体育也是一门知识丰富的学问,它兼跨科学和人文,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知识和智力资源,是智育的一大源泉。体育是智育的重要途径,重视体育本身的智育维度,挖掘体育的智育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有利于使学生在体育中开发智力、增长知识。在学校体育中,我们往往忽视了体育本身所具有的智育维度,这不利于体育的发展,不利于多种教育方式的交融和互渗,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论

正确认识体育的德育功能和智育功能,有利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造就更多的优秀人才,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只有“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对此,我们耳熟能详,但又缺乏足够清醒的认识,尤其缺乏坚决有力的实践。德智体的辩证统一和相互渗透、协调发展,是教育发展的永恒课题,其中许多问题有待实践的推进,也有待深入的研究。从体育的视角认识德育和智育,发挥体育的德育和智育功能,注重体育与德育和智育的整合和统一,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是学校体育发展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毛泽东 《体育之研究》[J].《新青年》(第3卷第2号),1917,4,1。

2、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N].《人民日报》,1957,6,19。

3、张伟 张玲玲 《论体育的功能》[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4、王荣 《从系统论看学校体育的功能》[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2。

5、刘黎明 《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四川体育科学,1999,4。

6、牛广山 刘改英 王学亮 《试论体育与智育的关系》[J].山西体育科技,2000,2。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du.cn/jywx_9332/20100121/t20100121_443621.shtml.

体育教学德育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德育教育;教学研究

引 言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对学生开展德育教学,就要将德育教学和学科教学融合起来,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在德育和各学科教学融合的过程中,体育德育教学效果比较突出。但是,部分体育教师对德育教学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导致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出现了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德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还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一、初中体育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体育教师对德育内涵的认识有待提高

初中体育教师虽然认识到在课堂上渗透德育内容的重要性,但是对德育内涵的认识存在偏差。部分体育教师把德育教学片面地认为是道德说教,需要与体育教学分开单独进行教学,这反映出其对德育内涵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教师对学生过多地进行理论说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其产生排斥心理,导致德育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体育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体育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传递教育意图,即结合具体的体育项目进行[1]。

(二)德育渗透的随意性较强

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有计划、有目的。然而在实际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参与体育课堂学习,就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无须特意进行德育渗透,导致德育渗透的随意性较强,德育内容有时与教学内容不相符,教学效果较差[2]。

(三)过分追求德育教学效果

很多体育教师掌握了非常多的德育内容,几乎每堂体育课都能和德育联系起来,似乎体育教学可以承载所有的德育内容。但是,从德育教学在体育课堂上的具体开展情况来看,不是所有的体育教学内容都能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体育课堂上过分追求德育教学效果,容易忽视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影响体育教学实效,出现本末倒置的问题。

尽管在体育课堂上适合进行德育渗透的内容比较多,但是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接受程度,合理选择比较重要的德育内容进行渗透。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体育教师没有对德育内容进行恰当的归类整理,所选择的德育内容缺乏系统性,使德育教学杂乱无章,缺乏针对性,从而影响了德育教学效果[3]。

(四)应试教育影响德育教学的开展

在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体育教学中出现了中考考什么,体育教师就教什么的现象。从初中二年级开始,体育教师在每堂课上都要带领学生进行体能训练,体育教学内容单一。到了初三阶段,只重视增强学生的体能,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上。

二、提高初中体育德育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对教师进行德育教学方面的培训

部分体育教师对德育内涵的认识不足,这与教师平时较少接触德育知识有很大的关系。体育学科不同于语文、政治和历史等人文学科,大部分体育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体育竞技和运动项目上,对德育关注相对较少。还有部分教师缺乏丰富的德育知识,也很少接受相关培训,无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此,学校要带头对教师进行德育培训。

例如,学校可邀请德育教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座,给教师讲解德育理论知识,提高体育教师对德育的认识,同时交流德育教学经验。学校可以分批次对教师进行德育培训,这一方面可以避免大规模人员培训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培训质量。学校可以每两三周进行一次培训,在培训之余,邀请教师观看培训点学校的体育课,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而促进学校之间教师的合作交流、教学资源的流动共享,从而提高德育教学质量。

(二)归纳、整理德育教学内容

针对德育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的问题,教师在备课和业余时间要对体育课上涉及的德育内容进行系统归纳和整理,从而使德育教学工作能够有序、正常开展,进而保证德育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德育教学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友爱等道德情操;二是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讲文明、懂礼貌等品质素养;三是顽强拼搏、团结合作、自信、公平、规则意识、勇敢坚强等体育精神。

(三)結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学情合理选择德育内容

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个性、认知和心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行为能力不同,因此在开展德育教学时,教师要避免“一刀切”,而要全面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观察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行为和思想上的微妙变化,根据学生的学情合理选择德育教学内容。

例如,由于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比较陌生。在学期初,教师就可以通过体育教学将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的德育内容渗透到教学中,以此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尽快熟悉新班级、新同学,提升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初一学生的纪律性比较差,教师可以通过列队形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并让学生意识到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另外,初中阶段的文化课的学习难度与小学相比明显增加,很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初中知识,容易产生畏难和焦虑心理。教师在体育课上可以适当渗透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德育内容,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心理,增强学生学好文化知识的自信心。

初二学生与初一学生相比,自尊心更加强烈,叛逆心理和争强好胜心更加明显,情绪上容易冲动、爱出风头,不服从教师的管教。针对这个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谦虚、理性、节约等德育内容,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学生应对青春期身体和心理的变化,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受中考的影响,初三学生容易过度重视学习成绩,从而产生焦虑心理。对此,教师在体育课上要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学习成绩,使其保持健康心理,从容应对中考。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应全面认识德育内涵,积极探索在体育教学中合理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从而在提高体育教学成效的同时,做好德育教学工作,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刘丽萍.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探[J].华夏教师,2018(27):78-79.

马凌波,杨清风,张中印.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不同维度的德育渗透对学生的影响效果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11):22-24.

马凌波,杨清风,张中印.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体育课堂德育渗透效果的纵横比较研究[J].运动,2017(11):52-54.

作者简介:吴乾辉(1976.6-),男,福建诏安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体育教学德育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教育;策略

引言

在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教学根本目标的确定性指引的前提下,我国的小学体育越来越重视有关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因此教师在传授体育知识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也符合了我国对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因为教师在整个社会上是应该备受尊敬的,因此学生首先从尊重老师开始做起。然后对德育教育不断的在体育教学中不断的渗透,因为小学生的价值观并没有完全的确定性形成下来,因此对于小学体育老师来讲,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理念。

1当代小学生道德水平现状

1.1小学的日常生活中,对于道德观念的认识比较薄弱

的小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因为缺少价值观的约束,并不懂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因此会出现一些缺乏诚实守信的常识。比如将别人的东西寄来而不还或者是其他违反学校的规定等等,这都是因为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行诚实守信的教育理念,因此小学生的道德水平是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对其进行道德上的教育和引导。

1.2缺乏团队意识

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学习学校的规定以及学生的行为守守则。这是因为小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比较差。因为在上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进行相关的教育。参与集体的活动中,往往出现过度自私的情况,不配合其他学生的团队活动。甚至是小学生并不懂得礼貌用语,甚至是用礼貌的行为去交际。是常常会看到学小学生会自己顾自己,比如在集体大扫除的过程中会经常的偷懒或者是不干活。面对老师以及父母面前,也经常不会有礼貌的打招呼。对于在集体团队的活动中也只会顾到自己的利益,不会顾及到他人

1.3缺乏爱国的热情的思想

当代的小学生并不懂得爱国教育是有多么的重要。他们所理解的爱国教育,因此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体育老师也应该增强对学生的爱国热情,积极宣传国家有关运动方面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不仅将爱国的热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能够更加感同身受,运动对于一个学生来讲以及对一个国家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2积极引导体育教师在德育方面不断的进行教育

一个体育老师拥有自身良好的素质以及专业的体育知识,都能够给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自身进行德育的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道德所带给人们的积极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学仪态端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亲近学生,让学生更加的亲近于体育老师,让学生更加热爱体育活动,这也对于他们培养体育锻炼有良好的作用。因此立德树人,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讲,模仿能力特别强的阶段,小学体育老师应该更多去增强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能够真正让学生成为一种模仿的榜样,能够用自身的德育教育理念去引领学生们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注重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有关德育的教学策略

学校体育锻炼应该更多的去增强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有教师以身作则,不断的去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使学生们真正理解到教学过程中学习体育的必要性。因此在小学体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将德育教育纳入到自己的课程中来,在不断的教学目标达成后,也应该让学生自我总结评价。

3.1加强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品德教育,对体育教学课堂中的不断的渗透

在体育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将体育比赛活动的道德观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养成。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们尊师重教,理文明礼貌,并且听从课堂纪律等等其他的品德教育。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多数情况下都会活泼,因此会出现纪律散乱的情况,这时教师应该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应该提出批评并指出相应的错误,让其他学生引以为戒。这样才能够规整学生们遵纪并且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3.2提升品德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水平

让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组织教学活动上进行不断的提升,要求学生必须遵循课堂秩序,嚴格要求学生按照学校的规定进行上课,这有助于学生能够在学校中习惯的,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这也是小学生自我品德提升的一个方法。

3.4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进行体育相关的教学任务目标的课程讲授

因为体育课堂能够使学生们更加的活跃,从而会造成缺乏自我的理解依靠,老师的比较多一些。因此体育老师应该根据体育教材提出相关的问题,并且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们出现的一些情况,能够积极的引导,这样才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对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的传授。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重视教育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教育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应该更加的重视起来。目前的小学阶段,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道德素养问题也有很多。教学实践中由体育老师不断的以身作则,积极的去引导学生规范相应的活动。因此学校加强对教学活动中德育教育的建设对于小学来讲能够更好的学习到优秀的品德,这也是我国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也是全面教育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琴. 小学体育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2]赵超强. “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生体育课堂道德行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3]马卫宾. 立德树人语境下中小学体育开展德育的文本解读和实践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17.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中心小学 广东惠州 516000

上一篇:机械加工质量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语文课堂感悟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