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元素范文

2023-09-17

时尚元素范文第1篇

1、产品设计及文化传承

艺术设计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工业化生产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明创新大师刘东利先生说过:“设计就是创新,如果缺少发明,设计就失去价值,如果缺少创造,产品就失去生命。”现代设计从古至今的发展,可以是一成不变的文化延续,也可以是在技术基础上的创新,但无一例外的宗旨都是用文化时尚元素引领设计的潮。

产品设计确切来说,是设计师对文化的吸收改造,给产品设计赋予了文化时尚灵魂。正如我国的地域文化历史有巴蜀文化、吴越文化、三晋文化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也会形成不同的文化,例如古埃及文化、中国文化、希腊文化、印度文化等,说明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2、时尚产品及产品时尚

产品设计是艺术世界中的一个分支方向。艺术文化的意识得益于长期的文化积累,并逐渐演化成不同种类、不同风格的文化底蕴,如绘画、家具、图腾和服装、建筑风格等。

产品与人、与文化环境息息相关。从美术史来看,中国古代生产的第一件陶器产品,或四大发明,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当时的产品概念是手工业产品的概念,其中蕴含了中国两千年灿烂文化底蕴,那时的手工产品一直处于世界时尚领先地位,直到现在,西方国家仍旧喜欢收藏和学习中国的手工业产品,这一点是我们的骄傲。到明清时期,英国蒸汽工业时期到来,中国手工业不再受西方青睐,产品设计风格逐渐走向简洁和抽象几何化,精炼了世界文化的抽象几何化设计开始流行全球,才有今天的国际设计成就。

二、传统文化是中国产品设计的灵魂

1、各国产品设计中的文化时尚特征

在经过了后现代思潮的洗礼后,设计的发展已渐趋于丰富和平缓,开始进入到一个多元化时代。在多元化的背景下,产品设计成了一个开放的、各种风格并存的、各种文化和各种学科交汇融合的学科。设计已经被理解为一项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工程师、美学专家,甚至是社会学家和文化专家的共同参与。在提倡多元化的今天,设计在体现了高新技术、提供良好功能的同时还充当着表现民族传统、人文特点、个性特点的多重角色。

2、中国产品设计的文化属性

近几年来我国不断改革,产品种类和产量快速增长,工业发展有所提高,成功进入了世界工业产品制造大国的行列,现阶段供给侧改革,越来越重视产品设计,这给中国设计界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不但要学习各国设计风格、造型等,更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本土化的元素,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文化具有丰富历史和积累,产品造型上,切忌一味全盘模仿西方国家的产品设计,抛弃本土的传统文化,切忌变成生产大国,而不是设计大国。

我国之所以和世界工业设计大国之间差距比较大,是因为缺乏本土化传统文化和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上,没有传统文化特点,没有跟现实相结合。产品设计缺乏设计教育的合理性,轻视人文文化传承。创造“中国好设计”的品牌,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挖掘与再重组,打造出真正属于中国的好产品,是我国设计师的民族责任,也是我国现代产品时尚设计发展的需要,这正是设计教育和设计师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象征和内涵

具体而言,产品设计中的中国元素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1、器物类涛-中国传

(1)春秋战国和明清时期的家具:条案、茶几、圈椅、官帽椅、雕花床,博古架,花架,榻,等

(2)玉件、挂件、摆件、把玩件、中国结等

(3)瓷器陶器:青花瓷、唐三彩等。

(4)草编、藤编、竹编、织锦,金属编织的首饰器物等

(5)琉璃、景泰蓝、雕漆磨漆、紫砂工艺品、青铜器、轿、船、桃花折扇、奇石等等。于

2、文化文具类

(1)棋类;象棋、围棋、对弈、棋具

(2)书法;篆、隶、楷、真、草、行、卷轴、手卷、册页、竹简、线装书等。

(3)画:国画中的花鸟、人物、山水、敦煌壁画、太极图案等。

(4)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木版水印。

3、服装鞋帽类

(1)唐装、汉服等

(2)头冠:斗笠、高冠、玉冕、凤冠等。

(3)鞋履;高屐、绣花鞋、老虎鞋等。

4、动植物类

(1)十二生肖

(2)鹰、鹤、喜鹊、龟、锦鲤

(3)梅、兰、竹、菊

(4)荔枝、百合、松、柏、牡丹等。

5、民间工艺类

蜡染、剪纸、风筝、刺绣、泥人面塑、团花、京剧脸谱、皮影等。

6、建筑类的有

秦砖汉瓦、城墙、碑林、牌坊、园林、寺院、钟楼、亭台楼阁、北京四合院、故宫、长城等。

7、思想文化类的有

儒家、道家、诸子百家等。

这些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所产生的各类器物、符号、形象和思想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国文化几千年的积淀,具有强烈的中国文化特色,其形象的独特性和文化代表性都能够体现出中国的民族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日常产品完美的融合,赋予了产品的文化内涵,使产品更加具有民族性和个性化,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文化寓意品位,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雅、韵、素、静的和谐美,融入到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当中,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四、结束语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相对于西方国家,产品设计中可传承采用的文化时尚元素实在是太多。对中国产品设计来说,尤其不要盲目的信奉什么主义,简单的复制和模仿一些风格造型,而是应通过系统学习和汲取中国传统文化,提炼传承文化元素,设计出品质优良、内涵丰富,具有文化时尚的设计产品。

摘要:产品设计的时尚性已逐渐成为当今产品生产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产品设计越是彰显民族文化越是具有国际化时尚,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用时尚引领潮流,才能在创新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的产品设计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与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都有联系,将传统文化的元素和理念融合到现代产品设计中去,本身就是一种设计理念的创新,同时也是一种推动民族工业设计向前发展的力量。本文旨在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能够在产品设计中合理运用做一探讨。

关键词:时尚,产品设计,传统文化元素

参考文献

[1] 曲艳萍张阿维吴金枝.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工业产品设计研究-《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09(10):251-252

时尚元素范文第2篇

摘  要:在当代时尚体系中,美早已不是时尚的必要条件;时尚追求的不是进步主义上的创新,而是通过给消费者制造经验上的不熟悉,带来新奇的审美体验;当代时尚体系越来越倾向于自我指涉,单纯为了变化而变化。时尚在审美品味上表现出来的追求新奇和多变,满足了人们浪漫主义式的追求个性化的需要。以近年来球鞋时尚的转变为例,通过对从小白鞋到老爹鞋的个案研究,对时尚与美、求新、求变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揭示当代时尚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时尚;时尚理论;新颖性;变化;老爹鞋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批评形态研究”(15ZDB023)阶段性研究成果。

最近两三年间,我们经历了球鞋(Sneaker)时尚从小白鞋到老爹鞋的变化。在时尚的潮流变化中,继小白鞋在2015、2016年大行其道之后,2017年秋冬开始,老爹鞋粉墨登场并迅速成为潮流人士的新宠(如图1)。虽然美丑的观念随着历史演进和文化不同而变化,但是在当今社会崇尚简约的美学风格、追求轻量化的大背景下,从一般大众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经验来看,我们还是可以认为,简约、轻巧的小白鞋符合当下大多数人关于美的理想,而设计繁复、看似笨重的老爹鞋,很自然地被归入“丑”的范畴。从小白鞋到老爹鞋,这两种前后更迭的球鞋时尚,表现出来的美学风格上的差异令人咋舌。从简洁到繁复,从轻盈到笨拙,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和解释这种当代时尚在审美品味上表现出来的急遽反转和突变?

過去,“丑时尚”还主要局限于T台,被认为是品牌商哗众取宠、博人眼球的营销伎俩,但如今老爹鞋这一丑时尚却切切实实地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提醒我们重新思考美与时尚之间的关联。一直以来,我们对时尚求新求变的解释都有赖于凡勃伦、齐美尔等人提出的阶级区隔理论,但当代时尚作为社会地位、经济财富指示器的作用在不断减弱,我们需要跳出传统的阶级区隔理论框架,对时尚求新求变的特征作出更符合当代社会现实的诠释。

一、时尚的美与丑

当代时尚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体现着人们对美的理想的追求,这一点在整容、瘦身等身体审美方面体现得非常明显。在以瘦为美的当下,人们绞尽脑汁减轻体重,不仅追求苗条,更苛求骨感;在“颜”已经可以用“值”来精确度量和比较的今天,为了理想的脸型和五官,接受整容、微调的人越来越多。但在服饰和装扮这一最传统、且深受时尚变化体系影响的领域,“美”早已不是时尚的必要条件。法国哲人利波维茨基把今天我们生活的时代形容为“轻文明”时代。如果我们的审美品味也可以用“轻”来概括的话,那么,线条简洁、轮廓纤细、质感轻盈的小白鞋恰恰体现了当代普遍的审美标准,而外形粗大、拼接繁复、看似笨重的老爹鞋就离美的标准相去甚远了。

克里斯汀·迪奥在“二战”后推出的新风貌(New Look)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女性美的重新呼唤。在那之后,先锋派就几乎主导了时尚界的话语权,他们实验性的设计,创造出各种在社会大众眼中怪异、丑陋的时尚。川久保玲的酷似钟楼怪人的风衣、三宅一生的褶皱,这些先锋派设计师的作品在面世之时都被指责为丑陋。正如川久保玲认为她自己的设计从不属于任何一种被认同的美学范畴一样,站在古典美学关于美的立场上来看,先锋时尚有意地与和谐、对称、比例这些传统的美学标准发生背离。时至今日,我们只要对今天的时尚界随意一瞥,就可以发现,与一般大众审美标准有明显偏差的“丑时尚”比比皆是。高端时尚品牌在各大时装周T台上展示的是:类似洗澡时用的透明拖鞋、类似农民工进城时用的编织袋……曾经的“丑时尚”更多地限于T台,被认为是品牌商博取眼球的广告策略,但在球鞋时尚中,老爹鞋已经不再被归入奢侈时尚中那些先锋设计的行列,而实实在在进入人们的生活。继奢侈品牌巴黎世家推出老爹鞋并一炮而红后,一般运动品牌厂商竞相效仿。当人们花几百元钱就可以买一双耐克、阿迪达斯甚至安踏老爹鞋时,人们也不知不觉、轻而易举地亲身参与到“丑时尚”之中。

老爹鞋,英文名是Dad Shoes或者Clunky Shoes,直译过来就是“笨重的鞋子”,这种鞋始见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它其实就是20世纪90年代版的运动鞋。当时,登山等户外运动盛行,运动鞋因此大受欢迎,国人对此有另一个称谓——“旅游鞋”。从现在往回看,今天时兴的这种“笨重的鞋子”和父辈们在20世纪90年代穿的运动鞋如出一辙,因此它被亲切地称之为“老爹鞋”。老爹鞋在过去和现在都受追捧,但今天作为时尚的老爹鞋和当年因为实用性而被人们广泛接受的旅游鞋,外形上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承载的意义完全不同,时尚人士肯定不会因为实用性而购买它。作为一种时尚之物的老爹鞋,本质上承载的是一种时尚的观念,“物品进入消费阶段之前,就必须被定为时尚,获得大家的认同——人们虽然穿的是衣服,但是他们认为(或希望)自己穿的是时尚、消费的是时尚”[1]2。

当穿运动装、休闲装成为一种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着装规则和生活方式后,球鞋时尚一直是时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球鞋设计的美学风格方面,球鞋时尚多年来都追求简约的线条、轻盈的视觉感受,与此相对应,摆脱重力的束缚、体验飞翔的感觉是各大运动品牌厂商设计和广告宣传的理念。以轻巧、简洁、优雅为特征,一双球鞋就是美的,小白鞋包括之前流行的袜套鞋,都符合这些美的标准。反观老爹鞋,圆滑的鞋头,加厚的气垫,融合田径鞋、篮球鞋、跑鞋三种特质的繁复鞋底设计,多种布块拼接成的鞋面,甚至加上蓄意的做旧,繁复、笨拙、老气,老爹鞋的特点一目了然,这些感觉都与“丑”直接相连。老爹鞋的“丑”已经不需要多加赘述,很多时尚评论对此都直言不讳、一阵见血。

理论上,从康德开始,就已经不再把时尚与美,或者追求美的努力相联。当代时尚(尤其是各大奢侈时尚品牌)更是在自身与美之间画了一条明显的界限,抛弃了所谓的优雅、精致、和谐,和当代艺术一样,转而对传统和常规进行实验性解构,创造出一般大众眼中的丑时尚。时尚作为一种体系,它时刻在寻找下一个可以被时尚化(fashionalization)、成为时尚之物的对象,在资本主义强大的商品逻辑下,一切物品都有成为时尚的可能,美或丑的美学特质与一个物品能否成为时尚无必然关联。当代时尚体系在美与丑之间可以自由地切换,丑和美两者都是可能的选项。对追逐时尚的人而言,时尚总是熟悉和陌生之间微妙的博弈,“动物 (包括人)如果有选择的自由,它将拒绝完全的陌生,那意味着恐惧。也将拒绝完全的熟悉,那意味着无聊”[2]。在老爹鞋流行之前,人们追捧的是袜套鞋、小白鞋,这都是“轻”的审美的典范。也许千篇一律的美已经让人厌倦,当美已经失去吸引力,只有丑才能实现本雅明所说的美学上的“震惊”效果。

时尚的内容光怪陆离,但时尚作为一种体系,其逻辑确有内在一致性。就时尚的潮流方向来看,尽管它会沿着某一方向演进,但“在某一点上,这种进程会突然地、毫无理由地颠覆或反转。时尚拒斥它之前的潮流,但仍然受相同的游戏逻辑、相同的反复无常的波动所驱使。在时尚领域内,最少的和最多的,最朴素的和最浮夸的,一时的流行和人们对此的反应,不论产生出多么迥异的美学效果,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利害攸关的永远是变幻莫测的境界,其间充斥着对新奇和炫耀坚定不移的激情”[3]27。

二、时尚的创新与复古

大多数时尚理论家都强调新颖性(Novelty)是时尚的基本特征。康德在割断时尚与美的关联的同时,强调了时尚的新颖性。德国社会学家科宁格把时尚追随者称为“喜新成癖者”(neophilia),在他看来,“正是渴望、贪婪任何新事物的这种好奇心,促使人们想要把任何对他来说都是新的东西占为己有。”[4]

时尚体系要求每一季都要推出新款,时尚的原则是创造不断增长的速度,尽快地将一个事物变得越来越多直至冗余,以便让新的事物有机会出现,不断用新的时尚代替那些曾经新而如今已经旧了的时尚。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时尚与现代性相伴相生,时尚展示了审美现代性的重要特征[5],不啻为过渡、短暂、偶然的最佳写照;同时,与传统不断割裂以及不断逐“新”,被认为是时尚与现代性共有的特质。沿着现代性的路径,时尚应当不断推陈出新,但有意思的是,时尚从其產生之初,就包含着向既往时尚复古循环的因素。总的来说,几个世纪以来,时尚还是被认为具有一个总体向前发展的趋势,但是今天的时尚界,千篇一律地打着复古的旗号,向既往的时尚复古循环成为时尚的准则,时尚似乎已经完全被其自我循环所吞没[6]25。

小白鞋(这里以最具代表性的阿迪达斯Stan Smith系列鞋款为例)从诞生之初到现在已经将近五十年,几乎每十年就重新流行一次;耐克每年都会推出Air Max 9X系列(老爹鞋的一种),这个系列一直都在向过去的时尚致敬。可见,小白鞋也好,老爹鞋也罢,在时尚的场域中,它们一直从未离场,它们游荡在时尚的边缘,等待着命运女神的眷顾,成为下一轮潮流的幸运儿。

时尚的逻辑要求这个体系必须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运作,以缩短时尚的周期,在一定的时间长度内实现更多的时尚更替。我们可以感受到,以前的时尚周期可以是三年至五年,现在或许只能短到一季。最理想的时尚就是稍纵即逝,广泛流行之后马上退潮,让位于新的时尚。在如此高速率的运作下,没有谁有能力创造出真正全新的风格来,在以前的时尚的基础上制作出一些变体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复古在所难免。对时尚体系自身要求的不断推陈出新的逻辑,先锋派设计师马丁·马吉拉就提出了质疑。在1997年,他从自己过去设计的18个系列各取一件,凑成一个新的系列,然后把化肥溶剂、真菌播撒其上,故意做旧后再展出,这事实上暗示了时尚要求完全创“新”是不可能的。在时尚与创新的问题上,有更加激进的观点认为,时尚从来都与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无关。人类学家冯克斯坦认为,“时尚并不是把那些真正新的东西纳入其循环之中,因为那些天才性的创新无法被快速吸收到日常生活的文化构成中。时尚,不论是作为一种实践、一种产业还是一种社会力量,都没有为新事物的完全参与提供机会。时尚不断地被循环利用,这背后靠的是不断翻新的市场营销策略”[7]。

即使时尚与进步意义上的创新无关,我们还是可以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当代时尚还是非常明显地,以创造新奇为其基本特征。在文化经济、审美品味、大众消费相糅合的当代语境下,美国消费社会学家科林·坎贝尔对“新”进行了三种明确的区分:“与磨损的、用旧的或过时的等意义相对立的”新,即“新鲜或新作”,是纯粹时间意义上的;“指经过改良的、创新的或系列产品中最新的产品”;“与新奇的或不熟悉的意思有关,这里的对比纯粹是经验性的,比如陈旧的物体对于偶然见到它们的人来说仍有可能是不熟悉的”,正是这种意义上的新为现代消费主义提供比新鲜或革新都要大的核心动力[8]。很显然,在当代的时尚中,我们追逐故意做旧的牛仔裤,热衷没有实质改变而只关乎无聊趣味的微小变化,时尚追求的“新”完全是一种体验上的“新”。老爹鞋是父辈们的旅游鞋,但却带给当代年轻的时尚消费者新奇的视觉和穿着体验,“即使是那些怀旧式的时尚,对早已消逝的生活的怀念,对当代人来说也具有新的含义。新潮、新奇、新颖从来就是时尚变化的内在动力”[9]。当时尚已经变成了一种逃避无聊的手段,人们由于对所消费之物的不熟悉而产生的新奇感以及由此带来的愉悦,构成了时尚最根本的诱惑力。

时尚的不断创新何以成为可能?在凡勃伦、西美尔等古典社会学家看来,建立阶级区隔的压力迫使时尚的创造者社会精英阶级不断废弃旧时尚,发明新时尚。在阶级区隔理论中,不同的服装风格是标识社会地位、制造阶级区隔的手段;时尚,作为某种特定的服装风格(也包括谈吐、姿势、语言等),产生于社会精英阶级中,用来把他们自身与下层阶级区隔开来;在一个允许社会阶层垂直流动的社会中,社会下层阶级出于对上层阶级的仰慕以及对较高社会地位的渴望,就对上层阶级的服装风格进行仿效;当下层阶级也普遍采取了原本只属于上层阶级的某种服装风格时,这种通过服装而制造出来的阶级界限就变得模糊,这种旧时尚就失去了制造阶级区隔的功能,精英阶级在这种压力下就不得不再创造新的时尚,重新把自己与下层阶级区隔开来。简而言之,上层精英与下层大众为了象征性的社会地位而竞争,他们之间“模仿与反模仿、区分与反区分的斗争是时尚演进的动力机制”[10]。

不少学者认为,尽管阶级区隔模型在解释当代时尚上具有巨大的缺陷,但在解释20世纪60年代前的时尚方面,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坎贝尔提供了一种更彻底的与阶级竞争无关、对人们求新的渴望的不同理解。与“消费是渴望社会承认”这种观点不同,坎贝尔认为消费者更多地受愉悦驱动,在资本主义上升期,除了韦伯所说的新教伦理之外,同时存在着一种浪漫主义伦理,并且一直持续至今,现代性的文化逻辑不仅仅是工具理性的逻辑,还有激情以及由渴望而生的创造性梦想[11]。沿着坎贝尔的思路,利波维茨基进一步认为,时尚的产生并非传统的阶级区隔模型和炫耀性消费可以解释,即使是在贵族式时尚兴起的年代,“时尚就已经不仅仅让个人展示其等级、阶层、国家的认同成为可能,还为个人进行自恋式个体化提供导航,成为加深对自我狂热审美迷恋的手段”[3]29。

显然,获得社会认同和体验刺激、享受愉悦,这两者并不矛盾;但在当代时尚语境中,前者的影响逐渐衰微。在今天的消费社会,在文化经济和审美品味叠合的语境下,时尚为个体制造自恋式陶醉的功能有增无减,对后现代的消费者来说,“他们的喜好不再从需要出发,而是更加关注时尚、‘新品’,他们迷恋短暂的热潮,渴望不断的更新……新消费者表现得好似一位‘体验收藏家’,更令他着迷的不是向社会展示,而是体验一些前所未有的愉悦”[12]。

总而言之,虽然已经很难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新风貌,但当代的时尚仍然以求新为其基本特征,只不过这种“新”已经不是改良、进步意义上的创新。当代时尚更多地是为消费社会的大众创造一种不熟悉的体验,从而带来新奇的审美诱惑。随着时尚的发展,它自身的逻辑与现代性背道而驰,真正的、实实在在的创新更多地被不真实的、虚无的创新所掩盖,时尚表现了它非理性的一面。

三、时尚与改变

新的时尚都必须在旧的时尚的基础上有所改动,时尚与变化有着天然的联系。从时尚的起源来看,时尚现象的出现需要一个允许改变的社会环境。在一个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强调传统、因循旧制、抗拒改变的社会,时尚不可能发生。前现代社会显然是保守的,人们的着装受到律法的规制,服装是人们社会地位的标志,而风格、外形上的模仿从而造成阶级界限模糊,是被严格禁止的。所以,作为外形风格的系统变化的时尚,只存在于富于流动性、崇尚变革的现代社会中。

作为一种体系,时尚是服饰风格的流动性。很多观点认为,这种风格的流动性,和社会结构的流动性,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心理学家福卢格尔在考虑是否历时变化、同时性条件下是否有地域差异的基础上,把服装明确分为“时髦的”和“固定的”两种,并认为,“时尚暗示着一个社区之内社会结构的流动性。首先,必须存在有社会地位的差别;然后,弥合这些差别是可能的和可欲的。在一个严格的分层社会中,时尚无从发生”[13]。在服饰风格的流动性与社会阶层流动性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上,人类学家波尔希默斯说得更加明确:“服饰风格的流动性(时尚)是对社会结构流动性的一种合理的、合乎逻辑的表达……更进一步说,变化着的时尚面貌反映并表征了变化着的、富于流动性的社会情形;与之相对,反时尚(anti-fashion)的服装风格反映并表征了停滞的、凝固的、等级严格的社会环境。”[14]33-34很明显的是,这种看待时尚体系变化的观点对经典的阶级区隔模型有很严重的依赖。在解释贵族时尚、新兴资产阶级上升期的时尚方面,毫无疑问,这种观点很有说服力,但是在社会阶层界限已经逐渐模糊的今天,人们仍然通过服饰差异让自己与众不同,但展现阶级身份和社会金字塔里的等级已经不是人们追逐、接受时尚的主要动力。时尚的形成需要一个开放的、允许变革的环境,但这只是时尚产生的必要条件;时尚之所以变动不居,除了人们对求新的渴望之外,也有时尚体系自身结构上的原因。

在时尚内容的变化方面,我们经常希望在变化和外部世界之间找到某种关联,很多观点认为时尚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社会变迁的缩影。一方面,时尚处在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对话之中,我们必须注意到时尚所具有的“时代性”特征,时尚是特定时代的“话语”模式[15]。但是,“如果对文化的体现和时代精神真的可以为时尚中各种各样的变化提供注脚,那么,光靠它们自身,永远也不能够解释时尚的新颖性,时尚不可抹减的带有偶然性的特质,以及时尚中既不合理也非必要,但却永不停歇的型变”[3]27。在看待当代时尚变化的特征的问题上,我们不能简单地、机械地运用反映论,而应该更多地把目光投向时尚体系自身。时尚研究学者川村由仁夜在对巴黎时尚进行实证调查后提出了“时尚体系”的概念,并认为正是时尚体系给时尚中风格的不断变化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1]5。

在面料商、设计师、时尚杂志编辑、买手等时尚职业群体的共同努力下,当代时尚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自律性的体系,这个体系既维持着时尚的物质生产(时装),也生产着时尚的观念。当我们考虑时尚变化的的因素时,不能不把这种体系内部的力量置于首位。当代时尚的变化,“首要的基础是建立在它之前的时尚之上,而并不是作为一种‘对社会的意见’或类似的事物而凭空出现。如果在某个季节里流行长裙子,其原因并不是由于社会变得更像清教般拘谨严肃,而仅仅是因为,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流行短裙子。”[6]23-24换言之,时尚变得越来越自我指涉(self-referential),成为一个“自我完备的社会亚系统”[16],逐渐发展出自己的逻辑,“文化的某些层面,比如时尚,有可能变成一种自我内部整合的文化体系,这种系统性的体系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则。对于其自身的这种规则,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动只能对其进行颠覆或破坏而已。因此,时尚中变化的发生,不仅仅由于社会变动,更直接的是时尚体系自身这种内部性的、结构性的变动”[14]41。

当代的时尚体系是一个为了改变而改变的系统,时尚体系这种自身的逻辑使得其中一个个具体的时尚之物的意义越来越空泛而没有内涵。在解释老爹鞋的流行时,有评论认为这承载了女性政治解放的意涵,因为这种丑鞋与穿着高跟鞋的优雅女性形象截然相反。但正如裙子的长短一样,为什么笨拙的老爹鞋会突然流行,从时尚体系自身来看,也许仅仅是因为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的球鞋时尚界几乎以轻便的小白鞋或者袜套鞋为主。波尔希默斯对时尚和反时尚所做的符号学分析,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当老爹鞋作为一种时尚出现时,它已经与性别政治并没有多大关联。波尔希默斯运用符号学理论,分析了时尚生产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即反时尚物品被时尚化,从而讽刺性地被改造为一种新的时尚,比如我们熟悉的朋克、嘻哈服饰,起初都是作为一种亚文化装束出现,与主流时尚争锋相对,但最后都被收编入时尚体系当中。波尔希默斯认为,时尚类似符号学中的符号(sign),是任意性的、本身没有意义的;反时尚类似象征(symbol),这些反时尚本身,在一个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有其天然的、明确的内涵。当反时尚被时尚化的时候,这些本身有内涵的反时尚风格,就从象征变成了任意性的语言学符号,“在时尚的语境中,反时尚的圖像失去了它们的象征意义,而变成了——像口语中的音素一样——任意性的、我们称之为时尚这一意义体系的构成模块……嬉皮士、地狱天使帮、农民和工人阶级的装束,当它们被时尚人士穿着,就不再是民族服装或者真正的街头风格了。这些风格外形上还是与之前保持一致——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它的意义已经被彻底地改变了。”[14]58更进一步地,作为任意性的能指符号,单一的时尚图像根本无法为我们传达出有效信息,“穿妓女装的艺术学院的学生,通过这种装束,肯定不是在传达,‘我可以提供性服务’,她仅仅是在说‘我很时髦’罢了”[14]51。因此,对于老爹鞋的风潮,我们也不需要从性别政治的角度进行过多解读,人们穿着老爹鞋,除了自身收获一份新奇的体验,如果也同时想表达什么,那也不过是向身边的人表示“我很时尚”,表达他们希望展示不断变动的审美品味以及跟上时代的愿望。

今天,作为一种体系的时尚,不仅在变,而且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频繁。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时尚体系机器一旦启动,它就按照自身的逻辑持续运转。变化一旦开始,就不会停止,只能往更高的速率前进。身处时尚世界的我们都在抱怨时尚变动得太快,但时尚体系本身并不会因为人们的意志而放缓变化的脚步。这就是西美尔所说的“文化的悲剧”,客体精神压倒主体精神,文化由人所造,却发展出了自身的逻辑。

过去,服饰、身体装饰是时尚活动的主要舞台,如今的时尚已经全面入侵其它消费领域,甚至一种与时尚特点相似的、拥有加速的变化、糅合了审美品味的“超时尚经济”(hypermode)正在崛起。在当代语境中,时尚与美已经没有必然的关联,时尚的诱惑力来自新颖和变化。当代时尚求新求变的特征,需要我们摆脱阶级区隔框架进行重新诠释:当代时尚体系越来越自我指涉,内容越来越空泛,单纯为了改变而改变;时尚不再追求一种进步主义意义上的“创新”,而是给消费者制造新奇的审美诱惑;越来越频繁、剧烈的时尚变化,带给人们愉悦,满足了人们浪漫主义的、自恋式的追求个性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Kawamura,Yunia. Fashion-ology:An Introduction to Fashion Studies[M].London:Bloomsbury, 2018:2.

[2]郑也夫.论时尚[J]. 浙江社会科学,2006(3):141-148.

[3]Lipovetsky, Gilles. The Empire of Fashion:Dressing Modern Democracy[M].trans by Catherine Porter.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4.

[4]Koenig, Rene. The Restless Image of Fashion:A Sociology of Fashion[M].trans by F. Bradley, 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 Ltd,1973:77.

[5]杨向荣,雷云茜.轮回中的现代性魅惑——从齐美尔到法兰克福學派的时尚话语构建[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8(1):60-70.

[6]史德文森.时尚的哲学[M].李漫,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Finkelstein,Joanne. After a Fashion[M].Carlton:Melbourne University Press,1996:5.

[8]坎贝尔.求新的渴望[C]//罗钢,王中忱,编.消费文化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66-284.

[9]周宪.从视觉文化观点看时尚[J].学术研究,2005(4):122-126.

[10]孙沛东.论齐美尔的时尚观[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95-99.

[11]Campbell,Colin. The Romantic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Modern Consumerism[M].Oxford:Basil Blackwell,2002:227.

[12]利波维茨基.轻文明[M].郁梦非,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17.

[13]Flugel,J. C. The Psychology of Clothes[M].London:Hogarth,1971:140.

[14]Polhemus,Ted. Fashion and Anti-fashion:Exploring Adornment and Dress from an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M].London:Thames and Hudson,2011.

[15]贺雪飞.潮起潮落:时尚文化解读[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2(5):70-74.

[16]洛伊特纳.论服饰与时尚的美学[J].卢幸妮,译.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8(1):54-59.

作者简介:卢幸妮,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审美人类学,时尚理论。

时尚元素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格倾向;思维风格;时尚专业素养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2.113

1 前言

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沿海地区广泛传播的时尚文化为我国时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这也为我国时尚产业选择“消费时尚”发展模式做了铺垫。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大部分西方国家时尚消费市场失去增长活力后,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成为世界时尚经济增长的重要市场。此外,时尚产业因具有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特点也成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十三五”规划以来,政府针对时尚产业中的纺织服装、鞋帽箱包以及时尚服务等行业出台了数十项发展政策。目前,我国已有许多城市明确提出了打造时尚都市的相关政策。例如,2017年上海市围绕着国际时尚之都建设发布了明确的实施意见,并且上海时尚之都促进中心于同年开始发布《上海时尚产业发展报告》。时尚产业是社会经济高度繁荣发展后的产物,时尚产业发展趋势会伴随着社会经济形势变化而变化。时尚产业的雏形为法国和意大利的纺织服装业和高级定制业,西方资本主义兴起也对时尚产业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时尚产业可分为时尚制造业和时尚服务业两类,属于低耗能、高产出、高附加值的产业。时尚产业在满足供需和增加价值的过程中,将发展重点置于知识文化在网络结构中进行有效转化,不断升华产业核心文化价值。

时尚产业遵循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消费社会中存在,即为特定情境中的消费者提供符合相应审美标准的产品及服务,并在特定区域内形成时尚经济。在市场需求驱动的时尚消费市场中,品牌设计风格决定了品牌市场接受度,品牌产品质量决定了品牌用户留存度。如果品牌方对设计和生产环节疏于管理,则在较大程度上会导致品牌经营失败。我国时尚产业的发展受制于市场环境,高质量、可持续的产业发展需要专业管理人才来引导市场上下游主体。因此,企业需要引入专业人才进行时尚管理,即为企业制定时尚发展战略、预测时尚流行趋势、辅助时尚设计、组织时尚生产、市场开发、产品营销策划和建设时尚供应链。时尚管理人员的个性特征、时尚审美、创意思想和商业素质等特质决定了时尚管理能力,管理结果反映了时尚管理人员的时尚思想和世界观。管理者能力决定了管理质量,因此时尚管理者具备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

2 时尚专业素养

国内学者赵磊认为時尚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为不断满足人对美的需求,时尚产业的审美价值大于使用价值。依据各时尚品类与人联系的紧密程度来划分,时尚产业可被大致分为核心层、扩展层和延伸层。核心层时尚产品能直接对人进行美化和装饰,扩展层时尚产品对人所处的环境进行美化和装饰,延伸层时尚产品运用时尚元素来美化和装饰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相关的事物。[1]时尚产业发展需要适宜的社会氛围支持,不仅需要地理、经济、交通等基础物质条件,还需要高校为社会输入大量受过专业时尚管理教育的人才。高校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学生提供有关时尚产业知识的深度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沟通能力、资源整合运用能力。

时尚管理人员与一般创意工作者或知识型员工具有共性,都是通过知识转化来为产品提供附加值。时尚管理人员需要了解艺术、时尚的历史,掌握时尚产业相关的专业知识,明晰时尚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这些专业知识由学校传授给时尚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学生成为行业从业者后得到真正的实践运用。此外,准确洞悉消费者的想象力和市场的潜在需求是时尚管理者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这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动态变化的社会环境要求管理者拥有动态思维能力,能够利用多元化途径提高自身知识丰富度与综合管理能力。

国际时尚体系走向分散化给时尚品牌发展施加了持续性压力,管理者需要不断优化现有管理系统,力求所有管理环节做到专业化。时尚管理者需要同时具备艺术审美能力和商业化能力,对时尚文化的领悟、运用能力,会直接关系到品牌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例如,高级定制时装师雅克·杜塞(Jacques Douce)、“巴黎时装之父”查尔斯·弗雷德里克Wingdings`B@沃斯(Charles Frederick Worth)都具有出色的商业素养。雅克·杜塞(Jacques Douce)打破了高级定制时装只对贵族和上层阶级开放的规矩,他欢迎所有有经济能力负担定制费用的人来定制时装,成功地让高级定制时装走向商业化道路。沃斯针对高级定制时装开发了一套专业的管理程序,其发明了“女装沙龙马车”并邀请少女模特进行服装展示,雇用真人模特在各地展示他的设计作品。在英美各国都开设有时装沙龙,吸引欧洲各国的王公贵族前来消费。同样,这种资质要求也适用于国内拥有独立设计师品牌的时尚设计师们。此时,他们兼具了设计师和管理者的身份,不仅要设计出有新意的产品还要承担品牌运营的责任。设计师品牌的市场绩效并不仅仅取决于产品设计创意,更取决于产品商业化是否成功。

3 人格倾向

人格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反映着个体的心理特征,支配着个体显性和隐性行为。同人格倾向的个体针对相同的事情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想法,这意味着要依据工作需求选择具有对应人格倾向的个体。荣格在《心理类型》一书中把人格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并认为外倾型人格执着于移情对象,更偏爱于其所切身感受的外部世界,因而注重把握和理解外界事物现象。[2]时尚管理人员主要表现为外倾型人格,需要对外部世界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对新事物保持求知欲和开放性。时尚管理人员的人格倾向表现为外倾感觉型和外倾直觉型,善于观察、挖掘新事物的艺术与商业价值。此外,时尚管理人员要能够在感知到外部信息后进行批判性、辩证性的独立思考,在艺术、时尚和商业方面形成个人原则。

由于工作性质要求,时尚管理从业者中时尚买手的外倾型人格最鲜明。时尚买手要为企业制订适当数量、金额的商品购买计划,被购买的商品需要符合目标消费群体的审美、契合目标消费人群的购买能力。这工作要求意味着时尚买手必须保持对外界事物的敏感度,能够通过直觉、想象和推测来预判未来时尚市场需求走向。因此,时尚买手在制订计划前需要对市场流行趋势做全面了解,以确保达成预期工作目标。预测流行趋势前期需要进行全面的调研工作,调研渠道以国内外展会、专业预测机构资料、专业会议等为主流。在完成调研工作后,时尚买手要对未来市场中流行的基本元素、发展方向、色彩和面料等形成正确认知,并且要保证及时更新认知内容。

同时,时尚买手还肩负着制定商品企划的工作任务,这会对企业销售业绩产生直接影响。商品企划决定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高质量的商品企划能够让产品定位、风格更加明晰,也能让企业更好优化存货周转率以及更加准确地把握消费者心理。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市场消费者对时尚产品有极高的热情。但由于时尚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历史较短,国内消费者的时尚审美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消费者并不能独立判断商品的审美价值。因此,时尚买手在时尚消费市场中扮演着潮流推动者的角色,即利用时尚咨询的不对称性在产品营销过程中发挥引导消费行为的作用。

4 思维风格

思维风格由智力与人格交叉融合组成,斯滕伯格将人的思维风格分为五个维度十三种类型。在功能上,将思维风格划分为立法型、执法型和司法型。在形式上,将思维风格划分为专制型、等级性、平等竞争型和无政府型。在水平上,将思维风格划分为整体型和局部型。在范围上,将思维风格划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在倾向性上,将思维风格划分为自由型和保守型。[3]张丽芳将这十三种思维风格类型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思维风格适合处理复杂的信息并富有创造力,第二类思维风格适合处理简单的信息并服从于权威。其中,第一类思维风格包括立法型、司法型、整体型、等级型和自由型思维风格。立法型思维风格的人善于建立新规则新秩序,司法型思维风格的人善于建立逻辑秩序,整体型思维风格的人善于全面思考问题,等级型思维风格的人善于同时处理多个任务,自由型思维风格的人善于处理模糊性和创新性工作。思维风格与人格紧密相关,都决定着个体的行为风格和价值观。当个体思考时尚管理问题时,第一类思维风格较第二類思维风格具有明显的优势。

此外,思维风格能够调节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创造性人格等积极心理资本,从而改变个体思考路径并影响工作效率。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第二类思维风格的管理者会趋向于追求稳定性,继而会为了降低经营风险而抑制对外界新兴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于高不确定性的时尚消费市场而言,管理者的这种行为风格可能会导致企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具备第一类思维风格的时尚管理人员在处理繁杂的市场问题时更具有优势。时尚产业的边界日趋模糊,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都在逐步实现时尚化,这为时尚管理人员工作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过程实际上是寻求审美认同的过程,这种审美认同取决于产品风格传递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当大多数消费者选择时尚产品时重视的是设计风格而不是某个特定品牌时,品牌如何保持自身产品的影响力、如何与消费者进行情感价值互动成为影响品牌发展的关键。解决上述问题要求管理者具有与消费者共情的能力,第二类思维风格的管理者在处理上述问题时的能力会明显弱于第一类思维风格的管理者。与消费者共情是建立在管理者明确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基础之上,这要求管理者有极强的市场潜在消费需求挖掘能力。

5 总结

目前,我国的时尚产业呈现出涉及范围广、附加值低、创新力弱等特点,我国时尚产业的发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我国消费者对于时尚产品的消费热情极高,但时尚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因专业性不足而无法准确把握时尚消费市场发展走向。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背景下,时尚管理人才需要具备多方面复合能力,从多个角度为企业、产业寻找发展的可能性。因此,一个能适应市场环境的时尚管理人才首先应该具备过硬的时尚专业素养,深刻理解时尚产业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趋势。其次,时尚管理人才应表现出外倾型人格,做到快速接受、整合以及吸收外部信息资源。最后,时尚管理人才应具备第一类思维风格,利用自身敏捷的思维能力准确地捕捉到发展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赵磊.时尚产业的兴起和发展[J].上海企业,2007(2):50-52.

[2]施旭升.艺术创造动力的人格特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80-86.

[3]张丽芳,斯滕伯格.智力风格的本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1,99-101.

[基金项目]北京服装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ZDJG-1807),北京服装学院2019年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编号:BIFTTD201901)。

[作者简介]:王闪(1997—),女,湖北京山人,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硕士,专业方向:企业管理;通讯作者:方刚(1970—),男,吉林吉林人,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时尚创意管理、跨国企业管理。

时尚元素范文第4篇

近年来对中国传统美学有人给予全盘否定,主张与它彻底决裂,也有人大加赞扬,主张恢复这种传统。“似”作为中国传统美学概念,指的是绘画、雕塑、文学等作品创作形象与所表现的客观物象的关系。创作者在绘画、雕塑、文学等文艺作品创作中,通过某种创作手段把山水、花鸟、人物等客观物象描摹、刻画与塑造,在这些文艺作品中创作形象与所表现的客观物象的关系,实际上体现的是创作主体与客观物象的关系,是文艺美学中的基本问题。这种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形似”;而“神似”这则是种关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相对而言,“形似”和“神似”只能算是“似”的子概念,以往总是将“形似”和“神似”作为各自独立和相互对举的概念进行研究,忽略了“似”这个总体性的概念。而文章将“似”作为“形似”和“神似”的总概念进行探究,以此为基础,再对“形似”和“神似”进行分析辨别,试图对创作主体与客观对象的关系从认识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中国古代艺术家、美学家特别注重在有机的相互关系中来表现艺术对象的生命与意境,也说明中国古人在艺术创作与审美欣赏中,特别看重整体性与相关性的把握对象。

2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视觉传达

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要素主要是以文字、图形、色彩进行艺术创作,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精神文化领域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感情。视觉传达设计就是语言化图形和图形语言化的过程,设计师要不断地寻找、挖掘并创造出最佳的视觉语言,将自我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主张表现传达,以达到信息传达的目标。图形、文字、色彩三大视觉元素的创新以及三大元素互相之间美学性构成的创新是视觉语言创新的重点。对于设计师而言,要表现其设计作品的功能与风格,每一种视觉元素都是基本要素,在传达信息时对这些视觉元素的选择,尽量以符号化、简约化的形式来表达出丰富的内容,从而在一般视觉习惯的东西方面有所突破。

3传统美学和视觉传达设计的碰撞

古往今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既有丰富多样的风格,又具有一脉相传的体系,以多样又统一的风格,将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那种特点浓厚、独特且富有魅力的表现出来,随着历史的沉淀、延伸及衍变,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精华的传统艺术体系,彰显华夏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视觉形态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设计,主要是在表达某种情感和思想时借用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形态;又或者将传统的设计语言融合于现代的设计之中,对传统元素进行创新,创造出新的视觉形态,让其既有现代设计的意味与形式,又具有传统元素的神韵和形似,体现出某个民族的精神和理念。成功的视觉传达作品,其“形”并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对传统造型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造型中的某些元素予以提炼、改造和运用而使其富有时代特色;或在现代设计中采用传统造型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表达设计理念的同时也体现民族个性。在“形”的延伸方面已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使用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结构形式,借用彩陶上的凤鸟图形,体现出厚重的文化底蕴,而凤鸟动感十足的翅膀两两相对旋转,则映射出现代媒体的特色。人们沉迷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造型的“意”,从古至今,人们都向往美好的事物,因此,传统文化艺术造型隐含的吉祥韵味同样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理念,例如中国联通的标志就是参考佛教八宝“八吉祥”中“盘长”的设计,意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采用吉祥寓意的这种设计方法,使得现代设计少些商业气,多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

表达思想和创作理念的再现,色彩可以是多种多样,同时也可以是少量的几种颜色甚至是纯色。另外,所用色彩并不局限于现实物体的本色,借用联想和夸张的手法会使作品更生动,具有创造性的色彩更能体现创意的丰富多彩。传统文化可以说象是一个家族的传家宝和日常行为,有着一脉相传的器物和习惯,是历史的精神与物质的沉淀。中国传统文化众多设计方法,经常被现代设计师们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反复使用,并不因为时代的不同、材料的改变及工艺水平的提高而使设计方法发生了变化,但其中的传统文化关系却显然易见。如中国银行是中国金融商界的代表,其标志要求体现中国特色,设计师就灵活的将传统文化运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中,采用中国古钱与“中”字为基本形,古钱图形是圆与形的框线设计,中间方孔,上下加垂直线,成为“中”字形状,寓意天方地圆,经济为本,给人以简洁、稳重、易识别的感觉。颇具中国风格的中国银行标志能够给人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主要得益于长期以来人们对象征财富的古代铜钱形象的根深蒂固的认识,从这一点来说,进一步证明传统文化已经潜移默化到现代设计当中。视觉传达设计要求的是一目了然,简洁明了,与版画或架上油画有所不同,集中概括已逐渐成为设计的主流。通常在现代艺术设计中,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将重点突出表现,而对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加以忽略,通过将各个不同的比例在不同空间、时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以象征的手法去启发人们的联想,因此,能超载现实的构思,概括集中的构图,简练夸张的形象,以对比鲜明的色彩为手法,把所要宣传的事物突出表达,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在有限的画面中使人们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

4结论

时尚元素范文第5篇

白色的壁炉是一个展示收藏的舞台,在这里能看到新人最喜欢的花瓶里开出橙色的石蒜花、宫灯百合和玫瑰。印章盖上新娘新郎姓名的首字母,搭配甜美的手绘字,充满随意的多样心情。 华丽细节

不要小看婚礼细节,一点一滴的小细节才构筑起整场婚礼的风格。从装点着扣子的婚礼蛋糕,到摆放着珊瑚的壁炉架,所有细节都很华丽,也同等重要。

经典三层白色婚礼蛋糕,开出罂粟花与扣子结合体的装饰物,新鲜艳丽。芥末色的餐巾和镀金餐具,在陶黄色的桌布上,持续着色彩主题。

新娘的捧花同样充满耀眼的生机,手工染制的渐变丝绸缎带,为捧花增添些许优雅的元素。 这对新人热衷于旅行,喜欢分享,并且非常想让亲友们也能体验他们在旅行中感受美好事物时的惊喜感觉。

一张加利福尼亚的罂粟田照片,飘扬着不经意的绚烂,赋予了我们扎制这个玫瑰花环的灵感。从红到黄的渐变,澎湃丰腴的花环,满载喜悦心情。

夫妻二人最喜欢的两座城市:新奥尔良和新德里。其建筑风格颇具特色,缀满字母卡的缎带飘带就是受两地建筑风格的影响。飘带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将字母卡裁成3英寸大小的方块,粘在缎带上,其中间隔以杏色和黄色字母,最后在缎带末端坠上一枚“有分量的”金色铜钱。 户外情怀

除了相册,还可以在婚礼举行的地点里找寻灵感。如果和相册没什么交点也不要紧,因为这就是混搭的好机会。比如这场婚礼中就融会和交错着质朴的乡村风情和浓烈的亚洲风情。

夫妻二人最爱的色彩甚至影响了酒水甜点。冰柠檬果酒,配上焦糖、玫瑰、百香果口味的蛋白杏仁饼,在奶油色的餐桌上格外吸引眼球。 葡萄酒也与异域风情色彩主题相呼应,摆在石制鸟浴盆里的桃红葡萄酒,也是热烈的辣椒、藏红花色。

时尚元素范文第6篇

摘要:近年来,在服装行业兴起了个性化定制相适应的时尚服装设计理念,这些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了反映了服装需求的变化。本文试图在阐述时尚服装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对其在个性化定制的应用做出相关探讨。

关键词:时尚化设计;绿色环保设计;文化;品牌个性

在互联网交互时代,人们对服装的需求越来越趋向展示个人风格化和体现个人审美情趣,借此最大程度反映个性化着装风格。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为了提高设计素质,增强设计实力,服装设计必然在理念上发生许多变化,如在人们的思维和穿着上,积极倡导科学健康的着装观念和生活方式,在服装的功能和形式上,注重反映当代社会的文化思潮和艺术风格。试图通过同时兼顾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来传达服装的功能目的和文化含义,寻求功能和形式之间的交叉融合,协调好人、服装和环境的关系,满足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全面需求,这就大大扩展和深化了现代服装的设计理念。而对于个性化定制而言,由于在捕捉市场需求在服装设计理念变化这一方面不如大企业那样敏感,所以个性化定制工作室尤其应该关注时尚服装设计理念的一些新的变化,并在本企业服装设计时候尽量结合新的服装设计理念,以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本文就试图结合分析时尚服装设计理念对个性化定制带来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一、人性化设计理念

所谓人性化设计理念主要是指在服装设计中要体现人文关怀,从衣着设计上体现服装给人带来的轻松感觉。现代科学技术给人們的带来了生活繁荣和工作便利,但似乎并未使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得更为密切,相反促进了人们社会生活的个性化。例如激烈的竞争令人们向往和谐、舒适与温馨的生活;刻苦的学习与紧张的工作引发了人们休闲、随意与个性的装束。这一切预示了设计不仅要提高科技含量,更要注入情感的、心理的、伦理的、文化的要素,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和回味空间,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和谐温馨、幽默趣味,甚至惊奇诧异、出乎意料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正如美国著名设计学家普罗斯所说“设计是为艺术的、技术的、经济的和人性的”。

针对这种理念需求,个性化定制服装设计师通过对服装形式和功能等方面的“人性化”注入,赋予服装“人性化”的品格,使其具有情感、个性、情趣和生命。当然这种品格是无法测量和量化的,而是靠人的心灵去感受和体验的。设计人性化的表达方式就在于以有形的“物质态”去反映和承载无形的“精神态”。

个性化定制服装设计通过造型、色彩、服饰搭配、材料等的变化,引发人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可称为设计中的“以情动人”。更确切地讲,人性化服装设计就是要求设计师用“心”设计,使服装具备调节消费者心态、激发消费者生活情趣、满足消费者心理享受的功能。

二、绿色环保设计理念

绿色服装绿色设计是二十一世纪提出的新理念,绿色服装设计更需要绿色面料、绿色印染、绿色配饰来体现完全环保。如同人们为了和平而反对恐怖一样,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维系生态、回归自然。绿色服装设计就是在这种共识中萌发的现代设计理念,旨在以各种形式和技法表现对自然的推崇和珍惜,使设计作品充满生机。

针对这种服装设计理念,个性化定制服装企业在服装面料方面,可以重点转向对“绿色环保”纺织产品,例如天然纤维原料的采用等。又如,由于服饰美的诸多要素首推色彩而不得不依赖于纺织印染,消除纺织印染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在20世纪90年代曾被列为中国环保“十大课题”之一。所以,由人工种植无须印染而获得颜色的天然彩色棉的培植成功,被认为是对“绿色环保”做出的重大贡献。

在服饰配件中,也已出现了不少时尚美观的绿色环保产品。个性化定制服装企业在服装的配件设计上也应该重点关注环保理念。例如,过去为防止金属配饰生锈,曾采用电镀方法,因而产生大量有害的残余物质,污染环境。现在,已经成功地实现用不锈合金制造出拉链、别针和其他装饰配件,无须经过电镀处理。也有用硬果壳经雕刻或手工绘图制成回归大自然风格的木纽扣以迎合时尚潮流,还有钻、翠、珠、玉及木、石、金属首饰领域的“绿色环保”产品的开发研究。

三、文化理念

目前,由于科技的发达和物质的丰裕,使服装所具有的护体实用功能普遍较易得到满足,从而导致人们转向追求能展示个性、实现自我的审美功能,以美化人的外表和反映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因此,今天的服装更多地被视为是一种能满足人心理需求的精神产品,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作为时代文化的象征,其设计无疑与当时社会的文化艺术有极密切的关系,服装设计在形式上产生种种变化,其中就有来自文化因素的影响。

针对在服装需求上的文化品位,品牌个性特色以及文化融合的理念兴起,个性化定制服装企业在服装设计时应该将文化内涵作为服装设计的一个重要考虑对象。个性化定制在服装设计中渗透文化理念重要在于把握现在不同文化融合的趋势,同时又应当关注文化的地域特色。服装设计对地域文化特色的尊重,表现在其设计风格应能反映出不同地区的风土、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异质的文化内涵和不同的民族个性,即保留服装区域性的文化特色,充分体现该地区的“文化感”。与此同时,服装设计还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挖掘、创新,对外来文化进行兼收并蓄,把不同民族、地区乃至东西方传统文化改造并发展成为多元的、个性特征突出的现代型文化,这是时尚服装设计文化理念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

参考文献:

[1]朱晓昱,李金山.面向个性化定制的服装设计研究[J].西部皮革2016,38(4):26-26

[2]管荣伟.传统服装企业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研究——以青岛红领集团为例[J].纺织导报,2017(6):96-98

[3]张磊.定制服装设计模式探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7(7):84-86

作者简介:

黄格红(1977.06—),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服饰艺术设计.

上一篇:安全规章制度范文下一篇:三峡导游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