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意识构成要素论文范文

2024-01-25

篮球意识构成要素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在我国学校内部领导体制亟待转型、教师专业化队伍亟待建设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关键期,亟需教师领导力的依托。本文对教师领导力概念进行分析、归类,并对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进行探讨,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揭示其具体表现形式。

关键词 教师领导力 构成要素 表现形式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美国“教师专业化”改革进程,“教师领导力”(Teacher Leadership)成为各国教育专家的研究新宠。目前中国处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期,也亟需教师领导力的依托。《国家中长期教育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克服行政化倾向,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并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在学校内部领导体制亟待转型,教师专业化队伍亟待建设的背景下,改革和发展最好的立足点便是从广大教师入手,实施分布式领导,激发学校发展潜能,达到效能最大化。

1 教师领导力概念界定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教师领导力的认知各不相同,尚无统一界定,大致可归纳为三种:一是将它看做是一种能力,二是把它看成是一种行为,三是把它当成一个过程来看待。

1.1 能力说

陈明和董继承、吴金瑜和戴绚、李款和蒋莹莹等国内学者认为教师领导力本质上是一种能力,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影响的能力,因此他们主要从领导力即影响力角度对教师领导力进行了界定,认为教师领导力是一种综合性领导力,其发挥的积极影响力是最主要的。①②③

1.2 行为说

国外知名专家与学者在概念界定过程中基本上未区分“教师领导力”与“教师领导”,将两者合二为一,被概念化为一系列集体的行为和实践。哈里斯为教师领导力下的定义是,无论教师是否占据领导职位,教师领导力在本质上是指教师实践的以授权和代理的形式在分布式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领导行为。④兰姆博特认为,教师领导力是教师能参与到团队中去行动,去激发环境中存在的互信的潜能,去关注建构意义或以一个新行动者去有目的地设计活动框架的行为。⑤斯皮兰认为教师领导力是教师试图影响其他成员的动机、实践和知识的活动。⑥哈里斯和缪伊斯综合了诸多专家学者的看法,将教师领导力界定为一种领导力模型。“这一领导力模型意味着必须创造一个所有组织成员共同工作和学习的环境,大家在这样的环境中共同构建起组织的价值体系并深化对组织的认识,一起为某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或者为共同的目标体系而不懈努力。教师领导力被概念化为一系列集体的行为和实践,其主要关注点在于学校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⑦

1.3 过程说

此外,有一部分专家学者秉持着“教师领导力实际上是一个过程”的观点。安德森认为,教师领导力是指教师领导者设定方向、目标,影响其他人朝着这些目标不断前进的过程。它是一个流动的、领导者与追随者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教师领导力行使主体既包括位居正式领导职位的教师,也包括非正式领导的教师。⑧陈盼综述了国际视野下对教师领导力的定义,认为教师领导力指的是这样的过程,即在行政上权力下放,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提供机会和支持;在教学上赋权给教师,使教师能够自主引导专业发展,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和带动其他教师的发展。⑨

关于教师领导力的三种主要界说昭示着教师领导力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但它们从不同侧面对教师领导力内涵所作的揭示在许多方面存在共同点,而在另一些方面能够相互映衬,互为补充。综合以上各位专家学者的界定,本研究认为,教师领导力是指教师领导者在与学校、同事、学生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实践,对他们施加综合性影响的能力。教师领导力行使的主体是学校里的所有教师,无关职位、任命及职权,所有教师均能够成为领导者。

2 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探讨

领导力这一概念出现在管理学,在该学科领域被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对其构成要素的研究已趋于科学化、系统化和成熟化。领导力五力模型便是其中已被广泛认可、相对权威的一种领导力构成要素模型。感召力、前瞻力、影响力、决断力和控制力这五力成为形成领导力必不可少的五个关键要素。在此基础上,石梦菊根据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共识,将领导力深化为三个层面,包括个人领导力、团队领导力和组织领导力,每个层面由不同的构成要素组合而成。个人领导力构成要素为前瞻力、感召力、影响力、决断力和控制力,与领导力五力模型构成要素一致。团队领导力由团队凝聚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团队信任四大要素综合构成。组织领导力离不开战略决策力、沟通力、组织学习力、组织创新力、组织变革力和社会责任力这六大要素。⑩他已比较全面地深入分析了领导力的构成要素,对分析教师领导力的构成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然而,相较于管理学对领导力研究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教育领域对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的分析探讨与建构却是零星琐碎的,专家学者们从自己的理解出发,自成体系,并未形成具有公信力的构成要素的分析框架与模型。中国科学院科技领导力课题组直接将领导力五力模型应用到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的探讨之中来具体解释教师领导力。豘哈里斯和缪伊斯总结了英国学者对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的观点,认为分享决策权、相互合作、积极参与、专业学习、付诸实践这五个方面是最主要的。豙徐红莲在关于领导力研究综述中提到了诸多学者对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的不同分类与概括。有学者将教师领导力看作是个人能力、合作能力、专业知识能力、变革能力或亲和力、沟通力、激励力的综合。另有学者将教师领导力分为课堂内的领导力和课堂外领导力,前者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影响力,后者涵盖教师与学生之间、同事之间、学校之间的影响力。豛肖月强和袁永新从权力性要素与非权力要素出发,将行政领导力、专业领导力、人际领导力、自我领导力这四个维度作为教师领导力的有机构成。豜显而易见,学界分析探讨教师领导力的构成要素相对纷繁复杂,如对教师领导力的概念界定那般,尚不明确,使教师领导力水平的测量遭遇极大的困难。

本研究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教师领导力可由参与决策力、变革力、洞察力、沟通力、合作力、激励力、引导力、控制力等要素构成,存在于教师领导者与学校、同事、学生的互动过程之中,但在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上各有侧重。在学校层面,教师领导力主要是参与决策力和变革力;在教师层面是洞察力、沟通力、合作力、激励力、引导力;在学生层面为洞察力、沟通力、激励力和控制力。而这些力的发挥与施展均离不开教师领导者个人魅力这一核心要素的强大支撑,教师领导者有了个人魅力的助力,才能游刃有余地将各个力施展得恰到好处,教师领导力才能在各力和谐共振之下谱出华美的乐章。图1是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图,简单呈现了三个层面的教师领导力构成。

3 教师领导力的表现形式

教师领导力可按照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来解析其构成要素,每个层面构成要素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故其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下面就从这三个层面出发来阐述其行为的具体表现,将它们予以直观呈现。

3.1 教师领导力在学校层面的表现

教师是学校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以领导者的姿态,充分发挥自身的光与热,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为保障学校教育教学走更良性健康的发展道路,教师领导者应当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抓住既有机遇,主动创造机会,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事务决策,变革学校现行存在着的不良境况。简而言之,教师的领导力在学校层面的主要特征可归结为两点:积极参与决策、主动提出变革。具体而言,教师的领导力可通过教师参与学校教育教学事务的决策、主动提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决策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提交关于教育教学的方案等行为来展现,彰显教师的参与决策力和变革力。

3.2 教师领导力在教师层面的表现

教师群体是一个个教师相互联结而成的人际关系网。教师要充分行使其领导力,施加影响于其他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扬其自身的洞察力、沟通力、合作力、激励力、引导力,友好沟通,交流共享,密切合作,同其他教师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出信任、融洽、和谐的文化氛围。涉及到具体的行为表现,主要体现在了解并指导其他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活动新想法、倾听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协调教师间的意见与分歧、激励与引导其他教师说出自己的想法等情境中。尽管教师领导者为构建起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综合发扬多种多样的“力”,然而,合作力和沟通力的发挥却是最为关键的。教师领导者只有与群体中其他教师友好沟通,交流互动,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将合作与沟通发挥到极致,才能够使所有教师齐心协力,共同研究教育教学难题,攻克教育教学难关。

3.3 教师领导力在学生层面的表现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学生的成长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为切实保障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必须以领导者、引导者自居,充分利用自身的洞察力、激励力、引导力和控制力,把握学生发展方向,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强有力的控制力。教师在课堂内外均对学生施加影响力,但课堂上的影响是其主要方面。教师细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为学生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方法激励他们思考,引导他们产生新的想法,及时反馈给学生,完全掌控好整个课堂,令学生认真听讲、积极主动。这些表现将教师在学生群体中的领导力予以淋漓尽致的展现,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控制下达成学习目标,促成质的飞跃,茁壮成长。

在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是不容小觑的一股力量之源,如巴思所言,“最可靠、最有用、最方便、最专业的就是共存于学校同一屋檐下的教师”。豝教师虽然并不都居于正式的领导职位,但他们也具有领导力,正如领导力大师保罗·赫塞所说,“领导力是对他人产生影响的过程,影响他人做本来他可能不会做的事情。领导力就是影响力。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领导力,只要你成功地影响了他人的行为,你就是在使用领导力。领导他人基本上基于专业才能或者个人魅力,绝对不是单纯地依靠你的职位称呼。”豞因此,学校应当积极鼓励所有教师行使领导力,所有教师应当强化自身的领导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帮助同事提升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篮球意识构成要素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团队意识是当今社会对公民要求的一项基本素质,初中是培养学生形成团队意识的最佳时期,而篮球运动作为一种团队性运动,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初中篮球教学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篮球教学;培养;初中学生;团队意识

篮球运动中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团队所有成员信念、价值追求、意志品质的整合并在团队整体作风、凝聚力、纪律性和士气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众所周知,当今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中,篮球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国内比较普及的一种体育运动,在篮球教学或比赛中,竞争和合作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在篮球运动中团队合作是基本的,那么,如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呢?

一、初中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重要性

团队意识指的是一群有信念、有能力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互相支持合作奋斗的过程。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才智和资源,并且会自动地驱除所有不公正和不和谐现象,同时会给予那些大公无私、诚心的奉献者适当的回报。如果团队合作是出于自觉自愿时,它必将会产生一股强大而且持久的力量。从篮球运动的发展历史进程可以看出,篮球队员之间的相互合作精神,在实际比赛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要求也越来越高。要让初中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篮球运动员,团队合作精神是必不可少的。篮球是一个集体项目,个人的力量固然重要,但无论个人多么成功都不算成功,只有集体的成功才是个人的成功。当一个球队内部,人人都从思想上形成了团队合作意识,队员与队员,队员与教练之间,教练与教练之间,就会形成一种融洽的心理状态。篮球运动中的团队精神是团队所有成员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道德修养、意志品质的整合并在团队整体作风、纪律性、凝聚力和士气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因此,篮球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团队意识尤为重要。

二、初中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途径

1.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例如,在学习运球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授运球技巧和团队合作技巧,在向学生进行演示,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教学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掌握运球技巧。理论知识掌握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运球练习,需要注意的是小组中球技较好的不要过多的运球同样也很重要。如果在比赛中过多的运球,会使其他队友只能站在傍边旁观,从而失去了篮球运动所提倡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速度运球比较慢,学生在练习运球的过程中同时可以练习传球,有利于后续的练习。

2.合理划分小组,优势互补

一个班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不同,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好,身高较高,在篮球训练中表现较好,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不适应篮球教学。教师应将班级成员合理划分,根据学生的意愿和综合能力综合考虑划分小组,小组划分合理与否,会影响篮球教学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的兴趣。小组实力相当,在后期竞技时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教师要让小组成员优势互补、对能力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在自由组队时,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小组。组队完成后,教師要协助队长确定团队成员的具体职责,让每个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提高团队和凝聚力。例如,在球场上小前锋是一个非常灵活的位子,就好像詹姆斯一样。一个打得好的小前锋需要弹跳力较强的身体素质、快、灵,准的打球风格,教师应根据这个标准来选择小前锋的人选,培养团队顽强、团结的战斗作风。在实际训练中以战术训练为重点,从技术入手狠抓五个环节,即体力素质,投篮命中率,篮板球,积极防守,传接球。

3.教师应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教师主导性的发挥直接影响了篮球教学的效果。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阶段,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有所改动。在教学初始阶段,教师应协助学生组队,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主要起到一个指导者的作用。在教学进行到白热化的阶段,教师应协调组员关系,确保学生都参与到篮球练习中,确保教学效果。

4.教师应重视教学反馈

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学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有利于教师及时改变不科学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篮球技巧。除了让学生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意见外,教师还可以让小组成员进行互评,采用无记名评价、成员经验分享等方式,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教师通过综合的评价结果,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同时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例如,由于学生心智发育不全,有的队长可能会有独断专政、不听取队员的有利意见的情况。教师要在矛盾激化之前及时发现问题,和队长及时进行沟通,引导队长改进管理团队的方法,必要时,教师可以更改队长。及时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有利于小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主观能动性。

5.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学生团队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团队磨合。体育教师在开展篮球教学的过程中,要突破专业、性别的限制,在划分团队的时候,考虑团队成员的多样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小组中有一定比例的女生,可以调动团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学生只有明确自己的职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增强教学效果,增强责任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在篮球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采取小组合作互助的方式,让学生相互进步,共同成长。除此之外,教师要发挥引导者作用,及时解决团队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改进不足,以团队利益为最高利益,改掉争强好胜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参考文献

[1]董凤娟.初中篮球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J].课程教育研究,2013(34).

[2]钱逸蓉.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2015(09).

篮球意识构成要素论文范文第3篇

在传统的篮球教学中,大多数学校采用集中式教学方法,这使得每个学生难以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虽然教学进度有所加快,但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面对这种教学形势,相关教育研究者通过不断创新,建立了分层分组的教学模式。

篮球选项课一直是教学中的重要项目。对于高中生来说,它可以与体育课产生良好的互动,帮助学生培养更好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篮球选项课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

1 篮球选项课分层教学的意义

高中篮球选项课中的分层教学法是教育体育理论知识与教育学知识有效结合重要需求。分层教学是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出发,根据学生个性、身体素质等特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层以进行相应的教学工作。它的应用是对传统体育教学中一刀切式模式的突破,将学生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传统的体育课程对学生因素考虑较少,学生对体育学习也缺乏兴趣,这些共同导致了学生体育学习效果低下现象的出现。通过对高中体育选项课分层教学的改革实践研究,我们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而且还能扩宽学生的反映渠道。另一方面,由于分层次教学法,不同层次学生的篮球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这也能促进学校师生教学技能、运动技能以及校园风貌共同发展。与此同时,由于高中篮球选项课分层教学的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也因此存在着许多混乱,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例如何科学地选择和安排高中篮球教材的内容、如何提高篮球技术较差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兼顾女生篮球技术等问题都亟须解决。所以在篮球的教学中,我们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机会。

2 篮球选项课分层教学的实践

2.1 立足于教学的实际情况

在篮球教学中运用的分层教学法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各级教学目标和篮球技术发展规律,积极与学生沟通讨论修改意见。在实施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微调,从各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确定各级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而以学校场地和设备的情况为依据,精心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解决各级学生的教学问题。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老师的教学计划必须有针对性,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篮球基础较好的学生,由于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篮球技术且对篮球的基本传接有一定的理解和初步掌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特点具体制定有一定难度的课堂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使其学习和发展目标具有阶段性、连续性和发展性。对于身体素质高和技术能力强的学生,老师要注重团队战术的教学,通过大量的比赛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意识;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老师要注重他们能力的提高;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老师首先要通过基础知识的學习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培养学生的篮球基本技能。对于一些技术条件相似的学生,如果他们在活动中有默契的合作,那么老师就可以把这些学生聚集在一起,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2.2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灵活采用教学方法,运用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评价等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改进和提高。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技术,灵活运用线上线下两种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篮球兴趣。此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准确把握学生的表现。学习篮球需要有一个更和谐的气氛。在课堂上对篮球有更多兴趣和热情的学生大多是男生,因此老师需要结合班级学生对选项课的喜爱程度对教学方法进行微调,使他们能够对篮球运动产生至少足以支持课程学习的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练习各种接球或运球的方法,并将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篮球运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另外,老师还要注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一般来说,学生心理素质的具体情况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不善于表达自己。例如,在篮球教学比赛中,许多学生会使用学过的一些技术,但他们可能运用的不熟练。这时,教师必须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和表扬。

2.3 建立完整的测试评价体系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测试与评价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测试技能相对标准的一部分。在篮球选项课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评价。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老师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课上构建出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实现过程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的有效结合。在高中篮球选项课的考核中,大多数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篮球基本技能的考核。评估内容主要集中在运球、投篮等基本技术以及进攻和防守战术的评估上,没有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评估。老师必须确定不同学生的个人特点,这可以帮助学生更自由地选择考核内容,帮助学生发挥正常的水平,同时还能让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顺利通过考核。老师还应根据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和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改进现有的评价方法,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例如,在篮球选项课上,老师可以以不同学生学习篮球的成果为依据对他们进行分组,然后对不同的群体进行不同的评估。同时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老师还要从学生整体的学习状态出发对他们做出合理的评价。

2.4 加强游戏教学的比重

游戏教学在篮球选项课的教学中对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有帮助的。它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为了使篮球选项课真正有助于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全方位地提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动力,同时也需要运用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愉快。我们可以创新分班方式,在课上将同学分成篮球改进班和篮球基础班两个大类。这种分类的好处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基础选择不同的集群。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此之后,老师要在基础训练和简单战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和表现的愿望。老师可以让一组学生演示,另外几组学生在旁边观察学习,了解动作和战术的方法和变化,培养自己的篮球意识。同样地,在相同的练习内容下,后几组的学生亦可向前几组的学生示范,让全部的学生都能看到直观而完整的技术示范。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适当提高练习难度,同时激发各组学生的表现欲。例如,在教学生运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游戏进行运球接力,使学生真正了解比赛中的运球技术。如果教师想要练习学生的投篮技术,他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来帮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提高注意力,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篮球技术。

2.5 灵活的运用分层教学方式

分层的教学不是单一的层次分离。水平分组教学只是一个阶段,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的群体发展。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篮球教学的内容,让他们融入学习和比赛中、让他们感受到运动的成功和快乐,最终喜欢上这项运动。因此,老师要注意各个层次学生的衔接,保持其连续性,鼓励每个学生都努力学习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为此,老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填充教学。合作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进行小组练习或比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将他们分成小组。在小组里,老师需要从不同学生的特点出发做出更適合学生特点的安排,做到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老师所发现的任何问题都应及时纠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到更多的知识技巧。例如,在练习低手投篮的过程中,一些技术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帮助小组中一些技术不熟练的学生,还有一些学生,如果在练习或比赛中出错,小组中的学生也可以相互鼓励。

2.6 全面把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由于高中篮球课的教学课时数比较充足,教材内容也更加深入。如果体育教师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在教学的后期就会不可避免地会体会到教无所教的尴尬。因此,高中教师需要在课堂的全过程中有更全面的教学技巧以及更完整的方法和手段。在教学开始,教师有权安排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但也要将课程内容的选择权还给学生。学生可根据自己对运动的兴趣、爱好和体能选择体育项目。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后,老师要实施具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例如,我们需要结合本校学生篮球选项课的特点,采用学校篮球训练队的竞技训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课堂开始时,我们可以采用简单有效的活动热身教学目的;在主要教材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竞技训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技战术后,以体育比赛和训练的形式,更多地接触类似的实战例子,提高自身技战术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技术的目的。此外,在练习的过程中老师应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集中解释,并在学生体能范围内增加练习和运动负荷的密度,以提高各班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体能发展。

3 结语

在选项课教学中,篮球的教学策略也与其他运动有所不同。篮球有它自己的特点,它要求运动员之间要相互配合,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可以说,篮球选项课分层教学的实施对所有的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真正发挥篮球教学的价值。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

篮球意识构成要素论文范文第4篇

1 项目学习的基本概念

项目学习是基于项目的学习 (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 的简称, PBL既是一种课程理念, 又是一种教学策略, 还是一种教学模式, PBL融合了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外、做中学理论、思维五步法、设计教学法等教育理念。项目学习起源于“从做中学”理论及思维五步法、设计教学法多元智力理论为项目学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建构主义则说明了项目学习的本质问题。

2 项目学习的构成要素

项目学习主要由项目内容、项目活动、项目情境和项目结果四个要素构成。

(1) 内容。PBL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现实生活和真实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完整的问题, 对当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具有较高价值。首先, 内容应该是现实生活或职业活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是值得学生进行深度探究, 并且学生有能力进行探究的知识;其次, 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相一致, 有助于学生依据经历或者已有知识获得学习内容, 并能对复杂的话题和论点形成自己的观点。

(2) 活动。PBL活动主要是指学生采用一定的工具和方法对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所采取的探究行动。通常开展这种活动的顺序是学生首先遇到一定的难题, 其次通过各种途径搜寻资料, 然后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相应的处理、加工然后生成一定的信息, 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解决所遇到的问题。通常, 这种活动开展的时间较长, 小项目也需要l~2周。

(3) 情境。PBL促进学生们进行合作, 同时也支持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在PBL中, 一方面情境促进个人与个人之间以及个人和团体之间的合作, 在精诚合作的环境中, 给学生提供一种利用思维技能的机会和与他人分享成就的学习经历。二是项目情境为学生学会使用各种技术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环境, 既可以拓展学生呈现和管理信息的技能, 又可以拓展学生的兴趣和职业选择的机会, 还可以增加个别学生在项目学习中做贡献的方式。

(4) 结果。PBL成果, 一是包括运用知识的技能和策略, 这意味着成果不仅使得技能和策略与计划、实施、监控和评价智力探究联系起来, 包括问题解决, 设计, 决策, 充当行家, 以及有价值的评价, 还包括促使学生学习和训练学会学习的技能和部署能力;二是成果也包括工作技能、合作学习技能、认知技能、自我管理技能、热爱学习态度以及规划能力, 有效地达到其它教学模式很难达到的目标。

3 项目学习的流程与师生角色

(1) 选定项目。项目学习实施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和学生选定项目,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 依据某一适合的角度在选择所要进行项目活动的主题内容, 一般而言, 项目学习的开发有以学生的多元智能为中心、以社会问题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三个基本的视角。不管哪种视角, 都应该把握:第一, 所选择的项目应该和工作任务相关, 并且至少有部分学生对该项目比较熟悉;第二, 项目应能融合多种领域;第三, 项目应该丰富, 从而可以进行至少长达一周时间的探究;第四, 项目应该是适合在学校或者工厂进行检测;第五, 教师不能把某个项目强加给学生, 教师的任务是评价, 通过评价, 可对学生选定的项目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者建议学生对项目进行重新选择。

选定项目阶段教师的角色是发起者、引导者、评价者、组织者, 学生的角色是响应者、发起者、听众、考察者、探索者。

(2) 制定计划。计划的内容有学习时间的详细安排和活动计划。在这个阶段中, 学生围绕所要研究的学习项目, 寻找合作伙伴, 组成项目小组, 进行分工后, 小组成员开始为下一阶段的深入研究做好物质上、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制定计划阶段教师的角色是顾问、评价者、修改者, 学生的角色是咨询者、计划制定者。

(3) 开展活动。这一阶段是项目学习的主体, 学生大部分知识内容的获得和技能、技巧的掌握都是在此过程中完成。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 学生围绕学习项目开展具体地、深入地学习、研究。

开展活动阶段教师角色是辅导者、资源提供者、协调者、监督者, 学生的角色是探索者、记录者、信息处理者。

(4) 形成产品。产品的形成是项目学习区别于一般学习的重要特征, 这一阶段, 就是学生根据上述这些资料整理并形成自己的产品。在形成产品过程中, 学生运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产品的制作, 并通过产品反映在PBL中获得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

形成产品阶段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资源提供者、协调者、监督者, 学生的角色是探索者、制作者。

(5) 产品展示。项目完成以后, 各学习小组通过在全班或全专业各班级展示他们的产品成果来表达他们在项目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 交流项目活动过程的体验、感悟, 并进行反思, 找出这次项目学习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

成果交流阶段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评价者, 学生的角色是表演者、专家、商人。

(6) 活动评价。PBL与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区别之处还在于学习评价, 在PBL中真正是做到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几者之间的良好结合。PBL评价的内容有项目的选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计划、时间安排、结果表达和成果展示等方方面面。对结果的评价强调学生获得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情况, 对过程的评价强调对活动记录表、调查表、访谈表、记录、原始数据、学习体会等的评价。

本文对项目学习的构成要素和学习流程, 力图为高职教学中运用P B L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模式, 在项目学习实施中, 应结合实际妥善地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主体目标和附加收获的关系、复杂现实与抽象知识的关系、基本规律和个性体验的关系, 只有这样, 项目学习才能达到其最大的效用。

摘要: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革新的教学模式, 基于项目的学习在高职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文章详细论述了PBL的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等四个要素, 探讨了四个要素构成和学习流程, 分析了选定项目、制定计划、开展活动、形成产品、产品展示、活动评价的学习流程, 力图为高职教学中运用PBL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模式。

篮球意识构成要素论文范文第5篇

在人们的传统意识里,形象设计通常是专门为演艺明星或其他公众人物设计穿着打扮的行为。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普通人对于自己形象的要求也原来越高,一些人也逐渐开始对自己进行人物形象设计。人们以自己的外形、职业以及所处环境的热点为依据,进行形象设计,从而形成良好的个人形象,提高自己的品位,并从中获取更多的自信以及他人的赞许。因此,我们需要对人物形象设计中的构成要素及运用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提高人物形象设计水平,能够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二、人物形象设计的社会性要素及运用

人物形象设计的本质就是一种艺术包装,是人们对自己外在表现的提升,与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物形象设计与社会中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环境有关,是人们自身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一种介质,并且会受到不同的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造成我们对自身形象设计产生不同的标准。

1、我国古代人物形象设计的社会性要素

早在我国古代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重视形象设计,那个时代正处于社会极为动荡,并且不断有战乱出现,人们主要受到思想玄学的影响,大众的思想中极为推崇自然理想的风格。在考古学界出土的当时的“竹林七贤”的画像砖中,可以看见砖体上刻画着清晰的任务图像,他们姿势各异,有的袒胸露臂、褒衣博带,有的则披发跣足。通过对这些画中人物的形象设计,艺人们将他们对朝廷制度与做法的不满,并且以自然标榜、无视礼法的心理表现在人物的装扮中,使其得以充分的发挥。

2、建国初期人物形象设计的社会性要素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华民族正式进入了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也彻底改变了原有的衣着风格。当时的人们多以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口号为荣,穿衣的风格主要蓝、黑、灰三色的简朴装扮为主,并且极度崇拜包括服饰在内的领袖的所有外在风格,其中包括穿着统一样式的懒汉鞋,身上穿着满是补丁的服饰,。

3、佛教思想在人物设计构成中的运用

佛教的发源地在印度,在其流传至我国后,为我国的社会带来了大量的新思想,同时对人物的形象设计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我国古代的服装上曾经大量出现的八宝、忍冬以及莲花等图案都属于佛教图案。与此同时,在晋代,我国很多女子开始佩戴饰物帔帛,这种饰物的产生与演变就与佛教文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帔帛最早是印度佛教中的饰物,其主要意义就是将菩萨的奉献精神体现在人们的服饰上,帔帛的特点是轻薄飘逸,可以随风飘摆,并且可以向人们展示菩萨与飞天等区别于凡人的不同支持。此外,在《宋书·王行志》有这样对南朝风俗的记载:“民间妇人结发者,三分发,抽其鬟直向上,谓之‘飞天’”。这种装扮形式也是受到了佛教思想与文化的影响。从以上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物形象设计不但属于个人行为,而且是社会中思想与文化的统一体现,真实的反映了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情况。

三、人物形象设计的个性化要素及运用

人物形象设计主要研究的就是个性化的设计理念,发挥被设计者身上的所有个性化元素,对其进行精准的地定位与设计,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这才是最高水平的形象设计。世界上没有哪两个事物是完全相同的,在人类中更是如此,我们每个个体都具有自身独有的风格,我们可以根据这些风格的差异来对服装、色彩以及配饰进行不同的搭配,以形成个性化的形象,成为形象设计要素。对于大部分配胖的女性来说,她们肥胖色身体与标准审美具有较大的差异,大部分人不愿意接受自己的肥胖身材。为了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形象,这些女性可以从自身出发,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并通过形象设计将这些优势更加突出的展现出来。例如,脸部胖的女性可以选择小卷发的发型,展现出自己可爱的一面。这样也能够形成自己的风格,发挥出别人没有的独特魅力,以获得更多人的认可与赞赏,逐步找回自信。一些人的脖子即短又粗,这类身材在搭配服饰时要尽量避免选择紧贴的项链、高领衣以及大耳环等,这样会增加脖子部位的体积感,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这种特点的人在穿衣时应多选择U型领或V型领的服装,使脖子处展现出修长的感觉。但是,如果一个人的脖子即长又细,那么他们的服饰搭配方式就与第一类人完全相反,可以多穿高领服装或佩戴围巾,同时佩戴一些饰品来作为弥补。也就是说,在人物形象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做到因人而异,使用每个人不同的个性化元素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塑造自己的形象,避免跟风模仿。

四、人物形象设计的时尚性要素及运用

在人物形象设计中,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人们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所谓良好的个人形象,就必须具备时下最时尚的元素,并且符合自身的特点,将其融入自己的形象中,能够增加形象带给他人的好感。时尚是与形象设计紧密联系的设计要素,其主要是指在某个时间阶段经过少数人的实验后被大家接受的事物。在流行的角度看来,时尚代表占据主导地位的装扮、最适合自己的造型以及最受人们欢迎的表现,时尚不止是对人物造型、穿着、配饰以及生活方式的描述,同样是对其他领域不同事物的认可。一些公众人物就是需要通过自己的形象设计来形成时尚的风格,从而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而一些形象设计师更是抓住了这些公众人物的心理,从而更具他们的创造出一种新时尚模式,在小范围内得到人们的认可并有人效仿后,在经过网络等媒体的大力宣传,就会有许多人了解到当前最时尚的风格,就会出现更多的效仿者,形成一种时尚潮流。例如在电影《罗马假日》中奥黛丽·赫本的形象设计,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电影中的赫本穿着打扮在简洁大方的同时又显得高贵典雅,在当时风靡一时,许多崇拜者争相效仿。效仿者开始做出与赫本在电影中一致的发型,穿着同样的类似于男式的白衬衫,配以附着腰带的圆裙,并且穿着平底鞋,这样的打扮几乎随处可见,成为最流行的时尚元素。在这部电影中,对奥黛丽.赫本的形象设计是非常成功的,这是因为这种形象能够将当时的时代精神充分的体现出来,彰显出她独特的个性,是当时人物形象设计的最佳范例。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想要将人物形象设计做到最好,就必须合理的运用具有社会性、个性化以及时尚性的构成要素,以满足人们对与自身在精神层面的需求。在经济进步的同时,社会也在向前发展,我们的审美观也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对形象设计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人物形象设计的发展中,将会出现国际性与民族性互相融合的趋势,并且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摘要: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物形象设计已经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语言,人物形象设计主要由内在修养于外在形象两个部分构成,并且与人们所处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物形象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的要求来完成对时尚且个性的设计,提升人物品位,使其在人际交往中更加自信。本文将对人物形象设计中构成的要素及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人物形象设计,构成,要素,运用

参考文献

[1] 孟蕾.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中的不可不知的“色彩理论”[J].大众文艺.2011(18)

[2] 蒋湘玉.服饰搭配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表现与应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8)

[3] 许阳,刘晓阳.试分析人物形象设计与服饰关系[J].现代装饰(理论).2016(01)

[4] 赵丹妮.谈传统文化在人物形象设计上的运用[J].明日风尚.2016(16)

[5] 许阳,刘晓阳.试分析人物形象设计与服饰关系[J].现代装饰(理论).2016(01)

上一篇: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儿童儿歌电视广告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