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之我见论文题目范文

2023-11-11

爱国之我见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渗透

《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之中,从音乐教育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出发,强调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把育人工作放在首位。”文件明确了音乐教育的最根本目标是育人,究其根本是培养德行端正的人,而不是把学生们都培养成为音乐家。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如何深入挖掘拓展教材内容,以优秀的作品,生动的教学形式来感染学生,分析乐曲的情感特征,节奏处理,引发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性情,在陶冶性情中形成品格乃至意志。兼顾好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在培养学生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的同时,唤起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激励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感悟音乐内涵,陶冶情操进行德育教育。这就是把德育渗透于音乐教学之中的真正目的。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让学生从中获得正确的感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促进个性的核心发展,培养合作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教师了解教材内容,课前全面掌握并解析教材内容,深刻发掘教材中乐曲的内涵和延伸意蕴,渗透德育教育。自古至今音乐来源于生活,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类的情感的感知艺术,同时又反馈于生活。“生活及教育”一切有价值的音乐作品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渊源。结合教材讲谈相关典故缘由,将古今中外相关名家名曲,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介绍给学生听或让学生发现,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传递来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让他们在体验音乐情感的同时,也感触到作者深刻的思想,使学生在听赏中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和熏陶,在情操、品格和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如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对《二泉映月》的评价“这首乐曲应当跪着来听”。引导学生感受《二泉映月》的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描绘出一幅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展示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人艺术家在向人们倾诉他坎坷一生的画卷。在倾听作品时,听者能以直接方式感受音乐之美,乐曲意境显而易见。刘天华先生的《空山鸟语》中的百鸟啁啾、松林涌动、空谷回声、人与鸟相映成趣的刻画使人身临其境。

国乐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在鼓乐铿锵中,杀机四伏,历史画面应运而生,感受乐曲激昂、幽远、动静、起伏的意境,让学生入境入情地感受作品的情绪,领略我国民族乐器神奇而独特的表现力。体会和平生活难能可贵。电影《和你在一起》的片尾片段,男孩奔向火车站为其养父激情演奏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时,不仅叫剧情推向高潮,也深深震撼了每一个观众的心灵,这就使在音乐中体验亲情的可贵,胜过老师的喋喋不休,耳提面命。《黄河大合唱》气势恢宏的音乐,广阔地烘托展现了全民抗日的壮丽图景,英雄们前仆后继,激荡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豪情壮志,热情地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驱除鞑虏,振兴中华,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严肃的爱国主义教育在雄壮的乐曲声中渗透到学生心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词曲是音乐的诗歌,滋润心灵的甘泉。

流行歌曲是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接触很密切的一个元素。虽然很多歌曲结构不够严谨但是却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可以抒情,可以立志,可以释放情绪。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育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对学生渗透德育的最重要的阵地。同时流行乐曲部分占据很大比重,原因在于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最重要的是能轻叩青年人心灵产生共鸣的歌词。使歌曲中丰富的思想感情充分表达出来,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曲中蕴涵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充分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熏陶性情,滋润心灵,认识真善美。

《摇篮曲》轻柔、朴实、生动感人,唱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真爱。教育学生识得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卧冰求鲤,感恩孝亲之情。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歌词更加简单直白的表达了对母亲的爱与尊敬,同时教育听者要尊敬长辈。这对处于叛逆期与父母有隔阂的中学生来说,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吗。例如:潘玮柏的《我的麦克风》,质朴的歌词道出了成功的诀窍,自信自强,没有努力,就不会成功。“是谁抢走了我的麦克风,没关系我还有我的喉咙,是谁看扁了我,没有观众,我自己第一个被感动。我不是来打工,我在卖我的梦,普通话没教我普通,只给我五分钟,说不定一发功,会让你一生不相同。”歌词的结尾是这样的:“有谁成功没下过了苦工,有谁出生就拿着麦克风”这样的歌曲,不但不会让学生自暴自弃,反而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勇敢展现自己,奋发追求成功的信念。周杰伦的《双刀》有一部分属于说唱音乐,作为老师,大部分不喜欢这种半唱不唱的风格,认为不够严谨,四不像。可是这首歌曲的旋律大气勇敢,深刻的表达出了在异国他乡积极主动维护民族尊严的年轻人的形象。这样的歌曲旋律,不但不会造成孩子们的颓废,漠不关心的人生态度,还能让他们树立民族自豪感,注意维护国家尊严。这比单纯的上思想课更能起到效果,也更易于被学生接受。

贝多芬说过“音乐使人的心灵爆出火花”,音乐产生美的音响,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引起共鸣,一段被师生都认可的音乐,可以拉近师生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共同欣赏的节奏,歌词产生的意境,心灵的交融语言的交流,很容易形成一个和谐的团体。在团队活动中利用校园文化开展音乐实践活动,拓展美育途径,让德育在学生心中开花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通过沟通交流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包容合作欣赏他人。为建立一个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打下心理基础。课堂内外,音乐实践活动是一个重要德育教育平台,他融合课堂和课外音乐活动。

通过师生之间教学信息的传递和转化,师生共同来塑造、表现,创造音乐美,在双向互动中得到教学相长。让学生实践的舞台上通过各种形式和组织展示自己,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各类学生成长,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通过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懂得了互敬、互爱、互助。

综上所述,音乐是思想情感的结晶体,它蕴涵着丰富的正能量,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挖掘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培育学生善良的心灵,启发学生聪慧的灵感,呼唤学生朴素的情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让他们更好地感受、理解和体现,从中得到启迪,感悟人生,为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新时代的音乐教育理念,应附和亨德尔的名言“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们高尚起来。”

爱国之我见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贸易保护体系;政策;对策

鉴于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依存性正在不断强化。在全球经济体系之中,虽然农业所占份额相当小,但是却具备了无法取代的重要功能。农业作为人类得以维持生存以及物质资源之重要来源,同时也是最为基本的社会保障门类。农业所具有的基础性作用也就决定了其在政府决策过程之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相当多国家的基本社会目标与政治目标均建立于保护农业基础的稳定性发展之上。所以,一部分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往往将农业贸易保护视为政府决策之中优先予以考虑的事项。我国作为全球农业大国,积极发展与保护本国农业贸易对于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维护本国经济体系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贸易保护体系拥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史,所以通过研究其农业贸易保护的宝贵经验,对于健全完善我国的农业贸易保护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一、农业贸易保护政策解读

贸易保护事实上是对某一产业实施保护。因此,一般来说可将农业贸易保护称作农业保护,也就是对农业部门所实施的保护。一国的农业贸易政策主要包括了以下内容:首先是对农产品贸易具备直接影响力的本国农业政策,包括农业市场流通方面的政策、农产品价格支持方面的政策以及农业收入支持方面的政策等。其次是相关农产品贸易所采取的边境措施,主要包含各类关税和非关税政策等。最后是积极推动农产品出口的相关措施,主要包括出口补贴方面的政策、农业贸易促进方面的措施等。当然,在农业贸易政策中最重要的依然是农业贸易保护政策。虽然如今农业在全部生产部门之中所占比例非常小,但是农业生产者和代言人还是有能力继续得到政府给予的保护的。农业贸易保护政策是指在上述政策范围的前提下提供的相关保护措施。

二、完善我国农业贸易保护体系的重要性

1、从政治经济学视角考虑

一是农业具有弱质性。农业生产往往会承受自然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的双重考验。同时,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缺少足够的弹性,供需变化在周期循环上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我国的农业生产以及农民群众的收入。这样一来,农产品市场就会出现蛛网式的波动,同时还会影响到国民经济体系中别的产业,进而引发本国国民经济的极大波动。当然,还要考虑到农业部门的比较效益相对较低,缺少对于投资的足够吸引力。二是农业具有极大的贡献性。农业产业能够从粮食、原料、劳动力以及市场等四个组成部分支撑起本国的国民经济,并且通过为国家纳税以及输出农产品产生足够的资金积累以及外汇储备。同时,农产品还是解决人民群众温饱与维持其生命的最重要能量来源,是十分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所以,全球各国均不约而同地将农产品尤其是粮食自给与粮食安全视为十分重要的农业产业发展目标之一。三是农民处于弱势地位。农业劳动力资源具备不可储藏性,导致农业劳动力要想实现转移,不管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技术上均具有较大的难度,所以,为确保农业产业实现更加平稳的发展,让农民能够得到更为稳定的收入以及就业之机会,这也是全球各国政府一定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尤其是伴随着国际农产品贸易竞争程度的不断加剧,农产品的价格在持续下降,其中大量受到高额补贴的低价农产品大批量地涌入到发展中国家,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农民收入不断下降。为此,政府一定要对农产品贸易开展合理保护,从而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就业以及收入。

2、从自由贸易以及保护贸易的视角考虑

鉴于我国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建立健全,国际农产品市场中的农产品价格和国内的农产品市场会变得更为息息相关,从而影响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农产品价格。由于我国的农业补贴支出比较少,对于农业扶持的力度不够大,在工农业产品价格出现剪刀差的极大冲击之下,我国农产品价格几乎没有提升,甚至还在下降,所以对农业实施全面扶持的政策显得势在必行。

三、完善我国农业贸易保护体系的对策选择

1、形成良好的农业贸易保护政策环境

农业问题绝不可能只在农业自身范围之中就得到较好的解决,一定要从根本上切实改变农业传统体制所产生的不利于我国农业资源合理分配的局面。有鉴于此,不能只在农业的内部来做文章或者是依赖于政府经常性变化的政策,而是一定要形成一个能够有效保障各项政策得到合理实施的外部环境,不仅能够让农业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而且还能在竞争过程中得到国家的积极支持和保护。这就需要合理地降低工业发展的速度,提升农业效益增加的速度,切实调整工业和农业发展上的速度比。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实践经验证明,在工业化的初期,农业主要是为工业化提供初步的原始资本上的积累,在进入到工业化中期之后,工业必然会反哺农业,这一阶段工、农业的发展速度比达到了2∶1—2.5,而到了工业化后期则达到了1.5∶1—2∶1。如今,我国工业化已经持续实施了四十多年,从而建立了独立而又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中国工业的大发展建立于侵占农业利益的前提下。对于农业实施保护也就代表了工业一定要反哺农业,这就需要工业持续不断地提升效益,强化自我积累的能力。如果无法解决好工业粗放与低效化发展的问题,农业保护战略自然也无法真正实现。因此,农业贸易保护体系不可能单独实现,而是一定要建立于工业高速与高效益、集约化发展前提之下。

2、明确农业贸易保护的对象

农业所牵涉到的部门十分广泛,绝不可能实施全方位保护。在选择保护对象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比较优势以及重要性结合起来考虑。此外,不具备比较优势,同时还是极为重要的产品,也是应当进行全面保护的对象。和国际市场比较起来,我国粮食如今已经失去了比较性优势。但因为粮食对于国家的稳定具备特殊的重要意义,一定要将保护粮食的生产视为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粮食之外,别的并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可适当地让出一些国内的市场。与此同时,还应当调整我国国内的农业生产结构,将有限资源集中投放至相对比较重要并且具备显著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生产之中,以求扩大此部分产品所拥有的国际市场,进而实现我国国内资源的科学化配备,这也是农业发展战略更好地适应于农业国际化趋向的一个重大选择。

3、农业贸易保护的具体政策运作方式

(1)要更加合理地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的绿箱政策。绝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地区运用价格干预或者直接补贴等传统的方式予以保护本国的农业,但是以上政策并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之贸易规则,最终还是将会被取消。所以,我国农业贸易保护应当也只能是运用非价格保护的办法,尤其是要运用世界贸易组织所允许的绿箱政策。和价格保护导致国家出现巨额财政负担以及阻碍当地市场经济的改革相反的是,绿箱政策常常只需要少量的财政资金投入。例如,加大农业科技研究等方面的投入以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强化农民群体的职业培训,提升农产品的技术含量,进一步推动农业发展方式之转变,切实保护我国的基本农田和当前的农业生态环境,推动结构的调整,并且间接降低农民群体在成本上支出等。以上举措均不需要太多财政上的支出,但是外部的经济效益却相当大,能够通过有效降低农业综合生产成本的方式来提升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而提升农产品所具有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持久保护之成效。

(2)要积极培育与发展当前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可以说是发展我国农村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政府进行农业保护的重要中介与载体。我国农业历经数十年的市场化改革,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实现了各个方面的市场化。然而,市场体制尚远远未能确立主导性地位,特别是市场体系之发育显得最滞后。有鉴于此,政府部门要积极建立健全市场化的新机制,从而确保市场交易能够公平、公正和公开。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制定出合理的市场进入法则,应用法律法规来约束各市场主体行为,并且强化软件建设。

(3)要健全完善我国农业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因为农民大多处于小规模的分散化经营状态,生产上缺乏组织性,决策也比较盲目,缺少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不利于国家进行保护。所以,如果能够把原本较为分散的农户通过股份联合等形式组织成为全新的市场化主体,那么其竞争实力与抗击风险的能力必然会得到极大地提升。同时,还要通过完善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专业化合作组织,为广大农民切实解决一些只靠自己的力量难以解决的各种问题,进而为我国农村经济实现新发展提供更加健全完善的服务。在此基础上,要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农村信息网络体系,从而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超前性、指导性的信息,并且让农民依据以上信息决定自身的生产计划以及销售方式。

(4)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的农业贸易立法体系。整体而言,我国当前农业领域的反倾销制度、反补贴条例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农业贸易立法举措比以前有了相当明显的进步,然而,我们在听证会机制、提升执法的透明度、政府机构的协调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有鉴于此,我们一定要在农业贸易立法实践中不断加以摸索与探究,从而更好地维护我国农业经济领域的安全,有效维护我国农业产业的各项利益不受损失。

参考文献

[1] 宋祖德、孙凯:农业保护政策下中国农产品贸易摩擦及对策[J].东方论坛,2008(1).

[2] 张彩霞:农产品贸易新格局下的我国农业支持及保护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2008(10).

[3] 张岭、高芳:全球一体化经济作用下的农业贸易政策研究[J].世界农业,2013(8).

[4] 吴国松:中国不同类别农业保护支持政策的贸易保护效应[J].中国农村经济,2013(12).

[5] 邱伟茜:国际贸易组织对中国农业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J].世界农业,2014(6).

(责任编辑:张琼芳)

爱国之我见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一、人文教育的定位:关于“成人” (在教育过程中成为真正的人) 的教育

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正因为如此, 人们呼吁加强人文教育。但是, 对于加强什么样的人文教育, 我们却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和定位。

一般来说, 人们谈到的人文教育, 并不是一种确定的公认的含义, 而常常表达着多种含义, 最常见的有三种:一是人文主义教育, 二是人文学科教育, 三是关于“成人”的教育。下面我谈谈这三种表达的基本含义。

1、所谓人文主义教育, 特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

这是当时进步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们从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人性论出发, 冲破中世纪经院哲学和教会蒙昧主义教育的统治所倡导的以人为中心, 提倡以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为教育理想并据此进行教育革新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其基本精神对今天的教育仍有着有益的启示。

2、关于人文学科的教育, 系指以人文学科为基本内容的教育。

这种教育在中国古代的“六艺”教育和希腊的“七艺”教育传统中就已有体现。早期的人文学科教育更加重视其心智训练和情感陶冶的价值, 不以培养专家为目的。然而,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及学科分化的日益加剧, 教育的专门化日益显著, 人文学科教育也走上了不断专业化的道路, 脱离了它的初衷。

3、关于“成人”的教育。

针对教育中无视人、把人当作工具, 或者强化人的片面发展, 忽视人的身心协调发展而言的, 它以全人教育为理念, 力求通过德、智、体等多方面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 而不是“半个人”或者“机器人”, 强调给人以广博训练而不仅仅是专业训练, 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的身心全面而协调发展, 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并实现人的全面价值。近代以来以人本主义哲学为指导的多次教育改革和一些大学所采取的自由教育、博雅教育、通识教育、普通教育以及文化素质教育等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讲都是这一教育思想的体现。

对上述三种人文教育概念的表达, 基于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 这里, 试将人文教育的基本内涵定位于第三种, 即关于“成人”的教育。如果我们注意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统一性, 树立人是教育的出发点, 并在价值观上确立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辩证统一观, 强调基础性教育与专业性教育的一体性而不是分离性, 并吸收前两种人文教育表达的基本精神, 那么, 人文教育就是“成人”的教育的观点则更显示出教育的意义与现代的高度。

二、人文教育的界定:实质是人性教育, 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笔者给人文教育作如下尝试性界定:所谓人文教育, 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 其实质是人性教育, 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 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这一教育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 归根结底, 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 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 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人与理想。

首先, 这一界定把人文教育视为人性教育, 是使人“成人”的教育。事实上, 关于“成人”的教育有着不同的要求, 最低要求是使人成为人;较高要求是使人成为较完整的人, 即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人;最高要求是使人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这当然是一种理想追求。夸美纽斯早就指出:“假如要形成一个人, 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而孔子所说的则是一种高要求。“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 公绰之不欲, 卞庄子之勇, 冉求之艺, 文之以礼乐, 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 见危授命,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亦可以为成人矣。'”

本来, 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培养人”。但是, 随着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及人们求职生存的需要, 人的教育被忽略, 人力的教育成为时尚, 加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在教育中的盛行, 人们逐渐忘掉了教育的根本, 忘掉了人的灵魂。我们应当把被肢解成专业教育与人的教育两部分的教育整合起来, 把人的教育作为教育的灵魂贯穿于教育的始终, 否则我们的专业教育很难成功, 人的教育也就只能成为一件虚无的东西或一种用以点缀的装饰品。

其次, 这一界定把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确定为促进受教育者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上, 而不是培养专业工作者, 其核心是涵养和充实人文精神, 而不是停留于获得有关的人文知识。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因此, 我们今天讲人的教育, 人性的教育, 还不只是要求人们善待自己, 善待他人, 善待社会, 还要善待自然, 善待我们今天生存的环境, 充分理解人生的意义, 并把人生意义升华和社会价值实现统一起来。

其三, 这一界定是用整体文化的视野与知行统一观来看待人文教育的, 而不是仅就人文文化而言的, 也不仅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考虑的。基于此, 界定中提出了人文教育目的的达成过程, 它是通过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 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 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而达成的。通过人文教育涵养人文精神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心灵觉解、人性境界提升的内在生长和文化化成的过程, 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 而不是一个纯粹的内在生长过程, 也不是纯粹的文化化成的过程, 当然, 更不是一个知行脱节或者知而不行的过程。

摘要:人性既有恶的一面, 也有善的一面。就此而言, 也许正因为有前者, 人, 才需要教育, 需要不断改造自己;也因为有后者, 人才可能教育。可以肯定的是, 人性教育是必要的。通过教育抑恶扬善, 以至于“止于至善”, 一直是教育的一种追求。

爱国之我见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1 具有的四个特点

1.1 目标明确

每节课都由一个个循序渐进, 前后相连, 层层深入的任务链构成, 让学生自始至终为了特定的目的实施特定的学习行动, 完成具体任务, 达到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1.2 情景真实

语言的学习不能脱离一定的生活情景, 任务型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达到教学目的, 因此它在设计时会尽量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 能使学生在一种比较自然、比较真实的情景中体验、感受和学习。

1.3 富有活力

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任务, 使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 能够营造出民主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任务的形式则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主动地探索、讨论、总结, 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完成任务目标, 并在完成任务地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形成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1.4 全面发展

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出不同的任务化的活动, 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在不同的任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仅为学生提供大量地听、说、读、写练习的机会, 而且是集思广益、互相学习的过程,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竞争意识, 有助于因材施教, 弥补教师难以面向全体学生的不足, 真正实现每个学生的发展。

2 遵循的两条原则

原则一, 确定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我们的课堂教学任务包含多项技能的训练, 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情景或语境, 有重点的进行一项技能的训练。同时教学的语言材料和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情景、设置要丰富多彩, 教学的语言材料要真实, 实用。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用中学、学中用反复实践, 学用结合。

原则二, 教学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视、听、说、玩、唱、画、游、读、写、译等绕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接触足够量的语言材料, 保证输入量。“习得”与“学得”结合, 语言功能、结构、话题与任务结合。

3 实现的两个目标

“趣”为“实”服务。小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不稳定的, 只有在学习中得到快乐的体验, 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力才会很好地发挥出来, 并且保持住。“趣”是实现教学目的、保证教学效果“实”的有效途径。

“实”为“活”奠基。现在推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 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 通过同伴的共同努力, 确定目标, 制定方案, 收集信息资料, 并进行分析处理, 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有序地研究最终达到研究目标。不同的学习方式灵活多样, 包括:角色扮演, 组内采访, 个人成果综合, 探索式等不同形式。在整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 学生不同分工, 相互帮助, 并且互相检查帮助对方学习情况, 丰富学习内容, 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这个学习的过程, 学生既牢牢掌握了所学知识, 又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有所发展, 有所创新。这就是提高, 就是课堂教学中“活”的体现。

“趣、实、活”这三方面是互相联系, 相辅相成。其中“趣”是手段, “实”是目的, “活”是提高。所以, “趣”是手段, 不是目的, “实”才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停留在“实”还不行, 还必须提高到活跃学生的思维, 把打好基础同追求创新结合起来, 才能创新。

4 实施的五个途径

直接、明晰。课堂教学开始后, 教师应该以巧妙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学生明晰了学习目标, 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学习有了注意方向, 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活跃。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办法, 是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表扬。在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结合教学内容安排游戏、竞赛、抢答、猜谜等活动形式。只有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 才能活跃课堂气氛。

尝试、创新。针对疑问, 让学生尝试着自己研讨、探究、合作、交流, 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尝试可以克服学生思维受到教师讲解的固定模式的束缚, 这就为学生留有创新的空间,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问、拓展。发问,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对问题进行思考与研究, 进而掌握有关的教学内容。问题情境创设得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问题难度的控制。只有具有启发性、探索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 并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并在探索中掌握知识, 最后才能起到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效果。

分层、个性。学生存在差异, 是客观存在的。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 实施分层教学, 这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有效办法。分层教学包括目标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等, 其中主要是练习分层。优秀生多做一点, 难度适当高一些;学困生少做一点, 难度适当低上些。这样, 使优生吃得饱, 学困生吃得了, 做到“培优辅困”, 使全体学生都能学好。从而真正做到了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化学习, 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摘要: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之中, 完成教学任务, 从而达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爱国之我见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吴锦华

班级管理之我见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叫吴锦华,是八年级二班的班主任。担任班主任工作已经五个年头了,我觉得班主任工作与读书一样,有一个从薄到厚又从厚到薄的过程。最初看起来班主任工作都是些繁杂琐碎的小事,理不完,做不尽,等到参透其中真谛,又可以变得很轻松,班级治理得很好,班主任却显得游刃有余。下面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和大家共同交流班级管理的一些心得:

一、共同的目标是推动班级前进的不竭动力。

面对来自不同学校的几十名性格迥异的学生,班级就是他们共同的家。只有确立了共同的目标,才能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而十

五、六岁的孩子有的热情开朗,有的自私冷漠,有雄心勃勃的,有得过且过的,如一盘散沙,很难聚在一起,为使他们能够尽快地融入到集体这个大家庭中,使班级工作步入正轨,我在开学第一天就召开了“放飞理想”的主题班会。给他们讲解:“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份精华,我们要先了解自己,选定方向,认真去追求,那就叫立志。”并把:“态度决定一切,观念改变命运”这句话作为班训写在了黑板的最上方,告诉他们人没有了目标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人生的成败取决于自己的态度,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和们一起制定了八二班共同的奋斗目标:事事尽心,不求最好,只求更好。并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制定出符合自己情况的近期和长期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永不言弃。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

目标的确立使学生们有了斗志,有了前进的动力,班级工作很快就有条不紊地展开了,在学期初的出操、纪律、卫生各项评比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成绩的取得更加鼓舞了学生的士气,使他们立下了更高的志向——争创学校最优班级,同时也形成了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团队精神,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把他们团结在了八二这个大家庭中。

二、优良的班风是班级前进的风帆。

班风是班级的灵魂,是一面勇往直前的旗帜。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一

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可以激励先进,扶植正气,带动落后,抑制不良。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建立一个坚强的核心队伍——班委会,我们的班委成员给自己的定位是:完善自我,为同学服务。他们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为班级建设献计献策,不遗余力地为班级做贡献,因此我们有了干净整洁的教室,有了主题鲜明、文质兼美的板报,有了拼搏进取,团结向上的集体,走进八二班,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奋进的集体,不甘落后的集体。同学们青春洋溢,朝气蓬勃,乐观向上,同学间互帮互学、互谅互爱,师生们同心同德、同甘共苦,每个人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不抛弃每一个落后的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心中的梦想,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第二,班规大家定,自己管自己。

"班规大家定."是学生成为主人的第一步。因此,学期初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讨论《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并结合学校规定由学生主动参与,制定出有本班特色的班规,包括学习、纪律、生活、劳动等各个方面。由于是同学们自己制定的,所以大家都自觉地去遵守和维护,并且相互监督,很快就使班内工作秩序井然,班级面貌焕然一新,同时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意识,提高了自主管理能力。

第三,建立小干部轮换制,把管理的权力还给每个学生。

为了使学生真正融入这个集体,成为班级 的主人,我和班委成员商定,打破传统干部任免的“规矩”,建立干部轮换制,提倡干部能上能下。把管理的权力还给每个学生。班委成员可以推荐自己的候选人,学生也可以毛遂自荐,在班内定期开展竞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干部,参与班级管理。班干部选举、轮换,为孩子们提供了发展机遇,把他们送上了管理班级、自我管理的主体位置上,孩子们通过参与管理,初步形成了自我意识和协作精神,明白在竞争中应该具备种种优秀能力,同时必须真诚地为同学,为班集体办实事,才能赢得同学们的信任。竞选活动锻炼了孩子们的心理素质,使不同层面的孩子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角色位置,努力建构新的角色目标。

第四,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客观看待每一个学生。

正确而客观的评价,对形成正确的舆论,树立良好班风起着导向作用。我们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和“一元化”评价规则,开展了“一事一评”、“每日一评”、”每周一评”、“期中小结”等多种评价活动,引导学生多层面、多渠道地进行评价,并提倡“一分为二评价他人,实事求是评价自己”的精神,让孩子们广开言路、自由发表见解,学会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在评价中培养学生正确要求他人和管理自己的能力,引导他们在实践、反思、评价和树立新目标的过程中发展集体,完善个性。同学们那种专挑别人毛病、听不进半句不同意见的现象在班上渐渐少了。评价内容的生活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形式的民主化,激发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从不同侧面获得评价结果,肯定每个学生的积极行为、个性特长,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找到差距,制定新的发展目标,从不同角度自我激励,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各自的新起点上取得相应的发展。这些措施使班内形成了拼搏进取,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貌。

三、精细化管理是班级前进的有利保障。

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结合精细化管理方案,我在班内实行“分级管理制”,一级管理:六名班委:负责全班学习、纪律、卫生、安全、体育、文艺等各项工作的监督总结。二级管理:科代表、大组长负责各学科及各组的学习和卫生纪律等评比检查。三级管理:小组长:负责各小组学习纪律。四级管理,班内每名成员:负责班内各项具体事物,大到环境卫生,学习纪律,小到电灯、饮水机、门窗、黑板、自行车摆放等等,形成了班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我们都是班级小主人的良好局面,起到了很好的民主激励效应。

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班级前进的润滑剂。

集体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相互理解,团结协作的精神, 为了展现学生的风彩,形成班级凝聚力,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建温馨家园,炫八二风彩”“每周一星”等。在后黑板上开辟了“星光璀璨”的专栏,评选出每周的“学习之星,纪律之星,进步之星”等等,让星光在班内闪耀。利用同学们喜欢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各种各样的竞争活动,比学习,比劳动,比纪

律,比课上回答问题,比作业完成情况等等。

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和主题鲜明的班会活动使我班成为团结、友爱、进步,而又充满活力的坚强集体, 班级中呈现了一派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勃勃生机。我再也不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了。

经过这些努力,我所带的班在2007年被评为镇级优秀班集体,2008年被评为区级优秀班集体。

爱国之我见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作为老师, 是以学生为本, 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教育是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受学生爱戴的教育。让学生觉得教师是一个感情丰富, 人情味浓的人。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去爱护每一位学生, 这个爱应是无私温暖每一位孩子们的心田。教师在教学中要爱学生, 尊重学生, 才能在全方位培养每位学生。只有深深的爱, 对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 才是师德师风现在要求教师要有“爱”, 且是无私的爱。

老师的爱, 是社会形式发展的需要, 是教育的需要。老师的这种爱, 更要发展到留守儿童所需要的爱。我记得几年前接手六年级一班的语文教学, 且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工作, 班上学生罗某, 平时不多话不多言, 但他的作业总是不完成或不做, 我找他个别谈话多次, 收效不大, 让我也伤透了心。后才知, 他父亲外出打工已两三年没有回家了, 妈妈又在上班, 平时对他的关心爱护少之又少。针对这种情况, 我就从学生角度去看待问题, 用对待自己小孩心去理解, 和他进行谈话, 用父母之心与他去沟通。功夫不负有心人, 毕业时他考上了理想的学校。毕业会上, 他静静地我对说:“老师, 你真像我的父亲。”多少简单的话言, 道出了孩子的爱戴。是啊, 这个学生我如果不问不理, 甚至孤立他, 他会道出心中的爱, 社会的爱吗?要紧紧围绕师德师风要求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就一定要与社会责任相连。

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老师不能等同于医生, 医生越老越吃香。作为老师, 年轻时不管多优秀, 到老了要退休时, 他那老一套的教学学生还会喜欢吗?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学习, 要不断地学习。我自知中师的知识不能适应教学的需求, 1997年在渝教院进修完汉语言专科学历, 又于2000年在重庆师范学院进修了本科。书本知识有了, 教学能充分运用。但新问题又突显出来, 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效果, 更好地教好书?特别是经历了2012年的课程改革, 不仅要上好语数课, 还要上好活动课程;不但教好书, 还要教好人;教好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让我们学生面向未来。这些条件都要求教师要像海绵一样, 吸收新的知识。这几年我参加各种教研教改的培训会, 参加新课改的研讨会, 像蜜蜂采蜜一样, 不断寻找新的花源, 吸收新鲜的养料。只有“真学”, 才能真正地学习, 努力地学习, 才能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境界, 一种责任, 一种成长的路和自己一生的追求。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加, 自己最想的是静下心来学习, 抓住一切的时间机会, 通过阅读有关的教育报刊、杂志, 增加自己的内涵, 积累自己的精神财富。另外, 多从历史中学习, 从别人成功经验中学习, 从他人和优秀教师的教学中学习, 掌握新知识, 强自己的本领, 踏踏实实做好做强自己教书的本行。知识有了, 要学会善思、会创新, 这也是新课改、强师德的要求。

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还要言行规范, 为人师表。老师平时的言行体现教学中、生活中。这些言行就是当教师表现出来的师德, 在教学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学校, 老师表现出来的师德, 影响整个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 更教育感染我们的孩子们。各行业都有德行标准, 而教师的德行标准, 就是师德, 师德如何, 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 关系到下一代孩子的健康成长。重庆市教委要求教师以“教书育人, 严谨治学”为核心, 以“德为人先,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为准则, 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为重点, 还要求各区县教师深入开展“六个一”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作为重庆市的老师, 不是只有传授知识的责任, 更主要的是通过老师的言行示范, 引领学生们进入知识的宝库,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学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了孩子的一切, 为了一切的孩子。这个目的对于我来说, 我仍需努力。作为一名教师, 应成为学生的益友良师, 更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用自己言行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为人师表, 教得好书, 教得好人, 培养出有用的人, 才是一个合格教师。

上一篇:琼瑶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小学教学论文题目大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