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影响力范文

2024-02-08

历史影响力范文第1篇

前言:建筑风格受时代的政治、社会、经济、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等的制约以及建筑设计思想、观点和艺术素养等的影响, 因而不同的建筑风格在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形态构成、艺术处理和手法运用等方面是有差异的。如公元476年起的中古时期的西方柱式希腊建筑风格、文化复兴后期的纤巧烦琐的洛可可建筑风格以及古代中国的严谨对称、主次分明的建筑风格等都具有时代的政治性、艺术性和经济性, 随着历史的演变建筑风格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俄罗斯的建筑技术是在宗教文化势力推动下发展的, 其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痕迹, 本文就俄罗斯历史变迁寻找俄罗斯各个时期的不同的建筑风格。

1. 基普罗斯公国时期的拜占庭式建筑

1.1 基普罗斯公国的政治文化特性

基辅罗斯是俄罗斯最早的君主制国家, 也可以说是现在的俄罗斯国、乌克兰国和白俄罗斯国的前身。公元980至1015年是基普罗斯的鼎盛时期, 这个时期的统治者为弗拉基米尔一世大公, 他通过统一信仰从而统一全罗斯的民族力量从而建立强大的国家, 由此东正教成为基普罗斯的国教。东正教来自邻国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的文化随着东正教引入融入罗斯文化并演变成最初的俄罗斯文化, 影响了社会生活和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 表现最明显的是拜占庭形式的俄罗斯建筑风格成为当时的典型建筑物群。

1.2 拜占庭式俄罗斯建筑的特点

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建筑风格的特点在外观上以大型圆穹顶为主要特点, 圆顶坐落在类似十字架的方形支柱上, 远观犹如洋葱头。拜占庭风格的建筑物的内部具有非常浓郁的宗教色彩, 彩色的大理石铺满墙面, 拱劵和穹面上的宗教故事人物画用半透明的小块彩色玻璃镶嵌成, 并且在镶嵌技术上利用光学原理有意把玻璃做不同方向的倾斜从而形成多彩的闪光效果。

基普罗斯最早一座典型拜占庭形式的建筑是位于基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建于公元1037年。这座教堂共有六个穹顶, 由五个银顶围着一个高高的金顶, 整个建筑群看起来稳重成熟且大气辉煌, 体现了一切以神为主, 庄重典雅、伟大高尚的气氛。另外, 俄罗斯红场上的华西里伯拉仁教堂也是著名的拜占庭式教堂建筑。拜占庭建筑结构的建筑材料及建造技术已经从俄罗斯最早的木质建筑发展到技巧性很强的石砌体建筑。

1223年9月蒙古帝国军队入侵俄罗斯, 从1240年起到1480年俄罗斯被蒙古人统治, 称为金帐汗国, 这240年的统治致使俄罗斯经济文化远落后于欧洲西部, 这个时期俄罗斯的建筑风格没有创新。

2. 俄罗斯帝国时代的巴洛克式建筑和洛可可建筑装饰艺术

2.1 沙俄时代的政治文化特性

1721年俄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俄罗斯帝国建立 (简称俄国或沙俄) , 历时近200年。俄罗斯帝国已发展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 成为一个独立的集权制国家, 俄国在19世纪达到了空前鼎盛时期, 成为世界列强之一。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统治者一是沙皇彼得一世, 二是叶卡捷琳娜二世, 统治者将国家发展重心西移, 邻近欧洲各国, 便于接受欧洲的开化文明。在建筑风格上追求奢华和富丽堂皇的风格, 促使俄罗斯帝国的建筑风格有了新的艺术理念, 而巴洛克建筑风格和洛可可建筑艺术顺应了沙皇时代的好大喜功, 唯我独尊的浮夸作风的审美需求。

2.2 巴洛克与洛可可建筑风格的特点

中世纪晚期欧洲的文化复兴运动追求精神的最大解放, 反对僵化的思想,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自由奔放格调的富有情调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 巴洛克建筑风格用强烈的色彩对比、精致的装饰和雕刻以及穹面和墙面延绵不断的绘画艺术珍品形成了其独到的特点。而在外观上, 巴洛克建筑的正面都是建筑有繁多的圆柱、壁柱和别致的塑造装饰。

建于1754至1762年间圣彼得堡的冬宫就是典型的巴洛克建筑, 冬宫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 原为俄国沙皇的皇宫。冬宫精美绝伦, 光彩夺目, 宫殿四周有两排柱廊, 气势雄伟。

为使巴洛克式建筑更加美轮美奂, 华丽繁复的洛可可建筑风格应运而生, 洛可可风格其实属于室内装饰艺术。洛可可风格追求用明快雅致的色彩装饰, 也偏重于精致繁琐的工艺技术, 其特点细腻柔媚, 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 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 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 转角处布置壁画。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 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叶卡捷琳二世女皇修建的叶卡捷林娜宫的内部装饰是典型的洛可可风格, 宫殿建筑精巧, 色彩清新柔和, 视觉柔美娇媚。高大的大理石柱、长长的廊房、巨形的吊灯、屋顶的壁画、随处坐落的雕像, 屋顶精致的花园等构成金碧辉煌、气势逼人的皇家神殿。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材料突破了单纯的石砌体技术, 使用了木制和砖混结构混用技术, 而洛可可装饰尽可能使用珍石奇才, 如冬宫的洛可可装饰风格耗巨资用孔雀石、碧玉、玛瑙、蜜蜡等材料。

3. 苏联时代的构成主义建筑

3.1 苏联时代的政治文化特性

1917年11月7日沙皇帝国被推翻,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简称苏联) 成立, 苏联以共产主义社会为信仰, 促使新的信奉文化革命和进步的文化艺术运动逐渐形成, 新的文化运动为构成主义在艺术、建筑学、和设计等方面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促使俄罗斯的现代派建筑风格进一步发展到结构主义建筑风格。

3.2 构成主义建筑风格的特点

苏联的构成主义建筑将先进的技术、工程学和共产主义信仰结合起来, 以结构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采用理性的建筑空间结构来表达大统的的结构理念, 同时探索结构技术和功能的关系。

苏联最早的构成主义建筑代表性作品是第三国际塔方案, 它完全体现了构成主义的设计观念, 第三国际塔是的外形是象征着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的雕塑性建筑, 内部包括了国际会议中心等多个机构, 它的象征性比实用性更加重要。

4. 苏联时期帝国风格建筑

4.1 斯大林时期的政治文化特性

斯大林式苏联时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领导人, 由于他独裁专制作风和果断强硬的手段, 致使后人称他领导的时期为斯大林时期, 这个时期是苏联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 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五年计划、肃反运动等治国措施得到实施, 但由于过度的集中和过度的集权埋藏了苏联解体的隐患。斯大林时期把他的政治主张和统治手段充分体现在这个时期的军事、经济、文化、工业各个领域, 这个时期的建设的一批摩天大楼具有了鲜明的帝国建筑风格。

4.2 帝国风格的建筑特点

20世纪40至50年代中期“斯大林式帝国风格”占据了苏联建筑的主导地位, 斯大林式建筑风格呈现了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 追求巨大、高耸与圣神, 其建筑必须有柱、拱、大楼梯和大窗户以及巨大的门, 为显示共产主义的激情和所向披靡的气势, 斯大林式的帝国建筑物一般都具有气势磅礴, 高耸雄伟, 布局对称的特点, 这种风格很大程度上引用了哥特式建筑, 其建筑风格有别于沙皇时代的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如莫斯科大学等七座高层建筑。

5. 俄罗斯联邦转型时期的建筑风格

1991年苏联解体, 俄罗斯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型初期, 由于政治、经济的动荡, 建筑风格进入多样而无序的探索阶段, 随着俄罗斯的商业经济的发展, 建筑创作以建造商业性建筑为主体, 由此, 大批具有多样化的风格和明快的色彩的商业建筑为苏联时期单调、灰暗的城市形象带来生机。

进入二十一世纪, 俄罗斯的政治趋于稳定, 经济进入多极化发展的恢复期, 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发展对建筑的文化和审美提出了新的要求, 各种建筑观念, 如古典主义、折中主义、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等思潮形成冲撞, 从而使转型后期的俄罗斯建筑风格更加多元化发展。这一时期的代表建筑有圣彼得的真利时的足球运动场、火车头体育场、室内速滑中心等。

纵观俄罗斯建筑发展, 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始终伴随着俄罗斯的建筑发展, 对古典建筑美学的追求推崇了形式美的规律, 比例、构图、柱式、形体的组合等元素形成一套完美的范式, 这些范式成为俄罗斯传统建筑的根基形成俄罗斯建筑风格的特色。

而现代新俄罗斯经过转型期的探索, 已经脱离了以“权力”为主导的建筑风格, 逐渐使建筑的属性得到回归, 建筑风格的发展也由自主封闭走向逐步开放。

6. 结束语:

在俄罗斯1200年的历史中, 文化艺术始终是民族的灵魂, 历代统治者都把建筑作为思想、文化、艺术的载体, 把这一时期的思想意识和文化追求表现在建筑物的结构与装饰上。沙皇时代的宫廷建筑体现了贵族的生活品味, 极尽精致与奢华;斯大林更是把他个人的张扬刚硬的特性与社会主义的无坚不摧的意志体现在高大坚固的建筑物上;苏联解体后现代俄罗斯显得务实, 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在莫斯科土地上建起。因此可见, 优秀的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 还能带给人的历史厚重感, 正如俄罗斯的建筑承载了俄罗斯1200年的历史文明。

摘要:俄罗斯建筑风格深受历史变迁的影响, 在宗教文化势力的推动下发展, 历经基辅罗斯、俄罗斯沙皇、苏联时期、俄罗斯联邦等历史时期, 形成了欧式古建筑、俄式古建筑、苏式现代建筑等不同的建筑风格, 成为俄罗斯独特的建筑群体而享名于世界。

关键词:建筑风格,历史变迁

参考文献

[1] .《俄罗斯简史》北京工业出版社2017.5

[2] .《世界建筑风格漫游》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

[3] .杨玉明《浅谈俄罗斯建筑艺术风格》文学艺术2013.8.

历史影响力范文第2篇

21世纪是信息多元化的时代, 高职公共艺术的研究方向在朝着文化的多样性发展的同时, 也要兼顾地区文化的个性化发展。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核心文化, 同时也是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我国专业性人才的摇篮, 其在弘扬我国历史文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高职公共艺术设计中融入历史文化元素, 对于营造高职院校的文化氛围、培养院校学生的艺术素养有着巨大的推动意义[1]。

二、高职公共艺术在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发展

1、学校的历史文脉

公共艺术与学校的历史文脉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校的历史文脉也是表达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关联现代公共艺术的载体。通过学校历史与文化历史的有机融合, 可以加强学生对于公共艺术的记忆, 增强公共艺术的感染力。在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设计当中, 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注重展现公共艺术空间和结构之间的对立与差距, 看重强调城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等元素, 将传统的艺术文化通过恰当的形式表达出来, 反映出人民阶级的意志。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历史文化遗产中, 包含着多种层面, 诸如:建筑、人物、事件、风景、雕塑等等, 如何将这些不同形式的艺术表现手法完美结合, 融合到高职公共艺术设计中, 是当下相关设计人员的第一要务[2]。

2、民俗历史文化的特色体现

民俗是指人类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积累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它拥有着当地本色的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世界各地的民俗不尽相同, 各具特色。人们的生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一些改变, 形成一些专属的艺术行为, 而在原有的文化艺术上面进行雕琢, 就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 其具体体现便是公共艺术。因此, 公共艺术也是民间习俗与艺术文化资源相互融合的产物。民间本土文化也将影响着公共艺术的发展, 讲公共艺术与民风民俗完美融合, 互相促进, 可以大大提高了整个城市的艺术性与观赏价值, 使公共艺术得以发展和传承。从而将公共艺术渗入到城市公共空间当中去, 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走进大众的精神视野, 并促使大众提升自我价值, 这才是我们要去追寻公共艺术的真谛。

3、对城市文化研究的价值

促进城市公共艺术的整体发展是城市公共艺术的全方位体现, 需要将一个城市全面规划设计的各个方向加以融合, 包括政治、文化、经济等, 尤为重要是在提升良好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 将各自的价值、作用体现出来。同时也是将一个优秀的公共艺术品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艺术体现。这样以来, 使得众多外来游客和本土群众能更加深切的感受到到浑厚的城市历史文化的内涵[3]。

三、当前高职公共艺术的主要特点

1、公共性

艺术本身的公共性是什么?高职公共艺术并不是绝对私密的, 除私密之外的所有领域都可将其纳入到公共艺术的领域范畴之内。公共场所是高职公共艺术设计的形态体现, 但是对于公共场所来讲, 其公共空间上的艺术品并不具有公共性, 公共性不仅具有场景和环境特质的意义, 而且还能为大家提供公众的自由进出、自由交换和收到新信息等便捷优势。这其实也是对每一个社会个体的自由思想与独立人格的充分肯定与尊重[4]。

2、地域性

高职公共艺术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不同区域的公共艺术各不相同, 它需要将各个城市的地域特色融入其中, 寻找各个地域的共同点, 将其结合在一起。在保留它们原本的优秀文化的同时, 摒弃其弊端。使各具特色的艺术文化实现多元化, 从而将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全球化的今天, 历史文化影响下的公共艺术渐渐体现在区域文化的建设当中。地域性文化的差异, 同时也决定着现代公共艺术发展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四、历史文化对高职公共艺术设计的影响

1、提升高职公共艺术设计能力

从人类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发现, 时代变化的过程中有着无数的创造和破坏、经验和教训、战争和灾难、英雄和伟人, 这些众多历史都成为了人类成长进步的节点, 具有纪念和记载的价值。所以, 公共艺术除了艺术美学之外, 还寄于传承的重任。它保留着历史记忆的史学功能, 也是大众精神生活的寄托。公共艺术的进步是思想的进步, 而历史文化则能丰富我们的阅历, 在提升公共艺术创作能力的同时, 也是人类思想上的进步。所以历史文化是我们现代文化向前发展的基石, 也是推动当代文化进步强有力的支柱。

2、推动公共艺术向前发展

历史文化博大精深, 人类在继承与发扬的过程中加入公共艺术的元素, 将传承文化转变一种艺术形式, 呈现给大众。高职公共艺术如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 在发扬历史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化与艺术是相互促进的, 文化的发展也是艺术的进步, 历史文化的高度决定着艺术的下限。高职公共艺术作为当下公共艺术发展的一种趋势, 在文化向前发展的道路上起到决定性作用。

五、结语

高职公共艺术要求把相关联的综合性景观因素视为设计、创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构建独具审美价值的公共艺术。它的意义就在于最能深刻反映出地域、场所、事件等多个方面的特征, 既能体现当代历史文化的内涵, 又能散发它独特的魅力。高职公共艺术有着新时代公共艺术独特的一面, 在推进历史文化进步与高职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历史文化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 高职公共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旗帜, 将文化与艺术完美结合, 引领着未来公共艺术的发展。

摘要:高职公共艺术是公共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同时它对于艺术机构设置与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在高职公共艺术设计中, 丰富的历史文化对构筑公共艺术设计的文化素养和内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高职院校培养其文化底蕴、丰富其文化内涵有着积极的推动效果。本文就是根据高职公共艺术设计的现状, 深入研究公共艺术与历史文化的联系, 以及历史文化对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设计的影响, 以求促进高职院校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历史文化,高职,公共艺术设计,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俞艳.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教育 (职成教版) , 2015, (02) :21-22.

[2] 李波.高职高专院校艺术教育改革与实践[J].教书育人, 2012, (21) .

[3] 高家骥, 阎岩, 崔菁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的公共艺术建设研究[J/OL].辽宁高职学报, 2017, 19 (05) :97-98+106.

历史影响力范文第3篇

一、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多注重于英语词汇、语法的练习。只是单一的将英语学习的重点放在掌握交际等方面, 往往忽略了英语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历史教学工作。其可以产生的因素包括:1) 历史因素。我国英语教学模式的发展相对换面, 依然保持着50年代初期的苏联对外英语教育模式。知识让学生单纯的掌握英语的发音、词汇、语句, 而忽视了其中存在的含义以及单词的由来。这是一种严重阻碍英语教学的方式, 它与最初英语教学的初衷相背弃。直到现今在诸多大学英语教学中, 还存在忽视英美文化历史的教学重要性。2) 现实因素。目前大学对于四六级等级考试过度的重视, 且有些成绩直接与学位证书挂钩。因此, 在进行英语的学习中, 教师过度的强调单词、语法的方面, 导致对于英语历史文化知识的重视程度较差。即使部分的学生能够顺利的通过四六级的等级考试, 但是很难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甚至有的时候不熟悉语法和单词的应用, 导致张冠李戴的情况出现。综上所述, 在依附特点文化基础下的文化背景来讲, 语言是载体, 它是对于历史发展的见证。而语言将历史的发展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确保我们有效的进行掌握。

二、历史文化和英语教学关系

历史文化和英语语言是分不开的, 相辅相成, 其中历史文化使得英语语言得到较好的发展。英语教学属于自然属性, 而历史文化是社会属性。据有关报道指出, 在文化语言理论中, 如传统意义上的大写字母A, 逐渐的经过后来发展到小写字母a的过程, 就是人们对现有文明一种认可和支持。英语语言的表达将历史文化得以实现。它在进行词语造句中也是一种表达方式。同时英语语言的发展也预示了历史文化的现实性。因此, 可见, 语言是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和见证, 它承载了历史发展的过程, 是对历史文化的见证。但是历史文化却制约了语言, 它赋予了语言的含义, 将现实的东西通过语言来表达出来。

三、西方历史文化对大学英语的教学影响

英国历史的文化背景相对复杂,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英语的教学。西方历史文化教学可以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的了解英语知识。通过西方历史文化教学, 学生可以掌握有关的英文词汇、习语的缘由等。早在2000多年前, 罗马帝国长达400多年统治大不列颠, 这也是西方文化的起源。罗马和希腊古文化中的诸多词语均用在现代的英语文化中, 作为前缀、后缀出现。因此,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 应该将英语地域文化和学习相结合。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或者影片的形式, 将现在所教授的英语词汇与古文化历史相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 帮助学生加深单词的记忆能力。

西方历史文化中的宗教文化对于西方社会发展和语言形成的影响深远。例如美国的圣诞节 (Christmas Day) 、复活节 (Easter Day) 均是出自于基督教可见宗教文化中所包涵的文化知识所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 且已经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生活融为一体。所以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 要结合文化知识进行兼授, 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四、中国文化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国学对于每一位中国人都很重要性, 目前要研究的是如何将其引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去。国学大师们因为深厚的国学功底, 而增加了对外国语的把握能力。如今已就当代大学生汉语水平低下, 考其原委, 除了社会、教育体制层面的原因外,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忽视母语及国学知识。我们要重视母语和优秀的民族文化, 不能人为地剥离汉语和英语、国学与西学之间的联系, 这样会影响英语学习。国学知识能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帮助提升学生的修养和素质。也就是说, 把国学注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 可以提高大学生素质。在我国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中, 核心内容是人文素质教育, 而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应该是能够守护精神家园的国学。国学大师的成功经验和英语教学实践均能够证实外国语的学习需要的多重素养中国学素养是重要的一部分。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实践已经证明, 只有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强国学文化“底蕴”的学习才能真正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同时, 帮助我们守望、保护及建设好自己的精神家园。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文化交流的加深, 人们对于英语更加的重视。同时, 我们也处在一个多元化的交融时代, 具备基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从英语教学现状、历史文化和英语教学关系以及中西方历史文化教学对大学英语的教学影响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和探索了中西方历史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授课中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中西方历史文化,大学英语教学,影响探索

参考文献

[1] 罗烨, 李智勇.中国与英美茶文化的跨文化比较分析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福建茶叶, 2016, 11 (12) :218-219.

[2] 杨雨桦.论文化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10 (32) :148-149.

[3] 刘秀梅.浅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常规教学的影响[J].语言与文化研究, 2011, 8 (2) :14-15.

历史影响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金融

20世纪80年代以来表外业务在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不断增加表外业务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比较缓慢整体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外资银行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金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的存贷业务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加大表外业务的发展实现经营多元化拓展新的利润渠道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

1

1影响我国银行表外业务的主要因素

1.1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习惯了政府的指令性安排市场竞争意识差盈利观念淡薄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开放商业银行的经营观念有所改变但是仍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传统的存贷等表内业务上对表外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表外业务的创新发展缺乏动力没有形成对表外业务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1.2分业经营管理体制的约束

《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商业银行在涉及证券保险业务领域时不能提供相应的综合理财业务分业经营极大的限制了表外业务的拓展空间割裂了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联系使商业银行经营的表外业务品种单一

2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受到很大的局限

1.3金融市场欠发达

我国金融市场相对不发达企业债券市场和商业票据市场在规模流通机制等方还都很不完善;股票市场虽然历经改革有所发展但仍然存在市场分割投机严重等问题;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开辟无疑与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及人名币走向完全自由兑换的进程密切相关担保类承诺类等表外业务与企业债券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的兴衰高度相关而更高层次的表外业务如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服务理财顾问服务等要以高度发的的金融市场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为依托金融市场的不发达严重阻碍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

1.4外部信用环境欠佳

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有风险的表外业务如担保类承诺类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类的服务开展此类的表外业务要求缔约双方有良好的信用习惯否则会使银行承担过高的风险我国社会信用意识淡薄社会生活中信用机制不健全我国银行与企业之间甚至银行与银行之间债务拖欠时有发生这种不良的外部信用环境也是银行表外业务缓慢发展的原因之一

3

1.5专业的人才和技术的缺乏

银行本身是一个高技术高智能型行业而表外业务更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产品集合了对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和信誉于一体的要求涉及金融财会法律税收等领域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拓展需要大批复合型金融人才他们需要熟悉国际金融业务精通先进电子技术掌握现代管理和法律法规知识这就对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但目前我国的金融从业人员中普遍存在这“三多三少”的问题即懂一般操作的人多精通管理的人少;懂传统业务的人多精通金融创新类表外业务的人少;懂单项业务的人多精通计算机外语和国际业务的人少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经营及管理人员的数量与素质明显不足在技术支持方面商业银行虽然进行了电子化革命拥有较位先进的网络服务系统但是于表外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如软件程序开发能力不足计算机应用配套能力差管理信息系统有待完善等2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对策

(1)允许商业银行适度的混业经营我国金融机构实

4

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现状,限制了银行、证券、保险企业之间的业务互通,使得商业银行拓展表外业务受到诸多制约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是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面对金融业开放后激烈的市场竞争扩大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允许商业银行适度混业经营可以提高银行的收益率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发挥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范围经济效应

(2)改变经营观念积极稳妥的发展表外业务银行树立多元化的经营管理理念以表外业务为发展方向实施多元化战略可以改善财务收入结构,开辟新的收入来源,提高综合经营效益,从而彻底改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片面依赖存贷利差收益、收入结构过于单一的经营状况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首先根据我国商业银行针对表外业务品种单

一、服务质量低的现状,应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的需求,甚至创造出客户的需求;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包括庞大的机构网络资源、现有的客户资源、几十年经营积累起来的信用资源以及相对优势的人力资源;同时挖掘潜在的资源,包括潜在的市场资源、西方商业银行的经验资源、信息技术资源和我国特有的文化资源等,尽力拓展表外业务发展的空间最后,要充分利用

5

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分业经营限制将逐步被打破的良好契机,不断开拓表外业务的新品种

(3)加强科技投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我国商业银行要改变当前的用人机制,大量培养和引进表外业务人才一方面可以从现有人员中选拔精通业务、善于钻研的人员,安排到表外业务岗位上,对他们进行表外业务方面较高层次的知识培训,为表外业务的拓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面向社会、大专院校、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等,引进一些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充实到表外业务发展的人才队伍中来,以促进表外业务的管理与发展同时商业银行应加快电子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开拓创新,始终保持超越同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4)加强对表外业务的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加强对金融法律法规的建设保证表外业务的发展有法可依表外业务经营状况透明度低银行股东和其他外部人员不容易获得表外业务的真实信息比较难以有效监督银行内部对表外业务的风险也较难以控制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首先应从管理制度入手,如建立信用评估制度、业务风险评估制度、双重审核制度等,明确表外业务运作中的岗位分工和岗位职责,确立严格的业务程序和业务条件,将具有信用风险的或有资

6

产业务实行统一授信管理,使各项业务的操作者、监督者和风险管理者相互制衡和相互约束;其次,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增加表外业务报表,以及时向金融管理当局报告交易情况和统计数据,强化交易透明度;最后,要加强对表外业务的内部审计,确保各项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得到切实有效执行金融监管机构应根据市场情况、金融业发展状况和客户需求,严格审查国有商业银行拟开办表外业务特别是金融衍生业务的风险防范措施、成本和收益预测、管理人员配备情况、业务支持系统、操作规程和相关内控机制建设情况,并以此作为表外业务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要完善表外业务报告制度,规范表外业务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陈浪南.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谢启标.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金融论坛2006(9).

7

历史影响力范文第5篇

一、权力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就是强制性影响力,由领导者的职务、地位和权力等形成,指的是由组织赋予的在领导者实施领导活动之前就获得的要被领导者服从的影响力,带有法定性、强迫性和不可抗拒性,是以外推力形式来发生作用的。在其作用下,被影响者的心理和行为主要表现为被动、服从,因此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激励是有限的。

权力性影响力主要由以下因素构成:一是传统观念因素。几千年来的社会生产使人们认为领导者不同于普通人,他们有权、才、能,比普通人强。这种观念逐步成为某种形式的社会规范,产生了对领导者的敬畏感和服从感,影响着每个人的思想,从而使领导者的言行增加了影响力。这种由传统观念所产生的影响力存在于领导者的言行之前,是传统附加给领导者的力量。二是职位因素。领导者在组织中的职位会使被领导者产生敬畏感。领导者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被领导者对他的敬畏感也越强,他的影响力也越大。三是资历因素。资历是是一种历史产物,反映了领导者的个人生活阅历和经验。往往人们对资历较深、阅历丰富、经验老到的领导者会产生一种敬重感。其中职位因素是首要因素,一旦失去职位,权力性影响力便随之消失。

二、非权力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也称为自然性影响力,是由领导者自身的因素,包括品格、知识、能力、情感等个人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力,是领导者本身的天赋、主观努力和自主行为所造就的。这种影响力以内驱力的形式在被领导者中发生作用,建立在其对领导者的尊敬、信赖、钦佩、崇拜的基础上,为其自觉自愿、心悦诚服的接受,不具有任何强制色彩。表面上这种影响力并没有权力影响力那样明显的约束性,但在实际效能上,它不仅具有权力影响力的性质,而且常常发挥出权力影响力所不能发挥的约束作用。因此,非权力影响力是一种具有巨大效能的内在感召力,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强有力手段,也是衡量领导者水平高低,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由这几个因素构成:一是品格因素,指领导者的道德品质、人格、作风等,既是领导者的内在因素,又可以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优秀的品格会给领导者带来巨大的感召力、动员力和说服力,使人产生敬爱感,而且能吸引人、引导人。二是能力因素,即指工作技能和才干。组织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领导者的能力强弱。如果领导者能力强,对被领导者来讲自然而然就形成一种影响力,使他们产生敬佩和仰慕心理,便于领导者带领他们完成组织任务。三是知识因素。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提高自己观察与分析事物、判断是非的能力,从而确保决策的正确性,更好地协调组织成员的关系,才能获得被领导者的信赖和佩服。四是情感因素,即领导者对被领导者工作和生活体恤关怀,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从而使他们产生亲切感和敬重感,增加对他们施加影响的动力。

三、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关系

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既有根本区别,又相互联系,互相依赖。

就其区别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强制性方面。权力性影响力是由职权产生的,具有法定基础,是强制性的,在领导活动之前产生;非权力性影响力是领导者个人在领导活动中由自身素质和行为产生的,是自然的、不带有强制性,既不随职权的消失而消失,也不随职务高低、权力大小而消长,全靠领导者自身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学习和锻炼形成,产生于领导活动之中,其构成的主动权完全在于个人而不在组织。第二,时空限制方面。权力性影响力受到职权范围制约,受时空限制;非权力性影响力则没有这些限制。第三,差异性方面。权力性影响力是由职权产生的,有领导职务就有相应的权力,并对被领导者产生影响,而这种职权和影响不会因人而异;非权力影响力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的素质,而个人素质有高有低,由此产生的影响力必然存在差异,即因人而异。

非权力性影响力与权力性影响力虽然有明显的区别,但并非对立的,两者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一方面,权力性影响力是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基础,非权力性影响力依赖于权力性影响力。另一方面,非权力性影响力又影响着权力性影响力,为权力性影响力的发挥提供了强大的后盾。非权力性影响力可以使权力性影响力得以最佳发挥,也可以使权力性影响力丧失殆尽。权力性影响力只有在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下才能发挥巨大的工作效率。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既要能够正确运用权力性影响力,又要重视增强和充分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提高领导效能。

四、提升领导者的影响力

从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来源于领导职务、地位与权力。组织法定权是领导者影响被领导者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只有领导者正确运用组织法定权,不搞徇私舞弊,不搞欺上瞒下,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正确使用组织法定权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慎重用权。如果权力使用不当,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激化矛盾,造成组织内各部门、团体或个人间的冲突。此外,组织法定权发挥效能的最好时机不一定在实际行使之时,而往往在实际行使之前,所以事先诱导、事先警告、让被领导者知道领导者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于发挥组织法定权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二,善于授权。授权可以使被领导者在工作中有充分的发言权、主动权、自主权,培养其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及工作能力。但授权不是弃权,授权后要注意监督和督促。第三,公正用权。领导者必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使被领导者相信,在他运用权力时一定做到不分亲疏、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只有如此,才能服众,否则就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丧失个人威信。第四,注意权力运用的方式和方法。行使权力的目的,是要影响和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使其心悦诚服地按照领导者的意图办事。因此在运用权力时,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尊重被领导者。第五,做好善后工作。组织法定权行使后,领导者要注意善后工作,包括做耐心细致的劝说和解释工作。如果领导者权力行使不当,或被领导者执行命令后造成了不良后果,领导者要主动承担责任。

相比之下,非权力性影响力则不同,其作用发挥的大小和程度主要取决于领导者自身素质的高低。要提高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必须在提高领导者的整体素质上下功夫。

1.加强品格修养。良好的品格修养是领导者成功的保证。品格修养不是建立在职位、权力基础之上的,而是在高尚的境界中产生的,它在被领导者心理上的作用是权力、职位所不能替代的。领导者要十分注意自己的品格修养,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获,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之德,始终保持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在具体的领导实践中努力培养正直、公正、诚信、恒心、毅力、进取精神,用人格的力量吸引被领导者、用表率的作用带动被领导者,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赢得大家的信任。

2.加强能力培养。领导者的能力素质是其履行职责的前提、实施领导的关键和树立威信的重要因素。能力的强弱决定着领导活动的成败,影响着被领导者的工作信心。当前,领导者尤其要注重提高三种能力:一是科学决策能力。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全面辩证地进行分析研究问题,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使工作有预见性、超前性和主动性。二是组织协调能力。作为一个领导者,还必须善于把大家的力量凝聚起来,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营造出配合默契、步调一致、和谐统

一、齐心协力的组织氛围。三是开拓创新能力。领导者不仅自己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开阔的眼界和创新的思维,更要善于创造每一个组织成员发挥个人才能的机会,激励组织成员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创新。

3.不断丰富知识。事实表明,领导者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素质的高低、工作能力的强弱,以及工作成效的大小。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不努力学习,知识贫乏,业务不精,就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领导者要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就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这就要求领导者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随组织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而且要带动组织成员进行学习,创造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环境。

4.注重情感投入,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现代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期望得到别人,尤其是领导者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领导者对被领导者付出一份的真诚,可能会得到其十倍的回报。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想赢得爱戴和拥护,就应当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用真情关爱被领导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领导者在处理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时,首先,要容人之短,避免在其短处上纠缠不放;其次,对犯错的人适当施罚的同时,也要耐心帮助他,从而鼓励他敢想敢干,这样有利于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再次,主动沟通情感,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善于采纳大家的正确建议,了解被领导者的情况,热心并及时帮助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使大家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

历史影响力范文第6篇

继今年5月份带领100多名北大国际MBA学生参观西点军校后,6月,笔者又带4位MBA学生赴西点进行了6天的深入体验。在这6天时间里,我们与西点的师生们同吃同住,甚至亲身参加他们的课程和训练,为西点独特的魅力深深打动。同时,我们也在思索一个问题:西点军校为什么能够在过去的200年内成功地培养出那么多优秀人才?

自1802年建校以来,西点已经培养出两名美国总统(格兰特、艾森豪威尔)、4位五星上将(艾

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布莱德和阿诺德)、3700名将军,美国陆军中40%的将军来自西点;在当今世界500强企业里,1000多名董事长,5000多名总经理毕业于西点军校——任何一所商学院都没有培养出如此多的管理精英。

是什么让西点在领导力培训上如此成功?——强健的体能?严格的训练?抑或精准的制度?

回到北京后,我们从更深层次上思索,得出的结论是:领导力(Leadership)就是影响力(Influence),领导力的核心是品质(Character)。

具体说来,理解西点精神,有四个关键词:责任、诚信、意志力、自信。

一、责任(Duty) 西点的价值观可以概括为:Loyalty(忠诚)、Duty(责任)、Respect(尊重)、Self-service(自立)、Honor(荣誉)、Integrity(诚信)和Courage(勇气)。其中,责任实为最重要的第一要素,也是西点精神的根基。

英国统帅威灵顿说他的人生格言是 “忠于职守”,他因责任而生,为责任而死,责任是他生命的指导原则。

詹姆斯夫人说:“就像水泥使建筑物坚固一样,责任感使我们的道德坚固,使我们抗拒诱惑和考验:没有责任感,所谓的力量、仁慈、智慧、真诚、幸福快乐至爱情都是无中生有的空谈。”

所以,责任关涉到价值观的各个方面,直接植根于一个人的良知。 在西点,责任有不同层次的体现:对于刚入学的新兵,责任就是执行命令,任何人没有任何借口;

二、三年级的学生开始领导几十个新兵,他们的责任就是身体力行,用优秀的行动影响和领导新兵;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做100多人的领导,他们的责任要求他们不能在任何时候表现出胆怯或背离原则的行为。在西点军校,每一个要求都是一种责任,承担责任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准则。

反思当前中国,我认为,商学院乃至整个高校的教育都应该加强责任感的培训。要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振兴国家经济的义务,每个人都是时代的领军人物,每个人都应当追求卓越。

二、诚信(Integrity)

诚信是西点的荣誉准则:反对欺骗,也反对任何容忍欺骗的行为( A cadet will not lie, cheat, steal, or tolerate those who do.)。 诚信是人最大的美德,是构成领袖魅力的重要要素。领导力专家James Kouzes和Barry Ponster1987年、1995年和2002年分别在全世界做了同一个调查“人们最期望心目中理想的领导者身上具有的7项品质是什么”。结果显示,近20年来,诚信都以高达80%的比例稳居榜首。可见“诚信”是最受人尊敬的领导者品质。

诚信更是商业成功所在。诚实正直本身使人看重品格胜于个人所获,看重人品胜过看重物质,看重经验胜于看重能力,看重原则胜于看重方便省事,看重长远效果胜于看重眼前利益。诚实正直还是取得别人信任的基础,有“诚”才有“信”,诚实正直能够增加你的影响力。

诚信不取决于环境,而是与价值观十分有关。真诚的人才能做到诚信:言为心声,言出必行。可惜的是,在当下激烈的商场竞争中,诚信被很多人忽视,诚实正直甚至等同于“傻”。短期里,诚信固然有可能损伤利益,但长远考虑,诚信会带来巨大的回报,这是任何东西都买不到的。安然公司的失败就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反例。

三、意志力(Hardiness)

坚忍不拔,永不放弃,每一个西点人都有积极向上的意志力。西点几乎每一天都有高强度的学习和训练,学生要面对持续的紧张和压力。但在他们脸上从来看不到沮丧。他们有不放弃任何事情的决心。他们阳光的笑容仿佛没有任何东西能摧毁。

当访问一个退休的西点将军时,我们问了他一个问题:一生中,最让你感到沮丧的事情是什么?老将军思索了长达10秒钟,然后坚定地告诉我们:“没有。我从来都蔑视任何挑战。”我们被震撼了,西点人竟是如此坚强。

相较之下,中国人的内心则显得有些脆弱。现在很多中国人都生活得太沉重了,即使外表看来很坚强,心理则是脆弱而抑郁的,他们的情绪往往被外界所左右。发自内心的坚强,充满激情的意志力,这是我们所欠缺的。

四、自信(Confidence)

我们发现,西点高年级的学生和刚入学的新生外表看起来有截然的差别。高年级学生们都很“阳光”,意气风发,沉着稳健;当他看着你时,眼睛总是明亮中透着坚毅,这是最明确的自信的体现。

每一个从西点走出去的人都充满自信。这自信从何而来?来自于实实在在的“四年的苦日子生涯”,来自于百折不挠地完成许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西点军校是这样定义自信的:“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在任何情况下,即便是受到压力,又得不到所需要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够正确无误地采取行动。”自信心来自于能力:它是以掌握的技能为基础的,有能力才能担当艰巨的任务,贡献个人的力量。自信也来源于主动寻求各种可以考验能力、提供学习机会的挑战。没有任何挑战能让你投降,这就是自信的精髓。

总而言之,西点的实践告诉我们:

领导力(Leadership)就是影响力(Influence),领导力的核心是品质(Character)。最为关键的四个品质是责任感、诚信、意志力和自信心。

首先要勇于承担责任。承担责任需要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要做到诚信,实现肩负的责任,势必面临无数的压力和挑战,这就需要顽强的意志力。拥有责任感、诚信、意志力,就会成为一个自信的人。

在商学院教育上,西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全面发展。不仅仅教授知识,更要注重体能和精神发展。

二、3C原则。能力(Competence)是成功的关键,但优秀的个人品质(Characters)才能使一个学生达到世界级领导者的水平。敢于承担义务(Commitment)也是商学院学生必须做到的。缺乏上述品质的人不可能成功应对各种挑战。

上一篇:课文知识点范文下一篇:廉洁誓词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