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与健康范文

2023-09-27

人居环境与健康范文第1篇

人与天地相应,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宇宙观)

人体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辨正统一体,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的关系。 1.人与环境物质的统一性:元素种类、数量一致。人体的各种元素组成与含量与地壳和海水中的分布丰度明显相关。

2.人与环境物质的统一性:人与环境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3.人对环境的适应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人类是生物种群中适应性最强的一类,所以,人类以史无前例的速度繁殖起来,并迅速的占领了地球的各个角落,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霸主。

人体通过生理生化调节与环境因素保持动态平衡。如居住在高原上的人血液红细胞数增多--对缺氧的适应。

3.人类改造和利用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 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抵御不利因素

* 向大自然索取,过度开放利用资源而破坏生态环境

人类为了生存--向大自然索取,开发资源、创造财富--过度开发导致环境破坏--环境问题/环境危机--危害人类健康

* 什么是环境?其特性是什么? 环境(environment)

* 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 环境法中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 特性

* 整体性:相对稳定的物质及能量流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区域性:环境要素具有相对的特殊性,即区域性

* 变动性:人类可促进环境良性发展,也可导致环境的恶化

* 环境的分类?第一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

环境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 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大多数对人类健康是必须的(清洁的空气、水、土壤、食物、适量的太阳辐射);部分有害: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病) 某些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等,属第一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人类对其影响力很小。

次生环境:由于人类活动(生产、生活、战争等)而改变了的自然环境;某些有利

? 植树造林、水利工程; 许多不利:工业三废、生活三废、农药、医疗废物;战争对环境的破坏;第二环境问题:由人类导致的一些环境问题,比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等 ? 地方病(endemic disease)

? 地方病 ,也称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biogeochemical disease):是指由于原生环境中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含量异常,而引起的某些特异性疾病。地方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常见地方病有碘缺乏病、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等。

? 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

? 地方性甲状腺肿:主要由于摄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个别地区也可因摄入过量碘所致。主要表现是甲状腺增生和肥大。

? 地方性克汀病: 胚胎发育期及出生后早期严重缺碘所致,主要表现为:矮小、痴呆、聋 哑、神经系统症状等

(聋、哑、傻、瘫、矮)。

? 克山病 (Keshan Disease)

? 定义:原因未明的以心肌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一种地区性流行病。 ? 发病原因:

? 缺硒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 ? 其他元素(Ca、Mg、K、Na等)

? 过低,和饮水、食物中离子总量低可能有关 ? 克山病的流行特征

? 流行地区:

? 我国为主,国外仅见于朝鲜、日本;

? 绝大部分分布在从东北到西南的缺硒地带;

? 与地质环境、气象等因素有关

? 人群分布:多见农村中的青年妇女和儿童

? 发病季节:东北地区急型患者发病多在寒冷的冬季,而西南地区则以炎热夏季为好发病的季节

? 发病症状表现:心肌坏死-主要为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心律失常以及脑、肺和肾等脏器的栓塞

? 预防措施:补充硒:硒酸钠、含硒食物(蘑菇、蛋类、猪肉、大蒜、花生、海产品、动物内脏等)

? 地方性氟中毒:是一种以侵犯牙齿和骨骼为主的全身性慢性中毒,主要临床表现是氟斑牙和氟骨症。类型包括饮水型、燃煤污染型和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

? 对骨骼影响

? 适量的氟能维持正常的钙磷代谢,促进牙齿和骨骼钙化。氟对于神经传导和代谢酶系统有一定的作用。

? 过量的氟会破坏钙、磷代谢--氟骨症:早期可出现脊柱关节持续疼痛,进而关节活动障碍,肌肉萎缩,肢体麻木,僵直变形,甚至瘫痪。

?

? 饮水型地方性氟病的预防:

?

人工降氟:明矾法、三氯化铝法、过磷酸法等

? 改用低氟水源:打低氟深井,引用江、河、水库的地面水

? ? 生活燃煤型地方性氟病的预防:

? 不用或少用高氟劣质煤 ,改进炉灶

? ? 饮茶型地方性氟病的预防: ? 不用或少用砖茶

? 根本措施:控制氟来源,减少氟摄入,促进氟排泄,增强人体抗病能力。

?

(四)环境问题对健康的危害

? 1. 急性中毒:大量环境毒物短时间内进入机体所导致的严重损害;

? 2. 慢性危害:污染物低浓度、长期、反复对机体作用所产生的危害;

? 3. 远期危害

(1)致癌作用,(2)致突变作用,(3)致畸作用,(4)非特异性作用

? 4. 间接效应

? (1)煤烟型烟雾事件

? 时间:

1952年12月5日- 9日 ? 地点: 英国·伦敦

? 主要污染物:

烟尘、二氧化硫

? 结果: 一周内多死亡4000人;45岁以上死亡数为平时3倍,1岁以内婴儿死亡数为平时1倍。

? 2. 慢性危害 ? (1)水俣病

? 时间: 20世纪50年代(1953-1956年) ? 地点: 日本· 熊本县水俣湾

? 主要污染物: 氮肥厂工业废水中的甲基汞 ? 污染途径:

经食物链生物富积

? 主要危害:

中枢神经系统(运动、感觉区及小脑) ? 结果:

危害10000人,死亡超过1000人。 ? (2)痛痛病("哎吆-哎吆"病、骨癌病) ? 时间:1955年至1972年 ? 地点:日本· 富市县神通川 ? 主要污染物:选矿废水中的镉

? 污染途径:含镉废水灌溉农作物 → "镉米" ? 主要危害:肾和骨骼

? 主要症状:全身疼痛、骨质疏松、四肢弯曲变形、多发性病理性骨折;肾功能异常 ? 在日本明治初期,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在神通川上游发现了铅锌矿,于是在那里建了一个铅锌矿厂。在铅锌矿石中还含有一种叫做镉的金属,化学符号是Cd。

* 什么是健康?谈谈你自己对健康含义的认识? *

一、健康的概念

*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

* 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里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是"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里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 世界卫生组织对 "有计划的健康"做过如下定义:

谁都不能保证自己将来不生病,关键在于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达到少生病、缓生病、不生病,即便存在疾病也可以有效的控制并加以康复。 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认识世界!

* 必须看到,环境在不断改变,要用新的思维、新的观念去认识它,适应它!力争延缓人类寿命,捍卫自己的生存权利,保护好生态环境!

疾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伙伴,痊愈是人生不断的期盼.我们不必为过去出现过的各类古灵精怪的疾病和将来或许会出现的未知的怪病而悲观. 人类的历史,事实上也就是一部摆脱病魔,自我救疗,对抗死神的历史.对于目前严峻的健康形势,惧怕是懦夫的表现,但无知的消极待毙更是愚蠢的表现。

健康最简单的感觉描述 * 感觉不到自己存在! * 身轻如叶,夜睡无梦,行如奔马!--地仙

* 最重要的健康是心态。心量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心态决定状态! * 任何治疗都是辅助性的,不论中西医! * 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

影响健康的因素:生活方式,环境,生物遗传,卫生服务

第二章

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

* 环境污染: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使某些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有害因素带入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土壤和食物等环境中的现象。

* 环境污染物: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入大气、水、土壤中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质。

* 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

1、 生产性污染物(工业、农业)

2、 生活性污染物(粪便、垃圾等)

3、 放射性污染物(医用、核武器、核能工业等) 环境污染的特征:

1、影响范围大:地区多、人口广

2、作用时间长:每天持续24小时(室内、室外)

3、污染危害复杂:浓度低,但往往是多种毒物同时存在,联合作用于人体。

(1)相加作用:两种污染物的毒性作用近似,作用于同一受体,而且其中一种污染物可按一定比例为另一种污染物所代替;

(2)独立作用:联合污染物中每一污染物对机体作用的途径、方式和部位均有不同,各自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也互不相关,联合污染物的总效应不是各污染物的毒性相加,而仅是各污染物单独效应的累积。

1、影响范围大:地区多、人口广

2、作用时间长:每天持续24小时(室内、室外)

3、污染危害复杂:浓度低,但往往是多种毒物同时存在,联合作用于人体。

(1)相加作用:两种污染物的毒性作用近似,作用于同一受体,而且其中一种污染物可按一定比例为另一种污染物所代替;

(2)独立作用:联合污染物中每一污染物对机体作用的途径、方式和部位均有不同,各自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也互不相关,联合污染物的总效应不是各污染物的毒性相加,而仅是各污染物单独效应的累积。

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

一)环境致病因素

1、概念:使人体发生病理变化(人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的环境因素,或超越人体适应范围的异常环境因素,称为环境致病因素。

2、分类:

1.生物性因素,包括细菌、病菌和虫卵等。

2.化学性因素,包括有毒气体、重金属、农药、化肥和其他化学品。

3.物理性因素,包括噪声、放射性物质和电磁波辐射等。

据分析,人类大部分肿瘤病同环境污染有关,而与环境化学因素有关的肿瘤至少要占90%左右。

二)环境致病的阶段

一般来说,当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后,人体对毒性的反应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 潜伏期:人体对毒物还有抵挡能力,没有表现出疾病的症状;

* 前驱期:在环境污染持续影响下,人体耐受毒素的能力下降,成为没有"病症"的病人; * 显露期(临床症状明显期):环境污染再持续,出现了各种症状; * 危险期(或转归期):病症没有及时被发现和治疗,表现出毒性反应、发病、死亡等症状。

(三)环境致病的特点

* 由于环境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加上人体对毒物的忍受能力有个体差异,导致环境污染致病具有如下特点:

* 隐蔽性,在短时间内对病症很难确定和治愈。如1953年年底,在日本发生的水俣病,一直到1956年5月,大面积发现这种怪病,才找到致病的原因;

* 广泛性,即在一个污染区域内,谁都可能受到危害。如1952年12月5至8日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中,死亡了4000多人,在以后又相继死去8000多人;

* 严峻性,如人体内中了汞、铅、镉等毒素后,有的终身受疾,骨骼变形,全身疼痛,有的则不治而死。

环境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转归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以环境污染中最常见的化学污染物而言,其在人体内的转归大致可概括如下:

1.毒物的侵入和吸收

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侵入人体,也可经皮肤或其他途径侵入。

2.毒物的分布和蓄积

毒物经上述途径吸收后,由血液分布到人体各组织,不同的毒物在人体各组织的分布情况不同。毒物长期隐藏在组织内,其量又可逐渐积累,这种现象叫做蓄积。如铅蓄积在骨内。

3.毒物的生物转化

除很少一部分水溶性强、分子量极小的毒物可以原形被排出外,绝大部分毒物都要经过某些酶的代谢(或转化)(生物转化作用),从而改变其毒性,增强其水溶性而易于排泄。

4.毒物的排泄

各种毒物在体内经生物转化后排出体外。排泄途径主要有肾脏、消化道和呼吸道。少量可随汗液、乳汁、唾液等各种分泌液排出。

五、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简答题)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性质和程度,主要取决于:

(一)剂量 环境污染物能否对人体产生危害及其危害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污染物进入人体的"剂量。

(二)作用时间

* 很多环境污染物具有蓄积性,只有在体内蓄积达到中毒阈值时,才会产生危害。

* 污染物在体内的蓄积受摄入量、污染物的生物半衰期(即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浓度减低一半所需的时间)和作用时间三个因素影响。

* 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毒物的蓄积量将加大。

三)多种因素的联合作用

* 环境污染物常常不是单一的,而是经常与其他物理、化学因素同时作用于人体的,因此,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的联合作用和综合影响。如,锌能拮抗铅对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氢酶(ALA-D)的抑制作用,拮抗镉对肾小管的损害;而一氧化碳与硫化氢则可相互促进中毒的发展。 *

(四)个体敏感性 * 人的健康状况、生理状态、遗传因素等,均可影响人体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强度和性质。人体的健康状态、是否患有其他疾病等因素,对机体的反应也有直接影响,如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的一周内比前一年同期多死亡的4000人中,80%是原来就患有心肺和支气管疾患的人。其他如不同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有的污染物在短期内通过空气、水、食物链等多种介质大量侵入人体,造成急性危害。有些污染物小剂量持续不断地侵入人体,经过相当长时间才显露出对人体的慢性危害或远期危害,甚至影响子孙后代的健康。

一、 急性危害

急性危害:人体一次性摄入大量毒性较强的污染物,或者几种污染物联合进入人体,导致人体在短时间内就出现明显的症状。例:

1)煤烟型烟雾事件

时间: 1952年12月5日- 9日

地点: 英国·伦敦 主要污染物:

烟尘、二氧化硫

结果:

一周内死亡4000人;

45岁以上死亡数为平时3倍,1岁以内婴儿死亡数为平时1倍。

2)光化学烟雾事件

时间:

1943年、1946年、1953年; 地点:

美国洛杉矶 主要污染物:汽车尾气 :NOX 、烃类等

光化学烟雾 :O3 、过氧酰基硝酸酯

(NOX + 烃类

紫外线

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反应

结果: 数千人眼、咽喉刺激、疼痛、支气管炎症;

1953年 1- 2天内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人。

二、 慢性危害

慢性危害:主要指小剂量的污染物持续的作用于人体产生的危害。 * (1)水俣病(1953-1956年)、痛痛病(1955年至1972年); * (2)铬--口角糜烂、腹泻; * (3)铅--骨髓造血系统(贫血)

*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急性和慢性危害的划分,只是相对而言,主要取决于剂量-反应关系。如水俣病,在短期内吃入大量甲基汞,也会引起急性危害。

三、 远期危害

远期危害: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的,这种危害叫远期危害。

环境污染往往具有使人或哺乳动物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的作用,统称"三致作用"。"三致作用"的危害,一般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显露出来,有些危害甚至影响到后代。

1、致癌作用:指导致人或哺乳动物患癌症的作用。

常见致癌物有石棉(硅酸盐类矿物,引起石棉肺、胸膜间皮瘤等) 、砷化合物(引起皮肤癌) 、煤烟(引起肺癌)等。

致癌物在人群中引起致癌有如下特点:

(1)人群中接触某一化学致癌物,具有共同特性的癌症高发;

(2)持续不断地接触这种化学致癌物,可引起相应的癌症发病率不断升高; (3)癌发病率与摄入这种化学物质的剂量呈现剂量-反应关系; (4)如果控制接触,可使发病率的降低。

2.致突变作用:指导致人或哺乳动物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作用。

* 致突变作用引起变化的遗传信息或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繁殖过程中,能够传递给子细胞,使其具有新的遗传特性。 * 爱丁堡大学进化生物学研究所的劳伦斯·洛维博士说,尽管污染导致的基因突变不会立即引发疾病,但它们可以在人类一代代的遗传中不断壮大自己,引起人类不育,最终毁灭整个人类。

* 具有致突变作用的物质称为致突变物。常见的致突变物有亚硝胺类、甲醛、苯和敌敌畏等。

3.致畸作用:指环境污染物通过人或动物母体影响胚胎发育和器官分化,使子代出现先天性畸形的作用,称为致畸作用

致畸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 放射线;

* 药物: 反应停"兔唇"; 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物

*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ISO)。 * 大气污染物:凡是能使空气质量变坏的物质都是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目前已知约有100多种。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核爆炸等)两种,且以后者为主,尤其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所造成的。 大气污染的危害:

1)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大气污染导致的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 * 大气污染还能对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如降低能见度,减少太阳辐射而导致城市佝偻病发病率的增加。 大气污染的危害

2)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

* 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 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

* 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

3)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 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 * 增加大气降水量;

* 增高大气温度:热岛效应;

* 臭氧空洞; * 下酸雨;

* 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温室效益。 臭氧空洞

* 臭氧:吸收大部分对生命有破坏作用的紫外线,对地球生命起"保护伞"的作用。

* 臭氧空洞:人类生产生活中向大气排放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在扩散至平流层后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臭氧层反应区产生臭氧含量降低的现象。 臭氧空洞的危害 * 危害人类的健康:

* 增加皮肤癌:臭氧减少1%,皮肤癌患者增加4%-6%,主要是黑色素癌;

* 损害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

* 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

* 对生态的影响:

* 农产品减产及其品质下降;

* 减少渔业产量:紫外线辐射可杀死10米水深内的单细胞海洋浮游生物; * 破坏森林;

* 威胁生物圈和人类的生存:若臭氧层全部遭到破坏,太阳紫外线就会杀死所有陆地生命,人类也遭到"灭顶之灾",地球将会成为无任何生命的不毛之地。 酸

* 酸雨:pH小于5.6的降雨。 * 酸雨(酸性沉降):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

* 湿沉降:指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 * 干沉降: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

酸雨的危害:使河湖水酸化 ,使土壤酸化,影响植物生长,腐蚀森林、建筑物、雕像等, 温室效应(花房效应、大气保温效应)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的现象。 温室效应的危害? * 病虫害增加; * 冰川融化; * 海平面上升;

*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温室效应的预防措施?? * 保护森林

* 机车的排量限制

* 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

* 鼓励使用太阳能 * 开发替代能源

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大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 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废气排放; * 加强居住区内局部污染源的管理; * 改善能源结构,大力节约能耗; * 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

* 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和城镇功能分区;

* 加强绿化; 水资源及水污染现状

1、水资源状况

* 地球表面70.8%被水覆盖,其中97.5%为海水,淡水仅2.5%;淡水除南北极和地下水部分,只有0.26%为江、河、湖等可利用。 * 我国水资源现状:

* 南北方分布不均:南水北调、引黄入津等; * 人均水量不富,是缺水国家之一;

* 污染严重:长江"输液"救太湖(2002年)。

* 水体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其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及水体底质的理化性质和环境中的生物特性、组成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乃至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 水体污染源:

* 工业废水污染:工业生产未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废水排放,是目前最大污染源。 * 生活污水污染:粪便污水、洗涤用水污染 * 农业污染:农药(有机氯农药) * 水体污染物的分类

* 化学性(毒物、有机物等) * 物理性(热、射线等) * 生物性(致病微生物等)

土壤污染与人体健康

土壤的污染

(一)土壤污染的概念

* 土壤污染:是指进入土壤中的有害、有毒物质超出土壤的自净能力,导致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 土壤污染直接的影响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通过土壤-植物-动物-人体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威胁人类生存;土壤污染还危害其他环境要素如水体,大气等。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

* 1.生活污染: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

* 2.工业和交通污染: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以及机动车废气污染

* 3.农业污染:农药和化肥污染

人类活动向土壤施加有害物质,是加速土壤污染,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加剧的主要原因。 * 污染土壤的方式:气型污染 ,水型污染 ,固体废弃物型污 土壤污染的自净:

*

1、定义: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降低其浓度或改变其形态,从而消除或降低污染物毒性的现象。

土壤发生污染是由于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净积累。

2、影响因素

pH:酸性易被农作物吸收或迁移;碱性多数重金属离子溶解度降低。

氧化还原状态:还原状态下,许多重金属形成不溶性的硫化物被固定在土壤中。 土壤腐殖质的吸附和螯合

* 土壤污染的危害: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土壤污染的防治

一) 土壤污染的特点

隐蔽性和滞后性: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日本的"骨痛病" 累积性和地域性:污染物在土壤中不断积累,同时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不可逆转性:土壤重金属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 土壤污染治理难度大: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作用来消除。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往往很难恢复。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

土壤污染的防治原则

*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实行污染总量控制,严格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和排放浓度,合理施用肥料和使用农药等。 * 污染土壤的治理

对已污染的土壤,采取措施防治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进入食物链。

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 理化措施:客土深翻、施用石灰等。如施用石灰提高土壤pH,使Cd,Cu,Hg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 农艺措施:改变耕作制度(轮作、灌溉等)、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种植抗性、耐性、低积累型作物。 * 生物修复:

* 利用生物转化或降解的方法来去除或消除有毒有害污染物。如以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大量吸收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然后利用除去地上部生物量的方法将重金属移出土体。

* 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重金属(超)富集植物)修复及联合修复。如蚯蚓能降解农药、重金属等;种植遏蓝菜能有效修复硒、锌、镉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第四章

居室环境的概念:居室环境:是指采用天然或人工材料围隔(建筑)而成的相对密闭的供人类居住和使用的有限空间,是与外界大环境相对分隔而成的小环境。

古代居室环境质量评价--风水

- "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是如斯,是事俨雅,乃为上吉。

现代居室环境质量评价

- 布局、装饰、阳光、空间、色彩等

- 室内小气候

- 室内污染

1)居室布局:形格上:四隅四正

布置上:简洁明快 2)居室日照和采光:

? 居室日照:是指通过居室的门窗进入居室的直接阳光照射。

? 居室日照的作用:维D合成

? 采光:是指室内能得到的自然光线

居室窗口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不能小于1:7。 要想获得良好的日照,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南向坡度的地段作为建筑用地;

? 建筑物间应有足够的间距;

? 庭院中不应有高大的树木或物体遮光;

? 窗玻璃最好使用无色,并保持清洁;

? 室内家具布置合理,不能遮挡采光口。 3)居室面积: ? 室内净高:

- 不低于2.8m ,适宜的净高给人以良好的空间感,净高过低会使人感到压抑。食得快:胃口很好,对食物不挑剔,证明内脏功能正常;说得快:头脑清楚,思维敏捷,心肺功能正常;良好的个性,即性格温和,意志坚强,经常保持乐观和幽默;

- 良好的人际关系,即待人接物以"和为贵"为准则,遇事不斤斤计较,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2)心理健康的标准 ? 智力正常 ? 情绪良好 ? 人际关系和谐 ? 社会适应良好 ? 人格健康完整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 生理因素

(1)遗传(2)发育(3)疾病

? 环境因素 ? 心理因素

(1) 心态(2)需要(3)性格(4)情绪(5)意志(6)动机

心理健康关键:积极心态和积极努力 什么是心态?

心态就是决定我们心理活动和思维的一种心理状态。 心态有两种

即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 积极心态

是保持最佳精神状态、拥有健康心理的法宝,能够创造财富,导向成功,帮助你获得健康快乐的生活; 消极心态

人居环境与健康范文第2篇

人与天地相应,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宇宙观)

人体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辨正统一体,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的关系。 1.人与环境物质的统一性:元素种类、数量一致。人体的各种元素组成与含量与地壳和海水中的分布丰度明显相关。

2.人与环境物质的统一性:人与环境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3.人对环境的适应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人类是生物种群中适应性最强的一类,所以,人类以史无前例的速度繁殖起来,并迅速的占领了地球的各个角落,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霸主。

人体通过生理生化调节与环境因素保持动态平衡。如居住在高原上的人血液红细胞数增多--对缺氧的适应。

3.人类改造和利用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 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抵御不利因素

* 向大自然索取,过度开放利用资源而破坏生态环境

人类为了生存--向大自然索取,开发资源、创造财富--过度开发导致环境破坏--环境问题/环境危机--危害人类健康

* 什么是环境?其特性是什么? 环境(environment)

* 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 环境法中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 特性

* 整体性:相对稳定的物质及能量流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区域性:环境要素具有相对的特殊性,即区域性

* 变动性:人类可促进环境良性发展,也可导致环境的恶化

* 环境的分类?第一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

环境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 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大多数对人类健康是必须的(清洁的空气、水、土壤、食物、适量的太阳辐射);部分有害: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病) 某些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等,属第一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人类对其影响力很小。

次生环境:由于人类活动(生产、生活、战争等)而改变了的自然环境;某些有利

? 植树造林、水利工程; 许多不利:工业三废、生活三废、农药、医疗废物;战争对环境的破坏;第二环境问题:由人类导致的一些环境问题,比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等 ? 地方病(endemic disease)

? 地方病 ,也称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biogeochemical disease):是指由于原生环境中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含量异常,而引起的某些特异性疾病。地方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常见地方病有碘缺乏病、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等。

? 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

? 地方性甲状腺肿:主要由于摄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个别地区也可因摄入过量碘所致。主要表现是甲状腺增生和肥大。

? 地方性克汀病: 胚胎发育期及出生后早期严重缺碘所致,主要表现为:矮小、痴呆、聋 哑、神经系统症状等

(聋、哑、傻、瘫、矮)。

? 克山病 (Keshan Disease)

? 定义:原因未明的以心肌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一种地区性流行病。 ? 发病原因:

? 缺硒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 ? 其他元素(Ca、Mg、K、Na等)

? 过低,和饮水、食物中离子总量低可能有关 ? 克山病的流行特征

? 流行地区:

? 我国为主,国外仅见于朝鲜、日本;

? 绝大部分分布在从东北到西南的缺硒地带;

? 与地质环境、气象等因素有关

? 人群分布:多见农村中的青年妇女和儿童

? 发病季节:东北地区急型患者发病多在寒冷的冬季,而西南地区则以炎热夏季为好发病的季节

? 发病症状表现:心肌坏死-主要为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心律失常以及脑、肺和肾等脏器的栓塞

? 预防措施:补充硒:硒酸钠、含硒食物(蘑菇、蛋类、猪肉、大蒜、花生、海产品、动物内脏等)

? 地方性氟中毒:是一种以侵犯牙齿和骨骼为主的全身性慢性中毒,主要临床表现是氟斑牙和氟骨症。类型包括饮水型、燃煤污染型和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

? 对骨骼影响

? 适量的氟能维持正常的钙磷代谢,促进牙齿和骨骼钙化。氟对于神经传导和代谢酶系统有一定的作用。

? 过量的氟会破坏钙、磷代谢--氟骨症:早期可出现脊柱关节持续疼痛,进而关节活动障碍,肌肉萎缩,肢体麻木,僵直变形,甚至瘫痪。

?

? 饮水型地方性氟病的预防:

?

人工降氟:明矾法、三氯化铝法、过磷酸法等

? 改用低氟水源:打低氟深井,引用江、河、水库的地面水

? ? 生活燃煤型地方性氟病的预防:

? 不用或少用高氟劣质煤 ,改进炉灶

? ? 饮茶型地方性氟病的预防: ? 不用或少用砖茶

? 根本措施:控制氟来源,减少氟摄入,促进氟排泄,增强人体抗病能力。

?

(四)环境问题对健康的危害

? 1. 急性中毒:大量环境毒物短时间内进入机体所导致的严重损害;

? 2. 慢性危害:污染物低浓度、长期、反复对机体作用所产生的危害;

? 3. 远期危害

(1)致癌作用,(2)致突变作用,(3)致畸作用,(4)非特异性作用

? 4. 间接效应

? (1)煤烟型烟雾事件

? 时间:

1952年12月5日- 9日 ? 地点: 英国·伦敦

? 主要污染物:

烟尘、二氧化硫

? 结果: 一周内多死亡4000人;45岁以上死亡数为平时3倍,1岁以内婴儿死亡数为平时1倍。

? 2. 慢性危害 ? (1)水俣病

? 时间: 20世纪50年代(1953-1956年) ? 地点: 日本· 熊本县水俣湾

? 主要污染物: 氮肥厂工业废水中的甲基汞 ? 污染途径:

经食物链生物富积

? 主要危害:

中枢神经系统(运动、感觉区及小脑) ? 结果:

危害10000人,死亡超过1000人。 ? (2)痛痛病("哎吆-哎吆"病、骨癌病) ? 时间:1955年至1972年 ? 地点:日本· 富市县神通川 ? 主要污染物:选矿废水中的镉

? 污染途径:含镉废水灌溉农作物 → "镉米" ? 主要危害:肾和骨骼

? 主要症状:全身疼痛、骨质疏松、四肢弯曲变形、多发性病理性骨折;肾功能异常 ? 在日本明治初期,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在神通川上游发现了铅锌矿,于是在那里建了一个铅锌矿厂。在铅锌矿石中还含有一种叫做镉的金属,化学符号是Cd。

* 什么是健康?谈谈你自己对健康含义的认识? *

一、健康的概念

*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

* 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里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是"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里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 世界卫生组织对 "有计划的健康"做过如下定义:

谁都不能保证自己将来不生病,关键在于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达到少生病、缓生病、不生病,即便存在疾病也可以有效的控制并加以康复。 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认识世界!

* 必须看到,环境在不断改变,要用新的思维、新的观念去认识它,适应它!力争延缓人类寿命,捍卫自己的生存权利,保护好生态环境!

疾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伙伴,痊愈是人生不断的期盼.我们不必为过去出现过的各类古灵精怪的疾病和将来或许会出现的未知的怪病而悲观. 人类的历史,事实上也就是一部摆脱病魔,自我救疗,对抗死神的历史.对于目前严峻的健康形势,惧怕是懦夫的表现,但无知的消极待毙更是愚蠢的表现。

健康最简单的感觉描述 * 感觉不到自己存在! * 身轻如叶,夜睡无梦,行如奔马!--地仙

* 最重要的健康是心态。心量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心态决定状态! * 任何治疗都是辅助性的,不论中西医! * 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

影响健康的因素:生活方式,环境,生物遗传,卫生服务

第二章

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

* 环境污染: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使某些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有害因素带入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土壤和食物等环境中的现象。

* 环境污染物: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入大气、水、土壤中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质。

* 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

1、 生产性污染物(工业、农业)

2、 生活性污染物(粪便、垃圾等)

3、 放射性污染物(医用、核武器、核能工业等) 环境污染的特征:

1、影响范围大:地区多、人口广

2、作用时间长:每天持续24小时(室内、室外)

3、污染危害复杂:浓度低,但往往是多种毒物同时存在,联合作用于人体。

(1)相加作用:两种污染物的毒性作用近似,作用于同一受体,而且其中一种污染物可按一定比例为另一种污染物所代替;

(2)独立作用:联合污染物中每一污染物对机体作用的途径、方式和部位均有不同,各自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也互不相关,联合污染物的总效应不是各污染物的毒性相加,而仅是各污染物单独效应的累积。

1、影响范围大:地区多、人口广

2、作用时间长:每天持续24小时(室内、室外)

3、污染危害复杂:浓度低,但往往是多种毒物同时存在,联合作用于人体。

(1)相加作用:两种污染物的毒性作用近似,作用于同一受体,而且其中一种污染物可按一定比例为另一种污染物所代替;

(2)独立作用:联合污染物中每一污染物对机体作用的途径、方式和部位均有不同,各自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也互不相关,联合污染物的总效应不是各污染物的毒性相加,而仅是各污染物单独效应的累积。

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

一)环境致病因素

1、概念:使人体发生病理变化(人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的环境因素,或超越人体适应范围的异常环境因素,称为环境致病因素。

2、分类:

1.生物性因素,包括细菌、病菌和虫卵等。

2.化学性因素,包括有毒气体、重金属、农药、化肥和其他化学品。

3.物理性因素,包括噪声、放射性物质和电磁波辐射等。

据分析,人类大部分肿瘤病同环境污染有关,而与环境化学因素有关的肿瘤至少要占90%左右。

二)环境致病的阶段

一般来说,当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后,人体对毒性的反应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 潜伏期:人体对毒物还有抵挡能力,没有表现出疾病的症状;

* 前驱期:在环境污染持续影响下,人体耐受毒素的能力下降,成为没有"病症"的病人; * 显露期(临床症状明显期):环境污染再持续,出现了各种症状; * 危险期(或转归期):病症没有及时被发现和治疗,表现出毒性反应、发病、死亡等症状。

(三)环境致病的特点

* 由于环境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加上人体对毒物的忍受能力有个体差异,导致环境污染致病具有如下特点:

* 隐蔽性,在短时间内对病症很难确定和治愈。如1953年年底,在日本发生的水俣病,一直到1956年5月,大面积发现这种怪病,才找到致病的原因;

* 广泛性,即在一个污染区域内,谁都可能受到危害。如1952年12月5至8日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中,死亡了4000多人,在以后又相继死去8000多人;

* 严峻性,如人体内中了汞、铅、镉等毒素后,有的终身受疾,骨骼变形,全身疼痛,有的则不治而死。

环境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转归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以环境污染中最常见的化学污染物而言,其在人体内的转归大致可概括如下:

1.毒物的侵入和吸收

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侵入人体,也可经皮肤或其他途径侵入。

2.毒物的分布和蓄积

毒物经上述途径吸收后,由血液分布到人体各组织,不同的毒物在人体各组织的分布情况不同。毒物长期隐藏在组织内,其量又可逐渐积累,这种现象叫做蓄积。如铅蓄积在骨内。

3.毒物的生物转化

除很少一部分水溶性强、分子量极小的毒物可以原形被排出外,绝大部分毒物都要经过某些酶的代谢(或转化)(生物转化作用),从而改变其毒性,增强其水溶性而易于排泄。

4.毒物的排泄

各种毒物在体内经生物转化后排出体外。排泄途径主要有肾脏、消化道和呼吸道。少量可随汗液、乳汁、唾液等各种分泌液排出。

五、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简答题)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性质和程度,主要取决于:

(一)剂量 环境污染物能否对人体产生危害及其危害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污染物进入人体的"剂量。

(二)作用时间

* 很多环境污染物具有蓄积性,只有在体内蓄积达到中毒阈值时,才会产生危害。

* 污染物在体内的蓄积受摄入量、污染物的生物半衰期(即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浓度减低一半所需的时间)和作用时间三个因素影响。

* 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毒物的蓄积量将加大。

三)多种因素的联合作用

* 环境污染物常常不是单一的,而是经常与其他物理、化学因素同时作用于人体的,因此,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的联合作用和综合影响。如,锌能拮抗铅对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氢酶(ALA-D)的抑制作用,拮抗镉对肾小管的损害;而一氧化碳与硫化氢则可相互促进中毒的发展。 *

(四)个体敏感性 * 人的健康状况、生理状态、遗传因素等,均可影响人体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强度和性质。人体的健康状态、是否患有其他疾病等因素,对机体的反应也有直接影响,如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的一周内比前一年同期多死亡的4000人中,80%是原来就患有心肺和支气管疾患的人。其他如不同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有的污染物在短期内通过空气、水、食物链等多种介质大量侵入人体,造成急性危害。有些污染物小剂量持续不断地侵入人体,经过相当长时间才显露出对人体的慢性危害或远期危害,甚至影响子孙后代的健康。

一、 急性危害

急性危害:人体一次性摄入大量毒性较强的污染物,或者几种污染物联合进入人体,导致人体在短时间内就出现明显的症状。例:

1)煤烟型烟雾事件

时间: 1952年12月5日- 9日

地点: 英国·伦敦 主要污染物:

烟尘、二氧化硫

结果:

一周内死亡4000人;

45岁以上死亡数为平时3倍,1岁以内婴儿死亡数为平时1倍。

2)光化学烟雾事件

时间:

1943年、1946年、1953年; 地点:

美国洛杉矶 主要污染物:汽车尾气 :NOX 、烃类等

光化学烟雾 :O3 、过氧酰基硝酸酯

(NOX + 烃类

紫外线

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反应

结果: 数千人眼、咽喉刺激、疼痛、支气管炎症;

1953年 1- 2天内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人。

二、 慢性危害

慢性危害:主要指小剂量的污染物持续的作用于人体产生的危害。 * (1)水俣病(1953-1956年)、痛痛病(1955年至1972年); * (2)铬--口角糜烂、腹泻; * (3)铅--骨髓造血系统(贫血)

*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急性和慢性危害的划分,只是相对而言,主要取决于剂量-反应关系。如水俣病,在短期内吃入大量甲基汞,也会引起急性危害。

三、 远期危害

远期危害: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的,这种危害叫远期危害。

环境污染往往具有使人或哺乳动物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的作用,统称"三致作用"。"三致作用"的危害,一般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显露出来,有些危害甚至影响到后代。

1、致癌作用:指导致人或哺乳动物患癌症的作用。

常见致癌物有石棉(硅酸盐类矿物,引起石棉肺、胸膜间皮瘤等) 、砷化合物(引起皮肤癌) 、煤烟(引起肺癌)等。

致癌物在人群中引起致癌有如下特点:

(1)人群中接触某一化学致癌物,具有共同特性的癌症高发;

(2)持续不断地接触这种化学致癌物,可引起相应的癌症发病率不断升高; (3)癌发病率与摄入这种化学物质的剂量呈现剂量-反应关系; (4)如果控制接触,可使发病率的降低。

2.致突变作用:指导致人或哺乳动物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作用。

* 致突变作用引起变化的遗传信息或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繁殖过程中,能够传递给子细胞,使其具有新的遗传特性。 * 爱丁堡大学进化生物学研究所的劳伦斯·洛维博士说,尽管污染导致的基因突变不会立即引发疾病,但它们可以在人类一代代的遗传中不断壮大自己,引起人类不育,最终毁灭整个人类。

* 具有致突变作用的物质称为致突变物。常见的致突变物有亚硝胺类、甲醛、苯和敌敌畏等。

3.致畸作用:指环境污染物通过人或动物母体影响胚胎发育和器官分化,使子代出现先天性畸形的作用,称为致畸作用

致畸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 放射线;

* 药物: 反应停"兔唇"; 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物

*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ISO)。 * 大气污染物:凡是能使空气质量变坏的物质都是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目前已知约有100多种。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核爆炸等)两种,且以后者为主,尤其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所造成的。 大气污染的危害:

1)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大气污染导致的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 * 大气污染还能对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如降低能见度,减少太阳辐射而导致城市佝偻病发病率的增加。 大气污染的危害

2)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

* 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 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

* 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

3)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 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 * 增加大气降水量;

* 增高大气温度:热岛效应;

* 臭氧空洞; * 下酸雨;

* 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温室效益。 臭氧空洞

* 臭氧:吸收大部分对生命有破坏作用的紫外线,对地球生命起"保护伞"的作用。

* 臭氧空洞:人类生产生活中向大气排放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在扩散至平流层后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臭氧层反应区产生臭氧含量降低的现象。 臭氧空洞的危害 * 危害人类的健康:

* 增加皮肤癌:臭氧减少1%,皮肤癌患者增加4%-6%,主要是黑色素癌;

* 损害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

* 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

* 对生态的影响:

* 农产品减产及其品质下降;

* 减少渔业产量:紫外线辐射可杀死10米水深内的单细胞海洋浮游生物; * 破坏森林;

* 威胁生物圈和人类的生存:若臭氧层全部遭到破坏,太阳紫外线就会杀死所有陆地生命,人类也遭到"灭顶之灾",地球将会成为无任何生命的不毛之地。 酸

* 酸雨:pH小于5.6的降雨。 * 酸雨(酸性沉降):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

* 湿沉降:指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 * 干沉降: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

酸雨的危害:使河湖水酸化 ,使土壤酸化,影响植物生长,腐蚀森林、建筑物、雕像等, 温室效应(花房效应、大气保温效应)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的现象。 温室效应的危害? * 病虫害增加; * 冰川融化; * 海平面上升;

*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温室效应的预防措施?? * 保护森林

* 机车的排量限制

* 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

* 鼓励使用太阳能 * 开发替代能源

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大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 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废气排放; * 加强居住区内局部污染源的管理; * 改善能源结构,大力节约能耗; * 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

* 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和城镇功能分区;

* 加强绿化; 水资源及水污染现状

1、水资源状况

* 地球表面70.8%被水覆盖,其中97.5%为海水,淡水仅2.5%;淡水除南北极和地下水部分,只有0.26%为江、河、湖等可利用。 * 我国水资源现状:

* 南北方分布不均:南水北调、引黄入津等; * 人均水量不富,是缺水国家之一;

* 污染严重:长江"输液"救太湖(2002年)。

* 水体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其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及水体底质的理化性质和环境中的生物特性、组成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乃至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 水体污染源:

* 工业废水污染:工业生产未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废水排放,是目前最大污染源。 * 生活污水污染:粪便污水、洗涤用水污染 * 农业污染:农药(有机氯农药) * 水体污染物的分类

* 化学性(毒物、有机物等) * 物理性(热、射线等) * 生物性(致病微生物等)

土壤污染与人体健康

土壤的污染

(一)土壤污染的概念

* 土壤污染:是指进入土壤中的有害、有毒物质超出土壤的自净能力,导致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 土壤污染直接的影响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通过土壤-植物-动物-人体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威胁人类生存;土壤污染还危害其他环境要素如水体,大气等。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

* 1.生活污染: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

* 2.工业和交通污染: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以及机动车废气污染

* 3.农业污染:农药和化肥污染

人类活动向土壤施加有害物质,是加速土壤污染,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加剧的主要原因。 * 污染土壤的方式:气型污染 ,水型污染 ,固体废弃物型污 土壤污染的自净:

*

1、定义: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降低其浓度或改变其形态,从而消除或降低污染物毒性的现象。

土壤发生污染是由于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净积累。

2、影响因素

pH:酸性易被农作物吸收或迁移;碱性多数重金属离子溶解度降低。

氧化还原状态:还原状态下,许多重金属形成不溶性的硫化物被固定在土壤中。 土壤腐殖质的吸附和螯合

* 土壤污染的危害: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土壤污染的防治

一) 土壤污染的特点

隐蔽性和滞后性: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日本的"骨痛病" 累积性和地域性:污染物在土壤中不断积累,同时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不可逆转性:土壤重金属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 土壤污染治理难度大: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作用来消除。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往往很难恢复。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

土壤污染的防治原则

*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实行污染总量控制,严格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和排放浓度,合理施用肥料和使用农药等。 * 污染土壤的治理

对已污染的土壤,采取措施防治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进入食物链。

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 理化措施:客土深翻、施用石灰等。如施用石灰提高土壤pH,使Cd,Cu,Hg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 农艺措施:改变耕作制度(轮作、灌溉等)、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种植抗性、耐性、低积累型作物。 * 生物修复:

* 利用生物转化或降解的方法来去除或消除有毒有害污染物。如以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大量吸收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然后利用除去地上部生物量的方法将重金属移出土体。

* 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重金属(超)富集植物)修复及联合修复。如蚯蚓能降解农药、重金属等;种植遏蓝菜能有效修复硒、锌、镉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第四章

居室环境的概念:居室环境:是指采用天然或人工材料围隔(建筑)而成的相对密闭的供人类居住和使用的有限空间,是与外界大环境相对分隔而成的小环境。

古代居室环境质量评价--风水

- "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是如斯,是事俨雅,乃为上吉。

现代居室环境质量评价

- 布局、装饰、阳光、空间、色彩等

- 室内小气候

- 室内污染

1)居室布局:形格上:四隅四正

布置上:简洁明快 2)居室日照和采光:

? 居室日照:是指通过居室的门窗进入居室的直接阳光照射。

? 居室日照的作用:维D合成

? 采光:是指室内能得到的自然光线

居室窗口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不能小于1:7。 要想获得良好的日照,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南向坡度的地段作为建筑用地;

? 建筑物间应有足够的间距;

? 庭院中不应有高大的树木或物体遮光;

? 窗玻璃最好使用无色,并保持清洁;

? 室内家具布置合理,不能遮挡采光口。 3)居室面积: ? 室内净高:

- 不低于2.8m ,适宜的净高给人以良好的空间感,净高过低会使人感到压抑。食得快:胃口很好,对食物不挑剔,证明内脏功能正常;说得快:头脑清楚,思维敏捷,心肺功能正常;良好的个性,即性格温和,意志坚强,经常保持乐观和幽默;

- 良好的人际关系,即待人接物以"和为贵"为准则,遇事不斤斤计较,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2)心理健康的标准 ? 智力正常 ? 情绪良好 ? 人际关系和谐 ? 社会适应良好 ? 人格健康完整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 生理因素

(1)遗传(2)发育(3)疾病

? 环境因素 ? 心理因素

(1) 心态(2)需要(3)性格(4)情绪(5)意志(6)动机

心理健康关键:积极心态和积极努力 什么是心态?

心态就是决定我们心理活动和思维的一种心理状态。 心态有两种

即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 积极心态

是保持最佳精神状态、拥有健康心理的法宝,能够创造财富,导向成功,帮助你获得健康快乐的生活; 消极心态

人居环境与健康范文第3篇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现如今,网络对我们的影响日益趋增,网络在很大水平上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对青少年而言。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学业,人格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进行教育干预,有可能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发展为人格障碍、精神障碍或违法、犯罪、吸毒。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不安定因素

1.此研究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青少年出于好奇心的驱使,再加上自制力较弱,很容易沉溺于网络游戏、上网聊天、浏览不健康的内容等。很容易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2.是家庭对青少年教育的需要。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很多家庭购置了电脑,可是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对网络游戏等特别着迷,于是家长对网络有着各种各样的担忧。担心孩子受到网上有害东西的影响,怕孩子交友不慎,上当受骗,心灵受到伤害。有的父母为了在家办公方便,不得不使用电脑---当今社会的必需品。可是面对种种问题时,家长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把电脑锁起来,有的甚至干脆不买电脑。可是这样并不能解决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深化的需要。现在国内外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可是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青少年对网络的痴迷与喜爱,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陷入了困境。网络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学校想强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必须了解网络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4.是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大批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就未来人才的重要因素,而当今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诸多不利的影响,未来人才的素质的提高必须适应网络社会的需要。

二、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

网络环境:网络环境是一种社会环境,指的是互联网的影响下的社会环境,与互联网有关的一切因素。它是一个动态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物理环境是指:构成国际互联网、局域网以及与此互联网正常运行空间的各种硬件设备,如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等。人文环境是指:通过网络,校内外、课内外、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家庭都实现无缝链接,它可以使教师、家长与学生或更多人交流,能实现同步、异步的民主、平等交流对话,进行发展性评价。从小的角度看,网络环境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从大的方面理解,网络环境可以包括整个虚拟的现实的世界,即赛伯空间。也就是说,网络环境不仅仅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发生作用的地点,还可以包括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教学策略等非物理形态。但是,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网络环境更多

的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的组合。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即不仅能获得确保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还能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贡献、服务的能力。而心理是否健康收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网络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我们以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捷夫关于人的研究不同水平的划分(生理水平、心理水平、社会水平)、维果茨基关于心理机能的理论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心理健康的界定为理论依据,并对教育心理学专家、大中小学教师和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将学生心理素质归纳为认知因素、个性因素、适应性因素三个维度。认知维度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操作,是心理素质结构中最基本的成分。个性维度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对待活动,虽然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具体操作,但是对认知活动具有动力和监控调节作用,是心理素质的动力成分。适应性因素是主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改变自身或改变环境,使自己的心理、行为与环境的变化相一致,他是认知因素和个性因素在各种环境中的综合反映,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心理素质之一。我们借鉴美国心理学家格兰特追踪研究个性适应的结构成分,结合学生的实际,认为适应能力主要包括身心协调、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挫折耐受力等因素。目前,我国公民信息素养普遍偏低,网络与信息的道德意识、行为规范尚未形成,网络中充斥的色情、暴利、游戏,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和谐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

三、研究目标,内容及其难点

研究目标: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的影响。

1、利用网络技术创设生动、形象、可感的思想教育环境,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2、探索有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品行的网络教育模式,净化网络环境,使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研究内容:

1、网络环境的主要特点。

2、网络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青少年网络过度使用的问题的研究;

4、研究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探索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5、克服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利因素的研究。

难点:

1、青少年多处叛逆期,心理素质基础并不良好;

2、我国网络心理教育机制极其落后。

四、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研究思路:

1、了解网络环境下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法、测量法和实验法;

2、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平台、交流平台的建设,主要采用文献法和资料整理法;

3、研究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探索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采用个案法和经验总结法。

创新之处:

1、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2、以校园网为依托,加强网络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3、启动心理素质教育,开展网上心理咨询

4、加强对网络的使用监督,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五、研究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主要学习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加强对文化传播学和青少年心理学的学习,学习心理健康的理论基础及标准,这是我们亟待加强的理论知识。拟定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核心小组,组织相关教师进行网络知识培训

2、研究阶段(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通过方式方法调查分析网络环境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对调查所取得的一手资料精心梳理、统计,排查规律性的、深层次的原因,研究网络环境、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产生影响的机理,寻找克服不良影响的方法,也就是消除不良影响的对策。

3、总结阶段(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收集各方面、各阶段信息,进行认真综合分析,边实践边总结,将研究成果撰写成文,编辑文集,撰写结题报告,接受专家组鉴定和验收。及时发现不足,完善总结。

六、参考文献

1、马和民、吴瑞君主编,《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2、李萍、沈浩、涂雄悦著,《网络与孩子教育——献给中国所有的父母与孩子》,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

3、吴增强、沈之菲主编,《学校心理辅导研究》,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8月;

4、《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5、《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6、姜智编著:《教育心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版;

7、朱智贤主编:《儿童教育心理学讲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8、施良方著:《学生认知与优化教学》,中国科技出版社,1991;

9、冈林桂生等编著,何宗传译:《教育原理和心理》,辽宁教科所,1979;

人居环境与健康范文第4篇

人与天地相应,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宇宙观)

人体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辨正统一体,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的关系。 1.人与环境物质的统一性:元素种类、数量一致。人体的各种元素组成与含量与地壳和海水中的分布丰度明显相关。

2.人与环境物质的统一性:人与环境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3.人对环境的适应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人类是生物种群中适应性最强的一类,所以,人类以史无前例的速度繁殖起来,并迅速的占领了地球的各个角落,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霸主。

人体通过生理生化调节与环境因素保持动态平衡。如居住在高原上的人血液红细胞数增多--对缺氧的适应。

3.人类改造和利用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 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抵御不利因素

* 向大自然索取,过度开放利用资源而破坏生态环境

人类为了生存--向大自然索取,开发资源、创造财富--过度开发导致环境破坏--环境问题/环境危机--危害人类健康

* 什么是环境?其特性是什么? 环境(environment)

* 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 环境法中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 特性

* 整体性:相对稳定的物质及能量流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区域性:环境要素具有相对的特殊性,即区域性

* 变动性:人类可促进环境良性发展,也可导致环境的恶化

* 环境的分类?第一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

环境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 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大多数对人类健康是必须的(清洁的空气、水、土壤、食物、适量的太阳辐射);部分有害: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病) 某些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等,属第一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人类对其影响力很小。

次生环境:由于人类活动(生产、生活、战争等)而改变了的自然环境;某些有利

? 植树造林、水利工程; 许多不利:工业三废、生活三废、农药、医疗废物;战争对环境的破坏;第二环境问题:由人类导致的一些环境问题,比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等 ? 地方病(endemic disease)

? 地方病 ,也称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biogeochemical disease):是指由于原生环境中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含量异常,而引起的某些特异性疾病。地方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常见地方病有碘缺乏病、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等。

? 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

? 地方性甲状腺肿:主要由于摄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个别地区也可因摄入过量碘所致。主要表现是甲状腺增生和肥大。

? 地方性克汀病: 胚胎发育期及出生后早期严重缺碘所致,主要表现为:矮小、痴呆、聋 哑、神经系统症状等

(聋、哑、傻、瘫、矮)。

? 克山病 (Keshan Disease)

? 定义:原因未明的以心肌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一种地区性流行病。 ? 发病原因:

? 缺硒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 ? 其他元素(Ca、Mg、K、Na等)

? 过低,和饮水、食物中离子总量低可能有关 ? 克山病的流行特征

? 流行地区:

? 我国为主,国外仅见于朝鲜、日本;

? 绝大部分分布在从东北到西南的缺硒地带;

? 与地质环境、气象等因素有关

? 人群分布:多见农村中的青年妇女和儿童

? 发病季节:东北地区急型患者发病多在寒冷的冬季,而西南地区则以炎热夏季为好发病的季节

? 发病症状表现:心肌坏死-主要为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心律失常以及脑、肺和肾等脏器的栓塞

? 预防措施:补充硒:硒酸钠、含硒食物(蘑菇、蛋类、猪肉、大蒜、花生、海产品、动物内脏等)

? 地方性氟中毒:是一种以侵犯牙齿和骨骼为主的全身性慢性中毒,主要临床表现是氟斑牙和氟骨症。类型包括饮水型、燃煤污染型和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

? 对骨骼影响

? 适量的氟能维持正常的钙磷代谢,促进牙齿和骨骼钙化。氟对于神经传导和代谢酶系统有一定的作用。

? 过量的氟会破坏钙、磷代谢--氟骨症:早期可出现脊柱关节持续疼痛,进而关节活动障碍,肌肉萎缩,肢体麻木,僵直变形,甚至瘫痪。

?

? 饮水型地方性氟病的预防:

?

人工降氟:明矾法、三氯化铝法、过磷酸法等

? 改用低氟水源:打低氟深井,引用江、河、水库的地面水

? ? 生活燃煤型地方性氟病的预防:

? 不用或少用高氟劣质煤 ,改进炉灶

? ? 饮茶型地方性氟病的预防: ? 不用或少用砖茶

? 根本措施:控制氟来源,减少氟摄入,促进氟排泄,增强人体抗病能力。

?

(四)环境问题对健康的危害

? 1. 急性中毒:大量环境毒物短时间内进入机体所导致的严重损害;

? 2. 慢性危害:污染物低浓度、长期、反复对机体作用所产生的危害;

? 3. 远期危害

(1)致癌作用,(2)致突变作用,(3)致畸作用,(4)非特异性作用

? 4. 间接效应

? (1)煤烟型烟雾事件

? 时间:

1952年12月5日- 9日 ? 地点: 英国·伦敦

? 主要污染物:

烟尘、二氧化硫

? 结果: 一周内多死亡4000人;45岁以上死亡数为平时3倍,1岁以内婴儿死亡数为平时1倍。

? 2. 慢性危害 ? (1)水俣病

? 时间: 20世纪50年代(1953-1956年) ? 地点: 日本· 熊本县水俣湾

? 主要污染物: 氮肥厂工业废水中的甲基汞 ? 污染途径:

经食物链生物富积

? 主要危害:

中枢神经系统(运动、感觉区及小脑) ? 结果:

危害10000人,死亡超过1000人。 ? (2)痛痛病("哎吆-哎吆"病、骨癌病) ? 时间:1955年至1972年 ? 地点:日本· 富市县神通川 ? 主要污染物:选矿废水中的镉

? 污染途径:含镉废水灌溉农作物 → "镉米" ? 主要危害:肾和骨骼

? 主要症状:全身疼痛、骨质疏松、四肢弯曲变形、多发性病理性骨折;肾功能异常 ? 在日本明治初期,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在神通川上游发现了铅锌矿,于是在那里建了一个铅锌矿厂。在铅锌矿石中还含有一种叫做镉的金属,化学符号是Cd。

* 什么是健康?谈谈你自己对健康含义的认识? *

一、健康的概念

*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

* 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里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是"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里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 世界卫生组织对 "有计划的健康"做过如下定义:

谁都不能保证自己将来不生病,关键在于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达到少生病、缓生病、不生病,即便存在疾病也可以有效的控制并加以康复。 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认识世界!

* 必须看到,环境在不断改变,要用新的思维、新的观念去认识它,适应它!力争延缓人类寿命,捍卫自己的生存权利,保护好生态环境!

疾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伙伴,痊愈是人生不断的期盼.我们不必为过去出现过的各类古灵精怪的疾病和将来或许会出现的未知的怪病而悲观. 人类的历史,事实上也就是一部摆脱病魔,自我救疗,对抗死神的历史.对于目前严峻的健康形势,惧怕是懦夫的表现,但无知的消极待毙更是愚蠢的表现。

健康最简单的感觉描述 * 感觉不到自己存在! * 身轻如叶,夜睡无梦,行如奔马!--地仙

* 最重要的健康是心态。心量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心态决定状态! * 任何治疗都是辅助性的,不论中西医! * 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

影响健康的因素:生活方式,环境,生物遗传,卫生服务

第二章

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

* 环境污染: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使某些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有害因素带入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土壤和食物等环境中的现象。

* 环境污染物: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入大气、水、土壤中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质。

* 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

1、 生产性污染物(工业、农业)

2、 生活性污染物(粪便、垃圾等)

3、 放射性污染物(医用、核武器、核能工业等) 环境污染的特征:

1、影响范围大:地区多、人口广

2、作用时间长:每天持续24小时(室内、室外)

3、污染危害复杂:浓度低,但往往是多种毒物同时存在,联合作用于人体。

(1)相加作用:两种污染物的毒性作用近似,作用于同一受体,而且其中一种污染物可按一定比例为另一种污染物所代替;

(2)独立作用:联合污染物中每一污染物对机体作用的途径、方式和部位均有不同,各自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也互不相关,联合污染物的总效应不是各污染物的毒性相加,而仅是各污染物单独效应的累积。

1、影响范围大:地区多、人口广

2、作用时间长:每天持续24小时(室内、室外)

3、污染危害复杂:浓度低,但往往是多种毒物同时存在,联合作用于人体。

(1)相加作用:两种污染物的毒性作用近似,作用于同一受体,而且其中一种污染物可按一定比例为另一种污染物所代替;

(2)独立作用:联合污染物中每一污染物对机体作用的途径、方式和部位均有不同,各自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也互不相关,联合污染物的总效应不是各污染物的毒性相加,而仅是各污染物单独效应的累积。

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

一)环境致病因素

1、概念:使人体发生病理变化(人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的环境因素,或超越人体适应范围的异常环境因素,称为环境致病因素。

2、分类:

1.生物性因素,包括细菌、病菌和虫卵等。

2.化学性因素,包括有毒气体、重金属、农药、化肥和其他化学品。

3.物理性因素,包括噪声、放射性物质和电磁波辐射等。

据分析,人类大部分肿瘤病同环境污染有关,而与环境化学因素有关的肿瘤至少要占90%左右。

二)环境致病的阶段

一般来说,当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后,人体对毒性的反应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 潜伏期:人体对毒物还有抵挡能力,没有表现出疾病的症状;

* 前驱期:在环境污染持续影响下,人体耐受毒素的能力下降,成为没有"病症"的病人; * 显露期(临床症状明显期):环境污染再持续,出现了各种症状; * 危险期(或转归期):病症没有及时被发现和治疗,表现出毒性反应、发病、死亡等症状。

(三)环境致病的特点

* 由于环境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加上人体对毒物的忍受能力有个体差异,导致环境污染致病具有如下特点:

* 隐蔽性,在短时间内对病症很难确定和治愈。如1953年年底,在日本发生的水俣病,一直到1956年5月,大面积发现这种怪病,才找到致病的原因;

* 广泛性,即在一个污染区域内,谁都可能受到危害。如1952年12月5至8日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中,死亡了4000多人,在以后又相继死去8000多人;

* 严峻性,如人体内中了汞、铅、镉等毒素后,有的终身受疾,骨骼变形,全身疼痛,有的则不治而死。

环境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转归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以环境污染中最常见的化学污染物而言,其在人体内的转归大致可概括如下:

1.毒物的侵入和吸收

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侵入人体,也可经皮肤或其他途径侵入。

2.毒物的分布和蓄积

毒物经上述途径吸收后,由血液分布到人体各组织,不同的毒物在人体各组织的分布情况不同。毒物长期隐藏在组织内,其量又可逐渐积累,这种现象叫做蓄积。如铅蓄积在骨内。

3.毒物的生物转化

除很少一部分水溶性强、分子量极小的毒物可以原形被排出外,绝大部分毒物都要经过某些酶的代谢(或转化)(生物转化作用),从而改变其毒性,增强其水溶性而易于排泄。

4.毒物的排泄

各种毒物在体内经生物转化后排出体外。排泄途径主要有肾脏、消化道和呼吸道。少量可随汗液、乳汁、唾液等各种分泌液排出。

五、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简答题)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性质和程度,主要取决于:

(一)剂量 环境污染物能否对人体产生危害及其危害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污染物进入人体的"剂量。

(二)作用时间

* 很多环境污染物具有蓄积性,只有在体内蓄积达到中毒阈值时,才会产生危害。

* 污染物在体内的蓄积受摄入量、污染物的生物半衰期(即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浓度减低一半所需的时间)和作用时间三个因素影响。

* 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毒物的蓄积量将加大。

三)多种因素的联合作用

* 环境污染物常常不是单一的,而是经常与其他物理、化学因素同时作用于人体的,因此,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的联合作用和综合影响。如,锌能拮抗铅对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氢酶(ALA-D)的抑制作用,拮抗镉对肾小管的损害;而一氧化碳与硫化氢则可相互促进中毒的发展。 *

(四)个体敏感性 * 人的健康状况、生理状态、遗传因素等,均可影响人体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强度和性质。人体的健康状态、是否患有其他疾病等因素,对机体的反应也有直接影响,如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的一周内比前一年同期多死亡的4000人中,80%是原来就患有心肺和支气管疾患的人。其他如不同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有的污染物在短期内通过空气、水、食物链等多种介质大量侵入人体,造成急性危害。有些污染物小剂量持续不断地侵入人体,经过相当长时间才显露出对人体的慢性危害或远期危害,甚至影响子孙后代的健康。

一、 急性危害

急性危害:人体一次性摄入大量毒性较强的污染物,或者几种污染物联合进入人体,导致人体在短时间内就出现明显的症状。例:

1)煤烟型烟雾事件

时间: 1952年12月5日- 9日

地点: 英国·伦敦 主要污染物:

烟尘、二氧化硫

结果:

一周内死亡4000人;

45岁以上死亡数为平时3倍,1岁以内婴儿死亡数为平时1倍。

2)光化学烟雾事件

时间:

1943年、1946年、1953年; 地点:

美国洛杉矶 主要污染物:汽车尾气 :NOX 、烃类等

光化学烟雾 :O3 、过氧酰基硝酸酯

(NOX + 烃类

紫外线

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反应

结果: 数千人眼、咽喉刺激、疼痛、支气管炎症;

1953年 1- 2天内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人。

二、 慢性危害

慢性危害:主要指小剂量的污染物持续的作用于人体产生的危害。 * (1)水俣病(1953-1956年)、痛痛病(1955年至1972年); * (2)铬--口角糜烂、腹泻; * (3)铅--骨髓造血系统(贫血)

*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急性和慢性危害的划分,只是相对而言,主要取决于剂量-反应关系。如水俣病,在短期内吃入大量甲基汞,也会引起急性危害。

三、 远期危害

远期危害: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的,这种危害叫远期危害。

环境污染往往具有使人或哺乳动物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的作用,统称"三致作用"。"三致作用"的危害,一般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显露出来,有些危害甚至影响到后代。

1、致癌作用:指导致人或哺乳动物患癌症的作用。

常见致癌物有石棉(硅酸盐类矿物,引起石棉肺、胸膜间皮瘤等) 、砷化合物(引起皮肤癌) 、煤烟(引起肺癌)等。

致癌物在人群中引起致癌有如下特点:

(1)人群中接触某一化学致癌物,具有共同特性的癌症高发;

(2)持续不断地接触这种化学致癌物,可引起相应的癌症发病率不断升高; (3)癌发病率与摄入这种化学物质的剂量呈现剂量-反应关系; (4)如果控制接触,可使发病率的降低。

2.致突变作用:指导致人或哺乳动物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作用。

* 致突变作用引起变化的遗传信息或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繁殖过程中,能够传递给子细胞,使其具有新的遗传特性。 * 爱丁堡大学进化生物学研究所的劳伦斯·洛维博士说,尽管污染导致的基因突变不会立即引发疾病,但它们可以在人类一代代的遗传中不断壮大自己,引起人类不育,最终毁灭整个人类。

* 具有致突变作用的物质称为致突变物。常见的致突变物有亚硝胺类、甲醛、苯和敌敌畏等。

3.致畸作用:指环境污染物通过人或动物母体影响胚胎发育和器官分化,使子代出现先天性畸形的作用,称为致畸作用

致畸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 放射线;

* 药物: 反应停"兔唇"; 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物

*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ISO)。 * 大气污染物:凡是能使空气质量变坏的物质都是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目前已知约有100多种。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核爆炸等)两种,且以后者为主,尤其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所造成的。 大气污染的危害:

1)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大气污染导致的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 * 大气污染还能对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如降低能见度,减少太阳辐射而导致城市佝偻病发病率的增加。 大气污染的危害

2)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

* 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 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

* 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

3)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 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 * 增加大气降水量;

* 增高大气温度:热岛效应;

* 臭氧空洞; * 下酸雨;

* 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温室效益。 臭氧空洞

* 臭氧:吸收大部分对生命有破坏作用的紫外线,对地球生命起"保护伞"的作用。

* 臭氧空洞:人类生产生活中向大气排放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在扩散至平流层后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臭氧层反应区产生臭氧含量降低的现象。 臭氧空洞的危害 * 危害人类的健康:

* 增加皮肤癌:臭氧减少1%,皮肤癌患者增加4%-6%,主要是黑色素癌;

* 损害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

* 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

* 对生态的影响:

* 农产品减产及其品质下降;

* 减少渔业产量:紫外线辐射可杀死10米水深内的单细胞海洋浮游生物; * 破坏森林;

* 威胁生物圈和人类的生存:若臭氧层全部遭到破坏,太阳紫外线就会杀死所有陆地生命,人类也遭到"灭顶之灾",地球将会成为无任何生命的不毛之地。 酸

* 酸雨:pH小于5.6的降雨。 * 酸雨(酸性沉降):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

* 湿沉降:指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 * 干沉降: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

酸雨的危害:使河湖水酸化 ,使土壤酸化,影响植物生长,腐蚀森林、建筑物、雕像等, 温室效应(花房效应、大气保温效应)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的现象。 温室效应的危害? * 病虫害增加; * 冰川融化; * 海平面上升;

*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温室效应的预防措施?? * 保护森林

* 机车的排量限制

* 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

* 鼓励使用太阳能 * 开发替代能源

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大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 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废气排放; * 加强居住区内局部污染源的管理; * 改善能源结构,大力节约能耗; * 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

* 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和城镇功能分区;

* 加强绿化; 水资源及水污染现状

1、水资源状况

* 地球表面70.8%被水覆盖,其中97.5%为海水,淡水仅2.5%;淡水除南北极和地下水部分,只有0.26%为江、河、湖等可利用。 * 我国水资源现状:

* 南北方分布不均:南水北调、引黄入津等; * 人均水量不富,是缺水国家之一;

* 污染严重:长江"输液"救太湖(2002年)。

* 水体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其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及水体底质的理化性质和环境中的生物特性、组成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乃至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 水体污染源:

* 工业废水污染:工业生产未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废水排放,是目前最大污染源。 * 生活污水污染:粪便污水、洗涤用水污染 * 农业污染:农药(有机氯农药) * 水体污染物的分类

* 化学性(毒物、有机物等) * 物理性(热、射线等) * 生物性(致病微生物等)

土壤污染与人体健康

土壤的污染

(一)土壤污染的概念

* 土壤污染:是指进入土壤中的有害、有毒物质超出土壤的自净能力,导致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 土壤污染直接的影响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通过土壤-植物-动物-人体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威胁人类生存;土壤污染还危害其他环境要素如水体,大气等。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

* 1.生活污染: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

* 2.工业和交通污染: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以及机动车废气污染

* 3.农业污染:农药和化肥污染

人类活动向土壤施加有害物质,是加速土壤污染,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加剧的主要原因。 * 污染土壤的方式:气型污染 ,水型污染 ,固体废弃物型污 土壤污染的自净:

*

1、定义: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降低其浓度或改变其形态,从而消除或降低污染物毒性的现象。

土壤发生污染是由于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净积累。

2、影响因素

pH:酸性易被农作物吸收或迁移;碱性多数重金属离子溶解度降低。

氧化还原状态:还原状态下,许多重金属形成不溶性的硫化物被固定在土壤中。 土壤腐殖质的吸附和螯合

* 土壤污染的危害: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土壤污染的防治

一) 土壤污染的特点

隐蔽性和滞后性: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日本的"骨痛病" 累积性和地域性:污染物在土壤中不断积累,同时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不可逆转性:土壤重金属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 土壤污染治理难度大: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作用来消除。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往往很难恢复。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

土壤污染的防治原则

*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实行污染总量控制,严格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和排放浓度,合理施用肥料和使用农药等。 * 污染土壤的治理

对已污染的土壤,采取措施防治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进入食物链。

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 理化措施:客土深翻、施用石灰等。如施用石灰提高土壤pH,使Cd,Cu,Hg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 农艺措施:改变耕作制度(轮作、灌溉等)、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种植抗性、耐性、低积累型作物。 * 生物修复:

* 利用生物转化或降解的方法来去除或消除有毒有害污染物。如以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大量吸收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然后利用除去地上部生物量的方法将重金属移出土体。

* 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重金属(超)富集植物)修复及联合修复。如蚯蚓能降解农药、重金属等;种植遏蓝菜能有效修复硒、锌、镉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第四章

居室环境的概念:居室环境:是指采用天然或人工材料围隔(建筑)而成的相对密闭的供人类居住和使用的有限空间,是与外界大环境相对分隔而成的小环境。

古代居室环境质量评价--风水

- "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是如斯,是事俨雅,乃为上吉。

现代居室环境质量评价

- 布局、装饰、阳光、空间、色彩等

- 室内小气候

- 室内污染

1)居室布局:形格上:四隅四正

布置上:简洁明快 2)居室日照和采光:

? 居室日照:是指通过居室的门窗进入居室的直接阳光照射。

? 居室日照的作用:维D合成

? 采光:是指室内能得到的自然光线

居室窗口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不能小于1:7。 要想获得良好的日照,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南向坡度的地段作为建筑用地;

? 建筑物间应有足够的间距;

? 庭院中不应有高大的树木或物体遮光;

? 窗玻璃最好使用无色,并保持清洁;

? 室内家具布置合理,不能遮挡采光口。 3)居室面积: ? 室内净高:

- 不低于2.8m ,适宜的净高给人以良好的空间感,净高过低会使人感到压抑。食得快:胃口很好,对食物不挑剔,证明内脏功能正常;说得快:头脑清楚,思维敏捷,心肺功能正常;良好的个性,即性格温和,意志坚强,经常保持乐观和幽默;

- 良好的人际关系,即待人接物以"和为贵"为准则,遇事不斤斤计较,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2)心理健康的标准 ? 智力正常 ? 情绪良好 ? 人际关系和谐 ? 社会适应良好 ? 人格健康完整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 生理因素

(1)遗传(2)发育(3)疾病

? 环境因素 ? 心理因素

(1) 心态(2)需要(3)性格(4)情绪(5)意志(6)动机

心理健康关键:积极心态和积极努力 什么是心态?

心态就是决定我们心理活动和思维的一种心理状态。 心态有两种

即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 积极心态

是保持最佳精神状态、拥有健康心理的法宝,能够创造财富,导向成功,帮助你获得健康快乐的生活; 消极心态

人居环境与健康范文第5篇

人与天地相应,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宇宙观)

人体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辨正统一体,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的关系。 1.人与环境物质的统一性:元素种类、数量一致。人体的各种元素组成与含量与地壳和海水中的分布丰度明显相关。

2.人与环境物质的统一性:人与环境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3.人对环境的适应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人类是生物种群中适应性最强的一类,所以,人类以史无前例的速度繁殖起来,并迅速的占领了地球的各个角落,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霸主。

人体通过生理生化调节与环境因素保持动态平衡。如居住在高原上的人血液红细胞数增多--对缺氧的适应。

3.人类改造和利用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 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抵御不利因素

* 向大自然索取,过度开放利用资源而破坏生态环境

人类为了生存--向大自然索取,开发资源、创造财富--过度开发导致环境破坏--环境问题/环境危机--危害人类健康

* 什么是环境?其特性是什么? 环境(environment)

* 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 环境法中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 特性

* 整体性:相对稳定的物质及能量流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区域性:环境要素具有相对的特殊性,即区域性

* 变动性:人类可促进环境良性发展,也可导致环境的恶化

* 环境的分类?第一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

环境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 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大多数对人类健康是必须的(清洁的空气、水、土壤、食物、适量的太阳辐射);部分有害: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病) 某些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等,属第一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人类对其影响力很小。

次生环境:由于人类活动(生产、生活、战争等)而改变了的自然环境;某些有利

? 植树造林、水利工程; 许多不利:工业三废、生活三废、农药、医疗废物;战争对环境的破坏;第二环境问题:由人类导致的一些环境问题,比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等 ? 地方病(endemic disease)

? 地方病 ,也称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biogeochemical disease):是指由于原生环境中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含量异常,而引起的某些特异性疾病。地方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常见地方病有碘缺乏病、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等。

? 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

? 地方性甲状腺肿:主要由于摄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个别地区也可因摄入过量碘所致。主要表现是甲状腺增生和肥大。

? 地方性克汀病: 胚胎发育期及出生后早期严重缺碘所致,主要表现为:矮小、痴呆、聋 哑、神经系统症状等

(聋、哑、傻、瘫、矮)。

? 克山病 (Keshan Disease)

? 定义:原因未明的以心肌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一种地区性流行病。 ? 发病原因:

? 缺硒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 ? 其他元素(Ca、Mg、K、Na等)

? 过低,和饮水、食物中离子总量低可能有关 ? 克山病的流行特征

? 流行地区:

? 我国为主,国外仅见于朝鲜、日本;

? 绝大部分分布在从东北到西南的缺硒地带;

? 与地质环境、气象等因素有关

? 人群分布:多见农村中的青年妇女和儿童

? 发病季节:东北地区急型患者发病多在寒冷的冬季,而西南地区则以炎热夏季为好发病的季节

? 发病症状表现:心肌坏死-主要为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心律失常以及脑、肺和肾等脏器的栓塞

? 预防措施:补充硒:硒酸钠、含硒食物(蘑菇、蛋类、猪肉、大蒜、花生、海产品、动物内脏等)

? 地方性氟中毒:是一种以侵犯牙齿和骨骼为主的全身性慢性中毒,主要临床表现是氟斑牙和氟骨症。类型包括饮水型、燃煤污染型和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

? 对骨骼影响

? 适量的氟能维持正常的钙磷代谢,促进牙齿和骨骼钙化。氟对于神经传导和代谢酶系统有一定的作用。

? 过量的氟会破坏钙、磷代谢--氟骨症:早期可出现脊柱关节持续疼痛,进而关节活动障碍,肌肉萎缩,肢体麻木,僵直变形,甚至瘫痪。

?

? 饮水型地方性氟病的预防:

?

人工降氟:明矾法、三氯化铝法、过磷酸法等

? 改用低氟水源:打低氟深井,引用江、河、水库的地面水

? ? 生活燃煤型地方性氟病的预防:

? 不用或少用高氟劣质煤 ,改进炉灶

? ? 饮茶型地方性氟病的预防: ? 不用或少用砖茶

? 根本措施:控制氟来源,减少氟摄入,促进氟排泄,增强人体抗病能力。

?

(四)环境问题对健康的危害

? 1. 急性中毒:大量环境毒物短时间内进入机体所导致的严重损害;

? 2. 慢性危害:污染物低浓度、长期、反复对机体作用所产生的危害;

? 3. 远期危害

(1)致癌作用,(2)致突变作用,(3)致畸作用,(4)非特异性作用

? 4. 间接效应

? (1)煤烟型烟雾事件

? 时间:

1952年12月5日- 9日 ? 地点: 英国·伦敦

? 主要污染物:

烟尘、二氧化硫

? 结果: 一周内多死亡4000人;45岁以上死亡数为平时3倍,1岁以内婴儿死亡数为平时1倍。

? 2. 慢性危害 ? (1)水俣病

? 时间: 20世纪50年代(1953-1956年) ? 地点: 日本· 熊本县水俣湾

? 主要污染物: 氮肥厂工业废水中的甲基汞 ? 污染途径:

经食物链生物富积

? 主要危害:

中枢神经系统(运动、感觉区及小脑) ? 结果:

危害10000人,死亡超过1000人。 ? (2)痛痛病("哎吆-哎吆"病、骨癌病) ? 时间:1955年至1972年 ? 地点:日本· 富市县神通川 ? 主要污染物:选矿废水中的镉

? 污染途径:含镉废水灌溉农作物 → "镉米" ? 主要危害:肾和骨骼

? 主要症状:全身疼痛、骨质疏松、四肢弯曲变形、多发性病理性骨折;肾功能异常 ? 在日本明治初期,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在神通川上游发现了铅锌矿,于是在那里建了一个铅锌矿厂。在铅锌矿石中还含有一种叫做镉的金属,化学符号是Cd。

* 什么是健康?谈谈你自己对健康含义的认识? *

一、健康的概念

*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

* 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里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是"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里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 世界卫生组织对 "有计划的健康"做过如下定义:

谁都不能保证自己将来不生病,关键在于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达到少生病、缓生病、不生病,即便存在疾病也可以有效的控制并加以康复。 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认识世界!

* 必须看到,环境在不断改变,要用新的思维、新的观念去认识它,适应它!力争延缓人类寿命,捍卫自己的生存权利,保护好生态环境!

疾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伙伴,痊愈是人生不断的期盼.我们不必为过去出现过的各类古灵精怪的疾病和将来或许会出现的未知的怪病而悲观. 人类的历史,事实上也就是一部摆脱病魔,自我救疗,对抗死神的历史.对于目前严峻的健康形势,惧怕是懦夫的表现,但无知的消极待毙更是愚蠢的表现。

健康最简单的感觉描述 * 感觉不到自己存在! * 身轻如叶,夜睡无梦,行如奔马!--地仙

* 最重要的健康是心态。心量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心态决定状态! * 任何治疗都是辅助性的,不论中西医! * 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

影响健康的因素:生活方式,环境,生物遗传,卫生服务

第二章

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

* 环境污染: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使某些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有害因素带入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土壤和食物等环境中的现象。

* 环境污染物: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入大气、水、土壤中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质。

* 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

1、 生产性污染物(工业、农业)

2、 生活性污染物(粪便、垃圾等)

3、 放射性污染物(医用、核武器、核能工业等) 环境污染的特征:

1、影响范围大:地区多、人口广

2、作用时间长:每天持续24小时(室内、室外)

3、污染危害复杂:浓度低,但往往是多种毒物同时存在,联合作用于人体。

(1)相加作用:两种污染物的毒性作用近似,作用于同一受体,而且其中一种污染物可按一定比例为另一种污染物所代替;

(2)独立作用:联合污染物中每一污染物对机体作用的途径、方式和部位均有不同,各自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也互不相关,联合污染物的总效应不是各污染物的毒性相加,而仅是各污染物单独效应的累积。

1、影响范围大:地区多、人口广

2、作用时间长:每天持续24小时(室内、室外)

3、污染危害复杂:浓度低,但往往是多种毒物同时存在,联合作用于人体。

(1)相加作用:两种污染物的毒性作用近似,作用于同一受体,而且其中一种污染物可按一定比例为另一种污染物所代替;

(2)独立作用:联合污染物中每一污染物对机体作用的途径、方式和部位均有不同,各自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也互不相关,联合污染物的总效应不是各污染物的毒性相加,而仅是各污染物单独效应的累积。

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

一)环境致病因素

1、概念:使人体发生病理变化(人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的环境因素,或超越人体适应范围的异常环境因素,称为环境致病因素。

2、分类:

1.生物性因素,包括细菌、病菌和虫卵等。

2.化学性因素,包括有毒气体、重金属、农药、化肥和其他化学品。

3.物理性因素,包括噪声、放射性物质和电磁波辐射等。

据分析,人类大部分肿瘤病同环境污染有关,而与环境化学因素有关的肿瘤至少要占90%左右。

二)环境致病的阶段

一般来说,当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后,人体对毒性的反应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 潜伏期:人体对毒物还有抵挡能力,没有表现出疾病的症状;

* 前驱期:在环境污染持续影响下,人体耐受毒素的能力下降,成为没有"病症"的病人; * 显露期(临床症状明显期):环境污染再持续,出现了各种症状; * 危险期(或转归期):病症没有及时被发现和治疗,表现出毒性反应、发病、死亡等症状。

(三)环境致病的特点

* 由于环境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加上人体对毒物的忍受能力有个体差异,导致环境污染致病具有如下特点:

* 隐蔽性,在短时间内对病症很难确定和治愈。如1953年年底,在日本发生的水俣病,一直到1956年5月,大面积发现这种怪病,才找到致病的原因;

* 广泛性,即在一个污染区域内,谁都可能受到危害。如1952年12月5至8日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中,死亡了4000多人,在以后又相继死去8000多人;

* 严峻性,如人体内中了汞、铅、镉等毒素后,有的终身受疾,骨骼变形,全身疼痛,有的则不治而死。

环境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转归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以环境污染中最常见的化学污染物而言,其在人体内的转归大致可概括如下:

1.毒物的侵入和吸收

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侵入人体,也可经皮肤或其他途径侵入。

2.毒物的分布和蓄积

毒物经上述途径吸收后,由血液分布到人体各组织,不同的毒物在人体各组织的分布情况不同。毒物长期隐藏在组织内,其量又可逐渐积累,这种现象叫做蓄积。如铅蓄积在骨内。

3.毒物的生物转化

除很少一部分水溶性强、分子量极小的毒物可以原形被排出外,绝大部分毒物都要经过某些酶的代谢(或转化)(生物转化作用),从而改变其毒性,增强其水溶性而易于排泄。

4.毒物的排泄

各种毒物在体内经生物转化后排出体外。排泄途径主要有肾脏、消化道和呼吸道。少量可随汗液、乳汁、唾液等各种分泌液排出。

五、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简答题)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性质和程度,主要取决于:

(一)剂量 环境污染物能否对人体产生危害及其危害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污染物进入人体的"剂量。

(二)作用时间

* 很多环境污染物具有蓄积性,只有在体内蓄积达到中毒阈值时,才会产生危害。

* 污染物在体内的蓄积受摄入量、污染物的生物半衰期(即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浓度减低一半所需的时间)和作用时间三个因素影响。

* 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毒物的蓄积量将加大。

三)多种因素的联合作用

* 环境污染物常常不是单一的,而是经常与其他物理、化学因素同时作用于人体的,因此,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的联合作用和综合影响。如,锌能拮抗铅对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氢酶(ALA-D)的抑制作用,拮抗镉对肾小管的损害;而一氧化碳与硫化氢则可相互促进中毒的发展。 *

(四)个体敏感性 * 人的健康状况、生理状态、遗传因素等,均可影响人体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强度和性质。人体的健康状态、是否患有其他疾病等因素,对机体的反应也有直接影响,如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的一周内比前一年同期多死亡的4000人中,80%是原来就患有心肺和支气管疾患的人。其他如不同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有的污染物在短期内通过空气、水、食物链等多种介质大量侵入人体,造成急性危害。有些污染物小剂量持续不断地侵入人体,经过相当长时间才显露出对人体的慢性危害或远期危害,甚至影响子孙后代的健康。

一、 急性危害

急性危害:人体一次性摄入大量毒性较强的污染物,或者几种污染物联合进入人体,导致人体在短时间内就出现明显的症状。例:

1)煤烟型烟雾事件

时间: 1952年12月5日- 9日

地点: 英国·伦敦 主要污染物:

烟尘、二氧化硫

结果:

一周内死亡4000人;

45岁以上死亡数为平时3倍,1岁以内婴儿死亡数为平时1倍。

2)光化学烟雾事件

时间:

1943年、1946年、1953年; 地点:

美国洛杉矶 主要污染物:汽车尾气 :NOX 、烃类等

光化学烟雾 :O3 、过氧酰基硝酸酯

(NOX + 烃类

紫外线

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反应

结果: 数千人眼、咽喉刺激、疼痛、支气管炎症;

1953年 1- 2天内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人。

二、 慢性危害

慢性危害:主要指小剂量的污染物持续的作用于人体产生的危害。 * (1)水俣病(1953-1956年)、痛痛病(1955年至1972年); * (2)铬--口角糜烂、腹泻; * (3)铅--骨髓造血系统(贫血)

*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急性和慢性危害的划分,只是相对而言,主要取决于剂量-反应关系。如水俣病,在短期内吃入大量甲基汞,也会引起急性危害。

三、 远期危害

远期危害: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的,这种危害叫远期危害。

环境污染往往具有使人或哺乳动物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的作用,统称"三致作用"。"三致作用"的危害,一般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显露出来,有些危害甚至影响到后代。

1、致癌作用:指导致人或哺乳动物患癌症的作用。

常见致癌物有石棉(硅酸盐类矿物,引起石棉肺、胸膜间皮瘤等) 、砷化合物(引起皮肤癌) 、煤烟(引起肺癌)等。

致癌物在人群中引起致癌有如下特点:

(1)人群中接触某一化学致癌物,具有共同特性的癌症高发;

(2)持续不断地接触这种化学致癌物,可引起相应的癌症发病率不断升高; (3)癌发病率与摄入这种化学物质的剂量呈现剂量-反应关系; (4)如果控制接触,可使发病率的降低。

2.致突变作用:指导致人或哺乳动物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作用。

* 致突变作用引起变化的遗传信息或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繁殖过程中,能够传递给子细胞,使其具有新的遗传特性。 * 爱丁堡大学进化生物学研究所的劳伦斯·洛维博士说,尽管污染导致的基因突变不会立即引发疾病,但它们可以在人类一代代的遗传中不断壮大自己,引起人类不育,最终毁灭整个人类。

* 具有致突变作用的物质称为致突变物。常见的致突变物有亚硝胺类、甲醛、苯和敌敌畏等。

3.致畸作用:指环境污染物通过人或动物母体影响胚胎发育和器官分化,使子代出现先天性畸形的作用,称为致畸作用

致畸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 放射线;

* 药物: 反应停"兔唇"; 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物

*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ISO)。 * 大气污染物:凡是能使空气质量变坏的物质都是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目前已知约有100多种。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核爆炸等)两种,且以后者为主,尤其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所造成的。 大气污染的危害:

1)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大气污染导致的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 * 大气污染还能对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如降低能见度,减少太阳辐射而导致城市佝偻病发病率的增加。 大气污染的危害

2)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

* 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 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

* 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

3)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 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 * 增加大气降水量;

* 增高大气温度:热岛效应;

* 臭氧空洞; * 下酸雨;

* 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温室效益。 臭氧空洞

* 臭氧:吸收大部分对生命有破坏作用的紫外线,对地球生命起"保护伞"的作用。

* 臭氧空洞:人类生产生活中向大气排放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在扩散至平流层后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臭氧层反应区产生臭氧含量降低的现象。 臭氧空洞的危害 * 危害人类的健康:

* 增加皮肤癌:臭氧减少1%,皮肤癌患者增加4%-6%,主要是黑色素癌;

* 损害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

* 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

* 对生态的影响:

* 农产品减产及其品质下降;

* 减少渔业产量:紫外线辐射可杀死10米水深内的单细胞海洋浮游生物; * 破坏森林;

* 威胁生物圈和人类的生存:若臭氧层全部遭到破坏,太阳紫外线就会杀死所有陆地生命,人类也遭到"灭顶之灾",地球将会成为无任何生命的不毛之地。 酸

* 酸雨:pH小于5.6的降雨。 * 酸雨(酸性沉降):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

* 湿沉降:指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 * 干沉降: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

酸雨的危害:使河湖水酸化 ,使土壤酸化,影响植物生长,腐蚀森林、建筑物、雕像等, 温室效应(花房效应、大气保温效应)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的现象。 温室效应的危害? * 病虫害增加; * 冰川融化; * 海平面上升;

*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温室效应的预防措施?? * 保护森林

* 机车的排量限制

* 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

* 鼓励使用太阳能 * 开发替代能源

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大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 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废气排放; * 加强居住区内局部污染源的管理; * 改善能源结构,大力节约能耗; * 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

* 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和城镇功能分区;

* 加强绿化; 水资源及水污染现状

1、水资源状况

* 地球表面70.8%被水覆盖,其中97.5%为海水,淡水仅2.5%;淡水除南北极和地下水部分,只有0.26%为江、河、湖等可利用。 * 我国水资源现状:

* 南北方分布不均:南水北调、引黄入津等; * 人均水量不富,是缺水国家之一;

* 污染严重:长江"输液"救太湖(2002年)。

* 水体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其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及水体底质的理化性质和环境中的生物特性、组成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乃至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 水体污染源:

* 工业废水污染:工业生产未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废水排放,是目前最大污染源。 * 生活污水污染:粪便污水、洗涤用水污染 * 农业污染:农药(有机氯农药) * 水体污染物的分类

* 化学性(毒物、有机物等) * 物理性(热、射线等) * 生物性(致病微生物等)

土壤污染与人体健康

土壤的污染

(一)土壤污染的概念

* 土壤污染:是指进入土壤中的有害、有毒物质超出土壤的自净能力,导致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 土壤污染直接的影响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通过土壤-植物-动物-人体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威胁人类生存;土壤污染还危害其他环境要素如水体,大气等。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

* 1.生活污染: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

* 2.工业和交通污染: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以及机动车废气污染

* 3.农业污染:农药和化肥污染

人类活动向土壤施加有害物质,是加速土壤污染,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加剧的主要原因。 * 污染土壤的方式:气型污染 ,水型污染 ,固体废弃物型污 土壤污染的自净:

*

1、定义: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降低其浓度或改变其形态,从而消除或降低污染物毒性的现象。

土壤发生污染是由于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净积累。

2、影响因素

pH:酸性易被农作物吸收或迁移;碱性多数重金属离子溶解度降低。

氧化还原状态:还原状态下,许多重金属形成不溶性的硫化物被固定在土壤中。 土壤腐殖质的吸附和螯合

* 土壤污染的危害: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土壤污染的防治

一) 土壤污染的特点

隐蔽性和滞后性: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日本的"骨痛病" 累积性和地域性:污染物在土壤中不断积累,同时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不可逆转性:土壤重金属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 土壤污染治理难度大: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作用来消除。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往往很难恢复。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

土壤污染的防治原则

*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实行污染总量控制,严格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和排放浓度,合理施用肥料和使用农药等。 * 污染土壤的治理

对已污染的土壤,采取措施防治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进入食物链。

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 理化措施:客土深翻、施用石灰等。如施用石灰提高土壤pH,使Cd,Cu,Hg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 农艺措施:改变耕作制度(轮作、灌溉等)、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种植抗性、耐性、低积累型作物。 * 生物修复:

* 利用生物转化或降解的方法来去除或消除有毒有害污染物。如以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大量吸收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然后利用除去地上部生物量的方法将重金属移出土体。

* 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重金属(超)富集植物)修复及联合修复。如蚯蚓能降解农药、重金属等;种植遏蓝菜能有效修复硒、锌、镉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第四章

居室环境的概念:居室环境:是指采用天然或人工材料围隔(建筑)而成的相对密闭的供人类居住和使用的有限空间,是与外界大环境相对分隔而成的小环境。

古代居室环境质量评价--风水

- "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是如斯,是事俨雅,乃为上吉。

现代居室环境质量评价

- 布局、装饰、阳光、空间、色彩等

- 室内小气候

- 室内污染

1)居室布局:形格上:四隅四正

布置上:简洁明快 2)居室日照和采光:

? 居室日照:是指通过居室的门窗进入居室的直接阳光照射。

? 居室日照的作用:维D合成

? 采光:是指室内能得到的自然光线

居室窗口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不能小于1:7。 要想获得良好的日照,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南向坡度的地段作为建筑用地;

? 建筑物间应有足够的间距;

? 庭院中不应有高大的树木或物体遮光;

? 窗玻璃最好使用无色,并保持清洁;

? 室内家具布置合理,不能遮挡采光口。 3)居室面积: ? 室内净高:

- 不低于2.8m ,适宜的净高给人以良好的空间感,净高过低会使人感到压抑。食得快:胃口很好,对食物不挑剔,证明内脏功能正常;说得快:头脑清楚,思维敏捷,心肺功能正常;良好的个性,即性格温和,意志坚强,经常保持乐观和幽默;

- 良好的人际关系,即待人接物以"和为贵"为准则,遇事不斤斤计较,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2)心理健康的标准 ? 智力正常 ? 情绪良好 ? 人际关系和谐 ? 社会适应良好 ? 人格健康完整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 生理因素

(1)遗传(2)发育(3)疾病

? 环境因素 ? 心理因素

(1) 心态(2)需要(3)性格(4)情绪(5)意志(6)动机

心理健康关键:积极心态和积极努力 什么是心态?

心态就是决定我们心理活动和思维的一种心理状态。 心态有两种

即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 积极心态

是保持最佳精神状态、拥有健康心理的法宝,能够创造财富,导向成功,帮助你获得健康快乐的生活; 消极心态

人居环境与健康范文第6篇

姓名

序号

:张晶 :

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

张 晶

( 延安大学政法学院 陕西 延安 716000 )

摘要:阐述了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要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指出“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实现减排的目的。而“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俭朴和町持续的生活方式,要实现“低碳生活”,宣传引导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

关键字:低碳生活 低碳经济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庞大。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高碳经济”特征突出的现实,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走出一条既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的老路,同时又不盲目让西方国家牵着鼻子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因此,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也就成为了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 低碳生活 (low carbon living)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除了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一些地区风能发电价格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粮食、肉 1 类、食用油价格的上涨。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

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的环境日主题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 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

在中国,年人均CO2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吨。由此看来,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2 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在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兴起的时候,大家开始关心,我今天有没有为减碳做些什么呢? 在北京的八达岭,一个碳汇林林场已经成形。如果你想抵消掉自己的碳排放,可以来这里购买碳汇林或种树。林业碳汇是通过实施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植被恢复等活动,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起到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比起少开车、少开空调,购买碳汇林的主意,受到更多人的欢迎。目前,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是减排和增汇。与减排手段相比,林业碳汇措施因其低成本、多效益、易操作,成为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

什么样的人可以算是“低碳族”,“低碳”又代表什么呢?简单来说,“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自12月7日开幕以来,就被冠以“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会议”、“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等各种重量级头衔。这次会议试图建立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框架,也让很多人对人类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了深刻的反思。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城市不仅是政府、专家的事,积极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生活,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注意节电、节油、节气、垃圾回收以及绿色出行,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每个节能细节做起。很多低碳生活方式,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是再小的一份力量,都是对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的一种支持。

低碳生活50条准则:

1、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低碳生活。

2、每张纸都双面打印,相当于保留下半片原本将被砍掉的森林;

3、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这是第一步,也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

4、绿化不仅是去郊区种树,在家种些花草一样可以,还无须开车;

5、是的,一只塑料袋5毛钱,但它造成的污染可能是5毛钱的50倍;

3

6、完美的浴室未必一定要有浴缸;已经安了,未必每次都用;已经用了,请用积水来冲洗马桶;

7、关掉不用的电脑程序,减少硬盘工作量,既省电也维护你的电脑;

8、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人一不担心油价涨,二不担心体重涨;

9、没必要一进门就把全部照明打开,人类发明电灯至今不过130年,之前的几千年也过得好好的;

10、考虑到坐公交为世界环境做的贡献,至少可以抵消一部分开私家车带来的优越感;

11、请相信,痴迷皮草那不过是一种反祖冲动;

12、可以这么认为,气候变暖一部分是出于对过度使用空调暖气的报复;

13、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为制造他们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

14、如果你知道西方一些海洋博物馆里展出中国生产的鱼翅罐头,还会有这么好的食欲吃鱼翅捞饭么;

15、未必红木和真皮才能体现居家品味;建议使用竹制家具,因为竹子比树木长得快;

16、其实利用太阳能这种环保能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尽量把工作放在白天做;

17、过量肉食至少伤害三个对:动物,你自己和地球;

18、婚礼仪式不是你憋足28年劲甩出的面子,更不是家底积累的PK。如今简约、低碳才更是甜蜜文明的附件值;

19、认为把水龙头开到最大才能把蔬菜盘碗洗得更干净,那只是心理作用; 20、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衣服攒够一桶再洗不是因为懒,而是为了节约水电;

21、把一个孩子从婴儿期养到学龄前,花费确实不少,部分玩具、衣物、书籍用二手的就好;

22、如果堵车的队伍太长,还是先熄了火,安心等会儿吧;

24、等期检查轮胎气压,气量过低或过足都会增加油耗;

25、定期清洗空调,不仅为了健康,还可以省不少电;

26、一般的车用93#油就够了,盲目使用97#可能既废油,还伤发动机;

27、跟老公交司机学习如何省油:少用急刹车,把油门关了,靠惯性滑过去;

28、有些人,尤其是女性,洗个澡用掉四五十升水,洁癖也不用这么夸张;

29、科学地勤俭节约是优良传统;剩菜冷却后,用保鲜膜包好再送进冰箱;热汽不仅增加冰箱做功,还会结霜,双重费电;

4 30、其实空调外机都是按照防水要求设计的,给它穿外套,只会降低散热效果,当然费电;

31、洗衣粉出泡多少与洗净能力之间无必然联系,而低泡洗衣粉可以比高泡洗衣粉少漂洗几次,省水省电省时间;

32、洗衣机开强档比开弱档更省电,还能延长机器寿命;

33、电视机在待机状态下耗电量一般为其开机功率的10%左右,这笔帐算起来还真不太小;

34、如果只用电脑听音乐,显示器仅可以调暗,或者干脆关掉;

35、如果热水用得多,不妨让热水器始终通电保湿,因为保湿一天所用的电,比一箱凉水烧到相同温度还要低;

36、洗干净同样一辆车,用桶盛水擦洗只是用水龙头冲洗用水量的1/8;

37、可以把马桶水箱里的浮球调低2厘米,一年可以省下4立方水;

38、建立节省档案,把每月消耗的水电煤气也记记账,做到心中有数;

39、买电器看节能指标,这是最简单不过的方法了; 40、实验证明,中火烧水最省气;

41、10年前乱丢电池还可以能是无知,现在就完全是不负责任了;

42、随身常备筷子或勺子,已经是环保人士的一种标签;

43、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

44、开短会也是一种节约-照明、空调、音响等等;

45、没事多出去走走,“宅”是很费电的;

46、如果不是必要的话,尽量买本地、当季的产品,运输和包装常常比生产更耗能;

47、植树为你排放的二氧化碳埋单,排多少,吸多少;

48、衣服多选棉质、亚麻和丝绸,不仅环保、时尚,而且优雅、耐穿;

49、烘干真的很必要吗?还是多让你的衣服晒晒太阳吧;

50、美国有统计表明:离婚之后的人均资源消耗量比离婚前高出42%-61%,让我们用婚姻保护地球吧!

如果人人都行动起来,共同努力,做好身边的每一个小事,珍惜每一点滴的资源,实现低碳生活,全世界几十亿人可以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且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

5 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要求。建设一个这样的社会少不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适时地关上水龙头,出门前关灯,把废电池收集起来再处理等等都是我们可以并且能够做到的。类似于低碳生活,我们也可以追求其他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活,但是最关键的是不要空口说大话必须要从自己的实际生活改变,作为生存在地球上的一种生物,我们——人无论如何都应该保证我们所处的环境是美好洁净的,或许这条路不好走,但只要我们携手前进一定能达成愿望,于此,我永远坚信!

我相信,成功实施低碳计划一定会让地球恢复那生机勃勃的绿色,而我们的生活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低碳紧紧相连。

让我们心心相连,携手相牵,共同创造这个美丽的“黑暗时刻”,共同为地球的明天做出贡献吧

上一篇:南非的习俗礼仪范文下一篇:饲料厂岗位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