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学习理论范文

2024-03-21

式学习理论范文第1篇

摘 要:展示设计是商业性的展示进行综合性设计的专业课程,“临境化”体验式教学在展示设计课程中的教学重点放在社会实践的设计实战中,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展厅、展场和当地博物馆,了解当地文化与地域特色,通过实践案例的调研,对展示设计的功能性、展示形式等方面的认知,拓宽自身的视野,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运用设计概念与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对自身设计的不断改良、调整、试验中全面理解展示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展示设计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展示设计;体验式教学;教学改革

1 展示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原因

高校展示设计类课程体系较为复杂,包含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技能的掌握、艺术和美学思维的锻炼以及设计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系统、高效的学习将展示设计专业知识进行吸收、归纳与整合,并运用于展示设计实践领域。但目前展示设计类课程教学主要采用教师理论讲授、PPT案例调研和学生练习的方式,致使理论与实践脱节。

1.1 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展示设计课程专业性强,定义和概念较多,课堂枯燥乏味,且设计部分都是既定或成熟的案例,学生无法真正自主实践。教学模式依然采用“授-受”模式,脱离了能力培养的创新轨道。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虚拟案例,按照教学规定,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训练,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封闭了思维。

1.2 展示设计课程教学缺乏实践性

教师在教学中虽然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环境、课程安排的限制,也只能通过视频、虚拟案例或者引导学生课下实习的形式,导致学生忽视了专业实践。由于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学生作品有很大的局限性,无具体的设计经验和优秀的设计理念,创新性差。总体而言,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

1.3 展示设计课程的考核问题

专业课程考核是高校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教学质量、衡量学生知识能力的手段。而展示设计课程的过程考核主要包括考勤、练习以及最终的设计作业三部分。其功能只是对学生个体学习成效和专业知识获得情况的评价,而无法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更无法对学生知识应用情况和创新意识进行考查,导致课程考核内容不当、标准模糊、方式不妥及结论不准等问题,甚至会造成课程考核工作效率低,无法发挥对教学的正确引导作用。

2 “临境化”体验式教学在展示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展示设计的教学形式缺乏自身的文化与内涵创作。展示设计在追求新技术、新材料的基础上,不仅注重展示设计的多元化展示形式,同时还要注重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加强自身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展示设计课程中,教学方法还停留在运用虚拟案例、假想设计和“图纸化”的教学状态,忽视实际展示产业的结合,导致与实践相脱离。通过“临境化”体验式教学在展示设计课程中的教学研究和改革,对当前的展示设计课程进行改良,制作出既契合实际又满足当前现代教学的新理念与新方法。

2.1 体验式教学理论依据

展示设计课程是集环境设计、计算机软件、展示陈列、建筑设计等相关理论知识综合性的设计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体验式教学将单调枯燥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丰富有趣的现场情境教学,结合当地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内涵的教学形式。

2.2 “临境化”体验教学的特征

在“临境化”体验式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的作用,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学习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强调信任与尊重;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理解,通过教学中的对话、交往达成综合的感知体会,更注重情感体验。

体验式教学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全方位地感受,沉浸在教学课堂中,通过对真实事物的感知,形成理性的认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丰富的情感式体验。将设计思维、逻辑推演、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模式引入课堂中,引导学生对事物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體验式教学的不足之处在于受到教学外部环境的影响,需要特定的活动空间,对课堂纪律的把控难度较大。

2.3 展示设计课程中的体验式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是在一定的空间中逐渐展开的,对于学生的自身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鉴别的能力以及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设计课程可以结合当地民间传统艺术与地域文化,将其与现代展示设计理念有机结合,展示理论与实践操作案例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程实践相结合。通过对地域文化、民族风格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训练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开发和利用,将展示空间、色彩、策划等教学渗透到地域文化的艺术中,赋予现代艺术新的生机和活力。

3 结合地域特色“临境化”体验式教学的策略

传统的教学形式,僵硬的教学理念阻碍学生对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束缚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当代展示设计的设计形式越来越多元化,视觉效果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展示设计课程在满足视觉效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展示产品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展示设计课程应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展厅、展场和当地博物馆,了解当地文化与地域特色,通过实践案例的调研,对展示设计的功能性、展示形式等方面有深刻的认知。

在展示课程的教学改革方面,课程以实际的展示设计项目为依据,结合地域文化特色的产品为设计作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构建出具体的地域特色教育情境对课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1)以模拟实践展现情境。在展示设计课程中,学生通过对品牌的实际调研,进行头脑风暴的构思,在做设计的过程中进行创意设计。

(2)利用成功的优秀案例作品,分析其中蕴藏的设计理念和经验,学生通过理解案例的内容,在感情上更容易接受先进的设计文化的熏陶。

(3)到设计现场进行情景体验。通过对展示设计的空间、色彩、照明、材質、文化底蕴、受众心理等知识体系进行收集整理。

(4)教师通过体验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用数字虚拟技术、多媒体动画技术等多种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

(5)引导学生对当地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进行分析,让学生有自我认知,能够学以致用。

4 “临境化”体验式教学在展示设计课程中的评价体系

课程的评价通常以单一的评价方式为主,为了对学生以及设计作品进行全面的评价,因此展示设计课程中的评价体系需要运用多重评价体系进行评判。

(1)展示设计的教学过程要注意学生的临场应激能力的表现,将课堂转变为真实的情景,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随机表现,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根据课程作业、课程记录、课堂中的观察评价以及实践操作动手能力等多种形式,各占一定的比例分数。

(3)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互评方式。在课程中讨论和剖析学生自我实践的能力,在特定情境中进行相对公平、准确的集体评价,使学生在班级中得到专业水平的提升。

5 结语

“临境化”体验式教学对展示设计的实际案例进行全面剖析,从设计的选题、调研到设计的务实、现场的施工等过程进行分析,使学生在各个环节对展示设计的流程与方法有完整的认知。在选定体验式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体验当地文化,制定相关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文影.浅谈体验式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

[2] 罗小涛.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地域文化的实践教学探索——以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2014.

[3] 张春新,邓航.高校产、学、研一体化研究[J].当代美术家,2014.

[4] 周德富,李金祥.虚拟现实技术在高职实践训练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2.

作者简介:杨扬(1989—),女,河南洛阳人,硕士,毕业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助教,郑州西亚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式学习理论范文第2篇

创设体验情境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学生们由于要备战高考,因此自身也背负着很大的压力,精神得不到放松,经常保持一种紧绷的学习状态。如果经常带着这种精神状态来学习语文知识,那么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不仅会大大降低,而且还很容易在过大的压力下产生对于语文课程的抵触情绪。因此,在运用体验式学习模式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应当多多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放松,通过语言和动作等对学生进行引导,逐渐将学生引入到精心構造的情境中,要求学生多多思考探究,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多一些动力和热情。比如,在为学生讲解《罗密欧与朱丽叶》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教师就可以尝试着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完成情境的搭建,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等优势,为学生播放《罗密欧与朱丽叶》电影版的经典片段。学生通过更加生动、具体的电影片段的赏析,往往能够对于原文中的相关描述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进一步解读课文的时候,也能够在脑海中构造出与电影相关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对于课文的深刻理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们根据电影片段来进行情境表演,要求学生依照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合理改变,走上讲台,在教师和其他同学面前进行经典段落的演绎。这样的体验学习模式,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于语文课堂产生期待感。

重视学生需求

在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思考意识。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都有了一定的自我需求。而新课改正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对于高中生来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当充分释放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着与教师进行更良好的沟通,展现自己的需求。教师们面对学生的各种需求,应当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认真对学生的需求进行了解与筛选;针对学生的合理需求,要保证能够了解并尊重;基于学生更多的体验学习机会,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而有趣的学习环境。

为了更好地挖掘学生的课堂主动学习能力,一线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赋予学生更加自主的学习权利,要求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而是同样具备改变课堂教学进程的课堂学习主体,在与教师的合作与探究之中完成高效学习。比如,在为学生讲解《雨霖铃》这首词的时候,我们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多多发挥课堂主体作用,深入解读该词的含义。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就会提出多种看法,有的学生会认为这首词是对于男女之间爱恋的表达,还有的学生则会认为词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前途的担忧。对于学生们的种种解读,教师要充分尊重,给予学生更为自由的讨论机会,最后对学生观点进行总结,为学生统一解析《雨霖铃》。

改进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应建立在彼此尊重、民主平等的基础之上。从知的角度看,老师属于先知者,学生属于后知者,并不存在尊与卑的关系。从情的角度看,学生与老师在人格上都是独立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丰富的情感,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彼此间需要相互理解和尊重。

在高中阶段,学生与教师之间已经不是简单的教与学关系,师生之间应当转变刻板的传统学校师生关系理念,学生既不要惧怕教师的威严,教师也不应当过于苛责学生。只有构建轻松、融洽的语文课堂环境,学生们才能够在高中阶段有更积极的学习劲头,愿意配合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且当学生遇到了学习甚至是生活中的困难,也乐意找寻教师指点迷津,寻求教师的帮助和开导。教师在构建体验式学习课堂模式的时候,应当多多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语文水平,依照每一位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制订教学计划,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的关系和期望。学生受到教师的激励,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也会充满动力。教师需要不断找寻激励学生学习的方式,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入手开展教学。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点点的进步,教师也不应当吝惜表扬,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赞赏,并且和学生进一步约定,要求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语文课堂上有更好的表现。学生们都具备一定的好胜心和虚荣心,在得到了教师的表扬以后,往往会更期待教师更多的表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会更严格要求自我。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应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以及兴趣爱好,为学生们制订更为丰富的体验学习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发挥探究热情,与教师相互配合和交流,完成课堂上语文知识的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第二中学)

式学习理论范文第3篇

1 研讨式教学法内涵

“研讨式”教学法是依据现代教学理论, 对课题和结构进行研究, 导出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教师具体指导下, 引发学生主动自主地去讨论、分析、概括, 得出结论和原理, 以获得知识, 培养能力, 提高觉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是单纯追求学生的学习结果, 而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不是纯粹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标准, 而是有针对地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的思路。

2 研讨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

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拟定适合学生水平的研讨内容, 引导学生充分运用阅读、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等思维工具,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以下是具体实践过程。

理论导论。导论主要是将开展此课程的意义、课程包含的主要理论、基本框架等作一初步的阐述, 让学生对课程中主要涉及的理论和侧重有一定的印象。教师用两三周时间先讲理论导论, 使学生对该课程的整体理论体系有所了解。这一部分的教学跟传统的模式基本相同, 主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与平常的教学有一定的区别, 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不用将所有的细节都一一表述, 而是让学生对这一理论课程有初步和整体的感性认识。

分成小组, 设置选题。在理论导论的基础上, 将理论课的主要内容设置成不同的选题, 这些选题可以是论点, 可以是关键性主题, 也可以是提问, 甚至可以是正反对立的一组观点。多种形式的选题其目的是以新颖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关注, 同时在设置上可以兼顾引导的方向。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自主选择、抽签决定或教师分配等多种方式让每个小组选定一个主题, 指导学生如何查找和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 撰写发言稿。各个学生按教师传授的方法到图书馆或通过网络查找和阅读资料, 围绕选题对资料进行整理和筛选, 撰写发言稿。要求发言稿写出选题的基本情况、本质意义和历史地位, 形势政策选题还应包括政策分析和影响。

小组交流和制作课件。学生在小组内将独立探索的知识和心得以讲课评课的形式进行交流, 展开讨论, 学生先内部协商, 即在本组内部争辩究竟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然后再相互协商, 即针对当前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并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和评论, 将大家共同认可和补充的内容进行汇总, 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最后每个小组推选1~2名同学将大家的共识在大班进行讲述。

大班讲评。选择时间让各小组推选的学生在全班登台讲述各自的选题。每人讲3~5分钟左右, 然后让其他组和本组学生进行讲评或展开辩论, 教师根据所有学生发言情况对这一选题进行总评和综述。教师在综述中一方面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同时根据学生的讲述和讨论情况补充和深入阐述, 纠正学生的偏颇或不正确的观点和认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思想理论认识。

3 研讨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作用

研讨式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上的五个转变。

一是在教学方式上, 完成了从“讲授式”到“研讨式”的转变。打破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授课制, 而代之以学生自学为主, 教师指导、小组交流、大班讲评几者结合的教学新方式。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为始终, 能够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二是在教学形式上, 完成了从“一言堂”到“群言堂”的转变。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倾听者, 而成为课堂发言的主体, 讨论、辩论的主体。这种群言纷争使课堂变得活泼, 也使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轻松地被接受, 同时也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和透彻。

三是在师生关系上, 研讨式教学法完成了从“主—客”关系到“主一主”关系的转变。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作为客体的学生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 而是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自主探索、合作研讨、相互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研讨式教学法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创造了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从而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改变学生对学习的被动态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使学生视学习为乐事, 主动学、积极学。而使教师真正变成了以学生为主的、合作的、探索性的帮助者的角色。

四是在教学目标上, 完成了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 人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显得极为重要, 一个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不仅表现为他所掌握的现有知识的数量和结构, 而更重要地表现为他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表现为会不会学习、善不善于学习, 表现为是否具有开放性的思维。研讨式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从静态的封闭型转向了动态的开放型, 课堂的涵义得以延伸, 由只是教室、黑板加粉笔延伸到了资料室、图书馆、电子网络和社会的各个领域, 从而扩大了教学活动的场景, 缩小了学校与日新月异变化的社会之间的距离。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 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既成的结论与事实, 而是可以通过自己主动的探索, 分析、归纳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实现了独立思考, 开动脑筋, 善学、会学、活学。

五是在教学评价上, 完成了从“一张试卷定高下”到按学生在研讨中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来综合评定成绩的转变。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踏踏实实的“做”、师生平等的交谈与讨论, 给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养成提供了极好的锻炼机会,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认识真理、领悟人生, 并在此基础上改造与构建自我。因此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能力提高和素养养成的过程。

通过研讨式教学, 学生有了表达自我认识和思想的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讲述、讨论和辩论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看法, 特别是对形势与政策的了解和态度, 这样, 就可以让教师在总结综述中有针对地对一些不是很科学, 甚至偏颇、错误的观点和认识进行及时纠正和深入地阐述, 其教学的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课教材改革之后, 如何突出新教材的特点和使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以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研讨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参考文献

[1] 曾宪皆.试析郭汉民教授的研讨式五步教学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 (5) .

式学习理论范文第4篇

1 对问题式学习的认识

宋代朱熹说过,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问题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 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而告终。这样的学习, 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积极的思维, 才能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智慧的火花, 引起学习的积极性, 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实施《新课标》教学改革过程中, 要让学生成为主人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亚里士多德说过,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讶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 产生认知冲突,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才可能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对于问题式学习的认识与理解很重要。

1.1 问题式学习的理解

问题式学习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通过学习者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并发展自主学习的动力[1]。我们可以简要地说, 问题学习法指的是:由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学习单元, 要求学生充当复杂问题的解决者。学生通过调查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提高对某些主题、概念和知识的解决, 养成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 从而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经验。

1.2 问题式学习的特征

问题式学习与其它一些学习方式是不同的, 它有其明显的特征:一是问题解决学习是一种高级规则的学习。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把初级知识的学习融入高级知识的学习, 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 学生为解决问题而获取知识, 又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高层思维能力和自主思维能力藉此过程得到充分发展。二是问题解决学习在本质上是实践性的。问题解决学习出于这样一种理念, 那就是杜威、维特根斯坦等人所持有的“知识的意义存在于对知识的用法之中”, 即知识的意义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实际活动中才能不断形成和发展。三是问题解决学习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在问题解决的学习中, 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内容的“专家”, 而是激发“问题意识、唤起求知欲望、提供学习策略和思维路径”的引路人, 搭建“认知支架”扶持者和合作互动的组织者, 而只有学生才是负有责任的自我发展的活动主体, 学生成为了知识的积极构建者。一句话, 问题解决学习是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 问题式学习运用的原则与方法

新课程的实施, 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建立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2]。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 教学活动的领导者, 而且还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 教学效果的检测者。陶行知先生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式的填入一些知识, 不如给他买几把钥匙, 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所以说, 授之以鱼是笨教, 授之以渔才是优质教育的巧教。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或者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就成了创新学习课堂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运用问题式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要培养学生敢于问“问题”

学生不敢问问题, 主要有两种心理:一是自卑心理 (怕答不好丢面子, 缺乏自信) ;二是紧张心理 (不知道怎样回答, 准备不足) 。因此,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关键是要消除学生自卑与紧张心理。教师可首先利用名人故事, 教育学生提高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如爱因斯坦从小爱问为什么, 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其次要提高学生问“问题”的兴趣, 消除学生懒得问“问题”, 怕问“问题”的思想情绪, 激发学生想问“问题”的欲望, 锻炼学生敢问“问题”的勇气。在教学中不管学生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对学生的“问题”都要认真对待, 态度要和蔼, 对提出的“问题”无论多么肤浅或异想天开, 都不要嘲笑, 杜绝从语言或行动上挫伤其积极性, 不能让学生“乘兴而来, 扫兴而归”。其实一个好的老师常常是以“问题”为突破口, 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 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 最终达到教学创新的目的。

2.2 要给学生创设问“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常说一句话——学生不爱问“问题”, 或者没有问“问题”的习惯, 这是在传统教学中几乎没有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所造成的。因为传统的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重视不够, 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在创新学习课堂上, 就是要为学生创设问“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要让学生有时间“问”与有地方“问”, 真正培养学生问“问题”的能力, 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3 要交给学生问“问题”的方法

乔治·波利亚的《怎样解题》中说到:“重要的一点是可以而且应该是教师问的问题, 将来学生也可能提出。”一般来说, 学生问“问题”是从模仿开始的, 所以教师要做好问“问题”的言传身教, 要教会学生问“问题”的方法, 在示范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问“问题”, 教师也可以用以问代讲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提问是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精彩的提问能使教学有声有色。教师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 善于引导学生提问, 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去感染、影响学生, 使学生受到启迪能够掌握提问的方法。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 而提出新的问题, 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2.4 要适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对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 如果教师不给予妥善的解答, 也可能打击学生问“问题”的积极性, 所以要求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要适时给予解答。在对学生进行问题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 作好回答问题的准备。一般来说教师都能够正确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可能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许答不上, 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讲清说明。不要受“师道尊严”的影响, 认为答不上有损教师的面子, 而千方百计压抑学生的问题。对于教师不能及时解答问题, 就应该在课后组织学生讨论, 或者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或者走访有关方面的专家甚至在网上发表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3 问题式学习运用的实效

为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借鉴问题式学习的方法, 我在教学课文《太阳》时采用了以下步骤。首先是创设问题的情景。通过边看投影边听一个故事, 让学生了解太阳的产生的过程, 然后是提出问题。结合课文我提出了“太阳每天与我们朝夕相伴, 我们对它了解多少呢?”让学生思考, 再就是引导学生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同学们根据不同的观察, 提出了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太阳会发热, 春天带来温暖, 夏天又使人们热得受不了, 能使晾晒的衣服干得快些;太阳会发光, 能驱走黑暗, 带来光明等问题。在回答了同学们之后, 我让学生们分组继续讨论还想了解太阳什么知识, 一些同学说:“我每天看见太阳只有圆盘那么大, 它究竟有多大?”另一些同学讲:“我看见太阳挂在空中, 真想靠近它, 可是当我飞上几千上万米的高空时, 他为什么还是离我那么远?”, 还有些同学提出:“同一个太阳为什么使人感觉春天温暖, 而夏天炎热呢?太阳灶是利用太阳能工作的, 它怎样工作?假设没有太阳, 地球上将会怎么样?”……学生们的问题层出不穷。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我结合课文的学习一一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讲解, 并且鼓励同学们课外上继续网查找答案, 跑图书馆查阅资料拓展知识, 还向同学们推介《后羿射日》《神奇的太阳》《太阳能的利用》几本书。通过这样的问题式学习, 把知识的学习由课内自然而然地延伸到课外, 不但使学生获得大量知识, 而且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问题式学习”是在《新课标》指导下的一种创新学习, 创新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式学习是一种高规则的学习, 在本质上是实践性的, 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通过“问题式学习”, 就是要培养学生敢于问“问题”、给学生创设问“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教给学生问“问题”的方法、适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解决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激发起学生讨论的热情, 这是创新学习课堂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问题式学习,运用方法,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建伟.论著选摘《基于问题式学习》首要部分 (简称PBL) .

[2] 燕子.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S].2011版五 (二) (3) .

[3] 陈爱萍.问题式学习的内涵、特征与策略[M].教育科学与研究, 2008.

式学习理论范文第5篇

2、借力项目式学习,发展初中生英语语用能力

3、核心素养视域下英语项目式学习的策略

4、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运用项目式学习的行动研究

5、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6、项目式学习方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7、基于PBL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探究

8、项目式学习渐成课改趋向

9、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究

10、PBL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11、在线教学与项目式学习整合实践有效性研究

12、项目式学习模式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

13、项目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

14、项目式学习模式下如何激发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15、翻转课堂联动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

16、项目式学习的有效实践探究

17、探究项目式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18、基于“互联网+”与项目式学习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探索

19、项目学习与任务驱动之差异分析

20、课程“握手”项目还学习快乐与精彩

21、信息技术支持下项目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与反思

22、基于国家课程的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

23、项目式学习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24、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英语词汇学习的可行性探究

25、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式教学法的应用与研究

26、小学英语课堂项目式教学探寻

27、项目式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28、项目式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9、基于翻转课堂的高级英语PBL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30、浅谈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创客课程建构

31、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32、项目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3、近十年我国项目式学习研究综述

34、在计算思维教育中应用人工智能模块的研究

35、基于B-Learning的项目式学习支持系统模型的构建

36、通过项目式学习促进初中生主动参与英语综合实践活动

37、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38、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探究

39、数字化视域下的小学英语PBL

40、项目式协作性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41、项目式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概论

42、项目式教学法在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研究

43、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及实证分析

44、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定位

45、项目式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46、项目式学习驱动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思考

47、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英语项目式教学应用研究

48、翻转课堂在《电子EDA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49、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项目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式学习理论范文第6篇

摘 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地理教学中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本文从课程、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对小组合作式学习运用于地理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探索如何使合作式学习与课程教授更好地融合,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合作式学习;地理教学;应用

前言

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解决现阶段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的改革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小组合作式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正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探索。

一、合作式学习概述

合作学习最早在美国兴起,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才开始进行合作学习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所谓“合作”,就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合作的过程要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目标为动力。合作式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程的学习任务把班级的同学划分成若干小组,小组的成员通过师生、生生合作,有组织地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和操作等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和教学策略。小组学习充分发挥了教育的广泛性、充分性和个体性等方面的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从而起到引导、帮助、控制的作用。

二、小组合作式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可行性分析

1.地理学科特点适合采用合作学习

地理学科离不开地图,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需要通过查找地图掌握很多地理信息,而地图颜色丰富,信息繁多,很容易让人眼花缭乱。小组成员合作查找地图,有利于快速准确地找到信息,有利于快速跟上老师的授课节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真正要把所学地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不是独立的个体所能完成的,需要群体的协作,群体协作的效果取决于群体成员的协作能力,而这种协作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既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能力,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实践都是极有帮助的。

2.地理课程讲解的需要

地理课程的学习内容多而广,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记忆的知识显得乏味无趣,学生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式学习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中国的行政区划》时,把全班分成6个学习小组,设置了四个有梯度的学习环节:(1)小组成员根据省级行政单位的顺口溜了解34个省区的名称。(2)出示省区轮廓图,引导小组成员展开联想和讨论,巧记省区轮廓,如黑龙江省像天鹅,台湾省像香蕉等等。(3)小组成员团结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读图练习,熟悉34个省区的空间位置。(4)小组成员合作开展“中国行政区划”拼图竞赛,巩固省区的空间位置。每一环节学习内容明确且引入了竞争机制,所以小组成员参与热情高涨,组长带动组员讨论热烈,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各小组基本能较快完成每个环节的任务。特别是巧记省区轮廓和拼图竞赛两个环节,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34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及各省区空间位置的建构,授课效果不错。“学生的任务就是游戏。学生们从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获得学习”,集体玩游戏的乐趣和收获更不可小视。

3.教师教学方式的补充

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由于学习水平、接受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可能对所有学生都有所兼顾,合作式学习作为集体教育形式的一种补充,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啟迪、相互补充、相互给予、相互吸收。小组合作式学习以其在教育的广泛性、充分性和个体性等方面的优势,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4.学生学习动机的需要

小组式的合作学习中,相近的年龄、易于接受的交流方式等为共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较少出现理解上的困难及意见沟通中的障碍,彼此能从对方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中学生的活泼、好动在共同学习中能极大地帮助那些带有懒散、惰性的学生克服自我,产生表达自己思想的强烈愿望,积极学习、努力探索,有更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合作式学习可以给每个学生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能够从制度上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三、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分组要科学合理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对班级的学生要进行科学的分组。可以考虑学生的意愿和学习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自由组合或教师指定成小组。每小组的成员一般以好、中、差的程度搭配。为使每个学生受益,每个合作学习小组最多不超过12人,理想人数根据不同的活动方式而定。为了保持小组内讨论、交流的热情,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教师可适时地调整小组成员。

2.教师的角色意识要转变

小组合作式学习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在小组合作式学习中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特别要注重学生的活动,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教师精心研究教材,设计小组活动内容,创设好合作学习的情景,制定好各组完成任务的程序,并在课堂上督促各小组完成。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以指导者和支持者的身份出现,也可以参与某一小组的活动,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满足学生的需要。

3.小组活动形式要多样

小组活动方式尽量多样化,可利用各种讨论、角色扮演、个案研究、竞赛等有效的方式进行。我采用拼图竞赛法突破中国行政区划的空间位置这个难点,“小组成员团结合作把桌上的散图拼成一幅完整的中国政区图,拼完了立刻把手举起来,看看哪个小组最快。开始!”在紧张热闹的氛围中寓教于乐,学生玩得开心,枯躁的政区空间位置也一点一滴地渗入孩子的心中。而在学习《地方文化对旅游的影响》这一课时,我让各小组扮演不同景区的导游,向游客介绍景区。学生饶有兴致地收集图片,分类、整理并制成PPT课件,最后像模像样地在全班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示,不同的山水、不同的民居、不同的人物和服饰鲜活生动地反映了不同地方的旅游特色,学生兴趣高,教学效果也好。

4.小组活动要有效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学习方法,在热热闹闹的活动中,要避免活动流于形式,要确保每次小组活动都有一定的收获。教师要精心设计每次的小组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根据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初中地理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好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时,教师应观察各小组的进展情况,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并适时地为学生间的活动提供帮助,掌控活动的时间和效果。

四、小结

每一种学习方法都有优点也有不足,小组合作式学习特别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教学过程各个阶段的成效和缺陷,从而获得教学改进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姬淼.浅谈新课标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J].中学教学参考,2010(34).

[2]高远荣.合作式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0(11).

(作者单位 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

上一篇:颂祖国歌曲范文下一篇:团队的力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