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舞蹈论文范文

2023-03-25

学习舞蹈论文范文第1篇

一、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舞蹈实践的关系

首先, 舞蹈理论知识来源于舞蹈实践。舞蹈的理论知识是运用科学的手段与巧妙的思维方式通过表面现象对内在的事物进行研究并且将事物的本质内涵通过具体的现象表达出来, 这些理论都是在一定的实践基础上得到实现的, 进而转化成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2]其次, 舞蹈的实践需要舞蹈理论知识的指导。舞蹈的表现形式是通过肢体的“手舞”与“足蹈”构成的, 是“人体动作的艺术”。舞蹈是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人体艺术, 在舞蹈的实践学习过程中理论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舞蹈实践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引, 舞蹈的理论知识又来源于舞蹈的实践。只有不断提高舞者自身的文化修养, 才能使舞者领会到自己专业真正的灵魂与魅力所在, 从而创体出更好的舞蹈作品。

二、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舞蹈实践中的重要性

(一) 提高舞者对舞蹈文化的认识

舞蹈文化是对舞蹈理论知识系统性的一个理解, 舞蹈文化认识的提高可以提

高舞者在实践中对舞蹈艺术理性的认识, 进而提高对感性的思索。不仅可以使舞

者了解到不同国家舞蹈的发展历史以及文化背景, 还可以使舞者了解到前人艺术

家们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舞蹈文化的相互交融会提高舞者在实践中整体的综合文化素质, 让舞者有能力把好奇心、洞察力与技术能力相结合身心合一地去把舞蹈完美的展现出来。

(二) 提高舞者在舞蹈实践中的艺术表现力

舞者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首先会了解到西方艺术特有的魅力, 并被其感染产生兴趣, 其次会学习到西方舞蹈独特的表现手法与艺术理念, 使舞者在实践过程中能充分运用其理性的思想从根本上对西方现代舞做出内心的阐述, 长期不断的学习思考也会激发舞者身体和内心情感表现的无线动力与能量, 促使舞者成为一名真正有思想的灵魂舞者。[3]因此艺术表现力的提高也是舞蹈实践能力的提升, 也是舞蹈作品品质的提升, 更是舞者文化素质的提升与能力的发展。

(三) 提高舞者在舞蹈实践中的编创能力

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尽可能的满足舞者提高编创能力的需求, 它可以让我们学习到许多前人的优秀创作理念与创作思维, 并且教会了我们从真正意义上的编创技巧去剖析舞蹈, 开发舞者新的编创理念与技巧, 带领舞者进入到创新时代, 走出自己的艺术风格, 使舞者的编创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现代社会舞蹈的创作作品数量在不断地增加, 但能称之为精品的又屈指可数。在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从思想上引导舞者们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 促进舞者的全面发展。

三、舞蹈实践中舞蹈理论知识学习路径

首先要学会自己独立的思索学习, 虚心向别人请教, 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并且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从自己的实际真实情况出发设定自己的成长目标与自己的舞蹈生涯规划, 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有了规划在朝目标前进的过程中收益才会更多。通过对环境的接触和自身实践的努力, 不断积累经验教训, 结合理论知识的应用不断总结研究其精髓, 才能促进舞蹈理论知识更好的发展运用。其次在进行舞蹈理论知识学习时要注意对当前舞蹈艺术现状发展的了解认识, 认真了解世界舞蹈主流的要素与理念, 并对未来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展望, 学会借鉴先前舞蹈家们的优秀文化, 掌握其中的基本要素, 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 提升舞者的综合文化素质, 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最后对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一定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加强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注重舞者自身对舞蹈理论的兴趣培养, 学习基本的美学、历史方面的知识等, 提高舞者自身的素养能力, 为理论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及时总结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并把此贯穿进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加以总结真正转变为自己的东西, 使其在实践中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在课余时间多欣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的舞蹈种类, 并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丰富对舞蹈艺术作品的欣赏评价, 提高对舞蹈艺术的鉴赏能力。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对自己所学习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做好笔记, 对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问题一定要做好记录, 这将在以后会成为我们非常大的一笔财富。

总而言之, 舞蹈实践离不开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 舞蹈理论知识的也需要实践的积累, 二者缺一不可, 想要更好的学习舞蹈, 不仅需要平日在技术上的勤学苦练,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 缺少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会影响舞者的全面发展。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舞蹈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真正的从各个方面充实自己, 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与自身修养, 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使自己的专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应用, 创造出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 增强舞蹈实践的能力, 使舞者自身得到全面的发展, 从而促进我国舞蹈事业更加繁荣发展。

摘要:在长期的科班制及其教育的制约下, 人们忽略了对舞蹈理论知识的认识学习, 为了提高舞者自身的素质文化就必须学习舞蹈理论知识, 本文主要从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舞蹈实践的关系入手, 逐步对舞蹈理论知识在舞蹈实践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舞蹈理论知识,学习,实践

参考文献

[1] 汪茜.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舞蹈表现力的策略[J].职业教育, 2014 (21) :166.

[2] 孙小然.论舞蹈理论学习的重要性[N].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 (4) :90-91.

学习舞蹈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舞蹈作为职高幼师学生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学目的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让幼师学生掌握舞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艺术之美的理解,提高其自身艺术鉴赏力和文化艺术素养;二是让幼师学生了解幼儿舞蹈教学的基础知识与创编方法,提升学生幼儿舞蹈的组织教学能力,为胜任幼儿教育工作做好准备。然而教学评估表明,幼师学生大部分掌握了基础的演绎技能,但对艺术的理解力、创编力和组织教学力不尽如人意。如何进一步提高幼师舞蹈教学质量,是亟需认真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幼师 舞蹈教学 模式

一、幼师专业学生舞蹈技能的要求浅析

准确把握幼师专业学生舞蹈技能的要求,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实践、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经多年中小学生音乐舞蹈教学和近五年幼师学生舞蹈教学实践,我认为幼师学生的舞蹈技能完全不同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要求。对于幼师学生而言,通过舞蹈技能训练以期实现三个价值层面的目标要求:

1.塑造幼师特有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形象。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龄前儿童,与幼儿沟通需要幼师具有极具亲和力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的沟通能力。因此,幼师学生自身的形体塑造和娴熟的肢体语言运用是其最基础的职业素养之一。这一职业素养的训练和培养,一方面来自于文化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很重要的来自于舞蹈技能的训练。

2.把握舞蹈技能融汇于幼儿教学实践的方法。根据幼儿心理及其成长规律,创制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因而,其教学特点就是寓教于乐,寓教于乐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活动,游戏活动更多地采用拟人化的角色扮演和舞美动作设计,幼师把舞蹈动作进行简化运用于游戏活动,不仅有利于增进幼儿之间的沟通与友爱,更有利于增强幼儿入园学习的兴趣,促进幼儿智商情商的开发。

3.掌握适合幼儿特点的游戏和舞蹈的基本创编能力。幼儿天真无邪、懵懂可爱,其潜能和兴趣有待幼师的激发,从这个角度看,实施幼儿启蒙教育对其一生意义重大。启蒙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比如性格与习惯养成,比如基础知识与常识,比如音乐舞美艺术。因此,幼师应具备一定的舞蹈创编能力和幼儿艺术天份的发现与培养能力,重点组织对具有一定舞蹈艺术兴趣和潜力的孩子进行舞美训练。

舞蹈技能的价值呈现于三个方面,这是递进的价值体现过程。

二、舞蹈技能教学的现状分析

1.现行教学模式取得的实践经验和成果。(1)遵循舞蹈教学的规律实施渐进式的教学。从我校近三年幼师专业生源舞蹈基础摸底情况看,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学生占比仅2-3%,有一定形体表现力和动作协调性的学生约占10%,没有舞蹈基础和动作协调性比较差的占比超过80%。基于这一现状,针对幼师专业毕业生舞蹈技能要求,通常课程实施比较明显的分段设计,第一阶段主要从最基础的站姿、手位、方位及芭蕾形体组合训练开始,第二阶段注重呼吸、体态的训练,如古典身韵组合练习,第三阶段转入民族舞蹈的入门组合学习,第四阶段重点进行成品舞蹈学习,第五阶段进行幼儿舞蹈学习,第六阶段进行舞蹈创编练习。实践表明,这样的教学方案总体上实现了舞蹈技能普及性教学目的,经过训练,大部分学生具备了幼儿教学所需的基本舞蹈教学技能。

(2)施行示范模仿“双带”结合的教学模式。幼师专业一个班级学生人数多为五十人左右,加之学生基础和悟性差别较大,舞蹈老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实施教学计划,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中,通常采取老师分解动作示范教学,学生模仿学习,当半数学生基本掌握动作要领时,对挑选出来悟性较好的优秀学员进行检验,纠正规范动作后再由这些学生带领进行分组训练,此时老师逐组进行指导,同时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训练并规范动作。这种教学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大班教学与学时偏紧的矛盾。

(3)理论与技能教学并重,提高学生舞蹈艺术理解力。实践表明,舞蹈教学与其他学课一样,加强对学生实施舞蹈艺术的理论培训十分重要,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知其然“,更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比如,在教授民族舞蹈时,要让学生了解舞蹈来自于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劳作场景和生活状态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舞美动作的创作来源,从而提升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加深对动作的记忆,增强舞美表现力,也为学生创编动作提供方向指引,积累创作灵感。

(4)加强技能抽测和实践锻炼,让学生在展示成果中自查不足。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检验、明晰方向,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此,多年来,本人在教学中坚持“两个注重”:一方面,注重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技能抽测,给学生一定的压力,以促其加强练习,让学生在接受检验中查找自身差距,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同时对教学质量进行适时评估并予以改进优化;另一方面,注重将舞蹈技能训练从教室向外拓展到演出舞台、拓展到比赛场,通过让学生带着成品舞蹈参与相关演出和比赛,与专业学校学生同台竞技,让学生在实践中开拓视野、锻炼胆气、积累经验、查摆不足。

2.现行教学方式的弊端分析。尽管目前幼师舞蹈教学模式基本满足了培养幼师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但一些弊端依然存在。比如:

(1)幼儿教师舞蹈教学的定位仍不够清晰。目前幼师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大多参照艺术院校培养专业舞蹈学生的模式进行,只是在标准、程度和要求上适当降低,对幼师类学生舞蹈技能训练的定位比较模糊,缺乏针对幼师舞蹈教学明确的目标指向和配套的教学方案。

(2)教学模式单向性、单一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不够。被动模仿式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如何让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研学状态需深入思考。

(3)学生在组织开展游戏舞蹈能力方面的训练仍显单薄。从教学成效看,大多数学生自身具备了舞蹈的基础技能,但是针对幼师职业需求,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升职业能力方面,仍是目前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三、改进幼师舞蹈教学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据上分析与思辩,本人认为应在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明晰教学定位的基础上,针对幼师舞蹈教学特点,充分研究其内在规律,积极探索创新与实践,实现教学模式“五大转变”,真正提升幼师舞蹈教学实效。

1.从灌输式教学向导入式教学转变。灌输式教学的本质反映是让学生“知其然”,然而这种教学方式正如“依瓢画葫芦”,教与受的过程直接高效,但学生接受技能动作往往是机械的、僵硬的、不知其然的。因而,本人更倾向采用导入式教学方法,既注重学生“知其然”的基本要求,更注重学生“知其所以然”的本质要求。在具体教学中,增加课前准备环节的设计,要求学生预先通过网络和书籍搜集相关内容,了解舞蹈作品的文化背景及基本内涵,以利于学生更容易掌握每次课程的重点和要领,更深刻理解教学计划的内在逻辑关系,更快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落差度。

2.从单向式教学向互动式教学转变。传统的单向式教学过程中,常出现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跟不上课程节奏等现象。为改变这一现状,本人注意探索“填空式”教学模式,即在某一舞蹈组合教学完成四分之三的进度时,有意空出余下四分之一或几个八拍的内容,通过互动参与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集思广益,与老师共同完成这部分编排内容,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

3.从技能式训练向技能、内涵并重式教学转变。技能教学与内涵提升对于舞蹈教学而言互为作用、相辅相承,示范模仿式的教学难以实现学生对舞蹈艺术内涵的理解,因而,本人尝试运用三种方法改进教学效果:

一是采用鉴赏点评法,即通过集体观看经典舞蹈作品录像,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点评其中的风格、韵律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对艺术内涵的鉴赏能力。

二是采用体悟点评法,即在一个组合训练结束后,让领悟力、表现力强的学生分析主讲舞蹈动作的内涵理解,其他学生补充交流,触发启迪学生的体悟能力。

三是采用“对标”分析法,在分组创编教学中,将自创部分与原创作品进行比对,分析两者之间在内涵理解、动作设计和队形编排方面的差异,增强学生对创编基本规律的认识。

4.从案例式教学向情境式教学转型。案例式教学通常采用观看录像、内涵解析、动作分解、场景模拟等方式教学,由于学生对舞蹈的感性认识不足,很难把握舞蹈的精髓。为克服这一弊端,本人尝试引入情境式教学方法,尽可能通过多种方法与途径为学生创造舞蹈情境。

一是参与道具的制作准备,在民族舞的课前,辅导学生自制简单的服装道具,课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对舞蹈房进行舞台布置,并且运用自制的服装和道具进行舞蹈学习。

二是引入角色扮演,在儿童舞蹈的学习中,让学生扮演各种动物形象,模仿动物的神态、姿势、动作及特点,让学生融入到舞蹈学习的意境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舞蹈动作的特点及细节,明晰动作,提高对舞蹈的理解及表现力。

三是启迪式教学,即利用课余时间播放一些经典的舞蹈题材影片,触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灵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5.从模拟式教学向实践式教学转型。提升幼师舞蹈教学的实战能力是教学的核心要求。本人体会,一位能够胜任幼儿教育工作的合格老师,应该具备三项实战能力:

一是把握幼儿成长的阶段性教学规律的能力。

二是根据幼儿心理和行为特征,策划、组织、编排适合幼儿的舞蹈及活动的能力。

三是调动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娱乐活动的能力。

因此,本人针对高年级学生,尝试将模拟式教学转向更为逼真的实践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针对学生幼儿教学规律认知能力的培养,请经验丰富的幼儿园园长、已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师姐”、“师哥”现身说法教学体会,创制机会带学生观摩幼儿园教学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针对舞蹈及活动组织策划能力培养,指导舞蹈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备课,让其进行说课,以清晰教授的内容、步骤与方法;针对引导能力、沟通能力培养,让学生轮流扮演幼儿教师角色和幼儿角色,模拟教学结束后让学生来点评教授过程是否清晰,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课后让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增强教学的现场感和真实感。在这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中,本人还及时掌握回馈信息,完善方法步骤,修改教学细节。

本人认为,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通过以上五种教学模式的组合运用,并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诊断评估机制、在校学生意见征询回馈机制、毕业生回访机制、师生实地调研机制等等,幼师舞蹈教学质量必将得到持续的提升。

学习舞蹈论文范文第3篇

幼儿舞蹈是幼儿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促进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途径。专家认为:幼儿的舞蹈接受能力要好于成年人,所以不可忽视幼儿期的舞蹈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在幼儿艺术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幼儿舞蹈教学不仅可以使幼儿掌握粗浅的舞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音乐、动作和语言的有机地结合,可以萌发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挖掘和发展幼儿自身潜在的艺术素质和潜能,培养他们对舞蹈的敏感度,促进其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以舞修身,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气质美

幼儿身体处于正在迅速生长发育时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姿态,常常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幼儿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幼儿的骨骼发育,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改变这些不良习惯,形成端庄得体的仪表仪态,进而培养幼儿自信乐观、挺拔向上、大方活泼的性格。

二、以舞识美,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人对于美感具有独特的领悟,舞蹈通过调动人体姿态、表情、动作、情感内心体验等多种生理和心理机能,为孩子提供和建构了富于童心的审美欣赏与审美表现空间。如:舞蹈《勤劳的小蜜蜂》,幼儿根据不同的音乐结构,设计不同的动作表现小蜜蜂不辞辛苦采花酿蜜、与大雨抗争的坚强的画面,使孩子们在感受美的同时,提高了舞蹈的表演能力。

三、以舞怡情,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个性特征

1.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人的性情不是天生的,是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受多方面教育及社会各方面影响形成的。通过舞蹈教学,可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自己的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舞蹈活动《兵娃娃》,幼儿不仅把踏步、敬礼等简单动作运用到舞蹈活动中,还把握枪、刺杀、投掷、匍匐前进的身体动作,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培养了幼儿勇敢坚强、不怕吃苦、遵守纪律的良好个性品质。

2.进行爱的教育

舞蹈活动的关键,是要使教育活动的过程成为幼儿积极参与的艺术活动,而且要把教育目标融入其中,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身心的良好发展。在舞蹈《小乌鸦爱妈妈》教学中,我通过用充满感情的语言为幼儿讲述小乌鸦,为妈妈觅食喂妈妈吃虫的情景,让幼儿回忆自己生病时妈妈照顾自己的场面而进行联想,幼儿很快就入境,看到“小乌鸦”急切觅食和耐心喂食的样子,让我深感舞蹈教学的魅力所在。

3.提高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现在社会独生子女居多,自我意识较强,不会主动与小伙伴交往,友好相处,合作共事,因此,我在舞蹈教学中设计了《邀请舞》这个活动,通过点头示意、招手邀请、弯腰答谢等方式表现邀好朋友游戏的动作,使幼儿在无声的肢体语言中,体验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快乐。

4.培养自信心

《纲要》明确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与提高。因此,在舞蹈课中我总会为他们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放一些活泼的音乐让她们做放松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站在镜子前面认识自我、展示自我。提供给每个幼儿当“小老师”的机会,请幼儿当榜样、做示范,让幼儿感到这些动作并不难,从而使他们增强自信,敢于尝试。

5.促进个性发展

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许多幼儿克服了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心理,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幼儿活泼开朗的个性。

四、以舞育智,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开展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发展幼儿身体运动的机能,陶冶幼儿性情和品德,而且可以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1.培养观察力

观察模仿是舞蹈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我通过分解动作和重点示范的方法,提醒幼儿先观察下肢动作,再学上肢动作,提高幼儿观察的顺序,掌握观察的技巧。其次,在课堂示范动作时,我会把幼儿把握不准的动作单独示范,做一种正确和一种错误的动作,或是一种表情丰富和一种表现力稍差的动作让幼儿比较,通过对比训练幼儿的观察力,其观察的准确性不断提高。

2.提高感知力

大多数幼儿在跳舞时毫无表情,教师要引导幼儿感受舞蹈的情感,首先自己要进入状态,才能将幼儿带入表演的意境,可以利用夸张的动作、简明的儿歌、生动形象的语言故事或编成简单的游戏等手段来渲染环境,帮助幼儿理解舞蹈内容,促使幼儿能创造性的表达各种舞蹈形象。

3.增强记忆力

音乐舞蹈的学习能达到潜移默化、提高记忆力的作用。学习中不仅要记住音乐形象与音乐节拍,还要记住舞蹈动作与舞蹈律动表现的情感。使大脑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做到训练有素,促进智力发展。

4.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天生好动,喜欢幻想,具有创造力。而舞蹈本身就为孩子们提供了发展想象力、创造力的广阔天地。如在邀请舞《碰一碰》中,引导幼儿思考除了碰鼻子外,还触碰那些部位?幼儿通过交流沟通,探索出肩膀碰肩膀、头顶碰头顶、肚子碰肚子、屁股碰屁股等不同身体部位、不同空间位置的舞蹈动作。

总之,幼儿舞蹈以它独特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优美的舞蹈形象,潜移默化的使孩子热爱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认识真善美,憎厌一切假、恶、丑的行径,陶冶了情操,受到了美的教育。因此,幼儿舞蹈教学成为具有独特作用的教学活动,而受到我们的喜爱。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高石.儿童全面素质教育法[M].改革出版社

[3]关鸿羽.提高智力的方法[M].兵器工业出版社

[4]教育百科辞典[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学习舞蹈论文范文第4篇

当代社会,新技术的进步不可避免地对曲艺创作和表演带来冲击、诱惑和影响,尤其是处于信息传播速度空前迅捷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新技术、新思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各种艺术门类。曲艺作为一门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面临着新挑战。怎样借力新技术进步从而快速健康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新技术的内涵

新技术我理解为新的操作方法。能够影响到曲艺创作表演的新技术,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形式新:当今社会,观众信息来源宽泛,要求越来越高,口味越来越刁。单一的形式往往提不起太多的关注度和兴奋点,越来越多的混搭开始出现。其中,较为成功的范例是2018年央视元宵晚会节目《看今朝》,讲述精准扶贫政策下,人民逐渐脱贫致富,奔向新时代的主题。节目将苏州评弹和陕北说书巧妙结合到一起:一边是江南水乡的吴侬软语,一边是黄土高原的高亢豪迈;一方是粗犷的陕北汉子,一方是温婉的江南女子。羊皮坎肩与旗袍搭配的曲艺表演形式,在历史上从未有过,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碰撞、融合、突破,最终达到“一柔一刚,相映成辉”的效果。

(二)设备新:如今,曲艺表演中,LED 屏幕、升降舞台和数字化多媒体的运用早已不是新鲜事,从视觉上给观众提供了更为炫酷的享受。MIDI 伴奏(原意为数码音乐设备,MIDI伴奏的意思是通过数字信号来读取数字音色库里相应的音色从而发出各种声音)也被用到曲艺表演中,替代现场乐队。随着电脑信息技术对人像的捕捉和修复,当代曲艺人与已逝曲艺家合说相声也出现在节目中。而随着全息 3D 投影技术的运用及虚拟歌姬艺人的出现,不久的将来,也许会出现虚拟相声演员或虚拟说唱曲艺演员在台上表演,或与真人演员合作表演的场景。

(三)传播方式新:以往的曲艺表演,受传播条件限制,范围窄,受众少。随着电脑、电视媒体及网络、自媒体的空前发达,一个新节目、新歌曲或新段子用不了几天,甚至几个小时便会传遍五湖四海。在2017中国天津曲艺文化旅游嘉年华的开幕式上,名流茶馆采用“网红+直播+相声+曲艺”的形式,将线上线下相结合。跟着网红游景区、听相声成为一大亮点,被百万粉丝关注、观看,并形成在线互动。

(四)营销手段新:如今早已不是“开门售票等客来”的时代了,各知名或不知名的小剧场利用网络售票平台或微信公众号、QQ 群、微博、微信等平台与观众互动,建立亲密关系,售卖演出票,做活、做大市场。还有不少曲艺团体借助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达到保底生存的基本需求,再接商演和办教育培训机构实现盈利,还有的与旅行社合作,将曲艺演出作为文化旅游、特色旅游的一部分,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营销手段。

二、现阶段曲艺创作表演的特点

(一)视野开阔,题材丰富,形式繁多。开放包容的社会,让更多新生事物有了生存空间,人们也更愿意接受新事物,曲艺从业者已超过 30 万,这个异常庞大的群体表明了曲艺进入空前繁荣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团体和领军人物,各种素材都被曲艺消化应用,尝试创新的作者及演员层出不穷。

(二)曲艺作品创作周期更短,更新,更快。因为快餐文化盛行,老节目已经不能满足容易喜新厌旧的观众群,以往一个段子说半年,一拨观众来三场的场景已经不复存在,曾经遭遇票房危机的某些相声剧场因为老节目霸场、上新太慢,落入观众流失、粉丝变节、举步维艰的境地。这就给了曲艺作者和演员极大的压力,往往一个新节目还没有来得及在多次的表演中持续打磨成精品就提前下了架。

(三)微视频的出现让曲艺作品求短、求精、求快。火山小视频、快手和抖音,一波波长不过几分钟、短到甚至不过 10 秒的影像,已经占领了年轻人甚至老人幼童的视野。当刷抖音、拍视频自我陶醉成为一种习惯,动辄需要十余分钟甚至几十分钟才能说唱清楚的故事,由于观众耐性不够导致其越发流失严重。据统计,现代中国人看电视按遥控换台的平均忍耐时间是3 秒,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要抓住观众让他不换台,得需要多少包袱、多少扣子、多精彩的画面和语言?对于讲究三番四抖、铺平垫稳的曲艺来说,是极大挑战。于是,难免出现迎合观众的短、精、快作品,质量和水准自然难以保证。

(四)网络文化极大削弱曲艺作者的原创能力。搜索引擎的便捷极大方便了生活和学习,但同时也极大削弱了人的原创力和思考能力。尤其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网络。海量的段子、笑话、点子汇集在浩瀚的网络之中,谁都可以毫不费力、免费得到想要的资源,以往那种一个段子写半年、一个包袱想三天的作者越来越少,而网络写手越来越多,下载、甄选、编辑、定稿、排演,成了不少曲艺人的日常,于是内容撞车、形式雷同、结构相近、包袱一样的作品屡见不鲜,作者丧失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抄袭盛行,必然难出精品。

(五)年轻观众的回归催生曲艺涉险创新。曾经,曲艺出现过不短的低迷时期,但可喜的是,如今大批年轻观众开始回归,愿意在小剧场或者电视机前、手机前看自己感兴趣的节目和喜欢的艺人,但同时也带来尴尬的场景:他们往往缺乏耐性和与之相匹配的文化底蕴,遇到传统节目和段子就换台或走人,这就使得曲艺作者不得不逼着自己去迎合好不容易回头的观众们而去进行不成熟且冒险的所谓创新。

(六)市场化需求造就“短命”作品。为了生存,曲艺作者或演员不得不面对残酷的市场,不得不创作能卖得出去、有人买单的所谓作品,其实那大多只是商品,别说常演不衰,有的可能上台一次就寿终正寝。

(七)说教性、任务性作品过多,削弱曲艺作品的趣味性、艺术性、文学性和娱乐性。说教性和任务性创作固然需要,但一些作者长期局限于创作应景的说教性、任务性作品,失去本真和创作的热情,疲于应付上级任务或有利可图的节目,曲艺最为老百姓喜爱的趣味性、艺术性、文学性和娱乐性逐渐削弱,能够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悠长、富有生活情趣的精品越来越少。

三、曲艺在新技术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过分依赖新设备,流于形式和表面。在不少大型曲艺展演比赛,舞蹈、MIDI 伴奏、LED 屏等时尚元素在節目中被大量使用,再加上绚丽夺目的民族服饰,节目的观赏性有了较好的提升。但这种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好听好看的舞台效果在赢得观众掌声的同时,也引发了专家对新形势下少数民族曲艺究竟如何创新发展的不同看法。舞蹈动作、音乐节奏和舞美过于花哨,没有真正发挥好衬托的作用,反而喧宾夺主。其实,过去越是有成就的曲艺艺人,其装扮往往越素雅,因为他们深谙不能因为自己过于炫目的装扮而转移了听众注意力的道理。“越简单,越高级”逐渐被淡忘。

(二)过分求新求变,失去核心和传统文化。曲艺最重要的特点是有人有事、有情有趣,也就是说,所有的表现形式都是为讲好故事服务的,而有的节目脱离本体,场面过于豪华,混搭形式过于繁杂,观赏性有了,但曲艺本体特色也淡化了,变得四不像。其实曲艺很简单,有时候赋予它过于丰富的外在形式反而会给曲艺的表演带来很多不便。尤其是参加专业性的展演或比赛,就得在形式和内容谁主谁次这个问题上有一个明确和严谨的定位。过于追求表面上的好听好看,往往忽略了某种曲艺艺术的本体特色。专家们提醒:曲艺创新谨防戏剧化、歌舞化、舞美化,失去其核心和传统就是失败的创新。

(三)过分追求高大上,过分炒作包装。近年来,一个五分钟甚至十分钟的节目投资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一个道具场景花几十万,服装又是几十万,用资本堆积起来的作品未必是好作品。

(四)利用媒体造势,无限放大从艺者影响力,虚假造星。在利益驱使下,一些曲艺人成为商人,并借助团队及背后的资本,利用新媒体造势,无底线炒作,无限放大从艺者影响力,盲目造星,虚假宣传,令从业者浮躁,失去好好钻研技艺的信念,受资本捆绑,忙于挣快钱。

(五)摒弃传统,轻视基本功。不少人尤其是外行转投曲艺门的从业者,轻视传统技艺及知识,轻视基本功的训练,毫无基础便盲目自大创新,好比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必然营养不良,难以坚持、难以为继,也必然经不起观众及市场的检验,底气不足早早退出。曲艺创新改革是必然的,因为曲艺要想发扬光大必须要与时俱进,但这并不是说可以随意违背曲艺本身的特质。

四、关于如何运用新技术促进曲艺创作表演的几点建议

(一)不离本真不弃核心,用新技术焕新曲艺。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山东曲阜孔庙提及传统文化时指出: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他强调,“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这些科学论断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曲艺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文艺评论家仲呈祥针对创建中国曲艺学学科及曲艺的理论与实践,提出要进行“科学辩证的学理分析,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扬其所长、弃其所短,以促进中国曲艺的创作与鉴赏的健康持续繁荣。须知,任何一门艺术,包括曲艺在内,理性思维的失之毫厘,也将导致创作实践和鉴赏习俗的谬之千里。此种教训殷鉴不远。”用新技术焕新曲艺,不管是新瓶装旧酒还是新瓶装新酒,新技术的介入必须服务于曲艺的本体,而不可喧宾夺主,失去本真。

(二)探索创新,让新技术的介入吸引更多年轻从业者和观众。只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少年儿童喜欢曲艺,曲艺才能后继有人,才能有继承衣钵的新鲜血液,才会有充满活力和购买力的年轻观众,假如一个剧场里的观众全是垂垂老矣的老人,那这样的表演是没有生命力的,怎样保持住原有老观众,再吸引更多年轻观众,是摆在曲艺人眼前的大事。利用新技术手段和操作,拉近与年轻观众的距离,培养观众,教会观众欣赏,引领观众思考,与时俱进才能生命力旺盛。随着文艺服务对象的不断更新,任何传统艺术都不能固步自封、抱残守缺,曲艺理论和艺术形式的创新早已箭在弦上、势在必行。创新内容形式,努力培育新的受众群体,拓展曲艺市场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利用新技术做大数据分析,为创作把脉,为理论研究做铺垫。应用好大数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利用大数据分析其中的观众群,年龄结构及喜好,优势劣势了然于心,对创作和调整创作表演都有好处。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搞好理论研究及分析,统筹尽可能多的研究机构,把哲学家、文化学家、艺术学家、民俗学家、语言学家、美学家等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请进来联合攻关。此举不仅可以解决曲艺理论研究人才不足的问题,又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既利于曲艺研究者理论水平的提高,又为其他学科研究提供了学习曲艺的良机。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新颖的研究方式产生碰撞,相信会有较大的突破,研究成果也会不断出现。

(四)利用新媒体传播新节目。新媒体可以在手机上、在电脑上通过点击及转发达到几何级数的传播,其速度之快、成本之低超乎想象。例如常熟曲艺工作者们一手打造的微电影《千里寻宝》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曲艺内核与新媒体、新技术等时尚载体相融合后迸发出的新活力。将弹词传承已久的听觉特性与电影的视觉优势相结合,再通过微电影这一年轻人所熟悉的传播媒介进行展示,这样打造的弹词新舞台,既是对弹词艺术本身的时代化革新,更是吸引更多观众走近评弹、走进书场的有益尝试。

(五)引入商业化运作和管理,打开市场、滋养曲艺人。从事某个行业,如果不能满足温饱,自然是没有坚持下去的动力,更何谈发展与创新?因此,引入商业化运作和管理,是曲艺团队尤其是自由曲艺职业者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难题。上海评弹团用中篇评弹《林徽因》开启“评弹众筹”之先河,正是引入互联网思维、开启话题营销这些新的尝试,有望对传统艺术在困境中突围提供借鉴。所谓众筹,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项目并募集资金。眼下,这一概念正被频繁引入文化产业,例如众筹电影、众筹游戏、众筹出版等,但尚未渗透到传统曲艺这样的艺术领域。所以具有借鉴意义,是因为评弹所面临的,是戏曲和曲艺在当代的共同处境:经受着市场经济和体制机制改革带来的冲撞和激荡,承受着影视、流行音乐、网络等现代文化消费方式构成的多重挤压,传承与发展的道路曲折而逼仄。因此,希望运营模式的改变,能为传统艺术的传承發展打开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董大汗:《曲艺创新谨防戏剧化歌舞化舞美化》载《中国艺术报》,2013年12月16日。

[2] 邵岭:《上海传统曲艺引爆创新热点,借商业模式走向大众》载《文汇报》,2015年8月12日。

[3] 冯艳丽 :《论曲艺创作与表演》,载《时代报告》2015 年第 9 期。

学习舞蹈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在我国的舞蹈表演中,演员追求更多的是精湛的舞蹈技术和高超的表演技巧,动作标准技术纯熟,却很难将舞蹈作品中的感情表现出来。舞蹈是很高尚的艺术,在舞蹈表演中仅仅依靠技巧和动作标准是不能将舞蹈的灵魂表现出来的。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要注重舞蹈意识的培养,才能将舞蹈中蕴含的感情和舞蹈灵魂的精髓展现给观众。

关键词:舞蹈 表演意识 感情

舞蹈表演是一种肢体艺术,过去的舞蹈表演中多是追求舞蹈演员专业的表演技能。但是很多时候并不能展现出作品中的感情和引起观众的共鸣。这就要求舞蹈演员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中培养舞蹈表演意识,将自身从作品中体会到的感情展示给观众。

一、何为表演意识

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它是一种在无声中向观众展示美和感情的一门艺术。观众通过观看舞蹈表演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还有舞蹈作品展现出来的内涵。这就要求舞蹈表演着不仅要有成熟的舞蹈表演技术,还要懂得体会舞蹈作品中蕴含的感情,并能通过肢体动作表现给观众。舞蹈的表演意识分以下几方面:

(一)舞台习惯意识

成为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需要漫长的舞蹈学习和练习,训练的过程往往艰辛而刻苦。在此过程中舞蹈老师要想学生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明白舞蹈从来不是一触而就。台下的“十年功”和台上的“一分钟”同样重要,舞蹈演员要有意识的将平时的练习当做表演,时时刻刻以舞台的标准要求自己,培养舞蹈习惯意识。

(二)形象美感意识

舞蹈是一种肢体展现的美,舞蹈表演中需要演员每一个动作都是美的。不同的舞蹈展现的风格也不相同,但不论是芭蕾的柔美,还是民族舞蹈中豪放的美,都要求舞蹈演员能连贯,精准的表现出来。带给观众美的享受。美感意识同时包含舞蹈演员动作与音乐的协调,舞蹈演员对自身形象的塑造。在舞蹈训练中有意识的创造美,才能展现给观众一段美丽的舞蹈。

(三)作品表现意识

每一部舞蹈作品都是舞蹈大师们精心创作的,包含的价值和感情不是单靠模仿能体会的,需要舞蹈演员去钻研和用心体会。当拿到一部舞蹈作品时,演员应该首先仔细研究作品中赋予的内涵,读懂一部作品,理解作者创作时的心情和用意,才能在舞蹈表演中将这些表达出来。

(四)创新意识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之所以称为艺术,在于它的自由不刻板。它有一定的规律却又随心所欲,每一个艺术家都有着源源不断的创作能力。因此一个好的舞蹈演员就是能在相同的舞蹈作品中表现出不同的东西。著名舞蹈家金星老师曾经分享过一段自己的经历,说自己在表演话剧的时候曾尝试即兴更改了一句台词,收获了不一样的效果。其实金星老师的舞蹈也一样,不断创作,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风格和气质,才能舞蹈的道路上走远。

二、表演意识的重要性

知道了何为表演意识,那么表演意识在舞蹈表演中究竟有什么作用,对舞蹈表演来说有多重要?

(一)在表演中意识和表演相互融合

表面上来看舞蹈是一种肢体表演,但舞蹈演员向观众表达的却不单单是动作。舞蹈表演之中本身就应该融入舞蹈意识,没有意识的动作表现只能的一种机械的表现。拿杨丽萍老师的著名作品《孔雀舞》来说,在表演中除了舞蹈动作的表现,杨丽萍老师连一个发髻,一个表情都是精准到位的,她完全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孔雀,观众在欣赏孔雀舞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她展现的美丽打动,更是在一只“孔雀”的灵动中,久久不能回神。舞蹈表演意识与舞蹈表演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表演中的每一个动作都包含了这种意识,它贯穿整个舞蹈表演始终。演员将意识融入表演中,就能自然而然的将舞蹈中蕴含的感情表露出来,无需刻意地去表达,演员就能够体会。

(二)表演意识与表演同等重要

我们都听过军人唱歌,几乎没有任何技巧单单吼区将内心的感情表达出来,即便不在调上听来也总有几分味道。若是将这味道放到舞蹈表演中,就是表演意识的体现。一个能深刻理解作品的舞蹈演员,哪怕表演技巧不十分到位,也能带给观众很大的触动,这就表演意识的重要性。没有表演意识的舞蹈表演就像一只精美的花瓶,华美却冰冷,因此,表演意识与表演同等重要。表演意识要通过精湛的表演来体现,带着意识的表演才能展现出舞蹈的精髓。

三、舞蹈演员表演意识的要素分析

舞蹈演员的表演意识的提高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发挥其想象思维的优势,舞蹈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必须要具有对事物的联想能力,舞蹈艺术是一门運用想象来欣赏的艺术,同时也需要表演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舞蹈动作是表现人们的情感的一种艺术,任何舞蹈作品都要通过丰富的想象才能实现创造。其次,要培养舞蹈演员的表演意识,就必须让演员的表演的过程中能够把握观众的心理,能够与观众产生互动,这是由舞蹈这种特殊的表演形态决定的,舞蹈演员和观众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因此舞蹈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心中一定要有观众,将观众放在第一位,在表演中通过动作和表情能够与观众产生互动。舞蹈演员在表演的时候,一定要对表演的范畴有所了解,在表演之前,就要对舞蹈动作和舞蹈要表达的思想有深刻的领悟,舞蹈演员做出的每一个动作都要是合情合理的。

四、强化舞蹈演员表演意识的方法

(一)提高舞蹈演员的职业素质。舞蹈演员要想使表演出色,就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才能把握舞蹈要表达的情感,才能将舞蹈动作领悟到位,舞蹈演员要具有丰厚的人生阅历,能够对生活有一定的感悟,所以,在强化舞蹈演员的表演意识时就应该让舞蹈演员进行全方位的学习,通过学习各种艺术理论,能够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舞蹈演员学习了音乐理论,在表演的时候就能领悟音乐的内涵,在动作的表演上就能把握节奏,舞蹈演员应该多了解社会情态,学习各类知识,广泛地吸收各类艺术知识,不能放过一个能够学习的机会,实现在生活中学习,使丰富的知识成为他们提高表演意识的强大的后盾,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文学与舞蹈也有着很大的联系,舞蹈演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借助文学中的意象,从而将文学中那些美的意象用优美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五、如何培养演员的表演意识

既然表演意识如此重要,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对演员的表演意识进行培养,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选择有助于激发演员感情的曲目入手

演员的表演意识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舞蹈训练中慢慢培养的。而单纯的舞蹈动作的训练是很难让演员产生表演意识的,所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容易带入感情的曲目给演员训练,有助于激发演员的表演意识。这就好比是给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看他们感兴趣的书一样。例如像《苗女》这个舞蹈,舞蹈本身难度并不大,但是感情热烈,就很适合年轻女孩子去练习。这样的舞蹈不仅能激发演员的兴趣,还能让演员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出舞蹈意识。

(二)民族舞蹈的多样化有助于舞蹈意识的培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众所周知少数民族的同胞都能歌善舞。民族舞大多是在人们日常生活形成的,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民族舞风格多样,有的豪迈,有的婉约,富有多元化性质。例如蒙古舞的豪放豁达,朝鲜族舞蹈的小巧温柔,这些舞蹈往往更接地气,演员在学习中很容易产生感情,不仅会喜爱上民族舞蹈,更能培养出舞蹈表演意识。

六、总结

意识是舞蹈表演中不可或缺的情感表达,有意识地培养表演意识,演员才能在表演中将作品中的内涵表达出来,从而与观众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因此,无论是在舞蹈教学中还是在演员的自我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舞蹈意识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黎麟趾.多元训练舞蹈表演意识[J].戏剧之家,2014(3)

[2]衣娜.舞蹈表演意识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成才之路,2014(16)

[3]李竺庭.舞蹈基础教育阶段舞蹈表演意识的开发和培养[J].华章,2011(2)

上一篇:舞蹈学习论文下一篇:跳舞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