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识形态与精神文明建设角度看扶持科幻影片的重要意义

2022-10-15

“科幻电影是以已经揭示和尚在揭示中的科学原理为基本依据, 通过艺术家的神奇想像, 在营造的幻想虚拟世界中, 展现某一戏剧性事件的影片 (沈国芳《观念与范式——电影类型研究》) 。”从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算起, 科幻片几乎可以算作是历史最为悠久的电影类型片之一, 到今天仍然是全球票房收益最高的类型片之一, 并且在人类科技文化发展进程中产生过许多启迪和推动作用。每年进入我国院线的进口影片中, 有相当数量的是科幻片, 并且大多取得了不错的票房佳绩, 其中部分科幻片的票房都创下了当时的记录。当年一票难求的《阿凡达》卷走令人震惊的14亿国内票房, 今年夏天《变形金刚4》票房再创记录, 带走了我国院线票房近20亿的收入。与如此火爆的科幻电影市场相比, 我国除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推出过几部科幻电影, 以及港台地区在近年来拍摄了极少量的科幻电影作品外, 大陆地区在之后近20年间没有推出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真人科幻影片。本土科幻片低迷的创作现状是由多方面造成的, 不少研究者也已经对此问题进行过探讨, 本文也无意赘述。在中国电影市场和本土电影产业飞速发展的态势下, 近年来本土科幻电影基本呈现零创作的状态已经成为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笔者认为撇开商业方面的巨大经济利益和对本土电影产业及技术水准的巨大推动作用不谈, 单就国家意识形态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而言, 科幻电影都应成为我国电影产业发展中急需重点扶持的类型电影。

1 科幻影片是利用电影进行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类型片

虽然表面上看科幻片只是商业片的一种类型, 然而实际上相比其他一些类型电影, 科幻片与意识形态宣传关系更为紧密, 也更为隐蔽。科幻片与玄幻、魔幻一类纯粹的虚幻想象类的电影题材不同, 科幻之所以称为科幻, 是因为这种幻想是基于一定的科学原理为基础, 使这种幻想对观众来说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对观众而言具有更大的可信度, 某种意义上说会使观众产生一种影片内容在未来将会发生的幻觉而进行接受。但是又由于披上“科幻”的外衣, 同时也会使观众产生一定的间离作用, 加之具有比较强的娱乐性, 不至于像普通的现实主义类型影片那样沉重, 也不会像普通政治宣传影片由于说教性太强, 政治特征过于鲜明而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 因此科幻片成为电影类型片中最为隐蔽但是又最具有说服力的意识形态宣传工具之一。

科幻片本身有一部分就是政治影片借助科幻片的形式存在, 称为政治科幻片。这样的影片对意识形态的讨论通常是非常深刻的, 除了这类明显的政治政治题材科幻片以外, 科幻片也一直是以各种隐蔽方式进行意识形态的宣传的重要手段。前苏联在很早就开始了科幻电影的拍摄, 早期拍摄过不少太空题材电影用以宣传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随后前苏联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科幻影片中, 如《天空的呼唤》《宇宙终点之旅》《沉默之星》中包含了不少反美的意识形态宣传。多年以来好莱坞也同样不余其力地在科幻影片中宣扬美国的意识形态, 得益于娴熟的商业运作经验, 好莱坞在科幻影片中的意识形态宣传远比前苏联阵营的宣传更加巧妙。在宣扬美国文化所推崇的个人主义时, 科幻影片是非常好的一种影片形式, 其中的英雄不管是普通人还是有超能力者, 都可以比非科幻影片中的英雄表现得更加完美, 更为强大, 也更能体现美国所提倡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 观众们在为这些超级英雄的胜利欢呼时, 同时也认可了美国提倡的个人主义思想。好莱坞科幻片中也经常塑造各种各样的邪恶势力或者反面角色, 很多情况下这些邪恶势力都是有所影射的, 如早期电影中将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影射为说俄语的外星人, 在《蝙蝠侠》中将蝙蝠侠面对的暴民的行为影射为一些国家发生的社会革命, 这些都是在从美国人的角度, 以科幻片的形式输出美国人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观点的例子。由于这种意识形态输出被包装成科幻题材, 因此具有非常强的隐蔽性, 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创作方所暗含的政治观点。这种融合在科幻片中的政治宣传影响力不容忽视, 而且远比赤裸裸的政治宣传要更容易别人接受。比如韩国就在《2009失去的记忆》以科幻片的形式表达了韩国的领土观念, 其中也包含了对中国东北的领土要求。以上所提到的这些带有强烈意识形态特征的宣传如果放在普通的现实题材类型电影里面可能会显得过于直接, 进而引起部分观众反感, 甚至引起国家之间的外交纠纷。而借助科幻电影的形式将这种思想进行传播, 在娱乐观众的同时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观众的思想, 因此, 使用科幻片进行意识形态宣传具有极高的隐蔽性。

2 科幻影片是进行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段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 一直是对内与对外进行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非科幻的类型片和艺术片中, 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 通常是站在比较客观慎重的态度从侧面角度进行, 直接对国家政府和国家整体形象的塑造, 则要小心谨慎一些, 如果赤裸裸地把某国政府标榜为正义的代言人, 很容易招致其他国家观众的反感。相比之下, 科幻影片在这方面则具有更大优势和自由度, 手段上不需要那么委婉, 可以更为直接地运用各种方式从相对正面的角度去凸显国家的整体形象。在这方面, 作为科幻片大国的美国将这种手段运用得非常娴熟。首先, 在题材选择上, 科幻电影经常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人类面对巨大灾难或者重大挑战的时刻为背景, 这不仅仅是剧作的需要, 也是塑造美国形象的需要, 因为只有在面临全人类重大危机时, 美国政府和军队, 或者美国公民的行为, 才会带有代表全人类的含义, 这就把美国国家形象上升到全人类的高度。其次, 在有关未来世界故事背景的设定上, 科幻片中的人类未来都已经美国化了, 或者美国成为最后的国家幸存, 如果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 这个人也一定是美国人, 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在暗示观众, 人类的未来世界是属于美国的。最后, 好莱坞通过科幻片宣传, 把美国塑造为高科技的国家, 对提升美国的科技形象也有极大帮助, 不但对内提升民众对美国科学技术的信心和向心力, 同时对其他地区的观众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从而削弱潜在对手在科技领域向美国发起挑战的信心。 (类似的做法在前苏联科幻片发展史上也出现过, 前苏联的科幻片《通向行星路》, 在美国播放时, 就引起了观众的恐慌甚至昏厥。) 虽然好莱坞在科幻片的发展过程中, 对国家的形象塑造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界形势的不断变化也在不断地进行反思和自省, 但是, 总体来说, 好莱坞的科幻片仍然从不同角度维护和美化美国的国家形象。某些科幻片甚至可以作为国家形象广告片看待。如《变形金刚》系列, 片中的美国军队协同变形金刚在世界各地展开战争, 在很大程度上美化了美国“世界警察”的行为和形象, 消解了美国在世界各地进行军事行动和推行霸权主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增加了全球观众对美国文化和政府乃至军队的认同感, 这比在普通的现实主义题材中塑造和宣传美国的正面形象更为容易和直接。

在好莱坞不断塑造的同时, 科幻片中也不乏以不易被察觉的方式, 贬低和抹黑其他国家形象。近来针对中国的也有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 比如在《2012》中虽然使用了中国西藏作为人类最后的避难所, 也选择了部分普通中国人作为正面形象, 但同时也选用长相非常猥琐的演员扮演中国军队军官, 实质上是对我国国家机器进行丑化;而在科幻电影《阿凡达》中, 反面角色驾驶飞船去执行追杀人物, 他们的飞船上贴上充满邪恶感的传统中国龙图案, 恐怕就不能仅仅解释为剧情或者美术设计需要, 而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我国国家形象进行诋毁。

我们应该重视科幻片塑造国家形象的巨大作用, 学习国外影片中对本国国家形象塑造的经验, 对涉及我国形象的科幻影片保持一定敏感度。同时随着我国国家科技水平的提高, 未来世界中的中国也应该是一个更为发达和富强的国家, 科幻片中的未来世界也不应该缺少中国人的参与, 一个在科幻影片中的强大中国形象对人民精神的振奋和民族向心力加强具有重要作用, 对外也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国家形象, 增加中国科技制造在外国民众心中的含金量, 因此我们需要将利用科幻片进行我国国家形象塑造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

3 科幻影片在帮助观众树立正确世界观方面有重要作用

“科幻电影所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虚幻的但原则上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戏剧性事件 (赫伯特·W·弗兰克) 。”虽然科幻电影的类型和题材千差万别, 包罗万象, 但是科幻电影一定是基于某种科学理论或原则, 在此基础上树立一个世界观, 这个世界观与现实世界发生联系但又有别于现实, 虽然仅存在于影片中, 但是它既是现实时间世界观在电影中的反映, 对观众现实中的世界观也会产生重要影响。西方科幻片中常出现的世界末日的题材, 归根到底是西方基督教文化中关于“末日审判”的思想在科幻电影世界观中的体现, 在这样的世界观影响下会使得科幻电影可能会带有消极因素, 比如人类的未来会表现得灰暗而缺乏希望。如果只是作为电影艺术进行欣赏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这些内容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而普通观众, 尤其是一些未成年, 世界观尚处于形成中的青少年观众, 如果只能接触到这种悲观的世界观为主的科幻作品, 难免不会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科幻电影《2012》上映后, 片中的某些情节在2012年前后就被某些别有用心的邪教所利用, 成为他们推销邪教思想的工具。有人认为中国现有土壤不适宜发展科幻的原因是科幻中经常出现的灰暗的未来设定, 如世界末日不适宜中国的文化发展需要。其实这个问题本质上不是科幻题材本身的问题, 而是科幻片所体现的世界观问题。虽然我们没有必要像某国家那样禁止观看《2012》, 但是我们确实可以在科幻片的创作中, 用更积极向上的世界观, 结合我们本土文化, 从中国人角度去塑造未来世界, 这样创作出来的科幻影片, 不但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需求, 也会产生更多的正能量去影响观众的世界观。

4 科幻影片是提升民族整体科技意识和素质的重要途径

美国既是当今世界上科技最为发达的国家, 也是科幻影片大国。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一方面,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激发了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观众的需求促进了科幻电影的繁荣, 比如美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以阿波罗登月为代表的一系列太空计划的巨大进步引发了以探索太空为主要内容的科幻片大量涌现, 其中不乏《星球大战》这样的经典;同时科幻电影又成为向大众进行科学知识传播普及最佳工具之一, 促进了前沿性的科学知识向大众的普及和推广。一些比较前沿的科学知识, 比如相对论、基因工程, 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较难理解或者不太熟悉, 但是科幻电影可以用视觉化的方式将一些抽象枯燥的理论变得富于娱乐性, 更容易被普通观众所理解。虽然这些科幻片中的科学知识可能表述得不够严谨, 或者很多还纯粹只是停留在理论上, 比如多维空间、虫洞理论等等, 但是这些科幻电影作品无疑会激发观众尤其是少年观众对科学探索的激情, 从而提高民族整体科学文化知识水平, 减少落后愚昧思潮的影响。同时, 科幻电影中对未来技术、产品提出过很多非凡的想法, 这些创意成为后来不少科学理论和科学发明的灵感来源, 这些本来只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技术发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成为现实, 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了科幻片对提升全民科技素质和科技水准所带来的巨大发展促进作用。我国正处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阶段, 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加强科幻电影的创作, 对普及科学知识, 消除愚昧落伍思想影响, 提高民族整体科技意识和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摘要:在中国电影市场和电影产业飞速发展的态势下, 近年来本土科幻电影仍然呈现空白状态。本文从意识形态宣传、国家形象塑造、影响大众世界观和科技意识提升等几个方面, 论述了科幻电影的几个重要作用, 认为从国家意识形态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 对本土科幻电影创作进行扶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建设,科幻片

参考文献

[1] 李国聪.好莱坞科幻电影与国家形象构建.电影评介, 2013 (19) .

[2] 管君.浅谈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戏剧丛刊, 2013.

[3] 赵伦, 温晓红.中国电影需要编织自己的“科幻梦”.现代传播, 2013 (8) .

[4] 段运冬.国家形象何以在影像中建构.当代电影, 2009 (1)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体检中心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探讨下一篇:染整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