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走进孩子的心灵

2023-03-26

第一篇:让阅读走进孩子的心灵

让环保教育走进孩子的心灵

常宁市宜阳中心学校石洲幼儿园 许红光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在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了。那么,我们该如何把环境保护的意识渗透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呢?又如何把环境保护的意识渗透到平常的教学中去,使孩子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去接受这一方面的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呢?又如何让他们的行为去感化他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深思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我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现将我园的一些做法与同行进行探讨。

一如何把环境保护意识渗透到平常的教学中去,

(一 ) 用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开展环保教育。

1 结合主题 安排活动

我利用大班上册《保护地球妈妈》为基础,有机的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如《植树节》、《我爱花草树木》、《变废为宝》、等系列活动。这其中,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如讲故事比赛、儿歌、游戏、绘画、歌唱等。在看图讲述《窗外的垃圾》中,我们把原来单纯的讲卫生教育扩展为保护环境的教育。在孩子们的认识海洋动物的活动中,我们以原有的教材为基础,自编了《救救蓝鲸》的故事,通过多媒体动画让幼儿看海水被污染后小海鲸在挣扎、在求救,使幼儿自觉萌发珍惜动物,憎恶破坏环境行为的情感。2 实地观察开展活动

幼儿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的支配,而幼儿的情感又十分外露鲜明。而对比观察是情感培养的有效途径,幼儿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的阶段。面对这种情况,我经常组织幼儿去实地观察。我园靠近宜水河,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切的体会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1适时的带他们进行参观, 当他们看到那一堆堆垃圾让河水断流时,漂在河水上的小鱼发出难闻的气味时,有些女孩子当场就哭了起来。幼儿在马路边观察各种车辆排放出难闻的尾气;在工厂里看到大烟囱冒出刺鼻的浓烟,感受到空气污染让人很不舒服,眼睛流泪、呼吸困难。然后我再带幼儿来到绿化带,绿草如茵、树木茂盛、花儿绽放。孩子们通过比较,体会到这里空气真清新,懂得了树木、小草都有净化空气,吸附灰尘的本领。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鸣。他们说:“要是所有地方都这样,那该多好呀!”

(二)通过实践增强环保意识

为了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我们还组织幼儿开展种植活动,幼儿亲自把种子种下去,经常浇水,捉虫,认真观察各种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同时记录植物生长日记。我们还通过开展废旧物品创作比赛。孩子们积极动脑子,精心创作了许多玩具。如用两只可乐罐做了望远镜;用各色吸管剪成一段段串起一条五彩项链;用牙膏盒、火柴盒做卡车、轿车、楼房;用塑料做小金鱼;用废信封做面具;用核桃壳做小船、小乌龟;还在六一汇演上表演了用废旧物体做成的时装表演。

二如何用他们的行为去感化身边的每一个人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组织幼儿走上街头、村庄,通过散发宣传单,

喊口号,演小节目,介绍宣传画等号召大家一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通过一系列活动,增强了孩子的环保意识,他们不再让父母买青蛙吃、买小鸟玩;还会劝阻爸爸、叔叔别吸烟。他们还能养成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节约用纸。外出游玩时自觉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拉圾、不采摘花草,个个养成了保护环境的习惯。有的幼儿和妈妈用可乐瓶制作了花篮,有的用废铁丝制作了双杠和单杠,还有几个家庭共同制作了喜洋洋和灰太狼……

第二篇:让阅读走进心灵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寇店三中谢永春

前段时间,读了李希贵老师的著作《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感受颇深.李老师的体会是:读书,使他顿悟了教育;教育,使他顿悟了人生,通过读书,李老师认为在老师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只应该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读书的重要性。

总书记对读书有精辟的论述: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没有阅读过名著的心灵是粗糙的,没有被感动过的情怀是枯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名著洗礼过的人,也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可以说,一个人的阅读史,成就了他的生命发展史。

读经典教育书,为我提供登高远望的平台。这方面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和《好父母好宗教》,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等等。从中,改变了观念,提高了认识,丰富了自己的思想方法,班级管理工作如鱼得水,轻松自如。

读文化经典,又让我拥有宽广的文化氛围,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这方面我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余秋雨散文选,莫言散文选,陈忠实的《白鹿原》等等。《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孙少平不畏困难,永远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时刻给我以激励,余秋雨散文选中的一篇文章《苏东坡突围》印象也很深刻。大家知道苏东坡是豪放派流词人,名作有高中课本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20多年过去了仍记忆犹新,看后才知道,这篇文章是苏东坡因受诬陷,差点被判死刑才从监狱出来,流放到黄州时写的。受了那么多苦难,文章中却没有丝毫的愤世嫉俗,抱怨社会不公的情绪。可见,其内心有多么强大!陈忠实的《白鹿原》中鹿

三、黑娃,白嘉轩等一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命运各不相同,引起人对命运的思考……

读报刊杂志,能够开启我们的视野之窗。《读者》中就有很多优秀的文章,启迪人的思想,升华人的情操,开阔人的眼界。《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洛阳日报》中也有很多优秀的文章。

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以书为友,学会在阅读中经营生活。迟一天,多一天平庸的困扰;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

朋友们,挤出时间,读书吧!

第三篇:让孩子走进阅读世界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一个人知识的积累,视野的拓展,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通过阅读能使我们吸取生命成长所需的“营养”。而要使吸取的“营养”全面就离不开五谷杂粮式的“杂读”——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能使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在多年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摸索中,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基础,只有当学生产生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让那些方块字吸引住学生的心灵,学生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真正让课外阅读成为他们心灵的“话”。然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并非一蹴而就,也不能立竿见影。学生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出现“如饥似渴”的状态,必须谆谆善诱。

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我相机进行各种活动,用来激发学生兴趣。

举行故事会,对于不愿课外去阅读的学生来说,听故事没有负担,反而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对古今中外名人、书籍中动人的故事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故事后书中名人不知不觉给 1

学生树立了榜样,引导他们向人物学习。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读课外书的欲望。

表演书本剧,学生阅读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后,老师引导学生把情节动人的部分改编成小剧本让学生演一演。这样不仅使学生得到了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增加了学生对课外阅读课的兴趣。

开展朗诵会,在学生阅读到精彩篇章之后,举行学生朗诵比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诵水平,又提高了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进行“书评”展示,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奇事要闻、风俗风光从主要内容、特点、读后感受等方面说出来,这样也有利于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课外兴趣。

同时,对于优秀的读书笔记可以进行展览评比。对读书多的学生还要多加表扬鼓励。

二、充分挖掘课外阅读内容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因此有责任给学生提供卫生的精神粮食。例如,学习了林海音的《窃读记》,就介绍读她的《城南旧事》;学习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就介绍读他的《沁园春.雪》等诗词,学习了《鲸》这篇课文,便推荐读一读《中国孩子最想知道的十万个为什么》等。

结合个性特点,学生的个性存在着差异,教师推荐课外读物时,既要全盘考虑,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

结合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因而,向他们推荐浅近的童话、寓言、儿歌、童谣等。中年级较关心作品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因而,向他们推荐名人故事、历史故事等;高年级学生较易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追求美好的理想,因而,向他们推荐小说、散文等。

结合师生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行之有效的活动,有助于引领学生自愿、自觉的跨进浩瀚的书海。在学校、班级开展活动之前,可给学生推荐相关课外书籍。如:学校开展“校园童话节”,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等。

结合重大节日,教师可向学生推荐重大节日来历相关的历史故事书籍,促进学生对祖国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之心。

结合民俗风情,学到描述民俗风情之类文章时,教师可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让学生了解民俗风情,去阅读大自然、大社会这一部“无字书”,去领略万字事物之理。

三、注重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一味地盲从,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阅

读,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独立去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1、默读与朗读。默读就是不出声地读,其实也叫“心读”。如果外界环境比较安静时可以默读。默读时要用心去感受,用心

去思考,才能体验到书中人物的生活情趣。朗读是出声地读出来。如果周围环境比较嘈杂就可以大声朗读,这样可以集中注意力,不受外界干扰,提高阅读的能力。默读与朗读是课外阅读中最重要的方法。

2、浏览。浏览就是大略地看。浏览是课外阅读中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阅读指导时,对于篇章比较长的书籍,可以让学生进行浏览,形成大概印象,如果遇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就进行精读,边读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高年级学生要求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迹,真正做到读有所得。这样,在阅读中做到粗中有细,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速读。速读不只是追求速度的快读,而是注重阅读质量的一种创造性的理解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一般可以采用整体速读法。读时用眼睛平扫,用心记,才能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材料,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

4、复述。复述是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常用的一种方法。复述的方式主要有详细的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低年级学生由于概括能力较差,一般采用详细的复述;而中、高年级已具有一定的理解和思维能力,可以采用简要的复述和创造性的复述。特别是创造性复述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填补书籍的空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5、做好读书笔记。在小学阶段,我认为小学生的读书笔记的形式有三种:摘抄好词佳句、列提纲和写读后感。低年级适于摘抄好词佳句,丰富语感;中年级应该学会列提纲,培养概括能力;而高年级则要提倡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水平。因此,做好读书笔记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必要的。

6、组织读书活动。对于学生来说,通常只是看自己感兴趣的一类书籍,怎样让学生全面地读各类书籍,增长见识呢?我想,就要根据不用年级、班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在本学期学校举行第二届读书节以来,我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开展了美文诵读比赛、故事会、佳文赏析会、演讲比赛、图书推荐会等,这样,让不喜欢阅读的学生爱上了阅读,让爱阅读的学生更恋上阅读,收获甚佳。

7、检查阅读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生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在课外阅读实践中不断地检查评价,能激发学生更大的阅读的动力,其检查的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是举行抢答赛,可以是阅读成果展示会,也可以是评书会。在检查过程中,教师宜多采用导向性和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让学生乐读、多读。

四、运用课外阅读实践

阅读应有量的保证,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应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养成是保证阅读量的关键,为了使学生对课外书籍爱不释手,我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读后活动,让学生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自身进步、收获的喜悦。我在课前几分钟,针对学生阅读的内容,学生自已选择参赛方式——谈、读、讲、演甚至唱都可,这样学生不仅能自主的反馈读书情况,也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除了让学生动口外,我让学生不定期动手,对课外阅读内容分门别类地办专题手抄报,出校刊、班刊等。把课外阅读搞得“绘声绘色”,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在这开放阅读的氛围下,学生的手、口、脑充分动起来了,在课外求得了“发展”,这时老师就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课外阅读了。 总之,我们在指导课外阅读时,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认真读书的习惯,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提示阅读的方法,组织读书活动和检查阅读效果。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达到“丰富语言的积累”的目的,才能真正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启迪智慧。

第四篇:还语文教学本质,让孩子心灵在阅读课堂中飞扬

在新课改形势下,崭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我们的头脑,过去教师“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我们的教学形势,尤其在语文课堂中,特别强调还原语文教学的本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众所周知,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各方面的知识,对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极其重要,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在时间有限的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课堂中飞扬,成为了教学探讨的主流。下面我结合“新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实验,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浅谈自己看法:

一、给语文课堂抹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读书没有兴趣,那么他的阅读能力就不会提高,反之,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老师讲授的课文产生兴趣,愉悦地学习,快乐地接受语文知识。因此,在课堂中,我们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1.开篇引导,调起学生阅读的胃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导语的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有人把它形容为开山的第一炮,打鼓的第一槌。导入的类型颇多,有听音乐,猜谜语,讲故事,设悬念,开门见山,温故知新等,面对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使课文的导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如教《唯一的听众》一课,教师可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观众是唯一的?„„”上课伊始,教师的指导语看似简单,却能让产生学生阅读探索欲望,吸引学生自主走进入文本。 2.入情入境,激发学生乐读的欲望。

新课标指出 :“阅读是学生们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换而言之,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地朗读方式,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品味语言的魅力,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最后一头战象》一文,由于篇幅较长,我在教学时没有一段一段地教,而是让学生抓住关键问题:文章主要写了嘎羧临死前的哪几个场景?然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让他们边读边把令自己感动的句子画下来,做批注。交流中采用以读代讲、以读带讲、生读师评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体会,在反复朗读中,学生读出了嘎羧的真诚善良、有情有义。在随后的为嘎羧写一段墓志铭的小练笔中,学生的情感一触即发,洋洋洒洒地写下了自己最深刻的感悟,将课堂推向了高潮。

3.精讲多读,无形中喜爱阅读。

在课程改革之初,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我教你学”,教师拿着教案照本宣科,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乏味,完全没有自己的见解,也就更谈不上以学生为主体了。我们都知道,学生不喜欢反复讲授的老师,他们渴望课堂中给自己一点空间。因此,我在讲授阅读课时,通常会采用“放羊式”教学,通过出示“阅读导航”,“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汇报”等方式,让不同层次、不同阅历的学生,都有机会发表不同的见解和主张。学生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都能大胆主动地回答问题,这样,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也使提问不再成为扼杀学生积极性的工具,从而更好地锻炼其思维能力,让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无形中让学生乐于阅读。课堂中我会留下时间充分地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读出情感,念出含义,有疑自己解决,遇到较难的互议。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阅读也变得轻松愉快,无形中喜欢上了阅读。

二、巧用主题阅读,为学生阅读思维注入活源,

1. 一文带一文,体验更深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会学知识,不断提高语文素质。因此,在学习了课内的文章后,将课外美文带进课堂,可以给学生美的享受。同时,也可拓宽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将课内习得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将会更深刻。如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我引入了主题阅读中的《拐弯处的回头》一文,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品读、感悟,更深层次地领悟父爱母爱的伟大,另外也可以将古今中外对母亲的赞歌引入课堂,以此激发学生对父母亲的敬爱。

2.一文带多文,思维注活源。在学习《金色的脚印》一课时,我将主题阅读中同一主题的文章《有志气有感情的狗》《慈爱的妈妈》《野狼》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同时阅读这几篇文章,然后再交流汇报。这样,增大了同一教学时间内的课堂容量,让学生在多读中厚积薄发,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熟练掌握运用理解关键词句的方法。不仅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于体现,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课堂的学习方式不再是一篇文章的闲敲碎打,而是一个主题式问题的纠结,是学生发散的思维最终集中于单元主题这一点上。长期坚持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读书有思考、有积淀、有巩固、有运用,让学生的阅读不再是盲目的阅读,而是站到了一定的高度去读,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更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读写相融合,以写作促进学生阅读能力。

崔峦先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可见,“读写联动”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学会寻找语言规律,在阅读感悟中模仿创作,才能达到言意兼得的效果。

如《山中访友》:“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鼓鼓的溪流„„”采用第二人称的手法,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巧妙地将我与山里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展现在读者面前。学生感悟文本之后,不妨尝试用“你好„„你好„„你好„„”的句式练习写话;教完《穷人》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续写“桑娜拉开帐子后„„的情景,学生一触即发,写得情真意切;此外,补课文空白、古诗文改写、缩写课文等练笔方法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对习作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因此,我们要巧妙地把知识训练点融合在文本的感悟之中,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感受到理解,再到积累、运用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学,在听说读写中用,使文本解读与语言训练有机融合,以写作促进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言意兼得。

总之,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关键要立足于语文课堂,提高课堂质量,改革课堂教学,摒弃“一言堂”,走进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还学生阅读的天地,还语文教学的本质,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课堂中飞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五篇:走进孩子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勤奋努力,奉献爱心”是我当教师的信条。多少年来,为了架起师生间相互依赖的桥梁,培养师生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我常利用班会、队会给同学们讲故事,给同学们选精彩的文章,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让他们在感受的同时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去爱每一个人,因为一个真正得到爱的孩子才会有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才会懂得真正去爱别人。

作为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和生活中的朋友,我除了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并及时给予他们各方面的帮助外,我还与一些学生家长建立了电话联系,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在校情况进行交流,增进对学生的了解,以便更好开展工作。同时还利用家长之间的关系为一些下岗的家长解决工作问题。我准备了一本备忘录,记录了一些学生的个人信息,并通过自己的接触将这些同学的性格特征总结下来,还记录了和他们谈心的进展情况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的解决情况,增强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市不动产登记服务平台下一篇:士兵安全自查自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