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中等专业学校

2023-02-21

第一篇:江苏南通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省泗洪中等专业学校概况

江苏省泗洪中等专业学校是江苏省“四星级”、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拥有4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市级“示范专业”。是江苏省“课改实验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30亩,建筑面积52800M2。各级、各类在校生4328人,教职工200余人。已经形成了包括中专和电大本、专科等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一体化的多类型、多层次办学格局。开设电子、机电、数控、计算机、服装设计与缝纫、烹饪、旅游管理、财会等10多个专业,建成了体系化发展的专业群和专业链。各专业“理实—体化”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完善。建有职教校园网,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先进。

教师队伍素质高、能力强。中、高级职称达70%。现有江苏省特级教师1人,首届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1人,硕士研究生5人,各级教育教学学会会员6人。教师坚持走教科研之路,立足课程改革,将教学与科研紧密切合,取得了突出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近年来,师生参加省、市技能大赛成果丰硕。2011年,教师参加“两课”评比获得省级“研究课”6人、市级“示范课”6人。在国家、省级教育专业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400多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189人次。学校被评为“宿迁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2位教师获得“宿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表彰。

学校坚持“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运行“规模突破,质量提升”的发展策略,科学规划,规范发展,着力经营中专教育、电大本专科教育和社会培训教育三大工程。精心组织学生参加“对口高考”,努力搭建升学“立交桥”;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渠道,以本地工业园区为基地,面向北京、上海、昆山、苏州、常熟、南京、深圳等发达城市,建构了辐射广泛的“就业网”;为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提升和社会劳动力、岗位职工技术提升铺就了坦途。

学校被定为国家“星火计划”实施单位;江苏省“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单位”;获得了宿迁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安全文明单位”、职业培训“十佳单位”、校园绿化“先进单位”、庭院绿化“达标单位”;市、县“文明单位”;县“零犯罪校园”、“高考质量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绿化工作先进单位”、“绿色校园”等多项荣誉。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大力实施“一二三四五六七”系列工程,努力加强内涵发展,快速建成国家级示范职业学校。

第二篇: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聘任名单

校长室(7人):

冯志刚、曹江泉、贾建军、韩克山、*陆克平、费建国、张晓建 校长办公室(11人,其中外聘1人):

朱灿明、薛

玲、任树华、吴玲玲、陈

霞、殷美芳、裴

姣、李微微、 夏

妍、杨志成、邵兰华 工会办公室(2 人):

张长春、何建平 督导室(5人):

胡志峰、沈兰英、钱国光、刘文姝、丁宏亮 信息中心(8人,其中外聘2人):

保铁汉、孙飞翔、仇志彬、冯小娟、柳

明、徐

辉、缪

波、施佳莉 教导处(12人;其中外聘3人):

丁邦美、杨

成、陈丽萍、郜

培、陆

玲、陆俊杰、张苗苗、钱秋荣、 王建华、耿莹莹、周明芳、邵亚军 实训处(16人,其中外聘7人):

邹志勇、朱小宏、张志军、吴鹏宇、邵亚建、陈绍民、钱翠萍、李晓晓、 冒建峰、沈香妹、刘爱勤、赵美芳、娄小钰、居

红、刘

云、金志福 政教团委(17人,其中外聘7人):

陈玉华、薛汉成、王

烽、陈

建、康文清、秦志刚、吴

山、贾同银、 张爱红、刘卫东、徐

梅、金 红、邹国华、钱 洁、贾仁芳、胡玉美、 李

教科室、教师发展中心(6人):

陆晓丽、吉宏兰、单兴巧、谢

鑫、何晶晶、*石丽娟 总务处(31人,其中外聘21人):

主聘:丁向阳、刘建军、*姚小明、曹 凡、袁宏春、程正刚、吴亚军、沈稀稀、何建林、章

绍、吴唯华、尤丽霞、姚松芳、李

娟、朱灿锋、宗在平、张建红、张宏雷、顾翠兰、冒正英、陈桂芳、杨秀美、顾秀珍、陈建平、汤

俊、姜锦成、姚志飞、冯金泉、左文革、严国平、宗式华 招生就业处(6人):

张台彬、葛仁建、周建林、张建军、朱艳红、姚美芳 培训部(6人):

赵永红、高新兰、高玉华、金

凤、葛

娟、*黄 楠 财务科(5人,其中外聘1人):

1

林、朱

智、许

森、*王芷萱、李秀萍

高一综合部(100人;主聘47人,其中外聘5人;兼聘53人):

主聘:闫海梅、许 建、陈邦富、王 敏、张斯亮、史厚平、袁海军、王永建、张瑶露、*瞿桂霞、*张小宇、周静静、郭俊杰、李洋洋、*秦晓洁、*蒋海朋、李思媛、吴玉梅、陆伟、孙美玲、*郝沈岑、*薛露露、*吴 琼、华 慧、刘高祥、*陈 军、*蔡亚运、*常海培、*蔡强男、杨 磊、吴 昊、*王冬艳、*钱虹豆、*张雷雷、*陈诗婕、张佳蓉、邹继琴、*孙涛、邬亚梅、何晨语、汪宝玲、方如萍、李明锁、张小莉、王伟伟、许炜炜、李江峻

兼聘:吴玲玲、葛仁建、徐 赟、吴光锋、孙志军、薛红梅、*石丽娟、尹微微、黄 楠、薛王飞、施佳莉、李晓晓、曹 晖、杨柳玉、李百伟、沈稀稀、陈海容、陈绍民、单兴巧、徐亚宏、李春生、陆玲、孙东卫、缪波、陈开亮、郭沈亮、刘云、卢高峰、陆俊杰、王华、吴鹏宇、杨成、郭露、邵亚健、张浩、*吕琳、仲小娟、*刘剑娥、谢宏莉、祝琴、*苗依、*黄雨虹、张建军、季翠秀、薛林玲、周建峰、陈宏、赵澎、陈霞、谢维、*姚静、周建林、葛荣荣

高二综合部(84人;主聘44人,其中外聘2人;兼聘40人):

主聘:冒祖琪、韩小燕、章 峰、张红丽、任吉峰、郑菊兰、蔡可琴、宗在红、颜冬丽、李 艳、*郭无忌、许冬梅、顾亚云、陈 华、王小飞、陈晶晶、陈林(英)、施 妍、颜 敏、杨培梅、袁淋宇、陈海容、徐亚宏、李春生、左 娟、丁佳丽、丁友丽、石 磊、陈林(体)、*梅红、殷青青、陈 荣、徐丽霞、钱桂芳、李百伟、周薛红、*徐雲霞、蒋海燕、葛荣荣、*仲伟珉、何丹红、瞿祝霞、*谢 维、洪留平

兼聘:任树华、刘文姝、王 烽、张苗苗、范建平、陆晓丽、康文清、王 娴、陈玉华、单兴巧、缪 波、郭沈亮、郜 培、张 浩、吉宏兰、孙飞翔、徐 晶、孙美玲、钱秋荣、张台彬、何建平、朱艳红、*蔡强男、许 森、高新兰、周建峰、季翠秀、王伟伟、丁邦美、陈 宏、许炜炜、陈祁宇、张小莉、杨柳玉、郭海丽、吴 昊、薛 玲、钱国光、朱灿明、李秀萍 高三综合部(74人;主聘34人,其中外聘1人;兼聘40人):

主聘:丁建兵、王海民、王小记、孙东卫、王巍巍、吴志峰、尤小霞、曹 晖、陈开亮、徐 晶、仇小燕、丁广进、丁小敏、顾银丽、郭宏斌、郭 鹏、季亚萍、高永峰、刘 云、卢坤宏、沈金元、沈 燕、王 华、吴晶晶、石高春、夏广林、徐 妹、薛鹏飞、薛王飞、杨义然、余慧婷、高亚梅、赵明梅、张芸芬

兼聘:陈邦富、陈丽萍、陈绍民、陈 霞、丁向阳、费建国、高新兰、李微微、高玉华、郭沈亮、韩小燕、何建平、何晶晶、吉宏兰、贾同银、金 凤、李加峰、陆 玲、冒 培、裴 娇、吴亚军、吴玉峰、夏 研、许 森、

2

薛汉成、薛林玲、闫海梅、杨 成、殷美芳、张长春、张斯亮、张志军、周建峰、周建林、邹志勇、蒋海燕、王伟伟、缪 波、邵亚健、张 浩 建筑机电部(71人,主聘48人,其中外聘11人;兼聘23人):

主聘:成军民、李加峰、孙志军、余志军、郭沈亮、张正国、黄 云、朱红兵、许金亮、王 宇、陆红梅、范建平、佘德梅、谢 芳、徐建维、朱丽娜、李秀丽、金晓丹、佘爱荣、徐园园、徐 璇、卢高峰、郭 露、陆为民、张 浩、郁荣生、陈文祥、赵 彭、宋银冰、申益玲、*钱栋梁、*张冒俊、陈 宏、陈祁宇、*陈春、*秦旭晶、谢宏莉、*苗 依、黄雨虹、祝 晴、李飞燕、凌 翔、陈亚囡、仇钢涛、吴 澎、*丁益纯、*姚静、*王 晶 兼聘: 王建华、*陈诗婕、谢 鑫、吴玲玲、何丹红、姚美芳、康文清、仇志彬、陆俊杰、吴鹏宇、郜 培、邵亚健、丁邦美、薛 玲、李秀萍、陆克平、曹 凡、王金玉、吴 琼、刘建军、钱翠萍、李明锁、施佳莉 服装信息部(57人;主聘24人,其中外聘6人;兼聘33人):

主聘:周建峰、薛红梅、吴光峰、冒 培、薛林玲、毛 明、徐 赟、*石小军、孙学芳、王 娴、尹微微、王井飞、戴世荣、王金玉、陈冬梅、季翠秀、*钱玲玲、*刘剑娥、仲小娟、曹海燕、施艮梅、杨柳玉、*吕琳、郭海丽 兼聘:黄 云、邹继琴、*张小宇、姚小明、冯志刚、胡志峰、李江峻、*王 晶、沈兰英、李秀丽、朱灿明、钱国光、李秀萍、陈 建、李晓晓、赵永红、葛 娟、殷青青、*常海培、黄小春、*梅 红、*王芷萱、保铁汉、冯小娟、谢宏莉、柳 明、徐 辉、高新兰、金 凤、谢 维、钱桂芳、沈稀稀、刘爱勤

食堂(63人,其中外聘58人):

黄小春、张正华、张建民、翟拥军、管建峰、余光成、姜锦康、杨凤英、李碧琼、曹 银、张兆侠、陈美霞、蔡建美、康细祥、王美华、薛 芹、赵桂萍、姚寿华、陈百华、姚美如、夏美娟、周素兰、黄永秀、杨 丽、王君美、孙明珠、陆宝娣、陈爱林、姚 连、陆美芳、徐国斌、丁 琳、周庙泉、谢国美、张美枝、薛张英、陈天福、顾美娟、王德英、杨金美、钱 峰、张维建、倪国荣、张雅妮、王香兰、刘红萍、石太秀、丛昌云、谢多平、钱永兰、徐红霞、张美娟、郭龙芹、顾玉美、夏素娟、沈红美、葛金秀、杨小梅、倪锦美、展国芳、吴建美、王德泉、袁小燕 请假人员(7人, 其中外聘2人):

尤青青、李云娟、徐 敏、周 菲、王 燕、*张新萍、*陈泓运 借出人员(2人):

顾霞云、章海勤

待调出(1人):吴玉锋

3

备注:

1、“ ”为外聘人员127人;“*”为新进人员(新分配30人,调进4人);斜体字为长江中学借进人员(4人)。

2、全校教职工402人:其中在编教职工271人(含借出2人);借进4人(王小飞、陈林、朱红兵、许金亮);外聘人员127人。

本学期外聘教职工127人:其中专业部外聘教师25人、办公室保洁1人、信息中心2人、财务科1人、教导处3人、实训处7人、政教处7人、总务处21人、食堂58人、请假2人。

本学期外聘教师离职: *刘文君、万磊晶

本学期食堂人员减少:陈 祎、沙春英;增加:袁小燕

上学期聘任后人员变化情况:

外聘教师上学期减少:*韩 璐、李碧潭;增加:姚静、王晶、孙涛、丁益纯 食堂人员上学期减少:齐加强、秦亚玲;增加:王德泉 在编人员上学期减少:*何甜甜、*倪霓

4

第三篇: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正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1)

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正文化”

建设的实施意见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共同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整合与结晶,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办学品位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为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打造学校文化品牌,全面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校长室经过广泛调研和深入思考,决定以“正文化”为我校文化建设的龙头,用三年时间精心打造“正文化”品牌,形成本校的特色。为“正文化”建设正常有序地开展,取得预期的成果,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三支队伍(干部、教师、学生)建设为重点,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提高“三风”(校风、教风、学风)水准为目标,大力开展以“正”为核心的正文化建设活动,弘扬“以正为范、以正为荣、以正为美、以正为乐、以正为贵”的良好风尚,形成“人人讲正、事事重正、时时求正、处处显正”的良好局面,不断提高全体师生的道德水准和人文素养,培育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增强学校文化软实力,推动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学校新一轮发展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目标

力争通过三年的持续努力,使学校“正文化”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原动力,使“正文化”真正走进每一位师生员工的心灵,“人人讲正、事事重正、时时求正、处处显正”蔚然成风,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学校各项工作在“正文化”引领下呈现新气象,“正文化”成为学校的靓丽名片。

三、工作任务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1.校园大环境文化建设。

借助校园北扩及改建的东风,配合南北景观大道和60000平方米校园绿化工程,精心打造“正文化”建设景观,力争布局科学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怡人。科学设置文明用语警示牌,增强育人内涵,让每一处景观都能体现“正文

1 化”的内涵。

2.精心策划教室环境布置。

教室是“正文化”建设主阵地,学校将对教室大环境布置统一要求,各部、各班在此基础上可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个性化布置。文化建设办公室、政教处(团委)将定期对教室“正文化”建设环境布置工作检查评比。

3.学生宿舍环境文化建设。

创新宿舍内务和“正文化”建设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丰富宿舍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用融合的手段为宿舍内务和“正文化”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着力把宿舍建设成为体现学生共同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弘扬正气、团结友爱、温馨宜人、品味高雅的“正文化”建设基地,发挥其对学生的导向、陶冶、约束和凝聚作用。

4.校园餐厅环境文化建设。

餐厅作为我校校园“正文化”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校园“正文化”建设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充分使校园餐厅文化建设的平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团结协作精神以及思想文化水平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餐厅文化应将传统的饮食卫生文化、珍惜粮食文化等与“正文化”建设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创建我校餐厅特色文化品牌。这不仅是对餐厅的简单环境美化,更是对学生心灵的净化。

5.实习室环境文化建设。

实习室是学生掌握技能的重要平台,也是“正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各专业实习室要把本专业的特点与学校“正文化”建设的内涵和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精心布置实习室环境,努力打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教育性的育人环境。

6、办公室环境文化建设。

办公室文化是一所学校主要的文化标志之一,是一所学校最直观的文化显现,彰显着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品位、办学水平和文化内涵。各办公室要在醒目位置张贴体现学校 “正文化”内涵的标语,每一张办公桌上都放置学校座右铭“正派做人,正确做事”的标牌,让每一位教师时时刻刻感受“正文化”的熏陶。

(二)师生行为文化建设

1.领导行为文化。在“正文化”的引领下,通过三年努力,打造出一支战斗力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全体行政干部具有高尚的职业理想和信念,具有高品位 2 的职业境界,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具有高远的战略眼光,具有创新的思维和先进的教育思想,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踏实而严谨的工作作风。干部队伍端正的处事风格成为全校师生的榜样,为我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教师行为文化。一是强化师德教风建设,教师遵守《师德规范》;二是建章立制,严格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三是搞好校本培训,用“正文化”武装全体教师的头脑,让“正派做人,正确做事”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四是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用三年时间,形成具有我校“正文化”特色的丰硕成果;五是加强对“正文化”建设各项活动的督导、检查和评比。

3.学生行为文化。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从2012年起,用三年时间,编撰15册以“正文化”为主题的、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材。按照我校学生管理条例要求,强化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通过系列主题活动和优良环境的打造,让每一个学生都接受到“正文化”的熏陶,从而纠正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三)校园活动文化建设

1.举办专题讲座、教师演讲比赛、编撰校本教材、学术报告等活动,让学习实践“正文化”成为每一名教职员工的自觉行为。

2.利用法制讲座、学生社团活动、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征文大赛、书法大赛、歌咏大赛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正文化”的熏陶,高质高效推进“正文化”建设。

3.定期在各教学部开展“正文化”建设主题活动。

4.利用运动会、重大节日精心策划系列文艺演出,力争每台节目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得精彩。

5.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开放家长学校,开展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活动,向社会展示我校“正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1、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门类齐全、操作性和执行力强的学校管理制度。建立规划、章程、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后勤保障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校产管理制度、图书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教学常规、宿舍管理制度、师德规范、班主任工作制度、奖惩细则、教育教学安全事故问责制度等等。

3 2.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各项制度一旦确立,必须严格按制度执行并进行督查、评比,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努力形成民主、科学、自主、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促进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将所有制度汇编成册,人手一份。

四、实施步骤

1.2012年8月~12月。宣传发动、分析校情、制定规划;挖掘、整合校园文化资源;全面组织启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环境文化建设、师生行为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初具成效。

2.2013年1月~2013年12月。进一步推进校园“正文化”建设,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高水平举办各项主题文化建设活动;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推动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完成校本教材编写工作;学校内部管理科学、高效,人际氛围更加和谐,师生行为习惯明显改善,社会声誉越来越好。

3.2014年1月~2015年6月。总结提高,建立校园“正文化”建设的工作常规和一系列体现我校“正文化”特色的规章制度。学校成为“正文化”建设氛围浓厚、校园环境优美、内部管理民主高效、教学质量一流、师生行为规范、文化底蕴丰厚、人民满意、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五、保障机制

1.健全机构。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行政组班子成员为组员。

2.端正思想。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相互协调,上下一心,齐抓共管。学校把贯彻落实《校园“正文化”建设实施意见》的情况纳入对各部门、各教学部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3.落实责任。文化建设办公室、政教处(团委)作为“正文化”建设的职能部门,主要抓好各项活动的策划工作,各教学部、各班级具体负责校园“正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

4.经费保障。加大经费投入,把校园“正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安排专项经费,保障“正文化”建设各项活动的及时、有序、高效开展。

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 二〇一二年九月一日

第四篇:江苏省泗阳中等专业学校信息部学生会规章制度

[日期:2012-9-20

来源:学生会 作者:胡爽

[字体:大 中 小]

第一章 总 则

江苏省泗阳中等专业学校信息部学生会是系部领导下的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组织。主席团是学生会的最高权力机构,学生会下设纪检部、宿管部、卫生部。为了确保各部门的正常工作,对学生会成员科学管理,保障学生会成员的优化、廉洁,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使系部学生会各部有一个完善的工作管理制度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根据往届系部学生会相关管理规定,制定该制度。

第二章

人事制度

一、成员

在系部学生会正式工作的所有同学,包括主席、副主席、各部部长、副部长以及成员均为信息部学生会的成员。.

二、 权利和义务

1.学生会成员享有下列权利:

(1) 非因正当事由和非经条例规定程序不得被免职,辞退或者其他处分; (2) 获得履行职责所应有的权力; (3) 获得相关工作的荣誉;

(4) 获得不低于同职他人的正常权利; (5) 对学生会成员的工作提出建议; (6) 向上级部门提出建议。 2.学生会成员应履行下列义务:

(1)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校纪校规;

(2) 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在学习和工作上均成为表率;

(3) 密切联系同学,倾听同学意见,接受同学监督,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 (4) 维护学生会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5) 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职尽责,服从命令; (6) 保守学生会工作秘密; (7) 公正廉洁,克己奉公。

三、 录用

1 .信息部学生会部长必须经过竞选进入学生会工作。

2. 每学年初依照公开,公正的原则,面向全体新生吸取品学兼优的学生进入学生会。该项工作由副主席具体负责。

3 .在系部学生会, 为了保证精力的投入和工作的顺利进行,原则上不得兼任系部其它学生组织的相关职务,特殊情况须提请主席团,由领导老师批准;

4 .新加入系部学生会成员,在新岗位上必须要经过试用,方能成为正式成员,试用期为一个月。

四、 考核和任免

1.系部学生会考核由主席助理依照该制度(第四章)的相关规定具体负责实施,即时评定;

2. 学生会成员的职务实行委任制和选举制相结合;

3.一般情况下, 系部学生会各部门部长和副部长通过竞选后任命,部门内其他成员由该部门部长任命,但须报请主席团同意,主席团的委任办法依然是通过竞选;

4. 换届的学生会主席团先由学生代表大会选举,后经系部领导综合考察后产生;

5. 系部学生会成员须向副主席注册备案,(由部长汇总给主席助理)否则不予认可为学生会成员;

6 . 学生会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任职:

(1) 新录用人员(不含职务变更的人员)试用期满合格的; (2) 从其它部门调入学生会任职的; (3) 在学生会内部部门间转职任职的; (4) 晋升或者降低职务的; (5) 因其他原因职务发生变化的.

7. 学生会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免职:

(1) 未经批准转换职位任职的; (2) 受到过校级处分的; (3) 不能继续胜任该职务的.

8. 晋升或者降低职务,罢免职务,开除成员的,参照第六章之规定.

五、工作调动和退出

1 在担任学生会成员的工作期间,确须调整工作部门的,可直接向主席团提出申请,经批准后,由副主席具体操作;在工作期限内,确有原因须终止学生会工作的成员,要向所在部门部长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具体原因,最终经部长批准后方可终止离职。

第三章

会议制度

一、会议通知

1. 各部例会

各部例会时间由各部于学期初确定,报副主席备案。例会一经确定,如无变故,一般不另行通知,各相关人员按时到会;

2. 全体例会及非例行会议

全体例会及非例行会议由副主席负责通知到部长;

二、会议签到

会议开始前由副主席负责参会人员的签到,于会议前点名.

三、会议进行

1.参会人员应当严肃认真,不得大声喧哗及谈论与会议无关的内容; 2.不得翻阅与会议无关的书籍、报纸,不得做与会议无关的事; 3.会议由副主席做记录,会后进行存档。

四、请假及处罚

1.确有原因不能参会者,应在会前当面或电话请假,不得会后请假或口头请假。全体会议的请假信息应通知给主席助理后方可生效。

2.如出现会议应到人员无故缺席,将由主席团追究相关责任人; 3.具体处罚措施参看第六章之规定.

第四章

考核制度

一、总则

1. 系部学生会各部长的日常考核由主席助理负责执行;

2. 主席团实行评分制,初始分为0分,按照本章第二条内规定内容进行评分;

3. 每学期结点,记初始分,各学期分数不累加。

二、细则 1.会议出席

(1)全体例会和部长例会的出勤率由副主席直接统计; (2) 无故旷会一次扣2分,累计三次旷会开除学生会。迟到、早退一次扣1分,累计五次开除学生会;

(3) 会议召集人或主持人违反第二点的,扣分加倍; (4) 特殊情况不能参会,确须请假的,按相关规定请假

2.部门内部会议的情况,都由部门部长统计,但主席团仍作抽查,如发现包庇或失职现象,该部门部长扣2分,同时仍将追究当事人责任;

3.工作出色,成绩显著者,部门成员可由其他部门部长向主席团提出,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对其加分,但加分最高不得超过5分;

4.在职期间,获得校级及校级以上荣誉者,由本人向主席团提出书面申请,经主席团批准后,加2-6分;

5.以书面形式对学生会工作提出实质性建议,认可并被采纳者,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对其加分,但最高不得超过5分;

6.工作未完成或完成情况不佳者,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对其部门部长扣分,但一次性扣分最高不得超过5分;如此情况累计出现三次者将开除出学生会。

7.以下情况应劝其自动退出学生会:

(1)一学期内有2门课程未通过者; (2)学期德育成绩不及格者; (3)在学生会工作明显不积极者;

(4)连续3个月综合评分累计低于60分者;

8.以下情况可直接将其从学生会中除名:

(1)故意损毁学生会公物,破坏学生会形象,污蔑学生会荣誉的;

(2)一学期内有3门或3门以上课程未通过者; (3)学年德育成绩不及格者;

(4)在学生会工作不服从管理,态度强硬,明显不积极者; (5)连续2个月综合评分低于零分者; (6)任职期间,提前解约或无故毁约的; (7)连续1周无故未至学生会工作者; (8)受到校级处分的;

9.违反其它各项者,扣1-3分,如与本章所列重复,参照本章标准执行; 10.以上各项,对于同一件事,可以重叠加分,但累积加分总分不得超过5分;

11.以上各项,对于同一件事,可以重叠扣分,但累积扣分不得超过5分;

12.部门内也可参照以上标准进行对干事的考核。

附1:人 员 考 核 细 则

一、 思想、行为方面(40)

1.想上积极要求上进,积极向团组织靠拢,定期向团组织作思想汇报。对自己严格要求,自身素质高,树立为同学服务的思想。(10)

2.模范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做出表率,在同学中树立较高的威信和良好的学生干部形象(10)

3.发现公共场合抽烟、酗酒、赌博等现象的,将按照学校规章制度严格处理,严重的由学生处处理,并取消期末各类先进评比资格(10)

4.要善于、敢于检讨自己,勇于开展批评以及自我批评,工作上责任心强,不感情用事,不以公为私,不为自己班级开“绿灯”。(10)

二、 工作方面(60)

1.工作时要坚持原则,不回避问题,研究工作方法,注意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要求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不盲目武断,更不能与同学发生冲突(10)

2.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要始终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10) 3.有较强的组织性、纪律性,时间观念强,每次例会准时参加,开会时积极发言,不做与会议无关的事情,有事请假。(10)

4.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和每周的例行工作。(5)

5.及时提出工作中的缺点与不足,以及对学生会工作的建议,参与工作经验交流。(10%)

6.学习认真、成绩优良,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10)

7.学校、团委书、班级的各项工作和活动要主动关心,积极参加。(5) 以上规定,望学生会全体成员认真执行,自觉遵守。

第五章

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学生会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学生会工作提供必须的依据,学生会将以加强学生会工作档案的管理,作为实现干部个人资料和工作资料管理合理化、制度化的必要手段。

1.学生会的档案管理工作由主席助理负责,对学生会的文件、会议记录、简报、各部门重大活动方案及其形成的材料分类归档管理。为学生会的大型活动提供咨询,保障各项决策的科学性。

2.各部门的工作档案应由专人保管,凡大型活动的方案、总结及有关材料除本部门存档还须送一份至主席团助理处存档。

3.学生会档案分类为:各级文件类、会议记录、学生干部档案、学生会工作计划、学生会工作报告、社团章程、奖罚记录、奖品以及纪念品、重要书刊、报纸、其它;共十一类。

4.学生会各职能部门每学期内必须写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每次大型活动和每学期末后交一份工作总结由主席助理存档。

5.“学生会成员履历表”和“学生会干部业绩档案”必须存档。

6.部长级别以上(含部长)的干部每学期必须交一份详细的述职报告,介绍任职期间的工作内容及工作经验教训,并存入档案。

7.制度的解释权归学生会主席团。

第六章

奖惩制度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会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各成员才能,特制定奖惩措施如下:

一、 奖励措施:

1.开展每学期“先进工作者”的评比,主要从助理、干事中选出,各部部长要实事求是地推荐,根据不同情况限定名额,宁缺勿滥,经审查批准后,在例会上给予公开表扬,年终评奖优先。

2.到期末各个部选出一名“优秀干事”,经审查批准后,颁布荣誉证书。 3.在期末从各个部长之间评出“先进工作者”,在例会上公开表扬并张榜公布。

二、惩罚措施 备案;

2.在校有打架、赌博、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者,立即辞退;

3.成绩不达到要求者,写保证书、观察,本学期完后决定是否辞退; 4.在校内看到垃圾,故意不拾者,第一次提醒,第二次例会上公开点名批评,第三次辞退,并要督促其他成员。

5.破坏公物者(包括踏草坪、采花、折枝者)第一次警告,第二次例会公开批评,第三次辞退。

6.工作不积极,不负责者,第一次提醒,第二次警告,例会公开批评,第三次辞退。

7.开会无故迟到,缺席、早退者,第一次提醒,第二次公开批评,第三次辞退。 8.与同学发生冲突者,不管什么原因,第一次警告,公开批评,第二次辞退。 9.以上处分只在学生会内部实行,凡被处分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后表现良好,除“辞退”处分外,其他的可申请撤除,但情节严重者,如打架,斗殴、赌博等交由其班主任处理。

10.本条例解释权归镇江高职校学生会。

1.发现不佩戴校牌者,第一次当面提醒,第二次例会上公开点名批评,第三次

第七章

海报管理制度

一、 海报由宣传部负责制作和管理。

二、 提出时间

一般需绘制海报的部门部长请于海报张贴前3天向宣传部提出;有特殊要求的海报请提前5-6天提出。

第八章

附则

一、该制度的解释权归校学生会;

二、该制度已经由团委书及主席团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三、其它未尽事宜,有各部长及主席团研讨决定。

各 部 门 工 作 职 责

主席团

学生会主席团是学生会组织的首脑和核心,由广大同学选举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学生

组成。设有学生会主席、副主席、主席助理(2名)。其主要职责为:

1.主持学生会全面工作,讨论决策学生会的工作方向和重大问题。主持统计和制定任期内的工作目标,递交学生会讨论认可后,成为今后工作的总纲领;学年初制定学年具体工作计划,使各部有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会议,讨论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类具体问题,及时解决学生干部的思想问题,加强团结、协调一致,高质量完成学生会的工作。

2.督促检查各部工作的完成情况。定期检查各部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使其在计划和总结中,发扬成绩,找出缺点,不断提高工作层次和水平。及时督促各部工作的完成,帮助协调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3.及时把广大同学的呼声和要求向上反映,同时把上级组织的支持,指导和帮助向下传达。

宣 传 部

通过各种宣传渠道,传递学生会工作信息,并根据形式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其工作简介如下:

1. 宣传政策及新学期的工作重点等。

2. 负责学生会主办的各类活动的宣传工作和其它设计,承办落实工作。 3. 通过多种途径,报道校内动态,了解和反映广大同学的思想。 4. 通过多种途径,向全校师生传递学生会工作信息,促进学生会和全体师生的联系与交流

5. 培养实干的宣传干部队伍,充实和壮大宣传队伍,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宣传能力。

6. 组织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和重大节日或重要纪念日活动的宣传,组织创作反映大学生生活题材的节目,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展现当代

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并积极有效的做好学校的各项宣传活动及时快速宣传校内信息,创建校园文明窗口,配合学生会各职能部门拟发所需通知、通报、海报等,真正发挥其宣传作用。(有绘画和毛笔字特长的同学优先)。

生 活 部

1. 负责宿舍内务管理,协助校宿舍管理员做好管理工作,定期组织人员检查男生、女生宿舍的内务卫生,保证同学们生活环境的洁净。 2. 配合校学生会其他开展的各项检查和工作。

3. 生活部工作的重点就是力图为学生解决切实问题,生活部以事无巨细的精神和无微不至的工作态度为同学们铺成了一条通向舒适生活的大道。

体 育 部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体育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育竞技能力。其工作简介如下:

1、 体育部应发动、组织全校同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组织各项体育竞赛,创造机会锻炼同学们的体育才能;引导同学们锻炼身体,增加体质,提高同学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不定期地组织与其他兄弟学校的友谊赛,加强同各学校间的联系。

3、协助其它部门开展工作,共同完成学生会的各项任务。

学 习 部

1、 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全校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

2、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不同形式,组织各类学术讨论、学术竞赛、学术报告会、辩论等活动,促进良好的学术氛围的营造。

2).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举办文化和学术专题讲座等活动。

3).为改善学习条件,促进学风建设,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协助学校创造良好的学习秩序。

外 联 部

1、增加同学与社会的直接接触机会,同时为同学们提供社会实践机会;

2、促进学校与外校进行学术、文化、艺术、文娱等方面交流;

3、平时与兄弟学校密切联系,把各兄弟院校的成功的管理经验和优秀的活动引进学生会,为其他各职能部门提供信息支持;

5、每次活动做到有书面计划、书面总结;

6、 发挥本部门特色,加强与其它部门与各系部的联系共同搞好学生工作;

文娱部

1、宗旨

满足同学们的文化需求,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尽可能创造条件为同学们提供一个施展文艺才华的舞台。

2、工作细则

以同学们的需求放在工作的第一位,想同学之所想,听取同学的反映,贴近同学生活,为同学服务。

严格服从院领导的领导,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校领导下达的任务。

明确文娱部内部的职责分工。由部长统一指挥调度,副部长和干事积极配合,使文娱部成为一个团结、高效的团体。定期举行工作例会,交流意见,制定下阶段工作计划:

策划组织好各项文艺活动,举办各种文艺晚会。发动同学广泛参与。及时挖掘、发现同学中具有文艺特长的人才以及文艺爱好者,充分发挥其作用为广大同学服务。加强与系部学生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相互配合,开展工作。增加校际之间的交流,举办联谊活动。

第五篇:建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工作汇报

坚持内涵发展 打造职教品牌

----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创建工作汇报

江苏省通州职业教育中心 (2008年6月1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各位专家莅临我校,对我校申报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现场评估视导,这是我校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大事。各位专家的光临,不仅是对我校过去创建工作的检查和验收,更是对我校今后工作的引领和促进。在此,我谨代表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光临表示最真诚的欢迎。

下面,我就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创建工作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简要汇报。

学校概况

我校坐落于通州市政府所在地——金沙镇北郊,是一所在改革大潮中孕育而生的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创办于1985年,始名为金沙职业中学,1988年升格为省级重点职业高中,更名为南通县职业中学,1991年通过国标省重点验收,1996年高分通过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评估验收,经省教委批准,正式更名为江苏省通州职业高级中学,1997年通过首批省合格职教中心验收,2002年我校再次高分通过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复查验收。目前我校有三个校区,即本部主校区、电大校区和西亭校区,占地总面积为260亩,设有机电工程、精密模具、信息工程、服装工艺、经济管理5个专业部,8个大类专业,20多个专门化方向,在校师生4000余人。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6年确立了创建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及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创”目标以来,我校积极走内涵发展之路,学校事业实现了又一次腾飞,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学校管理、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近年来,学校共获得省级以上集体表彰20项(次),南通市级集体表彰16项(次),被誉为“南通职业教育的排头兵”, 06年被确定为首批省20所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创建单位。

近年主要办学实绩与特色

近年来,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校积极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以创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省四星级中等职校为契机,全面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扎实推进示范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努力打造名师团队,认真探索校企合作对接渠道和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途径,致力培养招得进、留得住、出得去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创造了学校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的新业绩。

(一)办学环境得到明显优化

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我市有着光荣的传统,历届政府都能积极出台各项举措促进和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市把优先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确立了发展职业教育就是发展经济的理念。我市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对近阶段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了全面部署和规划;专门成立了职业教育委员会,市委书记亲自担任委员会的主任,亲自组织召开委员会成员例会,亲自带领大家考察国内外、省内外职业教育,研究和协调职业教育发展;并在全省率先成立了职教局,对全市职业教育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职教发展的良好氛围。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鼎立支持使我们不仅迎来了整个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更迎来了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期。

当前市委市政府又把做大做强我校列为我市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在资源整合上加大了工作的力度。今年三月市委市政府对我校校长进行了调整,由我兼任通州职教中心和江苏电大通州学院的校长,两校资源整合事宜目前也已完成了前期调研,进入二校合并的实际操作阶段,通州市教育局已签发二校合并的函,市委陈书记已签署意见,要求在本月底市政府常务会上研究通过。两所学校在今年5月启动的招生上已开始一体化运行,我校即将形成中职高职有机衔接,资源配置更趋优化的办学格局。

(二)办学实力得到综合提高

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目前本部在籍生人数达到3818人,占地面积达210亩,建筑面积达8万平方米;办学条件更加优化,拥有独立产权的固定资产1.25亿元,建有5个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设备总额1.2036亿,拥有2个省级实训基地;校园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建成了数字化校园;学校图书馆数量充足,功能完善,被认定为省一级图书馆;生活、体卫艺设施先进、配套,食堂被评为南通市学校A级食堂,学生在校生活质量高。

(三)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依据地方经济建设需要设置、调整专业,围绕本地支柱产业设置的机电、模具、服装、家纺等主干专业已成为学校的品牌专业,“十五”以来,我校建成省示范专业4个,南通市示范专业6个。现有的5个骨干专业均形成了专业群或专业链,这些专业近年累计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数以千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课程改革取得丰硕成果

我校积极统筹推进课程改革,先后出台学校课改方案和每学期课改工作要点,建立和完善了课改行动策略、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打造了一支课改师资队伍。学校先后开发了《就业创业宝典》、《现代通用职业能力培养》等校本读本;机电一体化专业被确定为省课改实验专业,多次接受省级视导,理实一体逐步成为专业课主流教学模式,多门课程的学业评价标准已制定,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也于近期接受了省厅组织的新一轮课改实验点,学校有望成为省课改实验学校。

(五)师资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我校已形成一个学历达标、结构合理、质量上乘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201人,本科以上学历195人,占专任教师的97%,其中研究生学历人数10人;有高级教师62人,中级教师131人,中高级职称比例达96%;专业教师121人中有高级技师5人、技师95人,“双师型”教师85人,占专业教师的70%,实践指导老师35人,全部获得国家二级以上专业技术证书;外聘兼职老师30人,占专业教师的24.8%,兼职教师100%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本校有省中心教研组成员4人,市中心教研组成员10人,通州市级以上的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17名,有在省内外有影响的教师8名,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各1人。专任技师业务水平高,近年来有20多名老师参加南通市优课评比获

一、二等奖;多名“双师型”教师成功参与企业项目开发。

(六)校企合作取得重大突破

校企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与世界五百强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共建精密模具专业,在培养模式上实行订单培养,学生毕业全部进入富士康集团就业;在建设上,双方共同出资1.3亿元人民币(其中企业投入价值1亿元的实训设备,本校投入300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我校西亭校区——富士康精密模具培训基地,基地占地50亩,实训车间建筑面积12280m2 ,年培训量达4000人次。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精密模具培训基地。另外我校还与本地的东源集团、文峰大世界等近20家企业达成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建成了18个长期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七)社会形象得到充分展示

毕业生质量更加优良,备受企业欢迎,用人单位满意度90%以上;学校在相关行业和职业界形成较高声誉和影响,先后成为江苏省职教学会理事单位、江苏省信息、机械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成为通州职教集团龙头学校和通州市机械、服装等行业协会的理事单位;学校屡获表彰,近几年先后荣获全国红十字模范学校、省五四红旗团委等省级以上荣誉20项,《南通日报》、南通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多次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经验,相关经验还多次在全国和省市有关会议上交流。学校因此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我市招商引资重点推介的优势,每年有数十批国内外、省内外的来宾来校参观。

(八)办学特色得到充分彰显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已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主要表现在:服务地方经济紧,从学历教育到社会培训,从专业设置到课程改革,我们都坚持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校企合作举措实,我们不仅紧紧依靠企业,在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等方面展开了合作,还发挥我校师资优势,在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内涵发展创新多,近几年我们积极在内涵发展上做文章,无论是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还是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管理,我们都大胆革新,勇于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主要创建行动

(一)以内涵发展为指引,以创四星级中等职校为动力,学校发展获得有力支持。

创建工作领导重视。2006年3月我校明确了创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创省四星级职业学校的“双创”工作目标,根据目标要求修订和完善了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形成了“双创”实施方案,并向通州市委、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和支持本校的“双创”工作,仅07年就拨专款3500万元支持本校的创建工作。

创建目标全校统一。07年本校以“创新管理理念,明确奋斗目标,为创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而努力奋斗”为主题,召开了六届四次教代会,校长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创建思路和创建方案,得到了全体教职工的支持,代表们围绕“双创”工作提出了百条建设性提案,充分体现了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创建的主人翁精神,会议通过了“为创建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而努力奋斗”的决议,全校形成了浓烈的创建氛围。教代会后,为实现创建目标,全校教职员工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呈现出人人关心创建,个个参与创建的良好局面。

创建行动企业支持。近两年我校创建行动得到了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合作企业不仅和我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部分企业还就我校的创建工作给予经费和设备的支持。如富士康集团鸿准公司老总徐牧基先生捐赠150万元,富士康、上海松下、通州金驰、南通凯瑞等企业捐赠设备用于我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二)以职教规律为依据,以改革为动力,创新办学机制。 为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契机,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努力突破制约学校快速发展的有关瓶颈,使学校又一次驶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1.多元化办学。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积极引进民间资本,1998年,学校兴建14层学生公寓,以入股的形式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学生公寓;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积极引进企业投资,2006年以来上海松下、南通凯瑞家纺、富士康科技集团等企业投入资金或设备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使我校实训设施条件进一步优化。

2.集约化办学。我校积极推进集约化办学,近年来在政府的主导下,我校不断推进区域内整合、总体上优化,努力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2004年成立通州职教集团,我校作为龙头学校,发挥了示范与辐射作用;2005年原金沙职业技术学校,2007年原通州市教师进修学校两校并入我校,2008年省电大通州分院和我校合并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通州职业教育办学资源得到了整合,我校办学力量更上台阶。

3.联合办学。我校利用东西部联合办学的政策,将优质职教资源向中西部延伸。06年我们与响水县教育局联合办学,创办了响水黄海职高,我校派出管理人员及精干师资赴响水教学和管理,学生第三年到我校实训并由我校推荐就业。07年,我校以精密模具实训基地为依托,成立了“扬子江精密模具技术与人才教育联盟”,以联盟为载体积极与苏北及四川、重庆等地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共同培养精密模具类人才,目前已有不少外来学生进入我校。

(三)以服务市场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加强专业建设。 我校把专业建设置于学校发展的核心位置,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认真研究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适应岗位变化趋势,科学合理设置专业,所有主干专业均形成专业群或专业链。

1.对接地方经济,科学设置专业。近年来,我校依托我市纺织服装、家用纺织品、钢结构等支柱工业设置了服装设计与工艺、机电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等骨干专业,新增了家纺设计专业;紧紧围绕我市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行“大流通、大交通”发展战略,开辟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专门化方向;紧紧围绕通州市大力发展传统型商贸企业的战略,进一步增强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等专门化方向的办学实力。同时,我校依托学校的人才优势,加大专业调整力度,努力走在行业发展的前列,部分专业起到了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如我们较早设置了家纺设计专门化方向,开设了电脑分色等课程,为本地家纺产业输送了一大批紧缺人才。

2.依托行业及龙头企业,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在专业建设中,我校主动与通州的行业商会、重点企业联系,努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学校作为通州市纺织服装商会和机械商会的理事单位,依托家纺、服装、船舶制造等产业,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技术交流、师资交流等方面与重点龙头企业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努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如与江苏家宝集团等家纺企业联合开办了等多个家纺班,由企业下“菜单”,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开发个性教材,订单培养设计、管理专门人才;与东源集团、文峰大世界等近20家通州市龙头企业签订了联合培养人才、培训员工协议书,仅每年为上市企业东源集团培训的员工就有200多人。特别是2007年,我们与世界500强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共建精密模具人才培训中心,打造了全国一流的精密模具人才培训基地,进一步提升了我校模具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层次。

3. 扩大国际交流,提高学生成材规格。近年来,我校积极拓展办学空间,努力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国门研修,提高就业质量和成才规格。2003年以来,我校先后选派了四批学生分赴马来西亚、德国、日本研修数控技术、汽车维修,这些学生学成回国后被众多大型名优企业“哄抢”,现均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同时,我们还与德国F+U培训机构、新加坡南洋理工学校、马来西亚第一工艺学院结成友好学校,合作进行学生培养。

(四)以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以信息化建设为纽带,加快办学设施建设。

1.切实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近年来学校先后投入近1500万用于实习实训设备建设,以满足专业建设及教学的需要。在专业设备配置与使用上遵循四大原则:即坚持体现专业特色的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课改导向,有利于促成教学、实习、服务一体化教学的原则;坚持分类分层次配置、分步推进、逐步完善的原则;坚持维护与配置并重的原则。

目前,学校建成三大实训中心,其中本部建有五大实训基地,实训设备总额1.2036亿,主校区设备总额2036万元。基地布局仿真企业现场,流程设计科学,设备配套齐全,性能先进适用,工位充足,能满足教学计划规定的实训要求,实训开出率超过95%,主干专业的实训基地基本实现“七个合一”,数控技术应用和机电技术应用两个基地成为省级实训基地。投资500多万的理实一体化大楼今年7月即将落成,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此外我们注意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和服务功能,机电、服装实训基地与多家企业成功合作,承担企业生产加工业务;先后为华伟服饰、东源集团等企业培训多批员工,承担了南通市、通州市的多次技能竞赛,并为通州市其他职业学校学生提供了技能鉴定服务。

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我们还非常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学校拥有18个签有长期合作协议的校外基地,能满足所有学生校外实习的需要。

2.积极重视信息化建设。我校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学校办学效益的重要抓手重点推进。目前学校建有1000M主干校园网,10M交换到桌面,宽带接入INTERNET网,网络终端延伸到各主要教学地点,达到“校校通”第三层次;建有校务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推行电子校务,积极创建数字化校园;计算机数量充足,每7人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教师实现了一人一台笔记本;建有信息中心,负责校园网的管理与维护。校园网能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实施校务管理、图书自动化管理,有效地满足教育教学,计算机和网络已成为我校师生工作学习交流的基本平台。通过无线网的方式,我校科学经济地解决了老教室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的问题,现在,几乎所有教室都能进行网络教学。

(五)以内涵发展为指引,以“双师型”教师建设为抓手,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我校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和专业部两级都较早出台了教师培养规划、校本培训方案、教师到企业实践等规章制度,每个教师都制定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学校通过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开展业务评比、建立骨干教师库、建立项目组等管理措施,锻造教师队伍,提升专业水平。近三年我校每年拨教师在职进修专项经费平均达47万元。通过努力,我校教师队伍结构及个体智能结构都得到优化,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建设,取得较大成果,拥有技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教师从2001年的3位激增至2007年的100位,“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70%。我校的师资培养具体做法可概括为“四四方针”。

1.教师职业成长“四能并举”。四能是指专业业务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我们重视教师能力的整体提升,以骨干教师库、项目组、工作室等一系列管理手段,为教师成长提供平台。目前,教师职业成长的侧重点是:结合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通过各类培训及课程开发实践,着力培养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2.师资来源“四源共进”。一方面,我们致力于本校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主动与高校名师、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联系,聘请他们加入我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和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聘请他们来校讲学,或担任我校顶岗实习生指导老师。同时逐年增大与行业、企业间的智力柔性流动和人才资源共享的力度,聘请行业中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此外还选派本校骨干教师以 “访问技师”等名义赴企业帮办,既学习最新技能和理论,又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

3.师资培训“四位一体”。我们统筹安排教育系统内培训、体验式培训、校本培训、自我培训,四类培训一盘棋,每位专任教师都有参加系统培训的机会,以此着力打造双师型队伍。加大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投入力度,大量教师参加了出国培训、“四新培训”、国家及省骨干教师培训、省职教领军人才培训、省新教材培训、省示范专业负责人培训等各类培训;深入细致推进体验式培训,每位专业教师每两年都有赴企业进修两个月以上的经历,学校和专业部通过实践记录卡等形式指导、考核教师赴企业进修;长抓不懈校本培训和自我培训,校本培训主题、形式多样,取得较大成果;自我培训是以上各类培训的延伸,我们通过学习笔记及培训后应用成果展示来检阅教师自我培训情况。

4.教师团队“四组并存”。我校教师团队目前有教研组、课题组、项目组、年级组等四类。教研组是按专业特点划分、相对固定的教师基层组织,相同学科背景、担任相近教学任务的教师组成,负责学科教学、业务学习等。项目组是课改中新出现的临时性教师组织,围绕某个课程开发任务,将来自校外行业专家、多个教研组的教师组织起来,集体攻关,任务结束,项目组一般也解散。项目组如果出色完成任务,并有产学结合、面向社会服务的优势,我校将其升格为名师工作室,学校有选择的为之投入注册资金,使其对外服务。课题组是为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组织的教师团队,工作围绕课题展开,目前,我校共承担14项通州市级以上课题,其中省级四项,绝大多数一线专任教师都进入课题组。年级组主要是德育线的机构,相同年级的班主任、副班主任组成群体,便于在学生管理方面统一行动。我校教师团队多组共存,各有各的使命,在日常工作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六)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专业文化建设为根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效能。近几年学校完善了以教代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渠道,做到教代会中心议题事先公告,教代会提案预先征集;行政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重要议案、重大决定交教代会代表讨论、审议、表决;坚持每逢教代会,校长必作述职述廉报告,并交教代会代表评议。完善了校务公开制度与渠道:坚持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通报制度,让教职工享有高度的知情权、监督权;实行了重大事项党总支、校长室集体决策,如人事任免、考评考核等,都经党总支、校长室集体研究。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以“江苏省职业学校三项管理规范”为指导,规范了学生、教学、后勤管理。

2.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学校经过二十多年的积淀、发展,已形成了具有本校特点的校风、学风、教风。近年来学校在秉承团结进取、自强有为的文化传统的同时,积极倡导以“厚实”为核心的新一轮学校文化建设,打造具有职教特色的学校文化,学校成为省首批廉洁文化示范点,“校园文化企业化”成为南通市首批特色德育项目。尤其高度重视专业文化建设,学校以省“十一五”立项课题“中等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研究”为载体,积极开展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研究、实践:校内各实训基地均模仿企业场景,突出本行业的专业文化;教室、宿舍以及学校中心路两边的灯箱着重宣传著名企业的企业文化;在校内建设了“机械公园”,展示机床工业进步的历史;课程建设突出对学生专业文化、职业道德等“软技能”的培养,编写了校本教材《中职生企业文化读本》;班级管理注重与企业接轨,引进了5S管理等管理概念、管理方法,实行准公司制管理。

3.加强“三创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我校重视“三创”教育,积极培养学生“三创”能力,校内“三创”氛围浓;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定期组织创业设计大赛、创业专题讲座,校内设有多个创业点,公开招聘店长、独立财务核算,学校被表彰为省优秀青年创业实践基地,有多名学生被表彰为省“三创”先进个人,同时培养了一大批有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毕业生,有众多毕业生成功创业;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经常组织各类创新竞赛活动,有多名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积极引导学生争先创优,每学期开展各类优秀学生评比表彰活动,有众多学生获得各级各类表彰。

(七)以打造精品课程为目标,以创省课改实验学校为动力,统筹推进课程改革。

我校统筹推进课程改革,着力建立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线索,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探索课程管理及评价制度,实施项目教学法、师徒结对教学法等适合项目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建立新课程模式下的学业评价体系,致力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形成课程品牌。

1.课改方案和策略。06年初学校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研究并制定了本校“课题引领,由点及面,行动研究” 课改策略,出台了本校课改行动方案,设计了分四步渐次推进课程改革的思路,以寻求在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评价改革、课程评价改革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2.课改阶段性成果。德育课严格执行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规定,在坚持传统的同时着力改革教学内容,强调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先后开发了《就业创业宝典》、《廉政文化进校园读本》、《优秀企业文化读本》等德育校本读本,突出了就业创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文化课课改一方面结合专业教育,突出“必须”和“够用”的要求,另一方面重视学生人文教育和能力培养,近年来学校先后开发了《晨读读本》、《现代通用职业能力培养》、各专业的《职场英语100句》等校本读本。

专业课课改阶段性成果:机电一体化专业被确定为省课改实验专业,已开发出数控专门化方向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榔头的制作》等6门项目课程的课程标准以及《艺术笔架的制作》等项目课程,其他各专业也已取得了较为丰满的成果;进行了教学模式、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理实一体逐步成为专业课主流教学模式,制定了若干课程的学业评价标准;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技能的掌握有较大提高。

3.课改校本特色。借助于课题研究的力量来推动课改,是我校课改取得阶段性成功的因素之一。我校承担与课改相关的课题有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苏中地区中等职校“产学结合”模块化项目课程开发与管理研究》等9项。我们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边研究边行动,边行动边总结。一方面借鉴社会上工程优选承包人的方法,对经过论证确定的课改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学校根据各课改项目所需资源配置情况投入相应资金,并全程跟踪服务、督导。首期确立的5个课改项目就按照这样的模式运作,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课改现场会、课改论坛等活动形式搭建校内交流平台,为各专业、各教师提供一个集中展示课改理念课改成果的机会。上学期末,机电一部举办的课改现场会和课改论坛就是一次交流、展示的盛会。

(八)以职教富民为己任,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开展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

学校非常重视社会培训工作,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两轮齐转,比翼齐飞”的发展战略。几年来我们科学配置职教资源,坚持面向市场,以职教富民为己任,服务农村、服务企业,不断拓展培训空间,适应各类培训对象的需求,先后为市级机关公务员开办了计算机应用能力、电子政务等培训;为企事业单位职工开办了电工、保管员、会计电算化、收银员、保管员等培训;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办了家电维修、服装裁剪与缝制、数控机床操作等培训;到企业一线为班组以上管理的人员开办团队建设策略、市场营销方略等培训;为中小学教师开展了新课改培训、普通话培训、自学考试辅导等,年培训项目达20多个,年均培训10000人次以上,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000人次以上,为富民强市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扩大了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尤其是我校培训特色项目“科技下乡大篷车”已成为通州市农业技术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品牌,《通州大众》等媒体曾对此作专题报道。学校被认定为江苏省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培训基地、通州市师训基地,通州市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

(九)以群众性科研为依归,以应用型研究为主体,推行科研创新。

我校重视教科研工作,坚持走群众性、应用性“精品”科研教科研路线。“十五”期间共承担了《职校生就业岗位调查与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研究》等通州市及以上课题11项,“十一五”期间,我校承担了通州市级以上课题14项,其中省级课题有四项,形成了以省级课题为统领、市县级课题为外围的良好布局。0

5、 06年共有107人221篇教科研论文在省级以上会议交流并获奖,或在刊物上发表,居通州市各类学校前列。课题研究也为我校培养了一批教科研骨干,近年来,我校教师共主编、主审教材或读物10余种。

回顾我校办学与创建历程,我们以人气旺、底蕴足、内涵实、品牌响而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又是信心百倍,豪情满怀。我们将不失时机地抓住新的一轮思想大解放、职教新的一轮大发展的机遇,以两校优质职教资源整合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以精细化管理为基础,在2010年前把学校建成以高职为引领,以中职为主体的“双万人学校”(其中学历教育10000人,包括中职在校生6000人,五年制高职在校生3000人,成人学历教育1000人;年社会培训10000人次),积极冲刺国家级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对照四星级评估标准,全方位审视我校的发展历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还需在以下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实现更大突破。

一是在整体布局上要加以完善。我校创建于1985年,是农村职业教育起步比较早的学校之一,也是全省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快的学校之一。由于对本市职业教育发展估计不足,加上近些年来本市城镇改造力度较大,学校经历过城建拆迁,造成学校整体布局未尽完善。今后我们将抓住职教大发展和布局调整的良好机遇,在基础建设过程中逐步调整完善学校整体布局,努力使功能区布局更为合理。

二是在办学条件上要加大投入。我校办学的基础较好,但近几年由于经济实力欠佳,资金投入有限。为提高办学质量,我们将有限的资金主要投向重点专业,投向实训基地建设,造成专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够平衡,部分教学支持服务和后期保障设施不够先进。我们将通过扩大招生、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等办法多渠道募集资金,有计划、分步予以改善,争取“十一五”期间有一个大的改观。

三是在对外形象上要加以提升。学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初具规模,初具影响。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内涵发展,但外在形象的包装、推介不够。今后我们努力关注并做好这项工作。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回顾我校办学与创建历程,我们以人气旺、底蕴足、内涵实、品牌响而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又是信心百倍,豪情满怀。我们将以本次创建为契机,不失时机地抓住新的一轮思想大解放、职教新的一轮大发展的机遇,以两校优质职教资源整合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以精细化管理为基础,在2010年前把学校建成以高职为引领,以中职为主体的“双万人学校”(其中学历教育10000人,包括中职在校生6000人,五年制高职在校生3000人,成人学历教育1000人;年社会培训10000人次),积极冲刺国家级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最后,我再次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对各位专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对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我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以上汇报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师请假条格式带存根下一篇:教师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热门文章

江苏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