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研组记录

2023-01-15

第一篇:二年级数学教研组记录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做好中小学衔接,使学生尽快融入初中数学学习,同时每位教师思考反思自己在中小学衔接中的做法与经验。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七年级数学办公室 活动时间:

参加人员:所有初中数学教师 活动记录

为了尽快让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摆脱依赖性,增强自觉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1、 重视预习,指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 严格要求专心听讲,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习惯。

3、 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针对学生熟悉的生活,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充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对数学有了更直观、更亲近的感觉,从而成为他们快乐学习数学的潜在动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

4、重视教会学生思考。无论是课前、课内还是课后,都要指导学生去研究课本,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对定义、定理、法则的理解。

5、 就书面练习来看,,必须强化以下两点:一是要严格训练,即教师要在规范解题上为学生做好样子;二是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规范作业的重要性,对那些不规范的现象及时要求其纠正。

6、研究小学的教材特别是与初中知识有很大关联的知识与方法。

7、上课采用引入时多展现一下小学的知识背景,借助小学知识的平台引申、拓展到初中的教学任务,并要揭示中学知识与小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第二篇:八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校本教研活动评课 活动地点:八年级数学办公室 活动时间:

主持人:

参加人员:八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活动过程:

12月19日上上午第三节课,李杰伟在八年(5)班上了一节校级的公开课,公开课的课题为《图形与坐标复习》,主要内容如下: 1.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够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熟练地根据坐标系确定点,由点求得坐标。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3.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进行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后的坐标变化。

4.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课后,我们在办公室里进行了评课活动。 评课内容如下:

李老师首先以一道有关平面上确定位置的方法的选择题引入,开门见山,能快节奏地直接进入正题。我觉得李老师的教学设计非常清晰,富有层次,板书设计具有代表性。这样教可以加深学生对学过坐标本质特征的理解,又能进行知识点的重建和巩固。李老师在课堂上非常注意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把学生学过的零散的知识通过梳理, 让学生感受到进行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后的坐标变化。同时既照顾到知识的整理归纳,又能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能很好的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课堂上能引导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一节复习课不显得枯燥。复习课绝不是对旧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学生认识的继续、深化和提高。李老师把复习过程组织成学生再认识的过程,从更高的角度掌握和理解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复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尽量的让学生去说、想、做,让学生在参与中复习好知识,提高学习效果,而不是简单的老师讲学生做好了完事。李老师在练习的设计上花了很多心思,注意了练习题目的变式性和系列化,避免大量重复的机械练习,做到“训练题目最优化”。对学生在练习中暴露出来的缺陷和不足能及时地矫正、评价。在例1(已知点M(3a-9,1-a)请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a的值. 问题①点M与点N(b,2)关于x轴对称;问题②点M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落在y轴上;问题③点M在第

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点M在第

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问题④点M(3a-9,1-a)是第三象限的整点。)的设计上安排了四个提问,从简到难,逐步应用本章的有关知识点以到达复习的目的。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设计一些适合的问题,并可由浅入深,让学生循序渐进,从而让他们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把握难度,不会感到高不可攀。使本节课在学生兴致高昂,让学生回味无穷,达到了学生认为复习课也很有意思这种效果。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例题没有板书,教师再来点激情会更加好。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开展顺利,与会人员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气氛热烈,为以后公开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见。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上册作业批改记录

红沟小学令亚红

9月1号:填单位名称掌握的不是很好.厘米和米的概念不清晰。

9月2号:数线段有的同学数不准确,没明白什么是线段,

9月3号:比较大小有个别同学出错

9月4号:

1、有个别同学数位没有对齐.

2、忘记写单位名称.

3、计算出错。

9月5号:

1、基本杜绝了数位对不齐的现象。

2、竖式计算得数出错不是很多,但是把得数忘了写在横式的同学很多。 9月8号:今天看的作业多发现的毛病也很可怕。

其一,有少数同学10以内的加法忘了;

其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忘记的人数更多。

很希望家长在家每天练一页口算题

9月10号:今天孩子们出的错很好玩.

一是减法算成加法(习惯性错误,慢慢改)

二是二十以内的减法都忘干净了。比如:5-5=6,13-7=8等等

希望家长在家叫孩子多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练习。 9月11号:1.孩子不懂改错题的作法.

2.有的学生课堂表现很好,但是落到纸上就出错,而且很严重. 9月12号:1.部分同学对应用题的理解不准确,

2.通过两周的作业,明显的感觉到这个班的部分孩子听课习惯太差,有些东西比着

抄都抄错.这个问题必须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重视.

9月16:1.不理解题意,(加做成减,减做成加)

2.弄不清谁比谁多,谁比谁比少,(这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难点)

3.仍掉单位名称.

4.错误例子:8+5=146+7=1197-88=1988-59=31 9月17:个别同学没学会简便方法.原因有两个,一是课上老师讲的少,二是学生没听懂. 9月18号:1.原式上没有等号的自己不知道加上"="

2.个别同学用减数的个位去减被减数的个位.

3.个别同学由于字写的小,所以自己也看不清楚,导致出错.9月19号:1.发现个别同学不完成作业。

2.百分之九十的家长帮孩子检查作业。

3、由于家长的帮助,我看作业很顺。.但...........

9月22号:1.出现了6+1+1=66-3=411-5=5等等。

2. 加法做减法的 现象依然存在。

3.竖式做完横式忘写的同学有4个。

4.双休日不完成作业的同学有一个,

9月23日:1.今天的作业孩子表现不错,只有个别同学掉单位名称或计算出错。

2.感觉有几个特别懒得学生。

9月24日:1.两步计算很容易出错。

2.应用题是个大问题。

3.根据新题数学问题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不是问题,但是孩子们接近三分

之一不会提问题,有的提的问题和解答结果不相符。

9月25日:连续计算出错较多;比较大小个别学生出错;加法算成减法的学生依然存在;两步算成一步的也不止一个;应用题思路不清楚的很多;已经有一年的训练了,孩子们还是不会提问题,我今天头都大了,以后有我和孩子们的苦吃了。

总的感觉是:

(1)有的孩子心里有东西,明明知道如何做,就是不会用算式表示出来。

(2)。计算训练太少。

9月28日:个别学生画角不用直尺;也有的学生不能准确的数出图形中角的个数。交个部分的名称掌握不错,几乎没有出错的。

10月6号:还是不能准确的数出角的个数;个别同学不能准确的判断角否是直角; 10月7号:数角的个数仍是问题;个别学生上课走神。

10月9号:孩子们这部分掌握不错,只有个别学生把几乘几读成几乘于几。

10月10号:较复杂的加法算式改写成含有乘法的算式学生掌握不是很好。如:4+4+4+4+4+3=4×5-3.

10月13号:写乘法口诀是大小写混用。如:四五二十能写成45二

十、三五15等等;及个别学生五的乘法口诀背不过。

10月14号:周末作业完成的不是很好,有十个学生没有完成作业。

有的学生写乘法算式用大写如:1×5=5写成一×五=五,4×5=20写成四×五=二十有四个学生把5×5=25算成5×5=20,还有一个学生把4×5=20算成4×5=16,说明部分学生不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

10月15:乘加和乘减孩子长我不错,只有一个学生不能正确的解决问题。

10月17:通过解决问题的学习,孩子们对有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掌握进步很大。 10月20:孩子们对思考题的解决有困难,有待于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10月21:

1、有3个学生不能利用六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如:4×6=186×5=14等等。

2、观察图形,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图形内容。

10月22:1--6的乘法口诀混合起来进行计算练习,出错的现象就多了;乘加、乘减出错也不少。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练的少,二是孩子们太粗心。

10月23日:口诀写不完整如:二六十二写成“二六一二”,四六二十四写成“四六二四”等等;还有的学生用了大九九的部分口诀。如“六二十二”,“五三十五”等等,这不算错,但是已经不常用;也有口诀混用的现象。

10月24:今天比很忙,发完了。从作业上看,有的学生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混淆了,还有的学生加法算成乘法,乘法算成加法;还有个别学生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分不开.10月27:今天的考试情况比上次好多了,全班只有11个同学的B。出错的原因主要是孩子不认真审题,还有个别学生不懂题意,理解力差一点,希望孩子们继续努力。

10月28:今天这些小家伙表现不错,基本适应我的教学方法了,今天的课是孩子们自学的,掌握还可以。但是也有个别学生对基本的知识掌握不好。如:口诀三七二十一写成“三七二一”,四七二十八写成“四七二八”;计算3×7=24,5×7=366×7=45等总之,就是学生不能准确地利用口诀进行计算。

10月29日:今天的作业有一个孩子没完成,我狠狠的劈了他一顿。希望每个学生都接受教训。

10月30日:个背学生还背不过8和9的乘法口诀,自选作业部分学生没做(很正常),有些学生的口算做大太慢,还有个别学生做口算时,完全是摆样子给老师看。

10月31日上午:孩子们的作业做得很好,应用题变得像模像样,多数学生字写的也不错,也有少数写的不好。

下午:从作业本上看出,有一个学生一个题也没做对,也正是这个孩子今天一天的表现都很差。

11月3日:周末作业做得比较好的是:李文峰、张晶晶、赵静、雷小娟、魏阳阳、杜盼盼、邓升升、李宜霖;还有几个没写名字的孩子。

11月4日:有三个学生出现了13+7=26,有一个学生出现了6×7=464×2=42等。还有的学生自作聪明,做题格式自创,行为是对的,但是他的做题方法是错的。如:7×6+7,他写成7×6。

11月5日:今天虽然没有做作业,但是课堂发现有些孩子写字慢;也有些孩子学得快忘得也快。比如:笔算加减法,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丛个位算起,说成要把(数位)对齐,后面就不会说了;在纸上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说成“过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正好反过来

11月7日:通过做试卷发现有的孩子听课质量不好,上午讲过的题,晚上做竟然还做错;还发现有的孩子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就是稍差一点。

11月10日:周末的试卷在家长的协助下孩子们完成的很好,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也谢谢大家对我学生的帮助(哈哈,开个玩笑);试卷中存在问题比较多的是:

二、(1)、题的最后一题,比直角大还是小,应该是小;(3)、数直角应是16个直角;

七、(3)的最后一问,应该是35+13+21=69(个);

11月11日:期中考试表露出来的问题:

1、计算仍是个问题。

2、数直角时学生不知道利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测量,也说明现在的孩子太懒,动手能力差。

3、对部分学生应用题仍是难点。

4、考试简单情况:A: 43 人B; 5人。

5、希望能引起个别家长的注意。

11月14日:孩子们看图编应用题的能力有很大进步;结合生活编应用题的能力有所提高,这对以后解答应用题奠定了基础。全班有三个学生还不能准确的创编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11月17日: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顺利的用四种方法背乘法口诀;个别学生有“4×5=30”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单位名称写不完整。

11月18日:

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17() ×6∠50

6×() ∠3016+() ∠48()×5∠236×() ∠ 37() ×3∠ 20() ×6 ∠ 25

2×() >134×() ∠23() ×5∠32() ×4∠2425+() ∠56

最小填几?

34>5×()6×() >355×() >347×() >402×() >13

() ×4>31

类似这种题目孩子们掌握很差。

11月19日:孩子们对今天所学内容掌握很好,只有少数学生利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仍出错。 11月20日:个别学生不理解倍数;倍数和加数混淆,比如9的2倍算成9+2=11。

11月21日:单位名称是复名数的学生掌握不好。如一本数7角,四本几元几角?学生有的写7×4=28角,还有的写成=28元的,正确的写法应该是:7×4=2(元)8(角)

11月24:孩子们学得快忘得也快,发现有的孩子做应用题加法和乘法混淆;因数和加数分不清;少数学生还背不过乘法口诀;仍有学成写口诀写不完整,如:五七三十五写作五七三五,六八四十八写成六八四八。从试卷上看出,有的学生听课质量很差,如:3个9是(2

7),用算是表示是(3个9)或(9个3),8+8+8+8,这是(4)个(8)相加,用乘法表示是(8个4)或(四个八),不理解什么是算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依然是个别学生的弱项。

11月25日:孩子们今天的表现不错,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很好,尤其是能根据生活经验判断正误;

11月26日:孩子们对从前,侧、上、左、右观察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判断很好,只有少数学生出错。但是多数学生不能正确地判断从后面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平面图。

11月27日:孩子们能准确的数出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但多数学生对称轴画的不标准;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和老师一起画还可以,但独立完成还有待与练习。

11月28日:从孩子上课的表现可以看出,昨晚的作业有三个孩子没有按要求完成,甚至没做。镜面对称本身就很难,如果在家不充分利用镜子进行预习,孩子掌握起来很困难。通过练习发现,“判断谁是镜子里的我”类型的题孩子容易出错。

12月1日:画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有些学生还是找不准对称点。

12月2日:少数学生仍然找不到对称点,是我讲的不清楚?还是个别学生不听课?或是其他原因呢?

12月3日:画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孩子们终于掌握的差不多了。但是,通过口算比赛,发现有些孩子不能准确的利用口诀进行计算。加减法出错尤其多。

12月4日:“9分钟100道题”口算比赛情况

12月8日:从周末作业上可以看出:

1、动手操作仍是问题;

2、从镜子里看准确时间出错的也不少

12月9日:个别孩子听课不集中,一个格代表几竟然还出错。多数孩子掌握不错。

12月12日:有些学生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或组合,这样容易遗漏或重合;尤其是付钱的方法更容易出错。

12月15日:简单推理这部分多数孩子掌握不错,能根据已知条件,判断出未知问题。有

4、5个孩子的推理能力需要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培养。

12月16日:试卷主要出错情况:

1、一年级下册的比多比少的知识都忘干净了。所以第二题出错比较多(与一样多,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多一些关的内容),也说明孩子们的推理能力的差别;

2、个别孩子的计算仍是问题;

3、生活知识缺乏(分不清球的类型);

4、第六题在作业本上讲过,配套练习上也出现过,昨天又讲一遍,但是仍有孩子出错,说明听课不集中。

5、拿钱的方法也讲过多次,但是还有一部分孩子出错。

6、通过这部分内容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弱,也有一部分孩子是因为粗心出的错。

第四篇:六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1

六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1 ——拟定本学期教研计划

教研时间:9月5日 教研地点:高年级办公室

教研人员:王建菠、徐培芳、先华锋、郑多丽 教研过程: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战。为了更好地迎接新学期的挑战,我们六年级数学组的四位老师聚到了一起,对下面几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一、制定第十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教学进度:

9.1--9.1

2方程

9.17--9.30 长方体和正方体

10.8--10.18 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乘法

10.22--11.1 分数乘法 分数除法

11.5--11.15 期中考试

11.19--11.29 认识比 分数四则运算

12.3--12.13 分数四则运算 解决问题的策略

12.17--12.27可能性 认识百分数

1.2--1.10

认识百分数 整理和复习

1. 14--1.24 期末复习考试

二、拟定教研组计划

时 间 9月 9月 9月 9月 10月

教研活动内容 制订教学及教研计划

集体备课 先华锋上研讨课 关于学困生成因分析及策 讨论第

二、三单元重点、

难点

10月

学习教育杂志,交流学习

心得

10月

讨论第

四、五单元重点、

难点

11月 11月 11月

集体备课 王建菠上研讨课 期中考试,作好期中质量

分析

11月

讨论第

六、七单元重点、

难点

12月

数学主题活动—学生应用

检测、反思 讨论 讨论

听课、说课、评课 检测、反思 讨论 研讨、交流 教研活动形式

研讨 讨论

听课、说课、评课 讨论 讨论

能力检测

12月 12月

组内互听随堂课 讨论第

八、九单元重点、

难点

12月 1月

郑多丽上研讨课 为学困生制定个性化补习

方案

1月 1月

讨论制定复习计划 教研活动总结

讨论 学期总结 听课、说课、评课

讨论

听课、交流、讨论

交流

第五篇:四年级数学组集体教研活动记录

间:2010年9月18日 参加人员:四年级数学组全体教师

教研内容:万以上数的整理复习

教材分析:

通过这一阶段教学“万以上数的认识”,学生已具备了大量的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尤其对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有了较深的了解。学生逐步认识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这些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并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万以上数的认识”这一单元,使学生对各个知识点有个系统的梳理与巩固。

2 、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发展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读写书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教学难点: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及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讨论要点:

1、学生对“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概念分辨不清,还应重点讲解,数位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它是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

2、注意理解“相邻”两个字,只有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才是10。

3、在写数时,学生往往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写“0”,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要一级一级的看,把题目看懂后,再一级一级的写,读数时,虽然只读一个“零”,但可能连续写几个“0”,要分别写出来。

4、求近似数很容易与改写用“万”“亿”作单位的数相混肴,应让学生理解二者的区别,把万以上的书改写用“万”“亿”作单位是直接省略尾数添上“万”或“亿”字。改写后只是计数单位变了,数字的大小不变;而求近似数不仅是省略尾数并在末尾加上“万”或“亿”字,在此之前还要用“四舍五入”法看一看尾数是直接省略还是向前一位进“1”,因此求近似数是把一个数变成了近似数,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5、省略“万”或“亿”为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需要注意的是要先分级,确定好是几位数(这样确定了千位或千万位上的数)再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活动总结:

本次教研活动,组内老师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研讨氛围浓厚,对本单元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并对重难点有了很好的解决策略,达成了共识,为今后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二年级上期末复习教案下一篇: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