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流行病学范文

2022-06-15

第一篇:大肠癌流行病学范文

结直肠癌流行病学

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结直肠癌是男性第三位和女性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2012年全球男性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为746000例,占所有恶性肿瘤10%;女性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为614000例,占所有恶性肿瘤9.2%。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都非常大,这一差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根据WHO的2012年数据,发病率最高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是发病率最低的西非国家的10倍左右;死亡率最高的西非国家结直肠癌的死亡率是中东欧国家的6倍左右。

大肠癌作为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恶性肿瘤之一。在2012年诊断的全球1361000例结直肠癌中,中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数达到253000例,占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的18.6%。作为全球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最多的国家,开展积极的肿瘤防治对策,对降低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制定具有本国特色的防治特色时,既需要结合本国的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同时又需要积极应用欧美发达国家在结直肠癌筛查普查中的既得经验,节省摸索时间和费用,因此对全世界、全亚洲、西方发 达国家和本国的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研究,能够帮助政府制定流行病学筛查普查策略、预算相关人力物力的投入,并开展相关的流行病学及临床基础研究。

可惜的是,目前整个中国在结直肠癌领域仍然缺乏足够完善的流行病学数据库及数据系统,对全国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难以获得可信赖的分析结果,而难以获得在全国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相关政策或筛查普查方案。而在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以地区为主的流行病学数据相对较完备,其分析结果具有局部地区适用性,由于结直肠癌被认为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对其分析结论对周边或其他具有类似生活方式的地区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将简单分析中国结直肠癌在亚洲及世界中的发病率变化情况,并重点依托上海市的流行病学数据及与美国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对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上海作为中国的发达地区,近30年来生活方式越来越西方化,对上海,特 别是上海市区人群(覆盖约619.5万市区居民)近30年来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对其他经济逐步发展、生活方式逐步西方化的地区制定流行病学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大肠癌的发病率的变迁

2009年开始,中国卫生部启动了国家层面的肿瘤传报注册项目,至2012年6月,共有104个肿瘤传报单位向卫生部传报了2009年的恶性肿瘤发病数据,共覆盖人口达到2亿。2009年中国主要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发表在2013年《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杂志上,这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最全面的关于中国恶性肿瘤相关发病情况的数据。尽管这个数据分析的内容和质量和美国SEER的年报数据仍然有较大差异,对我国开展流行病学研究仍然具有重要价值。根据2009年的数据,结直肠癌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粗发病率达到29.44/10万人口,仅次于肺癌和胃癌;其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五位,为14.23/10万人口(图1)。

通过在世界范围内对近30余发病率变迁的比较发现,从90年代开始欧美发达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开始逐年下降,但是中国等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结直肠癌发病率仍然在逐年上升,在男性患者中这一流行病学特征更加明显。

以上海市区为例,肺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和男性前列腺癌的粗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传统高发的肝癌、胃癌和食管癌和女性宫颈癌则呈相对稳定或逐步下降的趋势(图2)。

目前很多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上升是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原因,而对年龄进行标化后的年龄调整标化发病率能够反映恶性肿瘤的实际发病率变化。而在上海市区,结直肠癌的年龄标化发病率仍然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这一点和美国SEER数据的全美结直肠癌发病率有明显的差异(图3)。

由于我们目前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仍然处于上升的态势,我们可以鉴借欧美国家在20世纪70~80年代的经验对我们目前的结直肠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根据美国SEER的数据其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61/10万持续下降至2006年的45/10万;从2001年至2010年,总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每年下降3.4%,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每年下降3.9%。根据美国经验,其发病率的降低主要归因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其在70年代后期广泛开展的结直肠癌的筛查普查。欧美国家这些筛查普查的经验和最终的获益为我们开展大规模的筛查项目提供了很好的依据,目前上海已经开展全市范围内一般危险度人群的筛查普查工作,有望在未来20~30年内能够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三、结直肠癌死亡率的流行病学变化

结直肠癌的死亡率的流行病学变化既与发病率的变化有相关性,又有其特殊性。由于人口的老龄化,结直肠癌的粗死亡率全球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在去除年龄因素的标化发病率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呈现下降的趋势。目前中国尚未见全面的报道中国全国水平结直肠癌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特征,但是在上海市区近30余年来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变化在结肠癌中变化有其明显。从1973年至2007年,结肠癌年龄标化死亡率以2.42%(男性)和2.48%(女性)的比例升高(图4);而根据美国的数据,其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则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年降低,从1975年的28.5/10万下降至2006年的17/10万。

欧美国家结直肠癌死亡率的流行病学变化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筛查普查方案的广泛开展,发现了更多的早期肿瘤和癌前病变,提高了结直肠癌的治愈率而降低了死亡率;另一方面规范化治疗的开展使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进一步降低了结直肠癌的死亡率。

四、结直肠癌的发病部位和发病年龄的变化

发病部位

尽管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善,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但是在结肠和直肠的发病趋势并不完全一致。尽管目前从全中国而言,直肠癌仍然占结直肠癌的多数,但是在中国相对发达地区,结肠癌的比例已经超过直肠癌。上海市区在1984年(男性)和1980年(女性)结肠癌的粗发病率已经超过直肠癌,而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更加明显(图5)。

表1显示从1973年至2007年,男性和女性的结肠癌以标化后每年3.44%和3.35%的比例上升,而男性和女性直肠癌的标化发病率上升仅1.53%和1.07%。这一流行病学变化对指导结直肠癌筛查普查的策略有参考价值,同时也再次强调体检时全结肠镜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从2002年至2007年,在覆盖619.5万人口的上海市区,每年新发的结肠例数/直肠例数的比值平均为1.4(男性)和1.76(女性),而相对在覆盖792.64万人口的上海郊区,该比值为1.12(男性)和1.36(女性),提示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可能和结肠癌的发病具有更主要的相关性。

发病年龄

我国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年龄构成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在上海市区,其年龄构成与欧美国家越来越相似,70岁以上老年结直肠癌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根据美国SEER数2000~2007年美国59%的结直肠癌患者为70岁以上患者,49岁以下的年轻结直肠癌患者仅占6%。而以上海市区为例,1990年时70岁以上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占31.9%,49岁以下年轻结直肠癌患者占15%;而到2006年时70岁以上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比例达到56.8%,而49岁以下年轻结直肠癌患者仅占7.9%(图6)。从图中可以看出老年大肠癌所占比例的上升,而老年结直肠癌比例的上升使我们开展筛査普査及临床治疗方面均面临新的问题。例如,欧美国家对一般危险度人群开展筛査的年龄是50岁,因为在欧美国家90%的结直肠癌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群;而在上海我们发现1990年时85%的结直肠癌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因此当时一度推荐中国人群45岁开始结直肠癌的筛查,但是在2006年已经有92.1%的结直肠癌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鉴于这一流行病 学特征,目前我们亦可推荐在50岁以上人群开展结直肠癌的筛査。同时老年患者对治疗(手术、放疗和化疗)的耐受性较差,合并症及治疗并发症较高,对我们临床的结直肠癌的治疗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正视结直肠癌患者人群的老龄化特征,要求各个医院在结直肠癌专科中加强科室配备,对老年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支持系统。

第二篇:病理学理论指导:大肠癌的分类

1.早期大肠癌的大体分型①息肉隆起型。②扁平隆起型。③扁平隆起伴溃疡型。

2.进展期大肠癌的大体分型①隆起型。②溃疡型。③浸润型。④胶样型。

3.大肠癌的组织学分型以管状腺癌及乳头状腺癌多见。

第三篇:甲烷呼气检查是早期发现大肠癌的重要方法

丁文京 博士 北美医学教育基金会

需要重视大肠癌

2014年新年伊始,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消息称,根据他们最新统计的癌情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平均每100个上海人中就有1.79人是癌症患者,上海平均每天新增癌症患者150人,每天有100人死于癌症。在他们公布的2013年上海市癌症排行榜显示,位居男性发病率前十位的分别是肺、大肠、胃、肝、前列腺、胰腺、食管、膀胱、肾、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女性为乳腺、大肠、肺、胃、甲状腺、肝、胰腺、脑和中枢神经系统、胆囊、卵巢。这10种肿瘤占据了所有肿瘤类型的85%以上。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无论男女,大肠癌(有名结肠癌)都高居所有癌症发病率的第二位。这个现象不仅发生在上海,全国各地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网易新闻报道“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占到整个恶性肿瘤的第三位,死亡率占到第五位,每年有新发病例40多万”。近年来临床报告显示大肠癌发病已呈年轻化趋势,30岁以上人群,甚至不到30岁的人群,患大肠癌的报导逐年增多。

早期大肠癌症状不明显,导致了我们不能及时的发现。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均是在大肠癌已经发生,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时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而这时大肠癌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阶段。有报导指出80%的大肠癌发现时已是中晚期,中晚期大肠癌5年生存率约50%。而如果能早期发现大肠癌,其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早期发现大肠癌,甚至在大肠癌发生之前,早期发现易患大肠癌的高危人群是发达国家政府、医疗和科研机构所努力追求的目标。专家们试图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找有效的手段力图早期发现大肠癌,甚至在大肠癌发生之前发现高危人群,及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防止其发生和发展。天津市委市政府将大肠癌筛查项目纳入2012年的民心工程之一,以三年为一周期,开展大肠癌筛查。天津市制定的大肠癌筛查的高危因素包括一级亲属有大肠癌史;本人有除大肠癌之外的任何恶性肿瘤病史;本人有肠道息肉病史以及便潜血检查阳性的老人。还包括慢性便秘;慢性腹泻;黏液血便和近20年来,家庭或个人生活出现巨大变故,如亲人死亡、事业失败、婚姻失败等不良生活事件史,造成个人长期遭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或长期处在抑郁状态;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等因素两项及两项以上者。

大肠癌和便秘

经常性便秘可能是引起大肠癌的一个重要因素。便秘时粪便长时间停留的大肠,大肠过多地吸收粪便中的致癌物质。大量临床研究报导便秘和大肠癌有着密切的关联,美国科学家埃里克·雅各布斯和埃米莉·怀特在著名的《流行病学》上报告了一项他们对424名30至62岁确诊为大肠癌的患者和414名随机挑选的对照组进行的研究。结果发现,便秘人群大肠癌的发病率是对照组发病率的4倍。统计学的置信区间高达95%。他们研究提升经常便秘有可能是导致大肠癌的一个重要因素。日本专家Watanabe等人在《欧洲癌症》上报导他们对41,670位40至64岁人群7年的随访研究,他们发现便秘是引起大肠癌的高风险因素。 Müller在《药物学》发表的题为“便秘和泻药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荟萃分析》的文章,他分析了14篇有严格控制实验的文章,从统计学分析可以看到便秘和使用泻药是引起大肠癌的高危险因素。在美国胃肠学会第77界年会上,关于“慢性便秘病人增加结直肠癌和新生肿物的风险”的文章引起了与会专家的高度重视。作者调查了28,854名患有慢性便秘的结直肠癌和新生肿物患者,和86,562名没有慢性便秘的对照人群。结果显示慢性便秘的人群比没有慢性便秘的人群更高发结直肠癌和新生肿物。慢性便秘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比非慢性便秘人群高1.78倍,其新生肿物的发病率更高2.70倍。

便秘和甲烷

甲烷做为人体大肠内细菌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从80年代开始引起各国专家们的高度兴趣。以色列学者PELED等人在《消化疾病和科学》报导了一项他们对349人进行的研究。他们发现有42.1%的男性和57.9%的女性呼出气中还有甲烷。在使用抗菌素治疗后甲烷消失或明显减少。2005年美国《临床胃肠》发表了Soares等人的对40为3到13岁患有便秘的儿童的研究文章,他们发现呼出气中甲烷升高与便秘有密切相关,有73.5%的便秘患者中甲烷升高。经过6周治疗后,甲烷降低,便秘治愈。他们认为甲烷会抑制肠子蠕动,造成便秘。Chatterjee等人在《美国胃肠》发表了甲烷呼气程度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的关系的文章。在这项有安慰剂对照的双盲试验,结果显示产生甲烷的便秘患者的的便秘程度明显比不产生甲烷的便秘患者。且呼出气中甲烷的含量与便秘程度成明显的线性关系(r = 0.60, P < 0.01)。Pimentel等人《美国胃肠生理和肝生理》发表了题为《甲烷,肠道细菌产生的气体,延缓肠道传输,增强小肠收缩能力》的文章。在动物模型试验中,他们发现当给狗的肠道灌入含有甲烷的空气后,所有狗的肠道蠕动都减少了平均59%。在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的病人,他们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产甲烷的便秘患者肠子蠕动明显慢于产氢气的患者。因此,他们认为甲烷做为细菌代谢的产物可以抑制肠子蠕动,引起便秘。

大肠癌和甲烷

大量研究表明便秘与大肠癌有密切的关系,甲烷可以抑制肠子蠕动,造成便秘。那么,甲烷和大肠癌之间有没有关系呢?上海市消化病研究所的张达荣和萧树东在《中华消化》发表文章指出,大肠癌患者呼气中甲烷排出率可高达8O~91.4%。甲烷是人类大肠中高度厌氧产甲烷菌,主要是斯密丝(Smithii)甲烷短杆菌产生的一一种挥发性代谢产物,有可能肠道厌氧菌群(包括甲烷菌)参与大肠癌的发病。张丽冬等人在《上海医学》发表了他们题目为“甲烷呼气试验和粪便隐血试验对大肠癌诊断价值的评析”的研究结果。研究中发现甲烷呼气试验与大肠癌病期(T N M分期) 有显著相关性。他们指出甲烷呼气检查可以做为一种简便实用的筛选大肠癌的方法。

Josep等人在《胃肠学》发表的“甲烷产生和大肠癌”一文中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把270名受试者分成8组,其中156名正常人做为正常对照为第一组,47名结直肠癌的患者为第二组,36名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其中34人来自于第二组)为第三组,7名没有切除肿瘤的患者(来自于第二组)为第四组,29名良性肠道疾病的患者为第五组,12名患有广泛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为第六组,12名患有直肠乙状结肠炎的患者为第七组,12名结肠息肉患者为第八组。结果发现大肠癌患者中产甲烷的人群明显高于健康人群(91.4%对42.9%),手术后甲烷人群降至47.2%。其它非大肠癌的结肠疾病患者的产甲烷数为41.3%,与正常对照组相似,没有显著性差异。他们认为呼气中的甲烷可以做为一种判断大肠癌和评判手术后后复发的标记物。

小结

大肠癌在我国正在快速发展成严重影响生命的恶性肿瘤。甲烷菌、甲烷、便秘和大肠癌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深入研究他们直接的关系是非常值得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努力探讨的课题。了解呼出气中甲烷与便秘和大肠癌的关系,也是每位国人应该知道的知识,我们建议应该把这种无创的甲烷呼气检查做为一种常规的大肠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方法,对年龄30岁以上,有多年便秘史的人群应该定期做甲烷呼气检查。对呼出气中甲烷含量高于正常人的便秘患者,应该做进一步的大肠癌检查,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对社会负责。

第四篇:直肠癌造口

直肠癌造口(造瘘)术前术后的护理

正确认识所患的疾病、造口(改道)的必要性,只有造口才能挽救你的生命,给吃进体内的食物消化,吸收以后排泄一个通道.简单的说“不能光吃不拉,拉就得有个口,没办法,为了挽救你的生命就得造个口,解决你排便” 首先要了解消化器官是怎样一个过程

人体的肠道基本上是一条长长的管子,有口腔延伸到肛门,弯弯曲曲的呈环形排列在腹腔内。当你吞咽食物时,食物就会由口腔经过咀嚼经食道进入胃,与此同时消化酶和胃液便由胃和小肠分泌出来,胃就好像搅拌机一样,将食物搅碎。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接触,食物经过消化后变成乳糜状,在小肠内食物的营养不断被吸收,并化为能量,供应身体成长及活动需要。到小肠的末端,所有的消化作用基本已完成,小肠的功能是吸收食物中的营养与维生素。大肠的功能是消化食物中大的水分、矿物质和维生素,不被消化的食物开始变成固体状的粪便,贮藏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内,在适当的时候由肛门排出体外。食物从口腔经过咀嚼便经过食道、胃、小肠、大肠到肛门口排出,所需时间大约为12——14小时。由于疾病治疗的需要,部分或全部的结肠要切除,为了解决粪便排出的问题,采用暂时性或永久性造口手术方式。在手术过程中,病变的肠管被切除后,肠子的一段在腹部的适当位置上被拉出并反转,然后缝于腹壁,最后便会形成一个有开口、乳头部的肠粘膜,医学上称为(肠造口),俗称(人工肛门)。这个造口有别于正常的肛门,它没有括约肌控制,排泄物的排放是不由自主的,以消化的食物,经过造口就会直接排出体外。其实结肠在身体消化的功能上,只是负责吸收水分,所以食物残渣由此排泄,并没有影响身体内其他消化功能的运作,排出可能呈松散状态。总而然之,不影响消化吸收.只是排泄无控制因疾病发生不得不做造口手术,既成事实,就要正确面对,造个口最起码还能活在世上,是让人很难接受的, 造口的护理

在手术后禁食3—4天,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人工肛门排气是指有气泡从造瘘口溢出)后,可进流食,1周后进半流食,两周左右可进容易消化的少渣普食,以减轻肠道负担,利于吻合口的愈合。为了防止人工肛门排出大便有恶臭,病人宜吃酸奶(可防止大便干燥)、藕粉等食物,避免蛋、蒜、葱、虾等食物,以防止食物消化吸收后产生臭气。 会阴部伤口的护理 将直肠和肛门切除时,会阴部伤口可直接缝合或不缝合,开放式的伤口依医师的指示以坐浴或冲洗来治疗。会阴部切口用1:5000高锰酸钾温水冲洗,配制浓度以杨梅红色为标准,如切口未完全愈合者应教会消毒切口及换敷料。并继续用凡士林纱布引流,以免外口闭塞,遗留残腔或窦道,延长愈合时间。伤口在2~6个月内应会闭合痊愈这期间需注意保持伤口的清洁 怎样观察造口?

在对造口进行护理之前,首先要对肠造口观察。肠造口手术后早期,造口粘膜有些水肿,色泽深红,排泄物多为粘液状,且次数也较多。由于粘膜水肿,在更换造口袋或清洁造口时,粘膜易触及出血,因此,这时要注意观察造口肠段的血液供应状况(粘膜颜色),同时在更换用品时动作要轻柔。

正常肠造口的状态是怎样的?

肠造口所使用的肠段的粘膜,与口腔粘膜相似,色泽红润,有光泽,温暖。但术后早期的造口会有水肿现象,粘膜色泽较红,造口直径也显得 较大,但随着时间的过去,造口将会逐渐缩小,色泽变淡。另外,肠道粘膜富含毛细血管,在更换护理用品,清洁造口时,很容易损伤粘膜导致轻微出血。由于正常粘膜无神经支配,因此造口无痛觉。

怎样清洁造口?用清水或者生理盐水进行清洗,但切不可用酒精,碘酒或双氧水等强刺激性液体进行清洗。清洗过程中,如有少量液体流入造口,关系不大,无须担心。

肠造口(造瘘)病人日常的护理很必要: (1)局部皮肤护理:

术后2—3天开放结肠造瘘口,先用生理盐水棉球洗净造瘘口周围皮肤,涂上氧化锌软膏,以防止排出的大便浸渍皮肤而出现皮炎。可只用清水洗净皮肤,保持干燥。

(2)扩肛护理方法

人工肛门开放1周后,应开始扩肛,以松弛肛周肌肉,保持人工肛门通畅,避免因腹肌收缩及肠管回缩引起肛门狭窄,致排便困难。其方法为:戴手套用食指伸入肛门内4cm左右,1—2分钟/次,1/日,插入手指时,切勿粗暴或过深,防止肠穿孔;扩肛时,可张口呵气,防止增加腹压。达到食指和中指两指同时可进入宽松为止.防止造口狭窄.大便干燥易发生肠梗阻 (3)粪嵌塞如何处理? 最常见的并发症。结肠造口手术后排粪反射尚未建立,排粪机能未完全恢复,加上饮食不适当,未下床活动,有时粪便不能完全排出,结肠内存积粪便,如蓄积多日,可发生粪嵌塞。手术后口服液体石蜡,不吃粗糙含纤维多的食物,适当灌洗和注入油剂。如排粪不畅,或每次只排出少量粪块,或数日未排粪,应及时灌洗,防止发生粪嵌塞。此时不应用剧烈泻药,不应用可待因或吗啡类药物止痛。如粪嵌塞出现肠梗阻症状,用温盐水做结肠灌洗,每日1次,有时需连续数日,使积存的粪块逐渐排出,同时口服液体石蜡或麻仁滋脾丸使粪便滑润稀软,排出通畅。

(4)造口出血怎么办?

造口表面有很多毛细血管,倘若在清洁的常规工作中,过度用力,一不小心,容易会令毛细血管受损,而引致轻微出血的情形。这时应避免刺激造口,用清洁湿纸巾盖上造口,并用指头轻按一会儿,出血便会停止了。下次清洗时,只要小心轻手一点,这个情况便可避免。

造口内部出血:如果有血从造口内部流出,而造口又有不寻常表现时,则需找医生检查。

(5)术后缠在腰部的腹带,不要过早摘掉,免得日后运动中增加腹压容易引起并发症,造口旁疝.严重的造口旁疝

局部(盆腔)放射性治疗对肠造口有什么影响?

部分肠造口术后还要接受盆腔局部放射性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放射性肠炎, 表现为顽固性的水样腹泻,给造口护理增添很多麻烦。所以放射治疗期间要加倍小心造口的护理,以免导致造口并发症,如造口周围皮肤溃疡,造口肠段粘膜炎症等。 造口用品的选择

要选择对自己皮肤不过敏的造口用品,一个自己适应好的用品对造口人的心理健康恢复,起到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肠造口患者,术后在饮食方面因排便的原因不敢吃东西,怕拉,来控制饮食,这样虚弱的身体得不到恢复.不吃是不对的,应少吃, 多餐。需要做放、化疗的患者,更应加强营养的补充,迎接放、化疗.这样造口护理用品的选择十分重要.最后强调的是要养成生活饮食有规律,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食物,防止消化不良和腹泻,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当然更重要的家人的支持,是病患早日摆脱心理压力尽快适应身体的变化,重新树立生活的自信心。 造口术后饮食方面应该注意什么? 术后由于大部分的肠功能仍然存在,所以手术后的你,无需担心你的饮食会受很大影响,基本上你可以(随心所食)。 造口术后能饮酒吗?

少量的酒精是可以接受的,生啤和贮藏啤就会引起排气现象及带来稀便. 什么食物会引起稀便呢?

绿豆、菠菜、含高度香料的食物(花椒、八角、蒜头)、咖喱、未熟的水果啤酒等都会引起稀粪现象。 什么食物容易产气?

椰菜类、洋葱、豆类、萝卜、胡瓜、啤酒等会带来大量的气体冲积。 什么食物会产生臭味?

引起恶臭味的食物包括芝士、鸡蛋、鱼、洋葱、椰菜、维生素B杂等。 什么食物可减少粪臭?

可以多喝红莓汁(酸梅汁)、脱脂奶或酸奶。 造口术后我能洗澡和游泳吗?

当然可以了!有了造口,并不代表从此会剥夺了你的洗澡和游泳乐趣。无论你洗澡和游泳都绝对没问题。带上洗浴罩,好好享受一下,也不会有水分流入体内,不用担心。排出的粪便存在袋,可随时倒掉 造口后的穿着注意些什么? 基本上任何类型的服饰,你都可以穿着,只要注意一点,避免过紧窄的衣服,以免造口受压。下身穿着,最好是带吊带的背带(图示)更换便袋时裤子不容易脱落.换袋更加方便. 造口术后,在工作上应注意什么?

手术后只要身体恢复健康,便可如常工作,但工作时尽量避免经常提举重物,因为这可能会引起造口周围疝气的产生。 造口术后在运动及娱乐方面应注意什么?

若身体其他的健康恢复后,你可以继续任何运动(包括游泳),其中只有两点你要注意,其一要尽量避免埋身的运动如摔跤,以免造口意外受损,另外尽可避免举重运动,以减少疝气的产生。 造口术后,如果想去旅行,注意什么?

手术过后,身体恢复健康,与三五知己到处旅游,一可观光,二可舒畅身心,正式赏心乐事。造口用品可以轻便地放在随身行李内,以便在飞机、船或火车上更换,每天进行清洗就可以了。 造口术后,还能有性生活吗? 性生活原则上并没有任何需要改变,但手术后初期,身体及心理未完全康复适应,应给予自己及伴侣多些时间慢慢适应,不要操之过急。 恢复期的护理

已经承受了巨大的伤害和打击,在接受造口这一现实的过程中也会有社会及家庭给他们的影响,如果朋友和家属以关爱平和的态度来面对,患者就会更加有信心去面对公众和进行康复治疗。卸下包袱,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肠造口家属 成员的关爱和支持,是肠造口患者自身恢复的动力,肠造口只是排便出口的改变,造口不是恶魔,不必害怕,更不是耻辱, 这是维持生命的最好方法,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您能接受和照 顾好自己的造口,并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情,去从事自己想做的工作,忘记昨天,抓住今天,去迎接充满希望的明天。 正像台湾的一位造口朋友说的 “肠造口,宛如一朵盛开的玫瑰,是它给了你第二次生命,好好的爱惜它吧!”

第五篇:结肠癌个案护理

结肠癌并急性结肠梗阻并结肠破裂

普外科

2018年

学习内容

结肠癌相关知识介绍----------

学习目标--------------------

病例介绍--------------------

入院治疗经过----------------

护理问题护理措施------------

健康宣教--------------------

总结------------------------

参考文献--------------------

一、结肠癌相关知识

概述:结肠癌(colonconcer)是发生于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的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三位。

流行病学:在我国大城市中,近20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男:女为1~2:1,40岁以上好发,有年轻化趋势,<30岁占10~15%。好发部位: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横、降结肠

病因:1、饮食习惯(高脂、腌制品)2、遗传因素(占20~30%)

3、癌前病变(腺瘤、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息肉病、克罗恩病)

病理生理和分型:

大体形态分型

肿块型:肿瘤向肠腔内生长,呈半球状或球状隆起,且质地较软。瘤体较大,易溃烂出血并继发感染、坏死。此型结肠癌好发于右半结肠。

浸润型:肿瘤环绕肠壁浸润并沿粘膜下生长,质地较硬,容易引起肠腔狭窄和梗阻多发于右半结肠以外的大肠。

溃疡型:是结肠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左半结肠、直肠。肿瘤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肠壁外浸润,早期即可出现溃疡,边缘隆起,底部深陷,易出血、感染,并易穿透肠壁

组织学分型

腺癌:占大部分90%-95%;粘液癌:预后差;未分化癌:预后最差;腺磷癌、磷状细胞癌

转移途径:直接浸润、淋巴转移、种植转移、血行转移

Dukes分期:

A期:癌肿局限在肠壁内,未超过浆肌层

B期:癌肿已穿透肠壁,无淋巴转移

C期:癌肿已穿透肠壁,有淋巴转移

D期:癌肿已侵犯临近器官且有远处转移

临床表现

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早期大便次数增多,粪便不成形或稀便

腹痛:早期症状为持续性隐痛或仅为腹部不适或腹胀感

腹部肿块:通常较硬,可有一定的活动度

肠梗阻症状:晚期症状一般为慢性、低位、不完全性梗阻

全身症状:贫血、乏力、低热等,晚期可出现恶病质

治疗方法

内镜微创、开腹手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直肠癌姑息性手术治疗

辅助治疗:化疗、内分泌免疫治疗、中医治疗、靶向药物、基因疗法

二、学习目标

通过参与病人的住院全过程,围绕病人身心问题进行评估后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期望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评估确定病人的护理问题。

2、制定护理计划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3、提高本人对结肠癌的解剖,生理及病理的认识。

4、能够有效评价本人所提供给病人的护理措施。

5、能有效的为病人提供专科知识护理及心理辅导。

三、病例介绍

基本资料:黄小玲,女,57岁,汉族,出生地广东省,

职业:农民,

入院日期:2018-06-18

17:24

患者主诉:腹胀、腹痛伴恶心呕吐2个月,再发伴加重2天。

现病史:缘于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痛,伴有恶心、呕吐不适,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患者未予以重视,未予以任何处理。2天前患者再次出现腹痛,程度剧烈,并伴有腹胀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在整个病程中无咳嗽、咽痛,无腹泻、黑便,无里急后重感。于今日下午到我院急诊就诊,行腹部CT检查提示:腹腔大量游离气体,考虑“消化道穿孔“,建议患者入院手术治疗。今为行手术治疗,急诊拟“消化道穿孔,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收入我科。自起病以来,精神、睡眠差,饮食、食欲情况同上,小便正常,大便未解,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既往体健

婚育史:已婚,育有3女,丈夫去世,子女均体健。

个人史:出生并生长于原籍。未到过疟疾、肺吸虫、血吸病等流行病疫区。无化学、放射及毒物接触史;不饮酒,无吸烟嗜好。

家族史:家人健康,无相同疾病及家族遗传病等病史。

心理状态:患者紧张、合作,担心手术是否成功及术后康复效果。

体格检查

:体温:38℃

脉搏:130次/分

呼吸:25次/分

血压:98/78mmHg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急性病容,自动体位,检查合作。

专科情况:痛苦面容,全腹膨隆、无可触性包块,无静脉曲张,脐部无溃疡、流脓,上腹部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无振水音,全腹叩诊鼓音,胃泡鼓音区存在,肝浊音界存在,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腹部无过度回响;无胃区振水声,无血管杂音。

辅助检查:腹部CT:腹腔大量游离气体,提示消化道穿孔,右半结肠穿孔可能性大。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肝肾功、离子,凝血四项术前8项

,心电图,胸片未见明显异常,无手术禁忌症。

四、入院治疗经过

病人住院时间

时间

处理

入院当天

全麻行“剖腹探查:右半结肠切除+肠粘连松解+回结肠造瘘+腹腔引流术”

2018-06-18

1、入院评估,监测生命体征告病重、禁食水、胃肠减压、导尿、抗感染、补液对症治疗等。

2、积极完善术前准备,拟急诊手术

入院第二天

2018-06-19

术毕转ICU

入院第五天

术后第三天

2018-06-22

ICU转入我科继续治疗

1、流质饮食

,记24h出入量,监测CVP

2、q1h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监测直至平稳

3、注射用哌拉西林舒巴坦3.75g

q8h消炎,雷贝拉唑20mgbid护胃

4、三升袋补液扩容,维持电解质平衡

5、肠内营养粉补充营养

6、理疗快速康复

7、观察腹部切口敷料干结无渗液

,造口有无排气排便,造口周围皮肤、粘膜

9、观察各类管道引流颜色,量,性状

10、复查血常规、降钙素原、凝血、电解质等

术后第四天

2018-06-23

1、鼓励下床活动

2、更换伤口敷料

、更换造口袋

3、纠正贫血,予红细胞悬液2u输注

4、输注白蛋白

5、疾病相关知识宣教

术后第五天

2018-06-24

1、撤除心电监护

2、口服嗜酸乳杆菌,鸦胆子油、艾普拉唑、安康欣

3、伤口负压持续吸引

4、呋喃西林膀胱冲洗

术后第六天

2018-06-25

1、停记出入量、监测CVP

术后第七天

术后第十天

2018-06-26至2018-06-28

1、拔除尿管,及相关引流管

2、复查血常规、降钙素原、电解质等

3、疑难造口伤口护理

4、疾病相关知识宣教

术后第十一天

2018-06-29

1、纠正贫血,予红细胞悬液1.5u输注

2、进半流质饮食

术后第十二天

术后第十五天

2018-06-30

2018-07-05

1、停静滴抗生素、护胃、三升袋、白蛋白等药物

2、复查血常规、降钙素原、电解质等

3、疑难造口伤口护理

4、疾病相关知识宣教

术后第十六天

术后第二十天

2018-07-06

2018-07-10

1、病人病情平稳

2、病人进普通饮食

3、疑难造口伤口护理

4、教会患者及家属更换造口袋

术后第二十一天

术后第三十四天

2018-07-11

2018-07-24

1、伤口愈合

2、造口并发症改善

3、患者及家属已掌握造口袋更换

4、拟明日出院

术后第三十五天

2018-07-25

1、协助患者办理出院

2、予出院健康宣教

五、护理问题措施

P1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术中失血,体液大量丢失,术后禁食放置胃肠减压及引流管有关。

(1)护理目标:病人保持体液量平衡

(2)护理措施

1)评估病人体液状况及术后有无出血,包括监测患者面色,皮肤弹性,口干情况,血压,心率,尿量,切口敷料及引流情况等。

2)

病人术后如有出血倾向,立刻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3)遵医嘱给予补液,并根据病情变化追加液体量。

4)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护理评价:患者未出现体液不足的症状。

P2疼痛

与手术所致的组织损伤,切口疼痛,留置引流管牵拉有关。

(1)护理目标:避免增加病人疼痛的因素,保证情绪稳定及充足睡眠。

(2)护理措施

1)

协助患者采取相对舒适的卧位,给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

2)

术后通过镇痛泵止痛,剂量根据患者主诉疼痛程度予以调节。

3)

患者咳嗽时,用双手协助按压切口,避免伤口震动引起疼痛。

4)

鼓励患者表达其疼痛的感受,用同情安慰和鼓励的态度支持患者,并运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与其聊天,听音乐等方式。

5)

妥善固定导尿管及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管移动、牵拉所引起的疼痛。

(3)护理评价:患者能够配合护士给予缓解疼痛措施的方法。

P3营养失调

: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与癌肿消耗,手术创伤营养摄入不足有关

(1)护理目标:保证患者日常营养需求。

(2)护理措施

1)

根据医嘱补充各类液体,合理安排补液顺序。

2)

禁食期间遵医嘱予以肠外营养,保证输液通畅,必要时输血浆。

3)

指导病人合理进食,摄入含足够能量、蛋白质和丰富维生素的饮食,有利于伤口愈合。少量多餐,从流质、半流质过渡到正常饮食。(3)护理评价:患者基本营养能够保证,未出现营养不良症状。

P4焦虑:与确诊癌症,担心疾病久治不愈,手术后形像改变有关

(1)护理目标:减轻患者焦虑情绪。

(2)护理措施

1)热情接待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及住院相关规章制度,介绍经管医生、责任护士及适于沟通的病友,拉近与患者的距离。

2)提供安静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3)指导家人加强陪护,安慰关心病人,耐心讲解病人提出的问题

4)患者及家属介绍相关疾病,列举成功病例,或介绍同类疾病患者现身说法,激发患者以自信的心理对待疾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3)护理目标:患者熟悉环境,配合治疗,焦虑减轻。

P5自我形象紊乱:与行肠造口后排便方式改变有关

(1)护理目标:建立对形象的正确认识,适时调节心理状态

,指导患者正视造口并适应新的排便方式

(2)护理措施

1)指导患者正面想象,接受现实,提高社会认同感

2)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

告知患者手术成功,鼓励其继续治疗,3-6个月后可进行造口还纳

3)获得家属的心理支持,使其保持乐观稳定的状态

(3)护理评价:患者能正视造口并适应新的排便方式使,建立对形象的正确认识,适时调节心理状态

P6潜在并发症

切口感染、出血、压疮、血栓、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

(1)护理目标:严密观察有无并发症,一旦发现立即协助医生予处理。

(2)护理措施

1)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血压和心率变化。

2)

保持腹腔引流管的通畅,观察引流液色量质,如出现颜色鲜红,引流量异常增多应立刻通知医生做出处理。

3)

早期下床活动,运用理疗,预防血栓、压疮的发生

4)正确更换造口袋,防止并发症发生

(3)护理评价:患者未出现出血、压疮、血栓并发症。

P7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相关知识,造瘘护理知识

(1)护理目标:病人能说出相关康复知识的内容。

(2)护理措施

1)指导病人注意休息,适当的户外活动,劳逸结合,逐渐恢复体力。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指导病人合理进食,摄入含足够能量、蛋白质和丰富维生素的饮食,有利于伤口愈合。少量多餐,从流质、半流质过渡到正常饮食。

3)给患者讲解相关知识,日常护理注意事项。

4)指导患者及家属加强造口周围皮肤的护理,帮助病人正视并参与造口护理

护理造口时边讲解,教会患者自我护理

指导患者学会造口扩张。

提供造口病人饮食方面的知识。

(3)护理评价: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增加,家属了解造口护理知识

六、

健康宣教

(1)合理安排饮食,多食水果,蔬菜、多饮水,避免高脂饮食。避免易产气体食物:萝卜、豆类、乳制品、啤酒、坚果类、含碳酸盐饮料等,避免易产臭味的食品葱、洋葱、

、萝卜、

韭菜,避免易导致腹泻的食品咖喱粉、牛奶、冷食,避免易导致造口堵塞的食品高膳食纤维食品、芹菜、玉米、果皮、根茎类蔬菜、干果类食品、辛辣食品、各种酒类

,禁狼吞虎咽

!

(2)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规律,充足睡眠,注意保暖。

(3)术后1-3个月勿参加重体力劳动,注意劳逸结合。

(4)定期随访,一般3-6个月复查一次。化疗的病人,要定期检查血常规,尤其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

七、总结

通过此个案将整体护理和个性化照护贯穿整个护理工作的模式,评估计划措施评价贯穿于临床护理实践全过程,不间断的,全面的,以人为本的优质性护理,加强了护患交流,密切了护患关系,全人护理的理念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护理当中,让病人感到住院期间安全、被关顾,有支持,非常满意。通过学习了结肠癌患者的护理,了解了很多有关人造肛门的相关知识,知道它给患者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如果患者不能有效的进行自我护理,那么手术仅成功了一半,如果患者能自我护理造口她的尊严也能得到维持,也是患者康复后再投入社会生活的关键,所以我们要鼓励患者自行掌握造口的护理方法,术后易出现伤口出血、伤口感染、压疮、血栓、造口周围皮肤等并发症,对症护理和持续康复教育指导,使患者获得了相疾病的知识并愉快积极的配合治疗,以最短时间获得最满意的康复。病人对护理工作的充分肯定,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得到升华,充分体现护理专业专业价值。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的改善服务,不断提高专业护理知识,改善我们护理水平,促进高素质的护理,促进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

八、参考文献

[1]韦金磊、张森.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8(02)

[2]李惠君.早期大肠癌内镜下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4(11)

[3]李乐之、路潜.外科护理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45,51-58,497-507.

[4]陈小平、汪建平.外科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94-410.

[5]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305-308,475-482,489-49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督查组反馈意见范文下一篇:初中生鉴定评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