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流行病学因素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

2022-09-10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西方发达国家, 大肠癌的发病率居第2位[1]。据1999、2000年全球大肠癌发病资料统计结果显示,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男性大肠癌为45.80/10万, 北美44.3 3/1 0万, 日本3 9.5 4/1 0万, 中国1 3.2 9/1 0万, 中非2.2 6/1 0万[2]。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条件改善和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 大肠癌在我国发病率日趋增高, 已跃居第3~5位[3], 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作用的过程, 与不良生活方式、环境因素、遗传易感因素、疾病史都密切相关。郑树与美国斯坦福大学Whittemore等, 据两地华人的饮食生活习惯、环境等因素共同设计了大样本量的病例对照研究, 对比并验证和阐明了我国大肠癌的相关高危因素[4]。郑树等对中国大肠癌进行多项流行病学研究, 基本明确了我国大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为肠息肉、慢性腹泻、黏液血便、精神刺激、便秘、家族肿瘤史、服导泻药史等[5]。据陈坤研究表明[6], 大肠癌患者中有1%源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1%源于溃疡性结肠炎, 5%~8%属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1 5%~2 0%有肠癌家族史, 70%~75%为散发性大肠癌患者, 即90%的大肠癌发病与环境危险因素相关。因此, 对其流行病学及高危因素的深入研究, 有助于大肠癌的一级预防。

本文拟对近年来文献报道的大肠癌流行病学因素和高危因素进行系统阐述, 全面总结大肠癌的流行特征和高危因素, 为今后我国在大肠癌的相关研究工作中奠定基础。

1 生活方式

研究发现高Quetelet指数 (身高/体质量2) 为大肠癌的危险因素, 体力活动则是大肠癌的保护因素, 静息工作和体育锻炼少者发生大肠癌的可能性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高4倍。

周伦等[7]研究发现轻体力活动为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的保护因素 (P<0.01) , 研究结果提示, 适当参加体力活动可能会降低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文献认为[8], 适度的体力劳动可使有效肠蠕动增加, 缩短肠道粪便通过时间, 减少肠粘膜和粪便中致癌物的接触。

2 饮食因素

2.1 低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的保护作用是由于纤维素有吸收水分、增加粪便量、稀释肠内致癌物浓度的作用, 因此,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降低患大肠癌的风险。Cummings等[9]收集了12个国家20个人群的粪便资料, 对不同人群的饮食纤维、排便习惯、粪便重量和粪便通过时间与患大肠癌的危险性进行了研究, 发现每日排便量与患大肠癌的危险性呈负相关, 与饮食纤维的摄入量呈正相关, 排粪量随饮食纤维的增加而增加。

2.2 高脂、高蛋白饮食

高脂、高蛋白饮食与大肠癌的发生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0.7) , 摄入量越多, 大肠癌发生危险性越高, 且对结肠的作用更为明显[10]。Willett WC等[11]研究表明进食高动物脂肪的女性较进食低动物脂肪者结肠癌的发病危险高2.5倍。Whittemore等和郑树合作的中美华人大肠癌的配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饱和脂肪酸为大肠癌的发病的危险因素[12]。其促癌机制为: (1) 改变结肠黏膜细胞形态及动力学, 促进结肠细胞增生的同时也促进癌细胞增生; (2) 引起DNA损伤, 干扰DNA代谢; (3) 抑制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增生, 降低免疫机能[13]。丁建华等[14]研究表明常吃腊肠、腌肉、高温烧烤和油炸食品与大肠癌发病有重要联系, 这很可能与腌制食品中含亚硝胺类化合物和高蛋白食物经高温或油炸后产生的有明显致癌、致突变作用的热裂解产物-杂环胺类有关。

2.3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维生素等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素, 大量研究表明以适量、适宜的比例摄入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素能减少大肠癌的发生。其中维生素A、C、D、E、β胡萝卜素、叶酸和钙等是预防大肠癌的有益因素[15]。

3 遗传易感因素

家族史是大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部分大肠癌具有遗传背景, 如家族性腺瘤病、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色斑性腺瘤病以及幼年性息肉病等, 这些疾病均具有特定的基因型, 其中以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为多见, 占大肠癌的5%~15%[16]。

近亲中有1人患大肠癌者, 其本身患此癌的危险度约为2倍, 更多亲属有此癌则危险度更大[17]。郑树, 蔡善荣等[16]综合相关因素后发现, 在大肠癌患者的一级亲属中, 大肠癌的遗传度为 (16.78±6.20) %, 比无大肠癌家族史的健康人高1.68倍, 说明在大肠癌患者的一级亲属中, 遗传因素对大肠癌的影响达到16.78%。

4 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精神心理社会因素对恶性肿瘤的影响,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长期精神压抑、不适应环境、不能自我调节、焦虑等所谓C型行为模式被认为是癌症的易感行为模式[18]。在嘉善的2次调查均发现精神心理因素和结肠癌的发生有密切的阳性联系[19]。

5 疾病史

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及结直肠息肉、腺瘤与大肠癌的发生也有关系。

腺瘤是由腺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 其上皮具有异型性, 存在较大的癌变危险。腺瘤的异型增生程度越高, 其癌变的危险越大。腺瘤的大小与癌变率呈正相关。研究表明, 腺瘤体积<1cm者癌变率为0.3%~1.3%, >1cm且<2cm者癌变率为3.6%~9.5%;>2cm者癌变率为6.8%~46%。多发腺瘤较之单发腺瘤的癌变危险性要大[20]。此外,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病都会增加患大肠癌的危险。

6 展望

大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 随着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广泛开展和深入研究, 大肠癌的高危因素与相关基因在不同阶段的相互作用将逐渐明晰, 大肠癌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后的研究应根据不同地区和环境等自身特点进行, 同时针对某些方面向更深一步进行探讨。

摘要: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作用的过程, 与不良生活方式、环境因素、遗传易感因素、疾病史都密切相关, 本文对近年来文献报道的大肠癌流行病学因素和高危因素进行系统阐述及总结, 力争为今后我国在大肠癌高危因素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大肠癌,流行病学,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Peto J.Cancer epidemiology in the last century and the next decade[J].Nature2001, 411:390~395.

[2] Parkin DM, Pisani P, Ferlay J.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 1999, 49 (1) :33~64.

[3] 郑树.我国大肠癌防治研究的挑战与机遇[J].浙江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4, 33 (5) :375~178.

[4] 郑树.再谈我国大肠癌研究的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 1998, 25 (3) :225~228.

[5] 蔡善荣.我国大肠癌高危因素的研究[J].实用肿瘤杂志, 2003, 18 (1) :68~70.

[6] 陈坤.国人结直肠癌的病因学及综合防治策略[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5, 32 (4) :193~195.

[7] 周伦, 余海, 郑树.杭州市大肠癌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 1996, 25 (5) :204~206.

[8] 张超, 王润田, 王天根.A case of control study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Beijing[J].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1992, 13 (6) :321~323.

[9] Cummings JH, Bingham SA, Heat on KW, et al.Fecal weight, colon cancer risk, and diet ary int ake of 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 (dietary fibers) [J].Gastroent erology, 1992, 103 (6) :1783~1789.

[10] 喻德洪, 曲乐丰.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J].1998, 5 (1) :30~31.

[11] Willett W, Stampfer M, Colditz G.Relation of meat, fat, and fiberintake to the risk of colon cancer in a prospective study among women[J].N Engl J Med, 1990, 323 (24) :1664~1672.

[12] Whittemore AS, Wu-williams AH, Lee M, et al.Diet, physical activ-ity and colorectal cancer among Chinese in North America and China[J].J Natl Cancer Inst, 1990, 82:915~926.

[13] 张振亚, 赵泽贞.大肠癌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展望[J].肿瘤防治研究, 2000, 27 (2) :154~156.

[14] 丁建华, 刘燕婷, 林永刚, 等.大肠癌病例对照研究[J].实用肿瘤杂志, 1992, 3:716~718.

[15] 赖跃兴.大肠癌流行因素的研究现状[J].中国肿瘤, 2007, 16 (5) :323~326.

[16] 郑树, 蔡善荣.中国大肠癌的病因学及人群防治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 2004, 26 (1) :1~3.

[17] 万德森, 陈功.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近况[J].实用癌症杂志, 2000, 2 (15) :220~222.

[18] 汪祥辉, 雷通海.大肠癌高发区居民结肠癌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 2001, 23 (6) :480~482.

[19] 马新源, 雷通海, 汪祥辉.嘉善县结肠癌的危险因素[J].中国肿瘤, 2001, 10 (7) :377.

[20] 赖跃兴.大肠癌流行因素的研究现状[J].中国肿瘤, 2007, 16 (5) :323~32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FDI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下一篇:做“四心”女人筑和谐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