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硬质景观设计论文提纲

2022-08-06

论文题目:基于公众感知的生境花园景观偏好调查与优化策略研究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门花园为例

摘要:随着城市人居环境营造标准的提高,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传统植物设计模式难以发挥生态效益。生境花园的植物群落设计方式为城市绿地系统的营造开辟了新途径。其营造模式有别于传统的城市花园,在植物景观设计中使用园艺植物与乡土植物搭配种植的方式充分提升植物群落多样性和植物物种多样性,并且能够激发动物物种多样性。这样的设计方式有效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同时以动植物多样性的景观效应唤醒城市居民沉睡的乡土回忆和对自然环境的渴望,是未来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建设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现今国内外缺乏在实现生境花园生态价值的基础上去关注公众的态度和对植物景观的偏好研究。在生境花园的具体实践中不单要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与提升生态效益,也应考虑公众的感受与偏好,以此促进生境花园的营造手段对景观的提升,从而达到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的双重结合。本文在梳理生境花园营造方式的基础上,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门花园为例,剖析其生境营造特色与公众对景观的偏好。首先对相关概念与学科理论做出界定,并系统论述了生境花园设计的原则与公共价值,并以此为基础梳理了生境花园的公众的感知影响因子,从三个层面归纳为植物景观感知影响因子、动物景观感知影响因子与其他硬质景观感知影响因子。其次,在梳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门花园的区位特征、使用现状以及场地各种生境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行为注记这两种社会调查方式研究人们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门花园生境营造的植物景观、动物景观与其他硬质景观的具体偏好结果。从宏观层面上调查人对与植物季相表现的景观偏好,从中观层面上调查人与植物种植区内植物群落之间的景观偏好,从微观层面上调查人们针对植物的颜色、质感、形态等特性对某一植物特性的偏好进行公众的景观偏好调查。从中发现了公众偏好趋势与花园内现存的相关问题,并将公众偏好从植物景观、动物景观与其他硬质景观三方面进行评价总结。最后,本文基于偏好评价体系提出了南门花园的生境营造优化策略,其中从植物景观感知、动物景观感知、其他硬质景观感知与不同向度人群感知这四个方向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与建议。本文的研究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解析不仅对南门花园提供了公众视角下的营造优化策略,并且从宏观层面对于气候环境特殊的西北地区城市绿地建设的生态化提供了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为生境花园的景观营造提出可以借鉴的方法,最终希望能为优化西北地区人居环境做出贡献。

关键词:生境花园;公众感知;问卷调查;行为注记;优化设计策略

学科专业:城市规划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传统绿地植物群落设计难以吸引公众关注

1.1.2 生境花园植物群落设计能够改善生态环境

1.1.3 公众对于生境花园的感知与景观偏好研究的缺失

1.2 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2.1 生境花园的代表性

1.2.2 选取案例的典型性

1.2.3 社会调查研究的可行性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概况

1.3.2 国外研究概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本章小结

2.生境花园的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生境花园

2.1.2 环境知觉

2.1.3 景观偏好

2.1.4 景观原型

2.2 相关理论研究

2.2.1 生境营造

2.2.2 环境心理学

2.2.3 环境行为学

2.3 生境花园的设计原则

2.3.1 改善场地的生态效益

2.3.2 保持植物群落的美观

2.3.3 唤起公众的情感共鸣

2.4 生境花园的公共价值

2.4.1 景观价值

2.4.2 生态价值

2.4.3 经济价值

2.4.4 文教价值

2.5 生境花园的公众感知影响因子

2.5.1 植物景观感知影响因子

2.5.2 动物景观感知影响因子

2.5.3 其它硬质景观感知影响因子

2.6 本章小结

3.南门花园生境营造现状与调查研究

3.1 南门花园的宏观区位及生境条件

3.1.1 宏观区位现状特征

3.1.2 宏观绿地系统生境条件

3.1.3 宏观环境气候条件

3.2 南门花园的使用功能与生境条件现状调查

3.2.1 中观区位特征

3.2.2 功能使用现状调查

3.2.3 南门花园的生境条件现状分析

3.3 南门花园的公众景观偏好调查研究方式

3.3.1 调查与研究的目的

3.3.2 调查问卷法

3.3.3 行为注记法

3.4 本章小结

4.南门花园的公众景观偏好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4.1 问卷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4.1.1 受调查者社会经济特征分析

4.1.2 公众的植物景观需求度分析

4.1.3 公众的生境花园植物景观偏好分析

4.1.4 公众的植物群落偏好分析

4.1.5 公众的植物特征偏好分析

4.1.6 公众的季相景观偏好分析

4.2 行为注记结果与数据分析

4.2.1 调查追踪人群的分布特征分析

4.2.2 公众活跃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

4.2.3 不同空间下的公众活跃度分析

4.2.4 公众的空间行为特征分析

4.3 基于公众感知的南门花园景观偏好评价

4.3.1 公众景观偏好评价因子体系

4.3.2 植物景观偏好评价

4.3.3 动物景观偏好评价

4.3.4 其它硬质景观偏好评价

4.4 本章小结

5.基于公众景观偏好的生境花园营造优化策略

5.1 植物景观感知下的优化策略

5.1.1 确保植物分层设计,使群落形成稳态

5.1.2 优化植物选择与群落配置方式

5.1.3 增加乡土植物在群落中的种植比例

5.1.4 利用有色观赏草创造动态物季相景观

5.1.5 利用芳香植物改善环境质量

5.2 动物景观感知特征下的优化策略

5.2.1 改善区域小气候的适宜性

5.2.2 利用观花地被植物丰富昆虫食物链

5.2.3 建立适宜动物生存的栖息环境

5.3 其他硬质景观感知下的优化策略

5.3.1 采用自然元素提升容器的艺术感

5.3.2 提升标识系统的科普作用

5.3.3 合理配置地被覆盖物提升景观质感

5.3.4 使用灯带与灯珠提升夜间景观效果

5.4 不同向度感知特征下的优化策略

5.4.1 人群属性向度

5.4.2 景观空间向度

5.5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研究结论

6.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和谐发展建筑经济论文提纲下一篇:哲学内涵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