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农村金融是农业银行的历史使命

2023-02-10

1 农村市场对农村金融的巨大需求

众所周知, 农村经济、农村市场和农村金融的进步与落后, 是中国整个经济体发展成败的关键。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 广大的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 惨淡经营, 使我国粮食产量大副度攀升, 集约化程度大大提高。特别是广大农村富裕劳动力投身到乡镇企业, 到大中城市去, 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为农民摆脱贫困提供了快捷的途径。然而, 农民的钱多了, 他们要投资到新农业中去, 他们要改善生活, 他们要到城市中发展, 他们的一切理想和愿望, 都需要资金支持。那么对金融、银行的需求悠然而生。中国广阔的农村、数以亿计的农民, 要发展、要富裕, 无疑, 这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可想, 只靠财政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归根结底需要金融市场资金的投入和支持。因此, 农村金融必须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坚强后盾。然而, 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状况, 显然适应不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它严重地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当前农村金融现状

前些年, 各国有商业银行在集约化经营战略的驱动下, 基本上放弃和退出了广大农村市场, 县域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网点数逐年减少, 全国县域金融机构网点也日益萎缩。金融机构体系城乡布局严重失衡。大部分地区是农村信用社唱主角。虽然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资产质量明显改善, 但仍是“一农”难撑“三农”。

而仅仅国家农业发展银行还不足以有效发挥对农业投入的资金聚集效应和政策扶持功能。

自2007年以来, 国内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纷纷回归农村,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断涌现, 截至2009年底, 全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约172家, 其中村镇银行148家。全国各地小额贷款公司近1100家。农村金融服务局面已经多有改观, 发展趋势是十分可喜的。

然而, 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尚很不完善。农业发展对金融服务的要求, 呈现出资金用途的多样化, 融资需求的多样化, 业务种类多样化的趋势。而农村金融机构在县域能够提供的服务产品十分单一, 服务范围过窄, 较难适应多元化的资金需求。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主要以满足农户的基本金融需求为主, 针对农村合作、农产品开发、农业科技、水利水电建设、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还基本处于空白。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仍然以传统存、贷、汇服务手段为主, 缺少新的服务品种, 电子化建设水平也十分落后, 有的信用社至今仍没有开通全国联网的大额支付系统, 信用卡业务发展相对缓慢。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深刻变化, 推动了农村金融需求向高层次、多样化方向发展, 推动了农村金融改革。除了传统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农产小额贷款外, 对固定资产贷款、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国际贸易融资、银行承兑汇票等多元化融资需求十分迫切, 融资额度明显增加。除存取款、汇兑结算等传统的金融服务, 对银行卡、现金管理、理财、网上银行、国际业务、投资银行等较高层次金融服务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对商业银行提供城乡一体化、本外币一体化服务的需求也愈显迫切。

伴随着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 农业产业化的推进, 农村金融需求确实十分迫切, 与此相对应的现有金融服务体系却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据中国银监会估算:全国1.2亿有贷款需求的农户中, 有近30%的农户因为缺乏抵押物或合格的担保人, 而没有机会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之后, 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代表的一批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领域进行了诸多尝试, 同时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 更具地域化特色的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农村、农户的金融诉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农村金融开始快速发展。

3 农业银行支持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历史使命

3.1 农业银行当仁不让的社会责任

作为全国有史以来唯一一家以服务“三农”为特色的大型商业银行, 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农行无可争议地是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作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农业银行曾长期肩负发放“扶持贫困地区专项贴息贷款”的光荣使命。农业银行为农村提供全方位、高层次的金融服务, 以满足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应该是当仁不让的。

3.2 农行的战略性动作

自中央于2005年为农村小额贷款定义以来, 一种大型商业银行提供资金, 帮助小型扶贫信贷机构为贫困农户提供融资服务的新型有效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在全国逐渐推广开来。

2010年1月20日, 中国农业银行与四家扶贫小额信贷组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根据协议的有关内容, 中国农业银行将与四家扶贫小额信贷组织合作, 提供一定额度的批发贷款, 四家扶贫小额信贷组织将贷款发放给贫困地区的贫困农户, 用于发展生产。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有着充裕的资金和强烈的社会责任, 此次与主要为贫困地区的小额信贷组织联手合作, 是对大型商业银行配对我国贫困地区微小机构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的深入探索,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双方的合作整合了大银行的资金优势和小机构联系贫困农户的操作优势, 采用商业化运作模式, 破解了大银行服务贫困地区农户的难题, 满足了扶贫小额信贷组织融资需求, 使更多的贫困农户获得了贷款支持, 形成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为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实践经验。

上述由社会各界运作的小额贷款组织和机构正逐渐实行自负盈亏, 一般来说都缺少后续资金来源, 无法扩大规模, 也很难持续发展。中国农业银行不断提供的资金将成为这些机构发展的可靠后援, 较好地解决了资金短缺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帮助这些机构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为更多的贫困农户提供资金服务。更可喜的是, 这种合作模式一旦试点成功, 将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促进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小额信贷事业, 为扶贫小额信贷组织提供资金, 其意义十分重大。这是中国农业银行一项造福农村社会的半公益性战略性举措是农业银行支持三农建设, 同时也是扩展自身业务的战略性动作。

4 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优势

2009年1月15日, 农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是年, 农行全面推进业务经营转型, 价值创造力、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控制力持续提升。2009年, 在《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名中, 本行位列第155位;按2008年税前利润计, 本行位列《银行家》杂志“世界银行1000强”第8位。2009年本行穆迪信用评级为A1/稳定。如此巨大的实力优势, 为在农村金融市场大显身手奠定了基础。

农业银行作为全国一级法人, 资金资本实力雄厚, 信贷资金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调剂, 分支机构发放贷款可以不受单一区域存贷比例指标制约, 可以充分保障农村优质大中型企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的资金需要。

农业银行近年来在商业化进程中形成的城乡一体化的网络业务体系, 将在未来城乡经济交融中拓展更加广阔的运作空间, 将为各类型客户开拓城乡两个市场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金融服务。

农行稳定的客户资源优势, 将为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培育力量。农业银行作为长期服务“三农”的银行, 培育与造就了一大批涉农集团公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县域优质中小企业等长期、忠诚、稳定的客户群。这些企业也将是国家新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主力军, 是农业银行未来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发挥骨干与支柱作用的重要平台。

长期服务“三农”的经验优势, 将为新时期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奠定基础。农业银行长期扎根于农村, 熟悉千差万别的农村经济特点和人文文化。他们能够紧贴当地金融需求, 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品与服务创新, 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5 农行履行历史使命与业务发展双赢

近年来, 我国各大商业银行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局面。既有国内同行的竞争, 又有国外金融机构进入中国进行市场争夺。中国农业银行作为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首先它是企业, 企业就要以赢利为目的, 就要不断创造和保住自己的客户。农行转战农村将是十分明智的抉择。一方面, 主动承当了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 又为自己企业开辟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广阔的农村金融市场, 给农行提供了发展平台。正如上面提到的固定资产贷款、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国际贸易融资、银行承兑汇票等多元化业务, 以及银行卡、现金管理、理财、网上银行、国际业务、投资银行等较高层次金融服务和中间业务, 都将成为拓展农行业务的无限广阔的平台。农行完成繁荣农村金融使命的同时, 一定会让自己在金融市场的激烈争夺中获得十分良好的发展, 这无疑是一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大好机遇。

摘要:我国农村金融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 繁荣农村金融是金融改革的重要方面。农业银行以农村金融市场为自己的主市场, 既是农村的需求, 又是作为大型商业银行的农业银行自身的需要。它是农行业务的新增长点, 更是农行的历史使命, 是大好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业银行,新增长点,历史使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海洋文化的北海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研究下一篇:浅析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