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体系管理手册

2023-03-12

第一篇:能源管理体系管理手册

能源管理体系

1. 宝钢能源数据和能源指标的统计范围包含38种能源介质,其中一次能源________种,二次能源________种。

5;33

2. 能源的单位最基本的换算式是1Kg标准煤=________。

7000Kcal

3. 能源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的输出包括: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节约的持续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需求。

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方针、目标、指标变更的重大决策

4. 在进行新的产品和(或)过程设计中,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改进能源管理绩效,并在实施前得到有效的评审和(或)确认。

能源的合理利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的合理利用、降低能源消耗

能源的合理利用

5. 目前,我国工业系统单位产品能耗平均高于国际水平___ 40% _____左右。

6. 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包括:标准要求的文件和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能源管理体系主要要求及其相互关系的描述,以及相关文件的关联关系。

组织为确保能源管理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记录

7. 关键能效因子是指结合公司节能任务、生产经营相关形势和上实绩表现,_____________各种能效因子。

预期有较大改进空间或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必须进行改进的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节能要求确定后无需改进的

预期有较大改进空间、每年判定一次并进行改进的

8. 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中规定的能源审计主要涉及__________等内容,属于________________的范筹。

用能情况评估、能源因素识别和评价; 管理审计

9.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识别可能对_____________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制定应急预案。

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消耗

10. _____________是公司生产经营中的具体化的因子,但对厂部或机组而言通常为一个系统性、综合性指标。

综合能耗

能效因子

11. 组织应确定对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的设备、设施,并对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有效控制。

采购、使用和处置

12. 能耗源识别和控制的“五个步骤”分别是,第一明确范围,成立辨识小组;第二是_____________;第三是_____________;第四是制订重要能耗源控制措施;第五是检查和持续改进。

辨识能耗源,明确控制措施;分析节能潜力,确定重要能耗源

13. 宝钢四级能源指标分别是_____________。

一级为吨钢综合能耗、二级为工序能耗、三级为各工序能源介质单耗、四级为各主要耗能设备单耗

14. 能源管理具有全员、全流程、全方位的特征,包括________。其根本目的是________。

从产品设计、采购、制造、运输到销售等所有环节;满足企业外部要求和降低能源成本

15. 宝钢能源管理体系“三流一态”不包含____信息流_________。

16. 在自然界中取得的未经任何改变或转换的能源,称之为一次能源,如____原煤____、原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地热等。

17. 能源方针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发布的能源管理的宗旨和方向,包括:适用于本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特点,与已有的其他管理体系方针相协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遵守与能源管理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承诺;为制定和评价能源目标、指标提供框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对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持续改进的承诺;形成文件,使全体员工能充分理解并实施

18. 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中定义能源因素是指在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影响__________________的因素。

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

19. ___________________是公司每月最重要的能源统计月报。

《能源供需月报》、《能源月报表》

20. 组织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以便判定能源管理体系:__________;确认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绩效;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

是否符合组织的需要和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和是否已经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

3. 为了保持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寻找改进的机会,组织应按策划的时间进行管理____评审____,通过对能源管理体系系统、全面地评价,提出新的要求和方向,从而实现持续改进。

7. 能耗源是指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_____________。能耗源要尽可能体现_____________。

产生能源消耗的最基本的用能设备(工艺)或用能过程; 可单独控制性

9. 能源管理基准是组织针对自身能源管理情况,确定作为比较基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水平,由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定的,符合实际的控制或工作水平。

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 根据设备、工艺、操作水平、原料、技术和管理

11. 能源管理具有全员、全流程、全方位的特征,包括________。其根本目的是________。

从产品设计、采购、制造、运输到销售等所有环节;满足企业外部要求和降低能源成本

14. 组织对能源管理体系的监视、测量、评价的内容是: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管理方案的执行情况,对照基准、标杆进行管理绩效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重大影响的关键特性的变化情况,对法律法规、标准等的执行情况

18. 能源管理体系(MSE)是在能源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是组织全面管理体系的一个____________,因此,它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部分; 需要融入组织的整个管理当中

19. 宝钢能源管理体系中,能效因子是指在公司_____________方面对公司_____________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且该因素能够通过施加影响得到控制。

能源流、制造流、价值流、设备状态;能源利用效率或能源成本

1. 能耗源识别与控制是以用能点、设备、产线为主,体现“谁用能、谁管理”的原则,其识别与控制的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

所有的用能点,包括生产、生活、辅助用能

2. 关键能效因子是指结合公司节能任务、生产经营相关形势和上实绩表现,_____________各种能效因子。

预期有较大改进空间或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必须进行改进的

4. 以下计算式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

企业综合能耗=所有产品综合能耗之和

3.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2009)是一套用于规范组织能源管理,旨在________的管理标准。

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9. 在进行新的产品和(或)过程设计中,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改进能源管理绩效,并在实施前得到有效的评审和(或)确认。

标记为待复查

能源的合理利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1. 能源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的输入包括________________、与外部相关方的交流与反馈、________________、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以往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能源管理体系的客观变化、改进的建议。

标记为待复查

内部审核结果; 组织的管理承诺和能源管理绩效

内部审核结果;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实施和保持情况

能源报表; 节能效果

第二篇:合同能源-合同能源 emc能源管理合

emc能源管理合同。EMC是一种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

以赢利为直接目的的专业化公司。EMC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培训。运行维护。节能量监测等一条龙综合性服务。并通过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赢利和滚动发展。

中文名,emc能源管理合同。E M C,合同能源管理。资料简介,基于市场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特点,为客户实施节

能项目。

E资料简介。“合同能源管理”资料简介:70年代中期以来。

一种基于市场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在市场经济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而基于这种节能新机制运作的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ESCO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

重要意义。“合同能源管理”这种节能新机制的出现和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ESCO的繁荣发展。

带动和促进了北美。欧洲等国家全会节能项目的加速普遍实施。在我国引进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和EMC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合同能源管理”用于技术和财务可行的节能项目中。使节能项目对客户和EMC都有经济上的吸引力。这种双赢的机制形成了客户和EMC双方实施节能项目的内在动力。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

承担了与项目实施有关的大部分风险。从而克服了目前实施节能项目的主要市场障碍。是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在实施节能项目时具有专业技术服务。系统管理。资金筹措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EMC的专业化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项目成本。还通过分享节能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获得利润而不断发展壮大。并吸引其它节能机构和投资者组建更多的EMC。从而可以在全会实施更多的节能项目。EMC的发展将推动和促进节能的产业化。

节能服务。EMC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产业。其特殊性在于它销售的不仅是产品或技术。

更重要的是EMC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节能服务。也就是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其实质是EMC为客户实现节能量。EMC一般通过以下步骤向客户提供综合性的节能服务1. 能源审计EMC针对客户的具体情况。评价各种节能措施。测定企业当前用能量。提出节能潜力之

所在。并对各种可供选择的节能措施的节能量进行预测。2. 节能改造方案设计根据能源审计的结果。

EMC为客户的能源系统提出如何利用成熟的技术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的整体方案和建议;如果客户有意向接受EMC提出的方案和建议。EMC就为客户进行项目设计。3. 能源管理合同的谈判与签署在能源审计和改造方案设计的基础上。EMC与客户进行节能服务合同的谈判。在通常情况下。由于EMC为项目承担了大部分风险。因此在合同期EMC分享大部分项目效益。小部分效益留给客户;待合同期结束。全部效益归客户所有。

因此。“合同能源管理”是EMC和客户双方都受益的机制——即双赢的机制。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客户不同意签订能源管理合同。则EMC将向客户收取能源审计和项目设计费用。4. 原材料和设备采购EMC根据项目设计负责原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其费用由EMC支付。

5. 施工根据合同。项目的施工是由EMC负责的。通常由EMC或委托其它施工机构进行。在合同中规定。客户要为EMC的施工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方便。6. 运行。保养和维护在完成设备安装和调试后即进入试运行阶段。

EMC为客户培训设备运行人员。负责试运行期的保养和维护。并承担有关的费用。7.节能及效益保证EMC与客户共同监测和确认节能项目在合同期内的节能效果。以确认在合同中由EMC方面提供项目的节能量保证。8. EMC与客户分享节能效益由于对项目的全部投入都是由EMC提供的。因此在项目的合同期内。EMC对整个项目拥有所有权。客户以节能效益分享的方式逐季或逐年向EMC支付项目费用。在根据合同所规定的费用全部支付完以后。

以赢利为目的。赢利的手段是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节能项目;EMC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推销产品。设备或技术。而是销售一个节能项目。由于

EMC向客户承诺和保证节能量。因此实际上EMC为客户承担了节能项目的风险。EMC实施节能项目的成败关键在于对项目风险的分析和管理。由此看出。EMC是市场经济下的节能服务商业化实体。在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与我国目前从属于地方府的节能服务中心有根本性的区别。

第三篇: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组织应:

按照本标准要求,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编制和完善必要的文件,并按照文件要求组织具体工作的实施;体系建立后应确保日常工作按照文件要求持续有效运行,并不断完善体系和相关的文件;

界定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和边界,并在有中关文件明确;

策划并确定可行的方法,以满足本标准各项要求,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 4.2管理职责 4.2.1 最高管理者

最高管理者应承诺支持能源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具体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

确定能源方针,并实践和保持能源方针; 任命管理者代表和批准组建能源管理团队;

提供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所需要的资源,以达到能源绩效目标; 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业技能、技术和财务资源等。 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 在内部传达能源管理的重要性; 确保建立能源目标、指标; 确保能源绩效参数适用于本组织; 在组织长期规划中考虑能源绩效问题;

确保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测量和报告能源管理的结果; 实施管理评审。 4.2.2 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应指定具有相应技术和能力的人担任管理者代表,无论其是否具有其他方面的职责和权限,管理者代表在能源管理体系中的职责权限应包括: 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 指定相关人员,并由相应的管理层授权,共同开展能源管理活动;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绩效;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绩效;

确保策划有效的能源管理活动,以落实能源方针;

在组织内明确规定和传达能源管理相关的职责和权限,以有效推动能源管理; 制定能够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有效控制和运行的准则和方法; 提高全员对能源方针、能源目标的认识。 4.3 能源方针

能源方针应阐述组织为持续改进能源绩效所作的承诺,最高管理者应制定能源方针,并确保其满足:

与组织能源使用和消耗的特点、规模相适应; 包括改进能源绩效的承诺;

包含提供可获得的信息和必需的资源的承诺,以确保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 包括组织遵守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 为制定和评价能源目标、指标提供框架;

支持高效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及改进能源绩效的设计; 形成文件,在内部不同层面得到沟通、传达; 根据需要定期评审和更新。

4.4策划 4.4.1 总则

组织应进行能源管理策划,形成文件。策划应与能源方针保持一致,并保证持续改进能源绩效。

策划应包含对能源绩效有影响活动的评审。 注:关于能源策划的概念图如图A.2 所示。 4.4.2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渠道,获取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组织应确定准则和方法,以确保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应用于能源管理活动中,并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体系时考虑这些要求。 组织应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评审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4.4.3 能源评审

组织应将实施能源评审的方法学和准则形成文件,并组织实施能源评审,评审结果应进行记录,能源评审内容包括:

基于测量和其他数据,分析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包括:

— 识别当前的能源种类和来源;

— 评价过去和现在的能源使用情况和能源消耗水平。

基于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分析,识别主要能源使用的区域等,包括:

— 识别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重要影响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和为组织工作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 识别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其他相关变量; — 确定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的能源绩效现状; — 评估未来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

识别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并进行排序,识别结果须记录。

注:机会可能与潜在的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其他可替代能源(如余能)的使用有关。 组织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定期进行能源评审,当设施、设备、系统、过程发生显著变化时,应进行必要的能源评审。 4.4.4 能源基准

组织应使用初始能源评审的信息,并考虑与组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消耗特点相适应的时段,建立能源基准。组织应通过与能源基准的对比测量能源绩效的变化。 当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时,应对能源基准进行调整: 能源绩效参数不再能够反映组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情况时; 用能过程、运行方式或用能系统发生重大变化时; 其他预先规定的情况。

组织应保持并记录能源基准。 4.4.5 能源绩效参数

组织应识别适应于对能源绩效参数进行监视和测量的能源绩效参数。确定和更新能源绩效参数的方法学应予以记录,并定期评审此方法学的有效性。 组织应对能源绩效参数进行评审,适用时,与能源基准进行比较。 4.4.6 能源目标、能源指标与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目标和指标,覆盖相关职能、层次、过程或设施等层面,并形成文件。组织应制定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的时间进度要求。

能源目标和指标应与能源方针保持一致,能源指标应与能源目标保持一致。 建立和评审能源目标指标时,组织应考虑能源评审中识别出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主要能源使用以及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同时也应考虑财务、运行、经营条件、可选择的技术以及相关方的意见。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实施方案以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应包括: 职责的明确;

达到每项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进度; 验证能源绩效改进的方法; 验证结果的方法。

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应形成文件,并定期更新。 4.5实施与运行 4.5.1 总则

组织在实施和运行体系过程中,应使用策划阶段产生的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及其他结果。 4.5.2 能力、培训与意识

组织应确保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人员具有基于相应教育、培训、技能或经验所要求的能力,无论这些人员是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组织应识别与主要能源使用及与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控制有关的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 组织应保持适当的记录。

组织应确保为其或代表其工作的人员认识到: 符合能源方针、程序和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满足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改进能源绩效所带来的益处; 自身活动对能源使用和消耗产生的实际或潜在影响,其活动和行为对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的贡献,以及偏离规定程序的潜在后果。

4.5.3 信息交流

组织应根据自身规模,建立关于能源绩效、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内部沟通机制。

组织应建立和实施一个机制,使得任何为其或代表其工作的人员能为能源管理体系的改进提出建议和意见。

组织应决定是否与外界开展与能源方针、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绩效有关的信息交流,并将此决定形成文件。如果决定与外界进行交流,组织应制定外部交流的方法并实施。 4.5.4 文件 4.5.4.1 文件要求

组织应以纸质、电子或其他形式建立、实施和保持信息,描述能源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 能源方针;

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 组织根据自身需要确定的其他文件。

注:文件的复杂程度因组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取决于: — 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类型; — 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的复杂程度; — 人员能力。 4.5.4.2 文件控制

组织应控制本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其他能源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适当时包括技术文件。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以便: 发布前确认文件适用性; 必要时定期评审和更新;

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作出标识; 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相关版本; 确保字迹清楚,易于识别;

确保组织策划、运行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对其分发进行控制; 防止对过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需将其保留,应作出适当的标识。

4.5.5 运行控制

组织应识别并策划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运行和维护活动,使之与能源方针、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一致,以确保其在规定条件下按下列方式运行:

建立和设置主要能源使用有效运行和维护的准则,防止因缺乏该准则而导致的能源绩效的严重偏离;

根据运行准则运行和维护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 将运行控制准则适当地传达给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注:在策划意外事故、紧急情况或潜在灾难的预案时(包含设备采购),组织可选择将能源绩效作为决策的依据之一。 4.5.6 设计

组织在新建和改进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的设计时,并对能源绩效具有重大影响的情况下,应考虑能源绩效改进的机会和运行控制。 适当时,能源绩效的评估结果应纳入相关项目的规范、设计和采购活动中。 4.5.7 能源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采购

在购买对主要能源使用具有或可能具有影响的能源服务、产品和设备时,组织应告知供应商,采购决策将部分基于对能源绩效的评价。

当采购对组织的能源绩效有重大影响的能源服务、设备和产品时,组织应建立和实施相关准则,评估其在计划的或预期的使用寿命内对能源使用、能源消耗和能源效率的影响。 为实现高效的能源使用,适用时,组织应制定文件化的能源采购规范。 4.6检查

4.6.1 监视、测量与分析

组织应确保对其运行中的决定能源绩效的关键特性进行定期监视、测量和分析,关键特性至少应包括:

主要能源使用和能源评审的输出; 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变量; 能源绩效参数;

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在实现能源目标、指标方面的有效性; 实际能源消耗与预期的对比评价。

组织应保存监视、测量关键特性的记录。

组织应制定和实施测量计划,且测量计划应与组织的规模、复杂程度及监视和测量设备相适应。

注:测量方式可以只用公用设施计量方式(如:对小型组织),若干个与应用软件相连、能汇总数据和进行自动分析的完整的监视和测量系统。测量的方式和方法由组织自行决定。 组织应确定并定期评审测量需求。组织应确保用于监视和测量关键特性的设备提供的数据是准确、可重现的,并应保存标准记录和采取其他方式以确立准确度和可重复性。 组织应调查能源绩效中的重大偏差,并采取应对措施。 组织应保持上述活动的结果。 4.6.2 合规性评价

组织应定期评价组织与能源使用和消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 组织应保存合规性评价结果的记录。 4.6.3 能源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组织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确保能源管理体系: 符合预定能源管理体系的安排,包括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符合建立的能源目标和指标;

得到了有效的实施与保持,并改进了能源绩效。

组织应考虑审核的过程、区域的状态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制定内审方案和计划。 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组织应记录内部审核的结果并向最高管理者汇报。 4.6.4 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组织应通过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来识别和处理实际的或潜在的不符合,包括: 评审不符合或潜在的不符合; 确定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的原因;

评估采取措施的需求确保不符合不重复发生或不会发生; 制定和实施所需的适宜的措施; 保留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记录;

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应与实际的或潜在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能源绩效结果相适应。 组织应确保在必要时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改进。 4.6.5 记录控制

组织应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记录,以证实符合能源管理体系和本标准的要求以及所取得的能源绩效成果。

组织应对记录的识别、检索和留存进行规定,并实施控制。 相关活动的记录应清楚、标识明确,具有可追溯性。 4.7管理评审 4.7.1 总则

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或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 充分性和有效性。 组织应保存管理评审的记录。 4.7.2 管理评审的输入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 以往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能源方针的评审;

能源绩效和相关能源绩效参数的评审;

合规性评价的结果以及组织应遵循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 能源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 能源管理体系的审核结果;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对下一阶段能源绩效的规划; 改进建议。

4.7.3 管理评审的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下列事项相关的决定和措施: 组织能源绩效的变化; 能源方针的变化; 能源绩效参数的变化;

基于持续改进的承诺,组织对能源管理体系的目标、指标和其他要素的调整; 资源分配的变化。

第四篇:能源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初始能源评审的实施

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江兴华 闻洪春 段淼 韩硕祥 摘要:为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组织应进行初始能源评审,为组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信息,能源基准、能源绩效参数、能源目标、指标等的确立也都基于能源评审的信息,本文详细介绍了能源评审的流程、实施步骤及能源评审所用的方法。 关键词: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评审 评审方法 0引言

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及由其所引发的能源成本增加,使得能源管理变得史无前例的重要。对于企业来说,能源管理不仅可以避免污染,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同时助力企业节约成本,提高能效,从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实现永续发展。

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2012年12月31日发布GB/T 23331:2012新版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新版标准将于201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本次标准修订最重要的变化是等同采用了国际标准ISO50001:2011的要求,此前的GB/T 23331是中国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新版标准跟国际标准进行接轨。

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不仅能够满足国家对环境、能源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可以帮助企业以更加持续和高效的方式使用能源,提高其能源绩效,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

1初始能源评审在能源管理体系建立中的地位 一般来说,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主要有如下步骤:

进行前期准备,人员资源的准备以后,有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对企业进行初始能源评审,什么是初始能源评审?初始能源评审的作用?如何进行初始能源评审?能源评审的方法有哪些?下面就这些问题做一些讨论,

初始能源评审是在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初期,对组织用能情况的全面识别及分析,并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识别能源使用的种类和来源;评价过去和现在的能源使用情况和能源消耗水平;识别对能源消耗有重要影响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及为组织工作和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识别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其他相关变量;确定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的能源绩效现状。并评估未来能源使用和能源誚耗。识别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并进行排序。

初始能源评审为能源管理体系建立能源基准,能源目标及指标的提供必要的信息。 2初始能源评审的策划

为了准确、详细的了解组织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应该进行详细的能源评审策划,一般来说,初始能源评审遵循以下的步骤进行:

3初始能源评审的实施 3.1组成能源评审小组

初始能源评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评审人员须有一定的工业生产专业知识,会使用常规的能源测量仪表以及能量平衡计算和技术分析,因此,在人员构成方面,能源评审小组成员须是组织经验丰富和熟练的技术人员组成,还有重点能耗部门的代表:规模较小的组织,若缺乏技术力量,可聘请外部咨询专家指导参与。 3.2确定评审的边界和范围

如果组织为了在某一范围内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则初始能源评审的范围至少应该覆盖拟定体系的范围。确定体系的范围时,地理上应该相对独立:如果是组织的一部分,其用能行为应该可独立的进行评价,并具有明确的结算边界。

能源评审的应覆盖系统边界内各个层次的能源使用情况,包括:设备、设施、系统、过程和部门等。例如,某工厂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为:位于XX雀XX市XX路XXXX号XXXX公司范围内的XX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相关的能源使用及管理活动。因此,其初始能源评审范围应该覆盖体系的范围,并可进行具体的细化。

3.3评审前的准备

准备阶段,评审小组应收集必要信息: 1.能源评审的范围及边界(包括地理位臵等);

2.现有计量器具的配备情况(包括配备率、准确度等级、检定及校准情况等);

3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过程说明,车间类型、工艺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计量器具及配臵情况、过程控制技术与参数、产品及副产品品种,使用原材料及能源种类;

4主要设备参数,大型主设备的设备型号、容量、生产能力、设计参数,生产效率、配套设备、各项能耗指标、已采用的节能技术。 5锅炉系统炉渣、飞灰可燃物含量月度分析。

6〃消耗的各种能源成分分析及监测数据,以及日消耗数量表; 7各种原料(气)成分分析,或来源(外购或自产,外购需注明成本及总量)及日消耗量数槲表 8.厂区平面图,车间布臵平面图;

9.组织电力、热力、及供水系统概况及系统图: 10企业能源加工转化系统情况

11国家明令淘汰设备使用情况,设备的节能监测情况; 12节能减排目标及完成情况说明;

13组织环保情况,主要安装的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及各种污染物排放情况;

14组织现有能源管理制度情况。 3.4确定初始能源评审的方法

初始能源评审的方法有很多,组织可根据用能规模及复杂程度选释不同方法。

初始能源评价的方法有:现场巡视考察、专家法、能耗数据统计分析及能量平衡分析、能流图分析法,文件查阅、数据对比、法律法规对照、分析汇总资料等。 (1)现场巡视考察

评审小组成员依据实地考察核查表,沿着能流图,从能源(如电、汽、煤、石油、天然气等)采购开始,仔细检查能源流转的各工序是否有能源采购、能源的加工转换、能源分配、能源输送、能源利用的作业文件?文件是如何规定的?规定的是否合理? a)调查内容. ——生产制造部门:原辅材料、零部件,能源资源,产品过程、污染物排放等.

——设备动力部门:水、蒸汽、油、天然气、煤、机械、基建等. ——技术部门:产品研究、设计、开发、工艺、工程改造等; ——供应储运部门:采购、验证、运输、仓储、原材料、供方、承包方等;

——销售服务部门:市场、用户、产品使用、维护、运输、相关方等; ——后勤行政部门:食堂、浴室、医院、人事、培训、管理制度等。 b)调查对象

——最高管理者.能源方针、资源配臵,战略规划等:

——中层管理者.产品开发设计、管理制度,职责分工,培训等. ——专业人员和工人:法律、法规、标准、程序、职责、节能意识和技能、原料、能源、排放、废弃物、工艺文件等。

该方法可以详细了解各部门、各个岗位、各个环节能源管理情况,但同时时间较长,需投入很大的精力, (2)专家法

利用节能领域相关方面的专家,通过现场巡视,充分利用专家的经验和学识,很容易的得出具有重点节能改造的机会。这种方法简便易行,针对性强,如何结合数据分析、现场监测手段等可得出具有更准确和可行的结论。专家法一般可和现场巡视法同时使用。 (3)能耗数据统计及能量平衡分析法  能源消耗结构图 某工厂能源消费结构图如下:

根据能源结构数据,可绘制能源消费结构图如下所示:

根据以上图表,可分析看出此工厂能源消费以原煤为主,原煤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72.28,因此,原煤为主要能源使用。  能量平衡表

针对组织使用的各种能源(通常有电、煤、天然气、油以及耗能工质等),研究各类能源的收入与支出、消耗与有效利用及损失之司的数量平衡,进行能量平衡分析,目的主要是发现损耗有多少,损耗所占能源总量的比率,是否需要整改。 任何组织用能系统都可以简化成这样一种标准形式:系统从能源供应企业,按照能源流向以此经过购入存储、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四个环节。

购入存储:能源的购入存储是组织能源的入口,是了解企业消耗总量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能量平衡计算时,需要从组织购入总量中扣除外销量、库存增量,计算直接消费能源总量,余热利用并不计入外部购入的能量消耗中。

加工转换:加工转换是组织工艺所需的直接消耗能源的转换环节,包括一次转换和二次转换,加工转换的各种转换效率需要特别关注。

输送分配:输送分配是组织将用能送到各终端部冂的重要环节,如各种输送管道线路、管网等。对于电力输送线路的优化以及蒸汽等热输送的保温需要格外关注,这往往是节能机会。

最终使用:最终使用是组织用能系统中最为重要和复杂的环节,不同的组织可能差异很大。一般来说,企业最终使用环节可划分为:主要生产、辅助生产,采暖(制冷)、照明、运输、生活及其他。当然,还可根实际工艺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细分。

根据以上标准形式,收集组织用能数据,绘制能量平衡图如下.绘制方法参考《GB/T28751-2012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示例表1,某组织能量平衡表。

根据以上能量平衡表,可以看出在加工转换环节,空压站的能源利用率为41%,输送分配效率为93.85%,输送分配中的损失为6.15%,有可改进的空间,另外,最终使用中,平均能源利用率为60%之间,特别是在熟料烧制环节,总能源利用率仅为51.05%,在水泥熟料烧制环节中,回转窑用到大量的原煤,其效率较低,具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因此,根据能量平衡表,可分析找出节能机会。 (4)数据对比评估法

可参照使用PMIF绩效评估方法

PMIF为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mprovementand Financing的缩写,即绩效评估、改进与融资,综合继承了绩效管理工具、环境管理工具和商业工具,是一种将环境管理有机地与企业商业核心过程相融合的管理工具包。

PMIF的数据分析方法之E-P图 E为Energy,标识能源消耗,P为Production的首字母,表示产量。E-P图描绘的是能源消耗量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关系,

采用E-P图分析得出能耗消耗和生产的函数关系。

如上图根据组织上一每个月产品产量和电耗数据,绘删E-P图,其中R2表示产量和电耗数据与趋势线的离散程度,该数值越接近1,表示数据组越接近理想状态,该数值越接近0,表示该项能耗越背离趋势线而波动较大,应加强数据统计的精度,同时分析可能存在的能源管理漏洞导致的异常损耗。

方程式y=54.189x+667.76就是产品产量与电耗的函数关系,趋势线可以作为单位产品电耗的基准线。根据这一基准线,可以判断某一时间段内单位产品电耗的优劣,也可以预测生产一定产品数量的电耗。而趋势线与Y轴的截距为固定能源消耗,因此,维持产量的稳定是组织降低能耗的一个重要方面。 (5)能源管理人员及法律法规的对比评价 围绕主要能源使用区域、设备、设施,识别出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岗位及人员,例如,图1中原煤使用为主要能源使用,而在此工厂中,原煤主要用于水泥回转窑,则水泥回转窑操作工人为其主要能源岗位,应对进行评审,是否具有上岗证?是否定期进行培训等。

对照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节约用电管理办法》等进行合规性评价.

对照《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目前工信部发布共两批,与工厂设备清单进行对比,若存在淘汰设备,应制定淘汰计划及限期执行,满足国家相关要求。

另外,还可通过计算工厂单位产品能耗值,与现有的22项能耗限额国家标准或地方能耗限额标准进行对比,发现差距。 4初始能源评审报告的编写

评审小组在评审内容完成以后,分析汇总资料,编制能源初始评审报告。报告内容要对输入的所有信息内容进行阐述,在能源初始评审报告中,要特别强调存在的能源问题及优先控制項。 (1)评审的目的、范围、组织概况;

(2)背景材料,如,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能源消耗情况(种类和数量)、温室气体排放、产品单耗或万元产值能耗、主要耗能设备、现有管理(体系)要素等:

(3)信息处理后的结果(如主要能源使用、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岗位及人员、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变量); (4)初始能源评审的重要信息概述(确定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的能源绩效现状):

(5)问题的发现及其结论(改过能源绩效的机会、预测将来能源使用)

(6)可根露评审结果删定能源基准: (7)完善能源方针和体系的建议:

(8)能源目标及指标的制定,以及能源方针的提纲:

(9)急需解决的优先项问题(能源绩效改进的机会进行排序)。

参考文献:

[1] 周湘梅,刘立波.能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6-1.

[2] ZoranK.Morvay,DusanD.Gvozdenac.工业能源与环境适用管理方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1 [3]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环境无害化技术转移中心企业. 企业绩效评估、改进与融资规划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1. [4]杨丽萍.企业在建立能源能源管理体系时如何做好能源初始评审工作[J].卓越管理,2010,06:80-81.

第五篇: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步骤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一般按如下步骤进行,即:

领导决策与准备——范围界定——初始能源评价——体系策划——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体系运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步骤——领导决策与准备 (1)管理者的承诺

国家对能源管理工作越来重视,各省市已将节能减排的任务分配到了重点用能单位,面对繁重的节能任务,很多重点用能单位的最高管理者亲自负责节能减排工作,这对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利的。但节约能源这一责任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仅仅靠方针目标是不够的,管理者的承诺对于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至关重要,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应该是始于管理承诺。最高管理者应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做出承诺,包括贯彻执行适用的法律法规,将能源方针目标作为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组成部分,传达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增强全员节能意识,进行管理评审和配备适宜资源。并由最高管理者明确本企业导入能源管理体系的意图和应用范围。 (2)任命管理者代表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本体系要求最高管理者应任命一个管理者代表来负责体系的管理工作,管理者代表有如下职责:确保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协助最高管理者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体系;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负责与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联系,故管理者代表应是企业中具有相当级别的管理者,建议由分管副总经理(副矿长、副厂长)担任。 (3)提供资源

最高管理者应授权管理者代表组建一个机构或班子来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其初期的任务是进行初始能源评审,以及建立体系后的日常工作。能源管理机构的设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集团公司一级的能源管理机构,成立以管理者代表为首的能源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财务、生产计划、物资供应、机电设备、技术、计量、行政等部门领导和主要耗能区队(车间)的主任等。能源管理委员会下设节能办公室负责体系的日常运行。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步骤——范围界定

对于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而言,其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因此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宜是一个覆盖企业(矿、厂)的所有过程、产品和服务,并涉及组织职责和权限、现场区域、地理边界等要素的集合。

企业边界确定后,再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边界。企业应识别确定的企业边界覆盖下的导致能源消耗的所有活动和运行。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步骤——初始能源评审

初始能源评审是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通过现场观察和历史数据对企业的能源使用情况和生产工艺过程做一般性的调查,初始能源评审包括两部分:一是能源管理调查,二是能源技术调查,这对发现明显的能源浪费和在短期内提高能源效率的简单措施是非常有用的。初始能源评审的结论将作为建立和评价组织的能源方针、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确定优先事项、编制体系文件的基础。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步骤——体系策划

能源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着手建立体系前进行充分有效的策划,对建立一个适用的、有效的、可操作的、符合标准要求的管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来说,体系策划包括能源管理标准的如下要素:能源方针;能源因素;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基准与标杆目标和指标;能源管理方案。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步骤——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能源管理体系是一套根据企业的特点和满足标准要求的文件化的能源管理制度和方法。制定体系文件是企业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和持续适用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企业达到预定的能源管理目标、评价与改进体系、实现持续改进的必不可少的依据。体系文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随着体系的运行不断地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保证体系文件的持续有效。能源管理体系文件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在使用前需进行反复的评审和修订,最后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才可正式发布。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步骤——体系试运行

体系运行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过程,体系文件正式发布后,体系即进入试运行阶段,即企业要按所建立的能源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规定,整体协调运作,并记录有关信息。试运行的目的是要在实践中检验体系的充分性、适用性和有效性。企业应加强运作力度,努力发挥体系本身具有的各项功能,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纠正不符合,对体系包括体系文件进行修订、调整,以尽快度过磨合期。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步骤——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体系运行一段时间后,企业应作好准备检验体系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试运行期间进行的第一次内审的策划是很重要的,最好是管理者代表亲自策划,并要接受内审员的审核,各级管理者特别是最高管理者均应接受审核,检验是否充分履行了文件中规定的职责;内审是由内审员承担的,内审员是否称职关系到内审的质量和有效性,所以内审员应经过咨询机构的培训,具有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一般来说第一次内审最好请咨询机构进行现场指导,使内审员在实践中掌握内审方法、技巧。为了提高内审水平,管理者代表可以在策划审核方案时策划多次内审。

在内审结束后,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应进行管理评审,管理者代表收集汇总整体运行的各方面信息,各层级管理者对管辖范围内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审也是一个好的方法,这些材料可以作为最高管理者进行管理评审的补充,以确保体系的持续、充分和有效,并持续改进。管理评审应包括如下方面:

①能源方针的适宜性;

②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③能源消耗情况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

④内审结果;

⑤针对客观情况的变化,需要改进的方面,如能源基准和标杆是否要调整;

⑥职责划分的合理性和资源配置的充分性;

⑦体系新的发展动向。

评审结论应形成文件,实施必要的沟通和后续改进活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年中会议贯彻落实情况下一篇:年终公司的感谢信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