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范文

2024-02-13

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热能与动力工程;科技创新

1 热能与动力工程

从实际情况来看,热能与动力工程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对于解决能源利用的问题有重要贡献。这一工程涉及到的学科非常广泛,而且学科相互之间的联系非常复杂和系统,因此,要科学地发展热能与动力工程,通过能量转化产生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从专业构成的角度来看,可以将热能与动力工程的相关内容划分为几个专业模块,进行合理的分析、开发和研究。这些模块分别为:以热能转换和利用为基础的热能动力及其控制工程;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基础的热力发电机和汽车工程;以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为基础的流体机械和制冷低温工程;以机械功转化为电能为基础的火力火电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

2 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

2.1 热电厂中的应用

2.1.1 喷管调节

随着调节阀数量的不同,可以通过调节阀的最大流量是变化的。在满足负荷适应性的基础上,各种不同的汽轮机的调节和变化可以通过喷管调节,从而达到平衡,进而使汽轮机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在控制各类调节的数值中,单机运行和多级运行存在差异:前者能把负载控制在有限值以内,并使增加机组的速度达到合理范围;后者在保证电网频率的前提下,重组和分配负载,是新的一轮调频过程。

2.1.2 节流调节

在工作状况发生变化时,节流调节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进而造成经济损失。负载荷度在温度变化不大时,适应性相对较高。相对而言,热能动力工程在小一些的企业生产中,这一情况较明显,因此多被用于小容量的机组。

2.2 锅炉中的应用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热能与动力工程可以被用在锅炉中。在使用过程中,燃烧使锅炉产生极大的热能,作为保护锅炉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炉底的控制器可以随时监控锅炉的运行情况。

实际运行中,锅炉自身会形成一个自我保护系统,将一定的机械热能转化为其他能量,以保护自身。然而,因为一些意外,这部分转化的能量往往会烧坏锅炉。因此,对锅炉运行的管理和控制方法需要提高。

3 热能与动力工程在当前应用的问题

3.1 需要解决的能源方面的问题

我国是能源消耗的大国,每年要消费大量的石油和煤炭,而煤炭主要用于火力发电。目前,全国发电量的80%以上都是火力发电,其中又有96%是依靠燃煤。这一过程中,循环水和水汽带走了大量的余压和热能,它们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能源因此就被浪费了。当前,我国火电厂的能源利用率大约有35%,利用率较低。因此,我国工业领域节能工作的重点,就是实现火电的节能降耗。

3.2 需要解决的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

燃煤电厂会排放二氧化硫、粉尘、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因此被称为“环境杀手”。燃煤电厂的数量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而增多,而且有排污量大、污染物单一、排污集中等特点,电力工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严重干扰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工作和身体健康。因此,电力工业面临着愈发严峻的环境保护问题。

3.3 需要解决的安全方面的问题

在电站,锅炉中风机是为了压缩和运输气体,也就是实现机械能到动能的转化,在实际运行中,将气体运输到特定设备。随着机组的容量增大,转速和效率也越来越高,因此,对风机的安全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风机往往要运行很长时间,而且没有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定期养护,因此,锅炉风机常常发生发生烧坏电机、轴承损坏、窜轴、叶轮飞车等事故,不但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还给电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4 热能与动力工程的科技创新

4.1 在热电厂方面的发展

4.1.1 科学合理利用重热现象

在多级汽轮机内,上一级损失的一部分热量,在之后的各级中可以得到利用,这一现象就被称为重热现象。在热电厂运行过程中,重热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利用重热现象可以使整个设备的效率大于各级的平均效率,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重热现象可以减少一部分能量的损失,即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在这一范围内,数值自然越大越好。然而,重热现象是以降低各级的效率为前提的,所以数值并不是越大越好,也就是不能超过一定范围。

因此,必须根据热电厂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确定重热系数(即重热数值),既保证各级的效率,又尽可能地减少能量损耗,通过科学的计算,合理利用重热现象,使重热现象的效果达到最大。

4.1.2 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

作为一种被动的调频措施,一次调频调节的是发动机的转速,只能大体控制外界数值的变化,而不能比较精确地调节。但是,将电网频率保持在一定范围的数值上,就能通过智能调节,预先对设定二次调频的方程式,对机组进行重新分配和组合。它比一次调频更为精确和可靠,能够有效地控制数据。

4.1.3 降低湿气损失

在热电厂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湿气,当湿气过多,会给热电厂的运行过程造成许多潜在的威胁。例如,随着温度的变化, 湿气会凝结成小水珠,这些水珠可能影响汽流的流速,造成不必要的动能损耗。

此外,若蒸汽的温度过低,湿气同样会加重。针对这种现象,有关人员可以安装祛湿装置,以便减少湿气,进而降低湿气所带来的损失及其对整体机组的影响力。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定期检查和更换祛湿装置,保证这一过程的效果,也避免一些意外情况。不过,会增加成本支出,因此有关人员可以在此过程中增加热循环,以此提高热电厂在运行过程中的经济适用性。

4.2 在锅炉方面的发展

4.2.1 锅炉燃烧控制技术

设备运行时,要对燃烧进行控制,这中间的关键就是调节能量。以前,我国的大多数锅炉是通过人工来添加燃料,从而提供热能。尽管这种方式有利于设备的稳定运行,却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也难以控制锅炉在燃烧过程中的热量。科技的进步带来了自动化、智能化模式的全面普及,它们被应用于工业生产。

主要的燃烧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持续控制体系,它的组成是燃烧的控制器及各种气体的分析装置等,数值设定的依据是热电偶的检测,之后,计算机会算出偏差。这一数值比较精确,在设备的燃烧方面可以实现合理的控制。但与此同时,多次的实践也证明,在运行初期,它的结构在对温度进行控制时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有关人员还需对其做进一步的研究,以提高数值的准确性。

第二种是交叉式燃烧控制系统。锅炉的构成元件是燃烧的控制器、流量阀、烧嘴、热电偶等,在它进行温度的转换时,必须通过计算,观察结果是否符合设定,从而控制燃烧。与上一种方法相比,它更具优势,不仅节省设备,在温度的控制上也比较精确,因此在工业生产中,这一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2.2 仿真锅炉风机翼型叶片

锅炉内部的风机结构复杂且需要较精密的运行,因此,想要对它进行测量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完整且科学的体系,可以实现锅炉叶轮相关制造和运作发展的完善。想要获取一些准确数值,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模拟实验,以便有效地评估机械内部的气体流动。实验主要是模拟不同方式的空气吹入风机时的流动分离,再用电脑网络来模拟设定相应的数值。这项实验是为了便于分析不同速度得到的矢量图,对多组数据进行比较后,就可以确定出锅炉风机的翼型边界层攻角和分离之间的关系,进而施行下一步的研究。

上述的几种方法和应用的前提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因为科学的发展,技术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精确性才能不断地得到改进和提高,有了更多优良的设计,可以取代传统的和缺陷较多的设备。

5 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科技创新的影响

对热能与动力工程进行合适的科技创新,不单单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5.1 热能与动力工程科技创新对经济的影响

对经济发展来说,热能与动力工程的科技创新极大的使能源的利用率得以提高,并在解决我国乃至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于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能源基础。

同时,科技创新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减少了意外的发生,也就避免了相当一部分的经济损失。

5.2 热能与动力工程科技创新对生活的影响

如今,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经济的发展必须将其列入考虑范围。而热能与动力工程的科技创新就很好的结合了绿色生产的理念。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和排放污染物的减少是相关的,当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减少,大气和水资源的质量也相应得到了改善,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品质。

同时,它也使人们不知不觉地接受了“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的理念。

6 结 语

热能与动力工程在工业生产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科技创新促进了这一工程的应用,并大大改善了传统方法和设备的不良影响,提高了这一工程的价值。

然而,仅仅局限于现有的成果也是不合适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会有更多先进的技术、方法来改进现有的设备,不断提高热能和动力工程对经济、环境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蒋景.探究热能与动力工程的现状及科技创新[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8).

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抓住发展机遇引进人才, 为应用型大学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专业, 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和影响力, 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实践“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重大实践。基于“新工科”背景与建设任务, 笔者结合能源动力工程专业执业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实践, 探索地方高校特色人才培养新的发展理念与模式, 以提高地方高校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特色人才培养对教师的需求

应用型大学的突出特征为融合性, 能源动力工程作为培养实践型人才的热门专业, 充分体现出应用型人才在学术性与职业性方面的融合沟通与交叉[1]。能源动力工程专业涉及机械、化工、环境等学科, 各专业交叉明显。“新工科”建设的基本任务包含了学与教、实践与创新创业、本土化与国际化三方面内容, 能源动力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 应首先考虑教师的队伍和知识结构, 以满足其工程实践型和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 “双师”与特色人才体现教学相长

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 如何把握学与教的关系?由于能源动力工程专业人才的突出特色是执业能力, 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是实践型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什么样的人才从事教学与实践、学生能学到什么知识, 应用型大学能源动力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中, 最适宜引进具有执业资格证书和相关交叉知识结构的所谓“双师双能”教师。以具备教学与实践综合能力的高素质教师为学科带头人, 组建学科团队, 优化整合教师团队, 构建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 是体现教学相长、孕育执业型专业人才, 真正满足人才市场用人需求的必由之路。

(二) 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双师”

相比“双一流”高校, 地方院校在科研方面处于劣势, 大型国企往往寻找一流高校“专家”立项与鉴定, 而实现知名度与利益链条的“互惠双赢”。而中小型企业对产品需求紧跟市场需求, 往往依赖于技术借鉴、仿制国外产品以降低生产成本而生存, 研发需求具有市场导向的多变性, 一般地方高校教师仅依靠课堂知识和单一专业所学, 较难适应企业多变的产品研发定位, 对创新实践与就业导向型的人才需求, 体现出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对人才而言, 学历、论文和科研项目成果仅能代表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 具备基本的研发能力, 高学历代表的是某单一专业方向的学术深度。

地方高校的特色专业更应着力于务实的从业型教育模式建设, 绝不是简单的实践创新课程。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需要“双师”, 更确切地说是急需“双能”人才, 以“双师双能”人才为创新团队的领军人物, 积极引进企业与高校共建人力资源培训基地、产业园和独立法人的公司, 真正把企业引进来, 以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作为人才培育导向和实训目标, 必然会激活人才创新能动性, 促进师资队伍结构优化。

(三) 本土化与国际化融合需要“双师”

国际化教育与成果导向教育 (OutcomeBasedEducation, 简称OBE) 理念密不可分, 也就是说, 学生学到了什么和是否成功要比怎样学习与何时学习重要得多[2]。那么, 面对目前全国各高校轰轰烈烈开展的基于OBE理念的专业认证, 立足地方的应用型大学能源动力工程专业, 如何应对这种以学习产出驱动课程与学习的教育模式革新?

实践证明, 为实现“新工科”建设体现的教育本土化与国际化融合目的, 以“双师双能型”的高水平教师学科知识结构和执业能力为基本支撑, 将执业考试类课程融合于本科教育培养课程体系, 可脉络明晰的支撑OBE专业评估的12个指标, 突出工程与社会、职业规范、项目管理与终身学习等指标的支撑力度, 可有效杜绝专业培养各模块课程设置的“假、大、空”现象, 是培育优势学科、做实做好专业认证的必然选择。

三、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搭建合理高效、目标导向明确的专业人才培养平台, 需准确预测和把握国家和产业发展导向和需求, 特别是行业性明显的地方高校, 必须将有限的资源放在本校既有学科和地方优势、特色产业领域, 树立工程教育理念, 在教育过程中, 深度融合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理念[2];完善教师学历与学缘结构, 依托教师科研与实践能力, 打造不同模块与方向的课程团队和实践型课群;采用专业自选, 竞争性分流、多层面学生选拔等措施, 实现人尽其用, 物尽其才的专业平台。具体举措如下:

(一) 课程体系与团队改革

课程体系的改革体现的是系统性而不是个体性, 教学内容要体现动态特征, 课程体系要体现传统教育与创新理念的融合[3]。我院通过更新课程团队, 分别建立动力设备、工程管理等6个具有执业型人才导向的课程团队, 实训课程整合增加协同和动手能力培养, 实验模式基于CDIO理念, 动态调整课程内容以解决企业“用工荒”与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的矛盾。

(二) 课程内容与方式改革

我院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传统文化与创新实践》、《执业资格证书考试导论》等公选课, 正确引导学生的普世价值观, 体现人文关怀, 建立长远意识, 引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多形式与角度对学习效果考核, 分层次的对学生培养, 转换教与学的角色, 让学生提前参与和适应实践活动, 在自我定位的前提下树立未来发展方向和成才目标。

(三) 创新与实践学习改革

社团活动、科技竞赛和创新产业实践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体现团队协调、交流与沟通的有效途径[4]。依托教师科研方向和地方企业需求, 做实产学研合作创新。我院通过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挑战杯”学科活动小组, 三维实体与建模学习团队, 为实践导师和学生提供开放的实验室与研究室, 以定期研讨的方式互相促进、培养学生辨识性思维及敏锐的创新意识。

四、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当前国情和就业形势下的应用型大学特色教育, 应敢于在职业能力培养、执业资格培训方面做强、做大。具体培养模式实践如下:

(一) 积极引进“双师双能”教师

“双师双能”教师不仅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 更具有实践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勘察设计类工程师, 以及注册土木类工程师、消防工程师和安全评价师等围绕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领域的执业资格证书, 作为执业型人才的“黄金证书”, 企业需求极大。而目前国内的培训机构规范性差, 学员在网校、教育机构等营利性机构的培训学习效果远不及传统教学, 依托我院的“双师双能”教师建立创业与执业资格培训中心, 灵活创建公立大学背景下的执业资格培训机构, 调动了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热情, 也明显提升专业和学校在该区域乃至全国影响力。

(二) 积极招收生源与学员

我院通过合理招收专升本, 强化2年的基础性专业与执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坚持“创业先从业, 毕业即执业”的理念, 基于执业资格考试类别与特点, 优化调整3+2培养模式;同时, 积极对企业技术管理人员, 错位和优化发展继续教育, 结合执业资格培训中心紧跟市场需求开设相关资格培训, 为执业型和应用型人才培训与资格考试培育专业学员与生源;

(三) 全过程培养模式

构建“双能”教师与学生的“全过程指导”培养模式, 针对学生特点, 分门别类的全面规划执业方向明确的职业目标, 我院通过宣讲、报告和讲座等形式, 针对学生兴趣与特长引导的教育, 学生自主选择按成绩分流加入项目管理类、设备设计类, 创新就业类等不同模式的师生共建课组, 结合阶段性总结与考核, 基于全过程培养模式, 真正实践执业能力创新教育模式的目标驱动与因材施教。

(四) 配套管理与考核机制

打造校企合作的纵向和不同院系间横向的执业资格培训与创新创造师资群, 将培养学生的执业证书与创新成果量化, 列入年底教师考核的科研分、教研分, 将对外培训和对内培养与考核指标挂钩, 体现了对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的制度支撑, 也能为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孕育“双师双能”型的工匠与专家。

五、结语

能源动力工程特色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是师生融合创新机制的合理构建, 无论是教研依托科研还是实践带动教学, 引入“双师双能型”的教师构建合理、适用的专业特色平台, 实现目标导向型的全过程、全员参与式执业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 既适应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初衷, 又有利于地方与行业高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摘要: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支撑, 是应用技术型地方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结合能源动力类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阐述了双师型教师对能源动力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作用, 提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式和实践学习改革的措施, 并针对人才执业能力培养模式提出了具体举措, 为应用型地方高校培养特色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新工科,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3) :1-6.

[2] 郭美荣, 夏德宏.热能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J].中国冶金教育, 2018, 188 (05) :95-97.

[3] 沈显庆, 王蕴恒, 寇晓静, 等.产学融合及校企合作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 (理论与实践) 2018 (z1) .

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由于资源有限,能源问题已经成了全球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有关人员在研究如何开发新能源。在这一点上,对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探索有助于做好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同时,研究人员也要分析现有工程中的不足之处,设法改进和创新,以便更好地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热能与动力工程;科技创新

1 热能与动力工程

从实际情况来看,热能与动力工程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对于解决能源利用的问题有重要贡献。这一工程涉及到的学科非常广泛,而且学科相互之间的联系非常复杂和系统,因此,要科学地发展热能与动力工程,通过能量转化产生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从专业构成的角度来看,可以将热能与动力工程的相关内容划分为几个专业模块,进行合理的分析、开发和研究。这些模块分别为:以热能转换和利用为基础的热能动力及其控制工程;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基础的热力发电机和汽车工程;以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为基础的流体机械和制冷低温工程;以机械功转化为电能为基础的火力火电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

2 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

2.1 热电厂中的应用

2.1.1 喷管调节

随着调节阀数量的不同,可以通过调节阀的最大流量是变化的。在满足负荷适应性的基础上,各种不同的汽轮机的调节和变化可以通过喷管调节,从而达到平衡,进而使汽轮机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在控制各类调节的数值中,单机运行和多级运行存在差异:前者能把负载控制在有限值以内,并使增加机组的速度达到合理范围;后者在保证电网频率的前提下,重组和分配负载,是新的一轮调频过程。

2.1.2 节流调节

在工作状况发生变化时,节流调节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进而造成经济损失。负载荷度在温度变化不大时,适应性相对较高。相对而言,热能动力工程在小一些的企业生产中,这一情况较明显,因此多被用于小容量的机组。

2.2 锅炉中的应用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热能与动力工程可以被用在锅炉中。在使用过程中,燃烧使锅炉产生极大的热能,作为保护锅炉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炉底的控制器可以随时监控锅炉的运行情况。

实际运行中,锅炉自身会形成一个自我保护系统,将一定的机械热能转化为其他能量,以保护自身。然而,因为一些意外,这部分转化的能量往往会烧坏锅炉。因此,对锅炉运行的管理和控制方法需要提高。

3 热能与动力工程在当前应用的问题

3.1 需要解决的能源方面的问题

我国是能源消耗的大国,每年要消费大量的石油和煤炭,而煤炭主要用于火力发电。目前,全国发电量的80%以上都是火力发电,其中又有96%是依靠燃煤。这一过程中,循环水和水汽带走了大量的余压和热能,它们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能源因此就被浪费了。当前,我国火电厂的能源利用率大约有35%,利用率较低。因此,我国工业领域节能工作的重点,就是实现火电的节能降耗。

3.2 需要解决的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

燃煤电厂会排放二氧化硫、粉尘、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因此被称为“环境杀手”。燃煤电厂的数量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而增多,而且有排污量大、污染物单一、排污集中等特点,电力工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严重干扰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工作和身体健康。因此,电力工业面临着愈发严峻的环境保护问题。

3.3 需要解决的安全方面的问题

在电站,锅炉中风机是为了压缩和运输气体,也就是实现机械能到动能的转化,在实际运行中,将气体运输到特定设备。随着机组的容量增大,转速和效率也越来越高,因此,对风机的安全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风机往往要运行很长时间,而且没有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定期养护,因此,锅炉风机常常发生发生烧坏电机、轴承损坏、窜轴、叶轮飞车等事故,不但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还给电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4 热能与动力工程的科技创新

4.1 在热电厂方面的发展

4.1.1 科学合理利用重热现象

在多级汽轮机内,上一级损失的一部分热量,在之后的各级中可以得到利用,这一现象就被称为重热现象。在热电厂运行过程中,重热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利用重热现象可以使整个设备的效率大于各级的平均效率,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重热现象可以减少一部分能量的损失,即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在这一范围内,数值自然越大越好。然而,重热现象是以降低各级的效率为前提的,所以数值并不是越大越好,也就是不能超过一定范围。

因此,必须根据热电厂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确定重热系数(即重热数值),既保证各级的效率,又尽可能地减少能量损耗,通过科学的计算,合理利用重热现象,使重热现象的效果达到最大。

4.1.2 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

作为一种被动的调频措施,一次调频调节的是发动机的转速,只能大体控制外界数值的变化,而不能比较精确地调节。但是,将电网频率保持在一定范围的数值上,就能通过智能调节,预先对设定二次调频的方程式,对机组进行重新分配和组合。它比一次调频更为精确和可靠,能够有效地控制数据。

4.1.3 降低湿气损失

在热电厂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湿气,当湿气过多,会给热电厂的运行过程造成许多潜在的威胁。例如,随着温度的变化, 湿气会凝结成小水珠,这些水珠可能影响汽流的流速,造成不必要的动能损耗。

此外,若蒸汽的温度过低,湿气同样会加重。针对这种现象,有关人员可以安装祛湿装置,以便减少湿气,进而降低湿气所带来的损失及其对整体机组的影响力。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定期检查和更换祛湿装置,保证这一过程的效果,也避免一些意外情况。不过,会增加成本支出,因此有关人员可以在此过程中增加热循环,以此提高热电厂在运行过程中的经济适用性。

4.2 在锅炉方面的发展

4.2.1 锅炉燃烧控制技术

设备运行时,要对燃烧进行控制,这中间的关键就是调节能量。以前,我国的大多数锅炉是通过人工来添加燃料,从而提供热能。尽管这种方式有利于设备的稳定运行,却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也难以控制锅炉在燃烧过程中的热量。科技的进步带来了自动化、智能化模式的全面普及,它们被应用于工业生产。

主要的燃烧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持续控制体系,它的组成是燃烧的控制器及各种气体的分析装置等,数值设定的依据是热电偶的检测,之后,计算机会算出偏差。这一数值比较精确,在设备的燃烧方面可以实现合理的控制。但与此同时,多次的实践也证明,在运行初期,它的结构在对温度进行控制时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有关人员还需对其做进一步的研究,以提高数值的准确性。

第二种是交叉式燃烧控制系统。锅炉的构成元件是燃烧的控制器、流量阀、烧嘴、热电偶等,在它进行温度的转换时,必须通过计算,观察结果是否符合设定,从而控制燃烧。与上一种方法相比,它更具优势,不仅节省设备,在温度的控制上也比较精确,因此在工业生产中,这一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2.2 仿真锅炉风机翼型叶片

锅炉内部的风机结构复杂且需要较精密的运行,因此,想要对它进行测量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完整且科学的体系,可以实现锅炉叶轮相关制造和运作发展的完善。想要获取一些准确数值,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模拟实验,以便有效地评估机械内部的气体流动。实验主要是模拟不同方式的空气吹入风机时的流动分离,再用电脑网络来模拟设定相应的数值。这项实验是为了便于分析不同速度得到的矢量图,对多组数据进行比较后,就可以确定出锅炉风机的翼型边界层攻角和分离之间的关系,进而施行下一步的研究。

上述的几种方法和应用的前提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因为科学的发展,技术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精确性才能不断地得到改进和提高,有了更多优良的设计,可以取代传统的和缺陷较多的设备。

5 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科技创新的影响

对热能与动力工程进行合适的科技创新,不单单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5.1 热能与动力工程科技创新对经济的影响

对经济发展来说,热能与动力工程的科技创新极大的使能源的利用率得以提高,并在解决我国乃至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于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能源基础。

同时,科技创新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减少了意外的发生,也就避免了相当一部分的经济损失。

5.2 热能与动力工程科技创新对生活的影响

如今,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经济的发展必须将其列入考虑范围。而热能与动力工程的科技创新就很好的结合了绿色生产的理念。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和排放污染物的减少是相关的,当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减少,大气和水资源的质量也相应得到了改善,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品质。

同时,它也使人们不知不觉地接受了“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的理念。

6 结 语

热能与动力工程在工业生产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科技创新促进了这一工程的应用,并大大改善了传统方法和设备的不良影响,提高了这一工程的价值。

然而,仅仅局限于现有的成果也是不合适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会有更多先进的技术、方法来改进现有的设备,不断提高热能和动力工程对经济、环境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蒋景.探究热能与动力工程的现状及科技创新[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8).

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热动专业在电厂主要从事运行和机炉检修专业工作。中期的培养目标是热机专责工程师,长期培养目标是企业的领导甚至更高层面的高级管理人员。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热动是电厂的最核心的专业,从事热机工作,有利于掌控全厂的技术业务工作。继电保护、热控虽然也很重要,但相对于热动专业来讲,在电厂中属于专而深的专业,比较窄。

运行工作主要流程,进厂培训后担任巡检工作,熟悉设备性能后,可逐步担任副值班员、主值班员、副值长、值长等,工作中主要依靠热控系统监视调节发电设备。检修工主要是从事检查维护和修理,老的体制中,可先后担任工人、技术员、专责工程师等等,新体制中,则为工人、点检员、点检工程师等等。

第一,我们班进电力系统的几乎没有后悔当时选择的。当然,要看进什么部门了。第二,电力系统据我的了解,最爽的是各级调度(总调,市调,区调,。。。)接下来就是供电系统。发电系统同学不多,不知如何。设计院方面,市级的油水多一些。华东院级的也不错,能有很多大型项目,学些东西。当然,能进什么电科院等部门是比较不错的。第三,外企相比之下,优势在于人才培养。薪水方面实在是汗颜。。。。

第四,例如水电xx局之类的会经常有长期外地项目,比较辛苦。建议享乐型人才不要考虑

我是重大电气2005届毕业生,现在在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下的一个供电局工作,这在里我想把我的情况和想法告诉师弟们,希望对师弟们有所帮助。也希望更好的师弟找到好工作为我们电气学院发展尽一份力。

我先说一下我的现在的情况,七月十五号报到以来一直在培训,还没有定岗。工资理论值是2950左右,扣掉四保一金和打税后拿到手的有2100左右。每个月还有数额不定的奖金,500左右(因为我们头一年只拿别人的一半)。这是全部收入,当然还有一些福利。转正之后工资理论值会到4500,奖金就能全拿。

我们这一届由于A、B分住,所以感觉A区的电力和B区的建筑电气分的比较开,找工作是泾渭分明,其实用人单位很少在意这方面。很多名牌学校都有建筑电气的方向,我知道的就有(华中,华南),建筑电气找电力的工作一点问题都没有,我一个同学设计是建筑电气结果去了西南电力设计院。所以大家不要被自己所选的方向束缚了,非要找这个方向的工作。很多都是到了单位再学习的。

我个人认为可以将来电气招人的单位分为下面几类:

1、供电局

我个人认为,供电局不错,比较适合稳定收入也不错,适合抱负不大的人。稳定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你同暴富无缘。同时很多局不是大城市。我们重大的到供电局的人还是太少,势力太弱。我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来?

具体说哪的供电局好我也不是很清楚,同学们很少说他们的收入(国家电网的收入很隐蔽,本来就难说,他们的奖金比工资高),但是南方电网的工资是比较透明。我觉得现在重要是地点。所以可以这样排:大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江浙发达一带→广东发达一带。

现在长三角已经比珠三角好了,我的收入都比不上在江浙的同学,但是也要具体分析。供电局一般在第一学期来学校,但是同学一定要注意的是很多是不来学校的,我们上一届很少人出去找工作,很吃亏。比如广东电网在华南理工开招聘会,我们就没人去,我听说有很多好机会的,可是就是因为没去,错过了。甚至有可能去深圳、广州、东莞这样的局。还有就是在寒假很多电网公司开招聘会,想回家的同学这时注意了,我觉得我们重大电气出

来的想回去(地一级供电局)都应该没有问题。

如果想来广网(其他地方也一样,因为广网有很多县级直管局),我建议是最好去地一级的局,不行再去县一级的局。带管的就不要去了,有些很差的。

2、发电厂

差别还是很大,有的很好,有的比较差。核电是最好的,我觉得,如果不担心出事的话。然后粤电不错,听说有的电厂是一月一万块不是传说。其他的自己留意。

3、设计院

包括电力设计院和建筑设计院。这类单位的地理位置都不错,都是大城市。但是就是累,因为是计件制,干的多拿的多,干的少拿的少。但是收入很高哦,听说

一、二十万都不是问题去好院的话。

去年建筑设计院来的不多,好的如现代设计集团(原来的华东院)。电力来的不少如西北电力设计院(我去了,很不错,可惜没要我,我也不想做这种很累的工作)、西南电力设计院(很迟,快毕业时才来),还有各个省公司下的电力设计院(现在是三产)。

4、大型国有企业

多种多样,自己多打听,小心选择。宝钢去年我们也去了几个。南瑞也很不错,现在在变电站、发电厂都被它垄断了,听说收入很高,出差坐飞机,一天补助就200。

5、其他

主要是外资和私企。外资还好吧,但是我觉得太累,挣的多,但是福利少,当然很知名的大企业好的多,小的就算了。

私企就要特别小心了,如果是什么高科技,海龟办的,理念先进还不错,成都的私人设计公司基准方中就待遇很好。要是小私企,又是传统的竞争很大的产业就不要去了,一般都是工资底而且又累。

关于户口

很多人认为户口不重要,我觉得不对,现在就中国的政策,户口还是很重要的,一个北京、上海户口买几十万呢,谁叫人家高考都容易的多,为下一代想也要啊。但是私企和外资一般是办不上户口的。

1.首先,入学时找两本专业的入门书好好读读。把握专业基本知识。

2.然后,将老板以及同门的论文,项目通看一遍,了解本专业,本方向的研究内容;

3.与此同时,好好学好课程,别相信研究生阶段不看重课程的话,毕竟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成绩依然是评定能力的很大的标准,而且,也是你能否拿到奖学金以至于优秀论文的重要砝码。

4.最重要的是,要多看论文!一开始,可以从看中文期刊开始,入门后就应该注意看好的英文文章,记住,文章早看早出成果。

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业务培养目标

考虑学生在宽厚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成以下四个专业方向:

(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开发和研究方向);

(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

(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火力火电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即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控制、动力机械及其自动化、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二级学科。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

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毕业生能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主干学科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硕士

主要专业实验

传热学实验、工程热力学实验、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实验等

知识结构要求

工具性知识

比较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外文科技写作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与工具。能够进行中外文文献检索。自然科学知识

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科技术基础知识

掌握工程制图、工程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知识要求可适当降低)。

专业知识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因专业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方向)

主要掌握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燃烧污染与环境、动力机械设计、热力发电厂、热工自动控制、传热传质数值计算、流体机械等知识。

(2)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掌握内燃机(或透平机)原理、结构、设计、测试、燃料和燃烧,热力发动机排放与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概论,内燃机电子控制,热力发动机传热和热负荷,汽车工程概论等方面的知识。

(3)制冷低温工程与流体机械方向

掌握制冷、低温原理、人工环境自动化、暖通空调系统、低温技术学、热工过程自动化、流体机械原理、流体机械系统仿真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该方向所涉及的制冷空调系统、低温系统,制冷空调与低温各种设备和装置,各种轴流式、离心式压缩机和各种容积式压缩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4)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掌握水轮机、水轮机安装检修与运行、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轮机调节、现代控制理论、发电厂自动化、电机学、发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水电厂计算机监控和水电厂现代测试技术方面的知识。

也就是说,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如下知识和能力,并根据培养规格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等基础性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应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若外语为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以上水平(含四级)。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力学理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学理论(热力学、传热学等),机械设计基本理论,电工与电子基本理论,自动控制理论,能源动力工程基础理论等。

(4)熟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运行等基本技能。

(6)具有一定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熟练使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工程中的有关问题。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主要就业方向为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调控、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等等

修业年限

上一篇:免疫管理论文下一篇:货币基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