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审计工作计划范文

2023-09-03

能源审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能源审计;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

1 能源审计的概念和作用

能源审计是指依据国家节能法规政策 、技术标准、消耗定额等,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的监督、检查和分析评价,作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结论;是评价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及确定节能潜力的全过程。目前我国的能源审计可分为企业能源审计和公共机构能源审计两种。

企业能源审计的主要作用是弄清企业能源利用现状,分析企业能源消耗指标体系,查找企业能源利用存在问题和节能潜力;公共机构能源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提高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财政支出。

2 能源审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能源审计课程授课教师队伍严重不足

我国从80年代由国外引进能源审计,1997年国家才发布了《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对能源审计的内容、依据、方法、程序及能源审计报告的編写等做了规定。而公共机构能源审计管理暂行办法于2016年1月26日才正式发布。因此,在我国开展能源审计工作起步晚、基础差,虽然对从事能源审计的机构有一定的资质要求,但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却比较低,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且数量少。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能源审计工作的重视和能源审计工作的全面展开,市场对能源审计工作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对审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高校就必须承担起培养高水平能源审计人

才的责任。但就目前各学校的师资配备情况看,明显存在能源审计课程授课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

2.2 授课老师缺少从事能源审计的实际经验

由于大多数授课老师没有从事过能源审计工作,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和体会,对能源审计工作的范围、程序、内容、方法、作用、重点、难点等不明确,大多是照本宣科,所以容易出现老师讲不透、学生听不懂、课堂气氛枯燥、单调,学生提不起兴趣等情况,教学效果差,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3 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缺少师生互动

能源审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既需要对基本知识和方法的讲授,也需要结合审计案例分析,更需要学生的直接参与和讨论。但是大部分教师习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由于教学方法单一,老师讲课没有激情,且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极易产生疲劳感,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教学效果差。

2.4 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单一且不合理,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与大多数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不同,能源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为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整个教与学的过程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不能仅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习效果的标准。为此,本文作者采取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取消了期末闭卷考试环节,将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课外实践活动与期末结课论文水平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样学生没有考试的压力,就可以轻装上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并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能源审计课程教学创新与改革的建议

3.1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训练

针对能源审计课程授课教师缺口大、业务水平低的现状,建议高校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建议对任课教师进行在职业务培训或进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积极鼓励和有计划地让中青年教师到能源审计单位参加能源审计现场诊断、数据收集、能效测试、审计报告的编写等工作,在实践中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真切体会能源审计的过程,增加感性认识,发现难点和重点,总结和提高能源审计的技巧;通过亲自编制审计报告,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经过归纳和整理,为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提供案例,为教好能源审计课程积累的经验。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建议聘请专业审计单位的专家到学校兼职讲课,以他们的实践经历和体会,对学生更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他们在事业上的成功与失败都会对学生产生较深刻的影响和激励作用。

3.2 应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实用性和吸引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能源审计课程内容较多而课时较少,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应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不仅要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更应突出重点和难点。这就需要授课教师能够结合从事能源审计工作的经历,归纳和总结出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从教材中选取比较适用的部分作为教学内容,避免学与用的脱节。同时,对于关键知识点,还可做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在教学中应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说教模式,应以能源审计案例等来系统地展现能源审计的内容、依据、方法、程序及能源审计报告的编写全过程,使能源审计理论更贴近实践,具有生动性、启发性、趣味性、可操作性,更好地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中领悟到能源审计的真谛,同时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容易消化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来从事能源审计工作的经验和体会,要做好能源审计工作,其重点是要准确统计被审计单位的能耗数据、弄清楚用能单位的生产工艺及能源流向、正确计算能耗指标体系、分析诊断用能过程存在的问题和查找节能潜力;难点包括:能耗数据的收集与统计报表及凭证的核实、核对、主要工艺或工序能耗指标计算、用能单位计量器具配备网络图及配备率统计表、能耗实物量平衡表、节能整改建议的提出和节能潜力分析、主要能耗指标的对标分析等。把握好重点和难点是上好能源审计这门课程的关键和灵魂。

3.3 创新教学方法的生动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课程教学坚持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本,因此,教、学的方法更多地体现了直观性、启发性和实践性。首先设计了各章节的学习目标、案例分析等项目;其次,设计了新颖的能源审计知识与技能的练习环节,取代传统的习题模式;此外,对于比较重要且枯燥的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印象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师生互换角色,提前布置课程内容,由学生先分组讨论,选出代表来讲,明显活跃了课堂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快乐中体会能源审计知识的真谛和乐趣,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3.4 建立完善的课外实践体系

能源审计课程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因此专门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课外实践环节,与多个能源审计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邀请了多个从事能源审计的校外人员进入课堂,开展讲座和座谈活动,不仅能够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交谈中了解能源审计工作的发展现状。其次,还引导学生在短假和长假期间到这些专业审计单位直接参与能源审计过程,通过参加现场节能诊断、主要耗能设备的能效测试、能耗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审计报告的撰写、现场专家评审会的讲解等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灵活的结合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5考试形式的多样性和考试内容的灵活性

目前高校大多数课程的考核办法仍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很低,考试内容以教材和课堂教学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易误导学生为考试而学习,偏离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种考核方法的直接后果是,大部分学生考完后也就基本上忘记了所学内容,达不到教学目的。

本人作者根据多年来从事能源审计工作的经验,对该课程的a考试方式采取了大胆创新和改革,彻底抛弃了学生唯考试而学的做法,把所学知识的应用作为学习的根本目的。不再把期末考试作为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而是根据平时上课期间的师生互动情况、学生讲课准备情况及效果、课外阅读情况、自觉参加实践活动情况,以及期末的结课论文水平等,给出每个学生的综合成绩。这样学生就没有了期末闭卷考试的压力,学习起来比较轻松,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工作后的实际需要主动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 结论

能源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目前的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试形式等不适用该课程的学校要求,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创新和改革的思路,从青年教师队伍培养,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实用性和吸引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的生动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完善的课外实践体系及考试方式的多样性和考试内容的灵活性等入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 尹洪超.企业能源審计与节能技术[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 孟昭利.企业能源审计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 谷学良.建筑工程造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 马洪亭,等.能源审计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作用[J].节能,2013,1:4-6.

[5] 于淼,等.浅析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途径[J].广西财经学报,2006,19:135-137.

[6] 杜德权,等.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0,2(27):80-83.

[7] 袁敬,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2011,5(上旬刊):40,64.

[8] 孙海燕,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0,5:167-168.

作者简介:马洪亭(1964-),男,汉族,河南南阳人,天津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博士。

能源审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作为资源型企业,面临储量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双重压力,在目前为了应对国际价格下行的巨大压力,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节能降耗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如何使企业的节能降耗管理和企业的发展相结合,使节能降耗的各项措施按照一定方式自发的达到实施,既可促进企业节能降耗管理,又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想提升企业的生存竞争能力,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企业的能源消耗现状,进一步实施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水平,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资源型企业。资源型企业是相对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而言的。一般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源型企业涉及了所有的自然资源领域(主要是地下的矿产资源和地上的动植物资源)的企业,狭义的资源型企业仅指在作为自然资源重要类型的矿产资源领域运作的企业。结合上述广义和狭义资源型企业的定义,本文认为资源型企业主要是指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初级加工为基本生产方式,初级原材料产品为最终产品,在产品成本结构中,自然资源占据主体地位的,依靠资源的消耗来实现企业的增长,以资源占有优势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类型。

2.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企业在追求长久生存与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能实现经营目标、确保市场地位,又能使企业在已经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的扩展经营环境中保持优势、持续盈利,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稳健成长的能力。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的因素包括企业自身、社会环境、相关利益者。企业自身因素涉及企业的目标、战略及资源的组合,企业的目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战略是保障,资源的有效配置则是基本条件。社会环境包括社会、人口、社区、资源、环境等因素。一方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依靠于这些因素提供的条件和机遇,另一方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这些因素的协调发展。相关利益者是指关注和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的利益团体、组织或个人,包括企业投资方、供给链的上下游、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因素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方向和速度。

3.节能降耗管理。节约能源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节能降耗,简言之就是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用最少的投入去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只有低成本,才有高效益。节能降耗是企业的生存之本,谁怠慢了它,轻视了它,谁就会失去立足之基。如果我们不注意节俭,肆意浪费资源,企业赢利就无从谈起,自身的福利也会失去着落。节能降耗,奉行节俭,就要把“公司先赢,个人后赢”的思想观念刻入我们的脑海,在工作中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

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节能降耗管理的主要措施

1.提高企业全员的节能降耗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通过“节能降耗型”的企业文化的建设,使员工认识到实现节能增效、加强能耗管理不仅是节能管理部门的事,也不仅是消除跑、冒、滴、漏等简单问题,而是理念提升、管理创新以及先进技术应用等全方位的转变,充分调动全员节能创效积极性,倡导“节约能源,从我做起,降低能耗、岗位做起”的行为,营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创建“节能降耗型”企业的良好氛围。

节能降耗工作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基本国策,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油气田企业通过对实时能耗进行准确掌握,提出节能技改项目或节能措施针对性强,提升节能管理水平,形成全员参与、各部门统筹协作的大节能管理体系。把节能降耗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从根本上改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升。

2.做好审计摸底工作,分解落实节能减排指标。能源审计是能源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节能法规和标准,对企业和其它用能单位能源利用过程进行检测、核查、分析、评价等。通过节能检测中心和各基层单位的节能检测站进行能源审计,深入细致的了解企业能源管理现状及用能情况,积极排查在能源利用、降低排放指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挖掘节能减排的潜力。

认真实施节能监测、重视节能标准制修订工作、合理分解节能节水指标,有效控制能耗总量。作为资源型企业,每个生产一线的班站和岗位都对应着能源的消耗,通过认真剖析和总结这些能源的消耗,发现基础节能降耗管理深化、细化还有较大的空间,通过进一步分析管理单元,结合企业各基层单位新增产能能耗状况,充分考虑耗能设备的整体变化情况进行能耗及指标的分析预测,合理下达了各单位节能降耗考核指标,为控制能耗总量提供了保障。

3.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管理体系,为节能降耗提供基础保障。逐步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从组织上、制度上、资金上、运行上大力强化节能降耗的基础保障。完善节能管理机构,组建企业节能领导小组,在组长组织下,领导企业的节能工作,实施企业能源管理的基本任务,统筹、综合、协调、管理企业的各项节能工作。节能主管部门为企业节能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是企业节能降耗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部门,在企业节能领导小组、主管能源领导下,负责做好企业节能任务的综合和协调管理,督促、检查企业的各项节能工作,

结合企业节能降耗的实际情况制定节能降耗管理制度,从节油、节气、节水、节电等方面周密规划、全面部署。通过节能宣传、指标的层层分解考核,按企业机构设置和组织层次自上而下的依次分解。从厂部分解到各职能科室和各个车间,再由车间分解到每一个班组、岗位和个人,并层层签订节能承包合同,确保总目标自上而下层层分解,分目标自下而上层层保证,互相联系,形成一层接一层,一环扣一环的目标分解和保证体系的三级管理网络,

4.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实施节能减排工程。重视节能技术研究,节能技术研究工作按照“试验一批、推广一批、储备一批”的科研要求,积极组织科研力量进行节能技术研究,加快步伐推广节能技术。开展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自主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新工艺,优化电网线路,激发员工节能降耗技改措施的积极性和热情,从加强能源管理,严格用能计量考核人手,加大经济责任制能耗考核奖惩力度,使每个人都参与到节能降耗工作。

5.建立能效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节能减排工作效率。监督完善能耗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利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数据逐步增多,传统的工作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管理决策需要,过去粗放型管理模式下对能耗的管理统计滞后,往往是发现问题后才去解决,导致工作效率明显偏低,预测在原有节能管理工作基础上结合数字化监控系统的,增加能效管理模块,建立能效管理数字化监控、分析、管理系统。

优化能效管理流程,实现对基本生产单元的过程控制和管理的自动化和无纸化,服务于以客观数据为依据的能源消耗评价体系,减少能源管理的成本,提高能源管理的效率,及时了解真实的能耗情况和提出节能降耗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协助企业管理者制定能源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向能源管理要效益,使能源的合理利用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6.积极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拓展节能投融资渠道。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确定,若要实施较大规模的节能项目,可以根据企业自有资金的多少及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技术实力情况,灵活的采用“能源费用托管型”及“节能效益分享型”两者相混合的合同类型。结合的实际情况及对目前节能项目的实施现状和企业的投资能力的分析,确定适合合同能源管理运行模式的首选应为“节能效益分享型”。

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提供制度保障。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应及时与政府沟通、汇报项目的情况,积极争取政策、制度上的认可和支持。为了保证节能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实施,也需要通过引入外部资金来填补相应的资金缺口。

通过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节能降耗管理,为资源生产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实现持续有效和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实现了节能降耗工作的新突破。在企业实现发展、造福地方经济的同时,也实现了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 长庆油田采油十一厂长庆油田第八采油厂)

能源审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宁波市北仑区临港大工业蓬勃发展,形成了钢铁、石化、修造船等六大产业集群,已成为长三角南翼能源和重化工产业基地。但是临港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和高度聚集,既对要素资源供给提出了新要求,也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新压力。如何处理好发展重化工业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稳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北仑重化工业集聚区的产业特点

产业高度集聚,分布相对集中。在北仑区585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内,集中了几乎所有的临港重化工业,形成了钢铁、石化、能源、造纸、修造船等六大主导行业,这在国内沿海港口地区极为少见。六大主导产业在全区工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03年的39?郾6%提高到2007年的51?郾8%。不同临港重化工行业的高度集聚,为构建区域“工业共生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临港重化工业的过度密集,也会影响和制约优势行业的发展。

龙头企业规模较大,产业集中度高。北仑区电厂是国内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宝新不锈钢是国内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之一,吉利汽车是国内最大的民营汽车制造基地,亚洲纸浆是亚洲单体最大的造纸企业,台塑石化、三星重工等在国际上也具有重要影响力。目前我区六大临港产业的规模最大企业在行业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分别为:钢铁行业87?郾1%、造纸行业78?郾1%、能源行业75?郾4%、汽车行业63?郾8%、修造船54?郾3%、石化行业39?郾4%。这些龙头企业实力雄厚、技术先进,企业内部物质和能量的梯级利用逐步展开,具备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基础。

产业链较长,带动力较强。国内外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经验表明,钢铁、石化、能源等临港重化工业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是延伸产业链带动区域发展的核心产业。从江北区临港工业的产业链发展看,在钢铁行业中,有宁波钢铁、宝新不锈钢、华光不锈钢等企业,初步形成了钢铁冶炼、普通钢板和特种钢板的生产以及金属制品制造一体化的产业链。在石化行业中,有台塑石化、三菱丽阳腈纶、逸盛化工、埃索石化、亚朔科技、太平洋化学、和桥化工、林德气体等项目,为形成涵盖上中下游产业、较为完整的石化产业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汽车行业中,拥有吉利汽车、拓普、信泰、敏孚等30多家汽车及汽配生产企业,为形成国内外企业相配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及零配件产业群创造了有利条件。

产业关联度高,联动发展潜力大。北仑区临港重化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集中、龙头企业规模大,重点行业之间还存在着较高的产业关联度,这为开展产业间的协作和循环经济的联动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研究表明,钢铁产业和修造船、汽车制造业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产业关联度,分别达到92?郾5%和89?郾7%;造纸、石化、能源等产业之间,石化、纺织、新材料等产业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如果各种资源、原材料能够在关联产业之间综合利用,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将会大大提高。虽然临港重化工业具有高投入、高能耗、调整慢等不利因素,但他们之间关联度相对较高,有利于建立循环经济的资源利用共享体系。

北仑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以节能减排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全面推进。一是依托重点企业,建设了一批重大节能减排项目,努力实现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这些项目主要有:北仑电厂脱硫工程、宝新废酸回收再生工程、申州公司印染废水回用工程、明耀热电污泥焚烧发电工程等,累计投资15?郾6亿元,减少废水排放469?郾5万吨,废气排放15?郾2万吨。二是率先开展能源审计,推进重点企业节能减排。从2007年9月开始,对区域内103家年耗千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企业实施专项能源审计,基本掌握了全区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消费结构、薄弱环节和漏洞,摸清了底数,推动了节能项目的落实。三是积极实施清洁生产试点工作。自2004年以来,北仑区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要求,通过出台奖励政策,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材料、采用先进技术和流程,先后共有宝新、海天等39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其中宝新等6家企业通过了省级绿色企业审核。目前,全区共实施循环经济项目121个,累计节约能源21?郾2万吨标煤。

以完善临港产业链为抓手,产业间循环开始启动。一是努力完善临港工业产业链。围绕能源、石化、钢铁等支柱产业的发展,着力引进补链企业,完善产业链,提高上下游企业的关联度,使全区临港工业的产业链、产品链和废物链逐步完善,整体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目前,北仑区初步形成钢铁——化工、能源——建材循环链。二是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高标准规划台塑石化工业园、青峙化工园区、宁波钢铁工业园区、春晓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等重点生态园区建设。园区建设积极推行环境保护一体化、公用设施一体化,实现园区产业共生、资源共享、环境共建,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回收,奠定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

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为核心,资源节约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在推进重化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实施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的资源节约工程建设。在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建设了岩东污水处理厂、小港污水处理厂等一批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工程,形成“取引水―水厂―生产生活用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处理排放―资源化”的区域水资源循环系统,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有效缓解了北仑水资源供需紧张矛盾。在能源综合利用方面,通过油气节约、热电联动、余热利用等工程,对全区实行集中供热和生产、生活热电联动,全区年节约标煤近7万吨,并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在废物垃圾综合处理方面,建成了宁波市首个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中心、宁波市最大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并引进枫林垃圾焚烧厂,形成了支撑北仑区废物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处理回用系统,2007年全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76?郾6%,其中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为46%,处置率为100%。

注重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支撑体系初步建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注重系统设计,不断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着力构建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体系。一是加强规划引导。把循环经济理念纳入区域社会发展规划,在全市率先制定了《北仑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出台了《北仑区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意见》,指导全区发展循环经济。二是政策激励。设立了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对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项目进行扶持。同时,还出台了《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审核暂行办法》,依据区域特有的“环评”和“能评”细则,对高能耗、污染项目在源头加以控制。三是创新技术服务。与浙江大学签订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合作协议,建立循环经济技术项目库,大力推广工业中水回用、工业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治理、工业烟尘及二氧化硫减排技术等一批适用技术和项目。四是加强信息交流。开通了“北仑循环经济网”和“北仑区节能服务网”,及时公布循环经济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广泛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活动。

北仑重化工业集聚区发展

循环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注重源头控制,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引导。一是重点做好钢铁工业园、台塑、青峙化工园区、春晓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园区内部企业、产业共生;明确钢铁、石化、造纸、能源等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目标、重点,促进各行业循环经济联动发展。二是制定明确的产业导向目录,合理设置产业准入门槛,限制高消耗、低产出、工艺水平落后的项目进入,从源头上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产生。三是优化临港重化工业布局,大型钢铁、冶炼项目争取远离城区,到白峰峙南、峙北布局,石化产业主要向青峙化工区、台塑化工园区集中,修造船项目争取在白峰神马岛周围布局,造纸项目要集中布局在青峙工业区,做到基础设施统一规划,资源共享、环境共建、污染共治,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公共资源基础。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把循环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结合起来。加强生态化改造,从源头上减少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钢铁行业要按照国家产业导向的要求,加快用干熄焦技术代替湿熄焦技术,逐步从焦化还原过渡到熔融还原、直接还原;延伸钢铁产业链,加强精品钢和特种钢开发,促进废钢综合利用和钢材深加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石化行业要形成乙烯―基础石化原材料―精细化工产业链,采用最先进的乙烯裂解装置和化工原材料、精细化工原材料先进制造工艺,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造纸行业要以生产纸制品为主导,形成“废纸加工―纸板―高档纸―废纸回收”的产业链,利用国际先进制造设备和技术,提高废弃物和废纸回收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能源和船舶工业要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努力降低能源、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发挥龙头企业的支撑作用,培育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企业。依托临港大工业大项目集中的优势,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是北仑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最大特点和最大亮点。鼓励和培育现有龙头骨干企业积极挖潜改造,提高产出能力,达到规模经济水平。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的节能、节水、资源回收利用和环保等技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尽量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各种污染物排放,使北仑临港重化工行业的单位产值能耗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发挥龙头企业的综合功能,加强对内部次生资源、纵横产业链上以及全社会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加强对工业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进行综合处理。

加快技术创新,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有新的进展。一是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鼓励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合作交流等方式,开发和推广一批节能降耗的先进实用技术,尤其是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资源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等技术。二是建立节能减排标准管理体系。深入研究不同行业的发展情况,针对不同行业提出相应的节能降耗和减排标准,推行单位产品能(水)耗限(定)额管理制度,对未达到能耗限额的产品,采取措施,严格限制。三是深入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对重点行业和企业实施内部挖潜计划,鼓励企业运用先进适用的设备工艺流程,建设一批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四是建立企业节能减排服务体系。深化重点能耗企业的能源审计工作,探索建立能源审计长效机制。组织研发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支撑技术,选择一批节能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技术,采用多种措施加以推广。加快建立北仑能源环境工程技术中心,进一步引进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的中介服务机构,为全区企业提升节能减排水平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五是限制淘汰技术落后企业。根据江北区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导向目录,逐步淘汰一些工艺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

推动产业链整合和延伸,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业共生体系”。一是构建临港产业关联企业之间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提高关联企业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北仑电厂、宁波钢铁和一些化工企业为主体,建造回用水储存系统和废水综合利用系统,在能源、钢铁和化工企业之间形成用水闭循环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提高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二是构建临港产业蒸汽、余热综合利用系统。整合北仑供热、供气资源,形成以北仑电厂为主的集中供热格局,对一些小的热电厂进行兼并重组,提高集中供热、供气的能力,从总体上减少能源消耗和其他废弃物排放。三是构建多余燃气综合利用系统。对石化和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燃气和煤气进行全面回收利用,实现多余燃气、煤气的集中回收和利用,减少能源消耗和浪费。四是构建临港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循环系统。在建材、钢铁和能源企业建立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系统,尽快实现废弃物资源化。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服务支撑。通过财政补贴、奖励、税费减免等方式,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所需的重大基础设施、重要配套项目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投资政策,通过国有投资公司投资入股、政府设立配套建设资金等形式,促进循环经济项目建设。用好价格调控政策,通过调控土地、排污交易、热气、水资源等生产要素资源的价格,形成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反向激励。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执法检查,对严重违法的企业,加大惩处力度,规范和约束企业行为。强化政府服务支撑,建立循环经济信息服务平台和技术咨询服务平台,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人才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人才培训等服务,为企业和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必要的服务支撑。

能源审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根据对企业能源审计的不同要求,可将能源审计分为三种类型:初步能源审计、重点能源审计、详细能源审计。

(一)初步能源审计

这种审计的要求比较简单,只是通过对现场和现有历史统计资料的了解,对能源使用情况和生产工艺过程仅作一般性的调查,所花费的时间也比较短,一般为2~5天,其主要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能源管理状况的审计,二是对企业能源统计数据的审计分析。通过对企业能源管理状况的审计,可以了解企业能源管理的现状,查找能源跑冒滴漏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通过对能源统计数据的审计分析,重点是主要耗能设备与系统的能耗指标分析(如:锅炉、压缩空气、工业窑炉、空气调节或热力系统等),若发现数据不合理,还需进行必要的测试,取得较为可靠的基本数据,便于进一步分析查找设备运转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初步能源审计可以找出明显的节能潜力以及在短期内就可以提高能源效率的简单措施,这是十分有效的。

(二)重点能源审计

通过初步能源审计,发现企业的某一方面或系统存在着明显的能源浪费现象,可以进一步对该方面或系统进行封闭的测试计算和审计分析,查找出具体的浪费原因,提出具体的节能技改项目和措施,并对其进行定量的经济技术评价分析。

(三)详细能源审计

根据企业性质和能源消费系统复杂程度的不同,特别是能源审计的目标不同和企业的要求不同,能源审计工作的深度与范围也就不同。在初步能源审计之后,要对企业用能系统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就要进行详细的能源审计。这就需要更加全面地采集企业的用能数据,必要时还需进行用能设备的测试工作,以补充一些缺少计量的重要数据,进行企业的能量平衡、物料平衡分析,对重点用能设备或系统进行节能分析,寻找可以节能的项目,提出节能技改方案,并对方案进行经济技术评价和环境效益评估;对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或节能技改项目)要通过能源审计编制节能篇;对企业的能源综合利用项目,进行详细的能源和原材料审计,可以更加准确地核实企业的能源综合利用水平,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从而为政府节能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使企业能够正确合理地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

能源审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摘要】大数据能够对当前的内部审计方式内容产生影响,同时也可以促使审计成果得到充分的转化和应用。而想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实现思维体系方面的创新,打造完善的内部审计平台,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的精准化,同时实现数据智能管控,强化对审计人员的要求,另外还需要构建立体化的ERP内部审计系统,这样能够有效增强新能源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大数据;内部审计;国企;新能源企业

一、大数据内部审计技术在新能源企业中的创新路径

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往往面临着较多的挑战和要求,同时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企业自身的服务水平以及社会影响力,因此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能够为新能源企业的高效发展提供有效动力。那么大数据技术与内部审计工作的融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1.落实好思维体系的转型

首先,将原有的样本思维逐步转化为总体思维。在审计资源较为有限的环境下,原有的大型新能源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抽样是主要的方式,这种方法只能分析个体以及局部,在统一获得大量数据信息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来进行大体量数据的分析,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分析的全面性,同时也可以更加立体的了解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且把控问题的严重程度。

其次,将原有的精准思维转化为容错思维。针对新能源企业自身发展期间存在的小范围数据进行审计时,由于能够提供的样本信息较少,那么必须利用准确记录的方式将其进行保存,在这个过程中,精准思维虽然能够提升审计工作的精确性和合理性,但是却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通过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海量数据的挖掘,可以缩短时间,同时针对非结构化以及异构化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储存,也能够实现局部个体的精准思维拓展。

最后,将传统的因果思维转化为相关思维。通过大数据技术能够挖掘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的隐含关系,可以进一步突破被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的束缚,尤其是针对结构较为复杂且存在较多非线性关系的数据,可以颠覆原有的审计模式以及审计方案。

2.大数据审计工作的具体构建要求

(1)工作平台要求

大数据往往依赖于信息平台,那么以大数据为基准打造的审计工作,就必须要有完善的平台基础,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审计效率。大型国有新能源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搭建审计信息平台,在平台中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方式来进行工作任务的创新同时能够针对被审对象落实全方位的研究和调查,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能够将问题发现、问题整改、问题验收这一整个环节,打造联动性的服务体系。整体的审计工作有目的,有程序。方便被管理,被评价。

(2)强化数据智能管理质量

以智能管控作为核心体系的数据管理系统,能够为审计资源配置以及工作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深入地挖掘云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之间的关系,打造安全可靠的信息传送平台,能够针对数据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和利用,并且确保数据信息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这样能够在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可以增强管理质量以及管理水平。

(3)强化人员综合管控质量

大数据内部审计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特点,尤其是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新技术以及新思维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要落实好个人能力以及综合水平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的主要技能便是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技能以及维护技能,需要更替的理念便是数据分析意识、数据驾驭意识以及数据辨认意识,可以从较为复杂的数据中,快速的辨别有关企业发展的相关信息,并且能够实现信息的整合和优化。

同时原有的手工凭证、财务报表以及相关数据信息,都以数据记录的方式而存在,那么就需要相关审计人员改变原有的理念和工作模式,坚持数据先行,树立大数据审计观念,这样能够有效对各单位以及各行业的信息进行统计、对比、筛选、分析,从而增强新能源企业与新能源领域的实际发展质量。

二、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ERP内部审计系统

最初的ERP系统是建立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打造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强调局部或个体的有机整合,了解物与物以及事与物之间的关联,然后加强对各个领域之间的管控力度。这和以数据技术为基础构建的物联网,有极强的联系那么以大数据为基础,打造现代化的ERP内部审计系统,能够为大型国有新能源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创新提供良好基础。

1.打造高度集成的内部审计体系

新能源企业面临的发展较为严峻,涉及我国当前新能源市场的发展需求分析、规律分析以及市场把控等相关内容。因此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具备全面性以及稳定性,因此打造高级转化的内部审计体系至关重要。例如某新能源公司建立在ERP系统的基础上,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综合内部审计工作的一系列流程开发了联动性系统其中涵盖了分销系统、制造系统、质量控制系统、会计控制、人力资源系统、销售服务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子系统,具有极强的集成性特点,各个体系之间相辅相成,构建了完善的供应链以及销售链,同时在财务管理方面落实了精细化管控,能够进一步降低业务处理能力,提升成本控制有效性,在提升资金利用效率的同时,能够有效缩短周期,促使内部审计工作具有高效率、高质量以及高引导性。

2.打造会计工作权益体系

会计工作是内部审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新能源企业未来发展有着直观影响的主要内容,因此会计工作前移可以为各个环节的审计工作创新提供有效帮助。主要模式便是将会计数据的生成以及录入,提到其他所有部门之前。会计人员可以直接在后台配置系统中来完成相关业务数据的分析和录入,然后交由部门进行审核确认以及计量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直接会自动化生成相关会计凭证,自动登记财务账簿。ERP系统使会计工作自成单独体系,从而实现了纵向延伸以及深度拓展。这样能够让内部审计工作更具细节性以及合理性,实现各方面的统一管控和综合审核。

3.营造自动化业务处理体系

ERP系统下的各个业务模块都有着相互关联的特点,而将内部审计工作实现智能化转型也需要打造自动化的业务处理体系。主要的体系运行依托于动态管理平台,平台中会结合内部审计工作的一系列流程来打造凭证模板、凭证生成器和实时凭证,会直接结合内部审计的实际需求,不断的生成自动化的报表和相关文件。可以真正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线上办公。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国有新能源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营造高质量的审計体系以及审计平台大数据技术的融入,必须要具备契合性特点,要找准切入点,及时地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进一步强化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把控力度,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

参考文献

[1]朱玲.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6):210-211.

[2]揭小利.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内部审计发展思路探索[J].财会学习,2019(26):169.

上一篇:保险公司审计工作计划下一篇:上市公司审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