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新闻报道策划

2023-03-25

第一篇:人民日报新闻报道策划

10、人民日报《新闻战线》大庆辉煌50年报道特辑

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

人民日报《新闻战线》辉煌大庆50年报道特辑

---暨纪念建国60周年、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新闻作品展

一、 活动宗旨:为纪念建国60周年,大庆油田开发建设50

周年,大庆市建市30周年,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杂

志专题报道组、中央数字电视《东方物流》频道黑龙江

报道组,将对大庆油田开发建设50年来展开系列宣传报

道。回顾大庆开发建设历史,记录大庆开发建设50年来

的辉煌业绩,讴歌大庆开发建设50年来的英雄事迹,继

续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大庆创建百年油田,可

持续性发展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二、 主题口号: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续写大庆新的辉煌

篇章

三、 报道内容:人民日报《新闻战线》—大庆辉煌50年报道

特辑和中央数字电视拍摄《辉煌大庆50年》系列专题片

两部分。报道特刊分为:特别报道、油化聚焦、魅力之

城、区县报道、史海钩沉、峥嵘岁月、新闻战线报道大

庆作品展等专栏。专题片分为:辉煌大庆、油化新篇、

高端访谈 、地域经济、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等系列专

题片。

四、活动方式:

1、报道特辑:

为大16开铜版纸,彩色印刷,100页,发行10万份,每月一期,定向直投, 国内:各省市机关、新闻战线各大媒体;省内:省政府各大机关及企事单位,新闻战线各大媒体;市内:油公司、市政、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各机关团体,报业集团、广电集团、油田文化集团等等。

2、专题片拍摄:

拍摄形式:每部专题片10-30分钟,中央数字电视《东方物流》频道、大庆电视台、大庆油田电视台、百湖网、新华视频、凤凰宽频、新浪播客、优酷网、酷六网等不定期展播。

3、新闻战线报道大庆作品展:

征集大庆开发建设50年来宣传报道优秀作品,优秀作品选登在报道特辑上,(其中包括:新闻图片、新闻作品、新闻影像作品),优秀作品颁发证书奖品。

4、举办新闻战线辉煌大庆50年高峰论坛(暨新闻战线报道辉煌大庆50年表彰会)

五、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

人民日报社

大庆市委宣传部

2、承办单位:

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社

中央数字电视《东方物流》频道

大庆虹溪传媒有限公司

3、独家赞助单位:XXXXXX

4、协办单位:

5、赞助单位:

6、媒体协办:

黑龙江日报

东北网

大庆电视台

大庆日报

大庆晚报

百湖周刊

大庆油田报

都市生活报

组委会:

顾问:韩学建 夏丽华 王玉普 扬继刚 李正光

编委会:韩学建 夏丽华 王玉普 扬继刚 李正光 郑新英 刘家春

许知春 冀年勇 油田文化集团 王晰 李奥

评审委员会:郑新英 刘家春 许知春 冀年勇 油田文化集团 王

晰 李奥

名誉主任:

主任:郑新英

执行主任:王晰

秘书长:

总策划:李奥

总制片人:刘家春

制片人:王晰

导演:

总编辑:

主编:李奥

广告代理:大庆虹溪传媒有限公司

外联组任务:

1、联系报道单位(联系油化、市政各单位报道计划)

2、联系赞助单位(做赞助招商计划书)

4、落实报道组办公、吃、住、行(报道组专用车计划;人员数量、吃饭、住宿计划)

宣传组任务:

1、摄影、摄像

2、宣传报导(做采访、编辑计划)

3、编辑印发特刊、专题片播放、光碟发放

活动组任务:(确定负责人和人员组成;)

六、报道组活动要求

1、当地政府或企业为本次活动提供办公场地、报道专用采访车;

2、当地政府或企业为报道组参加活动人员安排吃、住、行;

八、赞助

(一)当地企业或单位可为本次活动赞助

(二)赞助费:10万元人民币

(三)赞助回报

1、成为活动组委会成员;

2、人民日报《新闻战线》报道特辑设专版为赞助单位宣传

3、为赞助单位拍摄专题片并在多家电视台及权威视频网站播出

4、在当地实力媒体为赞助单位做形象宣传;

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社

中央数字电视《东方物流》频道

大庆市委宣传部

第二篇: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2011年专题 >>学习“七一”讲话 谋求跨越发展 >>中央精神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

□ 本报记者 兰传斌 逄春阶

90年来,我们党之能北斗当空,砥柱中流,挽狂澜于既倒,障百川而东之,就在于把“为人民服务”书写于党章、宣示于誓词、贯穿于行动,就在于把人民利益永远镌刻在党的旗帜上。

90年,齐鲁大地,沧桑巨变。从食不果腹,到温饱,再到小康;从取消农业税、建立新农保、新农合,到城市的廉租房、经适房、城市低保;从物质需求的满足,到文化权益的保障„„城乡差别在缩小,社会二元结构在打破。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党实践宗旨的生动诠释。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1921年春,出生于诸城市大北杏村的王瑞俊与邓恩铭等人发起创建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7月,他们一同赴上海出席中共“一大”。会后,王瑞俊写诗明志:“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并由此易名“王尽美”,抒发了为劳苦大众过上尽善尽美生活而奋斗的信念。

为了谁?为了人民大众。大北杏村自成立党支部以来,支部书记换了6任,现在的书记是高成玉。村党支部继承王尽美遗志,一届接着一届干,大北杏村如今变成和城市一样的社区,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9800元。高成玉说,现在的生活,不能说尽善尽美,但我们在朝这个目标干。

大北杏的变迁,不过是齐鲁大地巨变大潮的一朵浪花。山东各级党组织为民谋利,90年来一以贯之。远的不说,从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到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再到提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富民优先”,省委、省政府的思路清晰而坚定,既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蕴含着逻辑性:既突出强省,又强调富民,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为了人民利益。

为了谁,目光就投向谁;为了谁,政策就倾向谁;为了谁,就一直牵挂谁。到目前,全省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20.5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在农村,行政村通油路比例达到99.2%,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86.8万户;以养老和医疗保险为主体,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从2008年开始,山东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民生的内涵和外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新中国成立之初,山东人均期望寿命仅为35岁,而今已到了75.02岁,高出全国2岁多;解放初,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20%,而山东在10年前就在全国率先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

近年来,我省关注民生的力度不断加大。过去5年,财政对民生投入累计达到7004.

5亿元;去年的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总额的51%。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5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10万人。解决了52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近400万户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从来都是充分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依靠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所在。正如毛泽东常用的一个比喻:‘水里可以没有鱼,但鱼儿却永远离不开水’。”山东社科院副研究员韩冰说。

97岁的陈均,1943年就在大众日报印刷厂当工人。1944年入党。他说,当年大众日报在山沟里有三个印刷厂,敌人即使近在咫尺,也找不到具体位置,为什么?就是靠老百姓掩护着。据不完全统计,解放战争期间,4000万人口的山东,就有1106万人次的支前大军,征集、运送粮食11亿斤,抢救、运送伤员20.4万人;近百万山东青年参军,仅在册烈士就达18.9万人。

老百姓是靠山,战争年代如此,建设年代也如此。善于集中群众智慧,全省各级党组织高度自觉。烟台市莱山区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经验就在于以群众工作为总抓手的“莱山新政”——2007年以来,他们每年召开一次群众工作大会,每次大会确定一个新主题、解决一批新问题。区里组织机关干部进村入户,问情于民、求计于民,创造性地推出9项新时期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制度,实施区、街道和村居三级联动,着力规范村级决策行为、经济行为和公务行为,充分保证村民的经济利益与民主权利。

“党的干部要时刻自问:我是谁?是人民公仆!是给老百姓干事的。多问问,就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伯祥如是说。他从寿光县委书记任上离开20年了,但寿光的老百姓对他念念不忘,因为他领导党委一班人改变了寿光人民祖辈受穷的命运。1987年,王伯祥率20万民工大战盐碱滩。这场“战役”持续了45天,王伯祥跟民工一起住窝棚,日夜奋战。时任农业部部长林乎加到寿光考察,向一位从窝棚里钻出来、满腿泥巴、光脚穿着一双胶鞋的人打听:“王伯祥在哪里?”这人答道:“我就是!”林乎加紧握王伯祥的手良久,感慨:“一个县有这样的县委书记,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

时代在变迁,岗位有不同。只要明白“我是谁”,党员的为民情怀就不会变,老百姓就跟定了党。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就必须提高能力和水平。说白了,就是要能办事、办好事、办成事。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个好例。”时隔半个多世纪,望着毛泽东同志那遒劲的题字,当年动人的一幕仿佛又浮现在眼前:深冬时节,莒南县厉家寨村的农民穿着单衫仍汗流浃背,他们推车、挖土、开沟、筑坝,凭的就是一双手两个肩,一把镢头一张锨。“望着村头的红旗,我们就有了干劲。”厉家寨时任第六生产队队长厉永谦说。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实事求是作决策,才能显示出我们党作为主心骨的气魄和胸襟。1987年大年初三,菏泽地委召开常委扩大会,整整9天,形成了长达20页的会议纪要,中

心内容就是退还农民的自留地,发放地排车,允许家庭养母猪、养大牲畜等八条。“八条”出台,整个菏泽震动了,各县纷纷找“借口”把地分给农民,或以分组的名义把组越分越小。

菏泽的“越轨”之举,拉开了山东农村改革的序幕。但在当时,改革者承担的风险和压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柳里村的支部书记甚至做好了坐牢的准备。但是,是什么让领导者下定决心把大包干推行开来呢?当年的地委书记周振兴有几句掷地有声的话:“共产党员讲党性。我们党的宗旨是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明明看准了路子,干部点点头,老百姓就能吃饱肚,你却挡着拦着,这是什么党性?”

周振兴的话,足以说明,为什么在前进的道路上虽有许多曲折,却没有影响人民群众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因为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没有变,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永远站在时代潮头,永不停步,永不懈怠。这是我们党作为主心骨的政治本色。20多年前,平邑县九间棚村穷得远近闻名,1983年人均收入还不到180元,男光棍队伍成了排。1985年,刘嘉坤担任村支书后,毅然带领群众向贫困宣战,5年整山治水,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但要继续发家致富奔小康,地少土薄,资源有限,路在何方?他们选准突破口,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下山进城办企业、创办农业科技园,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临沂市农村小康建设示范村。他们还搞起旅游,小村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刘嘉坤说:“小富即安没出息,老百姓为什么跟党走,因为前面永远有目标。”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就得算大账,算政治账。烟台大剧院,是烟台文化中心12.6万平方米公益文化设施项目群中的核心建筑。这里是烟台市中心最繁华的区域。当年规划城建重点工程时,烟台面临一个选择:如果出让土地搞商业开发,将有至少7亿元的资金收益,而在此建设文化设施,需要投入近10亿元的资金,且此后每年还要支付3000多万元用于维护、保养。一进一出,将近20亿元。但烟台市委、市政府算大帐,就是要在黄金地段建文化中心,保障老百姓文化权益没商量。

人性化,公开化,透明化

6月18日晚,整修一新的济南解放阁精彩亮相。华灯照耀下的护城河、黑虎泉畔,市民悠闲散步;免费取水处,接水的市民排起长队;免费游泳的泉水浴场,荡漾着欢声笑语。而不远处,扩建后免费开放的济南大明湖新景区,游人更是络绎不绝。众多的“免费”背后,彰显的是“以人文本”的理念。

而在63年前,1948年的9月16日,解放军就是从解放阁突入济南城,战斗异常惨烈,城墙下解放军官兵的遗体堆起数米高。此战,我军牺牲五千余。解放阁,就是为纪念济南解放而建。

革命先烈的牺牲,换来人民的幸福安宁。“为人民管城市!”这是济南城管的庄严承诺。他们从小事开始,创新城管机制。比如道路洒水,市民觉得洒水车的提示音刺耳,城管局就让市民投票,最终《泉水叮咚》等四首乐曲成为济南157辆洒水车的洒水曲。多年来,进城卖瓜,瓜贩被城管追过、撵过、夺过秤、打过架。现在济南城管本着“既要市容,又要繁荣”的理念,为瓜贩设计“西瓜地图”,实现了由“城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变。

“12345,服务找政府”“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开通两年来的济南市民服务热线“12345”已深深印在泉城市民心中。“因为它管用,好记,很人性化。”山东邦源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新振说。

公开、透明渐成执政共识,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成为公民基本权利。落实这些权利,必须让干部对群众有足够的敬畏感。济宁连续几年开展十佳、十差干部评选,评选结果在当地媒体公布。今年,又开展十差基层单位网上评选,引起强烈反响,基层单位或基层干部存在的服务意识差,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明显减少。

探索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青岛市定期开展“网络在线问政”集中活动。以青岛政务网为主平台,同步链接青岛的新闻网站实施“六网联动”,56个部门分批上线与网民直接对话、平等沟通,拓宽政民沟通互动渠道。青岛有320万网民,约80%以上的网民通过网络参与公共事务,表达利益诉求。

寿光市从2008年起开通“寿光民声”网络互动平台,政府88个部门和全市14个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全部上线。用网络公开政务,有没有担心?寿光市委书记孙明亮说:“不要怕公开,工作干好了,还怕什么!干不好,怕也没用!”

人性化、公开化、透明化,越来越成为社会管理的常态。从抗击非典迅速建立公开、透明的疫情报告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到“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全民参与行动;从公民道德模范的公开评选,到“唱响中国”歌曲的公开推荐;从文博会、书博会开门办会,到十艺节的标志和节歌征集„„体现的都是共产党人与人民血脉相连的情怀。

鉴往可以知今,追先为了怀远。90年的历史证明:只要永远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党就将无往而不胜。

第三篇:人民新闻通讯社

人民新闻通讯社是专门向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稿件和图片的机构。

人民新闻通讯社的主管单位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单位是中国人民新闻传媒网络管理中心。

人民新闻通讯社网站是具有独立门户的一家大众传媒类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批准号:ICP备12021173号。国际网络媒体登记证 CN-INM-201206260003。新闻审批文号60770833-001-12-12-4.注册登记号1841123。 《人民新闻通讯社》机构部门有:总编室、编辑部、编委会、行政部、人事部、法律事务部、市场部、媒介部、制作部、调研部、策划部、广告部等专业机构,力求以人民为本,以公平正义为主导,利用强有力的媒体整合能力,为人民提供专业、规范、系统、严谨的服务,努力做到百姓

心中的一杆秤,人民心中的一座桥。把《人民新闻通讯社》打造成为构建社会和谐的工具,打造成为维护公平正义的益友——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人民新闻通讯社的宗旨:“倾听百姓呼声,关注社会热点。追求公平正义,探索事实真相”。在现行国家法律制度框架之内致力于为普通人民群众讲真话,办实事,运用与舆论手段架设人民群众与政府之间良性互动的桥梁,实现传媒与司法在理性中的有效契合,公正、客观、准确的放映事实真相,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指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第五条:一切法律、行政法规 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

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三十四条: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模范地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二条

第三款:公务员应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第七条第7款:法官应当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 第八条第6款:检察官应当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第三条:人民警察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五条: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五条 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

《人民新闻通讯社》不妨碍工作人员依据以上的规定,以中国公民的身份,对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公民性质的监督、举报和投诉。工作人员可以将自己以公民身份监督、举报、投诉的纪实事件,通过各种形式,向内地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举报投诉或向《人民新闻通讯社》

投稿,《人民新闻通讯社》只对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核实,对作者发表的文章真实性,不承担任何审核和辨别责任,由此文章引起的法律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

第四篇:人民法院新闻宣传方案

2005年,ⅹⅹ法院的司法宣传工作要紧紧围绕法院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大力宣传人民法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和大量工作,主动引导社会舆论,积极创造有利于公正司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加强对全面落实司法为民要求,公正、高效地做好审判工作的宣传,并

对如下工作重点宣传:

1、宣传人民法院坚持严打方针和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集中力量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尽理挽救失足者,化消极因素为各极因素,项固党的执政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宣传人民法院依法严重严重经济犯罪活动,保障经济结构调整,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严重商业诈骗等犯罪,维护市场诚信,努力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

3、宣传好对“三农”案件、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案件、劳动争议案件及物业管理纠纷等案件的审理及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护。

4、宣传人民法院通过妥善审理金融纠纷案件,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化解金融风险。

5、宣传人民法院进一步加大执行工作力度,积极改善执行环境,规范执行行为,推进执行改革,不断解决执行难问题。

(二)加强对深入推进人民法院落司法改革的宣传,特别是人民陪审员等工作进展情况的宣传。

1、要严格按照中央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指示精神,把握正确的方向,坚持遵循司法工作规律,充分尊重司法工作的程序正当性、公开性、中立性和终局性等本质特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2、加强对开展实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宣传。要深入宣传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作用和意义;深入宣传实施人民陪审员工作的具体举措和取得的实际效果;深入宣传优秀人民陪审员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事例,提高社会各界对人民陪审员的认各程度。

3、大力宣传法院深化审判监督程序改革,充分发挥审判监督工作在依法纠正错误裁判,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方面的重要作用。

4、大力宣传法院不断完善方便人民群众诉讼的具体办法,进一步规范巡回审理工作,简化审判程序,改革和完善人民法院工作机制。

5、大力宣传法院按照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推进诉讼收费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审判委员会制度等各项改革措施。

6、宣传总结近年来人民法庭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解决人民法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7、大力宣传广大基层法官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第五篇: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对慕课的专题报道

慕课

——中国高等教育实现“变轨超车”的关键一招

新华社记者 胡浩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4月17日

05 版)

只需一根网线,就能连通高等教育殿堂的梦想之路——慕课这一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结合的产物,正最大限度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打破传统教育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颠覆传统大学课堂教学方式。

近年来,中国特色慕课建设与应用,为破解校际教学质量差距大、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供有效方案,推进了教育公平,促进了教育质量提升,已经成为新时代加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引擎,是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变轨超车”的关键一招。

让优质教育资源效率倍增

高校学生想选修多位著名将军讲授的《军事理论》课,并与航天英雄杨利伟在直播课堂互动?想与守望敦煌50年的专家樊锦诗共话敦煌艺术?社会学习者想加入网红课程、浙江大学翁恺的《C语言系列课程》学习?没有地域限制、没有校际差别,慕课上的优质教育资源能让大家共享。

目前,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达到5000门,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学人数突破7000万人次,超过1100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中国高校慕课总量、参与开课学校数量、学习人数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慕课大国。

校际教学质量差距大、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突出问题。而慕课的建设与应用,恰恰为这一问题的破解提供了解决路径,推动了东中西部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形成了新型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方式。

今年年初,教育部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涵盖文、理、工、农、医等所有高等教育学科领域,立刻成为广大学子最新鲜、优质的“精神食粮”。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仅以东中西部高校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例,2017年西部高校选用慕课达到8600门次,慕课“走进”西藏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等西部高校和基础薄弱高校,使之成为最大受益者。

让终身学习不再是奢望

安老先生是成都市一名中医爱好者。上世纪70年代,他自学针灸并在猫身上练习取穴,却发生了致猫死亡的“医疗事故”。2017年3月,已年近85岁的安老先生发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针灸学导论》慕课课程。从此,他终于有机会正规学习针灸知识。

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我国慕课类型和学习方式多样,有满足高校在校生学习的学分课,有适合社会学习者职业需求的专业课,也有提升大学生和社会大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通识课;既有大量面向国内受众的课程,也有在国际著名课程平台上线的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国高水平大学影响力的课程;既可以自主选择部分内容学习,也可以全课程学习并获得证书……

因为具有高质量、低成本、开放性等特点,慕课已经成为社会广泛认同的优质学习资源,并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国家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了解,目前,除了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外,党政干部管理系统、教育系统、军队官兵职业培训系统以及各行各业纷纷向课程平台定制慕课课程,中国高校慕课应用正在向更广阔领域拓展。

让思政课堂焕然一新

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5年来,我国慕课建设与应用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德学兼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紧密结合,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平台,发挥了传播正确思想、弘扬正能量的功能。

慕课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程内容和方式,增强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师生互动答疑解惑、教学相长,从“教得好”向“学得好”的转变正在悄然发生。高校思政课堂变得“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成为“有温度”“高颜值”,学生想学、爱学的课程。

2017年“最美教师”获得者、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清华大学副教授冯务中曾这样总结慕课给传统教学带来的新活力:智慧教学工具调动学生手机互动、答题,提高抬头率,解决“入耳”问题;同学们针对某一重要问题展开交流甚至辩论,给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提高互动性,解决“入脑入心”问题。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国希联合北大、人大、上海交大等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不断优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不仅带“火”了一批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青年教师,还与课程应用高校形成一个大范围的“共享协作式课程共同体”,将总体上的“漫灌”和因人而异的“滴灌”结合起来。课程运行8个学期以来,累计选课校次达185所,累计选修学生达28万人。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据了解,下一步教育部将加大力度推进名师积极建、教师积极用、学生积极学,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慕课建设与应用向纵深发展,为世界慕课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慕课 跑在世界发展前列

作者:本报记者 邓晖《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17日 03版)

7万人预选,1.5万人同步收看——这不是大牌明星的演唱会,也不是知名球队的激烈角逐,而是一堂被学生们视作“网红”的思政慕课。

3月28日晚,复旦大学春季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享课程的首次直播互动课上线。以“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为题,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唐亚林和万余名选课学生频繁互动,在交流中理解理论、在沟通中达成共识。

火爆课堂的背后,是中国慕课发展跑在世界前列的铿锵足音。教育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达到5000门,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学人数突破7000万人次,超过1100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中国高校慕课总量、参与开课学校数量、学习人数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探索给中国高等教育‘变轨超车’提供了重大机遇。慕课建设正在成为世界各国争夺下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主导权、话语权的重要阵地和焦点领域,并日益成为争夺教育对象、输出价值观的重要平台。”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表示,“我们要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大力推进大学教学变革,推动和领跑世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成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全面‘变轨超车’的排头兵。”

搭建立体式学习社区,让思政课声声入耳

就在这个学期,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平台上线了该校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主讲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冯务中主讲的《党的十九大精神概论》两门慕课。作为全国第一门面向社会和高校群体系统性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首门系统讲授十九大精神的慕课,迅速点燃了高校学生以及社会学习者研学的热情,选课人次直线上升,5天时间就分别突破1万,成为当下国内最受欢迎的思政类慕课。

“慕课视频让学生的学习更为灵活,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观看,提高了学习效率;课堂讲授环节,主要讲授带有挑战性、争议性的问题,运用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调动学生手机答题,提高抬头率,解决入耳问题;小班讨论环节,同学们针对某一重要问题展开交流辩论,给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提高互动性,解决入脑入心问题;课下作业使同学们有更多自我学习与自我审视的机会,解决真信问题。”冯务中如此总结自己的思政课慕课教学心得。

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近年来,一些高校积极探索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讲授思政课,思政课慕课应用数量快速增长。数据显示,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19门思政课慕课,开课34期,选课近40万人次;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平台4门思政课慕课累计选课44万人次。一系列的思政类慕课成为被学生们追捧的“网红爆款”——

由国防大学、北大、复旦大学、智慧树网协作开发的《军事理论》课程被同学们誉为“将军大课堂”。中国当代著名军事专家徐光裕将军、国防大学防务学院院长朱成虎少将、海军资深顾问尹卓将军等纷纷走入直播互动大课堂,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国家安全问题,传递“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已有超过120万人次学生获得了学分。

由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牵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涉及“空心病”“自我认知错误”“冲突危机应对”等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及解决方式,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规划人生都起到了正向积极的引导作用,选课人数已超过80万人次。

更重要的是,这种新型的思政课,还通过课程讨论区、QQ群、微信公众号等构建立体式学习社区,将教师、学生和课堂主题紧密联系到一起。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社区及时跟老师互动。现在的思政类慕课越来越亲切,让我品尝到了老课新修的魅力!”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刘然告诉记者。

跨越时空界限,让优质教育资源有效供给

在偏远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13岁男孩王洵是远近闻名的“慕课达人”。

元阳是国家级贫困县,辖区内多是深山老林,山高坡陡,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我们班有60多名同学,除了上课,平时没有太多业余活动。我每天放学后三分之一的时间都用在学慕课上。”王洵告诉记者,是慕课为他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通过中国大学MOOC平台,我学了《古文字学》《奇异的仿生学》《人体科学》等课程,有的课程还获得了优秀证书!”

作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国诗歌艺术》的主讲教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王红直言自己也是慕课的受益者。

远离川大1000多公里的云南省临沧市圈内乡斗阁中学,在听完王红讲述的“一片风景承载了什么”的慕课后,山里的孩子们用充满童趣的绘画形式,画出了他们心目中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有学生描绘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有学生画了戴叔伦《兰溪棹歌》中的“兰溪三日桃花雨”。

“2005年,《中国诗歌艺术》获批川大文科首门国家级精品课,校内每年都开课,也比较受学生欢迎,但13年来选课学生总计不超过5000个。”王红感慨,是慕课让她拥有了三尺讲台外的广阔天地,“该课程慕课刚开设一学期,选课学生竟超过10000人次,这让我看到了教育最本质的意义。”

从乡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陆,慕课正在跨越时空界限,形成一种新型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方式。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慕课走进了西藏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青海大学等中西部高校,东中西部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得以实现:“这有效破解了校际之间教学质量差距大、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中西部高校选用慕课即达8600门次。”

优化学习体验,让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

85岁生日那天,来自成都的安老先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中国大学MOOC“针灸学导论”课程的结业证书:“奔九十的人,能听大学课程,圆了大学梦,心里总美美的乐滋滋的,怎能不好好学习呢!”

慕课,不仅搭建了思想平台、促进了教育公平,还可以不断优化学习体验,重构了教与学的方式,让学习变得随时随地、好玩有趣。

“过去,在传统课堂我上一堂课,即使是在礼堂,也就五六百人,有的学生还得席地而坐,现在,我上的一门在线课程,选课学生有600多所大学16万人,这在传统课堂是很难想象的。”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叶朗开设的《艺术与审美》《昆曲经典艺术欣赏》均入选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他看来,“互联网+”为慕课提供了一种新的生产力,对教育来讲是革命性变化。

“慕课颠覆了传统大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极大推动了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梦想的实现。实实在在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了学生随时随地随心学,教师利用优质资源比着教。目前,超过1000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近5万教师参加慕课建设与应用培训。”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了解到,为了满足公众需求,教育部近日首次正式推出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整个课程体系品种丰富,有满足高校大学生线上学习、因校制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需要的学分课;有适合社会学习者职业提升需求的各种专业课;有提升大学生和社会大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通识课;有大量面向国内受众的课程,也有在国际著名课程平台上线的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国高水平大学影响力的课程等。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按计划学习获得证书、纳入高校教学管理的有组织学习等。

“接下来教育部将加大力度推进落实名师积极建、教师积极用、学生积极学的慕课发展要求,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作为提高质量、推进公平的重要手段,为我国抢占下一轮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制高点,实现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变轨超车’下好先手棋,努力为世界慕课发展创建中国模式,提供中国方案。”吴岩表示。

在线开放课程已达5000门,总量居世界第一

中国慕课 跑在前列

本报记者 张 烁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17日 12 版)

一门课搬到网上,选课人数从12年累计不足5000人,骤增至4次课就累计近5.5万人;一名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深山里的11岁小学生,通过慕课学习了吉林大学的“奇异的仿生学”、武汉大学的“古文字学”;一位85岁的老先生,拿到中国大学慕课“针灸学导论”课程结业证书,又接着学习厦门大学“针灸学”课程……

2018年,教育部正式推出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是国内首批、国际首次推出的国家精品慕课,助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变轨超车”。目前,我国上线慕课数量已达5000门,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学人数突破7000万人次,逾1100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中国慕课发展已跑在世界前列。

起步早、发展快、后劲足,让终身学习的梦想得以实现

2013年是“中国慕课元年”。前一年,美国慕课开始兴起,我国教育部立即成立专家组密切跟踪,迅速发力。

“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起步之初我国慕课建设就确立了这样的发展战略。“我国慕课起点高、定位准,可以说起步早、发展快、后劲足。”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国慕课课程总量已居世界第一,实实在在推动了教学理念、方法、技术、方式、模式的变革,让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梦想得以实现。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是我国慕课的代表,据专家分析,这批课程质量高,类型也丰富多样。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水平大学推出的课程占70%,由院士、著名教授等名师领衔建设的课程占70%,是名副其实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精品课程。

同时,“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品种丰富,让众口不再难调。如有满足高校大学生线上学习、因校制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需要的学分课;有适合社会学习者职业提升需求的各种专业课;有提升大学生和社会大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通识课;有在国际著名课程平台上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国高水平大学影响力的课程。其中,学习方式就有自主学习、按计划学习获得证书、纳入高校教学管理的有组织学习等。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共享范围也很广。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一门课程选学人数突破100万人次的有很多、超过10万人次的占总数的16%。“过去我上一堂课,即使在礼堂,也就五六百人,还得席地而坐。现在我上一门在线课程,选课学生有600多所大学的16万人,这在传统课堂中很难想象。”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叶朗感慨道:“‘互联网+’提供了一种新的生产力,对教育来讲是革命性的变化。”

名师多、亮点多、魅力足,新型思政课受到学生追捧

思想政治教育课就像盐,是不可或缺的“营养素”,但如果把盐当主菜,就不能怪学生“不爱吃”。如何把思政教育这个“盐”溶解在各种“食物”中自然吸收?如何把思政课打造得前沿、够味,既“红”又“鲜”?慕课探索出了新路子。

近年来,一些高校积极探索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讲授思政课,特别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思政课慕课应用数量快速增长。迄今,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19门思政课慕课,开课34期,选课近40万人次;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平台4门思政课慕课,供150余所高校选用,累计覆盖45万学生。

“慕课让学习更为灵活,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观看,提高了学习效率。”清华大学副教授冯务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思政课慕课新招:在课堂上,主要讲授带挑战性、争议性的问题,运用智慧教学工具调动学生手机答题,提高抬头率,解决入耳问题;小班讨论中,学生针对某一重要问题展开交流或辩论,让他们自由思考、增加互动,解决入脑入心问题;课下作业里,给学生们更多自我学习、自我审视的机会,解决真信问题。

课程讨论区、QQ群、微信公众号……随处都有“新型思政课”,在这个以慕课为核心的立体学习社区中,教学相长、生生互动,传统思政课变得“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思政课慕课中让我品尝到了‘老’课‘新’修的魅力!”一名学生在讨论区中点赞:“名师多,亮点多。”

如今,慕课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平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慕课上,涌现出陈果、张晓燕、胡志辉等一批优秀教师,累计选课已逾28万人次,成为当仁不让的网络精品课程;《军事理论》慕课上,著名军事专家徐光裕将军、国防大学防务学院院长朱成虎、航天英雄杨利伟、景海鹏等亲自授课,解析军事热点,受到120多万人次学生追捧;《大学生心理健康》慕课上,“空心病”“自我认知错误”“冲突危机应对”等常见心理障碍与解决之道,让800所高校的80多万人次学生喝上了“心灵鸡汤”……

东中西部高校“同上一堂课”,打破学校围墙和时空界限

如果没有慕课,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的11岁小学生王洵,最远也许只能看到自家所住的山窝窝。“我们学校还有危房,同学们除了上课,没有什么业余活动。”王洵说。

一条网线改变了他的世界。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王洵大开眼界:原来能随便学大学课程!他激动地选修了古文字学、仿生学、人体科学、细胞生物学等,一放学就跟着电脑上的老师听讲,光古文字学一门课,就记下了满满7本笔记。

“学习是不分层次、不分老少的,只要你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都可以去尝试!”如今,已学了近10门慕课课程的王洵有这样的感悟,相信这个大山里的孩子,能够因此飞得更高、更远。

校际之间教学质量差距大、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质量和公平是教育的两大难题,打破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的慕课,让这两个“老大难”的解决步入“快车道”。以东中西部高校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例,仅2017年一年,西部高校选用慕课就达8600门次。

2013年,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成立,北京大学任理事长单位,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重庆大学为副理事长单位。5年来,2000所学校、逾1000万人次大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获得学分,其中包括来自西部12个省市区的大学生300万人次。

在西藏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青海大学等中西部高校,慕课不仅让学生轻松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甚至能通过“直播互动”技术和东部同学“同上一堂课”。中西部教师也能即时观摩名师教学,让教育教学水平得到长足进步。

“我国慕课开课数量多、参与学校多、学习人数多,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更重要的是,我国慕课模式进行多样性发展,预示着更强的生命力。”教育部原副部长、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表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人力资源全年工作总结下一篇:燃气壁挂炉的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