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措施

2022-12-27

第一篇: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措施

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措施

国务院6月8日6常务会议指出,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物流业快速发展,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随着《规划》的深入实施,一些不适应物流业发展的政策问题进一步显现,制约了产业发展。必须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

一要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完善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办法,扩大试点范围,尽快全面推广。研究解决仓储、配送和货运代理等环节与运输环节营业税税率不统一问题。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土地使用税政策。

二要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科学制定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对纳入规划的物流园区用地给予重点保障。支持将工业企业旧厂房、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用于发展物流业。

三要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降低过路过桥收费,大力推行不停车收费系统。加强城市配送管理,解决城市中转配送难、配送货车停靠难等问题。

四要改进对物流企业的管理。放宽对物流企业资质的行政许可和审批条件,逐步减少行政审批,提高审批效率。

五要鼓励整合物流设施资源。支持大型优势物流企业对分散的物流设施资源进行整合,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联盟合作。引导行业系统内的仓储和运输设施开展社会化物流服务,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共同配送。

六要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强物流新技术自主研发,加快先进物流设备研制,制定和推广物流标准,适时启动物联网的应用示范。推进物流信息资源开放共享。

七要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扶持,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拓宽融资渠道。

八要促进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完善农产品增值税政策,鼓励大型企业从事农产品物流业。加快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的冷链物流体系。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和配送车辆24小时进城通行、便利停靠政策。加快发展粮食和棉花现代物流。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强组织协调,细化政策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第二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豫政办〔2010〕127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

促进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豫政办 〔2010〕127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关于促进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现代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发展现代物流业对我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提升经济社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各省辖市、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抓好《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加强协调,强化服务,扎实推动我省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关于促进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为加快推进我省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豫政〔2010〕38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提高注册和审批效率

(一)放宽企业注册审批条件。坚持“非禁即入”的原则,物流企业办理登记注册,凡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未设定,各部门一律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前置性审批事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行业大类核定企业经营范围的,应在经营范围中注明“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的前置审批项目除外”字样;对已被社会普遍接受或被有关部门认可,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未包含的新兴一般性物流经营项目,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企业申请,核定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对以提供物流解决方案为主的第四方物流企业,进一步放宽注册登记条件。

(二)简化连锁经营证照办理程序。道路运输许可证、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均由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各分支机构无需单独申报。交通运输、邮政管理部门要在其许可证中列明取得相应许可的各分支机构名称,各分支机构凭该许可证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

(三)建立重点物流项目审批快速通道。对符合国家产业、土地、环保、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政策的重点物流项目,项目立项下放到省辖市、县(市、区),简化立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健全全省重点物流项目环境管理台账,对项目建设实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涉及有毒、有害及危险品的现代物流业项目环评文件由市级环保部门审批,市级环保部门将不涉及有毒、有害及危险品的物流业项目环评文件委托县级环保部门审批。省重点物流业项目环评审批时限缩短为法定时限的一半。

二、优化企业运营环境

(四)全面清理涉及物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国家和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目录以外的一切收费。对涉及物流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凡收费标准有上、下限额度规定的,一律按下限额度收取。城市配套费按照企业实际使用情况按单项核算征收。

(五)加快海关通关业务改革。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提升“一站式”通关服务能力,推进铁路、公路、航空、水路联运,建立由我省经主要空港、沿海港口进出口货物的快速通关体系。加强二次转关工作,建立转关协调机制,打造空卡联运二次转关“快车道”和快递物流航空运输绿色通道。对信用级别较高且长期通过本口岸中转货物的物流企业,快速办理转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营造良好的通关环境。

(六)完善货运车辆通行管理制度。各省辖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根据各地交通实际状况,制定城市配送车辆管理与通行规定,通过建立分路段、分时段、分车型的货车通行证制度,适度放宽对货运车辆在中心城区通行的限制,提高城市物流网络的配送能力。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搞好服务,对运输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鲜活农产品、邮件快件、医药器材、抢险救灾物资车辆不随意查扣;遇交通阻碍、阻塞时,保障其优先通行;特殊时期,对运输民生物资的车辆开辟绿色通道并适度扩大物流运输绿色通道适用范围。

三、保障建设用地

(七)明确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用地。把物流业重要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设施建设规划。结合《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的重点发展的物流行业,各地要加快制定物流发展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

(八)保障物流园区用地需求。对纳入规划的物流园区用地,在依法依规办理农用地转用征收时给予保障。物流企业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其出让年限可在法定最高年限范围内按有关政策和实际情况设定,出让金严格按照土地出让合同执行。允许对物流企业实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年租制,使其通过租赁方式取得国有土地承租权,逐年缴纳租金,以减少企业一次性用地成本投入。

(九)鼓励物流企业使用多层标准厂房,集约用地。支持物流企业项目按《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五类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试行)的通知》(豫国土资发〔2008〕56号)中《物流行业建设用地指标》通过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用地。鼓励物流企业入驻和自建多层标准厂房进行装配经营,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以保障和发展现代物流相关的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四、加强财税和金融支持

(十)规范总部与分支机构纳税管理。在全省范围内设立不具备法人资格的跨区域营业机构的物流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进行纳税。

(十一)落实物流企业营业税优惠试点政策。优先支持重点物流园区的物流企业申请列入国家试点物流企业名单,享受差额缴纳营业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对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快递企业,其从事快递业务按“邮电通信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并统一使用快递业务专用发票。

(十二)进一步落实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价格政策。入驻省、市规划的物流园区的物流企业在用电、用水、用气方面实行与工业同价政策,物流企业动力用电价格按普通工业用电价格标准执行。对列入《规划》的重点物流基地、园区、配送中心的照明用电价格,按普通工业用电价格标准执行。

(十三)鼓励企业加大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对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指国家《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等项目)的投资经营所得,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可免交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承包经营、承包建设和内部自建自用的上述项目,不享受上述企业所得税优惠。

(十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物流业的贷款规模,提高对符合条件的重点物流企业的授信额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投资符合《规划》的物流项目,并积极参与重点物流企业重组、并购等。

(十五)鼓励探索物流金融业务新模式。支持银行业物流金融产品的创新,鼓励金融机构提供融通仓、质押担保融资、代理结算等物流金融服务,联合打造物流金融服务平台。

(十六)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带动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按照“突出重点、集中配置”的原则,优化使用结构,着力培育壮大服务业龙头企业,加大对重点现代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全面提升物流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省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要向现代物流业倾斜,各省辖市要安排专项资金,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给予重点支持。

五、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十七)推进物流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增资扩股、加盟连锁和委托管理等方式对中小物流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和托管。国有物流企业产权整体转让以及企业整体改制的,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十八)规划建设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加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采用“政府规划、企业运作、试点先行、全面铺开”的方式稳步推进。重点支持农资物流、农副产品物流、日用消费品物流、邮政物流等行业发展,大力培育现代化商业物流配送企业,构建区域分布和功能搭配合理、符合产业发展、与现代商贸流通相适应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

(十九)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主辅分离,做强主业。支持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进行主辅分离,精干主业、减员增效,推动第三方物流业发展壮大。落实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等八部委下发的《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确定的有关政策。

(二十)鼓励食品工业、装备制造业等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围绕我省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与之配套的现代物流业。重点推动食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开展制造企业物流需求社会化、物流企业服务一体化、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信息共享和标准对接的试点。

(二十一)推动物流业发展优化升级。加快推动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持。支持大型企业对内部物流和物流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完善供应链管理,推进企业管理资源从企业内部向外部扩展。重点推动食品冷链物流、粮食物流、钢铁物流、建材物流发展,开展传统交易市场信息化建设、经营业态创新、产业链条延伸、集聚集约发展等升级改造试点。

(二十二)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支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现代物流管理方法,开发应用企业网络信息系统,实现企业内部、企业间信息的交互与共享。支持物流企业自主创新,开发应用条码技术、射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快速响应系统、电子订货系统及数据仓库技术等。整合物流链各环节的信息资源,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园区信息平台、通关信息平台。

(二十三)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探索建立以互联网应用为平台,以构建传感网为关键,以健全物流网为基础,以传感器、网关设备、网络安全设备、运行平台和软件研制为重点,以互联网、传感网、物流网三网融合为目标的物联网产业体系。

(二十四)完善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统一规划和基础设施之间的有效衔接和配套,完善多式联运协调机制,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和结算系统,统一各运输方式的票据,逐步完善多式联运专项税费政策,促进多式联运发展。

六、扩大物流领域对外开放

(二十五)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物流集团来豫发展。加大物流业专项招商力度,对新引进的物流企业集团总部、区域性总部,经有关部门批准,依法免征房产税、城市土地使用税。

(二十六)鼓励省内优势物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大力支持省内物流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优先办理自营进出口权和对外经济合作经营资格申请手续。

七、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

(二十七)加快现代物流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资源和现代教育手段,开展现代物流教育和各类培训,不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制定并推行物流职业资格证制度,规范对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主体的管理。推动建立物流企业与院校的合作机制,强化实用型物流人才培养。

(二十八)重视高端和复合型现代物流人才的引进。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物流专业人才,对引进的物流高级技术人员与高级管理人员,给予省引进人才政策规定的相关待遇。

八、强化基础体系建设

(二十九)推进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制定和推广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物流信息化及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基础性、通用性标准,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强制性标准以及各种物流作业和服务方面的专业标准,实现与全国及国际标准接轨。

(三十)加强物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物流企业信用A级评定工作,逐步建立企业行为信用档案,通过建立记录体系、公布“黑名单”等方式,规范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行为。

(三十一)完善物流统计体系。加大现代物流业统计工作投入,形成与国家一致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和物流统计工作模式,建立和完善我省物流统计直报制度。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要加强行业物流统计工作,逐步实现全行业统计,及时提供相关数据,逐步建立省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统计、物流行业协会统计统一协调、互为补充的现代物流业统计调查体系。

九、加强组织保障

(三十二)完善现代物流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做好现代物流业规划推进、政策制定、重大问题及重大项目协调工作。制定实施现代物流业发展考核办法,把现代物流业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范围。

(三十三)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统一组建省级物流行业联合会,支持联合会积极履行行业自律、协调指导的职能,充分发挥在规划制定、政策研究、市场规范、信息统计、技术合作、人才培训、服务咨询等方面的中介作用,为政府、企业等提供服务。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联合会给予经费支持。

第三篇:加快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商贸物流业繁荣的调研报告

为贯彻县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一核两带、三城四县”发展战略主题,按照县委王敏书记关于实践“三思三创”活动的要求,为促进商贸物流业繁荣,针对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我们政协财贸组进行专题调研,提出建议,供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我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现代服务业发展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专业化的本质要求,相对传统服务业而言,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是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新兴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2010年我县实现服务业增值40.88亿元,增长12.8%,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有机组成部分,2010年,全县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12.15亿元,突破百亿元大关,保险业完成保费收入2.36亿元,年增31.4%,房地产建筑额29.70亿元,年增长20.5%,金融保险、房地产良好的发展势头,体现了新兴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对全县经济贡献不断提高。

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处在起步,结构逐渐优化。 我县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主要以物流业的发展为代表性,且又分为生活性和生产性物流。物流业在我县现处于起步阶段,结构正在逐渐优化。目前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有邮政物流、烟草物流、食盐物流,这些主要是生活性物流,生产性物流主要表现在企业产成品自运,没有将物流管理从企业的核心业中剥离出来交给独立的物流企业运作,生产服务性物流成本较高,随着弘洲物流港作为第三方物流的界入,使我县生产性物流进入了发展时期。

三是传统的服务业不断提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传统的商贸流通业稳步提升,201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总额33亿元,年增17.2%,城镇消费品总额23.57亿元,年增17.48%,农村消费品总额9.19亿元,年增16.4%,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9.92亿元,年增16.2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86亿元,年增27.86%。

服务业成为拉动内需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2010年,我县从事服务业单位工作的人数12.31万余人,占我县全社会从业人数的30.9%,服务业就业门路广,吸纳劳动力强的特点,成为解决就业和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四是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有力,服务业投资不断增大。服务业招商引资效果明显,天集商业广场、弘洲物流、皇庭大酒店、新区农贸市场、胜利南路农贸市场等一大批三产项目入驻我县,投入使用和抓紧时间建设。

政策逐步完善,对服务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我县相继出台了《进贤县商业网点规划》、《进贤县低炭农业与生态旅游发展规划》、《进贤县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进贤县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贤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十二五发展规划概要》、《进贤县现代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文件,有力推进了服务业发展。

二、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从现实情况看,我县的服务业比重仍然低,发展速度慢,产业档次不高,已严重制约我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格局。

六大问题,显现我县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一是规模总量不大,比重仍然偏低。近年来,我县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GDP保持较高增长,但服务业经济总量还是偏小,现代服务业占三产服务业比重在全省排位较后,与经济发展要求相差较大。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不够高。我县经济结构中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不高。从现状看,服务业还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新兴行业较少,现代服务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当前,一些大中城市服务业正在向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为主的产业转移,而我县仍然以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创意产业、服务外包和会展会务等新兴服务业还处在萌芽状态,发展不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服务业发展结构的优化和层次的提升。

三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快,满足不了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近年来我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偏低,目前有代表性的物流只能承担小量的全国各地整本、零担、专线直达、往返运输、中转运输等第三方物流,增值物流延伸服务,已接近竣工的弘洲农副产品物流港作为三方物流企业的界入,弥补了我县储存、分销、配送、信息服务等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功能,但我县物流行业发展水平偏低,是产业结构中的一条短腿,与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目前我县制造业还习惯于自营物流,传统物流未剥离,即增加了企业产品成本,又严重影响了物流外包的发展。 四是服务业投入不足,招商引资仍待加强。在招商引资中,我县利用外资的项目仍然以一二产为主,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项目较少,相对于工业性投入,服务业投入明显不足,虽然我县服务业投入有所增长,但生产性的服务业投资及税收占比较低,房地产非生产性服务投资和税收占比较高。

五是人才匮乏问题比较突出。我县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从事服务业特别是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人才缺乏,缺乏高档次人才引进中介机构,缺乏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国有商贸企业改制后名存实亡,商务主管部门门庭冷落,年龄老化,专业性人才少,动作水平不高,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服务业发展。

六是发展认识不到位,体制仍需理顺。县委、县政府已认识到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但基层部门及少数领导在认识上不到位,没有把发展服务业放到重要位置,在服务业发展问题上抓什么、发展什么不明确,有争议或顺其自然,对发展服务业没有对其他行业考核显得重要,缺少考核职能部门。虽然有商贸局,政策配套不够,职能不能完全发挥,一定程度上影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当今社会服务业发展特点和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一是制造业呈现服务化的趋势逐步扩大;二是服务业结构内部的升级趋势日益彰显;三是人力资本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四是服务业发展的创新能力日俱增加。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定位分析

进贤县系江西省会南昌市的市辖县,自古以来被誉为“东南之藩蔽,闽浙之门户”,是长珠闽三个经济三角洲的共同腹地,拥有良好的开放型经济基础,丰富的综合资源,以及高密度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我们要充分发挥地处长珠闽三个经济三角洲的共同腹地的特定区位优势,发展繁荣传统的商贸流通业,大力推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军山湖休闲旅游目的地,使服务业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要把握发展思路。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县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实践“三思三创”为动力,以“一核两带,三城四县”发展战略为主题,以加快先进制造业建设为目标,以加快生产性服务建设为突破点,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充分拓展发展空间,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繁荣商贸物流业,努力增强我县“三产”的核心竞争力和聚集吸引力,使“三产”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大幅提高。 二要坚持发展原则。(1)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努力使商贸流通业、物流服务业在全县GDP的比重大幅提高;(2)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在巩固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以新兴产业和市场化体系建设及发展为主线,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3)坚持产业联动的原则。要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一二产业,拉动商贸流通业、物流服务业发展;(4)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要做到商业布局合理,业态结构完整,经营行为规范,服务功能齐全,构建充满活力、竞争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全县商贸流通、物流服务发展格局。

三要明确发展目标。要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核两带,三城四县”发展总体目标,通过“提速、提质、提能级”,到十二五末,把进贤建设成全市乃至全省,辐射周边的商贸流通、物流服务强县,所谓“提速”就是提升物流服务业发展速度,到十二五末要确保服务业增加值每年增18%以上,服务业每年投资增长18%以上,力争商贸流通业、物流服务业占GDP总量的40%;所谓“提质”就是提升商贸流通发展质量,要打造商业品牌,要大力引进像华润苏果、国美电器、肯德基等大批世界500强和国内200家企业入驻我县,要培育发展本地老字号企业。所谓“提能级”就是提升商贸、物流服务来发展能级,大商贸、大物流、金融、保险、休闲旅游要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对区域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要明显提升。

五、进一步加快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商贸物流业繁荣的对策思考和建议

随着十二五期间我县工业化、农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给全县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业的繁荣带来了新的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第一要务,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突出发展重点,打造发展优势,全面提升进贤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以规划引导发展,以招商推进发展,以政策支持发展,以人才推动发展,以联动促进发展,以责任落实保障发展。下面调研组就加快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县商贸物流业繁荣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是要更新发展观念。我们国家已经将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以经济和社会两个面层清晰地指出了在新的发展时期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意义。因此要充分认识加快现代服务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实践“三思三创”的具体表现。要充分发挥商贸,服务职能部门管理作用,承担现代商贸发展调查研究、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综合协调职能,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合力,为繁荣我县商贸物流服务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要建立良好的商贸运行机制。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商贸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建立以政府为引导,规范管理,营造环境,搭建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依照市场经济原则规范运作,积极扩大商贸企业经营范围,提升服务质量,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以社会投资为主渠道的商贸发展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城内大商贸、城外大物流”的发展格局,促进我县商贸物流服务业大发展。

三是要重点发展以现代物流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我县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以发展现代物流业为重要“抓手”,启动推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拓展信息发布、查询、对接等服务功能,利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物流资源信息、物流状态查询、物流过程跟踪、物流要素信息记录、物流客户管理及公共信息服务支撑体系,为全县各类企业提供运力资源。要培育现代物流企业,整合现有物流企业和个低运输户,积极引导全县现有个体物流服务通过转组成为规范性物流服务企业,扩大物流企业实力和规模,提高竞争意识,要鼓励企业物流外包,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模式,实行企业物流业务剥离,将采购、仓储、包装、运输和产成品,整理配送等物流服务业务外包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企业物流社会化,要综合考虑我县城乡布局,物流量分布和县城总体规划因素,以李渡、长山、文港、温圳及三大工业集聚点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制造服务业物流服务中心,以衙前、下埠、三阳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以军山湖河蟹水产业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水产品物流服务业,以前坊茶叶果业为载体,重点培育茶叶果业物流中心,以县城新城老区商贸经济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商贸物流服务。

四是大力提升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充分利用我县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吸引更多资金、商品、人才,形成工贸一体,优势互补的县域商贸大格局,大力培育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发挥重点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培育和提高商贸发展主体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整体宣传、整体促销,塑造独特的商贸文化和统一识别系统,打造商贸街区的整体品牌,提升商贸街区的知名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助,形成一批历史悠久、文化独特、模式先进、影响广泛的老字号品牌群体,促进知名商贸街、知名商品、知名老字号相互依存联动发展。

五是加快发展重点休闲旅游业为重点的新兴服务业。要充分利用我县自然资源优势,要推进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我县宾馆、酒店的服务档次,打造好服务平台,要创意设计军山湖河蟹品牌文化内涵,千年李渡酒品牌文化内涵,华厦笔都品牌文化内涵,前坊西湖李家新农村建设品牌文化内涵,白圩牛节品牌文化内涵,农民艺术节文化内涵等品牌文化,以节庆为依托,举办各类庆典节庆、会展活动,推介进贤,唱响进贤,促使其成为我县经济新的增长点。 六是要加强服务业的对外招商。要以拓商推进商贸物流业发展,瞄准国内外500强和国内200家企业,大力引进像华润苏果、国美电器、肯德基等重点企业入驻我县。发展商贸流通业,大力引进像弘洲物流港等重点企业入驻我县,发展物流服务业,在商贸、物流业发展领域里,着重引进一批基础好、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

七是优化政策环境,增强发展后劲。要加强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研究,吸取先进经验,整合完善政策资源,建议县政府尽快出台“关于扶持现代服务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根据需求安排专项发展资金和引导资金,增加对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资金财政预算支出数额,用于扶持商贸业发展,以政策支持发展,进一步完善配套,推进服务业又快又好发展,要打造发展优势,加强服务业发展人才引进力度,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要促进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介组织、投资金融机构等社会力量在我县建立现代服务业联盟和产业促进机构,共同参与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和科技创新。

第四篇:高校物流专业就业现状及促进措施探讨

(红河学院12级物流管理 滕叶)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整个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剧增,给物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物流人才供求关系却陷入了“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物流专业的毕业生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的窘境。文章就此分析了产生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引言

近10年,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扶持下中国物流业高速发 展,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97.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 算,同比增长9.5%,物流业产值达到近3万亿元,占GDP达到5.27%a,物流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离不开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尤其是近10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物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将对物流人才产生更大的需求,目前社会上缺乏的是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物流人才,而社会上大量的物流从业人员却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物流专业人才的严重匾乏已经成为制约物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分析物流人才的供需矛盾,探讨如何缓解物流人才的需求问题迫在眉睫

一、高校物流专业就业现状

伴随着物流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对物流专业的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据统计,2013年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达到26万,物流专业人才需求量为800万人左右,而目前拥有国际权威认证机构颁发的物流专业管理资格证书的职业经理人不足百位,社会对物流人才需求量很大,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国内12类紧缺人才之一,缺口达68余万。中国的物流起步很晚,高校的物流专业教育在2000年之才陆陆续续出现,之前仅有少数几个高校有开设有物流专业,2006年左右出现了物流热,很多学生选择物流专业,但是高学历的物流人才仍是屈指可数。目前国内接受过物流教育的人不到60万,理论上讲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不存在就业问题,但是目前社会上仍然存在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现象,给人一种人才过剩的感觉。造成这种供需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要的类型不匹配,中国物流教育与广大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部门的实际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人力资源专家指出,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不仅运输、储存、配送、国际货代等领域人才短缺,相关的懂的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设备维修、物流成本核算、电子商务等知识和操作方法的高级物流人才将会更缺乏。因此,高校物流专业应该根据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调整培养方案,重视学生实践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让高校物流毕业生成为企业需要的物流人才。

二、造成这种供需矛盾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很多高校的物流专业讲师职称以上的老师都是从经济学、管理学或者市场营销等专业自学后转变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可谓半路出家;部分年轻老师是物流管理专业出身,但是大部分都是毕业后直接开展教师工作,从一所学校来到另一所学校,没有任何实践工作经验和物流管理能力,这些教师本身实践经验不足,而物流管理的课程教学本身以理论为主,这样的教师教给学生的都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可谓“纸上谈兵,’;物流管理的教材大多也偏重理论,落后于市场实际。这样的情况造成了教师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难以掌握扎实的物流专业知识;同时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物流专业知识也严重脱离实际,实用性不强,学生毕业后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因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二)教学条件不足

尽管近几年国家加大了教学资金的投人,但是很多高校的教学条件仍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室设备很落后,没有投影仪,缺乏实验室,学生无法深刻认识了解叉车、货架、仓库等物流硬件,更无法通过软件熟悉物流流程。教师的教学还都停留在最原始的教学方式中,整个课堂依旧是教师最直观的板书、口述,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缺乏积极学习的热情,没有主动探索的精神,导致教学效果欠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校企合作单位欠缺,导致学生没有机会去企业顶岗实习,不能深人地了解物流业相关的岗位以及企业运营情况。最后,高校图书馆物流专业的书籍匾乏,没有购买相应的知网数据库,也严重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专业学习。

(三)教学内容偏重理论,与企业实际脱节

物流管理专业属于一门应用型的学科,物流实践教学必须包括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硬件方面,物流实验室硬件的配备应能满足基本的教学任务,以网络、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需要基本物流设备来辅助教学。由于经费欠缺,很多高校没有构建物流实验室,更谈不上购买相应的物流硬件设备,例如:托盘、分拣设备、采集器、RF, PDA等,物流软件更是缺乏。高校物流教材偏向于理论,在实践教学设施不足的背景下,加上教师本身缺少实际物流管理经验,缺乏对物流岗位的职业能力的分析,不了解物流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物流人才,导致课程设臵和培养目标的与实际脱节。教学内容过于偏重理论,甚至出现照本宣科的教学现象,学生从课本所学知识过于理论,缺乏实践,满足不了物流市场发展的需求,造成毕业后难以就业的局面。

(四)学生对自身和专业的认识欠缺

很多高校大学生对自身缺乏客观的认识,眼高手低,对物流工作认识不足,主观上认为物流就是搬运工、仓管员,是一件非常简单的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缺乏专业学习的兴趣,导致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不够扎实。毕业后面临择业时还考虑很多方面囚素,例如工作城市、待遇、交通状况发展前景等等,此外在找工作时缺乏积极

性,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过低,不敢向中意的单位主动推销自己,难以参与激烈的就业竞争,导致丧失了很多就业机会,陷人不战自败的困境。还有些毕业生缺乏职业规划能力,就业时抱有侥幸心理和虚荣心,导致他们会改变自己的目标和想法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很少人能够明确自身工作的实力、兴趣、能力、特长和心理承受能力,并以此来做出决定和选择,毕业后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五)职业能力单一,复合型人才匾乏

企业的生产、物资的流通过程甚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物流。物流所涉及的领域很广泛,如铁路交通、民航、内贸等,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管理中运用的很多物流信息技术,例如GPS, GIS,EDI/ RID等,物流行业的技术要求也有一定的提高。物流本身的这种特性决定了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复合型的。此外,有的专业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工作才能慢慢积累沉淀。缺乏综合性、实践和深度是高校教学内容的通病,这导致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能力不足,职业能力比较单一,难以胜任综合性的物流企业职位。

三、促进物流专业就业的措施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学质量是物流专业的生命线,物流专业能否办好的关键在于物流专业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高素质的物流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具有物流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目前高校的物流教师普遍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高校应该改变传统的学术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利益挂钩,旨在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了解企业的生产、工作流程,积累经营管理经验,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经验,方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同时,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深造的力度,鼓励教师们考取物流相关的资格证书,向双师型教师的方向发展;此外,可以从物流行业高薪引进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教学设施建设

物流专业本身属于一门实务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物流专业教学条件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靠物流实验室的建设。首先,构建实验室可以很好地解决实践条件有限的问题。由于物流设备大部分都是大件,物流实验室构建应该以物流软件为核心搭建物流模拟平台,例如供应链、运输、仓储、配送、国际货运代理、物流沙盘等软件,配上部分硬件设备,例如货架、叉车等,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企业物流环境的实验室,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模拟仿真练习。加大实验室的开发程度,鼓励学生自主地走进实验室、利用实验室,从实验室中获得知识;其次,实行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关系,多引进一些校企合作单位,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达到提高学生技能的目的,让学生提早接触各种市场实际情景,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是高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也是使物流教育更好地接近企业的一种方式。同时,可以引进企业人员来校进行授课或者是开展专业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和行业的物流动态,实现学校和企业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为企业提供表现优秀的学生,更好地为企业所用。这样既实现了培养人才的目标,又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还为企业提供了合适的员工;最后,做好图书馆建设工作,购买国内外物流专业相关的教材书籍和数据库文献资料,协助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三)增强物流专业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物流专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物流人才,但是中国高校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不达标”。高校的物流教育偏于理论,缺乏实际操作技能。物流专业属于应用型学科,物流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高校要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力度,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掌握知识。可以通过理论授课时,采用真实的物流企业信息,诱发主动学习的动机,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独立分析的能力去解决企业实际的物流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组建学校物流试验室,让学生去校企合作单位顶岗实习,组织学生到知名物流企业、物流园区、港口进行参观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但很多企业将物流设为企业的商业机密,导致学生实践学习的机会非常少,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实训课程,例如生产加工、自动化分拣、叉车操作实训等。同时购买物流软件,例如:物流沙盘模拟、企业业务流程模拟、3D运输仓储软件等,通过让学生在仿真软件中进行角色扮演等情景模拟的训练操作,~8,并展开讨论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此外,可以安排物流企业的经理、总裁来学校讲座,向学生讲授前沿的物流知识,增加学生对物流专业的兴趣,明白白身的不足之处。

(四)加强专业引导和职业规划教育

高校在学生专业引导和职业规划培训方面不足,很多学生对自己要学的知识、需要具备的就业能力,整个的专业学习缺乏针对性和目标性。因此很有必要实行专业引导培养职业规划培训,让学生们认识到物流职业中基层操作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工作性质和任职能力,从而明确学习的方向,在平常的学习中有意识地朝这方面努力。学校可以聘请从事多年物流工作的企业物流管理人员给学生们讲述自身的职业成长历程,有利于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增强学习生活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提升就业竞争的能力。

(五)增强学生自身的素质

为了让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首先,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开设口才艺术、诗歌鉴赏之类的公选课,提高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参加社团,完善社会交往能力,这对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有莫大的帮助;其次,关注物流行业咨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信息,多参加物流行业的竞赛,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最后,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充分认识自己的表达、交往、管理、解决问题、适应的能力,有利于今后的就业工作。

第五篇: 促进跨境电商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

着眼于连通境内境外、促进形成全球统一大市场,要继续完善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跨境电商各项支持政策落地生根,为跨境电商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1.推动跨境电商在规范中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对跨境电商诚信经营的监管,以诚信信息互通为重点推动各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改进跨境电商统计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加强跨境电商质量安全监管,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售后服务制度,落实企业承担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引导跨境电商企业规范经营。三是更好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组织在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作用。四是打击跨境电商中出现的各种违法侵权行为,强化海关执法监管力量,特别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跨国保护力度。

2.增强服务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综合能力

一是完善跨境电商进出境货物、物品管理模式,鼓励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通关、物流、仓储、融资等全方位服务。二是精简检验检疫监管流程,对跨境电商进出口商品实施集中申报、集中查验、集中放行等便利措施,在试点城市率先探索跨境电商经营主体及商品备案管理制度。三是提升跨境支付结算的服务能力,鼓励境内银行、支付机构依法合规开展跨境电子支付业务,在加强大额在线交易监测、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境内外企业及个人跨境电子支付需要。四是为跨境电商提供金融支持,鼓励商业银行探索适宜跨境电商发展的贷款模式,为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提供融资、保险等综合金融支持。

3.降低跨境电商物流成本

一是鼓励企业加大海外建仓力度。海外建仓是突破跨境物流瓶颈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以大宗运输替代零散小包的运输降低物流成本,缩短配送时间,实现供应链效率的提升和本地化。二是提高跨境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鼓励跨境电商企业提高信息处理能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并完善供应链。三是推动跨境物流标准化发展,推动跨境物流服务的运输工具、包装、装卸、仓储等方面采用统一标准,以标准化提高物流速度和效率。四是支持国内龙头物流企业开展跨境物流业务,积极引入国际现代物流企业在国内加大投资。

(1)选用

2、

3、6紫色字体针对劣势中第一点

为了解决跨境电商发展中的物流以及仓储问题,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需要政府政策,电商网站以及企业等三方的共同努力,共建一个完整的物流体系,通过健全其相应的配套设施,提升物流速度,并且做好物流信息系统的完善以及物流追踪工作等全方位的改善来改善物流这一重要短板问题。具体的讲首先应鼓励企业加大海外建仓的力度,这样有利于以大宗运输代替跨境电商中零散小包购物的物流成本,节约时间和成本,提升了物流供应链的效率,这是改善跨境物流短板的重要手段。其次以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和标准化的新型物流供应链替代老式的流水线,高质量的电商企业信息处理能力无疑会成为跨境电商飞速发展的重要砝码,并且物流服务中的运输工具,包装卸载,仓储运输等方面予以统一的标准化,会极大的提升物流的速度和效率。最后,积极学习并引入国际现代化的物流企业经验,支持其在国内加大投资并且支持国内的龙头物流企业发展跨境物流业务,推动并维持国内跨境物流行业的持续性发展。在完善自身基础设施建设后,应对原有的出境货物和物品管理模式加以改进,将原来的基础外贸综合服务变为跨境电商独有的全方位通关、物流、仓储、融资的服务。集中式的申报与监管检验跨境物流中的商品,减少不必要的程序。

4.优化跨境电商税收政策

一是加强国际税收协调,明确规范进出口税收政策,加大对逃税漏税商品的抽查和监管,实现税收公平。二是进一步简化征税环节,更多采用信息化手段,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和优质的税收服务。三是严格落实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退税或免税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税负。

5.加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一是鼓励高校和职业教育机构集合企业实际需求培养跨境电商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持学校、企业及社会组织合作办学,重点支持税务、法律、金融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以适应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二是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开展岗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探索以企业为平台开展实训式电商人才培养与培训。三是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培训,对相关课程给予财政补贴。四是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和电商企业开展跨境电商创业培训。

(2)选用红色字体针对第二个问题

支付问题方面,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应该吸收学习国外发展成熟的相关经验,在政府部门推动有关于与各国就外贸的对话和合作中,依照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更加完善的有利于电子商务新贸易规则的规定,提高我国跨境电商的国际化水平。加强与各国的国际税收协调,明确并严格实施进出口税收政策,加大对于逃税漏税商品的抽查与监管,公平税收。其次进一步简化税收中征税的环节,以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为企业提供一条更加便利有质量的税收服务,最后应该具体地严格地落实跨境电商中零售出口货物的增值税、消费退税以及免税等相关政策,严格监管的同时降低中小企业和微企业的税负。政府作为跨境电商发展中的重要桥梁,在规范条款的同时,同样要着手于建立属于我国完善的信用信誉体系,加强对跨境电商诚信经营的监管,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同时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售后服务制度,推广如“315”打假等系列活动,将市场与消费者引导至一个规范合法的环境当中去,严格打击其中出现的各种违法侵权,假冒伪劣等行为,并且加大对知识产权的跨国保护力度。同时政府应该伴随高校改革,鼓励支持高校和职业教育机构联合企业为跨境电商领域培养并输送专业型技术人才,尤其是支持税务、法律、金融等方面,以相关课程财政补贴的方式积极鼓励相关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加强与跨境电商企业开展相关的电商培训。最后给予境内银行、支付机构以支持,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国家地区的实际需要开展跨境电子支付业务,尽最大化的满足内外企业和个人的跨境电子支付需要,在发展的同时不断探索适宜各国及自身的跨境电商支付模式,加强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力度,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子支付、结算、清算服务体系。

1、从政策及管理层面,要明确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业务范围和开放顺序,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主体资格登记及支付机构结售汇市场准入制度,适时出台跨境电子商务及支付外汇管理办法;另外从业务操作层面,将跨境电子商务及支付主体纳入外汇主体监管体系,有效统计与监测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收支数据,明确规范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主体和申报方式,规范外汇备付金管理。政策支持,其中包括对电子商务出口经营主体的分类、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出口的新型海关监管模式并进行专项统计、建立相适应的检验监管模式、支持企业正常收结汇、鼓励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支付服务、实施相适应的税收政策,以及建立电子商务出口信用体系。

2、与国外电商企业相比,中国跨境电商行业起步较晚,因此,重视并引导企业和消费者积极参与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开拓尤为必要。2012年底由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共同开展的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为例,郑州、上海、重庆、杭州和宁波5大城市的跨境电商试点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商户和个人消费者认识到跨境电子商务带来的广阔市场空间以及丰厚的利润空间。

3、跨境电商平台信息化建设由单一的信息提供平台转向涵盖海外推广、交易支持、在线物流、在线支付、售后服务、信用体系和纠纷处理等整合服务的综合性交易平台;其次,要信息详尽,把握海外市场环境、研究消费者偏好及对货物的需求,提升跨境电商平台产品的丰富性和供应商的多元化,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第三,从政策层面促进中国非金融机构进入跨境电子支付领域,利用第三方支付账户支付形态的便捷性可大大提升跨境支付效率;第四,当前跨境电商物流周期通常需要一周至一个月时间,严重影响消费者体验,因此,海外仓储的建设以及国际物流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缩短跨境电商物流周期,提升跨境网购服务质量,根据需要科学建立海外物流仓储系统;第五,网络营销与线下展业的结合,实现产品与品牌的全方位营销网络;最后,通过与相关银行合作,向中、小、微供应商提供小额流动资金贷款服务,有效激励中小企业信用获取的同时也为小额跨境外贸电子商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

(3)蓝色字体内容针对消费者习惯,跨境电子购物的普及问题。

依照实情,中国跨境电商行业的起步较晚,所以重视并正确引导消费者积极参与开拓跨境电子商务市场显得尤为重要。2012年底,由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共同开展的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在郑州、上海、重庆、杭州和宁波5大城市成立。这5大跨境电商试点会使得国内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消费者认识并加入到跨境电子商务的广阔市场中来,合理并理智的运用这机遇,通过把握海外市场环境,研究消费者偏好以及对货物的需求,同时提升跨境电商平台产品的丰富性和多云化的特点,让跟多的消费者见识到不一样的境外产品,推广自身出口产品的同时吸引境外商品的流入,满足消费者的最终需求。

4、面对电子商务带来的诸如关税与税收、统一商业代码、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新问题,需与各国加强对话与合作。通过吸收学习国外发展成熟的相关经验,逐步发展壮大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同时通过这些对话活动影响电子商务新贸易规则的制定,提高中国电子商务的国际化水平。

5、建立电子商务出口新型海关监管模式并进行专项统计,主要用以解决目前零售出口无法办理海关监管统计的问题。同时,将电子商务出口纳入海关统计。支持企业正常收结汇,主要用以解决企业目前办理出口收汇存在困难的问题。目前,由于海关、检验检疫和收付汇等环节无法正常办理手续,电子商务出口企业自然也无法办理出口退税,不利于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

6、建立电子商务出口检验监管模式,主要用以解决电子商务出口无法办理检验检疫的问题。按照现行体制,出口企业应在产地对法检商品进行报检,并交纳一定费用。而电子商务出口的商品具有来源地广泛、批次多、批量小、单件金额低等特点,很难按照要求在产地进行报检。检验监管模式建立后,将对电子商务出口企业及其产品进行检验检疫备案或准入管理,利用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进行产品质量安全的合格评定。实行全申报制度,以检疫监管为主,一般工业制成品不再实行法检。实施集中申报、集中办理相关检验检疫手续的便利措施。

7、是鼓励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支付服务,主要用以解决支付服务配套环节比较薄弱的问题。目前,我银行业与国际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力度不够,加上我支付企业国际化程度较低,导致本土支付企的跨境结算服务能力较弱,尚未被海外买家普遍采用,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支付服务企业极少。新政策下,支付机构办理电子商务外汇资金或人民币资金跨境支付业务,可分别向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并按照支付机构有关管理政策执行。同时将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子支付、清算、结算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对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跨境支付业务的监管力度。

8、是建立电子商务出口信用体系,主要用以解决信用体系和市场秩序有待改善的问题。部分企业在电子商务出口中不重视商业诚信,侵犯知识产权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时有发生,甚至出现欺诈等违法行为,损害我企业声誉,也对我产品国际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4)相对于跨境电商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信用信誉体系建立

跨境电商的发展归根结底要着眼于境内境外,促进并形成全球化统一的大市场,而这一目标的前提,是相对于跨境电商发展的法律法规,以及符合我国国情的完善的信用信誉体系建立,只有落实了政策,完善了体系,才能为跨境电商的实质性发展壮大保驾护航。从政策和管理方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创建卫生城市实施方案下一篇:春节文化中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