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经济论文范文

2022-05-13

第一篇:欧洲经济论文范文

私募股权助力欧洲经济

最近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指出,私募股权投资对欧洲经济竞争力和成长的几项关键驱动力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这份由Frontier Economics出具的研究报告显示出私募股权投资活动导致了外资投资的增加、进步和创新,以及增强生产力。

私募股权投资对欧洲2020年欧盟发展计划战略重点的支持所产生的经济影响将会引起以下结果:

1.通过吸引进入欧洲的可投资资金,为企业提供了所需的风险资本。在欧洲最大的12个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中,2007年至2012年私募股权投资几乎向超过19400家企业投资了2500亿欧元,其中有大约500亿欧元来自欧洲外部。

2.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的企业比没有私募股权投资的企业更具创新性。2006年至2011年由私募股权投资的企业所获得的专利权价值大约为3500亿欧元。私募股权投资的参与使专利认证的数量提高了25%。专利认证的增加伴随着经济价值的提高,这意味着更有效的利用资源能够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在某些领域,有私募股权投资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是没有私募股权投资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9倍。

3.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通过改善管理、专业的运营和程序化生产推进了生产力。在过去6年的时间内,私募股权投资的支持使欧洲企业的生产力提高了6.9%。

4.私募股权投资每年为欧洲创造5600个新企业。每年风险投资公司在欧洲直接催生出2800家新公司。除此以外,知识分享引发了“溢出”效应。人际网和令人鼓舞的行为榜样力量使得有意愿成为创业者的人群每年成立超过2800家公司。

这些发现来自于这份全面的二级研究报告,该报告分析了超过60份理论专业研究和最新的公开数据。受欧洲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协会(European Private Equity and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EVCA)的委托,本研究基于由Frontier Economics创造的一个特殊的架构,综合详细说明了私募股权投资采取的多种活动、投资组合公司取得的可测量的成果和所产生的可以量化的整体影响。

其他的关键发现还有:

1.私募股权投资创造有活力的、精力充沛的企业。这类企业至少与其他所有权形式的企业同样有活力、拥有相同的特征。有些研究指出有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的企业比没有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的企业失败的几率低50%。

2.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的企业更注重国际化。现有的证据指出,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对支持企业国际化方面有潜在的重要影响力。它通过为投资组合公司提供进入海外市场的战略和经营指导以及直接投资在企业国家化方面产生影响。

3.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支持的业务范围很广,83%的企业是中小型企业,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得益于私募股权投资最多的五个领域中的三个(商业和工业产品、生命科技)以及通讯业都是资本密集型行业,通常会获得巨额的实物投资,包括基础设施、机械、建筑和计算机。

关于这些发现,Frontier Economics的乔希·卡瓦霍(Jose Carbajo)博士说:“这份报告有助于我们认识和量化私募股权对欧洲经济繁荣的贡献,私募股权投资行业通过乘数效应和更多的创新来改进运营和提高生产力,以及增加出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这一系列的证据证实了私募股权投行业可以对加速欧洲经济增长带来至关重要的贡献。

欧洲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协会的主席文森佐·莫雷利(Vincenzo Morelli)表示:“根据我们在欧洲所面临的经济挑战,这些发现清楚地证实了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在向欧洲所有规模的企业传递责任、稳定的投资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论经济周期如何,私募股权投资对企业经营的创新、改革、进步都帮助了欧洲经济幸免于难并在全球经济中得到繁荣。”

来源:EVCA(European Private Equity &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

第二篇:邯郸—欧洲(中欧)班列开通经济意义

摘 要:邯郸位于晋冀鲁豫接壤地区中心城市地位,2017年GDP排名位列河北第四,近年来该地区经济增长从依靠传统产业钢铁(第二产业)为主,转向依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为主,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转变,为践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邯郸至欧洲中欧班列的开行将有效提升物流效率,时间比海运节省10天左右,集安全、快捷、经济、绿色等优势于一体。邯郸至欧州班列的顺利开行,不仅为“中国制造”走出去创造了机会,更为邯郸本土企业与亚欧各国开展产能合作搭建了桥梁,同时为今后其他产品对外出口奠定基础,对打造“海外邯郸”、建设“品质邯郸”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 邯郸欧洲; 班列;经济发

一、基础设施

邯郸位于京津冀城市群最南端、山西中部城市群东部、山东半岛城市群最西部、中部城市群最北部(图1红色部分),城区内有纵贯南北京广铁路,邯长、邯济铁路东出西联的铁路客、货运网络架构,成为沟通东、中、西部三大经济板块的“黄金走廊”。京港澳、青兰、大广高速公路和107、106、309国道形成多个“十”字交叉。邯郸机场通航以来,先后开通了邯郸到上海、天津、重庆等13条航线。

二、进出口贸易状况

从表上1可以看出,除钢铁出口波动以外,邯郸机电、高新技术、农产品出口从2010年-2016年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以2016年为例,全年出口103.4亿元;钢材出口值为66.3亿元,占邯郸市出口总值的64.1%,其中,钢铁板材出口41.4亿元,占全市钢材出口的62.4%,钢铁棒材出口15.3亿元,增长40.4%;机电产品出口13.2亿元,增长19.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7亿元,增长13.7%;农产品出口3.8亿元,增长8.9%。

三、承接物流企业战略与同业竞争

邯郸市区内有多家物流集团公司,以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为代表,该集团去年位列全国物流行业第三名,也是中国5A级综合型物流企业,中国煤炭信用等级3A级企业;先后荣获了中国先进物流企业、中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中国能源物流最佳企业、中国大宗商品现代流通示范企业、中国最佳物流园区、最佳物流基地、中国物流示范基地、中国物流实验基地、中国企业文化管理创新典范单位、中国跨境电商物流模式创新奖。

四、政策对产业支撑

(一)国家产业政策对河北发展定位

《河北省“十三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2013)》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利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城市群发展、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机遇把现代商贸物流业打造成河北省重要支柱产业,培育世界级商贸物流产业集群。“十三五”期间,商务部《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2015—2020年)》明确指出,邯郸市与另外65座城市被共同列入区域流通节点城市。

(二)邯郸产业发展定位

邯郸位于晋冀鲁豫接壤地区中心城市地位,2017年GDP排名位列河北第四,辖区内中国五百强企业有六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处于拉动、引领位置,近年来该地区经济增长从依靠传统产业钢铁(第二产业)为主,转向依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体制机制创新、新旧动能转变、结构性调整、科技创新为主转变,广泛参与世界范围内经济分工协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依托邯郸国家经济开发区、冀南新区、河北武安保税物流园区,形成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文旅健康、國际物流、金融资本五大产业,“一带一路”实施为产业向西发展进入欧亚市场提供了空间,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数处于工业化发展时期,外向经济占比逐年增大,产品也符合我国对“一带一路”产业输出的要求,代表性企业有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河北五得利面粉集团(亚洲最大的面粉厂),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新兴管材、新兴格板等高端装备制造),河北钢铁(邯郸)、普阳钢铁等生产的精品特岗(高端装备制造),河北银隆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等。

五、中欧班列的运行现状

(一)中欧班列现状

亚欧大陆地区GDP占世界总额的60%多,东亚经济圈大多数国家属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中亚经济圈大多数国家属于工业化初-中期阶段,以传统产业为主,欧洲经济圈大多数国家处于工业化后期,以高新技术、战略新兴产业为引领, 三个经济圈“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目前从国内已经开通了多组欧洲班列,从中欧班列运输货值上看,2016年,“渝新欧”的货值为25.7亿美元,在各地开行班列中处于领先水平(图2)。

(二)中欧班列的特点

班列具有快捷准时,运行可靠性高,安全稳定,绿色环保,各种气候都可以适应,运输稳定性是其它运输方法(空运和海运)相比较的优势。价格方面更是航空运输的五分之一。中欧、中亚贸易量巨大并持续增长,沿线各国渴望与中国加强贸易往来,中欧班列的多式联运方式突破了单一渠道运输模式,联通了国际物流的新通道。

六、邯郸产业展望

邯郸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过去产业走出去仅仅依靠一“路”,即出口线路是邯郸经过陆运到青岛,青岛经海运出口,运输成本高,通过加强与郑州、兰州等陆桥交通枢纽城市的互通互联,强化内陆口岸通关合作,推动优势产能国际合作,主动承揽工业、能源、通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参与境外矿产资源开发,提升外资外贸水平,积极引进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等加工制造项目和金融物流、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项目,着力推动邯郸精品钢材、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工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新兴铸管等优势企业拓展海外市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目前已经有文峰钢铁、新峰水泥等多家企业在海外建厂。

七、结束语

班列的开通,有利于进出口产业和加工贸易企业在邯郸区域集结,为区域及周边市企业走出国门、走进欧洲市场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加速进出口,调整、倒逼传统产业结构升级,拉动晋冀鲁豫区域经济发展,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高端装备制造、能源资源、现代农业发展,带动中国标准、技术、服务走出去。

参考文献:

[1]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等,《“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

[2]《国家发改委等关于“十三五”期间中欧班列总规划(2015-2020)》.

[3]《河北省“十三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2013)》.

[4]《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

[5]《邯郸市“十三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2013)》.

作者简介:

侯建光,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区域经济所。

郭雨新,邯郸市人民政府。

作者:侯建光 郭雨新

第三篇: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近代欧洲经济格局的演变

摘要: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内各地的经济结构、各地间的经济关系等问题相关。北海一波罗的海贸易区在近代早期的崛起主要由于英国和荷兰手工业的发达。同时,英荷两国的外贸与工业发展相辅相成,并没有脱离其而独立发展。意大利作为地中海贸易区的中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发达的转运贸易造成。这种转运贸易没有与国内工业结成紧密的联系,是其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突出表现。同时,意大利城市间存在恶性竞争,小城市的发展受到大城市的严格控制,城市两极分化严重,城市经济缺乏活力,加之主要工业陷入低谷,造成意大利经济在近代早期失去在欧洲的领先地位,也使地中海贸易区的经济实力开始下降。

关键词:区域经济;手工业;转运贸易;城市经济

作者简介:宁凡,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博士后100006

当前,区域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其不但具有节约自然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带动区域内的城市和农村走向经济一体化、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意义。因此,党中央日益重视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将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视为破解发展难题。因而,在这样的现实下,欧洲区域经济史研究可以为我国发展区域经济提供一些参考。

一、中世纪中期以后的欧洲经济格局

中世纪中期以后,欧洲逐渐形成了三大贸易区:按照形成早晚的顺序排列,分别为:地中海贸易区、大西洋贸易区和北海一波罗的海贸易区。

地中海贸易区在整个中世纪都是欧洲的经济中心。其由一些小的贸易区组成,自东向西分别是利凡特海、爱琴海、亚得里亚海、第勒尼安海以及里昂湾。位于亚得里亚海沿岸的意大利北部城市是地中海沿岸最富裕的地区,城市人口密集。威尼斯和热那亚是海上强国,也是大规模商船队栖息的口岸。这两个城市是连接东西方的最重要的贸易中心,其商人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中间商。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底平原拥有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佛罗伦萨和米兰。其手工业在中世纪和近代早期都占据地中海地区的核心位置。位于第勒尼安海的法国南部也是地中海人口稠密和贸易繁荣的地区。马赛是当时海洋和河流运输的中转站,大量的地中海货物从这里经罗纳河运往西欧内地。最后是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这是地中海地区的最西端和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安达卢西亚的首府——塞维利亚在欧洲到美洲的新航线开辟后就开始了与美洲的贸易,并成为欧洲与美洲间的商品转运中心(Ashton,1986,p.65)。法国南部和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的繁荣标志着近代地中海西部的经济地位开始上升,这促进了地中海内部东西相对的这一新经济地理格局的形成。

从直布罗陀海峡到英吉利海峡的大西洋沿岸是大西洋贸易区。从南到北的著名城市有塞维利亚、里斯本、毕尔巴鄂、波尔多、图尔、南特、加莱等。这里有众多海港和江河人海口,港口对港口的贸易较发达。这一贸易区和地中海贸易区以及北欧有紧密的联系。中世纪中期以来,这一贸易区的大部分城市主要经营生产生活用品,例如谷物、盐、葡萄酒和羊毛等商品贸易。这一时期,大西洋沿岸城市就与北欧的波罗的海地区有着密切联系,将二者联系在一起的就是德意志汉萨同盟。德意志汉萨商人常以建立商站和代理人的方式控制两地间的商品运输和贸易。近代以来,连接大西洋和北欧的海上运输大多由荷兰人控制。荷兰控制了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的食盐向波罗的海地区的运输,也控制了波罗的海的谷物向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运输。殖民运动开始后,面向大西洋的葡萄牙里斯本和西班牙北部城市毕尔巴鄂主要经营殖民地贸易,这两个城市成为大西洋贸易区的新商业中心,并带动了伊比利亚半岛西部和北部经济的繁荣。

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囊括了英格兰、尼德兰、北欧三国、德意志北部地区、条顿骑士团领地、波罗的海南岸的斯拉夫地区、芬兰和俄国西北部。北海地区包括英格兰和尼德兰,还有一部分是丹麦的西海岸,但其影响不大;波罗的海地区则包括上述德意志及其以东的中东欧地区。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的主要城市有:伦敦、布鲁日、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卑尔根、科隆、吕贝克、汉堡、但泽、诺夫哥罗德等。中世纪中期以来,这一区域内的贸易主要由德意志汉萨同盟控制。15世纪,布鲁日、安特卫普逐渐成为北海地区的经济中心。16世纪,安特卫普超过布鲁日成为这一整区域的经济中心。17世纪以后,得益于先进工业的崛起,阿姆斯特丹和伦敦取代布鲁日和安特卫普成为欧洲最具竞争力的城市。17世纪是阿姆斯特丹的世纪。这一世纪,阿姆斯特丹一直是欧洲的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18世纪以后,伦敦后来居上,逐渐超越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的新经济中心。

16世纪之后,欧洲的经济中心由意大利和地中海沿岸地区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尤其是,北海地区的中心地位开始凸现。“地中海原来作为东西方贸易中转站的权利被剥夺,热那亚成了西班牙的银行家,威尼斯则发展成为一个旅游城市,而大西洋沿岸的港口却充满了来来往往装着财富的船只(里奇,2003,第165页)”。大西洋沿岸的城市地位日见重要,早期的是大西洋的港口城市,如里斯本、塞维利亚等。稍后,北海的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迅速崛起,愈来愈占有海上贸易和金融中心的地位。除了大力发展殖民地贸易,英国和荷兰开始全面发展与地中海和利凡特的贸易,并把与亚洲的陆上贸易逐渐变为该地区贸易体系的一部分。英国和荷兰成为欧洲新式呢绒的生产中心,逐渐占领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呢绒在东方的市场(De Vries&Van der Woude,1997,p.360)。英国、荷兰两国的丝织品也在各地排挤意大利产品。商业上的衰落不仅阻碍了意大利工业的发展,也把它排挤出新兴的殖民地贸易之外。意大利全面落后于英荷两国。不仅如此,素以工商业发达著称的地中海地区,17世纪后反成了西北欧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成了欧洲经济中心的半外围地带,这一地区只能向西北欧出口农产品和初级工业品,如生丝、橄榄油、红酒、稻米、硫黄,等等(Cipolla,1976,p.576)。

三大贸易区地位的变化决定了欧洲经济发展趋势和经济中心转移的趋向。在整个中世纪,意大利都是地中海贸易区的中心,其发达的手工业、商业和银行业领先欧洲所有国家和地区。但16世纪以后,这种领先优势在逐渐缩小。殖民运动的兴起大大促进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的海外贸易,使其成为大西洋贸易区最具活力的国家,也使两国在欧洲经济中的地位有显著上升。但真正给意大利带来挑战的是西北欧,即英国和独立后的荷兰,尤其是英国,很快超越荷兰,成为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因此,以英国和荷兰为中心研究北海一波罗的海贸易区,并将之和地中海贸易区进行比较,可以逐步认清近代欧洲经济中心转移的原因和过程,并可为我国区域经济建设提供借鉴。

二、地中海贸易区与

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的比较

整个中世纪和近代早期,意大利半岛北部是地中海贸易区的经济核心。这一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在地中海贸易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工匠、行会首领和大商人更是活跃在地中海周围的所有国家和地区。在欧洲其他地区,意大利商人在英格兰、中欧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就一直维持着其特有的影响。在非洲沿海地区也有意大利商人的商站,与阿拉伯商人进行贸易也是意大利商人的传统。在东方,意大利商人以利凡特和黑海为主要基地,与东欧和亚洲发展贸易往来。具体地说,威尼斯和热那亚代表着意大利商业发展的最高水平,而佛罗伦萨和米兰则是手工业的杰出代表。整个地中海贸易区基本上以这四个城市为中心运转。但是从16世纪开始,意大利的手工业、外贸以及其城市的经济实力与英国和荷兰相比,其优势在缩小。因此,本文将从手工业、外贸和城市经济这三个方面对意大利和英国、荷兰进行比较,说明意大利和英国、荷兰的差距以及北海一波罗的海贸易区的优势。

1.手工业的比较

佛罗伦萨一直是中世纪意大利的手工业中心,其最为知名的行业就是纺织业。14世纪以来,纺织业的发展进入高峰期。“1336-1338年,佛罗伦萨有200多家呢绒纺织工场,生产过程细分为20多道工序,年产7-8万匹呢绒,价值达120万佛罗林(《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1990,第331页)”。直接靠这个行业为生的市民达3万人。此外,进口呢绒加工业的规模也不小。1338年,佛罗伦萨城内有20座大商店购人大批需加工的呢绒,加工后,仅在佛罗伦萨一地销售的就有1万多匹,价值约30万佛罗林。但是经过15世纪的稳定期后,进入16世纪,以佛罗伦萨为代表的意大利毛纺织业陷入低谷,呢绒产量呈持续下降。16世纪末的佛罗伦萨拥有220家工厂,年产量为14,000匹;1627年,工厂的数目下降到了62家。年产量不足8,000匹,并且下降的趋势并没有停止(里奇,2003,第480页)。除了佛罗伦萨,威尼斯的纺织业形势也不容乐观。虽然威尼斯的呢绒和服装在16世纪末还在近东市场占有较大份额,但依据威尼斯驻君士坦丁堡的一位使节说,威尼斯每年向这些地区出口的呢绒已经不到100匹,一半销往君士坦丁堡一半销往士麦那。威尼斯在这两个城市的贸易额降到60万杜卡特,而英法两国的贸易额都有近400万杜卡特。17世纪初,威尼斯毛纺业的年产量达28,000匹,到1700年下降到2,000匹。1600年前后,米兰拥有60-70家毛纺厂,年产量为15,000匹;到1640年,其年产量下降到3,000匹;1709年下降到1,000匹。1600年,科莫的60家工厂的年产量为8,000匹,17世纪末,生产几乎停止(Cipolla,1950,p.39)。

产品结构上,长期以来,意大利生产的纺织品以高档产品为主,款式延续了传统风格,而高档品和传统款式日益不适应16世纪以来的新潮流。16世纪,欧洲开始流行较舒适的、耐穿的衣服,新兴市民和富裕农民不太在乎衣服的价格,花色和样式多样化成为主流。英、荷两国的呢绒和服装都在向普通品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力求适应新兴市民和农民的需求。以威尼斯为例,威尼斯产的服装并没有跟上潮流。威尼斯驻君士坦丁堡的使节说:“人们的口味在变,其他国家的产品随着变,而威尼斯的产品则没有任何变化。唯一的办法是生产不同样式的呢绒,质地应该更轻,颜色更多样化、更亮丽(Frederic,1973,p.554)。”

反观英国和荷兰,16世纪以来,英荷两国的工场手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英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首先表现为规模有了显著扩大,生产技术大幅度提高。从16世纪开始,英国工场主大都建立大型手工工场,使用较好的技术设备。如1564年,英国人斯添普建立了一个呢绒手工工场,雇工2,000余名,使用较先进的毛织机进行生产(卡洛,M.奇波拉,1988,第391页)。冶铁行业也开始普及手55场。16世纪初期,冶铁业开始使用鼓风炉进行冶炼,大幅提高铁的质量和产量,年产量可达25,000吨(刘永生,1990,第41页)。冶铁行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如采矿、冶金、金属加工、建筑、造船与军工等。此外,啤酒、造纸、制盐等工业部门中也建立了各种手工业工场。其次,手工工场类型多样化,满足了各类行业的需求。工场类型很多,可归纳为三大类:一是小型手工工场,拥有工人150-200人;二是中型手工工场,雇佣500-700名工人;三是大型手工工场,雇佣工人1,000名以上(约瑟夫·库利舍尔,1990,第212页)。

荷兰的工场手工业也迎来大发展时代,其中最为重要的行业要数纺织业,特别是呢绒业。在主要发展呢绒业的城市中,又以莱登居首。到了16世纪初期,全市2/3的人口从事呢绒业,呢绒业成为莱登的支柱产业。其次,荷兰工场手工业紧紧围绕着其专业化的农业和渔业不断发展。其手工业门类繁多,造船、捕鱼、榨油、造纸、制绳、陶瓷、制砖、染料加工、纺织、泥炭采掘、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及商业等均有发展。特别是造船业成为欧洲领先的行业。造船业与其他行业的联系也很紧密。阿姆斯特丹有一系列相互连贯的工业部门:缆绳工场、面包房、供应船用杂货的地方以及制造航海仪器和绘制海图的部门。1500-1700年,荷兰船舶的吨位增加了10倍,这足以表明造船工业的规模与发展。到了1700年,“荷兰的商船队吨位相当于竞争对手英国商船队的3倍,而且可能比欧洲除它之外的所有船队的总吨位还要多(Davis,1957,p.78)”。荷兰的造船工业满足了其他国家的需求,包括西班牙、英国、法国与意大利的一部分也依靠荷兰造船厂提供船只。

中世纪末期以来,英国新旧呢绒的出口总体呈上升趋势。1347-1348年间,平均每年输出呢绒4,422匹,1366-1368年均为16,000匹,1392-1395年均为43,000匹,15世纪中叶年均为54,000匹,爱德华四世末年均为63,000匹,亨利八世初年均为84,000匹。16世纪,得益于手工工场的普及,英国毛纺织业工人占全国人口总数350万人的50%,并呈上升趋势。16世纪中叶,呢绒产量年均达122,000匹。到17世纪初,仅传统呢绒的出口稳定在年均11万匹左右,而且新纺织品的出口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1594-1595年,从伦敦输出贝斯呢绒10,946匹,塞斯呢绒4,256匹,羊毛袜33,455双,“曼彻斯特棉布”168,065匹(Davis,1973,p.108)。从16世纪初起,英国的纺织品在布鲁日这个西北欧纺织品贸易的主要市场上占据了首要地位。另外,英国纺织品在安特卫普也占据了较好的市场地位。通过这个城市,英国纺织品不仅在尼德兰,而且在德国、意大利与利凡特地区都赢得了市场。1564年,英国商人在不属于汉萨同盟的城市埃姆登设立了贸易点(里奇,2003,第361页)。自此,他们就开始参加法兰克福的集市,而德国布匹的主要市场就是这些集市。随着英国布匹贸易的扩大,1567年,英国冒险商人在汉堡设立了常驻机构(里奇,2003,第362页),这一机构成为英国在波罗的海地区存在时间最长的贸易据点。这标志着英国纺织品已经成功进入了波罗的海市场。英国商人由这里可通过法兰克福向德国中部出口纺织品,也可通过陆路将纺织品销往意大利。

荷兰也是向波罗的海地区输送新旧呢绒的主要国家。在16世纪波罗的海呢绒贸易中,英国产品一度居统治地位。据松德海峡通行税记录,直到1620-1629的10年间,英国输入的呢绒仍占总输入量的一半以上,其中1580-1589年竞高达92%。1450-1475年的25年中,莱登年均出口呢绒仅2万匹,还无法和英国相比。新毛呢生产兴起后,荷兰向波罗的海出口呢绒的形势迅速得到改善。在新毛呢初步投产的1585年,莱登全市的毛呢产量就猛增到3万匹,相当于旧毛呢最低年产量510匹的近60倍,也超过了旧毛呢在16世纪前30年的水平。直到17世纪70年代,产量持续上升。1664年的产量最多,达到14.4万匹。1654年的产值为600万盾,约等于同年英国呢绒出口总值的一半。1620、1640和1660年的全市呢绒总产量分别为9.7万匹、9万匹和11.8万匹,而新毛呢各占其中的98%、87%和83%(Davis,1957,p.75)。到1730年代,荷兰已超过英国成为对波罗的海市场的第一呢绒输出国。

2.城市经济的比较

意大利经济的特点是,城市经济较为发达,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较为落后。城市经济的格局是,某个主要以商业为主的大城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几十个小城市。这些城市的兴起与繁荣,并不是周围农村发展的自然产物,且这些城市常常没有较为擅长的工业,即使佛罗伦萨是以纺织业著名的城市,其毛纺织业却从16世纪开始逐渐衰落,而且,佛罗伦萨还是以银行业为主,并没有使其与工业协调发展。由于没有广大的农村作为经济后援,以外贸著名的城市其繁荣时间都不长,经济发展很不稳定。威尼斯作为城市经济世界的中心曾有过100多年的绝对优势(1378-1498年),之后的热那亚更短(1569-1627年)。以威尼斯为例,威尼斯是意大利众多城邦里的一员,这时的意大利还只是一个地理名词,各城邦之间为着各自的利益互相争夺霸权,威尼斯就是在同热那亚的争夺中建立起其霸权的。但是,威尼斯周围欠发达的农村经济,导致农村对城市的支持很少,以至威尼斯的生活必需品全靠贸易获得,如小麦、玉米、黑麦、活牲畜、奶酪、蔬菜、葡萄酒、食油、木材或石块等,甚至饮用水也不例外(布罗代尔,1993,第105页)。

这种缺乏周围农村支持的城市经济很容易走向外向性,也就是更多地发展商业,忽视了农业与商业的协调发展。威尼斯这种外向性加上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面临亚德里亚海,背靠阿尔卑斯山和中欧内陆,使威尼斯在15世纪执地中海之牛耳,城市经济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各国商人都云集威尼斯,国际资本的汇集使威尼斯很快又成为一座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可是,由于没有农村作为它的可靠后盾,一旦国际环境不利,其外向性经济的基础就会动摇,呈现出不稳定性。如货物输出地或到达地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转运过程中的各种条件,包括商路变更、运输工具、甚至气候等条件的变化都会对威尼斯经济造成影响。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方商品不经过地中海也可以进入欧洲,以及美洲与非洲商品向欧洲的输入,威尼斯这个以商业为主的经济中心面临严峻考验,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威尼斯失败了。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威尼斯是一种城市经济体系,没有农村经济的支撑,当外部因素变化时,其外向性经济的劣势就很快体现出来。

意大利城市经济除了上述的结构不合理外,城市间的关系也不利于城市经济发展。15世纪末,在国内政治分裂和国外势力干预的情况下,意大利各大城市在成为割据一方的领土国家后极力争夺对小城市的控制权,努力使其为自己服务。大城市对小城市的控制阻碍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意大利大城市的商人通常会对周围城市的商业产生重要影响。即使在一些较远的小城市,大城市的商人也会尽量施加影响。如在罗马格纳,当地商人几乎没有什么商业机会,其主要的商业都被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的商人控制(Waley,1988,p.54)。除了小城市依附于大城市外,一些城市还用自己的优势来控制其他城市。波奇博斯和恩波利控制着佛罗伦萨的粮食市场,而皮斯奇亚则控制着瓦第尼沃的葡萄酒和油料市场;皮斯托里亚一直占据与阿尔卑斯山北面的城市发展商业的中枢地位,其他城市必须通过它才能和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城市发展商业。在佛罗伦萨的经济繁荣时期,波托皮赞诺、莫特沃和塔拉沃等港口城市均为佛罗伦萨的商业服务;同时,波托皮赞诺也是比萨的主要出口港,莫特沃和塔拉沃分别是卢卡和锡耶纳的出口港(Brown,1982,p.231)。

英国的大城市几乎不对周围城市施加控制来限制其发展,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关系以经济联系为主。例如,林肯是林肯郡内的商业中心,其周围的城市为其提供羊毛和其他商品。其他城市,如托尔西、甘斯堡、纽瓦克、斯里福德和卢斯等成为林肯和其他城市的贸易中转站。而一些港口城市则是进口商品的集散地。这些城市间的商业往来较少受到大城市的商业规范或法律的影响。例如,没有一个小城市十分依赖林肯,即使有些利益冲突也是由征收市场税引起而不是由争夺商业的控制权引起。即使在经济上依靠伦敦的小城市也会和其他城市保持商业联系,而不会对伦敦产生过度的依赖(Williams,1970,p.332)。虽然长期来看,英格兰的小港口城市要向伦敦这样的大港口让出国外市场,但小港口的出口贸易不一定就呈持续下降的趋势。16世纪50年代,小港口出口贸易较为稳定,而伦敦的出口则遇到挫折。这一时期,成品服装或半成品出口下降,但羊毛出口上升,而羊毛出口在通常情况下是比较适合小城市的(Darby,1979,pp.222-228)。17世纪早期,小城市的出口要好于一些大城市。许多小城市都向法国西班牙和大西洋岛屿出口布料。在伦敦外贸萧条的1620-1624年,赫尔港、纽卡斯尔港的外贸情况相当好。17世纪30年代,赫尔的布料出口由波罗的海转向荷兰,赫尔商人开始与伦敦商人竞争荷兰市场(Hoskins,1963,p.89)。

荷兰方面,独立前的几个省份,如荷兰、泽兰、乌特勒支、格罗宁根等地还不如南部经济发达,但是,这些省份并没有受到当时南部的经济中心——安特卫普的遏制。即使在安特卫普的黄金期,这些省份的几个主要城市也在发展同欧洲各国的贸易。如乌特勒支、茹特芬、阿纳姆、德文特、兹沃勒、文罗、格罗宁根和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同德意志汉萨同盟保持着商业往来;米德堡还和法国发展酒的贸易;多尔莱希特则发展和德意志地区的海上运输业。荷兰独立后,这些城市获得了发展良机。赫尔德、莱登、乌特勒支、鹿特丹发展纺织业,第纳特生产黄铜、锡制品,列日生产铁制品,德尔夫特以陶瓷闻名(Van Houtte,1978,p.332)。这些城市间并未发生恶性竞争,因而成为荷兰的新兴工业经济区。

3.外贸的比较

意大利的外贸长期以转运贸易为主,其在整个中世纪欧洲最为发达。威尼斯和热那亚是意大利城市中转运贸易最发达的两个城市。两个城市的转运贸易的方式是:在地中海的东西部建立商站,将从利凡特或远东运来的商品经这些商站由海路或陆路运往欧洲大陆。这些商品中,有的是阿拉伯地区生产的,或者是阿拉伯商人从远东买来,有的是拜占庭生产的,或者是拜占庭商人从利凡特或远东买来。自中世纪末期以后,威尼斯最重要的转运贸易就是香料贸易,尤其是胡椒贸易一直在增长,并一直持续到15世纪末。威尼斯商人经常往来于亚历山大和贝鲁特,每年将约350万磅胡椒运回欧洲(Wilsion,1976,p.332)。16世纪,威尼斯与最大商业集团——富格尔家族建立了贸易关系。富格尔家族在威尼斯建立德国商馆,它既是德国商人的旅店,又是他们的仓库与市场。富格尔家族带来铜、银与威尼斯交换,带回香料(尤其是胡椒)以及大量的棉花等商品。1503年,葡萄牙运送胡椒的货船到达了安特卫普。从此,安特卫普就成了向欧洲西北部地区销售香料的中心。这预示着通往印度洋新航线的开辟使威尼斯向欧洲转运香料的贸易受到威胁。但是,绕道好望角的新航线并非没有一点弊端,如长时间海上运输就会损害香料的质量,运费较为昂贵,等等。这使得威尼斯又恢复了向欧洲广大地区提供香料的核心地位。到了16世纪80年代,土耳其与波斯之间的敌对状态导致了利凡特地区贸易的衰落,但是,直到16世纪结束,荷兰商人开始从东南亚进口香料之后,威尼斯才最终失去了在香料贸易中的垄断地位(Allmand,2000,p.445)。除了胡椒贸易之外,威尼斯还从事其他商品的转运贸易,如粮食、木材、铁、铜等,但这些份额较小,且大多带有季节性和时效性特点,并不是长期的、稳定的贸易活动(Gutmann,1988,p.228)。由此看来,威尼斯的胡椒贸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占据了其对外贸易的较大份额,贸易结构的不合理现象存在了相当长时期。

自从威尼斯的胡椒贸易受到了来自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打击后,贵族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了购买土地再出租以收取租金上。这些贵族中有的是威尼斯的执政官,有的是政府官员。随着威尼斯的扩张,威尼斯对周围土地的控制范围越来越大,这更大大吸引了贵族投资土地。1466年,威尼斯贵族在帕杜阿购买了近1/3的土地,并几乎控制了维罗纳、维琴查和特雷威索的大部分土地。威尼斯政府自1450年开始对土地租金收税,1510-1582年的税收因此增加了4倍。1594年,威尼斯常驻君士坦丁堡的19个商人中,只有4人是贵族。到了1500年左右,威尼斯的海外船队几乎找不到合适的贵族来统领,政府或找雇佣兵去统领船队,或由破产的贵族来带领船队出海(Ferguson,1962,p.425)。1510年,贵族投入海外贸易的资金大幅减少,除了购买土地而外,贵族还将资金投到奢侈品消费上,如购买豪华的办公室或从事个人的高利贷业务。16世纪末,贵族从事海外贸易的现象更加少见,许多贵族将其占有的政府中的职位出售来换取供奢侈消费的资金,如法官、律师、特定的某些职位和大量的低等职位等(Ferguson,1962,p.426)。

英荷两国以特许权公司和股份公司进行海外贸易,成效显著。以英国为例,伦敦冒险商人公司成立之初的1497-1498年,公司出口呢绒22,013匹,占这项贸易总量的1/3(Lingelbach,1902,p.38),到伊丽莎白女王即位初年,公司每年5月和11月两次向安特卫普出口优质呢绒共约8.5-9万匹,价值在50万镑以上(Ramsay,1975,p.114)。1564年,公司运入安特卫普的白呢共8万匹,价值60万镑,染色的绒面呢、克瑟密呢和其他粗呢共4万匹,价值30万镑,羊毛和皮毛价值约20万镑,共计102万镑,毛利27.4万镑,利润率达27%(Quinn&Ryan,1983,p.24)。在出口呢绒的同时,冒险商人公司也向英国进口若干种商品,有德国莱茵河的酒、棉布、铜、铁、大麻、亚麻、火药,意大利的丝绸、天鹅绒,“伊斯特林”的大麻、蜡、焦油、沥青、木材、皮毛、桅干,葡萄牙的香料、药材,荷兰的挂毯、亚麻等产品。从16世纪中叶开始,英国的东地公司、俄罗斯公司、利凡特公司、东印度公司等各类股份公司陆续成立。东地公司主要经营波罗的海贸易,俄罗斯公司主要与俄罗斯开展贸易,这两家公司都是为了扩大英国在波罗的海贸易中的影响。16世纪末,利凡特公司的贸易达到高峰,其主要向利凡特地区输出呢绒和锡,运回生丝、马海毛、原棉和棉纱、地毯、药材、香料、靛蓝和无核葡萄干等,17世纪初,利凡特公司向地中海销售从东印度购来的香料,如胡椒、丁香等(Wood,1935,pp,16-17)。这一时期,利凡特公司挤压了威尼斯商人在东地中海的活动空间。

特许公司和股份公司有其一定的优势。它们拥有地区上的贸易垄断权,王国政府用颁布特许状的形式承认其权利,公司受到政府保护,同外商和外国政府的专断行为斗争,排斥本国无特许权的商人以维护垄断利益。其结果不仅使公司商人获得高额的贸易利润,也使国家得利。在其它方面,这些公司也具有一定优势。远距离的贸易,如远洋航行对单个商人来说都会存在种种无法克服的困难。商人们在遇到资金困难的时候,特许公司和股份公司可以集中财力予以解决;商人遇到海盗袭击等威胁的时候,特许公司和股份公司能联合起来采取一致行动,等等。因此,它们对于商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海外贸易的拓展、殖民地的占领和统治、资本原始积累等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贸易结构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以荷兰为例,荷兰的出口贸易、转运贸易和进口贸易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首先,国内商品出口是荷兰的波罗的海贸易兴起的基础。第二,荷兰的转运贸易并非是一种孤立进行的贸易,而是与直接出口共同构成进口贸易的交换条件。与波罗的海地区的贸易实现了荷兰与北海波罗的海的国际经济循环,为国内商品经济发展输入了新的活力。波罗的海地区谷物和工业原材料的输入,有利于荷兰弥补国内自然资源匮乏的劣势,使其对外贸易推动工业发展。第三,荷兰的波罗的海贸易的主要商品是大众产品,不但满足了国内基本生活需要,还能促进工业发展。奇波拉对此的评论是:“荷兰人摆脱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早期盛行的传统而奉行一种势必在近代推广的原则。中世纪商人一般都企图从单位商品中谋取最大利润——因而他们偏爱高档商品。荷兰人从根本上转向大众产品,他们在日趋增多的活动中,以扩大销售量的办法努力增加利润(Cipolla,1976,p.408)。”这个评价是较为中肯的。

三、结论

通过以上的比较,可以认为:首先,北海一波罗的海贸易区的崛起主要由于英国和荷兰手工业的发达。这是两国在实体经济上超越意大利的一种具体表现。当意大利的主要工业门类——纺织业进入低谷时,英国、荷兰两国的手工工场进入大发展时代。手工工场有力促进工业的发展: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能依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

其次,英国、荷兰的外贸与意大利是有本质区别的。英荷两国的外贸与工业发展相辅相成,并没有脱离其而独立发展,所以两国外贸发展的后劲更大,也更稳定。意大利作为地中海贸易区的中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发达的转运贸易造成。这种转运贸易没有与国内的工业结成紧密的联系,是其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突出表现。

第三,意大利城市间存在恶性竞争。小城市的发展受到大城市的严格控制,城市两极分化严重,国内市场难以统一,没有像英国、荷兰那样,大、小城市各自有其特点,这样才能利于其发挥各自优势,优化城市经济结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稳步实现城市的近代化。

综上所述,以英国和荷兰为中心的北海一波罗的海贸易区的形成和崛起对欧洲经济格局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在这个贸易区内,英荷两国充分发挥其各自优势,将东欧作为其生活必需品和工业原材料的供应地,并将其作为呢绒成品的主要销售市场。在这个合理的国际经济循环的作用下,英荷两国的工业、贸易的成长较为迅速,各城市的经济实力以及适应国际环境的能力也有所增强,城市间的关系较为协调。相比之下,意大利各城市间互相掣肘,经济严重依赖转运贸易,没有与工业形成紧密关系,以至纺织业等主要工业缺乏稳定的资金和原料供应,导致城市经济缺乏坚实基础。尤其是16世纪以来,意大利毛纺织业陷入低谷,规模和产量持续下降,其产品更新不能跟上欧洲的新潮流,与英国、荷兰的工场手工业相比就处于劣势,这给英国和荷兰呢绒制品进入地中海市场提供了良机。结果,意大利的转运贸易和工业都遇到了外国的竞争,尤其在英国和荷兰的特许公司和股份公司等近代商业公司的挤压下,其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总之,从欧洲区域经济的发展史来看,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内各地的经济结构、各地间的经济关系等问题息息相关,研究欧洲区域经济史对于我国发展区域经济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责任编辑:杨嵘均)

作者:宁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级审计论文范文下一篇:主科医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