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影像会诊规章制度

2024-05-11

远程影像会诊规章制度(精选6篇)

远程影像会诊规章制度 第1篇

影像科 会诊制度

会诊是指在检查诊断治疗期间申请并接受的协助行为,包括急诊会诊、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等。申请会诊的医师必须填写会诊申请单,并陪同一起会诊,介绍病人检查诊断治疗经过与相关资料,记录《疑难病例会诊记录本》。

1、急诊会诊:值班医师遇到疑难危重病例,不能独立完成检查诊断报告或治疗的,需及时申请会诊,急诊会诊立即请示在岗的本科上级医师,单独在岗时,及时电话邀请上级医师或科主任,会诊后补填申请单及相关记录,急诊会诊应在会诊申请单及会诊记录上注明“急”字。被邀请的科内或科外人员,必须随请随到。

2、科内非急诊会诊:值班医生遇到疑难重症病例,需要会诊时,填写会诊申请单,报告给科主任签字后,第二天早会时全科集体组织会诊讨论,以便发挥全科力量,提高质量,总结经验。会议由科主任主持,科主任不在时由高年资医师主持。由申请会诊的医师介绍病人检查诊断治疗经过与相关资料,记录《疑难病例会诊记录本》。会诊过程中,逐个发言,遵守会诊程序和会场纪律。

3、院内科间会诊:疑难危重病人需要他科协助及时抢救;或因病情复杂,涉及其他专科需要提供咨询或协助;医疗纠纷需要分析判断。必须与医务处联系,确定会诊时间、人员,经医务处同意后方可实施。特别紧急或抢救性会诊可通过电话邀请,会诊后补填会诊申请单及相关记录。

4、申请会诊的医师应提出疑问之处和会诊的目的和要求。以供会诊时参考分析;会诊医师应认真听取申请会诊医师的介绍,综合分析后,给予比较明确的答复。如一时难以确定,应提出恰当建议和处理意见,切忌华而不实的辞令和不着边际的建议;会诊医生对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应及时请本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前往会诊。

5、全院大会诊,由科主任提出,医务科协助安排,必要时请有关院领导参加;会诊时由申请科室的科主任主持,由申请会诊的主管医生做好会诊记录。

6、院外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联系;会诊时由申请科室负责接待,经治医生及上级医师应陪同。

7、我院医生外出会诊一律由医务科统一安排并备案,根据会诊要求安排相应科室承担(卫生部42号令《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

9、对参加会诊的人员应给予相应待遇。对无故不参加或故意拖延时间或拒绝会诊的医务人员,将根据情节追究责任,并根据医院奖惩制度进行处罚。对推诿病人,懈怠工作,乱请示会诊的,或确实不能胜任本人职称及岗位工作的,按《院规》处罚或降低职称等级待遇,直至下岗待聘。

远程影像会诊规章制度 第2篇

自我院开通“远程会诊”这一投入小、效果好的诊疗方法,我院不断收治远程会诊患者,远程会诊充分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使患者不出长顺县就能接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诊疗,切实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同时也提高我院医疗服务水平和知名度,为了让更多患者少的经济投入享受高质量的诊疗,我院特为远程会诊的收治科室给予奖励,具体如下:

一、对收治科室每成功一例远程会诊将奖励40元,此款由科室主任 合理分配;

二、每远程会诊一例,将奖励远程会诊操作人员10元;

三、将按月统计报送财务科。

关于远程会诊做的不好不按要求执行的给予相应的处罚,具体如下:

一、对不按照或违反远程会诊管理规定,每次处罚50元;

二、对不按照远程会诊流程使用远程会诊的,每次处罚50元;

三、对不按照或违反远程会诊室管理规定,每次处罚50元;

远程影像会诊规章制度 第3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会诊系统,影像远程会诊,远程医学,质量控制

0前言

在远程会诊中,医学影像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针对影像远程诊断建立的影像会诊系统也成为了远程会诊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远程医学影像学一直是远程医学的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医学图像的传送速率、远程可视化水平、三维虚拟现实环境技术是衡量远程医学影像学会诊水平的重要指标[2]。医学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是当前数字化医院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基于DICOM标准、B/S模式、JSP数据库访问方式初步完成了PACS系统Web浏览器设计和实现。而基于IM(Instant Messaging)技术的远程医学影像会诊系统、基于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CSCW)技术的分布式多媒体远程会诊系统、基于3G网络平台的影像远程会诊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均是利用现有多媒体和通讯技术,在PC和互联网上运行的影像远程会诊系统。

远程医学是利用远程通信和信息技术向一定距离以外的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新模式。成功地解决了远程会诊、远程教学和远程学术交流等,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大型医院的技术优势,解决偏远地区医疗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减少病人流动,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医学交流与合作。

1 发展状况

1.1 国外远程医学发展现状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学者Wittson首先将双向电视系统应用于医疗;同年,Jutra等人创立了远程放射医学。此后,美国不断有人利用通信和电子技术进行医学活动,并出现了“Telemedicine”一词,现在国内专家统一将其译为“远程医疗(或远程医学)”[3]。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现代通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大批有价值的项目相继启动。从文献数量看,1988~1997年10年间,远程医疗方面的文献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在远程医疗系统的实施过程中,美国和西欧国家发展速度最快,联系方式多是通过卫星和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在远程咨询、远程会诊、医学图像的远距离传输、远程会议和军事医学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4]。美国学者还对远程医疗系统的概念做了如下定义:远程医疗系统是指一个整体,它通过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给特定人群提供医疗服务[5],这一系统包括远程诊断、信息服务、远程教育等多种功能,它是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基础,针对医学资料的多媒体技术,进行远距离视频、音频信息传输、存储、查询及显示。

随后几十年欧美各国纷纷投入巨额资金进行远程医学的实施和远程医学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目前拓宽的远程应用领域已有心脏科、牙科、皮肤科、救护、病理、精神病、放射、手术、监护、超声等诊断系统。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放射和病理。远程医学研究正在成为全球科技研究的热点[6]。截至2003年,美国的远程网络站点总数就已达到1246个以上,其中主要的应用项目有蒙大拿州虚拟医学中心、加利福尼亚州乡村医疗保健网络、美国乡村远程诊疗国家实验室等。据2000年的统计数字,欧洲己有50多个国建立了远程诊疗系统,已经实施的有法国的流行病统计网、葡萄牙采用个人电脑开发的、医院间脑电图传输系统、西班牙的远程血压监测系统和危急报警系统等,英国的布法罗大学等还成立了远程诊疗系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其它国家目前也在争相投入人力物力开发远程诊疗系统。例如,澳大利亚因其地广人稀而积极发展远程诊疗;加拿大每年举办一次远程诊疗的学术年会,并在新斯科舍省、阿尔伯特省、安大略省、魁北克省建有具有代表性的远程诊疗网络;俄罗斯与美国联手建立了为支持发展中国家医疗保健的借助卫星的远程诊疗计划;以色列推出一系列远程心脏监测产品。同时,日本、韩国、墨西哥、肯尼亚、纳米比亚也先后开展了远程诊疗的研究与应用,其中日本主要侧重于家庭健康检测管理和远程手术等方面[7]。

研究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远程医学传输模式的研究:研究主要以远程通信中传输速率对图像、语音质量以及连通方式为主。目前远程医学传输模式主要有:(1)广域网通信方式:公用电话网(VSP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DDN专线、帧中继(ER)等。(2)外交互式卫星通信方式(VSAT);基于非对称信道传输概念而研制生产的一种卫星数据传输系统。(3)有线传输方式采用专线传输,使上行和下行带宽达兆位级。如有线电视网传输速度快、容量大、可满足录相、电影及三维动画等内容的传输,同时价格低廉、简单易用[8]。

(2)远程外科研究:遥控手术装置分别在手术医生和患者处配备两个机械臂上安装有高敏感度电子手术刀。医生和患者之间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联接。安装在患者处的机械臂上的手术刀可同手术医生的操作同步进行手术,该技术正在试验之中[8]。

(3)远程医学应用研究:这方面的研究起点高,投入大。美国为推动太空事业的发展,把远程医学拓宽到外太空,特别研制出一种可对宇航员进行无创伤性监测的远程医疗系统,主要通过综合传感器,随时存储、分析人体变化,美国医学专家对宇航员的身体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为宇航员提供决策和指导,使宇航员的身体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调整[9]。

1.2 国内远程医学现状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远程医疗的探索,198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通过卫星与德国一家医院进行了神经外科远程病例讨论。1995年上海教育科研网、上海医科大学远程会诊项目启动,并成立了远程医疗会诊研究室。21世纪初,北京、上海的一些著名的医学院校、医院已先后成立远程会诊中心,与全国上百家医院相继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远程医疗工作,其中主要网点有,国家卫生部金卫医疗网络;中国医学基金会互联网络;军队远程医学网络[10]。国内远程医疗早期趋向于应用服务,传输方式多采用拨号,部分采用ISDN、VSAT和INTERNET方式。总体来说,我国远程诊疗虽然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大多数系统仍处于研究和试用阶段,比较成功的项目集中在远程医学教育方面。对于远程会诊,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许多会诊系统往往只是视频会议系统和其他应用软件的堆叠或加成,很难开发与医院数字化医疗设备、HIS、PACS等信息系统的集成接口,不利于病人信息的采集、交换,不利于会诊过程声音、视频、图像、记录、报告等会诊信息的保存,不仅使用不方便,也难保证会诊的安全和质量[11]。

与国外对远程医疗的研究相比,我国的研究工作还只是小范围的、研究人员屈指可数,研究面也较狭窄,距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在技术、政策、法规,实际应用方面还需不断完善。不过近几年,随着经济科技的大力发展,对远程医学技术高层次的应用研究也由尝试阶段向进一步层次发展。由于远程医疗可打破空间限制,使病人享受到一流的医疗服务,因此越来越受到医患双方的欢迎。

2 远程会诊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

国内主要软硬件设备发展模式:

(1)当前PACS系统主要是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C/S)模式,要求客户端都需要安装相应的客户端程序,分布功能弱且兼容性差,不能实现快速部署安装和配置,不利于扩展,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技术人员进行实施和维护,通常只局限于小型局域网。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模式的PACS系统,可以用来进行医学图像数据更大范围的共享、传输及存储,可以降低对客户端的硬件系统的要求,方便安装和升级,降低维护成本,是PACS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PACS Web浏览器的功能包括病人记录模块、浏览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和电子邮件发送模块。目前基于B/S模式的PACS的总体性能还未达到C/S模式,但是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B/S模式的PACS也会得到迅速提升。

(2)IM是利用现有的多媒体和通讯技术,运行在普通和现有互联网网络的远程会诊系统的视音频信号的压缩和实时传输技术的基础上,采用Delphi 7以及SQLServer2000数据库进行开发的软件。多媒体技术包括采用数据压缩算法MPEG-4以及MPEG-4算法的关键技术:视频对象提取技术;VOP视频编码技术;视频编码可分级性技术;运动估计与运动补偿技术;在对其模式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VLBV(Very Low Bit-rate VIDEO,极低比特率视频)进行编码,实现更好的传输效果。基于UDP协议的P2P通讯技术。这种系统方法改善了现行系统中的一些不足,使会诊双方使用普通PC,通过现有的Internet网络,不需要专用线路,建立起点到点的通讯,用户既可以是会诊请求方,也可以是会诊提供方。另一方面,通过交换操作指令的方式同步会诊双方(或多方)的图像处理和标识,减少通讯量,增强实时性,最终达到现场会诊的效果。

(3)基于CSCW技术的远程影像会诊系统客户端运行于Windows平台之上,服务器端运行于Windows Server2003平台之上,使用TCP/IP网络通信协议作为系统的通信协议,Windows Sockets为网络编程接口,采用Visual Studio2005开发环境,Visual C++开发语言。包括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系统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分别进行初始化,创建套接字以及捆绑地址;服务器端通过监听端口等待客户端连接请求,当客户端有连接请求信号到来时,它接收客户端的地址并响应连接;客户端在收到确认信号后,表示连接己成功,可以开始传送数据。客户端传输的数据类型包括输入数据类型、命令数据类型和DICOM图像文件类型。输入数据类型包括文本和图形,文本用于客户端之间进行文字交流,图形则包括直线、矩形、圆和自由画线等。命令数据类型主要用于对DICOM图像进行操作的命令,如窗宽和窗位调整、布局调整、平滑、锐化、缩放、旋转、测量、注释等操作。输入数据类型和命令数据类型都被定义为相应的类,并包装成数据包在网络上传输,接收到数据的一方,通过对数据包进行解析将相应的文字、图形和命令进行还原。采用CSCW技术、DICOM标准、TCP/IP协议以及数据库技术实现的远程影像会诊系统,是一种高效实用的远程影像会诊系统,实现了网络电子白板和在线聊天功能,通过Internet网络为远程会诊专家之间提供了实时的图像和文字信息的交流服务,完全满足了身处异地的远程会诊专家之间进行医学影像会诊的需求。

(4)利用3G网络平台,遵循国际标准的服务系统,采用自有专利的无损耗快速传输技术,实时开展影像远程会诊工作在一些医院近年开展起来,会诊无需预约,只需提交患者会诊病历信息到终端服务器,经过合理的分诊,影像资料与提示短信就会自动传输到专家移动式影像工作站,专家只要有电脑和网络就可以进行实时会诊,而且使会诊专家在最短的时间内,依据尽量多的病例信息,做出更专业、更确切的诊断。与传统远程会诊相比,耗时较短,有效提高了会诊的质量和效率。

3 影像远程会诊质量控制

3.1 发展先进软硬件设备

远程影像医学会诊是在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信息等一系列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开展起来的,所以掌握这些先进的技术、拥有相应配套的先进的设备是进行远程影像会诊的前提,而PACS是全面实现远程医学影像网络的基本,这种建立在医学成像、图像处理、工作站及网络设计、数据库、软件工程和通讯工程基础上的高技术,全面解决了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存贮、传送和管理,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其它相关先进技术和设备才能实现远程影像会诊。

3.2 建立医学影像会诊专家库

保证远程影像会诊工作质量的关键是拥有高水平有责任心的医学影像专家,因此建好会诊专家库至关重要。入选专家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副高职称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在本专业内是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骨干,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等;而且专家库要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在每次会诊结束后,应对会诊专家按照会诊效果、会诊时间、会诊满意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评,评选出各专科会诊专家的优先选择等级,从而对于医疗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很强的专家在会诊时优先推荐采用。

3.3 完善会诊相关病例资料

远程影像会诊专家因为不能直接接触到患者,就不能直接获取患者症状、体征、病史等相关信息,这对于会诊的质量会有很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会诊专家对病情的分析和判断,因此,这就要求申请会诊方提供的病历资料要与会诊者的理解在专业标准上达到一致,只有这样,远程会诊质量才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所以,保证会诊的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是对病例资料的充分准备,这就要求经治医生在填写远程会诊申请书时,要详细、完整的整理患者所有相关的病历资料。

3.4 培养影像远程医学工作人才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不断加大投入,加入到影像远程医疗的行列,因而需要更多的与远程医学相关的人才,而这种影像远程会诊人员必须是既要熟悉影像医疗业务工作,了解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又要精通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能够重视和把握好影像远程医学资料规范化管理的各个环节,积极研究和解决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这就需要在这些工作人员上岗前,要对其进行相关知识培养和严格的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影像远程医疗操作技术,提高服务质量。

4 结束语

远程影像会诊是远程医学诊疗应用中最具发展前景的学科,影像学资料以数字化方式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为会诊专家提供重要的会诊信息,使其对患者做出正确、成功的远程诊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生命质量不断提高以及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远程会诊将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所以,面对远程会诊发展的大好时机,加大对远程影像会诊的更大投入,不断加强远程影像会诊的服务质量和医疗质量,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远程会诊利用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远程影像医学会诊将取得更大进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Stamford P,Bickford T,Hsiao H,et al.The significance of telemedicinein a rural emergency department[J].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Biology Magazine,1999,18(4):45-52.

[2]吕旭东.IHE技术框架与医疗工作流集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4,(10):26-31.

[3]Szabo T,Barsi P,Szolgay P.Application of analogic cnn algorithmsintelemedical neuroradiology[C].Cellular Neural Networks andTheir Applications,2002:579-586.

[4]Obrenovic Z,Starcevic D,Jovanov E.et al.An implementation ofreal-time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in tele-medicine[C].Information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biomedicine.Proceedings.2000IEEE EMBSInternational,2000:74.

[5]Eisner C H,Kottkamp H,Hindricks G.Introducing new tele-medicalservices into clinical environments-a step-by-step approach at theHeart Center Leipzig[C].Computersincardiology,2000:661-662.

[6]Letendre P.Web-based educational resource:an overview[J].Vox-Sang,2002;(83):227-230.

[7]傅征,连平.远程医学[M].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6.

[8]Rosser J,Herman B,Ehrenwerth C.An overview of videostreamingon the Internet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urgical education[J].Srug-Endosc,2001,15(6):624-629.

[9]Cater JP,Huffman SD.Use of the Remote Access Virtual EnvironmentNetwork(RAVEN)forcoordinatedIVA-EVAastronauttraniningandevaluation[J].PresenceTeleoperVirtualEnviron,1995,4(2):103-109.

[10]陈群平,张从昕,薛海东,等.构建军队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评估体系中的一管之见[J].继续医学教育,2002,15;16(3):15~18.

浅谈远程会诊系统在我院的应用 第4篇

【关键词】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存在问题

1、远程会诊系统的定义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就是借助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利用先进的通讯设备,实现远距离医疗会诊。远程医疗会诊应用计算机、通信、医疗技术与设备,通过数据、文字、语音和图像资料的远距离传送,实现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异地“面对面”的会诊,方式多种多样、方便快捷,不必携带大量病史资料,既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又节省患者的就诊时间,从而免除了长途奔波、挂号排队的劳碌之苦。

2、我院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从2011年,我院开始对远程会诊系统进行调研、谋划,在2012年建成边防部队内部网络的远程就诊系统。2014年底,在边防局的支持下,与北京蓝卫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依托全军卫星网络,建成边防部队远程会诊中心站点。下面从站点接收选址、基础建设、室内建设以及系统各功能等方面谈谈我院的远程会诊系统。

2.1站点接收选址

对于卫星通信地球站,天线的选址非常重要。一是对卫星轨道的视域要宽阔,卫星天线应尽可能架设在开阔空旷地最高处,避开高层建筑物、铁塔、高压输电线等对天线波束的阻挡;二是各种干扰要小,卫星天线周围不应有干扰源。对卫星地球站的干扰主要是指落入地球站接收频段内的微波干扰,这些干扰主要来自地面微波接力系统、雷达系统、电气线路及设备、飞机等。为保证在干扰情况下,地球站仍能正常工作,一般要求干扰电平低于信号电平25dB。三是地形环境适当,站点天线朝向卫星的方向上,必须毫无阻挡并且有足够的净空;如果天线仰角过大,或者说净空角过小,将使天线噪声温度增加,地球站品质因数G/T下降。根据以上三点原则,我院天线位置放置于门诊部顶层,偏离高压线,并且选好适当的仰角,从实际运行中测试干扰非常小,基本对图像传输没有影响。

2.2卫星天线基础设施建设

确定好天线位置后,制作水泥平台,做好避雷措施。天线塔顶部安装尖端放电的避雷针装置,避雷针顶端与天线顶端的连线与避雷针本身所在垂直线的夹角小于45角。由于避雷针本身即构成引雷器,当其遭受强大的雷电袭击时,会在其周围产生巨大的感应场,产生很大的浪涌电流,该电流经馈线引入机房可击毁设备。因此,在考虑45°保护角的同时,还使避雷针与天线杆之间的间距不小于3m,既防直接雷击又防感应雷击。

2.3室内建设

考虑到我院营房实际情况,机柜以及会诊设备都放在会诊室。会诊室选在门诊部五楼,与卫星接收器距离不超过100米。室内结构简洁大方、色彩协调舒适、采用亚光材质、减小光线干扰;墙面采用米黄色调,并安装吸音材料,创造良好的建声环境;地板采用浅色亚光地板;天花板采用600mmx600mm乳白色矿棉吸音板吊顶,方便布线和安装视频;灯光采用两组色温(4000°K和6500°K)的三基色视频会议专用灯具照明;视频会议终端统一安装放置在机柜中;电话会议终端放置在会议室桌面上。

2.4远程会诊系统各功能

(1)远程医疗会诊功能。医务工作者在接诊过程中,如遇疑难病例,由经管医师填写远程会诊申请单,提出会诊目的,经科主任签字,并请病人或家属填写请求远程会诊同意书,准备如下资料:病历摘要按标准申请单打印,各项检验、检查及影像报告单可以是复印件、各种影像片、病理片,向全军相关专家申请远程会诊。通过远程会诊,既可以与现场的医生“面对面”展开讨论,又可以指导和观察现场医生进行医疗操作,还能够立即送达诊断和治疗方案,犹如专家亲临现场会诊,共享了医疗资源,保障了病人利益,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

(2)远程培训功能。通过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全军专家每周固定时间对全军医护人员进行专题讲座,让医务人员了解国内外最新医学技术知识的发展,学习到最新、最权威的医学知识,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

3、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院远程会诊系统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医患双方认识不足。患者受传统医疗方式的影响,认为不见医生的面心理不踏实,从而不愿意轻易尝试这种技术;很多医生对远程会诊不太了解,甚至有些人害怕暴露自己的不足而不敢为病人选择远程会诊。

(2)由于远程会诊工作涉及医疗、计算机以及管理等专业,这就要求远程会诊中心的工作人员是复合型管理人才。现阶段,医院远程会诊中心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学计算机专业,这就要求这批人员需要学习掌握医疗知识。

(3)病人资料不完善。由于我院医师的技术水平与医疗条件与会诊医院有一定的差距,而双方医生在会诊前一般比较少进行沟通,导致在采集会诊病历过程中遗漏了会诊方认为比较重要的资料,导致病人病例不完整。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积极做好远程会诊宣传工作

远程会诊是一项新型的业务技术,它的目的、形势及应用特点、优越性对广大医务人员和病人都很陌生,为此,无论是对医务人员,还是对患者都要做好宣传工作,以吸引更多的医生和患者利用远程医疗服务。医院定期在院会以及平时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医务人员讲述了远程会诊的先进性、重要性、可行性,让他们加强了对远程会诊的认识。对于患者或普通的群众,我院医务部门定期在门诊、住院部进行广泛宣传,并向家属发送有关远程医疗会诊的宣传资料,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2)建立一套完整的远程会诊工作制度

为了保证远程医疗会诊工作的质量,我院远程会诊中心制定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如远程会诊实施细则、远程会诊中心工作人员职责、远程会诊中心日常管理制度、远程会诊知情同意书等等,明确了远程会诊的申请、会诊、回访等方面的要求,方便病人得到有效的会诊。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进修培养

远程会诊是一门医疗新技术,新技术的应用开展,对医院人才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远程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即要熟悉医疗业务工作,了解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又要精通管理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近几年,医院加大了投入,让远程会诊中心工作人员到解放军总医院进修培训,全面提高综合业务能力。

(4)完善会诊病例资料,保证网络传输稳定性

为了保证会诊的质量和效果,病例资料的准备是关键,经治医生在填写远程会诊申请书时,要详细整理患者所有相关的病历资料,并要求会诊病例资料内容完整、重点突出、描述准确、图像清晰、会诊目的明确。会诊前,远程会诊中心工作人员要与会诊医院加强沟通,询问会诊医师需要的各种资料,并且要准备充足,图像传输中要保证原图的有效性以及网络传输的稳定性,防止传输过程中出现失真现象。

毕节市中医院远程会诊制度 第5篇

一、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疑难危重症、复杂手术请专家来我院诊治需先行远程会诊。

三、所有科室未经远程会诊(特殊情况除外),不得随意将患者转往上级医院。

四、患者入院3天内病情诊断不清,经全院(科)会诊仍诊断不清先行远程会诊。

五、患者对诊断及治疗有疑问,经科主任审批后,需行远程会诊。

六、会诊医师应提前30分钟将资料准备好送往远程会诊室,并填写远程会诊申请单,远程会诊时会诊医师需穿工作服,佩戴胸卡,并提前10分钟与病人(家属)一同到达远程会诊办公室。

七、医师要本着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展会诊咨询工作,严格遵守医师道德行为规范。认真对待每例会诊病人,会诊前仔细查对、分析会诊资料,认真听取对方专家的病情分析,记录治疗方案。

八、主管医生参考会诊专家的会诊意见,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和患者病情发展,进一步规范开展诊疗。

九、急会诊时,申请医师应及时与远程会诊负责人员联系,将病人相关资料准备齐全,及时完成远程会诊。

十、主管医生按病案管理要求将会诊意见归入病案中保存,门诊患者应交由患者本人留存。

毕节市中医院远程会诊中心

工作人员职责

一、负责审查申请会诊科室远程会诊申请表的填写是否规范,并按照会诊医院的要求协助申请会诊科室做好各项资料的准备工作。

一、及时将远程会诊申请及相关资料传至上级远程会诊中心,联系远程会诊事宜。

二、确定远程会诊时间后,与请求会诊科室的主管医生工作人员联系,相关人员应提前15分钟到达远程会诊地点,急会诊应在5分钟内赶到,做好远程会诊准备。

三、保证会诊中心电话及传真24小时畅通,以确保远程会诊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会诊结束后,负责接收上级会诊中心传真的远程会诊意见表,交付申请会诊科室。

五、做好远程会诊病例信息的登记工作。

六、注意收集上级远程会诊中心的培训信息,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以便医院统一安排培训。

毕节市中医院远程会诊流程

毕节市中医院远程医疗服务奖惩制度

远程医疗服务是指医疗机构之间利用通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开展异地交互式的指导检查、协助诊断、指导治疗等医疗活动。规范远程医疗服务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此奖励制度。

一、奖励

1、完成一例远程会诊,远程会诊收费的50%奖励给远程医疗中心。远程中心按5:3:2比例奖励会诊专家、远程医疗中心管理人员、远程医疗中心维护人员。

2、全年远程医疗中心运行良好,无医疗事故发生,奖励远程医疗中心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每人200元

二、惩罚

1、对患者推诿或拒绝患者远程会诊要求,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经查实一次扣50元;

2、违反规定,违规收取患者费用,增加患者负担的,经查实一次扣50元;

3、远程医疗中心接到患者投诉,接到一次投诉并经查实属远程中心责任的扣50元;

4、远程中心维护人员及管理人员由于工作过失导致远程会诊中断或取消一次扣50元,出现两次以上取消年底奖金200元奖励;

5、远程中心维护人员及管理人员由于工作过失导致远程会诊记录缺失,一经查出直接取消年底200元奖励;

6、不服从统一管理,接到会诊申请后,不认真准备各种会诊资料或不按时到岗参加会诊的,经查实一次扣50元;

7、医务人员未经医院批准擅自向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一经查出直接取消年底200元奖励。

8、远程会诊档案和会诊资料的损毁、遗失,远程中心设备损毁或丢失,远程医疗中心工作人员扣除年底200元奖励;

9、医务人员在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过程中,有违反《执业医生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行为,有医院按规定进行处理。

毕节市中医院远程会诊中心

设备管理制度

一、会诊中心设备保养及维护制度

1、会诊中心的各种硬件设备必须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一般每季度进行一次机器的除尘和清洁工作。

2、会诊中心的计算机必须安装防杀毒软件,并且定期升级。

3、会诊数据必须定期备份,一般每月备份一次,由当前会诊数据覆盖备份盘上的旧数据(上次备份数据)。

4、会诊中心人员必须保证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转,一旦遇到故障,必须及时进行维修;会诊中心的机器设备的维修,必须由专业人员完成。

5、会诊中心的各种硬件设备,应当配备防尘罩,并在机器设备关闭15分钟内盖上防尘罩。

6、会诊中心在没有会诊任务和安排时,应当切断机器设备的电源。

7、设备专职专用,不得在会诊专用计算机上安装游戏软件等及其它与会诊无关的软件,其它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动用设备。

8、会诊中心的全部设备专人负责,建立账目。对使用、损坏、维修、更新等情况进行登记。

二、设备操作规程

1、会诊中心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计算机操作规程操作会诊中心的各种机器和设备。

2、开机的顺序是:外设设备 显示器 主机,关机的顺序相反。

3、计算机关机以后,必须在至少一分钟以后才能再次启动。

4、在计算机开机状态,严禁插拔任何计算机和外设设备的插头和电缆。

5、会诊结束后,必须切断会诊机器设备和电源。

毕节市中医院病案管理制度

一、病案室病历管理规定

(一)凡出院(死亡)72小时后的病案都应回收到病案室,复印病历有关资料必须在病历归档后到病案室办理。

(二)只允许患者本人或其代理人、死亡患者近亲属或其代理人、保险机构、公安和司法机关,持有效证件复印病历的有关资料。

(三)要求复印者需出具有效证件,到病案室按章办理复印有关资料事宜。(四)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时,应当有病案室工作人员和申请者在场,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经申请人核对无误后,需加盖病案室证明印章方视为有效。

(五)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窃取病历资料。除涉及对患者实施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及医疗服务质量监控人员外,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患者的病历,外单位因科研、教学需要查阅病历时,需经医务科批准后方可在病案室查阅。

(六)病案只限于本院临床、教学、科研人员借阅,且不得随意带出病案室。如必须借出时,需办理借阅手续,并在2周内归还,过期归还者按违规处罚。

(七)为科研或教学大批量借阅病案时,须事先与病案室约定时间,由病案室按时提供,每次借阅不得超过三十份,并保留在病案室指定的柜内,一个月后归档。

(八)病案室受理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完毕后,可以按照省物价部门规定向申请者收取工本费,并出据发票。

二、病房病历管理规定

(一)凡出院(死亡)72小时后的病案都应回收到病案室,复印病历有关资料必须在病历归档后到病案室办理。特殊情况由医务科及时办理。

(二)患者的住院病历应由所在病区负责集中、统一保管。病区应当在收到住院患者的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等检查结果后24小时内归入住院病历;病历已回病案室的结果检查单,要到病案室补贴。

(三)住院病历因医疗活动需要带离病区时,应当由病区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携带和保管;病人转科时,病历不得交病人或家属转送;病人转院时,病历不得借出。

(四)病区医务人员应当严格病历管理,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窃取病历资料。除涉及对患者实施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及医疗服务质量监控人员外,病人或家属不得擅自查阅病历,采用非法手段(如偷窃、抢夺)获取的病历资料视为无效。

(五)因医疗、科研、教学需要查阅病历的,必须是医院医护人员持签名的借阅单,到病案室登记查阅,阅后立即归还,不得随意带出病案室。如必须借出时,需办理借阅手续,并在2周内归还,过期归还者按违规处罚。

(六)严禁我院医务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帮助患者复印或者复制病历的有关资料,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其造成的不良后果自负。

(七)病历封存的处理程序:

封存病历原件者-医患双方在场-双方签字封存(病案室留复印件)。

毕节市中医院病案室工作制度

一、病案室主要负责全院的病案管理,包括对病案的回收、装订、编码、归档、上架、病案查询、复印,为外来办案人员、参保人员、临床科研等提供可靠资料、同时进行病案质量控制,提高病案书写水平。

二、住院病人应有完整的病案,病人出院(死亡)时由医师按规定的格式填写,病案室定期回收并注意检查各项、各栏是否完整,整理装订、编码、微机首页录入、装袋上架存档。

三、归档病案不得私自复印,外借,特殊情况必须经医教科批准方可进行。

四、认真做好病案的回收、整理装订、归档和保管工作。做好病案资料的编码,首页微机录入。

五、查找两次住院和复诊病人的病案号,保证病案的供应、办理借阅手续。

六、提供教学、科研、临床经验总结、办案人员等使用的病案,需要时经医教科批准给予复印。

七、保持病案室的清洁、整齐、通风、干燥,防止病案腐烂、虫蛀和火灾。

八、病案装订岗位职责:

(一)负责对每份出院病案进行整理,按省“病案书写规范”要求,按程序进行编排,保证病案完整,不错装、漏装。

(二)对缺损病案,进行修补,不能修补的通知该病区进行更换。

(三)要熟练、准确掌握ICD—10编码。准确率达98%,对每份出院病案,其主要诊断及手术名称,进行编码,同时做好损伤、形态及补充编码。

(四)字迹工整、清晰、清洁、不准涂抹。

(五)为医疗、科研、教学迅速准确提供资料。

九、病案室管理人员职责

1、经常检查病历的书写情况,提出改进意见,提高病历书写质量。

2、负责病案的回收、装订、录入电脑、上架调阅、查证、检索工作;

3、查找再次入院的病案号,保证病案的供应,办理借阅手续。提供疾病分析、有关统计报表的数据采集工作。

4、做好病案管理工作,保持清洁、整齐、通风,防止霉烂、虫蛀和火灾。

十、管理流程 1.日常管理

(1)凡出院病案,应于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全部收回到病案室。按时收回出院病案,进行整理、装订、核对。病案员将病案首页录入电脑;严格执行病案院内交接班制度。(2)住院病案不外借。使用病案时,由病案管理人员负责提供和归档。

(3)保持病案整洁有序,做好防火、防潮、防丢失工作。(4)严守病案资料保密制度。住院病案原则上要永久保存。(5)病案员装订病案并填写封面;按病案编码原则编号上架。重复号码应按管理规定及时回收交出院处使用。

(6)每月病案录完后,做一次软盘备份,一次网络备份。及时为科室提供病案检索服务;

(7)外单位的检索查询,应有区卫生局、公安局或保险公司的介绍信,并做好登记,原件不得借出。2.病案供应(1)患者看门诊需要参阅住院病案时,由门诊医师到病案室查阅。

(2)提供科研分析用的病案,应在病案室内阅毕归档,必须借出时经领导批准。

(3)非医教人员,不得查阅病案,进修医师查阅病案,须经科主任批准。

(4)下列情况可提供病案,但必须于当日归还:尸体解剖;核对标本;医疗纠纷(经院长批准后,可提供复印材料)。3.病案编目

(1)编目人员根据首页上的诊断、手术名称,写上相应的ICD编码。

(2)认真填写诊断及手术名称索引卡,力求准确。4.病案交接

(1)凡出院病案,应于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全部回收到病案室。

(2)临床科室每天到住院处给出院患者转账时,由值班人员一并送交出院者病案,住院处负责查收签字妥为保管。无出院者的病案,住院处概不结账。

(3)病案室每日到住院处回收出院病案,并向住院处验收签字。

毕节市中医院远程医疗病案

质量管理制度

一、远程医疗病案日常管理

1、远程医疗中心负责集中管理全院远程医疗病案。

2、全面、认真对“会诊申请病历”、“会诊专家书面意见”、“影像图片”、“会诊实况录相”等不同病案资料进行收集,并采用自建编码方式完成病案资料的建档,科学、有序地加以管理,是提高会诊质量,确保会诊活动得以延续。

3、远程病案管理员与医护人员进行病案交接手续时要认真进行核对,按月造表及打印台帐。

4、要极大地方便对会诊病案资料的调阅、数据统计、远程医疗复诊、随访和科研总结工作等。

二、远程医疗病案保管与供应

1、负责临床、教学和科研以及个别调阅会诊病案的供应和回收工作。

2、负责办理院际会诊病案摘录和经过医务科同意的外调接待工作。

3、配合统计人员做好有关统计资料的整理、分析。

4、把好会诊病案书写质量的初查关,促进会诊病案书写质量的不断提高。

5、切实做好远程医疗中心的安全和对会诊病案内容的适当保密工作。

6、远程医疗会诊病案一律由远程医疗中心统一保管,负责各种资料收集、整理、分类、统计、登记、顺号上架,不得丢失和破损,要保持清洁,妥善保管。并准确及时的供应医疗、教学、科研所需要的资料,以及接待外来查访和持有批准手续的借阅、抄录病历等。

7、医院所需的统计工作原始资料应以远程医疗中心会诊病案为主,只有远程医疗中心的会诊病案内容所反映的会诊情况才是最真实、最确切,所以医院统计工作与会诊病案管理工作应密切配合。

8、远程医疗中心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保守会诊病案中一切秘密,不得随意泄露。

9、远程医疗中心工作人员应认真检查会诊病历质量和内容是否系统、完整,从中提出存在问题,不断提出改进办法。

10、患者家属须要参阅会诊病案时,经申请医务科同意后由医师带到远程医疗中心查阅。

11、提高科研分析用的会诊病案,应在会诊室内阅毕归档,必须借出时,须经医务科批准,办理借阅手续,方可借出,两周内归还。逾期不能归还者,应到远程医疗中心续期,但不得超过一个月。

12、院外和本院非医务人员,不得查阅会诊病案,进修医生查阅病案,须经医务科批准,但不得借出病案室。

13、本院医生不允许查阅与会诊专业无关的会诊病历。特殊原因需要,须经医务科签字。

14、复印时,远程医疗中心工作人员根据复印证件带患者或家属到指定地点,按规定复印相关内容,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和复印会诊病历。

15、任何科室及个人在远程医疗中心内讨论、查阅病案必须办理手续。

远程会诊实施方案 第6篇

一.项目背景

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大都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群众看病难问题突出的问题,国家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面向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远程会诊,并提出资源整合、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建设原则。为充分利用远程会诊提高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卫生部提出了中西部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

建立以省级综合医院为核心的基层远程系统和以国家级医院为核心的高端远程会诊系统。5家县级人民医院开展基层远程会诊。

二.建设原则及目标

(一)建设原则顶层设计,统一标准:从全局出发,依照统一设计,推动基层与高端远程会诊系统建设。立足当前,分步实施: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设备、人员等资源,根据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需求,分轻重缓急,逐步推进、完善远程会诊系统建设。技术成熟,互联互通:充分考虑远程会诊发展需要,采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采取开放架构设计,支持互联互通,易于扩展升级。保障安全,注重实用: 信息及系统安全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远程会诊建设和应用,涉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和病人,系统必须方便实用、安全可靠、易于维护。

(二)总体目标建设以人民医院为省级远程会诊中心的的基层远程医疗会诊平台,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数字资源共享、视频会议、双向转诊、远程预约、远程专科诊断等功能,促进我省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医疗服务的均等化,有效加强我省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缓解群众看病难。未来实现与部级远程会诊平台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三、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系统架构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系统,采用B/S架构,大集中模式,具备可扩展性时机成熟时可在各地区建立地区级平台。系统由一套软件、一个网站、一个数据中心构成,组网采用10MB/4MB光纤专线组成。

一套软件:按照卫生部技术方案要求设计具体建设方案,按照国家有关政策采取招投标方式选择软件开发商进行平台开发。

一个网站:建立远程医疗会诊服务网,用于远程视频教学录像点播、远程视频教学信息的通知、数字共享资源的查询、阅览等。

一个数据中心:省级建立远程医疗数据中心,实现远程医疗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远程医疗数据中心作为远程医疗管理系统的中枢,实现各类远程医疗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并为远程医疗各应用系统,如远程教育系统、远程数字资源共享系统等提供数据挖掘和分析支持。

网络:采用初步建成的卫生信息专网进行组网。整个系统包括远程会诊管理、病历资料采集、远程专科诊断、远程监护、视频会议、远程教育、数字资源共享、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数据中心、电子身份认证、短信平台、费用结算等子系统。

(一)远程会诊管理子系统按照实现方式,远程会诊包括交互式远程会诊和离线式远程会诊。

1、交互式远程会诊:支持会诊专家与申请医生、患者间的实时交互式远程会诊;支持患者的临床需求,实现患者在病床上就能实时接受专家远程会诊服务;支持会诊专家对异地病床上的患者视频画面进行远程控制;针对危重症患者,支持床边监护仪等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传输,为会诊专家提供连续、动态的诊断依据。

2、离线式远程会诊:支持会诊专家与申请医生间的非实时离线式远程会诊;支持申请

医生提交会诊申请信息和病历资料;会诊专家根据实际情况,非实时浏览会诊申请信息和病理资料,并编写和发布会诊报告;申请医生再浏览会诊报告。包含如下功能模块:功能模块详述见表3.1。表3.1 远程会诊管理系统功能列表 功能模块 功能描述 使用单位会诊申请 会诊申请提交与修改;专家 信息查询;病历资料提交与查询等省级、地市级、县级医院会诊管理会诊申请管理;病历资料管理;会诊过程记录、报告浏览等。三级医院、县级医院、省卫 生厅专家会诊 病历资料浏览(医学影像、心电图、病理图片等);会诊报 告编写、修改与发布;会诊报告模板管理等三级医院专家管理 专家信息管理;权限管理等 三级医院统计分析 按医生、医院、病种等进行 统计分析省卫生厅、各级医院系统管理 基础数据维护;用户及权限 管理;服务器信息监控等省卫生厅、各级医院

(二)病历资料采集子系统病历资料采集子系统应支持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实时信号的处理,主要功能如下:

1、模拟信号处理:病人的胶片及纸质病历、化验单、图文报告等通过扫描方式实现数字化。系统支持扫描文件的传输、存储和阅读,支持病历资料的手工录入。胶片资料:建议胶片使用医学专用扫描仪处理,能支持输出为DICOM3影像文件。纸质资料:纸质资料使用普通平板扫描仪处理,扫描文件以JPEG格式保存。

2、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应支持借助DICOM网关从具有DICOM3接口的影像设备获取患者的影像资料,也应支持自PACS图文工作站导入DICOM3影像。系统支持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中心等系统间实现互联互通。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根据卫生部已经颁布的有关电子病历的标准规范,导出患者病历信息,远程会诊系统支持针对导出信息的导入、传输、存储和阅读。

3.实时生命体征信号处理:系统支持床边呼吸机、监护仪等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传输,实现对患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连续、动态观察。

(三)远程专科诊断子系统远程专科诊断子系统应支持影像、心电、病理的远程诊断功能。

1、远程影像诊断支持从标准DICOM 3.0接口的影像设备或PACS系统获取患者的影像资料,并进行存储、再现以及相应的后处理操作。建立基于DICOM 3.0协议,B/S架构,WEB浏览方式的远程放射会诊系统,支持影像资料的后处理、关键图标注、保存,支持影像会诊报告的书写、发布,支持报告模板功能。支持远程影像会诊过程中多方进行医学影像(含静态和动态)的实时交互式操作。支持远程会诊专家在任意位置通过互联网安全认证后,进行远程影像会诊。有条件的上下级医院,可建立科室对科室的远程影像诊断服务关系。

2、远程心电诊断支持从数字心电图机采集心电图信息,并进行无损的数据传输、存储和再现,把基层医院的静态心电图数据传送给上级医院会诊专家。支持专家对心电图的判读、打印,支持报告的书写、发布。12导数字心电图支持通过Internet、GPRS、电话线等方式传输心电图数据。数字心电图数据可存储为XML、DICOM等通用数据格式。支持不同病例及历史资料的分析、对比。有条件的上下级医院,可建立科室对科室的诊断服务关系。

(四)视频会议子系统视频会议子系统为远程会诊服务提供音视频交互功能,其主要功能如下:

1、医学专家与申请医院医生、病人的远程互动交流、会诊。支持对异地的摄像头进行远程控制,实时调整观察视角;系统支持危重症患者的床边需求,患者在病床上就能实时接受专家远程会诊、远程监护服务;

2、系统支持会诊申请医院与不同卫生部属(管)医院及不同省级三级甲等医院间开展远程会诊服务;支持跨专科、跨机构、跨区域的多专家同时对同一基层患者进行实时联合会诊。在向不同医院申请会诊时,系统应快速无缝切换,增强系统响应效率和扩展能力;

3、开展远程教育,支持授课专家音视频和课件幻灯的同步,支持双方互动交流,支

持培训过程的实况转播和录像;

4、支持各医疗机构间的高清视频会议,满足医疗机构间学术交流、病例讨论、经验分享等业务需求;

5、音视频录制/回放,支持会诊、会议、教学过程的录制和录像回放;

6、可与应急指挥系统视频平台进行互联,支持音视频信息的报送。

7、系统基本配置:

(1)采用基于IP网络的全高清视频会议系统

(2)采用H.323协议框架技术,同时支持H.264等主流音视频协议

(3)解像度:分辨率≥1280×720P

(4)帧速率:30帧/秒

(5)双流:支持H.239标准,第二路视频流分辨率≥1280×720P

(6)支持双屏显示应用

(7)与应急指挥视频交换平台互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远程会诊视频会议系统与国家、省级应急指挥视频交换平台互联,实现应急会商与突发事件相关图像信息的报送。

(五)远程教育子系统支持实时交互和课件点播两种培训模式。实时交互培训应能保证授课专家音视频与课件播放同步;支持培训参与方实时交互;支持对培训过程的录像,并保存为通用文件格式存储在远程会诊中心,并支持进行流媒体课件的制作、整理、归类。实时交互培训应包括对远程手术观摩、远程护理示教及远程教学查房的支持。支持课件点播服务,具备新增、删除、上传、查询等课件管理功能。

(六)远程数字资源共享子系统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共享医学图书情报资源,为其查阅医学文献提供便利,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支持上级医院把具有典型意义的病历、案例分析、手术录像等资料共享给下级医院,供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参考、学习。

(七)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子系统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和远程预约。支持上级医院出院病人信息自动下转至病人所属基层医疗机构,由基层对病人进行随访与院后管理,引导病人当地复查复诊。支持基层医院完成预约挂号、预约检查、转院申请等操作;支持上级医院完成相关申请受理及信息反馈。

(八)电子身份认证子系统接入即将建设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实现对单位和个人进行跨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认证,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

(九)短信平台子系统支持站内短消息通知和手机短信通知,系统内部用户可通过站内短消息功能发送一对一或一对多通知,亦可通过手机短信平台手动或自动进行事物处理通知。便于及时有效处理会诊申请,实现会诊时间提醒等。

(十)费用结算子系统支持远程会诊收费标准设置,用于远程医疗会诊费用的查询、结算、汇总等。

(十一)远程会诊通信网络及数据中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远程影像会诊规章制度】相关文章:

医院远程会诊制度08-12

远程教育管理制度08-09

远程教育五项制度05-20

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制度04-23

学校远程教育管理制度05-11

远程教育培训管理制度05-17

远程教育ab岗管理制度06-28

动态影像05-10

档案影像05-19

影像网络05-19

上一篇:致工商联第十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下一篇:温泉洗浴的电视宣传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