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行地质及其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

2022-11-16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长600多公里, 大部分呈隐伏断裂展布于太行山山脉与华北平原之间, 该断裂带浅部由一系列长几十至上百公里的北东向到北北东向的断裂斜列组成, 主要断裂有黄庄—高丽营断裂、望都—新乐断裂、宁晋断裂、邯郸断裂、临漳断裂、汤西断裂、汤东断裂以及汤阴-济源-洛阳断陷带。断裂带展布区还分布一系列北西、北西西向的活动断裂[1]。晚第三纪和第四纪, 渤海湾盆地由早第三纪的断陷 (裂陷) 阶段进入拗陷 (后裂陷) 阶段, 盆地整体下沉, 上第三系和第四系广覆于早第三纪的盆-岭构造之上, 形成统一的大型坳陷盆地, 造就了华北大平原。太行山山前断裂带大部分被埋藏于平原之下。西侧的太行山体仍有不同程度的间歇性隆升, 形成唐县期剥夷面和河谷四级阶地, 从而塑造出太行山山前断裂带两侧反差强烈的构造地貌景观[2]。河南境内的太行山绵亘于豫西北部, 西与山西交界, 为太行山系的南段, 通常称为“南太行”。太行山山前断裂在该地区主要有汤西断裂, 汤东断裂以及汤阴-济源-洛阳断陷带。其中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云台山、王屋山, 省级风景名胜区7处-林虑山红旗渠、百泉八里沟、神农坛、青天河、五龙口、云梦山、大伾山, 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4处, 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5处。其它地文景观类资源还有黄龙洞、五龙洞、水峪溶洞, 水域风光类还有丹河、沁河、淇河、宝泉湖以及数不清的泉潭溪瀑, 生物景观类还有太行山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白云寺森林公园、黄河湿地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等[3]。

1 南太行断裂构造特征

南太行独特的地貌特征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源自其长期的地质构造运动, 而太行山山前断裂带正是造就这些特征的主要动力作用。这一段最主要的两处断裂为汤西断裂、汤东断裂以及汤阴-济源-洛阳断陷带。前二者近平行分布于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南段, 正断裂性质, 共同控制了汤阴凹陷的发育。汤西断裂走向NE30°, 倾向SEE, 长约70km。该断裂南段早第三纪活动强烈, 汤阴凹陷的汲县洼陷靠近断裂下降盘一侧, 下第三系厚3000m。晚第三纪断裂也有过强烈活动, 控制了千余米厚上第三系的沉积。汤东断裂走向NE30°, 倾向NWW, 长90多公里。断裂下降盘的汤阴洼陷堆积厚2800m的下第三系, 上第三系厚700余米[2]。汤阴-济源-洛阳断陷带地处北东向的太行山隆起, 华北平原拗陷与东西向的秦岭北支隆起相衔接的部位。既受到东西向构造系统的影响, 又受到北东向构造系统的影响, 此外还受到一个“喇叭”弧系统的影响, 总体上又形成一个构造三角区。这些断裂造成的断裂两侧差异巨大的地貌特征正为旅游资源创造了独特的条件。断裂西边隆升的山脉是太行山的最南端, 雄秀兼具气壮山河;大断裂东部和南部形成的沉积层提供了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4]。这种独特的地势为旅游资源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使得旅游开发极为方便, 而京广线南北通道更是能提供大量游客的出入。

2 南太行地貌特征

长期而复杂的断裂构造运动是形成奇特地貌特征的内在原因, 而典型地貌特征则是形成旅游资源的重要条件。南太行最主要的地貌特征为嶂石岩地貌和云台地貌。

嶂石岩砂岩为中元古界长城系云梦山组浅褐红色石英砂岩, 为滨海相沉积。嶂石岩地貌为中国三大砂岩地貌 (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 之一, 为地貌学按岩性分类确立的一种新型地貌类型, 主要由易于风化的薄层砂岩和页岩形成, 除顶层为石灰岩外多由红色石英岩构成, 深大断裂快速抬升后遭暴雨侵蚀和岩石重力崩解而成。其地貌特征为巨型长崖、围谷、峡谷、塔柱、台栈, 多形成绵延数公里的岩墙峭壁, 三叠崖壁, 远远望去, 赤壁丹崖, 如屏如画, 甚为壮美。在太行山南段的典型代表景区为林虑山, 八里沟, 关山等, 著名的人造天河“红旗渠”以及郭亮洞都是在嶂石岩地貌环境下开凿成的。

云台地貌兼具嶂石岩地貌的大多数特征, 但其又具有碳酸盐岩的典型特征, 有关地质研究部门依据地区的地貌形态、岩石性质、形成机制和环境条件等, 认为云台山是太行山地区碳酸岩地貌的独特典型代表, 与我国其他地区的碳酸岩地貌有着明显的区别, 并命名为“云台地貌”[5]。云台地貌发育在太行山中南段的寒武系一奥陶系地层中, 以“之”形、“线”形、“U”形、“环”形和台阶状长崖以及瓮谷、围谷、悬沟、深切障谷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特殊碳酸岩地貌形态。

3 旅游资源开发

长期的地质构造运动, 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 造就了南太行丰富的旅游资源。南太行山旅游区就是随着南太行山及其边缘区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业发展而形成的旅游区域。行政区划涉及河南省安阳、鹤壁、新乡和焦作四市, 包括19个县 (市、区) 的94个乡 (镇) [6]。

南太行旅游业起步比较晚, 但是后劲十足。焦作云台山和新乡八里沟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由于对旅游业的认识不足, 在发展上更多的表现为资源雷同而缺乏市场导向的理念, 旅游要素市场化观念不强, 适合国际和全国旅游市场的好的旅游产品较少, 区整体上还处于各自为政、相互封闭、联系较弱的分散状态, 尚未形成空间结构合理、组织机制高效的旅游地域综合体。因此配合该地区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应该以山水旅游为主线, 辅之以文化旅游, 在整体上具有统一性, 各区域互相配合, 整体规划, 才能真正打造出南太行的旅游品牌。

4 结语

本文从地质构造运动和地形地貌的角度分析了南太行独特的地理资源对旅游发展的意义。长期的断裂构造运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貌形态, 奇特的嶂石岩地貌和云台地貌和地理位置提供了更具潜力的旅游发展空间, 因此南太行地区应该整体规划, 互相配合, 充分发挥各自有利因素, 打造出自己的旅游品牌。

摘要:根据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构造特征, 分析了断裂带对地形地貌的地质作用;断裂带的地质作用使得断裂带东部和南部形成了广阔的平原, 而在西部则形成了隆升的太行山。这些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南太行丰富的旅游资源, 进一步对南太行的旅游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太行山断裂,地貌特征,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

[1] 刘锡大, 赵希俊, 侯建军, 等.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分形几何特征[J].地震研究, 1998, 21 (2) :165~171.

[2] 徐杰, 高战武, 宋长青, 等.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构造特征[J].地震地质, 2000, 22 (2) :111~122.

[3] 冯德显, 吕连琴.南太行山旅游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J].地理科学, 2003, 23:379~384.

[4] 窦新钊, 姜波, 张军, 等.太行山构造演化对冀东南煤层赋存的控制作用[J].煤炭学报, 2009, 34 (3) :293~297.

[5] 高亚峰, 焦慧元.太行山嶂石岩地貌与云台山地貌特征[J].资源旅游, 2007, 2 (4) :44~48.

[6] 蔡志红.南太行旅游区的资源整合与区域联合开发初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35 (5) :54~5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注职工精神需求促进地勘单位和谐发展下一篇: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