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视野下太行山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以邢台市为例

2022-09-10

一、引言

巍巍太行山脉, 将河北、山西、河南连接在一起, 这一区域所涵盖的文化种类丰富多元。同时各区域文化也具有明显的同源性, 将其概括为太行山文化, 可更好地展现这一文化集群的共性特征。以太行山为核心的文化集群, 兼具多元性与同源性, 在国内区域文化产业中的特色并不鲜明。但以宏观视角观察, 太行山文化可被视为我国北方文化的内核, 因此在更为广阔的国际舞台中, 将展现出鲜明的代表性。鉴于此, 国际文化市场应成为太行山文化的主要载体。当前邢台市太行山文化尚处于发展阶段, 其界定标准仍处于摸索阶段, 同时邢台市的景区与国际宣传平台建设仍然存在不足。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将以国际化视野, 提出构建邢台市太行山文化精神内核、推广机制以及对接路径的具体策略。

二、文化产业的概念界定和内涵

(一) 文化产业的理论发展

文化产业是由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启蒙辩证法 (1947年) 》一书中率先提出的经济学概念。其是指依托文化内容, 创造产品及产销供应链的生产模式。其中应包括文化商品、文化生产线以及文化商场的销售渠道。随着各国经济水平的总体提升, 文化消费比例大幅提高, 文化产业在各国的产业构成中占比不断扩大。我国加入WTO后, 经济逐步进入飞速增长期, 我国人民的文化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愈加广泛的关注。在我国当前的产业环境中, 产业融合是文化产业实现盈利的主要途径, 其中以旅游产业、服装产业的结合最为紧密。

(二) 文化产业的构成

结合国际视角与我国现实国情, 文化产业应由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以及社会文化这三部组成。历史文化是指在历史发展中产生的文化痕迹, 其中可包含历史名人、历史古迹等, 而红色文化是我国现代文化的鲜明特色和重要组成部分。在鸦片战争爆发后, 我国逐渐融入工业化背景下的国际社会, 但当时国家的发展道路并未明确, 如何实现先进知识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平衡, 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实践中,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 成为富民强国的最佳路径, 而在长期革命实践中产生的价值认同, 则成为红色文化的早期形态。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逐步发展并健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在这一过程中, 红色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并对我国社会建设与民族精神带来深刻影响。社会文化是指社会居民的观念认同, 其中可包含戏曲、民间艺术等内容。

(三) 文化产业的主要特征

文化产业的主要特征可被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 是文化的先导性。文化是文化产业的内核, 以文化为出发点, 寻求并设计产业模式, 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其二, 是以营利为目的。产业发展的核心诉求是经济效益, 这也是文化与文化产业的核心区别。其三, 文化产业应体现教育功能。文化产业具有社会效应, 并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价值观。因此, 为消费者提供积极正面的文化输出, 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邢台市太行山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 历史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当前邢台市的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首先, 是对于太行山历史文化的提炼不足。太行山脉自北而南贯穿于中国大地的腹心, 连接北京、河北、山西、河南, 各省份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受此影响, 太行山文化的基本内涵并未得到确立。其二, 是景区建设严重不足。邢台市历史文化景区建设, 仍然较多的立足于古代邢州城的历史沿革, 而对于太行山地区的关注度相对不足。其三, 邢台市历史文化产业尚未寻找到与国际产业对接的有效途径。邢台市属我国内陆城市, 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 在与国际市场对接的过程中, 可能面临人才不足、渠道受限等问题。

(二) 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多部门对此始终高度重视。但在具体操作和实践中, 邢台市的红色文化产业仍然存在文化产品单一、宣传渠道狭窄等问题, 此类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红色文化的国际化发展。红色文化已在当代社会中产生了深刻影响, 忽视红色文化的重要价值, 将无法深入理解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宣传渠道不足也是影响红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这一问题, 将进一步影响邢台市文化产业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三) 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社会文化是文化产业的基石, 但邢台市对于太行山文化的认识仍然存在较强的局限性。例如, 邢台市通常会将本地区的社会文化视为太行山文化的基础。但太行山涵盖区域极广, 丰富的民间艺术兼具独立性与同源性。片面强调本地区文化, 必将限制太行山文化的多元性。同时, 邢台市对于社会文化的保护仍然不足。再有, 太行山区的传统文化, 难以与当代文化相对接, 青年群体与国外友人对于此类文化的接受程度普遍较低。

三、邢台市太行山文化产业与国际市场的对接路径

(一) 历史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文化提炼不足、景区建设滞后以及缺乏国际对接渠道, 是邢台市太行山文化产业建设的主要问题。在提升产业发展的过程中, 邢台市应首先明确太行山文化的历史价值, 以便开展更为有效的宣传。

太行山脉沿线地区, 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蕴含着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元素。这部分文化元素可依据文明发源地——大一统思想——民族融合的脉络展开挖掘。华北平原、晋中盆地、中原地区是古代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多数专家认为, 太行山西麓不仅具有原始生态文明, 也是红山文化南下的主要路径。太行山东、西、南三麓的早期遗址, 是具有同源性的文化区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各区域人口之间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例如, 太行山内存留的多座古刹, 可呈现出文化对于民族融合的巨大影响。

开展景区建设的过程中, 有关部门将历史发展的多元性与统一性, 作为历史文化产业的价值定位, 符合太行山地区的文化特征与历史脉络。以此为依据, 太行山历史文化产业的构建, 可将展现历史风貌的演变进程作为主要着力点, 并打造出仿古纪念品、旅游产品等多种盈利渠道。邢台市可与其他地方政府, 建立起产业联动机制, 并为可揭示中华文化发展脉络的重要文物, 设计交流展出制度。同时多地应统一文化解读视角, 并将“大太行山”理念作为文化同源的主要依据。

太行山区的历史文化产业, 可围绕著名历史景点展开构建。在对外宣传的过程中, 各地区的文化部门可遵循品牌建设、文化宣传、平台构建的基本路线, 对接国际文化市场。例如, 各地区的文化部门可统一构建“太行山”文化品牌, 并以此为内核建设海外文化宣传中心。该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将太行山在东亚文化的关键地位, 介绍给全世界的文化消费者。在具体的工作中, 文化宣传中心可在北京等国际都市设立“太行山文化展”。依托北京市的文化底蕴与文宣渠道, 太行山文化将得到广泛宣传。

(二) 红色文化产业的国际化路径

在国际舆论中, 对红色文化往往不够深刻, 其精神内涵也难以得到体现。针对这一问题, 各地区文化部门应将民族精神与文化对比视为推广红色文化的切入点, 从而使更多的国外游客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太行山沿线的红色文化遗址, 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红色文化的核心内涵秉承了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 而这一文化特质, 也是推动新中国全面建设的内在动力。当前世界各国对于我国的经济奇迹充满好奇, 探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已成为西方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 秉承艰苦奋斗精神的红色文化, 是调动我国各项资源的内在动力, 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将这一理念阐述给各国友人, 可帮助更深刻地理解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各项发展。鉴于此, 邢台市可将文化教育与旅游体验建立承载渠道, 在此类红色旅游活动中, 可推出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旅游产品, 为其赢得获得更为广阔的销售空间。手工老粗布制品、陶瓷制品或将成为国内外青少年群体的热烈追求的新时尚。

(三) 社会文化产业的国际化道路

太行山地区的社会文化产业尚未得到合理有效的规划和设计, 代表太行山文化的特色符号也未得到充分开发。针对这一问题, 邢台市应以产业整合为先导, 凝聚太行山沿线地区的文化元素, 从而使太行山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得以提升。

首先, 邢台市应将产业融合, 作为推广社会文化产业的主要途径。以地方戏曲为例, 邢台市可借助我国轻工业的生产能力, 将戏曲元素融入服装或小商品中。脸谱是我国地方戏曲的特有元素, 各类脸谱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将太行山戏曲文化中的脸谱造型提炼、加工为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特色图案, 可获得独特的文化符号。将这部分文化符号应用于服装、小型电器中, 可使此类商品的吸引力得到提升。借助我国现有的商品营销网络, 太行山文化产品, 将输入国际消费市场。同时, 在打造太行山文化产业的过程中, 邢台市也应借助天津、北京等地的文化产业集群与专业人才。例如, 邢台市可与知名文化公司合作, 并委托其代理文化商品的营销业务。通过引入成熟的运营机制, 邢台市的文化产业可与国际市场快速对接。

在社会文化宣传的过程中, 邢台市应与各地区轮流举办文化节, 并为其他地区的地方戏曲提供表演舞台。通过这样的设计, 太行山戏曲将成为统一的文化品牌, 而各地方戏曲将依托这一品牌, 实现更为有效的发展。在民间艺术领域, 各地区可统一编订“太行山英雄”等文化符号。通过这样的设计, 各地区的文化符号将汇集至一处, 太行文化将逐渐成型。总之, 在当前环境下, 文化产业的发展应遵循统一的文化价值标准。

在与国际对接的过程中, 邢台市可通过文化推广中心, 为各类文化形态设计新型的展现形式与传播渠道。例如, 在推广地方戏曲的过程中, 可为经典曲目提供英文字幕, 并利用网络媒体向全世界推广。而针对国外年轻群体的兴趣爱好, 文化推广中心可借助地方戏曲元素, 创作快节奏的网络曲目, 以吸引更多的艺术爱好者。

四、结语

太行山文化是我国北方文化的内核。在与国际文化产业对接的过程中, 应首先构建出自身的文化界定标准, 以明确其核心内涵。同时在国际推广的过程中, 各地区应共同成立文化推广中心, 以便于整体包装与宣传。其次, 太行山文化应将所独有的红色文化, 视为自身的宝贵财富, 并借助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等著名景点, 建立特色鲜明的文化展示平台, 从而使国外消费者领悟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再有, 太行山文化应将民间艺术与养生哲学, 作为产业突破的着力点。此外, 鉴于艺术交流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主要渠道之一, 借助艺术交流, 邢台市太行山文化将得到国际文化产业的关注。

摘要:与国际文化产业对接, 是邢台市太行山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路径。但太行山文化尚未形成固有概念, 其国际化发展道路将受到阻碍。基于这一认知, 本文将首先对文化产业的理论发展、内涵以及主要特征进行介绍。在本文的第二部分, 将依托国际文化市场的主要需求, 提出邢台市构建太行山文化产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在第三部分, 将围绕文化推广中心、产业融合、科技支撑、人才引进等内容, 依据文化内涵重构、产业融合或区域联动、国际产业对接这一论述脉络, 着重探究邢台市太行山文化产业与国外文化消费者的对接路径。

关键词:邢台市,太行山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 张世超.精准扶贫视角下文化扶贫的思路与策略——评《河北太行山文化产业带构建与发展策略》[J].采写编, 2017 (6) :160-161.

[2] 宋伟龙.点轴理论视角下太行山文化产业带的建构[J].青年记者, 2017 (6) :92-93.

[3] 曹文芳.太行山生态绿化的价值分析——以石家庄市太行山生态绿化工程为例[J].统计与管理, 2016 (6) :131-13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压电力电缆的故障及诊断处理分析下一篇:行政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签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