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意义

2023-01-18

第一篇: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意义

建设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

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如马克思本人就提出“公仆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实现人民主权的工具,其一切活动都围绕为人民服务而进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服务型政府,是对我国政府改革和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我们党的宗旨和政府的性质决定了政府所做的一切,必须是也只能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我国政府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在党的领导下履行国家政务职能的组织,必须模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建立服务型政府,以服务人民、服务市场为己任,才能真正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在当今充满竞争的世界中,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哪里政府管理规范、投资成本低、办事效率高、服务环境好,哪里就能吸引

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更大的发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要求政府必须履行各项承诺,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随着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要求政府部门精简机构,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从以行政审批、指令计划为主要特征的管理手段中解脱出来,建立起新的体现服务型政府的管理体系。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限的,管理方式必须由指挥经济变为服务经济,管理目的在于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如果政府在市场活动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就很难保证市场活动的公平、公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应通过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职能,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加强社会管理,不断优化社会环境,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通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满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需要的质优价廉的公共产品,促进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新形势下政府自身建设的客观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政府组织结构日益扁平化,中间

层级政府的传递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冗余。随着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加快,公民主体意识日益增强,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升。面对新的形势,政府应当具有灵活的管理体制,以对公民需求及环境变化作出及时、准确的回应。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和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受传统行政体制的影响,无论政府机关还是公务员,在履行职能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行政审批程序烦琐,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现象屡禁不止;不作为、乱作为,办事缺乏透明度,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等。要通过建设服务型政府,改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树立人民政府良好形象。

第二篇: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大意义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我们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有效实施宏观调控的迫切需要。随着宏观调控实践的不断丰富,我们对法治与宏观调控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依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发展规划、投资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正是对多年有益经验的总结。科学的宏观调控应该是在法律法规框架下的宏观调控,这是我国宏观调控走向成熟的标志。发展改革部门作为宏观调控和经济综合部门,更要注重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实施宏观调控。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保障。关于法治与改革的关系,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做出深刻阐述,强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立法是处理改革和法治关系的重要环节,四中全会《决定》强调立法要与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发展改革部门更应当在法治的引领下推进改革,在法治的框架下规范改革。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转变政府职能本身就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推进职能法定化,行政机关要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要坚决把市场能办好的事交给市场,社会能办好的事交给社会,基层能办好的事交给基层。同时,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

第三篇:建设服务文化对服务企业的意义

一 前言

在“人人都是服务员、行行都是服务业、环环都是服务链、个个都是文化者、处处均显文化味”的服务经济时代(顾客服务经济时代),提升服务品质,是各个行业单位不可回避的战略选择。服务与文化有着天然的情结:服务过程是人与人之间文化、情感交流和沟通互动的过程,顾客每天都在接受、品评各种服务,服务和服务文化已成为评判竞争的焦点亮点和热点,越来越便利的服务和日趋成熟的消费者越来越“苛刻”的服务文化需求,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左右着我们的经营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机遇。走进了观念突围、服务创新、文化制胜的新时代,建设服务型文化型创新企业,提高竞争能力,推动企业可持续续经营。因此建设高品质的服务文化,提高服务资质,提升文化服务贡献度,已经成为各行各业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成为责无旁贷的第一要务。

二 现在企业服务文化的缺失

1.缺文化,主要是人价值判断、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主要是

1、文化素养(文明意识)在服务过程中充分展示服务礼仪、语言文明、服务语言规范、举止优雅、卫生整洁、与人为善等形象。

2、先进的执行企业文化,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优秀的企业做文化,最高层次的竞争经营就是文化的竞争经营,坚持以认为本、顾客至上、学习创新,大多数的还是停留在喊口号、写报告、传抄理念、唱歌打球做秀等搞表面文章。

3、建设企业文化的大文化氛围:文化意识浓、服务意识强、思想明锐,善于创造宽松的环境,善于把服务的重点放在品牌建设上。

2..缺观念:缺与时俱进的观念。变化的加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生存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落后与先进的差距主要在观念的差距,先进的地区谈生意、作广告、干事实、讲效益,落后的地区空谈主义、喊口号、图形式、重面子。先进的地方注重执行、学习培训。落后的地方抱残守缺、强调借口、忙于跑官应酬,先进的地方:学习、创造、嫁接、执行、经营新观念,落后的地区还在讨论“对”“错““社”“资”,观念产生了效益,形成了生产力,观念决定一切,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命运。要实施观念突围,以强烈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改变自己,检讨自己。明确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差距,调整自己的心态,立足当前。

3.缺服务:五个不到位:

1、服务的观念不到位、服务意识落后、。低贱观念、恩赐观念、冷漠综合征,讲实惠、顾不上、没必要、差不多的思想。

2、服务诚信不到位。

3、服务效率、服务规范不到位。

4、服务的品牌经营不到位。

5、服务创新不到位、服务的个性化不够。八大服务误区:检查式服务、被动式服务、浅层次的服务、政治式服务、花架式服务、简单化服务、功利式服务、诉后服务,主要是体现在服务平时不注意及时收集顾客的反应,或对顾客的抱怨熟识无睹、敷衍塞责、对付等现状。现代服务的星级梯次:一星:规范服务、二星:优秀、科学服务、三星:优异、优质服务、四星:卓越服务、五星:传奇、服务到家的服务。体现在令人满意的服务态度、令人信赖的服务质量、令人佩服的服务效率、令人温馨的服务细节,让顾客感到意外惊喜的超值服务。

三 企业服务文化的树立

建设服务文化,关键是更新服务理念,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形成和建立新的理念,需要审视我们的服务观念、服务态度、服务措施、服务技能,找出与先进服务文化的差距,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服务经验;、明白“服务就是发展”、“服务就是效益”、“服务就是市场竞争力”

的道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全员服务、真诚服务、服务创新等先进理念;需要坚持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强化客户关系管理,努力用真诚博得信赖,用服务赢得支持,实现员工与员工的和谐、员工与公司的和谐、公司与客户的和谐。服务理念是企业的一面旗帜,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要树立企业服务文化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积极构建特色鲜明社会共鸣的服务文化,着力打造文化型服务型和谐企业。

1.1、科学定位角色,突出公司特色。科学的定位己公司的特色服务,加强服务特色,让顾客可以牢牢记住公司的服务。

1.2、文化交融社会共鸣借力提力示范引领。把企业文化与企业服务有效的结合起来,彼此相互促进,共同打造企业品牌文化。

1.3、注重行业特色和技术特色,把安全文化与服务文化有机的融为一体。企业生产安全与公司服务文化结合,安全生产,积极的承担起社会责任。

2)注重服务创新,积极打造服务品牌。

以文化引领服务转型,以品牌助推服务升级,着眼顾客关注的焦点实施有效管涌的创新,建树了有竞争力的服务品牌。服务文化是研究顾客服务顾客的文化,是与世俱进不断提升顾客价值的创新文化。创新是服务文化的生命力。因此,他们始终注重以创新为动力,以品牌为统领,实施全方位创新,把顾客的难题作为创新的课题。

3)规范管理典型示范。营造和谐环境,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加强企业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夯实组织基础;加强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加强职工业务技术培训,提升岗位技能;用先进典型示范引导,提升倾情服务的整体素质;用细致工作凝聚人心,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四 企业服务文化的维护

企业的服务文化树立之后,想要维护,需要企业的领导认识到企业服务文化的重要性。在企业中强调服务文化的重要性。同样也需要员工在服务的过程中,牢牢记住企业的服务理念,和企业服务文化,在服务的过程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永远保持微笑。真情的微笑是情感的自然表达,是良好沟通的开始。一张微笑、友

善的脸能消融彼此间的隔阂和误会,让客户从微笑中读出真诚,读出信赖。

(2) 学会客户沟通。沟通是实现亲情服务的第一步,在客户服务中,所需要的不仅仅是

传统信息接受的沟通,更是需要去关心客户,打动客户的心,这是有效沟通的一把钥匙。

(3) 用心感知客户。客户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的财富。要以客户为中

心,站在客户的角度通过主动的观察、细致的询问、亲切的交谈、善意的提醒等创造和谐氛围,把握客户需求,感知客户期望。

(4) 善待客户抱怨。抱怨是指预期没有达到而产生的不满情绪,要把客户的抱怨当作是

对医院的信任和期望,要设身处地为客户考虑,善于安抚,善于输导,善于化解,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切切实实从客户最需要的事情做起,从客户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能够现在解决的,要立刻行动起来;能够今天解决的绝不拖到明天;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给客户一个满意的答复。

(5) 注重细节服务。任何工作都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细节决定成败,决定了服务的效果。

亲切的称呼,会意的眼神,甜蜜的微笑,友好的提醒等亲和行为都会将医院的真诚服务传递给每一位客户,每一次细微的服务都将承载烟草人浓浓的亲情。

(6) 关怀弱势群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关心、关注、关爱残疾、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帮助他们解决住院期间等生活上的难题。

(7) 精湛服务技能。服务技能是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有力支撑。只有适应社会发展,精

通专业知识,拓展服务技能,熟练掌握沟通技巧,炼就过硬的服务本领,才能不断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8) 构建亲情团队。和谐团队是实现亲情服务的基础,在团队内部树立“两个至上”共

同价值观,倡导团队合作精神,营造关爱他人,乐观向上,勇于负责的工作氛围,齐心做好客户服务工作。

五 总结

21世纪企业竞争的焦点是服务文化。服务文化是第一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差异化战略,具有不可模仿性和不可复制性; 顾客忠诚决定胜负。四流企业——卖产品,产品只能让企业进入到价格竞争的败局!三流企业——卖品牌,品牌让消费者对你有信任感!二流企业——卖标准,标准让消费者认为你是行业的权威者!一流企业——卖思想卖文化,思想文化让消费者成为你的永久忠诚者!

第四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坚持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改革,就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做好宣传引导、统一思想工作,协调处理改革涉及的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和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为推进改革贡献力量。服务发展,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聚发展力量,营造发展环境,提供发展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服务民生,就是贯彻落实党的惠民利民政策,为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创造条件,为解决群众上学、看病、就业、养老、住房等实际困难提供服务,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主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群众,就是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既认真倾听群众意见,维护群众利益,按照群众的需求和意愿提供服务,又充分运用民主协商、耐心说服和典型示范等方法教育引导群众,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服务党员,就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尤其要帮助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流动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光荣感、责任感,激发党员服务群众内在动力。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达到“六有”目标:一是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党组织领导班子;二是有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培养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的党员干部队伍;三是有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建设便捷服务、便利活动、便于议事的综合阵地;四是有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创新贴近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工作抓手;五是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形成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制度;六是有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取得群众欢迎、群众受益、群众认可的实际成效。经过3至5年努力,使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服务成效明显提升,各领域涌现出一大批符合“六有”目标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

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要牢牢把握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总体要求,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自觉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找准开展服务、发挥作用的着力点,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强化服务功能。农村党组织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搞好服务,引导农民进行合作经营、联户经营,开展逐户走访、包户帮扶、及时办理反馈群众诉求,帮助群众和困难党员

解决生产生活、增收致富中的实际问题。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搞好服务,定期开展民情恳谈,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健全组织体系。适应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变化和需求,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面。农村在以建制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在农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全面建立党组织。在社区居民中按照志向相投、兴趣相近、活动相似的不同群体建立党组织。探索建立网络党组织,通过QQ群、微博客、微信等开展党的活动,拓宽党建工作网络阵地。推行区域化党建,可以由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内单位党组织共同组建区域性党组织,也可以依托居民区、商务区、开发区等组建区域性党组织,合理划分服务网络,组建网络服务团队,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提供服务。

建设骨干队伍。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书记队伍建设,创新选拔培训机制,采取上级选派、跟踪培养、群众推荐等方式,选拔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选派得力党员干部到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和贫困村党组织担任书记或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引导他们提高为民服务本领,强化廉洁履职意识;分级

负责、分类培训,用2至3年时间,把各领域党组书记轮训一遍。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配强乡镇、街道党务工作力量,充实机关、事业单位专职党务工作者。加强党会员队伍建设,做好发展党员和培训工作,注重把党员培养成服务骨干,严格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促使他们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主动服务群众,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创新服务载体。围绕群众多样化需求,坚持立足实际、尽力而为,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服务。依托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坚持一室多用,丰富活动载体,推广机关干部下基层、结对帮扶、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务、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等做法,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等活动,为服务群众创造条件、提供动力。推行网络服务,推动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平台和网上民生服务平台整合,加快全国党员信息库建设、党员干部手机信息系统等开展服务。

构建服务格局。基层党组织要带动群众组织、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服务,协调面向基层的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和社会服务。深入开展以服务为主体的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活动,充分发挥群众组织服务作用。建立健全各级党代会代表联系党员服务群众制度,

广泛开展以党员为骨干的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开展服务,培养群众服务骨干,引导群众参与服务、自我服务、互相服务,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服务格局。

第五篇: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完善与发展

梅星09思政200930013008

2【摘要】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起步较晚,在不到十年间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与发展,不断地融合与创新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新阶段的主要特点,在新的形势下,国家和人民对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能力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信息时代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完善与发展既是新时期的需要,又是未来电子政务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电子政务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

新时期,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既有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加速与普及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助推力,与此同时,在政治经济体制和电子政务发展环境方面的一些问题又给电子政务的发展尤其是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与完善造成了一定的困境。

一、 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的有利环境

在不到十年间,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且不断缩短同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过程,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国内的有利环境是分不开的,正是这些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一) 国家政策与法律的保障

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指出:“国家投资的重大工程和重点应用系统,应优先由国内企业承担,在同等性能价格比条件下应优先采用国产软件系统。”文件把国内软件企业和大型公共网络平台作为重点支持对象。

2006年初,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明确指出:“服务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给予电子政府公共服务明确的定位,并强调了电子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性。

2006年6月12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上,中央再次提出“信息管理要向公共服务转变”,并着重指出“信息网站建设要向发挥社会力量转变”。①

以上国家出台的文件和相关政策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和政策的保障,同时也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创新指明了方向,即电子政务的发展要向公共服务和发挥社会力量转变,这对于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契机,也是新时期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直接动力。

(二) 政务处理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需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政府政务面临着信息量大、信息技术落后、办公效率低以及管理体制不顺和政务信息化人员不足等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政府信息处理的能力和效率,但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进程。

第一,政务信息量大。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政府部门每天要输送和接收大量的信息,对于传统的政务处理方式来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然而,电子政务项目本身是一个大型的由软件、硬件、技术和操作人员构成的有机综合系统,它本身就具有更新速度快、处理能力强、涉及面广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于处理政务中的庞杂信息来说是一个天然的优势。 ① 以上摘自《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0》——融合与创新:电子政务发展新阶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二,信息技术落后。传统的处理信息的方式既浪费人力又浪费时间,而且准确性也受到限制,因此,在新时期越来越不能适应政府和社会的需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则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相当高的准确率,自然在今天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受到政府和一些企业的推崇。

第三,管理体制不顺。传统政务管理体制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上下级的政策和文件传达容易出现沟通障碍和信息失真等问题,这些都容易造成政策执行的缺损,使党和国家的意见与指示不能很好地得到理解与执行。在电子信息系统下,由于是网络化的方式传递信息,所以可以省掉政策传递的中间环节,使文件精神能够被更准确地理解。

第四,政务信息人员不足。传统的政务处理系统中,信息处理的人员有限,无法及时有效地完成大量的信息处理的任务,而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运用可以节省一定的人力,同时提高信息处理效率。

(三) 政府与民间信息沟通方式的改革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节奏加快,传统的信息沟通方式不能很好地满足民众及时与准确了解政府信息的需要,在传统模式下,信息的沟通既耗费人力和财力,又耗费时间,由于政府与民众长期缺乏沟通,容易造成民众对政府政策和指示的不理解以及政府部门对社会民情的不了解,这不利于良好的官民关系的建立,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逐步采用和推广将改变这一状况,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和公共服务平台,民众可以及时了解相关的政府政策并对政府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也为政府与民众沟通提供了一个便捷的窗口,为政府了解民情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

二、 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的不利困境

针对这一问题,有关学者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困境来源于三个方面:政府机构方面、社会公众方面和平台及建设者自身方面。①

该学者的分析很透彻,基本上说出了目前我们都能感受到的一些不利因素,但是我认为这只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的微观层面的问题,其背后的宏观因素更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建设的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发展至今,经历了不断的改革、完善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主义发展至今,其影响是世界瞩目的,然而,目前我国的政治体制建设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是我国政治经济建设的巨大障碍。我认为,目前政治体制中的问题在于中央与地方发展建设的不协调、上级与下级部门政策执行的不连贯以及同级政府部门之间信息交流的不畅通。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我国的一些政策和文件很难及时有效地被下级部门理解和贯彻执行,下级部门和基层政府由于缺乏理解和认识,改革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的动力不足,再加上长期以来的发展滞后造成的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为整个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都带来巨大的阻力。

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条件的不足。毛主席曾经说过,社会主义制度要长盛不衰就得依靠社会主义的民主力量。然而时至今日,在我们的社会中,民主环境的建立还需要政府和民众作出很大的努力。现在社会上存在着一种“官本位”和“金本位”的思想认识,由此催生出一批“官二代”“富二代”飞扬跋扈的怪现状,这些不利的因素正在影响人们对民主的态度,似乎谁掌握了社会资源谁就有话语权,就有社会资本,就有“民主”,政府部门在处理此类问题时的乏力和低效,让民众渐渐对政府市失去了信任,从而引发了民众对政府信息和政策的不关注和不了解,因此也就在公共服务平台这样一个与政府对话的机制中不参与。所以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中民众的参与度和参与热情不高也是阻碍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一大困境,解铃还须系铃人,创造有利的社会主义民主条件将是重中之重。

第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弊端。这一点主要是关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合理。① 见《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0》第73页

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增长方式,一个是分配方式。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粗放型的,不计成本的,所以在一些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设计开发公司的开发过程中缺少一定的创新精神,再加上本身这一类系统的开发就需要开发公司对我国政府的业务模式有较高的了解,因此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并不完善。其次是经济分配方式的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期,由于中央长远的考虑,在分配上国家和企业占得比例较大,个人分配的比例较小,所以我国的人民大多数不算富裕,这也为民众参与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制造了障碍,民众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①此外,我国信息化发展也呈现明显的不均衡现象,中部和西部地区很多尚处于发展阶段:单位计算机拥有量30%~50%,家庭计算机拥有量10%~20%,上网人数比例10%~30%。所以,目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是关系到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因素。

三、 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的几项建议

关于新时期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在分析了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后,我也对未来的改革方向有一些自己的建议。

(一) 协调政府部门,建立公共服务网络

目前我国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太差,存在着上下级之间政策不连贯、同级别之间信息无交流的状况,这对于提高政务处理效率、提升政府服务形象是不利的,所以有必要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积极构建一个信息共享、交叉互补的政府公共服务网络,这既是提升政府职能和工作积极性的一个举措,也是改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建设环境的一种方式。

(二) 创造民主条件,建构民众参与平台

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对象不是政府官员和国家领导,正是广大的民众,民众都不参与,那么建设的意义何在?所以我们必须创造一定的社会主义民主条件,让民众有参与的意愿,同时创造一定的经济基础,让民众有参与的机会,同时提高民众的知识文化水平,让民众有参与的能力。只有建立了这样一个参与的平台,政府与民众才有对话的窗口,服务型政府的宗旨才能得以体现。同时,②广泛的公民参与不仅可以提升政府决策的权威性,而且可以弥补官僚制的缺陷,改善政府管理绩效。

(三) 实行绩效考评,建立社会监督机制

这一制度的建立主要是为了鞭策政府部门不断创新,积极进取,改善服务质量,使民众对政府部门的意见得以反映,同时也是规范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一项举措,使这一平台的功能得到发挥并且不断完善。通过考评,既能反映政府在创建和完善这一平台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能不断总结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为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借鉴。

四、 结语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与完善既需要政府部门的建设性指导,也需要民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只有这样,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才能不断前步,社会主义的发展才能与时俱进,才能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0》 主编:王长胜 许晓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版

2、《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再造七项战略》 主编:燕继荣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①

② 摘自《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0》第74页摘自《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再造七项战略》 燕继荣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11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分析当前国内经济形势下一篇:副县长的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