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分析及临床意义

2022-09-13

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由于白血病细胞起源、分化和生物学行为的不同, 临床表现各异, 治疗和预后也会有所不同。现今细胞遗传学已经成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型、治疗选择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手段。本文回顾性地对58例初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分析, 并观察了58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与临床的关系。初步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患者, 为我院报道的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初诊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 男30例, 女28例, 年龄15~85岁, 中位年龄45岁, 按FAB分型, M0 1例, M2 15例, M3 12例, M4 3例, M5 24例, M6 2例, M7 1例。材料主要是骨髓标本, 均取自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前的髂前或髂后上棘。

1.2 方法

(1) 形态学分型:采用常规瑞氏染色, 在10×100倍光镜下计数有核细胞200个, 计算白血病细胞所占的百分比。 (2) 细胞遗传学分型:用G显带方法染色体分析, 每例观察至少20个分裂中期细胞, 核型异常按《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 (ISCN 1995) 》进行识别及描述。 (3) 治疗方案:采用标准DA (柔红霉素+阿糖胞苷) 或IDA (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 或MA (米托蒽醌+阿糖胞苷) 诱导缓解方案, M3采用全反式维甲酸或亚砷酸诱导分化+DA或IDA联合治疗, M5主要采用MV (米托蒽醌+替尼泊苷) 诱导缓解。 (4) 疗效判断:参照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5) 统计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数据。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生存率曲线作图采用Kaplan-Meier法,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形态学分型:58例患者中以M5最多, 24例, 占41%, 其次为M2, 15例, 占26%, M3为12例, 占21%, M4为3例, M6为3例, M0及M7各1例。 (2) 染色体分析:58例患者中异常核型为69% (40/58) , 正常核型为31% (18/58) 。各亚型的核型及畸变率 (表1) 。以M3异常核型检出率最高, 为100%, 其次为M5、M4、M2。在40例染色体畸变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病例中, 共检出32种异常核型, 单纯结构异常15例, 占异常核型的38%, 单纯数目异常12例, 占异常核型的22%, 结构与数目同时异常16例, 占异常核型的40%。主要核型异常的频率与分布 (表2) 。 (3) 治疗效果:本组58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均接受诱导缓解治疗, CR41例, CR率70.7%。其中将患者分为复杂核型异常组及非复杂核型异常组, CR率分别为22.7%及77.4%, P=0.008 (表3) 。根据SWOG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细胞遗传学危险度划分标准, 将58例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及未知组。低危组的CR率为80%, 中危组的CR率为78.3%, 高危组的CR率为46.2%, 未知组的CR率为71.4%, P值无统计学差异。

注:P=0.008

注:各组间的P>0.05

3 讨论

细胞遗传学在急性白血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及疗效的监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组研究观察58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并观察了58例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与临床的关系。

本组58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检出异常染色体的患者为40例, 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69%。文献报道中常规的细胞遗传学技术检测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异常染色体检出率约41.8%~78%, 本组患者的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69%与他们接近, 其中Bacher等研究中异常染色体的检出率为41.8%, Byrd JC等的研究中异常染色体的检出率为56%, Acevedo S等的研究中异常染色体的异常检出率为78%。本组58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异常染色体检出例数为40例, 其中结构异常的29例, 单纯数目异常的为11例, 几种常见染色体异常以t (15;17) , t (8;21) 及+8的检出率较高, 其中检出率最高的为t (15;17) , 检出率为19%。本组病例中t (15;17) 均见于M3, 在M3的检出率为91.7%, 仅有1例未检出t (15;17) , t (15;17) 为M3高度特异性染色体异常, 到目前为止, 暂未发现其他类型白血病存在t (15;17) 异常。

t (8;21) 异常在本组病例中的发生率仅次于t (7;15) , 检出率为8.6% (5/58) , 其中4例为M2患者, 1例为M4患者, 80%与M2相关, M2病例的t (8;21) 检出率为26.7%。11q23重排在本组病例检出率为5.2% (3/58) , 本组检出的3例11q23重排均见于M5, 在M5中检出率为12.5% (3/24) , 这说明与单核细胞白血病有特别的联系。+8为本组患者中检出率最高的染色体数目异常, 检出率8.6% (5/58) , 5例+8异常的患者中有4例为M5, 与Paulsson K等的研究+8异常见于M4, M5相符。t (9;22) 见于1例M2患者, 结合病史及体征考虑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的患者。

复杂核型本组58例患者的检出例数为9例, 检出率为15.5%, 主要多见于M5, Bacher等研究中复杂核型检出率为12.3%, Byrd等研究中复杂核型的检出率为10%。近年来多项大样本的研究均表明染色体核型分析是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预后相关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的预后因素。

t (15;17) 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高度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 具有t (15;17) 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对全反式维甲酸及亚砷酸治疗敏感, 有高缓解率, 预后良好。但仍有10%左右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不存在t (15;17) , 对全反式维甲酸及亚砷酸治疗不敏感。有学者发现部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存在t (11;17) , 并形成PLZF/RARα融合基因, 对全反式维甲酸及亚砷酸治疗不敏感, 化疗效果不佳, 预后较差。t (8;21) 是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 发生率约15%, 主要见于M2, 也可见于M1、M4。在t (8;21) 的患者中约70%伴有额外的染色体异常, 其中伴性染色体丢失最常见, 其次为9q-, 少见的有+8、7q-及+4。伴有t (8;21) 的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预后良好, 生存期长, 儿童则预后不良, 伴有性染色体丢失不影响预后, 伴有9q-及+4预后不佳。本组观察疗效的58例AML患者5例伴有t (8;21) 的患者CR率为80%。

复杂核型异常组与非复杂核型异常组之间疗效比较, 本组观察疗效的58例AML患者中检出复杂核型异常的共9例患者, 经治疗CR患者为2例, CR率为22.2% (表3) , 低于非复杂核型异常组, P=0.008, 复杂核型异常组与非复杂核型异常组比较, 复杂核型异常组总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非复杂核型异常组, P=0.006。这些都表明复杂核型异常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效果差、CR率低、早期复发率高、总生存期短, 预后极差。

根据SWOG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细胞遗传学危险度划分标准将58例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及未知组, 经过各组间的CR率及总生存时间比较 (表4) , 发现高危组CR率低于低危组、中危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考虑主要与样本数小有关, 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继续观察。而在总生存时间, 高危组CR率低于低危组、中危组, 有统计学差异。SWOG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细胞遗传学危险度划分标准在临床的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选择方面有较大意义。

所以随着染色体分带技术的提高, 染色体异常与白血病的类型及预后之间的关系已来越明确, 这些都将有助于我们评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病情、判断预后, 使我们能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 努力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培养法处理患者骨髓样本, 经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之间的关系。结果 58例患者中异常核型为69% (40/58) , 以结构异常为主, 以M3的检出率最高。伴有复杂核型异常AML患者CR率、总生存期均较非复杂核型异常AML患者差。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已成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断、个体化治疗、治疗效果监测及判断预后不可或缺的方法。

关键词: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分析

参考文献

[1] 薛永权.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及图谱[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57.

[2] Bacher U, Kern W, Schnittgers, et al.Further correlations of morphology according to FAB and WHO classification to cytogenetics in de novo acute myeloid leukemia:a study on2, 235patient[J].Ann Hematol, 2005, 84:785-791.

[3] Byrd JC, Mrózek K, Dodge RK, et al.Pretreatment cytogenetic abnormalities are Predictive of induction success,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relapse, and over all survival in adult patients with de novo acute myeloid leukemia:results from Cancer and Leukemia Group B (CALGB8461) [J].Blood, 2002, 100:4325-4336.

[4] Acevedo S, Slavutsky I, Andreoli G, et al.Cytogenetic study of50de novo cases of ANLL from Argentina[J].Haematologica, 1994, 79:40-4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加强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策略下一篇:智力资本在互联网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