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肌带结构在心脏超声切面的分布

2022-09-14

心肌带理论作为心脏基本结构功能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已经越来越受到心脏外科医生的关注。本文就心肌带结构在心脏超声切面的分布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取5个完整无破损的新鲜成年猪心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标准解剖VMB的方法分别将实验心脏解剖为完整的的心肌带结构, 包括2 个环 (基底环和心尖环) 和4段 (右室段、左室段、降段和升段) 。

首先以VMB分段标准确定各段分界线, 将VMB各段染色, 晾干后按照解剖时的逆顺序将VMB还原。按照心尖四腔切面 (经过心尖与室间隔平面垂直的平面) 、心尖部左室长轴切面 (经过心尖与室间隔平面平行的平面) 、二尖瓣水平左室短轴切面 (与室间隔平面垂直、与房室间隔平面平行、接近心室底部的平面) 、乳头肌水平左室短轴切面 (与室间隔平面垂直且经过前、后乳头肌的平面) 、心尖水平左室短轴切面 (与室间隔平面垂直、与房室间隔平面平行、接近心室心尖部的平面) 这5个常用心脏超声切面将实验心脏切开, 不同切面下VMB各段的分布情况呈现。

2 结果

可见心肌带起自肺动脉, 止于主动脉, 形成基底环和心尖环。其中基底环形成包绕右心室及左心室的横向外壁, 心尖环降段延续于基底环并斜向下延伸, 于心尖后部经反向螺旋缠绕向斜上方成为升段, 共同形成双螺旋结构。

(1) 心尖四腔切面:

右室侧壁全部由右室段构成。室间隔包括:右室面由右室段、中层由升段构成、左室面由降段构成。左室游离面包括:心内膜下1/3右降段构成、中层由升段构成、心外膜上1/2由左室段构成。

(2) 心尖部左室长轴切面:

左室前壁包括:心外膜层由升段构成, 心内膜层由降段构成。左室后壁从内向外分别由降段、升段, 左室段构成。

(3) 二尖瓣水平左室短轴切面:

右室侧壁由右室段构成。室间隔包括:由室由右室段构成, 中层由升段构成, 左室面由降段构成。左室游离面包括:心内膜下由降段构成, 中层由升段构成, 心外膜由左室段构成。与心尖四腔切面一致。

(4) 乳头肌水平左室短轴切面:

右室侧壁由右室段构成。室间隔包括:右室面由右室段构成, 中层由升段构成, 左室面由降段构成。游离面包括:心内膜下由降段构成, 中层由升段构成, 心外膜由左室段构成。与心尖四腔切面、二尖瓣水平左室短轴切面一致。

(5) 心尖部水平左室短轴切面:

室间隔前部主要由降段构成, 后部由升段构成。左室游离壁内层由降段构成, 外层由升段构成。

3 讨论

右心室壁无论在何种切面中, 都只有一层心肌构造, 即右室段。而左心室在不同平面中由2~3层心肌构成。心脏功能中最重要的室间隔则由3层心肌构成。

众所周知, 右心室壁基层薄, 肌肉收缩张力小, 室腔压力小, 为容量泵, 泵出低压力的大血量。左心室壁肌层厚, 肌肉收缩张力大, 室腔压力大, 是压力泵, 其射血压力高。我们的实验结果可知左室壁比右室壁明显增厚这也恰恰于这心室肌结构理论相符。

在不同的心脏超声切面中, 心肌带各段的分布情况不尽相同。如今对于心肌带的研究已从钝性分离解剖渐渐向高压充气后CT扫描、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等其他没有人为干涉的方式上转变, 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摘要:目的 对在心脏超声常用切面中, 心肌带结构的分布状况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取成年猪心5个, 用VMB的解剖方法讲其解剖为完整的心肌带结构, 按照心肌带的分段标准分界后染色, 自然晾干。将染色还原后的VMB按照常用的心脏彩超切面, 观察其分布情况。结果 可见心脏彩超各个不同的切面中心肌带的分布情况。结论 在不同的几种常用的心脏超声切面中, 心肌带各节段分布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心肌带,结构,心脏超声常用切面,分布

参考文献

[1] Torrent-Guasp F, Buckberg GD, Clemente C, et al.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helical heart and its buttress warpping.the normal macroscopic structure of the heart[J].Semin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1, 13:201~319.

[2] 高长青, 张涛, 李力兵.心肌带解剖结构的实验研究[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6, 22:412~413.

[3] Lunkenheimer PP, Muller RP, Konermann CH.Architecture of the myocardium in computed tomography[J].Invesr Radiol, 1984, 19:271~278.

[4] 张涛, 高长青, 李力兵.心肌带结构在常用心脏超声切面的分布[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8, 24:105~107.

[5] 张涛, 高长青, 李力兵.心肌带空间走行的实验研究[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6, 22:413~41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之我见下一篇:煤矿地测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