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绘本教学设计

2022-08-02

第一篇:团圆绘本教学设计

《团圆》绘本教学

有限的文字 无限的情感

——绘本阅读《团圆》

一、学习目标

1、读绘本故事,感受绘本故事之美。

2、体会简单朴素的文字蕴含的无限情感。

3、读懂插画的文学想象,进一步升华情感。

二、学习重点

感受简单朴素的文字蕴含的无限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回顾自己所读过的绘本故事,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本,理由是什么。

2、出示绘本故事《团圆》

运用所学方法说说从这本故事的封面、扉页、封底猜出这本故事讲什么。 ① 封面。

从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② 关注扉页的日历:除夕

看到这页日历,我们知道这一家三口实在除夕团聚的。除夕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咱们学过传统文化就知道,除夕这一天,人们会做什么啊? ③关注全家福

画面上的卷尺、对讲机、安全帽、笔记本,好像瓶子里还有一枚硬币,猜猜这些东西都是谁的?什么人会有这些东西啊?

二、听一听,感受故事的氛围。

1、配乐听故事。

一、爸爸在外面盖大房子。他每年只回家一次,那就是过年。今天,妈妈和我都起得特别早,因为——

师停顿,猜读:因为什么呢?

二、爸爸回家了。

师停顿:满满的两页插图,就只有一句话,爸爸回家了。画面都画了什么?

(过年的玩具、零食、街上挂着灯笼喜气洋洋,故事里的“我”开心吗?我怎么躲起来了?为什么没扑上去喊爸爸?) 图

三、我远远地看着他,不肯走近。爸爸走过来,一把抱起我,用胡子扎我的脸。“妈妈……”我吓得大哭起来。“看我给你买了什么!”爸爸赶紧去掏他的大皮箱——哦,好漂亮的帽子!妈妈也换上了爸爸买的新棉袄。

师停顿:同学们猜得对,一年不见,我和爸爸真的有点陌生了。

四、吃过中饭,爸爸对我说:“走,剪头去。剪了头,明年就会顺顺当当的。” 我坐在椅子上等爸爸。呀,镜子里的爸爸越来越像以前的爸爸了! 图

五、没有文字 师停顿:这幅图怎么连文字也没有了?难道是漏把文字印上去了?你们说,应该写什么啊?(我和爸爸贴春联)

六、包汤圆喽!爸爸把一枚硬币包进汤圆里:“谁吃到它,谁就会交好运喔!”这天夜里,爆竹“噼噼啪啪”地响个不停。我依偎在爸爸妈妈中间睡着了,迷迷糊糊地,我听见爸爸妈妈在轻轻地说着话,他们说啊说啊……

七、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就端上了热腾腾的汤圆,爸爸用勺子喂给我吃。突然,我的牙被一个硬东西咯了一下。“好运硬币!好运硬币!”我叫起来。“毛毛真棒!快收到兜里,好运就不会跑掉喽!”爸爸比我还开心呢。妈妈给我换上了新棉袄,要去拜年啦!

八、路上,我遇见大春。“毛毛,你去哪儿啊?”“我跟爸爸去拜年!” “我也是。看,我有大红包!”“这有什么稀奇!”我从兜里掏出那枚硬币,“我有好运硬币!爸爸包在汤圆里,给我吃到了!”

九、大年初二,天阴沉沉的,要下雪了。一大早,爸爸就忙了起来,补窗户缝、刷新门漆、换新灯泡……呀,家里一下子变得亮堂堂了。“走,补屋顶去喽!”爸爸冲我努了努嘴。太好了,那儿是妈妈从来不准我一个人上去的地方呢!

师停顿:一转眼,从除夕到了大年初二,一晃三天过去了,爸爸回家,发生了好多开心的事啊! 图

十、哈,我看见了大春家的屋顶。 “咦,那边是什么声音啊?” “噢,大街上在舞龙灯呢!”爸爸直起身子,看了看远处。“在哪儿在哪儿?”我使劲儿踮起脚尖。爸爸让我骑到了他的肩膀上:“这回看到了吧?”“看到了看到了,他们过来啦!” 图十

一、没有文字,只有舞龙狮。

师停顿:又没有文字 ,你看到什么了?街上好热闹,别的小朋友也骑在爸爸的肩上,靠在爸爸的怀里看舞狮表演,大家都沉浸在团圆的快乐里了!

图十

二、大年初三,下雪了,下得好大好大!下午,雪终于停了,大春他们来找我玩。我们在院子里堆了一个大雪人,然后开始打雪仗。 师停顿:一转眼,爸爸回来几天了?

图十

三、天快黑的时候,我才回到家里,一摸口袋——啊,不见了!好运硬币不见了!我冲到院子里,院子里全都是雪,我的好运硬币在哪儿? 图十

四、没有文字,你看到什么了?

图十

五、“毛毛别哭,我再给你一个。看,跟那个一样!”爸爸摸出一枚硬币。“不要不要,我就要那个!”我一边哭一边叫。晚上,我难过地爬上床,脱棉袄的时候——“叮当”,有个东西掉到了地上。硬币!我的好运硬币!“爸爸快来看,好运没丢,它一直在我的身上!” 图十

六、“毛毛别哭,我再给你一个。看,跟那个一样!”爸爸摸出一枚硬币。“不要不要,我就要那个!”我一边哭一边叫。晚上,我难过地爬上床,脱棉袄的时候——“叮当”,有个东西掉到了地上。硬币!我的好运硬币!“爸爸快来看,好运没丢,它一直在我的身上!” 图十

七、那天夜里,我睡得特别香……早上一起来,我就看见妈妈在为爸爸收拾东西——爸爸今天要走了。 师停顿:大家看日历,这一天是大年初几?爸爸一共在家呆了几天?这样的团圆因为短暂而显得特别珍贵!

图十

八、爸爸很快就收拾好了,他走到我身边,蹲下来用力抱住我。他在我耳边轻轻地说:“下次回来,爸爸给你带一个洋娃娃,好不好?”“不!”我拼命地摇头,“我要把这个给你……” 师停顿:你们猜猜,我要给爸爸什么?

图十

九、我把那枚攥了很久的暖暖的硬币放到爸爸的手心里:“这个给你,下次回来,我们还把它包在汤圆里喔。”爸爸没说话,他用力地点点头,搂着我不松手…… 图二

十、依然没有文字。大家看看,和除夕爸爸回来的热闹场面相比,现在的画面是怎样的? (原来啊,妈妈和我一直送爸爸,送到村外去了,车子开得远远的了,我和妈妈一直不舍得离开。)

三、回忆揣摩

1、本学期咱们开展过关于传统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对除夕一家团圆的场面也不陌生。听完了这个长长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呀?哪怕用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来说说此时你心中的感受。

2、一个长长的故事,能留在我们脑海里的,感受最深的往往有几个场景。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你们还记得故事里爸爸为这个家庭做了什么事?

(买新衣裳、贴对联、包汤圆、补窗户、刷新门漆、换灯泡、补屋顶)

四、品味语言

1、你们再来看看这些图画,你都发现了什么?

第一次:我远远地看着他,不肯走近。爸爸走过来,一把抱起我,用胡子扎我的脸。 爸爸的爱在哪个动作里?仔细看,认真读。 抱、扎

第二次:这天夜里,爆竹“噼噼啪啪”地响个不停。我依偎在爸爸妈妈中间睡着了,迷迷糊糊地,我听见爸爸妈妈在轻轻地说着话,他们说啊说啊……

这幅画是这本书的插图啊!你觉得作者为什么选它作为插图呢?

爸爸的爱在哪个动作里?看看床上的小兔子,你从它的神情看到了什么? 依偎

第三次: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就端上了热腾腾的汤圆,爸爸用勺子喂给我吃。 爸爸的爱在哪个动作里? 喂

第三次:爸爸让我骑到了他的肩膀上:“这回看到了吧?”“看到了看到了,他们过来啦!” 爸爸的爱在哪个动作里? 骑

第四次:爸爸很快就收拾好了,他走到我身边,蹲下来用力抱住我。 爸爸的爱在哪个动作里?

抱(爸爸怎么不说话了呢?看看毛毛的眼睛,你感觉到什么?) 第五次:爸爸没说话,他用力地点点头,搂着我不松手…… 搂(你们今天早上出门,爸爸搂着你不松手了吗?)

2、这个故事内容里的表达,有像我们平时读的课文,写的文章那样的那些运用了成语或者比喻、拟人的方法吗?没有。

而且很多地方甚至都没有文字。也可以这样概括来时,故事的文字是简短的,有限的,这就叫——(板书:有限的文字)

3、为什么如此简单的文字给你留下了如此深的印象?那就再让我们回到这本书中,再细细到图画所描绘的情境中去感受吧!

下面,就让我们再一次回过头来,再次走进那本书中去看一看吧!

①爸爸回来了,从哪里看得出我很高兴。故事里有一句话写到我很高兴了吗?没有。那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②爸爸回来,整个家变得温馨、快乐。作者也很舍不得爸爸,爸爸在家的每一天都是宝贵的,美好的。你注意到这本书中日历出现几次了吗?分别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故事里,没有一句写“依依不舍”,但是,日历一页页的翻过,我们却感受到很舍不得,很舍不得。

亲爱的同学们终于明白了,虽然文字是有限的,但是借助丰富的画面,却让我们体会到了深厚的感情。

③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作者在最后留了一页空白。我昨晚冥思苦想,怎么又一页空白在这儿呢?你说说,怎么回事?

如果让你来设计爸爸下次回家,一家团圆的情景,你会怎么设计? 原来,可以一家去动物园 可以一家唱歌 可以一家吃团圆饭

4、听音乐《远处有座山》

原来,这页空白,是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啊!因为,情感是无限的。那么请你们画下一家团圆的情景,配上简洁的文字。

第二篇:大班语言绘本:《团圆》

活动目标:

1.阅读绘本,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2.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绘本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3.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重点:

通过画面理解故事内容,让幼儿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活动难点:

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准备:

《团圆.》幻灯片,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谈话导入

今天郭老师带来了一本关于我的图书,看看封面上我的旁边都有谁?一家人在干什么?我睡在哪里?你有没有在爸爸妈妈的中间睡过?是什么感觉?

二、阅读绘本,理解体验

1. 在第一页上你看到了谁?爸爸为什么不在家?你猜一猜爸爸到哪里去了?

2. 爸爸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来,我看见爸爸的表情是怎样的?爸爸为什么用胡子渣我的脸?爸爸抱起我,我为什么吓得大叫起来?如果你的爸爸出差很久回来了,你看到爸爸什么表现?

3. 当我吃到包着钱币的汤圆后、心情是怎么样的?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为什么爸爸看到我吃到了包着硬币的汤圆比我还开心呢?

4. 当大春给我看他的大红包时,你猜猜我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我不觉得大春的大红包稀奇,却要把我的硬币拿给他看?

5. 爸爸让我跟他一起去屋顶,看不到远处有什么,你会怎么表现?当爸爸看到我看不见远方的东西时,你猜一猜爸爸会怎么做?你被爸爸高高的举起过吗?是什么样的心情?

6. 堆完雪人打完雪仗后回到家一摸口袋,什么找不到了?我的心情怎样?你猜一下我会怎么做?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着急的表情。为什么我这么在乎这枚硬币?

7. 爸爸要走了,我的心情怎样?爸爸在我的耳边悄悄地说了一句话,你猜一猜爸爸说了什么?为什么我不要爸爸给我买洋娃娃,却把硬币给了爸爸?

三、配合音乐,重温故事

活动结束:爸爸要走了,我把硬币送给爸爸,因为这是一枚代表好运的硬币,这枚硬币会给爸爸带来好运,保佑爸爸平平安安的早点回来跟我和妈妈团圆。

第三篇:幼儿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

绘本阅读教案《团圆》适用于幼儿园的游戏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结合故事情境,锻炼说话能力,让学生了解中国春节的习俗,快来看看幼儿园绘本阅读《团圆》教案吧。

一、阅读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春节的习俗。

2、结合故事情境,锻炼说话能力。

3、激发学生阅读中国绘本的兴趣。

4、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5、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节日庆祝活动的乐趣。

二、阅读重点难点:

1、阅读重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绘本的兴趣。

2、阅读难点:结合故事情境,锻炼说话能力。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图书《团圆》

四、阅读过程:

(一)、阅读前。

1、回顾本学期看过的绘本。

(这学期,我们几乎每周都上一节绘本课,看看这些图片,还记得它和哪本绘本有关吗?)ppt

《我爱你,妈妈》、《带来幸福的酢浆草》、《流浪狗之歌》、《爱心树》、《雪人》、《花婆婆》、《鸭子骑车记》

2、引出《团圆》。

(这些都是外国的绘本,今天,我们来读一本中国绘本,中国绘本比外国绘本多了很多我们熟悉的中国味道。看看老师今天的穿着,你觉得哪些是有中国味道的?待会读的时候请你留意一下这些中国味道。)

(二)、阅读中。

1、读封面。

封面就像书的脸,能告诉我们很多信息。看,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呢?

外国绘本很多都是作者和画者同一人,而中国绘本很多都是分开的。这本书的作者是余丽琼,而画者是朱成梁。

团圆是什么意思?一般在什么时候,家里人会在一起团圆呢?

绘本的封面一般会有主人公,你猜猜是谁?仔细观察她的表情,你有什么发现?

2、读前环衬。

看看前环衬,它为什么是碎花花样的呢?(和碎花床单的颜色一样)

3、读版权页。

这本书把版权页单列出来了。而且在版权页中,有一本日历。上面的时间便是故事发生的时间——除夕,除夕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一般会在除夕干什么呢?(贴春联、贴福字、挂灯笼)

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想把这本书送给她的家人。

4、读扉页。

这本书的扉页比较特别,它已经和正文融合在一起了。

5、读正文。

① 预测

第1页:图画书的诱惑就在翻页之间。因为什么?

第11页:第二天是谁吃到了好运币呢?

第24页:你知道她的好运硬币在哪儿吗?

第31页:如果你是毛毛,你觉得好吗?

② 提问

第4页:“我”为什么吓得大哭起来?

如果你的爸爸出差很久回来了,你看到爸爸什么表现?

第24页:你知道在哪儿吗?

第26页:“我”为什么不要?

第31页:如果你是毛毛,你觉得好吗?

第33页:爸爸在想什么呢?

硬币丢了的时候,毛毛这么着急,为什么她又舍得把它给爸爸呢?

③ 练习说话

第8、9页:谁给这一页配上文字?天快黑了,我和爸爸……白色的小猫……隔壁的阿姨……树上的彩灯……邻居家的灯笼……绚丽的烟花……

第15页:猜猜毛毛会说什么?

第17页:爸爸还忙了什么呢?

第20、21页:大街上可热闹了!有人在……有人在……有人在……

第25页:这一页没有文字,你看到什么了?你还看见什么了?你呢?

第28页:我梦见……我梦见……我还梦见……

6、读后环衬。

这本书的后环衬和前环衬一样,也是碎花花样,想一想,书上的哪些地方还有这种花样?(窗帘、服装、围巾、被子、枕头、靠垫、手套)

7、读封底。

看看画的是什么?猜猜这些东西都是谁的?想一想,当爸爸从忙碌的工地上回到办公室,看到这张全家福,看到这枚好运硬币,他心里会想什么呢?

(三)、阅读后。

1、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吗?

2、一个长长的故事,能留在我们脑海里的,往往有几个画面。现在请你和小组同学交流:哪幅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t)

3、还记得这本书的作者吗?

我来给你们讲讲余丽琼的故事。

她的小名也叫毛毛,那时候中国很多孩子都叫毛毛,只是姓不同,姓陈的叫……姓李的叫……,余丽琼叫……如果大家在院子里玩,有大人喊毛毛吃饭,就会有人问“到底找哪个毛毛嘛?”

她爸爸也是一个常年出差的建筑师,有一次,他一年多才回家,毛毛不让他靠近,爸爸很伤心,就找了个有相机的朋友拍全家福。于是,妈妈搂着哥哥,毛毛坐在爸爸的腿上,他们照了至今为止唯一的一张全家福。所以,毛毛在版权页写(ppt)。

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再来理解这本书,可能会有更深的体会。

4、书读完了,你在书里找到中国味道了吗?(花灯、灯笼、春联、舞龙灯、逛庙会、包汤圆、建筑物、碎花花样、梳妆台、锯子和木架子、汽车、理发)

5、中国绘本用水墨用油彩绘出了中国味道,很值得读。推荐大家阅读这些中国绘本。(ppt:《纸马》 《小石狮》 《京剧猫》 《九色鹿》 《花娘谷》 《老鼠娶新娘》)

本文扩展阅读:团圆指的是一家人全部在一起。一年之中,家人去远方工作,只有到年的时候才回家或者几年才回家就是团圆。

第四篇:中秋节话团圆教学设计

中秋话团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让学生了解一些中秋传说、中秋习俗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知识,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感受借月思亲的情怀,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1、在活动中,学会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懂得关爱他人。

2、通过活动,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渗透盼望祖国统一的思想,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知识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一些传说与由来以及中秋节的习俗。使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们秋季里的民族传统节日,知道人们是为了团圆而过中秋节。

2、知道身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能力目标:

通过合作,学会交流、分享,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中秋节的传说。 难点: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月饼礼品,课件。 学生准备:

(1)课前调查了解搜集有关中秋的诗歌、乐曲、故事。

(2)通过听家长讲、看书或上网等途径,了解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传说故事以及中秋节习俗。

(3)回顾自己家过中秋节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3分钟)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们就来猜谜语好吗?看谁的反应快! 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

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猜一节日) 师:谜语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传统节日?

生:(齐答)中秋节。 (板书 中秋节)

师:月是故乡明,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你们打算怎么过?(学生自由交流)

师:(适时点评,渗透团圆、每逢佳节倍思亲,常回家看看等道理)

4、中秋节又是一个团圆节,其实亲人不在一起过也是常有的事,那么今天,咱们四年级一班这个充满温暖与友爱的大家庭,就集体过一个团团圆圆的中秋节。好吗?板书(中秋节话团圆)

(设计意图:导入这一环节虽然是从常见的猜谜语切入主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快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新授:

进入第一个话题:话中秋 活动一:神话中秋:

1、同学们,关于中秋,你都知道什么?

2、学生交流中,谈到了嫦娥奔月。让学生讲故事。

3、你还知道什么?

当学生谈到吃月饼时,关于中秋节吃月饼,也有一些传说呢。(视频)大家可要看仔细啊!

4、同学们,看来庆中秋吃月饼是很久以前就有的了,从这你体会到了什么?(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

教师:“是啊,这些美丽的传说故事披着神秘的色彩,蕴含着古老的中国文化,代表着人们追求完美、追求正义、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历史悠久,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国为传承民族文化,从2008年起中秋节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日。”

5、同学们,你还了解祖国各地、各民族欢庆中秋是什么样子吗?看(各小组汇报)

(1)组:中秋节最主要的庆祝方式就是吃月饼、赏月、玩花灯,可是不少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不仅是国内,海外的华人华侨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喜庆中秋。(汇报并展示海外华人庆中秋材料)

(2)组:南京人在中秋节不但吃月饼,而且还吃金陵名菜桂花鸭。(图片) (3)组:江苏省无锡中秋夜要烧斗香。(图片) (4)组:广东潮汕各地中秋拜月的情景。(图片或视频) ()5组:……

6、领略了各地、各民族的中秋风情,你有什么感受?

7、是啊,人们欢庆中秋的场面可真热闹,丰富多彩的各地中秋文化令人眼花缭乱。

(设计意图:同学们从课前查阅有关中秋节的资料,了解中秋节的一些传说、习俗等,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情的熏陶。在展示的过程中,体现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民族精神。)

活动二:诗意中秋: 圆圆月饼品快乐:

1、教师:“同学们,漂泊在外的游子常以月亮的诗词来寄托他们的思乡之情,请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品一品。”(各小组展示搜集的中秋佳句)

出示句子: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你还准备了那些与中秋有关的诗词,拿出来再小组里美美地读一读吧! 师:中华诗文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这些诗歌,让我们似乎看到一轮明月下浓浓的乡情和不尽的情思。

2、是啊,刚刚和同学在快乐中品味了中秋的诗情画意,品尝中秋美食也不容错过。

(设计意图: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不仅对中秋的传说、故事有了了解而且对我国古代人民对于中秋节的重视,从诗词中也进一步得到了体现,更加加深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中秋团圆品幸福

1、同学们,爱吃月饼吗?你们都吃过什么口味的月饼?

2、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月饼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现在,咱们就来一起品尝月饼吧。美味不可以多食,一人一块细细的品味,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品味的感受。

3、请小组长将月饼分到每一个孩子的手里。

4、同学们,品尝完月饼,谁来说说你品味月饼的感受?

5、是啊,月饼是圆圆的,吃到嘴里的感觉是香香的,甜甜的。我们这个大家庭在一起联欢,吃月饼,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板书(幸福)

甜甜月饼话感恩:

1、同学们,今天,我们团圆了幸福了快乐了,你们可知道,在这幸福的背后,有多少人在我们默默付出。(出示图:各行各业的人们。)

2、同学们,你都在视频看到了什么人,他们都在干什么?

3、是啊,为了让我们过一个团圆祥和的中秋之夜,他们忙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能回家过节和亲人团聚。而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些人说些什么?(感恩、珍惜)

4、是啊,我们应该心存感恩的心,好好珍惜拥有的这份幸福。(板书:感恩)

(设计意图:品月饼、话感恩让同学们在感受幸福的同时也知道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中秋佳节倍思亲:

教师:“孩子们,中秋夜,我们和家人团聚了,今天,咱们班级这个大家庭团圆了,幸福了,可是你们知道吗?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大家庭,香港和澳门都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可是我们的祖国母亲还有一个孩子还没有回来,你知道是哪里吗?” 生:宝岛——台湾!

教师:“台湾是我们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秋节,是我们共同的传统节日。而中秋赏月是我们共同的中华风情。而中秋赏月时,台湾人又是怎样思念大陆的亲人的呢?我们来共同欣赏台湾诗人彭邦桢作词的歌曲---月之故乡。(播放歌曲)

教师:“孩子们,这首诗的意境美不美?感情深吗?让我们再来饱含深情的品味台湾同胞对亲人的思念吧!我们共同期望,台湾能够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圆。”

(设计意图:每逢佳节倍思亲,祖国母亲仍有未归来的孩子---台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加强孩子们的爱国情结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活动三:送祝福

1、同学们,刚才我们领略了我国千年的文化,体验了今人的情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就让我们把那美好的祝福送给在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建设者,送给台湾的小朋友和世界各地的华人,送给灾区的孩子,送给远方的亲人和朋友吧。

2、、谁先来表达一下你的祝福?(板书:感恩 团圆 统一)

3、自己制作一张寄托思念的卡片(形状、文字自定)寄给远方的朋友。 (设计意图:小小卡片寄托深情,让学生怀揣一颗感恩的心,盼望我们的祖国早日团圆、统一)

三、总结

1、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你想说点什么 ?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我知道了中秋节的来历,习俗、我品尝了中秋的美食,我感受到了幸福,我还知道了应该感谢那些坚守在岗位上的叔叔阿姨们,我们应该向灾区奉献爱心)

教师结语:同学们,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幸福,收获了快乐,懂得了感恩。最后,老师也想送给大家一份美好的祝福,祝福大家月圆人圆事事圆,祝福大家学习进步,梦想成真。 板书设计: 中秋佳节话团圆

快乐 幸福 感恩 团圆 统一 设计意图: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特点,千百年来发挥了传承、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本节课从活动一:神话中秋 ,活动二:诗意中秋,圆圆月饼品快乐、中秋团圆品幸福、甜甜月饼话感恩三环节。活动三:送祝福。步步相扣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学习材料、课中展示自己的收获、课后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学生知道了传统节日不仅仅是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载体,更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载体。帮助学生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第五篇:1中秋节话团圆教学设计(1)

中秋节话团圆

遥墙中心小学

张静薛

主题内容分析

“中秋节话团圆”这一活动主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中秋节的来历,以中秋节各自的打算为话题设计讨论情境。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中秋节这个民族节日感受深刻,能说出我们当地过中秋的习俗,但对于更深的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民族习惯,学生知之甚少,应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更多的中秋知识。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中秋节的时间、来历及象征意义。

知道一些中秋节的民俗,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源远流长。 能力目标:

学会条理地制定中秋节的计划。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中秋节活动中,感受人们对家庭团圆、社会祥和、祖国统一的向往。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们从制定中秋计划与开展“中秋联欢会”活动中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地了解中秋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教、学方法设计

利用有效手段展示中秋节的文字资料,指导观察分析文本插图,组织讨论,开展“;我们的中秋节”计划交流活动,才艺展示,师生座谈。 教学准备

师生都努力搜集资料制作ppt,准备利用有效手段展示中秋节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要说一首儿歌,让你们来猜一猜。

(出示课件) 谜语: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日?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是月圆人团圆的好日子。 (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中秋夜晚的明月。

瞧,十五的月亮升起来了。多美啊!这一天,秋高气爽,天气晴朗,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在明亮的月光下正流传着各种传说和神话故事。把课前你们搜集的传说故事与大家分享一下吧。各小组成员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表演或讲述它们搜集的最精彩的几个故事。(如:“玉兔捣药 、嫦娥奔月、月下老人”等) 月球揭密

师:刚才我们讲了中秋的传说故事,好听吗?你们说,月亮上真有嫦娥吗?

那么月亮上到底有什么呢?对于月球你还有什么疑惑? 请学生自己扮演太空人,介绍月球的相关知识,同时,播放介绍月球的录像:长大后,你想像宇航员一样在月亮上散步吗?那么现在我们就可以做准备,我们可以在晴朗的夜空观察月亮的变化,并把它记录下来,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2、畅谈中秋,明理激情。 首先话中秋。

刚才同学们讲述的故事美极了,它们都与月亮有关系,与中秋节有关,那你们家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让学生谈谈自己家是怎么过中秋的。 学生回答:吃月饼、吃水果,赏月等。 教师补充其他地区过中秋节的习俗

在我国的不同地区,过中秋节的习俗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放孔明灯、舞龙灯、观花灯、玩兔爷等。

第二思亲人。

在团圆的节日里,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可是有很多人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够与家人团聚,你们家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学生回答:谈自己的切身感受。 其实出门在外远在他乡的人们,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这就是深深的思乡情啊!正是这种亲人之间浓浓的亲情才有了那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动人诗篇!请你把收集到有关中秋的诗歌给大家展示一下,好吗? 学生上台展示 第三盼统一。 教师朗诵《乡愁》

提问:诗中的海峡指的是哪一条海峡?(台湾海峡) 台湾省至今还没有回到祖国大家庭里,我们还没有团圆,这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情呀!此时此刻,台湾的亲人也在吃月饼吗?我相信他们也在思念着我们。

在台湾还有好多游子不能回到亲人身边,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到死也没能回到家乡见到自己的亲人一面,下面这首歌就是描写台湾游子思念祖国亲人的一首歌。

欣赏歌曲《月之故乡》。

3、多向互动,传递真情。

读了古诗,听了歌曲,你有没有一种要给自己的亲人、朋友表达祝福的想法呢?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小游戏“祝福热线”。

教师讲述游戏规则:两人一个小组,角色扮演,利用电话互相祝福。

学生上台表演。

4、活动延伸 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的资料,我们可以利用黑板报、墙报之类的阵地举办一次小展览,例如:“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探索月球的奥秘”。

情境测评

下面我们进行最后一个环节的测试:

1、月亮的年龄是多少?46亿年。

2、请你说出一“月”字的成语,并在造句中恰当运用。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晴天”是哪首词的句子?作者是谁? 《水调歌头》、苏轼。

4、月球背面有四座环形山,分别以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命名,这四名天文学家是谁?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命名。

5、请你画出一幅圆月图

6、唱一首有关月亮的歌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体育教学论总复习下一篇:体育工作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