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收藏与知识融合,拓展课堂教学资源

2022-09-12

笔者是一名在教育行业上工作了27年的中学语文教师, 也是一位相当执着的综合收藏爱好者。通过多年来的系列收藏活动, 我已经逐步地意识到, 很多收藏品实际上是被烙上了强烈时代气息的特殊文物, 将收藏与知识融合, 是帮助师生“教”、“学”, 促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 能够极大地拓展课堂教学资源,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研究并付诸实践的。现将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介绍出来, 与同行共享。

1 收藏品与知识融合的理论基础

当前我国教育工作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时期。在基础教育阶段, 应“淡化选拔意识, 增强普及意识, 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上运用收藏品进行教学, 正是适应这一新形势新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有益的、值得探讨的教学手段。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学生获得好成绩的因素中, 兴趣占25%, 而在学习失败的诸因素中, 缺乏兴趣占35%, 故而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收藏品色彩鲜艳, 以图案为主, 较之文字表述更加形象直观, 易使学生集中注意且印象鲜明。新编语文教材一个显著特征是增加了大量图片, 其着眼处也就在此。而蕴含丰富教育因素在内的收藏品则是教材中课文、图像的补充和延伸。它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 也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 收藏品与知识融合的实践操作

语文教学收效甚微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学生并没有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因为我们的学生主体意识淡薄, 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也有许多方面不适应学生的主体需要。

怎样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主体需要呢?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是一种需要, 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现行的语文教学中, 学生佷难体会到这种需要。学生对语文教材有一种距离感, 不少学生认为, 课本的魅力远不如卡通图画, 可以使人轻松愉快。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多地感受到的是枯燥、乏味, 这种情绪的蔓延和发展, 将使学生疏远语文。改变这一现状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贴近社会生活, 而在教学中展示收藏品或指导学生参与到收藏中来, 用这种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语文的学习内容, 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充分适应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让学生在收藏活动中学习语文, 从中体验学习语文的成功乐趣, 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给学生一个延伸发展, 拓宽知识视野的空间。

四川省现行语文课本是人教版的, 在各册课文中, 有不少鲁迅先生的文章, 由于这些文章难于理解, 我在教学时就展示了相关的连环画、古钱币、邮票、图片等, 并鼓励学生加入到收藏中来, 通过收藏活动, 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也有诸多乐趣, 不再枯燥、乏味, 而且又从中学到了许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例如《孔乙己》一文对于农村学生来说, 其内容不易理解, 文字也生涩难懂。我在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孔乙己断腿前买酒掏钱时用“排”字而断腿后买酒掏钱时用“摸”字这一问题时, 许多学生对“九文大钱”和“四文大钱”表示不能理解, 这时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古钱币, 先向大家介绍古代行用钱的种类, 然后请一位学生上台试表演“排”、“抓”、“摸”等动作, 通过揣摩, 大多数学生终于明白了孔乙己这一动作时的内心活动, 同时也对古钱币产生了浓厚兴趣。我趁机告诉大家, 收集古钱币对学习中国历史也有很大的帮助。这堂课由于引入了收藏品使教学变得形象生动, 课堂活跃、充实, 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积极配合, 原来的单向灌输变为了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人教版语文八上第三单元为说明文, 《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等课文都涉及到建筑, 我在课堂上也提供了有关建筑的邮票、门券、粮票等,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意料之外的是教学后还激发了学生的收藏热情, 同学们纷纷从家里拿来了与建筑有关的书籍、图片、邮票、粮票, 互相交流。还有一位女同学把自己从小集起来的一百多张糖纸也带来让大家欣赏, 她现在才知道自己也是一位收藏爱好者, 显得非常高兴。通过课后的收藏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巩固, 同时学生自己收集一些藏品又可以增加知识, 使课堂内容得到了补充与延伸。

再如人教版语文七上《化石吟》课文后虽然附有化石图片, 但学生仅凭几幅图片也不知化石为何物, 如果这时能用化石实物作注释, 就会使学生印象深刻, 对课文产生极大的兴趣, 从而把课文中文字表述的知识点形象地联系起来, 还能从中挖掘或联想到与该化石相关的自然知识。我在教学这篇课文导入时就将自己在赤水河中找到的珊瑚化石和三叶虫化石展示给学生 (部分图片见我的收藏博客:h t t p://jcjjiangchuanjie.blog.163.com/blog/static/94323641200911814054143/) , 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 纷纷向我提问, 我趁机向学生介绍了相关的化石知识, 接下来学习课文时, 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品读, 学习兴趣明显地有了较大的提高。几年后我教过的学生与我交谈时还对这一堂课有着极深的印象。

3 收藏品与知识融合的未来展望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 我认为将收藏与知识融合, 拓展课堂教学资源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在课堂上运用收藏品进行教学, 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意识,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并开发教育资源,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可以收藏的东西很多:钱币、邮票、徽章、粮票、书籍、奇石 (含化石) 、门券、商标、图片、古玩杂件、钢笔、契约、股票……, 众多的收藏品为我们获取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使得语文教学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 也不再局限于课堂, 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为开放、更为鲜活, 更具有吸引力。进行收藏活动为我们教师、学生以及语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教与学的空间与视野, 教师得以通过创造性的劳动,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选择制作适合教材内容的课件, 在适当的教学时机, 让教师的教学意图得以充分发挥。同时让学生也充分发挥了其学习的潜能, 真正达到自主学习, 终身学习的目标, 同时全面培养了学生的素质, 适应新世纪的需要。

摘要:在课堂上运用收藏品进行教学, 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意识,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并开发教育资源,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收藏,融合,教学资源,激发,兴趣,拓宽,优化,发散性思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为伟大祖国续写新的光荣下一篇:从艺术与设计的关系看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