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的作用范文

2022-05-24

第一篇:社团的作用范文

小学生社团的作用

邹润艺

摘要: 随着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主要是以社团的形式

组织进行活动的。本文从这个例子出发,分别从社团是小学生素质拓展的载体和社团提高了小学生的社交能力两方面来谈小学生社团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社团社交能力

随着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学校的有序、规范、科学的青少年教育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有效的管理源于有效的组织。要最大程度地发挥组织的功能,就必须依靠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的合理与优化①。学校青少年教育体系由校内和校外两部分组成,学校内部的教育氛围课内教育局和课外学生社团活动两方面,校外也有教育与活动。两部分主要是以社团的形式组织进行活动的,校内是社团内而校外是校际之间来进行各种比赛。社团相比其他一般的形式,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社团是小学生素质拓展的载体

㈠促进小学生开拓创新

参加小学生社团的是分散在学校校园中,具有共同爱好和特长的同学凝聚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一种群体优势。在共同目标鼓舞下,大家能够集思广益,采集创新资源,互相鼓励,互相配合,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创造思想的财富。同时,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许多学科的知识,充满了创新的活力,激发小学生不断去创新知识。

㈡增强小学生自我认知

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的“镜中自我”理论认为,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和评价,建立起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②。社团活动,通过团内校际间的活动,学生通过感知他人的反映和评价,确定自己的水平。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形成完整的自我同一性,是小学生的一个艰难而重要的任务。小学生只有在现实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方向,才能清除无谓的自卑对心灵的损害,才能避免盲目的自满对生命的束缚,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获得心理的成长。

二、社团增强了小学生的社交能力

㈠社团提高了小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小学生通过交往、沟通、交流情感,寻求理解,建立友谊,切磋学问。小学生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能力直接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影响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也影响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而在社团组织中,由于参与的自由性,吸引了有共同志向和爱好的学生,打破了年级的界限,对小学生来说,社团提供了多角度、多侧面的信息来源,使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并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他人的交往方式,学习有效的沟通方法。

然而小学生仅有交往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因为团队合作能力是现代人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群体动力学研究表明,民主式的群体气氛,使成员之间充满信任,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激发成员的创造力,而且群体的内聚力能提高群体成员的士气,明确活动的目的,使大家自觉合作,努力完成群体目标②。

㈡社团促进了小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理解和认同社会规范和制度,培养自己的社会角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成为能够履行一定社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而社会化过程的中心环节是社会实践,社团组织正是为小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模拟的社会情景和实践平台,社团就像一个“微型社会”,迈进社团,犹如走进社会。他们还通过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学会了承担责任,理解信誉,尊重承诺,协调人际关系,规范自己的行为,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和困难等,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好了准备。

注释:

① 顾志跃 青少年科技教育与活动评价 [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

② 陈晶 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作用 [D] 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6月

参考文献:

[1] 顾志跃 青少年科技教育与活动评价 [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

[2] 冯长根 科技社团要提高主题意识 加强科技创新 [J]

福建.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2006年10月

[3] 陈国友 早期科学社团的作用和功能初探 [D] 湖南.湖南工业大学2007年2月

[4] 陈晶 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作用 [D] 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6月

第二篇:社团秘书长的职责和作用

秘书长是由社团理事会选举产生的,处在社团工作中的关键地位,社团作用的发挥、活动的好坏、形象的树立,在一定程度上与秘书长的工作分不开。秘书长一职的设立不是为照顾情绪,也不是主管单位、挂靠单位安置、分流多余人员的场所,它是一个实实在在做事的职位,在社团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有人把秘书长比作部队的参谋长,这只说对了三分之一,从社团实践看,他还应是政治部主任和后勤部长,是三职合一。社团赋予秘书长职责,秘书长应有怎样的权力,关系到秘书长正确履职,合法合理用权,放开手脚开展工作。 主持、管理办理机构,办事机构是直属于社团的具体工作部门。因社团与其成员之间是一种双向选择的关系,成员分散,这使得社团要设立秘书处、策划部、组织部、宣传部、外联部等办事机构,处理社团日常事务。秘书长要管理好这些部门,指导、监督部门负责人有效开展工作,为部门运转创造条件,运用奖励手段激励全体工作人员服务会员、服务社会。通过秘书长的努力,办事机构作为一台机器的各个部件,应是分工明确,配合协调,运转有序,是不可缺少的子系统,秘书长管理办事机构的目标应该是:高效、精干、实用、协作。 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工作。社团的重大事项由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决定,会后的贯彻落实和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工作就由秘书长组织实施。秘书长既要参与决策,更是一个实干家,对内对外事务均由秘书长承担。业务主管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也主要通过秘书长了解社团的工作,掌握社团动向。秘书长工作繁忙程序由此可见,所以秘书长必须由专职人员来承担,非此社团难以有出色的业绩。

提名副秘书长、其他机构主要负责人。副秘书长是秘书长的助手,协助秘书长工作,社团办事机构、分支机构、实体的负责人都是社团的业务骨干,承担一定的职责,负责某项工作。这些人员选择的如何,对社团工作效率和开拓发展至关重要。秘书长选择、提名这些负责人要搞五湖四海,出以公心,认真考察,知人善任,用其所长,使每个人在最佳位置上发挥作用。

协调分支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分支机构是隶属社团的分科性组织,实体机构是社团出资举办的经济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社团要扩大业务,筹集经费,设立上述组织机构就势在必行。这些机构是以社团的存在为基础,为社团活动提供服务,尤其是分支机构不能独立在社会上开展活动,必须无条件隶属于社团。秘书长要与这些机构发生密切关系,关注他们的工作,了解负责人的表现,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如经费的支持,活动的安排,任务的下达,都需要秘书长做大量的工作。

聘用办事机构工作人员,决定其负责人。通过对秘书长工作职责的明确,体现了秘书长作为社团运行的“磨心”作用,秘书长对内担负社团内部事务组织落实、管理,对外进行联系、交往,处于社团“中枢地位”,是社团里里外外一把手,名符其实的总管。实践上述工作,仅由秘书长一人唱“独角戏”是不行的,要由若干副秘书长协助完成,通过分工合作,支持秘书长履好职,管好家,使社团运行机制通畅、高效。

第三篇:社团活动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研究

2011-2012年第二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科目考查卷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测控11-1 任课教师:周汉杰姓名:学号:11034010133成 绩:

社团活动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研究

处在科技高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大学生形象的含义还必须包括对社会和时代的适应性。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代表大学生的一切,只有那些能承受社会任何考验的人才能成为社会的脊梁。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能再闭门造车,必须多参加社会实践,融人社会的大舞台中,成为一个紧跟时代脉搏的大学生。然而参加大学社团活动就是最简单,最普遍的参加社会实践的途径。

从大学生社团本身而言,大学生社团是一个同辈群体组织,在大学生社团中,社团成员都是学生,彼此在年龄、兴趣爱好、成熟程度上差别不大,人生阅历也差不多,没有权威之说。在同辈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这种关系室友同辈群体自愿结合而成的组织特性决定的。同辈群体中,即使有领导与服从关系的存在,那也是建立在自然协商的基础之上的,其结果也是个体愿意接受的。在这种宽松的条件下,在相互信赖中充分实现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的交流与渗透。在群体活动中凭借自己的知识、才能、阅历、品德等各种内化因素获得成员的普遍认可。群体成员的影响依靠的是权威而非权力,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才能组织其他个体开展工作。因而活动主题及活动安排不会根据某个或某部分个体的要求而改变,因而有利于保证群体中人与人的自由平等交往,有助于个体独立意识的提高,同时能培养个体扮演社会较色、改

- 1 -

善人际交往和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由此看来,学生社团所具有的同辈群体性质决定了其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融合,大家在一起互相交流信息及学习心得,在平等的氛围中进行沟通,从而在文化上彼此影响。二是同辈群体能使大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整个学校的大学生来说,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的一系列学术研讨、文化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是校园人文气氛更加浓郁、活泼、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仅是学生的文化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也成为大学生开发潜能、展示自我的舞台。

从社团活动的内容方面来说,社会类型多种多样,所包含的学科也是种类各异,具有着一定的学科交叉性,正是由于社会的这种学科交叉性,要求学生的兴趣爱好更加广泛,知识领域更为宽广,知识结构也更为完善。然而大学生社团的存在恰好为同学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多样化的学习、实践的平台。学生社团活动内容比较丰富设计学科面广,文理科学生可以通过社团活动,达到文理互通,优化知识结构的目的。一些知识性、学术性、科技型的学生社团,有助于学生获得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巩固专业知识的学习。

由上面的分析我个人认为:社团活动作为大学生的参与性活动.以其为载体的社团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教育资源,对大学生的素质养成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有:

第一、对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作用。学生社团通过开展键康向上的社团活动,寓教于乐.可以实现大学生崇高精神的塑造,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科学的世界观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如青年志愿者的送爱心、送温暖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对社会和人类的责任感以及乐于奉献的精神。

第二、对人文素质的提升作用。社团文化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历史、艺术等相关人文领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吸取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第三、能陶冶高尚的情操.高尚的情操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通过开展以陶冶情操为目的社团活动,能够转移学生的兴奋中心,愉悦学生身心,.获的高尚情操的陶冶。

第四、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的优良素质包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社团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教育和心理调适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塑造青年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地心理素质。

第五、能巩固和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大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可以巩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开拓自身的学术视野和知识面,充分激发和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深化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使自身专业知识技能更为精通.

第六.能提高综合能力.社团文化活动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有利于学生积极投入,激发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社团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社团成员对某一项活动的组织或整个社团活动的筹划,使学生在活动中锻炼组织能力.包括指择能力、协调能力和自控能力;杜团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交际场所,增加了与社会及他人的接触交往的机会,可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社团组织的讲座、演讲、辩论赛、征文等活动.可以培荞学生的表达能力;社团活动的策划和组织,由我们自己把关,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而我认为,社团活动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走向社会是大学生的最终目标,我们大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和

所培养的能力都将在社会中接受检验,并加以完善,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而当下,由于知识不断的更新,书本知识的滞后性与大学生社会化的需要之间的矛盾凸显,然而大学生社团就是连接学校和社会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很多大学生社会化的需求,使校园里的大学生有机会逐步从“边缘人”到“社会人”转变。

第四篇:加强宣传、促进合作 积极发挥社团的平台作用

搭建平台、促进交流

积极发挥社团作用

——中国大坝协会秘书处2011年工作总结

在各位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水利部与各会员单位及挂靠单位中国水科院各部门的支持、帮助下,中国大坝协会秘书处认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国大坝协会2011年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秉承人水和谐理念,努力提高主动服务、主动参与、主动承担任务的意识,致力于宣传、推广中国大坝建设成就和打造国内外合作交流平台,扩大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规范化、正规化和制度化,持续强化平台支撑作用,全面提高协会服务水平,推动社团工作迈上新台阶。2011年,协会中英文网站累积点击率分别达到26万多次与1.7万多次,会员单位发展达到149个,接待来自30多个国家的国外专家130多人次,组团出国专家100多人次,组织出访了多米尼加、瑞士、日本、尼日利亚、坦桑尼亚、英国、巴西等7个国家,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

一、积极参与国际大坝活动,为中国专家走向国际搭建舞台

(一)倡导设立国际里程碑工程奖,提升国际影响力 为了总结大坝技术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确国际坝工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在国际有关专家的支持下,中国大坝协会联合西班牙、巴西、美国等国大坝委员会倡议评选国际里程碑工程奖,得到了国际大坝委员会各会员国以及国际坝工界的积极响应,提出的国际里程碑工程要满足的四项条件也被普遍认可,并用于推荐供评选的工程。2011年,评选了混凝土坝国际里程碑工程奖和堆石坝国际里程碑工程奖。美国的胡佛、中国的三峡和二滩、瑞士的大狄克逊、巴西与巴拉圭的伊泰普最终获得混凝土坝国际里程碑工程奖;中国的洪家渡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瀑布沟心墙堆石坝,巴西的辛戈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沙拉达麦沙心墙堆石坝和佛士多沙佩科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最终获得堆石坝国际里程碑工程奖。国际里程碑工程奖的设立,在国际上反响良好,强化了大坝在国际社会中的正面声音,也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坝工界的地位和影响。

(二)着力支持中国专家走上国际舞台,增强国际话语权 在中国大坝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背景下,积极组织国内专家参加国际大坝委员会的各项活动以期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经过多方面的协调工作,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江恩惠副院长担任了国际大坝委员会水库泥沙专委会主席,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专家担任了国际大坝委员会水电站与水库综合运行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席,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徐泽平博士担任了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大坝技术委员会主席。上述三个专委会主席均是我国专家首次担任。

(三)陈厚群院士获得国际大坝委员会荣誉奖

在2011年6月1日召开的国际大坝委员会第79届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高陈厚群获国际大坝委员会荣誉奖,是本唯一获奖人。

国际大坝委员会荣誉奖于2000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大坝委员会第68届年会上设立,授予那些对国际大坝委员会工作做过贡献,或在坝工领域有重大成绩的坝工专家,每年1-3名。我国先后有四位专家获得此殊荣,分别是陆佑楣院士、潘家铮院士、朱伯芳院士和陈厚群院士。

(四)贾金生博士获巴西大坝委员会颁发的坝工技术进步奖

2011年10月2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第二届堆石坝国际研讨会大会开幕式上,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中国大坝协会副理事长贾金生博士荣获巴西大坝委员会颁发的坝工技术进步奖。

巴西大坝委员会坝工技术进步奖授予那些对世界大坝技术发展做出贡献、在坝工领域有重大成绩的坝工专家,每次1-3名。贾金生博士是我国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坝工专家。

二、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大坝建设技术的不断进步

(一)设立汪闻韶院士青年优秀论文奖,促进青年科技创新

为弘扬著名水利工程和岩土工程专家汪闻韶院士献身水利水电事业的崇高精神,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研创新,根据2011年工作会议精神,中国大坝协会接受汪院士家属捐赠五十万元设立“汪闻韶院士青年优秀论文奖”,并制定了奖励办法。2011年4月26日在京举办了“汪闻韶院士青年优秀论文奖”设立仪式。

第一届优秀论文奖征集获得了各单位领导和院士、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各会员单位的积极响应。通过资格审核、专家网评、专家会评、公示等程序,从31 家单位推荐的69 份参评材料中评选了第一届优秀论文奖,并在中国大坝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开幕式上进行了颁奖,反响良好。获得第一届汪闻韶院士青年优秀论文奖的第一作者分别是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冯学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张宗亮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赵剑明。

为促进青年水利水电科技工作者学术与创新思想交流,中国大坝协会秘书处在主办的2011年学术年会、大坝技术及长效性能国际研讨会等活动筹备期间,通过积极邀请、减免费用等措施,开拓渠道为青年水利水电科技工作者提供交流平台。同时,积极协办青年科技论坛等青年学术活动。

(二)组织学术会议,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

1、主办中国大坝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

中国大坝协会2011学术年会于2011年6月16日至17日在湖北宜昌三峡坝区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大坝协会主办,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承办,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三峡大学和广州秀珀化工股份公司协办。大会开幕式上,汪恕诚理事长做主旨报告,荣誉理事长陆佑楣院士做重要讲话,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曹广晶董事长作大会报告。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大坝协会副理事长晏志勇主持,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陈飞总经理、水利部安监司张汝石副司长在开幕式上致辞。会议特邀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艾永平总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陈厚群院士、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周建平总工、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吴世勇副总经理、三峡大学李建林校长、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杨忠总经理助理、清华大学金峰教授、中国工程院曹楚生院士以及中国大坝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金生在会上作学术报告。会议特别邀请了日本和加拿大专家到会并作主旨发言,介绍了日本震后的大坝安全以及加拿大大坝风险管理等新进展。

国内300多人参加了会议,就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管理经验和广泛关注的大坝安全、环境友好技术等内容进行研讨。理事会会议上,汪恕诚理事长充分肯定了秘书处自成立以来的工作,认为中国大坝协会秘书处为中国水利水电专家走向国际舞台、宣传中国水利水电技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秘书处多开展活动,会员单位多参加活动,协会能充分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设计、科研、施工、监理单位等一起,共同推进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发展。会议的成功召开增强了各会员单位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加深了对国内外大坝建设技术动态的了解,收效良好。

2、承办高坝大库安全建设与风险管理高端论坛

高坝大库安全建设与风险管理高端论坛于2011年9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工程院和国家外国专家局主办,由中国大坝协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联合承办,同时得到了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公司、长江勘测规划设计公司、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中国工程院周济院长、樊代明副院长、陆佑楣院士,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水利部原部长、中国大坝协会理事长汪恕诚,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以及中国水科院匡尚富院长、贾金生副院长等领导参加了会议。出席会议的领导还有:长江水利委员会杨淳副主任、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樊启祥、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周建平、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钮新强、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公司董事长刘金焕和水利部国科司巡视员乔世珊。来自国内大坝设计、施工和管理单位的领导、专家以及特邀的国外专家共计150多名参加了会议。

会议安排了19位国际顶尖专家、国内有较大影响的院士、知名学者以及承担设计的负责同志作大会报告,安排了专门的时间就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要求明确、针对性强、出席会议的领导和专家代表性强、发言准备充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整理分析未来10到20年技术发展重点方向以及凝练“十二五”期间需要重点组织研究的重大技术问题,做了良好的准备,达到了预期目的。

19位专家报告内容涉及到高坝抗震、300米级高坝安全措施、高坝大库及大水电站运行风险管理、应对气候变化需关注的问题等,对我国和美国、法国、奥地利、加拿大、瑞士、英国、哥伦比亚、俄罗斯等国家在以往发展中的重大教训和经验进行了交流,共同分享了安全建设与风险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论坛安排的专题讨论,通过与会国内外专家的积极发言、讨论,进一步明确了高坝大库安全建设和风险管理领域的前沿发展动态,明确了未来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以及发展方向。这次会议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参会的国际专家会后发函希望进一步了解国内保障200m以上高坝建设安全的具体做法,不少国内专家希望对未来重点科技问题进一步凝练,建议对有关风险管理的具体关键问题组织新的国际高端会议继续探讨等。本次与会专家经研讨达成的主要共识如下: (1)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中国的气候和地理的特点决定了仅仅依靠江河的自然调蓄不可能有效解决水问题,要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臵,必需依托于水库大坝和跨流域调水工程。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化等新形势以及水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等重大民生问题,把水库大坝建设好、运行好、维护好是中国水利科技工作者在21世纪的重要任务;

(2)高坝大库的安全建设和风险管理是当前国际坝工界最为关注的前沿问题,也是我国未来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我国目前仍处于水利水电开发和大坝建设的高峰期,不少高坝大库,尤其是一批300m级高坝正在建设或即将开工建设,这些工程的建设规模大,坝址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建设的难度和所面临的技术挑战都是世界级的。此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社会固定资产不断增加,人口和资产日趋集中,所有这些都对高坝大库如何在考虑气候变化条件下降低安全风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坝大库的安全建设与风险管理需要格外关注,亟待获得重点发展;

(3)中国的水能利用水平约为37%,还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国应该在本世纪2050年前基本完成水能资源开发,对应的工程科技问题极具挑战性;

(4)高坝大库工程建设面临众多的风险,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关注,包括生态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对地震及各类自然灾害的关注,对移民工程、水质保护等问题的考虑;如何集思广益,如何充分吸收已有经验,尤其是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普遍性的评估规范(标准)是一个重大问题。期望各方积极关注,共同努力,早日取得进展;

(5)高坝的地质条件和抗震是本次论坛的热点,包括拱坝、重力坝以及世界上成功和失败的例子。地震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过程,其科学研究之路任重道远。

(6)我国在建的高坝不少达到了300m,不少方面超出了已有设计规范(200m及以下)的规定,需要集中力量组织联合科技攻关和大量的机理研究,同时也期望有更多的国际合作,为高坝大库安全建设奠定可靠的技术支撑体系;

(7)如何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运行低风险地建设高坝大库是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本次论坛肯定了碾压混凝土坝和面板堆石坝是未来高坝大库建设的代表性坝型。

(8)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积极考虑气候变化对水库大坝建设、运行管理的影响以及强化水库大坝风险管理等是需要积极关注的问题。

(9)生态环境、移民、社会公认度是高坝大库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国际上积极探讨的问题。展望未来,需要进一步鼓励环境友好的、社会和谐的、促进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水库大坝建设。 基于会议成果,针对我国江河的自然状态,以及水库大坝建设的工程特点,提出了加强以下几方面科学研究的建议,以便为我国2050年前基本完成安全、可靠、优质、环保、高效的高坝大库建设的目标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1)复杂地质、地震区高坝大库的安全性及工程措施; (2)高坝大库合理坝型的选择取向(如碾压混凝土坝或者面板堆石坝等);

(3)高坝大库的生态环境影响; (4)水库移民的合理性研究

(5)加强水工结构、岩土力学、地质构造、高速水流等基础理论的科学研究;

(6)加快研究地球气候变暖、水文变化势态和设计洪水标准的影响。

3、主办大坝技术及长效性能国际研讨会

2011年9月28日至29日,中国大坝协会、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省水利厅、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和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在河南郑州联合主办了大坝技术及长效性能国际研讨会。这次会议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河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同承办。日本大坝委员会、韩国大坝委员会、美国大坝协会、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葛洲坝电力投资有限公司、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郑州优特基础工程维修有限公司、北京京能恒基新材料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郑州大学、三峡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奥地利格拉茨理工大学、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奥地利维也纳理工大学、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大坝专委会、地质及工程灾害(Georisk)杂志等20多家单位协办了此次会议。来自中国、伊朗、日本、泰国、瑞典等30个国家的4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大坝协会理事长汪恕诚,水利部副部长、中国大坝协会副理事长矫勇,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陈小江、日本大坝委员会主席坂本忠彦(Tadahiko Sakamoto)、韩国大坝委员会主席金健镐(Kuen-Ho Kim)为大会致辞。大会开幕式由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中国大坝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贾金生主持。美国大坝协会主席米歇尔〃罗杰斯(Michael Rogers)、河南省水利厅厅长王树山、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局长殷保合、水利部国科司副司长刘志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楚生、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廖义伟、总工薛松贵、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建武、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总经济师曹应超、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曙光、国际大坝委员会副主席、尼日利亚大坝会主席伊莫〃艾柯坡(Imo Ekpo)、国际大坝委员会副主席、越南大坝委员会主席范洪刚(Hong Giang Pham)、国际大坝委员会抗震专委会主席马丁〃威兰德(Martin Wieland)、奥地利大坝委员会主席杰拉德〃赞斯(Gerald Zenz)、伊拉克大坝委员会主席法伊萨尔〃阿米恩(Faisal Amin)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大会。

与会专家就大坝技术与长效性能等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会议期间举办了技术展览,各有关单位展示了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取得了良好成效。本次会议得到了日本大坝委员会、韩国大坝委员会、美国大坝协会、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葛洲坝电力投资有限公司、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郑州优特基础工程维修有限公司、北京京能恒基新材料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郑州大学、三峡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奥地利格拉茨理工大学、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奥地利维也纳理工大学、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大坝专委会、地质及工程灾害(Georisk)杂志等20多家单位的支持,是一次高水平、高品质、学术气氛浓厚和成果丰厚的会议。

三、加强大坝建设的科学宣传与普及,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一)举办论坛,积极响应社会热点问题

1、主办“水电开发中的地质和地震问题”专题论坛 2011年3月6日,中国大坝协会和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联合主办了“水库大坝与环境保护论坛——水电开发中的地质和地震问题”专题论坛。论坛邀请了国内知名地质、抗震专家和水电规划设计专家参会,目的是以详实的数据和研究结论,就公众关心的水电开发中的地质、地震等问题进行专业的、权威的解读,同时重点介绍了怒江流域水电开发的地质、地震情况。参加论坛的媒体记者来自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中国网、中国青年报、中国能源报、中国改革报、科学时报社、中国电力报社、中国水利报社、国家电网亮报社、南方都市报、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日报、西部开发报、《财经》杂志、《财经界》和《能源》杂志等20多家媒体单位。报告结束后,与会媒体记者就报告涉及的相关观点和相关热点问题,踊跃提问,与地震、地质专家和水电专家进行了交流。主要观点在《中国水利报》、《科学时报》等平面媒体,以及新浪、网易、腾讯等门户网站上进行了广泛的报导,倡导公众客观、理性认识水库大坝和水电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

2、主办“长江三峡工程综合效益高层论坛”

2011年6月21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大坝协会联合主办了“长江三峡工程综合效益高层论坛”。通过高层论坛平台,集思广益,对三峡工程的抗旱作用、防洪作用、航运效益、发电效益、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以及其他方面等六个议题进行研讨,科学阐述长江三峡工程在抗旱、防洪、航运、发电等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从战略高度回顾和交流三峡工程的科学论证和民主决策;以科普的语言解读公众质疑和焦点,引领媒体等舆论发展;交流和探讨科学制定水政策、水管理和水科技策略,为国计民生和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支持。

3、组织编写科普专刊《聚焦三峡》

2011年9月,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组织编写了《科学世界》专刊——《聚焦三峡》,促进读者对三峡工程决策、建设过程和所发挥效益的科学认知,提高对广泛关注的问题的科学理解,取得良好效果。

(二)积极关注行业动态,着力拓展宣传渠道

通过网站建设、平面媒体宣传、多媒体材料制作,积极改善与新闻媒体的链接,着力拓展宣传渠道,以有效地促进水库大坝科学知识的宣传。针对水电开发和大坝建设的热点问题,积极应对舆论质疑,组织专家多次接受来自中国水利报、南方周末、亮报、人民网等媒体的采访,就如何科学看待水电开发中的生态环保问题、中国在面临巨大节能减排压力的现实下未来水电开发的前景如何、三峡工程修建与下游干旱是否有关等热点议题进行鲜明的、科学的表述,很好地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日本福岛大地震发生后,秘书处积极联系日本大坝委员会,将地震中的大坝安全情况及时汇总并上网公布,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四、加强多双边交流,巩固长期合作机制

(一)多边交流日趋活跃,国际影响显著扩大

秘书处积极组织中国专家参加国际大坝委员会会议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和水事活动,大力宣传我国大坝建设的巨大成就以及新时期大坝建设的理念和思路,积极向世界各国推介我国水利水电技术、产品和服务,为国内水利水电企事业单位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平台。

1、水利部矫勇副部长率团参加国际大坝委员会第79届年会

国际大坝委员会第79届年会于2011年5月29日至6月3日在瑞士卢塞恩召开,以水利部矫勇副部长为代表团团长、以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中国大坝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贾金生为副团长的中国大坝协会代表团一行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参加此次会议的领导和专家还有:水利部刘志广副司长、孙献忠副司长、杨嘉龙副司长、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刘志明副院长、黄河勘测规划设计公司张金良董事长、海河水利委员会田友副主任、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万隆董事长、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曹应超总经济师、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基建部宋志毅主任、华能西藏发电有限公司陈东平书记、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熊宇总经理、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党林才副总工、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邹丽春副院长、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吴新琪副总工以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陈厚群院士等。矫部长在开幕式上应邀作了题为“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大坝建设——中国的对策与实践”的主旨报告,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中国大坝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贾金生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多位专家作大会报告。代表团成员积极参加会议的各项活动,与各国家委员会之间进行了友好交流,取得了良好成效。

2、水利部刘宁副部长率团参加第二届堆石坝国际研讨会 第二届堆石坝国际研讨会于2011年10月27日至10月28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以水利部刘宁副部长为代表团团长、以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中国大坝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贾金生为副团长的中国大坝协会代表团一行共20余人参加了会议。参加此次会议的领导和专家还有: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巡视员乔世珊、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副司长牛崇桓、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处长吴浓娣、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总工程师张利新、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杨泽艳处长、以及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与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的专家等。刘部长应邀在开幕式致辞,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中国大坝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贾金生应邀作大会主旨报告。研讨会期间,中国代表团成员与各国代表就堆石坝设计、施工、安全评价与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热烈的讨论。同时,中国水科院举办了堆石坝技术专题展览,较为充分地展示了中国在堆石坝科研和应用方面的新成果、新材料和新技术,起到了展示和交流的多重效果。

(二)双边合作不断深入,取得显著进展和初步成效 秘书处积极推动与各国国家委员会合作,签署双边合作协议,建立一系列固定交流机制和合作模式,为双边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促进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1、与美国大坝协会的合作

两个国家委员会于2011年联合评选混凝土坝国际里程碑工程奖,并于9月在郑州召开的大坝技术及长效性能国际研讨会上颁发荣誉证书、奖牌。2011年9月,美国大坝协会主席米歇尔〃罗杰斯(Michael Rogers)应邀来华参加高坝大库安全建设与风险管理高端论坛与大坝技术及长效性能国际研讨会,并作特邀报告。

2、与巴西大坝委员会的合作

两个国家委员会定期轮流主办堆石坝筑坝技术国际研讨会并联合评选堆石坝国际里程碑工程奖,以共同推进世界堆石坝建设技术的健康发展。2011年10月27-29日,由中国大坝协会和巴西大坝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堆石坝国际研讨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并在会上颁发了堆石坝国际里程碑工程奖。

3、与非洲各国大坝委员会的合作 根据2010年工作会议精神,为落实和推广“开发水电、建设大坝,促进非洲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宣言”,继2010年11月第一届非洲水利水电专家培训项目之后,秘书处于2011年9月27日-10月3日举办了第二届非洲专家培训项目。来自尼日利亚、乌干达、津巴布韦、摩洛哥、安哥拉等11个非洲国家的政府官员与专家参加了培训。9月29日召开了“水库大坝与水电可持续发展”圆桌会议,非洲代表以及来自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中国葛洲坝集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非洲水库大坝建设和水电开发现状及未来合作前景进行了发言和讨论,增进了中非双方的了解、促进了交流和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会后,安排非洲专家参观了三峡、水布垭、隔河岩等工程。

2011年9月10日-18日,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贾金生率领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代表一行6人访问了非洲的尼日利亚和坦桑尼亚,与非洲有关专家就水利水电开发领域的技术问题和未来合作意向进行了会谈,对加强中非水利水电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其他

2011年,代表国际大坝委员会,贾金生副理事长于2月出访多米尼加,参加“大坝水库在水资源管理与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国际研讨会并作大会主旨报告;到日本访问并指导国际大坝委员会2012年大会的筹备工作,加强了与各国家委员会之间的沟通,扩大了影响。

五、加强能力建设,为政府部门、会员单位做好服务工作

(一)社团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取得新进展

1、制度建设

2011年6月在宜昌召开的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上,讨论通过了中国大坝协会秘书处工作人员聘用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人事管理制度、出差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人员按照成立时的编制已全部到位。秘书处与各会员单位的有效联系机制进一步完善。

2、能力建设

一年来通过积极参与秘书处的各项工作,并借鉴其他社团组织的先进经验,中国大坝协会秘书处全体工作人员逐步形成分工明确、精诚合作的团队,增强了责任心及工作能力,也提高了办事效率,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的力度和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3、财务状况

2011年,在各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大坝协会会费收取率达86.6%,比2010年上涨6.6个百分点。共计收会费260.4万元,支出254.5万元,2011年最终结余约5.9万元,基本做到了收支平衡。

(二)积极为政府部门、会员单位提供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协会支撑作用

1、国内外大坝数据库建设

在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大坝协会秘书处完善了国内已建、在建30m以上大坝数据库(截至2010年年底,国内已建在建30m以上大坝共5552座);建立了全国病险水库工程信息库(58662座)和国外溃坝信息库(1609座);已搜集整理国外已建、在建大坝资料28417座。2011年在水利部建管司的领导下,在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整理出了国内外按库容、坝高和装机前100位以及按坝型排前40位的大坝统计数据库。

积极为国内有关单位提供国际比较数据。如能源局等部门经常需要有关国际比较的数据,秘书处专门撰写了国际水电发展状况及比较研究报告。

2、发挥社团资源优势,协助相关部委开展全国大型水库大坝安全调研工作

受水利部安监司委托,中国大坝协会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了承担全国大型水库大坝安全调研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经过多次咨询并赴岳城、潘家口、大黑汀等大型水库大坝工程进行现场调研,初步提出了调研内容,制定了调研大纲,提出了对坝高30m以上、库容1亿以上的545座大坝进行函调的具体内容,协助完成了全国大型水库大坝安全调研的前期准备工作。

3、完成了《中国大坝建设60年》的中文稿组稿工作 根据中国大坝协会工作会议精神,组织编写出版《中国大坝建设60年》。共征集来自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大坝安全监察中心、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电建设集团、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河海大学等有关单位,以及朱伯芳、陈厚群等有关院士、专家的中英文稿件共55篇。2011年4月完成了初审,并组织召开了全体编审人员会议,二审后的中文稿件已交出版社进入正式出版流程。英文稿件正在进行审校工作。

4、积极参与推广胶凝砂砾石筑坝技术

发挥中国坝工技术领域国际窗口的作用,积极引进吸收胶凝砂砾石筑坝技术等国际新技术并在国内进行推广。编译国际相关技术资料,2011年9月组团前往日本进行技术考察和交流,参与胶凝砂砾石筑坝技术研究和相关技术导则编制,申报并通过“胶凝砂砾石筑坝技术”列入2011年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

5、积极推荐水库大坝工程参评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2011推荐广州抽水蓄能电站申报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得成功。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设立于1999年,是经科技部核准、建设部认定的、我国土木工程领域工程建设项目的科技创新奖。中国大坝协会曾于2006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推荐过二滩水电站工程、洪家渡水电站工程、水布垭水电站工程和索风营水电站工程参评詹天佑奖,并分别获得第六届和第八届、第九届和第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6、其它

加强平台建设,更新网站,将相关技术资料陆续上网,以供会员下载;不定期编印《大坝新闻》,侧重介绍国内外典型工程以及国内外大坝建设动态,供国内领导和专家参阅。

第五篇: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改革创新中的作用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行动纲领。中国科协所属各级学会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依托力量。我们要切实把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力争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有新思路、在服务科技工作者方面有新进展,努力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着力激发科技社团活力,稳妥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要求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由主办者向主导者转变、公共事务由一元供给向多元供给转变,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各归其位、各尽其责。在社会发展领域,应按照《决定》提出的“三个解放”的要求,切实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加快实施政社分开,让社会组织承担各种社会化职能。这些方面改革的推进,为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

激发科技社团活力,明确“突破口”,选好“突击队”。在科技领域,可以将科技评价、科技人才评价和科技社会奖励等内容作为转变政府科技职能的主攻方向。在这些领域,科技社团都可以大有作为。中国科协是我国管理科技社团最多的组织系统,所属学会是我国科技社团的中坚力量。这些学会历史悠久、组织健全、活动规范、业绩显著,享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学会具备独立社团法人身份,能够承担科技评价的法律责任,落实“能负责、能问责”的要求;学会独立于项目委托方(政府)和被委托方(科研机构),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坚持价值取向而不是利益取向,相对客观超脱,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作为高层次的科学共同体,学会具备雄厚的科技人力资源,具有广泛认可的专业权威性;学会独特的网络组织结构,具有跨部门、跨地域、跨行业和跨学科优势,整体利益代表性较强。这些组织特征,使中国科协所属学会在改革攻坚战中具备担任“突击队”的优势。

激发科技社团活力,用好“经验值”,提升“作用力”。在长期实践中,中国科协所属学会在承担政府转移或委托职能上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2012年,各级科协及两级学会开展科技评价6798项,科技人才评价12238人。根据调查,在学会举办的专业技术资格认证中,被认证者总体满意率达92%。已有71%的国家工程专业教育认证工作由学会承担。102个全国学会主办或参与主办了142种科技奖项,成为我国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励的主体,有些奖项已成为业内最高奖。目前,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初步取得双赢结果:政府部门理顺了职能加强了宏观调控能力,改善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质量;科技社团获得了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提高了社会公信力,拓展了活动空间,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近年来,一系列有利于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政策密集出台。已有众多政府部门明确表示,拟将一批社会化职能逐步转移或委托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承担。

充分发挥科技社团重要作用,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和重点任务。要实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宏伟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建立整体协同机制。在我国科技队伍中,科技社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推动全社会创新活动中的作用”。

广辟学术交流之道。世界科技史表明,科技发展需求促进了科技社团的诞生和发展,而科技社团对推动科技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学术交流是推动原始创新的重要源头之一,具有交流学术信息、启迪创新思维、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科技社团具有宽松的学术氛围和学术传统、跨学科跨专业的网络组织、丰富的人才智力资源,这些有利于孕育创新的组织特征是其他社会机构难以比拟的。近年来,中国科协所属学会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以提高学术交流质量为重点,以打造学术品牌为途径,搭建了各具特色、不同功能的学术交流平台,形成了全面、持续的学术交流格局。2013年,各级科协及两级学会举办学术交流活动26693次,交流论文近93万篇。

拓宽期刊发展之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著名金属学及材料专家师昌绪院士说,“代表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科学地位,则有两个标志,学会与期刊。”科技社团和科技期刊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也是中国科协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两个主要发力点。科技期刊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科技成果交流传播的基本渠道,是争夺国际科技创新成果首发权的主要平台,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园地。中国科协是我国拥有学术期刊数量最多的组织系统,两级科协及所属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约占全国科技期刊的42%。中国科协期刊(指所属全国学会主办或参与主办的期刊)在全国总被引频次学科排名第一的期刊中占74.3%,在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的期刊中占62.0%,在综合评价总分学科排名第一的期刊中占72.6%。多年来,中国科协先后实施了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优秀国际科技期刊计划等项目,着力提高期刊质量和水平。2013年,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启动,力争到2020年形成名列学科前列的国际顶级科技期刊群。

全面调动科技工作者积极性,投身实现中国梦的宏伟事业

回顾我国现代科技发展史,“科学强国”是几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懈追求。长期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栉风沐雨,上下求索,努力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智慧与汗水,作出了卓越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交汇点上,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梦想要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腾飞。历史再一次为我国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报效祖国、大展宏图的良好机遇。

《决定》提出,“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全面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红利,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科协及所属学会的根本职责和历史使命。截至2013年底,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和省级学会所属个人会员达1067万人,覆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等各个领域,荟萃了各学科(专业)领域的领军人才和中坚力量。在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广泛凝聚改革共识,寻求最大公约数,激发改革动力,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组织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集中力量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高地。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索激情,是科技工作者投身科学事业的原始动力,也是创新能力的内在源泉。要大力倡导创新文化,呼唤科学激情,使追求真理、开拓创新成为科技工作者毕生追求的光荣与梦想,为科技工作者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鼓励科技工作者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技术创新。科技工作者要迈开双脚、深入基层,切实了解市场、企业和农村对科技的迫切需求,据此选择研发方向和项目。中国科协所属学会已面向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专业服务活动,建立企业专家工作站2686个。应进一步加强学会与企业的联系,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生产第一线,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构,推动技术创新要素向基层集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倡导科技工作者把提高公众科学素质视为神圣使命。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应承担社会责任,努力成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思想的倡导者、科学方法的实践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进一步组织科技工作者及时回应与科技相关的重大公共事件,为公众解疑释惑。尤其应注重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形成科学传播新格局。

加强科技工作者核心价值观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建设科技工作者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科技工作者要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紧密相连。应加强科学道德建设,汇聚强大正能量。目前,中国科协系统已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活动207场次。各级学会还应进一步发挥科学共同体的自律功能,引导科技工作者明确价值取向,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维护学术尊严,努力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

深入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科技工作者是科协和学会的立会之本。各级科协和学会应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加强党和政府同科技工作者的联系作为基本职责,把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根本任务,把科技工作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活动,及时了解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增强对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汇报人:xiexiebang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申请核定表范文下一篇:审计部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