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2023-04-20

第一篇:文言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文言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提起文言文,可能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在平时的教学中,讲解字词句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字词句是基础,我们不能丢。如果在文言文教学中,单纯的或大部分时间讲解字词句,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教学误区——重讲解轻熟读,需要我们注意。

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上,我们可能看到很多这样的场景:老师激情洋溢的演讲,学生热热闹闹的分析讨论回答。可是一堂课下来,当时学生的字词知识增加了不少,但是可能有的学生还不能完整流畅的熟读,更别说在熟读中记忆了。

文言文语言是远古的书面语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应侧重在语言上,必须诵读熟记,整体地去感受、去品味文章,学习文言文本身。叶圣陶称朗读为“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学生只有通过美读,在有了已经具备比较丰富的文言文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老师再指导学生学习一些必要的文言文知识,使他们把课堂上体验到的感性认识条理化,从而使他们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第二篇: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感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个难点。一方面是学生对知识点的“难记忆”,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教材的“难处理”。我认为,都是因为教学中太关注文言文的“言”,而轻视甚至忽视了文言文的“文”。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换个视角,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开始就分析文言现象,把文言文解剖得体无完肤,然后再让学生将这些碎片粘合起来去理解文意?

下面我就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谈谈我的一点探索。

第一课时我组织学生比赛读课文,经过“闯关之无病读”和“闯关之情感读”两个环节后,学生对内容基本上已经比较熟悉,然后我安排了“闯关之讲故事”,重点比赛二至四段的讲述,看哪个组讲得准确、生动。三关之后,课文的内容已经非常熟悉。

文言文的题目一般都命制得极好,因此第二课时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看题目生发问题,最后我进行了汇总,有五个大问题:①为什么选择烛之武退秦师?②烛之武为什么要退秦师?③烛之武怎样退秦师?④最后结果如何?⑤烛之武为什么能成功退秦师?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让学生为本课加一个副标题:好一个____的烛之武!让学生在横线处补充四字短语或成语,他们都很踊跃,一个接一个地填充,烛之武的形象在他们活跃的思维下一点点丰满起来。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我是让查过资料的学生为大家讲述的。解决第三和第五个问题我只给他们出示了一幅秦晋围郑示意图,让学生组内讨论烛之武高在何处。我进行归纳总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善于揣摩心理,善于分析利弊,善于利用矛盾和讲究语言艺术。

课文内容分析完之后我给学生出示了《崤之战》中“蹇叔劝谏”这一段落,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讨论:同样是对秦伯,同样是对攻郑与否的问题,蹇叔为什么失败了?学生不难总结:首先蹇叔没有站在秦国立场上,分析利害,没有以利相诱,让秦伯难以接受。

其次他劝谏时没有注意说话的方式态度,讲究策略,劝谏语言太生硬,不委婉。例如:采用了“非、不可、必”等词语,而烛之武采用了“敢以烦执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唯君图之”等词。我顺势作以小结:为人处世,要学会艺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与别人交谈时,要注意说话的对象、时间地点场合,努力营造和谐的气氛。尤其是向别人提意见或建议时,更要注意方式方法。良药可以不苦口,忠言也可以不逆耳。

待到他们领略了烛之武的高超艺术而真正认可了他之后,我给他们提供了五则材料进行拓展探究,分别是:位卑未敢忘国忧——寂寞的烛之武;飘摇的汉节——永恒的苏武;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人;仁爱一生——特雷莎修女;烛照深山——李桂林和陆建芬。然后进行分组讨论:你认为上述五则材料中谁可被誉为真正的“英雄”?什么样的人可以算作是“英雄”?请集合组内所有成员的智慧,派出一人作代表作时长三分钟的陈述。(讨论时间:五分钟)讨论的气氛异常热烈,有陈述,有记录,每组的发言当然也极为精彩。

拓展探究,就是要让学生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真正达到活学活用。于是我又设置了“素材挖掘与运用”这一环节,通过三种方法来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本课这一写作素材。分别是想象画面、心理刻画和思维论证,每一种方法下面我都给学生提供一至两个例段,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三种方法,并且更加顺畅地进行仿写。每一种方法的讲授之后我都是进行了相同的要求:试从烛之武、佚之狐、郑伯、秦伯、晋侯这五人中任选一人,任选一个话题,写100字左右的小片段(时间:6分钟)。另外,我还给学生提供了许多本课适用的话题:选择、磨砺、爱国、匹夫有责、艺高人胆大、发现人才、毛遂自荐、隐忍、宽容、知错能改、变通、是金子总会发光、识时务者为俊杰、义与利、口才与成功、寂寞与辉煌、情感与理智„„写完之后,我让他们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成果,然后各组推选出优秀的作品,在班内展示。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始终都处于积极状态,极为投入,很有成就感。让学生感到文言文不再面目可憎,作文课不再焦头烂额。

本课的学习结束后我还给学生布置了一篇随笔,具体的表述是这样的:“对钓鱼岛问题,也许大家都义愤填膺,打砸烧绝不是理性的爱国行为,那么,你能否借鉴烛之武的说话艺术给美国总统奥巴马写一封信,委婉地奉劝他,让他不再帮助、支持日本?”看到这样一个焦点话题,学生表现得异常兴奋,仿佛都有满腔的话语要倾诉。后来,我在批阅随笔的过程中真的捕捉到了这些孩子灵动的思维。他们也像烛之武那样善于抓对方的心理——以利相诱;他们善于捕捉美日之间的矛盾(回顾二战期间的偷袭珍珠港事件),进而挑拨离间;他们站到奥巴马的立场上去替他展望未来……读着学生的文字,我激动万分,为自己问题设置得巧妙而骄傲,情不自禁地在想: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这些孩子中间,说不定真的会产生出色的外交家呢!

高中的第一篇文言文顺利解读之后,学生怀着自信和兴趣水到渠成地攻克了本单元的后两课——《荆轲刺秦王》和《鸿门宴》。这两课内容虽多,可是故事性很强,于是我就因课制宜,引导学生排练课本剧,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以来,在素材挖掘和运用时就自如了很多。

文言文的“之、乎、者、也”中隐藏着别样的精彩,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地去力求创新、追求卓越,就一定能够引领学生咀嚼精粹、史海钩沉!

文 言 文 教 学 的 一 点 感 悟

王会锋

灵宝市实验高级中学

20

14、

10、12

第三篇:对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思考和建议

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不喜欢文言文的,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们说:“语文我最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鲁迅文。”文言文被列为“最怕”之首,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和文言文学习的无助可见一斑。

在我们设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文言文存在以下看法:“我想学,可用不上。” “文言文,是应该学习的,那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不能丢,假如连这都丢了,我们还剩下些什么,可是我曾努力去学过,但最终我放弃了。” “不是我不想学文言文,一是有点难,二是没用”, “我其实很喜欢文言文,也知道对自己有好处,可是我不会花时间去专门研究,老师教一点就学一点,碰到就学,碰不到就算了。”“学了没用,我不想学,但是考试要考。”

从许多的学生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中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文言文的作用,可是社会发展趋势让这些都变得无用,最多也就是提高个人的人文素质,对于今后走入社会,这并不是一种能力,可学生仍然在学,试想,假如在中考、高考中去掉文言文这一块,还有学生会自愿、自觉的去学习文言文吗?

加上多少年来,我们的教学方法呆板,始终是一种基本模式:先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再读课文读准字音,然后开始逐词逐句的串讲,讲完后再作点所谓的“内容分析”,或者来个“中心归纳”。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忙着记笔记,课后再死记硬背,应对考试。连教师都对文言文教学提不起精神,感觉乏趣、乏味、乏力,缺失了现代文教学时的自信和洒脱,学生对文言文又怎能提得起兴趣呢? 白话文无法完全取代文言文,学生能够理性的看待文言文的地位和社会作用,学生害怕或没有兴趣学习文言文,教师教学文言文的积极性不高。这,就是当今文言文教与学的现状。

那么,应该如何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呢?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我们自身要有所作为:

1、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言修养,不断的积累有利于教学的材料。由于现在的中学教师工作较繁重,很少有时间重新学习,尤其在文言文这个离生活相对较遥远的科目上,教师在资料的积累上显得相对不足,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连续几年在教案上是只字未改,完全是以前的积累,这样是不利于教学的发展的。

2、教师要把文言文带进生活去感悟,将作品的思想感情尽量的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因为在中学语文文言作品所选篇目中所表现的更多是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可以找到与作品中相似的融合点的,这需要老师做一个有心人,在生活中找到了类似的融合点,就可以运用到教学中。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不喜欢文言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与现代不合拍无法引起感情的共鸣。假如教师能很好的把握这一点,可能学生会做得更好。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

3、教师应当重视语言研究和语言积累(针对古汉语)师,要完成教学的任务,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在语言文字方面下功夫,抓紧时间多积累、多学习、多研究。首先要在学习研究中加深自己对语言的热爱,提高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

4、在教学方法上,要真正剖析自我,走出误区,其实,在教学方法上,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可以普遍运用的,唯一正确的就是要坚持“因材施教”,努力的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教学并不是一件深奥难知的事情,只要不存成见,不忘实际,从学生为什么要学国文这一层仔细想想就是不看课程标准,也自然会想出种种的实际方法来的。”我们共同期待中学文言文教学在不久的将来有个全新的改观。

第四篇:诗歌教学的一点体会

诗歌是一种优美的语言艺术,它篇幅短小,结构整齐,节奏和谐,韵律优美,语言凝练,意味隽永,富有形象,意境优美,感染力强。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应利用诗歌这种文学样式的优势,渗透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探究方法的培养。

一、正确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律美。

诗歌是有节律的韵文。新教材第一单元选编的诗歌是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都是节奏和韵律非常美的,如《毛泽东词二首》、《再别康桥》、《死水》、

《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等,这些诗文字浅显易懂,无须做过多的讲解,让学生在理解诗的意境,把握诗的感情的基础上,正确朗读,读出节律,读出意境,读出感情,在诵读中,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美感。比如,我在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在介绍了时代背景,理解了诗中的意象后,让学生模仿伟人,设想来到江边,看到秋天万山红遍的景象,有感而发,朗诵这首诗词。学生踊跃上台,还带上了表情动作,各个激情昂扬,精神饱满。教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让学生配乐朗诵,学生兴趣很高,很投入,读的很有感情。

二、化简为繁,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

诗歌的语言凝练,内涵丰富。要让学生体会这一特点,就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话解读诗句,化简为繁。如,我在教《采桑子·重阳》这首词时,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思表达出来,再与原诗比较,使学生明白了诗句的凝练,也懂得了“香”“劲”“霜”这几个词的锤炼之功和运用之妙。一个“香”字,写出了花之味,人之感,心之悦。同样,“劲”、“霜”都是从人的感觉上写景,使景蒙上了主观的色彩,其实是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之笔。

有的诗,意境深远,内涵丰富,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或描绘意境,或改编故事,领会诗的丰富内涵。,我在教《错误》这首诗时,诗中的意象构成了一个爱情故事,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讲述这个故事,有的学生讲:“在江南的一个小镇,有一位美丽的姑娘爱上了一个抗日英雄,她的父母不同意,给她介绍了一个有钱人家的儿子,但姑娘执意不嫁,一直等着英雄的归来,终于有一天,她听到达达的马蹄声有远而近,她以为心上的人回来了,她满心欢喜,又是收拾屋子,又是梳妆打扮。结果,马蹄声渐渐远去,原来那不是她等待的人,只是一个过客。女子失望而归,满院的春色她无心欣赏,她有把自己关在了屋里,拉上了窗帘。”有的学生讲:“姑娘爱上了一个浪子,他喜欢过自由的生活,不愿意回家。”还有的学生讲:“姑娘爱上了一个侠客,她要行侠仗义,杀富济贫。”还有的学生讲:“姑娘爱上了一个不爱她的男人。”总之,学生的想象丰富多彩,妙趣横生。这不仅让学生锻炼了想象力和口头表达力,也让学生领会了诗歌内涵丰富的特点。

三、设问引导,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方法。

诗歌的内涵是丰富的,主题是深刻的,如果只让学生感受音律,品味语言,理解意境,不做深入的探究,对诗歌的理解就会流于肤浅,不利于提升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设问,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和思想修养。再以〈错误〉的教学为例,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了诗的丰富内涵以后,让学生讨论“这个爱情悲剧是谁的错误?”一石激起千重浪,有的说“是达达的马蹄声的错,马蹄声使那个女子空欢喜一场。”有的说“是人的错,马是人骑的。”有的说“是那个女子等待的负心人的错,她没有责任心。”也有的说“是那个痴情女子的错,她不该爱上一个不回家的男人。”我又问:“按照人之常情,谁愿意无缘无故的与相爱的人分离,让相爱的人独守闺房,寂寞等待?”于是,学生又纷纷议论“肯定是不得已而为之,是被迫或无奈?”我又问:“被迫的原因是什么?”有一个学生立即回答:“结尾处的省略号省略了”我赞赏地肯定了这个学生“善于细心观察,能够注意标点符号的作用,语文功底不错”接着让学生猜想省略号包含的内容,有的说“我还要去打仗,不能与你团聚”有的说“我还要搞建设,暂时还不能回家”还有的说“我还要去抓特务,”“我要去搞科研”……我又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学生又想到“大陆和台湾还没有统一,两岸同胞不能自由来往。我要为两岸的统一而奔走。”最后,让学生总结是“谁的错”,学生水到渠成地说出是“时代的错,政治的错”紧接着让学生总结如何理解诗歌的深刻含义,学生总结说:“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当时的情况”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这首诗,而且学会了探究的方法。

四、走出课本,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课本无非是一些例子,仅限于课本,学生的知识面得不到拓宽,学生就学不好语文。第一册诗歌单元所选的诗歌,往往一个时期,一个流派,一个作家,只选一首,虽说窥一斑可以知全豹,但毕竟不能准确、深入地了解作家或流派的创作风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给学生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诗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如在学习毛泽东诗词后,可以再给学生介绍一些毛泽东诗词,让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学习闻一多的《死水》时,介绍学生读《发现》、《一句话》等诗歌,让学生了解闻一多的爱国情怀;学习《错误》时,引导学生学习李清照的《一剪梅》等词,让学生了解中国诗词中的闺怨情;学习《致橡树》,介绍学生读顾成的《一代人》、《远和近》、《感觉》,让学生了解朦胧诗的风格特点,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介绍学生读韩东的《山民》,让学生了解新生代诗人的人生思考。这样,课内课外互相补充,使学生对诗歌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鼓励写诗,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和才情。

当学生读诗读出了情趣时,它们就会有写诗的冲动,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相机诱导,不能压制学生的激情。尽管高考不考诗歌写作,但我认为写诗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悟性,对促进语文学习有很大的作用,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作诗是学诗的实践,通过习作,更能深刻地体会前人写诗的真谛,可以促进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写诗可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写作能力。诗先于文。古今中外许多作家都是从作诗入门的,郭沫若七岁能诗,一部《女神》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鲁迅未文先诗,用诗表达了他一身许国的志向;杨朔与冰心也都是从写诗踏上文学道路的;许多政治家、科学家也不乏才情横溢,诗歌创作成就卓著者,如王安石、毛泽东、华罗庚等。

所以,我在诗歌教学中,鼓励学生写诗,并专门抽出一节课让学生朗诵他们创作的诗,同学们各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打了下课铃,还意犹未尽,有的学生还在作业后附上自己创作的小诗,与老师交流。教师节,有许多学生自发的在作业本上写诗向老师表示祝贺。他们的诗虽然还很稚嫩,但毕竟产生了兴趣,我想,这已经为学好语文奠定了情感基础, 总之,诗歌是美的。怎样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探究学习的方法,是新课程的要求,我愿意与同行继续探索。

第五篇:语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文因道存,道以文显”,语文教学内容是言语作品,在言语作品中,思想内容决定语文形式,语文形式表现思想内容,文和道密不可分,德育因素在语文学科中很少是显露的直接的,往往借助于文学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德育因素寄寓于描述的故事情节、刻画的人物形象、揭示的客观事实等具体的艺术性、形象性的文学内容之中。

就教学内容文体而言,语文教材的三大常用文体中,记叙文、议论文及说明文都具有思想性,都能在德育方面发挥影响。并且语文作为表情达意的信息载体,它又是涉及到从思想感情的一切领域的,负载着一定社会理想、政治信念、阶级观点、人生哲学、道德情操等等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德育成份,并且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训练中也包含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的教育。

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主要文体,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借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和道德情操,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受到情感、情操、意志、志向等各方面的熏陶,从而接受教育。新编初中语文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鉴于二者的关系,我们应将德育立足于:一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情感;二是在教学过程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三是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育爱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德意志品格。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目标是:学习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培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所遇问题的能力;在知识传授中渗透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教育;通过典范的文章,使学生热爱祖国,培养关注人民的情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内容,应当是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它既包括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又包括爱国思想、集体观念、奉献精神等,从而使学生既有知识能力,又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物资采购比选文件范本下一篇:物资采购合同范本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