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中的讨论

2024-05-12

英语课堂中的讨论(精选12篇)

英语课堂中的讨论 第1篇

一、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在英语写作课中, 课堂讨论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 从而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若所选用的话题难度高于学生的实际能力, 则会使讨论活动失去原本的意义, 给学生造成恐惧心理, 使他们失去兴趣乃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心理学研究认为, 学生是外语教学能否成功的内在因素,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外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确定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此, 写作课上运用讨论式教学应注意给出话题的难易程度是否跟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相适应。

对于讨论的话题, 我特别注意从简单入手, 从学生熟悉的话题入手, 如介绍自己的hometown、谈谈自己的parents等, 使他们能够通过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同时, 在讨论过程中尽量让学生用自己最拿手的语句或由教师提供的一些话题所需的句型及词汇来开展讨论。一段时间后, 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去思考和造句。这样由浅入深调动全班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做到人人参与, 共同进步。

二、让位学生, 激发热情

教育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要使课堂讨论在写作课中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设法使学生对它产生兴趣, 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这是运用讨论式教学手段所必须做的前期准备工作。

以生为本, 我把每次讨论课话题的决定权交给学生, 要求话题的内容切合实际、健康向上。这一举措很受学生欢迎, 在短时间内, 他们就将话题整理出来了, 如“What’s your point of view about friendship?”“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dvertisement”“War and peace”“Life”“Pollution”“Population”等。

我认为, 学生自己设计出来的话题肯定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既然这样, 他们肯定会有一种通过这些话题表达自己某些看法的热情。另外, 要注意讨论的方式多样化。俗话说, 再好的苹果也有吃腻的时候。为使“口头表达”这个苹果扑鼻、诱人, 我有意识地采取不同的讨论模式, 或小组讨论, 或全班讨论, 或由教师主持进行大辩论。一句话, 努力使讨论课形式多样。

三、角色定位, 事半功倍

在写作课上运用讨论教学时, 教师对充当的角色要认真定位。

1. 做讨论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活动顺利开展。教师可通过积极的旁观, 随时掌握课堂进展情况, 从而考虑下一步如何进行指导, 在给予学生自主的同时, 达到让学生多练的目的。这样, 课堂教学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做学生情感表达的支持者, 创造充满心理安全感的学习氛围。每一个学英语的人都希望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能学以致用, 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一旦创设出良好的心理环境, 他就会自觉地去搜寻语句来参与讨论。在整个讨论式教学活动中, 我就特别注意让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每个学生都可以试一下, 哪怕就一句话我也会为他喝彩!每个学生都可以自由发挥, 我会给他们一个轻松的空间。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信息的传递, 而且伴随着感情的交流, 以情动情, 感染学生, 从而调动他们参加讨论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不做严厉的评判者, 允许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出错。学生在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中出错是正常现象, 但大多数学生都有畏惧出错、害怕失败的心理特点。这时教师若还横加指责的话, 就会对他们的语言表达造成很大的障碍。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 并指导他们在以后的语言交际中逐步改正错误。

4. 做讨论活动结果的评价者, 对活动进行总结。讨论是全班学生发展思维的过程, 会出现观点分散的情形, 因此讨论结束前教师很有必要作一个简单的总结, 肯定学生独立思考并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态度和主动精神, 并对学生各种各样的认识和看法作一个简单的归纳,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 还可以与学生一起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 指导学生把他们讨论的结果写成文。总之, 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体现,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交流、去学习、去提高。

谈谈英语课堂讨论环节论文 第2篇

关键词“: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学环节主动学习语言的实践者

1课堂讨论的重要性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常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我们会发现学生已经养成了在英语课上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的习惯,只要老师在黑板上写板书,大多数学生都会立即往书本上抄,基本上是全盘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基本上很少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的机会,英语对我们中国学生来说本来是工具,是拿来用的,只有运用它进行流利的交流才能真正体现它的价值,而不是简单的对单词和语法点的死记硬背。

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师的我们要合理安排好教学环节,多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课堂讨论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是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对培养语言的实践者、运用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课堂讨论常见的问题

英语课堂讨论中常常出现以下问题:第一,小组讨论时学生围坐在一起,教室里听起来充满了讨论声,有的组气氛还相当活跃,可仔细查看一下才发现其实有的学生压根就没说英语;第二,如果教师安排讨论后要发言的话,有的学生会拿着电子词典,一个人埋头苦干,使劲在纸上写,明明是讨论却更像是在写作文,发言时就照本宣章,没有达到小组讨论,训练口语的目的;第三,有的学生借此机会开小差,闲聊,认为发言有小组长和代表,与己无关;第四,每次讨论时只有一部分学生显得比较积极,认真的讨论,而其他一些学生似乎觉得很无聊,没意思,表现出不耐烦;讨论看起来和谐的不正常,没有不同的观点和激烈的争论。

3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

3.1课堂讨论的合理安排教师在讨论前应安排好以下几点:第一,在课前精心设计好话题,把握好话题的难易程度、针对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设计话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生动有趣、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开放的讨论话题,从而营造一个真实的、源于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讨论情境,这也更有利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积极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对讨论形式给出明确的指令性语言,是小组讨论、同桌讨论,还是全班一起讨论,是两人组、四人组还是前后座位的一组,根据不同的讨论内容来选择最佳的讨论形式和方法。

第三,合理划分小组。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性格有所了解,考虑到个体差异性,尽量使每个小组的成员搭配合理,各组学习水平相对平衡第四,合理安排讨论时间。针对不同的讨论任务,教师要控制讨论的时间,太长会占用其它教学时间,学生也会产生倦怠,时间过短讨论不充分,也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一般控制在5-10分钟。

3.2有效的反馈

一方面,教师要要求学生讨论结束后每组要一一展示讨论结果,可以由每组派代表陈述自己组的观点,组内其他成员可以在陈述完后进行补充,其他学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观点进行提问;另一方面,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在学生讨论结束后要及时有效地评价总结,使学生的讨论结果得到反馈。

教师可以从学生讨论的态度、讨论过程、主要观点及闪光点等方面对课堂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教师和学生的这种双向反馈既是交流思想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学习的过程。

3.3适时的鼓励

反馈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一点点时间让学生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投票,给该组适当加分(加到平时成绩里),鼓励其它组也再接再厉,争取下次能做的最好。

4结语

课堂讨论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课堂讨论是学生消化、吸收及运用已学知识参与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取知识、巩固技能的方式之一。

教师在讨论前首先要明确通过讨论能解决什么问题。其次,要认识到讨论的结论有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想了什么?”和“怎样想的?”,即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Williams,Marion&Burden,Robert L Psychology for Languageteacher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英)皮特・本顿.全纳教育与教师发展[M].范晓慧,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王升.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教育理论与实践,.

[4]方旭.课堂讨论要有实效[J].当代教育科学,2006(6).

[5]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5).

浅谈英语课堂中的小组讨论 第3篇

关键词:英语课堂 小组讨论

笔者刚听了一堂英语公开课,课题是第5模块第三单元的Project, 讨论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在课上教师按照课堂教学设计布置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请学生讨论是赞成发展经济还是保护自然。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取得了小组讨论的效果,也达到了该教师预设的讨论目的。这种小组讨论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在新课程的实施情况下,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么怎样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并进行有效的讨论呢?

一、 教师应进行合理分组

虽然我们面对的是高中生,他们自主组织能力比较强,但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可能会使他们不知如何下手去进行小组讨论。所以教师要合理地进行分组。那如何来进行合理分组呢?笔者认为应考虑到学生语言水平的差异、学生性格的不同、教师布置任务的不同这几个方面。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同,导致英语表达能力不一样,分组时要使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合理的搭配才能互相合作;学生性格的不同这个因素也要考虑,有的学生性格外向,有的内向,讨论应该是每个学生都要参与的;教师布置的任务不一样,分组的方式也会不一样。所以分组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而小组内的分工也同样重要。每个人要明确自己在讨论中的角色。比如,谁来找材料,谁负责整理材料,谁管信息的记录和整理,如何应对不同的意见,如何围绕讨论话题进行研究讨论。当然这些都先有学生自己去处理,遇到棘手的问题再由教师指导解决。只有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作用,使每个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信心,认识自我,才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迎刃而解,达到讨论的目标。

二、 教师应精心备课,设计讨论过程

教师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设计教案时,传统备课仅仅考虑教师应该怎么教,这时教案也比较容易写。但是现在要备讨论课,就不知如何下手,又不能照搬教案,教学参考书上没有太多的话题讨论,所以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变高了。因此,为了上好这样的讨论课,教师应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学习水平,在备课方面多下功夫,认真备课,多找一些讨论点,精心地设计讨论过程。当然在一些优秀教案上有一些比较好的讨论话题,教师可以选择性地挑选一些使用。

三、 教师应对讨论过程进行指导与调控

在讨论过程中,要使讨论有效地进行,教师一定要对讨论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调控。一是调控学生的情绪。在小组讨论时,学生很容易出现激动的情绪,有时会发生冲突,这样不仅影响了课堂纪律,而且降低了讨论质量。所以教师要控制好学生的情绪,让他们用心地真正地投入小组讨论,积极参与。教师还要寻求比较好的可行的方法,让学生能在良好的情绪中进行讨论。二是调控时间及进程。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也进行热烈的小组讨论,看似很热闹,但学生还在讨论,或还没讨论多少时间,有的甚至还没进入讨论状态,教师就喊: “stop”, “Time is up”, 然后教师就叫学生陈述讨论结果,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如何回答,这样做会导致课堂气氛不好。这种假讨论我们不要,这样进行小组讨论的教师就是在走一个形式,为了完成一个步骤,没取得讨论的预期效果,还不如不讨论,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当然,教师也不能让学生一直没完没了地讨论下去,这样做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因此,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应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检测讨论效果。评价可以采取学生互评、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多种评价方式。比如说可以叫学生到讲台前来展示本小组的讨论结果,然后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三是要及时发现学生在讨论时出现的典型问题,指出问题所在,给其他学生借鉴,尽量避免下次也犯类似的错误。

四、 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讨论氛围

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人,主要的参与者,而教师此时应由教导者变为指导者,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讨论氛围。当然也不是说教师就没事可干,教师应走动于各个小组之间,了解讨论情况。看看学生有没有什么问题,比如语言的表达问题,或是语言的组织问题,要帮助那些在讨论过程中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克服困难,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但也要留意一下学生钻牛角尖,偏离了讨论话题。在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做必要的小结,指出讨论中很多学生遇到的共同的问题,要表扬做得好的小组,适当给些奖励。对于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可以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不能将自己个人的看法强加给学生,要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总而言之,自始自终,教师应充当三重角色,即“引导者,帮助者,把关者”。尽管课堂上进行讨论的是学生,但教师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才能将讨论有效地进行下去。

初中英语课堂讨论中的问题及策略 第4篇

课堂讨论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共同讨论、辨析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促进语言形式自动加工的最有效的途径,因为要达到交际目的,学生会把注意力放在意义和信息的理解上,而不再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讨论的过程其实是一种互动的过程,能为学生创造大量的信息输入和语言产出的机会。美国哈佛大学语言学教授Rivers(1999:52)指出,通过讨论,学生们可以增加他们的语言储备,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将其拥有的语言全部用于类似的真实生活交际。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为了追求场面的热闹和与课改理念的吻合,设计了许多无效的讨论,结果导致了学生参与面不广、积极性不高、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本文从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出发,分析了目前初中英语课堂讨论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课堂讨论必须遵循的几项原则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策略。

二、当前课堂讨论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英语教师不注意讨论的实际效果,过多、过滥地使用课堂讨论,从而失去了其应有的运用价值,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问题不精

课堂讨论流于形式,讨论问题未精心设计,致使其成为“无效讨论”。为了追求英语课堂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课改理念,许多教师都喜欢为追求形式上的多样化而组织开展“课堂讨论”。由于部分教师在课前未对讨论的问题精心设计,导致有些问题学生一听就会,根本没有讨论的价值,有些问题远远脱离了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此毫无感性认识,让他们从何谈起?诸如“What will you do for the charity walk?”“How to keep pets?”“What did the robots look like in the past?”之类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显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识,拿来就用,导致课堂时不时地“冷场”。如果经常这样,往往会耗费课堂大量的宝贵时间,有时还会挫伤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

(二)规则不详

学生思维水平肤浅,教师制订的“讨论规则”还不够具体充分。在听课中,大家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的一个问题抛出后,学生们立即稀里哗啦地去翻看课本资料,然后你一言、我一语地用课本资料上的原话或观点进行讨论,当原话或观点全部被提出后,学生们就哑口无言,讨论就此结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许多学生是怕思考,怕动脑,或由于思维狭窄肤浅想说而说不出;另一方面则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还不够,尤其是在“讨论规则”的制订上还不够具体充分。鉴于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课堂讨论的引导,同时也可以在教学中制定一些诸如“尽可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观点”“对言之有理的自己的观点给予表扬和肯定”等“讨论规则”,这样会有效减少学生翻书讨论的现象。

(三)参与面不广

课堂讨论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而被少数优等生所主导。每个学生的英语能力有高有低,语言表达能力有强有弱,班级中能力较强或少数健谈的学生往往主导了整个英语课堂的讨论,给人感觉好像是课堂讨论是专门为他们准备和设置的。而一些学习成绩低下又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则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长此以往,严重地束缚了这部分学生的思维,拉远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距离,课堂讨论“面向全体”的效果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四)总结不当

课堂讨论之后,教师不能给予及时的总结或恰当的评价。课堂讨论之后,教师为了赶时间,习惯急于给出正确的答案或结论,而对于学生讨论过程中不同的观点、意见或想法往往不进行罗列统计1,这就背离了课堂讨论“百花齐放”应有的目的。学生在民主、轻松、开放的讨论环境中,难免会对同一个问题讨论后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这就需要教师利用黑板或多媒体设备对这些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类登记并形成列表,再引导全体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此重新辨析或二次认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讨论的结果和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引起思想上的混乱,教师千万不能只是用good或excellent等词做出简单片面的评价。

三、开展课堂讨论的原则与策略

针对初中英语课堂讨论中存在的上述现象及问题,如果要切实提高课堂讨论的参与率,提高学生充分、深入地参与讨论的程度,提高讨论的有效性,就应当遵循如下原则与策略:

(一)课堂讨论话题的基本原则

1. 贴近生活原则

讨论话题的设计应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体现时代气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学生每天都能从网络、报刊、影视等渠道获得大量信息,知识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讨论话题的设计应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生活即大课堂,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关键看教师如何开发、挖掘和应用。张刘祥和金其生(2004:61)认为,教学如果远离生活就意味着教学资源极大的浪费。一些真实的、源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课堂讨论话题,如学习生活、健康饮食、环保净化、慈善捐赠等,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有利于保持学生讨论时的积极性与热情,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教师不妨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话题,如“How to keep healthy in our daily life?”“Is it good for us to watch TV?Why or why not?”“What is your ideal school?”等。有时还可以将最近所发生的焦点事件、明星人物或者是具有代表性的,能给人启迪、思考的问题或案例作为课堂讨论的素材。这样做不仅能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题可想、有料可查、有话可说。将生活实际与课堂教学紧密集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2.“三性”原则

讨论话题的设计应融思考性、趣味性和开放性于一体,即遵循“三性”原则。设计生动活泼、具有思考性和挑战性的课堂讨论话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动机,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学生讨论的形式也可呈现多样性:组内讨论、组间交流、男女辩论、新闻会客等。这些形式使学生的讨论既有过程的体验,又有成果的展出,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讨论中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

3.“最近发展区”原则

讨论话题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讨论价值,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常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存在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讨论的话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太简单没有讨论的价值,太难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即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课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所学的内容,选择一些“学生跳起来摸得着”的话题,假如讨论话题不止一个,呈现的顺序必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这样做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逐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堂讨论过程中的几个策略

1. 营造轻松、和谐的讨论氛围

努力营造愉悦、轻松与和谐的课堂讨论氛围。以往的课堂,教师处于绝对统治的地位,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当前,为了实现讨论效果的“最优化”,教师要努力营造愉悦、轻松与和谐的课堂讨论氛围,即要创建良好的人际环境,包括友好亲密的同学关系,平等和善的师生关系。正如叶澜和杨小微(2004:84)所指出的:“教师应从过去的居高临下、课堂统治者角色向教师是学习的引领者转变,力求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努力追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零距离,让每一位学生敢想、敢说、敢于质疑”。

2. 课堂讨论组织严密,分组发言,人尽其才

课堂讨论必须组织严密,条理清晰。目前教师最常用的讨论方法是“自由讨论”,这种“自由”只是讨论形式上的“自由”,学生或集中,或分散,或分组,或分片,但还是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安排。教师可根据“异质组合”的分组理念(详见肖新楚2008:42),将全班学生依照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4~8人异质学习小组。每组有固定的发言人,一个问题一般由小组的主体发言人回答,小组的其他发言人补充,老师因势利导,随机点拨。这样做不仅给每位学生的讨论提供了机会和场所,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做到“个个有话讲,人人有事做”。

3. 引导学生耐心倾听

引导学生学会耐心倾听,针对他人的发言展开有效讨论。应该说,耐心倾听是课堂讨论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假如学生在交流中不认真,没耐心听他人发言,那么课堂讨论只是一种单向活动,交流也就无从谈起。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多注意观察每位学生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发现不耐心倾听他人发言的学生应及时提醒和纠正,必要时教师可以主动加入学生的讨论,专心倾听,做出典范,用点头、微笑、鼓掌、简要记录等表示,引导学生养成耐心倾听并积极思考的习惯。

4. 过程有效调控,引导深入讨论

教师对于整个讨论的过程要给予有效的调控。课堂讨论的过程,不但是学生深入探究学习的过程,而且也是新问题、新思想不断涌现的过程。一方面,学生可能会在深入讨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转移了讨论的中心,使讨论偏离论题;另一方面,“课堂也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随时会有新的思想和新的问题生成,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引导和解决,就会阻碍课堂讨论的顺利开展”(朱慕菊2002:106)。这就要求教师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并引导学生紧紧围绕中心进行发言,根据讨论的进展情况,引导学生深入开展讨论,以求讨论达到一定的深度。对学生的独到见解或创新思维,教师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继续探讨的兴趣和热情。

5. 鼓励参与,共同进步

努力提高学生课堂讨论的参与率。一个班级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参差不齐,一些开朗、健谈的学生往往主导了整个讨论过程,而一些表达能力差,英语学习基础又不太好的学生则在一旁默默无闻,似懂非懂。这样的课堂讨论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人人参与”的效果。教师应当保证并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多给那些能力低的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克服“害怕说错挨批”的心理,使得组内每位成员表现出色和共同进步。

6. 及时评价

课堂讨论后,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应作出及时恰当的评价。“教师对于学生讨论结果的点评和总结,应从学生主要观点、思维角度、语言表达、组织信息等方面进行”(赵印奖2009:23)。教师在对学生讨论的评价过程要重视提示学生注意别人发言的内容,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引发思想的碰撞,激发思维的火花。还要重视启发学生发现、吸取别人的长处,相互学习。在评价的方式上,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的某种方式,评价的项目可以参照表1。

四、结语

课堂讨论不应该只是一个简单的课堂活动形式,而应该是一个完善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充实着教师的参与与学生的活动,其最终目的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运用能力。可以说课堂讨论是当今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这不仅需要每一位英语教师在平时的课堂讨论中努力地发现问题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还需要大家共同去伪存真、存同求异,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独特的魅力。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课堂讨论已成为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理念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是联系老师、学生、文本三者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知识学得更牢固,而且更能够使结论正确和全面。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追求场面的热闹和与课改理念的吻合,设计了许多无效的讨论,结果导致了学生参与面不广、积极性不高、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本文从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出发,分析了目前初中英语课堂讨论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课堂讨论必须遵循的几项原则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讨论,问题与策略

参考文献

肖新楚.2008.通过异质就近组合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J].教学月刊(6):42-44.

叶澜,杨小微.2004.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张刘祥,金其生.2004.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赵印奖.2009.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J].现代中小学教育(12):20-23.

大学英语课堂小组讨论之我见 第5篇

大学英语课堂小组讨论之我见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而小组讨论学习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学习是一种常见的形式.采用这种形式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作 者:乔慧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3)分类号:H319.3关键词: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大学英语

英语课堂中的讨论 第6篇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 高中 英语 运用

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多将讨论式教学的形式引入课堂中,可以多组织一些有效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的过程中来。同时,教师要对于学生的各种想法、观点持宽容态度,要让学生能够在讨论中自由表达,积极辩论。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体会到讨论教学的乐趣,并且可以在充分参与到讨论环节中的基础上加深课堂学习体验。

一、确立清晰明确的讨论话题

讨论教学在实践中首先需要确立明确的讨论话题,这是讨论过程良好展开的一个基础。教师在选取讨论话题时可以有几个参照,一方面,可以结合文本内容确立话题,尤其是对于文章中一些学生存在异议或者是未能充分理解的问题,这些都很适合进行深入讨论。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确立讨论的主题,可以在教学发散与延伸的基础上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讨论话题。这样的主题设置通常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融入到讨论的氛围中。同时,这些针对性强的讨论话题还能够为文本教学或者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起到帮助,这才能够充分体现出讨论教学的功效。

例如,在进行必修5 Module 5 The Great sports personality的教学时,教师便可以设置讨论题:What qualities do you need to be a great sportsman or sportswoman?这个话题学生都有话可说,这种大家熟悉且感兴趣的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生表达的各种观点还能够客观反映出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程度,而这些又都可以成为后续教师在深入文本教学时的有力参照。学生在积极的交流讨论后提出了各种观点,学生谈到要严格要求自己、刻苦用功、奋斗拼搏、团结合作等。该讨论不仅达到语言的交际性目的,还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教育,使得思想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讨论式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确立清晰明确的话题,良好的主题的选取是讨论式教学的功效充分发挥的重要前提。

二、丰富讨论教学的有效形式

讨论式教学在融入课堂时教师需要有意识的丰富讨论教学的形式,可以针对不同的讨论话题,结合学生对于问题的不同理解程度来设置有针对性的讨论形式。一般情况下,讨论有几个基本的课堂展开模式。可以是同桌之间或者是两个学生间的pair-work,也可以是3-5人或者多人之间的group-work,还可以是更多人数组成一个小团队,以团队形式展开的team-work,以及全班学生和教师间展开的class-work。这些讨论的方式都可以非常好的融入课堂,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进行合理选择。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多样化的讨论式教学的形式,让讨论教学更大程度为课堂提供辅助。

每一种讨论形式都有其适用的范围,教师要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进行合理选择。比如,Class-work这种活动是在师生间开展的,可用于背景知识的了解、收集和扩展,一般用于课前导入阶段。如,在讲Music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class-work的形式共同收集关于instruments,band,type,people方面的词汇,如Gospel,Soul music,Jazz,Blues,Hip hop的词汇,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扩展了学生的词汇量,为阅读进行准备和铺垫。讨论式教学非常灵活,这些多样化的形式也为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有效展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教师要善用这种教学方式,这会给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极大推动。

三、各自把握好自身的角色

在讨论式教学的实践中,学生是活动过程的绝对主体,但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当在课堂上把握并扮演好各自的角色,这样才能够实现讨论过程的规范有序,并且能够保障讨论教学收获预期的成效。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是参与者,也是问题的思考与分析者,是讨论过程的主体部分。教师一般情况下不参与学生的讨论过程,但是,教师要时时留意学生讨论的实况,要留意学生的一些基本观点,留意学生是否在讨论中碰到了瓶颈。教师的角色是讨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以及推动者,教师要协调好学生间的一些意见分歧,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不断获得真知,这也是讨论式教学的内在价值。

英语课堂中的讨论 第7篇

“旋转木马”式群组讨论时一种在有限时间内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英语练习的有效方法。以作者本人所代的高职班级的一节英语课为例来展示这种教学法的使用情况, (使用教材新:西北大学出版社, 新希望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 本课所学内容为课本第六单元Friends的第二篇课文——A Good Friend, 课时90分。课前根据段落把课文分为长短差不多的5部分, 并编号1-5, 相应的也把本班36人分为5组, (每组7人, 有一组8人) 也给每组编号1—5。课程的大致流程如下:

(1) 每组有三十分钟时间一起准备所分到的那部分课文, 每组需要读出并翻译课文大意, 找出课文中的重点单词、短语、句型并举例如何应用。

(2) 每组指定一个访问者, 代表自己的小组依次访问其他学习小组, 向他们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

(3) 访问者按照小组编号依次去访问其他小组, (第1组代表依次访问2、3、4、5组, 第二组依次访问3、4、5、1组……第5组依次访问1、2、3、4组) 每次时间为10分钟, 40分钟各组的访问者都完成对其他4组的访问。

(4) 在学生准备和访问的过程中, 老师需要进入各组一方面观察每组的准备和展示情况另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之后根据情况指出、修改学生的错误;补充学生的不足;回答学生的问题;强调并讲解本科重难点。

(5) 最后, 每组选出自己组认为表现最好、讲授最清楚完善的访问者, 评出本课的表现最优者。

访问者要向其访问的学习小组讲授他们组集体讨论、准备的成果, 过程中可以使用图示、笔记、表格、图片、照片等各种道具来帮助自己更清楚的陈述、帮助听者更有效的学习接受知识。每轮十分钟中, 访问者讲授时间大概为7分钟左右, 剩余时间留给听者提问。每轮访问结束后, 访问者依次访问下一组, 直到访问完其余所有小组。

这种课堂活动在课堂中经常使用有以下效果:

(1) 每个作为访问者的学生在向其他组陈述时, 需要多次重复应用重点单词、短语以及句型, 也会多次练习自己的口语表达。更重要的是, 每一次讲述访问者都会注意到自己这次表达不顺利的地方, 在接下来的一轮里进行自我改进, 每次讲述也都是一次巩固的过程。尤其是本身英语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得到更大的锻炼, 通过全组人的协作帮助自己准备展示内容, 这个过程中组内程度较好的同学会其进行帮助、指导, 相对比独立学习会减轻其的紧张感。

(2) 每组听众都会听到其他四组访问者的不同讲述、展示, 听者会对其的讲授内容、方式、形式有横向的对比, 可以从中吸取经验以改进自己组的下次准备和展示。

(3) 访问者携带一些展示品来帮自助己的陈述效果, 这些会激发听者的多重感受, 提高学习效果, 各种类型 (听觉型、视觉型等等) 的学习者都会得到帮助。

(4) 每次课最后的最佳访问者与小组评比, 会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 小组成员因为同样的目标会更加紧密的合作, 锻炼相互配合的能力。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比较新颖, 有竞争性和娱乐性, 同时也会提高小组间的配合协调能力, 在综合英语课上多次使用, 受到学生喜爱。用这种形式时要注意课文材料的选择要有一定难度, 过于简单学生在准备时时间充裕, 会降低对彼此配合的要求, 但也要根据高职学生的英语程度不能过难, 否则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质量不高, 反而达不到效果。分组时要注意, 每组成员都要有程度较好、中等、较差的学生, 这样较好的同学能够起到帮助指导的作用, 组间的竞争也更具公平性。

摘要:旋转木马式群组讨论是一种有限时间内组织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 应用在高职英语教学课堂, 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尤其是对英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有更显著的帮助。

关键词:旋转木马式组群讨论,高职英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徐小贞等.中国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课堂讨论,让高中英语课堂更精彩 第8篇

一、设计讨论话题,激发讨论兴趣

课堂讨论并非随意性行为,教师必须充分考虑讨论话题的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引出讨论话题。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自然受到情境的感染,从而增强体验参与意识。此时,教师再引出轻松且难度较低的开放性讨论话题,就很容易带动学生的讨论兴趣了。

例如,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8 Unit 4 Films and film events这一单元时,教师以情境引出讨论话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播放经典电影《Titanic》(《泰坦尼克号》),以经典的片段刺激学生,带动学生学习兴趣。紧接着,教师再引出话题,促进学生讨论,如提问“Do you like watching movies? Which kind of movie do you like best? Do you know any film events?”学生开始围绕话题进行讨论。话题非常轻松,并且与教材主题密切相关,因而学生的讨论兴趣也非常浓厚。有学生说“I like watching romantic movies, because it is touching.”;有学生说“I like watching movies, but I don’t like horrible movies.”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利用英文组织语言,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由此可见,情境导入话题讨论能够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增强教学效果。但在创设情境时,教师不仅要贴合学生的兴趣,也要注意教学衔接,自然过渡到话题讨论中,从而优化导入效果。

二、引导小组讨论,增强讨论效果

课堂讨论中,组织形式非常重要。一般而言,教师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形式,根据学生的兴趣、英语水平、性别等,将学生均衡地分为若干小组(4-6人为宜)。分组完后,教师再结合教材内容,引出英语讨论话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学习掌握相关知识。

例如,在学习Module 10 Unit 2 People on the move这一单元时,教师设计话题,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全面增强了课堂讨论效果。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在分组后,教师给出讨论问题:“Why are some people on the move?”小组学生需要尽可能多地列出人们流动的原因,并且利用英文呈现结果。有小组学生认为“Some people are on the move, because they want to live somewhere warm.”;有小组学生认为“Some people are on the move, because they think big cities have more chances for jobs.”;有小组学生认为“Some people are on the move, because they want to make new friends.”每个小组都讨论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这样的讨论课堂中,教师不仅要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还必须给予学生呈现讨论成果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学会利用英文表达观点,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全面促进自我发展。此外,为了取得更好的讨论效果,在小组学生发表观点后,教师还必须及时评价和反馈学生的讨论结果,如使用”excellent/very well/good job”等词语激励学生,同时还必须帮助学生纠正其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明确学生的改进方向。

三、有效干预控制,导正讨论方向

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而是讨论的组织者、引导者。也就是说,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并非“无所事事”,必须做好组织、引导、调控等工作。这是因为在英语讨论过程中,有部分学生会偏离主题,或者发生争执等。因此,教师必须有效监控课堂,及时干预控制讨论教学,从而导正学生的讨论方向。

例如,在学习Module 6 Unit 2 What is happiness to you?这一单元时,教师及时干预课堂,导正讨论,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Happiness(幸福)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为此,教师以单元主题“What is happiness to you”为讨论主题,引导学生互动讨论。在讨论时,有部分学生发生了争执。有学生认为“Having much money is happiness”,但有学生持反对意见,认为有钱并不代表就得到幸福。双方围绕这一分歧一直争吵,并且声音越来越大。此时,教师及时干预道:“同学们,每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一样。我们现在是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争吵只能让课堂混乱,干扰别人的思维。所以,请不要质疑或者嘲讽别人的观点,让我们回归讨论吧。”经过一番调解与点拨,学生重新回归课堂讨论,而课堂也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讨论变得更加热烈而有序。

高中英语课堂讨论设计与应用 第9篇

关键词:英语课堂讨论,设计,应用

课堂讨论是一门艺术, 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课堂讨论犹如“旋转的大舞台”, 师生竞相登场, 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课堂讨论好比“新闻发布会”, 信息渠道畅通, 可以实现多维交流, 优化效果;课堂讨论也似“原子反应堆”, 思维互相碰撞, 可以达到能量转换, 教学相长;课堂讨论还像“新年茶话会”, 课堂气氛活跃, 可以做到教学民主, 和谐共振。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 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 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 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 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 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 让学生多问“为什么”。那么, 在英语课堂上如何讨论, 确保讨论合理、适当、有意义, 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呢?结合英语课堂教学, 本文拟从讨论的设计和在教学中的应用方面进行研究。

一、英语课堂讨论的设计

1. 充分准备是保证课堂讨论成功的基础。

(1) 精心设计问题。问题是课堂讨论的核心内容, 也是课堂讨论的有效载体。讨论问题设计的好坏是课堂讨论的关键, 它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成败。回顾自己的教学实践, 又认真观摩了多节新教材的研讨课, 笔者认为, 英语课堂讨论的问题设计主要应注重新旧知识要衔接, 这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要侧重重点和难点, 这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强化;要关注热点, 这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深化。

(2) 合理分组。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最常见、最传统的小组学习形式是按座位自然分成两人或四人小组。这样分组虽然便于开展活动, 但人员搭配不够合理, 并且大部分英语基础薄弱, 对英语缺乏兴趣而又不乐意学英语的学生坐在后边, 造成后面部分小组的学生开不了口, 不知所云、处于非常尴尬甚至被冷落的境地, 自尊心也受到了伤害。

(3) 预设学生的质疑。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在讨论中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 并能准备好解答的方案。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地分析和研究教材, 广泛收集相关资料, 把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进行梳理, 准备答案。

(4) 培养讨论素质。在讨论中, 我认为还要有意识地、坚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讨论素质, 如怎样用概括的语言准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怎样组织充分而又有说服力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反驳不同的观点时要以理服人。要认真倾听同学的讲述, 思考谈话者的论点, 并跟上相应的问题继续讲述。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同学, 自己不要谈论过多, 要让同伴有插话的机会。思路要清晰, 避免不着边际的谈话。要以放松的心态表述自己的观点, 克服在公众面前谈话的畏惧感, 体验成就感等等。

2. 发挥学生主体, 教师引导作用是讨论有效进行的保证。

(1) 要充分尊重学生, 全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应尽量少讲, 让学生多说, 尤其是那些成绩较差、在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在这时候更应该鼓励他们加入到讨论中, 这时教师切忌不能过多干涉, 应以鼓励的眼神予以赞赏。同时要以一个讨论成员、巡视员的双重身份加入到各组的讨论中, 相信学生,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使每个学生都能打开心扉, 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组长、记录员、报告员在讨论中各尽其职,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或者代表小组发言, 避免成为个别优生的—言堂, 把个别的思想代替全组。讨论的结果也并不一定来自老师, 尽量多的由学生来归纳讨论结果, 教师要善于放手让学生去做, 不要因为课堂的“乱”或得不到老师的期望答案而指指点点横加干涉。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讨论时间的安排要适度, 不宜过短或太长, 否则就会有讨论之形而没有讨论之实或是偏离中心, 难以达到课堂讨论的目的。

(2) 教师引导, 更好地发挥讨论功效。在讨论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讨论主题进行讨论, 要善于启发和引导, 掌握好火候。当讨论出现沉默时, 教师要打破沉默, 打开话题, 启发学生探索;当讨论进入高潮时, 教师要因势利导, 把讨论引向课文中所渗透的思想内容, 既一定的深度, 教会学生客观地分析问题。学生的想象力丰富, 但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较为理想化或偏激, 得出的结论不尽成熟。教材中所渗透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很多, 教师应把他们挖掘出来, 运用教材的思想性来育人。教师应用适当的方法肯定其答案, 再帮助学生走出误区。如在讨论“Why-istheareaoffarmland in theworldgettingsmaller?Whatarethewaysofincreasingfoodproduction?”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观点展开讨论, 谈谈自己的看法, 并阐明理由。鼓励全体学生参与, 表现自我,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3. 适时评价与总结是课堂讨论的最终归宿。

讨论中进行适时的评价和总结是很关键的一步。一直以来许多人都提倡及时总结, 其实, 有时候及时总结可能适得其反, 正好抑制了学生的思维, 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根据具体情况, 我们找个适当时机进行评价,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评价, 教师可以表明自己的观点, 如果学生还不能理解时, 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 切莫急于求成。对于学生创新性的想法, 则要及时给予鼓励、评价, 有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二、讨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1. 应用操作模式。

毋庸置疑, 讨论式教学是现代重要教学方式之一, 但在具体的运用中该如何操作则需要进一步探索。自杜威的“活动课程”、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问世以来, 人们开始从课堂论、心理学以及课堂实践方面探讨讨论法的运用。他们认为通过问题的思考对技能、习惯和记忆关系的学习的影响要比通过重复练习更有效, 而讨论是促使思考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因此, 根据上述理论, 笔者认为讨论式教学 (下转第49页) (上接第130页) 操作过程是以问题为主线, 师生始终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讨论中三者各自发挥重要作用。

2. 讨论在自己教学中的应用。

(1) 在新旧知识联系间讨论。 (略)

(2) 在重点难点方面进行讨论。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如抽象的语法知识) 和重点问题, 学生要么理解起来感到困难、要么缺乏足够重视, 学习效果欠佳。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强化。如讲解“现在完成时态 (二) ”时, 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和难点方面进行讨论。

例句:I have lired in the city for four years/sinee four years ago.

通过讨论可以发现该语法现象包含两层含义:

(1) Weuse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 to talkabout things that started in the past.

(2) Thethings continued to the present.

因此, 学生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例句:

I came to/started 1i Ving in the City four years ago.和I Still live here now.

这样的讨论, 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突出和难点更加的理解和掌握。

(3) 在热点、富有争论的问题中讨论。比如高二选修7U-nit5Travelling abroad单元, 说出旅游在我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引发联想, 激发兴趣。

The world i S becoming smaller and smaller.We have more and moreopportunitie S to travel or study abroad.Traveling helps Us learn a lotabout local cus-toms and broaden our views.Besides, it is relaxing and we can get rid of our anxiety and Stress.

其次, 与学生一起回忆高一学过的有关旅游的那个单元, 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加深印象。

(1) Who’d like to tell u S the title Unit we learned in Book one?

(2) Do you like traveling?If you have enough time and money, wheredo you want o go most?

引进社会生活中的热点, 使学生立足教材, 面向社会实际。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结合实际,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设情景, 设置悬念, 以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 高中英语课堂讨论是一种指导学生学习的艺术。它充分凸显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合作意识, 创新精神的重要阵地。小的方面说是服务于教学, 大的方面说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手段。只要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讨论的各个环节设计和应用好的话, 学生积极讨论、积极作答, 配合教师的教学, 课堂教学定会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淑蓉.试论英语课堂辩论的有效实施[J].扬州教育, 2006 (, 4) .

[2]赵叶.高中英语课堂组织讨论的艺术[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3 (, 1) .

中职英语课堂讨论存在问题及策略 第10篇

笔者在英语教学中,设计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然后汇报的教学环节,但在观察学生讨论的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中职英语课堂讨论存在问题

1.讨论过于形式化

我们常在英语课堂上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宣布小组开始讨论后,学生转身、调座位,然后大家各说各的, 有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用中文交谈,还有的学生就是朗读课文、念资料,他们根本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展开讨论。教师也只注重个别优生的精彩发言,而忽视了学生是怎样讨论的。我们不得不思考,是不是每个成员参与讨论了?在讨论中是否有交流有争论?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是不是都在讨论中提高了认识,拓宽了思路?

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

课堂讨论的出发点是让更多的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可是我们在课堂讨论中也会发现,个别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参与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次数多,他们代表了这一组的“权威”;而大部分学生却习惯于当听众,很少或从不发表个人意见,这使小组讨论成为“一言堂”,失去了讨论的意义。

3.缺乏有效的总结与恰当的评价

讨论结束后,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没有及时做出总结,指出讨论中的优缺点;对于在讨论交流中出现的一些独特的见解,持有批判的态度,总是生硬匆忙地 “统一认识”。并且往往由于时间紧张,教师也不进行有效的评价,也就是说对学生所付出的劳动没有给予及时客观的评价,长期下去,会减弱他们今后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二、中职英语课堂讨论策略

1.课前做好讨论准备

(1)合理分组。合理分组是课堂讨论取得实效的前提。根据讨论问题的难易度,在小组里设立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口头报告员、资料管理员、时间记录员和组长等。比如,教学中职英语第一册U7《Weather and Life》这篇课文,在理解天气和生活时,把班级分成五组, 每组选择一个段落概括本段的段落大意,学生分组讨论后再交流展示。而在分析课文时,笔者提出三个问题让小组讨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设计合适的话题。确定讨论题目需把握以下三点:一是设计的话题应与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有关,而且贴近学生生活;二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相应的经验,符合学生的知识范围;三是问题的设置要难易适中,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学生有话可说,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比如,在教学M4U6 《Where’s Your Re- cycling Box》中的听说课时,一开始呈现关于环境被人类所破坏的几组图片,根据图片设计问题,但由于词汇量缺乏,学生感觉无话可说,后来笔者用头脑风暴法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短语,让大家有话可说。

2.课中做好讨论的调控

学生是讨论活动的主体,教师要激励、点拨、引导学生,使课堂讨论达到预定目的。

(1)教师要把握好时间和节奏。讨论开始后,教师应巡回指导,一方面可以及时纠正偏离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进行有效指导,使讨论顺利进行。教师既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准备,又要控制讨论节奏,不能为完成教学而匆忙走过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2)讨论后要及时总结和评价。课堂讨论中或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和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讨论态度、讨论过程、主要观点及闪光点等方面进行。对于那些有争议的问题,不能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学生,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看法。

3.课后做好督促检查

讨论后,学生可在这一问题上形成独特见解,鼓励他们就此写篇小作文,既可以培养写作能力,又可以增强学习兴趣。

总之,课堂讨论是一种有效的英语教学组织形式, 它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习惯。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使学生能逐步将知识转变为能力,真正让课堂讨论踏实有效。

摘要:在中职英语课堂中,讨论是教学必不可缺的环节之一,但在实施中又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英语学科特点、教学方法和学生实际出发,对英语课堂中讨论存在的问题和策略进行更为有效的研究。

优化课堂讨论 提高英语教学效益 第11篇

一、引入竞争机制

引入小组竞争机制,可以进一步提高讨论效率,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以习题讲解课中讨论一篇完形填空题为例,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在规定时间内各组将讨论的最终答案呈现在黑板上,并对各组进行评分。这样既方便比较,又能显著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讨论效率。以一周或一月为单位,再将各小组单次讨论积分进行累积,给优胜组以多种形式的奖励,如免除部分作业,短片欣赏,英文歌曲欣赏,甚至是一次展示自我的舞台等,冠以奖励之名总能给学生以莫大的喜悦与动力。

二、合理分配小组

分组方式通常有三种,就近分组、平均分组与分层分组。就近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最容易操作,根据班级人数多少,就近的四位、六位甚至八位同学合并为一小组。为了保证小组成员的参与度,成员数一般六位左右,最多不超过八位。这种分组方式下,学生招集起来方便;因为平时坐在一起,相互之间相对了解,便于讨论的开展。但各小组之间能力不均衡,不便于比较;小组成员内部水平不均,成绩相对较好的同学更易获得大家的认同,容易形成“一言堂”。

平均分组:为了保证最终分成的若干小组的英语能力整体上处在一个水平之上,便于比较,也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将学生平均分组——以学生一次或多次的英语成绩为依据,保证分组之后各组之间的英语均分在一个层次上。这种分组方式优点在于各组间有可比性,后进生也有机会向先进生学习,而与就近分组一样,容易确立先进生的优势地位,而后进生在讨论中容易丧失话语权。

分层分组:即将处于同一认知水平、英语能力相近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分层分组是分层次教学的必然要求。在这种分组方式之下,小组成员认知水平相似,大家不会唯人是举,讨论起来思维碰撞更为激烈,更容易产生思维火花;讨论题目时,也更易得出准确答案。但需要学生课前换好座位,否则课上操作起来不太方便;此外,老师也不能忽视英语能力水平较低的小组,对他们给予必要的鼓励并可适当降低这些小组讨论题的难度与评判标准。

三、讨论目标明确

目标是教学的最高基准点,失去了目标,就失去了自主的意义。讨论必须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不能为了讨论这一形式而展开讨论。开放性论题要有一定的思辨性,有足够的讨论余地;习题课上的讨论,题目要有一定的难度,要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讨论问题才能最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四、有效监督机制

在课堂讨论前,教师要规范讨论程序,先独立思考后合作交流。讨论要体现自主,但绝不能发展成沙龙闲谈,英语课堂尤其如此。特别是在开放性课题讨论时,学生习惯性求助于母语,课堂实效大打折扣。学生在讨论之时,老师适时进行巡视,倾听学生讨论的进程,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五、量化长效考评

教师通过语言进行质性评价,虽然操作简单,但不利于学生有效反思、提高自我。将评价进行量化,学生有了横向比较,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量化评价可以将英语学习的各方面囊括起来,按月或定期进行综合考评,对学生起到了长效激励的作用。笔者将学生个人在听写、听力、限时训练、课堂演讲、小组讨论与展示等各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不仅便于学生自我诊断也方便了小组之间进行比较。

六、综合评价制度

《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作了多元化的要求,英语教学应以提高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倡多元评价,不再以一纸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个人、教师、组员和其他小组成员都应成为评价的主体。教师在课堂讨论巡视之时绝不可能全程关注每一个小组、每个成员的表现,评价难免不够全面。

评价标准多元化:为了实现分层次教学促进不同认知水平的发展,进行分层分组时对每一个组的评价标准必然有所不同。例如在讨论单选题答案时,可以对讨论题的数目加以区分,适当减少英语能力水平较低组的题目数量。

评价方式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习题讲评课为例,学生讨论的答案未必正确,但对题目已具有一定的领悟,分析言之成理,或者表现出了一定的闪光点,都应当记入量化考评。

笔者相信,理性地组织课堂讨论,正确引导学生去探寻问题的答案,可以为提高学生英语能力,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记住,课堂讨论不仅是一种形式,还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课堂环节。

参考文献:

[1]蔡敏.美国《学生评价标准》评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3,(1).

英语课堂中的讨论 第12篇

一、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是前提

课堂上,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组建小组时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 尽量使小组成员合理搭配, 每个小组可以由4个同学组成, 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 这样, 在优秀生的帮助下, 中等生和学困生可以取得进步, 做到合作学习、教学相长。教师要负责给每位小组成员分配任务, 而且任务要明确, 在讨论时, 让他们各负其责。讨论小组小组长要由组织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担任。合作小组在讨论时, 要轮流说、轮流写, 让每一个组员都参与。各小组之间要能力相当, 这样有利于竞争的公平性。

二、讨论话题选择是关键

教师要对小组合作讨论的话题精挑细选, 做到难度适中、适合讨论。如果给出的话题较难, 开口的学生就会很少, 小组讨论会出现冷场;而且, 如果学生不会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会不自觉地用汉语讨论。教师备课时, 要吃透课文内容, 借鉴教参, 弄清教材的意义, 才能有针对性地备好小组讨论的话题。而且, 讨论话题要与所学内容有关, 与学生生活有联系, 要能引起学生的讨论兴趣, 这样学生才能饶有兴致地参与讨论, 才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这样的讨论才有效。

三、营造探究氛围是保证

学生在宽松的讨论氛围中才能彰显个性, 畅所欲言, 发挥潜能。课堂中, 教师要创设一种让学生心情放松、敢于参与小组讨论的宽松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并尽量给中等生和学困生发言的机会。对个别沉默的学生, 教师要给他们信心, 鼓励他们开口表达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认可并提出表扬, 让学生体验讨论带给他们的愉悦感, 这样, 学生才乐意参与讨论, 小组讨论才更有效果。

四、恰当的合作引导是航标

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合作中来, 要在讨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示范, 让学生把握好讨论的方向, 不要偏离主题。所以, 教师在学生进行讨论时一是留意学生的反应。教师不仅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让他们乐意参与讨论, 而且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二是要关注时间及进程, 教师要把握好讨论的时间长短, 话题的难易程度不同, 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自然也就不一样。三是发现并关注讨论中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要以这些问题为例, 在总结讨论结果时起到冲击性的作用。因此, 虽然课堂小组讨论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但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还是必不可少的, 小组讨论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作用。

五、积极的评价奖励是动力

讨论完成, 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要把评价的重心落在如何推动每个同学的努力达标上, 而不是单纯以分数排位, 这样才能使小组活动起到应有的积极效果。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 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感到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 学生以后就会更积极主动参与小组讨论。要以小组讨论中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和学生在讨论中情绪、学习能力的发展变化为依据。教师也可根据具体情况, 采用不同的奖励方式。及时的奖励会激发学生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 使小组讨论更有效。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着深远的意义。实践表明, 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方式, 而且在作业批改和做练习时也可以使用, 学生通过讨论获得一定的知识, 这样的知识学生才会记得牢固, 使用起来得心应手。让我们师生共同努力, 让小组讨论在英语课堂上精彩无限。

参考文献

[1]贺新民.英语小组活动教学的探讨[J].中学外语教与学, 2003 (4) .

上一篇:通信与信息技术下一篇:精益管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