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角色范文

2024-05-12

重要角色范文(精选11篇)

重要角色 第1篇

一、企业内控管理基本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全员参与的全方位开展的控制活动, 上至经营决策部门, 下至基层员工, 均需要在日常活动中强化内控目标以实现预期效果。保证企业合理化目标的兑现是企业内控的基本目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通过选择有效的途径来规避风险特别是财务方面的舞弊或违规经营, 目的在于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 优化其经营效益, 保证运营资金的安全。环境控制、风险评估、活动控制、信息和沟通与监督相互之间依存互补共同构建全面的内控体系并逐步完善, 其中, 环境控制既有主观环境如人文又有客观环境如股权架构等的控制, 起着基础性作用, 综合评估整体营运环境;风险评估是基于内外部环境所开展的有关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定活动;活动控制是针对风险评估结果选择在重大或者关键性风险点予以重点控制;信息与沟通属于桥梁, 充当数据搜集与相关资料互通的枢纽点, 利于风险评估和财务活动的控制;监督活动以评估内控制度运行合规性和检查内部活动的执行度为主要活动内容, 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实际功效的内控改进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具有全面性、成本效益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的特点, 具体而言, 内部控制活动贯穿于企业经营发展的整个过程, 涉及各个方面, 为有效管理规避风险所支出的费用要大于为此付出的代价, 否则将视为无效的控制活动, 内控活动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开展, 能够关联到企业所有的日常活动。财务活动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功能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内控管理活动的有效性, 全面完善的财务活动在企业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内控管理环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财务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具有事前控制的作用

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彼此之间相互影响, 任一内控管理均离不开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预算执行、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与评价、财务报告与财务监督等财务活动, 其中前三项内容通过财务制度的建立完善在内控管理的事前防范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角色, 有利于内控制度全面完善, 财务预算的执行直接影响企业内控管理的效果, 对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具有重要影响。

1. 完善的财务制度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运行

企业财务制度的完备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内控制度是否完善, 运行是否标准。较高完善程度的财务制度属于内控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取得预期成效的基石, 保障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稳固性。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设计的财务制度, 重点关注的是容易产生重大风险的资金管理相关制度的设计建设, 包括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资金授权审批制度、资金计划管理制度。企业财务制度建设中需要注意到相关联岗位人员安排的制衡或者职责的分离, 规范岗位人员和职责范围, 属于内控管理要素的控制环境, 其自身的优劣将直接关系着内控环境的好坏, 影响着环境风险因素的识别防控, 故完善的财务制度有利于环境风险因素的控制, 能够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水平。

2. 精准的财务预测有利于内控风险的识别评估

众所周知, 企业财务预测活动开展来源于以往的历史数据, 综合考虑企业的实际运行能力与风险, 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实际上, 企业财务预测是站在财务活动运行的角度上来评价分析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 综合考虑内控活动中所涉及到的风险因素, 利用财务历史数据做内控活动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 有利于提升内部控制管理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3. 财务预算是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

企业财务预算依据运营预测结果, 有计划性地安排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 测算出期间所产生的收支状况, 并为此进行相关的筹融资与资金配置活动。以货币形式呈现企业近期的发展规划和经济活动属于财务预算的范畴, 包含现金预算和财务费用预算, 将企业内部控制目标进一步数据化具体化, 有利于明确内控管理目标并确保其成为现实。企业财务预算活动的开展使财务活动与财务状况的评价标准化, 通过分析比较实际数与预算数可以及时发现内控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快速应对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以提升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

三、财务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具有事中控制的作用

企业财务活动中的预算执行与财务控制能够在内控管理中紧密结合风险控制点和内控运行状况进行自身的实际控制, 以保证内控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 使内控活动顺利有效运行, 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发挥着事中控制的角色。

1. 预算控制可以保障内部控制活动的执行

预算执行控制是在相关联的制度范围内保证运营资金的审批和使用规范化, 进而对企业财务预算的具体执行情况进行有效配置和控制。若企业的财务经营活动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 没有发生重大经营环境的变化也没有出现明显的风险诱导因素, 其资金配置就可以完全依据预算进行, 这样有利于企业财务行为的规范化。但若一旦发生非预料事件, 企业也可以通过预算执行控制其实际经营状况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使其保持在安全阶段范围内, 及时开展控制活动进行适度调整以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预算执行控制在企业内控资金管理活动中发挥着事中控制的作用, 即通过实际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开展相对应的财务约束活动, 合理配置有效的资金结构与资产比例, 有利于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

2. 财务控制是内部控制事中控制的重要控制方法

企业日常营运过程中各种行为的发生均会或多或少的涉及资金的配置, 财务控制在此过程中合理调配有限的资金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发挥着事中控制的重要角色, 资金运作管理的有效性可起到防范控制风险的作用。企业的财务控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 生产费用的控制, 在于防范虚增的费用成本和低下的生产效率所产生的成本增加风险;第二, 资金流出的控制, 通过资金审批授权的严格化和关联岗位职责的分离与授权来规范资金的使用, 有效规避非法挪用资金产生的风险;第三, 资金流入的控制, 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财务控制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控制其经营活动中的诸多因素, 提升其经营效率, 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 有利于内控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财务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具有事后监督的作用

财务活动在内控管理扮演着事后监督的作用, 能够对内控管理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进行监督评价。

1. 财务报告是内控管理运行的直接体现

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好坏可以通过财务报告直接呈现出来, 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不仅仅能够反映出财务活动成果的有效性, 还能体现出企业内控运行的规范性, 属于企业内控管理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可以作为检验企业内控活动是否有效的重要手段。

2. 财务分析与评价是内控事后监督的重要手段

财务分析与评价一方面可以针对运行后的内部管理效果进行定量分析, 另一方面也可以定性分析内控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揭示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的差错, 评估内控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与风险, 判断是否对内控制度的运行和内控目标的实现产生重要影响。财务分析与评价可以为企业内控管理提供实战经验借鉴, 剖析诱导差错产生的漏洞和风险因素, 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目的在于保证内控体系的运行更顺畅。

参考文献

[1]郑凤荣.财务人员在内控管理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J].商, 2013, (24) :33~34.

[2]楚亚云.基于内控管理视角的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提升策略[J].商场现代化, 2013, (30) :36~27.

班主任角色至关重要(模版) 第2篇

听了这一堂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但是让我有感而发,想到了我的学习生涯。

我是一位新任班主任,第一次带班,没有经验,但是从我的亲身经历,我知道班主任的角色很重要,因为学生和班主任接触的时间是最多的,他的言行举止将会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定要扮演好班主任的榜样这一角色。

在我的读书生涯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我在师范就读的四年,清楚地记得我们班主任的形象:着装朴素,中年且是中等身材,微胖,他的腿不好,因打球受过伤,人很和蔼,笑起来很灿烂,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很和蔼的。对他的记忆深刻还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在校的学习日,每周的第一天、每周的卫生大扫除、来班级视察...他总不忘在我们的教室周围转转、看一看,和同学聊聊,看到地上的垃圾,他总是会弯下腰去拾捡起地上的垃圾……这个动作并不难,只需微微动一下,可是做的人不多。刚开始的时候,教室的地上常有纸屑出现,但是每次当我们看到班主任的这一幕,漫漫的被感动着,久而久之,我们班上的同学都被这些细节所影响,曾有的不好的现象在漫漫的改变,这都是受了老班的影响。他并没有因为他是班主任就高高在上,看到垃圾,就昂首挺胸,而是用他的方式感染着大家。当然他也找我们谈心,为班上的大小事物出主意,比如班上演出排节目,球赛等等,他也常去观看,为我们加油打气,还请我们吃饭,我们这个班在他的带领下,连续四年都被评为双优双先班级,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他的辛劳。他还是多个班级的体育老师,规定我们每天早上要晨练,每次他都早早的在体育场上出现,监督我们,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说了很多,现在我觉得我自己在很多方面还在被他的这些好的细节行为所影响着,在生活中,我对随手丢垃圾的这种现象,很不习惯,我想这就是习惯成自然的缘故吧。对于我现在带的班级,我也在保持着这样的作风。最后我想说:好的行为习惯我会继续保持,不好的我会丢弃。其实现在我校优秀班主任也很多,我会像他们学习的。新任班主任有挑战,我会继续努力,做好榜样。

我所说的这位班主任,他就是王爱民,生活中的形象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容易让人亲近。(95)

英语中的重要角色 第3篇

俗话有言:“细节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可见,习惯作为细节的综合反映和性格的形成因素,在很多时候对为人处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英语阅读,从细节抓起,培育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和关键,阅读习惯的不同将直接导致是阅读结果的不同,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阅读的“三不要”

(一)不要出声读或者指读

众所周知,人很难做到“一心二用”,只要将大脑集中到一件事上,效率都会提高。在阅读的时候,如果进行朗读和指读,势必要将大脑的一部分精力分散到读诵和移动手指上,此外,这样的阅读方式还会降低我们的阅读速度,影响效率。正确的方法是进行默读,默读可以充分集中大脑注意力,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文章的要义。

(二)不要一见生词就查词典

在阅读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生词,如果在平常的阅读过程中养成了一见生词就查词典的习惯,那么在考试的过程中由于不能查词典,势必让自身突然无计可施。最好的方法是在遇到生词的时候,要学会联系上下文猜测生词的词义,对于不影响全文意思的生词,可以选择性跳过,继续阅读的理解效率。

(三)不要边读边译

边读边译最大的坏处在于严重影响阅读的速度,同时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读者会不自觉地加入个人的一些不当理解,积累下去的话很可能影响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最好的方法是直接用英语的思维进行阅读,抓住英语中的关键词,从而抓文章的主旨、要义。

二、阅读的“四要”

(一)要扩大词汇量,促进阅读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更是阅读理解的基石。我们在做阅读理解时所遇到的首要问题是词语障碍,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做基础,就谈不上理解能力的提高,熟练掌握课本单词,适量扩充课外词汇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

(二)要严格训练阅读速度

速度是衡量阅读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提高阅读速度,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要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切记视野狭窄,一次只看一个单词,用手指着单词,逐个阅读,只理解单词的个别意思,不注意贯用短语,词组的意思,遇到生词就查字典,为了弄清楚某个意思,反复阅读前面内容等。这些不良习惯势必影响思维的连贯性,造成顾此失彼的结果,对阅读材料缺乏整体性的理解。

二是要经常进行限时阅读训练。限时阅读是根据所读材料的内容难度,并参照大纲对各年级速度的要求对该材料的阅读时间予以限定,例如:约250字材料限定5分钟左右。控制时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阅读能力,迫使学生争分夺秒,专心致志于阅读。

(三)寻找主题句,理解重点把握全文

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总感觉不知道文章要说什么,突然读到一句话,猛然就知道文章要说的重要内容是什么。这样的一句话就是主题句,它反映的是文章的主旨要义,文章的所有内容均是围绕着这主旨名想要表达的意思展开的,理解了主旨句可以说理解了文章的一半,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主旨句至关重要。主旨句一般写在文章开头或者结尾,少部分文章的主旨句在文章中间,一般地说,运用演绎法的文章,主题句往往在文章的开头,采用归纳法的文章,主题句一般在结尾。阅读时若能把握住这些句子,无疑会大大地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效果。

(四)要把握好长难句的要义

长难句一般是文章中比较重要的句子,或是定义事物的句子、或是表述作者情感的句子、或是文章主旨句等,把握好长、难句对理解文章的意义非常重要。在遇到长难句的时候,要善于总结规律、分析句子成份、划分名子结构,做好这些困难就会迎刃而解。读者可以在把握长、难句时候的尝试下面两种方法:

一是结构分析理解法。长难句之所以难,主要是因为成份太多、太杂,混淆了我们的理解,理解长难句的关键在于分析出句子结构。结构决定句子的核心和旁枝,判断出来句子的结构是简单句,还是复合句等,就能很容易找出句子的核心成分,从而得出主语、谓语、状语等,除去句子的附带成份,剥离出骨干成份,分析句子骨干成份要义,进而就能得出长、难句所表达的意思。

二是意群阅读法。意群阅读法听着会让人云里雾里,其实实际操作进来并不是难事,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把在意义和语法结构上有关联的几个词连接成较完整的信息,成组成组输入大脑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不仅符合英语阅读的思维习惯,有利于提高英语阅读的速度,同时也对长难句的理解有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英语作为当今运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在很多场合时机下,英语的阅读能力与听说能力同等重要。阅读作为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语言实际活动,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实际训练、即时总结,逐渐掌握一定的词汇量、阅读技巧,并养成了良好的阅读的习惯方法后,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切实的提升。

案头工作对话剧角色的重要性 第4篇

案头工作是指导演、演员在创作过程中所做的分析剧情、角色等的文字工作。案头工作的学习和研究是帮助演员在拿到剧本后, 能够有条理、有思路地对剧本进行分析和研究, 不会偏离剧本的主题, 创作与编排都围绕剧本进行, 能够有效地帮助演员正确分析角色, 把握人物关系。

二案头工作的研究过程

首先阅读剧本, 根据剧本台词的阅读, 记录自己最直白的感受, 凭借自己的第一感觉对剧本的人物性格做出判断并且记录, 将剧本的内容大致分出层次, 例如哪里是铺垫, 哪里是情绪过渡, 哪里是故事的高潮, 另外还有哪些部分对演员的情绪产生刺激, 再将这部分内容总结归纳。在演出时, 根据记录准确把握故事情节发展的节奏和情绪的表达。带着第一次读剧本所记录的问题和内容, 再次阅读剧本, 带着情绪与对手进行台词的排练, 并在对台词时根据自己想象设定其情景, 根据情绪想象设计舞台行动。

三搜集剧本相关的时代背景及渊源

着重学习历史文化、社会风俗、道德伦理、举止言谈、服装修饰、建筑风格、音乐欣赏、艺术见解这几点, 每一个步骤相辅相成, 对把握剧本人物关系起到重大作用。每个剧本所讲述的内容都离不开它的文化背景, 不同的时期所体现的社会环境不同, 东方和西方在同一时期所体现的也不同, 所以历史文化背景的学习研究, 是对剧本规定情境有所定义, 根据历史背景了解社会风俗、道德伦理, 对演员人物关系的把握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不至于行动、语言等因素不符合规定情景。

四人物小传编写, 梳理人物关系

通常我们在拿到一个剧本后, 首先是要通读剧本, 大致了解剧本梗概、故事情节、有哪些人物, 其中人物都有哪些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根据自己对现有剧本的理解, 片段或者整幕剧都是一样的, 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手法进行记录或者讲述的方式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简要的分析及概述。首先人物小传编写, 人物小传是简略描述或讲述人物生平的文章, 一般以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进行创作。以剧本中产生的人物性格创作编写人物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认识, 遵循实事求是, 不掺杂过多的夸张和虚构, 一般以时间为主线, 写作手法以顺叙的方式, 全面地透析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生活态度和剧中人物怎样产生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记叙。

五人物形象塑造创作, 把握角色特点

演员在分析剧本时, 通过对角色性格的分析, 能够在自己心中对所扮演角色进行定位, 当自己塑造人物有了特定目标, 在形象创作中分析自己与角色的异同, 相同之处可以帮助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自然流露感情, 寻求不同之处是为了帮助演员发现不同点, 在表演和人物塑造过程中尽量缩短与角色的差异, 从而能够正确把握人物特点。

六剧本的矛盾与冲突, 正确表达角色性格和感情

自我角色分析时, 要求在规定情境中把人物的心理表现出来, 通过舞台行动、台词、表情来表现人物内心情感。在特定时间内, 剧本的每一幕、每一场景, 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产生了什么关系, 随着时间的进行, 故事发展的状态是怎样变化的, 矛盾冲突如何体现的, 根据这些问题对剧本每一场景进行分析。剧本的创作情节结构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过程, 在故事的开端, 介绍规定情景、人物关系, 逐步发展推动矛盾冲突, 情节变化循序渐进, 一步步把矛盾推向高潮, 发展到故事情感的顶点, 继而转向结局, 解决矛盾冲突, 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故事情节结构的分析, 同时也是演员人物角色在每部分的分析和把握。

剧本中人物通过语言和动作表现性格, 丰富内心情感。演员扮演角色的基本手段就是语言和动作。戏剧的语言不仅表现在简单的说话中, 同时通过语言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内部情感, 能够把角色的性格、思想以及角色的目的明确表达, 然后结合形体动作、表情修饰的方式丰富内容, 推动剧情的发展。

七总结

案头工作的研究和学习, 对演员分析剧本和角色具有重要意义。第一, 能够使演员真实的感受剧本和角色的生活, 也是演员分析剧本和角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了解和认识了这一过程, 而是真正能够融入剧本和角色中, 真正体会角色的生活和感受, 为自己今后扮演角色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第二, 真正做到演员和角色的分离。演员作为创作者, 是整个创作的主导者, 以自己的认知去分析和认识角色, 运用正确的创作方法, 根据角色要求创造出特定的人物形象, 树立正确观念解决演员和角色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关系。第三, 演员在创作过程中秉承作者所感所想, 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但并不偏离主题, 真正体会剧本所表达的内涵, 通过自己的人物塑造, 表演过程中所呈现的矛盾与冲突, 揭示或传承戏剧的精神, 通过用剧本表演的方式去认知真实的社会现象, 这也是戏剧表演的目的和最终结果。案头工作不仅仅是做出程序和付诸于表面的工作, 而是通过案头工作的学习不断提高演员对戏剧的认知和领悟, 帮助演员用全面、客观、公正的态度理解角色。

参考文献

[1]梁伯龙、李月.戏剧表演基础[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及重要性 第5篇

马义永

在来到我们学校一周年之际,一直在向着既定位于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不懈践行着。在来到我们学校之前我认为做好一名班主任应该是不是一件难事,对班主任的理解仅仅在于字眼的表面。但自从来到中华艺术学校之后,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班主任这个岗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首先我先谈一下这一年来我对班主任的初步理解。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是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精神导师;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是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学生学习、思想、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指导者、干预者、关爱者、沟通者,这决定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特殊性。

尤其是在我们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充满了挑战和波澜,因为我们对待的是一群艺考生,来到我们学校的学生只有一小部分是真正热爱美术的,一大部分是因为文化课无望而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曾经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让家长都素手无策的顽皮学生。因为学生的特殊性,多样性,复杂性就决定了我们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多变性与挑战性。那么对待这群特殊的学生要想把班级带好,把学生教育好作为一名班主任又该如何定位自己呢?结合一年来的经历与感悟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班主任的自我定位。

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做一名关爱者

学校一直以来都秉承没有爱就没有真正教育的办学理念,对待我们学校的学生再像大文大理那样对之肯定是不行的,否则他也不会来我们学校。那该怎么对待这群让老师又爱又恨的学生呢?我想对待班主任做一名关爱者是前提。虽然爱不等于教育但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如果你不爱学生,不热爱教育事业那么你就很难把教育学生做好。因为热爱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在我来到中华艺术学校身处其中之后深切感受到绝大部分的班主任至始至终都在贯彻“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再加上我们学校优秀的教学、管理等才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对于班主任来说特别是刚接手一个新班级的时候怎么样才能让同学尽快的接受你,支持你,我坚信爱的关怀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待那些让其他学校、老师、家长都素手无策的学生来讲,要想让他们接受你,改变以前的不良习惯那么对他给予最大的关爱是前提,然后还要以人为本,寻找突破口进行爱的教育最终达到软化教育。所以我认为做好一名班主任定位于一名关爱者是前提。

二、“思想的高度决定行为的高度”——做一名思想者

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其思想往往影响着学生思想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思考”成了决定班主任工作境界高下的重要因素。班主任不仅要开启学生的蒙昧,还要指导学生的心灵成长,让他们明确学习的意义,对学业有属于自己的规划;明确生存的意义,对人生和未来充满向往;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有正确的认识,让他们用正确的思想去对待学习、生活和社会。经过深入的了解,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来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很有思想和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思考方式。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现在的学生有点早熟,但我不认为这是学生的错,是学校,家庭没有教育和引导好以及社会的畸形发展。那么对待不同于以往的学生班主任又该如何对待呢?我的答案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因为我认为学生是来学下,来考大学的,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只要能从思想上正确引导自己的学生,教会他如何学习,怎样做人,我想一切师生关系都可打破传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当然那也需要度的把握。但前提是班主任本身要是一位有思想的人,真正成为一名学生学习实践中的指导者,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班级管理要民主—做一个统帅者

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引领全体同学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弘扬正气;形成守纪、进取的班风、学风,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争创优秀班集体。正如在我刚接手班级时教育学生要:目标明确,活得明白。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切不可随意妄言,朝令夕改,失信失威严与学生。在我刚接手新班级的时候,什么事情都是亲力亲为,但感觉效果不是甚好,一些同学不是很理解,最后把我自己也搞得筋疲力尽,我开始意识到班主任应该借助外力来解放自己。首先是制定好班级班规班约。包含思想、纪律、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比如课堂纪律上规定上课和自习的要求:上课不讲话,上课不睡觉,上课有记录以及自习课上要做到复习,练习和预习。生活上规范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相处,做到和善待人等等。其次是建设一支优秀得力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在班级中具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学生。然后指导他们协助我管理各项事务,共同协商协调工作。但班委的能力需要培养以及班委之间要和谐,所以这样以来班主任要对班委加强教育与引导、监督以及更多地去鼓励。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定位于领导者的角色。

四、“沟通消除一切障碍”—做一名学生信赖的沟通者

班主任对待学生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一直相信一个观点:沟通消除一切障碍。在一定程度上班主任角色主要围绕沟通者去展开的。那么班主任该怎样和学生去沟通呢?我想无外乎尊重、理解、倾听、引导。班主任在教导学生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用不当的言行挫伤学生的自尊,应维护学生为人的尊严;尊重学生的差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引导学生时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发他的思考。其次要理解宽容学生。有一句话说:“学生犯错上帝都可以原谅,更何况是老师呢?”面对学生的错误,班主任需要正确对待。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做好,得到老师的认可。班主任要善于帮助这些同学改正缺点。另外,对于一些长期性的恶性事件,班主任还要注意深入了解内情,不要武断的把心理问题当作品行问题处理。再次要善于倾听学生。需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如果老师能静下心来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会觉得你很信任和尊重他们,也容易接受你的观点,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我采用周记、聊天以及其他方式等形式让学生说说心理的想法,谈谈学习的困惑,这种形式学生最容易吐露真心;我坚持每天都找几位学生聊天沟通,了解学生的冷暖,在第一时间给予他们帮助与关爱。最后我想说的是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有些观点有点偏激,所以在倾听之后最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带他们走出思想的迷途。

五、用渊博的专业知识感染学生—做一名优秀的科任教师

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一名班主任,班主任的威信怎样,完全取决于自己。如果一个老师在同学心目中有良好的口碑,能够与学生融入在一起,学生不仅能自觉地听其言,信其行,认真学习,遵守纪律,而且还能自觉地维护班级的利益和荣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首先应该是一名优秀的任课教师,能够用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用一技之长震撼学生,用渊博的专业知识感染学生。对于我来讲,我选择我们学校是因为我热爱教育,热爱教学。我的目标除了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之外还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科任教师。对此我有个远大的目标:因为我学生喜欢我教的这门课,因为我别人对政治老师有不一样的看法。

班主任的重要性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因为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和班主任工作的性质就决定了班主任的重要性。下面我仅从中华艺术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来展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经过一年的实践我对班主任工作内容的理解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班级管理包括班级纪律,班级学风,班级卫生以及班级学生的思想等等。二是联系家长。多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因为班主任是连接学生和学校的桥梁和纽带。三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正确引导。高中生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不成熟不完整决定了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引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四是落实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与学校安排的事情。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决定了一个班主任的执行力与工作态度,同时班主任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就决定了班主任工作要常规化与临时化。

重要角色 第6篇

朱凡,加拿大籍华人,历史学博士,省港企业家。1960年出生于广州,曾任教于大学,后涉足商业,出版有《古代中非关系研究》、《加拿大打工宝典》、《回中国创业》等著作。《海归博士的家庭教科书》和《爸爸,你可以不一样》是其育儿新作,讲述了朱凡夫妇从加拿大移居广州后,16年来教养三个孩子的经验。朱凡总结出“可循环再用”的家教心得,同时提出“父爱倒计时”,提醒广大“90后”与“00后”的家长做好“三陪父母”,营造一个温馨有爱的幸福家庭。

看世界:您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成为好爸爸,那一个好爸爸的必备条件是什么?怎样才算一个好爸爸?您认为自己算一个好爸爸吗?

朱凡:其实挺难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我在书中讲了一个好爸爸的标准,要有信仰,有爱心,擅长规划,舍得掏时间。对中国内地的大部分爸爸来说,最后那点最重要。大部分爸爸可能都舍得花钱不舍得花时间。就是舍得花时间也多是在孩子3岁之前,因为那时的孩子很好玩。到了读小学之后,会发现大部分爸爸就缺席了。在我列的这些标准里面,首先信仰是很重要的,这个还不是宗教的信仰,而是你想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什么人。其实现在很多家长没有这个概念,只是说现在流行“狼爸”,那都一窝蜂“狼爸”;“狼爸”不行了,那就“羊爸”。比如很多人说我是赏识教育,那也可以归入羊爸,其实我不喜欢这个称呼。因为联想到所谓羊群效应,羊其实是很盲目的。关于规划,比如很多家长知道我是从加拿大回来的,就来向我取经,问什么时候送孩子出去好。其实真的有规划,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出去,而不是看班上有多少个出去了,就一窝蜂跟着出去。关于爱心,我想大家都明白,这个爱心体现在哪里呢,爱跟管教是有关的。我以前是不太喜欢孩子的,可当我有了孩子,发现我整个生命都不一样了。我用一句话说是生命改变生命,是孩子改变了我,让我更有责任感、更重承诺、更具榜样感。至于我自己是不是个好爸爸,其实还不敢说。只是希望成为我设定的这几个目标中尽职的爸爸。

看世界:我们常说要言传身教,那您认为身教、成为孩子的榜样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吗?

朱凡:是的,其实我觉得我们做父母不在于对孩子做了什么,而在于我们本身是什么样的人,这个更重要。家庭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言传身教。你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受什么影响。我觉得,孩子对父母要有一个敬畏。具体一点,比如16岁之前要教孩子怎么生存,包括安全意识、生活能力、生命价值。我认为对孩子来说,生命的素质很重要。但是素质这个词现在被滥用了,其实单是学校教不了素质教育,应该是家庭、社会、学校的综合作用。现在的孩子多不缺吃穿,重要的是怎么让他们生命更丰盛。在家庭教育中首先要教育孩子的就是诚实,我在孩子小的时候,会蹲下去平视他们的眼睛,跟他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知道你讲话是真的还是假的。

看世界:在子女教育上,您很看重父亲的角色和作用,您认为父亲的角色在子女的教育中是什么样的定位,应该承担些什么?

朱凡:父亲,一句话来说,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一家之主,包括要挣钱回来养家,要教养孩子。母亲的天性就会非常关注孩子,但是教养孩子不能只是妈妈一个人承担。为什么现在不少孩子性别模糊,男孩不像男孩,就是父亲缺位造成的。在教养当中,妈妈和爸爸的功能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觉得爸爸会更有创意、更阳刚、更理性、更有责任感。另外爸爸参与教养当中,妈妈也会很开心,利于夫妻关系稳定。我总结的一个定位是,在婴孩的时候,爸爸应该是妈妈的好助手;孩子长大一点,应该是孩子的玩具;读书的时候,成为孩子的故事大王,成为孩子的第一个英雄。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的爸爸教会我骑单车,到现在都记得。我常常对来咨询的爸爸讲,一定要教会孩子一样只有你才能教会的东西。如果孩子不敬畏、不崇拜家长,很多话他不会听。到了孩子念小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培读”,培养他学习习惯。我问过很多人,你们生孩子是什么目的?传宗接代是一种,还有人说养老,当然这个他们现在觉得也是不靠谱了。大部分人说人有我也有,还有人是没有任何计划就有了。所以我很感慨现在在国外流行“爸爸上岗证”,很欣慰在北京西城区现在也有了。如果你没有任何想法和计划就去做这个角色的话,你就是被牵着走,走一步算一步。我觉得生孩子最大的目的就是跟他做朋友,你在教他一些事情的同时,也在学习、在成长。

看世界:您怎么看待“狼爸”、“虎妈”现象?以他们为代表的严苛、棍棒教育方式在中国很有市场,甚至被当作成功经验推广,您怎么评价?

朱凡:我觉得这些现象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家长们更关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了,而且不满足于传统的正规教育。以往在华人当中,我们太注重学校教育,把读书作为唯一的出路。现在很多家长有自己的办法。有的选择用脚投票,出国;有很多选择自己做老师,像“狼爸”、“虎妈”。棍棒教育、压力教育的确会出成绩,但会不会伴随出现扭曲、畸形,这个就很难说。虎妈曾在《纽约时报》发表一个声明,说她非常后悔,假如不用这种高压方法,孩子也许不会取得这样的成绩,但起码与孩子关系会更和谐一点。

看世界:您提倡柔性、赏识教育,并自称为“猪爸爸”,是因为要与“狼爸”对应吗?

朱凡:“猪”跟“朱”谐音嘛,其实我并不喜欢冠上动物的名称,更多是媒体在报道时的一个方便。我跟“狼爸”本来是好朋友,但出了书后很多人就叫我们两个打擂台,棍棒教育PK赏识教育。其实他也并不像外界说的那样打孩子,媒体总要抓点吸引眼球的东西。虎妈我也认识,也是有些给妖魔化了。

看世界:国内很多地方引进了蒙氏教育、巴学园这些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却遭遇水土不服。很多人质疑这样的教育方式难以适应中国社会的现实,您怎么看?

朱凡:在早教中,我觉得很有必要跟这些世界大师学习。之所以一些先进的理念在这边行不通,不是理念本身的问题,而是执行的人的问题。比如蒙特梭利教育里面,很多是父母一起参与的,但来了中国后,两个人执行的事情都变成妈妈一个人干,爸爸不参与,甚至有些是姥姥爷爷来,效果一定打折扣。很多爸爸送孩子来早教,宁愿自己在楼下抽烟、玩手机。他们只舍得花钱,但舍不得掏时间。很多地方请我去讲座,来的都是妈妈,很少有爸爸。其实在家庭中,爸爸一参与,很多事情都不一样。我这些年回来推广家庭教育心得,很多朋友就说你一定行不通,你是在教人怎么做老爸。我说没关系,我知道我改变不了70后、60后,对80后我也只是告诉他们还有这样一个方向,你可以去尝试。

nlc202309030927

看世界:那您认为孩子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朱凡:我觉得最重要是善良、诚实。我家的三个孩子,别人的评价都是很有爱心。比如说老二,他将来要读的专业是特殊教育,他想帮助那些困难群体,这个就是跟他一直接受的教育有关,善良的种子从小就播下。比如他的班主任知道他写作业有点拖拉,就让他每天9点钟打电话给老师。很多人说现在哪里有这样好的老师,其实这就是将心比心,老师会看到这个孩子身上的一些特质,愿意主动地关心帮助。另外,自私一点讲,培养孩子善良的品质,父母也不必担心将来对自己不好嘛。如果分开来说,对男孩子,要培养他们更有责任感、能吃苦、有幽默感,这样的男孩子会很受女孩的欢迎。对于女孩来说,需培养她们通情达理,也要有主见。

看世界:您提醒家长要做好“三陪父母”,但是面对社会竞争和生存压力,在中国很多父母打拼事业的同时,难以兼顾家庭、投入更多精力在子女教育。而从您的经历来说,从中国到加拿大再回到中国,跨界做过很多工作,也很成功,事业育儿两不误,您是如何做到的?

朱凡:我觉得父母只要认清什么是最重要的,都是可以做到的。特别是父亲,印象最深的是很多男性家长跟我聊,他们孩子教育最重要的周期也刚好是升官、打拼事业的上升期。这个时候就看你要怎么选择、平衡。很多能力大一点的也许可以并驾齐驱,但多数还是要作一个取舍。我也作过选择,在我有第三个孩子之前,我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CEO助理,满世界跑。一次出差去法国,在一家餐厅里看到一个婆婆一边打工一边还随身带着自己的小孩,很有触动。我后来想作为父母真正可以陪伴孩子的时间,长一点有9年,短一点可能只有3年,不珍惜的话转眼就没有了。我小时候父母都不在身边,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所以我有机会成为父亲一定要陪伴他们。回来后我就打辞职报告,自己再重新创业做生意,那至少就不用频繁出差了。我很赞同我太太说的,很多人经营事业很成功,可是如果家庭经营不好,事业再成功有什么意义。你生一个孩子就要养育他,不是挣了钱回来就行了。我们回来广州后住的房子很差,但是孩子们还是很快乐,我的老大、老二这么多年还是睡架子床,他们并不在意,他们其实更在意的是童年时有没有父亲的陪伴。我现在有两个孩子都已经独立了,只剩下一个小的在身边,可是没两年他也要离开了。所以我很珍惜,孩子带给我们很多乐趣,也教会我们很多。

看世界:很多父母为了下一代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送出国去,家长或一方陪读或双方缺位,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留在国内的父母要注意些什么?

朱凡:现在送孩子出去的确有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那么送孩子出去前家长就得想清楚、想好代价,孩子出去你就不能遥控了。换句话说,孩子就不是你的了。就好比是山里的娃娃进了城,他接受城里的文化,可能回来都不会跟你再讲山里的话了。而出国还跟进城不同,文化、语言、饮食都不同,一个小孩子面对这么多,为什么会产生很多叛逆,不想读书,甚至吸毒的情况?其实他真的有很多困惑的东西。陪读是其中的一个方法,但一方陪读又会产生另外的问题,家就可能散掉了。现在很多留学生出去,出去的中国人也大都很有钱,带旺很多生意。但是有一点,他们跟当地原有的文化并不融合。西方文化里有一点,很注重家庭的价值观。我们中国都没有一个法定的假日“家庭日”,各种文化的差异会导致孩子很难融进当地主流社会。

看世界:面对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子女,做父母的应该注意什么?您有三个子女,您是怎么应对这一时期的教育的?

朱凡: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起码两三年。女孩子一般是初二,男孩子是高一。我们家孩子最怕的不是打,而是开会,开会就讲道理。我们讲道理不是面对面我压着你,而是肩并肩,并排坐着谈话。开完会我们会写一个会议记录,我和孩子都签上名。在我的书中,征得我大女儿的同意,登出了三次会议记录。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家长永远不要说一句话“你不要回来”。其实孩子有青春期,对家长来说也是最好的学习。我最近听了一个朋友的分享:当更年期遇上青春期,这样的两个人就一直僵持,最后斗得两败俱伤。《圣经》里有句话:不要惹孩子生气。很多人不明白,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我们是在惹孩子生气,而孩子生气,不会像大人那么理智,好在信仰帮了我。其实只要我们家长多花点时间心思,两三年的青春期就这样过去了。

看世界:您怎么定义成功?《哈佛女孩》、《牛津男孩》之类的书籍很受追捧,考上哈佛、牛津就算成功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口号,您如何评价?

朱凡:我很小心用“成功”这个字眼,我更看重成长的过程,而不看重成功的目标。我觉得不要输在终点更重要。“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多少有炒作的成分,特别是成为一些早教机构的广告语。其实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比如对于父亲来说,如果早一点参与进去,那就会不一样。现在更多的问题是“偷跑”,都是盯在成绩上、应试上,放弃本来属于培养兴趣和亲子关系的时间。我做一些讲座过程中,有人说应该列一些明确的条目、一些功利性的东西教人怎么做。我说首先我总结的经验不一定适合每一个父亲,再说快餐性、功利性的东西是不是健康的呢?我觉得宁可慢一点,在应试教育中吃亏一点,也要弄清楚从长远来看什么对孩子的成长是最重要的,是成绩最重要还是你和孩子的关系才最重要?这些东西如果跟着人家走,那亲子关系就没有了。如果你把孩子当成朋友,那应试教育对他是不是真的那么重要?如果他有一个好爸爸引导,有一个好的家庭教育,那他是不会差到哪里去的。我很喜欢问别的父亲,你的孩子有什么优点。记得有个人想很久跟我说,他学习很好,因为给他定的目标是北大清华。考上名校是很不容易,其实在国外,倒不是那么注重学校,而是看专业,名专业更重要。哈佛、牛津这些名校某种程度上是误导了国人,因为中国人有这个名校情结,也好面子。我并不认同进名校就是成功,在漫长的人生当中,进名校只是一步。衡量一个人成不成功,不是看他读什么名校,而是看他对社会有什么贡献,所以要小心地看待成功。在加拿大,你读什么学校基本上是自己的事情,不喜欢读哈佛也没关系,他们对成功的衡量标准更多元。

看世界:您夫妇和孩子都在跨语言、跨文化中学习和生活,转换之际有障碍吗?如何面对不同文化之间观念的矛盾和冲突呢?

朱凡:有的。如果你是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那可能你很多的做法都不一样,很多要慢慢适应。加拿大的小学是没有什么作业的,中学是讲规划、学分制。国外多是鼓励父母去教育孩子,而不鼓励课外教育。他们分成四条支柱来培养一个孩子:才艺、语言、体育、社会教育。前三点中国也有,社会教育就是去参加童子军、做志愿者等,这些都算学分。中国就相对缺失社会教育,基本上孩子完全交给学校。我们当初回国要买房子,和太太商量不如就选在少年宫对面。撇开应试教育,只要孩子的分数过得去就可以了,但会花大量时间来让他们培养课外兴趣。在国外学钢琴什么的都很贵,而中国相对便宜,我们就利用这个时间让孩子在少年宫培养各种兴趣。孩子在中国待得越长,可能身份认同会越强。

重要角色 第7篇

关键词:教师,学生积极性,师生关系,教学效果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能对一门学科感兴趣, 不用任何人催促, 他自己就会全心全意去做,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思维, 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而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教师参与最多, 因此,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备课草草了事, 课堂沉闷, 照本宣科, 跟学生讲话缺乏亲和力或者一味以说教甚至责备的口吻处理学生的问题, 那学生对该科目难以产生兴趣, 甚至会很反感。这几年, 通过和众多学生沟通, 我发现, 其实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难, 最关键是教师把每个学生当成有需求的人, 而不是一个个考卷上的数字, 搞清楚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因材施教, 而不是“一锅端”, 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每个学生, 或者把一种方法强加在每个学生身上, 这样会让很多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受搓, 教学效果甚差。对此, 我提出几点我的建议, 共同探讨。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 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 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喜欢并佩服你这个老师, 他就会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学生热爱并尊重你这个老师, 他就会信服你讲的道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是, 教师尊重学生,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 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味要求。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不一样, 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不一样, 不能要求每个学生的起点和兴趣都一样, 有些同学对书法, 音乐, 航模感兴趣, 有些对学习感兴趣, 而有些同学讲一遍就听懂了, 但有些要重复几遍, 甚至十几遍, 但我们不能认为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是笨蛋, 也不能认为讲了十几遍都听不懂的学生是弱智, 并因为这些“标签”而否定学生, 要知道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 尊重每个学生的经历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 当学生感觉自己被尊重的时候, 反过来会对老师更尊重, 这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再则, 学生也有教师学习的方面, 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比如, 有些学生性格特别包容, 有些学生对某些方面有特别的见解, 有些学生才艺出众。学生经历过的, 老师未必经历过, 所谓“一处不见一处迷”, 因此,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当中, 老师尽可能放低姿态, 虚心向学生学习某些方面, 学生不但不会看低老师, 反而会从内心深处喜欢并且尊重老师。

二、多鼓励肯定学生

老师在学生心目中都有一种被“神化”的色彩, 在他们心目当中老师几乎是完美的, 老师的言传被看成是“圣旨”, 老师的行为被学生模仿, 得到老师的肯定会让学生欣喜若狂。相反, 老师的否定很可能让学生从此不自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都有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老师也有。很多时候, 老师本来只是一个相对正确的立场, 但会把自己当成一个绝对正确的立场, 然后否定学生。有时, 学生并未犯错, 老师只靠主观猜测就断定学生的错, 学生对老师就会相当排斥, 当然学习积极性会大打折扣。即使学生犯了错误,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智极不成熟, 压根就意识不到错误或错误的严重性, 老师一味把自己的好恶观强加在学生的认知上, 而横加指责, 学生不但不会认识到问题, 反而会厌恶老师, 压抑在心里, 造成厌学, 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 英语一直成绩平平的我考到全班前几名, 英语老师将我叫到办公室, 一口咬定我是事先打听了考题的, 这使我很长一段时间都彻夜难眠。也许, 老师也是出于对我的关心, 害怕我不努力, 靠这些小伎俩来获得高分, 但在那个内心极为脆弱的年龄, 老师的话对我来说无疑就是致命的打击。我在意老师的看法, 在意同学们的眼光, 从此我陷入长时间的忧郁, 之后对英语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从此不再认真积极对待英语。不仅如此, 同学们的眼光, 压抑的情绪让我从此对自己越来越讨厌, 自卑开始在内心蔓延。这种情绪一直扎根在心理很多年, 直到做老师多年, 学会换位思考后才慢慢消除。有时候, 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 可能在走出教室的时候就忘了, 但对于学生来说, 可能改变一生。

三、真正落实传道, 授业, 解惑

韩愈对老师的职责是这么诠释的:“师者, 传道, 授业, 解惑也”。老师不仅是教书匠, 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的可贵品质。

传道, 要求老师言传身教, 传授一定道德的同时培养学生人格。这影响到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当今的社会道德沦陷, 世风日下, 需要老师身体力行, 为学生做好榜样。当学生明显感觉老师所传扬的和他所做的相悖时, 学生会有一种不信任的感觉, 而信任感的缺失也会导致学生对老师的不满, 对学科失去兴趣。因此, 老师要通过一定的方法, 通过身体力行, 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形成他们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世界观。

授业, 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要求老师不仅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更需要有一定的社会阅历, 并要运用适当的方法, 将知识传达给学生。如果一味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而没有太多联系实际生活会让很多学生听起来十分枯燥。如果老师上课技巧不纯熟, 在课堂的组织安排和课堂氛围方面, 很匮乏, 双方不能形成有效的互动, 课堂就会生硬呆板, 学生也不会喜欢。所以, 要当好一位好老师, 老师在闲暇之余要多给自己充电, 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解惑, 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提出他们的疑惑, 老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 并留有余地让他们自己去发现, 去处理, 以提高他们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学生无法做好在家里和学校的角色转换, 因此受到不少困扰。学生在家庭中, 受到父母宠爱, 尤其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父母对小孩的要求有求必应, 养成了小孩以自我为中心, 唯我独尊的习惯。但来到学校里, 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 没有谁能享受特殊待遇, 而很多同学还是习惯了以前在家里的角色, 把以前那个“我”带到学校来, 凡事总是从自己出发, 当然会跟同学发生不少矛盾, 毕竟, 没有谁会像父母一样疼爱自己的子女, 所以也不会有谁会像父母一样包容自己。同学关系没处理好, 直接影响学生其他方面的进步, 严重阻碍其积极性。这时, 就需要老师拿出爱心, 耐心, 责任心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 帮助学生自我成长。

经过这几年的实践, 我越来越感受到教师在学生的生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则是影响这种作用发挥的关键, 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我的修养, 克服自己内心的急躁情绪, 有爱心, 有耐心, 有责任心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王敏勤.他们为新课程改革贡献了什么[N].中国教育报, 2007-5.

[2]陈星学.有效的课堂学习的主人[J].考试周刊, 2010 (5) :82-83.

[3]王佳红.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知识[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1 (12) :101-103.

[4]赵慧贤.激发学生积极性是学好英语的关键[J].学生教育周刊, 2006 (12) :116-120.

[5]廖丹凤.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教学活动[J].学生教育周刊, 2007 (10) :23-25.

[6]王鲁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2012 (3) :48-51.

重要角色 第8篇

改革开放以来, 外语教学理念经历了飞速发展, 教学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农村学校英语学习优秀者却很寡见, 尤其是近年来, 农村学校高考英语均分普遍低于城区学校, 教学费时低效的现象依旧存在, 没有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内驱力, 其原因是真实的语言学习坏境的欠缺以及教学方法未从学习者的角度深入所致。学生在课外能获得的英语练习机会不多, 这个大多数老师不愿意承认的事实扼杀了学习兴趣, 大量的宝贵时间被浪费在机械识记中。在这种学习导向的影响下, 虽然学生充满热情, 但是三年后的高考, 英语却成了众多学生的绊脚石。

二、理论支撑下的英语教师的角色

1.英语教师角色与二语习得论。乔姆斯基提出二语习得理论, 如果没有有效且充分的语言的输入, 二语习得将无法有效的产生。二语习得理论的从本质, 就是说明语言不是靠“学习”获得的, 任何一个学习者都成功地能习得语言。

2.英语教师角色与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维果斯基提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 学习者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新技能的获得是在与同伴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 并借助他人的帮助获得最大程度的学习和发展。教师所充当的角色就是那个决定学生英语学习发展水平关键人物。

3.英语教师角色与学习动机理论。依据韦讷的学习动机理论, 教师需要通过各类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 其策略主要依赖启发式教学的采用、动机水平控制的控制、恰当的评价、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摒弃照本宣科, 真正把学生看作学习主体, 依据学生个体特点, 适当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等教学任务, 为了激发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需要首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做出全面的了解, 摸清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 以及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 并以此为基础,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依据学生的兴趣、动机、方法、和能力开展教学活。

4.英语教师角色与实用主义教学理论。杜威认为, 语言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创设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在外语环境相对薄弱的三线城市, 英语使用的机会相当有限, 课堂是学生所能获得的语言实际使用的唯一空间和途径, 教师要创设符合学生特点和需要的语言环境, 激发学习者语言表达欲望。利用创设的语言环境, 流利、准确地道地用英语表述, 设计和创造语言交机会。这要求教师具有出色的语言掌控能力, 还需了解和满足学生个体需要和发展。这决定教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 而是一位资源提供者;鼓励学生在语言运用和训练中增强自信、克服困难。因此, 只有教师注重创设真实语言教学环境, 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 学生才能真正获得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提高。

5.英语教师角色与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越来越重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体验, 学习者有了很大的自主性来制定自己独立的学习目标, 计划。学习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学习主体地位。自主学习的效率高低取决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学习者养成了依赖教师的“教”, 要提高自主学习效率教师必先提供丰富多样, 层次鲜明的学习材料与场所, 比如丰富的原始图文、音像资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适合自己能力的最佳学习发展区的有效训练, 否则极易损伤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学习效果。

三、继续教育对英语教师个体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 教师个体发展需越来越得到求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重视, 对英语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也成逐年增加趋势, 但很多英语教师在期盼进修的同时, 也发觉培训效益不高, 课堂教学效果却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其原因是培训或讲座没有没有贴近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 理论脱离实践是目前英语教师所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行为主义教学观认为, 教师被视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在经历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知识, 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他们在接收和处理信息时带有显著的主观倾向。只有对教学实践产生有效导向的教育理论会得到广大教师的好评。尽可能创造机会让教师们极参与分享交经验, 尊重教师的实践体验, 感悟教学理论的内涵, 是提升教师培训效益、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的必然途径。

四、结论

重要角色 第9篇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化社会需要大批的信息化人才,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前提是教育的信息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推进信息技术的建设和应用,要真正“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有着巨大的教学优势和潜在的力量。谁能利用好,谁就能站在教学的制高点,谁就能在教学上实现新的突破。教师是信息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要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必须从教师做起。教育信息化首先要求教师理念的更新。要在观念、理论、手段以及模式等方面实现根本性变革。作为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方法。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以此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要指导学生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检索信息,获取知识,形成获取、储存、筛选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创造信息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给教师的教学方式带来了新的变革。

二、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以生为本”,当好引导者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注入式”“满堂灌”。一节课,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的读、讲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学生处于被动局面,只能接受知识,而没有创造性可言。从知识传输角度看,教师是输出,且是单向传递,学生对知识接受、理解、运用的信息不能反馈给教师,教师的教就有一定的盲目性。从课堂的教学地位看,教师是主体,其主导作用不能得到体现,失去了教学的针对性、目的性和有效性。从课堂的效果看,教师是在教知识,学生是在学知识,即便完成了作业,考试得了高分,学生也缺乏创造性。

三、新课程要求教师做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开拓者

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对新课程的出发点作了进一步的阐述。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与课程标准不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变革迫在眉睫。数学教师的角色的成功转换也显得尤为必要。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计划的执行者,教师的备课、授课以及作业的布置,必须遵循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按照教案进行授课,教师课堂发挥的余地很小。在传统的意义上,教师是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新课程的实施,标志着课程观念的变化。国家新课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三级管理,这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的权利部分地下放给学校和教师。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开发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教师也成为了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国家颁布了《课程标准》,学校也使用了新教材,但作为教师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而应是教学改革的实践者、研究者、发现者、开拓者。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然是实践者,必须行走在教学第一线,行走在课程与学生之间。既然是一个研究者,就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对自己的成长过程进行自我反思。既然是一个发现者和开拓者,就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扩大视野,捕捉鲜活的教学案例。通过案例剖析,升华思想。开拓就要以全新的理念统领教学,要主动地、开拓性地去工作,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永远保持教学的活力、创造的生命力。

重要角色 第10篇

首先, 找寻学生出现紧张心理的原因。

高考是人生的大考。每到一年高考日, 社会关注的程度空前绝后。学生是在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的关注之下走进考场的, 其心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学生担负着为家庭争光、为学校争光的责任负重前行, 必然会有精神上和生理上的压力。

压力之一, 因为在当前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的形势下, 仍然有极少数地区和学校将分数视为衡量学生能力和考核教师水平的唯一指标, 这也使学生误以为进入高等学府就是自己人生规划的全部, 而实现之一宏伟目标唯有“死读”。

压力之二,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普遍的心理。学生的人生规划早已不是自己所掌握, 取而代之的是家长为其安排的三年规划、五年远景。因此, 子女所能做的就是响应父母的号召勤奋学习, 考入名牌和重点大学光宗耀祖。对于每一次模拟考试, 家长似乎要比子女更在乎, 稍有波动便如临大敌。其实考试成绩出现波动是经常性的现象。而家长的一个表情哪怕是一个眼神, 一句话语哪怕是一个玩笑, 哪怕是无意的一个动作, 都会对子女形成很大的影响。

压力之三, 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是紧张心理的原因之一。自身的信心不足在考前比较常见。一些同学在付出努力后短期内看不到效果便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 有点急于求成, 说到底就是对自己信心不够。随着考试临近, 为了鼓舞士气所营造出来的竞争氛围固然使大家热情高涨, 但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人来说则适得其反。越是竞争的气氛浓烈, 学生就越是担心自己会落后, 进而担心自己在高考中会不会落后, 乱了阵脚。这也是信心不足的表现。学生中还有一种心理比较普遍。越是接近考试, 复习的效率越低, 知识遗忘率较高, 突然之间好像什么都不懂了。其实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成绩真的倒退了。这是因为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与倦怠造成了思维上的紊乱, 以至于自我感觉越学越差。

其次, 教师要从多方面着手, 为学生做好心理辅导。

第一,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考试。无论以往的应试教育还是今后的素质教育, 都需要考试这一形式。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高考无疑仍然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平静地看待考试, 在思想上把考试当作练习。毕竟自己在考前已经作了全面而认真的复习, 完全有能力拿下这次考试。

第二, 帮助学生合理制定复习计划。考前的复习计划对于学生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它能帮助学生合理有序地安排复习内容, 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教师在制定整体复习计划的同时对部分同学要作适当的微调, 特别是要热情地帮助后进生而不是只关注升学有望的学生, 也就是说关注的是整个群体。相对而言, 后进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 一般的教学计划有时对他们而言有点超出其能力范围了, 不利于其信心的树立。因材施教才是有效地教学。

第三, 教师要深入班级, 及时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高三阶段学生承受的压力比较大, 出现的问题也多种多样, 教师则要经常深入班级, 真正融入到学生之中, 及时发现并合理解决。譬如模拟考试或平日测验结束要及时招谈发挥失常和退步的学生, 鼓励其树立信心。经常深入班级, 关心学生的学习和休息, 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与他们是在一起的, 在心理上消除了一定的紧张感。

第四, 教师要协同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虽然学生的某些压力来自于家长,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家长的一切。他们关心子女的成长, 关心子女的前途, 在子女身上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 这一点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此, 教师要和家长协调好, 共同给予学生正确的心理疏导和帮助。对于他的每一次进步与成功, 家长都要给予鼓励, 以进一步增强他的信心。而如果孩子出现了失误或者其它问题, 家长不能过度紧张, 更不能将这种情绪通过自己的言行表达出来。家长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 并及时联系教师了解原因, 共同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家庭是子女的港湾, 家长要给子女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生活环境, 使子女能够乐观自信地复习和考试。

学习需要勤奋, 也需要一定的方法, 更需要良好的心态。任何一次考试都不应该成为人生前进的拦路虎。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疏导心理, 使他们能够学得轻松, 考得轻松, 实现人生的转变。这是学生的价值所在, 也是教师的价值所在。

摘要:学生高考成功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应试的心理, 这一心理又包含了多种因素。学生本身不一定能完全合理有效地进行调节, 因此, 教师要认真分析, 找到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考前的心理问题, 使学生能顺利地参加考试。

重要角色 第11篇

1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1.1 卫校学生特点

卫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人们眼中的“失败者”,因此,卫校学生自卑、脆弱、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缺乏学习热情和动机、学习效率低,但他们的智力水平并不低、好动、反应敏捷、动手能力强。教师如能因材施教,扬长避短,采用互动性、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其成为高素质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1.2 中职教学内容特点分析

卫校是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中等卫生技术人才的场所,以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为主,实践性较强,除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能力[2]。如果教师以讲授干巴巴的理论为主,理论实践脱节,没有学生参与和师生互动,对本来就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学习效率更低了。所以,教师要转换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从重理论向重实践转变,突出操作能力培养。

1.3 卫校教学模式分析

卫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上没有浓厚的学习气氛,主要原因在于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法。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重教轻学、重教师轻学生、重理论轻能力,教师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始终被动接受,只需动眼看看、动耳听听、动手抄抄,然后死记硬背考个好成绩,不需要动脑子思考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只有教师参与的、几乎没有学生参与和师生互动的单向、封闭式教学活动,不仅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扼杀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而且使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逐渐丧失。结果是教师越讲越有味,学生越学越无趣,享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学习成了苦差事,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 角色扮演法满足了现代教学需要

一项大规模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教学方式的教学效率大不相同,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比例是:教师讲授为5%、学生阅读为10%、视听并用为20%、教师演示为30%、学生讨论为50%、学生实践为70%、学生教别人为95%。而现实中我国教师教学方式的使用率与之相反:教师讲授为95%、学生阅读为80%、视听并用为70%、教师演示为65%、学生讨论为45%、学生实践为20%、学生教别人为5%。教学中使用最多的竟然是学习效率最低的方法,使用最少的却是学习效率最高的方法。由此可见,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符合现代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刻不容缓。学生在教别人的同时融入实践和讨论的教学方法最适合学生学习与发展需要,与卫校培养目标契合,能够满足现代教学要求。角色扮演作为最能解决问题、体现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之一,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使学生主动探索、尝试,谋求个体创造性的发挥[3]。角色扮演法顺应了现代教学需要,在中职卫校人才培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1 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涵义和常用形式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需要,创设一种生活情境,让学生扮演其中一个角色,通过相应的语言、动作、表情,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深化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4]。

在儿科课堂教学中,笔者常采用医护患角色扮演教学法和师生互换角色扮演教学法两种形式。医护患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指教师创设一个医院情境,让学生模拟医生、护士、病人、家属,通过认知、角色体验和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内化角色规范、习得相关知识和技能,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生活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4]。师生互换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指让学生自学、备课、讲授,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听讲,讲课中教师、学生提出质疑的一种反常规教学方法[5]。

2.2 角色扮演教学法的特征

2.2.1 参与性与实践性一体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导演”,以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身份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自习、备课、表演、讨论,在表演结束后总结评价,提出教学重点、理清难点。教师实现了从重传授向重发展、重教向重学、重结果向重过程、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6]。这就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以提高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全程参与角色扮演教学活动,是课堂的中心和主角,根据学习任务带着情境问题,分工合作完成自学、集体备课、表演、讨论,眼、耳、口、手、脑并用,提高了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学会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把理论应用到实践操作中,提高了操作能力与教学效果。

2.2.2 生动性与趣味性一体教师在创设的情境中设置了一些来自现实的医患冲突,可让学生表演时适当夸张和搞笑,这样更有趣味。比如:某医院儿科病房收治了一名5岁患儿,需要静脉输液,但是患儿哭闹不愿配合护士静脉穿刺,要求学生表现出患儿母亲的着急无奈,以及护士通过得体的举止和语言沟通,取得患儿配合完成静脉穿刺一幕。这样,将课本上单调枯燥的文字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演绎,使所学内容更贴近现实,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7],活跃了课堂气氛。

2.2.3 体验与互动一体角色扮演教学使得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教学活动转变为自主、合作、讨论、对话、互动式的双向教学。通过师生间和医护患间的角色模仿,学生能够站在他人立场上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切身感受他人的经历和心理活动。师生、生生密切互动,达成了角色间的认知互动、情感互动和人格互动,从而改善了课堂人际互动,树立了爱师、爱伤观念,有利于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医护患关系,还为学生营造了平等、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4 能动性与创造性一体在角色扮演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导演和总设计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安排、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带着问题团结协作,主动自学相关内容,不断思考、探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自编剧本并反复演练,把所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在课堂上淋漓尽致地表演出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热情与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总之,角色扮演教学能够活化课堂,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任何教学法都有优缺点,角色扮演教学法也一样。该方法对于那些太过复杂、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不太适合,比如对儿科学里的小儿液体疗法和先天性心脏病,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反而效果更好。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尽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福生.如何提高中职生的学习兴趣[J].职业与教育,2008(12):56-57.

[2]田丙生.浅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几个特点[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8):173-174.

[3]王爱芬.浅析角色扮演法及其在学生心理发展中的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91-93.

[4]杨正强.基于角色扮演的教学设计探讨[J].中小学电教,2007(10):22-24.

[5]昝志宏.综合采用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53):18-20.

[6]游晓慧.浅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61-6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重要角色】相关文章:

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05-12

电影角色05-09

角色实现05-16

职业角色05-18

角色体验05-22

扮演角色05-27

员工角色管理05-08

角色转换教育05-12

三维角色动画05-12

角色游戏教案05-12

上一篇:代谢情况下一篇:求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