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服务实践范文

2024-05-07

药学服务实践范文(精选12篇)

药学服务实践 第1篇

1 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目前, 我国高职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大都沿用“化学-药学”的设置模式[3]。化学类课程比例太大, 人文课程缺乏, 用药指导、调配、药物不良反应评估与处理等与临床用药相关的课程太少, 基本疾病诊断和药物治疗学方面的课程几乎空白;学科间的融合度较低, 专业课程内容与临床的横向联系不够, 太过偏重于药物分析和制备, 药学服务实践没有被纳入实践教学设计中, 忽略了药学服务能力的培养[4]。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人文综合素质不高, 化学知识丰富, 生物、医学知识贫乏, 懂药不懂医, 缺乏从事药学服务工作所应具有的医患沟通技巧和职业应变能力, 缺乏药学服务能力[5]。因此, 面对社会对药学服务人才的需求, 要培养出“医药并懂”的药学服务型人才[6], 高职药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

2 面向药学服务的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总体原则

根据行业企业需求, 确定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以社会对药学服务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知识面宽、专业理论扎实、专业核心技能较强、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较高, 能从事用药指导与评价、药品管理与调剂、处方分析等方面工作的药学服务技能型人才。

根据职业岗位要求, 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药学服务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双元制”合作为平台, 由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确定双方责、权、利, 校企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合作办学工作小组监督执行教学的全过程, 随时纠正并完善教学中出现脱节的教学内容或方法体系。采用学校和企业“双场所”教学, 由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组成的“双师”授课, 形成校内实践与校外见习相结合、校内模拟实训与企业顶岗实训相结合的一体化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需求接轨、职业技能与岗位规范接轨。

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能力标准构建课程体系。由于药学服务工作既需要药学知识, 又需要相关临床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等, 这就决定了面向药学服务的药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具有综合性。作者以前期对药学服务人才素质、知识、能力要求的调研为依据, 对药学服务岗位群的工作流程、典型工作相关的行动领域进行了分析, 研究从事典型工作所需具备的素质、知识与职业能力, 支撑培养这些素质与能力应具备的知识体系, 以此确定学习的领域, 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 按照培养满足各岗位任务应具备的素质、知识与能力, 构建面向药学服务的药学专业课程新体系。

3 课程体系的框架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按照“医药并懂, 能力优先”的原则, 作者及团队合理布局药学、医学等相关课程的比例, 调整课程内容, 结合就业岗位与工作任务对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的需求, 通过对理论课程的整合、重组、增设和新课程的开发, 实践教学采用校内实验与校外见习相结合、校内仿真实训与顶岗实训相结合, 构建一个素质、知识与能力协同发展的课程体系 (见图1) 。该课程体系共36门课程, 其中必修课26门, 选修课10门。

3.1 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

完善人文、社会、文化素养类课程的设置, 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人文素养。按照高等教育改革提出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卫生服务的特殊需求, 从社会和药学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出发, 在原有的英语、思想政治、计算机、体育与健康、就业指导等基本素质培养课程的基础上, 以必修或选修的形式将道德伦理学、公共卫生学、信息情报学、文学与艺术欣赏、人际关系学等课程纳入了课程设置范围。改革基本素质培养课程“说教式”的教学方式, 将思想政治、道德伦理学、公共卫生学、人际关系学这些课程,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三下乡”活动、安全用药科普宣传以及各种社会调研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实现这些课程的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人文素养和沟通交流能力, 开拓学生的思维, 构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

拓宽专业基础课, 合理布局药学、医学相关课程的设置, 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素养。以药学服务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变了传统的“化学药学”的教育模式, 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 优化整合、适当压缩化学模块的教学内容, 增加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教学内容, 打破课程之间的学科界限, 合理布局, 切实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优化整合专业基础课程, 将内容密切相关、知识交叉重复的《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优化整合为《无机分析化学》, 《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整合为《天然药物学》, 《数学》和《医学统计学》整合为《医用数理统计学》, 《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整合为《生命有机化学》, 既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 增强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也节省了课时。按照“够用、实用”的原则, 调整和加强临床医学类专业基础课程。在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础上, 将广而全的《临床医学概论》课程调整为《常见病临床诊疗学》和《药物治疗学》, 使学生具有常见疾病诊疗知识;开设《中医药基础》课程, 让他们具备一定的中药调配知识;以选修和职业社会活动的形式, 开设《药学职业教育》、《医患关系学》课程, 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意识。使学生具有合理的医学和药学专业基础知识, 为培养具备药学服务能力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奠定基础, 实现素质、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 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调整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强化药学服务职业能力培养。根据药学服务模式的转变, 药学服务工作对人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以及医学教育的特点, 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 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 使学生获得的真正能满足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对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进行优化整合、重组和开发, 对能力扩展课程进行新设, 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宽口径, 强基础”的原则下, 合理配置学时, 完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药剂学》和《药物分析》课程通过精选各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减少总课时量, 《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中药品生产、药品经营与流通段管理章节的内容移置到药厂见习和医药公司实训时进行现场教学, 将《天然药化》课程的内容穿插到《天然药物学》, 不再单独开设。以实践见习课的形式开设《实用药品GSP基础》, 增强学生对药品销售管理全过程的认识, 掌握药物在流通使用过程中的法律法规。围绕药学服务能力培养这个目标, 强化学生合理用药、用药评价和用药指导服务的能力, 加强《临床药理学》课程的教学, 增开《常见病用药指导》、《药物经济学》等实用型社会药学课程, 为从事药学服务工作提供知识支撑。与行业和合作企业联合开发了 《药学服务实务》、《优良药房工作实务》、《患者心理学》课程。以与合作单位共建的模拟药房综合体 (社会模拟药房+药品仓库) 为平台, 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培养学生用药指导、用药咨询、处方审核、药品调配、药品贮存与养护、药品分类陈列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实现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与岗位知识、技能的对接。

3.2 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 优化、整合实践教学内容, 注重见习, 加强实训, 完善实验、实训项目和方式, 构建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而又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优化整合实验教学内容, 形成模块教学,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优化重组实验课程, 精选实验内容, 既能加强学科间的渗透与融合, 又可以避免内容上的重复, 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操作能力, 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校内实验教学课程内容通过优化整合成4个实验教学模块。如:无机与分析、有机与药化优化整合而成的基本实验, 着重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人体解剖、生理与病原病理重组融合, 生药与药用植物学整合而成的专业基础实验, 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及专业素养;疾病学与药理学重组整合、常见病临床诊疗学和药物治疗学整合、常见病用药指导与药学服务实务整合而成的专业实验, 旨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用药咨询与指导同药品调配与处方分析融合、药品零售服务与医患沟通融合而成的职业能力实验,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突出认识见习, 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职业情操。利用学院附属医院的便利优势, 要求每个学生在第四学期至少跟踪一个医生对一位病人全程治疗过程, 记录医生个体化治疗给药的方案、病人用药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及反应等所有与药学相关的问题, 培养学生对疾病判断、药物治疗、处方书写、用药常规等方面的基本意识。

完善专业实训项目和方式, 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将药品零售、用药指导、药品营销、药品贮存与养护、药物分析、药剂学等实践课程的实训内容以“项目化”的方式进行实训。按照从单项能力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从简单操作到复杂技能掌握的编排, 将与专业技能紧密结合的实训课程内容拟成一个个实训项目, 按照“理实一体”原则, 在与合作单位共建的仿真中西药药房、药品仓库、用药咨询台、药品营销室、药品检测室、药物制剂室等项目实训室进行。通过梯度化、循序渐进式的专业能力实训,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加强顶岗实训, 强化核心能力培养。专业核心技能实训安排在第五、六学期, 由学校和企业双方根据岗位群的任务共同拟定实训内容, 学校教师和企业岗位能手共同组成的教师队伍在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 围绕着常见病用药指导、药品调配、处方调配与分析、医患沟通、用药知识教育、用药方法与安全性评价、用药选择与剂量分析、用药咨询、优良药房工作实务、药品管理等药学服务职业能力先期进行为期8周的强化实训。然后下到合作企业不同的部门进行为期10个月的轮岗顶岗实训, 并进行正常的考核和评价。通过顶岗轮训, 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践、学习, 在学习中实践, 进行双向不断的修正、提高, 将知识内化为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 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实现了校企互动、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

4 新课程体系实践的效果

自2010年起, 作者所在校开始与桂杏霖春、益丰、养天和等公司开办“双元制”教学班以来, 目前已经毕业两届学生。经第三方评价, 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学生的思想道德、基本素质和职业素养明显提升, 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等方面显著增强, 连续三年专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均为100%,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良好, 98% 的学生实现实习即就业, 并有30%的毕业生成为公司的岗位能手或标兵, 作者所在院药学专业也因此被遴选为我省职业教育“十二五”高职特色专业。

顺应社会的需求, 构建培养药学服务型人才的课程体系, 培养适合于社会需要的药学服务型人才, 是对高等药学教育的必然要求。课程体系的建设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应准确地定位培养目标, 确定课程内容, 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还需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于广华, 吴争鸣, 秦红兵.培养药学服务型高职人才的探讨[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8, 8 (5) :398-400.

[2]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2007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5de25efbc8d376eeaeaa31d8.html, 2012-6-11.

[3]殷红, 陈小林, 黄越燕, 等.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框架下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0, 30 (4) :517-518.

[4]李群力, 麻佳蕾, 许玲玲, 等.高职临床药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17) :22-24.

[5]石森林, 何三民, 熊雪丰.加强临床药学教育, 培养服务型药学人才[J].药学教育, 2010, 26 (4) :15-17.

药学服务与全程化药学服务 第2篇

摘要:一般来说,目前药学服务为药师所给出的以提升患者生活品质为目的的,以科学药物治疗为根本的一系列服务。全程化药学服务是为所有医疗卫生保健环节中在预防保健、药物治疗前、药物治疗中与愈后康复等阶段,依附于提升患者生活品质这一主要目标,直接为人民群众提供有效的及负责的服务。此服务不但有药师负责实施,同时更需要利用集体协调完成。文章将对药学服务的特点以及要求等予以了相关介绍。经国内药学服务基本状况与相关方面的研究,显示出药学服务的深层次意义,其引导国内临床药师的培养与药学服务的更大发展。

关键词:药学服务;全程化

1药学服务的特征

目前药学服务基本是以药师为给患者和公众健康方面进行专业服务的,其有以下几点特征。①和药物治疗存在一定联系的药学服务需由药师提供合格的药物,特别重要的还有注重观察疾病发展情况和合理治疗,并且对其疾病的整个治疗过程果断进行决定,还要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保证安全、有效、节省的药物治疗[1]。② 药学服务需多加注重对患者健康的关注,要细致的对待患者进行治疗,虽然不用为患者进行实际照顾,但应该对患者实施耐心负责的治疗。③必须对药学服务预期目标明确,其中含括对疾病的预防和对疾病的治愈、对其消除或者减轻其症状、缩短病程,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这些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所期望的,同时也是医务工作者的愿望和目标。④要更多的关注群众的生活健康质量, 注重治疗和改患者生存质量,深刻认识药物治疗本质,药物不只能是防治疾病,而且还可以改善患者生活品质。

2药学整体服务

伴随医学模式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预防和保健极其重视,这也是医学服务的主要方面。医疗服务现已扩大到整个社会公众,医药学服务不仅仅是患者住院和门诊患者,药学服务现在包括治疗过程及其大众整体保健,其中还应给大众提供终身健康服务。其服务场所不能只局于医疗单位和药店之内,应当扩大到整个社区。整体药学服务应在整个医疗和卫生保健过程之中,药师需要用药学方面的知识,并向医务人员及患者提供直接的、细致的、和药物应用相关的服务,用以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经济性,并改变和提高大众健康的生活质量[2]。医药学服务不仅是治疗当中的一次性服务,还是整个治疗疾病过程中不能间断的。医药学服务不只是医院里药师的专职,也是整个社会药师所共有的责任。

3药学服务的影响因素

药学所有相关部门里的配合及制度和观念的协调统一是药学服务实施的根本,合理的编制和相关的药学教育制度及专业知识通常是普及药学服务所必备的条件,合适的药学专业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加上熟练的专业技术这是药学服务实施的关键[3]。另外,还有很多因素能影响到药学服务工作的进行。实施药学服务药师是主体,广大药师在药学服务方面的认知及接受能力对其药学服务的实施有着较大影响。

伴随药学服务的不断展开,其工作内容也在不断拓新,也急需药师的大力投入。有部分药师认为药学服务只是临床药师的工作,只是参与到临床药物治疗时才是药学服务,局限于专业知识,结果产生畏难思想。面对新机会,整体药师要战胜自我,走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在探索中进行实践,充实自身的能力与知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的整体水平。

现在药学部传统编制已经制约了药师们更好的开拓新领域,这种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不但把药师们的大量时间耗费掉了,还耗费了药师们的大量精力,总是在重复机械性工作也降低了药师们在工作上的积极性,并间接影响到了药学服务的高效实施。缺少合格的药学人员是影响药学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4],药学教育部门需应在教育形式和内容上不断进行改革发展,更加丰富教学知识范围,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药学服务新理念。在医疗整体合作中应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支持和配合药师工作,这些都是实施药学服务的先决条件也是必要条件。药师在参与临床用药治疗并不是争角色,而是医疗团队合作的回归。药学服务和治疗护理、健康保健服务共同构成卫生保健服务,医务人员需要更好的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出各自专业技能,共同把保障公众健康工作做的更出色。

参考文献:

[1]《医药导报》第八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与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与会须知[A];《医药导报》第八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度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和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资料汇编[C];,13(05):476-478.

[2]刘澍楠;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难点及对策[A];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18(07):701-704.

[3]张贞良;廖晓玲;范积平;军队中心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与思考[A];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15(09):1042-1045.

药学服务实践 第3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 药学服务技术 课程开发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源自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其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从职业需要的角度出发,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内容开发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模拟真实情境,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特征,有效地解决企业所需与学生所学之间的矛盾,提高学生上岗就业的竞争力。[1]

《药学服务技术》是我院制药工程系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我们对该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了开发和实践。

一、课程开发思路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社会药房、药品超市迅速增多,药品保障模式正向药学服务模式转变,由传统的“以药物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成为现代药学发展方向和现代医学模式的必然要求,也同时对高职药学教育提出要求。

《药学服务技术》课程开发小组通过到医院和药店调研,与药房、药品企业人员共同开发课程,针对药学技术岗位,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药剂师”“药剂员”等高级工的考核标准及社会需求,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整合,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药学服务技术》课程的开发,明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学习领域和课程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方案,通过情境模拟来组织教学。

二、课程定位

根据对药学不同专业的岗位任务调研和分析表明,药品使用环节的技术岗位(医院药房、零售药店、医药代表和药师等)正在迅速成为药学、药品经营管理专业高职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工作任务重点转向为医生和患者提供药品的作用、特点、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信息,以及协助治疗方案的制定等药学服务。[2]

《药学服务技术》课程整合了药理学、临床治疗学、护理学等相关知识内容,本着知识必需、够用、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原则,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训练,使学生具备广泛的药学专业知识、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以及知识迁移的职业能力,为学生在医院药房和药品零售企业的顶岗实习、就业以及获得国家药师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

三、课程开发的过程

(一)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典型工作任务,是职业行动中的具体工作领域,其工作过程具有系统的完整性和职业的代表性,所完成的任务具有综合性,并能反映职业的典型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简而言之,典型工作任务描述的是一项有代表性的职业工作行动任务,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任务。[3]

《药学服务技术》课程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常见疾病的症状分析、常用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处方的正确审核及调配。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第一,能熟练分析常见疾病的症状;第二,熟练掌握常用药物的适应症及不良反应,能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具备用药指导能力;第三,能熟练分析处方并进行正确调配;第四,具备良好沟通交流的社会能力。

(二)学习情境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是“以情境为中心”“真实存在”的,它就是在职业过程中遇到的真实情境,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中主动地获取信息、建构知识,教师帮助学生修正、构筑新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并最终实现知识的迁移。

《药学服务技术》课程具备了情境教学的所有特点,因此非常适合这种教学模式。首先,该课程的服务对象是未来的药房药店药学服务技术人员,因此職业过程中的案例就可以设置为教学中的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而且,案例中又包含了一定的知识点、技能点,具有涵盖性;而购买药品是多数人都经历过的,学习情境贴近生活,具有范例性;另外,学习情境的设计简单易行,成本低,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强;通过一些学习情境活动获得的技能和能力,可以迁移到未来的工作中去,如交流和表达技能、团队工作和人际能力、组织管理和计划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在情境中反复训练,熟悉工作过程,积累工作经验,为上岗就业做好准备。

四、课程开发的具体实施

(一)教学方法多元化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以“上呼吸道感染”项目为例,具体实施如下:

①下达任务。模拟药店内为咨询“上呼吸道感染”用药的顾客进行药学服务。②收集资料。学生通过所学知识或借助图书馆、网络信息收集素材。教师给予提示并提供信息,在必要时进行授课,使学生获得相应知识。③计划决策。学生以小组方式制订几个不同的案例计划,教师对其中的错误和不确切之处进行指导,并对计划提出建议。④实施检查。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展示整个药学服务的情境模拟,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检查。⑤评估总结。学生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对学生的评价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上呼吸道感染”药学服务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对学生未考虑到的地方,进行补充。

(二)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

本课程突破传统的一纸试卷终结性考试,改为过程性考核,整体评价学生的能力。具体方案如下:

每个学生共完成三次药学服务情境模拟任务,前两次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生按照事先准备的任务分别扮演一次药师和一次顾客(患者),第三次为学期末的综合测试,抽签决定学生模拟的情境内容,以及扮演的角色。对学生学习整个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

过程性考核使学生更加注重整个过程的学习,而不是通过考试前临时死记硬背获得分数。这样,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逐步的积累中得到提高,使所学的知识能够灵活地应用到今后的就业岗位中,符合该课程开发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夏燕兰.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装调》课程开发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0,(6):47-49.

[2]宋卉,吴争鸣.药学服务技能与药师岗前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药学服务实践 第4篇

一、优化《药学服务技术》课程的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 以校企合作为主线,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 就是要解决目前医药体制改革对药学服务专业人员的需求, 以达到更好的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以校企合作为主线,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推进和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途径和必由之路, 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都需要行业的参与, 方能获得效果;以就业为导向, 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 开设核心课程《药学服务技术》为专业做支撑, 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以能力为核心, 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 学会动手动脑, 学会生存生活, 学会做事做人, 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 开创美好未来。

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提出职业教育要“与企业紧密联系, 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 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现代药学服务发展的需要, 我们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征求意见、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相关政策、条例, 最终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同探讨, 对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的修订, 以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药学服务专业人才的需要。

三、确定《药学服务技术》课程标准

几年来, 我们广泛深入药学服务用人企业, 和企业密切联系, 并进行大量的社会调研。了解了药学服务企业的用工标准、岗位信息、管理体系, 并依据药学服务企业的岗位要求, 将药学服务岗位应用能力进行分析, 分解出药学服务职业岗位所必须的技能要素和各项能力要求, 经过课程整合, 并结合执业药师和医药商品购销员考核标准, 制定了《药学服务技术》课程标准。从而推进了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

四、编写《药学服务技术》适用教材

教材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药学服务技术》的教材编写是以执业药师的考试科目药学综合知识和技能为蓝本, 参照医药商品购销员考核标准, 结合用人企业岗位要求和建议, 并在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 与兄弟院校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上编写了《药学服务技术》的教材。并在化学工业出版社以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出版, 该教材我院已连续应用两届, 学生、教师和用人企业都对该教材提出了较高的评价。

五、推进《药学服务技术》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根据药学服务领域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药学服务岗位实际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来选取教学内容, 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以“项目导向”为主、“任务驱动”为辅的教学模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采用了“讲、练、赛”的教学方式, 使用“角色扮演”、“仿真模拟”“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使学生掌握药学服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

六、构建药学服务实训室

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与企业共同合作, 开发建设了药学服务实训室。药学服务实训室在建设过程中按照企业实际环境进行仿真模拟进行建设, 能够接纳一个自然办的教学任务。药学服务实训室的建立为学生的实训提供了实际锻炼和仿真模拟的场所, 同时也为药学服务技能竞赛提供了地点, 并把药学服务实训室的管理交给学生, 让学生对管理有所了解, 这极大的锻炼学生的社会能力。

七、积极开展药学服务技能竞赛

每年春秋两季结合医药商品购销员资格考试, 开展药学服务技能竞赛。技能竞赛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最终形成了以“考”促“赛”、以“赛”促“练”、以“练”促“学”的良好学风和教风。同时又完善了“双证书”制度, 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了基础。

八、改革《药学服务技术》考核模式

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有所评价。《药学服务技术》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职业技术课程。其考核模式应该以突出药学服务能力考核模式为主, 为此构建了《药学服务技术》课程考核模式。具体的考核模式是以能力考核为主, 同时注重知识和素质的考核, 而且实行阶段性考核。考核成绩分配见表一, 平时成绩主要由学生出勤率、课堂回答问题效果、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组成。同时在教学中实施三次阶段考核, 每次的阶段考核均是采用“仿真模拟”的形式考核, 提高了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 为今后的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本文通过对优化高职《药学服务技术》课程的观点和措施的阐述, 明确了优化《药学服务技术》课程的指导思想, 构建了高职《药学服务技术》课程体系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以期达到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药学服务专门人才的社会职能, 从而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关键词:高职,优化,药学服务技术,课程

参考文献

[1]万春艳.药学服务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09.

[2]于广华.药学服务:药学高职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1) .

[3]周淑琴.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药学教育, 2005, 21 (2) .

社区药学服务 第5篇

中药学院 中药一班

郭洋

摘要

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药品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和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科普知识为主要内容,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广泛宣传群众意识,普及饮食用药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饮食用药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提高公众识别假劣药品的能力,避免药源性疾病,同时提升健康理念,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参与饮食用药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正文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技术越来越先进,人们在享受更长寿名的同时,也在被高额的医疗费用所累,群众反映看病贵,主要是药价高、检查费用高、医用耗材价格高以及由此引发的过度医疗。这固然有药品和医用耗材生产、流通、使用混乱的问题,而以药补医机制也确实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药补医却成为引发药价虚高、加重群众负担、不合理用药和资源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过期药品带来的危害不仅是对人体的身体能健康更是,对环境,对社会的严重威胁,不少市民都习惯于在家中储备药品,尤其是一些老年病人和慢性病患者,为了减少上医院的麻烦,他们有时候会要求医生多开点药,这些药一不小心就过期了。如果服用过期药品,极有可能加大药品的毒副作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即使加以清理,然后丢弃,也会对环境造成化学性污染;一旦流入不法商贩之手,更会给社会带来难以预计的后果。

因此,为了普及饮食用药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饮食用药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提高公众识别假劣药品的能力,避免药源性疾病,同时为了提升健康理念,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参与饮食用药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2011年8月4日由荣兴小区居委会主办的“安全用药广场咨询活动”隆重举行。活动意义

1、从社会调查中了解人们在生活中运用药品的不当之处;针对人们用药存在的误区从专家处得到科学合理的意见

2、通过药品知识推广活动,提高大众医疗知识水平以及对过期药品的关注度;服务大众对药品的运用进行科学的指导。

3、采取药品回收的措施,突出健康、环保的主题;减少过期药品因在市面流通而引起的危害;提出“绿色用药,科学用药”的观念

4、通过后期宣传及倡议,增强大众对药品知识的关注;树立“合理买药,适量用药,健康用药,绿色用药”的理念 公益目标

首先通过药品知识的推广提高大众的医疗知识水平;接着将会对大众家庭用药情况,药品来源,以及价格进行调查;然后对过期药品进行有效的回收,向专业人士征求意见;最后向大众提出“合理买药,适量用药,健康用药,绿色用药”的倡议。通过这个活动平台,一方面既能锻炼我们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自身的成长,另一方面又能通过此活动将自己的所学与所长为社会服务,把爱心与志愿服务完美地结合。

受益群体

参与公益活动的人民群众,社区居民以及可参与此次活动的志愿者

宣传重点内容

一.药品法律法规。宣传与群众安全用药密切相关的药品监管法律法规知识,使公众了解药品的相关知识和政府监管的主要措施,以及公民在药品消费中的权利和义务。

二.合理用药知识。介绍药品之间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等常识,使公众了解“是药三分毒”的道理,养成严格遵医嘱和按药品说明书用药的习惯。三.介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现状和有关规定,增强公众对不良反应报告的参与意识。

四.介绍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及实施进展情况;普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使公众了解滥用抗菌药物的严重危害。

五.介绍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有关常识,使公众了解药品生产和经营管理有着严格的许可条件和管理规定。

六.介绍出现假、劣药品的成因,使公众了解药品市场现状与加强监管的关系,充分认识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行为、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预期成果

大众能够了解家庭常用药品、常见疾病医疗方法、过期药品的危害等医学知识,并能常见的突发病作出正确的处理;帮助政府进行过期药品的清理活动;加强人们对过期药品危害的认识;使人们知道过期药品的正确处理方法;使人们确立“合理买药,适量用药,健康用药,绿色用药”的理念。

团队构成

(1)专家组:周边药房药师

(2)策划联络宣传组:社区居委会主任(3)志愿者队:小区内大中小学生

具体计划

一、宣传活动

(一)前期宣传:

1、形式:海报、展板、网页

2、宣传内容:(1)活动居委会精神(2)活动目的与意义(3)过期药品的危害

(二)正式宣传

海报、展板、网页、宣传单、讲座、比赛

二、用药知识知多少”——社区调查

1.(1)内容:以家庭用药情况,药品来源,药物价格,过期药处理措施为主(2)调查对象:广大群众

(3)调查方式:纸质调查表与网络调查

2.(1)内容:专业用药知识及生活用药小贴士以及对过期药品的正确处理措施(2)调查对象:相关专业人士(3)调查方式:咨询征求

三、“家庭药师”进社区——药品知识推广活动 实施方案:

1、家庭常用药品、常见疾病医疗方法、过期药品的危害等医学知识的搜集与整理 2、宣传活动

(1)在定点社区内分发宣传单、宣传手册

(2)进行以画册为主的宣传,并加以展板和咨询台的辅助(3)将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并制作成网页发布在网络上 3、自制急救箱在社区内的赠送活动及用途指导

四、“生命乌金”——药品回收

1、联系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药品回收的举措

2、在各药店设立药品回收点并定期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指导 3、在社区成立“药品回收站”进行知识的讲解与药品的回收 项目时间表

8月3日:1.拟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并提交详细计划,开设社区网页。

2.项目核心人员组队完成,做好宣传工作项目的详细计划 3.项目资金的详细预算进行分组、任务分配等工作 4.联系医院药店专业药师 5.征集社区志愿者、宣传大使 6.拟定进行社会调查的调查问卷

8月4日:1.对志愿者一期培训,并向其分发一期调查的调查问卷。

2.对于一期调查分发的调查问卷进行回收与统计分析,并整理调查报告。3.“家庭药师”进社区——药品知识推广活动的准备工作

“生命乌金”——药品回收活动准备工作

8月5日:1.进行“生命乌金”——药品回收活动,并做好相关整理宣传工作

2.“绿色用药”保健康——宣传及倡议活动 3.材料整理与活动总结,及后续报道 项目收尾

一、开展总结大会,做好材料的整理工作,并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三、定期开展家庭药师进社区的活动,并将反映情况做及时的记录与报道

四、将活动过程中的材料进行整理与处理,并制作成视频、PPT等发布于网上进行宣传,五、发行此次活动的纪念册

六、咨询参与的社区居民以及学生,吸取宝贵意见并对计划作出改进 收获感悟

此项活动不仅满足了群众的需要,也使得药师学到的药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此次宣传活动使群众对饮食用药安全的相关知识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群众的饮食用药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药学心理学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第6篇

【关键词】心理学;药学服务;临床药学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关注药物的心理效应和心理药效学的应用[1 ]。心理因素与人的健康和疾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药学工作者在药学服务中,转变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

1药学心理学的概念及应用依据

药学心理学(pharmaceutical psychoiogy)是遵循心理学和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利用一定形式的非药品本身的信息刺激,产生与用药相当的治疗效果或者增强药物疗效的一门新兴的药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学科。现代医学认为: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能产生两种效应,其一是通过其药理作用达到治病的目的,其二是通过其非生理作用,在患者的心理上产生良好的感觉,加速疾病的康复,即心理效应。中医学认为,人的活动过度或持久则影响脏腑气血的功能,就有可能成为诱发各种疾病的因素。不正常的心理因素可引起精神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各种神经症状。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学者对127名高血压、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和溃疡病等患者调查发现,由于纯粹的心理效应而自觉症状

好转者超过50%,其中高血压患者的改善率达81%[2]

2药学心理学的适用范围

并非所有患者都是药学心理学的适用群体。一般说来,急性和重症疾病、外伤、各种疾病所致的意识障碍、感染性疾病等就不适用。药学心理学常用于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精神科及心内科等。

2.1疼痛疼痛虽由躯体损伤或致痛物质刺激决定,但其知觉强度、对疼痛的反应、对疼痛的耐受性及疼痛所引起的行为变化等则受个体心理状况的影响。

2.2消化性疾病研究表明,人在情绪愉快时,胃黏膜血管充盈,分泌增加;在仇恨、愤怒时,胃黏膜充血,分泌和运动大大增强;而在忧郁、自责时,胃黏膜分泌减少,运动也受到抑制。

2.3高血压及脑血管疾病强烈的紧张、焦虑、痛苦、愤怒及情绪的压抑,常常是高血压的诱发因素。在高血压及脑血管疾病发病后,患者常常出现心情烦躁、易激惹、易伤感、感情脆弱、记忆力减退及抑郁等心理症状。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松弛训练,发现病人体内的外周肾上腺素能活力下降,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作用减弱,血压下降。

2.4糖尿病及其他疾病糖尿病的发病率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糖尿病人较健康人更加抑郁【3】。心理因素在肥胖症、支气管哮喘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的发病机理中均有肯定的作用。

3药学心理学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3.1药师良好的形体素质可发挥治疗的暗示效应整洁的环境、良好的形象、贴切的语言、专业的动作神态能够拉近药患双方的心理距离,赢得患者的信任,积极肯定的语言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身心反应过程。

3.2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患者生病后,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如恐惧、烦躁、悲观等。药师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耐心、正确地解答患者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症结,对患者进行安慰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改善心境,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3临床药师的心理学应用?临床药师在参与药物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的状况,灵活运用心理学技巧,对患者采用药物治疗与心理干预相结合的方法,减少药物使用剂量,从而达到预防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药物给患者带来的损害。

有学者[4]认为,人体是形态结构系统、信息控制系统和心理精神系统的三位一体。由此产生了形态结构系统疾病、信息控制系统疾病、心理精神系统疾病。这从侧面说明了医学心理学对疾病治疗作用是肯定的。同时,药物临床试验结果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并且临床药学任务要求研究干扰某些药物体外或体内作用的因素及其防治方法。也有文献报道,药物与心理疗法联合使用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5]。因此,在药物治疗中临床药师应该灵活应用临床心理学技巧增强药物治疗的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或减轻不良反应的损害。临床药师的语言、行为、态度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影响,这是不容置疑的。临床药师在进行药学服务时需要掌握一定的药学心理学的技巧,对患者实行心理学分类服务,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依从性。所以这就要求临床药师必须掌握医学心理学,并把其应用到工作中去。

资料表明[4],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发病率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而日益增加,药师要在药学服务中,灵活运用心理学技巧,达到降低药物治疗剂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保障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Crismon, ML.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 advances and challenges from 1965 to 2006 [ J ]. Ann-Pharmacother , 2006 , 40 : 1649-1650

临床药师在呼吸内科的药学服务实践 第7篇

关键词:临床药师,呼吸内科,药学服务实践

在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工作开展过程中, 医师经常会比较重视药物的疗效以及药物的适应症状等, 但是在实际临床用药指导过程中, 临床药师更加关注的是药物的合理利用情况, 比如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药效学等[1], 需要从这些方面对用药情况加以全面认识和探究, 同时需要对疾病的药物治疗学充分的加以把握和认识, 和临床医师一起, 能够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案, 保证临床用药的健康、科学、合理有效。下面本文通过在我院呼吸内科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实践工作, 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总结专职的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方法和要点, 现资料统计如下。

1 临床药学服务实践

1. 1 参与早交班和查房工作 临床药师在药物服务实践工作开展过程中, 需要参与到查房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对于在查房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全面认识和充分考虑, 使用≥2 种药物时, 需要对药物的配伍禁忌以及药物的疗效等进行充分考虑, 是否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情况。同时在药物用药指导过程中, 需要对用药情况、用药时间进行科学合理安排, 保证使用药物不会对患者的病情产生不利影响, 更不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状况。所使用的药物对患者的肝脏、肾脏等是否产生不良影响等, 对于在医嘱中的不合理的用药情况需要及时的向临床医师提出, 比如在ICU中因为呼吸衰竭情况所采取的气管插管镇静治疗的患者[2], 必须要严格的按照医嘱情况进行用药指导, 临床药师需要详细的向临床医师解释各种药物的用药方式, 比如一些控释药品在碾碎后会对药片的药性等造成影响, 因此一定要告知临床医师做好安全用药指导。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用药指导方式, 接受医师的合理建议, 从而提高临床药学服务实践水平。

案例1: 患者, 女, 60 岁, 入院病因为“反复咳嗽、咳痰、气喘8 年, 再发4d”, 临床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功能2 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 高血压3 级 ( 极高危) , 治疗2 周后康复出院, 出院前给予进行用药教育, 内容包括出院带药的名称、用药目的、用法用量、用药时间, 指导腹式呼吸训练、缩唇呼气法等康复锻炼, 让患者掌握饮食的摄入量, 坚持使用降糖药物、需要坚持监测血糖和血压, 患者的好评和信任,

1. 2 书写药历药历 是临床药师在临床工作开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档案文件, 是药师在临床药学实践工作开展过程中实现对药物治疗过程的全面、客观记录。药历内容重点突出记录药物的治疗原则、药物治疗日志等, 药师对于药物治疗需要进行全程跟踪, 通过开展有效的药物服务实践, 能够加强对药学服务的监督[3]。

书写药历的过程中, 需要对患者进行很好的药物治疗指导, 结合全程相关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指导, 能够实现对不良反应的有效监测, 同时在用药方案指导过程中, 需要对药物用药情况进行科学指导和合理使用, 能够有效的促进合理用药和临床药学思维培养。

1. 3 对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开展有效的药学监护 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中发病率较高的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发呼吸衰竭患者, 这类型患者在临床用药指导过程中,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引发了肺部感染情况的出现。在患者临床药学服务实践工作开展过程中, 需要对患者的用药情况、用药方式等进行科学探究, 尤其是此类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等情况, 因此针对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需要给予患者持续的营养注射液治疗, 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过程中, 建议不需要添加脂肪注射液, 可以利用蛋白质等注射也进行营养支持[4], 这样能够保证患者的各类营养物质的综合获取, 同时在用药指导工作开展过程中, 老年患者的肾脏功能明显下降, 需要在不损害脂肪和因过量引发的不良反应基础上, 能够针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和生理特征表现等进行科学用药指导, 同时提供较好的营养支持措施, 保证白蛋白的有效利用。

总之,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用药服务过程中, 应加强对医学诊疗知识的学习, 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熟悉所在专科的临床疾病治疗, 结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等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1. 4 跨科室的用药指导 呼吸内科患者同时还会并发其他疾病, 在用药跨科室指导过程中, 合理用药就变得非常重要。很多临床医师在药物相互作用过程中, 药师必须要对各类药物的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等进行科学指导, 能够针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合理化的用药建议指导。尤其是对于肺部感染合并痛风的患者, 需要在患者的病情急性发作期能够进行很好的药物用药指导, 在治疗过程中, 能够针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用药情况进行科学指导, 同时对于药物使用方法和健康用药情况需要进行准确的记录, 临床药师对用药情况进行科学指导, 保证临床医生能够科学采纳该建议, 在临床中做好相应的健康自导, 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5]。

2 讨论

医院药学的发展要求临床药师必须把工作重点从“以药物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 参加到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士组成的临床治疗团队, 开展合理用药工作。本文通过在我院呼吸内科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实践工作, 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总结专职的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方法和要点, 结果发现临床药师在呼吸内科加强药学服务实践工作的开展, 能够有效的提高药学服务研究水平, 同时也能够更加全面的体现临床药师的服务价值, 不断的促进我国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这表明了临床药师要想更好的开展药物服务实践工作, 必须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 坚持合理用药指导, 提供高质量的临床药学服务质量, 同时紧密结合药学知识, 加强与医师的沟通, 为医师提供合理全面的用药支持。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 避免药物的拮抗和增强作用, 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要与患者和家属加强沟通和交流, 全面了解患者情况, 为患者提供用药教育, 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促进我国临床药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很好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杭永付, 方芸, 丁选胜, 等.药师在呼吸科门诊的药学服务实践[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1, 11 (6) :503-504.

[2]覃燕玲.临床药师在呼吸内科的药学服务实践[J].中国药房, 2011, 33 (26) :2493-2495.

[3]王丽, 汤子孝, 古利明.临床药师在呼吸内科的药学服务实践[J].中国药学杂志, 2010, 17 (20) :1599-1600.

[4]黄丽娜, 蔡旭镇, 黄满春, 等.临床药师在呼吸内科的药学实践[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9 (22) :2960-2961.

药学服务实践 第8篇

1 药师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药师通过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监控, 参与危重患者的临床会诊, 认真评价处方及病例用药的合理性等方式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利于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控管理, 避免临床滥用、乱用抗菌药物, 纠正不良用药习惯和倾向, 降低病人药品费用, 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

2 医师与药师之间加强合作

药师应及时将药品信息传达给医师, 避免因预购药品未到位, 药品规格、剂量发生改变, 药房缺药等情况引起病人不满, 药师应定期编辑《药讯》出版报将药品最新动态及时告知医师。对于确实需要而我院没有的药品可以为病人购买, 本着为病人着想, 方便病人的宗旨, 把工作作细作实。

3 加大药品不良反应 (ADR) 的监测力度

据统计, ≥60岁ADR的发生率为24.4%[2], 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 因为老年人因用药机会多, 各系统生理机能衰退及对药物代谢能力减弱, 在审方时注意药物剂量是否偏大, 并加强对老年人的用药监测。A D R发生率较高的是抗感染药及中药制剂, 要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减少或避免无指征用药、预防用药、联合用药、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情况, 中药制剂杂质较多、成分复杂, 且含有多种致敏原, 选用药物时应慎重, 为了减少A D R的发生率建议临床减少不必要的联合用药和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 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4 加强医患沟通, 做好对患者的用药指导

患者得病, 承担着生理、心理和经济的三重负担, 特别希望得到医生的同情和帮助, 医务人员如果对患者面临的困难缺乏必要的体谅和关爱, 就会引起患者的不满和误解, 门诊窗口的药剂师要表现出应有的同情心、对病人的提问耐心的给予解答, 点头、微笑、保持温和友善积极的态度可以建立患者对医师的信任, 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获得最佳疗效。必要时将需要注意的事项写在相应的药盒、药袋上便于患者服药时参考, 比如“此药需2℃~8℃冷藏”、“用此药避免饮酒”、“服药期间不要驾驶汽车”、“勿与抗生素同服”等, 药物的服用方法, 如餐前、餐时或餐后, 退热药再次服用必须间隔4~6 h, 达喜、达美康、美必哒等应饭前30min服用, 拜唐平应进餐时服用, 抗生素要和活菌制剂分开至少1 h服用等。小儿服用颗粒较大的片剂时必须叮嘱研碎后化水服用, 胶囊剂型的必须挤出服用, 减少安全隐患。妇科常用药物P P粉应配成1∶5000的浓度, 否则会给患者造成用药局部的腐蚀损害等等。

5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调配制度

随着医院门诊量的逐年递增, 药品品种的增加, 日常大量繁重的调配处方工作, 再加上部分药学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还没有形成, 来自工作和患者方面的压力从某种程度上都会影响药学人员的情绪, 药学人员在药学服务中会表现出急躁、嗓门大或不耐烦等, 容易引起患者不满甚至造成投诉。药学人员在工作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如发药时接打手机、吃零食、和同事大声说笑等, 都会在患者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果药品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出去, 患者很容易对我们产生不信任感, “药有没有拿错”的疑问会在患者脑海中回旋, 一旦出现调配错误, 患者投诉是肯定免不了的。所以药师必须坚守岗位, 不能因窗口暂时没有患者就擅自离岗或做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 严格执行“四查十对”, 遵守一人调配, 另一人核对, 双人签字制度, 保证发药的准确性。

药师在审核处方时对于有问题的处方, 例如喹诺酮类, 由于能引起幼龄动物关节病变, 所以18岁以下患者及妊娠、哺乳期妇女禁用, 发现此类处方必须及时与医生联系更改, 药师不能擅自更改处方, 更不能直接对患者说“医生开错了, 此药不能使用”或使用诋毁医生的语言, 既要避免医疗差错, 同时也要避免病人误解和引起医患矛盾。对于没有药物配伍禁忌及原则性问题时, 可以先发药, 将此处方列为不合格处方, 事后通知医生重新书写, 这样可以减少病人来回改处方的时间, 提高对医院的满意度。

6 尊重患者用药知情权及选择权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 医师要依据合理用药的原则作出自己判断, 但须对用药原则、安全及价格等问题, 履行充分的告知义务, 除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儿科处方外, 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人员持处方到药品零售企业购药[3], 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7 完善合理用药评价制度

在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中, 处方抽查制度和合理用药评价制度在医院得以实行, 对金额排名前5位的药品和部分异常增量 (>30.0%) 品种进行停药、限制使用、更换供应商等措施, 杜绝“大处方”, 与全院医护人员共同努力把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用药放在首位。

总之,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必须要深入分析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逐步化解不和谐因素, 不断增加和谐因素, 绝不能激化矛盾, 增加医患对立[4]。医患之间的沟通应该是心灵的沟通和感情的沟通, 努力完善药学服务, 不仅可以改善和提升药师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还为构筑和谐医患关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瑾, 胡晋红, 王卓, 等.在消化科开展药学服务的方法与实践[J].中国药房, 2005, 16 (21) :1637.

[2]沈彬, 张继明.我院2005~2006年37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 2008, 19 (5) :37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S].卫医发[2007]53号.

药学服务实践 第9篇

《药学服务技术》是我院制药工程系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我们对该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了开发和实践。

一、课程开发思路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社会药房、药品超市迅速增多,药品保障模式正向药学服务模式转变,由传统的“以药物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成为现代药学发展方向和现代医学模式的必然要求,也同时对高职药学教育提出要求。

《药学服务技术》课程开发小组通过到医院和药店调研,与药房、药品企业人员共同开发课程,针对药学技术岗位,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药剂师”“药剂员”等高级工的考核标准及社会需求,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整合,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药学服务技术》课程的开发,明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学习领域和课程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方案,通过情境模拟来组织教学。

二、课程定位

根据对药学不同专业的岗位任务调研和分析表明,药品使用环节的技术岗位(医院药房、零售药店、医药代表和药师等)正在迅速成为药学、药品经营管理专业高职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工作任务重点转向为医生和患者提供药品的作用、特点、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信息,以及协助治疗方案的制定等药学服务。[2]

《药学服务技术》课程整合了药理学、临床治疗学、护理学等相关知识内容,本着知识必需、够用、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原则,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训练,使学生具备广泛的药学专业知识、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以及知识迁移的职业能力,为学生在医院药房和药品零售企业的顶岗实习、就业以及获得国家药师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

三、课程开发的过程

(一)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典型工作任务,是职业行动中的具体工作领域,其工作过程具有系统的完整性和职业的代表性,所完成的任务具有综合性,并能反映职业的典型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简而言之,典型工作任务描述的是一项有代表性的职业工作行动任务,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任务。[3]

《药学服务技术》课程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常见疾病的症状分析、常用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处方的正确审核及调配。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第一,能熟练分析常见疾病的症状;第二,熟练掌握常用药物的适应症及不良反应,能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具备用药指导能力;第三,能熟练分析处方并进行正确调配;第四,具备良好沟通交流的社会能力。

(二)学习情境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是“以情境为中心”“真实存在”的,它就是在职业过程中遇到的真实情境,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中主动地获取信息、建构知识,教师帮助学生修正、构筑新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并最终实现知识的迁移。

《药学服务技术》课程具备了情境教学的所有特点,因此非常适合这种教学模式。首先,该课程的服务对象是未来的药房药店药学服务技术人员,因此职业过程中的案例就可以设置为教学中的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而且,案例中又包含了一定的知识点、技能点,具有涵盖性;而购买药品是多数人都经历过的,学习情境贴近生活,具有范例性;另外,学习情境的设计简单易行,成本低,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强;通过一些学习情境活动获得的技能和能力,可以迁移到未来的工作中去,如交流和表达技能、团队工作和人际能力、组织管理和计划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在情境中反复训练,熟悉工作过程,积累工作经验,为上岗就业做好准备。我们整合了岗位上适合情境教学的几个内容,见表1。

四、课程开发的具体实施

(一)教学方法多元化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以“上呼吸道感染”项目为例,具体实施如下:

(1) 下达任务。模拟药店内为咨询“上呼吸道感染”用药的顾客进行药学服务。 (2) 收集资料。学生通过所学知识或借助图书馆、网络信息收集素材。教师给予提示并提供信息,在必要时进行授课,使学生获得相应知识。 (3) 计划决策。学生以小组方式制订几个不同的案例计划,教师对其中的错误和不确切之处进行指导,并对计划提出建议。 (4) 实施检查。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展示整个药学服务的情境模拟,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检查。 (5) 评估总结。学生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对学生的评价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上呼吸道感染”药学服务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对学生未考虑到的地方,进行补充。

(二)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

本课程突破传统的一纸试卷终结性考试,改为过程性考核,整体评价学生的能力。具体方案如下:

每个学生共完成三次药学服务情境模拟任务,前两次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生按照事先准备的任务分别扮演一次药师和一次顾客(患者),第三次为学期末的综合测试,抽签决定学生模拟的情境内容,以及扮演的角色。对学生学习整个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

过程性考核使学生更加注重整个过程的学习,而不是通过考试前临时死记硬背获得分数。这样,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逐步的积累中得到提高,使所学的知识能够灵活地应用到今后的就业岗位中,符合该课程开发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夏燕兰.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装调》课程开发与实践[J].职教论坛, 2010, (6) :47-49.

[2]宋卉, 吴争鸣.药学服务技能与药师岗前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9.

药学服务实践 第10篇

1 目前高职《药学服务技术》课程考试模式的主要不足

1.1 考试制度不合理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什么样的考试制度, 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药学服务技术》是以培养学生的药品咨询能力、处方的分析和调配能力及对患者的用药指导能力为主, 其考试模式也应以考核学生的能力为主, 而目前很多院校依然没有脱离以卷面为主的考试模式, 这种考试模式不仅无法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也达不到考试的目的, 同时也脱离了高职教育的方针, 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

1.2 考试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 很多高职院校仍在实行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模式, 也有部分学校实行的是平时表现分和期末卷面分的综合评定方法, 但期末卷面分的比例一般不低于70%, 这样大多数学生不注意平时的知识积累, 而是以考前突击的形式来完成考试测评。这种考试模式不利于学生对于药学服务能力的训练, 也不利于对学生药学服务能力的培养。

1.3 不利于学生药学服务能力的培养

考试内容过度依赖于教材, 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命题, 考试内容偏窄, 题型多以客观性试题为主, 缺少综合性试题, 考试时间过于集中, 甚至在期末的2~3天内学生要连续考3~5门课程, 造成学生在准备上以死记硬背为主, 助长了学生的学习惰性, 导致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下降, 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也容易造成一些学生有投机心理, 不利于学生药学服务能力的培养。

2 构建与实施高职《药学服务技术》课程考试新模式

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改革考试方法, 除笔试外, 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 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 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结合我院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了《药学服务技术》的新型考试模式, 其主要考核形式见表1。

经过近几年的实行, 构建的《药学服务技术》考试模式适合高职教育考试模式, 与传统的考试模式相比具有比较突出的特点。

2.1 变知识考试为能力考试

改革后的《药学服务技术》考试模式, 削弱了对理论知识的考核, 将理论知识考核融入具体的某项能力考核当中, 突出了药学服务能力的考核。同时作为能力基础的个人素质也作为考核形式的一种类型, 作为能力考核的补充。

2.2 变阶段考试为过程考试

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考试模式, 建立动态的考核模式, 不仅在学期末对学生进行考核, 而且每一节课都对学生进行考核, 特别是在实践课上, 通过专门设计的考核单对学生的各项指标进行考核, 并随时对学生的能力考核出现的不足进行指导。

2.3 变单一考试为多元考试

由原来只是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考核, 向多方面发展。首先在课程中考核学生的基本素质, 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注重能力考核, 把药学服务能力考核分解为几部分分别进行考核, 特别提出的是在能力考核中需要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并把社会实践报告作为考核内容的一部分, 从而实现全面的考核系统, 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德坤.试析高职教育考试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 2005, (12) :37.

[2]张维津, 陈林松.变知识考试为能力考试[J].机械职业教育, 2006, (1) :27-29.

[3]余心明.能力本位观念下高职考试模式的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 2009, (9) :35-36.

[4]曾令琴, 范文军.高职课程考试模式可行性转变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07, (20) :14.

临床药学服务方法研究进展 第11篇

【关键词】 临床药学;药师;处方;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27-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药物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更是将临床药学从以保障供应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从以药品调配、药物制剂工作为主体转变为以协助医生制定用药方案为主体。目前,我国的临床药学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为了进一步促进临床药学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完善临床药学工作体制,现将我国目前临床药学服务方法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1 提供用药信息和用药咨询

临床药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为医护人员、患者、家属提供用药信息和用药咨询,如:定期参加一些免费义诊活动,或是通过窗口、电话、网络接受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对有关药品详细信息的咨询服务,亦或是亲自深入临床实践活动中,参与查房、会诊、病例讨论等,通过了解患者的病史、病情、病因、过敏史等,真正参与到临床用药方案的决策中[2]。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疾病、不同药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向其详细介绍药品的相关知识,包括:药品性能、主要作用和正常药理反应,并交代患者选择合适的用药剂型、给药途径,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向某些特殊疾病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肝、肾功能不全者重点介绍用药注意事项、用药禁忌症;交代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指导和安全用药宣传。由于某些护理人员对于药品性能和具体用法等知识了解不够全面,会遇到如何配置药液、如何保存配制后的药液、用药的顺序以及药物的共同作用等问题,临床药师也要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保证用药的合理性[3]。

2 处方分析

处方分析是临床药学的基本服务方法,包括:处方审核、处方点评等。进行处方分析,可采用金额排序法或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来计算用药频度(DDDs),DDDs越大,说明药物的使用频度越高,反映临床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越大[4]。临床药师对处方分析负有重要责任,我国《处方管理办法》也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填写处方评价表,并有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负责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5]。对特定药物如:抗生素、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激素等用药情况,对特定人群如:儿童、老人、孕妇、肿瘤人群等,进行用药合理性分析。我国临床药学服务中,临床药师通过审核处方和医嘱,不仅可以促进药物合理应用,还可以控制医疗成本,节约医疗资源[6]。2001年至2003年,美国的参众两院均提出修改《社会保障法》以确认药师为享有医疗保险的患者提供服务的法律地位,为我国推行药师审核处方的相关法律制度提供了参考。我国医保部门建立了临床药师相关监督管理机制,建立了审核处方和医嘱的评价规范,还应建立必须由药师审核的处方方可进行医保基金支付的相关制度[7]。临床药师通过审核处方,制定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利用药物经济学原理,采用成本最小化分析法、成本效果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和成本效用分析法等方法,优化治疗成本,保证药品达到最好的价值效应[8]。

3 药学监护

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师与患者及其他医务人员共同制定、监控治疗方法的过程,临床药师可根据药物动力学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促进合理用药和个体化用药[9]。药学监护的目的旨在提高临床药学服务质量,扩展服务内容。通过测定患者的血液、尿液、泪液等体液中药物的浓度,可以为药物中毒等疾病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线索,保证临床用药方案的合理、有效。通过药学监护,临床药师还可以最大程度防范潜在的药源性问题发生,或是解决已经发生的药源性问题,包括:药物选择不当、剂量不足、服药过量、药品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及药物滥用等情况[10]。临床药师还要在固定时间深入到临床科室,对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及时的收集、整理、上报,分析不良反应发生较多的药品及其发生原因,给予医护人员警示,提高医护人员对于药物的适应证和使用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给予充分重视,提高用药的安全性[11]。

4 药学查房

临床药学服务的发展更主要的是参与临床实践,和临床医师一起参与查房。以往的临床查房过程中,临床药师通常处于被动跟随位置,对于患者的询问通常由主治医生完成,询问的重点也只是放在患者的病情变化上,很少谈及药物的使用情况。因此,为了深化临床药学服务,应该探索开展独立性的临床药学查房工作。临床药师独立查房,查房重点放在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治疗史、诊断、检验结果和具体的治疗情况,对治疗方案中的药物选择、药物用法用量的合理性进行仔细评估,与患者详细交流用药的实际感受,全面了解用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用药效果[12]。以往临床药师的培养,知识结构存在一定问题,缺乏对于临床医学知识和临床用药的相关经验,在具体实践工作中,会存在一定的抵触、畏惧情绪,甚至工作受到阻挠,这就需要临床药师不断学习医学和药学知识,积极参与医学学术会议及讲座,在工作中时刻报以学习的心态,积极与临床医生交流,取得医护人员的信任和支持,积累临床经验,因势利导,不要急于求成,使临床药学工作得到医生和患者的理解,最大程度发挥药学查房的作用[13]。

5 药学宣教

临床药师还应利用医院药讯、药事网等多种信息平台为临床提供药学服务,加强药学宣教,全面普及和提高患者对于药学知识的认识,消除患者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恐惧心理,并主动与医生共同讨论和分析患者病情及诊疗方案,缩短医生和药师之间的距离,改善学科交流,将此工作作为临床药学工作的重点[14]。尤其是对于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基层医院,临床药师更是要加大药学宣教的力度,普及药学知识,惠及更多的患者,促进临床更加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以充分弥补小型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的缺陷[15]。

6 讨论

近年来,临床药学已经被国内药学界广泛接受,不同层次的医院也已经逐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美国最早提出临床药学的概念,经过40多年的发展,美国的临床药学已经深入到临床医疗的各个领域,如:药物咨询、药物合理使用、药物调剂管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16]。与国外相对成熟的临床药学发展相比,我国的临床药学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初级阶段,以药代动力学为核心的实验室研究阶段;供给阶段,以药学情报和病历与处方用药分析为核心;实践阶段,主要是药物治疗应用和用药服务阶段[17]。

2002年我国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开始建立临床药师制度,规范和制度化了临床药师的职责。虽然相关制度已经确立,但各级医院尚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或管理规范[18]。在临床实践工作中,由于药师知识结构的限制、相关临床医疗资料的缺乏,使得临床药学服务内容从“保障药品供应”转向“参与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困难[19]。临床药学的关注重点从“药”转为“人”,使得临床药学的研究方法从关注药品质量,发展为运用系统的药学知识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详细科学的临床用药服务[20]。

综上所述,临床药学服务方法是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必须充分认识到临床药学在医疗实践中的作用。目前我国的临床药学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亟待认真研究分析,在临床药学新的工作体制下,必须不断完善医院现行的临床药学服务方法,保证临床药师及时转变自身观念,将患者作为药学服务的主体,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参与临床用药,确保药物的合理使用,建立医师、药师、护师相互学习,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工作模式。为临床药师提供晋升通道,提升其责任感,提高其临床药学服务水平,确保其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明,蒋学华,吴永佩,等.我国医院药学服务及临床药学开展现状调查(一):医院药学服务一般状况调查[J].中国药房,2009,20(1):73-75.

[2]朱亚坤,刘记.临床药师制度建立中存在的的问题及分析[J].医药论坛,2006,3(16):98.

[3]万宏.中医医院开展临床药学模式的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1,4(8C):5-7.

[4]Kopp BJ,Mrsan M,Erstad BL,et al. Cost implications of and potential adverse events prevented by interventions of a critical care pharmacist[J]. Am J Health-Syst Pharm,2007,64(23):2483.

[5]周欣,翟所迪.看我国临床药学的机遇与挑战[J].首都医药,2009,16(11):52.

[6]裴斐,朱曼.借助电子药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质量[J].中国药物警戒,2010,7(6):337-338.

[7]康健.中医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2(1):77-78.

[8]赵春杰.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与合理用药[N].中国医药报,2012-10-02.

[9]李玉欢.临床药学在药学服务中的发展初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6):828-829.

[10]李歆,平其能.国内与国外临床药学服务影响因素研究比较[J].医药导报,2010,29(8):1101-1102.

[11]李克.临床药学的研究与学科发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2):391.

[12]郭玉姝.中药师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探讨[J].中国药房,2014,25(11):974-976.

[13]刘佩坚.2009年某院门诊处方使用中成药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11):833-834.

[14]刘庆洪,张爱凤,哀媛.在综合性医院开展中药学服务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387.

[15]李新刚,赵志刚. 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机遇与挑战[J].中国药房,2014,25(5):385-387.

[16]王祥领.中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建议和方法[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2,21(3):187.

[17]计成,张海霞,葛卫红.结合糖尿病信息管理系统的药学服务对初诊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药师,2013,16(12):1872-1874.

[18]杨丽娟,甄健存,吴久鸿.国外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10,45(24):1978-1980.

[19]梁孝印,李清,董艳霞,等.临床药学服务方法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11,4(8C):5-7.

药学服务实践 第12篇

关键词:全程化药学服务,临床药师,重症医学,合理用药

2006年广州中山三院首先发现亮菌甲素注射剂致死病例, 这就是亮菌甲素事件。调查得知生产厂家冒用工业用二甘醇替代药用丙二醇, 二甘醇具有强烈的肾毒性, 事件最后导致13例患者发生急性肾损害而死亡[1];刺五加事件, 2008年10月5日云南省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使用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后首先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经调查部分药品未送达医院前在流通环节被雨水浸泡, 使药品受到细菌污染, 事故最后导致3例患者死亡[2];关木通事件, 自1998年10月起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收治怀疑服用龙胆泻肝丸至肾损害的100多例患者。与此同时, 北京东直门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朝阳医院等亦多有此类病例报告, 随后引起国家药监局的重视。调查得知龙胆泻肝丸含有一味常用中药-关木通, 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 曾被临床广泛使用, 其后发现关木通所含马兜铃酸有严重的肾毒性。据不完全统计, 此药引起的肾损害人数在10万人左右[3];辛弗事件, 2006年7月24日青海省西宁市医院部分患者使用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 (即“欣弗”注射液) 后, 出现胸闷、心悸、心慌、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临床症状。经调查得知生产厂家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 无菌检查和热原检查均不符合规定, 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4]。回顾近些年的药害事件, 我们发现他们都有这样的共同特点, 那就是每起事件多发生在住院患者用药后, 因此, 惨痛的后果强烈要求我们医院药师关注用药安全并对患者实施全程化的药学服务。

何谓药学服务?药学服务的概念最早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 其产生的背景为1971年美国有14万人由于药品不良反应而死亡, 有100万人住院接受治疗;而1987年的药品不良反应导致1.2万人死亡, 1.5万人接受治疗, 专家估计这一数据可能仅占实际数的10%。用于与药物相关的病死率和发病率的费用每年高达70亿美元[5]。如何有效地预防药源性疾病成为美国卫生部门的一个重大课题, 美国卫生部门意识到药品对健康的影响, 不仅取决于药品本身的作用, 而且涉及使用过程的是否合理, 因此, 药师不仅要提供质量合格的药品, 更应保障安全、合理的使用药品。于是药学服务的概念就这样产生了。中国随后也接受了它。药学服务就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 (包括医师、护士、患者及其家人) 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 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 从而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6]。全程化药学服务就是患者踏进医院那刻起, 在用药前、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就应享有的药学服务。具体包括在患者用药前, 医院药师要对患者进行用药宣传及必要的教育, 如了解患者既往用药史、药物过敏史;用药过程中, 药师应教育患者按时用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让患者明白自己对帮助获得理想的治疗结果负有责任, 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还应向患者交代有关药物所带来的利益和可能承担的风险。告诉患者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急处理方法。用药结束后, 药师应对患者回访, 对药物治疗结果进行评价。住院患者用药不管是预防性的还是治疗性的, 不论何时何地, 全程化药学服务应直接面向需要服务的人群, 使治疗目标得以实现。药师进入临床实施药学服务, 可以表明自己在药物治疗监控方面的能力, 逐渐改变以往医师凭经验选药、用药的习惯,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而重症医学科的患者, 由于疾病本身的严重程度及多合并有脏器功能不全, 故药物的选择与使用应慎之又慎。事实也证明, 由于专职临床药师的参与可以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为临床医师的用药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笔者目前在ICU做专职的临床药师, 在工作中笔者深切的体会到医师、护士、患者对用药的关注度, 一件小事至今记忆犹新, 一个由呼吸科转入ICU的慢阻肺患者, 由于病情危重, 转入ICU后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患者血象仍然很高, 降钙素原超过正常值上线的2倍, 抗生素升级使用势在必行, 故管床医师调整医嘱为亚胺培南西司他汀1.0g bid, 此时管床医师问bid给药与q12h给药有什么区别?笔者思索后觉得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时间依赖性药物的给药时间间隔问题, 故回答管床医师bid给药包括q12h给药, 时间依赖性药物应每日多次给药, 抗菌效果取决于药物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持续时间, 之后与管床医师在医师办公室讨论关于给药时间间隔与给药剂量对治疗药物浓度的影响。笔者在之后的临床药学查房中发现此患者用药后体温趋于正常水平, 肺部感染临床症状减轻, 抗感染用药有效, 但复查血常规发现血小板在持续降低, 用药5天后复查血常规, 血小板为40×109/L。此时笔者考虑可能是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 故提醒医师关注血常规指标, 必要时停药。医师接受了建议。笔者每天跟随ICU医师查房, 翻看医师的医嘱, ICU医师并不像有些医师那样不论什么感染均联合使用几种广谱抗生素。他们给笔者的感觉是选药谨慎, 用药细心, 这使笔者对ICU医师有了新的认识。其实他们也需要药学方面的知识, 只是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师在提高诊断知识的同时, 限制了在药物治疗方面的精力, 需要在药物治疗方面得到帮助。专职的ICU临床药师则应利用好这样的机会, 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因此, 及时发现临床用药的潜在风险并获取药学方面的最新知识提供给临床, 这是所有临床药师工作的一部分, 自己掌握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 也坚定了笔者做好这份工作的信心。

目前我国将逐渐实行“医药分开, 管办分离”, 这就弱化了医院与药品的经济联系, 医院要靠医疗服务来增加效益, 这不仅要有服务意识, 而且要扩大服务的内涵, 提高服务档次, ICU临床药师实施全程化药学服务则可以适应这种形式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只有提供全程化的药学服务才能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同时也满足了医师、护士对获取药学方面知识的需求。全程化药学服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作为临床药师如何更好的发挥药物的治疗、预防作用, 保障用药安全是医临床药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临床药师的事业才刚刚开始。临床药师应立足于本职工作, 用自己所学服务于医师、护士和患者;用自己所感传递关爱的力量;用自己所为实践神圣的希波拉底誓言。

参考文献

[1]杨玲, 崇雨田, 陈规划, 等.应对"齐二药"假药危机事件的做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7, 23 (12) :848.

[2]薛寒, 傅强, 谢敬东.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引发的监管对策思考[J].中国医药导刊, 2009, 11 (4) :677-378.

[3]蒋欣, 蒋永培.中药关木通引起的肾损害[J].中国药房, 2002, 13 (5) :292-293.

[4]吕旭飞.欣弗事件暴露的问题及其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 2007 (3) :29-30.

[5]邓玲华.临床药师工作模式的探讨[J].药品评价, 2005, 2 (1) :75-76.

上一篇:环境恢复成本下一篇:严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