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馆范文

2024-05-12

江西科技馆范文(精选11篇)

江西科技馆 第1篇

通过搜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 国外学者对于科技馆及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技馆和博物馆是否应该实行免费开放这一问题上。An-derson[1]主张政府应该对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政策, Frey等[2]主张免费开放政策并建议加大公共资金对科技馆的支持力度。Barros[3], Schuster[4], Heilbrun等[5]研究了公共机构用于分配公共资金到各种不同机构的工具和程序。Frey and Meier等[6], Maddisonand Foster等[7]反对 “一刀切”的免费开放政策, 主张价格歧视政策。Feldstein[8]反对科技馆的完全免费开放, 并认为公共资金的支持存在一些倒退的再分配的效应。国内学者对于科技馆及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免费开放的原因以及免费开放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周静[9]从科技馆的准公共物品角度, 陈善蜀等[10]从科技馆、博物馆的社会公益性角度, 吴成涛[11]从科技馆自身建设的需要这一角度来阐述了科技馆免费开放的原因。李伟等[12]从观众和展品的安全角度, 王琴[13]从人才短缺的角度, 彭玉华等[14]从服务质量角度, 张文立等[15]从资金短缺角度探讨了科技馆、博物馆免费开放后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郑念[16], 顾海、李佳佳[17]等提出要积极推进资金来源主体多元化。刘冬冰等[18]认为要切实提高服务质量。牛伟[19]提出要合理控制参观人数, 确保参观质量。金辉[20]等提出要做好各种应急预案, 建立完善的公共安全体系。

综上所述, 尚未有学者对科技馆的免费开放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 也没对科技馆免费开放带来的机遇做过研究。基于此, 本文拟通过分析科技馆免费开放的原因, 论述科技馆免费开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从而论述科技馆免费开放对我国科技馆事业的影响, 旨在为我国推进科技馆免费开放提供政策建议。

1 科技馆免费开放的依据

( 1) 科技馆免费开放是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功能发挥的客观需要。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强调教育内容的主题性, 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 以及丰富多彩的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的科普活动, 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 从而打开参观者的科技视野, 引发他们关注科技现象的兴趣。因此, 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可以帮助公众理解科学, 有助于公众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自然观。

实行科技馆免费开放, 会使更多公众不受限制地进入科技馆学习。只有接受科普教育的人多了, 全民科学素质教育的成效才能显著, 科技馆的科普教育阵地作用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 2) 科技馆免费开放是科技馆社会公益性和准公共产品属性的内在要求。科技馆是政府和社会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科普服务的公益性展览教育机构, 一般由政府投资兴建。政府投资这一特征要求科技馆为公众服务, 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作为公益性科学文化设施, 科技馆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因此科技馆向大众免费开放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实现科技馆的免费开放, 体现了政府把 “科学文化惠民”措施落到了实处, 能够更好地发挥科技馆公益性科学文化设施的价值, 彰显社会效益。

公益性和非营利性表明科技馆属于典型的公共产品。依据产品所具有的公共性强弱, 可以把公共产品划分为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作为传播科学理念、普及科学知识的场所, 科技馆是一种消费上具有拥挤性, 供给上具有非营利性的公益性准公共物品。科技馆的准公共物品属性, 决定了它具有向任何人开放的非排他性, 社会全体成员都可以享用其科技文化资源, 因此, 它可以对社会公众实行免费开放, 并通过门票制来调节参观人数, 缓解科技馆的拥挤性。

( 3) 科技馆免费开放是科技馆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目标的价值追求。公众的科学素养是评价一个国家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大力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新中国建立以来, 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有了很大提高,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据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 2010 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3. 27% , 比2005 年 ( 1. 60% ) 和2007 年 ( 2. 25% ) 分别提高了1. 67% 和1. 02% 。虽然目前全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但仅相当于日本 ( 1991 年3% ) 、加拿大 ( 1989 年4% ) 和欧盟 ( 1992 年5% ) 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的水平[21]。

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科普事业。因为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可以帮助公众打开科技视野, 引发科技兴趣, 激发科技创造乐趣, 培养创新能力; 有助于公众形成崇尚科学、崇尚真理, 破除封建迷信、反对愚昧成为社会风气; 有利于生态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建设。科技馆免费开放可以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科普教育, 接受科学的熏陶, 培养科学兴趣, 从而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2 免费开放给科技馆事业带来的机遇

( 1) 有利于科技馆社会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高。免费开放是增加科技馆吸引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免费开放必然带来观众人数的急剧增加, 扩大科技馆的科普辐射面和社会影响力。免费后观众增加, 会使科技馆获得各级政府更大的重视与支持, 有利于科技馆社会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高。免费后, 更多的不同阶层的人进场参观, 可直接感受政府在科普教育设施方面的成效, 从而提高政府声望; 同时, 更多的本地人接受了不同内容的科普教育, 提升了个人科学素质, 对国家或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免费带来的良好社会效益, 必然促使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科技馆发展的投入, 促进科技馆的进一步发展。因此, 免费开放带来的观众规模效应、政府重视与补助效应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长期效应, 必然引起广大公众和媒体对科技馆的高度关注, 从而有利于提高科技馆的社会影响力、知名度和名誉度。

( 2) 有利于科技馆基本功能的发挥与延伸功能的拓展。多年来,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我国大多数科技馆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如下问题: 因经费不足导致科技馆改建扩建不能进行、科普展示内容更新慢; 因科技馆专业人才缺乏导致科普展品雷同、自主创新展品和有特色展品少, 从而导致科普形式单调、科普手段单一; 因定位、设施等方面的问题, 导致科普展示缺乏清晰的展览设计理念和主题思想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制约了科技馆功能的发挥。

实行科技馆免费开放, 可以使科技馆获得相应的财政补贴, 从而有利于其基本功能的充分发挥。我国一些率先进行免费开放的科技馆, 已获得了财政补贴的保障。如2011 年6 月25 日开馆的湖南省科技馆, 实行了免费开放, 之后半年免费接待观众45 万人次, 为保证科技馆正常运行, 湖南省有关部门已将湖南省科技馆由差额预算单位改为全额预算单位, 其经费由省财政予以保障[22]。这样一来, 科技馆免费开放后, 科技馆的基本业务开展与日常运行经费就有了保障, 科技馆就有条件购置、研制、开发具有现代特色、新颖性和吸引力强的科普常设展品, 配备适用于展教活动、培训实验、学术交流的现代化多功能设备, 举办各种主题展览与陈列, 实施 “数字科技馆”计划, 使科技馆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普活动主阵地和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

同时, 科技馆免费开放, 有利于扩大科技馆的社会影响力、知名度和名誉度, 从而有利于拓展科技馆的延伸功能。我国科技馆可以借着免费开放人流增加的机会, 开发相关的服务性项目, 增设服务内容, 提高服务水平, 使科技馆真正成为学习、休闲、娱乐的中心。

( 3) 有利于科技馆体制机制创新和服务水平提高。我国科技馆大多是政府及事业单位投资兴建, 管理体制大都保留计划经济烙印, 体制僵化。

在传统体制机制条件下, 科技馆将无法解决科技馆免费开放后观众人数急剧增加而带来的系列问题。因此, 科技馆免费开放, 免费不是目的, 目的是要促进科技文化体制改革, 要建立新的科技馆体制机制。免费开放后, 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也会对科技馆的内部体制机制改革, 从经费上予以更多的支持。由此可见, 科技馆的免费开放, 有助于科技馆根据免费开放的实际需求以及自身的运行规律, 加强科技馆内部机构调整, 改革与创新接待方式、管理模式、管理机制、管理方法, 积极推动科技馆体制机制创新。

免费开放对科技馆的服务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免费开放是科技馆事业发展的一个契机, 也是科技馆修炼内功提高服务水平的一个好机会。面对免费开放的新情况、新问题, 科技馆可以通过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体系、改进内部管理, 完善规章制度, 培训管理人员、调整陈列展览、增加展示内容、改版网站、做好预约、提供咨询等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调整, 做到降低门槛不降低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 把科技馆打造成充满人文关怀和和谐氛围的温馨家园, 推动科技馆服务的社会化, 从而提高科技馆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3 免费开放给我国科技馆事业带来的挑战

( 1) 运行经费需要增加。科技馆免费开放必然带来科技馆收支的两个方面的变化: 一方面, 免费开放造成科技馆的门票收入损失。另一方面, 免费开放导致科技馆的运行成本增加。免费开放对科技馆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扩大科技馆建筑规模、拓宽道路交通、增设门禁自检系统等。同时由于免费开放带来的人流增加, 可能导致展品展项的使用率会大幅度提升, 展品展项、电梯等公共设备的损坏率以及水电等能耗会相应提升, 而这些费用的支出会大大增加科技馆的运行成本。

可见, 免费开放后, 科技馆收支 “一减一增”可能会带来运行经费的短缺。这种运行经费缺口, 需要政府补贴资金, 或社会资金和有偿服务收入及时跟上, 才能保障免费开放的科技馆正常运转。显然, 完全依靠财政支持, 对于发展中的我国来说肯定有财政压力; 如果靠科技馆自行解决, 则有可能导致科技馆采取轮换关闭展厅、延缓新展览的推出或削减其他业务经费等办法应付, 这势必会影响科技馆业务的正常开展以及可持续发展。因此, 如何解决科技馆免费开放后的经费短缺问题是科技馆面临的一大挑战。

( 2) 科普人才队伍需要满足多元需求。在影响科技馆运行管理的众多因素中, 人才因素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由于历史的原因, 目前我国大多数科技馆科普人才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是部分科技馆人员编制不足, 加上科技馆的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人员总数与承担的科普任务很不适应, 人员严重不足, 超负荷工作的情况严重。二是科技馆普遍缺乏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科普宣传员、科普活动策划人, 缺乏知识面宽、富有创意、训练有素的展览设计、科普展品展项维护与修复、教育活动开发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三是科技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学历较低、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 很难适应现代科技馆工作的需要。四是科普媒体设施几乎没有专业的科普人员, 缺乏高水平的科普作品采编人员、内容策划人员等, 导致媒体在当今的科学普及中几乎处于 “缺位”状态。五是网络科普设施的科普专业人员短缺, 表现在科普网站专业性差、专业细分不够, 对问题的探讨不够深入, 权威性不足, 缺乏科学家的参与, 这些导致了我国目前网络科普设施自身的知名度较低及对公众的权威性、吸引力均较弱。六是兼职科普人才队伍不稳定、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科技馆免费开放后, “免费不免质” 对项目开发、馆内管理、科普辅导、保安等科技馆人员提出更高、更新要求, 而现有人才队伍状况能否满足科技馆免费开放后对科普人才的多元需求, 就成为一个新挑战。

( 3) 内部管理模式及服务需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我国科技馆绝大多数是国有事业单位, 沿袭着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僵化、人浮于事、效率低是事业单位传统管理模式的特点。免费开放后, 观众剧增, 需要科学地评估场馆的承载能力和场馆设施设备的承受能力, 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员的调整和分工, 及时制定各种风险的应急预案, 准确地评估展品展项的损坏状况及更新成本, 合理预定和接纳参观人数等。显然, 科技馆原有的接待方式、管理模式、管理机制、管理方法都很难满足免费开放后“爆棚”、 “井喷”而带来的管理需求。因此, 免费开放后科技馆内部管理模式能否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成为一个现实的挑战。免费开放后, 激增的人流量也对科技馆的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 免费后, 工作人员的服务心态可能会发生变化, 服务可能变成一种 “施舍”、变成一种应付, 服务质量可能有所下降。因此, 科技馆免费开放后 “无偿”服务能否保证服务质量, 这是科技馆免费开放面临的又一挑战。

( 4) 安全防范系统需要承受更大压力。与传统博物馆从静态展品展示为主不同, 科技馆尤其是现代科学中心是以观众参与性、展项互动性为主。科技馆免费开放带来的观众量的骤增, 很容易造成参观者的公共安全和展品安全等问题。大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展品展项设施的安全运行。部分展项不正确操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人流太多, 不仅现场监管可能会不到位, 而且展项会过度疲劳, 出现安全隐患, 从而使展品展项设施的安全运行就可能会成为问题。二是科技馆公共秩序的安全运行。免费后, 来参观科技馆的人群就不像以前以身份单纯的学生为主, 可能会鱼龙混杂, 尤其是在目前反恐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 这对安保和场馆公共秩序也会造成一定的压力。因此, 如何维持科技馆参观秩序, 保证参观效果, 保障观众人身安全, 维护展品安全, 有效避免破坏性参观, 就成为科技馆免费开放必须解决的又一现实问题。

4 促进我国科技馆免费开发的对策建议

( 1) 选择合适的免费开放政策。科技馆免费开放应当是有层次、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免费开放政策应该根据科技馆的类型、级别、规模、所在地区等不同而区别对待, 将条件成熟的科技馆逐步免费开放。由于各个科技馆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不同, 科技馆免费开放不宜 “一刀切”, 可尝试适合本馆馆情的免费开放方式。大体来说, 有以下三种方式: 分对象免费开放, 如对老年人、儿童或学生实行免费开放。分时段免费开放, 如在某些节假日实行免费开放。分项目免费开放, 如对常设展览实行免费开放, 对一些经营性项目实行收费政策。

实行免费不免票政策也是调节人流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免费不免票必须坚持持证领票免费参观与预约领票限额免费参观的原则。免费开放后, 科技馆每天门票的发放量按其当天接待能力估算。总之, 采取凭证领票、限量发票、凭票参观, 可以有效控制参观人数, 杜绝 “ 爆棚”的危险, 确保观众与藏品的安全和参观的舒适度。

( 2) 建立多元经费筹措机制。充足而稳定的资金是实现科技馆免费开放的前提和保障。长期以来, 我国绝大部分科技馆运行经费主要依赖公共财政资金, 基本上是政府财政资金独轮驱动。然而, 免费开放后, 科技馆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 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显然不够, 因此, 要使科技馆免费开放的资金保障落实到实处, 必须需要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的经费筹措机制。

首先是国家财政资金的稳定投入。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设立科技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 足额补偿科技馆免费开放所带来的门票收入损失以及适度补偿科技馆免费开放所增加的运行经费。其次是社会支持方式的全方位开展。科技馆免费开放后, 除了建立国家财政资金的稳定投入机制外, 还必须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全方位开展社会捐助工作。如积极呼吁基金会捐赠、冠名捐助、企业捐赠与个人捐赠、企业赞助等。再次是自营活动的多元拓展。在加大财政经费保障力度、争取社会支持的同时, 鼓励免费开放后的科技馆根据自身定位, 开发和拓展 “选择性参与”收费项目, 增加科技馆自营活动收入。如举办特别展览和巡回展览; 出租场地设施; 开放科技影院; 提供餐饮服务等等。

( 3) 建设高水平的科技馆人才队伍。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 特别是免费开放后, 高水平的科技馆人才队伍对科技馆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科普展品展项研发队伍。一是在有条件的特大型、大型科技馆设立展教资源研发岗位, 培养展教资源研发人员; 二是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 以政策引导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将其反映科学和技术前沿的成果转化为科普展品或开展专题展览, 培育一批科研院所的科普展品和展览的研发人员; 三是与企业合作研制开发原创性的科普展教产品, 培育企业的兼职科普展品和展览研发队伍; 四是与高校合作, 吸引高校教师把自己的科技成果转换成科普产品; 同时, 鼓励高校增设科普专业, 培育科普专业人才。

其次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技馆管理和服务人员队伍。建立与科技馆免费开放相适应的职业准入制度和用人机制, 通过招聘、选聘的方式, 吸引多学科和人文科学领域专业人才从事科技馆科普教育工作。制定与科普工作岗位特点相适应的技术评定和业绩考核办法, 逐步形成激发从业人员不断进取、创新服务的激励机制。

最后要建立一支高品德的科技馆免费开放志愿者队伍。加强志愿者的培训工作, 以专业化、多样化的方式, 以示范讲解、基础知识讲解、分类讲座、普通话培训、仪表仪态礼仪培训等为内容, 对志愿者进行了系统化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建立志愿者的登记、使用、考核和激励机制, 引导专业研究人员、科普人员、在校学生、捐赠者、赞助者、基金会人士等各界人士志愿服务科普事业, 对在科技馆的事业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志愿者给以物质和精神奖励。

( 4) 加强创新以增强科技馆的吸引力。公众不会因为门票免费, 反复多次观看和参观科技馆多年不变的展品和展项。是否免费不是科技馆是否具有吸引力的根本要素, 而科技馆新奇的内容、独特的展品、有特色的展示, 才是科技馆吸引公众的力量源泉。创新是科技馆的生命和灵魂, 没有创新, 科技馆事业就不能永续。一是科技馆展品展项创新。科技馆研发人员要挖掘资源优势, 根据公众的求知审美需求, 开发出具有原创性的展品和展项, 或打造出特色鲜明、雅俗共赏的精品展览。同时, 可以引进高校专家和科学家进行展品新项目的设计和研发, 引进企业、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 鼓励并引导企业、科研院所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即将市场化产品带入科技馆的展示领域, 以进一步体现科技馆的公益、前沿与地方特色。二是科技馆展示方式创新。通过整合馆内资源, 举办各种特色专题展览、巡回展览和形式多样的文化科技活动。加大 “引进来”、“走出去”的力度, 开展馆际交流与合作。依托专家学者智力库, 围绕广大观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举办专题讲座, 与学校教育相配合开发设计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实践课程。

摘要:近年来, 随着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相继免费开放, 要求科技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科技馆的准公共物品及公益性属性是其免费开放的理论依据, 发挥科普教育功能, 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是其免费开放的现实需求。系统分析科技馆免费开放后会遇到社会影响力提高、功能拓展、机制创新的机遇以及面临经费、人才、服务、安全等方面的挑战。据此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旨在促进我国科技馆事业可持续发展。

江西科技馆 第2篇

关键词 龙舞文化 审美意义 图腾崇拜

一、龙舞概论

龙这种动物对于我国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象征,它是由我们的祖先臆想出来的一种动物,由九种不同动物的不同部分组合而成,传说它能够呼风唤雨,并给人带来幸福和免除灾难。一直以来,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是尊贵神秘的象征,它被国人看做是一种祥瑞的最佳代表,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民族精神的象征。随着龙文化的发展,在我国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龙舞文化,商代《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了先民作“土龙”求雨的风俗,“龙”字和“作”字连在一起的记载及史学家对此土龙求雨现象描述的“执物舞成龙的情形,他们身手相续,跃上伏下流动回环”可以说是最早的集体舞龙记录之一。人们将龙舞看做是一种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活动,通常在我国的传统节日和重大文化活动和节日中都会出现龙舞活动。我国的龙舞文化有着几千年的积累和沉淀,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到了明清时期龙舞文化得到了最大化的丰富和发展,时至今日,传统的龙舞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并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创新。龙舞文化已经成为我国历史发展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江西龙舞文化简介——以扭扭龙为例

江西省是我国龙舞文化发展和盛行的重要省份,早在石器时期这里就已经有了人类的活动足迹,它也是我国最早南方文明的发源地,由此可见龙舞文化在这一地区发展和流行已经相当久远。一些相关的民间历史资料在文革时期被损毁,龙舞文化开始的具体时间我们也无从考证,当时根据江西省一些民间老艺术家的回忆,古书中曾有记载,江西龙舞“始于汉而兴于唐”,也就是说江西龙舞已经有了差不多两千年的发展历史。

扭扭龙是江西省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龙舞形式,扭扭龙因为其舞动过程中龙身的颤抖和扭动而得名,同时由于这一龙舞形式由一人持龙表演,因此人们形象的称之为“独龙”,“扭扭龙”,又叫“板凳龙”、“板灯龙”、“板凳灯”、“桥灯”等,是崇仁县一种民间灯彩活动,始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原发源于崇仁县相山镇林头村、苔洲村,现亦流行于孙坊、白露、河上等十余个乡镇。每年元宵节前后举行舞板凳龙活动,三四天内游遍全镇各村,寓意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平安。一般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期间进行表演。这一龙舞形式相传是在一次民间的龙舞活动中,几个小孩为了得到蜡烛和爆竹,自己偷偷扎了一只小龙,然后每人拿着一只小龙到邻村的农户家中舞动,被大人发现后,觉得这种小龙很有意思,就做了几只更小的龙,这也是扭扭龙的最初形成。扭扭龙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变,逐渐形成了一种单独舞动的形式,最初是大人带着孩子举着小龙到各家各户讨取糖果爆竹等,到了清朝末年,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扭扭龙,现在扭扭龙的制作也是越来越复杂和精致,形成了一大两小三条龙的形式,大龙长约八尺余,小龙长约三尺半,三条龙都用细绳相互连接,艺人手擎木柄上下舞动,龙体颤动扭动,大动小也动,大耸小也耸,形成一个“活”的特点,步法有“圆场”、“矮子步”,动作有“游龙”、“扭龙”、“转珠”、“跳步引龙”等等。

江西省境内的龙舞除了祈雨、祈福的寓意外,人们还把它看做一种祭祀古人的一种手段,比方说九龙共舞就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相传,屈原在投江自尽后,洞庭湖的龙王不让其忠魂返回到人间,但是龙王的九个儿子看到人民对屈原的怀念和喜爱而被深深感动,共同迫使龙王交还了屈原的忠魂,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九条龙的感激,同时举起九条龙进行舞动,这也成为了日后人们广为流传的九龙共舞,在端午节祭祀屈原时,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江西龙舞的审美意义

“扭扭龙”的艺术性不强,它的精髓是凝聚人心,团结协作。如今,崇仁孙坊、白露、河上等十余个乡镇都有这种灯彩活动。独凳龙、九节龙,或是二龙同舞等多种耍法,不断丰富“扭扭龙”的内涵。舞“扭扭龙”也不限于同宗族人氏,他们或是三五好友同舞一节龙,或是多人同耍几条龙,没有宗族限制,展现出无穷的魅力,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龙舞文化和人们日常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龙舞文化与人们的信仰、宗教、民俗等有着明显的表达作用,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龙舞自身特有的文化内涵与我国各民族的思维方式以及各自的文化氛围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龙舞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龙文化的一种特有表现形式,不仅是对龙文化的一种丰富和发展,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一种重要体现。龙舞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行,可以有效地提升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广大群众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从而激起人民群众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龙舞这一传统的中华民族文化也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

总之,龙舞这一传统民族文化以其强劲的舞姿、丰富的表演、恢宏的气势,祝福着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风调雨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龙舞这一融合了人文、历史、民俗等多方面因素的文化也会不断的继承发扬和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岚,试论湘西苗族接龙舞的文化精神,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29(1).

[2]何成莲.雷州半岛人龙舞的文化特质及其开发保护[J].体育科技,2008,29(4).

江西科技馆 第3篇

作为沟通桥梁的江西电视把江西政府和民众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江西电视舆论监督类栏目揭露许多重大事情后, 从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新闻记者到公民, 他们都把这些事关国家或地方前途的大事看作是自己的事, 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这就体现了地方政府与公民的互动。

《社会传真》在党的十八大期间做了《喜迎十八大, 和谐秀美江西行》[1]的系列报道, 每一期报道江西的一个地级市。在此过程中, 江西各地政府代表、企事业单位代表、学生代表及市民代表参加了专题活动, 并纷纷指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例如:在《喜迎十八大, 和谐秀美江西行之新余》这期栏目里, 有市民就指出新余市是江西省第一个为失地农民实行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城市, 此举不但安抚了失地农民也有利于地方的稳定。在记者采访新余工业结构时, 新余市工信委副主任刘伟忠就告诉记者, 新余市的工业在新世纪以前一直是以钢铁工业为主, 工业结构单一。新世纪以来, 周边铁矿资源基本枯竭, 新余钢铁产业与沿海钢铁产业相比, 成本没有优势, 缺乏竞争力, 因此向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的转型, 转型之后的工业结构有了质的变化。

民众的踊跃参加推动了电视舆论监督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 他们也从中获取了相关信息, 并增长了许多知识, 也提高了广大公民的主人翁意识, 越来越多的民众为建设和谐秀美江西建言献策。

2 有利于江西政府及时了解本土舆情

在社会主义的体制下, 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权利, 而通过电视舆论监督栏目, 受众可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可以在电视舆论监督类栏目采访的画面中感受到公众的倾向, 同时还可以看到公众对党和政府提出的建议。尤其是一些社会底层人员或者弱势群体在遭遇不公平时, 通过电视舆论监督的披露, 他们的意见和呼声能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 从而促使政府在相应的方面和环节作出调整。特别是江西电视台《都市现场》栏目, 就立足江西本土, 关注江西社会百态和本土百姓的冷暖, 有利于当地政府及时了解民众的思想动态, 有利于行政法顺应民意。

每年江西两会期间, 民众都通过观看电视来了解会议情况, 并通过与电视媒体的互动或记者的采访来表达自己对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看法和观点。省政府领导也是经常通过电视媒体来倾听民声, 集中民智, 作出果断决策, 这就加快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 促进了地方的稳定。

3 有利于遏制社会不良现象

电视舆论监督如同一双洞察力超凡的眼睛, 公共权力和一切有关公共利益的人和事物都被电视机前千百万受众关注。在电视舆论的监督下, 很多公共权力的使用都被暴露在太阳之下, 这就有效遏制了公共权力的腐败。电视舆论监督有利于遏制社会中出现的不正之风和一些不良现象, 推动反腐倡廉建设, 提升社会透明度并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

2000年10月, 江西电视台《晚间8000》栏目的记者偶然发现: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卡通书中竟然夹杂着大量色情、暴力的内容。记者随即对南昌市中学附近的书店进行了暗访, 发现大量这样的卡通书在出售或出租, 而这些卡通书绝大部分内容都污秽不堪, 对正值青少年期的中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可怕的侵蚀, 于是《晚间800》栏目的记者做了一期《扫除卡通瘟疫》的报道[2]。节目不仅就卡通书存在的问题进行报道, 而且还进一步追问市场监管存在的漏洞, 由哪个部门对此问题负责。《扫除卡通瘟疫》这一节目一经电视媒体的报道和播出, 引起了江西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江西省扫黄打非办公室稽查大队, 在节目播出后立即采取了行动, 对南昌市东湖区的几家中学附近的书店和东湖区书刊市场进行了突击检查, 最终查获和收缴了近2万册的卡通垃圾。正是由于江西电视媒体对事件的密切关注和及时报道引起了江西省新闻出版局的高度重视, 有关部门在2001年1月26日正式下达了文件, 责令南昌市东湖书刊市场停止经营。

江西电视媒体面对社会丑恶现象和不良风气直接进行揭露和鞭挞, 不但维护了百姓的权益, 受到观众的欢迎, 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 多数问题揭露后能得到妥善解决, 有利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弘扬社会正气, 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电视舆论监督开始兴起, 特别是1994年, 第一个舆论监督栏目《焦点访谈》的开播, 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各地方台也纷纷效仿, 兴办舆论监督栏目。江西电视台于1995年创办了舆论监督类栏目《社会传真》。步入21世纪后, 江西电视舆论监督方兴未艾, 相继推出了《都市现场》《晚间800》《深度观察》等大量具有舆论监督内容的电视栏目。江西电视舆论监督类栏目是江西新闻宣传的主流媒体, 在担当起帮助政府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的重任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力, 并对江西社会生活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电视,舆论监督,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江西科技馆 第4篇

2013年江西省大学生村官考试培训

2013年江西省大学生村官考试

江西省大学生村官考试培训班

江西省大学生村官考试培训

江西省大学生村官考试

2013年江西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公告 锐才2013年江西省大学生村官笔试精品课程

根据《中共江西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赣发〔2011〕14号)、《江西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赣组字〔2008〕24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意见》(赣组字〔2012〕57号),2013年全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即将开始。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选聘数量

全省2013年计划选聘30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按相关比例分配到各设区市(见附件1)。

二、选聘对象资格和条件

选聘对象资格为30岁以下(1983年6月30日以后出生)、应届和往届毕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2013年7月20日以前入党)或

在大学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报名参加选聘的,不参加笔试,直接进入面试,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思想政治素质好,作风踏实,吃苦耐劳,组织纪律观念强。

(二)学习成绩良好,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自愿到农村基层工作。

(四)身体健康。

由我省有关部门选聘的“三支一扶”人员、“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人员和特岗教师,符合选聘资格和条件、服务期满(服务期须2年及以上,时间截止至2013年6月19日)、考核合格的,经个人自愿申请,工作单位推荐,县(市、区)委组织部审核,报设区市委组织部审定后可直接选聘为当地当年的大学生村官。

三、选聘去向和任职

对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由各设区市委组织部派遣至县(市、区),由各县(市、区)委组织部落实到具体的任职村。

选聘的高校毕业生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

四、选聘程序

选聘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一般按照自愿报名、笔试、面试、体检、考察、公示、决定聘用、岗前培训和签订聘任合同等程序进行。

五、报名考试办法

(一)报名

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含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可直接登录江西人事考试网()免费报名,选择填报一个志愿服务的设区市。网上报名时间为2013年6月4日9:00—6月8日17:00(具体报名办法见附件2)。报名时,考生应如实填写有关信息,凡弄虚作假或不符合报考条件者,一经发现,即取消其考试或聘用资格。网上报名期间,各设区市委组织部对报考人员提交的报名表在24小时内进行网上资格审查,确认通过与否。

“三支一扶”人员、“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人员和特岗教师,前往当年服务地的县

(市、区)委组织部现场免费报名,其中,曾在省外服务的江西籍“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人员前往户籍所在县(市、区)委组织部现场免费报名,非江西籍的到选报的设区市委组织部报名。以上三类人员须自愿服从调剂,不服从调剂者一律取消选聘资格。报名时间为2013年6月17—19日9:00—17:00,报名时须提供《2013年江西省选聘“三支一扶”人员、“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人员和特岗教师到村任职人员审批表》(见附件3)、本人身份证、毕业证(或学校证明)、党员证明信、学生干部证明、服务期满考核合格证明、工作单位推荐意见等材料。

二)笔试

笔试时间为2013年6月23日下午14:00—16:00。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限为120分钟。笔试工作由省人事考试中心组织,各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所辖区考务工作,考点在设区市所在地设置。笔试成绩于2013年7月11日在江西人事考试网公布,考生可凭身份证号查询。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不参加笔试。

(三)面试

笔试结束后,各设区市委组织部按照“三支一扶”人员、“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人员和特岗教师报名审定后的情况,根据考生笔试成绩按1:1.5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参加笔试考生入闱面试人员名单(入闱人员中最后一名出现并列的,并列人员一同入闱)。面试人员名单(含不参加笔试,直接进入面试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及面试具体时间、资格复审时间及地点由各设区市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各设区市相关网站(见附件4)公布。面试由各设区市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实施。进入面试范围的人员进行资格复审时,须提供本人身份证、毕业证(或学校证明)、《2013年江西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考试资格复审表》(见附件5)、党员证明信、学生干部证明,已有工作单位的往届毕业生还须提供工作单位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资格复审不合格的,取消面试资格;不按时参加资格复审的,视为自动放弃。

面试结束后,由各设区市委组织部按照面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参加体检和考察对象。通过审定的“三支一扶”人员、“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人员和特岗教师一并

参加体检和考察。体检和考察名单由各设区市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2013年7月26日在各设区市相关网站公布。因体检、考察不合格出现的空缺,由各设区市委组织部审核后,按考生的面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

六、待遇保障和培养政策

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非事业编制身份,日常管理及服务工作主要由乡镇党委、政府负责。党组织关系转至所在村。选聘的高校毕业生在村工作期限为2年。

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享受以下政策待遇。

1、在村任职期间,工作、生活补贴及有关保险费用共计每人每年2.3万元,一次性安置费按每人2000元发放。

2、每年拿出全省公务员考录计划的10—15%,面向聘用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定向考录。在县、乡公务员岗位表现突出的,可以调入市以上机关工作。

3、每年从省、市、县(市、区)各级事业单位招聘的工作人员中拿出10-15%的比例,定向从聘用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中招聘。任满2个聘期、考核称职以上、聘用期间担任过村“两委”副职及以上职务,并自愿留在乡镇、街道工作的,由市、县(市、区)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办理所在乡镇、街道基层事业单位接收安置手续。

4、定期从聘用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中公开选拔县(市、区)、乡镇(街道)副科级领导干部。

5、定期从聘用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中选拔选调生。对选调生重点加以培养管理,严格考核,其中优秀的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工作满2年后经组织考核优秀,可享受副科级待遇。

6、定期从聘用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主要是女大学生村官)中招聘社区工作人员。招聘为社区工作人员的大学生村官,继续作为大学生村官管理、培养、选拔、使用。

7、对聘用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8、被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后,在村任职工作时间可计算工龄。

在职考生(含已实行人事、择业代理或在劳动部门办理了用工手续的)可连续计算工龄。

9、聘用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经本人提出续聘申请、乡镇党委初审、县(市、区)委组织部审定后,可签订续聘合同,续聘次数为1次,期限为2年。不再续聘的,自主择业,有关部门应积极协助推荐就业。自主创业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可享受小额贷款担保或贴息等有关政策。

聘用期满、考核不合格的高校毕业生,不享受以上2—9项待遇和保障政策,不再继续聘任,另行自谋职业。

热忱欢迎德才素质好、有志于在农村工作的广大高校毕业生踊跃报名应聘。符合条件、有意应聘的高校毕业生,可登陆江西人事考试网报名(咨询电话见附件6),并随时注意在各设区市相关网站查看入闱面试、体检和考察人员名单及时间、地点等有关工作公告。

特别提示:本次考试不指定考试辅导用书,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考试辅导培训班。社会上可能出现的任何以所谓命题组、专家培训机构等名义举办的辅导班、辅导网站、出版物、上网卡等,均与本次考试无关。敬请广大报考者提高警惕,切勿上当受骗。

政策咨询电话:0791—86240680

网上报名技术咨询电话:0791—12333

监督举报电话:0791—12380

附件: 附件1:2013年江西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名额分配表.doc

附件2:2013年江西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考试报名办法.doc

附件3:2013年江西省选聘“三支一扶”人员、“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人员和特岗教师到村任职人员审批表.doc

附件4:2013年江西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doc

附件5:2013年江西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考试资格复审表.doc

附件6:2013年江西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咨询电话.doc

中 共 江 西 省 委 组 织 部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江西“电荒”另面观 第5篇

是不是江西供电量下降了呢,不是的。实际情况是,去年无论是发电量还是供电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那么,江西为什么会闹“电荒”呢?从一方面看,是江西电源点和电网建设己经开始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全省电源点和电网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据说江西有关部门目前正在采取措施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但事物总是多侧面的,如果从另一个方面看,这种“电荒”不是灾害性的,也并不是江西的工作出了什么问题,而恰恰相反,这正是江西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值得高兴的事。笔者认为,江西出现“电荒”,至少可以作出这么三种诠注:

第一种诠注是,它表明江西已经驶上快速发展的轨道。这正如省委书记孟建柱在中共江西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上对江西经济发展形势作出的判断那样:江西已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期,经济发展处于一个重要的关口。从1998以来,一直到2002年,江西同全国各地一样,基本上处在通货紧缩时期。2003年开始,江西不再像过去人们所说的那样“慢半拍”“慢一拍”,而是抓住了新一轮经济景气周期的战略机遇,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而且增长速度高于全国的年平均水平,并高于中部6省。据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2003年,江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830亿元,比上年增长13%,是十年来增长速度最高的一年,比上年加快2.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经济要发展,能不用电吗?这是很大的一块。

第二种诠注是,它是江西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表现。据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2003年全省城市化率达到34.0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新增城市人口87.7万人。笔者生活在南昌,近一两年也几次去过萍乡和赣州等地,亲自目睹了江西省的这几个中心城市的巨大变化,发现这里城市化水平确实有了新的实质性的提高。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面积扩大了,城市人口增加了,城市供水、供电、照明、家用电器的耗电以及街道和园林亮化的用电也就都大大增加了。

第三种诠注是,它说明江西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省长黄智权在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供了这么一个数据:2003年江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901元,比上年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58元,比上年增长5.3%,都比年初预期目标高一个百分点。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人们更注重生活的舒适和休闲的质量,购买的家用电器也增多了,一批电器化家庭也悄悄涌现。家用电器可都是要用电的呵,尤其是像空调这样的家用电器,耗电量是比较大的。有相当一段时间,农村电价虚高,最高的每千瓦时达2元钱。有的经济收入低的农民用不起电,不要说购买空调、彩电等家用电器,就连电灯也点不起,生气地将电线剪了。现在,城乡用电同价,农民也用得起电了,加上收入增加了,农民购买家用电器的自然就多了,耗电量也就大了。

江西科技馆 第6篇

江西省科协领导调研指导百场科普报告进社区活动

8月14日, 江西省科协李雪南副主席深入南昌市青云谱区徐坊街道玉河社区, 调研指导“科学让生活更美好——百场科普报告进社区”活动开展情况。

李雪南副主席一行现场观摩了科普报告。报告由青云谱区科普讲师团成员、国家高级营养师、中医刮痧师、中医康复理疗师黄洪芙以“夏季疾病的防治”为题, 面向100多名社区居民进行了授课。

江西科技馆 第7篇

一、科技馆的发展机遇

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 社会形势和发展模式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科技馆发展的过程中, 是众多的发展机遇促使其具有中国特色, 在现代的科技发展中永葆青春。

(一) 科技的进步给科技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随着科技革命的展开, 科技发展的新形势, 新特色较为明显, 信息时代的脚步正在迈近, 人类的文明程度也不断增强。西方国家的科技发展状况有目共睹, 在不断利用科技革命这一契机的基础上, 实现了社会科技文化的大繁荣。经济全球化使得中国对于科技的发展也足够重视, 崇尚科学没有国界。因此, 科技馆的数量正在迅猛增长, 这是科技全球化的产物。

(二) 物质文明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革

经济的不断进步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多地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 对生活的丰富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发展而产生了新的变化。科技馆等一些文化气息浓郁的场所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所谓的精神文明主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 也是人们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结果。科技馆中所陈列的科普物品以及蕴含的丰富的科技知识对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 生活方式的改变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科技馆的消费人群数量。

二、我国科技馆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我国的档案馆在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科技馆发展较为薄弱

由于我国的发展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各项设施还不完善, 虽然在科技馆的建设中投入了较多, 但是起步晚。和一些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且, 人们的消费观念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因此从科技馆的建设和发展中可以看到, 中国的科技馆也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二) 科技馆发展的拿来主义较强

我国科技馆的发展主要是对其他发达国家的展品或者是发展模式进行借鉴和参考, 仿制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发展方式。这也和中国科技馆的发展程度具有密切的联系。拿来主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科技馆的发展, 但这一阶段要最大限度地减短, 要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馆, 实现科技思想和文化的传播。

(三) 科技馆的展品形式单一

现阶段我国的科技馆主要是以展品为主体, 单纯的进行展览。但是有专家和学者对这一展示方式进行了阐述, 每一种展品都体现出一定的科学性, 但是展品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性科研。从科技的发展趋势来看, 科学的范围要不断增大, 要涵盖某个领域的问题。因此, 做到技术与科学的交叉发展才是科技馆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 科技馆的展品还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趋势, 显得较为单一。

三、科技馆创新发展的途径

机遇和挑战共存是现如今我国科技馆发展的最主要现状, 只有抓住机遇, 充实自身, 才能从容迎接挑战, 实现长足发展。在现如今, 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 科技馆要从自身发展实际出发, 进行对于展品、功能、科技等相关方面进行创新。

(一) 展品创新

1. 要加强对前沿科学展品的重视。

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是新时期时代发展的标志, 科技馆作为科技发展的晴雨表, 要将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打破传统的展览方式, 对展品提出跟高的要求, 才能使得人们对科技馆更加关注, 进而实现展品的创新。根据我国相关科技小组的规定, 未来社会发展的十大科技应该得到迅猛发展, 包括生命科学、能源科学以及信息科学等等, 这些都应该作为科技馆优先展示的对象。因此, 科技管理人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将这些科学成果转化为可展览的展品, 促进科技的发展。

2. 展品要充分发挥地方特色。

科技馆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多, 因此, 在展览的过程中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雷同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展品没有体现出地方特色, 所有的科技馆都千篇一律。这种展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科技馆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每个地方都有自身的文化特点, 要对这些特点进行深入挖掘, 这将会成为科技馆展品的一道风景线。这样可以促进人们对于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及特色的了解, 同时也可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因此, 科技馆在进行展品创新规划时, 要考虑到地方特色, 实现因地制宜展示, 发挥科技优势。这样才能在促进地方的科技和经济的有效发展。

(二) 功能创新

科技馆已经不是一座单纯的科技展览馆, 而是一个课堂, 一个实验室, 一个适合于时代和未来教育要求的特殊学校。它是继学校教育后的继续教育和补充。因此, 充分认识科技馆的基本属性是教育, 是搞好现代科技馆的立足之本。科技馆一切活动的核心是体现“教育”的原则, 而这种教育的最本质的方面在于:一是传播科学知识, 二是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和能力。从我国现实的国情出发, 科技馆的体系将不宜过多地仿效传统科技博物馆。

(三) 科技创新

运用现代技术将极大地有助于揭示展示的内涵, 丰富其表现力, 激发公众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恰当地运用自动控制技术, 仿真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 影视技术等使形式与展示完美结合是当今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界提高公众认知能力的重要手段。当前, 在解决展示中展品与公众的互动性, 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远程教育突破传统博物馆空间、时间、地域上的限制, 使公众更方便、快捷地得到并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 通过生动形象的数字窗口, 对于拓展公众的思维结构, 培养创新意识, 增强动手能力, 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

总而言之, 科技馆作为“历史的宝库”和“社会的镜子”, 无疑是满足当今新技术革命中社会对科技知识需要的一种优良途径, 它的有效运行必然会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的科技馆要抓住机遇, 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中国科技馆的明天会更好。

摘要:科学技术一直以来对于民族强盛、社会发展都起到支撑作用, 同时也是提高国民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关键。因此, 科技的发展需要得到全民的重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新时期, 科技馆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较为明显的。

关键词:科技馆,机遇,挑战,创新

参考文献

[1]梁兆正.对科技馆建设理念和建馆模式的探讨[J].科普研究, 2010 (01) .

[2]胥彦玲, 何丹, 吴晨生.国外科技馆建设对我国的启示[J].科普研究, 2010 (01) .

魅力江西精彩中博 第8篇

省委书记苏荣亲自担任该届中博会组委会的名誉主席,他强调“我们将集全省之智、举全省之力,努力以一流的工作效率、一流的服务质量、一流的城市形象,向来自全世界、全国各地的朋友展示江西人民积极进取、热情好客的精神风貌,力争把第五届中博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实效。”

省长吴新雄要求,各地、各部门须紧紧围绕“八好”要求-“邀商洽谈好、接待安排好、重大活动好、安全保障好、宣传引导好、硬件环境好、协调配合好、整体形象好”,做到六个“到位”-“项目对接洽谈工作、接待工作、重大活动安排工作、硬件保障工作、宣传工作、安全稳定工作,均要落实到位”,力争为推进全省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本届中博会的活动安排分为“重大活动”、“专题研讨及推介活动”、“投资贸易展览”三大板块,江西在此三大板块的筹划中均充分把握了作为东道主的优势,尽展赣鄱风采。譬如“重大活动”中的开幕式焰火文艺晚会,导演组表示,晚会以红色、古色、绿色为主线,着重突出江西元素,力争达到八个字的目标——国家水准、江西特色。

“专题研讨及推介活动”,本届中博会将着重体现“发展低碳生态经济、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三大特色,着力打好“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促进中部崛起、优化产业结构”三大品牌。这与苏荣书记前不久于《光明日报》发表的文章《昂起绿色崛起的“龙头”》中提到的三个基本观点——始终突出生态这个特色、正确把握转变发展方式这个关键、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化作江西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一脉相承。

“投资贸易展览”,本届中博会江西展区将重点突出展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让鄱湖闪亮、候鸟成群的赣鄱风光尽抓四海宾客的眼球。此外,本届中博会志愿者的服装以蓝色为基调,融入了青花瓷的色彩与造型,这也在潜移默化中暗嵌并推介了江西特色。

中博会的召开,为推动中部六省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搭建了重要的交流平台;而据前四届中博会的历史经验,我们不难发现,东道主成为最大赢家已是不争的事实。

此次在家门口举办的第五届中博会,将大有裨益于江西展现魅力、提升形象。为迎接本届中博,南昌从关系城市容貌的每一个细节入手,在各城区开展了一次为期200天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市容攻坚战。江西在本届中博的三大板块均注入了强有力的江西因子,且务求图片精美,实物精品,文字精炼,论坛、晚会精彩,以充分施展赣鄱风魅。

本届中博会的举办,还将大力促进江西的崛起和开放。本届中博的受邀嘉宾达1.5万名,其中境内嘉宾约1.17万名,境外嘉宾约3300名,50多位副部级以上政要、近百名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高管、100多名国内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高管。这样的超豪华阵容连同8404个推介项目、6792亿美元的总投资,为江西的崛起和开放带来了绝佳机遇。本届中博,江西共报送招商项目2247个,总投资1228亿美元,在中部六省中名列第一。

在2010中秋与国庆的间隙,江西迎来中博盛会,荣幸之至。它仿若又一个节日(中博节)汇聚着八方宾客——

四海神州阔

节聚他你我

南来北往客如梭

秋月(中秋)落兮五星(国庆)烁

《江西建材》征稿启事 第9篇

《江西建材》强调科学技术性及实用新型性, 内容涉及行业论坛、试验研究、建材技术、工艺与设备、新型材料、水泥与混凝土、墙体技术、施工技术、建筑与装饰、质量与控制、道路工程与技术、企业管理、节能与环保等。

《江西建材》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6-2890, 国内统一刊号为CN36-1104/TU, 欢迎投稿、订阅, 欢迎刊登广告。

开设栏目:

应用研究 施工技术 水利工程 建筑与规划设计

交通工程 园林工程 建筑机械 勘察与测绘

工程管理 建设经济 综述与交流

文稿要求:

1.%文稿一般不超过3500字, 要求有内容摘要和3~8个关键词。

2.%作者除提供打印的文稿外, 还须提供文稿的电子版。

3.%请作者自留底稿, 来稿一律不退。

4.%编辑部对刊用稿件有权删改, 若作者不同意或有其它要求, 请来稿时声明。

5.%来稿恕不一一函复, 作者投稿三个月后, 未按编辑部录用通知请自理。

6.%来稿一经发表, 赠送当期刊物壹份。

米兰圈江西战队 第10篇

这是王勃《滕王阁序》中有名的句子,坐落在南昌赣江岸边的滕王阁也因此名扬天下,米兰圈江西战队就成立于这座英雄城中。

战队成立初期,困难重重,但在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战队一步步成长起来,更多喜欢米兰的兄弟姐妹们加入到了我们这个大家庭。战队也有了第一次活动,组织大家一起观看了欧冠米兰的比赛,很多战队的成员都是在这次活动中才互相认识了。随着队伍的壮大,我们活动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一起观看米兰重要场次的比赛是必不可少的。成立了战队的足球队,购买了统一的队服,大家一起训练,比赛。最近还组织了战队部分成员奔赴南京观看米兰元老赛,不仅丰富了战队成员的生活,还和全国其他战队进行了交流沟通。

战队成立的元老人物因为各种原因,很多已经离开了战队。现在战队队长一职由小石头(@小石头VIC)担任,副队长笑星(@又是笑星)和米兰奇人(@米兰奇人),新闻官秦卡卡(@米兰秦卡卡)因为毕业已经离开战队,改任名誉副队长一职,赛车控(@我是赛车控)为球队队长兼球队指导,沙小玳(@沙小玳)美女任战队形象代言人。

米兰圈江西战队,鱼米之乡上罗森内里聚集的地方,欢迎更多喜爱米兰的朋友加入我们,让我们一起为米兰加油,为战队的发展添砖加瓦。我相信,有了各位战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坚持,我们江西战队会越来越好,成为红土地上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战队QQ群:142101083,新浪微博:@米兰圈江西战队 ,期待各位的加入。

《江西建材》杂志简介 第11篇

《江西建材》杂志为半月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 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全文收录,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自一九八一年创刊以来, 期刊质量不断提高, 发行数量持续增长。发行对象主要为:行业主管部门、建材企业、图书馆、科技情报所、高等院校等, 是江西省建材工业对外宣传的窗口, 是企业宣传推广产品及提高品牌知名度、树立企业形象有着相当影响力的传播媒体。

欢迎刊登广告!欢迎订阅!

联系方式:

地址:南昌市何坊西路355号

电话:0791-85236185 87527583

上一篇:诊疗方法下一篇:静脉内注射法